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文化展示的兵地关系、民族团结的价值

时间:2019-05-14 06:0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兵团文化展示的兵地关系、民族团结的价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兵团文化展示的兵地关系、民族团结的价值》。

第一篇:兵团文化展示的兵地关系、民族团结的价值

兵团文化展示的兵地关系、民族团结价值

新疆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加强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的基础,也是兵团发展壮大的基础。

兵团260万儿女中,有着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等37个民族成分。

兵团不仅担负着发展经济的任务,还是民族团结的主力军。兵团在创立之初,就提出“为新疆各族做好事”“不与民争利”。驻疆部队省津贴、减衣领、去帽檐,筹建起新疆的第一批工厂。当自治区现代工业需要奠基起步之时,兵团先后两次将七一棉纺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拖拉机厂、煤矿、电站等100多个企业无偿移交给地方。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兵团每年自筹资金800万元帮助新疆的农村建设。1988年以来,兵团在自己条件也不富裕的情况下,又决定每年拨专款200万元建立支援扶持边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基金。50多年间,兵团共支援地方农机具28台,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3万名,到地方巡回医疗7.2万人次,为地方群众治病700多万人次。

兵团按照“顾全大局、尊重历史、互谅互让、协商解决”的原则,协调、解决兵地间的各种具体问题,在实现兵团自身的发展的同时,帮助和带动所在地区的发展,共同肩负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六十年代起,逐步以反映兵团生活,面对兵团广大职工的创作为主。兵团数百万人口,十个农业师二百来个农场遍及天山南北,路途遥远,条件艰苦,兵团舞蹈人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年深入团场演出。尤其是将自己创作的舞蹈带给兵团职工,接受他们的检验,汲取修改的意见,收益极大。天山、阿勒泰山、准格尔盆地、塔克拉玛干、伊犁河谷、塔里木河畔,都是兵团舞蹈人的舞台。尤其在南疆铁路、北疆公路工地的演出,特别是在海拔五千米以上的阿里高原,当吸上几口氧气,气喘吁吁地跳上一段,迎来热烈掌声时,兵团舞蹈人才真正 体验到创作的喜悦。兵团舞蹈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摸索前进的。

我们和地方融合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还有县里和团场,都形成了好的氛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西方各个国家都可以搞联合,我 们更可以搞联合,我们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效果非常好,这是双赢的,也给新疆地方做贡献了,兵团的宗旨就是为新疆各族人民做贡献。过去新疆只要带五一、十 一、七一、八一这些名字的企业,都是兵团办的,然后移交地方,为地方做好事,这是兵团的责任、义务。

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这座桥梁发挥的首要作用。现在,当你走进棋布在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的百多个新兴的军垦城镇时,到处可以看到飞檐拱斗,红柱绿顶的亭台楼榭,可以看到雕塑在喷泉下的大型山水盆景,可以看到“军垦第一犁”或高举着果盘迎嘉宾的姑娘的大型塑像。1993年元霄节,驻地在喀什地区的农三师举办了一次节日文化活动。所属团场的十多支文艺队把东北秧歌、高桥、丰收锣鼓、陕北腰鼓、江南早船、舞狮、舞龙等民间歌舞送进了喀什古城。兵地同乐,共渡佳节,营造了一种团结祥和的节日气氛,受到了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喀什人民的热烈欢迎。

吸收和弘扬兄弟民族的优秀文化,反映兄弟民族的斗争生活,是这座桥梁发挥的另一个作用。新疆第一部反映维吾尔生活和第一部反映哈萨克生活的长篇小说,都是兵团作家创作出版发行到全国的。哈萨克作家用哈文著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理想之路》是由兵团作家姚承勋翻译出版介绍到全国的。兵团越剧团带着用维吾尔族神话故事改编剧目《王子与公主》在乌鲁木齐、上海、宁波、杭州、武汉等城市演出。猛进等剧团曾改编上演了反映哈萨克生活的剧目《奥依古丽》。40多年来,兵团文工团曾三次进京,一次出国,多次赴内地演出,都把绚丽多彩的新疆民族歌舞带进了中南海、传播到大江南北和异国的土地。这种桥梁作用,还表现在由于多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吐纳,促进了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上。在南疆的阿拉尔军垦新城,座落在塔里木河大桥南端的农一师九团部门前,有一座两米多高的“植棉姑娘”的塑像。扁圆的脸庞,剪短的发式,贴身的裙装,手托一朵绽开的棉桃,笑迎着远方的来客。完全是一副汉族姑娘的造型。但值得注意的是,雕塑家却赋予了她一幅维吾尔姑娘特有的高高的鼻梁和深陷的大眼睛,增添了西部轮廓的力度和人物的神韵。这种在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的审美的融合,增强了塑像的艺术表现力和生命力。

