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前期研究报告5篇

时间:2019-05-14 06:5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前期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前期研究报告》。

第一篇:课题前期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前期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

课题编号:BHA060030 实验单位:福清市江镜初级中学 项目负责人:林世生

一、课题实验的总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是以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和规定的课程内容为指南,以教育与心理测量理论、课程与教学评价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学习理论等为根据,结合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开发与课程标准相配套的课时“三维目标”教学评价标准,作为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和学生“三维目标”达成评价的文本。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要求,以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为对象,对各年级应达到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细化,按教学课时列出每一课时的三维目标;

2.制订课时教学评价标准对每一课时的“三维目标”达成状况进行评价;

3.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来验证“三维目标”及“评价标准”制订的合理性程度。

三、本课题研究的进程:

按照省课题的统一布署,研究时间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分阶段推进。课题实验研究期间根据进展情况,通过课题组集中研讨会议、专家指导、检查评估,及时反馈整改,直至结题验收。目前进展情况:

本课题已于2007年11月底进行申报和课题开题报告,经过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研讨,积极进行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提高研究的理论水平,现已初步拟定了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时“三维目标”和课时教学评价标准,为下阶段的课题研究、课堂实践提供蓝本,作好充分的理论准备。

下一阶段工作:

2008年9月—11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修改,制订课题实验使用手册

2008年12月迎接上级中期检查

2009年2月—2009年11月,实验方案在成员校试用,随时收集信息,及时修正实验方案,收集实验有关数据和课例材料,撰写相关的研究论文,制作课堂教学实录的光盘等。2009年12月完成课题研究,进行结题验收。

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几点共识:

1.从城乡均衡发展的角度看,欠发达的农村学校课改的推进远远不及发达地区。基于本校硬件设施和教师能力水平的限制,本课题实验的“三维目标”达成评价标准仅限于课时教学,不涉及课后的阶段性评价和整个初中阶段学生学业终结性评价。

2.无论是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还是道德观、价值观的确立,都是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长期教育的结果。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评价活动,是新课改的亮点之一,让家长参与德育工作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但基于农村学校的环境和社会风气等因素的限制,在课题实验中,每一课时的“三维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仅限于课内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测评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状况、思想品德的成长发展差异及过程方面,还无法涉及家长评价形式。3.每一课时的教学“三维目标”及达成评价标准的制订是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要求的细化和分解,要重视学生对本课

第二篇:前期研究报告

毕业论文前期研究

论文题目

院(系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以苏州拙政园为例 旅游管理学 号

2014年4 月21 日

一、论文选题意义

近年来,我国智慧景区建设的实践和理论探讨,大部分集中在景区管理、旅游营销和游客管理的信息化方面。这种以IT系统建设为核心的模式,提高了景区的信息化水平,但是忽略了景区是以文化为载体的,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景区在智慧化建设中的个性。所以,追求一种以文化建设为核心的、更高层次的智慧景区设计理念成为必然。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经历过基本的信息化建设阶段后,需要将智慧景区设计为一个景区品牌文化建设为核心,以由游客和景区、游客之间形成的社交关系为基础的品牌社区。

本文以苏州拙政园智慧景区的建设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战略营销理论、竞争战略理论、游客满意理论等理论,采用了实地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等研究手段。研究了目前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现状、以及苏州拙政园智慧景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如何在加快景区发展,促进景区服务品质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和规划。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苏州拙政园智慧景区的进一步建设发展以及提升景区综合素质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一些建议,同时也为其他旅游城市进行智慧景区的建设提供了一些经验。

二、理论综述与前期研究主要工作内容

(一)理论综述

2010年,九寨沟提出建设“智慧九寨”的智慧景区目标,标志着中国智慧景区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同年9月,“智慧九寨”项目通过了验收,九寨沟成为国内第一家智慧景区。目前,智慧景区的建设已经成为众多景区追求的目标。

2011年4月13日,南京启动“智慧旅游”建设,重点突出为游客提供更便捷、智能化的旅游个性体验;为政府管理提供更高效、智能化的信息平台;促进旅游资源有效利用和旅游产品的品牌建设,并且采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运作模式,与社会各方优势资源协同推进“智慧旅游”建设,顺应了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2012年初,南京旅游局全力推进“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全面建设著名旅游景点的手机端的智慧旅游。

2011年9月27日,苏州开始面向游客打造以智能导游为核心功能的“智慧旅游”服务,将游客“玩伴手机智能导游”引入到“智慧旅游”中,从而大幅提升来苏游客的服务质量,让更多游客感受到“贴身服务”的旅游新体验,为提升苏州整

体旅游服务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苏州“智慧旅游”也成为国内首个具备移动智能导游运营的政府机构,为进一步推动“智慧旅游”的整体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2011年黄山旅游局开始建立智慧旅游综合调度中心,主要由“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和“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构成,具有“管理、服务、展示、经营”四大功能。2011年,洛阳市旅游局与洛阳移动公司联合推出电子门票,开通新浪洛阳市旅游局官方微博等,形成立体交叉的互联网、物联网旅游服务体系,在吸引游客方面作用明显,初步打造出“智慧旅游”的基础设施,今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智慧旅游”服务内容。

2012年5月,北京市旅委发布了《北京智慧景区建设规范(试行)》,该规范从通信网络、景区综合管理、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电子门票和电子门禁、游客服务和互动体验、数字虚拟景区和虚拟旅游、智慧景区建设规划和旅游故事及游戏软件8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内容指导和量化规范。

