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一、居家养老的概念和现实意义
(一)居家养老的概念
居家养老的意义在于老年人养老的场所是在自己家中,除需要家庭照料外,还依靠社会帮助。它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养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老年人开展日常照料、生活护理、精神慰藉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二)开展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
1、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我国传统的大家庭,正在或者已经被核心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对众多独生子女来说,将来对老人的赡养、照料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提供照顾所带来的经济、身体和精神等负担或压力以及照顾与工作之间的冲突等。因此,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居家养老是城市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在排除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维护老年人与其子女双方的自尊心。
中国传统文化中,乌雀尚能反哺,靠子女养老的做法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天经地义。但是在现代高节奏的生活状态面前,时间地域等的限制使得完全靠子女在身边尽孝的选择越来越变为一种奢求。一方面,子女在亲情上割舍不开、不愿父母离开,另一方面从社会舆论上更难以接受背负不赡养老人的骂名,可是自身的工作不允许长期分心,自己的体力也不允许兼顾老人和事业,往往是病榻上老人身体未好,病榻前的子女已累倒。实行社区居家养老,子女以赎买劳务的方式使得老人得到妥善的照料,也可以减轻自己的双重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闲暇之余,仍可以陪伴父母生活在一起,增强感情。作为老人来说,既不再感到自己是子女的负担与拖累,又可以很好地生活在子女的关怀和社区护理员的帮助之下,在解除了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也维护了老年人和子女双方的自尊心。这种养老模式可以缓解社会养老的压力,减轻政府的负担。
3、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
家庭和社区是老年人的基本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及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进行居家养老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现代社会家庭,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慰藉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
4、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要求。
基于对我国国情的考虑,单一依靠政府财政进行社会养老福利事业显然无法适应需要,同时还会对国家财政造成巨大压力,居家养老体系建设过程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也是社会结构转变的必由之路。
二、居家养老的现状分析及问题分析
西宁路街道第十四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6年3月,管辖美林花园、众鑫花园两个小区有居民楼108撞,总户数3584户8238人,为进一步摸清十四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特别是“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情况,今年5月,我们对社区老人进行了清查,共统计辖区老人165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76人,占老人人口46.06%,70岁以上老人76人,占老人人口46.06%,80岁以上老人14人,占老人人口8.48%。并通过入户,对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家庭人均收入、生活自理情况、现实生活照料情况以及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五个方面调查,为党和政府决策老龄工作当参谋和助手,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老龄人口现状
1、男、女调查人数比例及生活自理情况分析、统计表 参加此次调查的165名老人中,男性81人,占调查数的49.09%,女性84人,占50.91%;老人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的有158人,占调查数的95.76%,部分自理的6人,占3.63%,不能自理,依靠照顾的2人,占1.21%;有子女的有72,子女生活在本区的有40人,子女长期居住在外地的有2人,子女愿意赡养父母的有140人,子女不赡养的有4人。
2、在现实生活中,具体照料老人情况:子女照料的72人,占调查数的43.63%,亲属照顾的5人,占3.03%,邻居帮忙照料的2人,占1.21%,请钟点工照顾自己的为0%。
3、对当前老年人是否愿意入住老年公寓的情况,我们也进行了调查,有10人愿意入住老年公寓,占调查数的6.06%,不愿意入住的有32人,占19.39%,这说明大多数老年人受传统观念约束,比较认同居家养老。
4、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情况:要求提供医疗服务的有10人,占调查数的6.06%,有文化娱乐方面要求的有11人,占6.66%,需要生活照料服务的有6人,占3.63%,要求得到精神慰藉的有15人,占9.09%,想日托老年人的有6人,占3.63%,需要家政服务的有12人,占7.27%,对社区提供的服务愿意自己买单的有5人,占3.03%。
在我们的调查中,许多老年人及其子女对居家养老工作寄予厚望。不少老年人表示,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很难挤出时间来陪父母,单纯指望他们陪伴自己安度晚年恐怕不太现实,一些年轻人则说,现在不少家庭是一对年轻夫妇在赡养4个老人,靠夫妻俩根本无法承担照顾4个老人的任务。他们也特别希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广泛推行,(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居家养老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老年服务内容单
一、功能单一,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实际需求不吻合。相关居家养老的法制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无法有效满足老年人需要。主要表现在:
