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时间:2019-05-14 06:5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第一篇: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严格规范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煤矿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防止和减少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是指各类煤矿(包括与工业广场内煤炭生产直接相关的煤矿地面生产系统、附属场所)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

第二章 事故分级

第四条 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条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五条 因事故造成人员失踪的,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后,应按失踪人数和死亡人数之和重新确定事故等级。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受伤人员因伤救治无效死亡的,应当按照变化后的伤亡人数确定事故等级。

第六条 事故中的死亡人员依据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材料进行确定,重伤人员依据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材料进行确定。

第七条 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

(一)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含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二)善后处理费用,含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赔偿费用;

(三)财产损失价值,含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以上费用项目的统计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计算。

在统计直接经济损失时,应当注明统计截止日期。第八条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及时统计直接经济损失。

发生较大及以下事故,事故发生单位为省属以下煤矿企业的,其直接经济损失经企业所在地县级政府有关部门审核后,书面报事故调查组或组织事故调查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事故发生单位为省属以上(含省属,下同)煤矿企业的,其直接经济损失经企业集团公司或者企业所在地县级政府有关部门审核后,书面报事故调查组或组织事故调查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发生重大事故,事故发生单位为省属以下煤矿企业的,其直接经济损失经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级政府有关部门审核后,书面报事故调查组或组织事故调查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事故发生单位为省属以上煤矿企业的,其直接经济损失经企业集团公司或者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级政府有关部门审核后,书面报事故调查组或组织事故调查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其直接经济损失经企业所在地省级政府有关部门审核后,书面报事故调查组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安全监管总局)。

第三章 事故报告

第九条 煤矿发生事故后,值班人员应当立即报告煤矿负责人;煤矿企业及煤矿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报告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情况紧急时,值班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报告。

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煤矿事故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报告本级人民政府、上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同时通知同级公安机关、监察机关、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总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第十一条 煤矿安全监察分局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上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

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接到较大事故及以上等级事故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上报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安全监管总局接到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上报国务院。

第十二条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单位全称、所有制形式和隶属关系、生产能力、证照情况等);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类别(顶板、瓦斯、机电、运输、放炮、水害、火灾、其他);

(四)事故的简要经过,入井人数、安全升井人数和生产状态等;

(五)事故已经造成伤亡人数、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六)已经采取的措施;

(七)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以上报告内容,初次报告由于情况不明暂未报告的,应当在查清后及时续报。

第十三条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或者续报。

事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有关单位应当在发生变化的当日内及时补报或者续报。

第十四条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

第十五条 煤矿职工在生产过程中或在岗位上死亡的,均应当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程序上报和组织事故调查。

提供由二级甲等及以上等级医院诊断证明、或具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鉴定、或公安机关尸检报告,其作出的结论明确属于因病死亡的,有关材料报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后,方可不作为生产安全事故处理。

第十六条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有关部门接到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的事故举报信息后,应当向被举报煤矿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书面函告,由当地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核查,核查结果要及时向上级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报告。对核查难度大、需要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的,要及时向上一级政府汇报并提请组织核查。

对核查属实的,应当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按规定组织事故调查。

第四章 事故现场处置和保护

第十七条 相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在地方政府的统一组织下,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核实事故伤亡人数等有关情况,有关核查结果应及时报上一级政府,并抄送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求派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协助事故发生地有关政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固定相关证据。

第十八条 事故发生后,煤矿企业及抢险救援队伍等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证据,煤矿企业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及时收集固定包括影像资料在内的相关证据。收集的相关证据应当全部、及时提交事故调查组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证据。

第十九条 因事故抢险救援必须改变事故现场状况的,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应当绘制现场简图并作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抢险救援结束后,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应当及时向事故调查组提交抢险救援报告及有关图纸、记录等资料。

第五章 事故调查

第二十条 重大事故由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较大事故由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未设立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由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履行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的职责。

一般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由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未设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可以委托相关地方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进行调查;没有造成人员死亡的,可以委托相关地方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或者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二十一条 上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认为必要时,可以调查由下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调查的事故。