(二)前期主要工作

我利用前期研究的时间,在校内的数据库系统中搜集到了一些与论文相关的资料,与此同时我也从校内图书馆、阅览室借阅了一些书籍作为参考,给了我不少启示。为了能更好的了解苏州拙政园发展情况,我不仅大量搜集整理了一些书本,刊物资料,也经常观实地调查,并对各个不同不同地方的智慧景区进行对比分析,找到他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行对比分析。以便了解其一些状况,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最后,我也大量接触了一些景区管理人员,从而能够更好的分析其消费习惯、消费爱好,为以后针对性的制定适合的营销策略打下基础。

三、初步结论

首先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且实地调查之后,我发现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智慧旅游城市意识到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和游客需求水准越来越高,要想将旅游产业做强做大,是旅游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要依靠现代科技的力量,采用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联合服务模式,用网络把涉及旅游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从而为游客提供智慧化的旅游服务;为管理部门提供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为旅游企业提供更高效的营销平台和广阔的客源市场。简而言之,旅游城市需要把旅游景区建设成“智慧景区”。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由于我并不是景区专业研究者,也不是营销策略的专业分析者。在进行智慧景区研究写作时难免会存在一些遗漏的问题,比如数据类型不够丰富,有些重要的资料没有搜集到;对于市场的分析与策略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偏差。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要注意搜集一些权威机构的相关数据,加大文献资料与影视资料的整理,通过引用、通过实例来增加我文章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五、参考文献

1郭琳娜.浅谈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5)2莫洪源,蔡建民,刘广.以共享平台为支撑的智慧景区建设 [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3)

3郭伟,贾云龙,邓丽芸.我国智慧景区发展研究 [J].中国集体经济;2012(6)4李云鹏.智慧旅游:从旅游信息化到旅游智慧化 [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5黄羊山.智慧旅游:面向游客的应用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6姚志国,鹿晓龙.智慧旅游——旅游信息化大趋势 [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

社,2013

7常向鹏,樊莉莉.旅游景区管理 [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8胡巍.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9牟红.景区规划与经营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0潘文焰.旅游文化与传播 [M].北京:北京文化出版社,2012

11罗映.旅游景区经营管理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2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Intelligent Tourism Service System Based On

Voice Interaction.Hu Lei-di , Long Yi , Qian Cheng-yang , Zhang Ling, Lv Guo-nian Key Lab.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of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46;b MOE Key Laboratory of Virtu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Nanjing 210046;School of Geographic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46

第三篇:前期研究报告

苏州科技学院

毕业论文前期研究报告

论文题目苏州平江区快餐企业外卖现状与

营销策略分析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学生姓名 学号0820403233 指导教师李晓职称讲师

填写日期:2012年3月20日

前期研究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餐饮消费观念逐步改变,外出就餐更趋经常化和理想化,选择性增强,对消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更加注重品牌质量、品位特色、卫生安全、营养健康和简单便捷。快餐的社会需求随之扩大,市场消费大众化和基本需求性特点表现的更加充分。现代快餐的操作标准化、配送工厂化、连锁经营化和管理科学化的理念,经过从探讨到实践的深化过程,目前已广为接受和认同。快餐在我国餐饮行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成为现代餐饮发展的重要代表力量。

而随着网络和电话购物的兴起,足不出户享受消费的乐趣已经深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少敏锐的商家就抓住了商机,积极地开拓外卖市场。像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为了进一步将市场做大,弥补消费紧缩以及价格战带来的营收损失,西式快餐纷纷转战外卖市场,抢夺不进店顾客的消费份额。以苏州平江区为例,知名的西式快餐企业有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而中式快餐企业的话有真功夫、老娘舅、大娘水饺等,此外还有不少规模不大的快餐企业参与其中,可谓鱼龙混杂,五花八门,共同组成了平江区快餐外卖行业的大家庭。

外卖是快餐行业细分出来的一个分支经营方式,它有着统一服务、统一配送、统一标准、统一价格,以套餐、快餐为主,具有快捷,卫生,营养,美味,价廉的特点。虽然国内外的外卖产业发展呈蓬勃的趋势,但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制约着外卖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通过对中西快餐企业外卖现状及营销策略的分析,探索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很重要的。

一、文献研究工作

目前,在我国研究快餐外卖的专著和文献已经越来越多,快餐外卖已经逐渐成为一门很普通的研究课题,专门研究快餐外卖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的文献也很广泛,但系统研究外卖的文献不是很多。笔者在查阅文献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写作素材和理论依据。现将用于本文写作参考的主要研究文献做出简单介绍,并向作者表示感谢。

(一)期刊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

1.黄珍.中西式快餐服务质量对顾客忠诚的影响对比研究[J].开发研

究,2011(04).本文以能代表快餐消费主要群体的大学生为便利样本,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中西式在服务质量、顾客满意以及顾客忠诚上存在差异,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服务质量的各个维度对顾客满意和忠诚度都有强烈的影响,是造成中西快餐顾客满意和忠诚度不同的主要原因。研究的结论对中式快餐认识服务质量的价值以及如何提升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2.王辉,李岫.日式快餐连锁企业成长模式解析——以味千(中国)为例[J].旅游学刊.2008(12).本文运用基于资源和能力的先行优势理论、代理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对日式快餐典型企业——味千(中国)的成长模式进行系统分析,并归纳抽象出快餐连锁企业的一般成长模式及对中国快餐连锁企业成长的启示,以达到深化连锁经营理论研究,为快餐连锁企业发展提供借鉴的目的。

3.王佳,途宝峰.中西式餐饮特许连锁经营比较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06).本文以西餐的肯德基、中餐的全聚德为例,对中西餐的特许连锁经营进行了适当的比较分析,最后得出了中餐特许经营要想走上成功之路,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的启示。