1、宣传舆论有待加强。对于居家养老工作的重要性在认识上存在不足,致使目前居家养老工作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建立起相关社会舆论氛围,直接导致广大群众参与居家养老的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运行机制有待健全。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缺乏完善的运行机制。现有的居家养老方式是由民政部门牵头主导,相关卫生、体育等部门共同参与,目前来看,各部门没有充分整合自身优势,难以形成工作合力。责任主体不明确,相关问题协调力度不够。
3、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对老年人居家养老管理缺乏专业性培训。队伍整体素质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物质服务上,而忽略了老人的精神需求,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家养老工作的开展和服务内涵的延伸。
4、专业人才稀缺,满足老人综合需求难。目前,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而且真正愿意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人员不多,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需求,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居家养老工作对策和建议
1、政府主导,发挥“驱动器”作用。社区居家养老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实事工程,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出台扶持和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政府要在服务机制建设、政策、财力、物力、协调等方面充分发挥“驱动器”作用,使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在规划、发动、组织等各个环节和过程都能顺利实施。政府可通过完善机制、加强考核,普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站的上门服务制度、志愿者服务制度、奖励制度等,加强标准化管理。
2、加强培训,建设“专业型”队伍。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考试合格颁发职业资格证书,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建设一支具备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专业知识的专业化服务队伍。
3、社区养老服务网络,采取有偿服务的形式,以服务报酬作为护理人员的一部分的开支,不需要或仅需要少量资金投入,即能加以启动。政府不必花费大量资金兴建养老院、购臵养老设施。体现了政府购买服务、养护员提供服务、老年人享受服务、货币化养老的改革精神。从而节省了大量资金,缓解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过快而带来的诸多问题。同时,由于养老服务大多是由劳务人员以体力劳动或只是技能的付出来解决老人生活上的困难,收费不会很高,也不会更多的增加老人家庭的经济负担,转而变相的增加社会保障的支出。
4、亲情关怀,倡导“社会化”养老。在完善机制、加强制度化、法制化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舆论宣传。强化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识,在全社会确立养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同时,对那些遗弃甚至虐待老人的个例,要通过媒体予以揭露,使其受到舆论的谴责,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予以追究。
综上所述,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和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的有效途径。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的社会工程,实行居家养老不仅需要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而且还需要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功能,不断优化老龄服务,切实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效化解社会转型、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第二篇: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精)
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一、居家养老的概念和现实意义(一居家养老的概念
居家养老的意义在于老年人养老的场所是在自己家中, 除需要家庭照料外,还依靠社会帮助。它强调了社区照顾在 养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老年人开展日常照料、生活 护理、精神慰藉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二开展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
1、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 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 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构筑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 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我国传统 的大家庭,正在或者已经被核心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 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 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对众多独 生子女来说, 将来对老人的赡养、照料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如提供照顾所带来的经济、身体和精神等负担或压力以及照 顾与工作之间的冲突等。因此,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居家养 老是城市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 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在排除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维护老年人与其子女 双方的自尊心。中国传统文化中,乌雀尚能反哺,靠子女养老的做法自 古以来就被视为天经地义。但是在现代高节奏的生活状态面 前,时间地域等的限制使得完全靠子女在身边尽孝的选择越 来越变为一种奢求。一方面,子女在亲情上割舍不开、不愿 父母离开,另一方面从社会舆论上更难以接受背负不赡养老 人的骂名,可是自身的工作不允许长期分心,自己的体力也 不允许兼顾老人和事业,往往是病榻上老人身体未好,病榻
