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06:4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一篇:新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新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新沂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一节

规划调整目的.............................................................1 第二节

规划调整指导思想......................................................1 第三节

基本原则....................................................................2 第四节

编制依据....................................................................2 第五节

规划范围....................................................................5 第六节

规划期限....................................................................6 第二章

工作背景..........................................................................7 第一节

区域概况....................................................................7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8 第三节

现行规划实施评价....................................................10 第四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1 第三章

主要指标安排................................................................17 第一节

土地利用战略...........................................................17 第二节

主要指标安排...........................................................18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20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20 第二节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22 第五章

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27 第一节

优先划定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27 第二节

划定全域永久基本农田.............................................27

I

第三节

严格保护耕地数量和提升耕地质量...........................29 第四节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30 第六章

土地用途分区及建设用地空间管制.............................33 第一节

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33 第二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38 第七章

村镇建设控制区及流量指标归还.................................41 第一节

村镇建设控制区布局.................................................41 第二节

流量指标归还计划....................................................41 第八章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45 第一节

严格保护生态用地....................................................45 第二节

土地生态环境整治重点.............................................45 第三节

完善生态用地管理....................................................46 第四节

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47 第九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49 第十章

各镇土地利用调控........................................................51 第十一章

重点建设项目调整....................................................57 第一节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57 第二节

重点建设项目清单调整.............................................59 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61 第一节

强化规划实施的责任与管理......................................61 第二节

加强土地规划的法制实施.........................................62 第三节

运用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经济手段...........................63

II

第四节

完善规划实施的技术保证.........................................63 第五节

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64 第六节

建立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机制..................................65 第十三章

附则............................................................................67

III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规划调整目的

第一条 规划目的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依据国家、江苏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编制《新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第二节

规划调整指导思想

第二条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系列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维护权益、创新改革”的工作要求,按照“保护为先、优化为本、调控为要”的原则,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前提,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严控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把握“一带一路”、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等战略机遇,加快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开发格局,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新沂提供基础保障。

第三节

基本原则

第三条 规划调整完善原则

1、保护优先、统筹兼顾

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2、总量控制、布局优化

综合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确定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形成功能清晰、协调有序的城乡建设开发格局。

3、节约集约、城乡统筹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进“控制总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用好流量、提升质量”的节约集约用地“五量调节”战略的实施,引导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调整。

4、多规合一、公众参与

围绕“多规合一”的目标,推进“三区三线”划定。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密切协作;坚持开门规划,充分征求群众、专家学者及部门意见。

第四节

编制依据

第四条 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6、《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7、《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

8、《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3号);

10、《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05号)。第五条 规范性文件

1、《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2、《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的通知》(苏政办发〔2010〕61号);

3、《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4〕119号);

4、《国土资源部关于江苏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方案的批复》(国土资函〔2014〕54号);

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 3

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

6、《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苏国土资办发〔2015〕47号);

7、《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10号);

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

9、《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县级城市(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6〕117号);

10、《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预下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主要指标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6〕277号);

11、《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预下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主要指标的通知》(徐国土资发〔2016〕92号);

12、《中共徐州市委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徐委发〔2017〕2号)。

第六条 技术规程

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4-2010);

2、《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1-2009);

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

4、《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5-2010);

5、《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2-2009);

6、《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8-2010);

7、《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6〕280号);

8、《江苏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指导意见》。第七条 相关规划

1、《徐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2、《新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

3、《新沂市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4、《新沂市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5、《新沂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6、《新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五节

规划范围

第八条 规划范围

《新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范围为新沂市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区域土地总面积为1592.30平方公里。

第六节

规划期限

第九条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基期年2014年,规划调整期限为2015-2020年。6

第二章

工作背景

第一节

区域概况

第十条 区位条件

新沂市位于北纬34°06′~34°26′、东经117°59′~118°39′,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东陇海铁路中段,北与山东省郯城县接壤,东与东海、沭阳两县毗连,西和邳州市相邻,南与宿迁市交界,是徐州都市圈的重要节点,也是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中心节点城市。近年来,新沂市依靠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以经济开发区、无锡新沂工业园、中心镇工业集中区为载体,形成了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绿色食品、金属冶炼及压延等主导产业和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十一条 社会经济条件

2014年,新沂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3.5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86.29亿元。全年完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7.35亿元、200.05亿元和216.15亿元;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3.7:42.7:43.6调整为12.7:42.4:44.9;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0.2%,同比增长19.5%。截至2014年底,新沂市常住人口90.7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22万人,城市化水平49.83%。

2014年,新沂市在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7

排名第75位,荣获全国文明县市、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国城市软实力200强、第六批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全国绿色小康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绿色模范县(市)、国家园林城市等。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第十二条 土地利用现状

2014年底,新沂市土地总面积159230.02公顷,其中:农用地114614.17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71.98%;建设用地29765.55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18.69%;其他土地14850.30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9.33%。

1、农用地

2014年末,全市农用地总面积114614.1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80325.9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0.45%;园地面积8748.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49%;林地面积1607.5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1%;牧草地面积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0%;其他农用地面积23932.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03%。

2、建设用地

2014年末,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9765.55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21761.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67%,城乡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6091.28公顷,农村居民点面积15670.61公顷;交通水利用地

7209.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53%;其他建设用地793.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0%。

3、其他土地

全市其他土地面积为14850.3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为14553.1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14%;自然保留地面积为297.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9%。

第十三条 土地利用特点

1、农用地以耕地为主,园地、林地比重小

新沂市属黄淮平原区,主要以平原坡地为主,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地的宜耕性较强,农用地以耕地为主。2014年,新沂市土地垦殖率为50.45%,耕地占农用地的比重为70.08%;园地占农用地的比重为7.63%;林地占农用地的比重为1.40%,园地、林地占农用地比重较小。

2、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快,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近年来,在陇海与新长、胶新铁路、京沪高速与连霍高速、徐连高速公路、205国道、323省道及249省道等交通干线的带动下,在区域经济辐射下,新沂市各项建设用地需求越来越大,出现快速扩张的趋势。面对经济的稳步增长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土地供应与需求、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耕地保护压力大。

3、村庄规模较大,且分布零散

2014年全市村庄面积为15670.61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52.65%。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344平方米/人。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信仰等原因的影响,农村村民建房布局较不合理,再加上由于农民的土地优患意识不强,不能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废弃地建房,而是盲目向村外耕地扩张,从而形成了“满天星”式的村庄格局,土地节约利用程度有待提高。

第三节

现行规划实施评价

第十四条 规划实施成效

规划实施期间,新沂市严格执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及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2014年耕地保有量是规划目标的114.4%,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是规划目标的100.1%,有效地保护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障了粮食安全。规划实施以来,全社会依法用地、节约用地意识明显增强,土地利用更加规范,城市化、工业化合理用地需求得到有效保障;通过强化节约集约用地,建设用地地均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82.83万元/公顷上升至2014年的159.29万元/公顷,促进了土地产出效益和节地水平的不断提升。

第十五条 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规划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 10

新沂市东陇海经济带重要节点地位,全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要求发生显著的变化,规划建设用地保障压力加大、规划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土地整治难度不断加大,随着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全市面临拆迁难度越来越大,拆迁成本越来越高的问题,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将面临严峻挑战;规划实施的机制不够健全,措施有待完善等。

第四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十六条 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1、功能定位

立足新沂“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战略定位,呼应全省将建设沿东陇海经济带作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载体的重要举措,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扩大国际国内经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将新沂市建设为东陇海城镇轴上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苏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长三角北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苏鲁边界重要的商贸物流基地。

2、发展战略

新沂市根据国家、江苏省、徐州市总体发展战略,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未来发展更加关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绿色化,重点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生态

优先发展战略、外向带动发展战略和民生共享战略等五大战略。

3、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20年分别突破800亿元和8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力争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500亿元。经济结构优化取得成效,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0%。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6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550元,农业现代化水平达到85%,形成供给侧拉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宜居、宜业、宜游“三宜”城市魅力不断彰显。

第十七条 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

1、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

一方面,要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建设不可避免地占用一部分耕地;另一方面,全市宜耕后备资源有限,为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又不宜对其他农用地和生态用地过度垦殖,未来新沂市将面临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压力。

2、土地需求量不断加大

从近几年全市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将不可避免地会大量占用土地,且需求量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较 12

高水平。根据《新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2015-2020年间全市需要安排城乡建设用地1642.13公顷,全市可用作新增建设用地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

3、城乡建设用地增长较快,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仍需提高 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城乡建设用地总体呈较快增长趋势,特别是城镇工矿用地增长快,而农村居民点规模减少较缓慢,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第十八条 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

