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报告
XX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报告
为认真贯彻XX区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深化村级体制改革,降低集体组织管理成本,健全集体民主管理机制,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社会活力,根据新区、镇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我村从2008年起,借鉴先进经验,立足本地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三资”管理办法,规范管理、有效监督,使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三资”管理工作逐步步入制度化、程序化轨道,集体资产盘活率达到100%,有效地保护了集体资金、资产安全,提高了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减少了基层矛盾纠纷,有力地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就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三资”清理的重要性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以发展和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物质权益和民主权益为核心,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进一步加强村级“三资”管理,形成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监督有力的村级“三资”运行和管理机制,规范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运行,为有效防止农村集体资产流失,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基础。
二、完善制度、逐步改革
2008年起,我村按照村社区公共管理、服务与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分离的要求,形成村党支部统一领导、村民委员会负责社区公共管理与服务,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村级组织架构。
(一)健全村集体经济民主管理体制
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会议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我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户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27名代表。
我村集体资产重要投资项目、经营计划、集体资产经营负责人任免、集体经济的内部管理制度、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的决算和可支配财力使用的预算等重大事项,均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会议决定。
(二)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
我村集管会由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7人组成,均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会议选举产生。
村集管会是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决策机构,作为村集体经济出资人代表,履行村集体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职责,领导和监督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工作。
(三)成立村集体资产民主理财监督小组
经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5人组成的XX村集体资产民主理财监督小组。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在村集管会的领导下,履行对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及重大经济活动的监督,定期开展活动,促进村集体资产依法规范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三、明确责任、强化落实
(一)召开会议,落实人员。在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期间,村两委召开专题会议,就清理工作制定摸底方案,并落实专人负责。村党支部高度重视,认真组建了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做到统筹安排,精心组织。
(二)清产核资,建立台账。清资产是集体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清查资产、界定权属,重估价值,核实存量,登记产权,建章立制。在镇
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人员对村所有资金项目进行清理清查,对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摸底、计量、盘点、核实、登记,全面澄清村资金、资产、资源底子。全面清理账户、债权债务、收费票据、固定资产及公有财产,并进行分类造册登记。规范账务账目,建立一套“三资”账簿,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村级“三资”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领导重视是搞好“三资”管理工作的前提,人员落实是做好“三资”管理工作的基础;措施到位是搞好“三资”管理工作的保证;镇村配合、上下联动是做好“三资”工作的关键。我村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规范了村组集体“三资”运营,保护了农村“三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预防了集体资产流失,使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真正实现了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从“制度民主”向“程序民主”、从“暗箱操作”向“阳光操作”的转变。但是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下阶段,我村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上级要求为准则,扎实做好我村的三资管理工作,规范三资运营,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利益。
XX村
2012年4月23日
第二篇:村集体三资管理总结汇报
村集体三资管理总结汇报