最近,兵团举行的文艺调演,16个文艺代表队演出的节目中,都明显的包含有哭族间相互汲取和融合的成果。各代表队演出的维吾尔、哈萨克、蒙古、回、塔吉克、乌孜别克、达斡尔等许多兄弟民族的歌舞节目,并不是简单的摹拟和照搬,而是给以抒情兄长的民族歌舞,赋予了表现时代精神和兵团现实生活的内涵。甚至在这次演出的许多表现兵团现实生活的节目中,明显地融进了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民族舞蹈的语汇。音乐创作中明显地吸收了民族音乐明快的节奏和高亢的旋律。从而使许多创作节目更具有艺术表现力和生命力。兵团歌舞民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莎迪克·肉孜汗,在擅长演唱本民族曲目的同时,还能把朱明瑛演唱的《回娘家》、常香玉演唱的《谁说女子不如男》、刘长喻演唱的《红灯记》等曲目,维妙维肖地用汉语演唱给观众,在多次赴内地演出中,倍受大江南北观众的热情欢迎。兵团歌舞团毕业于广东音乐学院的维吾尔族作曲家努尔马木提,最早创作出版了四盘当代维吾尔通俗歌曲的盒带,填补了维吾尔族当代音乐创作的空白。

增进了新疆民族团结稳定。稳定和发展是新疆工作的大局,也是兵团屯垦戍边使命的重要根据。作为兵团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重要形式,兵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把服务新疆稳定发展大局作为重要任务,牢记毛泽东关于“为新疆各族人民多办好事”的要求,自觉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持不懈地开展屯垦戍边使命和民族团结、兵地团结教育。1959年,兵团制定了《关于拥政爱民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纲要二十条》。1982年,兵团恢复伊始便集中2个月时间,在全兵团开展了大规模的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教育。1983年以来,兵团在每年的5月,集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以月促年、常抓不懈。1987年,兵团制定了《关于尊重地方党政领导、加强兵团所属单位同地方的团结、共同开发建设新疆的意见》。教育干部职工把全心全意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作为兵团的根本宗旨和对兄弟民族的根本态度,把促进新疆发展、实现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共同繁荣作为重要任务,让兵团每一个师、团场、企业都成为促进当地各民族团结的窗口和纽带,利用兵地各单位相互毗邻的优势加强各民族间的相互往来、互帮互学、团结友爱,争做新疆生产建设的模范、民族团结的模范、安定团结的模范以及稳定新疆和巩固边防的模范,尊重地方党政领导,积极帮助支援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开展兵地互学共建活动,发展兵地融合经济,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巩固了新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国家“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的实施,形成了“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在兵团上下涌现了一批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1982年以来,兵团先后召开了4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大会。目前,兵团已有30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33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国务院和国家民委的表彰,有233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437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分别受到自治区、兵团的表彰。在处置2009年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中,兵团及时下发了《关于开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宣传教育活动的意见》,教育干部职工自觉做增进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稳定的模范。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果丰硕。长期以来,兵团在各族干部职工群众中广泛开展了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新疆历史、新疆区情、兵团宗旨和兵团使命的教育,人人讲民族团结、人人做民族团结好事、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人人维护民族团结,已成为兵团各族干部职工群众的共同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并涌现了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到目前为止,有30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33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国务院、国家民委的表彰,有241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452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自治区、兵团的表彰,还有一大批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受到自治区各地州市和兵团各师的表彰。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责任感,“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为构建和谐社会,增强维稳戍边意识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二篇:兵团文化价值

