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〇四团给力发展自营经济,助推职工多元增收.

时间:2019-05-14 06:3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〇四团给力发展自营经济,助推职工多元增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〇四团给力发展自营经济,助推职工多元增收.》。

第一篇:一〇四团给力发展自营经济,助推职工多元增收.

给力发展自营经济,助推职工多元增收

——十二师一〇四团发展职工自营经济 促进职工增收致富

周腊梅 李书然

“这批土鸡七月底就全部卖完了,因为是在果园里土生土长的,价格虽然高点,但是人们都喜欢原生态的东西!”9月6日,十二师一〇四团六连职工程兴琼在接受电话采访时高兴地说。

2013年初,程兴琼在团、连工会的帮助下,借助兵团工会职工自主创业项目贷款4万元用于发展果树种植和林下养殖。她家有20亩桃树,由于她善于钻研,科学管理,她家产的桃子口感好、产量高,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今年3月,她购进了一批土鸡发展林下养殖。截止到8月,程兴琼靠桃树收益26万纯利润,林下养殖收益5万多元。多年来,她种植果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桃树剪枝、埋土方面最拿手。每年在田间管理期间,她常常手把手的指导其他职工修剪桃树,传授技术,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现在,程兴琼已成为连队职工多元增收致富带头人。

像程兴琼这样的职工,靠着工会这个“娘家”,发展自营经济实现多元增收致富的,在一〇四团还有许多。数据显示,截至日前,一〇四团职工自营经济从业户数1298户,从业人数达1855人,实现自营经济总产值9051万元,纯收入3635万元,从业户均纯收入2.8万元,从业人均纯收入1.96万元。

一〇四团地处乌鲁木齐西郊,是一个集农、工、商、交、建等职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团场,有汉、回、蒙、壮、哈萨克、维吾尔、柯尔克孜等11个民族。由于民族众多,生产形式多样,近年来,一〇四团党委加大对自营经济工作的引导、扶持力度,先后出台了《一0四团加快发展职工自营经济的实施办法》、《关于一O四团加快发展养殖业的实施办法(试行)》及《一O四团关于奶牛发展奖励资金兑现办法的决定》、为农牧职工减负增收、大力实施牧民定居工程等一系列惠民措施。工会通过政策倾斜、部门协力、服务到位等具体举措,鼓励和扶持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帮助职工实现多元增收。

“今年,在团党委的支持下,团工会认真落实了兵团工会职工自主创业示范项目。”团工会主席刘家新介绍,团工会召开了有农牧、发改、财务等部门负责人以及项目实施连队(六连、七连)党政工领导参加的职工自主创业协调会,认真落实了兵团工会职工自主创业示范项目200万贷款资金。据了解,该项目以六连“精品果园”基地建设为主,带动六连、七连共60户困难职工实现多元增收致富。通过示范项目建设来带动职工加大自营经济投资的力度,从而推动团场自营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更上一层楼。

七连职工胡伟,家有80亩土豆种植地和1亩蔬菜大棚。今年他也申请了4万元的创业贷款,用于购买土豆收割机和扩大土豆种植面积。经过细心打理,现已成为七连的土豆种植大户,今年仅土豆就获15万余元的纯利润。

程兴琼、胡伟的成功已经成为了职工自营经济,实现多元增收的典范,为职工自营经济指明了方向,也给工会加大帮扶力度,促进职工多元增收增添了信心。

据了解,为推动一〇四团自营经济快速发展,团、连工会没少在转变职工思想上下功夫。首先针对一些职工群众长期依赖的旧观念和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实际,通过召开自营经济动员会、组织职工代表、自营经济户、科技示范户外出参观等形式,增强职工群众发展自营经济的紧迫感,使广大职工尽快从旧的产业观念、传统的生产模式中转变过来,充分认识到坐吃山空,等靠要过日子的路子越来越窄,必须大力发展自营经济,实现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灵活就业,就地就业。同时,为了让职工尽快掌握自营经济中各行各业操作技术和管理经验,一〇四团坚持把开展“科技之冬”活动作为全面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和长效机制,每年投入资金20余万元,举办各类实用技术

