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管理情况汇报(改)

时间:2019-05-14 06:5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双峰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管理情况汇报(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双峰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管理情况汇报(改)》。

第一篇:双峰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管理情况汇报(改)

双峰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管理

情 况 汇 报

一、索溪峪土家族乡及双峰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基本情况

索溪峪土家族乡位于武陵源区东部,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东大门,是未来武陵源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与慈利县三官寺乡接壤,南与慈利县阳和乡毗邻,西与武陵源军地坪街道办事处相连,北与桑植县竹叶坪乡抵界。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举世闻名的地下迷宫黄龙洞,有自然神秘的观音洞,有原始古朴的白虎堂,有幽野奇秀的一线天等自然景观景点。道路交通便利,公路网络密布,张清公路贯穿全境,正在建设中的常张高速连接线——阳龙公路,其接线处也在我乡境内。目前,正在实施规划设计的环景区公路起点也在我乡。全乡共辖11个村(居)委会,100个村(居)小组,总面积109.4平方公里,总人口10200人。一九八六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索溪峪建立了全省第一家旅游建制镇,一九九五年,为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改设土家族乡。

— 1 — 索溪峪因旅游建镇,以旅游兴乡。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世界旅游精品,建设旅游新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依托旅游兴产业,落实规划抓城管,立足和谐促稳定,提高素质创文明,努力构建繁荣、发展、和谐、文明的新索溪。2006年,全乡粮食总产量2062吨,经济总收入达64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116元。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双峰村位于索溪峪土家族乡西北部,地处与桑植县竹叶坪乡接界的茅花界山麓。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60人,耕地面积848亩。过去,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这里的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住的是茅草屋,吃的是全杂粮,喝的是脏塘水,种的是靠天田,大部分群众生活都要靠政府救济。当地流传的一首民谣:“茅花界上毛家塔,种把芝麻不开花,男人都往山下跑,女人不往这边嫁”,就是当时双峰村贫穷落后面貌的真实写照。随着武陵源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心这里的建设,十分关注这里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2002年底,该村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原市委副书记、现省委统

— 2 — 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郭树人同志,把双峰村作为自己的建设扶贫联系点,组织市林业、扶贫、财政等有关部门深入双峰村实地调研后,决定依托武陵源巨大的旅游市场优势,把扶贫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把生态建设与旅游相结合,把改善人居环境与旅游相结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双峰新农村示范点。通过多方努力,筹措各类建设扶贫资金680多万元,初步建成了一个生态良好、环境宜人、风格独特、功能配套的生态观光园。目前,生态园规划建设有寨楼区、名木观赏区、景观竹林区、水果采摘区、高台休憩区、鱼塘垂钓区、耕作体验区、石林观光区、蔬菜区、烧烤区等10个功能区,有土家吊脚楼建筑风格的小别墅24栋,以及集文艺演出、会务、展览、旅游接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中心寨楼一座。

双峰生态观光园初步建成后,郭树人同志仍十分关心这里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几年来,他先后二十多次来到双峰村调研指导,与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一起研究双峰生态观光园的发展大计,亲自出面组织资金支持这里的后续建设。今年双峰村被列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3 — 全市首批生态示范村。在郭树人同志的带领下,湖南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市工商联把这里作为他们的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合会长羿宝明同志带领市级工商企业界的人士和市工商联领导多次深入双峰村指导这里的新农村建设,并组织我市企业家为园区捐建了价值10万元的园区路灯照明系统。市委书记胡伯俊、代市长赵小明多次来到双峰村检查、指导工作,并指示要把双峰村建成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区委书记杜亚玲虽然来武陵源工作的时间不长,也先后多次深入双峰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区长陈红日还把这里作为自己的新农村建设联系点,亲自为园区的建设抓规划、抓项目、抓管理人员的培训;区委组织部、统战部部长候家骥、区政协副主席、区工商联联合会会长姜亚等领导也多次深入实地帮助落实管理和建设的相关事宜。可以说,双峰生态观光园自筹建开始到目前初显成效,得到了各级各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现在村容村貌、村风民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他们的关心和支持,就没有今天双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面貌,就没有今天双峰村群众富裕幸福的新生活。

