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
学年论文
(经管学院双学位)
题目: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 工商管理 学生姓名 石磊 指导教师
二O一三年 五 月
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
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银行是金融机构之一,银行按类型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政策性银行,世界银行 它们的职责各不相同。此片论文主要讲述了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商业银行:就是所谓我们常指的银行是属于商业银行,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等等。国有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着大胆的尝试,大胆的探索。但是还是产生了很多问题。致使国有商业银行仍旧陷在困境。1.引言
当中国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也完成了收官之做。国有商业银行实现了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型。但是整体上,转型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在观念和实际操作还并没有完成转型,处于传统方式。中国金融业已全面开放,国有银行所面临的竞争形势日益激烈。要想在此等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就要清楚的认识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此篇文章中,将指出在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上产生的问题,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2.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偏低。在银行,员工的教育水平直接反应了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也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效率高低。如果银行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偏低,效率不高,那么将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竞争里的强弱,很不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
原因有以下两点:1.银行在我国存在已有很长时间,过去银行人员的学历要求并不高,只是最近几年银行才招收本科学历的员工,对于整体员工素质的提升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2.人才的流失,有能力的员工,学历高的员工都流向了工资待遇更高的区域性股份银行和外资银行,这就导致了很大一匹人员的流失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国有银行员工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偏低。
(二)2.人才价值取向的转化与职业生涯指向的矛盾异常尖锐。现如今人才价值观更加多元化,人才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人才价值的实现非常的强调自我。由于社会的进步,人才自主时代的到来,这就要求人才的使用者更加重视对人才职业生涯的管理,要创造多路径的人才成长机制。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人才晋升渠道基本上都归集到行政职级一条渠道上,行员等级管理也大都与行政职级挂钩,技术性晋升渠道较少,特别是在薪酬分配的指向上,不利于鼓励专业人员的发展,不利于形成知识管理的文化。
(三)员工的职称结构不合理。职称水平代表着员工的职业技能和业务能力。一般情况下,员工的职位越高水平越高,能力越强。银行拥有高级职称的员工比重越大,竞争就越激烈。所以有一套完善的职称结构是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国有银行现在员工晋升中高级职称指标控制的较为严格,但是国有银行员工人数较为庞大,导致员工职称晋升相当缓慢。而对于新来的年轻员工,需要一定的工作年限才有资格才加职称考试,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让银行本身失去了内部竞争,还何谈外部竞争。
(四)知识更新需求与培训机制的不配套致使人才潜力下降。随着时代步伐的加快,知识的更新速度也是越来越快,银行总是注重整体员工知识的更新,并不会注重个人的发展,往往使员工的特长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也致使银行的发展阻滞不前。培训内容上,只注重员工的技能的培训,总体素质上并没有得到提升,对高层管理者的培训更是不到位,这也对银行的发展产生了阻碍。培训完毕后对员工的培训效果也没有健全的评价标准,致使领导者并不能评估培训的效果,培训过程也得不到改善。总而言之就是知识的跟新方式并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五)日常管理的粗放与风险性要求严重不对接。从年终的定期总结评比、层层上报,到业绩的全程化监控,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全覆盖人力资源管理,对高风险的现代银行业来讲,不仅势在必行,而且是必须的。而银行管理方面,年终的定期总结评比应当改善。作为一个
从年终的定期总结评比、层层上报,到业绩的全程化监控,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全覆盖人力资源管理,对高风险的现代银行业来讲,不仅势在必行,而且是必须的。在银行业日益虚拟化的经营方式面前,巨大的商业风险,需要国有商业银行日益强化对人员(特别是高层人员和核心岗位人才)的集中管控,来降低用人风险。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尚未真正实现全员全覆盖风险管理,应当也是系统性风险之一。
第二篇: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文献综述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压力。而建立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巨大作用的运作机制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入世的首要选择。一个好的、富有激励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会充分调动员工无限的工作热情。加入WTO,外资银行以其高薪、出国培训机会、良好的职业发展等竞争优势与我国银行进行人才争夺。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不仅应在技术上和设备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比外资银行更先进,更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优化合理配置资源,开发员工的潜力,以使企业达到目标的最大化。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人力资源是银行实力的基础,是银行竞争优势的核心力和发展的原动力。银行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知识和技能的竞争。而我国的银行要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尽快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用战略的、发展的眼光,做好人才的选拔、任用和管理,遏制人才流失,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潜能。综合我国有关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文献来看,主要存在以下观点:
关于人力资源的概念,孙健、郭少泉在《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一书中认为:人力资源是与自然资源或物质资源相对应的、以人的生命为载体的社会资源,它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性资源,具有社会性、能动性、时效性和连续性。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尤为重要,它使得人才的竞争成为世界各国和企业竞争的关键。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主要就是指正在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人们,通过对人力的有效开发、合理配置、科学使用,力求以尽可能合理的人力资源投入获得尽可能满意的期望效果。