二、兵团文化价值

价值这一概念本来是一个经济学领域的专业用语,从词源上看,她是与商品、商品交换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学者乃至普通民众已逐渐认同,不仅物质资源具有价值,而且,理论、文化这些无形资产也具有价值。①

(一)兵团文化体现的多元一体价值

兵团文化是兵团人在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壮大团场、致富职工的长期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为绝大多数兵团人所认同和接受的一种先进的思想品格、积极的价值取向和高尚的道德规范。她是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文化在兵团的延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兵团文化是在战争年代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河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时期,凝聚出的一种兵团人特有的心态和品格。兵团文化的核心,兵团精神包含了红军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包含了八路军的延安精神,溶入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屯垦戍边的开拓精神;同这些革命精神一样,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

(二)兵团文化展示的兵地关系、民族团结价值

新疆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加强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的基础,也是兵团发展壮大的基础。兵团260万儿女中,有着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等37个民族成分。

兵团不仅担负着发展经济的任务,还是民族团结的主力军。兵团在创立之初,就提出“为新疆各族做好事”“不与民争利”。驻疆部队省津贴、减衣领、去帽檐,筹建起新疆的第一批工厂。当自治区现代工业需要奠基起步之时,兵团先后两次将七一棉纺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拖拉机厂、煤矿、电站等100多个企业无偿移交给地方。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兵团每年自筹资金800万元帮助新疆的农村建设。1988年以来,兵团在自己条件也不富裕的情况下,又决定每年拨专款200万元建立支援扶持边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基金。50多年间,兵团共支援地方农机具28台,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3万名,到地方巡回医疗7.2万人次,为地方群众治病700多万人次。

兵团按照“顾全大局、尊重历史、互谅互让、协商解决”的原则,协调、解决兵地间的各种具体问题,在实现兵团自身的发展的同时,帮助和带动所在地区的发展,共同肩负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三)兵团文化凸显的屯垦戍边价值

“屯垦为了戍边,戍边必须屯垦”。生产部队深入戈壁荒原,一手握枪,一手挥动坎土曼,挖渠引水,开荒造田。部队无论首长还是普通士兵,风餐露宿,挖穴而居,喝碱水,吞麦粒,吃原食,全部投入大生产之中。

① 郑永廷、张彦,《当代精神文化价值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兵团在新疆的屯垦戍边,就是“为祖国站岗放哨”。新疆地处西北边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20世纪60年代起,兵团数万名职工戍守在绵延2000多公里的边境地带,“种地就是放哨,放牧就是巡逻”,为了国家主权不受侵犯不惜流血牺牲,将“国土在我心中”内化于实践之中。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兵团由于特定的历史、地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必须一边屯垦、一边戍边,承担者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双重任务。兵团至今保持着军队的组织形式,是一支警备新疆的国防守备军,坚持劳武结合,与军队、武警、人民群众共同在边境地区建立了军、警(武警)、兵(兵团)、民四位一体的联防体系。在50来年的打击和抵御境内外分裂势力的破坏和渗透活动、保卫祖国边疆的稳定和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中苏关系友好,西北边界基本上处于“有边无防”的状态。但随着两国关系的恶化。在“伊塔”事件发生后,兵团人立刻肩负起“代耕、代牧、代管”的任务,并组建起全副武装的值班连队,开始进行沿边巡逻,从此结束了国界“有边无防”的状态。