1、经济新常态要求土地利用方式发生转变

目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的发展时期。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发展新常态之所以“新”,不仅在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若干新的特征,而且包含新的战略方针——突出体现为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新的制度条件——突出体现为确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新的思想方法——突出体现为强烈的问题意识,新的工作理念——突出体现为不为压力所动的战略定力。这就要求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强土地利用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发挥转变 13

方式、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的引导和约束作用;支持低效土地再开发利用的模式创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和实现挖潜增效。切实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供持久用地保障,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挑战,全力推动新发展。

2、“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利好政策

“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重要举措,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全面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合作的总规划。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构筑国家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战略决策,也是提升江苏经济整体竞争力的重大机遇。新沂市作为“一带一路”战略交汇点和东陇海线城镇轴中的重要节点,必须依托其独特的区位条件,抢抓“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争当先行先试的排头兵,探索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开展交流合作,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开放平台建设。

3、东陇海产业带发展战略的利好政策

近年来,沿东陇海地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江苏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东陇海产业带发展,提出加快建设沿东陇海加工产业带,并将东陇海的发展放到与沿江、沿沪宁线、沿海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沿东陇海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深

入推进,为新沂市抢先进行产业衔接、主动接受辐射、实现跨越发展创造良好机遇和有利环境。

4、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战略要求土地利用方式创新发展 为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江苏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方案》的批复,江苏省政府于2014年5月召开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会议,在全省正式启动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计划。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重点实施“空间优化、五量调节和综合整治”三大战略,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方案》,新沂市结合实际,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要求,建立城乡节约集约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优化机制,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和工业用地调查等工作。

5、“新型城镇化”要求城乡协调发展

由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确定江苏省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省级试点。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通过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提高城镇化质量,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城镇化发展模式粗放带来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7年1月20日,中共徐州市委 徐州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徐委发〔2017〕2号),对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新沂市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借此契机,统筹谋划人口城镇化、产业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全力实施“空间优化、五量调节、综合整治”节约集约用地三大战略,推进国土集聚开发、分类保护和综合整治,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节约集约型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城镇空间布局紧凑、集约发展,全面提升城镇发展质量,统筹城乡空间,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6、极其优越的交通区位

在江苏乃至全国的县级城市中,新沂市具有无可比拟的交通优势:陇海铁路、新长铁路、胶(州)新(沂)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徐(州)连(云港)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横贯东西、联系南北,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此外,徐连客运专线(陇海客运专线徐连段)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互联互通和国家“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沂市设新沂南站。在淮海地区,新沂市是仅次于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徐州市的省级交通枢纽城市,新沂的交通区位优势将愈来愈显现,在区域中的地位也将愈来愈重要。16

第三章

主要指标安排

第一节

土地利用战略

第十九条 土地利用战略任务

正确处理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保障合理用地需求,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国土空间格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以及城市开发边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提升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发挥东陇海城镇轴上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功能,为全面实现新沂市发展目标,提供土地资源保障。

第二十条 土地利用基本策略

1、划定三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优先保护各类生态本底资源,划定生态红线;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科学规划城市用地规模,引导城市用地理性拓展,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2、节约集约,控制国土开发强度

通过“控总量、盘存量、提效率、优结构”等路径,调整盘活存量用地,大力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不断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内部结构,有效抑制建设用地快速扩张的趋势。

3、统筹城乡,引导城市化发展

按照率先实现现代化要求,以城乡统筹发展引导城市化发展和农村建设,逐步降低进城门槛,使农民有能力进入城镇,有条件居住在城镇,有机会在城镇发展,真正融入城镇生活,同时进一步加强镇、村的规划,加强农村道路、给排水、环卫、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使广大乡村居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第二节

主要指标安排

第二十一条 土地利用调控目标

1、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

以耕地保护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落实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至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8153.33公顷,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为69173.33公顷,确保规划期末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

2、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

以优化整合城乡建设用地为重点,合理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增长规模与时序。至2020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715.60公顷,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505.77公顷;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30481.15公顷、22197.60公顷以内。

3、规划流量指标

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要求,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战略,至2020年,上级下达新沂市流量指标1333.33公顷。

第二十二条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目标

土地配置的政府与市场协同机制更加完善,各类各业用地标准得到严格执行,存量建设用地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方式逐步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至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90平方米以内。

第二十三条 土地综合整治目标

“农地重整、村镇重建、要素重组”的城乡土地统筹配置水平显著提升,土地综合整治投入不断加大,耕地补充任务得到严格落实,基本农田质量明显提升。2015-2020年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义务不低于790.91公顷。

第二十四条 土地生态建设目标

城市规模建设满足生态承载要求,城市空间规划结合自然生态条件,城市发展指标符合生态城市建设要求,城市产业发展达到低碳环保标准,城市文化发展凸显当地资源特色,构建经济、社会、文化、自然全面平衡发展的良好的生态环境。至2020年,生态红线区占国土面积比重达到20%,林木覆盖率达到30.65%,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8%。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第二十五条 农用地结构调整

严格保护耕地,有序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其他土地;提高优质耕地面积与比重,强化耕地质量建设、产能提升工程。至2020年,全市耕地面积不少于78153.33公顷,净减量控制在2172.66公顷之内,占土地总面积比例降幅控制在1.36%。

园地利用坚持用养结合,预防土地退化,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扩大优质、优势园地规模与比重,鼓励生态化、规模化经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增强农业发展活力。至2020年,园地稳定在8748.09公顷之上,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基本稳定。

加大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力度,鼓励低效利用的其他农用地调整为林地和耕地,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至2020年,林地面积稳定在1607.53公顷之上,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基本稳定;其他农用地面积净增加1567.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提高0.98%。

第二十六条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充分发挥土地的载体功能,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 20

为核心,以提升城镇用地综合服务功能、优化产业集群用地为重点,按照“产业集中、人口集聚、土地集约”的原则,优先发展中心城区、工业园区和重点中心镇,适度发展一般镇。至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7793.66公顷,净增加1702.3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上升1.07%。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农村居民点用地统一规划、规范管理,加快城中村改造,鼓励城镇发展优先利用近郊区居民点,加大农村居民点整理力度,使农村居民点用地有序减少,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更加合理。至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在14403.94公顷,净减少1266.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下降0.80%。

适度增加交通水利设施用地。以国家及区域交通设施为骨架,加快铁路、港口、公路和综合客货运输枢纽建设,着力完善区内城市交通体系,保障道路改新建与改扩建工程的落实。推进防洪除涝工程、供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城乡饮用水工程建设,提升水利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至2020年,交通水利用地控制在7489.68公顷,净增加279.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上升0.18%。

第二十七条 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加强其他土地开发的生态影响评价,严禁在生态脆弱和环境敏感地区进行土地开发,适度开垦宜农自然保留地。至2020年,水域面积14454.96公顷,减少量控制在98.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基本降低 21

0.06%;自然保留地285.31公顷,净减少11.8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下降幅度控制在0.01%。

第二节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第二十八条 科学划定“三区三线”

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三条红线和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通过制定差异化空间综合功能管控措施,有机整合各类空间性规划核心内容和空间要素,统筹布局城镇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口集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任务,形成融发展与布局、开发与保护为一体的“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城镇发展空间,包括新安街道、墨河街道、北沟街道和唐店街道,为重点城镇发展空间,其他城镇为一般城镇发展空间,是进行城镇建设和发展城镇经济的地域。重点城镇发展空间严禁高污染产业进入,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一般城镇发展空间,依托自身基础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存量土地调整和再开发,提高人口经济集聚水平和空间开发效率。

农业生产空间,是除城镇发展空间和生态保护空间外的其他地区,是承担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地域。严禁扩大制造业用地规模,推进现有工业集中区整合撤并。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控制新增

建设用地规模,优化村庄功能和布局。

生态保护空间,包括省定生态红线区域、禁止开发区域以及高程在50米以上的其他地区、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大型水面和湿地等区域,是主要承担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维护功能的地域。实施最严格的空间管控,严禁与生态保护功能不符的新增建设用地供给,重点加强煤矿开采等生态破坏区域的修复,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重要湿地的生态建设。

第二十九条 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坚持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按照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将农业基础设施完善、耕地质量好、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经验收合格的土地整治新增的优质耕地,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按照促进城市“组团发展、串联发展”的总体要求,将全市优质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集中区,严格限制基本农田保护区周边布局污染工业企业,防止工业污染物排放造成污染。

