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家解读我省政府工作报告-十件实事体现“民生政府”特色
专家解读我省政府工作报告
十件实事体现“民生政府”特色
昨日,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处处长刘庶明就报告要点进行了解读。
首次提出大都市经济圈
报告:充分发挥长春、吉林两市辐射功能,打造大都市经济圈,促进中部城市群发育。其他市(州)所在地城市要适度扩张规模,进一步增强带动能力。
刘庶明:本届政府在城市化进程方面的路径选择与以往不同。“大都市经济圈”的概念在我省历史上也是首次提出。这个决策是非常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因为我省城市发达程度与南方发达城市还有很大差距,大中城市目前还处于集聚吸纳阶段,还没达到向外扩张的程度。首先发展这些大城市,可以形成以一个城市作为一个点,两个城市形成一个带,多个城市形成一个圈的局面,从而带动沿线城市的发展。
金融腾飞时机已到
报告:适应金融业做大做强、结构加快调整、经济快速增长的迫切需要,坚持一手抓信贷投放、一手抓资本市场融资,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结构,增强融资能力,促进金融与经济协调互促共同发展。
刘庶明:过去,金融业在我省只是属于现代服务业的范畴之一。将金融作为我省今年工作计划的独立版块在报告中体现是前所未有的。目前,我省银行存差较大,还属于“贫血省份”,在金融方面寻求突破势在必行。随着我省的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省委、省政府面临的问题正是如何在金融方面找到突破。如今,对金融业实施创新改革的时机终于到来了。
长吉图开发关键在“先行先试”
报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迄今唯一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对吉林振兴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发扬敢闯敢试的精神,充分利用好国家赋予先行先试的权利,做大文章、放大效应、扩大影响,大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突出城市带动作用,着力强化产业支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实现率先突破、率先发展,带动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刘庶明:我认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我省开放以来的最大机遇,这将是带动全省的战略决策。2003年,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现在来看,不仅是“振兴老工业基地”,而是经济板块全面振兴的战略。长吉图的建设关键在于“先行先试”。试什么?大概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一是边境开放;二是窗口单位与腹地合作拉动;三是金融创新;四是科技拉动;五是体制机制改革;六是创新城市发展。
发展新兴产业将得到更多支持 报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制定规划,研究支持政策,重点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技术、电子信息等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刘庶明:报告中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是我省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调整。目前,国家对于新兴产业给予极大的政策支持,我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将获得更多的政策和体制的支持。当然,在报告中,我认为还应加入创意产业,因为这是一个无处不包的产业,如广告、计算机设计等,都是依靠智力支撑的新兴产业。在这个方面,武汉市对国家的政策反应最快,在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后,就立即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15个方面的实施计划。这对我省也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十件实事体现“民生政府”特色
报告:围绕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突出问题,坚持新增财力70%用于改善民生,办好十个方面民生实事。
刘庶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具有时代性的特点,其中关于民生和城市安全方面的内容也涉及很多。报告中对十件民生实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内容包含了就业、社会保障、六路安居、“暖房子”工程等方面。由此可见,省委、省政府在打造“民生政府”方面的高度重视。
第二篇:政府民生工程十件实事
2010年镇政府民生工程十件实事
1、全面推进新农保工程,实现参保率100%。
2、实施同心路改造工程,靓化集镇,提升人居环境品位。
3、建成3个农民集中住宅小区,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4、推进“道路通达”工程,建设南支河大桥,改善出行环境。
5、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全面解决垃圾收集、清运问题。
6、推进“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建设,实现村级全覆盖。
7、建成3500平方米门诊综合楼,改善群众就医条件。
8、建成1900平方米教学楼、宿舍楼,提高教育教学硬件设施水平。
9、进一步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加快实施村组道路、河道疏浚等工程。