培训班,提高了职工发展自营经济的技术能力,使职工参培率达98.5%。

一〇四团工会、各连队工会还组织建立了自营经济专业合作组织,服务自营经济发展。例如在团场“六大基地”之一的大果枸杞基地——九连,走“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道路,帮助九连枸杞种植户建立九连枸杞种植协会,把从业职工组织起来,为职工自营经济发展服务。据了解,为促进多元增收,该协会不仅建立了统一分级包装、统一定价、统一销售的能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三统一”销售制度,更因地制宜组织职工发展林下养殖,养殖枸杞鸡,年底由该协会统一销售,平均每户增收1.7万元。

近年来,一〇四团党委高度重视职工增收致富工作,通过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和减负政策、实施牧民定居工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扶持职工发展自营经济等措施,职工负担大幅减轻,土地承包经营收入稳定增长,增收渠道不断拓宽,职工自主创收、持续增收的环境条件逐步形成。2012年,团场筹集资金402万元,为133户职工提供3年无息贷款,保障了职工正常生产和增收计划的实现。2010年—2012年,师、团工会为13户困难职工创业提供帮扶资金20万元,开办农家乐、发展特色种、养殖,促进收入多元化。通过三年的帮扶,创业职工家庭实现户均纯收入5.7万元,人均纯收入1.72万元。2013年,师、团工会又筹集资金16万元帮扶11户困难职工家庭创业增收、扶持七连建设科技示范园。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帮扶措施农牧连队职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自主创业、多种经营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营业性收入逐步增加,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综合效益逐步提高,职工从农业生产经营中得到了更多收益。

工会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帮扶职工增收致富,从而促进团场经济发展。今后一〇四团工会在促进职工多元增收工作上还将下更大的功夫,包括健全促进职工多元增收、快速、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加大多元增收三年攻坚计划的意义的宣传,强化服务,加大职工技能培训等,把促进职工多元增收与团场“三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调整一〇四团经济结构,努力形成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多元化快速增收的新格局。

第二篇:“亮点工程”助推职工多元增收

“亮点工程”助推职工多元增收

为了给职工创造多元增收快致富的环境,今年,二师二十四团工会开展了“争亮点工程、创一流工会”活动。该团六连依托乡土人才和地理优势,以活动为载体,将养猪、养牛、大棚种植分成小组,在职工中开展了争当科技致富带头人、争做新型知识职工、创一流养殖协会活动。

养殖大户张维娅从事养猪业多年,有丰富的养猪经验,就是缺资金,今年在团工会的支持下,自筹资金100万元,银行贷款200万元,建起一座占地42亩的现代化养猪场,届时年出栏生猪可达5000头。与此同时,她还成立了勤娅农民养殖合作社,把所学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实践,不仅自己致了富,还带动其他职工发展养殖。为助推职工多元增收,团工会开辟了困难职工家庭“零就业”绿色通道,让更多的困难职工家庭成员实现就业愿望,为团场与个人利益的双赢提供了有力保障,助推职工走上了多元增收之路。

第三篇:采取有力措施帮扶职工发展自营经济

近年来,*党委把发展自营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拴心留人,强本固基”的一项重要决策予以实践,*职工收入普遍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脱贫致富的进程明显加快。2004年*职工自营经济总产值达16177.04元,纯收入6258.56万元,从业户均纯收入3266.98元,从业人均纯收入1042.97元。自营经济纯收入达万元以上的有3408户。

一、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党委把发展庭院经济和职工自营经济作为致富职工群众的重要途径。*、*两级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两级工会,负责各项具体业务工作。建立了*领导、*机关各部门与基层*队、职工挂钩机制,目前全*成立了11个帮扶小组挂钩11个**,1000名干部挂钩100个*队1000户职工。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了千名干部帮扶畜牧业空白户活动,有1144名干部与2288名职工签订了帮扶责任书,形成了党政工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自营经济工作格局。

二、采取各项优惠措施,千方百计鼓励职工发展自营经济。

一是按照先富职工后富*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偏远、边境*的特点和地域条件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引导职工选准主攻方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营经济格局。

二是从各*土地、水源等实际情况出发,落实好两用地划分。全*划分两用地17838.3亩,划分率100%,户均2.91亩,一些*多达3—5亩。

三是鼓励职工自费开发经营。将职工房前屋后和承包地的地边、地角、坑塘、水面划给职工自费开发经营;职工自费开发“四荒”(荒山、荒地、荒滩、荒坡)种草、种树的,免缴土地出让金,投资者并可拥有所植草木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土地使用权50—70年不变,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继承;职工利用闲置水面发展特色养殖的,*3—5年免收管理费,由职工自主开发经营。