4.肖定菊.浅析体验经济视角下的快餐消费——麦当劳演绎体验营销经典

[J].中国商贸,2010(26).本文以体验经济时代的背景为依托,以麦当劳为例,旨在分析如何将体验营销贯穿于营销过程始终,使快餐业能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5.邓全,王海鹏,曾森耀,陈建宝,刘同乐,杜梦瑶.快餐外卖配送问题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1(04).本文分析了快餐企业外卖配送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根据对天津地区的市场调研,系统研究了国内外快餐企业外卖配送体系,指出国内快餐业在外卖标准化作业与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存在不足,并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与发展策略。

6.杨速炎.网络订餐2.0:谁将笑傲江湖[J].新经济杂志.2008(05).本文通过对Web2.0在餐饮方面的介绍,让我们看到外卖发展的趋势以及消费者对这种外卖方式的评价。随着互联网发展到Web2.0时代,好像什么都在向

2.0时代发展,就连我们平常吃饭也进入了2.0时代。虽然一般人不知道网络订餐2.0的具体是什么定义,但越来越多的白领已习惯在网上订外卖,习惯先上有关网站看看大家的评价,也习以为常的通过某些网站来享受订餐优惠。通过对网络订餐2.0的介绍和分析,发现网络订餐对外卖送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加快构建网络订餐2.0的网络体系,提高网上订餐的服务质量,以加快外卖快餐的发展。

7.田新.外卖大比拼:高科技下的“新业务”[J].企业管理.2009(02).本文通过对国内两大外资餐饮巨头在外卖市场所采取的措施的研究,分析了外卖行业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潜力。2008年,国内两大外资餐饮巨头不约而同加大在外卖市场的动作。8月4日开始,麦当劳借助其奥运赞助商的身份,在上海密集推出麦乐送系列奥运广告。当时,上海麦当劳超过50%的餐厅提供麦乐送服务,理论上能够覆盖上海市区85%的人口。

8.谢雨萍.中式快餐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社会科学家,2002(04).本文探讨了我国民族快餐业的发展规律, 指出我国的民族快餐业刚步入起步状态就要面对国际知名企业的挑战的问题。中西之争,难论胜负,但是在中式快餐企业中,那些运用现代快餐思想的企业无疑占据上风。

(二)网上资料的搜集

为了给论文撰写提供必备的材料和依据,笔者除了翻阅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和研究报告外,还搜索了诸如《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spring link》等知名权威数据库,并借助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进行相关研究文献的搜索和查阅。

二、苏州平江区快餐企业外卖发展现状调查

此次调查所使用的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调查消费者对快餐外卖的态度。首先专门设立了个人信息板块对参与调查者的年龄、性别等信息加以采集,以便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其中外卖类型部分,以饭菜类和汉堡薯条类为划分依据,这有利于了解不同年龄段对外卖类型选择的消费心理需求。同时,设计8个问题来调查消费者是否注重外卖品牌,是否对外卖卫生情况满意,选择西式快餐外卖的多还是中式快餐外卖的多等问题,从大的方面对满意度进行了调查。最后向游客征求对快餐企业外卖发展的意见或建议,以这样开阔的问题,可

以发现游客的主要不满的方面,以便进行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150份。问卷发放过程中尽量做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平均发放,力争数据均匀分布,便于调查。回收后统计得出,参与调查的人员中男性82人,女性68人;被调查人员主要是游客,也有在附近上班的人和本地居民。

第二部分,是对各个快餐企业外卖服务的调查,主要是对快餐企业外卖服务的各个方面进行的调查,包括外卖起送价格、外卖送餐时间、外卖送餐的范围等问题。从而了解各个快餐企业外卖发展之间存在的差异,找出外卖服务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共发放问卷25份,回收25份,回收的有效问卷25份。问卷发放过程中尽量做到西式快餐企业和中式快餐企业的平均发放,力争数据均匀分布,便于调查。

为了确保此次问卷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供参考性,在进行调查时,采取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直接见面发放的形式。问卷发放前,调查者将调查的目的、问卷数据的用途进行简单介绍。问卷调查过程中,遇有被调查者有疑问的,只对问题本身和选择形式做简单解释,促使被调查者做出有效选择。

三、自己论文的思路

从这些论文资料和实践中我对苏州平江区快餐现状与存在问题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以下是我得到的一些启发与总结:

苏州快餐企业外卖模式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很多方面还不是很完善,成熟,而国际国内知名连锁快餐企业抢滩古城,对苏州本地快餐企业形成包围之势,现在的市场,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只有先行者才能成功抢占市场份额,成为行业的领跑者,苏州快餐企业要想打造好外卖模式,除了要在产品开发,连锁经营和销售宣传方面下功夫外,还必须在标准化生产、营养配餐、送餐效率方面有所注重,同时如果相关政府部门能够提高对苏州快餐企业外卖市场的关注程度,加大对扰乱外卖市场的不法行为的监控力度,制定相关经济法规,为苏州餐饮企业外卖市场提供法律保障的话,那么苏州餐饮企业外卖市场必将呈现一番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四、自己论文的思路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苏州平江区快餐企业外卖发展现状与发展:

一.平江区快餐企业外卖概况,包括中西快餐企业外卖概况;

二.中外快餐企业外卖服务对比,包括价格和送餐时间对比、服务范围对比、辐射半径对比、产品保温保鲜对比、专业外送品牌与附带外送服务对比等;

三.外卖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中式快餐企业外卖存在的问题和西式快餐企业外卖存在的问题;

四.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五.快餐企业外卖发展趋势。

第四篇:总体规划前期研究报告

总体规划前期研究报告

前言

1984年国务院批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到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原城市总体规划安排的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大部分已经实施完成,有些方面已不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根据《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经过认真研究,从1989年开始修编《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在上报国务院审批过程中恰逢2000年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国务院办公厅要求“总体规划暂缓批复,规划调整期间,广州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参照原上报国务院的城市总体规划”。

