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加快建设桥头堡意见获国务院批准
5个方面的发展战略定位
●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
●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和西部地区实施“走 出去”战略的先行区;
●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
●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 全屏障;
●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7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工作重点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支撑保障能力;
●依托重点城市和内外通道,优化区域发展布局;
●加强经贸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开放水平;
●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建设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建设稳定繁荣边疆。
23日,记者从省委召开的常委会扩大会议上获悉,今年5月6日,国务院批准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省委常委会研究我省对其贯彻意见时强调,要广泛动员、加强领导、完善规划,确保桥头堡建设顺利推进,努力把云南打造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
省委书记白恩培主持会议。
一系列政策措施
支持桥头堡建设
《意见》提出了5个方面的发展战略定位,旨在更好地利用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已有的经济基础,充分发挥云南在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的区位优势,多方面挖掘云南的发展潜力,体现云南的发展特色,明确云南在我国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特色和应发挥的作用。一是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二是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和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三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四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五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
《意见》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对外交流合作、城乡居民收入、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确立了云南2015年及2020年的发展目标,并明确了7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工作重点: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支撑保障能力;二是依托重点城市和内外通道,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三是加强经贸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四是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建设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五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六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七是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建设稳定繁荣边疆。
《意见》从财税、金融、投资与产业、土地、价格和生态补偿、人才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桥头堡建设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国家加大转移支付和投资力度;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对云南利用境外资源并且具有特色优势的项目适当给予倾斜;对于边境地区矿业与水电开发相结合、技术水平先进的清洁载能工业给予优惠政策;对云南省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实行倾斜,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用地;把云南作为全国电力价格改革试点省;鼓励先行先试,形成有利于桥头堡建设的体制机制。
现实意义重大
历史意义深远
常委会认为,《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纲领性文件,对于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广泛动员,宣传好桥头堡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广阔美好前景、桥头堡建设的近期和长远目标、桥头堡建设的重点,在全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意见》的热潮,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上来;要完善桥头堡规划,把桥头堡规划与我省“十二五”规划紧密结合,与各部门的行业规划紧密结合,与现有的工作紧密结合,做到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具体化,扎实把桥头堡建设各项工作向前推进;要加强组织领导,尽快建立健全桥头堡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督促检查桥头堡建设的进展情况,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查找不足并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指导,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努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迈上新台阶。
常委会原则同意《云南省加快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要求尽快完善上报。
为云南发展吹响号角 “千载难逢,值得大书特书”,我省有关学者专家在谈国务院批准出台《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的个人感受时,脸上无不洋溢着激情与光彩。
这一意见的出炉背后,凝聚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省从西南边陲变身开放前沿的殷切期望,凝聚着全省各族人民的美好愿景,凝聚着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及专家学者日以继夜的不懈努力。
历史上迈出开放的步伐
云南地处中国与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结合部,不乏对外开放的胸襟与历史经验。
在距今两千多年的西汉时期,云南的先民就借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南方丝绸之路,从德宏出境到达印度和中东,与当地有了通商往来。
在汉唐之际,蒙自已经是云南出海和深入内地的重要通道。1889年,蒙自正式开关通商。法、意、德、英、美、日、希腊等国商人纷至沓来,先后开设领事府、洋行、银行、公司、铁路局、酒店等30余家。
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成为我国首条国际铁路,它加速了云南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交通方面,一周就能达香港,加速了近代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社会风俗方面也领全国开放之风。
改革开放后,国家发展战略向沿海偏移,云南成为了改革开放的末梢,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虽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云南省改革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但云南仍面临着对外通道不畅、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层次不高、贫困面较大等困难和问题。
云南开放构想从未间断
云南省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陈利君介绍,改革开放之初,云南就提出“打开南门 走向亚太”的构想,希望通过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开放将云南从末端变为前沿。
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配合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开放战略的实施,云南提出“东连沿海,西向南亚、拾遗补缺、参与循环”的开放战略构想;主要是促进云南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形成双向循环。