(四)兵团文化弘扬的兵团精神价值 热爱祖国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和强大支撑。兵团的屯垦戍边史,就是一部为国牺牲、为国奉献的历史;在兵团人身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半个多世纪以来,兵团书写了一部为国家的最高利益、为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献忠诚、献智慧、献青春、献终身的鸿篇巨制。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几代兵团人怀着对祖国的赤胆忠心,扎根天山南北,创业戈壁荒原,义无反顾地在绵延几千里的国境线上戍边,成为共和国不穿军装、不授军衔、不拿军饷、永不换防的哨兵。兵团人始终恪守着“国土在我心中”坚定的信念,“共和国最伟大的公民”、“永不移动的界碑”这些评价就是兵团人奉献个人为国家崇高精神的真实写照,体现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兵团事业的发展,无不与国家的最高利益紧密相连,无不与边疆的稳定和繁荣紧密相连,无不与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紧密相连,无不与屯垦戍边的大业紧密相连。兵团在各个时期承担的“三个队”、“四个力量”、“四个模范”、“三大作用”的任务,无不例外地凸现出兵团对祖国的崇敬、对人民的尊重、对使命的遵循、对信念的恪守。兵团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所体现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是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精神的升华。“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不与民争利”、“为祖国站岗放哨”,在新疆,在边陲,在国境线上,爱国是现实的,祖国在兵团人的心中是最神圣的。兵团的奋斗历程,充分表现出兵团人为民族的理想和国家的利益而牺牲奋斗与坚持到底的精神,充分表现了兵团人实现中华民族精神基本价值追求的自觉意识。

无私奉献

半个多世纪以来,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儿女,来到边疆,无私奉献,“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无愧于共和国的伟大公民。

对兵团人而言,无私奉献就要立志高远,胸怀全局,放眼未来;就要正确处理国家与集体、全局与局部、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就要听从党的召唤,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团结边疆各族人民,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全部力量,为保家卫国、镇守边关勇于牺牲;就要牢记全心全意为新疆各族人民谋利益的宗旨,模范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赢得地方党政组织和各族人民的爱戴、拥护和支持。260万来自五湖四海的兵团人,以独特的建制形成特殊的集团化组织,在新疆的天山南北、两大沙漠边缘、两大盆地周边、两千多公里的边境线上,为祖国的安宁、社会的稳定和边疆的发展,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地奉献着青春和生命,付出了三代人甚至更长久的奋斗,与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这就是兵团始终坚持的政治观念、大局意识。兵团付出的、牺牲的是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赢得和维护的却是全局的利益、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最高利益。

艰苦创业

艰苦奋斗是拼搏精神,是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兵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兵团靠艰苦奋斗起家,也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事业。在半个多世纪的屯垦戍边事业发展过程中,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着兵团人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顽强进取。兵团人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无论形式多么严峻,自然条件多么恶劣,在重重困难面前,在恶劣环境面前,在奉献和牺牲面前,都绝不低头。兵团人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始终如一地保持着高度的凝聚力、坚韧的意志力和顽强的战斗力。兵团人已经将艰苦奋斗化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撑。兵团初创时,面对的是“没有路、水到头”的戈壁、沙漠、荒原、盐碱滩,;与风沙同行,与野兽为伴。兵团人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铸剑为犁,用双手和双肩开垦出良田千万亩;住在地窝子,和涝坝水,省下津贴,更鼓荒原建工厂,大漠深处修水利,戈壁滩上盖花园。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兵团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数百个生机盎然的人工绿洲呈现在塔克拉玛干、准噶尔沙漠周边,千余家工业企业星罗棋布在天上南北,百余个流光溢彩的军垦新镇崛起在戈壁荒原„„兵团人艰苦创业的非凡经历,打造出兵团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可贵品质,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塞外绿洲文明,在祖国西北边陲铸起了一座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繁荣西部的不朽丰碑。

开拓进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只有顺应时代和社会变化的潮流,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自古以来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就始终充满着“道莫盛于趋时”、“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不断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兵团事业发展中展示的开拓进取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依靠开拓进取精神力量的推动,兵团在首次创业中创造了荒原变绿洲、沙漠建城市的巨大成就;在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创业中,兵团致力于改革创新,将开拓进取精神推向一个新阶段。兵团事业的发展壮大,印证着时代发展的特征,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格。兵团的创业,是在极为恶劣的环境和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兵团的改革,是在缺少参考经验的条件下探索的。正是因为有兵团精神的引领,有开拓创新的能力,兵团人才能克服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辉煌的成就。兵团是白手起家发展起来的,开拓进取精神贯穿于兵团创业史的全过程。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兵团人大胆面对改革和建设中的种种困难与挑战,披荆斩棘,努力探索新思路、实现新突破、创造新业绩。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大大增强,职工群众的收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开拓进取使兵团人始终与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同步,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活力。

