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政治下册第六课 我国的银行 单元测试卷(三)
第六课 我国的银行 单元测试卷(三)——银行和储蓄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业务上看,银行产生的标志(C)
A. 从商人中分离出一种专门从事货币兑换的商人 B. 货币兑换业的出现
C. 货币兑换业发展到兼营保管、收付、结算、放款等业务时 D. 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
2.2003年6月,财政部长项怀诚在向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提请审议的财政报告中表示:2003年中央财政赤字将达3198亿元,并将发行1400亿元建设国债。目前建设国债在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都已收到了显著成效。这说明B A.国债能弥补财政赤字,解决财政收支平衡 B.国家通过财政手段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C.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D.发行国债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4.5.5.2003年9月19日,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5亿美元金融债券。我国设立国家开发银行的目的是:B A、更好地获得银行利润 B、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C、更多地争取国外贷款 D、更多地经营外币买卖业务
6.张某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技术员,企业为每一个员工购买了工伤、医疗和失业保险。此外,张某还为自己在保险公司购买了人身伤害意外保险,每个月支出100元。在一次出差途中,张某因车祸受伤,经过调查核实,保险公司赔了张某的大部分医疗费用。这表明C A每个有能力的公民都必须购买商业保险
B.商业保险险种的多样化是我国社会保险体系完善的重要标志 C.商业保险可以对社会保险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
D.国家应该为每个公民购买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组合险种
7.有关统计显示,近几年我国居民储蓄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和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我国居民储蓄过快增长。可能会A A.弱化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B.导致居民消费持续下降 C.不利于国家扩大投资规模 D.促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8.当你兴奋地收到大学录取书,但又因家庭经济条件不能支付昂贵的学费,而一筹莫展时,别忘了商业银行可以帮助你完成学生。商业银行在前几年开始就专门开设了助学代款服务。“助学代款服务”属于A A、优惠有息代款 B、社会救济 C、社会优抚 D、无息代款 9.下列机构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是(B)
⑴保险公司 ⑵农村信用合作社 ⑶金融租赁公司 ⑷信托投资公司 ⑸招商银行
A.⑴⑶⑷⑸ B.⑴⑵⑶⑷ C.⑵⑶⑷⑸ D.⑴⑵⑶⑸
2004年7月17日,北京奥组委与中国银行签约,中行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银行合作伙伴。作为合作伙伴,中国银行将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为北京奥组委、中国奥委会,为参加2006年冬奥会和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 充足的资金、银行业金融产品和相关服务。据此回答10-11题。10.中国银行与北京奥组委的合作(A)
①提高了银行放贷的安全性 ②有利于银行对北京奥组委经费使用的的监督和管理 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必然结果 ④免除了奥组委的风险压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银行与北京奥组委合作的根本原因是(B)A.发放贷款是银行的基本业务
B.商业银行以获取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 C.为了提高北京奥组委的经济效益 D.为了支持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12.
2003年9月1日《金融时报》报道,农业发展银行河南许昌市分行营业部积极参与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管理,发挥自身结算信息优势,为企业牵线搭桥,寻找客户,帮助企业多购快销,打造品牌。据此回答13—14题。13. 我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职能是B ①承担国家粮油储备,农副产品合同收购,②为农业建设发放专项贷款,③为大宗进出口贸易提供专项贷款,④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和监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上述材料表明:C A、办理结算是银行的基本业务之一;B、银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直接管理;C、银行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助推器”;D、银行自身的效益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据有关部门的监测显示,今年以来,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与商业银行刻意降低不良贷款比例有关。据此回答15—16题。15.经济学上看,货币供应量的增长C A、导致商品价值的上升;B、必须造成商品价格下降;C、应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一致 D、应与其流通速度成正比。
16.货币供应量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因为A A、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维系经济运转的血脉;B、货币供应越多,经济发展就越快;C、货币供应量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D、货币增长不应慢于经济的发展。17. 商业银行要降低不良贷款比例主要是因为:A A、商业银行是以银行利润为经营目标的;B、贷款是银行的主要任务;C、只要消除不良贷款,银行就能实现高效益;D、只要有不良贷款银行就无法盈利。18.票据作为一种支付结算工具,主要包括:A ①转帐支票 ②现金支票 ③汇票 ④信用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中国银行大连开发区分行为了确保消费信贷业务的顺利开展,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突出重点,细分目标市场,采取了个性化的营销手段,这种理念:A ①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②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③有利于银行利润的增加;④能更好地集中管理农村信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国家发行国债B ① 目的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 ②目的是为国家重大建设的项目筹措资金 ③目的是为了让购买者获得一定的收益 ④由国家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截至2003年8月底,天安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340%,运用相关知识,完成21—22题