前的子女已累倒。实行社区居家养老,子女以赎买劳务的方 式使得老人得到妥善的照料,也可以减轻自己的双重压力, 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闲暇之余,仍可以陪伴父母生活 在一起,增强感情。作为老人来说,既不再感到自己是子女 的负担与拖累,又可以很好地生活在子女的关怀和社区护理 员的帮助之下,在解除了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也维护了老 年人和子女双方的自尊心。这种养老模式可以缓解社会养老 的压力,减轻政府的负担。
3、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
家庭和社区是老年人的基本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 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及对社 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进行居家养老不仅具有方便 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 同感和归宿感。现代社会家庭,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 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 保健及精神慰藉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是 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提高老年人 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
4、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要求。
基于对我国国情的考虑,单一依靠政府财政进行社会养 老福利事业显然无法适应需要,同时还会对国家财政造成巨 大压力,居家养老体系建设过程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 稳定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也是社会结构转变的必由之路。
二、居家养老的现状分析及问题分析
西宁路街道第十四社区居委会成立于 2006年 3月,管 辖美林花园、众鑫花园两个小区有居民楼 108撞, 总户数 3584户 8238人,为进一步摸清十四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特别是 “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情况,今年 5月,我们对社区老人
进行了清查,共统计辖区老人 165人,其中 60岁以上的老 人 76人,占老人人口 46.06%, 70岁以上老人 76人,占老 人人口 46.06%, 80岁以上老人 14人, 占老人人口 8.48%。并通过入户,对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家庭人均收入、生活自 理情况、现实
生活照料情况以及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五个方面 调查,为党和政府决策老龄工作当参谋和助手,现将调研情 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老龄人口现状
1、男、女调查人数比例及生活自理情况分析、统计表 参加此次调查的 165名老人中,男性 81人,占调查数 的 49.09%,女性 84人,占 50.91%;老人生活完全能够自理 的有 158人, 占调查数的 95.76%, 部分自理的 6人, 占 3.63%, 不能自理,依靠照顾的 2人,占 1.21%;有子女的有 72,子 女生活在本区的有 40人,子女长期居住在外地的有 2人, 子女愿意赡养父母的有 140人,子女不赡养的有 4人。
2、在现实生活中,具体照料老人情况:子女照料的 72人,占调查数的 43.63%,亲属照顾的 5人,占 3.03%,邻居 帮忙照料的 2人,占 1.21%,请钟点工照顾自己的为 0%。
3、对当前老年人是否愿意入住老年公寓的情况,我们 也进行了调查,有 10人愿意入住老年公寓,占调查数的
6.06%,不愿意入住的有 32人,占 19.39%,这说明大多数老 年人受传统观念约束,比较认同居家养老。
4、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情况:要求提供医疗服务 的有 10人,占调查数的 6.06%,有文化娱乐方面要求的有 11人,占 6.66%,需要生活照料服务的有 6人,占 3.63%, 要求得到精神慰藉的有 15人, 占 9.09%, 想日托老年人的有 6人,占 3.63%,需要家政服务的有 12人,占 7.27%,对社 区提供的服务愿意自己买单的有 5人,占 3.03%。
在我们的调查中,许多老年人及其子女对居家养老工作 寄予厚望。不少老年人表示,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很难 挤出时间来陪父母,单纯指望他们陪伴自己安度晚年恐怕不 太现实,一些年轻人则说,现在不少家庭是一对年轻夫妇在 赡养 4个老人, 靠夫妻俩根本无法承担照顾4个老人的任务。他们也特别希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广泛推行,(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居家养老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老年服务内容单
一、功能单一,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实际需求不吻合。相关居家养老的法制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无法有效满足老年 人需要。主要表现在:
1、宣传舆论有待加强。对于居家养老工作的重要性在 认识上存在不足,致使目前居家养老工作处于自发状态,没 有建立起相关社会舆论氛围,直接导致广大群众参与居家养 老的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运行机制有待健全。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缺 乏完善的运行机制。现有的居家养老方式是由民政部门牵头 主导,相关卫生、体育等部门共同参与,目前来看,各部门 没有充分整合自身优势,难以形成工作合力。责任主体不明 确,相关问题协调力度不够。
3、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对老年人居家养老管理缺乏专 业性培训。队伍整体素质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相关 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物质服务上,而 忽略了老人的精神需求,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家养老工作 的开展和服务内涵的延伸。