为进一步规范我镇各村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运营,提升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好监督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我镇按照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及时动员部署,明确工作职责、梳理工作重点、理清工作思路,对试点村“三资”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重点从制度建设、制度执行、资产资源管理、民*主议事、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村务公开及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等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自查自纠,根据巡c和自查中发现的薄弱点和风险点,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举措。
一、七届区委农村“三资”管理专项巡c反馈问题整改情况。
全镇*个村在学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有关“三农”工作要求、村级党组织履行职能责任、村级财务管理四个方面共反馈问题*项,现已完成整改*项,正在整改*项,整改完成率为*%。二、工作举措及成效
(一)规章制度加快完善。
*年*月底,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社会稳定,我镇针对农村财务及“三资”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将农村财务及“三资”管理全部纳入“*省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实行统一记账、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提供财务、统一建档、分村核算,将于*月中旬全面完成新旧系统及账务的对接。镇*所在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参照区*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指导意见》,结合我镇实际起草了《*区*镇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并在全镇各村、各部门进行广泛的征求意见,待修改完善后将印发至各村,并统一参照执行。各类制度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提升我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村集体利益不受损失,与我镇农村财务及“三资”管理实际高度契合,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二)更新升级管理系统。
自*月起,停用原有的“三资”管理和财务管理系统,启用“*省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和“*区农经综合管理平台”的银农直连模板。进一步优化“村账镇管”模式,按照区农业农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不再实行“组账村管”,组账一并纳入平台统一管理。截止目前,已完成*个村新旧系统、账务的对接,录入、审核、支付等权限设置完毕,待农商银行将村民委员会账户接入管理系统,支付密钥配备到位后即可投入使用。新系统的启用,将全面实现农村财务及“三资”管理的系统化、信息化,进一步规范会计账务及科目设置,银行账户、合同、项目管理更加便捷合理,“三资”台账管理更加科学准确。
(三)合理机构和人员配置。
根据省、市、区对农村财务及“三资”管理相关要求,结合我镇工作实际,经镇党w会议研究,将镇农经站从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整体移交至镇财政所,与镇财政所农村财务工作进行合并,全面负责我镇土地流转、土地确权、土地仲裁、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管理、农村财务及“三资”管理等工作,并配备工作人员*名。各村配备报账员*员,报账员负责本村村集体各项开支的报账结算、“三资”管理及其他财务工作。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负责对本村各项收支出情况进行监督,并督促按要求及时进行公开。通过机构和人员的重新配置,配齐配强工作队伍,职责分工更加明确,责任到岗到人,村级小微权力运行流程中,权责更加明确,有效避免优亲厚友、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微FB现象。
(四)撤并账户分类核算。
各村集体资金按照资金性质,采用“两个账户”分别管理,村民委员会账户用于管理村、社区取得的非经营性资金;将原村委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资金进行合并,开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账户,用于管理村集体取得的经营性资金。截止目前,*个账户已全部开设完成,各村村民委员会原有资金已按要求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并,原社区委员会资金预计于*月中旬前完成清算,并转入村民委员会账户。通过账户的撤并、资金的分类整合,村级经营性、非经营性收入分账户管理,资金用途更加明确,采用不同的报账审批流程,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五)加大村务、财务公开力度。
镇农经站对各村重大事项、建设工程、财务收支等风险高发点进行严格把关,大额资金支出均需提供完整的“四议两公开”记录及影像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督促村委会和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三资”情况以公示栏、“村廉通”、网络新媒体等途径,按季度进行公示公开,全面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加大对试点村各类公开事项的监督,村级财务及重大事项议事程序不规范、参会人员不合理、走形式、走过场、公示不及时不透明以及为应付报账编造会议记录等现象有了极大的改善,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确保村级权力阳光下运行。
(六)全面清产核资,盘活经营性资产。
镇农经站指导各村开展清产核资,掌握本村“三资”当年变化情况,摸清底数,要求各村在年底前完成历年应收款、应付款的化解和处置,对部分呆账、死账应及时通过“四议两公开”等相关程序进行销账。对当年本村资产、资源变化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并及时建立完善“三资”台账,为*年上半年“三资”系统录入做好准备。*个试点村清产核资工作正在进行,待“三资”系统启用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并完善台账。*个试点村党支部班子主动作为,根据本村发展实际,结合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财政资金投资入股等多种经营合作形式,充分发掘和盘活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资金,投资修建恒温库、温室大棚、育苗基地、养殖场等经营实体,进一步发展壮大了本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制定和完善农村财务及“三资”管理相关制度。
根据我镇实际,加快完善制度体系进程,促进村集体财务及“三资”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运行,财务运行有据可依、有迹可循,进一步规范农村小微权力运行,杜绝微FB,保障农村集体利益不受损失。(二)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能力。
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严管厚爱,于*年初对镇、村财务人员及责任领导进行村级财务及“三资”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廉政履职意识,提升镇、村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断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履职能力,主动出击,对村集体财务及“三资”管理进行全面监督,及时排除风险点,规范各类工作资料及台账,做到工作留痕。(三)增强法律意识,加强村级合同管理。
