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区环境整治十天会战情况汇报稿
城区环境整治十天会战情况汇报
这次全市城乡环境整治会战从4月17日开始至27日,结束,历时十天。这次会战,在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文明办、爱卫办、建设局及两个督查组的监督、指导下,经过五个街道及责任部门的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十天会战方案》中所列出的目标任务。十天来,全市城区共投入资金18万元,出动人力1.4万多人次,动用车辆2520多台次,清运垃圾3800多吨,清理龙须沟2.1万延长米,消杀面积2.8万平方米,清掏消杀公共厕所40多座,对456栋居民楼道乱堆乱放的杂物进行了清理,清刷乱涂乱贴小广告246处,清洗报刊亭6处,固定电话亭300多处,93个责任部门全部完成了所分担的任务。这次会战也得到了驻军部队的大力支持,共出动官兵310人,清运垃圾180吨。同时,全市共有近3000名中小学生参与清理城区“白色垃圾”活动。4月26日,刘市长带领文明办、爱卫办、建设局组成的检查验收组对各街道的整治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从检查结果看,这次会战无论是在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工作力度和取得成果上都是较为明显的。
一是上下一心,形成合力。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战 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动员大会,制定下发了《会战方案》。各街道党委都能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把环境整治十天会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及时组织召开机关干部、社区书记、社区保洁员、责任单位领导参加的动员会,党政“一把手”靠前指挥,分管卫生的领导具体抓落实。大多责任单位都能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按时主动到所分配的街道领取任务,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讲条件,及时完成分担的任务。和平街道副主任王红艳到街道任职时间不长,而且街道龙须沟清理的任务又很重,在主要领导的支持下,起早贪黑,边熟悉情况,边指导工作,较快完成了工作任务,其它街道分管卫生工作的领导也都是克服困难,顶住压力,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衔接,争取支持和帮助。责任部门市委办分担解放街道奥林路的清理任务,任务量大、清运有难度,他们积极行动,带头起表率作用,秘书长亲自带领全办人员参与劳动,一次不行两次,利用3天时间,较好地完成了所分担的任务。市总工会不但完成了大量的垃圾清运,而且对清运点进行了沙石覆盖。还有糖酒站、信息产业办等困难企业和较小单位都能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二是目标明确,责任具体。市里对这次会战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责任分工,并将93个部门和单位分配到各街道。各街道对辖区内的垃圾点和龙须沟进行了实地踏察,将任务制成量化表逐一落实到每个责任单位,并指派专人负责,做到“早安排、早动手、早清运”。新华街道在整治过程中,做到宣传动员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协调监督到位,协调24个责任部门、48个物业小区和部分驻街单位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做到每天调度、检查、督促、总结四结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会战任务。解放街道高标准要求,使辖区内卫生环境达到“三净、三根清”即:厕所内外净、支次巷路路面净、边沟净;墙根、杖子根、树根清洁无污物。福民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亲自率领机关干部参与环境整治,公路、铁路沿线及城乡结合部的清理比较彻底,效果较好。光明街道实行卫生效益考核制度,把日常保洁与集中整治相结合,为环境整治十天会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辖区内的环境整治比较彻底。和平街道任务量比较大,特别是辖区内龙须沟的清理任务比较繁重,街道领导主动与梅铁党工委及各责任部门搞好衔接,得到了驻街单位和责任部门的大力支持,也较好地完成了整治任务。三是工作措施比较得利。这次十天会战,市里实行了市级主管领导分工负责和市级班子领导包片负责制,并成立了由市纪检委、组织部、文明办、爱卫办、市两办督查室组成的督查组,负责对环境整治十天会战进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实行了环境整治日报告制度。在整治过程中,督查组共对城区5个街道进行了三轮督查,李书记主持召开了二次调度会,听取了督查情况汇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韩阳召集各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及相关责任部门,对环境整治十天会战提出了具体要求。各街道也采取了有效措施,实行了街道班子领导分片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并对所需资金、人力、车辆进行了全面部署,不但彻底清除了辖区内卫生环境的死角死面,而且还对龙须沟进行了彻底清淤和消杀。为加强卫生环境的日常管理和保洁,各街道普遍与社区签定了卫生管理保洁责任状,新华街道还对社区保洁员实行“日签到、两清扫、常监督”的管理办法。
四是整治效果比较明显。从检查结果看,这次环境整治十天会战效果要好于往年,尤其是龙须沟的清理比较干净彻底,垃圾的清运也基本达到了无死角死面。城乡结合部、公路、铁路沿线等重点地段的环境整治达到了预期的 效果。
二、在的主要问题
城区卫生环境与城市建设一样,也是要突出“建”和“管”两个方面。
一是“建”。就是要增加硬件建设的投入。检查发现,平房区、新建设楼区、背街巷路、城乡结合部垃圾乱堆乱放、随意倒脏水现象严重。这里有市民卫生意识问题,也有卫生基础设施薄弱,缺少封闭的垃圾厢和固定的垃圾点,没有下排水设施,脏水与垃圾混倒。另外,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新建楼群没有固定垃圾厢。还有环卫、保洁人员不足,触角只是主街主路,延伸不到支次巷路和城乡结合部。据建设部门的同志讲,环卫工作从早上4点开始,到晚上5点,每人每天工作大约在9小时左右,量大任务重。
建议:建设局、爱卫办对城区垃圾厢、点重新考核,按有关要求增设固定和封闭式垃圾厢、点。(对奥林路里沿河堤两侧、铁路一小前到北环路砖厂附近两处自然形成的 垃圾点研究解决办法,不然会越集越多,最后无法清理。)
二是“管”。管就要管得住和管得了。“管得住”就是 要有足够的环卫和保洁人员,按工作量能够完成清理保洁任务,尤其是支次巷路和城结合部的保洁,再就是晚下班之后的城区保洁,延长保洁时间。死角死面的卫生清理等街道也要动员住户“自扫门前雪”,城区内严格实行“门前三包”。
“管得了”就是要加大惩处力度,制定出台《城市管理办法》,对造脏行为严惩的同时,公开曝光;要形成全力齐抓共管。公共汽车停靠站点的造脏交通运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对车主采取停运办班的办法,加强教育;要搞好宣传发动,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适时组织“爱国卫生月”、灭鼠、灭蚊蝇等专项卫生整治活动,逐步形成人们的卫生意识和公德意识,形成自觉和行动
第二篇:城区环境整治十天会战情况汇报