二、双峰生态园的建设管理情况

— 4 —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双峰生态园的建设。为了充分发挥生态园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几年来,按照郭树人同志提出的“提升、配套、建机制、兴产业、出效益”的总体发展思路,着眼打造全市一流的生态园、全市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全市第一个生态示范村。特别是在郭树人同志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规划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要从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制定一套科学的、符合本地实际的建设发展规划,以规范和引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组织了有关专家深入双峰考察调研,按照“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循序渐进、节约集约、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编制了一个具有较高水平的二次建设和发展规划。

二是抓配套建设。一是抓生产发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向烟叶、反季蔬菜、盆景花木等方面发展,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好效益;二是抓生态保护。通过建设沼气池,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使用新型燃灶具,严格实行封山育林等,避免了破坏生态的现象发生;三是抓园区配套项目建设。在市工商联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开展“万企联村”活动,帮助建成了园区路灯系统,共安装路灯37盏,— 5 — 实现了园区亮化;在区老科协的帮助下,新栽植了具有较高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雷竹;在市、区林业部门的支持下,新修通了环北寨的公路;区政府还拨出专款准备对北寨房屋实施“穿衣戴帽”工程,建起了寨门和园区标识系统;组织了全区民兵预备役人员到园区进行花卉苗木培管和环境卫生清理;架通了到山寨的有线电视光缆,目前南寨住户都看上了有线电视。农民易三妹、曹文勇建起了土家风味的“三妹子农家餐馆”和“姐妹农家餐馆”。目前,我们还正在向市、省旅游部门申报农业生态观光园旅游景点,争取在硬件条件基本达标后,列入全省生态农业观光园旅游景点。

三是抓内部管理。建设新农村,建设旅游农业生态观光园,必须要有较高素质的农民和基层干部队伍。为了教育和引导当地农民,乡党委、政府倾注了重点精力,一方面引进外边的先进文化和生活方式,带动影响当地群众,先后组织了多场文化活动,让广大农民在这些活动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另一方面通过召开会议、送出去培训等方式,努力提高当地农民和基层干部的素质,先后分期分批送往市、区党校的生态培训班、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管理培训班、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等班次学习培训,— 6 — 一批骨干成员的素质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今年,区委、区政府还给双峰村派驻了1名建设扶贫队员,任村支部第一书记,并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通过考试选拨了一名大学生村干部,任主任助理。在抓人员教育培训的同时,我们狠抓园区的内部管理,聘请了2名保洁员、园林技术人员负责园区卫生和花木修剪,还对园区的住户划分了责任管理区。目前,园区管理井然有序。

四是抓宣传推介。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一手抓建设管理,一手抓宣传推介,努力使生态园能够尽快地提高知名度,提升接待能力。几年来,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以及印发宣传册,向广大游客宣传、推介双峰生态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旅游接待人次不断攀升。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工商联开展的“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组织了全市40多家民营企业,来到双峰生态园,进行定点、定向联系和帮扶。按照项目带村、产业联村、村企结合、整体推进的原则,围绕产业延伸、连锁经营、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劳动力转移五个重点,引导企业与双峰村进行项目对接,用市场经济和新型工业化的理念,实现从扶贫支持到村企联姻的转变,增强了农村、农民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了从单纯“输血”到自身“造

— 7 — 血”的转变,经济发展走上了健康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村支部书记曹文勇,在武陵源宾馆担任保安部经理,充分发挥他双重身份的优势,给双峰村当信息员、宣传员、联络员、导游员,与该宾馆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优势互补,互相输送客源,达到了双赢的效果。通过“万企联村”,慈利“野人谷”公司看中了双峰生态园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准备利用双峰生态园,发展生态、观光、娱乐和休闲旅游项目,目前,该公司正在筹划该项目的实施。通过与市内几家知名旅行社开展合作,进一步加强双峰生态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推介力度,客源市场不断拓展,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吸纳了更多“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就业。同时,通过开展“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影响和带动了当地农民加快更新观念,增强市场意识,提高致富本领,实现了“带动一方”的效果。

五是抓效益发挥。建设生态观光园,不是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不仅要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更重要的是要有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能够让生态观光园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通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接待档次,以及不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双峰生态园的旅游经济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仅今年,该园先后接待了来自