本次调整完善下达新沂市基本农田指标69173.33公顷,本次实际划定基本农田69284.94公顷,对优质耕地进行重点保护,打造优质稻麦生产基地。

第三十条 布设国土生态安全网络

规划构建“斑—廊—基”生态空间体系,“斑”是指生态斑块,指水源涵养区、洪水调蓄区、森林公园等(包括骆马湖湿地、高塘水库水源涵养区等);“廊”是指生态廊道,指重要河流构成的滨水生态绿廊(包括沂河生态廊道、沭河生态廊道等);“基”是指生态建设区(县域建成区范围内的空间,强调人工生态与自然生态的融合,建立人工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协调空间)和生态缓冲区(指一般农田、基本农田、林地等开敞性空间,其开发与利用要在生态承载力范围内)。

第三十一条 协调基础设施用地廊道

推进铁路(高铁新沂南站)、港口(新沂港)建设,提升公路及内河航道网络,强化综合运输枢纽集疏运系统,形成衔接有序、集约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以快速路、主干路为骨干,与城市空间结构相适应,级配合理、路权明晰、安全生态的城市道路网体系;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路面公交为主体的多层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公共客运体系;构建城乡内部联系的多层次客运枢纽体系,建设高效的枢纽集疏运与换乘系统,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车流、客流的快速集散换乘,以综合枢纽带动周边土地开发与集约利用。

第三十二条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以建设用地规模和强度双控为路径,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推进马陵山镇、草桥镇两个国家级重点中心镇建设。加快一般镇镇驻 24

地改造,加强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强镇、商贸重镇和旅游名镇。县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区、重点城镇为中心,带动一般镇村的发展,引导人口、产业、资金、技术等要素在片区内合理流动。

坚持集中、集聚、集约原则,加快“一区一园一带”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吸引、承载重大项目能力。推动新沂经济开发区全力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打造国际化的生产配套环境和商业人居环境;无锡—新沂工业园创建省高新区,着力突破大项目引进,切实增强园区综合实力;新戴运河产业带完善港口基础设施配套,实现物流、制造、商贸“三业联动”,打造“临港黄金产业带”;七个镇工业集中区转型发展、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加快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进一步完善村庄布局规划,注重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充分衔接,合理确定村庄布点和建设规模,加快形成重点村、特色村和一般自然村的布局。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加快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道路维护、绿化养护、河道管护、公共设施维护“五位一体”的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进一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渔民上岸安居工程,有序引导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居住,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加快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点”,做好特色文化、传统文化的传

承与发扬,根据人文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着力打造一批以“文化旅游、休闲渔业、花木观光、瓜果采摘”等为主题的休闲旅游村庄,培育一批以特色农业、商贸流通为主的新型村庄。26

第五章

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第一节

优先划定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

第三十三条 划定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红线

按照“统筹谋划、协调推进,保护优先、优化布局,优先劣出、提升质量”的原则,围绕“守住红线、保护红线,引导城市串联、组团、卫星城式”的总体要求,在已有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的基础上,优先划定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2748.91公顷。划定后新沂市城市(镇)周边基本农田面积增加了881.48公顷,耕地占基本农田比例增加4.58%。划定后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规模、集中连片程度、耕地质量和地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三十四条 强化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的管控

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应严格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要求加强保护和建设。划定后新沂市城市周边北部以山东的行政界限为界,西部以新墨河为天然屏障,东部和南部以划定的基本农田为屏障,充分发挥基本农田优化城市空间格局、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控制城市无序蔓延扩张的作用,有效发挥永久基本农田作为城市开发边界的管控作用。

第二节

划定全域永久基本农田

第三十五条 落实全域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在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基础上,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调整方针,对全市的基本农田进行布局优化,划足补齐全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69173.33公顷,划定后的永久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级不得低于原有质量等级。现状高等级耕地、集中连片耕地、经验收的土地整治项目新增优质耕地应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零星分散、规模过小、不宜耕作、质量较差等不宜作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按照质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划出;现有集中连片,有良好农业设施保障的现有基本农田继续保留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

第三十六条 优化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布局

按照集中连片、稳定现状、充分发挥农用地多重功能的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基本农田集中区土地利用以耕地保护和土地整治为主,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后全市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69284.94公顷,其中城市周边范围内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749.08公顷,城市周边范围外划定永久基本农田66535.86公顷,各镇(街道)均有分布。

第三十七条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与管理

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的方针,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变用途。除法律规定的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国家重点建设 28

项目选址无法避让的外,其他任何建设都不得占用,坚决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符合法定条件的确需占用和改变永久基本农田用途的,按法定程序办理。

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落地块、明责任、设标志、建表册、入图库”等工作任务,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落到地块、确定边界,逐级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同步补充更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同时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集中投入制度,整合涉农资金,吸引社会投资,在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内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完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激励机制,与整合涉农补贴政策相衔接,实行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实行保护责任与财政补贴相挂钩,充分调动地方和农民保护和建设基本农田的积极性。

第三节

严格保护耕地数量和提升耕地质量

第三十八条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提高全社会节约用地意识,实施更加严格的供地政策,完善项目用地控制指标体系,进一步提高占用耕地的经济成本,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源头控制”,稳步降低单位固定投资和单位产出占用耕地规模。加强建设项目选址引导,鼓励各类建设在不影响生态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其他土地。规划到2020年,全市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505.77公顷以内。

第三十九条 合理引导其他各类耕地减少

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科学引导,引入耕地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向有利于增加耕地和提升地力的方向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抗灾能力,及时修复和补充灾毁耕地,将灾毁耕地规模降至最低。规划到2020年,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灾毁等造成耕地减少控制在2172.66公顷以内。

第四十条 加大耕地补充与质量建设力度

理顺“投资-收益”机制,完善项目管理模式,扩大公众参与水平,加强对占用和补充耕地的质量评价,积极推进沃土工程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通过农用地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开发等,落实耕地补充任务,增加优质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能。规划到2020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不少于790.91公顷。鼓励剥离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在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的前提下用于新开垦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重视土壤健康状况,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合理调整受污染土地用途,积极治理受污染土地,为粮油、蔬菜生产提供优质、健康的土地保障。

第四节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四十一条 强化优势特色农业

以江苏新沂现代农业产业园、踢球山水蜜桃产业园、新沂山地葡 30

萄产业园为依托,进一步做大做强以水蜜桃、西瓜、葡萄为代表的“甜蜜产业”;以草桥出口创汇鲜切花产业园、邵店精品苗木产业园、马陵山有机茶产业园为依托,进一步做强做优以花卉、苗木、茶叶为代表的“美丽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新沂黄牛、乌桕、大钢竹等特色产业,加快创建地理标志品牌;以环骆马湖江苏新沂现代渔业产业园和沿运河、沂河、沭河渔业养殖区为载体,积极发展虾、蟹、鱼等水产品生态养殖,打造全省知名生态渔业养殖基地、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结合“一山一湖一古镇”旅游资源,以及沿山水大道、古镇大道、环湖大道两侧休闲农业观光带布局,加快推动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农事参与、农业采摘等农业体验旅游活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品牌突出、管理规范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积极拓展农业功能,促进传统农业向经济型、生态型、观光休闲型多元化方向转型。

第四十二条 倡导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在保障粮食供应的基础上,重点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注入科技与品牌附加值,更加精细化地对接市场需求,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 31

路。倡导农业产业多元化、剩余劳动力的多渠道就业与灵活兼业,支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加强农产品创新及发展田园旅游。

第六章

土地用途分区及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第一节

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

第四十三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主要对耕地及其他优质农用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而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分布在城镇发展区以外,基本农田分布集中度较高、优质基本农田所占比例较大的区域,是全市粮食和优质农产品的主产区,土地利用以基本农田保护和农田水利建设为主导。规划面积70144.1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44.04%,主要分布在时集镇、棋盘镇、阿湖镇、高流镇等。

管制规则:

1、区内土地主要用作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田道路、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区内的一般耕地,应参照基本农田管制政策进行管护;

2、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整理、复垦或调整为基本农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

3、禁止占用区内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禁止在基本农田上建房、建窑、建坟、挖砂、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4、符合法定条件,需占用和改变永久基本农田的,必须经过可行性论证,确实难以避让,应当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和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一并报国务院批准,及时补划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永久基本农田。

第四十四条 一般农地区

一般农地区指基本农田保护区和林业用地区以外的农用地地区,为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包括除基本农田以外的一般耕地、园地和规划确定为耕地、园地的后备资源以及其他类型的零星土地。是全市水果、水产、畜禽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区。规划面积27085.03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17.00%,全市各镇(街道)均有分布。

管制规则:

1、区内土地主要为耕地、园地、畜禽水产养殖地和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用地;