第三篇:民族团结促和谐 兵地共建同发展

民族团结促和谐 兵地共建同发展

——开展第34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

5月,是新疆自治区第34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为贯彻落实天昶公司关于开展第34个民族团结教育月的文件要求,5月18日,兰州新区西排洪渠三标,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开展了以“民族团结促和谐 兵地共建同发展”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项目经理传达了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张春贤在“民族团结进步年”动员会上的讲话精神。领导指出,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举措和有效措施,对增进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以此活动为契机,把民族团结的观念落实到施工生产和项目建设的各个方面。尤其针对目前正在进行的征地工作,我们要紧紧围绕十一师“六个到哪里”的思想政治工作路线,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的思想,用实际行动实现“兵地融合、兵地共建、兵地团结”的发展格局,推动征地及以后生产任务的顺利进行。

项目部又组织员工到项目驻地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活动中,所有员工热情高涨,互相配合,有的挖坑、有的护树苗、有的填土、有的浇水,忙得热火朝天。员工纷纷表示,此次植树活动意义深刻,一方面引导大家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兵地共建的思想路线,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大家植树造林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又增强项目职工的活力、凝聚力以及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第四篇:简单地谈谈时效性与新闻价值的关系

简单地谈谈时效性与新闻价值的关系

按国内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新闻价值通常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五要素,而在新闻价值五要素中,时效性是一个基本前提,是一条新闻所必备的素质,无论是硬新闻,还是软新闻,时效性都是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所有新闻必备的一种属性,尽管硬新闻和软新闻有不同的时效性要求,因为社会需要的是新的情况、新的信息,没有新,其它四个要素即便全具备,也不能是新闻,更没有新闻价值可言了;也有学者认为时效性并非新闻报道的唯一原则,虽然新闻价值中的一个因素是时效性,但是时效性高不一定就有有新闻价值,时效性应该是建立在新闻真实的基础上,不真实的新闻根本就不算是新闻,而缺乏时效性的新闻是没有价值的新闻,是旧闻。

而我认为,在谈及时效性与新闻价值的关系的时候,不能笼统地说所有的报道实现新闻价值的首要条件是时效性,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类型的新闻其“时效性”侧重点不一样,并且时效性应该建立在新闻真实的基础上。比如硬新闻基本上就是当天的重大消息,即刊登在报纸头版或网页最上端的一类新闻,也是新闻广播节目刚开始时播送的消息,这类新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要求,而专题新闻聚焦于重大问题的报道,但是它的时效性并不强。下面就具体来谈谈我眼中的时效性与新闻价值的关系。

首先,时效性应该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时效性包括时间性与新鲜性两层的意思,时间性:发生与被报道之间的时间差,时间差越小,时效性越强,信息时代,要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出报道,新闻事业发展史即是争取时间性的历史;新鲜性:新闻报道的新鲜感,表现在内容、视角、切入点、形式、主题等方面,新闻是一种很容易腐烂的商品,刚刚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最有新闻价值,事件发生后再去报道,新闻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但是时效性高的报道并不一定都具有新闻价值,因为时效性要求快,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探寻事实的真相需要时间,所以我们要去追求新闻的时效性,但是应该建立在真实基础上这样的时效性才能使得报道具有新闻价值。比如说前些年美国传媒有关总统选举报道失误的事件就是因为媒体一味的追求实效性而导致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时效性的要求不应被简单化地理解为在报道时间上越抢先越好,凡事都有个适度的问

题,正所谓“过犹不及”,逾越了适当的度,事物就会走向反面,如果因为一味抢先而导致报道失误,则有损于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而真实性恰恰是新闻的生命所系,因此,报道事实有误的新闻严格说来已失却本身的合格性,其时效性当然也就无从谈起,其新闻价值就更无从谈起。