重大事故,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对事故调查处理挂牌督办,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可以派员指导事故调查处理。

瞒报的较大事故,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对事故调查处理跟踪督办,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可以派员指导事故调查处理;情节严重的,可以要求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调查。

瞒报的一般事故,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对事故调查处理跟踪督办。

第二十二条 因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的事故,依照本规定应当由上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调查的,上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可以另行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二十三条 重大及以下等级的事故,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由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有关地方政府及其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煤炭行业主管和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以及工会派员组成事故

调查组,并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

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第二十四条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事故发生单位和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第二十五条 事故调查组必须坚持统一领导、协作办案、公平公正、精简高效,做到诚信公正、恪尽职守、廉洁自律,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不得包庇、袒护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或者借机打击报复。

第二十六条 重大、较大事故的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煤矿事故调查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提级调查的,由负责煤矿事故调查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人担任。

委托调查的一般事故,事故调查组组长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指定或商事故发生地政府确定。

事故调查组组长履行下列职责:

(一)主持事故调查组开展工作;

(二)明确事故调查组各小组的职责,确定事故调查组成员的分工;

(三)协调决定事故调查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四)批准发布事故有关信息;

(五)审核事故涉嫌犯罪事实证据材料,批准将其有关材料或者复印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七条 事故调查组应当坚持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依法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查明事故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类别、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隐瞒事故的,应当查明隐瞒过程和事故真相;

(三)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四)提出对事故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

(五)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第二十八条 事故调查中需要对重大技术问题、重要物证进行技术鉴定的,事故调查组可以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或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进行技术鉴定的单位、专家应当出具书面技术鉴定结论,并对鉴定结论负责。

第二十九条 事故调查组应当按照下列期限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一)重大事故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一般不得超过60日;

(二)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原则上不得超过60日。

特殊情况下,重大及以下等级事故经上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同意,可以延长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日。

第三十条 下列时间不计入事故调查期限,但应当在报送事故调查报告时向上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说明:

(一)瞒报、谎报、迟报事故的调查核实所需的时间;

(二)因事故救援无法进行现场勘察的时间;

(三)挂牌督办、跟踪督办的事故的审核备案时间;

(四)特殊疑难问题技术鉴定所需的时间。

第三十一条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基本情况;

(二)事故发生经过、事故救援情况和事故类别;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四)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事故性质;

(五)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事故调查组成员对事故的原因、性质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事故调查组组长应当进一步协调,根据多数人意见有权提出结论性意见;个别成员仍持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另备书,并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对落实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责任追究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第三十二条 事故调查报告报送至负责事故调查的安全监管总局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后,事故调查工作即告结束。

第三十三条 事故调查的有关资料应当由组织事故调查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统一归档保存。归档保存的材料包括直接原因专家鉴定报告、技术调查报告、管理调查报告、重大技术问题鉴定结论和检测检验报告、尸检报告或医疗诊断证明、物证和证人证言、直接经济损失文件、相关图纸、视听资料、批复文件等。

第六章 事故处理

第三十四条 重大事故调查报告经征求省级人民政府意见后,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批复结案。

较大事故调查报告经征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意见后,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批复结案。

一般事故由煤矿安全监察分局批复结案。

第三十五条 重大及以下等级事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

第三十六条 事故批复应当主送落实责任追究的有关地方政府,抄送有关部门或者单位。

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按照事故批复的规定落实责任追究,并按照批复要求及时将落实情况书面报地方政府后,反馈组织事故调查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或单位。

第三十七条 事故调查报告中明确的有关单位依法对煤矿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十八条 有关单位应当落实事故调查报告提出的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制定落实方案,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当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及其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按照有关规定负责督促落实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并可组织联合执法检查。

第三十九条 重大及以下等级事故的调查报告根据事故批复要求由组织事故调查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向社会公布。对

依法应当保密但可以作区分处理的事故调查报告,要向社会公布经区分处理后的非涉密内容。

第四十条 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处理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安全监督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8年12月11日印发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安监总政法〔2008〕212号)文同时废止。

第二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SAWS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调查研究 WORK SAFETY