21.天安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增长B ①能把更多的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②能为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重要保障;③能保障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④能更多地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为了实现国际化、多元化、社会化的发展目标,天安保险公司注重协调好规模、效益、品牌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对“规模、效益、品牌”三者之间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 A、注重品牌,有利于提高公司效益,进而扩大公司规模;B、规模越大,效益越高,品牌越好;C、品牌是效益和规模的决定性因素;D、效益、品牌、规模都是公司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2003年以来,国债成了我国人民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闪光的亮点,两期凭证式国债的发售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财政部虽多次追加发行国债品种,仍然满足不了投资者的需求。据此回答23-24题:
23.国债是中央政府代表国库发行的债券,主要用来:B A.为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筹集资金 B.弥补国库暂时性资金短缺不足,平衡财政收支 C.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筹集长期建设资金 D.为人民生活稳定提供保障资金 24.我国国债热销的原因是:B ①我国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增加了公众持有和购买国债的信心 ②国债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的特点 ③在各种债券中,国债风险最小,安全性最好,收益率最高 ④国债以定期取得红利为补偿条件,其安全性比股票大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④ 二.不定项选择题 25.《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规定:“经营商业保险业务,必须是依照本法成立的保险公司。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保险业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BC)A、保险公司不受中国人民银行监督管理 B、保险公司是办理商业保险业务的专业公司 C、保险公司必须是依法成立的企业法人 D、保险公司对投保人负责,不对任何单位负责 26.信用卡为您带来了多种便利,其功能包括:ABD ① 购物消费 ②存、取款 ③转账结算 ④理财助手 ⑤消费信用。在上述项目中 A、①③是银行的结算业务 B、②是银行的吸收存款业务 C、④⑤是银行的咨询业务 D、⑤是银行发放贷款业务
27.在我国,公民是否参加商业保险,参与何种商业保险,由参与保险者自主次定,参与商业保险的费用由个人承担,保险范围大小、赔偿金额与缴纳的保险费成正比。这说明BCD A.商业保险的对象是公民个人,不包括企事业单位 B.保险关系的双方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C.订立商业保险合同必须遵循自愿原则 D.参加商业保险是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28.2003年9月31日,苏州市14家银行卡发卡机构联合发起“刷银行卡,中嘉年华豪华轿车”银行卡消费抽奖活动,该活动将持续到2004年8月31日。下列对银行卡的认识正确的有(ABC)
A 银行卡是银行发出的信用凭证 B 银行卡能为人们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C 使用银行卡已日渐成为现代社会流行的一种支付行为 D 银行卡能代替货币执行其所有的职能
29.我国曾在联合国发行过10亿美元的债券。这10亿美元(B C)
A 属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 B 属于以国家信誉和财力为担保的政府债券 C 可以在流通市场转让,也可以抵押贷款 D 不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
30.银行对公民的存款储蓄之所以采取“为储户保密”的原则,是因为这一原则(AB)A 可以鼓励储户积极参加储蓄 B 可以保护储户的合法权益
C 可以有效地防止不公平竞争 D 可以降低银行费用,增加银行利润
31.瑞士银行以其历史悠久、信誉较好闻名于世,然而近年来也不断有丑闻爆出。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纳粹德国存入巨额黄金;世界上一些臭名昭著的贩毒集团多年来一直通过瑞士银行“洗钱”,将大量贩毒款变为合法投资。上述事实留给世人许多启示,其中对我国公民的存款储蓄,须引以为戒的是(AB)
A 公民所存款项应为合法拥有的货币 B 保护存款人权益限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C 储户应向所在单位和有关组织机构报告储金来源 D 不能实行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原则 32.公民个人存款储蓄,是一种(BCD)
A 履行法定义务行为 B 计划消费行为 C 信用行为 D投资行为
33.在银行系统中,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主要区别是(AC)
A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政策性银行是以向国家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和大宗进出口贸易提供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为主要业务
B 商业银行是国家设立的大型国有企业,政策性银行多数是股份制企业
C 商业银行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政策性银行的目的是建立健全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系 D 商业银行是国家的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属于非银行系统的金融组织 三.简答题
34.国务院颁布《储蓄管理条例》其中第五条规定:“国家保护个人的合法储蓄存款的所有权及其合法权益,鼓励个人参加储蓄”。“储蓄机构办理储蓄业务,必须遵循储蓄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1)国家作出上述规定的目的是什么?(2)你如何正确理解上述原则?