其次,不同类型的新闻其“时效性”侧重点不一样。

(一)事件性新闻力求时新,对国内外所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朝着现场直播的同步报道上努力。而对于非事件新闻则更倾向于“时宜性”一些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题材本身不是最新的发生,而是存在一段时期的报道,是对某一问题、现象的新的发现、新的思考,是适应观众需要的;

(二)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在时效上的差异。连续报道注重时效,力求时间上最新的报道,如大兴安岭火灾报道,为了及时把火灾最新动向告诉观众,影像新闻跟不上就用口播,甚至用字幕新闻传播刚刚收到的信息,连续报道的时间都是“今天”、“刚刚”;系列报道注重的是时宜性,追求的是内容的“新”,作为每一条在消息类新闻播出的新闻,系列报道采制时也要选好新闻由头,寻找恰当的新闻依据;

(三)网络新闻的时效性要求比电视新闻更强。

再者,不同的时期,新闻的时效性要求也是不同的。在危机发生时,作为职业传播者的新闻传媒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的传播活动在提供有关信息和危机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危机作为“极度危险或艰难的动荡不定的局面”,动荡不定的局面中又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使众多的人们难免有焦虑不安、不知所措和恐惧之感,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处理、化解危机的过程同时也是消除人们的焦虑的过程,由于信息的定义之一即“减少接收者的不确定性的讯息”,而在危机状态下,不确定性往往成为人们焦虑、恐惧的原因,因而,准确、及时的有关信息传播,对于危机处理和化解至关重要,正是因为危机处理过程与信息传播的关联性,人们在危机发生时,自然而然地特别关注信息传播系统提供的有关信息,因而,新闻传媒在危机发生时对于危机的报道,也必须迅速及时,这就决定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在危机报道中更凸现出非同寻常的意义。

以上便是我对时效性与新闻价值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我认为新闻的时效性是针对不同的新闻类型而作不同的要求,并且时效性是建立在新闻真实的基础上,这样新闻才会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

第五篇:民族团结促发展 兵地共建谱新篇(民族团结模范单位先进材料)[模版]

民族团结促发展 兵地共建谱新篇

——农二师二十七团申报焉耆县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材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七团地处焉耆、博湖两县之间,现有总人口1.5万人,维、蒙、回等8个少数民族68人,八个农业连队与两县五乡接壤,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该团境内居住着汉、维、蒙、回等9个民族,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田地相连,水流贯穿,各民族朝夕相处、平等相待、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多年来,二十七团在履行国家赋予屯垦戍边使命的同时,发挥着增进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把增进民族团结与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相结合,与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相结合,与正确处理兵团与地方关系相结合,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创进工作方式,模范的遵守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使广大干部职工贯彻“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不断根深蒂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积极性不断得到提高,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密切,呈现出了“兵地融合谋发展、军民团结一家亲”新局面,连续多年被兵团、农二师评为评为“民族团结模范进步团”和“民族团结先进团场”等光荣称号。先后有50余人被兵团、农二师、二十七团评为“民族团结工作先进个人”。

