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结题报告格式

时间:2019-05-14 06:4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结题报告格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结题报告格式》。

第一篇:幼儿园结题报告格式

篇一:幼儿园市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苏北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素质园本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沭阳县湖东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二0一二年五月

《提高苏北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素质园本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沭阳县湖东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等等,这些无疑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近年来,农村的幼儿教师,特别是我们苏北地区的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多数没有经过正规院校的专业学习,她们只是经过短暂的职业培训后即走上工作岗位。加上由于受地区经济条件的制约,缺乏必要的岗位再学习和再培训,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阻碍,教育理念得不到提升,表现为教育观念滞后、教育行为有所偏失。迫切需要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培训途径,以尽快地使他们的教学行为得到规范和优化。

3、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幼儿教师的不少集体教学行为无序、自由,偏离了教学规律或教学规范,使教学活动的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甚至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兴趣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盲从性教学行为,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使用方面形式化比较严重;如强制性教学行为,表现为一切“教师说了算”;又如偏失性教学行为,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片面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面,教学目标设计陈述模糊、笼统、片面,“三维”目标不能有机得到整合,致使教学效益不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出师幼互动、有效学习,强调师幼的共同互动、共同成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研究主体,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情景提出最贴切的优化建议。我们选择此课题,就是想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不断优化,去促进幼儿积极健康的发展,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因此,幼儿的发展状况是衡量教学行为优化的唯一标准。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3、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亲自主持并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经费充足。(2)学校教科研氛围较浓。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历水平都在大专及大专以上,其中多为本科学历,其中宿迁市教坛新秀1名,沭阳县骨干教师2人,这些成员在“十五”期间大多有自己的个人课题并且成果显著。

4、理论意义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是儿童建构性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师必须改善教学行为,转变传统的教育角色。

2、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为教师改善课堂面貌、改善教学行为提供了可行的教学行为实施策略:选择主要教学行为即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利用辅助教学行为即展示教师的人格素养和教学机智,关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把握课堂管理行为,解决好学生在活动中的突发事件,以防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课题的界定:“苏北”:是指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及将各种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教师素质提高:是指指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乃至卓越的专业工作者的过程。

园本研究:园本研究就是以本园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在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月)

(1)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组织课题查询;学习分析文献资料,初步形成研究思路,确定研究课题。

(2)初步拟定课题方案和实施计划。(3)成立课题组。

2、实施阶段(2010年2月——2011年8月)(1)修改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落实课题研究阶段任务及计划。

(3)边实践、边研究,研修结合,研训结合,定时进行阶段研讨,进行中期论证评估,完善研究方案。

(4)及时收集研究过程资料,并做好分析整理工作。

3、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2年06月)篇二: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格式 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格式

报告标题:课题名称+结题报告、标题二号宋体加粗居中,名称统一为《xxxx》课题结题报告 作者署名:单位+姓名(负责人或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三号楷体居中(一级标题三号宋体加粗,用“一、二、三”标示;二级标题四号黑体,用“

(一)(二)

(三)”标示;三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用“1.2.3.”标示;四级标题四号宋体,用“①②③”标示。)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或问题的提出):

要从背景、现状、基础等三个方面去回答“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这一部分内容的陈述,要求用两、三段简洁的文字讲清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理由,当然还必须考虑到教育形势的发展和观念、方法、理念、手段的更新。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可能性等方面去思考。(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部分)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对课题名称中一些重要词语的内涵,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等作简单阐述。所应用到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只能选最精辟、最适用的摘录,要围绕课题研究的需要,切忌全文照搬。依据理论的支撑,说明自己的主要研究思想。所依据的理论要具科学性和先进性,通过这些学说、观点、使本课题研究得到理论的支撑。

四、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现的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目标的确定不能过于空泛,要扣紧课题。还要注意其结构的内在联系,所确定的目标,最终要落实到成果中去。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主要是陈述课题研究的范畴、立足点。表述须紧扣研究目标,简洁,准确、中肯。也可将子课题表述成研究的内容的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与课题研究成果同样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必须在研究成果中予以体现。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的研究,往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实验法,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这部分的陈述,一般列出将采用的科研方法,稍加说明就可以了,花费的笔墨不必很多。也可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等等,还可用观察法、追因法、归因法、实验法等不同的表述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这部分的陈述比较简单。一般将课题研究分成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个阶段,也有的分成四个、五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简要陈述做了几项工作,简明扼要,不必详细陈述。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这部分,可以花较多的笔墨来陈述。通过回顾、归纳、提炼,具体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具体陈述采取哪些措施、策略或基本的做法来开展研究。

撰写“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不要用总结式的语调来撰写,可分写成以下几个部分。

(一)准备阶段: 1.2.3.(二)实施阶段: 1.2.3.(三)总结阶段: 1.2.3.(这部分也可以与“课题研究步骤”合在一起陈述,在每一个阶段中具体陈述所做的几项工作,所采取的研究策略或措施等。)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这个部分是结题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得以推广和借鉴,就看这部分。篇幅也可适当长些。

要从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两方面去陈述。不能笼统地谈。理论成果可以是我们研究所得到的新观点、新认识,包括课题研究结的题报告、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情况,论文集等等。实践成果包括优秀教案或活动设计汇编、个案汇编、实验课、示范课、观摩课(课件)的获奖情况、学生作品集、情况汇总等等。这样的研究成果才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同时也应注意研究成果必须体现所确定的研究目标。

十、研究中的反思及今后的设想: 这个部分内容陈述要求比较简单。但要求所找的主要问题要准确、中肯。今后的设想,主要陈述准备如何开展后续研究,或者如何开展推广性研究等。

一、问题的提出

艰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还是使儿童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之说,“乐德之教,乐语之教,乐舞之教”(西周)也充分提示了音乐对人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

音乐教育符合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江总书记曾经说过“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幼儿期能否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将决定其一生的发展,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富有人文内涵的艺术教育。西方有识人士认为“音乐是比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中来的”。这说明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特殊的育人功能是其他教育无可比拟的,因此安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音乐是促进脑发育的最好途径。人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可说是宇宙中最复杂、神奇的构造,它由一万亿脑细胞组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大脑的左半球视为优势半球,近期研究则注重强调两个半球功能上的互补。《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形象地称左右半脑为“学术性左脑”和“创造性右脑”,左右脑均衡发展、功能互补,才是人脑发挥其最大潜能的要点。而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常造成学生左脑超负荷、右脑则呈睡眠状态。音乐活动的开展则能够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因为熟悉旋律、感知节奏等音乐活动都需要右脑的参与,而对音乐性质及乐曲之间关系的理解,左脑则起着决定作用。活动时手脑并用,既可使幼儿的观察、记忆、想像等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又有利于幼儿大脑的整体协调,为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二)我国幼儿教育现状分析

