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走进乡村,关注法律普及暑期社会实践社团调研课题报告(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06:4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走进乡村,关注法律普及暑期社会实践社团调研课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走进乡村,关注法律普及暑期社会实践社团调研课题报告》。

第一篇: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走进乡村,关注法律普及暑期社会实践社团调研课题报告

编号: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基层看民生”暑期社会实践

调研课题_城乡经济发展对法律普及影响的专题调研

报告名称 走进乡村,关注法律普及 社团名称 法律学会 调研人 陈志峰 马荣星 李国宗 刘翠银 尚福堂 联系电话 ***

山东理工大学社团联合会

二○一○年七月制

1、申报书封面编号由校社联统一填写。

2、调研报告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撰写,内容要详实。

3、调研报告需包含以下内容:调研起止时间;调研地点;调研方式;调研目的;调研人群;调研效果;发现的问题;解决措施等。

4、图片直接编辑到文字中。

5、格式要求:采取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上、下2.5cm,左2.8cm,右2.6cm,行间距取单倍行距;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封面采用统一规定的封面。

6、字体字号

题目用二号宋体加粗; 走进农村,关注法律普及

调研起止时间:8月7日至16日

调研地点:东营市利津县凤凰城街道、陈庄镇商业街、陈庄镇陈一村、明集乡集贸市场、明集乡坡陈村等

调研目的:

“中国的问题仍然主要是农村问题。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因此,一个真正关心中国人喜怒哀乐的人就不能不关心中国最基层社会的人的生活。”(摘自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虽然近几年中国法制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基于此,法学院法律学会带着“弘扬法律、振兴法学”的宗旨于2010年8月赴东营市利津县凤凰城街道、陈庄镇商业街、陈庄镇陈一村、明集乡集贸市场、明集乡坡陈村等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农村法律调研活动。深入农村,针对农村法律的普及情况展开调研,我们希望从中找到农村法律普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村法律服务部门在普法上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活动本着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精神,以法律服务为中心,相继开展了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等活动,并于期间开展了关于农村法律普及情况的调查,从中掌握了许多 如何解决具体法律问题等,同时分析现有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及纠纷解决机制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关的具体建议。这是本报告的最终分析路径。

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活动的最大特点是,整个活动都是由法律学会成员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的。当地政府、法庭等均未参与其中,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也仅仅只是提供一些便利条件而已。由于调查者非官方、非权威身份,在考察中很难收集到一些政府、法庭的内部文件和数据,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分析,但由于政府机关总结报告本身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且本报告的观察重点在于农民的现实需求,因此上述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同时,由于法律学会一直关注国家的法制动态,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传媒了解到政府机关的某些文件和报告,这或多或少弥补了上述遗憾。

1、个别访谈

这是我们最重要的调查方法。我们对访谈对象的选取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农民群众,包括接受过法律服务和未接受过法律服务两类。这种分类十分必要,一方面前者对基层法律在农村的普及有着最直接的感受,他们的看法和意见直接反映了基层法律普及的现状。另一方面后者在农村占绝大多数,更具代表性。这对我们了解农村法律普及的真实面貌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问卷调查

这是我们了解基层法律普及现状的另一重要手段。有专家认为,在中国的调查,必须正视被调查者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社会调查常识的现实,尽是少用书面调查方式。然而我们认为,这是对基层群众的固有偏见。事实上,我们所接触到的农民大多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也接触过许多外部信息,对我们并没有表现出敬而远之的态度。尽管有些农民,特别是五十岁以上的,一开始对调查充满疑虑,但经我们反复解释,多数人最终都能接受调查。

3、实地考察

这里所指实地考察,不仅包括走访,做问卷,还包括我们亲身参与的普法宣传、纠纷调解等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使们摆脱了单纯以一个旁观者身份分析问题的局限,更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增加了报告的真实性。

调研人群:东营市利津县凤凰城街道、陈庄镇商业街、陈庄镇陈一村、明集乡集贸市场、明集乡坡陈村等地区的人员

调研效果:

我们的调研活动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针对调查问卷以及走访笔记我们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关于了解法律的途径的问题

对于“你是通过哪种途径了解法律的”这个问题的回答,在给定的五项选择中,答“电视、杂志等新闻媒体”的有378人(占63.00 %),答“有关普法宣传”的有166人(占27.67 %), 答“通过其他人说的”有43人(占7.17 %),答“其他方式”的13人(占2.16 %)。这种结果,首先反映

了广播、电视、报纸这些现代传媒对农民接受法律知识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国家大力发展通讯事业并注意利用他们传播法律的成果。另外,有关部门组织的法律宣传活动在农村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有近三分之一的农民是通过“普法宣传”了解法律的。但我们还应看到,尽管在调查中大多数人能比较多地回答出与自己生活或生产相关较紧的法律,然而这些知识的获得却与生活或生产关联不大,造成“生活中的法律,非生活中了解”这种错位。也许这是人们开始了解法律的一般规律,但也表现出国家大量的法律并未真正深入这些地区的农村生活。因此我们认为新一轮的农村普法,除继续已有的有效方式外,还要着力探索一条“从生活中懂得法律”的新路子,建立起一种法律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型的“供需关系”。

农民了解法律和法律宣传有着重要的关系,法律宣传力度越大,农民对法律的了解越多,这是一个正比的关系(除开经济的原因)。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人认为除了自己看电视等,当地很少组织普法宣传。由此可见,在我国农村进行法制教育,以期达到法治,即使是与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并用的法律手段,仍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对我国基本法律的认识

在调查中,有80%多的人较为准确地说出了3到6个数目不等的法律名称。其中学历较高的(初中以上学历)和村干部回答的法律名称在数量上要普遍高于一般农民。另外还有10 %左右的人未回答,分析未答的原因,大部分可能仅止于知道有法律这个东西,但具体是什么,有什么法却说不上来。对于其他的如婚姻法、合同法、计划生育法、土地管理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等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大多数与农民的 生活和生产联系较紧;另外,这些法律在农村宣传得多。然而,像民法(民法通则)、继承法、诉讼法(民事、刑事、行政)等,这样一些比较重要的法律,及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法规,能够说得上的人很少。这一方面与宣传力度不够有一定的联系,另一方面偏远地区的农村现状,也限制了这些法律的普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些法的内容,在某些大的方面与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给农民造成一种大而空的感觉,认为它们与自己无关。如民法通则,它实际上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只有在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才能得以较好施行,它要进入这些边远地区的农村,势必要与之长期以来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套调整当地村民社会关系的准则(习惯)发生冲突,习惯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农民,对那些与之不同的解决方式及原则会产生一种很自然的排斥心理,既然得不到广泛的认可,因而眼下也就很难普遍介入这些地方的农村经济生活。显然,很有必要反思一下农村立法与农村实际的适应性问题。

(三)对于法律的信任度和发生纠纷时是否愿意寻求及以何种方式寻求法律帮助

在我们的调查中,20%的认为法律不可信,72%的人表示比较信任法律,还有少部分人很信任法律。分析原因,一部分人认为权大于法,他们觉得政府和法院是一家的,对法院能否秉公执法存在怀疑,所以他们并不信任法律。从数据上来看,尽管大多数人是信任法律的,但是在与人发生法律纠纷时,寻求法律帮助的人却并不多,他们要么找人用武力解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牙还牙,要么忍气吞声。更有偏僻的农村还存在用村规、家规解决问题。