四是积极扶持大户,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实施了“2001”示范工程,**筹资2500万元用于扶持100个养殖大户、100个种植大户和10个农机大户,以点带面。该工程实施后,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全*涌现出了个种植大户,300只标准畜以上的养殖大户达到了240户。个农机大户。

五是充分发挥“两用地”的作用和效益,积极引导职工发展舍室农业。*专门拿出100万元用于构建温室大棚。去年8月以来,全*兴建1088座温室大棚,666座拱棚,全*建成近3000亩的园艺大棚基地,通过一年来实践,使温室大棚逐步从单一蔬菜种植向林果、苗林、花卉及特色养殖等多种经营形式拓展。

六是大力扶持职工发展家庭养畜。

1、以千家万户为基础增加总量。*拿出300万元作为畜牧业发展周转资金,并积极争取畜牧业贷款筹集资金,平均为每个养殖户支持1000元,确保至少能买到5个标准畜,3年免息还本,滚动发展;

2、以专业大户为重点扩大规模。对养殖户免收草场费,每养一个标准畜划给0.2亩饲草饲料地,按照每亩小麦上缴费用50%的比例缴纳管理费;

3、以养殖小区为依托建立基地。把养殖小区建设与小康*队建设、职工自用地划分结合起来,按照水、电、路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的要求搞好养殖小区的规划建设。目前*、*、*、*、等*一批养殖小区初具规模,逐步将养殖户从居民区迁移到养殖小区。

4、以科学技术为手段提高效益。搞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购进各类优质牛1463头,引进优质细毛种公羊56只,用于畜种改良;扶持50户饲养规模在300只标准畜以上的畜牧业科技示范户,认真抓好畜牧业“十大”主体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科技指导和服务,提高职工养殖效益;

5、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充分利用水资源,积极推行公司加农户的养殖模式,发展獭兔、狐、鸡、鸭、鹅,以及蟹、虾、冷水鱼的特色养殖业。

七是*、*机关有关部门为职工发展庭院经济提供技术指(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导、信息传送、品种改良等优质服务,商贸流通部门帮助职工群众搞好产品销售等工作,积极引导庭院经济向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

八是把发展自营经济与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有机结合起来。

1、以*小城镇建设为契机促进再就业和自营经济的发展。优先在农贸市场给困难职工或下岗职工提供摊位,减免有关费用,鼓励职工从事个体经营。

2、*、*机关副*以上干部与二、三产业1496名下岗困难职工签订了到*从事以庭院为主的自营经济和再就业工作责任合同书,开展“一帮二”帮扶活动,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发展自营经济和再就业工作并举。对这部分下岗再就业人员,可享受与*职工在发展自营经济方面的同等待遇。

第四篇:一八三团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职工多元增收(精)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促进职工多元增收

—— 183团职工多元增收情况汇报材料

183团地处中蒙边境一线,担负着38公里边防线的守护任务,是一个点多、线长、面广的边境团场。受土地、气候等条件制约,种植业风险较大,职工增收困难。为促进职工多元增收,实现十师党委提出的年人均增收1500元的发展目标,提高职工生活质量,稳定职工队伍,183团党委从团场“人多地少,一季生产四季消费”的现实出发,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开辟职工就业和增收的新途

径、新领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十一五”以来促进农牧职工增收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183团党委按照十师党委的决策部署,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以组织职工广泛开展冬闲创收为切入点,在巩固农牧职工减负成果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建立促进职工多元增收的长效机制,农牧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6907元,增加到2011年的17589元。其中,家庭经营人

均收入15714元,财产性收入人均663元,转移性收入人均563元,劳务收入人均460元。

二、促进农业职工多元增收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发展特色农业促增收

一是借助国家支持、黑龙江援助,采用高寒、高纬度、高效节能集成技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设施农业基地。2009年以来,183团党委按照十师党委提出的“培育新 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职工多元增收”的要求,借助国家支持、黑龙江援助,规划建设规模为500座大棚的设施农业基地。目前已投入3680万元,建成大棚320座。投入种植的一期120座大棚,2011年生产各类蔬菜300多吨,单棚实现纯收入2万元左右。2012年春茬生产蔬菜260多吨,实现纯利100多万元,单棚单季效益平均达1.5万元左右,最高达3.5万元。21户职工从大田转移到大棚,流转土地3000多亩,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增收50多万元,团场增效30多万元。为团