— 8 — 外交部、团中央和有关省、市、县区的观光客人90余批,3700余人次。特别是黄金周期间,为缓解城区的接待压力,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也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抓硬件建设的同时,我们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接待水平,让广大游客玩的开心、吃的放心、住的舒心,真正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通过他们的介绍,吸引了不少慕名前来的回头客入住。据统计,几年来该园共接待了鄂、豫、桂、粤、渝、黔等省市游客5000余人次,为当地农民创收500余万元。在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生态园的社会效益也不断凸显。还吸引了不少周边县、区及乡镇的同志前来考察新农村建设,真正发挥了以点带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通过生态园的建设,使当地农村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民生活习惯、卫生健康意识不断提高,观念不断更新,实现了农民致富、环境改善、企业发展的多赢局面。

三、今后建设发展的思路及打算

双峰生态观光园是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下,在社会相关部门全力支持下所建设成的一个惠民工程、富民工程。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生态园进一步建设好、管理好,充分发挥生态园的经济效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 9 — 设抓好产业支撑,为建设小康社会打牢经济基础。我们将按“抓提升、抓配套、抓管理、抓效益”的总体工作思路,努力建设管理好双峰生态园。

(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努力配套园区功能。要抓住武陵源进入国家首批5A景区的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搞好提质升级,提升园区旅游接待能力和档次。重点抓好园区游道系统的建设,垂钓区基础设施完善,烧烤区、休闲区的建设配套,别墅区的改造提升,寨楼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园区花卉苗木的培管。

(二)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推介,努力提升生态园的知名度。将利用各种有利的宣传促销手段和宣传促销方式,包装、推介双峰生态园。重点是利用乡村农家生态体验自驾休闲旅游接待两个旅游主题做好文章,充分发挥生态园的旅游接待能力,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

(三)进一步增强旅游发展后劲,努力培育生态园旅游支柱产业。要围绕打造世界旅游精品和全面建设旅游新城镇的目标,加快推进旅游支柱产业。利用“万企联村、共同发展”的契机,加大和企业、旅游公司的联系与合作,加大与农产品加工企业、旅游产品生产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努力将双峰生态园建设成一个融观光、休闲、健身、娱乐、— 10 — 文化和购物于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基地。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汇报

下李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情况汇报

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为切实加快我乡下李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多措并举,打造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新亮点,现将我乡下李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示范点基本情况

下李村依山傍水,现有农户40户,120余人,住房30余栋,2012年人均纯收入约10926元,主导产业为医疗器械,辅助产业有养殖业。该村的现状是:基础条件较好,但无排水沟、水泥路,还有一部分村民没有完成改水改厕。

二、规划目标

下李村规划目标为:家家通水泥路、户户下水道连通、全面亮化绿化、全部穿衣戴帽。

具体建设项目包括:安装路灯16盏,房屋穿衣戴帽21栋,整理村庄下水道工程390米,整理进户路面330米,建垃圾窖2个,路面硬化330米。

三、工作开展情况

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政府规划、群众联建,立足实际,真正把下李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成为全市一流,全县亮点。为此,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为切实抓好下李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乡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担

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一室四组”,即办公室、宣传组、协调组、项目组、建设组,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从而确保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运转。

(二)因地制宜,科学设计规划。我们立足高起点,着眼高标准,按照“城乡统筹、统一规划、整村推进、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围绕“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工业化富裕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的思路。我乡在县新农办的指导下,实地考察,对示范点建设进行了科学规划和反复商讨,确定了建设规划。

(三)发动群众,发挥理事会作用。

发动群众,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前期宣传工作,让老百姓积极参与和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同时,充分发挥理事会作用,做到民主管理。组织农户积极配合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六改四普及”、积极筹资筹劳,并建立资金筹集使用、出工投劳、缺工以资补偿、张榜公布和村规民约等项制度,资金管理、派工记账等都由理事会成员专人负责,对当天的用工和费用支出做到当日广播公布和每月公示,具体工作责任到人。

总之,我乡新农村示范点建设需要各位领导的关心和关注,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全力以赴,把下李村建设成为农村城镇化、生活社区化、农业现代化、环境优美化、管理民主化的新型农村!