2、区内现有非农业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优先整理、复垦或调整为耕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

3、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

第四十五条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指为城市、建制镇、村庄、集镇用地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主要为中心城区、新城、新市镇发展范围,以城镇用地为主,土地利用的主导功能为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面积22672.29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14.25%,全市各镇(街道)均有分布。

管制规则:

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城镇、农村居民点建设,与经批准的城市、建制镇、村庄和集镇规划相衔接;

2、区内城镇村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

3、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之前,应当按现用途使用,不得荒芜。

第四十六条 独立工矿区

独立工矿用地区指独立于城镇村镇建设用地以外的各种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以中型矿山和集中发展以能源重化工产业为主的区域。规划面积452.27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0.28%,主要分布在新安街道、北沟街道。

管制规则:

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采矿业以及其他不宜在居民点内安排的用地;

2、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工矿建设规划及相关规划;

3、区内因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应及时复垦。第四十七条 风景旅游用地区

风景旅游用地区指具有一定游览条件和旅游设施,为人们进行观赏、休憩、娱乐或文化等活动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规划面积199.33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0.13%,主要分布在马陵山镇。

管制规则:

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旅游、休憩及相关文化活动;

2、区内土地使用应当符合风景旅游区规划;

3、区内影响景观保护和游览的土地用途,应在规划期间调整为适宜的用途;

4、在不破坏景观资源的前提下,允许区内土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和适度的旅游设施建设;

5、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破坏景观、污染环境的生产建设活动。第四十八条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生态安全控制区是指基于维护生态环境安全需要进行土地利用特殊控制的区域,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的区域及其他基于 36

生态安全目的需要进行土地利用特殊控制的区域,土地利用以生态保育和修复为主。规划面积2755.48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1.73%,主要分布在新店镇和棋盘镇,为骆马湖水源保护区。

管制规则:

1、本区内土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导用途;

2、影响区内生态环境安全的土地,应在规划期间调整为适宜的用途;

3、区内土地严禁进行与生态环境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原有的各种生产、开发活动应逐步退出。

第四十九条 林业用地区

林业用地区指为林业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是水系保护廊道和绿色廊道的重要节点,土地利用以发展林业和生态保护为主导。规划面积981.38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0.62%,主要分布在马陵山镇、合沟镇、时集镇、窑湾镇和北沟街道。

管制规则:

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林业生产,以及直接为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的营林设施;

2、区内现有非农业建设用地,应当按其适宜性调整为林地或其他类型的营林设施用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37

但不得扩大面积;

3、区内零星耕地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需要可转为林地;

4、未经批准,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毁林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等活动。

第二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第五十条 允许建设区

允许建设区是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是规划期内新增城镇、工矿、村庄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到2020年,全市划定允许建设区面积为23124.56公顷,主要分布在新安街道、墨河街道、北沟街道。

管制原则:

1、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村或工矿建设发展空间;

2、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约束,应统筹增量与存量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3、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

4、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第五十一条 有条件建设区

有条件建设区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以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围。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区内土地可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区的布局调整。全市划定的有条件建设区面积为1763.31公顷,是规划目标年内规模边界可能修改的范围,主要分布在墨河街道、新安街道、北沟街道和棋盘镇。

管制原则:

1、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农村土地整治规模已完成,经评估确认拆旧建设用地复垦到位,存量建设用地达到集约用地要求的,区内土地可安排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

3、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关批准。

第五十二条 限制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是指区域范围内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外的其他区域。全市划定的限制建设区面积为131646.64公顷,各镇(街道)均有分布。

管制原则:

1、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发展农业生产,开展土地整治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

2、区内禁止城、镇、村建设,控制线型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用地。

第五十三条 禁止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是禁止建设用地边界所包含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价值,必须禁止各类建设开发的区域。全市划定的禁止建设区面积为2755.48公顷,主要是骆马湖饮用水源保护区,分布在棋盘镇和新店镇。

管制原则:

1、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静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

2、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规划期内禁止建设用地边界不得调整。

第七章

村镇建设控制区及流量指标归还

第一节

村镇建设控制区布局

第五十四条 村镇建设控制区规模及布局

规划调整完善上级下达新沂市流量指标1333.33公顷,为确保流量指标按时归还,新沂市按照不小于流量指标1.3倍安排并划定村镇建设控制区。以2014年现状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为基础,确定村镇建设控制区布局。全市共安排村控区2005.65公顷。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有序推进村庄布局调整,优化镇村体系。优化城乡空间、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和乡村文化。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依托农村田园风光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培育特色村庄,加大村庄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维护农村居住、生产、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推进村庄特色化发展,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第二节

流量指标归还计划

第五十五条 流量指标归还

规划期间,按照“先易后难,稳妥有序”的原则,以挂钩项目库、土地整治规划、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为契机,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工作。根据新沂市实际情况,拟定流量指标归

还计划如下:

(1)2015-2016年,以年度增减挂钩项目库和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库为主体,已实施项目72个,复垦规模229.99公顷;

(2)2017年,拟实施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90个,复垦规模190.00公顷;

(3)2018-2020年,结合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深度挖掘农村居民点搬迁潜力,计划复垦农村建设用地913.34公顷。

第五十六条 可行性分析

1、投资估算

近年来新沂市人民政府逐步加大对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的投入,依据《市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徐政发〔2011〕60号)和新沂市历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复垦项目备选库资金预算情况,2017-2020年,新沂市将进一步加大亩均复垦投资力度,单位投资逐步提高到20万元/亩左右,年度总投资维持在6.7亿元左右。

2、资金筹措

为了满足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资金需求,需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的产业化进程,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 42

138号)等文件精神,挂钩投入资金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金纯收益、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农业重点开发建设资金等。规划期间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实施所需经费由区财政先行垫付,待复垦形成挂钩指标后通过筹集资金来平衡预算。资金的筹集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土地出让金纯收益、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和农业重点开发建设资金等。

规划期间,复垦农村建设用地需投资40.2亿元。新沂市将鼓励各街道、平台自行投入实施挂钩项目,广开途径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确保规划期间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在资金方面能够得到保障,确保至2020年实现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规模不低于1333.33公顷。

综上所述,随着新沂市城乡统筹发展的不断深入,规划流量指标在2020年前能够全部归还完。

3、社会稳定风险评价

新沂市村庄复垦工作由易而难逐步推进,且大多布局分散,社会稳定风险较小;但部分村庄拆旧规模较大,且布局集中,搬迁补偿、村民安置问题亟待解决,因此社会稳定风险相对较大。需通过以下措施,风险等级可降为低风险:

(1)严格按照国家、省及地方有关征地、搬迁补偿安置的规定执

行土地征收、房屋搬迁;

(2)公开、公平、公正的确定房屋征收补偿价格,各镇(街道)的征收补偿标准横向、纵向保持平衡;

(3)落实房屋搬迁补偿的资金和安置房源,保证安置房源质量,配套设施建设;做好失地村民的保障工作;

(4)合情合理地处置好特例的补偿问题,依法处理房屋搬迁补偿纠纷。

第八章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

第一节

严格保护生态用地

第五十七条 严守生态红线保护区域

规范空间开发活动,维护生态红线刚性约束,实施红线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全面提升生态红线区的保护水平。明确骆马湖湿地、沭河、沂河、高塘水库等重点区域的保护范围,制定强制性保护要求。建设生态红线区域保护一揽子工程,加快推进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把生态红线作为制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布局、审批建设项目的基础性依据。积极开展大范围、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教育,树立全民保护生态的社会共识,营造全民保护生态的社会氛围。

第五十八条 保障生态用地、碳汇资源

通过环境治理、生态保育等措施,逐步恢复林地、水域生态系统。加大绿化建设力度,适当增加乔木种植比例,提高农田林网密度,增加林地碳汇,增强农业抗灾能力。

第二节

土地生态环境整治重点

第五十九条 保护河流水系格局

全面保护市域现有主要河流水系格局,严禁填塞河道。严格按照河道建设标准对其进行综合整治,全面疏浚,确保河道水流畅通。主要河道两侧规划不小于10米的防护绿带,恢复河道缓冲带。在河道管 45

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设项目,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及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

第六十条 完善城乡绿地建设

优化全市绿化格局,积极开展城乡绿地建设。保持现有生态网络结构,不断优化新沂市生态面貌,整体提升全市生态绿化环境。严格保护各类各级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协调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土地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和保护城镇之间的绿色生态空间。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开展创建绿化示范村、合格村活动,塑造绿色新沂新形象。

