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谈不上是悲剧,只是具有悲剧之影的一场闹剧

时间:2019-05-14 06:3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谈不上是悲剧,只是具有悲剧之影的一场闹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谈不上是悲剧,只是具有悲剧之影的一场闹剧》。

第一篇: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谈不上是悲剧,只是具有悲剧之影的一场闹剧

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谈不上是悲剧,只是具有悲剧之影的一场闹剧

知青兄弟姐妹们、朋友们:

我是任毅,南京市第五中学六六届高三毕业生,1968年12月26日插队如今南京的江浦县,插队期间,编写了《我的家乡》歌曲,也就是后来传遍全国的“知青之歌”。

老三届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专用名词,若干年后的词典中,撰写这一名词解释时,是要有大学问的,这当中既要有浓重的感情色彩,也要有深沉的史录手笔。因为历史造就了老三届,老三届也造就了历史。在这二者之间,老三届付出了全部的青春,如今他们已鬓发如霜。

如今当岁月流逝,青春流逝,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时代忘恩负义地从我们身边大踏步地过去,而变幻着另一幅笑脸,去追逐新的一代时,老三届的内心是悲凉和痛苦的。感情和命运交织在一起,这当中怀旧的老歌和晚会,悲欢离合一杯酒的聚合,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和发泄,对于老三届来讲,是远远不够的。老三届不需要同情,不需要恩赐,只需要一点点的关怀和理解。因为他们知道这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一成不变的东西,一切困难也都是暂时的,这也就是老三届永远不向命运屈服的根本之源,也就是老三届精神所在,尽管这当中交织着血和泪,却是得天独厚的。

用一句话形容老三届:那就是有的人可能一生下来就老了,有的人老了,却还保持着青春。

我们老三届毕竟经过一次,活得悲壮,活得潇洒,活得痛苦,活得迷茫,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骄傲地向我们后代讲:“我们曾经是老三届”。

生命中有老三届这杯酒垫底,这世界上什么样的酒我们都可以对付。

为什么写“知青之歌”?

1966年,当我刚刚从南京第五中学高中毕业,大家都忙于六月份的高考,可是5月份那场祸国殃民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一时间大家都茫然和不知所措,内心的青春热血和外来的政治刺激疯狂地涌入了我们的大脑,我们成了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天不怕、地不怕、人不怕的天之骄子。我们争先恐后地挤进这灵魂的屠场,我们自觉地自我阉割,并努力地去阉割别人。我们犯过错误,我们也被错误所害,我们过早地卷入政治,又被政治无情抛弃,这就是我们老三届最大的悲哀所在。我们生活在理想主义时代,当上山下乡来时,我们的理想瞬间破灭,我们根本无法选择自已的命运,等待我们的是艰辛苦难和破灭。许许多多的同学抱头痛哭,但都于事无补。那面猎猎飘扬的上山下乡的大旗下,写着无知无奈。

今天看来,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谈不上是悲剧,只是具有悲剧之影的一场闹剧。这一代人几乎只有闹剧而没有悲剧,只是这闹剧太残酷了,用梁晓声先生2008年9月18日接受南京《现代快报》采访时那句话:知青是被时代抛弃的一代,太精彩也太经典了。

当年的知青运动把我们这些千百万毫无社会经验的老三届学生,一脚踢到农村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中,让我们为最起码的生计而苦苦挣扎,让我们到最艰苦的环境中去体会课本中所学的达尔文的“物竞天择”、“留良汰劣”的自生自灭的自然规律。

艰苦的农村生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的空虚,那时候我们常常感到,我们的心仿佛被一只粗糙的大手反复揉搓,直感到钻心的疼痛。刚下农村时的一点点美好善良的愿望,都被农村严酷的现实击得粉碎。所谓的“农村”、“农民”、“贫下中农”根本不欢迎我们,说我们是分配下来的,不要不行,是来分他们的粮草的。“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可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这两句话都是他老人家讲的,不敢讲哪句话正确,哪句话不正确,也不敢讲这两句话是否前后矛盾。然而,就是这两句话时时刻刻困扰着我天真的灵魂,我们根本无法选择历史,选择人生,我苦闷过、彷徨过、思考过,而我的抗争和觉醒只是一瞬间的事,是许许多多量变发生了质变的原委。因此在那时我写“知青之歌”也就不奇怪了,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我相信那个时代,我不写这首歌,也有其他知识青年去写,只是这历史的必然落在我的肩上,让我在这灵魂的屠场里重铸灵魂。这支歌在短短的半年中,竟然传遍了中国大地,成为建国以来末经报刊发表,电台广播传播最广的一支歌,连当时的莫斯科广播电台也播放了,这在近年发行的CCTV“百年中国”中,有了详细的注解。