2000年,广州市开始编制《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确立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拓展方针,并相继编制了番禺、花都两个新区发展规划,完成了《近期建设规划》,形成了城市规划实施跟踪评价制度,及时地对规划进行政策调校,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建设,增强了广州城市发展的科学性,较好地发挥了规划对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十五”期间,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区域中心功能进一步加强,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依据国务院和建设部的指示,在综合2000年之后广州的发展实际以及《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形成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并获得国务院批复(国函(2005)105号文)。

2010年,在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将通过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拓展并优化空间布局,初步形成由中心主城区、南沙副城区、花都副城区、萝岗副城区、荔城组团、街口组团组成的“一主三副两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同时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功能分区,强化城市六大功能建设目标:经济中心、国际都会、创业之都、文化名城、生态城市、和谐社会。

为了更好地发挥总体规划指导城市中远期发展的根本作用,响应中央宏观政策,落实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2]13号)等国家相关规划政策,深化和落实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征求意见稿]、《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等上层次规划,以及为了实现2020年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2010-2020年的空间发展将实现从以“南拓、东进”为主的拓展战略向强调“优化与提升”的品质战略转移。

2001-2005年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广州市及时组织开展并完成了30多项总体规划相关的规划和研究。根据《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5]105号)和2006年8月21日建设部《关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06]218号),广州市及时开展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包括现行总体规划的回顾与总结,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保障条件,对城市发展目标与空间战略的思考以及新一轮总体规划的初步工作思路。

现行总体规划的回顾与总结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下简称“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是因行政区划的变化而带来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等方面的调整,并补充番禺、花都两个新区的内容。本轮规划采用分层次编制的工作方法,将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分为总论和组团规划两个层次进行。总论作为全市性、长远发展策略与纲领,在规划空间上突出市域城乡全覆盖、在规划内容上突出整体战略性,在规划时限上突出宏观长远性,主要确定城市长远发展战略与目标,市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城市性质,城市发展方向与规模,总体空间布局等重大战略问题,重点制定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和综合交通发展策略,同时作为编制各组团规划的依据;组团规划是以市辖行政区为单位的,分解落实总体规划总论的各项战略目标,着重研究市区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规划,形成地方性的近远期总体规划。

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将广州市辖十区划分为中心组团、番禺组团和花都组团,中心组团(即中心城)包括越秀、荔湾、东山、海珠、天河、芳村、黄埔和白云原市辖八个行政区范围,番禺组团和花都组团则分别涵盖番禺区、花都区两个新的市辖行政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10个市辖区和2个县级市,总面积为7434.4平方公里。城市性质确定为:“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之一,是我国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

规划预测2010年广州市域总人口1225万,城镇人口1040万,其中市辖十区总人口1035万,城镇人口920万。市辖十区人口分布: 2010年中心组团总人口680万,其中城镇人口628万;番禺、花都组团总人口355万,其中城镇人口292万。

规划2010年市辖十区城镇建设用地总量为785平方公里,其中:中心组团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549平方公里(含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增用地28.9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87.42平方米。番禺、花都组团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36平方公里。

规划建立由都会区、片区中心、中心镇、一般镇构成的市域城镇体系,形成以都会区为中心,以高、快速路网与轨道交通体系为依托,各级城镇辐射范围合理、空间分布均衡的大中小城镇相结合的多层次、星座式市域城乡布局结构。

规划确定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策略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南部、东部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形成以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为基础,主要沿珠江水系发展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结构。确立珠江作为城市空间景观发展的纽带。沿珠江前后航道发展带、沙湾水道发展带、蕉门水道发展带,与广州传统城市中轴线、新城市中轴线以及沿轨道交通用地发展轴交汇,共同形成多中心网络型发展形态。

规划确定中心组团的发展性质为“广州市域金融业、服务业、传统产业核心区,将继续担负广州传统城市中心的功能,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策略为依据“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发展战略,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使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促进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健康增长,保持社会稳定。

规划确定番禺组团的发展性质为“广州市21世纪的重点发展地区,沿南拓轴将建设成为基于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服务于珠江三角洲、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教育中心;集以控制、管理、服务等新型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型文化旅游产业、国际化商务办公、现代物流、居住于一体的,全面提升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信息化生态型的新城市中心;区域服务业核心区、临港产业区,将成为21世纪新的广州市科教资讯产业中心和航运中心”;发展策略包括:(1)积极控制策略性的重点发展区,调整完善现状建成区,保护结构性生态绿地和农业发展区;(2)城市化以村镇经济为主要动力,保证村镇经济适度发展的前提下,大力实现地区集约建设。

规划确定花都组团的发展定位为:“拥有强大交通枢纽功能,以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现代物流业、汽车工业、与空港联系紧密的外向型、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为特色的,城乡协调有序发展,功能相对独立完善,适合居住、创业的广州市北部重要城市组团”;发展策略包括:(1)充分利用对外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及配套的包装、加工、配送等产业,建设成为广州市北部的物流中心;(2)以汽车工业、机电工业、皮革加工业、建材工业等为主导,加强与广州中心组团及其它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在环境容量许可的范围内,发展传统工业产业;(3)依托新白云国际机场,发展与航空交通联系紧密的外向型、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4)保持作为广州市农业生产基地的职能,大力推进“三高”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5)在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优越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适度发展度假型、疗养型、业务型旅游业,以及少量低密度住宅区;(6)城镇建设仍以集中发展为主,重点建设花都中心城区,同时着重发展五个重点建设区。