第六十一条 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重点保护骆马湖湿地、沂河湿地和古镇大道两侧湿地资源环境,严守“湿地红线”,努力扩大湿地面积,通过围垦湿地退还、湿地补水、污染防控、外来入侵物种生物防治、生物遗传资源针对性保护、栖息地恢复等措施,开展重点区域湿地恢复与综合治理。强化湿地资源监测,建设湿地生态气象观测系统,制定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加强湿地系统维护,加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与恢复,提高生物多样性。

第三节

完善生态用地管理

第六十二条 分级分类管控生态红线

第二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各级行政区域内,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今后一段时期内(通常为15年)土地利用的总安排。

简介

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将土地资源在各产业部门进行合理配置,首先是在农业与非农业之间进行配置,其次在农业与农业内部进行配置,如在农业内部的种植业、林业、牧业之间配置。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还明确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因此,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宏观土地利用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组织对辖区内全部土地的利用以及土地开发、整治、保护所作的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根据我国行政区划,规划分为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和乡(镇)五级,即五个层次。上下级规划必须紧密衔接,上一级规划是下级规划的依据,并指导下一级规划,下级规划是上级规划的基础和落实。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包括规划文件、规划图件及相应的附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制度。

相关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九条规定了土地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

(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2)提高土地利用率;

(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5)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2、在2009年1月国土资源部会议审议通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还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规划内容、审查和报批等项作出明确规定。

3、《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号)

第九条 依照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确需征收房屋的各项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区改建,应当纳入市、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经过科学论证。

详细介绍 概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各级行政区域内,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今后一段时期内(通常为15年)土地利用的总安排。其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即土地资源的部门间的时空分配(数量、质量、区位),具体借助于土地利用结构加以实现。

土地资源配置是指对土地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部门之间(用途之间)数量、质量、区位的分布状态。时间、空间、用途和数量是构成土地资源配置的四项基本要素。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一章第四条和第三章的规定,我国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省、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别由各级人民政府编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所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从全局的和长远的利益出发,以区域内全部土地为对象,对土地利用、开发、整治、保护等方面所作的统筹安排。圈内: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大多数建设项目必须使用圈内土地。

圈外: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土地,能源、交通、水利、军事项目可以使用圈外土地。

审批权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①省级、省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国务院审批;②除此之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政府批准,其中,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省政府授权设区市的市政府批准;③浙江省省级及杭州市、宁波市、台州市等长三角城市均需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报国务院批准,其他市级和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政府批准(报批土地占用基本农田的乡镇规划报省批准,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报本级地级市批准);④设区的城市郊区的乡镇(包括街道办事处、农场)、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和省政府确定的中心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的批准,其他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的内容

1.是否充分体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的要求。

2.上级规划下达的各项土地利用控制指标是否落实。3.各类用地协调较好,布局合理,土地利用结果调整依据是否充分,调控措施是否可行。

4.土地利用分区是否科学,合理。

5.非农建设用地指标分解与各类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是否紧密衔接,控制到位。

6.耕地占补平衡挂钩措施是否得到落实。

7.规划文本,说明和专题研究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8.规划图内容是否全面,编绘方法是否正确,图面是否清晰。

9.采用基础资料是否准确,可靠。局部修改

局部修改规划必须符合以下条件:A、国务院和省政府已批准行政区划调整的;B、国家和重大能源、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及国家军事设施建设项目用地涉及基本农田的;C、国防、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环保、城市和省级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扩大农副产品出口加工、重大外商投资建设项目用地不涉及基本农田,但未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D、建设项目已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指标已预留,但由于选址未确定、没有落实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或已落实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但实际位置需作调整的;E、建设项目符合符合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机动指标条件的;F、建设项目用地符合国家供地政策(与产业政策基本相符),全部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非耕地的;G、对市、县(市、区)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城镇建设项目,确实无法在现行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安排,在县(市、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完成后,可以申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一般一年只能提一至两个项目,项目类型没有限制);H、国家和省重大基础建设的拆迁安置、抢险避灾安置和下山脱贫安置用地,确定无法在现行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安排的(先用后批)。

规划组成

(一)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二)规划背景与土地供需形势分析;

(三)土地利用战略;

(四)规划主要目标的确定,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总规模、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安排等;

(五)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分区、建设用地管制和节约集约用地的优化方案;

(六)土地利用的差别化政策;

(七)规划实施的责任与保障措施。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化前款规定的内容。

规划目标 1)总目标 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即三个效益的统一。

2)具体目标

是总体目标下的子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体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在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土地资源的供给状况、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和土地利用战略的研究成果,提出规划年所应实现的土地利用目标。

规划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土地供给量预测 3.土地需求量预测 4.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 5.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6.土地利用分区

7.确定实施规划的措施。规划任务

①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是土地利用宏观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土地利用宏观控制的组要依据。

②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时空上对各类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引导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以保证充分、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防止对土地资源的盲目开发。③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法律效力,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方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监督各部门土地利用的重要依据。

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不同级别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内容上有所区别,市以下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明确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国务院批准的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基本方针是: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通过充分协调和综合平衡,提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方案,即确定规划目标年各类土地面积和布局。其中,耕地面积、基本农田面积、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开发整理新增耕地面积、城镇用地面积5项为控制性指标。

国务院批准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5项控制指标为:到2010年,全市耕地减少量即建设占用耕地量不得超过9333.3公顷;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面积不得少于9333.3公顷;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2.46万公顷(637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35.67万公顷,占耕地保有量的84%;城镇用地总面积控制在270平方公里以内,其中合肥市中心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50平方公里以内。

3、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根据法律法规,制定配套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及措施,保障规划的实施。通常的实施措施包括:制定计划、执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严格农用地转用审查、严格城市、镇、村建设规划审查,指导农业结构调整。

编制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要求;

3、土地供给能力;

4、各项建设对土地需求;

5、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程序

1、调查研究

摸清土地家底(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土地供需分析。

2、编制规划方案,形成规划文本、图件。

3、审批。

国务院审批全国、省级、省会及大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省政府批准除国务院审批外的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特点

1、整体性

2、长期性

3、战略性(研究用地的供需平衡)

4、控制性(下一级受上一级的指导和控制,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上一级的反馈)

第三篇:韶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万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说明$未设置$5$万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说明$515.00$F:X项目万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说明.doc$等待

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设置$5$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78.00$F:X项目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等待

上海市工业开发区建设规范$未设置$5$上海市工业开发区建设规范$63.00$F:X项目上海市工业开发区建设规范.doc$等待

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出售合同示范文本$未设置$5$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出售合同示范文本$81.50$F:X项目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出售合同示范文本.doc$等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未设置$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32.00$F:X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doc$等待

中国50大中城市土地市场研究报告$未设置$5$中国50大中城市土地市场研究报告$1592.00$F:X项目中国50大中城市土地市场研究报告.doc$等待

中国主要城市土地市场交易周报20100614-0620$未设置$5$中国主要城市土地市场交易周报20100614-0620$184.00$F:X项目中国主要城市土地市场交易周报20100614-0620.doc$等待

中国城市土地市场现状$未设置$5$中国城市土地市场现状$34.00$F:X项目中国城市土地市场现状.doc$等待

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未设置$5$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241.50$F:X项目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doc$等待

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未设置$5$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1125.00$F:X项目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doc$等待

第四篇:佛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佛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一、内容

《广东省佛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日前获得国务院批准实施,10月16日正式对外发布。根据《规划》,佛山市中心城区划定361.66平方公里。详细内容为:

1、规划范围:佛山市辖区范围,包括禅城区、南海区、三水区(含大旺农场三水部分)、高明区,土地总面积 3848.49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2006—2020年,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3、中心城区范围:包括禅城区行政辖区范围,南海区桂城街道、罗村街道和顺德区乐从镇行政辖区范围,规划控制范围土地面积361.66平方公里。

4、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大补充耕地力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到 2020 年,耕地保有量不少于 57126 公顷、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 48663公顷。

5、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优化城乡建设用地配置,科学推进“三旧”改造,严格基础设施用地管理,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到2020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15800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58平方米以内。

6、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强化规划实施管理,完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节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扩大规划的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

第五篇: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一2010年)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最重要的资源和资产。为了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定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 西安市是陕西省省会城市,是我国中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及教育基地、旅游胜地。随着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对土地需求日益增加。土地破坏与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供需矛盾愈加尖锐。因此,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资源实行严格用途管制,确保省政府下达我市耕地控制指标的落实,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迫切和非常必要的。

第三条 我市曾于1996年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详尽研究和预测了我市土地利用问题,为本次规划修订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当时编制规划对切实保护耕地的措施和力度不够,在贯彻以供给引导、制约需求的土地利用方针上尚有差距,故对原经批准实施的规划进行修订。