事发上海

1970年春节期间,上海普陀区回沪过春节的知青,在里弄里哼唱《知青之歌》,又很快地传到该区的中学,中学的领导将这情况向区、市委汇报,市委又立即向中央汇报。姚文元专门做了“要抓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要查清作者情况,要对黑歌进行批判”的批示。张春桥对这个问题抓得也很紧,上海市革委会有专门的小组在抓这项斗争。2月12日,上海市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派人来到南京五中,要了解我的全部情况,提供上海所需要的有关材料。上海、南京两地公检法于2月13日去了我当时插队的江浦县进行联合调查,同一天,南京五中又把这些情况向《新华日报》、《新南京日报》进行了汇报,当时南京市委书记方敏指示责成南京市文教局连夜召开会议,组织专门的班子立即行动。2月19日夜23点,以“创作反动歌曲、破坏知青上山下乡、干扰破坏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战略部署”将我逮捕。从此后铺天盖地的大批判开始了,我在全市被公开批判数十场。5月25日,南京市公检法、军管会向南京市委写了“判处现行反革命任毅死刑立即执行”的报告。6月6日,市委研究同意市公检法、军管会的意见,报省委审批,7月11日批复判处任毅有期处刑十年。为什么有这样大的落差呢?十年是那个时代现行反革命判刑的“起步价”。为什么刀下留人呢?后来我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到事情的原委,是当时江苏省革委会主任许世友将军救了我。在2002年,许世友的秘书李文卿上将写的《近看许世友(1967-1985)》给了详细的说法:“黑脸也罢,红脸也罢,草菅人命的事,他绝对不会干的。曾经有个南京下乡学生写了首知青之歌,一度流传全国,到处传唱,惊动了四人帮,江青、张春桥硬说是煽动知青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满,定性为反动歌曲,下令追查,南京市公检法很快抓到了作者,竟然判处死刑,当案件报省革委会领导审批,许司令看了非常仔细,看后讲:一个学生娃子,十八九岁,又没有什么前科,怎么能说杀就杀?当即批示:该人年轻,个人历史简单清白,没有死罪。大笔一挥,救人一命。这位知青后来被改判十年徒刑,文革后被平反释放。”

1987年,在许世友将军逝世两周年时,我专程到了河南新县,拜谒了将军之墓,给他点上中华烟,洒上五粮液酒,深深地鞠了三躬。

在暗无天日的监狱里我度过了九年,九年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概念,我的青春、我的大好时光在这里消耗贻尽,但是我坚信一点:我可以坐一时的牢,但决不可能坐一辈子的牢。当真太没有公理了。因为这毕竟不是我一个人的悲哀,而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哀。

所谓“青春无悔”

历史可以是粗线条,四十年弹指一挥间,人生却是细线条,四十年,人生能有几个四十年?

“青春无悔”的高呼,有时可能是真情的流露,但大多数人应该是一种不得已,外在的掩饰,带有自我安慰的意味,却又显得十分勉强。那漫长的时间里,没有书读,没有史学,没有教育,没有文化,没有人格的尊严,被驱赶到农村,回头望去,那茫然,那压抑,那对绝望的狂热,最终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灵魂屠场的操刀手,不能不悔!即使是被认为改造自然、改造山河的壮举,不过是破坏生态、破坏环境的劳什子,就像那天然湿地的北大荒,这能不悔!!这样讲并不过份,因为老三届身上有太多的历史阴影,心灵上有太多的负担,而面对如今来势迅猛的经济大潮带来的冷遇、困惑和艰难,所难书的另一种于当初上山下乡的无奈,我就是相信那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再也不要相信什么救世主,一切靠自己,只有自己能救自己。

为什么又写书?