四.辨析题
35.有的学生对参与平安保险认识片面,认为保险就是要钱,只保没险。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五.分析说明题
36.据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各商业银行切实加强对贷款的管理,主动维护金融债权,核实、完备抵押、担保手续,要求主动催收到期贷款,对恶意逃债者要依法起诉。(1)
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切实加强对贷款的管理?(2)
如何认识中国人民银行的上述做法?(3)
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第二篇:高一政治下册第六课 银行和储蓄者 综合练习测试卷
第六课 银行和储蓄者 综合练习测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48分,第Ⅱ卷52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市场经济需要资金融通,于是出现了从事资金融通的金融业。下列各项都与金融业有关,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从事资金融通的机构就是银行 C.银行是金融业的主要机构 答案:C 2.在我国,人民币的发行权属于国家。国家授权发行人民币的机关是 A.国务院 答案:C 3.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有效形式是 A.保值储蓄
答案:B 4.下列有关商业银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商业银行是依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B.工商银行负责办理工商企业的信贷业务,交通银行负责办理交通运输企业的信贷业务 C.利润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目标
D.在我国,设立商业银行须经中国人民银行审查批准 答案:B 利率是指一定期限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当调整。据此回答5~8题。5.利率是
①借贷资金的“价格” ②重要的经济信号和经济杠杆 ③法律手段 ④货币政策工具 A.①③
答案:B 6.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底提高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这是我国自1995年以来第一次提息。这一举措
①表明国家利用金融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②有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③表明中国人民银行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④使居民储蓄存款收益相对提高,以降低经济过热,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④ 答案:C 7.中国人民银行可以称为“银行的银行”,这是因为
①它发行债券,办理商业保险 ②它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③它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④它经理国库,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A.①②
答案:B 8.银行用于发放贷款的来源是 A.企业和事业单位及居民存款储蓄 B.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存款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B.活期储蓄
C.定期储蓄
D.发行国债
B.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C.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D.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
B.银行是金融业的具体称谓 D.银行和金融业的业务范围不同 C.居民的定期存款和企事业单位存款
D.从中央银行借入的存款准备金和相对稳定的存款余款 答案:D 中国人民银行强调,各商业银行要切实落实已经出台的房地产借贷管理政策,调整和优化贷款方向,促进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据此回答9~11题。9.上述材料表明,中国人民银行
A.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B.管理人民币流通
C.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管理国库
D.能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答案:A 10.材料中的“商业银行”
①只向商业部门提供专项贷款 ②是“银行的银行” ③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 ④是一种企业法人 A.①②
答案:D 11.各商业银行调整和优化贷款方向,促进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表明 A.银行能为企业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B.银行的支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C.银行通过贷多贷少、贷与不贷等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优化产业结构 D.银行是我国的国家机关 答案:C 12.我国设立政策性银行的目的是 A.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B.减轻其他银行机构的业务负担 C.发挥银行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的作用 D.取得更多的银行利润,为国家建设筹建资金 答案:A 13.三峡工程是投入巨资的跨世纪宏伟工程,我国为承担这类国家大型重点项目的单位提供专项贷款业务的银行是 A.中国建设银行
C.中国银行
答案:B 14.公司债券的风险较大,利率较高。国家规定,公司债券利率不得超过银行同期限的居民储蓄的定期存款利率的 A.20%
答案:B 15.保险公司是 A.金融企业
答案:A 16.某中学生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交付保险费5元。在保险期内因意外交通事故受伤,住院三个月,花费医疗费用7000元。保险公司根据合同的规定,赔付3800元。这一事例说明 A.参加保险是一本万利的事
B.参加保险是投机行为
C.保险是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
D.保险公司是慈善机构,不盈利
B.政府的组成部分
D.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 C.既是金融企业,又是政府部门 B.40%
C.10%
D.200%
B.中国国家开发银行 D.中国进出口银行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17.商业保险 A.以商业银行为后盾
B.费用由个人和商业银行共同担负