5年来,现行城市总体规划有效地指导了城市管理与建设,增强了广州城市建设、发展的科学性,较好地发挥了总体规划对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青山绿地、碧水兰天”工程取得成效,生态城市格局显现;交通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拉动空间结构拓展,国际大都市空间构架形成;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城市服务职能逐渐增强;历史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城市形象明显提升。

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指导作用具体体现在:

(1)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2)整合城市功能分区,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3)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建设用地供应有序进行

(4)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初现

(5)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形象不断提升

(6)推进村镇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对照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广州目前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尚存在一些不足,进一步的改进对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区配套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组团之间联系需要进一步加强

(2)交通机动化带来的压力逐渐增大,非机动化交通通道与设施缺乏

(3)生态廊道和非城镇建设用地有待进一步控制

(4)村镇城市化需要进一步引导

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保障条件及现有研究基础

现行总体规划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及广州实际,有效地指导了广州城市建设,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形势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因此,须对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外部机会和内部支撑条件有尽可能完整地把握。

(一)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保障条件

2005年广州市市域现状人口规模是1107万人,《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预测2010年广州市域人口规模1225万。根据上述分析,广州市土地资源承载人口规模1500-1800万人,生态绿地承载人口规模2490万人,水资源虽然缺乏,但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可承载人口规模1400万人,广州市环境承载能力仍有发展空间。

总体讲,广州市地质状况良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承载能力基本能满足发展需求,但是能源基本主要依赖国内外市场,能源安全存在隐患;水资源面临均衡性和水质性缺水的危机等。基础设施方面,供电设施相对滞后,供水设施基本充足,能源设施基本满足需求但是储备不足,防洪防灾基础设施标准提高但是体系未完善,缺乏统筹。

因此,未来广州应该稳抓节能降耗,必须清楚的认识到降低能耗就是提升竞争力。首先保证水资源的供应,不断挖掘水资源内部潜力以及适当从外部调水的努力;再次集约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然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电网建设,进一步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建立能源储备体系,应对突发事件;进一步理顺和明确整体防洪防灾战略。

(二)现有研究基础

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新的城市问题和现象不断涌现。因此,针对这些新的问题和现象,广州在现行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有计划、持续性地开展了大量研究。有些研究是问题导向型的,有些是实施型的,也有些是前瞻型、战略型的,大量研究成果为新一轮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储备。

1.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规划实施体系

广州已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规划实施体系。建立了“一张图,一张网”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了由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专项规划构成的逐级深入细化的规划编制与实施程序,公众参与的方式也在不断完善。合理有效的规划体系是编制新一轮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度保障。

2.宏观发展战略方面的规划研究

已经开展的宏观战略层面的研究项目包括:广州市域城乡发展规划研究;广州市城市经济与城市经营发展战略研究;广州都市区在区域国际分工的战略定位与选择;广州市现代化、国际化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广佛都市圈发展协调发展规划研究;广州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推进广州都市区与大珠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广州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等。上述研究项目中约70%已进行了专家评审。

3.居住、工业等用地方面的专项研究

为了具体落实“五个统筹”,也为了应对广州在城市空间拓展、功能布局上面对的挑战,广州市先后组织编制了居住用地专项规划、工业用地专项规划、城市公共中心专项规划等,对用地需求、布局战略进行了先导性研究,可直接作为新一轮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研究课题,进一步深化研究成果。

此外,广州市还组织编制了广州市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广州市十区肉菜市场、农贸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布局规划等与城市用地相关的规划项目。

4.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基础设施专项建设规划是广州市政、交通、建设、水利、农林、环卫、环保等部门参与城市规划、落实部门用地需要的重要手段,其规划成果绝大部分已被纳入《广州市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规划导则》中,包括广州市域高等级路网规划;广州市中心城区河涌水系规划;广州市消防专项规划;广州市原八区公共加油(气)站布局专项规划;广州市人防专项总体规划;广州市原八区河涌水系规划深化——蓝线控制规划;广州市地面高程规划;开发区电力专项规划;广州市番禺区通信管道网专项规划;广州市环卫专项总体规划;广州市卫生设施专项总体规划等。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包括市、区、镇三级)已于2005年开展前期编制工作,目前已形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专项研究和规划大纲等部分成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给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2号)的规定,在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同时,要同步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工作。可以预见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能够与新一轮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实现同步编制,互相协调。

大量的前期研究为新一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供利用的基础研究资料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过了上一轮,使新总体规划在研究思路和技术创新方面有了更深厚的技术依托。

对城市目标、性质与空间发展战略的思考

(一)城市发展目标

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把广州建设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

2010-2020年,为了实现广州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提出城市规划目标为:建设健康安全、人人享有的新广州——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文化昌盛、风貌独特。

——经济高效

综合经济实力在国内城市中名列前茅,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及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到202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2万美元。

——社会和谐

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城乡人口充分就业;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确保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社会安全和城市形象明显改善,营造治安良好、安定文明、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以中心镇带动外围地区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基层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城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环境友好

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岭南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备、“适宜创业发展和适宜生活居住”的“生态型山水城市”。到2020年城镇人均公共绿地达15平方米,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

——资源节约

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节地、节水、节能,高效利用资源,实现单位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的显著下降,提高政府投资的总体效率。2020年,单位GDP能耗将在2010年0.62吨标煤/万元的基础上,明显下降。

——文化昌盛

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并发扬光大岭南文化特色的城市文化,发展现代化文化体育设施和先进文化作品,形成高品位的都市文化形象,成为古今相承、中西融汇的文化名城。

——风貌独特

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深入研究传统风貌保护和城市特色创造,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综合考虑自然、人文和居民需要,规划城市空间环境,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二)城市定位与城市性质

1.城市性质

国际城市(国家级中心城市)、中国南方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省会。

——国际城市(国家级中心城市)