城区环境整治十天会战情况汇报
4月1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环境整治十天会战动员会,决定从4月17日开始至27日,利用十天时间,在全市组织开展环境整治十天会战,主要围绕清运越冬垃圾、疏浚城区龙须沟、整治市容市貌和村镇卫生环境等重点内容,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全市环境整治十天会战,使全市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4月26至27日,副市长刘艳梅带领市文明办、爱卫办、建设局负责同志对城区环境整治十天会战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环境整治十天会战动员大会结束后,城区各街道、各相关责任部门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按照《方案》的要求,在4月16日前将责任和任务分解落实到位,4月17日,市级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到和平街道参加清运垃圾义务劳动,正式拉开了全市环境整治十天会战的序幕,目前,全市93个责任部门已全部完成所分担的任务,全市城区共投入资金18万元,出动人力1.4万多人次,动用车辆2520多台次,清运垃圾3800多吨,清掏消杀公共厕所 40多座,清理龙须沟2.1万延长米,消杀面积达2.8万平方米,对456栋居民楼道乱堆乱放的杂物进行了清理。21日下午,团市委、教育局共组织3000多名青年团员、中小学生重点对站前路、沿河路、和平大街、站前广场、国土资源局门前广场、长青堤等公共地带的“白色污染”、建筑物体上的小广告进行了清理和清刷,共清刷乱涂乱贴小广告246处。驻军坦克四师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十天会战,共出动官兵310人,清运垃圾180吨。通过环境整治十天会战,城区环境面貌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从检查结果看,这次环境整治十天会战在思想认识上、工作力度上、组织实施上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市委、市政府对这次全市环境整治十天会战给予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动员大会,制定下发了《会战方案》。各街道党委都能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把环境整治十天会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早动手,及时组织召开机关干部、社区书记、社区保洁员、责任单位领导参加的动员会,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负总责,靠前指挥,分管卫生的领导具体抓落实。各责任单位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按时主动到所分配的街道领取任务,并按所承担的任务迅速组织人力、物力保质保量完成分担的任务。市委办分担的任务量较大、清运存在一定难度,他们积极行动,带头起表率作用,副主任田鹰带领机关干部利用3天时间,较好地完成了所分担的任务。市总工会不但完成了大量的垃圾清运任务,而且对清运点进行了沙石覆盖。总体上看,绝大多数责任单位在这次会战中都能按照整治标准和责任区,较好地完成了所分担的任务。
2、组织落实比较到位。市里对这次环境整治十天会战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责任分工,并将93个部门和单位分配到各街道。各街道对辖区内的垃圾点和龙须沟进行了实地踏察,将任务制成量化表逐一落实到每个责任单位,并指派专人负责,做到“早安排、早动手、早清运”。新华街道在整治过程中,做到宣传动员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协调监督到位,协调24个责任部门、48个物业小区和部分驻街单位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做到每天调度、检查、督促、总结四结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会战任务。解放街道高标准要求,使辖区内卫生环境达到“三净、三根清”即:厕所内外净、支次巷路路面净、边沟净;墙根、杖子根、树 根清洁无污物。福民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亲自率领机关干部参与环境整治,公路、铁路沿线及城乡结合部的清理比较彻底,效果较好。光明街道实行卫生效益考核制度,把日常保洁与集中整治相结合,为环境整治十天会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辖区内的环境整治比较彻底。和平街道任务量比较大,特别是辖区内龙须沟的清理任务比较繁重,街道领导主动与梅铁党工委及各责任部门搞好衔接,得到了驻街单位和责任部门的大力支持,也较好地完成了整治任务。
3、工作措施比较得利。这次环境整治十天会战,市里实行了市级主管领导分工负责和市级班子领导包片负责制,并成立了由市纪检委、组织部、文明办、爱卫办、市两办督查室组成的督查组,负责对环境整治十天会战进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实行了环境整治日报告制度。在整治过程中,督查组共对城区5个街道进行了三轮督查,市委副书记李晓军主持召开了二次调度会,听取了督查情况汇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韩阳召集各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及相关责任部门,对环境整治十会战提出了具体要求。各街道也采取了有效措施,实行了街道班子领导分片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划分责任单位承担的任务,并对所需 资金、人力、车辆进行了全面部署,不但彻底清除了辖区内卫生环境的死角死面,而且还对龙须沟进行了彻底清淤和消杀。为加强卫生环境的日常管理和保洁,各街道普遍与社区签定了卫生管理保洁责任状,新华街道还对社区保洁员实行“日签到、两清扫、常监督”的管理办法。
4、整治效果比较明显。从检查结果看,这次环境整治十天会战效果要好于往年,尤其是龙须沟的清理比较干净彻底,垃圾的清运也基本达到了无死角死面。城乡结合部、公路、铁路沿线等重点地段的环境整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卫生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不健全,缺乏对卫生环境的有效管理和监督,街道社区虽然配备了有限的保洁员,但也会出现一边清扫保洁,一边是随意造脏现象,卫生环境的反弹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居住在龙须沟附近的居民,随意把生活垃圾倾倒在沟内,造成新的污染。由于街道没有执法权,对辖区内居民造脏只有监督管理义务,没有处罚权,管理效果不佳。
2、城区街道的卫生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尤其是一些平房区由于缺少封闭的垃圾点或垃圾箱,垃圾随处散倒现象 比较严重,一些塑料袋随风乱飞,造成“白色污染”现象。
3、垃圾随处乱倒现象比较严重,在城区有些地段形成了新的垃圾场,特别是一些建筑垃圾乱倒现象比较普遍。开发商、建筑工遗留问题较多,有些工地存在一些基建残土、基建垃圾。一些新建的小区,居民住户装修房屋造成的建筑垃圾随处乱堆放,没有负责清运的部门。
4、城区部分支次巷路和平房区还存在乱堆乱放现象,由于大多数平房区住户没有下排水,加之居民的卫生意识较差,乱泼脏水现象还比较突出。
5、城乡结合部由于村民、城市居民混居,还有部分暂住户,居民不交纳卫生管理费用,生活垃圾环卫部门就不能负责清理,这部分地段垃圾长年没有负责清运的部门。