第四条 规划期限。基期年为1996年,规划目标年为2010年,并对重要的土地利用指标展望到2030年。第二章 基本情况

第五条 西安市位于渭河平原中部,现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雁塔、未央、阎良、临潼和蓝田、长安、户县、周至、高陵8区5县,全市有48个街道办事处,l83个乡镇。土地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92%。总人口654.8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8.5%,其中非农业人口261.28万人,农业人口393.59万人,分别占全市总人口的39.9%和60.1%。人口密度为648人/平方公里。

第六条 主要河流有54条,除渭、径、石川河为过境河外,余皆属源于秦岭、北流入渭的境内河。基本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市流域面积的98.46%,长江流域仅占1.54%。水资源总量为31.46亿立方米.其中天然地表水资源总量24.8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16.95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13.16亿立方米。

第七条 植被类型主要分为平原人工栽培植被和山区森林草甸植被两人类。前者有种子植物121科,628属,1550种。后者有野生植物132科,681属,2246种。其中药用植物1000余种,素有“秦地无闲草”之誉。第八条 在各种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12个土类,24个亚类,50个土属,181个土种。自然土壤为棕壤、褐土及在褐土上耕作熟化的楼土。面积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32.2%,16.2%和18.9%。其次有黄绵土、新积土和潮土等。土壤分布规律明显,秦岭山区垂直分布,平原地区水平分布。

第九条 市域已发现矿种47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27种,大中型矿床及水源地26处,小型24处,可供分散开采的矿点77处,找矿线索58处。金属矿主要有铁、锰、铬、金、铝、铀、铜、钨、铅、锌等。非金属矿主要有石墨、大理石、蛇纹石化大理石(蓝田玉)、白云石、白垩 土、钾长石、硫矿、石英石和水泥灰岩等。金矿、建材和地热等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

第十条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安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较快;1996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412.17亿元(当年价,下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294 元。工农业总产值207.82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6.46亿元。居民消费水平3373元,其中非农业居民5930元。农业居民1628。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人4712元,农民纯收人1586元。

第十一条 西安是我国西部交通枢细,交通运输四通八达,通过西安的公路干支线265条,其中国道有5条,省道9条。1996年,全市公路总里程2877公里,密度为0.28公里/平方公里。西安是西北地区客、货运吞吐量最大的车站,陇海铁路横贯市域。新建的西安咸阳机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空港,规模仅次于京、沪、穗,居全国第四位。

第十二条 西安是我国中西部重要的商贸中心之一。1996年,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12.8亿元,其中市区达189.2亿元。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初步形成一批出口产品生产基地,出口商品300多种,市营进出口总额3.11亿美元。

第十三条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荟萃,是当今世界上少有的“大然历史博物馆”。秦岭山区的太白山、终南山、翠华山、楼观台以及骊山等自然风光奇异多彩。地面可见文物点2944处,其中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6处,省级88处,市县级228处,秦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96年,接待境外游客45.4万人次,旅游外汇人民币收人14.94亿元。

第三章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第十四条 根据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资料,全市土地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按地貌类型分,山地占土地总面积48.60%,平原占37.50%,丘凌占7.50% ,黄土台塬占6.40%。按土地适宜性分,宜农地占土地总面积40.80%,宜林地占47.70%,宜牧地占10.30%,不宜农用地占1.20%。第十五条 全市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为: 1.农用地。全市农用地面积817819.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91%。

耕地:面积344519.1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4.09%,主要分布在北半部的渭河平原地区。其中灌溉水田10863.09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15%;水浇地211939.77公顷,占61.52%;旱地及望天田116500.55公顷,占33.82%;菜田5215.77公顷,占1.51%。

园地:面积25242.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0%。其中以称猴桃、酥梨、石榴为主的果园面积为23373.37公顷,占园地的92.60%;桑园90.93公顷,占0.36%;其他1777.94公顷,占7.04%。

林地:面积为41703.8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1.26%。其中有林地307845.71公顷,占林地面积的73.82%;灌木林地98055.25公顷,占23.51%;疏林地7716.82公顷,占1.85%;其他3417.08公顷,占0.82%。全市森林覆盖率为30.45%。

牧草地:面积为13268.2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1%。其中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分别占草地面积的99.38%、0.46%和0.16%。

水面:面积为17754.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6%。其中河流、水库、坑塘分别为14206.29公顷、1123.39公顷,2424.99公顷,占水面面积的80.O1%、6.33%、13.66%。2.建设用地。全市建设用地共109415.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82%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89447.99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8.85%.其中城市14049.80公顷,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15.71%;建制镇4143.69公顷,占4.63%;农村居民点55411.07公顷,占61.95%;独立工矿12264.87公顷,占13.71%;特殊用地3578.56公顷(含1492.85公顷的坟墓占地),占4.00%。

交通用地:面积为12896.36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28%,其中铁路、公路和农村道路分别为877.16公顷,3193.53公顷和8825.67公顷,分别占交通用地的6.80%、24.76%和68.44%。

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7070.8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0%。其中沟渠、水工建筑面积分别为5674.87公顷和1396.01公顷,占水利设施用地的80.26%和19.74%。3.未利用地。全市未利用地面积为83567.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7%。

滩地、苇地:面积为7521.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5%。其中滩地947.11公顷,苇地6574.03公顷。

其他未利用地:面积为76046.1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52%,其中荒草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坎和其余地面积分别为65952.75公顷、1391.50公顷、4319.80公顷、3325.19公顷,1056.89公顷,占其他未利用地的86.73%、1.83%、5.68%、4.37%、1.39%。第十六条 土地利用特点: 1,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山地、丘陵、平原、台源、河谷等类型皆备,为农林牧渔各业综合发展及各类非农生产建设用地提供了广泛的选择余地。南部秦岭山地,以林为主,可发展采矿、旅游业。低山区可发展种植业。北部渭河冲积平原,以农为主,城镇密集,交通方便,工业发达,旅游兴旺,土地利用效益较高。骊山丘陵,以旱作、林、果、牧为主,旅游业为主导,第三产业发展条件优越。黄土台源地区,以粮、果生产为主。为土地深度开发与高效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2.用地地域分异显著,用地结构各具特色:在自然、经济和社会等综合因素的长期影响下,形成地域上的显著差异。城三区以城镇用地为主,工业、商贸、旅游、科教、交通十分发达。郊区形成以菜田为主的城郊型农业格局。郊县平原形成以农用地为主的粮、棉、油基地。台源、丘陵,粮果间作。山区以林为主。在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上,林地、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构成主体,交通用地为脉络,形成多种功能的用地结构。

3.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具有明显城市特征。西安是特大城市,历史文化名城,非农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高达10.82%,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56倍,耕地中菜田占1.51%,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面积达9700公顷,城市供水水源地保护区面积达887公顷。受市场机制的影响,土地资源配置不仅向非农生产建设用地方面转移,而且农用地的内部结构,也在市场导向下进行着不断调整,土地利用从传统型向城市型农业发展。

4,土地开发利用率较高。全市已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1.73%,而未利用地仅为8.27%。耕地复种指数为l46.20%,其中水田160.00%,水浇地157.90%,旱地110.00%,菜田500.00%。

第十七条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供需矛盾口趋突出。首先,人均耕地占有量下降,据统计资料,1949年,全市人口227.58万人,人均土地面积0.44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17公顷。1996年,全市人口发展到654.87万人,人均土地面积0.15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53公顷(0.79亩),比1949年下降厂65.91%和68.82%,其次是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量大,1949一1996年的47年中,全市建设占用耕地面积96920公顷(145.38万亩),相当于户县和蓝田两县现有耕地面积之和。再次,农业内部用地矛盾突出。主要是经济作物,特别是林果与粮食争地现象日益严重。1949一1996年,全市果园由427公顷(0.64万亩)发展到25242.25公顷(37.86万亩),且大部分向平原、川道优质耕地发展,势头不减。

2,土地利用生产效率低。中低产田比例大,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5.60%,农业、林业用地生产率低。1996年,全市平均每公顷农业产值11520元,林产值94.5元,特别是东南部黄土台塬和骊山丘陵区,耕作粗放,荒山秃岭,成为全市贫困地区。由于城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工业亏损面大,城市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土地产出率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相对较低,全市每平方公里国民生产总值为407.77万元。