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在经历了照搬前人——模仿国外的漫长阶段后,虽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横向考察,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缺乏宏观意识、不能从全面发展的整体思路来实施音乐教育。

人们从音乐有利于早期智力开发的角度考虑较多,而思考音乐与道德、身体、审美及劳动之间关系的人较少;有不少虽考虑到音乐专门教育的早期培养价值,但又往往陷入形成上学的思考怪圈。

在教育观念上,常常看重音乐教材,而忽视幼儿发现、创造、表现等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内容上,习惯以唱歌教学代替整个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内容,忽视音乐欣赏、打击乐器演奏等内容;在教育方法上,过多地使用灌输式、填鸭式,忽视幼儿对音乐的自由探索、主动感受、大胆实践、充分表现等。

鉴于此,我们济南市天桥区实验幼儿园在对幼儿音乐教育进行小规模试点和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多方面准备,并经过可行性论证,于2001年向市教科所早报了《实施大音乐教育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研究课题,并由市教科所推荐,立项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我们力求通过研究,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变原本割裂的、单一的学科教学为“以音乐为载体,一日活动中渗透”的大音乐教育模式,突破原来单一的学科教育机制,把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渗透到各种活动中去,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各类知识,锻炼其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关键概念的界定

大音乐教育——是指突破单

一、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据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把音乐作为一种教育手段,通过一日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合作等,把原本割裂的学科式教育变为以音乐为载体的整合式教育,促进幼儿注意、感知、思维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

教学——是指能够使学习发生的教育技巧和策略,它涉及师幼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包括学习环境的某些准备。

有效学习——是根据幼儿认知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测查结果来确定的样本。

1、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创新的研究。

2、音乐教育是在其他教育活动中渗透的研究(途径及方法)。

3、把音乐贯穿于一日活动中的有效途径、方法及具体措施。

4、家园合作开展音乐教育的研究。

5、大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积极意义,即指对幼儿素质提高及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对对象与方法篇三:2013课题结题报告表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第二篇:幼儿园结题报告

篇一:幼儿园市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苏北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素质园本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沭阳县湖东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二0一二年五月

《提高苏北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素质园本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沭阳县湖东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等等,这些无疑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近年来,农村的幼儿教师,特别是我们苏北地区的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多数没有经过正规院校的专业学习,她们只是经过短暂的职业培训后即走上工作岗位。加上由于受地区经济条件的制约,缺乏必要的岗位再学习和再培训,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阻碍,教育理念得不到提升,表现为教育观念滞后、教育行为有所偏失。迫切需要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培训途径,以尽快地使他们的教学行为得到规范和优化。

3、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幼儿教师的不少集体教学行为无序、自由,偏离了教学规律或教学规范,使教学活动的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甚至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兴趣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盲从性教学行为,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使用方面形式化比较严重;如强制性教学行为,表现为一切“教师说了算”;又如偏失性教学行为,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片面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面,教学目标设计陈述模糊、笼统、片面,“三维”目标不能有机得到整合,致使教学效益不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出师幼互动、有效学习,强调师幼的共同互动、共同成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研究主体,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情景提出最贴切的优化建议。我们选择此课题,就是想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不断优化,去促进幼儿积极健康的发展,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因此,幼儿的发展状况是衡量教学行为优化的唯一标准。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这个课题并不是新鲜的课题,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呼吁教师“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而要达到这个理想,就必须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素养;美国学者柯林·博尔曾提出教育的三本护照理论,认为未来的人都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与“证书”;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这都说明了教师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知识能力等素养,而在上个世纪以及本世纪,我国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进素养教育时,《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纲要的“实施意见”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文件均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其实质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素养。这一切都是从面上对教师的素养提出相关要求。

3、研究的可行性分析:(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亲自主持并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经费充足。(2)学校教科研氛围较浓。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历水平都在大专及大专以上,其中多为本科学历,其中宿迁市教坛新秀1名,沭阳县骨干教师2人,这些成员在“十五”期间大多有自己的个人课题并且成果显著。

4、理论意义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是儿童建构性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师必须改善教学行为,转变传统的教育角色。

2、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为教师改善课堂面貌、改善教学行为提供了可行的教学行为实施策略:选择主要教学行为即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利用辅助教学行为即展示教师的人格素养和教学机智,关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把握课堂管理行为,解决好学生在活动中的突发事件,以防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课题的界定:“苏北”:是指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及将各种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教师素质提高:是指指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乃至卓越的专业工作者的过程。

园本研究:园本研究就是以本园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在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月)

(1)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组织课题查询;学习分析文献资料,初步形成研究思路,确定研究课题。

(2)初步拟定课题方案和实施计划。(3)成立课题组。

2、实施阶段(2010年2月——2011年8月)(1)修改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落实课题研究阶段任务及计划。

(3)边实践、边研究,研修结合,研训结合,定时进行阶段研讨,进行中期论证评估,完善研究方案。

(4)及时收集研究过程资料,并做好分析整理工作。

3、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2年06月)篇二:《幼儿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镇江市大港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课题组 执笔:贾文芬

一、研究的背景

随着新纲要如火如荼的实施,其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课程改革已成为转变学习方式的一场革命,学习已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哈斯特(harste 1993)说:“教育一旦被看作是一种探究式的活动,就会产生一些重大改变。教育的中心将转向学生的学习,而教学的任务则变成如何去支持探究活动的开展。”那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教师,如何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密切关注幼儿的探究兴趣,有机生成各项适合幼儿探究的学习与游戏活动,并且从环境的创设、活动的组织、活动的指导、活动的评价等策略入手,不断促进幼儿探究性活动的开展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幼儿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这一符合时代特征的课题,这是因为:

1、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终身学习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要让幼儿学会学习,就必须让幼儿做学习的主人。从幼儿开始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探究性学习倡导让幼儿走入生活,亲自操作、自主选择、主动探究、自由表达与表现。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幼儿的学这一现象还相当严重。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当今国内外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也是新《纲要》实施的关键,更是我们幼儿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促进幼儿发展的需要

探究是幼儿学习的天性,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探究性学习活动关注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的解决,更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关注幼儿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幼儿学习的创造性、主体性人格的培养,使幼儿的天性得以发展、生长,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使幼儿的多元智能得到全面发展,使幼儿真正成为主动的探索者,让他们从小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锻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和知识。

3、促进幼儿园发展的需要

我们提出了《幼儿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这一符合时代要求的课题,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树立“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真正让孩子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让我们的教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学,从而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积极调整优化教育活动策略,构建以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要方式的特色课程,进一步丰富、提升办园内涵,实现幼儿园个性化发展筑就一个新的历史平台。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的活动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经过同化、顺应机制而建构起来的经验体系。学习活动必须成为儿童主动探索、自我思考、观察比较、提问讨论的过程,教师是儿童发展的支持者,他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2、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的研究表明,教育是以人文本质上创造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为价值,把孩子培养成能在激烈变革的环境中自由地确立自己的位置,能同他人合作共事,善于终身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人。教师应努力为孩子创设心理宽松、民主的环境,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创新的机会和舞台,及时给他们的学习提供帮助,进而形成有利于孩子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的宽松的新的教育体系。