第4期(总255期)2012年2月24日 ━━━━━━━━━━━━━━━━━━━━━━━━━━━━浙江省当前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

浙江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按:2011年11月17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题调研的通知》(安委办明电„2011‟47号),要求各省(区、市)安委会、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和有关中央企业,要在对2011年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认真回顾总结的基础上,深入分析2012年安全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研究提出本地区、本行业(领域)、本单位明年工作的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本文是浙江省安委会办公室专题调研的部分成果,介绍了浙江省安全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2012年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思路。现予刊发,供有关单位参阅。

关键词:安全生产专题调研成果

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题调研的通知》(安委办明电„2011‟47号)要求,浙江省安委会办公室对本省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各项重点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认清了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找出了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理清了2012年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当前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

(一)全民安全意识亟待提高与安全文化建设重视不够的矛盾

依然突出。浙江省是劳务输入大省,目前近2000万的外来务工人员大部分分布在脏苦累险的行业,人员流动性大,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缺乏,“三违”现象严重。在日常生活中,公众交通违法行为十分普遍,很多公共聚集场所存在乱接电线、堵塞消防通道等安全隐患。上述现象说明,浙江省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欠缺。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三个不适应:一是对提高全民安全意识的认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安全文化建设所发挥的作用与推进安全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安全宣教工作手段和方式与安全宣教工作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

(二)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与安全投入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长

期以来,浙江省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本质安全水平低、事故隐患多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临水临崖路段的交通安全隐患、人员密集场所等火灾事故隐患也没有彻底消除;事故多发的潜在危险依然很大。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的交通硬件设施建设和农居电气线路及

设施改造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被居民区包围、城区加油站和地下管道设施安全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问题在部分地区和行业领域甚至有所加剧。安全专项资金投入不足是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现象难以彻底改变的根本原因。改善安全发展环境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必须保证必要的财政投入,但由于目前缺少刚性的安全投入预算和管理机制,正确的安全投资观念尚未形成,对包括安全生产在内的民生投入很难有实质性的保障。在企业安全投入方面,由于缺少必要的市场引导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增加安全投入的积极性。

(三)基层监管力量不足与监管任务重的矛盾依然突出。浙江

省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小、数量多、条件差,随着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的期望和要求的提升,基层安全监管任务日趋繁重、责任日益重大,有限的基层监管力量与量大面广的监管任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基层安全监管人员编制数量相对较少,处于疲于应付的局面;基层安全监管人员身兼数职,难以集中精力抓安全生产;基层安全监管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安全监管经费普遍紧张,安全监管车辆、设施、办公条件等相对较差;基层安全监管人员工作压力大、待遇低、岗位风险度高,普遍存在不安心和尽可能换岗的现状。由于这些问题及因素的存在,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能的基层部门难于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经济快速发展与客观自然因素制约的矛盾依然突出。浙

江省是一个海广、地少、山多的省份,特殊的地理环境是事故多发的诱因之一。一方面,浙江省岛屿多、岸线长、海区大,既是国内通往船只的必经之路,又是多国通航的交汇点,加上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近海渔场,形成了世界上通航密度较高的海区,通航船舶发生碰撞的危险很大。另一方面,浙江省是全国陆域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加上“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特殊地形,造成浙江省大量的公路具有弯道、坡道和隧道多,临水临崖高落差地段多等特点;近年来,浙江省每年的公路、水路旅客和货物运输总量、周转量,港口吞吐量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人流、物流、车流密度不断加大,对浙江省的安全生产形势造成了巨大压力。根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数字显示,渔民和其他渔业相关职业一直是事故死亡率最高的职业,十万从业人员死亡率超过100人,而交通事故也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事故种类。根据浙江省“十二五”发展规划,海洋经济和交通物流的发展将在“十二五”期间大幅提速,客观上将对浙江省未来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带来相当大的挑战。