C.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之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D.是商品流通领域的专业险种 答案:C 18.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商业保险合同应遵循的原则是 A.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C.一次投保、终生受益、利润均沾
答案:A 19.保险事故如果发生,经保险人核定事实后,投保人可以获得 A.蒙受损失的全部赔偿 答案:D 20.公民储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的作用是 A.公民储蓄,利国利民 C.调节市场货币流通
答案:D 为了防止安装过程中由于意外或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确保三峡工程2003年首批机组发电,长江三峡工程开发公司与三家保险公司签订了三峡左岸电站设备安装工程及运输的保险合同,投保金额为100亿元。据此回答21~22题。21.材料中的保险属于 A.社会保险
答案:B 22.上述材料说明
A.商业保险包括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B.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C.商业保险是针对风险的一种投资方式 D.商业保险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 答案:C近年来,国债成了我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个亮点,两期凭证式国债的发售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财政部多次追加发行国债品种,仍满足不了投资者的需求。据此回答23~24题。23.国债是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发行的债券,主要用来 A.为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筹集资金
B.弥补国库暂时性资金短期不足,平衡财政收支 C.为国有企业筹措长期资金
D.为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重要保障 答案:A 24.我国国债热销的原因是
①我国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增加了公众持有和购买国债的信心 ②国债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好等特点 ③在各种债券中,国债风险最小,安全性最好,收益率最高 ④国债以定期取得红利为补偿条件,其安全性比股票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B.商业保险
C.养老保险
D.人身保险
B.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 D.有利于公民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
B.蒙受损失的部分赔偿 D.合同约定的赔偿 C.与交付保险费等额的赔偿
B.投保自愿、退保自由、共担风险 D.有意外,合理赔付;无不测,定期还本 答案: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5.三峡工商银行奉行为三峡工程服务的宗旨,与中国三峡总公司一次性签订了40亿元贷款合同,到目前为止,已付给贷款15亿元;为全国知名企业娃哈哈、汇源、海尔进入宜昌提供金融服务;运用“优选闭合”的贷款管理办法,与企业一道逐户制定解围盘活方案,确定专人负责实施,扶持宜昌制药集团等一批困难企业走出困境,并相对盘活和保全国有资产20亿元。三峡工商银行的这些金融服务,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5分)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5分)
答案:(1)上述材料说明,银行作为信贷中心,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2)首先,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三峡工商银行给予三峡工程巨额贷款,为知名企业进入宜昌提供金融服务,扶持困难企业走出困境说明了这一点。其次,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三峡工商银行运用“优选闭合”的贷款方法,与企业一道制定解困盘活方案,确定专人负责实施,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使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
26.保险业在中国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和居民所面临的诸多风险由原先依靠国家财政承担转向今后主要依靠保险的方式加以转移,从而预示着中国潜在的保险需求急剧增加,保险市场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保险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经济、促进改革、稳定社会、造福人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材料中的保险属于什么性质的保险?(5分)(2)结合材料说明材料中保险的作用。(5分)
答案:(1)从材料中“保险市场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保险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看,材料中的保险属于商业保险。(2)商业保险是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的一种措施,对保障经济的发展、促进改革、稳定社会、造福人民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商业保险为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辨析题(15分)
27.背景:据统计,2003年我国居民存款储蓄余额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辨题:居民储蓄增加越多越好。答案:对此观点要作具体分析。
(1)居民储蓄能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增加居民储蓄,能有效地调节货币流通,稳定币值,保持社会稳定,从某种意义上说,居民储蓄增加是好事。(2)如果出现通货紧缩、经济增长缓慢时,居民储蓄的大量增加就会制约经济的发展,此时储蓄增加就不一定是好事。(3)根据实际情况,国家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引导居民合理扩大消费,则能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四、论述题(17分)
28.材料一: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近年来实施了新的分配机制,100多名农业科学家在民营企业中以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形成了人均拥有百万元资产的科学家群体。这种模式把科学家引入市场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进而把农民也引入市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每年科技示范催生经济效益在100亿元左右。