面向国际是国家对广州发展的要求,极为出色的总体水平、世界领先的活动中心、装备精良的基础设施是成为国际城市的必要条件。通过积极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重视金融、自主创新、社会和谐、土地使用等城市成长的关键方面,加强高端产业环节等核心功能的发展,建设城乡一体的和谐氛围和安全健康的宜居环境,不断强化广州经济、社会、文化、对外交往的中心功能,最终成就国际城市的声名。

——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

营造良好营商和创业环境,集约、节约发展。继续保持并强化商贸业、会展业,重点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性制造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金融和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创新功能和物流业,成为区域制造业中心、商贸流通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争取成为亚洲乃至于世界的金融、贸易、管理等中心。通过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建成南方适宜创业和就业的中心。

——文化中心

传承与弘扬岭南文化精华,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利用华南地区教育优势建设科研教育基地,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形成创新中心,发展动漫、影视、音像等产业;借助2010年亚运会在广州举办时机,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华南体育中心。

国际航运中心:继续完善机场、港口和铁路枢纽,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衔接,建设南中国交通枢纽和国际航运中心。加快新白云国际机场建设,形成亚太地区航空枢纽和国际空港;建成南沙港区,把广州港建成世界第五大海港。依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强大的制造业,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将广州建成中国南方国际物流中心和全球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

——对外交往中心

利用省会城市优势,强化南方领事馆集聚地职能,成为我国重要外交中心;利用强大的商贸传统和广交会的国际影响积极发展贸易、会展业,成为中国会展中心、对外经贸和文化交流中心。

——生态城市

维护生态格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环境,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岭南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备的现代化生态型山水城市。坚持以人为本,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构筑治安良好、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通过生态、和谐环境的建设,形成适宜居住的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

(三)空间发展战略:从“拓展”到“优化与提升”

1.现阶段的空间发展战略

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现阶段(-2010)的空间发展战略是:“南拓、北优、东进、西联”,通过拓展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使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长远形成以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为基础,沿珠江水系发展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结构。

在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2010年广州市将通过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拓展并优化空间布局,初步形成由中心主城区、南沙副城区、花都副城区、萝岗副城区、荔城组团、街口组团组成的“一主三副两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同时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功能分区,使城市作为经济中心、国际都会、创业之都、文化名城、生态城市的主要功能得以强化。

2.面向2020年,实现空间发展战略的转移

2010-2020年,为了实现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我们设想城市规划的目标为:建设健康安全、人人享有的新广州——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文化昌盛、风貌独特。空间发展将实现从以“南拓、东进”为主的拓展战略向强调“优化与提升”的品质战略转移…

优化:

更新旧城、建设社区,——优化城市生活空间; 充实新城、完善结构,——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保护名城、功能升级,——优化城市职能;

提升:

协调区域、统筹城乡,——提升城市定位和影响力;

畅顺交通、完善市政,——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维育生态、治理污染,——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优化”战略包括:城市职能的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城市生活空间的优化。

——城市职能的优化

优化城市职能的重点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实现对广州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有序利用。通过保护广州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推动广州市城市文化建设和社会综合发展,展现“岭南古郡”风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竞争力,完善广州的国际化、现代化服务功能。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贸金融区、会展商务区、商业服务区、文教体育区。针对市民生活中需求的看病、上学、养老等问题,完善和提升市、区、社区各级配套服务设施网络及功能。

——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重点包括充实新城、完善结构。

到2010年,广州的新城建设将初具规模,中部珠江新城、白云新城、琶洲地区初步完成中心城区公共服务功能的疏解和城市新中心区功能的建立;南部大学城小谷围岛及南岸地区、广州新城、南沙中心区等主要节点规模逐渐扩大;北部生态保护成效显著,从化温泉地区发展迅速;东部以萝岗区为依托,沿黄埔—增城—东莞方向拓展的发展带形成;西部与广州周边城市联动协调,金沙洲居住新城、钟村-大石新城建设基本完成。2020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重点将由新城拓展转向新区配套建设的完善。

——城市生活空间的优化

优化城市生活空间重点是改造旧城、构建和谐社区。

旧城改造:在旧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与之配套的是要改善旧城环境、优化交通、升级市政、完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同时把改造与保护老城区历史文化风貌结合起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味。广州把中心城区定位于“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商业、金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核心区域,并以此引领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城区的魅力是其强大的服务功能。老广州的商业服务业对应的是传统工业,提供的多是购物中心、餐馆、旅社之类的服务。随着现代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兴起,资金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海内外经济机构成为中心城区的重要服务对象。它需要的是金融、信息、会展、物流、保险、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同时又理当保留千年古城的文化韵味。

构建和谐社区:在2010年前完成危破房改造任务的基础上,加强新社区建设,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新社区建设的重点是完善社区居委会、活动中心、学校等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并通过金沙洲新社区建设的试点,探索新的社区管理模式。

“提升”战略包括城市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

——城市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

提升城市定位和影响力的重点包括协调区域、统筹城乡。

协调区域:落实《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规划》,与周边城市尤其是与佛山、东莞等城市的协调,加强城市协调区域内城镇产业发展、职能分工,城镇建设用地,城际间的高等级公路、轨道交通的建设,区域大型公共、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绿地系统等问题。

统筹城乡:以中心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以城带乡、城市支持农村的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提高农业人口素质,加快农村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步伐,促进以都会区为中心,各级城镇辐射范围合理、空间分布均衡的市域城乡布局结构,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

——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重点是顺畅交通、完善市政

综合交通方面,继续完善以机场、港口、铁路龙头,以公路为基础的现代化对外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强化广州作为区域交通枢纽、物流、客流中心的地位;完善“双快体系”(快速轨道交通、高快速路交通)、“双化体系”(公共交通一体化、区域交通一体化)的交通发展战略,优化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支线、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公共交通体系,进一步强化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优化我市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衔接。