(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与安全监管的适应和创新能力

有待提高的矛盾依然突出。近年来浙江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还是依赖于要素数量的投入,为适应转型升级的需要,大部分地区目前都普遍感受到了对“转型期”不适应所产生的“阵痛”,如何保持经济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的均衡发展,也给安全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银根紧缩”、“招工难”、“用电荒”、“物价涨”、“资本外逃”等一系列情况的出现,严重制约了浙江省小微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是企业主“逐利”、“冒险”的欲望加剧,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维稳压力加大,客观上增加了安全监管的难度。此外,部分地区在乡镇区划的调整中,容易产生机构削弱、人员削减、业务不熟等问题。政府换届后,市、县两级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以及安全监管局长大批调整,新领导上任后对安全生产工作有个熟悉和适应的过程,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新的考验。

二、2012年浙江省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思路

2012年,浙江省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

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两创战略以及建设“平安浙江”的总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突出重点,创新思路,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为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主要工作目标:确保全省安全生产各类事故起数、事故死亡人

数、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三个零增长”;确保亿元GDP死亡率、十万从业人员死亡率、万车死亡率指标稳步下降;确保全面完成国务院安委会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2012年将重点细化二十一项工

作举措,实现“五个推进”、“二个加强”和“三个提升”:一是通过采取进一步落实企业负责人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积极稳妥推进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一步落实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等五项工作措施,着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二是通过采取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安全生产法制体系;进一步规范和推进安全生产执

法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行政问责等四项工作措施,着力推进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落实,依法加强安全生产行政监管。三是通过切实加强源头防范和管理;加强和落实重点防范措施;推进本质安全;继续深化“打非治违”行动等四项工作措施,着力推进安全生产监管措施落实,全面提升安全事故防范能力。四是通过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投入和安全科技工作;深入推进安全信息化建设;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加强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等四项工作措施,着力推进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全面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五是通过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基层监管网络建设;切实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切实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打造廉洁安监等四项工作措施,着力推进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监管能力。

本期分送:总局党组成员、煤矿安监局领导,机关各司局,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各直属事业单位

网站查询:调查研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策法规司编

第三篇: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全文)

中国网 china.com.cn时间: 2008-12-16发表评论>>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

关于印发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

调查处理规定的通知

安监总政法〔2008〕2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为了规范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现将《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二○○八年十二月十一日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事故责任追究,防止和减少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是指各类煤矿(包括与煤炭生产直接相关的煤矿地面生产系统、附属场所)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

第三条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根据国务院授权,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调查处理。

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的事故按照事故等级划分,分别由相应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组织调查处理。

未设立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由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履行煤矿安

全监察分局的职责。

第二章事故分级

第四条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煤矿事故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条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五条事故中的死亡人员依据公安机关或者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材料进行确定,重伤人员依据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材料进行确定。

第六条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

(一)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含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二)善后处理费用,含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赔偿费用;

(三)财产损失价值,含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第七条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及时统计直接经济损失。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的事故,事故发生单位为省属以下煤矿企业的,其直接经济损失经企业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单位)审核后书面报组织事故调查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事故发生单位为省属以上(含省属)煤矿企业的,其直接经济损失经企业集团公司或者企业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审核后书面报组织事故调查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特别重大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第八条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变化后的伤亡人数重新确定事故等级。

第九条事故抢险救援时间超过30日的,应当在抢险救援结束后重新核定事故伤亡人数或者直接经济损失。重新核定的事故伤亡人数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与原报告不一致的,按照重新核

定的事故伤亡人数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确定事故等级。

第三章事故报告

第十条煤矿发生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煤矿负责人;煤矿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报告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报告。

第十一条煤矿安全监察分局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接到较大事故以上等级事故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接到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国务院。

第十二条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接到煤矿事故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报告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同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第十三条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单位全称、所有制形式和隶属关系、生产能力、证照情况等);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类别(顶板、瓦斯、机电、运输、放炮、水害、火灾、其他);

(四)事故的简要经过,入井人数、生还人数和生产状态等;

(五)事故已经造成伤亡人数、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六)已经采取的措施;

(七)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以上报告内容,初次报告由于情况不明没有报告的,应在查清后及时续报。

第十四条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或者续报。

事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有关单位应当在发生的当日内及时补报或者续报。

第十五条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

第四章事故现场处置和保护

第十六条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接到事故报告后,按照规定,有关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协助事故发生地有关人民政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第十七条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证据。