场职工增收致富积累了经验。种植户李文波,2011年冬季在不取暖的情况下试种的芹菜安全越冬,春节前上市,开创了师市冬季蔬菜生产的先河。种植户康新庄夫妇以前在连队种地,连年亏损,2012年承包4座大棚,春茬纯收入4万余元。目前,二期200座大棚已全部承包到人。基地建成后,可以解决130户家庭260名职工的就业,每座棚每年至少为职工提供2万元左右的纯收入。二是发挥协会作用,开展专业化生产。基地专门成立了蔬菜协会,统一种植计划,统一

采供农资,统一供应种苗、统一栽培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基本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使设施农业朝着“标准化生产、公司化运作”方向迈进。科技示范上,协会通过补助的方式,引导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今年上半年,试种新品种30个,筛选出高产高效品种5个。引进声波助长仪、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等物理农业技术十余项,节水约50%,增产15—30%左右,单棚收益明显提高。产品销售上,依靠协会组织经纪人基

地收购,在北屯和周边县市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品牌建设上,开展了绿色农产品产地认证,注册了“额河”商标,形成了自有品牌。协会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较好地解决了职工“不会种、卖不出”的问题。协会还通过为企业、商户提供中介服务等方式积极创收,增强为职工服务的能力。2012年协会创收4.5万元。

三是大力发展设施养殖业。其一,优惠政策引导。团场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设施畜牧业的发展。如,职工购买一头品种生产母牛,团场补贴1600元。其二,协调金融支持。2012年团场通过各种渠道为广大畜牧职工争取畜牧业贷款1700万元,帮助62户职工建设了80座、总面积近3 万平方米的养殖棚圈。其三,积极探索养殖新模式。充分利用额河酒业酒糟资源合理配料,发展全舍饲肉牛育肥。牛粪还田种粮,粮食酿酒,酒糟养牛,封闭循环,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目前,利用酒糟养牛规模1500头,预计年纯收入可达160余万元。其四,为养而种。建设饲草饲料基地1万亩。目前,团场设施养殖

规模3000头牛、10万只羊,其中上规模(五百头只以上)的畜牧养殖户18户。由于设施养殖综合效益好,职工积极性逐年提高。

四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团场发挥额河酒业公司和团连组织优势,建立玉米种植合作联社,种植玉米1.5万亩。依托金屯油脂、顶山瓜子和福海三合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签订油葵、打瓜、食葵、甜菜等作物订单7万亩,全团订单面积占到总播面积的60%以上,极大地降低了职工种植的市场风险,促

进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职工的可持续增收。

(二)依托项目支撑促增收

一是实施挖排治碱、灌渠防渗、节水灌溉、农网改造等工程,改善农业排灌条件,提升电力保障。“十一五”以来,新挖排渠 275公里,新修防渗渠197公里,灌渠防渗率达到了35%,同比提高了20个百分点。二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将团场70亩以下的小条田集并成适应大型农业机械作业的大条田。已累计集并1.5万亩,新增土地1500亩。三

是建设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区。坚决退出“千元产值”以下的种植作物,建设高效水产示范基地5个,千方百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层次。四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183团驻守中蒙边境的青河独立营三连,在“兴边富民行动”项目支撑下,实施3000亩沙棘基地节水喷灌工程,发展沙棘果、沙棘养殖,年人均增收1600多元。

(三)依托城镇发展促增收

183团毗邻二县一市,总人口1.1万人,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183团以城镇化

为载体,积极搭建市场,发展服务业,创造就业、创业平台。近年来,多方筹资新建了农贸市场、客运市场和商场、临街门面等商业设施,鼓励职工“退一进

二、退一进三”,多业并举,努力实现收入多元化。目前,183团有商业店铺134 家、餐饮31家、其他服务业21家,创造就业岗位近600个,成为了职工多元增收的重要渠道。

183团坚持以业兴城,以城兴业,带动职工增收。团场通过招商引资、职工自主创业、股份合作等方式兴办支农企业和民营企业11

家,吸纳就业560人,团场富余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许多职工“冬闲”已不闲,季节性增收幅度在8000—10000元之间。

(四)发展域外农业促增收

183团地跨北屯、青河两地,地域宽阔,具有发展域外农业的独特优势。团党委把培育科技致富带头人、致富能手与发展域外农业紧密结合,鼓励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熟悉市场的职工走出团场承包土地。2011年,全团共有315户职工家庭在外承包