到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发展思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云南又提出“在继续巩固和发展对远洋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经贸关系的同时,以东南亚为重点,以次区域合作为纽带,大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从中可以看出突出了与周边国家及次区域的合作。
1999年,在云南省委六届九次全会上,“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作为云南发展的三大目标提出来了。这具有云南特色经济体系的三大目标,是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背景下,结合云南多气候带的气候资源及多物种的自然资源、云南是中华民族种类最多、民族文化资源富集的省份及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有着天然地缘联系的实际提出来的。
区域经济发展风生水起
另一方面,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2007年至今,已有近40多个区域规划和政策出台,其中近两年就有20多个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上升为国家战略。据统计,2009年,仅一年,国家批准了11个区域发展规划。正是这些规划和政策文件,重构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版图,深刻影响到当地百姓的生活。
据一位专家介绍,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有效地利用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力和城镇居民点,使各项建设在地域分布上综合协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顺利地进行地区开发和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位重庆的区域规划专家告诉记者,区域规划获批后,对一个地区来说,将是多个优惠政策的叠加,对资金及企业更加有吸引力,对当地发展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例如重庆,目前已获批的两江新区和成渝经济区两个规划,再加上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政策倾斜、项目落实、资金投入等优势叠加,就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的助推力量。具体来看,成渝经济区规划中明确重庆与四川共享重大定位40个,在两江新区、信息产业、汽摩产业、航运中心、三峡柑橘产业等方面单独享有重大定位5个;明确涉及重庆的重大项目有83个,总投资估算约4761亿元。
云南的另一位邻居广西也凭借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发展得风生水起。与云南同样以旅游著称的海南省,在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获批后,经济发展明显提速。
因此,要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从而获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规划升级为国家战略将是必经之路。22个项目组夜以继日攻关
我省有关部门一位直接参与意见起草的负责人介绍,我省获此重大利好,总结起来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长期的探索实践阶段,在这个阶段,我省在发挥沿边优势、扩大对外开放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这些探索,为提升我省在全国对外开放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桥头堡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战略谋划阶段。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来云南考察时指出,“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这为我省对外开放工作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这也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指明了具体方向,也为云南及西南各省区市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推动我国沿边开放发展步入快车道。2009年12月,“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表述写在了中共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工作报告中,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奋斗目标,明确将建设“桥头堡”上升到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新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
三是出台意见阶段。到了起草《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的阶段,云南的工作推进很快,卓有成效。据透露,有一家与云南同时提交方案的省区,至今也还没有获批。我省分别由省发改委、省政府研究室牵头完成了22个专题研究,集中了全省的智慧,当时光是研究成果就是厚厚两摞,这位负责人边说边抬起胳膊比划,每一叠文件厚度足有半米高。之后,按要求将所有成果压缩到60多页。此时,国家发改委又提出,对于征求意见稿的每一条内容都要写说明,这样一来,整出来的文件又变成了厚厚两摞。该负责人介绍,国务院对这个意见的出台前所未有的慎重,不止是文字把关,对具体内容也要求得非常审慎。可能最后出来的意见,大家看来并没有特别的突破,但在实际操作中每一条意见都可以说很艰难,反复论证,甚至是反复博弈。把云南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国家对云南的要求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国家对云南的支持力度。
据悉,下一步还将由国家发改委指导,云南省抓紧编制桥头堡建设的相关《规划》。《规划》中有更加具体的项目支持,这也是国家对云南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巨大鼓励。
数不清开了多少次协调会
云南省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齐欢回忆,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云南,做出“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指示后,省委、省政府迅速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国家各部委也积极推动,赴滇形成调研报告,国家领导人先后对调研报告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在编制国家“十二五”规划时统筹考虑。我省于2010年春节后开始了相关指导意见的编制。
“数不清楚开了多少次协调会,看了多少字的资料。”说起起草工作,齐欢感叹这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工作最开始时,由省发改委牵头,通过研讨会的方式收集各个职能部门对桥头堡建设的看法和想法,“这些资料最后汇总时,按最保守的估计也有上百万字,在上报国家发改委之前,前前后后大约修改了六七稿。”
齐欢说,那段时间经常要加班加点地工作,有时候甚至是通宵达旦地整理资料,差不多有半年的周末都没有休息过,反反复复征求各个部门和各方专家学者的意见。在整理资料的同时,还要到各个州市去调研,“去年7月份,国家发改委还组织了一个规模很大的桥头堡调研组到云南进行考察,并根据他们的意见再修改。”
经过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在职能部门和地方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下,初稿终于在去年8月份左右出炉,“当时的这份初稿长达六七万字,我们云南作为边疆省份,在桥头堡中想要反映的诉求比较多,篇幅自然比较大。” 22个项目组夜以继日攻关
我省有关部门一位直接参与意见起草的负责人介绍,我省获此重大利好,总结起来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长期的探索实践阶段,在这个阶段,我省在发挥沿边优势、扩大对外开放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这些探索,为提升我省在全国对外开放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桥头堡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战略谋划阶段。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来云南考察时指出,“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这为我省对外开放工作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这也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指明了具体方向,也为云南及西南各省区市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推动我国沿边开放发展步入快车道。2009年12月,“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表述写在了中共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工作报告中,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奋斗目标,明确将建设“桥头堡”上升到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新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
