物联网行业现状及未来展望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6:4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联网行业现状及未来展望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联网行业现状及未来展望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物联网行业现状及未来展望的调研报告

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调研报告

一、物联网国内国际发展背景

(一)国内发展背景。

我国于2009年提出“感知中国”战略,推动物联网进入高速发展快车道。2013年初,《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提出要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掌握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形成安全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使物联网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发布了顶层设计、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支撑、商业模式、法律法规、信息安全等10项行动计划。

近年来,相关部委支持物联网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工信部发布《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科技部和交通运输部也分别发布关于推动智能电网和智能交通的专项规划和发展战略。不少地方政府也出台物联网专项规划、行动方案和发展意见,从土地使用、基础设施配套、税收优惠、核心技术和应用领域等多个方面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未来几年,物联网将迎来井喷式发展。经济提质增效和产业转型升级将使物联网发展优势更加突出,社会转型将为国内物联网应用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新技术的突破将带来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特别是在工业自动控制、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应用试点和示范,并取得了初步进展。

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不仅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更将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物联网发展与全球基本同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物联网及相关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85%,创新活力突出,对产业发展推动作用巨大;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空间格局,已有4个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和多个物联网产业基地。

当下,我国物联网已形成包括芯片和元器件、设备、软件、系统集成、电信运营、物联网服务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14年产业规模超过6000亿元,其中机器到机器(M2M)终端数量超过6000万,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传感器市场规模接近1000亿元。

(二)国际发展背景。

当前,世界各国的物联网基本都处于技术研究与试验阶段。美、日、韩、欧盟等都正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并启动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地球”、“U-Japan”、“U-Korea”、“物联网行动计划”等国家性区域战略规划。这为我国物联网企业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物联网领域,我国企业有望赶超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并有机会引领世界,这需要我国企业努力奋斗。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国物联网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物联网产业链完善度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虽然国内三大运营商和中兴、华为这一类的系统设备商都已是世界级水平,但是其他环节相对欠缺,物联网的产业化必然需芯片商、传感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厂商、移动运营商等上下游厂商的通力配合,在各方利益机制及商业模式尚未成型的背景下,物联网产业普及和发展仍相当漫长。

二、重庆物联网发展现状

(一)发展规模及优势。

从2008年组织我市物联网相关力量,开始规划和推进我市物联网,并着手产业布局。市经济信息委提出了重庆物联网发展思路及产业聚集实现的路径,2010年6月完成了《重庆市“十二五”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3月正式颁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物联网发展的意见》。作为老工业基地,重庆面对工业转型升级,装备、电子信息产业对工业互联网的市场需求巨大。重庆市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500余亿元,其中核心产值150多亿元,物联网产业已初具规模。

(二)发展规划及目标。

物联网产业发展提出总体思路: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实施一批示范应用工程,引进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同时达到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和运营服务“三位一体”同步发展,将重庆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高地。同时应遵循坚持应用牵引、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统筹协调、坚持优化布局四个原则。重点展开的八个领域:智能工业、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安防、智能环保、智能物流、智能农业、智能电网。同时建立相应保障措施,如建立协调机构、完善政策体系、扩大对外合作、注重人才培养等,力争构建起适应物联网产业发展特点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重庆市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中,我市物联网产业已确定实施“两步走”战略:到2017年,形成相对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产业规模达600亿元,其中硬件制造350亿元、软件开发100亿元、运营服务150亿元;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力争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

三、大足(双桥经开区)物联网发展状况及展望

(一)物联网发展现况。

以围绕智慧城市建设,汽车大数据云平台项目建设,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大平台建设等为重点领域,大力推进了物联网发展,切实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等,并取得了较好发展成绩。例如,智能交通物联网建设方面,现目前我区智能交通物联网一期工程投用,建成圣迹北路、龙腾路等9条城区市政道路,为及时抓好交通疏导和秩序管理提供了有利保障;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完成了珠溪、中敖等10个镇总体规划编制,预计实施城镇建设项目124个,将建成投用全国首个远郊区县智能交通物联网系统;公共文化方面目也由物联网来完成,实行“文化菜单式”服务,一是以预约内容进行服务配送,有文化需求的企业或者个人可以通过我区的公共文化物联网进行预约,区文化馆和经开区文化馆将根据预约内容对其进行服务配送,二是以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通过公共文化物联网服务平台,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以公共文化产品为内容,采取文化志愿服务的形式,动员各方力量,实行百姓“点单”、政府配送的一种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二)发展展望。