第十八条因事故抢险救援必须改变事故现场状况的,应当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抢险救灾结束后,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应当及时向事故调查组提交抢险救援报告及有关图纸、记录等资料。

第五章事故调查

第十九条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或者根据国务院授权,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事故由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较大事故由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一般事故中造成人员死亡的,由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没有造成人员死亡的,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可以委托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或者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二十条上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认为必要时,可以调查由下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调查的煤矿事故。

第二十一条因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的事故,依照本规定应当由上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调查的,上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可以另行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二十二条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监察部等有关部门、全国总工会和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派员组成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并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

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的事故,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行业主管部

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事故调查组,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第二十三条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事故发生单位和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第二十四条事故调查组应当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注重实效的三项基本要求和“四不放过”的原则,做到诚信公正、恪尽职守、廉洁自律,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不得包庇、袒护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或者借机打击报复。

第二十五条重大、较大和一般事故的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煤矿事故调查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人担任。委托调查的一般事故,事故调查组组长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商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确定。

事故调查组组长履行下列职责:

(一)主持事故调查组开展工作;

(二)明确事故调查组各小组的职责,确定事故调查组成员的分工;

(三)协调决定事故调查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四)批准发布事故有关信息;

(五)审核事故涉嫌犯罪事实证据材料,批准将有关材料或者复印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六条事故调查组坚持统一领导、协作办案、公平公正、精简高效的原则。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查明事故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类别、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隐瞒事故的,应当查明隐瞒过程和事故真相;

(三)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四)提出对事故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

(五)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六)在规定时限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第二十七条事故调查中需要对重大技术问题、重要物证进行技术鉴定的,事故调查组可以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或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进行技术鉴定的单位、专家应当出具书面技术鉴定结论,并对鉴定结论负责。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不计入事故调查期限。

第二十八条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特殊情况下,经上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

第二十九条事故抢险救灾超过60日,无法进行事故现场勘察的,事故调查时限从具备现场勘察条件之日起计算。

瞒报事故的调查时限从查实之日起计算。

第三十条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基本情况;

(二)事故发生经过、事故救援情况和事故类别;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四)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事故性质;

(五)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第三十一条事故调查报告报送至负责事故调查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后,事故调查工作即告结束。

第三十二条事故调查的有关资料应当由组织事故调查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归档保存。归档保存的材料包括技术鉴定报告、重大技术问题鉴定结论和检测检验报告、尸检报告、物证和证人证言、直接经济损失文件、相关图纸、视听资料、批复文件

第六章事故处理

第三十三条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报告报经国务院同意后,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复结案。

重大事故调查报告经征求省级人民政府意见后,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批复结案。

较大事故调查报告经征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意见后,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批复结案。

一般事故由煤矿安全监察分局批复结案。

第三十四条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的批复时限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事故批复应当主送落实责任追究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或者单位。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按照事故批复的规定落实责任追究,并及时将落实情况书面反馈批复单位。

第三十六条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法对煤矿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实施行政处罚。第三十七条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落实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当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

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对事故责任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对事故责任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察。

第三十八条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情况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组织事故调查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其他部门向社会公布,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的事故的调查处理情况由组织事故调查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向社会公布,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

第四篇:煤矿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规定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规定

一、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规范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印发<公司事故调查处理与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适用于矿业公司所属各单位,责任追究适用于公司班组长以上领导干部。

三、各部门、区队要参照本规定,制定本单位人员事故责任追究规定。

四、下列事故由公司配合集团公司事故调查组调查处理,公司安检科、调度室、综合办公室、企管科、劳资科和业务主管部门及发生事故的单位参加:

1、重伤事故、一级非伤亡事故。

2、死亡事故。

五、瓦斯煤尘爆炸、燃烧,瓦斯严重超限,矿井火灾,井下透水,冒顶堵人,全矿井停电,压力容器爆炸,大型机电运输事故等以及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或后果严重的其它非伤亡事故。