镇农经站主动指导和帮助各村进一步规范各类合同、协议,对各项条款逐条斟酌完善,全镇统一模板,保障村集体及村民的合法权益。增强村干部及集体经济经济法人的法律意识,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期限,收回本金和红利,确保集体资产不受损失。第三篇: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意见(2012)33(范文)
中共建德市委办公室 市委办发〔2012〕33号
(意见)
★
关于加强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
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市级机关各单位:
为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浙政办发〔2011〕135号和市委办〔2010〕1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我市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下同)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杭州市有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文件精神,以改革的理念、创新的举措、科学的手段,着力深化“三资”管理,提升“三资”监管水平,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好、用好、经营好,实现保值增值,为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证。
(二)工作目标:围绕“组织网络化、操作程序化、管理信息化、监督多元化、服务综合化、问责制度化、运作阳光化”的目标,构建“三资”管理体系,健全“三资”管理制度,创新“三资”监管手段,拓展“三资”服务内容,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全面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和科学化。
二、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
(一)明确“三资”管理范围
村级集体资金:主要是指村级原有积累、取得发包及上交收入、经营收入、租赁收入、投资收益、土地征用补偿收入、集体资产变卖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其他收入等所形成的货币资金及有价证券。
村级集体资产:主要是指村级集体所有各类固定资产、实物投资、债权股权及无形资产等,包括办公用房、经营性房产及公益性房产等建筑物、道路、交通通讯工具、农田水利设施、文教卫生体育用品等设施、各类应收款、长短期投资、无形资产等。
村级集体资源:主要是指村级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法律规定属于村级集体所有的山林、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
(二)严格“三资”管理程序
村级重大“三资”管理事项(具体由各乡镇、街道根据当地情况确定)必须严格按照以下程序实施:
1、方案拟订。村级重大“三资”管理事项的实施方案,由村党组织、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简称村级组织,下同)组织召开党员、村民(社员、股东)代表会议,充分征求意见。
2、乡镇审核。村级重大“三资”管理事项的实施方案,必须报乡镇(街道)审核。
3、民主决策。在乡镇审核通过的基础上,由村级组织提交村民(社员、股东)代表会议讨论,并采取“一事一议一表决”的方式逐项表决通过。
4、全程监督。在村级重大“三资”管理事项实施的方案拟订、民主决策和具体实施过程中,村社监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实行全过程监督。
5、公开公示。凡涉及村级重大 “三资”管理事项的情况、应及时通过村务公开栏和网络等形式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完善“三资”管理制度。在组织专人对村级集体“三资”情况进行清查核实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
1、集体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关于推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市委办发〔2008〕15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民主监督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市委办发〔2009〕124号)文件,村集体资金不得对外担保、不得擅自出借,不得擅自借款,村级工程项目和村集体资产的处置严格执行《关于建德市乡镇(街道)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建政办函〔2011〕150号)文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一是完善村银行开户制度。一个村原则上只开设一个银行结算账户,如因征地补偿费额度较大,确需另设征地补偿费收支专户的,应在当地基本账户所在银行(信用社)开设征地补偿费收支专门(辅助)账户,开户程序为由村提出申请,经社监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同意,报乡镇(街道)批准,新设立专户只能用于征地补偿款项往来,其他款项一律不允许存入该账户。二是完善村级招待费制度。在坚持现有的村级招待费制度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招待费人口基数计算标准,具体为:原按村规模总人口每人5元标准提高到按每人10元计算;超过核定总额部分提交社员(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其中超过核定总额50%以上的部分需先报所在乡镇(街道)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再提交村民(社员、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三是完善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制度。严格控制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原则上一届内不得超过一次,确需外出考察学习必需经乡镇(街道)审批通过,考察费用个人需承担一定的比例,具体由各乡镇(街道)制定相应规定。四是完善项目工程结算兑现管理制度。村级各类项目工程承包必须签订规范书面承包合同(协议),一式四份,发包方、承包方各执一份,乡镇(街道)“三资”管理办公室和“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各备案一份。各乡镇(街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必须严格按照承包合同或协议条款约定的时间、比例或额度支付承包款,如遇合同或协议尚不明确的或实际施工有变动的,需凭乡镇(街道)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出具的书面凭证方可付款。社监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对项目工程立项、实施、决算等方面的监督职能,严格村集体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审查、项目招标、合同签订、项目变更、项目监督、竣工验收和决算审计等各环节的管理。