在十年前,也就是知青上山下乡30周年,我萌发了写书的想法,当时的心中也是很矛盾的,因为经历多种磨难的人,在描述自己的痛苦的同时,也必须要直面自己,老三届的精神缺陷,那是很残酷的,也是很无情的,我好比揭开一个人的伤口,又朝上面洒了一把盐。

时代变了,我应该以一个冷静而客观的心态来审视自己走过的路,痛苦对人叙述。但没有对自己的解剖,没有对那个时代作完整的描述,这痛苦只能是表层的。尤其对我们这个民族,精神的梳理、灵魂的重铸,如果没有直面历史的勇气,如果没有对自己精神忏悔的内容,那么又找历史的陈叙,对往事的回忆,常常会走入另一个极端,甚至把已被历史证明是谬误的东西,依然奉为难忘的回忆向后人叙述。

所谓“知青情结”

爱恨交加所产生的就是情结,对于接纳了我们老三届的农村,大多数人都是爱恨交加的,农村是客体,老三届是载体,就我来讲也是这样。我常常驻足于地图前,凝视着我曾插队的那个小点,莫名其妙地呆上许久,思绪也会晃晃悠悠地回到那里,尽管在那里曾经禁锢我的生活,埋葬了我的青春,留下了许许多多苦涩的回忆,但我还是时常想起它。

这个世界很怪,这人也很怪,当年我们老三届大返城的时候,几乎100﹪选择了离去,然而那认识我的却是被我扔弃之身后连看也不愿再看一眼的农村和乡亲们,如今四十年过去了,当年的老三届们,无论是否飞黄腾达,腰缠万贯,是否过得自甘清贫,默默无闻,但每一个老三届都平等地长存于我们的大山和田野的记忆中。为什么呢?因为只有那里有我们永远的18岁,永远的青春;我曾经多次随国内外的客人回到那里,竟然日前才发现当年的我,从来就没有走过这块土地,在座的也会和我一样。若干年后,当我们从这个世界消逝,化作了一捧黄土、一缕青烟时,我们依然会活在这大山深处、偏僻山村,历史会让位我们的。

对于知青运动

知青运动已经久远了,对于这久远的历史,有人说是“青春无悔的奉献”,有人说“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还有人说“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磋砣岁月”。写过评论只有走过那段历史、走过那一段人生的老三届心中,因为从泥里水里爬起来的是我们,当代人不修当代史,这是定论,这历史只能留给我们的下一代去写吧!

如今走过那一段历史和人生的老三届们已经老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已经下岗了,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很自然地涌上我的心头。我们留不住今天,如同我们留不住昨天一样,艰辛的,美好的,对于我们老三届来讲都已经远远地过去了。唯有心灵的丰碑永存!

对于个人

我对于我过去的所作所为,丝毫不感到后悔,人活在这世界上,应该留下一点东西,从这点上让我留下了,留在“百年中国”里,留在《南京五十年大事》里,留在凤凰卫视“鲁豫有约”里。羽泉在南京举办了音乐会,那首《南京知识青年之歌》全场轰动,万人起立鼓掌。所谓大丈夫有进言、立言、立功、立传,我做到了。

宽恕别人,一切朝后看,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国家欠我们的,只是国家遗忘了老三届,的确亏了我们这一代人。这后患是无穷的。很多人已经看到了,我们的人生只是从圆的起点回到了终点。还有比那时下放农村难吗?至于对知青,国家赔偿的问题提议,我想每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会考虑的,也许等不到那时候。个人所受的苦总比我们民族、我们国家所经受的苦要少得多,比起那许许多多冤死的难友,比起那死去的功高盖世的将帅们,又算得了什么呢?活着比什么都好,如不是许世友将军刀下留人,我怎能站在这里?克制自己的欲望,知足常乐,老三届的人渐近老态,心态也渐近平和,这是历史、生理的使然。什么人说过,我不记得,但我相信:忘记自己的年龄就是最好的青春。

谢谢大家!

下载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谈不上是悲剧,只是具有悲剧之影的一场闹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谈不上是悲剧,只是具有悲剧之影的一场闹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