4、专业人才稀缺,满足老人综合需求难。目前,社会 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而且真正愿 意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人员不多,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 多元化养老需求,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 量的提高。
三、居家养老工作对策和建议
1、政府主导,发挥“驱动器”作用。社区居家养老是 一项利国利民的实事工程,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 过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出台扶持和 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政府要在服务机制建设、政策、财力、物力、协调等方面充 分发挥“驱动器”作用,使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在规划、发动、组织等各个环节和过程都能顺利实施。政府可通过完善机 制、加强考核,普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逐步建立和完善 社区服务站的上门服务制度、志愿者服务制度、奖励制度等,加强标准化管理。
2、加强培训,建设“专业型”队伍。加强社区居家养 老服务人员的培养,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对居家养老服务 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考试合格颁发职业 资格证书,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建设一支具备家政服务、康 复护理等专业知识的专业化服务队伍。
3、社区养老服务网络,采取有偿服
务的形式,以服务 报酬作为护理人员的一部分的开支,不需要或仅需要少量资 金投入,即能加以启动。政府不必花费大量资金兴建养老院、购臵养老设施。体现了政府购买服务、养护员提供服务、老 年人享受服务、货币化养老的改革精神。从而节省了大量资
金,缓解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过快而带来的诸多问题。同时,由于养老服务大多是由劳务人员以体力劳动或只是技能的 付出来解决老人生活上的困难,收费不会很高,也不会更多 的增加老人家庭的经济负担,转而变相的增加社会保障的支 出。
4、亲情关怀,倡导“社会化”养老。在完善机制、加 强制度化、法制化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弘扬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舆论宣 传。强化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识,在全社 会确立养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同时,对那些遗弃甚至虐待老 人的个例,要通过媒体予以揭露,使其受到舆论的谴责,对 触犯刑律的,要依法予以追究。综上所述,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 势,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和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的有效途径。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的社会工程,实行居家养老 不仅需要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而且还需要充分发挥 社区服务功能,不断优化老龄服务,切实满足老年人日益增 长的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效化解社会转型、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第三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东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一、引言
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加剧和大量“四二一”(一对小夫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家庭模式的出现,传统养老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加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面推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退休人员由过去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已是大所趋,未来城市社区将承担着老年人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的重任。如何找到一条更加适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是摆在社区面前的现实而迫切的任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阳光雨家政服务中心对长治市东街社区的居家养老有关调查做以总结和阐述。
二、东街社区老年人口现状
东街社区现有常住居民5487人,社区老年人口有1470多人,60岁-69岁的老人有779人,70岁-79岁老人有452人,80岁-89岁老人有206人,90岁-99岁老人有32人,100岁老人1人,老人人数占社区总人数的26.79%,空巢老人有52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3.5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大改善以及人们择业观念改变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今后,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将越来越重。
三、目前社区老年人居住、养老和居家服务情况
(一)居住方式。一是老人(或与配偶)和儿女住在一起。二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儿女在同一城市。三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打工。四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无子女。五是老人(或与配偶)与成年或未成年的孙子孙女住在一起。六是住在养老机构的三无老人。
(二)生活来源。老年人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退休金,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积累,子女供养,政府供养,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在以上几种情况中,靠子女接济和吃养老保险金生活的老人数量最宠大。