六、轻伤事故、二级非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下和本规定以外的其它非伤亡事故由公司组织调查处理,公司安检科、业务主管部门和发生事故的单位参加,调查处理报告报集团公司备案。

七、事故调查组的职责是查清事故发生的过程、原因,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确定事故责任者;提出对事故责任者处理建议;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八、在事故调查过程中,事故单位必须积极配合事故调查工作,负责现场保护,召集有关人员,提供有关情况。

九、发生事故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性质严重的,事故责任人辞退,给予当班跟班班长撤职处分,跟班副队长降职处分。

十、发生轻伤事故的,事故责任人辞退,给予当班跟班班组长、副队长撤职处分,队长、支书在早上碰头会做书面检查。

十一、发生二级(含二级)以上非伤亡事故和重伤事故1人次的,事故责任人辞退,给予当班跟班班组长、副队长、安全副队长撤职处分,队长、支部书记记过或记大过处分,业务部门主管副职警告处分,正职在碰头会上做书面检查。

十二、发生1人死亡事故或1人以上重伤事故,事故责任人、跟班班组长辞退;给予当班跟班副队长、支部书记、业务主管部门主管副职撤职处分,正职记大过处分、降职使用。

十三、事故责任人员的处分,由事故调查组根据本规定提出建议,公司研究决定,综合办公室下发处分意见,并存入个人档案。

第五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附件3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关于加强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有关中央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国务院通知》)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安监总培训〔2011〕53号,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精神,创新注册安全工程师(包括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工作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注册安全工程师(以下简称注安师)作用,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现就加强注安师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注安师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全国安全监管监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才培养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安”战略,注安师执业资格制度(以下简称注安师制度)逐步完善,注安师队伍日益壮大。截至2010年底,全国取得注安师执业资格证书人员已达14.9万人,取得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资格人员已达40万人(含安全主任)。但是,目前我国安全生产专业人才仍比较紧缺,注安师工作存在注安师法制不健全、机制不完善、发展不平衡和作用发挥不充分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53.创新体制机制。构建与安全生产人才发展相适应、有利于注安师成长和发展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注安师的效能和活力,不断推动注安师工作的创新发展。

(三)工作目标。到2015年,努力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1.注安师队伍稳步壮大、素质较大提升。注安师数量达到25万人,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数量达到50万人,基本满足企业和安全中介服务机构配备使用的需要。注安师队伍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不断提升,造就一支恪守诚信、素质过硬、适应安全发展要求的复合型安全生产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

2.注安师制度逐步完善、作用充分发挥。注安师考试逐步实现科学化、标准化,注安师注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注安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明显增强,注安师执业监督管理有序高效,注安师立法加快推进。保障注安师切实履行注安师制度赋予的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生产技术服务等执业范围内的职责,有效行使安全生产参与权、检查权、建议权、审核权;享有的待遇、报酬不低于同级别其他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并逐步提高。

3.注安师事务所和行业自律规范有序发展。注安师事务所设立、执业、监督管理有章可循,总数达到300家以上。鼓励执业质量优良、管理水平较高的注安师事务所发展壮大,满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和咨询的多样化需求。注安师行业自律组织逐步建立,自律制度逐步健全,行业诚信建设不断加强。

三、充分发挥注安师作用

(一)严格安全生产岗位职业资格准入管理。国家安全监

7管理人员,应优先从注安师和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中选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重点企业逐步将具有注安师执业资格纳入新任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必备条件。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通过公开选拔等方式任用干部,可根据职位的需要,将具有注安师执业资格作为报考附加条件;支持安全监管监察人员考取注安师执业资格。

(四)健全完善注安师激励保障机制。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进一步完善注安师执业资格与安全资格的衔接政策,对于取得注安师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经注册取得相应类别的注安师执业证,即可作为其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任职资格,不再另行参加安全资格考核;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制定职称相关政策中,认真执行《注安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人发〔2002〕87号)关于:“凡取得注安师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聘任工程师或经济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规定,避免注安师享受中级职称待遇还需另行参加评审;引导企业根据注安师的业绩和贡献,给予相应的报酬和待遇;引导行业组织对业绩突出的注安师适时进行表彰。