第三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汉南区位于武汉市西南部,总人口10.8万人,版图面积287平方公里,辖纱帽街、东荆街、湘口街、邓南镇及乌金、东城垸、汉南、银莲湖四个国营农场,共有51个建制村(大队)、338个自然塆,村民总户数14432户,村民总人数55681人。纳入今年“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的10个

村(大队)分别是纱帽街的幸福村、江上村、通津村;邓南镇的水三村、邓西村、窑头村;湘口街的五湖大队、双塔大队;东荆街的沟北大队、乌金四大队。村民总户数3467户,村民总人数12852人。

二、工作目标和规划

从2005年开始,用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在全区农村的49个建制村和农场大队中,分期分批地实施以“四到家园”为核心内容的创建活动。汉南区“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要与汉南区农村小康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以“培植主要产业,创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着眼于建设生态农业、打造富裕和谐的新农村,力求通过创建活动,使村塆变面貌,群众得实惠,农业上台阶。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完善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相结合的基层管理体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增强村级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功能,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基础;改善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改善农村社会发展环境,逐步建立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努力把试点村建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民主法制健全、管理服务有序、环境卫生整治、社会文明和谐的温馨家园。

2006年,全区要完成14个村的试点任务。其中,完成2005年4个试点村的试点和评估验收工作,同时探索村塆长效管理机制;完成2006年新增的10个村的试点任务。

三、2005年试点工作基本情况

我区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2005年在纱帽街江下村、东荆街东荆大队、湘口街湘口大队和邓南镇南庄村开展试点工作。四个试点村队共有村民小组24个,30个自然湾,村民总户数1701户,总人口5564人。一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四到家园”这个目标,上下联动,通力合作,全面推进试点的各项工作。

一是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业调整步伐:四个试点村、大队分别将致富门道明晰实施方案进行公示,让群众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并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充分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理思路、阔视野、换脑筋”入手,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技术指导和学习考察活动。抽调了涉农部门的业务骨干,组建了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3个科技小分队,下村进行指导,及时解决农户再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还从试点村中选出60多户有代表性的农户为典型户,发动涉农部门机关干部,一对一对口帮扶;湘口大队为了发展林下养殖,组织10多人到河南学习考察林下养羊、养禽,目前已建起羊圈2000平方米。东荆大队组织大队干部及部分农户代表学习浙江大棚生产连茬礼品西瓜的先进经验,计划利用现有的大棚设施发展300亩。南庄村学习现已建成牲猪养殖小区成功经验,积极谋划将现有57户家庭分散养猪改为集中养殖的养猪小区。江下村组织村干部及农户代表到嘉鱼学习秋包菜种植经验,目前已种植了300亩,辣椒生产已初具规模,平均亩产纯收入达6500元,使农户尝到了甜头。

二是紧贴农民生活需求,倾力改变村容村貌:我们始终突出“44111”这十大项目建设,每个试点村、大队先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再由区规划局制定了村塆建设规划,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逐步改善农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今年四个试点村、大队通村路14.9公里全面竣工;通湾路26.12公里,已完成26.4公里,完成计划的101;改造机站3座,完成计划33;改造塘堰3口,完成计划60;疏通硬化渠道15公里,完成计划的72;有线电视网全部进村;新建和改造给水管网37.59公里,完成计划的100;建卫生厕所629个,完成计划的68;建三位一体45个,完成计划的115,改猪圈80个,完成计划80;改垃圾堆放场15个,完成计划的115;建户用垃圾池120个,完成计划的24;改造多用途活动室4个920平方米;建多用途活动场(晒场)47600平方米,完成计划的139;建排水沟12.35公里,完成计划88.3;绿化方案全部落实;农房立面整治18500平方米,拆违4990平方米;回填清运土方35100余立方,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工作。在资金投入方面,市财政专项资金为320.2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120万

元、街镇场投入资金130.5万元(邓南镇45万元、纱帽街26.5万元、湘口街34万元、东荆街25万元)、村、大队集体资金投入40.63万元(南庄村19.87万元、江下村12.36万元、湘口大队8.4万元)、农民投工投劳70.7万元(南庄村16.7万元、江下村23万元、湘口大队4万元、东荆大队27万元),总计投资682.03万元,平

均每个试点村约170万元。

三是以建立社保体系为基础,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我区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建设方面,在前二年的基础上,民政、劳动、卫生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推进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区领导挂点街镇场,各驻联系点委办局派专班深入村队,现在四个试点村、大队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达4788人,占其总人口的86;针对弱势群体,我区积极落实有关政策,做到低保应保尽保126人、五保28人,供养率达100,重大疾病救助按政策已经启动,使“三无”人员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落实优抚政策,优抚对象42人发放了优抚金总计69310元。不断完善救灾制度,及时上报灾情,保证救灾物质和经费100在第一时间下达,落实到位。