一、立足实际、常抓不懈,筑牢民族团结思想基础 二十七团以和谐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的同时,牢固树立做好民族团结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把加强民族团结工作摆到党委工作的重要位置,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民族团结教导小组,与基层单位签定民族团结工作责任书,并对民族团结工作的责任落实进行了分解,确保了民族团结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二十七团结合实际,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一方面完善制度建设,狠抓经常性教育。下发了《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通知》、《兵地融合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对民族团结工作做出具体部署和要求。把民族政策学习纳入党委中心组和党政机关干部政治学习范围,纳入到领导干部上党课范围,纳入到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范围,根据民族关系的发展形势,把领导干部、团员和青少年作为教育重点,采取知识问题、专题辅导、座谈交流、印发学习材料等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等方式进行比较系统教育,使党员干部、职工群众争做做维护和增强民族团结的模范,争做增进兵地共荣的模范。组建宣讲组织,有针对性的开展宣讲下基层、宣讲进社区、宣讲入家庭活动,并利横幅、宣传标语、黑板报、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广泛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扫清党的民族政策盲区,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思想,增强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坚定性,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多年来,二十七团共举行民族团结教育专题报告会236次,座谈会220多次,民族团结联谊会160次,民族团结文艺演出72场次。另一方面创新载体,实抓民族团结教育月。根据中央、自治区及兵团要求,每年五月以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为契机,根据开展了“兵地团结一家亲”、“促融合、手拉手、共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共促兵地经济融合大发展”为主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使民族团结共作与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相结合,与为少数民族同胞办实事相结合,与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相结合,开展扶智力、送温暖、献爱心、结对子等活动,真心为民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形成了民心齐、动力足、发展快的良好局面。近几年,二十七团22个基层单位与周边乡、村、队签订了民族团结“结对子”协议书66份,免费为地方少数民族同胞培训技术型专业人才6890人,2009年民族团结教育月期间,二十七团广播电视台在每日黄金时段播出了自办《民族团结》专栏,累计播放专题19期,宣传标语达40余条,播放专题电教片6期,播出达389小时。

二、手足情深、互相关爱,培育民族团结长青之树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教育,“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已深入人心,成为各族儿女的自觉行动。2005年,焉耆县四十里城镇阿克墩村蒙古族患者吐也地患急性阑尾炎,高烧39度,剧烈的疼痛使她处于昏迷状态,由于带的现金不够住院押金被当地拒绝入院,家人无奈只得将患者送至农二师二十七团医院,被送来时已是半夜时分,该院医务人员立即组织抢救,进行手术,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治疗和精心护理,终于痊愈了。吐也地和家人感激万分,为医院送来了“医德高尚、兵地情深”的绵旗,表达了对农二师二十七团医院感激之情。2006年初冬,开都河岸边已结下薄冰,一个回族青年驾驶着满载煤炭的小四轮,行驶至六连连部东边的排水渠边时,劳累过度的他,一不小心连车带人翻到排水渠里,支书彭太祥同志发现后,带着几个小伙子抢先跳进行冰冷刺骨的渠水里,想尽快把压在车下的小伙子救出来,可是怎么也推不动,彭太祥立即在公路上挡了一辆汽车,汽车驾驶员到现场看过后说:“如果把压在车的驾驶员拖死了咋办?”,彭太祥同志见汽车驾驶员犹豫不决,斩钉截铁的说:“救人要紧,出了问题由我负责”。彭太祥和几个小秋再次跳进冰冷的水里,护着小四轮下的驾驶员,以防万一。小四轮终于拉上来了,被压在小四轮下的驾驶员得救了,在水里折腾了近半小时的老支书全身湿透,衣服上结着薄冰,脸冻的发紫,连站都站不住了„„。常言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当这位被救的回族小伙子清醒时,紧紧握着彭太祥的手,眼泪扑籁籁地流下来,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前不久,农二师二十七团中学的刘江平像往常一样,一到周末就到开都河西支下游二十七团八连排水处钓鱼,不远处有几个地方上的维族孩子在河中嬉水,突然,其中一个小孩被卷入漩涡当中,其它几个孩子已被眼前情景吓呆了,眼看着,被淹的小孩在水中浮浮沉沉,生命危在旦夕,已多年未游过泳的刘江平奋不顾身的跳进水中,尤于水势较急,初通水性的刘江平险些几次被水冲走,就在千钧一发时刻,替父母巡视水情的杨科看到了险情,立即同刘江平一起抢救被淹的孩子,终于小孩被救上来了,早已吓呆的他告诉刘江平和杨科,他是附近村上的孩子,正在上小学,这次游泳是背着家长和几个孩子一起来的,如果没有他们,也许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诸如以上的感人事迹太多太多了。通过这些感人事迹,农二师二十七团与少数民族同胞的情谊更浓了,像五月沙枣花一样绽放着独特的芳香气味,沁入心菲。