6、这次环境整治十天会战,由于一些街道或部门是将任务承包出去的,个别承包者没有将垃圾或清掏龙须沟的污物清运到指定垃圾场点,却将垃圾随处乱倒,造成新的垃圾点。
7、公路沿线的卫生环境管理责任不清。公路段只负责路面及路基3米之内的保洁,公路两侧垃圾清运没有负责单位,而各街道有无力对这部分垃圾进行清运。
8、街道的保洁负担较重,棚户区较多,城乡结合部沿线较长,保洁面积不断扩大,造脏现象严重,卫生管理难度较大。一些物业管理小区,由于居民不交物业管理费用,物业部门放手推开,增加了街道的保洁负担。由于街道缺少资金投入,社区内保洁员配备不足,缺少卫生设施和工具,卫生保洁还存在较多的死角死面。
三、几点建议
1、应尽快建立卫生环境管理长效管理机制,彻底解决卫生环境由“谁来管”的问题,把责任单位、责任内容、责任区固定下来,从而杜绝由于责任不清而带来的推诿扯皮现象,保证环境管理在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运行。
2、由于近年来,我市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人口日趋膨胀,使城区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因此,应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洁的资金投入,在城区合理布局新增一些垃圾箱,在街道居民区新建一批垃圾点。目前,市财政应为街道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配备足够的保洁员,并配备必要的环卫设备。
3、目前,解决卫生环境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应加大对市民的文明生活方式教育,还应强化依法管理,加大处罚 力度,市政府应尽快出台《城市管理处罚办法》,依法对乱涂乱画,随意造脏,肆意破坏环境等现象进行处罚。
4、应加大对建筑工地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倾倒的管理,杜绝乱设垃圾场点现象。城管监查大队应加大对乱倾倒垃圾、乱涂乱画行为的监管力度,经常寻查,发现一例从重处罚一例。
5、应继续抓好“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并制定奖惩措施,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维护城市环境。
6、应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随意造脏,肆意破坏共公环境的现象从予以曝光。
第三篇:城区餐饮环境整治通知
关于XX县城区餐饮服务单位环境卫生整治的通知
各餐饮服务单位:
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相关要求,为确保我县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专项整治工作顺利进行,根据我局监管职能,特做以下要求:
一、餐饮服务单位必须在我局审核确定的餐饮服务经营区域内从事餐饮服务经营活动,不得超出区域范围摆摊设点从事餐饮服务活动。如发现餐饮服务单位有超出我局核定经营区域,占道经营行为,一经查实,我局将通报城建、工商等部门依法予以严惩。
二、餐饮服务单位必须保持经营场所的卫生干净整洁,特别是影响环境卫生的门面、餐厅和食品加工处理区。泔水桶、洗碗盆、垃圾箩不得摆放在街面。餐厅必须设有加盖的垃圾箩,特别是早晚点店,店内就餐的消费者所产生的卫生纸等垃圾必须入框,不得污染门前街道,根据门前三包要求,餐饮服务单位要保持门前卫生干净。
三、晚上经营烧烤晚点的餐饮服务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环保部门有关规定,处理好产生的油烟、噪声、废水、垃圾等,不得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休息。
四、还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单位,必须尽快与我局联系,根据相关要求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
XX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
送 达 回 执
送达文书:《关于XX县城区餐饮服务单位环境卫生整治的通知》 送达单位:送达单位签收:送达时间: 2011年 8 月日送达人: 莫光祥、李翠海
第四篇:环境整治汇报
武胜县人民政府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汇报
(县府办党组书记、提名副县长 陈敦林)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们在百忙之中,亲临武胜检查指导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下面,我就武胜县2011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情况、下步工作打算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201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体系。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进行研究部署,落实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乡镇各部门直接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治理办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设,对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作了进一步充实调整,增强了指导、统筹和协调能力。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实行领导挂包、部门对口督导等制度,有力地推进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二)重视宣传引导,提升文明素质。
把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群众文明素质作为推进城乡环境
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武胜电视台及县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开设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题栏目和曝光台(栏)2个,对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动态、经验和成效进行深度报道、跟踪报道;县电视台制作了专题片和公益广告宣传片13期并滚动播出;利用移动、电信、联通等通讯平台,向全县用户编发手机短信5万余条;通过大型广告牌、宣传专栏、社区文明劝导队、坝坝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公众的文明意识和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狠抓专项治理,强力推进“三延伸”。