3、协作教学理论:个体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不能局限于动态的个体探索,而要拓展到动态的个体探索与主体间交往相结合的范围。只有在主体交往中运用恰当的组织策略,个体间才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调动个体与集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外在的知识结构向孩子的内在的知识结构转化,同时让孩子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识,提高孩子学习质量。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过程”、“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重视幼儿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各种探究活动中运用科学的策略为他们的活动提供有利的支持,使幼儿学会学习。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探索适合幼儿园幼儿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组织指导、教师评价等活动策略,建构以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要方式的园本课程体系。

2、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3、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之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真正成为幼儿探究性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4、探究出各项活动中适合幼儿主体性发挥、促进儿童思维品质与创新能力发展的活动策略,切实增强教师的教学机智,提高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效性。研究内容

1、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2、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研究

3、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组织指导的策略研究

4、幼儿探究性学习教师评价的策略研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我们将主要运用文献法研究来搜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教学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问卷、访谈、测评等方法调查幼儿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现状、教师教学行为策略的现状。

3、行动研究法:我们将运用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参与研究,参与实践,边探索边实践,边修议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对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针对研究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5、案例研究: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的课题,根据幼儿情况及自身个性,积极贯彻课题研究思想,开展课题研究展示活动,并在课题组内展开讨论、分析,把自己的实践按一定的格式编写成案例,为课题的研究与推广提供详实有力的第一手材料。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关于环境创设的策略:

1、创设一个平等、宽松、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让幼儿乐于探究。

在探究性学习中,幼儿是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是相互作用的。作为教师一定要为幼儿创设宽松、平等、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自觉投入到这种环境中。为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学习。在各种活动中,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并进行活动。

孩子是通过动作与具体事物和感性形象接触,来感受信息,获得经验的。所以,在孩子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尽量把学习内容物化为可以呈现的经验,尽量让学习材料传递更多的信息。这样教师在提供材料时,首先详细研究材料本身的涵盖量,充分了解材料对孩子的学习价值,让孩子在探索中,就能有效地发现对自己有价值的收获,从而使孩子在活动中得以自由的发展。

如:在探索活动“车轮滚滚”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了图片、照片、各种车辆的模型、制作车辆的废旧材料等,在孩子们看看、说说、做做、玩玩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一步了解车子的名称、外形特征、用途等。我们在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车子方面遇到了困难,因为孩子毕竟还小,动手能力不是很强,看到一大堆操作材料,就失去了方向。我们就发动家长,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车子。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不同的车子,有卡车、小汽车、公共汽车等,孩子们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当他们再次利用幼儿园提供的材料制作时,兴趣较高,因为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也就能较顺利地做出车子的样子了。在户外散步时,还让幼儿用带来的汽车玩具进行比赛,说说什么车开起来快,为什么等。他们在活动中大胆的交流,热烈的讨论,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探索的热情也更高了。活动时,孩子们表现得异常的投入、主动,他们在讨论中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主动投入、无拘无束。

2、创设新奇、生动、适宜的物质环境,让幼儿主动探究。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幼儿强大的好奇心以及无所不及的兴趣是幼儿智慧的火花,也是促使他们学习的原动力。他们总是以主体的身份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各种活动中发展自己,而他们学习的内容又来源于他们自身的兴趣、生活和环境。为此,在环境创设上我们也以幼儿的兴趣为着眼点,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然后围绕探究活动创设幼儿感兴趣的物质环境,有了对环境的兴趣,孩子们就会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融入其中。例如:在进行学习活动《可爱的小脚丫》时,我带孩子们来到幼儿园的操场、游泳池、草地、沙池等地方,让幼儿光着小脚丫在地面上走,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小脚丫自由地感知、探索、体验,以此来认识小脚丫的不同用途„„他们不仅感知到了走在各种场地的不同感觉,也在愉快的体验中发现了小脚丫的这一触觉本领。在活动中,孩子们充分地放松自己,快乐的体验。活动中自由探索、自由交流、自主学习,建构了新知识,获得了新经验。在环境创设上,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应遵循的原则:(1)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原则

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研究以来,我们逐步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就要教师引导幼儿带着热情、积极地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让他们去自由探索、了解环境,幼儿才会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新的知识,才能突显环境的隐性价值。我们将环境创设和利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在环境创设中,我们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表现机会。为了更好地调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热情,教师广泛征求和认真听取幼儿关于环境创设的意见和想法,与他们共同研究和制订环境创设计划,探究中给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我们尽可能地做到幼儿能想的让他们去想,能做的让他们去做,使他们真正投入到环境创设与利用中来。(2)促进幼儿自我表现的原则

幼儿探究性学习强调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表现。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对探究性学习热情的激发、探究兴趣的长久保持以及探究成果的巩同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在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利用上,我们充分关注幼儿的个体需求,为幼儿搭建适合其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幼儿展示、表现自我的空间和舞台。例如,在同一个班级中,有的幼儿喜欢研究小动物,有的对交通工具着迷,还有的则对色彩艳丽的服装感兴趣。他们的不同兴趣点使他们的探究行动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如果我们不对这些有着不同探究需要的幼儿给予个别关注、鼓励和支持,势必会影响他们探究性学习的情绪。因此,在实施幼儿探究性学习中,我园各班根据班级幼儿个体差异为幼儿灵活设置符合不同发展需要的活动区,有针对性地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创设多样化、动态化的环境,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3)促进幼儿深层思考和探索的原则

幼儿对事物的思考和探究是由问题引发的,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在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它需要通过环境的支持和帮助寻求到正确的答案。为此我们通过创设富于变化的环境来有效地诱发幼儿的探究行为。例如:幼儿在探究“水的秘密”过程中,教师灵活地设置一处“我的新发现”这样的主题墙,引导幼儿随时将自己发现的秘密记录下来并贴在主题墙上面,随着探究活动的深入,不断丰富和完善主题墙上记录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鼓励和引导幼儿对主题墙上的内容进行经常性的观察和讨论,不断提出新问题,获得新发现、收获新成果,幼儿在环境的引领下,探究兴趣不断提高,探究内容不断丰富,探究过程不断升华,探究质量不断提高,为生成新的探究兴趣点做好铺垫。

关于材料投放的策略:

