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真三维数值分析平台的六大系统“两化融合”方案
基于真三维数值分析平台的六大系统“两化融合”方案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中要求煤矿必须建设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设施应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所有矿井必须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文件及规程的要求充分说明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主要用来监测甲烷浓度、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矿尘浓度、风速、风压、湿度、温度、局部通风机开停、主要风机开停、人员定位等,并实现一些安全控制功能的系统。目前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基本实现了相关数据的实时监测,但是技术人员对相关数据只是简单地获取,不能通过某点数据了解矿井整体情况;不能在图形界面形象直观的显示传感器设置位置;不能反映数据的实时变化对关键区域的影响,例如风量、风速、压力及温度的变化;传感器数据传输不稳定,容易产生较大误差,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判断传输数据是否能反映实际情况。即单纯依靠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而不对其监测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评价,依然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煤矿三维通风动态仿真模拟系统可为用户定制开发数据接口,将煤矿井下瓦斯、CO、温度、风速、风量、风压、烟雾等实时参数、人员定位实时数据接入通风数值分析平台,建立以通风系统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和井下实测参数为基础的矿井安全三维综合调度分析平台,实现通风系统薄弱环节预警和灾害时期快速决策及调度。
煤矿三维通风动态仿真模拟系统与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后,可实现以下功能:
可设置多个窗口,在三维图形中显示不同位置传感器,同时实时显示井下传感器探测数据。可以将风速传感器传回的数据为基础,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网络解算,得到井下各地实时风量,相当于为井下每条巷道安装了风速传感器,也可以分析传感器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根据井下CO、CH4等有害气体浓度,针对时常出现异常的位置,可以模拟其扩散过程及范围,根据模拟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也会对关键位置予以重视,发生隐患及时采取措施消除。
将煤矿三维通风动态仿真模拟系统接入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了对监测数据的实时模拟分析,对异常情况的出现,可以通过三维图形界面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技术保障。
金码软件(北京)有限公司致力于为矿山企业提供国际领先、专业系统化的矿井三维通风动态仿真系统、三维数字化矿山综合管理系统平台、矿山精益管理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第二篇:两化融合-系统技术实现方案模版
文件编号:WTKJ-IFI-P3/2-009
实施过程技术方案
XX股份有限公司 XX年XX月
1.关于本方案
[这里描述本方案和招标方技术文件规定的内容的对应性。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的突出我们方案的要点,便于招标方快速理解。] 2.概述 2.1.项目背景
[介绍本项目的背景,一般来自于招标方的技术文件,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背景做介绍,便于方案阅读者了解项目的背景知识,便于理解方案的后面章节。] 2.2.建设目标
[一般来自于客户招标文件,明确系统建设的目标。] 2.3.建设原则
[这里描述系统的建设原则,一般比较统一,以“XX性”等系统属性为中心进行描述。] 3.需求描述及分析 3.1.概述
3.1.1.需求分析目标和任务(可选)
[这里描述通过需求分析要达到的目标,从大的方面描述需求分析的任务。] 3.1.2.需求分析组织方式
[需求分析包含两部分,首先是需求描述,包括业务需求、接口需求、性能需求、安全需求以及其它补充需求。其次是需求分析,包括对系统涉众的分析,列举所有与系统有关的角色,清楚的说明他们是如何看待和使用本系统的。接着以系统用例图的形式描述系统的总体功能需求。最后,描述本系统对技术架构的需求,用于指导后面的架构设计。] 3.2.需求描述
[注:如果方案包含多个应用和子系统,可按应用或子系统分别描述需求。] 3.2.1.业务需求
[这里用文字和流程图描述业务需求,目录可自行组织。] 3.2.2.接口需求
[这里描述所有和系统有联系的接口方面的需求。] 3.2.3.性能需求
[这里描述系统的性能需求。] 3.2.4.安全需求 [这里描述系统的安全方面的需求。] 3.2.5.其它需求
[这里可以描述其它无法归类的客户需求。] 3.3.需求分析 3.3.1.系统涉众分析
[这里描述和系统相关的用户,包括客户,最终用户细分,他们在系统中的职责以及他们如何使用系统。简单的说,就是本系统的所有干系人及职责描述,相当于用例分析中的角色。] 3.3.2.功能需求分析
[这里描述系统的所有功能需求,可以使用用例图,如果功能需求比较多,可以采用用例包。最好在开始时,给出系统用例图。] 3.3.3.对技术架构的要求
[这里描述对架构设计有指导性的关键需求,会影响到后面的架构设计。] 4.总体设计 4.1.总体设计目标
[这里描述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 4.2.总体设计原则
[这里描述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 4.3.总体逻辑架构设计
[这里以逻辑结构图(一般分层组织)的方式,描述我们提供的整个软件生态系统,一般不涉及具体的技术。] 4.4.网络系统设计
[这里用网络拓扑图的形式描述网络方面的设计。] 4.5.硬件系统设计
[这里描述硬件方面的设计,一般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备份服务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存储设备、防火墙等。] 4.5.1.服务器