罗明志在《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面临问题的分析》一书中指出,中国早前将所有商业银行的人事部都改名为人力资源部,但是对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定位及职能认识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阶段。然而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探索,以及一些优秀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伟大实践,人们对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定位有了新的认识。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著名公司AT&T提出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扮演四种角色:充当业务伙伴,利用人力资源专业知识,影响他人,充当变革的催化剂。而中国的IPMA-HR(国际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认证在2005年已经开始,多家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部门参加了此项培训,但是正如IPMA的思想,人们对变革从否定、抵制到接纳、投入需要一个过程,这种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还需要企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这是企业各方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胡法根在《要重视激励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一书中认为,从国内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来看,激励机制创新的还存在几个问题:第一,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单一,“官本位”思想普遍;第二,薪酬实行总量控制,与企业业绩缺乏关联;第三,绩效考核导向不明确,对考核结果反馈不重视;第四,福利体系僵化,缺乏差异性和针对性。
李平在《入世后的银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一书中提出:国内商业银行作为服务型企业,在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倡导并实践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过程中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要营造人性化的政策环境,创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企业氛围,关注员工成长和个性化需求,让员工有成就感和归属感;其次,遵守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员工权益,善于倾听员工抱怨和投诉,并能及时处理;最后,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强有力的渗透和感染使员工形成一种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共同的价值取向。
以上等研究成果表明了我国银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虽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是仍然在发展,且尚有很大进步空间。因此,本文研究重点就是针对在大环境下的杭州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和解决措施,以期能提高杭州市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二)国外研究现状
根据美国学者Levine, Ross在《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一书中的看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手工艺制度阶段、科学管理阶段、人际关系运动阶段和目前的组织科学—人力资源方法阶段。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作为一门新型的管理学分支,人力资源管理已从世界众多国家渗透到各个领域。但随着技术条件、市场条件、社会制度以及工作方式的改变,员工生活、工作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工作的期望也日益提高,这为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Eschenbach, Felix, and Bernard Hoekman在《Services policy reform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ransition economies》一书中,提到了国外的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特色。而笔者认为国外的银行在人员招聘、选拔、流动;薪酬管理;绩效考评;教育培训;劳资关系等方面都很值得我国借鉴。
(1)人员招聘、选拔、流动方面
国外的银行选人渠道较宽,人员流动频繁,本土化程度较高。本土化战略可以充分发挥本国员工市场熟悉、文化融合、人际关系融洽等优势,更有利于银行本身降低经营成本。在员工晋升方面,国外的银行注重内部选拔,重能力不重资历。
(2)薪酬管理方面
国外的银行在薪酬确定中强调外部竞争性,以雄厚的资金实力为基础,利用高薪争夺优秀人才。同时强调业绩考核,薪酬与个人业绩、能力挂钩,体现个人至上、能力至上的特色。
(3)绩效考评方面 国外的银行根据银行岗位性质和工作要求,对员工实行分类管理和分类规划,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级别,采取比较实际的团体与个人综合评估方式。
(4)教育培训方面
国外的银行秉承“培训是最好的福利”、“教育是银行第一生命线”理念。培训是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手段,更是企业表彰优秀员工的重要举措,为了促使员工全面发展,在培训形式上坚持行内培训与行外培训并举。教育和培训是国外的银行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保持竞争优势,在银行员工间形成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5)劳资关系方面
国外的银行大都有一套稳定员工、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做法,在工作环境、失业保障方面都逐步得以完善。采取“公积金制度”、“补偿金制度”、“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劳动保险制度”等一系列的人力资源保护措施,劳资双方经常沟通,追求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的银行应借鉴国外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根据银行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构建具有本国银行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走国有银行特色的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人文银行。
二、论文提纲
一、引言:主要阐述目前商业银行发展的背景
二、加强杭州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一)人力资源的概念界定
(二)杭州市商业银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三、杭州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杭州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二)杭州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存在问题
四、杭州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建立全面、完善、可行的制度
(二)全面提高干部员工的整体素质
(三)制订长远培训规划及重点,增加资金投入力度
(四)健全薪酬考核分配体系,丰富激励机制
五、结论
三、参考文献
1、孙健,郭少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J].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罗明志.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面临问题的分析[J].海南金融,2003(7):26.