1、突出抓好“五乱”治理。按照省、市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际,以“五乱”(乱吐、乱扔、乱倒、乱停、乱摆)治理为抓手,大力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将国省干道沿线、县城、城郊结合部、重要集镇及旅游景点作为整治的重点,集中治理城镇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和公路、水路、河道沿线,以及经营和工作场所的环境卫生,同时还加大了对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重要时段的督导检查力度,督促各乡(镇)及部门将“五乱”治理范围向纵深推进,从繁华街市向背街小巷延伸,从中心城区向乡镇村庄延伸,从治标起步向标本兼治延伸。工商、城管、建设、水务、交管、环保等部门,针对“五乱”现象开展联合攻坚行动,确保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广告店招统一规范,车辆
停放归站入位,商品经营归行入市,工程建设围栏施工,集贸市场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公路沿线干净整洁,江河塘堰水清无污。今年以来,共组织人员参加清洁卫生行动18000余人次,清理卫生死角垃圾1700余吨,纠正占道经营3200余起,拆除、清理违章设置的户外广告和店招招牌1200余个,使城乡环境“脏、乱、差”现象有了较大改观。
2、坚持开展“七进”活动。一是广泛开展系列道德实践活动。在全县范围开展“告别陋习、做文明市民”为主题的系列道德实践活动,普及文明卫生常识,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二是广泛开展群众性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以“整治环境,你我同行”为主题,广泛开展环境卫生秩序志愿服务监督等活动,提高全民参与意识。三是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风景旅游区、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四是扎实推进市民文明教育活动。以“提高文明素质、树立良好形象”为主题,充分利用市民学校、村民学校、家长学校、社区活动中心等基层宣传教育阵地开展文明卫生知识培训,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机关、学校、企业,讲解文明卫生知识,引导人们增强环境卫生意识,践行文明礼仪,提升文明素质。
(四)加快设施建设,夯实治理基础。
1、加快农村垃圾集中处理体系建设。落实分级管理负
责制,按照“户收集、村保洁、乡清运、县处理”的管理运行机制, 把农村生活垃圾纳入规范化、无害化的处理轨道,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各乡(镇)、村对辖区公路、河道、村庄的清扫保洁实行定人、定标准、定路段、定责任,保持辖区公路、村内公共场所保洁常态化。
2、配齐配强农村清扫保洁队伍。按照建立“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镇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要求,全面推行农村保洁及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今年,全县共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配备清扫保洁人员4700余人,对全县范围内的主要村庄、镇村级公路沿线进行日常保洁和垃圾分类收运。全县城乡环境治理管理机制和保洁队伍体系初步形成。
3、完善垃圾收运处置基础设施。在维护和管理好31个乡镇原有环卫设施的基础上,县、乡两级财政共投入约1000余万元,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式样,建成美观实用的垃圾定点收集池20000余个、生态垃圾处理池1200余个、清洁房320余个,配齐配足农村环卫清运车辆和其他设施设备,同时完善生活垃圾收集点位布局,对原有不合理的垃圾点位布局作补充和调整。
(五)实施重点突破,加快推进“五个一”。
按照“提升品味、繁荣商贸、治理源头、保护生态、破除陋习”的原则,认真落实《武胜县“五个一工程”实施规
划》。根据乡镇实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科学选址、分步实施的原则,精心做好绿化广场、公厕、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站施工图设计和建设,对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投资76万余元建成烈面镇垃圾填埋场一座,投资200余万元建成日处理废水能力1000m3飞龙镇污水处理站一座和休闲绿地一处,改建完成白坪、飞龙两座卫生公厕,白坪、飞龙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和农贸市场等项目已全面完工。
(六)推进风貌塑造,提升城镇形象。
以县城为核心,8个中心镇为重点,坚持“整体规划推进,点线面片结合”的原则,认真编制城镇重点节点、重点地段、主要街区的建筑风貌塑造规划方案。高起点编制完成《武胜县城乡风貌塑造规划》等城乡风貌塑造规划方案5个。以创建新农村建设综合标准化示范片为依托,突出川东北民居风格和村落文化,大力推进示范乡镇、村庄以及主要公路沿线的风貌塑造,启动实施农房风貌改造400余户,清理建筑立面41000余平方米。其中街子镇聘请深圳城市设计规划院专家编制了《街子镇产业及城镇化战略规划》,完成了50平方公里概念规划和7平方公里核心区区域设计,投资1300余万元完成了场镇2平方公里内1100余户居民房屋立面风貌整治,投资80多万元完成南渝高速公路沿线280户农房风貌整治。白坪乡投资70余万元对高洞村57户农房进行了风貌改造。飞龙镇投资230余万元完成了梅托村114户农房
风貌改造。
(七)严格督促检查,强化责任落实。
县整治办联合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对全县各责任单位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明查暗访,确保督查的高压态势和经常化。同时,向外公布举报电话,及时受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今年以来,共受理群众投诉事件12余件,并全部进行了处理;填写限时整改通知单56份,及时整改56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1年,我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省、市的目标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乡环境基础设施欠帐大。一些地方规划滞后,城镇功能不配套不完善。工作开展不平衡,中心城区与城郊结合部、重点城镇与一般乡镇、主干线与边远农村之间工作开展不平衡,“三个延伸”还有差距。群众素质有待提升,部分群众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自觉性、主动性还不高,亟待加强与改进。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充分结合武胜县全域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组织县住建、环保、城管等相关单位专题研究,聘请科研机构和专家进行规划评审,进一步修编完善武胜“十二五”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以及农村农房建
设规划、城镇水污染治理规划等九个专项规划,突出规划引领作用。