完善市政:加强供水、污水处理、电力、燃气、防灾、环卫、供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提升市政公用设施服务水平。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

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点包括维育生态、治理污染。

围绕建设生态广州的总体目标,开展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及市容美化等生态维育工程,构建合理的“蓝脉绿网”生态格局,实现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障广州城市发展的生态安全。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控制污染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十一五”期末明显降低;危险废物及放射性废源、废物得到安全处置。建立功能强大的环境监控指挥体系,环境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市民的环境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社会监督机制基本建立,环境保护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

继续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城郊林业生态、构建城区生态廊道、推进城区园林绿化。治理水环境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噪声污染。

(四)空间布局原则

综合考虑2020年广州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城市规划目标和空间发展战略,确定面向2020年的城市空间布局原则为:以人为本、区域协调、城乡统筹、适度开发、集约建设。

——以人为本

全面建设以人为本的新城市,空间布局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通过空间资源的分配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城市建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区域协调

贯彻科学发展观,注重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与区域其它城市间的统筹协调,做到设施共建共享,区域生态共同保育。

未来珠三角地区将发展成为网络状的城镇体系,广州在这一体系中处于发展的核心位置,是珠三角发展的脊梁顶端,是维系和辐射泛珠三角的核心节点,更是珠三角进入国内的桥头堡。因此,广州未来的空间布局将需要考虑区域的合作发展,包括与周边城市的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等的协调,也包括与周边省市的协调和辐射。

生态环境方面,重点是落实和保障珠三角区域绿地格局,形成“一环、一带、三核、网状廊道”的框架。广州重点维护北部陆域结构性生态控制区、珠江口河口海域结构性生态控制区、白云山-帽峰山等山体组成的区域生态绿核、东江狮子洋水道及沿岸为区域性生态主廊道,以及两条区域性生态次廊道。

区域基础设施方面重点是加强珠三角机场、港口的联系与协作;对外与广西、湖南、江西等泛珠地区跨省道路的连接;以及珠三角内部城际轨道、公路等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协作,实现粤港澳交通一体化。

区域市政设施方面的重点是水资源和污水处理的协调,上游地区城镇和产业布局,应避免造成下游地区的环境污染。广州要从东江、西江和北江调水,应保护东平水道等上游水体的水质安全,保障广州供水。广佛毗邻地区的城镇之间,宜共建污水处理设施,集中污水处理。

——城乡统筹

针对广州高度城市化的实际,应注重城乡一体规划,通过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着重要建设好新农村建设,在规划的指导下,统筹来自各政府部门的公共资金,解决当前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短缺的问题,消除那些涉及村民安全的各类隐患,保护农村居民点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完善结构

面向2010-2020年,经济目标实现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翻的目标,人口保持继续增长的态势,要求我们继续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城市设施和空间结构。

——集约建设

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注重适度开发和强调存量挖潜。通过集约发展的形式和建立资源能源节约型生态经济体系,在保证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生态环境的安全。

第五篇:子痫前期课题

2017年2月妇产科学习内容

讲课人:孙莉课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定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瘸、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压。其中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和子痈以往统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妊娠中毒征、妊娠尿毒症等。我国发病率为9.4%,国外报道7%~12%。本病以妊娠20周后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特征,并伴有全身多脏器的损害;严重患者可出现抽搐、昏迷、脑出血、心力衰竭、胎盘早剥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甚至死亡。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子痫前期子痫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认为子痫前期子痫的发病起源于胎盘病理生理改变,进一步导致全身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者引起子痫前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子痫前期子痫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免疫适应不良、胎盘缺血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二、临床表现

典型临床表现为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视病变程度不同,轻者可元症状或有轻度头晕,血压轻度升高,伴水肿或轻微蛋白尿;重者出现头痛、眼花、恶心、呕吐、持续性右上腹疼痛等,血压明显升高,蛋白尿增多,水肿明显;甚至昏迷、抽搐。

三、诊断及诊断思考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即可作出诊断,同时应注意有无并发症及凝血机制障碍。

诊断思考

1.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首次出现孕妇血压≥140/90mmHg,但尿蛋白(—),在整个孕期未发展为子痫前期,并且在产后12周内血压恢复正常,才能确诊。因此,妊娠期高血压是暂时的,可能发展为子痫前期,也可能在产后12周血压仍未恢复而诊断为慢性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也可以出现与子痫前期相关的症状,如头痛、上腹部疼痛或血小板减少。在妊娠20周后,如果血压持续升高,虽然未出现蛋白尿,但母儿的危险性增加,约有10%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出现蛋白尿之前就发生子痫。

2.子痫前期

蛋白尿是子痫前期的重要依据,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全身的小血管收缩导致肾脏血流量减少的结果,标志着孕妇的肾脏功能受到损害。临床上蛋白尿往往出现在血压升高以后,但许多研究表明肾脏病理生理变化可能在血压升高等临床症状出现以前3~4个月就已开始。因此血压升高和尿蛋白轻度升高是子痫前期诊断的基本条件。根据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2002年的公告和2004年出版的妇产科学指南,以及美国医学继续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CME)系列讲座(2002),重度子痫前期的诊断标准见下。

下列标准至少一条符合者可诊断重度子痫前期

1.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现:视力模糊、头痛、头晕;严重者神志不清、昏迷等。

2.肝包膜下血肿或肝破裂的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或右上腹持续性疼痛等。

3.肝细胞损伤的表现:血清转氨酶升高。

4.血压改变: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10mmHg 5.血小板减少:<100×109/L