材料二:近13年来,我国共取得农业科技成果773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成效显著。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施的“种子工程”在2002年共推广新品种1200多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回答:
(1)材料一、二体现了经济学的哪些主要道理?(5分)(2)结合上述材料简述银行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12分)答案:(1)上述两段材料反映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有助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必由之路。(2)第一,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可以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第二,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对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好的产品,银行要给予资金上的支持。第三,银行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第三篇: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生活中有些约定,告诉人们可以和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和不应该做什么,可以和应该怎样做,不可以和不应该怎样做,我们将其统称为()
A.风俗 B.社会风貌
C.规则 D.习惯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告诉我们()
①国有国法,校有校规,生活中处处有规则②做人做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③有了规则,社会才能由无序走向有序④没有规则就没有秩序,生活和工作就不能顺利进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规则可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下列属于非正式的规则有()
①上食堂打饭时应排队 ②红灯停 ③穿着要整洁 ④商品有缺陷可以退换 ⑤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作为学生,不迟到,不早退,这是()
A.一种规则,但不是法律 B.既是规则,又是法律
C.既不是规则,也不是法律 D.无法判断
5.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国。加入WTO,同时意味着必须按照WTO的规定与其他成员国进行交往、交流和合作。这说明
()
A.加入WTO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是不利的B.在现代社会,经济交流与合作需要秩序,这种秩序需要一整套规则的保证
C.在现代社会的经济活动中,有些规则束缚了经济的发展
D.WTO的成员国经济水平是一样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法律相比较,有很大的不同。据此完成6-7题:
6.两者的区别是()
A.前者由中学生制定或认可,后者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前者不具约束力,后者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前者只适用于中学生,后者则适用于全体社会成员
D.违反前者不承担责任,违反后者则要受到法律制裁
7.从比较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
B.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
C.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约束力大于法律
D.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适用人群比法律多
8.法律体现的是 的意志()
A.少数人 B.剥削阶级
C.统治阶级 D.广大人民
9.我国法律的本质是()
A.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B.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10.下列选项你认为属于国家强制力的是()
①军队 ②警察 ③监狱 ④法庭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2006年底,我国互联网上大规模爆发“熊猫烧香”病毒及其变种,导致上百万用户遭受感染和破坏。后来公安机关一举侦破此案并抓获8名犯罪嫌疑人。这说明了()
A.网络的危害不可避免 B.公民在网络上可以随意发布信息
C.网络给人们生活提供便利
D.在虚拟世界,我们也要遵守规则和法律
12.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限制生活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和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份通知是()
A.强制性的 B.非强制性的C.是国家的法律 D.是地方性的法规
13.在现实生活中,法律并不是解决纠纷的唯一方法,而是解决纠纷的最后方式和手段。在以下四种情形,你认为最适宜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的是
A.佳佳的父亲以佳佳未随父姓为由,拒不支付扶养费
B.某班同学因数学老师无故拖堂准备状告该老师
C.王虎因同桌喊他“王瘸子”,与同桌争得面红耳赤
D.小丽因妈妈偷看自己的日记好几天不理妈妈
14.服务于英国警界的尼格尔•柏加,一次到英格兰一个湖泊区度假,发现自己在30公里的限速区自己以33公里的速度行驶后,给自己开了一张违例驾驶传票,到目的地后交给了当地交通当局,尼格尔•柏加获得了“世界最诚实警察”称号。由此可见
A.这是一种炒作行为 B.他在一个人独处时仍然能自律
C.没有他律是不能做到的 D.他的做法不可取
15.2007年5月29日,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因受贿和玩忽职守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说明()
A.有法可依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B.对领导干部犯法更要从严、从重处罚
C.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6.学校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遵守学校规则才能保证我们学习和活动的顺利进行。下面几个同学的做法你赞同的是()
A.小红总是在上课铃响后才走进教室
B.小张和小明在课堂上和会议上随便讲话
C.小李从不在教学楼走廊里嬉戏打闹和大声喧哗
D.小彭在图书馆一边看书一边吃零食
二、非选择题
17.在社会生活中,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那么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18.请简述规则与秩序的关系。
19.肖玲所在班级以前在晚自习时,总是要老师监督、校领导巡视,而通过开展学生自制活动后,现在晚自习已无需老师监督,纪律非常好。她们总结班级自习时教室纪律好坏的前后变化:以前班主任在而安静,班主任离席则出声;后来学生自制而安静。
你怎样看待肖玲班级前后的变化?