紧紧围全市发展规划及目标,结合实际,抢抓发展机遇,支持和鼓励传统产业积极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不断催生新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积极培育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产业,大力推动汽车大数据云平台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旅游”“互联网+文化”等新业态,鼓励城乡电子商务发展。从而有效推动产业快速发展,推动网络信息服务、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将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交通、市政、社会治理等领域,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快公共资源整合利用,搭建政务共享、信息惠民、社会治理公共应用平台,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服务的整体效能,并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商圈”“智慧医疗”等“智慧工程”建设,促进智慧生活应用全民共享。

第二篇:2014物流行业物联网技术发展展望

【2014年物流行业物联网应用展望】

2014年中国物流物联网技术应用将是大发展的一年,这一年,智能物流技术与装备将获得更快发展,物流实体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将借助于物联网技术实现进一步融合,创造巨大市场空间,获得巨大的发展,更会创新出更多商业模式;在智能追溯领域仍将保持快速发展。

在物流领域物联网技术与产品应用会更加广泛,RFID、GPS、传感技术、视频技术、条码技术等各项技术都会货的广泛应用,预计增长速度会达到30%以上。

在智能技术与装备领域,随着物流业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各类传统的技术与装备借助于物联网技术将实现智能化识别和智能化作业,在这一领域,预计智能穿梭车将继续获得高速发展,增长速度将达到60%以上,智能叉车将会获得发展,增长速度将达到20%,智能托盘系统将开始全面实验,随着托盘共用系统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智能托盘系统将率先在烟草等领域获得应用,发展速度将达到30%,智能周转箱系统几年来发展很快,预计2014年智能周转箱出货量也将继续快速增长;

在智能搬运与堆码跺等物流机器人领域,预计2014年也将获得较快发展,发展速度与物流自动化系统发展速度保持同步,预计在30%左右;在输送分拣领域的智能分拣技术与装备的应用,随着电子商务物流的快速发展,预计增长幅度将超过40%

未来物流技术装备将全面向智能化、可视化方向发展,这一领域的发展空间极为广阔,发展也方兴未艾,发展速度预计也将保持在30%左右。

在物流信息网络与实体物流网络融合方面,目前已经起步,预计短时期内还难以实现突破性进展,因为物流作业的智能化技术与装备还没有发展到位,很多技术手段还受到成本的制约,智能物流骨干网还是个雏形,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物流智能化发展,这一领域一旦突破,必将获得爆发性增长。

2014年在这一领域,值得关注的还是配送终端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以及配送终端的信息与物流信息的全面融合,这一方面,无人机送货的实验与应用,智能货柜终端自提系统等先进技术值得关注。

在智能追溯领域,将继续获得稳定发展,在食品与药品领域,智能追溯系统建设将保持快速增长,在危险品领域的产品追溯将获得高速发展,在奢侈品与贵重物品领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智能追溯将获得快速发展;此外在跨境电商领域,智能追溯也会快速发展。综合来看,中国智能追溯领域的发展速度将在26%以上。

总之,2014年必将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应用飞速发展的一年,是物联网技术实现落地应用的一年,在这一年,最值得关注的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物联网技术的影响,此外货运车联网、智能仓储网的发展也会日新月异,相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物流信息网与物流实体网络全面融合与智慧互动,必将带来物流业革命,带来一个全新的物流时代,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三篇:浅谈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浅谈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河北联合大学信息工程学院09通信工程一班 200911030109赵丽 [摘要]

物联网目前受到各国政府、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与内涵,描述了物联网的网络架构,概述了物联网的技术体系。分析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指出当前物联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针对国内在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努力重点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