6.蛋白尿:≥5g/24h,或间隔4小时两次尿白尿(+++)

7.少尿:24小时尿量<500ml 8.肺水肿

9.脑血管意外

10.血管内溶血:贫血、黄疸、或乳酸脱氢酶升高

11.凝血功能障碍

12.胎儿生长受限或羊水过少

高血压加重,尿蛋白增加,或者肾、肝、血液系统的实验室指标异常,或者子痫发作前的症状,如头痛、眼花、上腹部疼痛等任何一方面的出现均表明病情加重,使子痫前期的诊断更加明确。

右上腹疼痛往往是肝细胞缺血、坏死、水肿的结果,这种特征性改变常常伴随着肝酶的升高。预示着肝脏梗死或出血,或者肝包膜下血肿破裂。肝包膜下血肿破裂临床上十分罕见,一旦出现则危及母儿生命。严重的血管收缩可导致微血管性溶血、血小板活化、凝聚的结果。因此,血小板减少和溶血症(如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尿、高胆红素血症等)亦是病情加重的标记。

发病时的孕龄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了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概念,把那些重度子痫前期发生在妊娠34周前的患者称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这些患者由于起病早,病情严重;且此时胎儿尚未成熟,出生后成活率较低。

3.子痫:在子痫前期的基础上进而有抽搐发作,或伴有昏迷,称为子痫。少数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子痫前期的征象不明显而骤然发作。子痫的典型发作过程首先表现为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头偏向一侧,牙关紧闭;继而口角及面肌颤动,数秒后发展为全身及四肢肌强直,双手紧握,双臂屈曲,迅速发生强烈抽动。抽搐时呼吸暂停,面色青紫。持续1分钟左右,抽搐强度减弱,全身肌肉松弛,随即深长吸气,发出鼾声而恢复呼吸。抽搐发作前及抽搐期间,神志丧失。

抽搐次数少,间隔时问长,抽搐过后短期即可苏醒;抽搐频繁且持续时间长,往往陷入深昏迷。

在抽搐过程中易发生种种创伤,如唇舌咬伤、摔伤甚至骨折,昏迷中呕吐可造成窒息或吸人性肺炎。

子痫发生在妊娠晚期或临产前,称为产前子病,多见;发生于分娩过程,称为产时子痫,较少见;发生于产后称为产后子痫,大部分在产后48小时以内,个别甚至在产后l0天发生。

4.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根据美国国家高血压教育项目工作组的报告,慢性高血压定义为在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就出现的高血压孕妇。在妊娠前出现高血压,并已予以降压治疗者的诊断并不困难。对于在妊娠前和妊娠早期均未进行检查,在妊娠晚期首次发现高血压的患者,与子痫前期的鉴别比较困难,需要随访到产后12周才能确诊。

一般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在妊娠中期血压有所下降,在妊娠晚期恢复到妊娠前的水平。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的围生儿死亡率升高3倍,胎盘早剥的风险升高2倍;同时,胎儿生长受限、妊娠35周前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

5.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不管是何种原因导致的慢性高血压,在妊娠期均有可能发展为子痫前期和子痫。在妊娠中期才首次检查并发现高血压者的诊断和处理较为困难。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考虑可能存在潜在的慢性高血压:①妊娠前曾有高血压(≥140/90mmHg);②妊娠20周前发现高血压(≥140/90mmHg),除外妊娠滋养细胞疾病;③产后12周高血压仍持续存在。

许多情况下,病史有助于诊断,如经产妇上胎妊娠时就合并高血压,或者有高血压的家族史等。慢性高血压患者往往在妊娠24周后病情加重,一旦出现蛋白尿,可诊断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且多合并胎儿生长受限;血压进一步升高常发生在妊娠26~28周。

鉴别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应与慢性肾炎合并妊娠相鉴别,子痫应与癫痫、脑炎、脑肿瘤、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昏迷等鉴别。

四、治疗

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镇静、解痉、降压、利尿,适时终止妊娠。病情程度不同,治疗原则略有不同:①妊娠期高血压一般采用休息、镇静、对症等处理后,病情可得到控制,若血压升高,可予以降压治疗;②子痫前期 除了一般处理,还要进行解痉、降压等治疗,必要时终止妊娠;③子痫需要及时控制抽搐的发作,防治并发症,经短时间控制病情后及时终止妊娠;④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以降血压为主。

下载课题前期研究报告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前期研究报告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研究报告

    《实现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顺应教育改革的需要。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关课改新矛盾和新问题的争论越......

    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研究》 研究报告 主持人:张立敏单位:中孟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研究》研究报告 张立敏 中孟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类别:河北省电化教育馆“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课题编号:HBDJ20110638 《信息技术条件下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研究》 工作报告平乡县常河镇学区 王素华 闫震平乡......

    课题研究报告

    《通过读背培养小学生语文感悟能力的研究》课题 研究报告 桦甸市第十一小学课题组 课题主持人:陈春霞 【内容提要】 此项课题通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在理论研究上:提高了全体教......

    课题研究报告

    提交日期:16周-17周 提交形式:电子档个人提交 提交邮箱: davidy_cn@hotmail.com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封皮研究题目 姓名 班级 学号 时间 一、标题黑......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大全]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说明:课题研究报告没有固定模式,仅供参考。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撰写。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一、题目 立项时的课题名,一般不用副标题,不宜过长 二、内容摘要 要求简要、精炼、准确地概括全文内容。300字左右 三、关键词 一般为2~5个 四、引言(或前言......

    课题研究报告

    宿迁市职成教“十二五”规划课题 科研项目研究报告 项目编号 SZY24 项目名称《高职数学教学的可视化研究》 项目类别 项目负责人 工作单位 鉴定日期一般立项课题 项目名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