四、目前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生理机能的衰退及晚年的孤独感已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他们不得不依靠他人的帮助才能生活。根据调查了解和分析,目前老年人居家养老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理机能的衰退影响着老年人日常生活。随着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开始出现头脑不清晰、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听力有障碍、手抖、腿脚不方便、咀嚼困难以及其他健康问题。这种机能衰退问题,已经深深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行动,且有相当比例的老人存在两种以上的症状,这损害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将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下降。尤其是在高龄老人中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二)各种老年人日常生活辅助设备缺乏。各种老年机能问题的发生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老年人的活动能力,许多老年人不得不借助各种辅助设备,维持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对提高视力、助行类、听力辅助、居室无障碍设施等各种辅助设备需求。在调查中了解听力有问题和行走不便的高龄老人人数是最高的,所以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提供提高视力和助行类设施将成为首要考虑的对象。但由于目前市场上有关老年人生活辅助设备不丰富,老年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多数老年人经济能力有限,无法进行有偿服务。在调查中了解,多数生活在社区的老年人都没有固定的收入,生活来源主要靠子女接济,而子女本身并不富裕,给老年人的生活费相当的少,只够生存最基本的需要。所以用在健康、医疗等上的开支很少,对社区提供的有偿服务根本不敢接受。
(四).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困难。在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调查中,就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来讲,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是进食、烧菜做饭、打扫卫生、买菜购物、洗衣洗被、洗澡、起床、穿衣服、上厕所、外出活动共十项内容。在十项具体日常活动内容中,烧菜做饭、打扫卫生、外出活动、买菜购物和洗衣洗被成为主要的困难。
五、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我们在调查中得知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健康和精神文化服务上面的要求是最多的。在以上三项需求中医疗健康排在第一位,老人对精神文化服务的需求相对较低。
(一)老年人对社区日常照料服务需求。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日常生活照料主要还是子女。但由于老年父母对子女照料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子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照料成本很大。这让子女和老人都很为难,相反,对由社区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需求更加强烈,如果有其他合适的照料人选,情况就会得到大改善。在调查中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有:小时工上门服务、社区日间照料室日托、上门做饭、日常登门巡视、代理购物、协助洗澡、修理指甲及修脚、理发、家庭修理、修电器、送货上门、邮寄等。
(二)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老年人就医的首要选择。上门服务或者居家护理是老年人接受卫生健康服务的另外一种方式。在走访中得知绝大部分的老年人愿意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门服务或者居家护理。老年人中慢性病较为普遍,大多数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将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分为陪同看病、家庭病床、专业护理、找办取药、急救、康复、健康讲座和指导等内容。在老年人报告的最主要的健康服务需求中,对健康讲座和陪同看病服务的需求最高,其次为专业健康护理和急救服务。绝大多数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对社区健康服务的需求,而且超过一半的老人有多种需求。所以发展社区健康服务有广阔的前景。
(三)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精神文化服务是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要求的重要内容。有超过半数的老年人存在各种内容的社区精神文化服务需求包括:文体娱乐、表演展示、绘画、法律咨询、心理咨询、读书读报等。由此可以推断,绝大多数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社区精神文化服务需求。
六、加强管理力度,组建为老服务队伍
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关键要抓好为老服务队伍建设。我们主要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抓好居家养老服务管理者队伍。二是抓好专业队伍建设。三是抓好志愿者队伍建设。
七、今后工作打算
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整合社区资源,加强为老服务队伍建设,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的。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已快半年,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意识不强,自愿来社区参加活动的老年人少,要求上门服务的老年人更少。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宣传报道,营造社会敬老、社区助老、家庭养老的良好风气。
2、充分整合社区资源。由于服务场地有限,辖区老年人口多,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受限。我社区要充分利用辖区人力、物力、财力,整合社区资源与驻辖区单位等签订为老服务协议,免费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3、加强为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的培养,建设专业化的工作队伍。进一步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协作,对现有的管理与服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其次是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努力造就一支由党员、干部、学生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提高为老服务水平。并开展“服务明星”的评选活动,激发为老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强服务意识,使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也可得到进一步提升。