20.关于自由和规则的关系,曾有人做过这样的描述:行星说,自由就是在各自的轨道上动作;火车说,自由就是在铁轨上来回奔跑;鱼儿说,自由就是在河水里欢快地遨游;风筝说,自由就是系着一条长线在风里飞翔;汽车司机说,自由就是牢记交通规则,握好方向盘。这段描述说明规则和自由有着怎样的关系?
21.“世界上没有不受限制的自由”,这是一条几乎人人明白的道理,但是在虚拟世界中,人的各种行为控制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
(1)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沉溺虚拟时空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2)在这个“没人看得见”的“真空”中,怎样才能维持匿名世界的道德和秩序?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4、A
5、B
6、C
7、A
8、C
9、A
10、D11、D
12、A
13、A
14、B
15、D
16、C
二、非选择题
17、P60-6118、P5319、以前是班主任他律的力量所致,是表面的,作用有限;后来是学生自律的结果,因而具有较高的自觉性。她们班级的变化,说明了她们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
20、纪律、法律等规则制约着人的行为,也保障着人的权利和自由。只有内心甘愿接受规则的约束,我们的心灵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相反,无视规则、违背规则,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21、(1)沉溺网络会影响学业的进步,网上良莠不齐的信息也易使我们弱化道德意识,不利身心健康,甚至误入岐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国家、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有关网络管理的规定。每个人应把这些外在的规定变为自己内心的要求,并以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
第四篇:政治第三单元测试卷
《政治生活》第三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
1.全国人大常委会清洁生产促进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5月26日在北京举行,正式启动清洁生产促进法执法检查。这是全国人大在行使()
A.决定权C.执法权B.监督权D.提案权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
①国家性质和国家机构的关系②国体和政权组织形式的关系
③国家阶级性质和国家管理形式的关系 ④国家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3.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重要特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民代表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坚持民主集中制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重要的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③民主集中制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④坚持政治协商原则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4.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遵循“友好、和平、发展、合作”的宗旨,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为促进我国宗教界的对外友好交往,为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贡献智慧和力量。这表明()
A.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B.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C.我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D.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5.2010年8月17日,杭州市下城区几位市民向区人大常委会递交了一份有64人联名的公民申请书,要求罢免下城区人大代表赵某,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事件()
①是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体现 ②是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体现 ③表明我国的人大代表应该对人民负责 ④凸显了公民的权利意识,有助于促进人大代表履职尽职
A.①②③C.①②④B.②③④D.①③④
6.立言为公,执言为民。人民政协不仅有自己的话语权,而且有一种特殊的话语权。以下不属于人民政协话语权范畴的是()
A.参政议政 B.政治协商C.执政为民D.民主监督
7.10月19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这体现了()
A.各民主党派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B.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C.各民主党派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领导权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8.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下达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的最后一批投资计划,其中安排中央资金2 400万元重点扶持青海撒拉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积极采取措施加快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是因为()
A.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前提
B.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C.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前提
D.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9.在我国,各级人大代表是层层选举、逐级负责的。一些选民或下级人大代表认为,投票结束,就是民主结束。“投票结束,就是民主结束”的观点()
A.正确,人大代表产生意味着选民使命的完成B.错误,投票只是民主的开始
C.正确,发扬民主的过程就是投票的过程
D.错误,公民还有民主管理的权利 10.2011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下列对其重大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③保证了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④从制度和法律上确保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1.近年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接连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得到国内外高度赞誉。成功举办这两次盛会的重要原因是我国政治制度能够()
①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②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 ③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④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2.201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全体会议公开举行,绝大多数人大代表团分组会议也对外开放,许多代表团还在讨论结束后留出时间接受中外媒体集体采访。人大会议对公众开放是()
①国家权力机关对人民负责的体现 ②依法行政建设法制国家的需要 ③国家自信和政治民主发展的表现 ④公民直接参与公共决策的要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一位从事基层民政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十几年来坚持走访当地居民家庭,记了70多本“民情日记”和“民心日记”,一次次地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议案,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这表明,该人大代表()①履行了严格执法行政的义务 ②履行了反映群众意见的义务 ③行使了依法提出议案的权利 ④履行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义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段话强调中国共产党要()
A.善于运用统一战线B.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C.发挥人民首创精神D.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15.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庆招待会上强调,坚定不移地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是自治州、自治县(旗)、民族乡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C.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6.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这就要求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这一新兴媒体,因为它()
A.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B.有利于党和政府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C.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D.保证了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决定权
17.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汇集北京,共商国是。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的共同特点是()
A.都由人民选举产生B.都有表决权、决定权及质询权
C.都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D.都有提出建议、批评的权利
18.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九、第二十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
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这表明,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
①享有变通执行权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
③是该地方的最高行政机关④是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19.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
A.法律领导B.政治领导C.组织领导D.思想领导