四是以社会和谐稳定为主题,加强民主政治建设:2005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完成村委会换届工作,抓住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有利时机,建立健全了“三个程序、四种机制、五项制度”。“三个程序”是村务公开程序、民主决策程序、村级财务审批程序。“四种机制”是村务公开反馈处理机制、决策责任追究机制、村干部约束、激励机制、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五项制度”是民主决策制度、自治章程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审计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并举办了汉南区村和大队“领头雁”培训班,便于新班子迅速进入角色,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使村级民主氛围更为浓厚,干群关系更为融洽。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严格落实“两劳一少”人员帮教管理制度,5年内重新犯罪率控制在4以下,无贩毒、制毒、种毒活动,村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无发生“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事件,无非法宗教活动和×××活动。村民对治安满意率高达91,2005年我区被省里评为了“平安区”。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建设目标的阶段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改变农村面貌,特别是拓宽农民致富增收门道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问题,农民几千年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在处理五年目标的阶段性与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长期性这个问题上办法不多,五年的“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而实现全面的小康乃至现代化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二是“四到家园”全面推进和抓重点的问题:“四到家园”既要全面推进,又要根据每个村的具体情况重点突破、分步实施。重点要处理好全面推进的综合性与抓重点抓薄弱的突破性地关系。现在部分村队对农村家园建设认识不够全面。从而导致建设多半偏向于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并且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待规范。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问题: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去年一个试点村市区两级资金一百万元,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标准,这些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国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四是规划滞后、政策出台的问题:区里作了城乡一体化规划,规划了我区的20个中心村,但是每个具体的中心村怎么组成,村湾怎么建设,都还没有一个规划。“致富门道明晰”是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第一任务,试点村队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造主导产业和“品牌”产品方面没有一个长久、清晰的规划、措施和思路。政策上,集中建设新村,需要国家出台拆迁腾地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整合涉及“三农”的有关政策,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方面的政策都没出台。

五是政府引导、部门行动、群众参与的问题:“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创建主体是农民,而政府的支持重在规划、引导。只有把政府引导、部门行动和农民广泛参与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现在区里成员单位和28个区直相关部门,配合不够默契,没有形成合力,试点村队的有部分群众缺乏直接参与意识。群众对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理解不透认识不够全面。

五、今年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建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哪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党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共同的事情,所有相关单位要紧紧围绕创建工作的目标,相互配合、整体联动。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健全和完善“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个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落实各部门的任务和责任,切实按照责任分工,重点抓好指导和监督作用。健全和完善协调沟通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各方面工作衔接,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各街镇场、村队要充分认识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办理好议案对促进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自觉接受人民代表的监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4个街镇场和10个试点村队要相应成立家园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及时上报到区家园办。

二是抓好宣传,营造氛围:要采取在电视、电台、报纸上设立专栏,采取文艺演出、志愿者活动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全社会大力宣传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规定,宣传先进典型,调动广大农民群众自己动手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

三是抓好规划,稳步推进:规划是行动的指南,目前我区已编制了全省第一个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为我区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提供了整体规划蓝图。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目的是发挥城乡互补优势,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最终一体化,这与“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让农村居民共享现代文明生活的目的是相同。我们要充分利用规划的这一优势,在此基础上对各街镇场、村队的建设和发展进行更为细致的策划和规划,因地制宜,形成汉南特色。

在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中,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稳步推进试点村的建设。发改委、农业规划部门要加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各自优势,制订促进农民增收和村塆建设规划。凡未制订村塆建设规划,或者建设规划规划未经区人民政府批准的村,一律不准动工兴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规划和建设中心村。结合“百镇千村”、迁村腾地、移民安置等有关政策,制定好农村建设的长远规划,重点要规划好各村、大队的经济发展方向、农业主导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方向,严格按规划落实创建工作。

四是拓宽致富渠道、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我们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要始终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要始终坚持“一村一策”,明晰主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致富的长效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完成“原始积累”。在致富门道上,不仅要在政策支持、项目吸引上继续做文章,还必须在资源重组、资源利用上作足文章。进一步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明晰主导产业,形成农民稳定增收的渠道。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岗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推广小型农机应用等方面都是很好的为农民增收的渠道。

五是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投入,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落实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专项建设资金,并把政府部门涉及“三农”项目的资金整合使用,集中投向试点村。同时,积极倡导城乡对口帮助、社会单位赞助、企业参与投资、致富能人支持、广大群众动手,动员多方力量,支持家园建设。在筹集建设资金的过程中,要坚持乡、村不举债、不担保,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强行集资和摊派。上级应该尽快出台关于迁村腾地、合小村并大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如何更加有效地动员全社会力量,发挥民间资本和金融机构作用,筹措和平衡家园建设资金的问题,单凭政府投入是不行的。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村队不举债的原则进行建设,不搞大跃进。