另外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采用“私了”的方式解决纠纷。当问及“假如你与他人发生纠纷,你会采取下列那种方式解决”时,有194 人选择“私了”,有292 人选择“找村委会或乡镇干部”,仅有129人选择“打官司”。这个结果对了解农村现状的人来说,并不奇怪。事实上农民不选择“打官司”在农村大部分地区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打官司成本太高。首先从时间上看,由于打官司有严格的司法程序,办案有最低期限规定,这些自然要耗费较大的时间成本,而作为一名普通农民,他们没有,也不愿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在这个上面;其次,从金钱上看,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限制,打一场官司所花费的费用是惊人的,诉讼成本太高已是当前中国基层司法现状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样,即使他们想寻求法律救济,也会被高昂的诉讼费用吓倒。而当前农村中流传的“赢了官司输了钱”,大概更能准确反映农民的这种心态吧!而寻求干部解决纠纷之所以成为农民的首选,一方面在于干部生活在本乡本土容易寻找,而且,从传统到现实的行政权威,形成了农民的权威依赖心理,使得干部成为农民的依托,也易为农民所信任;另一方面,由于法律的“高处不胜寒”,客观上促使农民寻求一种更为简便易行、方便有效的途径来解决纠纷,而找干部解决无疑是最符合要求的。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中国农民解决纠纷的一种习惯。当然,私了方式的高选择率同时也表明“和为贵”、“无讼少讼”的传统观念在农民选择解纷方式上的影响。

发现的问题:

关的派出机构,司法助理员则是基层政权的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他们是中国司法行政机关的神经末梢。在我国农村,大部分的乡镇不是设立了司法所就是在乡镇政府中设置了司法助理员这一职务,他们在乡镇政府和县司法局的指导下工作,主要负责调解委员会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工作范围从解决打架斗殴到山林地界纠纷和离婚调解等。乡村司法所覆盖面广,根扎农村,熟悉农民经常面临的法律问题,而且可以作出较快的反应,能够避免矛盾的激化,最适合作为农民法律援助机构。在涉农利益案件日益增多而农民法律意识未得到显著提高时,现有规定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法律需求。

总结:

关于农村法律普及的调查结束了,留给我们的不仅是那一周调查中的劳累和辛苦,重要的是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可以得知农村人的法律意识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层次抑或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而当了解了法律在农村的普及情况之后,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引导农村人的法律意识以及深化他们对于国家法治建设的关注,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切都将有利于建设一个良好的、民众所期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和谐社会抑或法治社会的建成,有利于国家的稳定、繁荣、富强。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法律学会

2010年9月12日

第二篇:暑期社会实践 关注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关注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儿童时期的心理状况,是人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特别是由老人来抚养的孩子,容易出现坐立不安、活动增多、注意范围减小等不正常的心理现象,他们在生活中好面子、自尊心强、不轻易向人表露。加上老人容易过分的溺爱孩子,为孩子承担起一切,使孩子变得没有信心和责任心,形成心理和行为障碍。此外,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温暖,感到寂寞和孤独,在行为上也会缺乏社交技巧,情感淡漠,时间长了就容易形成儿童孤独症,严重影响到儿童的智力。

一、活动背景

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成才。7月3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兰溪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呼应浙江纺织服装学院的号召,总院团委各部门积极配合,来到了金华兰溪贫困山区,进行为期一周的“关爱留守儿童,关注贫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希望通过看望结对的贫困学生、助学调查、寻访特困孩子孤儿,以及入户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校百名留守儿童的心理、生活状况等方面,了解关注兰溪留守儿童贫困学生生活学习状况。特别是为07年开展的“呼吁社会爱心人士救助贫困生”活动,举行回访活动。主要了解07年之后,他们接受了社会上爱心人士的捐助后,家庭生活、学习情况等方面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让她们感觉到社会上有很多人在关注他们,关怀他们。让我们的关爱和辅导,带给农村孩子们全新的知识和先进的理念,唤起学习动力和生活追求,改善自己的思考模式和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增加他们对追寻梦想的信心和冲劲儿。

金华兰溪情况介绍

二、活动过程:充实、震撼、感动

我们于2011年7月3日从学校出发,下午到达金华兰溪。3号下午整理内务,晚上开会决定分小组,以及安排工作。

1、何佳俊的眼神

7月4号我们就开始以小组为单位,在07年帮教结对的32名贫困儿童名单中,回访了其中的三名学生。

过程中,令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水亭柏园学校四年级的何佳俊小朋友,他是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身患肝病,身体不好,外出打工赚来的钱大部分花在了治病上,几乎没多余的钱用于生活开支。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现在简陋的家中,只有他与爷爷相依为命。