10、加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富民、壮村、强乡镇”。
季桥镇人民政府
第三篇: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十大民生实事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十大民生实事
缓解交通拥堵
公布实施五年综合治理交通拥堵方案。实施国际商贸城及周边区域高峰时段车辆疏散优化方案。西城路延伸全面贯通,口岸路、大通路、春风大道基本建成通行;城北路下穿、103省道改建工程加快建设;阳光大道、四海大道、丹溪路完成改造;环城路平交改立交4项工程开工建设;在江东路、西城路、丹溪路试行信号灯绿波通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优化绣湖广场周边区域交通微循环方案。启用朝阳门停车场;新增公共建筑配套停车泊位8000个,着力缓解停车难问题。道路信号智能控制点位视频监控和电子警察增加到480个。新增或加密公交线路10条,新增公交车100辆,公交车总量达1100辆,满足日均50万人次以上乘客公交出行需求。优化集装箱卡车通行线路。强化江东区块物流疏导,加强学校周边接送车辆管理,促进有序通行。
住房保障和改善
南洲花园保障性住房竣工交付;江东、稠江区块2200套23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主体竣工;佛堂、稠城、后宅区块2000余套2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制订人才住房建设专项规划,稠江、北苑区块人才公寓交付使用,新推出人才住房150套,开工建设人才住房120套。落实500户农村住房特困户建房用地指标。完成美丽乡村建设60个;实施农房改造4000户。启动2个城市社区更新改造。
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
实施城市内河整治及水循环工程;加快农村截污纳管工作,65%的村居完成污水连接管建设;污泥处置中心建成投用,实现生活污泥无害化处理,启动工业污泥处置项目建设;全市地表水三类水达标率30%,饮用水源合格率达到100%。加强建筑工地、建筑垃圾及运输车辆管理,减少扬尘污染。开展机动车尾气道路红外线遥感监测和治理。城市环境噪声平均值控制在60分贝以下。
文化教育体育
新建或修建农村文化礼堂13个,举办市级大中型群众文艺赛事6次以上;向农村和社区送戏300场,送电影6000场。改扩建5所城郊中小学;新建4所镇街中心幼儿园;全面落实扶持民办教育发展政策。完成城市绿道网规划并实施20公里健身绿道建设;对全市公共健身设施进行维护和更新。
医疗卫生
浙大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争取一期基本完工、二期开工;加快推进中医医院迁建、中心医院二期、妇幼保健院迁建等工程。对参保城乡居民开展每两年一轮的健康体检。出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政策,加大对民营医院扶持力度。新增医院床位800张。开展群众性初级卫生救护培训1万人次。就业和社会保障
启动市人力资源市场迁建工程;创建100个充分就业村和社区,创建10个创业型村和社区,帮扶1000名城乡劳动者创业就业,完成1万名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地农民养老金平均提高10%;新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各2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政策内报销比例达75%左右;出台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政策,重大疾病政策范围内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由55%提高至80%,救助限额提高至10万元。
惠农扶贫养老助残
市财政三年内共安排1500万元资金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实施放心农资工程,在全市建立46个服务网点;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2200人次以上,建立市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5个以上。加大困难家庭子女就学救助力度,本科生每学年救助额由3000元提高至6000元。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新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0家,完成镇街敬老院改扩建2家;怡乐新村二期建成投用,新增养老床位500张。帮扶救助残疾人9000人次以上。
民生基础工程
启用西气东输天然气夏演门站,天然气管网覆盖到50个居住小区4.5万用户。农村安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实施江南、商苑、幸福等老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完成3个农贸综合市场改造提升。加快光网城市建设,城区光纤覆盖率达90%以上;移动3G信号实现市域全覆盖。
便民服务
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并落实相关待遇,出台流动人口积分入户实施办法,在规模以上企业推行流动人口远程申报系统。实施公安在线“网上办事大厅”建设;驾驶员考试中心正式运行,方便每年5万人就地参加考试。推广免签证的APEC商务旅行卡,年内办理60张以上。
公共安全
大力推进放心食品工程,加强以日常消费的大宗食品、婴幼儿食品、学校食品和保健食品为重点的食品安全综合整治;推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电子信息追溯系统;在各大菜市场设立无公害基地农产品等销售窗口;加大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各大菜市场每日公布农产品检测结果,在新闻媒体上每半月公布全市食品质量安全抽检结果。完成病险山塘水库除险加固30座。财政投入的治安监控探头增加到4500个,城区和城郊治安监控基本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