2、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一是建立资产台账。各乡镇(街道)要督促所辖村及时对集体固定资产进行清理核实,详细登记资产名称、型号、购建(赠与)时间、数量、原始价值、存放地点、使用人员等,逐一登记造册,建立资产台账,集体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要及时登记,以保证账实相符,指定人员保管。二是规范资产处置。对于各村在盘点清理中发现集体资产盘亏和不实且金额较大,需进行资产帐面核销的,应逐一查明原因,由村经济合作社管委会(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会)拟定处理方案,报乡镇(街道)审核通过,提交村民(社员、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形成决议,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街道)备案,各乡镇(街道)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进行调帐和销帐;对大额集体资产拍卖、转让、联营等对外处置的,必须经过资产评估,确定市场基准价格,根据以上程序进行报审和报批,最后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处置。
3、集体资源管理制度。一是加强资源登记管理。建立村级集体所有的土地、山林、荒地、滩涂、水面(简称“土地”,下同)资源管理台帐,详细登记名称、类别、面积、具体位置、使用情况等内容,并对集体土地征用情况及时进行增减变更。二是创新土地经营机制。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加强土地流转动态管理,乡镇(街道)、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要及时做好土地流转信息收集和发布,建立土地流转台账和档案,对有条件的村组,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可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三是规范集体资源交易。对资源承包、出租、转让、大额批件物品采购、工程项目建设等事项在民主决策的基础上,采取招投标方式确定承包人、受让人、提供人、承建人;村级集体产权资源依法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或其他方式流转的,原则上都要进入杭州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进行公开、公平交易,通过协议转让、拍卖、招投标、网络竞价等方式,提升产权资源价值,降低交易成本,做到公开透明,实现权力阳光运行。村级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实行合同管理,统一编号。
(四)健全“三资”管理体系
1、组织体系。进一步加强农经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培养一支讲正气、懂业务、会管理的农经干部队伍。要加强市农经管理总站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完善工作保障。
(1)配足配强农经管理人员。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通知》(浙政发〔2005〕32号)和杭州市委办〔2010〕13号文件要求,配足配强乡镇(街道)农经管理人员,加强业务培训,确保农经队伍适应当前“三资”管理任务的需要,农经员要专职从事农经管理工作。原乡镇(街道)会计代理服务中心更名为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具体做好“三资”代理服务工作。乡镇(街道)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一般应按照中层岗位的条件配备,并落实相应待遇。
(2)完善乡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职能。乡镇(街道)会计代理中心更名为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后,赋予“三资”管理、核算、监督等职能,中心会计原则上按照每5—7个村1名的标准配备,其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列入乡镇(街道)财政预算。各乡镇(街道)要重视“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加强管理和考核,建立“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人员的工作激励和约束机制。
(3)加强村助理会计(报账员)管理。市级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要加强对村助理会计(报账员)开展业务培训及考核,实行持证上岗。
2、监督体系
(1)拓展网络监督。进一步拓展现有农村财务监管网络系统的功能,建立村级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平台,并实现市、乡镇(街道)、村三级联网。加强村级集体“三资”网络数据库建设,将村级财务收支的原始凭证、村级资产资源的实物图片、承包租赁合同、招投标文件等原始资料,通过扫描或图片上传的方式录入管理系统。各乡镇(街道)、村逐步通过触摸屏、华数电视等载体设置查询终端,便于群众随时查询村级集体“三资”状况,村级集体“三资”监管网络系统建设列入信息化建设项目。
(2)加强民主监督。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有关“三资”管理的重大事项,要履行民主程序,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并及时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布“三资”运营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接受监督。进一步重视和发挥社监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并对届期内“三资”管理事项进行全程监督,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3)强化审计监督。按照省里“三年一轮审”的要求,继续做好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实行跟踪监督、限期整改。在审计方法上,可采用市农村集体审计站直接审计、抽调具有《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资格证》的乡镇(街道)农经员和三资管理中心会计等组成审计组进行协助审计的方式,也可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市级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农村审计专职审计人员,切实保障农村审计工作和人员经费。
3、违规责任。各乡镇(街道)要加强对各村财务公开、民主理财、货币资金管理、预决算管理、票据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等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落实,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市级有关部门要定期对“三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对通过审计、检查等方式,或信访、举报受理中查实违反村级财务管理有关规定的行为,一律按照《浙江省违反村级财务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办法》相关条款实行责任追究;构成违纪的,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4、等级评定。村级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实行等级评定,完善村级财务管理等级评定办法,每年评定一次,进行分类动态管理,其中,A档为示范村,B档为规范村,C档为欠规范村,D档为混乱村(评定办法另定)。对列为D档重点管理村不安排项目,各乡镇(街道)要对D档重点管理村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应措施加以整改。