物联网

网络架构 引言

当前物联网已成为各国构建经济发展新模式、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领域,被看作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后推动经济发展的又一次信息化产业浪潮。自2009年以来,美欧等发达国家纷纷出台物联网发展计划,进行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前瞻布局,国内也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关注和推进。本文从物联网的概念与内涵出发,归纳了物联网的架构和技术体系,分析了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物联网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与思考。物联网的概念与内涵

“物联网”这一名词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Auto-ID 实验室于1999年提出,当时的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 ITU 发布了一篇以物联网为标题的报告指出物联网的发展愿景是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意物体之间的互联,是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的计算,标志着物联网概念的真正兴起。

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

但是,物联网本身并不是一个全新技术,它是在已经发展起来的传感、识别、接入网、无线通信网、互联网、云计算、应用软件、智能控制等技术基础上的集成、提升、汇总和融合。物联网的网络架构

目前,比较成熟的物联网网络架构模型是将物联网分为3个层次,即感知数据的感知层、传输数据的网络层和处理数据的应用层,如图1所示。

图1 物联网网络架构模型

感知层主要完成信息的采集、转换和收集。包含传感器和短距离传输网络 2部分。传感器用来进行数据采集及实现控制,短距离传输网络将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发送到网关或将应用平台的控制指令发送到控制器。

网络层是基于现有通信网和互联网建立起来的,主要完成信息的传递。它包括接入单元和接入网络两部分。接入单元是连接感知层的桥梁,汇聚从感知层获得的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到接入网络。接入网络即现有的通信网络,包括移动通信网、有线电话网、有线宽带网等 通过接入网络,将数据最终传入互联网。

应用层主要完成数据的管理和处理,并将这些数据与各行业应用相结合。应用层包括物联网中间件和物联网应用部分。物联网中间件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它将许多公用能力,如通信管理、设备控制等进行统一封装提升物联网应用的开发效率。物联网应用是用户直接使用的各种应用,包括家庭物联网应用,也包括很多企业和行业应用。物联网的技术体系

物联网是一种综合性应用,它涉及感知、控制、网络通信微电子、计算机、软件、嵌入式系统、微机电等技术领域,因此物联网技术是一个技术体系而不是一项单一技术。目前,对物联网技术体系比较完善的划分是包含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支撑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的融合,其体系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物联网技术体系模型

物联网关键技术是物联网架构中每一层的关键性核心技术。感知层关键技术主要是传感器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将物理世界中的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转化成可供处理的数字信号。射频识别技术实现对物联网中物体标识和属性信息的获取。根据物联网的工作范围,网络层关键技术分为两块:一块是体积小、能量低、存储容量小、运算能力弱的智能小物体的互联;另一块是智能终端的互联;应用层关键技术包括海量信息处理技术和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技术。海量信息处理技术对收集的感知数据进行处理,涉及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并行计算、平台服务等。SOA是一种松耦合的软件组件技术,可提高物联网架构的扩展性,提升应用开发效率,充分整合和复用软件资源。

物联网支撑技术包括嵌入式系统、微机电系统、软件和算法、电源和储能、新材料技术等。其中,微机电系统实现对传感器、执行器、处理器、通信模块、电源系统等的高度集成,是支撑传感器节点微型化、智能化的重要技术。新材料技术是应用于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实现技术,包括湿敏材料、热敏材料、压敏材料、光敏材料等,可以使传感器的灵敏度、尺寸、稳定性等特性获得改善。

物联网共性技术涉及网络的不同层面,主要包括物联网架构技术、标识和解析技术、安全和隐私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等。其中,物联网架构技术旨在形成物联网的统一架构,支持不同系统的互操作性,适应不同类型的物理网络和物联网的业务特性。国内外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的物联网应用主要以RFID、传感器、M2M等技术应用为主,涉及交通、电力、工业等领域。美、欧等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在应用深度、广度以及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是物联网应用最广泛的国家,物联网已在其军事、工业、农业、医疗、空间和海洋探索等领域投入应用。欧盟的物联网应用大多围绕RFID和M2M展开,在电力、交通以及物流领域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应用。国内物联网应用总体上处于发展初期,已开展一系列物联网应用的探索和示范性项目,在电网、交通、节能环保、工业自动控制、医疗卫生等领域取得了初步进展,但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尽管世界各国在发展物联网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全球在物联网领域的研发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1.核心技术尚在发展阶段。物联网大多数领域的核心技术尚在发展中,距产业化应用有较大距离,特别是传感器网络基本不具备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条件。而技术和产业化的不足又导致物联网应用成本高,加之物联网本身具有应用跨度大产业链长和技术集成性高的特点,使得规模化应用的建设周期长; 2.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虽然物联网市场前景广阔,但是整个行业目前尚未出现稳定和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也没有任何产业可以在这一点上引领物联网发展;