材料在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适宜的材料正是启迪幼儿智慧打开科学探究兴趣大门的钥匙。教师能否为幼儿提供适宜结构的材料,是幼儿操作这些材料以发现事物间的关系,获得相关经验,初步建立相应概念之所在,更是幼儿能否完成实验、获得发现的关键。根据这段时间的实验,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保证幼儿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1、注重材料投放的多样性,为幼儿提供幼儿多通道的感知机会。

探究活动是幼儿与环境发生作用的一种形式,对幼儿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形成对科学的情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能引起他们探索需求,并与现实活动目标相适应的材料,才能使幼儿的探究活动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幼儿思维的直观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幼儿兴致盎然地一步一步进入科学殿堂。因此,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不仅应适合于幼儿观察,更有利于幼儿多感官感知,特别是有利于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实例1:

在进行制作活动“小陀螺”时,首先让幼儿想一想,做“小陀螺”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做得和别人不一样?并发动幼儿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制作的材料,把自己认为可以做“小陀螺”的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收集起来,孩子们纷纷从家里找来了大块的泡沫、硬板纸、水果冻盒、饼干盒、蛋糕盒、瓶盖子、大纽扣、一次性盒子等等,材料之多,令人难以想象。教师再提供一些诸如牙签、肖邦、泡沫纸、即时帖、双面胶等辅助性材料。

面对这么多的动手操作材料,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他们的创造欲望是无穷的,创造出了各式各样令人耳目一新的“小陀螺”,真正发挥了材料的优势。篇三: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

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

《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永春仓满幼儿园课题组 执笔 方莉梅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发展和追求。美育作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潜在力量,对于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民族音乐,它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并且有着丰富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接受的内容。开发并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中有鲜明民族特色,内容健康向上的精品对幼儿进行熏陶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永春地处闽南中部,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各种传统民间音乐丰富,如:鼓队舞、高甲戏、南音、木偶戏、布袋戏、山歌等。然而,当前幼儿园对具有乡土特色音乐资源的利用较为贫乏,缺乏对周围生活与地方本土音乐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造,以至许多富有乡土特色的音乐渐渐失去流传?? 因此,我们试图通过以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为主线,对弘扬民族文化,萌发幼儿爱国意识,完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践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目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艺术教育内容,开展有家乡、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即是有可能的又是现实的。而且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注重形成园本化音乐课程。

二、理论依据 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标、内容:

1、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内容。

2、探索民间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效、操作性强的园本化音乐教材。

四、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3.1-2003.3)

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曹冰洁、李晋媛音乐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观。

2、制定课题计划,确定研究小组成员并进行分工。

3、研究小组成员搜集材料并进行研讨。

4、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前测的测量指标。

(二)具体实施阶段(2003.4—2005.5)

1、对实验班进行前测。

2、进一步收集有关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育资料(material),学习许卓娅的音乐教育理论。

3、制定教育目标,根据目标选择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了解并感受本地区的民间音乐。

4、探索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5、针对幼儿水平设计记录表并进行跟踪记录。

6、能大胆运用各种表现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7、请高甲戏团、木偶剧团的演员来园表演。

8、建立学园小戏团、木偶团。

(三)总结阶段(2005.5-6)

1、整理成果资料(material),分析相关数据。

2、汇编成果集(反思记录、活动设计、民间音乐教材、主题活动方案、自编儿歌等)。

3、参加撰写课题报告,课题组研究成果交流。

六、研究成果 调查结果

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研究调查统计表(单位:人)项 目 指 标

能跟随音乐节奏节拍协调地手舞足蹈 对各种本土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幼儿看电视、录像等对其中的本土音乐很敏感? 能听辩出几种民族 音乐? 基本可以 能 不 兴趣 比较兴趣 兴趣 不太敏感 基本敏感 很敏感 1-2种 3种 4种以上

前测 26 5 4 20 10 5 168 29 6 后测 5 30 1 6 28 4 6 25 5 30 注:基本可以:对1-2小节的音乐节奏能协调地手舞足蹈。1-2小节。

对本地音乐的典型节奏能拍对

第三篇: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

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

《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永春仓满幼儿园课题组

执笔 方莉梅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发展和追求。美育作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潜在力量,对于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民族音乐,它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并且有着丰富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接受的内容。开发并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中有鲜明民族特色,内容健康向上的精品对幼儿进行熏陶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永春地处闽南中部,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各种传统民间音乐丰富,如:鼓队舞、高甲戏、南音、木偶戏、布袋戏、山歌等。然而,当前幼儿园对具有乡土特色音乐资源的利用较为贫乏,缺乏对周围生活与地方本土音乐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造,以至许多富有乡土特色的音乐渐渐失去流传„„

因此,我们试图通过以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为主线,对弘扬民族文化,萌发幼儿爱国意识,完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践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目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艺术教育内容,开展有家乡、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即是有可能的又是现实的。而且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注重形成园本化音乐课程。

二、理论依据

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标、内容:

1、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内容。

2、探索民间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效、操作性强的园本化音乐教材。

四、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1-2016.3)

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曹冰洁、李晋媛音乐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观。

2、制定课题计划,确定研究小组成员并进行分工。

3、研究小组成员搜集材料并进行研讨。

4、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前测的测量指标。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6.4—2016.5)

1、对实验班进行前测。

2、进一步收集有关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育资料,学习许卓娅的音乐教育理论。

3、制定教育目标,根据目标选择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了解并感受本地区的民间音乐。

4、探索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5、针对幼儿水平设计记录表并进行跟踪记录。

6、能大胆运用各种表现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7、请高甲戏团、木偶剧团的演员来园表演。

8、建立学园小戏团、木偶团。

(三)总结阶段(2016.5-6)

1、整理成果资料,分析相关数据。

2、汇编成果集(反思记录、活动设计、民间音乐教材、主题活动方案、自编儿歌等)。

3、参加撰写课题报告,课题组研究成果交流。

六、研究成果

调查结果

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研究调查统计表(单位:人)

项 目 指 标 能跟随音乐节奏节拍协调地手舞足蹈 对各种本土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幼儿看电视、录像等对其中的本土音乐很敏感? 能听辩出几种民族 音乐? 不能 基本可以 能 不 兴趣 比较兴趣 兴趣 不太敏感 基本敏感 很敏感 1-2种 3种 4种以上 前测 ***960后测 ***0 注:基本可以:对1-2小节的音乐节奏能协调地手舞足蹈。对本地音乐的典型节奏能拍对1-2小节。比较兴趣:对1-2种本土音乐表现出的兴趣时间30秒左右。基本敏感:听到本土音乐能做出反应。

项 目 指 标 能听辩出本土音乐 能拍出本地音乐的 典 型 节 奏 能哼唱出几种本土 音乐?会用几种乐器演奏 简单的本土音乐 不会 1-2种 3种以上 不能 基本可以 能 不会 1-2种 3种 不可以 基本可以 可以 前测 ***564后测 ***1