3、胡法根.要重视激励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的作用[J].绍兴金融研究,2004(3):l8.
4、李平.入世后的银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J].上海金融,2005(10):52.
5、朱金海,罗妙娟.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思考[J].绍兴金融研究,2004(3):15.
6、李咏梅.对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经济论坛,2005(20):18.
7、冯莉.论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2(4).
8、徐德芳,梅德祥,冯祈善.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的实证研究.商场现代化,2009(4).
9、杨瑶,钱晓英.国外关于外资银行进入对本国银行体系效率影响的研究综述.
金融经济,2006(22).
10、余雯.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战略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7.
11、贺苗,苌花荣,袁晓军.外资银行本土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启示.经济问题,2009(1).
12、郑先炳.西方商业银行最新发展趋势[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13、Levine, Ros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9(4), 688-702,2001.14、Eschenbach, Felix, and Bernard Hoekman, “Services policy reform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 PR working papers no.3663.World Bank,2005.
第三篇: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部经理竞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俗话说:“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我深深地懂得,做好以后的工作,光坐而论道、纸上谈兵是无济于事的,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地去干。我感谢组织能给我一个施展抱负的空间,给我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我愿将此次竞岗的激励化做永恒的动力,不断完善自己、开拓潜力,勇于争峰,刷新业绩。
我今天之所以竞聘这一职位,我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我有做好工作的具体思路和措施。商业银行在董事会的正确决策和经营班子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在经营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而且在管理体制、经营模式、用人机制等方面都展示了勃勃生机。作为亲眼见证这些变化的一名老员工,我对商行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其次,我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十多年的工作经历,无论是在哪个单位、哪个岗位,我都十分注重加强政治思想修养,思想上积极向党靠拢,行动上自觉服从党的利益,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进入商行以来,面对全新的业务和繁杂的工作,我没有退缩,积极抓住各种机会努力学习,不仅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了工作的需要,而且在工作中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我具备担任人力资源管理部××中心经理的素质和能力。我是大学本科中文专业毕业,具有金融经济师职称和中教二级职称,具备了××中心经理所需的硬件条件;从开业至今,我一直在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大到工作报告的起草,小到电话通知开会,公文的起草和核稿,简报信息的撰写与编发,行报的编辑和供稿,对外宣传材料的撰写,无论大事小事我均认真对待,圆满完成,对商行的整体情况比较熟悉。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对金融工作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熟练,而且能够提出创新工作、促进发展的建议和主张,特别是在办公室综合工作岗位上作出了应有成绩。先后独立或参与制定公文处理办法等办公室工作等管理制度的制定,在行外刊物上发表15篇论文及通讯。经自身努力,2000年通过了经济师考试,并获得全行业务考试第11名,持证上岗考试第1名的好成绩。多年的秘书工作经验使我具备了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我91年参加工作,有5年的教师工作经历,从96年起至今,又一直从事办公室工作,既有一定的文字能力,又有一定的人事管理经验。我还具有求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强、适应能力强、肯钻研是我的一大特点,在做任何事情时,我都力求完美,碰到难题会想方设法解决。多年的办公室工作经验、秘书工作和曾担任团委书记的工作经历还培养了我一定的组织、管理、综合、协调能力,具备了所聘职位要求的素质和能力。
各位领导,古人曰“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竞争上岗有上有下,无论上、下,我都将以这句话自勉,一如既往地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同时也希望能借此机会找出差距,取长补短,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最后以一首自编的对联来结束演讲:
上联是“胜固可喜,宠辱不惊看花开”
下联是“败亦无悔,去留无意随云卷”
横批是“再接再厉”。
谢谢!