(五)积极推进农村股份制改革。积极推进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全额折股量化,通过以集体资产所有权置换股份合作社股权,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农民转移,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在改革模式上,根据各地实际,建立资金、资产、资源“三合一”的综合性股份经济合作社,或根据资产性质建立土地股份和社区股份等合作社;在股权享受上,遵循依据法律、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公平公正的原则,有效解决农村各类特殊人群的权益享受问题,避免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享受对象自主界定不规范造成对各类特殊人群利益的损害;在股权管理上,股份经济合作社要及时向农民颁发股权证,发生依法继承、赠与或转让等股权流转的,及时变更股权证,确保农民实际股权份额与股权证书记载相一致。通过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途径,积极盘活集体存量资产和非农建设用地、“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地、水面及山林资源,共建共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发展物业经济、特色产业经济和旅游休闲经济,不断拓展集体经济发展新渠道,提高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收益率。
三、组织领导和合力推进
(一)建立组织。为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市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农村“三资”管理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农办);各乡镇(街道)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明确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乡镇长(街道办主任)为主要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二)强化配合。市级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合力推进我市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市农办负责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的监督、检查、指导、培训、审计等工作;纪委监察机关负责及时查处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的违纪违规现象,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民政部门负责将农村“三资”管理纳入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范畴,加强程序监督,规范村务公开;审计部门负责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业务进行指导和帮助;财政部门负责做好专项资金的日常监督管理,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对乡镇(街道)农村“三资”服务中心人员、村报账员培训给予支持;国土资源、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根据部门职责,加强对村级集体建设用地、山林、水域等自然资源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加强考核。市委、市政府将“三资”管理工作纳入对乡镇(街道)的目标管理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通过考核,评选出农村“三资”管理较为规范的先进集体和“三资”管理工作中业绩较为突出的先进个人,由市委市政府进行表彰。各乡镇(街道)也要加大对村级“三资”管理的考核力度,落实好考核经费,对管理规范的村进行表彰,切实增强各相关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各乡镇(街道)根据本意见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
中共建德市委办公室
建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3月21日
抄送:市委常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 中共建德市委办公室
2012年3月22日印发
第四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定稿)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行为,管理用好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保证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规范我县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财务收入管理制度
1、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依法、合理组织收入,加强货币资金管理。
2、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主要包括:上级和部门对村级的专项补助和拨款、村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收入、集体统一经营收入、发包及村办企业上缴收入、投资收益、上级转移支付以及奖励、救济扶贫 补助、补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集体建设征地地补偿费,以及各种代收、借贷等其他收入。
3、村集体经济组织取得的各项收入应当使用“省农村集体财务与资产监督管理总站”统一监制的票据,确保收入有据可查,并在一定的时限内及时、足额上缴乡镇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中心入帐核算,严禁私设小金库、坐支、截留、挪用或擅自抵顶债务。上级转移支付以及奖励、补助、补偿资金等须直接拨入乡镇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中心帐户,统一支付管理。
4、乡镇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中心要经常核查村级有关经济往来帐目,定期与开户银行核对,定期盘点库存现金,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财务开支审批制度
1、村集体经济组织各项支出应做到集体理财、民主管理、公开透明。
2、村集体经济组织支出主要包括:;村(组)干部报酬、办公费、会议费、差旅费、广播通讯等管理费、计生支出、五保户供养、集体统一经营支出、公益事业支出、生产建设支出、经营性支出、其他经审核许可支出。村级不得开支招待费。
3、村集体经济组织支出实行备付金制度,每月由村出纳员到乡镇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中心领取一定数量的备付金用于日常开支,发生超出备付金限额的支出事项时,村应提前向中心提出申请,经中心主任审批后预支。