四、加强注安师考试

(一)健全注安师考试工作机制。强化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注安师执业资格考试以及全国统一大纲和各省(区、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制度。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负责编制注安师考试大纲、规范考试用书、组织考试命题等工作,按照培训和考试分开、自愿参加的原则,统一规划考前培训工作;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负责考试日常管理工作,对考试考务进行检查、监督、9(区、市),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制定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组织开展注册管理工作。

(二)提高注安师注册管理水平。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省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要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加强注册管理工作力量;依照政务和事务分开的原则,把注册管理工作经费列入预算,依托所属行业组织和科研院所承担注册具体事务,确保注册工作顺利进行;按照煤矿、非煤矿矿山、建筑施工、危险物品和其他安全等类别,强化对注安师、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分类注册管理,逐步将工作业绩考核情况纳入申请注册条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注安师注册管理部门,要严格注册工作程序,完善全国注安师注册管理系统,建立便捷高效、动态管理、信息共享的网络服务平台,推动注册管理工作实现常态化、标准化、信息化。

六、加强注安师继续教育

(一)完善注安师继续教育工作机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注安师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安全生产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总体布局,加强统筹规划和指导;负责制定注安师继续教育大纲、规范继续教育教材。省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注安师注册管理机构、中央企业总公司(总厂、集团公司)注安师管理机构,按照继续教育大纲对注安师组织实施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由具备二级以上资质的安全生产培训机构承担。

(二)提升注安师继续教育质量和效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注安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完善继续教育登记、统计制度,有计划、分类别、分层次开展继续教育,提高注安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把安全生产职业道德和安全生

1企业直至达到规定要求;对于取得资质后不再满足配备使用注安师规定的安全中介服务机构,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按规定取消其资质。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要进一步完善注安师管理制度规范体系,健全覆盖注安师事务所和注安师、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执业准入与退出、日常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制度体系。规范注安师、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执业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建立注安师、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执业档案库,把注安师、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执业档案作为对注安师、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考核评价的基本依据。引导行业组织建立注安师、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诚信执业服务制度,建立注安师诚信、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执业服务的评价、监督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配合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定期组织开展对注安师事务所和注安师、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执业情况的专项检查,加强对注安师事务所和注安师、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日常执业活动的监督。

八、加强注安师事务所和协会建设

(一)积极培育注安师事务所。注安师事务所是接受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委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咨询服务的机构。注安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安全咨询、安全顾问、安全事务代理、安全生产托管、安全评估、安全审计等。

设立注安师事务所,应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章程和8名以上的注安师,设立人应当是具有从事5年以上安全生产工作经历的注安师,其他设立条件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注安师事务所从事业务范围内的业务,应配备具有相应专业能力的注安师。

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要结合当地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支

3动安全专业人才发展,激发专业人才创造活力。结合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的需要,开展安全工程专业标准与注安师执业资格标准衔接的研究,加强与国(境)外在安全执业资格制度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探讨国际互认机制,为我国注安师走向国际化打好基础。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注安师工作涉及考试、注册、继续教育、执业、监督管理等多个环节。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在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来抓好注安师和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的培养、使用,促进注安师、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队伍又好又快发展,培养和造就适应安全生产事业发展需要的有用之才。

(四)选树典型,营造氛围。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和注安师行业组织要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大对注安师制度发展、执业服务、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加深全社会对注安师、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营造理解、支持、尊重注安师、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的有利氛围,为注安师、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二○一一年

下载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word格式文档
下载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 “十一五”专项规划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二〇○七年八月 前言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做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做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和《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宣贯工作的通知 【全文】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做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五篇]

    SAWS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WORK SAFETY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调查研究 第7期 (总143期) 2007年 5月7日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非煤矿矿山及石油、、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非煤矿矿山及石油、 冶金、有色、建材等相关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管一字[2005]6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45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45号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1月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优秀范文5篇)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关于印发《煤矿矸石山灾害防范与治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安监总煤矿字[2005]1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文件(5篇)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文件安监总管一„2010‟138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 学习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切实加强 非煤矿山班组安全管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4号令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4号令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 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