4、全面开展上门服务。托老站日托、周托服务场地有限,居家养老服务活动的关键是做好上门服务。采取灵活的服务方式,上门服务人员要随喊随到。服务要能满足老人多方面的需求,如清扫、购买、护理、康复、入浴以及精神方面的需要,如陪同游览、购物,陪同读书、看报、看电视,甚至是陪同聊天
八、结语
居家养老是一项贴民心、暖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对居家养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把居家养老为老服务工作作为街道的民生工作来抓,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探索创新居家养老的新模式,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要。
第四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改)
关于弯腰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摘要】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加剧和大量“四二一”(一对小夫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家庭模式的出现,传统养老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加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面推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退休人员由过去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已是大势所趋,未来城市社区将承担着老年人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的重任。如何找到一条更加适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是摆在老龄工作部门面前的现实而迫切的任务,带着这个问题,景德镇市老龄办走进昌江区森林社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 社区
老年人
居家养老
对策
一、弯腰树社区老年人口现状。弯腰树社区现有常住居民多少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060人,约占社区人口总数的18%;80岁以上老年人98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9.2%;空巢老人有3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35.9%。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大改善以及人们择业观念改变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今后,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将越来越重。
二、目前社区老年人居住、养老和居家服务情况。
(一)居住方式。一是老人(或与配偶)和儿女住在一起。二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儿女在同一城市。三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打工。四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无子女。五是老人(或与配偶)与成年或未成年的孙子孙女住在一起。六是住在养老机构的三无老人。
(二)生活来源。老年人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退休金,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积累,子女供养,政府供养,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在以上几种情况中,靠子女接济和吃养老保险金生活的老人数量最宠大。
(三)居家服务情况。目前社区有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一个,由于规模小,经费不足,加之刚起步没什么经验,管理还不完善,站点几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就算提供有偿服务,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固定收入,自己无力承担服务费用。老年人口多,福利机构少,床位有限,大多数老年人只能选择居家养老。处在被动的养老境地。
三、目前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生理机能的衰退及晚年的孤独感已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他们不得不依靠他人的帮助才能生活。根据调查了解和分析,目前老年人居家养老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理机能的衰退影响着老年人日常生活。随着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开始出现头脑不清晰、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听力有障碍、手抖、腿脚不方便、咀嚼困难以及其他健康问题。这种机能衰退问题,已经深深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行动,且有相当比例的老人存在两种以上的症状,这损害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将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下降。尤其是在高龄老人中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二)各种老年人日常生活辅助设备缺乏。各种老年机能问题的发生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老年人的活动能力,许多老年人不得不借助各种辅助设备,维持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对提高视力、助行类、听力辅助、居室无障碍设施等各种辅助设备需求。在调查中了解,听力有问题和行走不便的高龄老人人数是最高的,所以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提供提高视力和助行类设施将成为首要考虑的对象。但由于目前市场上有关老年人生活辅助设备相当奇缺,给老年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多数老年人经济能力有限,无法进行有偿服务。在调查中了解,辖区内多数是改制企业移交于社区管理,生活在社区的老年人部分是有退休金,而子女都是下岗失业人员,有时还需要父母给予救济。所以用在健康、医疗等上的开支很少,对社区提供的有偿服务根本不敢接受。