第四篇:对商业银行客户经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入WTO以后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和同业竞争将发生深刻变化。在客户需求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客户经理制作为金融企业为适应客户需求,将市场营销理念引入金融市场,加强业务综合营销的一项重要举措被我国商业银行广泛采用。
本文试图通过对商业银行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和香港银行客户经理组织架构的分析,以期探索出商业银行如何选用客户经理的途径。
一、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人力资源的现状
目前的商业银行的业务人员大都以大中专毕业生为主,人员结构相对合理,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客户经理制所体现的人力资源,不言而喻是客户经理。客户经理的整体素质决定了客户经理制的稳健运行和预期效益。
(一)人员选拔上的误区,体现了客户经理群体良莠不齐的现状
(二)客户经理的管理真空,体现客户经理制监督管理中的漏洞
(三)高薪背后的无奈,体现了银行客户经理经营理念的偏差
二、客户经理制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客户经理制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我们在今后的实施与实践中将如何改进,我们应该遵循客户经理制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应该明确客户经理的级别和职责。
(一)客户经理制对人力资源要求的原则
1.客户经理制对人力资源要求的一般原则
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对人力资源要求的一般原则就是银行管理与开发人力资源的共性,其主要内容是:依据银行经营与管理的要求,提出人力资源的保证体系运用的内容及其模型,便于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比较和运用。
(1)追求服务质量。(2)社会道德。(3)信息沟通。(4)高效率工作。(5)相互信任。
2.客户经理制对人力资源要求的特殊原则
(1)人才结构优化的原则:商业银行的人才结构主要包括专业结构、能级结构和智能结构。专业结构指所需的有关专业人才的构成比例。客户经理之要求现代商业银行专业人才结构除了配置大量的金融财会人才外,还需要随着经济环境、经营环境的变化而进行适时的调整;能级结构是指各部门的高、中、低级三种不同专业能力的人才比例构成,在具体配置时应根据商业银行的机构层次、性质任务、服务对象的规模层次划定合理的比例;智能结构是指不同智能类的金融人才的比例构成。
(2)人力资源的外聘原则:对于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或大型的企业集团,如果银行现有的人力资源无法满足客户的服务要求,银行应及时采取外聘原则。当然该原则的运用应该是与客户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专业方面应是了解和精通的专业人才。
(二)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对人力资源素质结构的要求
客户经理制是银行企业组织中的新兴系统,是银行企业组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银行通过客户经理与客户建立一个全面、明确、稳定的服务对应关系,把简单的柜台服务延伸到市场中去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全方位的金融一体化服务。客户经理制的行为主体是客户经理人,构成客户经理的人力资源的素质的高低是客户经理制实施效果好坏的前提条件,客户经理的素质包括:
1.智力素质
2.能力素质
3.心理素质
4.经验水平
客户经理需要具有一定的从业经验积累,一般说来,客户经理的级别越高应该对应越高的从业经验年限,但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大型合资项目、基础建设项目而言,需要外聘专家担任。
(三)按客户经理的素质结构划分人力资源级别的要求
1.按主体经营机构划分
按商业银行的经营主体划分可分为:总行级客户经理、分行级客户经理、经办行客户经理。
(1)总行级客户经理:总行级客户经理面向的是行业或产业领域中全国性、集团性的客户群体,因此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对级别、素质要求最高。其主要侧重于对市场分析能力、客户预测能力、客户顾问能力和对相关产业、行业熟知程度等方面,对学历、经验水平的要求也相应较高。
(2)分行级客户经理:分行级客户经理服务对象是地区性企业,其人力资源配置在级别和素质上与总行级客户经理比较相对较低。其素质权重也向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素质方向倾斜。
(3)经办行客户经理:经办行客户经理面对的是客户较为具体的操作性需求,是金融产品的最终营销者。其综合素质较低但更加侧重公关能力和对银行岗位知识的掌握。
2.按客户经理等级划分
(1)资深级客户经理:资深级客户经理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从事信贷、结算、资金计划等相关业务工作十二年以上,从事过两个以上的银行专业工作岗位,或在高级客户经理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五年以上,有能力达到本级应有的目标业绩,具有很高的风险防范和识别能力、业务开拓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
(2)高级客户经理:高级客户经理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有一定的外语水平,从事信贷、结算、资金计划等相关业务工作八年以上,从事过两个以上的银行专业工作岗位,或在中级客户经理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五年以上,有能力达到本级应有的目标业绩,具有较高的风险防范和识别能力、业务开拓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
(3)客户经理(中级):从事信贷、结算、资金计划等相关业务工作五年以上,从事过两个以上的银行专业工作岗位,或在中级客户经理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五年以上,有能力达到本级应有的目标业绩,具有一定的风险防范和识别能力、业务开拓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
(4)客户经理助理(初级):实习期满合格,有能力达到本级应有的目标业绩,具有一定的风险防范和识别能力、业务开拓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