4、财务开支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经村书记和村主任共同审批同意并签字,定期交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大额开支,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后须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财务开支严禁“白条”做帐。
5、审核同意后的财务开支票据由村出纳员负责到乡镇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中心报账。中心要加强对原始单据的审核把关,手续不全的单据不得报账入账。
三、财务预决算制度
1、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年初应当提出当年资金预算方案(包括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交村理财小组审核。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须履行相关程序,填入农民负担监督卡后方可实施。
2、审核通过后的预算方案应张榜公布并报乡镇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审查备案。
3、村集体经济组织应严格执行预算方案。确需调整的,由村民委员会提出调整方案,说明调整原因,交村理财小组审核并报乡镇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中心审批。
4、村集体经济组织年终应当及时进行决算,并将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结果向全体成员公布。
四、财务公开制度
1、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
2、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对以下内容进行公开:(1)财务预算;(2)各项收入;(3)各项支出;(4)资产资源及处置情况;(5)债权债务;(6)收益分配;(7)村民承担的费用和劳务;(8)其他应向村民公开的事项。
3、财务公开应做到年初公布预算方案,每季度公布收支情况,年末公布预算执行、决算、资产资源和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等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4、群众关心的“三资”管理热点问题,要专项公开。
5、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在便于村民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公开栏,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有效的方式进行公开。
6、财务公开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和乡镇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中心负责监督实施。
五、资产清查制度
1、农村集体资产包括:村集体投资和劳动积累形成的、外单位和个人捐赠的建筑物、农业机械、机电设备、交通通讯工具、农电水利设施、村级道路、教育(学校)、文化、村办公企业等资产。
2、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要进行一次资产清查,重点清查核实各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做到帐实、帐款相符。
3、资产清查由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实施,清查结果要向全体村民公布并报乡镇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中心备案。
4、资产清查中心发现的和结果公布后村民提出的问题应及时予以解决,并将解决情况张榜公布。
六、资产台帐制度
1、村集体所有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和农业基本建设设施等资产,按照类别建立固定资产台帐,及时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情况。
2、资产台帐的内容主要包括:资产的名称、类别、数量、单位、购建时间、预计使用年限、原始价值、折旧额、净值等。
3、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资产台帐还应当登记承包、租赁单位(人员)名称,承包费或租赁金以及承包、租赁期限等。
4、已出让或报废的资产,应当及时进行核销。
5、资产台帐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登记,乡镇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负责管理。
七、资产评估制度
1、集体经济组织以招标方式承包、租赁、出让集体资产,以参股、联营、合作方式经营集体资产,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合并或者分设等,必须进行资产评估。
2、评估由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或具有资质的单位实施,由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
3、受集体经济组织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应当根据被评估资产的原值、使用年限、折旧以及重置成本、获利能力、公开市场价格合理评定价值并出具评估报告。
4、评估结果要按权属关系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公议确认并报乡镇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中心备案。
5、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虚假情况和资料,或者与评估机构串通作弊,或者评估机构玩忽职守致使评估结果不实的,可由上级机关宣布无效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八、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制度
1、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采取承包、租赁、出让等方式盘活集体资产,取得收益。
2、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租赁、出让时应当制定相关方案,明确资产的名称、数量、用途、承包、租赁、出让的条件及其价格,是否招标投标,是否进行资产评估等事项。
3、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租赁、出让相关方案应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交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其过程由村务监督委员会进行监督。
4、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经营时应当签订经济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建设责任等,并向全体成员公开。
5、经济合同及有关资料应当及时报乡镇财务委托代理中心备案、归档。
九、资产经营制度
1、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资产要明确经营管理责任人的责任和经营目标,确定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并向全体成员公开。
2、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租赁、出让经营的,要加强合同履行的监督检查,公开合同履行情况。