《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社会资源,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幼儿的本土意识和乡土意识,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从以上列表中可以看出有62.9%的幼儿不能听辩出本土音乐、100%的幼儿不能拍出本地音乐的典型节奏、72%的幼儿不会用乐器演奏简单的本土音乐、82.8%的幼儿只能听辩出一种民族音乐。经过两年的时间,大部分幼儿对本土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了解到本土音乐有高甲戏、南音、布袋戏、木偶戏、鼓队舞、游戏童谣等,高甲戏、南音是我们闽南最具有特色的戏曲,深受大家的喜爱,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82.9%的幼儿能拍出本地音乐的典型节奏、97.3%的幼儿能演唱3—5首的永春民间童谣,如《打铁哥》、《掩乌鸡》和《抓啄歌》等,91%的幼儿能跟随音乐节奏节拍协调地手舞足蹈,如《天黑黑》、《一只鸟仔》、《老鼠嫁女》、《群丑献艺》、《碰球舞》。93.9%的幼儿会用两种乐器演奏简单的本土音乐、90.9%的幼儿能听辩出三种以上民族音乐。在游戏中学习,身心愉快,并初步感受并喜爱家乡民间艺术中的美。我园将本土音乐引入到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不仅开拓了幼儿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还增强了对本土音乐的审美敏感性,体验了创造与表现的快乐,激发了幼儿热爱乡土文化、爱家乡的情感。

实践成果

在开展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幼儿与老师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给了教师、幼儿一个非常自由、自主的空间,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做学习的主人。从查找资料、主动发问、参与环境创设、参观访问等都能看到老师和孩子忙碌而愉快的身影,幼儿与老师成了活动的主体。2003年4月,民间舞蹈欣赏《碰球舞》参加省音乐课题组观摩活动,2016年5月节奏活动《采茶扑蝶》园课题组观摩活动,获得专家的好评;2016年10月艺术活动《小小新娘》获马来西亚幼教考察团的高度赞赏;2016年12月艺术体验《群丑献艺》参加县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2016年1月《幼儿园开展本土音乐欣赏新视点》一文获泉州市幼教年会论文评比优秀奖。学园汇编了两本教师反思集、活动设计和经验总结,取得了一些成果。

教学上的收获

1、营造浓郁的氛围,对幼儿进行本土音乐的熏陶。

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成长的。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注重设计环境,丰富环境,变化环境,利用环境对幼儿的熏陶,使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美。

首先将本土音乐融入到各年段的早操、午间操中;利用晨间、下午起床、离园等自由活动时间播放闽南歌曲、童谣、乐曲、戏曲等,教师引导幼儿在本土音乐萦绕的环境中心情愉悦地自由游戏、活动。其次教师在各种活动区增设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的玩具材料,如体育角的两人三足、竹高跷、滚铁环;动手角的“东西南北中”;音乐角的拍子响拳、压脚鼓;表演角的高甲戏、惠安服饰、木偶表演;阅读角的家乡小传、自制民谣小图书等,便于幼儿耳闻目染、潜移默化的了解本地民俗音乐文化。

此外根据主题开展的不同时间,通过布置临时性的墙饰,对幼儿进行本土音乐文化熏陶。如:在开展《服装设计师》活动时,将收集到的高甲戏、梨园戏等照片、戏服和头饰等挂在“曲苑杂坛”舞台四周,使幼儿真切感受到地方剧种的精华所在;在“精彩十分” 设计、动手制作高甲戏服、教师与幼儿共同制作闽南地方剧种中各种人物的脸谱;在表演角中进行自编自演。又如:春节、元宵节传统节日活动中,在活动室周围布置永春鼓队舞、碰球舞、拍胸舞图片、幼儿制作的花灯等,并在节日中利用中国结、纸、灯笼、红绸等别具民族风味的工艺品进行装饰,让幼儿置身于民族工艺的海洋中,体会到家乡的美,先人的和,传统的乐。

2、选择适合的素材,激发幼儿探索本土音乐的兴趣。

本土音乐虽然来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本土音乐都是适合幼儿,关键在于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要鲜明、生动,所描写的内容应是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和兴趣的事物,思想感情要能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唤起他们欣赏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联想和想象。

首先,挑选浅显易懂,幼儿兴趣的素材。如南音——《正月点灯红》《直入花园》《春节良宵》;永春民歌——《手巾歌》《园内开花》《心花怒放幸福来》;永春游戏童谣——《天黑黑》《掩乌鸡》《鸡角公》《祛啄歌》《楸楸鸡》《打铁歌》;高甲戏——《新娘上轿》《群丑献艺》等等。《天黑黑》这首用方言朗读的民谣,诙谐有趣,朗朗上口,字里行间透露出民间艺人在文字编排上的深厚造诣。可以在朗诵上配上了闽南地区南音表演中常用的响掌、拍子、压脚鼓等民间乐器,家乡的味道更浓了。这些歌曲的内容生动、有角色、有情节、艺术形象特点鲜明,受到幼儿的喜爱。又如高甲戏《群丑献艺》的舞美独特、新颖,表情诙谐有趣,采用了唱、念、逗的不同艺术形式、表现手法,歌词浅显易懂、节奏明快,民乐配上响盏活泼韵律,幼儿朗朗上口,易学便记,幼儿体验了欣赏——感动——体验——表现——创造的学习过程,幼儿在欢歌笑语中领略了人生生活的真谛、美好,产生对音乐活动较为持久的兴趣和向往,使幼儿获得更多的体验审美愉悦的机会。

其次,挑选具有教育作用,幼儿兴趣的素材。音乐教育是用音乐打动和熏陶幼儿的心灵,引导幼儿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我们在选取教材时注重选择健康向上的内容,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多方面协调发展,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为一生打好基础。例如木偶戏的传统曲目《石敢当》、《沉香救母》、《火焰山》等都是宏扬民族正气,激发人们勇敢、善良、勤奋等良好的品质。又如童谣《楸楸鸡》中,押韵的儿歌与手指游戏相结合,潜移默化地教育幼儿多吃蔬菜;《鸡角公》是教育孩子要自觉的读书,还会帮妈妈做事。这些资源即蕴涵着许多文化艺术知识,又有着浓厚的民俗风情,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我们将其融入到幼儿生活中,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经验让幼儿感受、体验活动的乐趣。3、渗透创新教育,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的源泉。”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又是创造的前提,如果在音乐活动中,注重运用形式的多样化,不仅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创造能力,让幼儿在本土音乐艺术活动中体验到了快乐。?? ?首先,巧妙结合文学、美术等艺术形式,引导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真实感受,使感受与想象融为一体。如欣赏南音《正月点灯红》时,教师在活动的开始先播放一段音乐,让幼儿闭目想象,引导幼儿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画音乐,借助简笔画把听到的和想到的画出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接着教师再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产生了很大的自由想象空间;然后进行体态律动,创编出各具特色的动作:有的走起圆场步、小碎步、花旦的步子;有的在做亮相动作;有的拿着长条插塑(当灯笼)跟着音乐舞起来-----表现出他们的天真活泼的一面,幼儿在感受音乐情绪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想象和创造力。