[这里描述硬件服务器的选型,依据内容多少,目录可自行添加。] 4.5.2.网络设备
[这里描述网络设备的选型,依据内容多少,目录可自行添加。] 4.5.3.存储系统 [这里描述存储设备的选型,依据内容多少,目录可自行添加。] 4.6.平台选择
[这里列出所有数据库,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操作系统等软件平台的选型,可以包含介绍和选择理由。] 4.7.标准规范设计(可选)
[在有些大型系统中,需要做开创性的规范方面的设计,用来指导后面系统的开发。一般就是数据方面的规范。这里可以分两个方面进行描述,一个是规范采用的技术,一般是xml;另一个就是规范初步设计。] 5.详细设计 5.1.技术架构设计 5.1.1.设计思路
[描述整个技术架构的设计思路,一般是介绍架构设计的历史,引导出本系统实际的符合先进行的架构思路。] 5.1.2.设计原则
[简要描述设计原则,一般都是都是固定的,可参考指南。] 5.1.3.架构决策
[列出所有架构决策的要点,并逐点解释其与架构需求的对应。] 5.1.4 技术架构
(1)平台技术架构(可选)
[给出方案所选平台的技术架构,一般是采用厂商平台的技术架构,可以从厂商网站或ppt中拷贝。](2)总体技术架构图
[在平台架构的基础上,给出具体针对本项目的技术架构。](3)技术架构说明
[对上面的技术架构进行说明] 5.2.功能设计
[按子系统或模块进行组织,可以使用树形图表示。] 5.3.安全设计
[视客户具体要求,可独立章节,写方案时应考虑招标方的具体安全需求,并给出具体的建议措施。] 5.4.用户界面设计(可选)[写方案时应考虑招标方的具体界面需求,并给出演示的界面效果图。] 5.4.1.界面设计原则 5.4.2.易用性设计 5.4.3.界面原型设计 6.项目实施方案
6.1.项目实施策略与运行管理机制 6.1.1.项目实施策略 6.1.2.项目运行管理机制 6.2.项目实施和管理 6.2.1.项目组织结构 6.2.2.项目管理(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管理模式(3)技术分工(4)项目规范建立(5)项目评审制度(6)用户项目经理职责 6.2.3.项目计划(1)项目工作内容(2)项目实施计划 6.2.4.项目组人员配置(1)组织结构(2)人员安排(3)人员背景资历 6.2.5.项目测试方案(1)制定统一的测试标准(2)明确的测试目标(3)测试流程确定(4)测试阶段分析(5)测试需求确认(6)测试策略制定(7)测试人员安排
6.2.6.软件开发过程(可选)
[结合项目具体要求,列出我们采用的软件开发过程。] 7.技术支持和服务
[描述集团允诺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8.项目预算
[分门别类给出项目费用预算,包括采购的平台软件,硬件,本方案的软件报价以及培训费用等。] 10.附录一 XXX平台简介
[详细介绍本技术方案使用的主要平台的技术特点。] 11.附录二 XXX技术,标准及规范简介
[详细介绍本技术方案使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和规范等。]
第三篇:两化融合信息化规划方案
山西煤矿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两化融合信息化规划方案
目 录
一、两化融合现状及基本情况...............................5
二、两化融合信息化规划...................................7
三、策划目的及范围.......................................8
四、策划的组织体系.......................................9
1、领导组.............................................9
2、工作组.............................................9
五、策划的准备与主要内容................................10
六、策划的具体内容与要求................................11
1、策划的输入........................................11 a)两化融合的目标.................................11 b)煤机市场环境分析结果...........................12 c)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13 d)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对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13 e)外部技术发展趋势...............................13 f)业务需求和目标.................................13 g)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现状...................14 h)数据开发利用现状...............................15 i)基础条件和资源现状.............................15
2、策划的输出........................................16 a)满足策划的输入所提出的要求.....................16 b)确定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优化需求...............16 c)确定技术实现的需求.............................17 d)确定运行维护的需求.............................20 e)确定数据开发利用的需求.........................22 f)确定基础条件和资源的需求.......................26 g)两化融合实施框架...............................27
前 言
公司自1998年实施并运行MRPⅡ制造资源计划系统以来,企业管理基础得到很好的加强,企业管理水平得到很好的提高,企业在销售和生产经营上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得到大大增强,有效的降低了库存资金的占用,合理利用了在制品情况,计划更加准确且步调一致,生产效率明显提高。随着基本信息数据的逐步增加,经过加工的有效数据为企业在产品报价、价格审批、库存情况分析、劳动生产效率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真实的信息,为企业决策分析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一、两化融合现状及基本情况