三、建立客户经理制人力资源的运行制度
客户经理制作为一种新兴的制度,在运行和实施中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经验,由于我国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有其特殊性,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国有商业银行也具有特殊的背景,有明显的时代的烙印,因而不能等同视之。
在客户经理制的实施过程中针对人力资源的配置、管理、考核等诸多问题都是日后在客户经理制实施过程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的规划和调配
客户经理制需要通过合理的调配和规划人力资源使其使用价值最大化,以期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1.人力资源的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分析商业银行在不同的情况下的人力需求,使各部门有充足的人力资源,确保有适当数量的合适人员,于某一时间内担任适当的职务,从而实现银行的长期或短期的目标。
(1)人力资源的规划是为了帮助并保留银行所需的适量的人才队伍;
(2)预先做好人力替换安排,以避免因管理者退休或发生意外而引起的经营或继承问题;
(3)帮助员工改进个人的工作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在的能力,满足员工个人的成就感。
(4)配合银行的其他政策及营运计划,提高员工长期的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力。
2.人力资源的调配
作为银行而言,除了要了解分析银行内部的人力资源的供求状况外,还要检查员工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利用,其能力是否适合工作要求。人力资源的调配就是促进人与事的配合,充分开发人力资源。
(1)人员的调配是人尽其才的手段,人的才能各异,只有把人放在最适合的岗位、职位上,人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2)人员的调配是激励员工的有效手段,人员的调配包括职务的升降和平行调动,由于内在的激励作用和面对新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的变化,可以使人产生应付挑战的亢奋,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利于挖掘潜能。
(3)人员的调配是实施人才资源计划的重要途径,通过调配,架构人力资源结构,使之趋于合理,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和人力资源使用效益。
(二)客户经理制人力资源的岗位管理
客户经理是联结银行和客户的桥梁和纽带,客户经理制的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营销水平。银行需要通过制度来保证组织的相对稳定性,在有条不紊的运行中产生良好的功能和较高的效率。
1.客户经理的上岗管理
(1)资格审查制度:对各级客户经理的准入资格及审查认定的方法、步骤进行规定。
(2)竞争上岗制度:通过引入竞争机制,选拔优秀人才,带动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3)上岗培训制度:客户经理聘用前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岗前培训的内容应重点放在基本技能的培训上。应包括:金融基础理论、企业财务制度、银行基础知识等,同时对培训的结果进行考核,对于不合格的人员重新培训或实行淘汰。
2.客户经理在岗管理
(1)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要求:通过不断的提高客户经理的道德修养,加强职业行为规范化管理,是指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社会形象。
(2)依法对开展的业务进行管理:客户经理代表的是银行的形象,应加强对客户经理的业务的合规性、合法性的监督,避免因为个体性行为给银行带来负面的影响和损失。同时各级客户经理应在银行的授权范围内开展营销工作,在管理中应避免个人越权行为带来的经营风险。
(3)保密制度:对客户经理在开展业务过程中银行和客户的商业秘密的保管要有明确的规定。
(4)在岗培训制度:根据业务的发展、产品的创新和市场的变化,分阶段对客户经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客户经理的服务和营销水平,以不断满足客户在服务内容和层次上的需求。
(5)业绩考核制度:分阶段对客户经理的业绩情况进行考核,综合评价客户经理的工作绩效,并作为客户经理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
(6)等级评定制度:对客户经理应根据业绩情况定期的对客户经理进行等级评定。
(7)岗位交流制度:在不影响业务正常开展的情况下,按照业务发展的需要及等级评定的情况对客户经理进行适当的交流。
3.客户经理的离岗制度
(1)淘汰制度:对经工作绩效综合评价认定不合格的客户经理实行淘汰,取消其客户经理的资格。
(2)离岗审计制度:对调离客户经理岗位的人员进行离岗审计。经审计发现有违法、法规行为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客户经理制人力资源的考核管理
建立健全客户经理制的人事管理制度,是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提高客户经理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日常考核、定期考核、晋升考核、新的客户经理的招收考核等制度的建立发现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客户经理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
人力资源考核的内容:
(1)品德:品德是客户经理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品德是一个人的灵魂,它决定一个人的行为。
(2)能力:能力是客户经理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本领,包括客户经理的动手操作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
(3)勤奋:勤奋是指客户经理的勤奋敬业精神,是客户经理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纪律性和出勤率等,客户经理制要求客户经理在工作中投入全部的体力、智力和全部的感情。
(4)绩效:绩效是指客户经理的工作业绩,包括工作完成的数量、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客户经理的考核过程中应对效益作为考核的重点。