(四)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困难。在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调查中,就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来讲,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是进食、烧菜做饭、打扫卫生、买菜购物、洗衣洗被、洗澡、起床、穿衣服、上厕所、外出活动共十项内容。在十项具体日常活动内容中,烧菜做饭、打扫卫生、外出活动、买菜购物和洗衣洗被成为主要的困难。
四、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我们在调查中得知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健康和精神文化服务上面的要求是最多的。在以上三项需求中医疗健康排在第一位,老人对精神文化服务的需求相对较低。
(一)老年人对社区日常照料服务需求。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日常生活照料主要还是子女。但由于老年父母对子女照料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子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照料成本很大,这让子女和老人都很为难,相反,对由社区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需求更加强烈,如果有其他合适的照料人选,情况就会得到大改善。在调查中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有:小时工上门服务、社区日间照料室日托、上门做饭、日常登门巡视、代理购物、协助洗澡、修理指甲及修脚、理发、家庭修理、修电器、送货上门、邮寄等。
(二)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社区卫生站成为老年人就医的首要选择。上门服务或者居家护理是老年人接受卫生健康服务的另外一种方式。在走访中得知绝大部分的老年人愿意接受社区卫生站上门服务或者居家护理。老年人中慢性病较为普遍,大多数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将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分为陪同看病、家庭病床、专业护理、代办取药、急救、康复、健康讲座和指导等内容。在老年人报告的最主要的健康服务需求中,对健康讲座和陪同看病服务的需求最高,其次为专业健康护理和急救服务。绝大多数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对社区健康服务的需求,而且超过一半的老人有多种需求。所以发展社区健康服务有广阔的前景。
(三)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精神文化服务是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要求的重要内容。有超过半数的老年人存在各种内容的社区精神文化服务需求包括:文体娱乐、表演展示、绘画、法律咨询、心理咨询、读书读报等。由此可以推断,绝大多数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社区精神文化服务需求。
五、居家养老服务对策
(一)把居家养老服务纳入“十二五”规划,作为政府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社会化居家养老是一项得民心,暖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必须要体现政府的意志和其倡导的社会价值观,政府的推动、引导作用,必须作为这项工程的初始动力,贯穿于发动、规划、组织等各个环节和过程。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从宏观规划、管理到舆论宣传、政策制定和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趁居家养老服务刚刚起步之际,各级政府要迅速把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十二五”规划,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在资金、政策上要大力扶持。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民间组织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来。加强社区老年人协会建设,积极探索老年人协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使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当中,发展志愿者队伍。建议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建立义工制度,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加入到为老服务中来。
(二)政府要加大投入,最大限度为老人提供购买服务。按政府分级负责,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依托社区,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通过由政府、中介组织无偿或低偿服务方式,组织志愿者队伍、低龄老年人服务高龄老年人。为居家老人特别是“空巢”、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社区要建立健全辖区老年人明细档案,为辖区老人提供应急救助。商业饮食服务网点、日常生活用品经销单位,以及水电、燃气、电信、通讯、邮政等各服务行业及单位,要对行动不便的高龄、残疾、孤寡、“空巢”老人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养老设施建设。改造已有养老院,根据实际情况,兴建一批养老院。兴建的养老院既要考虑福利性质,也要考虑市场运营。建议市、区联合民政、建设等部门,认真规划,科学论证,并予以财政支持。搞好活动场所建设。根据实际情况,改建和兴建美观实用的室内、室外活动场所,包括社区文化站、社区图书馆、文化广场等,提高利用率。整合社区内驻地单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利用政府财政投入和福利彩票,增加社区体育健身器械的供给,扩大健身器械的种类,提高健身器械的质量。
(四)社区要努力做好为老健康、日常照料、精神文化等服务工作。扎实做好为老健康服务工作,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健康平台。社区要经常邀请医疗健康方面的专家,开展针对老年人需求的各种健康讲座,提高老年人对疾病的预防意识和能力。努力完善社区卫生站的服务功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完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社区要为老年人提供全托和日托服务,对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开展志愿陪伴等形式多样的温情关爱服务。鼓励老人走出家门、步入社区、融入社会、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支持社区建设与发展。发动驻地单位和“4050”人员为老年人提供低偿优惠服务或志愿服务。