三、兵地互助、齐心协力,共谱民族团结壮美篇章 为促使民族团结事业再上新水平,不断促进兵地之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二十七团以“兵地共建和谐发展”为主旨,在总结以往兵地互学共建的经验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推进兵地共建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领导、统一行动、分工负责、协同配合,共同把民族团结兵地共建活动引向深入。

一是坚持兵地融合,促进共同发展。依托焉耆县域地域资源优势和水草资源优势,兵地联手发展鹅产业。以二十七团天湖鹅业公司为龙头,优先为地方县域群众提供商品鹅苗,在养殖过程中以会代培、交流学习、集中培训等形式,为地方农户免费提供养殖和防疫技术服务,培育地方养鹅示范大户,达到乡有示范、村有典型、户户养鹅的局面。截至目前,二十七团已带动焉耆县域养鹅规模达到30—50万只,促进了焉耆县域畜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农户依托养鹅增收致富,截至目前,二十七团共为地方农户提供鹅苗5万余只,创收30余万元。为使焉耆县乡都酒业的葡萄基地发展成为绿色生态庄园,二十七团与乡都酒业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供给4500只鹅苗在葡萄地里放养,不仅使该企业节省了300多万元的农家肥费用和除草劳动成本,而且实现了联合打造鹅产业绿色示范基地,达到了双赢。

同时发挥兵团农业规模化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的优势,组织农业技术服务队伍深入地方乡镇,传播农业技术知识,指导地方乡村农业生产。重点对地方日光温室大棚栽培、育苗移栽技术、新技术新品种应用、机械作业、植保等给予指导和帮助,带动地方提升农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兵地联合举办农业技术学习班,相互观摩农业生产,义务培训农民,以兵团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带动地方农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在二十七团支援地方少数民族发展经济的同时,地方少数民族也尽其所能,帮助团场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在采摘啤酒花、拉运西红柿、切削甜菜等农业生产大忙期间,来自地方县乡共建单位的少数民族群众积极支持农业生产,大大缓解了二十七团农忙时期劳动力不足的困难,支援了我团的经济建设。

二是加强文化交流合作,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内涵。二十七团重视企业文化、尊重民族文化,每届回族的花儿艺术节、维族的努肉孜节、蒙古族的麦德尔节等活动,二十七团都积极参加。2008年二十七团举办的“迎奥运暨第三届蟠桃文化节”,焉耆县派专业演出队伍进行了文艺表演。在焉耆县第六界“花儿艺术节”之际,二十七团应邀进行专场文艺汇演,并荣获了唯一的精神文明奖励。在2009年博湖县的开鱼节上,二十七团表演了威风锣鼓等节目。二十七团共参加周边县、乡、镇举办的文化节共298场次,为地方群众做好人好事达3870余次,在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也多次受到焉耆县政府的表彰。同时结合新型团场和小城镇建设,发挥少数民族群众文艺才能,组织开展“携手共建家园”文艺擂台赛、家庭才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开展,增进了彼此的友谊,营造了各民族团结奋进、一心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三是发展社会事业,造福人民群众。二十七团在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的同时,充分考虑相邻乡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投资2.4万元为焉耆县阿克东村修建了6个防水闸口,有效地解决了当地用水困难的问题;投资150万元铺通了临近村庄的6公里的柏油路面,改变了地方农民外出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交通状况。对地方农民的孩子到二十七团上学采取与团场职工子女同等享受的“两免一补”政策。在团属医院专门设置了民族病房,方便了地方患者就近治病,近四年共接待门诊地方病人18623人次,其中少数民族4506人次;收治地方住院病人1008人,其中少数民族453人,为地方民族产妇接生250人次,各类手术120人次,抢救地方危重病人162人次。各族干部群众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大局,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多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抓好民族团结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只有不断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说服力和实践性,只有与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和睦相处的民族情、兄弟谊永远不变,才能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今后工作中,二十七团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大民族工作力度,持久不懈的抓牢、抓实民族团结工作,以更加务实创新的工作精神,以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加快兵地之间、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融合与发展,不断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推进民族团结事业再上新台阶。

下载兵团文化展示的兵地关系、民族团结的价值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兵团文化展示的兵地关系、民族团结的价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