三是出台意见阶段。到了起草《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的阶段,云南的工作推进很快,卓有成效。据透露,有一家与云南同时提交方案的省区,至今也还没有获批。我省分别由省发改委、省政府研究室牵头完成了22个专题研究,集中了全省的智慧,当时光是研究成果就是厚厚两摞,这位负责人边说边抬起胳膊比划,每一叠文件厚度足有半米高。之后,按要求将所有成果压缩到60多页。此时,国家发改委又提出,对于征求意见稿的每一条内容都要写说明,这样一来,整出来的文件又变成了厚厚两摞。该负责人介绍,国务院对这个意见的出台前所未有的慎重,不止是文字把关,对具体内容也要求得非常审慎。可能最后出来的意见,大家看来并没有特别的突破,但在实际操作中每一条意见都可以说很艰难,反复论证,甚至是反复博弈。把云南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国家对云南的要求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国家对云南的支持力度。
据悉,下一步还将由国家发改委指导,云南省抓紧编制桥头堡建设的相关《规划》。《规划》中有更加具体的项目支持,这也是国家对云南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巨大鼓励。
数不清开了多少次协调会
云南省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齐欢回忆,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云南,做出“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指示后,省委、省政府迅速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国家各部委也积极推动,赴滇形成调研报告,国家领导人先后对调研报告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在编制国家“十二五”规划时统筹考虑。我省于2010年春节后开始了相关指导意见的编制。
“数不清楚开了多少次协调会,看了多少字的资料。”说起起草工作,齐欢感叹这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工作最开始时,由省发改委牵头,通过研讨会的方式收集各个职能部门对桥头堡建设的看法和想法,“这些资料最后汇总时,按最保守的估计也有上百万字,在上报国家发改委之前,前前后后大约修改了六七稿。”
齐欢说,那段时间经常要加班加点地工作,有时候甚至是通宵达旦地整理资料,差不多有半年的周末都没有休息过,反反复复征求各个部门和各方专家学者的意见。在整理资料的同时,还要到各个州市去调研,“去年7月份,国家发改委还组织了一个规模很大的桥头堡调研组到云南进行考察,并根据他们的意见再修改。”
经过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在职能部门和地方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下,初稿终于在去年8月份左右出炉,“当时的这份初稿长达六七万字,我们云南作为边疆省份,在桥头堡中想要反映的诉求比较多,篇幅自然比较大。”
第二篇:云南桥头堡建设
云南桥头堡建设
今年5月6日,国务院批准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
《意见》提出了5个方面的发展战略定位,旨在更好地利用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已有的经济基础,充分发挥云南在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的区位优势,多方面挖掘云南的发展潜力,体现云南的发展特色,明确云南在我国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特色和应发挥的作用。一是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二是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和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三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四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五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
《意见》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对外交流合作、城乡居民收入、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确立了云南2015年及2020年的发展目标,并明确了7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工作重点: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支撑保障能力;二是依托重点城市和内外通道,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三是加强经贸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四是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建设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五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六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七是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建设稳定繁荣边疆。
《意见》从财税、金融、投资与产业、土地、价格和生态补偿、人才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桥头堡建设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国家加大转移支付和投资力度;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对云南利用境外资源并且具有特色优势的项目适当给予倾斜;对于边境地区矿业与水电开发相结合、技术水平先进的清洁载能工业给予优惠政策;对云南省建设用地计划实行倾斜,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用地;把云南作为全国电力价格改革试点省;鼓励先行先试,形成有利于桥头堡建设的体制机制。
第三篇:加快桥头堡建设推动云南新跨越
白恩培:加快建设桥头堡 推动云南新跨
越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0年11月17日09:34 云南网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提出了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要求。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指示精神,省委八届八次全委会和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立了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战略目标,桥头堡建设迅速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和行动,成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新跨越的重要突破口。
一、桥头堡建设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和边疆长治久安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先后提出把新疆和黑龙江打造成我国面向西北、东北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使沿边开放与沿海开放共同推进、相得益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中央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而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举措、新突破。
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主要是以东南亚、南亚为重点,面向印度洋沿岸,延伸至西亚及非洲东部的广大区域,涵盖50多个国家近30亿人口。这一区域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矿产和农林渔资源,市场广阔,潜力巨大。云南内连西藏、四川、贵州、广西,外接缅甸、老挝、越南,有4061公里的边境线,25个边境县市,16个跨境民族,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地缘相邻、民族相亲、文化相通。(在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构思上,文章指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一方面可以打通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通道,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拓宽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发展的外部空间,把沿边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桥头堡建设,可以充分展示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形象,对贯彻落实中央“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维护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云南坚持把东南亚、南亚作为对外开放的重点,对东南亚、南亚开放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达条件极大改善,口岸建设渐成体系,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不断深化。实践证明,我们实施以东南亚、南亚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战略,既符合中央提升沿边开放水平的要求,又符合云南的实际。经过多年的努力,云南在对外开放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也为桥头堡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着力实现“五个战略目标”