土地10多万亩,仅此一项就实现纯收入4100多万元。足迹遍布周边县市、克拉玛依、奎屯、五家渠、昌吉等地。自治区劳动模范张丽华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2009年,张丽华积极响应团党委号召,主动退出800亩改良好的土地,将其分给连队7户新职工,自筹资金到地方承包土地,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为规避农业风险,实现四季增收,张丽华多业并举,在多地承包养殖水面7000亩。张丽华在实现自身多元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一批职工务工增收。

(五)发展连队经济促增收

2009年,十师党委把连队经济社会发展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作出了发展连队经济的决策部署,以提升连队经济实力为抓手,促进连队职能由管理、服务型向管理、服务、经营型转变。183团党委把发展连队经济作为“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与职工争利的前提下,将连队能够管得到、管得好的资源放手让连队经营。以连为单位实行的农副产品集中销售,农资集中采购等措施成为了惠及职工的福祉源泉。2011年,团场连队

经济积累突破100万元,连队带领职工增收致富的能力日益增强,连队环境日益改善。

三、今后促进职工多元增收的思路

一是紧紧抓住国家政策和黑龙江对口援建机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规划到“十二五”末,建成大棚500座,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12个,实现三分之一的农工家庭从大田转移出来,流转土地4万亩。

二是以城镇化为载体,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业经济向工商经济转变,三次产

业结构比例调整为36:41:23,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7万元。

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拓展职工规模经营增收渠道。

四是借北屯建市之机,大力发展旅游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现职工多元增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将以这次现场会为契机,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活力源泉竞相迸发,使职工一双手变

成多双手,一个家庭至少有两个以上固定的增收渠道,努力形成多层次、范围广的集约化增收体系,让职工增收致富有信心、扎根边疆有恒心、维稳戍边有决心,为区域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产业发展解读:经济工作会议定音、四大产业给力

经济工作会议定音 四大产业给力

昨天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明确提出“准确把握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的特点,努力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的同时,还给出了未来四大产业发展的主线,节能环保、农业、现代服务业和保障房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节能环保

会议提出,要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加强重点流域、区域、行业污染治理,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在昨天发布的会议公报中,节能环保是唯一被提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赋予了较大篇幅。事实上,在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也名列之首,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环保投资需求将超过3万亿元。申银万国则发布报告称,保守测算,2011-2015年环保产业投资年均增速将高达18%。

一位发改委官员评价称,节能环保关系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对于人均能源资源严重不足而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我国来说,更具有战略性意义。据了解,在生存环境恶化的今天,全球各个国家正在围绕着节能环保展开一场新的工业革命。

现代农业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六项任务中,“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单列一项。会议提出,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要千方百计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农业生产补贴,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力度。

此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曾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专家表示,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现代化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农业的支撑保障任务日益艰巨。随着城市人口增多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农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食物和原料。

据农业部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0%,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大量农民转移进城,为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也扩大了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空间。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不久前公开撰文指出,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他表示,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大幅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此外,要多渠道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主体,发展种养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现代服务业

会议提出,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一直以来,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过程中,中央早已明确提出把服务业作为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领域,要求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因此“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将迎来难得发展机遇。

相关专家表示,当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要求,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劲的动力。从实践来看,现代产业体系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服务经济为主体。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既可以为服务业提供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也可以为服务业创造多领域的发展空间。

据了解,目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业需求旺盛,旅游休闲、健身娱乐等生活服务业日新月异,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家庭服务业蓬勃兴起,电子商务、网络银行等新兴服务业层出不穷。业内人士认为,消费需求的转变与升级,必将带动相关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房地产业

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

北京大学房地产业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说明了中央明年在保障房建设方面将会投入更大力量,在数量上会提出更高的指标。

他认为,中央在明年对于保障房建设方面的决心更大,思路更清晰,重点更明确,其中公共租赁房将成为主要形式。据介绍,中央明年保障房建设的目标,将从今年的580万套提升至1000万套,这一数据接近今年全年住宅交易量的面积。

陈国强表示,这一目标的实现还有待于强化机制,保证得到落实。他还认为,保障房的大量建设并不会对商品房带来冲击,明年商品房市场将会主要依靠市场自身进行调节。

下载一〇四团给力发展自营经济,助推职工多元增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〇四团给力发展自营经济,助推职工多元增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