黑黑瘦瘦的何佳俊对我们说,他依旧深深地记得07年来看望过他的哥哥姐姐。他还兴奋地点着墙上的奖状告诉我们,这是他的努力和成绩,并请我们一定要转告那位一直资助他学习的叔叔,谢谢叔叔的帮助并表示自己会继续努力,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原来在我们学校07年开展的“呼吁社会爱心人士救助贫困生”活动之后,就有一名姓陈的先生联系了何佳俊,并以每学年600元的爱心金资助何佳俊的学习生活。虽然数额不大,但是也很好的改善了他们的困难,何佳俊爷俩衷心的感谢陈先生给予他们的帮助。

何佳俊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看到他的第一眼就让我们感到了无比的心疼,小小的他,似乎比同龄的孩子单薄的多。通过和慢慢的接触,我们也发现佳俊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太爱说话。我们的到来,似乎让他有些坐立不安。

2、寻访特困生

7月5号,我们开始陆续走访几户特困生。

相依为命的感情

首先我们来到了16岁的章雹龙家中。章雹龙是兰溪市第八中学初二的学生,他的妈妈在他3岁的时候离家出来,他的爸爸于2005年10月死于癌症。从此他便随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如今已经83的爷爷章桂芳腿患有残疾,行动不便。走进他们家,我们便看到了一串串还未完工的手工艺品。一问才知道,原来这就是章雹龙家唯一的经济来源。83岁的爷爷和79的奶奶每天在家里串珠子,维持生计。一串珠子的价格为4分5,老人家的眼神不佳,动作也不是很快,一天下来两个人最多只能赚10元钱。可见家庭情况非常糟糕。黑黑的屋子里,光线很弱,破旧的家具,凌乱不堪。

艰难的家庭环境并没有打败他,在学校里他认真学习,回到家中帮着爷爷奶奶做起来料加工。现在是暑假,将近初三的他为了能打好基础,定期到老师那边补课。空余时间就帮爷爷奶奶做来料加工,爷爷奶奶已经年迈,要拿动一袋袋珠子并不是很容易,可是章雹龙很懂事,每次做好的来料加工都是他负责运送。爷爷奶奶看到如此懂事的他,每每提起总是露出很欣慰的眼神。

章雹龙一个初二的学生,每天都在很努力地过生活。虽然每一步都走得艰难,但是任何挫折都没有打击到他,仍然默默努力地向前进,这就是一个16岁的坚强男孩。

生活艰辛,他却依然坚强

此次活动走访的第三位贫困生名叫章秋凡,目前就读于马涧中心小学六年纪的一名学生。这位小学生虽然家庭贫困,但性格活泼开朗又很乐观,生活的艰辛并没有打倒这颗幼小的心灵。

他的家在一个小山坡上,小小的房子显得有些简陋。父亲在他9个月大的时候因尿毒症离开了,随后母亲又因生活的艰辛而改嫁,剩下的只是一名婴儿和一对年迈的爷爷奶奶。如今他已是一名13岁的儿童,在这13年里,是靠怎样的两双手将一名婴儿拉扯大。爷爷一直以来左手中风,干不了种的活,奶奶也于前年一次摘杨梅的过程中摔断了手臂。这一次次的意外打击着这个脆弱的家庭,一家老小三口仅靠种杨梅来维持生计,因家中没有年轻人帮忙,两位老人只能摇树捡落地的杨梅,而这种落地梅只能卖七、八毛钱一斤,一家三口生活异常艰苦。