六是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在社区创建达标883行动计划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避免出现前面做,后面毁、前面拆,后面搭、前面扫,后面扔等不协调现象,在道路维护、排水沟疏通、环境卫生、垃圾处理等方面都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可试行用村规民约和制定适宜的管理办法和措施,约束不良行为,确保各项工程长效使用、发挥作用。

第四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

小石棚乡杨树房村是辽宁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地处盖州中部,是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人口2300人,10个村民组,辖区面积30km2,有耕地2266亩,果树1045亩,人均收入5230元。

2005年以来,我们小石棚乡在营口市总工会的帮助和大力支持下,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理清发展思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文明,为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一、理清发展思想,实现生产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经济发展思路是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我们乡为发展经济积极引导村民拓宽致富门路,扩大生产规模,实行科学管理。

1、凭借地域优势,扩大新兴产业

养鸡,在我乡杨树房村是新兴产业,几年来,随着人们绿色食品需求的扩大,加之我们是距市中心最近的山区乡,距盖州市仅26公里,每年从春到冬来这里买家鸡蛋的人络绎不绝,近的有盖州市、鲅鱼圈,远的有营口市内,价格由原来的每个4至5角上涨到现在的8角至1元。针对这种形势,我们对有能力养殖的户进行培训。通过学习、参观,使他们认识市场,增强信心,先后有12户养蛋鸡和肉食鸡,年存栏数在10万只以上,产值达到80万元以上。

2、注重传统产业,实行科学管理

果树生产是我乡的支柱产业,随着近几年来苹果价格的回升,人们越来越重视水果生产,乡政府每年都举办各种技术指导和科技讲座10余次,参加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科学管理,水果套袋,修果树梯田、水渠等投入逐年增加,水果的产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2007年水果产值仅杨树房村就达到200多万斤,产值达到120多万元。

3、发展新兴产业,抓住市场脉搏

五味子的种植,由原来的几户小面积种植发展到现在的十几户大面积种植,全村总面积达到100多亩地,价格相当可观。

蘑菇生产,方兴未艾,今年有5户新建了蘑菇大棚,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成为村民投资产见效快的好项目,增加了群众致富的门路。

二、健全保障体系,实现生活宽裕

在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福利水平的同时,注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切实促进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2007年全村共有2100多人参加了新农合,占全村农业人口的98%,对生产相对较困难的户村里给予缴纳,全村共垫付4000元,极大的减少了村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的出现。乡政府投入十万元建立培训基地,先后有一千多人实现了劳动力转移就业,仅劳务输出一项全乡办就增加收入2000万元。

三、创新活动载体,促进乡风文明

二OO六年以来,我们乡开展了以创建“十星文明户”“教育好儿女”“好邻居”活动,通过活动村民的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我乡评选的‘敬老好儿女’得到了营口市妇联的表奖,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邻里关系的改善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全乡范围内形成了人人争当先进,个个想做模范的社会风气。

四、加强基础建设,实现村容整洁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乡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

1、新修村路3.8公里,投入资金20万元,改善了群众出行难的现状,使群众出行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成为历史。此项工程得到了原营口市总工会主席曲广明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鼎力相助。

2、新建客运站一座,投资50万元。、3、新建卫生院一座,投资50万元,设备20万元,新卫生院的建成将极大的改善群众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实现小病不出乡。

4、改善人居环境。对原有的道路两侧的脏乱差进行治 理。,对因305国道拓宽、路面增高带来的水流不出去,导致雨天群众院内屋内进水的实际,乡政府投资新建了下水管道,并和交通道路部门一起搞绿化亮化工程,届时将形成具有山乡气息又不失现代风韵的山区小镇,鲜花、绿树、草地和谐共处,河水、清山、田园交相辉映。

5、通过改侧,投资30万元新建沼气池,届时柴草满街、现代风韵的山区小镇,鲜花、绿树、草地遗失便地将成为历史。

6、全乡投资100多万元新建自来水,使全乡1200多户能够吃上自来水(含自流水)。

五、目前尚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由于我乡财力有限,还有一些应该解决但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