国内的物联网研发除存在上述问题外还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核心技术薄弱,二是缺乏统筹规划和管理。国家在物联网核心技术方面远落后于美欧等发达国家,技术上缺少从无到有的创新,大量采用国外技术,导致受制于人,成本过高,限制发展。同时,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存在分割,产业缺乏顶层设计,资源共享不足,导致重复建设、研究成本高、难以形成产业规划等问题。关于物联网未来发展的思考

自2009年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在国内受到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在技术和应用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同时也应看到,国内的物联网发展与美欧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今后,应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1)科学认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

目前全球物联网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大规模应用条件未完全成熟,因此国内的物联网发展不宜过高估计短期和直接经济效益,过早强调做大产业,而应充分认识到市场培育和产业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

(2)加强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

应针对制约国内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薄弱环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物联网网络通信技术,打造国际一流物联网传输和控制技术体系。(3)选择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推进物联网应用

目前,国内的物联网还处在初级的产业启动期,因此,应优先在物联网技术应用比较成熟的行业建立示范工程,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重点在工业、农业、电网、交通运输、医疗等关系民生,具有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领域中推进物联网应用。结束语

“物联网”从概念的提出,到近两年的高速发展,已走过了10 年的历程:在这期间,智慧地球、感知中国、云计算、3C 协同等先进理念、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然而当人们回首思考时,发现这一切就是物联网。物联网代表了下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随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物联网会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第四篇: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赛迪顾问通信产业研究中心 余周军

2009年8月7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掌握核心技术,并指出“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在11月3日《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温家宝总理再次提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11月1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关于支持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情况的报告》,标志着“感知中国”已正式上升至国家层面并进入战略实施阶段,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机遇。

1、物联网产业定位

随着信息采集与智能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广泛应用以及与传感网结合的不断深入,大规模发展物联网的时机日趋成熟。在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抛出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化战略,加大对物联网的投入,力图占据领先位置,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预见,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物联网将带来信息产业新一轮的发展浪潮,更是一场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必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产业,也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是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从世界经济发展经验看,新兴战略性产业能够有效拉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相比,物联网产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切实推进两化融合的迫切需要。大力推动物联网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对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两化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是引领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提升创新水平的迫切需要。物联网涉及半导体、计算机、现代通信、新材料等诸多前沿技术,关联度高、辐射力强,对带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我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信息产业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意义重大。

2、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物联网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来庞大的产业集群效应。据保守估计,传感技术在智能交通、公共安全、重要区域防入侵、环保、电力安全、平安家居、健康监测等诸多领域的市场规模均超过百亿甚至千亿。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 1,物联网产业将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产业。美国《福布斯》杂志评论未来的物联网将比现有的Internet大得多,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