其次,提供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地创造性地进行表演。在让幼儿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还需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不断自主探索,才能更好的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在区角活动中,经常可以见到创作的影子,如在“精彩十分”中,他们运用铁线、毛线等来制作胡须,用碗面盒制作帽子,用石头、各种颜色的纸、油漆等制作生、旦、净、丑的脸谱,有的直接在t恤上画上脸;“曲苑杂谈”中,女孩子就盖上用丝巾做的红盖头、穿上皱纹纸做的水袖、戏服;男孩子带上自己做的胡须、帽子,穿上自制的小丑、公子服装,跟着音乐唱起来、舞起来;在“动感世界”中听到《碰球舞》的音乐他们跟着老师舞动的彩球创编出许多动作:用头来碰、用后踢脚来碰、用膝盖、脚尖来碰、用肩膀、手掌来碰„„由于孩子们参加了一系列的活动,在他们欣赏、了解这些人物特征后,交流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加深了对本土音乐的体验和理解,孩子们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大胆的表现自己。

第四篇: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

《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永春仓满幼儿园课题组 执笔 方莉梅

一、问题的提出“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发展和追求。美育作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潜在力量,对于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民族音乐,它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并且有着丰富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接受的内容。开发并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中有鲜明民族特色,内容健康向上的精品对幼儿进行熏陶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永春地处闽南中部,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各种传统民间音乐丰富,如:鼓队舞、高甲戏、南音、木偶戏、布袋戏、山歌等。然而,当前幼儿园对具有乡土特色音乐资源的利用较为贫乏,缺乏对周围生活与地方本土音乐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造,以至许多富有乡土特色的音乐渐渐失去流传……因此,我们试图通过以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为主线,对弘扬民族文化,萌发幼儿爱国意识,完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践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目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艺术教育内容,开展有家乡、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即是有可能的又是现实的。而且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注重形成园本化音乐课程。

二、理论依据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标、内容:

1、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内容。

2、探索民间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效、操作性强的园本化音乐教材。

四、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步骤:

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曹冰洁、李晋媛音乐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观。

2、制定课题计划,确定研究小组成员并进行分工。

3、研究小组成员搜集材料并进行研讨。

4、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前测的测量指标。

(二)具体实施阶段(2003.4—2005.5)

1、对实验班进行前测。

2、进一步收集有关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育资料,学习许卓娅的音乐教育理论。

3、制定教育目标,根据目标选择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了解并感受本地区的民间音乐。

4、探索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5、针对幼儿水平设计记录表并进行跟踪记录。

6、能大胆运用各种表现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7、请高甲戏团、木偶剧团的演员来园表演。

8、建立学园小戏团、木偶团。

(三)总结阶段(2005.5-6)

1、整理成果资料,分析相关数据。

2、汇编成果集(反思记录、活动设计、民间音乐教材、主题活动方案、自编儿歌等)。

3、参加撰写课题报告,课题组研究成果交流。

六、研究成果调查结果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研究调查统计表(单位:人)

项 目 指 标能跟随音乐节奏节拍协调地手舞足蹈对各种本土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幼儿看电视、录像等对其中的本土音乐很敏感?能听辩出几种民族 音乐?不能基本可以能不 兴趣比较兴趣兴趣不太敏感基本敏感很敏感 3种4种以上前测26 5 4 20 10 5 16 11 8 29 6 0 后测0 5 30 1 6 28 4 6 25 0 5 30

对本地音乐的典型节奏能拍对1-2小节。基本敏感:听到本土音乐能做出反应。

项 目 指 标能听辩出本土音乐能拍出本地音乐的 典 型 节 奏能哼唱出几种本土 音乐? 会用几种乐器演奏 简单的本土音乐不会 3种以上不能基本可以能不会 3种不可以基本可以可以前测22 10 3 35 0 0 17 11 7 25 6 4 后测2 5 28 3 3 29 0 1 34 1 3 31