3,土地退化、浪费、污染严重。由于部分地区乱砍滥伐,过度垦殖,掠夺式经营,造成生物资源毁坏和生态环境失调,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8%以上,森林植被破坏,林线上升,裸岩、荒山扩大。农村建房乱占耕地。乡镇企业用地,过于分散。部分农村任意毁田卖沙卖土,填放垃圾,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由于西安工业集中,排放大量有害“三废”,污水灌溉,生活垃圾自然堆放,化肥、农药使用不当,使部分土地、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4.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全市大于25度的坡耕地共有12601..56公顷。这些坡耕地不仅产量低下,而且破坏了水源涵养,并加剧了水土流失。近年来,全市果园面积迅速增加。大量地占用了优质耕地。

第四章 土地利用的方针和目标

第十八条 全市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是: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牢固树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观念,坚持供给引导和制约需求的原则,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和城市规模,围绕实现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和适度开发宜农土地,合理布局和统筹安排各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防止水士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保护地质环境,防止地质灾害,为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提供保障。

第十九条 耕地保护目标:到2010年,全市耕地净减量控制在8200.00公顷(12.30万亩)以内,耕地总量不少于336319.78公顷(504.48万亩)。预计到2030年,耕地面积不少于315200.00公顷(见附表1)。

第二十条 占用耕地控制指标:到2010年,全市占用耕地量控制在18200.00公顷(27.30万亩)以内,其中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9000.00公顷(13.5万亩)以内,生态退耕、灾毁等减少耕地量控制在9200.00公顷(13.80万亩)以内。

第二十一条 城市规模控制目标:中心市区规模控制由l9696年的196.50万人,建成区面积145.50平方公里,人均74.05平方米,到2010年的214.50万人,面积175.00平方公里,人均81.59平方米。全市未央、草滩、六村堡、纺织城、洪庆、临潼、阎良、韦曲、泾河共计9个外围组团的规模控制由1996年的46.30万人,建成面积51.10平方公里,人均110.37平方米,到2010年的95.50万人,100平方公里,人均104.71平方米。规划期间,以上共计增加78.4平方公里面积,其中占用耕地面积为60.75平方公里。

全市辖区内的周至、户县、蓝田、高陵四个县城的规模控制由1991年的15.13万人,建成区面积13.93平方公里,人均92.07平方米,到2010年的19.07万人,面积17.77平方公里,人均93.18平方米。期间将增加面积3.84平方公里,其中占用耕地3.04平方公里(见附表2)。

全市辖区内的40个建制镇随着城市化的步伐加快,面积将扩大20.00平方公里,其中占用耕地8.00平方公里。

第二十二条 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目标:到2010年,全市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0000公顷(15万亩),其中整理、复垦5374.81公顷,开发4625.19公顷(见附表3)第二十三条 土地生态环境和保护改善目标:到2010年,受工业“三废”污染的土地要基本上得到治理,生态退耕还林还牧(含灾毁)共计9200公顷,占应退面积的73%,森林覆盖率达37%以上,对全市现有的246666.67公顷(370万亩)中产田,46656.67公顷(70万亩)低产田,要分别将其30%和40%的面积改造提高为高产田和中产田,扭转农用地质量下降,土地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加强对全市辖江内太白山自然生态、周至金丝猴、长安牛背梁羚牛、周全老县城大熊猫4个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土地利用从严控制,坚决取缔区内各种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非法开发建设活动。第五章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第二十四条 根据省政府分解下达给我市控制指标,我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按照供给引导、制约需求的土地利用方针和优先安排农业用地,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生原则,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使土地利用结构逐步优化。

1.农用地。到2000年和2010年,全市农用地面积分别规划为817365.48和816911.72公顷,比1996年分别净减453.77公顷和907.53公顷。预测到2030年全市农用地面积将为818780.00公顷。

耕地:到2010年,全市耕地面积为336319.18公顷。粮食生产以“提高单产、稳定总产”为目标,保证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911万吨以上,并力争逐年有所提高。规划期内将补充耕地10000公顷,其中通过土地罄理、复录、开发分别补充耕地为4604.69公顷,770.12公顷和4625.19公顷,规划期内减少耕地18200.00公顷,其中国家建设占用耕地9000公顷,生态退耕及灾毁等减少9200公顷。市耕地面积将为315200.00公顷。

园地:到2010年,全市园地面积仍为25242.25公顷,根据园地“上山、下滩、入沟、进院”,逐步从优质耕地中退出的方针,期间,将安排从优质耕地中退园还耕1908.92公顷,改林和改牧572.25公顷,为建设提供用地276.17公顷。与此同时,安排将1461.24公顷的生态退耕土地,改造并补充为园地。到2030年,预测全市园地面积将为25200.00公顷。

林地:到2010年,林地将发展到422808.94公顷,净增5774.08公顷。通过改造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及一部分灌木林地改造成有林地等措施,使森林覆盖率由30.40%提高到37.00%。规划期间新增林地将通过开发未利用地175.00公顷,生态退耕还林5935.47公顷,改牧草地为林地166.67公顷的途径予以实现。到2030年,预测全市林地面积将为445400.00公顷。

牧草地:到2010年增加至14786.68公顷,规划期间净增牧草地1518.39公顷。规划期间,生态退耕还牧1726.33公顷,开发未利用地发展牧草地504.79公顷。同时安排25度以下坡地开发为耕地350.00公顷,改为园地194.79公顷,改为林地166.87公顷。到2030年,全市牧草地面积预测将为14000.00公顷。

水面:到2010年,面积仍为17754.67公顷。期内将安排退耕还水76.96公顷。改滩地、苇地等未利用地为水面339.43公顷。同时有381.75公顷水面改为耕地,有34.64公顷水面被改造为建设用地。到2030年,预测全市水面将为18980.00公顷。

2.建设用地。到2000年和2010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分别达912805.06公顷和116194.89公顷,比1996年净增3389.83公顷和6779.66公顷。到2030年,预测全市建设用地将发展为126260.00公顷。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到2010年,规划全市居民工矿用地将达94861.31公顷,14年净增5413.32公顷。规划期内建设发展将占用耕地7693.73公顷,占用未利用地和园地、林地、牧草地、交通用地共305.0U公顷。同时通过内涵挖潜、整理复垦将从中补充耕地2580.62公顷。为交通建设提供用地5.20公顷。到2030年,预测全市居民点工矿用地将为100800.00公顷。

交通用地:到2010年,规划全市交通用地发展到14086.13公顷,净增1189.77公顷。其中铁路建设用地539.51公顷,公路用地539.80公顷,农村道路用地60.46公顷。期内,交通将占用耕地1229.01公顷,占用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共37.01公顷,到2032年,预测全市交通用地将发展为17200.00公顷。

水利设施:到2010年,面积达7247.45公顷,净增176.57公顷。新增面积将占用耕地77.26公顷,占用水面31.78公顷,占未利用地67.53公顷等。到2030年,预测全市水利设施用地将发展为8260.00公顷。

3,未利用地。到2000年和2010年,全市未利用地面积分别为80631.21公顷和77695.14公顷,比1996年分别减少2936.06公顷和5872.13公顷。到2030年,预测全市未利用地面积将为65761.75公顷。

滩地、苇地:到2010年,面积为5982.84公顷,净减1538.30公顷。期间将被开发为耕地1208.60公顷,园地57.02公顷,被改造为水面266.39公顷,被水利设施占用6.29公顷。到2030年,预测全市滩地、苇地将为3550.00公顷。

其他未利用地:到2010年,面积将减少至71712.30公顷,净减4333.83公顷。期内将被开发为耕地3416.59公顷,园地94.58公顷,林地175.00公顷,牧草地504.19公顷,水面73.04公顷,用于建设70.92公顷。到2030年,预测全市其他未利用地面积将为62211.75公顷。

第二十五条 土地利用分区的原则。为进一步深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指导各区域的土地利用,从本市实际出发,结合土地利用现状,预测发展趋势,根据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进步条件,按照土地利用的相似性、差异性、土地利用的任务、目标和方向,采用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用聚类分析法得出定量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用定性分析结果进行调整,最后得出综合分区方案。

第二十六条 土地利用分区的级别和含义。本市土地利用分区的等级系统为三级,即土地利用区、土地利用亚区和土地利用片。土地利用区反映土地利用宏观背景及开发利用战略目标的差异。土地利用亚区反映区内的高等级土地类型组合及具体土地利用方向的差异。土地利用片反映亚区内中低级土地类型组合及具体土地利用方向的差异。