总体而言,全球物联网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已具备较好的基础。未来几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出现快速增长,据相关分析报告,2007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700亿美元,2008年达到780亿美元,2012年将超过1400亿美元,年增长率接近20%。其中,微加速度计、压力传感器、微镜、气体传感器、微陀螺等器件也已在汽车、手机、电子游戏、生物医疗、传感网络等消费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大量成熟技术和产品的诞生为物联网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国际范围内物联网知识产权的进展也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物联网产业发展仍处于导入期。截至到2008年年底,根据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和德温特世界专利数据库资料的统计,国外关于传感网的专利数1126件。从专利分布情况来看,在申报的1126项专利中,基础和核心专利分别只有15项和503项,分别占整个比重的1%和45%,而外围专利达到了608项,占整个比重的54%,基础专利和核心专利所占比重较小,其基本状况符合物联网是新兴的通信应用网络以及物联网产业化还处于刚刚兴起的阶段这一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对物联网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美国将微纳传感技术列为在经济繁荣和国防安全两方面至关重要的技术,以物联网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地球”计划也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积极回应和支持,其经济刺激方案将投资110亿美元用于智能电网及相关项目;欧盟2009年6月制定并公布了涵盖标准化、研究项目、试点工程、管理机制和国际对话在内的十四点行动计划。日本的U-Japan 计划将物联网作为四项重点战略之一。韩国的 IT839战略将泛在物联网USN作为三大基础建设之一,其中的 U-Life计划的目标更是要在2014年建成松岛泛在城市,投资约250亿美元。同时还有新加坡的“下一代I-Hub”计划、台湾的U-Taiwan 计划等都将物联网作为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3、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在物联网发展方面起步较早,技术和标准发展与国际基本同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等都对物联网产业给予了较多的支持,《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在重大专项、优先主题、前沿技术三个层面均列入传感网的内容,正在实施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也将无线传感网作为主要方向之一,对若干关键技术领域与重要应用领域给予支持。国内先后有近百单位开展了传感研究和应用,并建立起了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电子十三所、北京大学等研发和生产基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部分地区已采取措施,着力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如浙江杭州举办了“2008国内无线传感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并成立“中国无线传感网产业发展联盟”;浙江嘉兴制定了 “50亩研发中心+500亩推广中心+3000亩产业园”的产业规划,并给予资金和政策配套等支持,努力打造一个超千亿元产值的无线传感网产业。

我国在传感器、通信、网络等方面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专利,与国外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在十年多的时间里,获得“无线传感网”、“微型传感器”、“芯片设计”等许多重大创新科技成果。在传感网的盲源分离、多目标协同识别、跟踪定位等领域的部分关键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在机场防入侵系统、智能交通等领域已有若干成功案例。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还牵头组建了传感网产学研上海联盟,另外,我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在国内也较早开展了传感网及物联网的研究,华为技术、中兴通讯、普天通信、中电集团、中电科技等大型企业也加入了研究行列。

总体看来,我国物联网研究没有盲目跟从国外,而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应用需求,开展物联网基础标准体系、关键技术、应用开发、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以应用为牵引的特色发展路线,在技术、标准、产业及应用与服务等方面,接近国际水平,使我国在该领域占领价值链高端成为可能。

在标准方面,2007年,我国领先于国际启动传感网标准化制定工作。2008年,首届ISO/IEC国际传感网标准化大会在我国举办。第2次会议上,我国代表ISO/IEC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向上级做总体报告,提出了传感网体系架构、标准体系、演进路线、协同架构等代表传感网发展方向的顶层设计,并获得了标准组成员国的认可。我国已成为国际传感网标准化的四大主导国(中国、美国、韩国、德国)之一,在制定国际标准中享有重要话语权。

在专利方面,根据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和德温特世界专利数据库资料的统计,截至2008年底,国内申请的关于传感网的专利数是378件,基础和核心专利分别是10项和211项,分别占整

个比重的2.6%和55.8%,而外围专利为157项,占整个比重的41.5%。我国物联网领域的专利分布状况与国外情况类似。为了提高我国物联网研究的核心竞争力,避免知识产权问题成为传感网、物联网研究发展的瓶颈,标准、核心技术及产品开发迫在眉睫。