桥头堡建设是立足云南、面向西南、服务全国的全局性工程,我们必须深刻把握中央赋予桥头堡建设的重大使命,力争经过10年的努力,到2020年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战略通道、合作平台、产业基地、交流窗口、生态屏障,推动我国与东南亚、南亚的交流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战略通道。通道是建设桥头堡的重要支撑,有通道才有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内联西南、西北和中原腹地等国内经济区,外接东南亚、南亚,进入印度洋的战略通道。一是提升现代交通运输网络。重点是加快昆明枢纽和泛亚铁路东中西线工程建设,加快公路改造,加快昆明新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发展。二是加快口岸建设。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提升口岸的服务水平和辐射能力。三是加快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使云南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通道。四是推进信息通道建设,使云南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的信息交换枢纽。
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合作平台。合作是建设桥头堡的重要环节,我们将巩固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区域合作,推动形成稳定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云南—泰北、云南—老北、云南—越北、云南—印度西孟加拉邦双边合作机制,拓展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先行优势。二是搭建政府合作平台。推动印度、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在昆明设立领事机构,建立我国与周边国家高层间的定期或不定期互访、会晤、协调机制。三是搭建经贸合作平台。扩大和提升昆明泛亚国际商务港,办好昆交会、旅交会、泛亚石博会、南亚国家商品展、东盟华商会、中国—南亚商务论坛和中越、中老、中缅边交会等重要经贸活动,加快建设中越、中老、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
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产业基地。云南有丰富的生物、矿产、水能、文化、旅游资源,与周边国家的产业互补性很强。我们将依托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兴科技、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把云南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一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巩固提升烟草、旅游、电力、矿产、生物五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主动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培育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市场广阔、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着力在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尤其要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和现代旅游业发展。二是发展进出口加工企业,形成集加工、商贸物流于一体的进出口加工基地。三是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形成以航运为先导、路运为基础、铁运为重点、水运为补充、管运为特色的现代物流产业格局。
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交流窗口。云南地处中华文化圈、东南亚文化圈交汇地。我们将充分发挥毗邻东南亚及南亚的区位优势、多民族的文化优势和源远流长世代友好的交往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在增进了解互信、促进彼此友谊、维护边境安宁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加强文化交流,推动我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二是加强教育交流,使云南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教育基地和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三是加强科技交流,使云南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科技合作的示范基地。四是加强民间交往,使云南成为展示我国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窗口和我国开展对外民族宗教对话的平台。
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生态屏障。云南地处金沙江、珠江两条国内河流和澜沧江、怒江、红河、伊洛瓦底江四条国际河流的上游,云南的生态建设对流域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我们将着力提高生态建设的质量,维护流域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安全。一是建设“森林云南”,努力把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二是推进节能减排,加强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稳步改善环境质量。三是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生态产业、环保产业和生态服务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正确处理“五个重要关系”
桥头堡建设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涉及国内发展和国外发展两个方面,必须科学规划、全面统筹、扎实推进,处理好五个事关全局的重要关系。
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云南的基础设施瓶颈制约还没有彻底解决,特别是去秋今春的特大干旱,暴露出我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十分脆弱。推进桥头堡建设,必须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山区、边境、口岸、贫困地区为重点,深入实施道路通达、中低产田地改造、滇中引水、电网建设、山区综合开发等重大建设项目,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同时,要把推动发展作为桥头堡建设的根本任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全省经济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桥头堡建设一头联接国内,一头联接国外,正确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周边国家发展的关系十分重要。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横向联合和协作,努力为各省区市走向东南亚、南亚做好服务。尤其要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强与西部各省区市的联手发展,构建整体开放优势。另一方面,要遵循互利共赢的原则,在大力开拓东南亚、南亚国际市场、拓宽国内发展空间的同时,充分尊重合作国家和地区的应得利益,积极处理好双边经贸关系,合理确定进出口比例,促进双方平等受益、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营造长期稳定的良好外部环境。