(二)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继续深入开展“除陋习、树新风”、“门前五包”和“七进”等活动,持续集中开展宣传教育,发动广大群众参与环境治理工作,增强环境卫生和社会公德意识;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和文明劝导活动,使柔性劝导与刚性执法有机结合,依据相关规定严查不文明、不卫生行为;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把环境治理与实施项目推动相结合,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地加快农村公路、城镇街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建好垃圾填埋场、垃圾桶等环卫设施,抓好路灯、人行道等市政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同时,采取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市场机制等方式,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筹资渠道。力争2012年底前,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垃圾“户集中、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不断完善;适当增加保洁人员及其工资待遇,着力抓好农村保洁队伍建设。
(四)进一步加快工程建设。建立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机制,以点带面、倒排工期、简化程序、全力以赴,扎实推进以“五个一工程”建设为抓手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2012年全面启动华封镇、万善镇等16个建制镇和双星乡、猛山乡的休闲绿地、标准化农贸市场、标准化公厕、垃圾中
转站及污水处理站建设,全面完成飞龙镇、白坪乡、街子镇、烈面镇4个乡镇“五个一工程”建设。2012年底前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县住建局、督查办、整治办等单位定期不定期对“五个一工程”建设进行专项督查,紧盯目标,强化督查,强力督办,全程跟踪,确保按期推进。对措施到位、进展较快的乡镇和责任人实行奖励;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乡镇和责任人,实行通报批评,并适时追究行政责任。
(五)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深入贯彻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继续开展环境创评、机制创新等五大行动,确保治理成效。完善长效责任机制,坚持做到每天街上有人巡查、问题有人纠正、执法有人配合;完善激励考核机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视察治理工作,实行绩效考核,并将视察、考核结果与单位和个人年终考核挂钩;完善监督问责机制,将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相结合,开展经常性专项治理和突击性整治,确保收到治理效果。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第五篇:环境整治汇报
他拉哈镇三年行动计划
(2013年—2015年)(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十七次党代会和县委十七届三次全会精神,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全面快速发展,为实现“牧业强县、旅游大县、生态名县”建设目标,进一步提高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大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战略机遇和“三县”建设带来的历史机遇,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突出创新驱动、生态发展,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 1
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实现镇域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繁荣进步,成为具有示范、带动、影响的核心城镇!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原则。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全力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加快发展原则。把握新一轮经济增长契机和产业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升级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快速增长,逐步扩大经济总量。
坚持集中发展原则。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战略化转移,推进产业向基地集中、人口向中心村屯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优化产业步局,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产业优势。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大三产,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着力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低耗,坚持在环保中开发,在开发中环保,形成资源与经济的良 2
性互动。
坚持扩大开放原则。努力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发展活力。进一步扩大开放,增强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坚持不移地走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的道路。
二、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27亿元,年均增长13%。其中:牧业收入实现2.82亿元,占总收入的45%,农业收入实现3亿元,占总收入的48%。
结构调整目标:三次产业比例从现在的63:15:22调整到18.7:54.3:27。
人民生活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万元,年均增长15%,确保不低于大庆所属四县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公共服务目标: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健全,城镇化率达到50%,新农保、城居保实现全覆盖。
资源环境目标:万元GDP能耗年均降低3%,森林覆盖 3
率达到9%,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重点村屯污水处理率80%以上。
三、实现步骤
本行动计划共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到201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8亿元,核心城镇建设规模逐步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第二步:到201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4亿元,核心城镇建设目标基本完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第三步:到201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1亿元,核心城镇建设目标全面实现,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四、主要任务及推进措施