3、集体资产统一经营和承包、租赁、出让所取得的收入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纳入村账核算。
4、乡镇财务代理服务中心和村理财小组要定期对集体资产的使用、维护和收益进行检查,确保集体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
十、资源登记簿制度
1、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草地、荒地、滩涂等集体资源性资产,应当建立集体资源性资产登记簿,逐项记录,并建立电子文档。
2、资源性资产登记簿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的名称、类别、坐落、面积等。
3、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集体资源性资产,还应当登记资源承包、租赁单位(个人)的名称、地址,承包、租赁资源用途,承包费或租赁金,期限和起止日期等。
4、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发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事项等要重点记录。
5、资源登记簿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登记,乡镇农村集体财务代理中心负责管理。
十一、公开协商和招标投标制度
1、集体所有且没有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土地、林木、山岭、园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资源性资产的承包、租赁,应当采取公开协商或者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
2、以公开协商方式承包、租赁集体资源的,承包费、租赁金由双方议定。
3、以招标投标方式承包、租赁集体资源的,承包费、租赁金应当通过公开竞标、竞价确定。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中标权。
4、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的承包、租赁集体资源方案应交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并报乡镇农村集体财务代理中心审查备案。重大事项应召开成员会议或代表会议讨论。
5、招标投标方案、招标公告、招标合同和相关资料应当报乡镇农村集体财务代理中心备案。
十二、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
1、集体资源的承包、租赁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统一编号,统一管理。
2、合同应当使用统一文本,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
3、实行家庭承包的农村集体土地应逐户签订合同,颁发承包合同书和经营权证书。土地流转使合同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合同变更。
4、承包、租凭产生的收入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纳入账内核算并定期公开。
5、承包、租凭合同及有关资料应及时归档并报乡镇农村集体财务代理中心备案。
十三、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
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集体资产和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主要用于发展生产、增加集体积累、集体福利和公益事业等方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得用于发放干部报酬、支付招待费用等非生产性开支。
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要纳入帐内核算,严格实行专户存储、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专项审计监督。
十四、农村集体财务代理中心岗位责任制度
1、农村集体财务代理中心受村委托承担农村集体“三资”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指导工作。同时承担内部审计、土地流转及承包合同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经济统计等工作。中心日常工作实行电算化管理。
2、中心设主任、总会计、资金会计、资产资源管理人员等岗位。
3、中心主任岗位职责(1)负责中心全面工作;(2)遵守和执行各项财经制度和法律法规;(3)负责内部审计、土地流转及承包合同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经济统计等工作,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4)负责监督和指导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出让、承包、出租、租赁以及招投标管理工作;(5)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服务中心的管理,保证政策运转和高效工作;(6)组织人员定期审计和检查各村财务状况,保证集体资金的安全及合理使用;(7)负责对服务中心人员及村级报帐员的考查、管理、培训、考核、奖惩等工作;
4、总会计职责(1)认真贯彻执行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坚持按财务制度做好财务核算,如实反映村集体资金收支情况;(2)负责对村报账员报送的票据进行审核,对符合规定的票据加盖审核同意章予以报账,对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票据不予盖章并拒付;(3)按规定设置各类账薄,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审核各类票据,编制会计凭证,及时进行电脑记账,按时完成会计月报、年报及其他会计报表,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村集体资金的运行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4)负责监督资金会计资金领、核、销工作;(5)对村各类经济合同进行登记备案,及时与资金会计核对账目,定期检查和分析财务指标执行情况,及时反馈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和解决;(6)建立财务档案,妥善保管各种财务资料;(7)加强对电算化微机的管理和维护,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
5、资金会计职责(1)严格按照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办理各种现金收付业务;(2)负责银行存、取款和结算业务;(3)做好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并定期与总会计核对账目,做到账款相符;(4)增强安全意识,采取防范措施,保证资金安全;(5)按规定做好收据的领、核、销工作;(6)及时提供财务公开的会计资料。
6、资产资源管理人员岗位职责(1)负责内部审计、土地流转及承包合同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经济统计等工作;(2)负责建立各村资产、资源台账并实行动态管理;(3)指导各村按照民主程序处置各类资产和资源,负责各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方案的审核与监督。