实践成果 教学上的收获1、营造浓郁的氛围,对幼儿进行本土音乐的熏陶。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成长的。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注重设计环境,丰富环境,变化环境,利用环境对幼儿的熏陶,使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美。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首先将本土音乐融入到各年段的早操、午间操中;利用晨间、下午起床、离园等自由活动时间播放闽南歌曲、童谣、乐曲、戏曲等,教师引导幼儿在本土音乐萦绕的环境中心情愉悦地自由游戏、活动。其次教师在各种活动区增设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的玩具材料,如体育角的两人三足、竹高跷、滚铁环;动手角的“东西南北中”;音乐角的拍子响拳、压脚鼓;表演角的高甲戏、惠安服饰、木偶表演;阅读角的家乡小传、自制民谣小图书等,便于幼儿耳闻目染、潜移默化的了解本地民俗音乐文化。此外根据主题开展的不同时间,通过布置临时性的墙饰,对幼儿进行本土音乐文化熏陶。如:在开展《服装设计师》活动时,将收集到的高甲戏、梨园戏等照片、戏服和头饰等挂在“曲苑杂坛”舞台四周,使幼儿真切感受到地方剧种的精华所在;在“精彩十分” 设计、动手制作高甲戏服、教师与幼儿共同制作闽南地方剧种中各种人物的脸谱;在表演角中进行自编自演。又如:春节、元宵节传统节日活动中,在活动室周围布置永春鼓队舞、碰球舞、拍胸舞图片、幼儿制作的花灯等,并在节日中利用中国结、纸、灯笼、红绸等别具民族风味的工艺品进行装饰,让幼儿置身于民族工艺的海洋中,体会到家乡的美,先人的和,传统的乐。2、选择适合的素材,激发幼儿探索本土音乐的兴趣。本土音乐虽然来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本土音乐都是适合幼儿,关键在于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要鲜明、生动,所描写的内容应是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和兴趣的事物,思想感情要能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唤起他们欣赏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联想和想象。首先,挑选浅显易懂,幼儿兴趣的素材。如南音——《正月点灯红》《直入花园》《春节良宵》;永春民歌——《手巾歌》《园内开花》《心花怒放幸福来》;永春游戏童谣——《天黑黑》《掩乌鸡》《鸡角公》《祛啄歌》《楸楸鸡》《打铁歌》;高甲戏——《新娘上轿》《群丑献艺》等等。《天黑黑》这首用方言朗读的民谣,诙谐有趣,朗朗上口,字里行间透露出民间艺人在文字编排上的深厚造诣。可以在朗诵上配上了闽南地区南音表演中常用的响掌、拍子、压脚鼓等民间乐器,家乡的味道更浓了。这些歌曲的内容生动、有角色、有情节、艺术形象特点鲜明,受到幼儿的喜爱。又如高甲戏《群丑献艺》的舞美独特、新颖,表情诙谐有趣,采用了唱、念、逗的不同艺术形式、表现手法,歌词浅显易懂、节奏明快,民乐配上响盏活泼韵律,幼儿朗朗上口,易学便记,幼儿体验了欣赏——感动——体验——表现——创造的学习过程,幼儿在欢歌笑语中领略了人生生活的真谛、美好,产生对音乐活动较为持久的兴趣和向往,使幼儿获得更多的体验审美愉悦的机会。其次,挑选具有教育作用,幼儿兴趣的素材。音乐教育是用音乐打动和熏陶幼儿的心灵,引导幼儿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我们在选取教材时注重选择健康向上的内容,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多方面协调发展,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为一生打好基础。例如木偶戏的传统曲目《石敢当》、《沉香救母》、《火焰山》等都是宏扬民族正气,激发人们勇敢、善良、勤奋等良好的品质。又如童谣《楸楸鸡》中,押韵的儿歌与手指游戏相结合,潜移默化地教育幼儿多吃蔬菜;《鸡角公》是教育孩子要自觉的读书,还会帮妈妈做事。这些资源即蕴涵着许多文化艺术知识,又有着浓厚的民俗风情,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我们将其融入到幼儿生活中,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经验让幼儿感受、体验活动的乐趣。3、渗透创新教育,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的源泉。”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又是创造的前提,如果在音乐活动中,注重运用形式的多样化,不仅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创造能力,让幼儿在本土音乐艺术活动中体验到了快乐。?? ?首先,巧妙结合文学、美术等艺术形式,引导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真实感受,使感受与想象融为一体。如欣赏南音《正月点灯红》时,教师在活动的开始先播放一段音乐,让幼儿闭目想象,引导幼儿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画音乐,借助简笔画把听到的和想到的画出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接着教师再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产生了很大的自由想象空间;然后进行体态律动,创编出各具特色的动作:有的走起圆场步、小碎步、花旦的步子;有的在做亮相动作;有的拿着长条插塑(当灯笼)跟着音乐舞起来-----表现出他们的天真活泼的一面,幼儿在感受音乐情绪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想象和创造力。其次,提供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地创造性地进行表演。在让幼儿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还需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不断自主探索,才能更好的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在区角活动中,经常可以见到创作的影子,如在“精彩十分”中,他们运用铁线、毛线等来制作胡须,用碗面盒制作帽子,用石头、各种颜色的纸、油漆等制作生、旦、净、丑的脸谱,有的直接在t恤上画上脸;“曲苑杂谈”中,女孩子就盖上用丝巾做的红盖头、穿上皱纹纸做的水袖、戏服;男孩子带上自己做的胡须、帽子,穿上自制的小丑、公子服装,跟着音乐唱起来、舞起来;在“动感世界”中听到《碰球舞》的音乐他们跟着老师舞动的彩球创编出许多动作:用头来碰、用后踢脚来碰、用膝盖、脚尖来碰、用肩膀、手掌来碰……由于孩子们参加了一系列的活动,在他们欣赏、了解这些人物特征后,交流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加深了对本土音乐的体验和理解,孩子们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大胆的表现自己。

共2页,当前第1页12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五篇: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语文味”回归课堂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高耀飞

一、项目研究背景 1.教育发展背景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已被抬到了空前的高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程少堂老师的教育理论:“上有语文味的语文课”。这一理论让我怦然心动并且心有戚戚焉。是啊,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味。从此,我认真学习程老师的教育教育理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语文课堂进行改革,努力营造富有“语文味”的课堂,构建充满语文味的教学课堂,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为具有语感、情感、美感的特色课堂,实现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目标。

其实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个地区都推出了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堂走向共情,追求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地倾听能力的培养。

比如美国就有专门的《教学创意手册》,其中指出:“倾听的能力包括理解教师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两部分。”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活动。听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语文教学应首先把这种基本要素作为培养的目标。教育专家们也提出许多新课题,例如:倾听如何和教学相结合?倾听如何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等等。有鉴于此,本课题试图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综合学习理论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实践研究,实现教学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为主要宗旨,寻求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出路。所以说在此理论与实践基础上进行“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倾听能力的研究”是有其必要性和积极意义的。2.学校现状分析

东海县李埝中学是一所偏远的乡镇学校。近几年生源不足,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发展极不均衡。尤其是课堂的倾听能力急需培养。学校的办学宗旨,就以“办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办学指导思想,“适合”不仅是我们学校的教学精髓,也是教育教学核心。在“适合”的指引下,我们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提升育人水平。学校充分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发展,结合学校的特点,确定了语文组课题——《初中语文“语文味”回归课堂教学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语文味”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目标和规格对学生进行培训,使学生养成某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中”指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七至九年级的在校学生。“语文课堂”是指在课程标准的规定下进行的语文教学活动。“倾听回归”就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我们所说的语文课堂上的学生的倾听能力主 要是指学生要注意倾听老师或者其他同学的谈话并能进行信息反馈的能力。

“语文“语文味”回归课堂教学” 要使课堂焕发出语文味,教师应该自身就有语文味。“腹有诗书气自华”,试想,一个自身语言都贫瘠干涸,安于就事论事,墨守陈规照本宣科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也难把课堂变得有滋有味的。但是不少教师对“语文味”回归的概念和内涵理解不够清晰,对探究这一观念在教学中的价值理解存在偏颇,对它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误解。那么,“回归语文味”就成为课题的关键所在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进行学生倾听现状与需求调研,确立课题研究的依据与原则。研究启动之初,学校课题组根据需要设计了一套学生问卷,确定了学生的倾听行为应包括学生能否认真倾听教师、学生能否倾听伙伴、学生能否倾听家长,理解、沟通家长三个方面。其正向指标是注视对方,边听边想,听而评价,听而补充调整;负向指标:不注视倾听,听候无反应,走神作小动作,做自己的事;拟分析、研究学生倾听现状,形成后续研究的主要思路和具体计划并以学校为主,整合家庭资源,培养学生倾听意识与习惯。

其次,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明白倾听,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一种能力,一种素养,一种品质。在活跃的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要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接下来,就是探讨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方法与规律,优化教师的指导。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倾听环境的建设,比如“课桌环境”和“周边环境”,一个是倾听的标准与要求的制定。

三、解决的问题

1.教师怎样关注学生课堂中的倾听问题,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中不倾听的现象有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呢?

2.学生能否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进行有效的学习训练后,从而使倾听能力得到发展呢?