(一)立足优质、安全、生态,转变多元牧业发展方式。多元牧业格局真正形成,产业集群形成一定规模,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体系健全完善,牧业占农村经济收入的比例提高到45以上%,奶牛存栏达到1.5万头,鹅(鸭)存栏突破40万只,年交售商品奶1.5万吨,奶牛总体质量和数量全面提高。
——加快人畜分离小区建设。抢抓伊利建设国际标准大规模示范牧场机遇,小区每年以2处建设速度推进,全 4
镇小区总量达到9处,进区奶牛达到1万头,确保沁乳奶牛全部进区饲养。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大力实施良种化工程,加大畜禽良种引进培育力度,不断优化种群结构,建立良种核心群。探索引进规模牧场先进管理模式,健全完善管理、饲喂、防疫灭病体系,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奶牛平均单产力争达到7吨。
——推进规模发展。努力强化扩群增量措施,主动协调金融部门、群团组织,采取政策引导、信贷支持等手段,加大各类支农资金的整合和捆绑使用力度,尽快扩大奶牛种群规模。调整资金投向,注重支持养殖大户、规模牧场建设,促进奶牛由分散饲养逐步向规模化集中饲养转变。
——加强饲草饲料生产。加大依法禁牧工作力度,完善村级重点工作考核办法中禁牧考核细则。利用国家草原奖补政策,加大天然草场建设力度,优质人工草场面积达到5万亩,种改沙化、碱化、风化草场10万亩,扩大苜蓿、青贮等多汁饲草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万亩以上,为畜牧业生产提供充足的饲草饲料支撑。
——健全完善安全体系。继续强化奶源、饲料、兽药、5
繁育市场建设和监管,健全完善畜产品全程监控体系,实现对畜禽养殖、屠宰、加工、运输、储藏及销售全过程质量监控,打造安全高效牧业。
——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综合服务职能,对畜牧业发展进行有效的协调、指导和服务,建立服务热线、服务车,及时解决农户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吸纳优秀乡土人才、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组建专业技术员队伍,对养殖户进行常年培训,不断提高农户养殖技术水平。
(二)壮大发展旅游新兴产业。围绕“蒙古族风情、驿站文化、江边生态休闲”等重点旅游项目,不断完善产品体系、客源体系、管理体系,尽快融入我县旅游总体规划和线路中。对旅游资源进行及早开发,以旅游业促进“一产”和“三产”,带动“二产”,年旅游人数突破2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4200万元,打造天然、生态、休闲、养生基地。
——强化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品牌打造。依托驿站风情园、蒙古族文化体验小区、绿色瓜果采摘区、万亩江滩等重点区域,积极发展生态体验游、休闲度假游、江边观光游。推动一产和三产融合,开发生态观光、文化体验、6
休闲度假、户外运动、健体保健、农家乐等系列旅游产品,在冬季捕鱼项目的基础上,尝试滑雪、冰上娱乐项目。
——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成旅游景点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配齐旅游景点船只、垂钓设施,提升客房、餐厅档次。加快完善旅游交通、旅游集散、公共服务、旅游标识等体系和配套设施,构建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依托渔场举办的篝火晚会、冬季捕鱼节、春江月夜体验之旅,聘请专业人员制作他拉哈镇旅游专题网页,制作旅游形象宣传片,成为他拉哈的旅游视觉名片,加大外埠宣传推介力度,努力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与县、市、省旅行社交流合作,开发远程客源市场。成立旅游协会,统一宣传管理旅游业。
——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咨询、接待、投诉等服务机制,全面加强旅游产业发展“软环境”建设,抓好旅游策划营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导游人员等3支队伍的教育、培养工作,整合人才资源,形成积聚效应,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三)着力抓好规划实施,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 7
果。弘扬生态伦理,优化生态环境,加快推进经济社会活动生态化转型,宜林、宜草、宜水区域实现全覆盖,绿化生态系统全面建成。争创国家乡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率达到85%。
——优化自然生态。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全面改善自然环境,三年完成造林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以上。实施“绿色延展工程”,绿化村屯18个,绿化总长度达到1.8万延长米。抓好庭院绿化,庭院绿化率达到60%以上。改良草原10万亩,引水5000万立方米,水域面积恢复到5万亩,除基本农田外,实现林草水百分之百全覆盖,建成多样化、高质量、可持续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
——逐步做大生态产业。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做大生态旅游产业。注重对湖泊、泡泽及盐碱地进行开发改造,逐步建立高效益水域生态经济体系。因地制宜,有序抓好林果基地、苗木培育基地和生态林基地建设。
——推进节能减排。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发展,发展清洁生产和低碳经济,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增强生态成本意识,倡导绿色消费,抓好沼气、太阳能、空心砖等新型能源和节能建 8
材开发推广,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强污染防治,提高医疗垃圾处理率,加大居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力度,充分利用中心村垃圾填理厂改善环境质量。
——加强环境管理。坚决贯彻执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生态审计办法》,健全环境监管体系,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加大环境基础设施投入,深入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广泛开展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活动。加强全民教育,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实施“生态家园”建设工程,倡导绿色消费和清洁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营造生态发展的良好氛围。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抓好山湾、西地房子、后官地水蚀沟治理。加大取土场治理力度,合理规划农村取土场,从源头上规范生活用土和生产用土行为。