虽然艰苦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并没有压垮这个小朋友。凭他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开朗的性格,他一直很努力。争取拿到每年的“三好学生”和“学习积极分子”,奖状贴满了家里的一面墙,在班里成绩一直是中等偏上。我们一行人都被他感动了,从他的一言一行种我们看到渴望与希望的眼神。他渴望继续上学,他的眼睛里充满对未来希望和追求。爷爷奶奶已年近70,而我们的小秋凡小学都还没毕业,还有漫长的时光需要奋斗,只有靠大家的爱心来继续他的求学之路。

这两名学生无一不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他们。生活贫困,性格多多少少也些内向和孤僻。对于我们的到来,他们显得那样的拘束和害怕,他们少了同龄儿童应有的活力和青春。他们带给我们的震撼,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我们的同情也没有能帮他们解决什么。

3、助学调查

7月5日一早,我们在当地志愿者的带领下。开始了一天的助学调查,也就是在各地学校申报上来的名单中,按实际情况,挨家挨户的进行走访调查。

在走访中,我们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第一,是由于地址的描述不详细,每找一户人家都历经千辛万苦。第二,就是家中无人,可能是因为不是周末的关系,有大概三户人家家中都无人应答。

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坚持不放弃。这天我们一共走访了10户人家,其实令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年仅11岁的龚筱嫣小朋友。我们过去的时候,家中只有她一个人。龚筱嫣说,爷爷奶奶出去看病了,爸爸在外面上班。就读于马达中心小学的龚筱嫣,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她的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她们,她的爸爸是一位聋哑人,家中还有两外年迈的老人家。全家人的生活开支仅靠她爸爸低微的工资收入。在她家中,我们看到的就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光线很弱,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黑黑瘦瘦的龚筱嫣和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样,内向、不爱说话,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但是她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很是可爱。每次看到她瞪大了眼睛看着我们时,我们从心底对她产生怜悯。

三、活动总结

(一)对“留守儿童贫困学生“调研的重大意义和积极作用

关注“留守儿童贫困生”已成为现代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国家也又了相应了政策来关注他们。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在当今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家庭生活状况分差还是存在着的,城镇与乡村贫富差距还是不容乐观的,所以沐浴在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快乐成长的我们也有必要去关心了解那些还生活在温饱边缘而拥有美丽梦想的贫困学子,那些成长中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走到他们身边,分享他们生活中的点滴感想,快乐与伤悲,用爱心去沟通了解,给他们带去我们满满的关心和微不足道却又厚重的一份支持。

深入走访这些同学的家庭,充分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享受沟通的过程,同时也提高同学们社会实践,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无可厚非得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给他们带去社会上的关爱。何佳俊的遭遇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社会上还有很多好心人一直在帮助那些山区里的孩子,来看望他们远远不够,展望未来,志愿服务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履行志愿者的义务和责任。

我们都知道,留守儿童贫困学生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在生活、学习、教育、心理、等各个方面都存在问题,而留守儿童贫困学生也是社会的焦点,所以我们此次出行调研也有着不同程度上的意义。

其一,关心孩子的生活状况。我们的爱心代表的社会各界,并用我们的力量传递爱心,让社会各界好心人资助他们。减少他们为家庭经济困难操心,可以专心学业,让他们的路走的平坦些。

其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在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特别容易受到伤害,违法的犯罪率也在不断上升。因为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身边社会上的关爱,自卑的心理很容易驱使他们误入歧途。

其三,提高我国的平均教育水平。通过这次留守儿童调研活动的展开,会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继而会个别结对去资助这些需要帮组的孩子,这样会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也提高了我国下一代的整体素质。所以关注留守儿童不仅让他们自身得到提高,对国家的发展也是很有影响。

其四,当代大学生的反思。追求名牌,喜爱攀比,一意孤行,更爱夜生活。这虽是社会思潮中的现状,但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深思。想想贫困学生,真是因为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才成为社会的弱者。现在身上的钱财是父母给的,而不是你自己的,不可以大手大脚。父母的关心你,而不是唠叨,不应该在去埋怨父母,父母给我们那么多,去关爱我们的父母。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更好好好学习,以后能成为栋梁。