在技术方面,自1999年起,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高校和部分企业在传感网、物联网的许多技术领域已开展科学研究、产业化攻关,支持了从传感器、信号传输、信息处理、系统集成和示范应用等多方面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在应用发展方面,物联网已在我国公共安全、民航、交通、环境监测、智能电网、农业等行业得到初步规模性应用,部分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如智能交通中的磁敏传感节点已布设在美国旧金山的公路上;中高速图传传感网设备销往欧洲,并已安装于警用直升机;周界防入侵系统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面向个人用户的应用已初步展开,如中科院与中移动集团已率先开展紧密合作,围绕物联网与3G的TD蜂窝系统两网融合的三步走路线,积极推动物物互联的新业务,寻求3G业务的全新突破。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有一定进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企业规模偏小。目前有众多企业开始涉足物联网领域,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产业集群,产业联动效应不足。特别是在应用领域缺乏大型企业,难以支撑以应用为牵引带动产业的发展路线。运营与服务环节中,运营商也是初步进入该领域,市场仍处于探索阶段,拉动效应不明显。二是技术标准缺乏。我国在传感网国际标准制定中具备一定话语权,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但总的来说,标准发展仍相当滞后于应用发展。“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标准架构下,共性技术发展不够成熟,应用子集也不够丰富,特别是行业标准规范的缺失,大大制约了物联网产品的产业化与应用的工程化。三是创新体系不完善。我国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展开了物联网技术研究,然而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建立,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较慢。四是应用数量层次偏低。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了一些物联网应用,但总的来说,现有应用数量仍不足以带动产业发展。部分领域应用技术水平与工程化程度较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市场风险仍然较大,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

4、发展展望

中国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的环境已经初步形成。在政府层面,在江苏无锡以外,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东、浙江等信息产业较为发达的区域已经着手制定规划,部分大企业也开始进行市场进

入研究。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应用牵引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即物联网产业的突破不仅仅在技术上,更在应用上。未来可能的几个突破口主要有:

一是政府资金投入的方向。2010年仍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考虑到物联网应用中有相当多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的领域,在交通、电力、环保、城市信息化等领域,物联网应用将有较快发展,将引发市场快速启动;

二是公众领域的相对成熟的应用方向。智能家居、感知医护等概念已经获得了长期的市场教育,随着产品与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的激发。选择适当的细分领域切入将催生出新兴业态。

三是传统企业的应用方向。物联网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部分传统企业将物联网应用集成至自身的产品中,以实现产品升级,提升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企业自发的发展将产生更多物联网产业相关的延伸产业。

第五篇: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物联网又名传感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可使所有的物品与网络连接,方便识别和管理。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的特点,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在“物联网”这个全新产业中,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在世界物联网领域,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

随着电信网络特别是无线网络的扩展,传感技术的发展,我国推广物联网的条件逐步成熟。国家工信部明确提出要进一步研究建设物联网,加快传感中心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经济运行效益和投入产出效率。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物联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物联网在广东、江苏、上海等地都已经有了局部的建设。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

2013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布。《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重要领域的规模示范应用,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物联网产业链可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关键技术包括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与射频识别设备、传感器等单个的微观产业链相比,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架构中的发展空间较大,运营商将在物联网产业中强势介入多个环节。面对市场机遇,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争相发力物联网技术开发及应用拓展。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驱动器,未来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共九章。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定义、原理、应用等方面内容,接着全面阐述了中国物联网产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及总体发展状况。随后,报告具体介绍了物联网行业的区域发展、技术进展,并对物联网设备、运营商等相关行业进行细致透析。最后,报告对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科学预测。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下载物联网行业现状及未来展望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联网行业现状及未来展望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联网行业分析范文

    物联网行业分析(简单版) 一、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

    物联网报告

    物联网技术的架构与应用 摘要:继计算机、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一物联网,因其广阔的行业应用前景而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物联网的架构体系、关键技......

    关于物联网报告

    物联网发展与应用探讨 摘 要: 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 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它被认为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将......

    浅谈物联网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物联网技术》讲座听后感——浅谈物联网技术未来发展趋势摘要:物联网主要技术就是把网络技术运用于万物,组成“物联网”。比如把感应器嵌入装备到油网、电网、路网、水网、建......

    新三板物联网行业报告(5篇)

    新三板物联网行业报告 上月16日,在韩国釜山召开的3GPP RAN全会第72次会议上,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蜂窝物联网)对应的3GPP协议相关内容获批,意味着物联网有......

    中国物联网标准化现状及发展建议报告

    中国产业信息网-免费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物联网标准化现状及发展建议报告 物联网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国家发展战略。美国已将物联网的“智慧地球”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欧盟制定了......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五年前景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五年前景分析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综述 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学习研究、政府推动以及业界应用推广......

    2017-2022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2017-2022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报告目录】 第1章:物联网产业发展综述 1.1 物联网产业基本概况 1.1.1 物联网产业发展概述 (1)物联网产业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