(四)全面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提标准、上水平。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培育壮大粮食种植、棚室果蔬、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优质玉米产业带、杂粮杂豆产业带、沿江优质水稻产业带。到2015年,农业总收入达到2.84亿元,年均增长11%。
——全力推进特色农业。以现有的水稻面积为基础,积极争取项目政策,加快昌庆江湾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9
安平江湾土地整理工程、开发区基础设施整修工程、现代农业水田示范区建设项目、育秧大棚建设、水稻智能催芽育秧基地建设进程,扩大精米加工厂加工规模和档次,延伸产业链条,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0.5万亩,总产达到5.8万吨,推进沿江优质水稻产业带提挡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观光农业,加快棚室园区建设,进一步扩大棚室规模,全面提升棚室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加快推进机械化进程。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民购买适用、高效的农业机械,全面提升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重点统筹推进土地流转和农机合作社建设,全面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
——加快推进水利化建设。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旱田中心支轴式喷灌、地埋式膜下滴灌工程,新打抗旱大井550眼,新增抗旱保收田11万亩,推广地埋式玉米膜下滴灌1.9万亩,推广中心支轴式喷灌2.2万亩。到2015年,全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6万亩。
(五)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整合资源要素,深挖产业 10
内涵,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打造绿色经济新的增长板块。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重点新兴产业集聚区。
——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重点开发利用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加强与中丹公司沟通协调,发展风能、太阳能项目,提升绿色能源利用价值。
——发展新材料环保产业。重点发展新兴化工建材加工业,着力培育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项目。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开发再生能源、废气物循环利用项目,扩大新材料环保产业覆盖率。
(六)大力发展服务业。全面实施服务业“提速”行动计划,积极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准入标准和管理办法,大力营造有利于服务大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到2015年,现代服务业实现收入0.44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加快发展物流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依托便利的公路、水路运输线推进物流基地建设,引进培育物流企业,发展各类物流项目,逐步建立以信息产业、11
生产资料流通为重点的物流中心,建立起以西至吉林、北至齐齐哈尔、南至肇源、东至大同、红岗的物流网络体系。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大力引进金融机构,吸引各类保险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入驻,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村镇银行、农民资金合作互助等金融服务平台,出台鼓励政策,增设金融机构代办点,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壮大商贸服务体系。合理规划农村贸易网点,丰富经营业态度,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加快引进庆客隆等连锁超市进驻,活跃商贸市场。激情发展活动,满足消费者多元化消费需求,着力培育信息服务、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切实优化经济结构。
(七)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全面建设大庆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卫星城”为重点,不断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到2015年,全镇住房砖瓦化率达到90%。
——提升城镇整体形象。以超前思维和战略眼光搞好城镇控详规划的编制,以林肇路为轴心,统筹推进小工业区、建材贸易区、行政办公区、商业区、观光农业区、品位住宅商服区建设,重点抓好城镇楼盘开发、排水系统建 12
设、巷道硬化、文化广场、东湖公园等项目,打造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驿站新城。2013年扩展驿站小 区面积,新建节能住房小区20栋1600平方米,建设兴平村商住综合数6000平方米。2013年至2015年完成危房改造450所。2014年完成老商贸市场、他和路以南开发建设,开发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
——完善基础设施功能。健全完善城镇基础设及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高效安全的现代城镇服务体系,满足城镇发展需要。扩大管网覆盖面,健全水处理设备,新增自来水759户,安装水处理设备7套,提高饮用水质量。完成农村地下电网改造工程。以他安路、西环路、他兴路、他和路为重点,争取支持,重新硬化,提升标准。逐步完善农村广电通讯设施功能,提高收视质量,扩大覆盖面积,家庭网络覆盖率达到60%以上。充分运用国家加快农村道路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实现村屯道路硬化成网、村屯巷道全部硬化的目标。
——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环境整合整治力度,加快推进网格化、信息化、数字化城镇管理,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净化工程,提高城镇管理水平。13
建立完善的城镇管理制度,遵循便民、规范、诚信的原则,强化城镇综合执法能力,有效解决占道经营、毁坏树木、私搭乱建等问题,使城镇执法常态化,改善镇容镇貌,提升城镇形象。
(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紧紧围绕县委十七届三次全会要求,健全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建设便民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建设行政服务、信访调解、应急指挥、便宜民服务四个中心平台。建设集公共服务、便利服务、公益服务、行政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基层服务站,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