20.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全面科学地判断形势,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这主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
A.科学执政B.民主执政C.文明执政D.依法执政
2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以人为本,统筹兼顾
22.在我国,下列各种关系中属于互相监督关系的是()
A.人民与人大代表B.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
C.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D.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
23.某景区利用当地著名佛教庙宇进行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出现了商业开发过度、管理不规范以及“僧人”摆地摊、占卦算命等问题,当地政府为此制定景区游览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方案,进行整改。规范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①能够拓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途径,发展文化生产力
②能够消除封建迷信活动,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③有利于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④有利于消除信教群众与非信教群众信仰上的区别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4.从监督体系来看,对我国政府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有()
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②人民政协的监督③司法机关的监督
④监察局及审计部门的监督⑤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③⑤D.①③④
25.在我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党中央提出方针政策,全国人大审议,加以修改完善,最后作出决定。这说明()
A.中共中央和全国人大都是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
B.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变成国家意志的C.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是其执行机关
D.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实行组织领导
26.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与会委员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讨论,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这表明()
A.人民政协具有对国家事务的决定权B.人民政协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C.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政治协商的职能D.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27.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住建部和科技部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相继在网上“晒账本”,公布本部门预算。这表明,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关键依靠()
A.民主和法制B.监察和审计C.提高公务员办事效率D.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28.某市人大常委会出台意见,规定了市政府的哪些重大事项需要报人大常委会备案或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制定了相关程序。该市这一举措()
A.缩小了政府的法定权力B.扩大了人大常委会的法定权力
C.规定了人大和政府的关系D.推进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9.某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探究。甲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关于宗教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发挥宗教团体在赈灾救济中的社会功能》、《论农村信教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新时期爱国宗教人士的培养研究》,据此推断,甲组的研究主题最可能是()
A.我国如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B.我国如何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C.我国宗教如何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D.我国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0.全国人大与人民政协的共同点是()
A.都是国家权力机关B.都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C.都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D.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二、问答题(共3小题)
31.回首历史,祖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她已浴火重生,展翅腾飞。中国正在崛起,中华民族已经走上复兴之路。面对中国的成功,国内外众说纷纭,许多学者认为,中国的成功得益于中国模式。试述政治生活中包含了“中国模式”的哪些主要内容?(15分)
32.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但它绝非嫦娥一号卫星的简单重复。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使用X频段测控,对嫦娥三号卫星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这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将为嫦娥三号卫星实现月球软着陆奠定基础。探月卫星一小步,人类文明一大步,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具有经济科技和国家发展战略等方面的重大意义。
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重视月球探测工程的原因。(15分)
33.2010年3月9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一年来,共审议22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听取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4个工作报告,检查3部法律实施情况„„把修改选举法作为立法工作的一个重点。在认真梳理代表议案建议、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基础上,形成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每次常委会会议都邀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列席,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立法、监督、代表和对外交往等工作。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10分)
第五篇: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六课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举世无双,强劲的文化传统传衍不息,拥有者辉煌的文化发展史。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
②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诞生时期
③秦的统一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④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文化中的“强势文化”
⑤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高度发展,进入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解析:选D此题主要考查对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时期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体会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和源远流长,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①说法错误,殷周时期是中华文化的萌芽时期,不是形成时期,故不选,其余说法均符合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事实。
2.在海内外使用最广泛的现代通行本中国史书典籍《点校本“二十四史”》于2007年开始了其问世以来的第一次“大修”。记者从2010年6月10日召开的修订工程第三次修纂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修订工程目前进展顺利,新版《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预计于3年后陆续面世。我国高度重视史书典籍的整理修订工作,是因为
①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②优秀的史书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整理修订史书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阅读史书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弘扬中华文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3.钱伟长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天下没有别国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懂,汉字可以。”这说明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B.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D.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
解析:选D。钱伟长先生这句话说明了汉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汉字只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故B错误;C项观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4.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包容性B.阶级性C.民族性D.地域性