7、村出纳员的职责(1)积极配合镇中心的工作人员工作;(2)严格遵守财经法规,坚持原则,坚决制止和抵制一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3)在村两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并保证各种财务活动合规合法、真实有效、票据正规,杜绝虚报、冒领和坐支现金;(4)及时地将本村集体各项收入上交代理服务中心账户;(5)定期到镇服务中心进行报帐;(6)定期向村两委、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汇报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7)负责本村的财务公开工作。
二〇一一年 月 日
第五篇:如何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如何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农村集体“三资”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三资”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就加强农村“三资”管理谈些建议。
一、完善农村集体“三资”动态管理体系
1、领导机构。“三资”管理体系由党委政府牵头,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组成农村“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负责工作的安排部署、指挥调度、考核奖惩。
2、工作机构。以农村经济管理中心为依托,组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全面负责农村集体资金账目、资产资源处置、物品采购等管理和监督,督促村级开展民主管理的财务公开。
3、监督机构。各村选举出“三资”管理小组,在“三资”的购建、处置、管理、公开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的监督。
二、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章制度
各级政府应结合当地农村“三资”管理实际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农村“三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制度约束,切实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1、建立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
建立财务收入管理制度。村级组织向单位或个人收取款项必须统一使用农经部门专用的收款收据,否则不得入账。建立财务开支审批制度。财务开支事项发生后,必须填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支出审批单”,由主管领导及主任签字。建立财务预决算制度。做好村集体全年资金预算方案,按民主程序形成决议并张榜公布。建立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账款分管,支票、财务印鉴分别保管。建立财务公开制度。公开内容要全面,公开时间要及时,公开方式多样化。
2、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健全资产清查制度。定期不定期进行资产清查,重点清查核实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各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做到账物、账款、账表、账证相符。健全资产台账制度。主要包括资产的名称、类别、数量、单位、购建时间、原始价值等,按类别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健全资产评估制度。以招标方式承包、租赁、出让集体资产,要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由农经管理部门实施。健全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制度。健全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程序,明确资产名称、数量、用途以及承包、租赁、出让的条件和价格,并报农经管理部门备案。
3、建立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资源登记簿制度。对属于村集体所有的资源,建立集体资源登记簿,逐项记录。建立资源招标投标制度。集体所有且没有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资源对外承包、租赁应采取公开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建立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集体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的管理,签订统一编号、统一文本的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明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并纳入账内核算,严格实行专款存储、专款专用、专项审计。
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行层层监督
1、发挥民主监督和民主理财小组作用,履行民主决策程序
积极引导民主理财小组依法行使民主理财职权,参与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凡关系集体经济组织各成员切身利益的事项,如集体土地征用、资产发包和变卖、资产出租、“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预算决算、村民分配方案、大额资金使用、建设项目招标等重大事项,必须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经过民主决策程序,做到决策民主、信息公开。发挥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和村纪检监督小组等组织的监督作用,对“三资”管理进行全过程、各环节的动态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定期公开村务,设立村务公开意见箱,虚心接受和采纳群众的意见。
2、严格乡镇会计服务中心的监督与审核
加强乡镇会计服务中心的监督作用,严格执行农村财务审核单“五连签”制度,严防代签、冒签行为,对财务票据及招投标、采购事项的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不予办理。
3、加强区级职能部门检查监督
区级农经部门每年要对村级财务进行例行审计,对村主要干部进行任期和离任审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进行专项审计,并公开审计结果。突出审计重点,抓好群众敏感、焦点、难点经济事项的审计,有效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区纪检监察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和集中采购进行全程监督,严肃查处各种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保障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责任追究
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责任追究的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属领导班子集体行为的,追究领导班子责任,并视情节追究主要领导责任;教育与惩处相结合。
(作者单位:151500黑龙江省兰西县康荣乡农村经济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