增强经济实力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桥头堡建设既是一个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必须正确处理好富民与强省的关系,努力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给群众带来更多福祉。要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把财政支出更多地向农村、山区、边疆民族地区和困难群众倾斜,逐步缩小地区、城乡、民族间的差距。全面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全省各族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深入推进禁毒、“防艾”人民战争,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推进当前工作与立足长远的关系。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对云南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既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步伐,力争在桥头堡建设中行动最快、融入最深、获益最多,又要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科学谋划,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同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形成有利于桥头堡建设的体制机制环境。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把一些重大产业政策和发展政策以法规的形式稳固下来,为桥头堡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争取国家支持与自力更生的关系。云南仍然是一个欠发达省份,桥头堡建设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帮助,也离不开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桥头堡建设战略构想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中央有关部门多次深入云南调研指导,对推进云南桥头堡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进一步增强了全省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放意识,努力把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对认准了的、条件成熟的事情,就积极争取先行先试,通过桥头堡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云南实际的沿边开放新路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原载《求是》2010年第22期]
第四篇:云南桥头堡建设规划
三云南桥头堡建设规划
桥头堡是“桥”与“堡”的统一体,“桥”是内联外通、高效便捷的通道,“堡”是里应外合、进退自如的基地。“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简称“桥头堡战略”),是指我国以和谐共赢、科学发展为指南、云南为主体、缅老越为桥梁、南亚次大陆为核心、中国—东盟自贸区为基础,以实施西南周边区域性国际交通便捷化、出入境便利化、进出口规模效益化、产业实体化、市场多元化、合作规范化、发展科学化为目标,面向广大印度洋周边区域的区域性大开放、大合作、大发展、大和谐的战略部署。是党中央国务院高位推动沿边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对云南战略地位的最新定位,是省委省政府统筹云南开放发展全局的关键举措,事关国家战略、西部大开发、云南小康、沿边腾飞、西南周边和谐。内容包括:内联外通的中国—印度洋的综合性国际大通道、国际贸易与相互投资合作机制体制、旅游文化交流窗口、进出口加工制造基地、出入境便利化通关体系。区域范围涵盖中国、东盟、南亚乃至西亚、东非。重点是深化与缅老越三国的合作,借道进入印度洋及其周边国家。
云南桥头堡建设将是一个为期十年的中长期规划,分为两个阶段,2011---2015年是云南桥头堡战略重点的突破阶段,云南将加快实施互联互通的通道路网建设、加快通关便利、综合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缅甸皎漂到昆明油气管道建设、国际物流体系的建设,连通云南到印度洋的口岸建设。2016-2020年则是重点突破,建成昆明、曲靖、大理、蒙自四大枢纽为核心的公路、铁道、航空、水运对内对外运输网络运输体系的建设;建设石油、化工天然气、新能源、特色农业、矿产加工、生物制药、旅游文化、金融交通运输建设。在基础设施方面,构建南北方向的印度洋国际大通道,包括泛亚铁路、泛亚公路,从深圳到广州、到南宁到昆明,到缅甸、孟加拉、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亚洲大陆桥,是支撑“桥头堡”的重要骨架。其中连接云南与缅甸的,主要包括经德宏从瑞丽出境的滇缅陆水联运通道、昆明—仰光高等级公路和泛亚铁路西线。
二云南桥头堡建设要求
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一是要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坚持不懈地加强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和政治素养,强化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学以致用的水平,更有效地促进全省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更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能力建设。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着眼于提高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优化配置,提高善谋善断、宏观管理、协调服务能力,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在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三是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化、科学化水平,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匡正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强化素质培养,大力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年轻干部、党外干部和基层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努力建设一支能担重任、党和人民放心的干部队伍。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完善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四是要抓好基层组织建设。高度重视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和拓展“云岭先锋”工程和“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切实做到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带领群众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和改进党员发展工作,加大在党组织空白领域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五是要推进干部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从严要求和管理干部,强化目标责任,推动工作落实,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严厉问责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为全省加快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第五篇:云南加快建设桥头堡的16大战略目标
[2011年6月20日] 据云南省省长秦光荣介绍,国务院在上述“意见”中,提出了云南加快建设桥头堡的16大战略目标:
1.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从陆上通往印度洋的战略大通道;
2.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
3.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
4.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5.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6.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
7.国家重要的锗、铟金稀贵金属和铜、铅、锌、磷等重要战略资源接续区;
8.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新材料、清洁载能基地;
9.我国重要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基地和出口加工贸易基地; 10.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通信枢纽和区域信息汇集中心; 11.以水电为主的绿色能源基地; 12.跨区域电力交换枢纽;
13.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14.面向东南亚的农业技术推广枢纽; 15.实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繁荣发展; 16.将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地区培育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把昆明建设成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医疗和技术、人才交流区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