1、公路两侧,尚有2公里的下水管道需要解决,投资15万元。

2、新农村建设亮化设施所需路灯、线路尚无力解决,需资金10万元。

3、修路(3.8公里)投资30万元尚需5万元。

4、部分因营口自来水工程新出现缺水户安装自来水,需打井2眼,投资6万元。

5、新建农贸市场场地硬化需5万元,建大门2万元,新建摊位2.4万元(120个,每个200元),合计9.4万元。

6、新建沼气试点20个,每个投资2000元,尚需4万元。

上述目标如能实现,将极大推进我乡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形象和步伐,但尚需49.4万元,自身无力解决,请市领导予以协调帮助解决。

盖州市小石棚乡人民政府

二OO八年八月十四日

第五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县级示范点示范村寨建设工作总结

贵定县马场河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县级示范点

棉花冲示范村寨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马场河乡棉花冲组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县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谋划,协调各部门做好服务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推进现代农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把棉花冲村寨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县新农办要求,我乡认真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自查,现将2012新农村示范村寨建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棉花冲新村位于贵定县县城西北,距县城16公里;位于乡政府东南方向,距离乡政府1.5公里。距贵新高等级公路盘江匝道口11.5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总面积约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9.5亩,人均1.9亩,其中水田150亩。有农户70户、315人,党员16人。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及各种经济水果,特色养殖产业主要有娃娃鱼、竹鼠养殖,并建有大鲵饵料鱼、竹鼠养殖场。该村寨民族风情浓厚,民风纯朴,群众富裕程度较高,群众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在社区建设工作中一直走在全乡前列。

棉花冲示范村寨地处“金海雪山”景区下游、省级风景名胜区洛北河漂流中段,依畔在拟建中型水库(贵定花甲水库)旁,通过

洛北河漂流中漂点棉花冲示范村寨的建设,已将棉花冲打造成为休闲旅游垂钓山庄。盘江-棉花冲-洛北河已形成完美的旅游链条,如今,马场河乡旅游业生机勃勃,旅游业收入已成为马场河乡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50元。比上年增长20%。

二、建设情况及建成后取得的成绩

(一)基础设施建设

棉花冲示范村寨所有项目严格按照交通、水利等相关技术部门的标准进行投资概算。棉花冲自然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项目规划建设21个,投资概算465.97万元,财政奖补资金投入418.3万元,群众投劳折资47.67万元,其中:交通类项目2个,投资概算81.43万元,财政奖补资金投入65.14 万元,群众投劳折资 16.29万元;环境卫生类设施类项目8个,投资概算60.36万元,财政奖补资金投入51.59万元,群众投劳折资8.77万元;公共文体类设施类项目7个,投资概算147.42万元,财政奖补资金投入133.91万元,群众投劳折资13.25万元;其他类项目4个,投资概算176.76万元,财政奖补资金投入167.66万元,群众投劳折资

9.1万元。所有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成,如今,棉花冲示范村寨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已得到全面改善,旅游业、特色种养殖业蓬勃发展,农民经济收入稳步增长,基本实现了规划目标。

(二)人居环境整治

按照棉花冲示范村寨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庭院、进户路硬化全面完成,各种公共设施现已投入使用。按照县政府出台的每幢房屋

2000.00元的补偿标准,截至目前,房屋亮化工程、进村、串寨主干道两侧绿化已全面完成,这些工程的实施大大提升和改善了棉花冲示范村寨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卫生状况,促进了群众思想观念转变。

(三)产业结构调整

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是首位,只有农民富裕了,才能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和生力军作用。根据乡党委、政府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目前建成大型竹鼠养殖场、娃娃鱼饵料鱼养殖基地一个,种植特色水果100余亩。“农家乐”开业一家,目前“农家乐”已在红红火火的经营。

(四)组织建设

按照完善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依法行政和村民自治相结合的基层管理体制,健全村级党支部,组管委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增强村级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功能,引导群众移风易俗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计生工作、治安工作、安全生产等各项社会事业工作都走在全乡前列。近年来无重大恶性事件,无缠访、越级上访和群体上访事件发生。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已成为一项可操作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出积极作用。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调机制。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经研究,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乡“一事一议”办公室。并明确一名正科级干部分管领导,抽调责任心强、有较强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人员和村干部加强办事机构,并于2012年7月28日下发马党发„2012‟46《关于成立马场河乡马场河村棉花冲组