丰富老年人文体娱乐活动。建议市、区二级政府提供政策资金支持,文化、新闻、体育等部门策划,社区承办,成立各种文体兴趣小组,不断满足老年人文化读书读报、表演展示、绘画等方面的需求。同时,鼓励、发动和吸引驻地单位、专业文体组织、社会团体、志愿者和家庭个人等积极参与。加强社区老年学校建设。开设书法、音乐、绘画、英语、计算机等课程,丰富老年学校课堂内容。
(五)搞好老年产品的市场开发。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企业,包括金融、信息、房地产、家电等企业、加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来,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各种服务网点建设。加大老年用品市场开发力度,建议各级政府制定鼓励措施,引导企业开发、生产老年人特殊用品,促进老年用品市场发展。如企业研发、生产老年人需求的提高视力、助行类、听力辅助等各种辅助设备。加强职业培训,增加就业。建议劳动和民政部门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纳入到整体就业规划中,并予以政策上的优惠。
第五篇:兴园社区居家养老调研报告
兴园社区居家养老调研报告
文章类型:原创
栏目名称:兴园民政
来源:兴园社区
发布日期:2012/4/29 22:29:49 访问次数:2609
兴园社区位于风景怡人的白马河畔、历史悠久的乌山脚下,是福州市委市政府的毗邻。辖区面积为24.8万平方米,总住户2668户,常住人口6448人,流动人口约2145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1335人,占总人口20%,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155人,90周岁以上老年人16人,人口老龄化现象比较突出,且独居老人11人,空巢老人25名,身有残疾、重病者有7人。
一、社区总体情况
兴园社区一贯奉行“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服务理念,并且严格遵照鼓楼区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根据市、区居家养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社区实际,拓宽思路,创新方法,已经逐步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与志愿相结合的服务机制,基本满足了社区内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也得到了社区老龄人的支持与鼓励。近年来,社区开展了一系列爱老、敬老活动。每逢节假日,特别是特殊的节假日——重阳节、拗九节等节日里,社区都会有组织性地为老年人开展多姿多彩的公益性活动,例如义务为老人做基本身体检查、开展健康咨询服务、发放健康宣传手册等。社区还与辖区内单位以“共联共建”为抓手,组织志愿者队伍为老人开展上门服务。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社区积极与黎明中学的百名青少年志愿者携手,开展定期的助老、爱老活动,此举不仅让社区老年人得到了关爱,更是让青少年学习体会到了中国敬老爱老这一传统美德,让敬老爱人在我社区蔚然成风。在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活动方面,兴园社区也是积极主动做了大量的工作。每逢一、三、五下午,白马河公园斗池纳凉点都会传来阵阵老年人的笑声,那正是由社区组织文艺队伍为社区老年人在义务演出,参加演出的人大多都是社区的老年人。
今年年初,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对社区老龄人全面展开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调查工作,以问卷的形式调研了社区近80%的老年人的需求。调研的内容包含了老年人的基本情况、老年人的所需所想、甚至是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意见建议。调研的结果表明部分老年人愿意接受社区居家养老这种养老模式,并且在现场调研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人员还发现,社区许多老人很愿意与同龄老人一起开展一些日常活动,例如棋牌类的活动、运动健身类的活动、传统文化演出等方面的活动。
居家养老是一项贴民心、暖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对居家养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把居家养老为老服务工作作为社区的民生工作来抓,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探索创新居家养老的新模式,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在这样的情况条件下,兴园社区着手开始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拟在社区周边——斗池新居一层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总面积达80多平方米,内置棋牌室、健身室等。
二、几点建议
首先,要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建立适合不同人群的养老事业。由于服务场地有限,辖区老年人口多,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受限。希望上级部门能指导各社区充分利用辖区人力、物力、财力,整合社区资源与驻辖区单位等签订为老服务协议,免费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将居家养老服务辐射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其次,要强化专业队伍培育,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对现有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街道居家养老中心)加强培育和教育,进行心理学、医学、社会工作、法律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第三,希望能拓展居家养老模式,扩大社会参与热情。构造社会广泛参与机制,注重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兴办不同经济成分和不同服务层次的经济实体。同时大力培育社会中介组织。社区养老服务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服务与管理,政府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如市如适当减免有关税费、水电优惠、贷款优惠等,便于社会服务机构在为老服务中取得一定经济回报,激发他们参与积极性,对在为老服务中取得良好成效的志愿者队伍和个人进行表彰,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
最后,要加强社会公德宣传,营造敬老爱老氛围,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新型养老理念,形成家庭养老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