综上所述,客户经理制的实施可能将对原有的分配机制、会计制度等方面也形成较大的冲击,在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上也可能会带来客户经理费用的列支、奖励激励机制的建设等诸多问题。由于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化进程还不是很高,市场整体还不太规范,客户经理制作为“舶来品”在我国银行业应用才刚刚起步,在实践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机制的不断完善,客观地按照客户经理制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办事,相信我国的银行业会走出客户经理制下用人的“怪圈”,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道路。
第五篇:对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对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摘要:随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是银行的核心营养成分。本文从吸引人才、开发人才、孕育人才、留住人才几个方面阐述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关键字:人才 国有商业银行 人力资源管理
众所周知,国有商业银行历史包袱沉重、矛盾突出、机制僵化。要做好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以变革的思维、观念,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银行自身特点,循序渐进地围绕选人、用人、育人、留人这几个重点来开展各项工作,最终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国有商业银行发挥巨大作用。
一、建立全面薪酬体系—吸引人才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薪酬水平与市场脱节。这主要表现在:国家政策对国有商业银行薪酬的制约,即银行工资总额的基数完全由银行的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不考虑银行自身发展情况和特点,使其薪酬水平完全丧失市场竞争力,人才吸引不进来。这种制约甚至出现了“低职位、高工资”和“高职位、低工资”的扭曲现象,主要原因就是低水平的一般员工因工龄长而导致其薪酬水平高于甚至远高于市场水平,而一些高素质员工因工龄短而导致其薪酬水平低于甚至远低于市场水平。这种薪酬体系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得国有商业银行低素质的人甩不掉,要用的高素质人才进不来或留不住。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导致国有商业银行的人才结构严重失衡。工资福利主要有两大职能:一是保障员工本人及其家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二是激励员工为本单位做出更大的贡献,两者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可以想象,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今天,一个没有市场竞争力、没有激励机制的薪酬体系将会把一个银行带向何方?最终使国有商业银行在才争夺战中,无法留住优秀人才,也无法与外资银行、中资股份制银行抗衡。
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激励力和吸引力的薪酬体系,发展丰富的薪酬形式,增加福利弹性设计是国有商业银行薪酬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同时,随着科学和社会和发展,员工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员工希望被尊重,希望社会地位不断提高,重视休闲娱乐活动,谋求个人身心愉快,满足精神上的需求,最终求得工作、生活品质双提高。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在薪酬设计中必须考虑全面薪酬管理这一更加科学的体系,它应当是直接经济薪酬(工资)和间接经济薪酬(福利),还包括了非经济薪酬(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与条件),是物质薪酬与精神薪酬的统一。这种薪酬体系充分考虑了人的需要,根据不同层次员工的不同需要设立相应的激励方式,要定岗、定责、定任务、定贡献,并增设若干专项奖、特殊贡献奖,让员工有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社会认同和尊重的荣誉感。同时,特别重视不断满足员工的各种需求,如满足员工对知识的追求,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必然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国有商业银行,为其所用。人们常说的“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就是这个道理。
二、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开发人才
人力资源作为银行竞争优势的一种难以模仿的、特定的资源,是保持银行竞争优势的源泉,成为决定银行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而银行中每位员工绩效水平的不断提高,又与银行竞争优势的提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如何评估员工的绩效?如何通过激励提高员工的绩效?这是每个银行都要面临的问题。而激励也只有建立在公正、科学的绩效评估基础之上。为此,在国有商业银行应以绩
效考核、责任追究为关键,实施人才考评机制的创新。首先,要建立人才绩效考核档案。当前对中层以上干部的考核,仅限于年终考评,考核的次数少、力度小,尤其是对中层以下的考核几乎是空白。没有考核就没有动力。因此,要对全体员工建立人才绩效考核档案,既要做好年终考评,将个人总结、民主评议结果记录在档,更要注重日常考核,将每位员工的工作情况及时记录存档,重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工作业绩、研究成果、所获得的荣誉、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以及由此造成的后果等,将其作为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其次,是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要坚决打破干部终身制、职称终身制,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对工作平庸、出现重大失误、有违纪行为的,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银行的规章制度从严处理。