——完善社会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恶和医疗保险制度,健全覆盖全镇的社会保障休系,全力维护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大资金投入,利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优抚对象危房改造工作。加强农村贫困、五保、低保人口的救助扶持,逐步消减弱势人口数量。
——发展各类社会事业。大力发展学龄前、小学教育,加快教育布局调整,完成小学集中办学工程建设,促进教 14
育公平、均衡发展。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高中心卫生院医疗技术及增加医疗设备,推进村级卫生所建设,建立镇、村卫生网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公益慈善事业。
——完善社会安全体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建立四级矛盾纠纷排查网络,及时妥善处理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敏感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消除安全隐患。加快技防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巡防制度,全面构筑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强化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精神病患者的帮扶、监管工作,打造平安他拉哈。
——构建社会和谐体系。发挥群团组织、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作用,大力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巩固爱国统一战线,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构建社会工作新模式,加快村委管理体制、功能和工作转型。到2015年,建设1个社会工作中心和7个村级社会工作站。
(九)力促文化繁荣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时期杜尔伯特精神,总结、提炼、升华“勤劳、睿智、淳朴、坚忍、发展”的驿站精神。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完成村级文化站建设。加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到2015年,实现村级、社区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全达标,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驿站风情”等文化活动,丰富发展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广场文化,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全民思想道路素质。
——打造文化产业品牌。从挖掘和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入手,加强四胡、蒙古族长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驿站文化、优质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发展和培育文化产业项目,促进民族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商贸的良性互动,打造民族文化和驿站文化品牌。积极协调上级单位,申报六家子村、山湾村、安平村少数民族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将民族村道路、文体 16
广场、巷道硬化等工程纳入日程,未来三年,硬化六家子村吴家屯、划界屯道路8公里、安平村至大哈拉图渔场6公里道路硬化,完成六家子村布拉河屯、安平村大排排屯、康平村九家子屯、庆平村北地房子屯、兴平村后官地屯5个中心屯文体广场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责任。成立县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组 长:刘 胜 副组长:张 炜
成 员:陈兆喜 王宝全 王尤军 杜忠禹
卫 星 孟祥国 张 杰 林福库
赵登文 祁 飞 任成祥 曾庆夫 实行部门联动责任制度,研究确定重点工作和重要事项,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实行考核评比,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实施到位,确保三年计划任务顺利完成。
(二)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探索完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进一步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工作 17
水平,探索实行村后备干部到机关挂职锻炼机制。建立健全教育、管理和服务党员的长效机制,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更好地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快形成网格化工作格局,围绕强化基层建设、推动科学发展,建立推进基层工作机制,明确责任,细化任务,组织镇村干部下村联户,联系服务群众,全面发现、反映、解决问题,为镇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稳定、有序、和谐的环境。
(三)强化统筹协调。切实加强向上级部门申请项目资金的力度,坚持政府资金统筹使用,重点投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村农业、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向积极性高、主动性强的村倾斜。
(四)强化智力支持。制定人才引进规划,重点引进畜牧、旅游、生态、园林等重点领域专业人才。着力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专兼结合、梯次推进的人才队伍结构,为三年行动计划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五)强化绩效考评。制定完善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18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和具体考核办法,强化对结构优化、民生改善、资源节约、环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考核,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工作力度,把工作完成情况作为镇村两级领导班子选拔作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