本次出行调研,在活动意义上产生了很多积极的作用。我们以热心的态度对待走访到的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儿童,从心底地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上大哥哥大姐姐的关爱,告诉他们一定要好好的学习,在他们的心理上我们送去关爱。还有一部分儿童是失去父母的,我们将通过各种途径宣传他们的贫困状况,呼吁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捐助以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此次兰溪分队的小组成员们竭尽全力去帮助,关爱儿童贫困生,给他们带去暖暖的关爱和希望。

(二)“留守儿童贫困学生”条件“先天不足”与“天后支助

在我认为,“留守儿童贫困学生”问题的存在一些方面是地域本生存在经济落后、又因地方政府无力做好 “后天支助”,续而产生现在这类情况。

1、先天不足

(1)在90年代的改革大潮,特别是经历国有经济转型和经济过热产生的泡沫化影响,又因兰溪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没有建设完全,现在兰溪处于欠发达县市。

道路建设条件差,公交车班次少、路线少、里程长,孩子任需要自己行走很长的路程到学校。

在本生经济发展情况不好的兰溪,商业化落后的情况下,在当地所提供的岗位少,并且生活水平和年均收入增长十分缓慢,远远低于全国平均增长。(2)兰溪本生属于经济落后地区,以农业,渔业,木业为发展的重点,没有工业化提供很多的工作岗位和个体经营产业,以至于那边的山区贫困。很多家庭因为贫困,无能力在本地娶妻,只能买外地媳妇,有因为媳妇受不艰苦的日子,就放弃家庭。

因为家里贫困,患病无钱治疗导致劳动力死亡、患病不能工作或不工作,也会引起媳妇改嫁或逃跑。

只有靠老人维持家庭的日用开支,仅仅靠老人务农或做手工活来提供孩子读书上学,微薄的收入让整个家庭陷入困境。

2、“后天支助”

(1)基本保障政策——家里面没有劳动能力,有老人有上学孩子,现在兰溪市没有基本的保障政策,如果的更加贫困的有残疾的家庭可能会是国家低保户,兰溪贫困人民那么多,很多人也只能去遥望了

(2)医疗保障制度 要维持要一个家庭经济的平衡,医疗保障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现在没有医疗保障,家庭主要劳动力因为没钱看病,而导致残疾或者死亡的情况是常见的。所以有医疗保障,可以缓解一个家庭的负担,也可以拯救一个家庭。

(3)定期实地调查 或许应为财政的欠缺,没有进行高效,高质的是滴调查贫困情况,如果是没有了具体详细的家庭贫困资料表的话也就无法得到国家或者社会的资助。同时也要做到定期实地调查,以不落下一个希望为前提,做好调查工作。

(4)三业技术指导 要经济腾飞,要兰溪更好的发展,要让百姓致富。老百姓在从事着怎么样的行业,我们就派这样的专业技术下乡。落实到每家每户,进行专业科学技术的指导,百姓能能做到高效、高质、高产,才能使百姓正真的富裕起来。

(三)对“留守儿童贫困学生”资助调整的建议

为期一周对兰溪贫困山区结对孩子的回访以及对留守孩子的寻访,使我们实践小组人员深受感触,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力量唤起学习的动力和对生活的追求。通过对几户结对孩子的回访,这些虽为数不多的资金却改善生活窘境,最主要的还是对于他们内心的一种呵护,因为他们比同龄人更早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他们坚强外表但是他们内心深处却是需要更多的爱去呵护的。所以,如何通过资助的形式以保护孩子的心灵,更好的达到一种激发起贫困儿童对学习的动力和生活的追求是我们所需要去思考和完善的。