国有商业银行要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公开的绩效评估机制,通过评估结果分析,可以找出产生绩效水平差异的原因,从而采取不同的办法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激励,并通过激励产生新的绩效,进而提升银行的整体绩效。通过绩效评估也可以不断引导员工朝着银行指定的目标共同努力,形成全合力,明确发展方估,推动银行持续发展。通过绩效评估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从而极大地激活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个体绩效水平的提高最终凝聚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
三、加强各层次员工的在职培训—孕育人才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终身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员工希望在工作的同时能学到新的知识和技术,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目前,虽然国有商业银行都在进行员工的在职培训,但长期以来缺乏对员工工作技能的再培训和思维方式转变的教育,使得员工难以适应市场的竞争机制。针对这种情况,国有商业银行首先要树立新的理念,把职工培训放到事关银行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去认识,用超常规的举措去落实。其次,必须划分清晰的层次,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及工作性质确定其培训目标。可将培训分为五个方面:①是知识的更新。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员工,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银行业务的不断变化。②是能力培养。必须杜绝目前走过场、不注重实效的现象,要重视员工培训后的反馈信息,进行培训评估。③是思维变革,着重培训员工的创造性。国有商业银行员工的业务技能一般都是在“师傅带徒弟,徒弟成师傅”的循环中建立起来的,这制约了员工的创新能力。因此,应该采取多种途径,使员工接受培训,充分挖掘其内在潜力。④是转变观念。基层员工缺乏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内在动力,银行中“前途靠上级、下级服从上级、员工服从领导”的思想根深蒂固。这种思想必须打破。⑤是心理调整。通过培训改变员工的自我认识,培养员工的适应性、主观能动性。同时,要把提升员工思想境界与员工价值实现相统一。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提升员工的思想境界,让员工的思想始终与银行的改革发展保持一致,成为银行改革的动力。还要教育员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并正视员工的思想差异。通过加大学习教育的力度,有效树立员工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同时,要承认个人思想的差异,不搞强加式的一刀切,注重先进性与广泛性的不同要求,运用疏导方法,逐步把员工的思想统一到正确的理想信念上来。总之,培训要从实际要求出发,要从员工需要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内容,有针对性对员工进行培训。培训是一种投资,是提高员工绩效的一种方法;培训也是一种福利,是孕育人才的一种手段。
四、打造银行优秀的企业文化—留住人才
回顾欧、美银行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寿命能够超过百年且又能持续保持良好发展的银行,实属凤毛麟角。最近几年,这种更替越加频繁。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使得众多银行走上衰退之路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得那些百年银行历经数代传承,仍能屹立不倒呢?通过仔细比较,我们会清楚地发现:人才、资金、技术都不是唯一或最主要的因素,清晰而又与社会集体利益相结合的企业文化才是银行成功最重要的核心要素。
有人说,银行是一条船,它时而在风和日丽的海面上徜徉,时而也会受到惊涛骇浪的考验。保证这条船平安穿越风浪的要素不仅仅要有结实的船体,更要从船长到所有水手同舟共济、与风浪拼搏的精神。在远洋与风暴遭遇时,就不会有人跳水而逃,至少是出于求生的本能,也会竭力维护这条船,因为这是生存的唯一希望。而银行毕竟不是一条船,在经营中真正的危机到来之时,只怕船员们都已早早不知其踪了,即使船体再坚固,也于事无补。建立一个真正能够风雨与共的银行组织,是每一个经营者的梦想。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个梦想,让银行的每一位员工都与银行同呼吸、共命运,生死与共?我想只有银行优秀的企业文化。只有将银行的企业文化真正融入每个员工的灵魂中,进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银行精神、银行理念和共同的价值观凝聚人心,突破传统意识中的银行边界与地理边界,培养全球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实施有效的跨文化培训与管理,用崇高的精神鼓励人才,这样,才能真正留住人才,留住员工,而员工也才会心甘情愿与银行同生共死。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和中国银行业现代化与规范化速度的加快,已经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是银行的核心营养成分,但不是持续营养成分。只有那些以银行企业文化为主导的银行,才能使经营者们摆脱对银行运作的短视,才能适应剧烈变动环境下更为严峻的挑战,也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适合的人才,才能让银行的生命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杨东 人力资源管理 重庆大学出版社[M],2008年
[2]王宵勇 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改革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中国人力资源开发[J],2008.05 [3]郭勇 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9.03 [4]许洋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中的难点及对策,金融理论与实践[J],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