解析:选A。本题以孔子的思想为例,说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得以源远流长的重要因素。《论语》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意思是说意见可以不同但要和睦相处,要善于求同存异。从文化关系的意义上看,这就是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最高境界。“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5.“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
解析:选D。本题以流行歌曲《青花瓷》为题材,考查了中华文化的特点。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特点之一---源远流长,故D;A是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与题意不符;B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态度、C是中华文化的特点另一特点,均与题意不符。
6.(2010·济南高二检测)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但在近代,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是因为
A.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冲击
B.中华文化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C.八国联军的入侵D.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解析:选A本题考查了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的原因。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故选A;B说法错误;CD与题意不符。
7.“文明圣火,千古未绝唱,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说明
A.中华文化的发展没有波折B.中华文化优越无双
C.中华文化已发展到顶峰D.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解析:选D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但是近代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故A错误;世界各国文字各有特色,故B错误;C本身说法错误;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我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决定了中华文化要与时俱进,故选D。
8.一位英国学者在对著名科学史学者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进行提炼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这一结论说明 ①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②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④中华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选A英国学者得出的结论强调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显示了中华文化博
大精深的特点,故选A;④与题意不符。
9.(2010·日照高二检测)中国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这主要说明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B.具有包容性C.具有民族性D.具有地域性
解析:选D方言产生的原因在于,语言因地域、政治等原因被分化或统一,进而发展不平衡而逐渐形成的,故选D;ABC与题意不符。
10.下列对中国文学艺术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中华文学艺术历史悠久
B.中华文学艺术内涵丰富,形式绚烂多彩
C.中华文学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D.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占居首位
解析:选D题干限制性词是“不正确”。A、B、C项都体现了中华文学艺术的特点,故正确。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以其独特风格占有重要地位,但不是首位。故D项错误。
11.下列能够体现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的是
①古代中国的蚕丝织物为当时的欧洲人所钟爱,带来了“丝绸之路”的长期繁荣
②中国的瓷器名扬四海,在中世纪的西方比黄金还贵
③中国的农学著作发表之早、数量之多为世界之最
④中国医学自成一家,为世界瞩目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D
12.(2010·济南高二检测)下列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理解正确的有
A.这是由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造成的B.这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多彩、精深
C.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寨文化特征
D.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的特色,不相融合解析:选AA项是从形成原因角度,体现了区域不同、文化特征不同。B项不符合题意,没有体现“精深”。C项是题干的一方面的具体表现,没有全面概括题干主旨。D项本身错误,不同区域文化之间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13.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汉族、鲜卑族、吐蕃族以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这说明
A.一方水土,一方文化B.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C.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D.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
解析:选C材料强调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A强调各族人民的文化各有特点,B说明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关系,D强调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态度,都不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C。
14.2010年9月8日,第九届海峡两岸各民族中秋联欢活动在深圳举行,海峡两岸同说汉语,同写汉字,读一本历史,抚一张古琴„„文化像氧气,融化在血液中,使两岸人民在精神上融为一体而不可分割。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健康有益的②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④中华文化是联结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选B。①说法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优秀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健康有益的。从“同说汉语,同写汉字,读一本历史,抚一张古琴„„在精神上融为一体而不可分割”中可以看出②④均符合题意,③在题目中没有体现。故选B。
15.(2010·济宁高二检测)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选C。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故①正确;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就是因为本身所具有的包容性,故②④正确;③违背了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16.(2010·南京高二检测)辨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完全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所在。解题时,首先要指出题目的合理性,即:汉字和史书典籍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延续;其次,还要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参考答案:(1)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因此,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有一定的合理性。
(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此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3)仅仅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归结为汉字和史书典籍是片面的。
17.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预计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惊奇的同时,很多人羡慕、赞扬,也有个别西方评论家本能地感到担心甚至恐惧,这些人普遍认为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增加是一种现实的“中国文化威胁”。
假如你有机会与这些西方评论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你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让对方相信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的孔子学院不是“威胁”。
解析:本题以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快速发展为背景材料,以反驳西方个别评论家的言论为设问角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在作答时主要从我国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的积极意义展开论述。在各地建立孔子学院实际上是中外文化交流,故答题的角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交流的意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同时还要注意我国的外交政策。参考答案:(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我国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对于维护和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重要的意义。
(2)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以此来推动文化交流,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我国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不仅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了世界,而且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越发展、越强大,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的孔子学院绝不是“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