为此,建议

通过对几对孩子的回访可以看出这些孩子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关爱,很多都是靠爷爷奶奶微薄的收入抚养长大。他们更需要是内心关怀,从走访中了解到资助人给孩子汇款之外基本不联系被资助人,呼吁我们不要以捐款的方式来对待这些需要保护的孩子。他们在一些心里事情上不会与人交流,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沟通的方式去打开这些孩子们封闭的心理世界,让他们乐观开朗起来。所以需要能构建起资助人与被资助人的一个沟通平台,让孩子们知道这不是怜悯是一种真心的关怀,这也使资助人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情况,以便提供更好的帮助。2007年的时候是通过爱在兰溪的一个组织了解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通过我们当年的走访并把实际生活情况报道出来。我们并不可能去发现所有需要帮助的孩子,那么如何去发现这些需要帮助的贫困留守孩子,觉得单靠这些爱心组织是远远不够的,这中间政府和媒体的力量尤为重要。其中政府需要做的事是多走访去实地调查家庭的生活情况,并做好记录(因为爱在兰溪组织贫困学生资料来源于学校没有学生自己填写,有很多的情况会落下)。在根据实际情况分不同等级为高级、中级、低级根据现实情况的急促性配于相应的资助。中级、低级的贫困孩子因地政府资金短缺情况的存在,可以跟爱在兰溪组织联系,把需要受资助者资料做交接爱在兰溪组织可以通过媒体报道或者网上公示的形式去帮孩子去找资助人。资助人也可以选择自己想要捐助的对象,使得这种资助的体系更加的完善。

现在城市家庭的一些学生因家庭富裕,挥霍金钱,过着糜烂的生活。而现在一些山区的孩子任然过着几十年前的生活,如果他们能交接,过上另外的一种生活,城里的孩子是否会意识到自己以前思想上有偏差,重新开始积极健康的生活,不会因为家里富裕可以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没有斗志的生活。而贫困的学生把那样的生活看为一个奋斗的目标,一个可以触碰到的理想。不会让他们觉得那样的日子是虚幻。让孩子更加充满信心的往前走下去。

第三篇: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寒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矿工心理压力调研

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级:采矿0904 作者:崔从亮 学号:0911104132 成员:崔从亮、邵扬、王延东、丁强、苏金波、翟建博、李同燕

实践地点:山东临矿集团邱集煤矿 实践时间:2012年1月16号

山东理工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对人的心理易造成负面影响,如果在工作中带着情绪干活,往往会埋下事故隐患。煤矿企业危险性大、安全管理严,矿工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更加容易背负心理压力。近日,有关专家提醒:社会要关注矿工心理问题,及早为他们解除心结,从而消除这个看不见的安全隐患。倡导丰富的课余生活,通过丰富的业余生活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紧张的工作情绪

活动目的

社会实践作为高等院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丰富和深化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内容,促进我们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健康成长的重要课堂,从而优质成才、全面成才 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了我们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和智力优势,为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基本需求服务,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奉献精神。关注矿工心理问题,及早为他们解除心结,从而消除这个看不见的安全隐患。倡导丰富的课余生活,通过丰富的业余生活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紧张的工作情绪 活动安排

(1)2012年1月16日从家出发,乘客车赶到德州市齐河县马集乡,做好活动前准备,与当地群众沟通了解。

(2)2012年1月16日上午十点半准时到达山东 临矿集团邱集煤矿,保证活动准时开始。

(3)十一点半活动正式开始,向煤矿工人发放传单,并提出相

山东理工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交流活动,员工分别结合自身的工作、生活,畅谈读书的收获和乐趣,分享读书的心得和体会。引导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多交流。努力培养员工“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该矿积极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在内部网站上开通专栏,扩大交流。广大干部职工利用内部网站论坛,将读书感悟和心得以及优秀文章、段落发布到网络平台,大家积极跟帖,增进了交流。

丰富的业余活动,使矿工们在八小时之外更加充实、快乐。“员工第一、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人文管理理念得以真实体现。

山东理工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我也从实践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可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对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知道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不论做是事情,都必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

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知道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觉得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暑期实践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

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

除了实践中我学到很多很多在学习中无法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外,在我看来,我收获最大的是,我变得很开朗很自信。以前在人群里,

下载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走进乡村,关注法律普及暑期社会实践社团调研课题报告(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走进乡村,关注法律普及暑期社会实践社团调研课题报告(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