第二十七条土地利用分区方案:西安市土地利用共分为2个土地利用区、5个土地利用亚区和12个土地利用片。

Ⅰ 秦岭山地、骊山丘陵土地利用区

Ⅰ(1)秦岭山地水源涵养、自然保护、林、矿、旅游土地利用亚区

Ⅰ(2)骊山丘陵旅游、农、林、牧土地利用亚区

Ⅰ(3)河谷地粮、果、牧土地利用片

Ⅰ(4)黄土丘陵牧、果、粮土地利用片

Ⅰ(5)骊山自然风景旅游土地利用片 Ⅱ渭河平原土地利用区

Ⅱ(1)山前洪积扇、黄土台塬粮果土地利用亚区

Ⅱ①东部台塬旱作农业土地利用片

Ⅱ②骊山——代王旅游、果、粮土地利用片 Ⅱ③中部台塬粮果土地利用片

Ⅱ④周至—户县山前洪积扇果、粮、旅游土地利用片

Ⅱ⑤西部台塬旱作农业土地利用片

Ⅱ(2)中心城市土地利用亚区

Ⅱ①中心市区(建成区)土地利用片

Ⅱ②外围工业组团、城郊农业土地利用片

Ⅱ(3)平原粮果土地利用业区

Ⅱ①西部粮、油、果土地利用片

Ⅱ②东部粮、棉、果土地利用片 第二十八条 分区土地利用方针。

1.秦岭山地、骊山丘陵土地利用区:本区包括秦岭山地和骊山丘陵,含蒲田、长安、户县、周至、临潼4县1区的52个乡镇。总面积为552409.38公顷(828.61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54.65%。其中林地面积392087.34公顷(588.13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94,42%;牧草地10978.60公顷(16.47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的82.74%。本区人口48096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34%,人口密度仅87人/平方公里。本区既是全市林产品、林副产品的主要产地,又是全市主要的水源地,还是多种珍稀动植物、矿产的集中分布地和众多风景名胜区所在地。由于山区交通不便,开发利用程度低,经济比较落后,部分山区属贫困地区。有些地方由于长期不合理的砍伐和开早以及采矿等,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因此,木区土地开发利用应将保护、开发与治理相结合,并以保护、治理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

2.渭河平原土地利用区。本区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含城三区、郊三区、阎良区、高陵县全部和临潼区、蓝田县、长安县、户县、周至县平原部分的178个乡镇办。总面积为458392.37公顷(687.5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45.35%。其中耕地面积297860.82公顷(446.79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6.4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70144.51公顷(105.22万亩),占全市该类用地的78.42%,交通用地面积10733.51公顷(16.10万亩),占全市交通用地的83.23%。总人口5720847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7.36%,其中非农业人口240多万,占全市非农业人口的93.00%。本区人口密集,城镇密度高,是本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文旅游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也是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经济、文化活动最集中的地区。全区非农业人口、非农业生产及非农占地比重高,交通、商贸、科教、旅游业发达,工农业生产条件好,生产力水平高,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环绕市区的城郊型农业模式。但本区人多地少,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低,水资源较缺乏,城镇附近工业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土地利用的集约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该区土地利用方向是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市区应加速旧城改造,降低密度,发展商贸、旅游、信息等第三产业;近郊“退二进三”,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强老工业区的改造和提高,发展新组团和工业园区;近郊区应以发展城郊型农业为主,同时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远郊发展粮、棉、油、菜为主的高效、生态农业,并加强卫星城镇建设,疏散部分工业,成组布置集团型企业,提高聚集效益。具体措施是强化城市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建立和完善土地市场,严禁非法土地交易和破坏土地的行为;加强土地意识教育,使节约每寸土地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满足市场需求。第六章 基本农田保护

第二十九条 根据省土地局下达的指导性保护指标,结合本市耕地资源供需实际,确定到2010年,全市划入基木农田保护区的基本农田为300000公顷(450.00万亩)(见附表4)。

第三十条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1.交通建设项目。

(1)铁路建设:建设西安至安康、西安枢纽〔包括南环线、新丰编组站扩建新丰镇至钟家村复线、西康线引入枢纽)、陇海客运专线、北环线4大工程,规划用地1070.33公顷,其中占用耕地856.26公顷。

(2)公路建设:至2000年前,建设西安至蓝田、西安至阎良、310国道的临渲至渭南、西安市北郊过境线、临潼至兵马俑5条高等级公路。新建西安至柞水、西安至高陵一级公路2条,改建一般级公路7条,共需新占土地495.44公顷,其中占用耕地约346.81公顷。至2010年前,改建一般级公路12条,新建西安市东南出入口道路、武屯至零口,高桥至秦渡3条一般级公路,改建一般级公路7条,占地624公顷,其中占用耕地436.81公顷。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黑河引水工程:占地40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209.60公顷。

(2)为缓解市交通,建设西安高架快速干道路、西安市三环路、绕城高速公路南路、二环路二期工程,共需占地532.69公顷,其中占用耕地372.87公顷。

(3)天然气城市气化工厂程、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集中供热工程、电力网改造工程,共需占地23.8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6.67公顷。3.保护工程。

(1)设立城市饮水水源保护区。对我市浐、灞、沣、渭滨、西北郊(沙河滩)、东北郊(段村)等水源地划定保护区进行严格保护,其中一级保护区占地54.93公顷,二级保护区占地3722.60公顷,监控区占地510.3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35.38公顷。(2)文物保护用地。对我市列为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332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要加强保护,特别是要对丰镐、阿房宫、汉长安城、大明宫四大遗址切实进行保护。四大遗址重点保护范围面积约18.7平方公里,一般保护范围面积约78.40平方公里。为保护,共需征用耕地200公顷。

4.开发区建设。为了发展西安科技、商贸、旅游三大主导产业,振兴西安经济,加快西安高新技术、酉安经济、西安曲江旅游度假、西安浐河综合、西安临潼旅游商贸五大开发区的建设。以上规划占地面积4064.00公顷,其中征用耕地3632.90公顷。第七章 实施规划措施

第三十一条 加强规划领导,实行目标管理:本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就具有法律效力,其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主要指标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必须严格执行,并实行严格的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度。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规划实施管理对策的研究,适时开展规划实施管理技术培训,改进规划管理技术手段,使规划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十二条 健全规划立法、严格规划管理。根据国家和陕西省有关法规,尽快制订出《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细则》,从法律上明确建立规划公示制度,强化项目顶审和城镇规模审核管理,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强化规划执法监督查处制度。逐步建立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土地规划动态监测制度,加强对L地利用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严肃查处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破坏耕地的行为,对构成犯罪的,要按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用地审批管理。按照对农用地和非农用地实行严格用途管制的要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对建设项目用地进行预审,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农用地转为建没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不符合规划用途的,不得转用。

第三十四条 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强化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合理编制土地利用计划。士地利用计划,经审批下达,必须严格执行。刘未列入土地利用计划,或未取得用地计划指标的用地项目,不得 批准用地。

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工作,结合农业现代示范园区建设、中低产耕地改造,以及旧村改造,做好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在提高耕地质量同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第三十五条 严格执行对城镇用地规模审批制度。严格控制城市、村镇用地规模。城市、村镇建设用地应充分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加强闲置土地的利用力度。不占或尽量少占农用地,逐步实现土地利用外延发展向内涵挖潜转变。城市和村镇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范围。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一致时,应在已经批准的规模和范围内审批用地。

第三十六条 建立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采取措施,实行耕地占补挂钩的政策。占用耕地的,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开尾与减少耕地数量相当的耕地。本地区资源不足的,应上缴市相应的耕地开垦费,由市上统一组织异地开发补充耕地。

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减少基本农田,并逐步建立基本农田地力保持和环境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实行领导负责制,将耕地保护土作作为政府工作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三十七条 强化规划审批制度。坚持自上而下、逐级审批的原则。在广泛吸取社会公众意见的基础上,经规划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上级土地管理部门组织评审合格后,报同级人民政府审定,再逐级上报新土地法规定的有审批权的政府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执行过程中,确需做凋整的,必须报经原批准部门批准,否则不得改变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与此相关的部门规划和行业规划,应以本规划内容及时进行修订,并保持一致。

第三十九条 本规划的文本与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四十条 本规划由西安市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执行实施责任,并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实施。

下载新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芜湖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三月 目 录 前 言....................................... 1 一、规划总则..................................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查报告

    关于《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成果的自查报告 xxx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核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本次规划修编以《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 本次规划修编以《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

    怀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怀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年)》修 编 说 明 根据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修编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为合理调整怀柔区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宏......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前 言 广东省陆域土地总面积1797.57万公顷 ,位于中国大陆南部北纬20°09′-25°31′,东经109°45′-117°20′之间。地势北高南低,海陆兼备,港湾众多,大陆岸线长达3368公里,沿海滩......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要求

    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要求莲花山生态旅游旅游度假区到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上报入库,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7313公顷,耕地保有量为16046.5公顷,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