2012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明确相关人员职责,负责处理协调新农村建设的实地测量、规划编制、专题报告编写、组织实施等具体综合管理工作。

(二)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鲜事物,为使我乡新农村建设少走弯路、取长补短,乡党委、乡政府于2012年8月初组织我乡新农村建设的分管领导、村两委班子成员、棉花冲示范村寨干部、社区的负责人外出学习参观新农村建设,先后到沿山、盘江等地参观学习,通过实地看、听、问,大家对新农村有了感性认识,看到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农村,大家增强了建设新农村的信心。

(三)加强宣传工作,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建设。乡党委、政府采取召开群众会议、贴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中央提出的“二十字”目标方针,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意识,充分调动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资金筹措、投工投劳,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主力军的作用。对产业结构调整、村庄整治、规划安排等都召开群众会,到会群众达到80%以上表决各项议程,充分发挥民主和群众的智慧,群策群力建设新农村。

(四)抓好规划工作,稳步推进。规划是行动指南,乡人民政府请相关技术人员到棉花冲新农村示范点实地踏勘丈量,因地制宜,编制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规划蓝图,根据规划实施步骤加强指导、按部就班、稳步推进,严格按照规划落实建设工作。

(五)围绕新村实际,争取项目支持。为了通过示范村寨建设,把棉花冲自然村寨打造成为集休闲观光旅游、民族山歌、民族舞蹈欣赏、垂钓、享受各种野味美食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乡党委书记罗中秀同志不辞辛苦,和乡“一事一议”办公室人员日夜加班,积极

出谋划策,作好规划申报及项目实施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

1、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下的多数是老人和小孩,严重缺乏劳动力。加之经济基础薄弱,造成农民负担较重。需要上级相关部门的扶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的投入。

2、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至今还有少部分群众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等、靠”思想严重,在新农村建设中总把自身臵于建设之外。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改变农村面貌,特别是拓宽农民致富增收门道,不是短期就能解决的问题,农民几千年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在处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长期性问题上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创新性不够,实现小康及现代化社会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五、下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和村民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农村工作中、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选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将村民中文化素质高,懂农业技术,热心公益事业的年轻人充实进村两委班子,加强村两委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充分发挥村两委“领头羊”的作用。

2、围绕农民增收,争取项目支撑,大力发展经济。根据棉花冲新村建设实际,紧紧扣住建设定位,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选择一至两个重点发展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拓宽农民致富渠道,确保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3、创新管理、激励机制,将“管”、“建”结合。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组管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议事、决策作用,凡新农村建设中有关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和村庄管理,均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

大会研究决定,表决执行,在人居环境方面讨论研究建立管理制度,约束不良行为。

4、多措并举,推动群众思想观念提高,摒弃落后的观念。积极探索建立新农村建设、管理长效机制,避免出现前面做、后面毁,前面拆、后面搭,前面扫、后面扔等不良现象。逐步提高群众思想观念,改变“等、靠、要”思想,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发挥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Aayron

93079839

2012/9/28

下载双峰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管理情况汇报(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双峰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管理情况汇报(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汇报

    各位领导:感谢为我们基层来的同志提供了今天这样一次好的学习机会,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县开展生态文明塆落创建工作的情况。[本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http://www.x......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推荐阅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按照吉新农村办13号文件要求,现将我市近期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如下。市总人口45万,其中农业总人口万,辖13个乡镇,17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介绍汇报

    一、XX村基本村情 XX村属XX乡下辖的一个行政村,座落在XX乡东北面的一个小山凹中,地处东风湖畔,距乡政府驻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洞3公里,距天谷山庄、恐龙湖开发区2公里,东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介绍汇报

    一、xx村基本村情xx村属xx乡下辖的一个行政村,座落在xx乡东北面的一个小山凹中,地处东风湖畔,距乡政府驻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洞3公里,距天谷山庄、恐龙湖开发区2公里,东面与......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

    村位于***政府住地,村两委由6人组成,党员118人,全村现有1470户,3200人。自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村党支部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注重结合,把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摆......

    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

    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抢抓机遇率先发展科学谋划注重实效今年以来,**镇充分利用被纳入全省“百镇千村”工程和确定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这一契机,坚......

    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实施方案

    ##乡##村**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实施建设示范点的部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深入开展,根据县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有关......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电网建设的专题汇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十届四次全国人大温总理的报告中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部署,新农村建设将贯穿“十一五”。2006年既是“十一五”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