3.能不能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中的倾听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转变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呢?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搜集语文课堂中学生不会倾听的案例; 2.分析语文课堂中学生不倾听的原因; 3.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五、项目实施的过程与方案

(一)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日——2014年5月28日)1.深入分析学校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发现学校的优势、劣势,确定学校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前期调研工作。

2.建立学校课题小组,制订具体实施步骤,健全管理网络。3.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理论知识; 4.围绕《李埝中学和谐教育科研项目实施方案》制订实施细则,做到切实可行;此阶段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法。

(二)实施阶段(2014年6月1日——2014年7月30日)根据第一阶段的探讨和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实施方案,付诸实践。此阶段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行动研究法。

1.全面的分析,形成初步意向,收集整理课题资源,确定有代表性的学习基地(学校各个班集体)和语文学习形式(如进行课堂教学或和老师、专家进行交流探讨关于“倾听话题”的活动)。

2.根据收集的资源,研究其课题的特点来进行分类提炼,结合学校不同年级特点引入课堂实践,从而使学生对“倾听行为”有更深刻和更明确的认识。

3.根据平时的教学以及实践活动所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反思、调整、整理出能使语文课堂更加高效的校本教材。

(三)总结阶段(2014年8月1日——2014年9月28日)根据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创立学生有倾听能力的和谐课堂并进行推广。本阶段主要采取教育经验总结的方法。

1.鼓励教师在教学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交流,多谈心得体会,收集整理案例、反思,编辑校本论文集。2.撰写研究报告。

3.以“初中语文“语文味”回归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成果展示活动(如校本语文教材、课例、论文、实验报告等),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和理全面总结,不断反思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 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提升课题研究的内涵。

六、研究的成效

1.初步探索了提高学生倾听能力指导方法

教师的指导方法包括任务驱动、情境诱导、评价反思、视听相融、节奏调节、评价引导。

任务驱动——在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教学行为,教师的辅助教学行为和管理教学行为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看、主动听,如:教师提醒学生:“他的发言正确吗?”注重引导全体学生倾听。

情境诱导——除了要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倾听,还要创设符合学生的生活情趣的动觉情境,刺激学生来倾听。

评价反思——引导学生倾听伙伴。教师可多运用措施,找些方法,研究教师自行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标,以此检验学生倾听的有效度。视听相融——采用口形提示法,用手势动作引起学生注意,促进学生视觉器官与听觉器官的相互配合,综合运用。

节奏调节——当学生不太专心,教师可通过调节语速或停止讲述,提高学生注意力,从而促使学生关注倾听。

评价引导——对学生的发言及时点评、鼓励、引导,促使其他学生也专注倾听,及时对头脑中已形成的信息再加工处理,提高表述的质量。2.绝大多数学生的倾听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观察了解,我们发现学生在现在的学习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听,机械地练,而是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并掌握倾听要求,懂得听什么、怎么听、听得怎么样。通过两年的训练,测试记录反映班级学 生倾听习惯有大幅度提高,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有效倾听。

学生在主动参与倾听的过程中,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不仅敢于发表见解,有时还对教师提出不同意见,甚至评价教师的示范。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学生这样说“我认为”、“我还有一种想法”、“我们小组讨论后觉得”、“我是这样来学的”等等。课堂上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被认可、被欣赏,孩子们积极思考、乐于倾听,要动手、动脑、要竞争,不断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学习方式。有一位孩子的家长说:“以前大人讲话的时候,孩子总是插嘴,现在就能安静地倾听了,孩子说,老师告诉他倾听是一种礼貌。”

3.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一定发展

第一个方面课题研究使教师的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教学行为发生变化。在课题实践研究中,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教师们意识到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其实,教师是学生鲜活的榜样,老师耐心、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能对学生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的倾听,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尊重;教师有效的倾听,能给予学生激励和帮助;教师有效的倾听,更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无须过多的对学生说倾听有如何重要,你的行为就是最好的示范。过去以教代学、先教后学的教学框架被打破了,代之以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倾听兴趣、寻求多形式、多途径方式提高学生倾听能力。第二个方面在课题实践研究中,老师们学会了反思。在教学前、教学时、教学后都能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课题实验教师都深切地感受到:课题研究对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深刻的影响。两年来,课题组老师们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如说课比赛、优质课竞赛、优秀教案评比、录像课比赛)硕果累累,完成教育叙事、观察日记、教学札记百余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的教育刊物上都有发表,我们还编辑出版了校本教材,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辅导的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也是得到了很多的荣誉。

七、总结与思考

1.通过研究,我们基本上解决了研究之初提出的问题。比如说学生学生“听”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听”的习惯也在逐渐形成。学生对语文课堂中的学习产生兴趣明显提高,大多数学生转变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2.通过研究,我们及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指导倾听策略:比如教学准备阶段策略、任务驱动策略、情境诱导策略、评价反思策略等。我们虽然提炼出这些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及时总结,但是推广还不够,希望通过再实践运用,融入课堂,从而创新出更多的有效策略,让我们的课题研究更具有实效性!

3.通过研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对于科研理论及科 研方法的学习还不够,以后要加强学习;由于课题组的成员都是一线老师,研究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我们要让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这些都等待着我们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好好完善。

4.由于学生自身资质的参差不齐,他们的倾听能力和倾听状态也会有很大差异。据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倾听效果是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其倾听目的来决定的。听课过程中,学生往往以自身具备的倾听能力和自身养成的倾听习惯来决定听什么,什么时候听。有时候因为能力问题(如听不懂)或心理问题(如对老师反感),他们会自动关闭接收口语信息的通道,故意听不见老师的讲解,这样便产生了心理学所讲的“选择性失聪”现象。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应如何应对,值得进一步研究。

下载幼儿园结题报告格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结题报告格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结题报告

    小学生中年级读写结合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叶圣陶老先生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的论述,给了我们启发。阅读与写......

    结题报告

    邢台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和谐班级文化的实践研究” 撰写人:李清云 一、 课题的提出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

    结题报告

    《新课程理念下互动式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研究报告 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 生物教研组 课题批准号:ZXJK-2012-40 课题类别:一般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负责人: 潘体华(忠县三汇中......

    结题报告

    《关于有效指导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

    结题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创新创业计划结题(论文) 创新创业计划结题(论文) 抽油机效率及失载问题的研究 学生姓名:陈名 杨柳 葛玖浩 毛建平张晨星 指导教师:崔学政 (机电工程学院,项目编......

    结题报告

    高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既为广大学生开拓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也使个别学生产生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自律能力下......

    结题报告

     陈冬 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学校 2016.11 《校园安全规范化管理的探究》结题报告 《校园安全规范化管理的探究》结题报告  陈冬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您们好。 承蒙领导......

    结题报告——

    一、结题报告的基本结构 结题报告是一项课题研究结束,研究者客观地、概括地介绍研究过程,总结、解释研究成果,向有关部门(机构)申请结题验收的文章。它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