山西煤矿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为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公司的领导层提出了2个切入点,一个是ISO9000标准在我公司的引入,另一个就是利用计算机的信息化来强化基础管理工作,用外力对企业进行彻底的改造。
经过广泛调研和市场调查,最后选定了利用MRPII系统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1998年与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厂信息中心签订了上马MRPII的合同,开发有产品数据模块、库存模块、主生产计划模块、车间控制模块、采购模块、销售模块、质量控制模块,2002年增加了综合查询模块(自己编制)。主要是对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控制,该系统几乎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
MRPII系统设计并实现了从了产品设计开始,由研究所将产品结构、工艺路线、材料定额及单台生产数量输入计算机,转计划管理处进行MEPII的计划运算。由计算机在考虑库存和在制品情况后将所需生产的零部件数量生成后,有计划员进行调整通过计算机自动投放,使生产周期达到最短。在投放的同时,生成原材料采购清单、毛坯采购清单、外购配套件采购清单,转相关采购部门进行采购,各采购部门可根据资金状况和库存情况进行品种和数量的修改,下达给采购员进行采购。材料采购入库验收后,由库管员进行 单据的计算机录入,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生产部门打印的领料票进行计算机出库,库存管理全部采用计算机控制,已无手工帐本,财务处按月对当月产生的出入库单据进行材料稽核,保证库存的准确性。
同时为各生产单位生产生产明细表、按工作地排序的零件加工表、按材料品种排序下料计划表等生产所需的各种表格及清单,由计划处进行打印下发。生产过程控制从产品投料、发料、加工过程、入库、出库全过程控制,无需手工单据流转,工人执行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加工票,按照加工票上所载内容进行加工,加工票上注明了开始加工时间、完工时间、入库时间或下转工序名称及时间、本工序工时、数量等。零件及部件在制造过程中,经检验 合格的工序由下道工序的单位对上道工序的数量及接收时间进行确认并在计算机上进行汇报,最后完工入库有库管员接受办理入库。最后由销售处在计算机上开据销单发货,库存数减少。实现生产过程的闭环。
本系统覆盖了公司所有商用机器产品,尚未覆盖工装卡具、外委加工和复杂修理业务的生产管理。这部分产品的计划生产控制仍由手工完成。其中质量模块基本未投入使用。
该系统采用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后台数据库,系统开发时前端也采用Oracle数据库操作语言(及其所含SQL数据库查询语言)作为开发语言,后经采用PowerBuilder语言对前端中的采购模块、销售模块进行了改造,新增综合查询模块也采用此语言编制。目前仍有库存管理、生产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等制模块采用原来的Oracle语言程序,现在为两种语言程序混合使用。
另外,随着企业信息要求越来越高,于2001年公司财务系统采用了金蝶财务软件,主要包括总帐、固定资产、工资、现金、报表等管理模块。经过一年的运行,使用效果良好。但财务系统没有与MRPⅡ系统集成,其接口数据全部由手工录入完成。
另外,我公司图纸设计采用华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随着国内煤机市场的发展与变化,市场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企业的应变速度要求进一步加快。因此,企业已不能满足于对企业内制造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而必须将企业所有资源纳入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尤其是财务系统的对企业资源的全面监控体系,同时,根据供需链管理理论,企业还必须将自己的供应商和客户作为企业资源进行管理,组成虚拟企业集团,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二、两化融合信息化规划
公司在本次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定审核过程中完成快速研发设计能力与敏捷制造生产能力的打造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公司多年实施MRPII系统与开目CAD软件积累的大量数据,以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为切入点,不断发掘并打造其他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实现创新发展。
公司在不断打造与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的基础上,力争在未来1-2年内,将重点工作逐步转向实现综合集成信息化应用方面,结合企业新型能力打造过程中所积累的大量数据,开展云平台、智能制造、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基础建设。公司应用以上信息技术整合内外部信息,挖掘各部门各业务环节积累的数据,激发各部门的数据应用潜能,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撑,具体计划为实施企业智慧管理平台,促进战略执行与信息化的结合,把企业的运营、分析、计划、资源配置、评价奖惩及预警等功能利用各系统数据和管理方面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融合、提练,形成可供各级决策者和管理者使用的信息,为企业预测未来发展和诊断当前经营活动中的问题提供支撑,实现智能发展。
公司将依托智能发展阶段的建设基础,力争在未来3-5年内,开展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集成应用,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达到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入融合,并在此基础上降低能耗、提高效率、减少排放,最终实现绿色发展阶段。
本规划方案主要针对创新发展阶段,即对新型能力快速研发设计能力与敏捷制造生产能力的相关两化融合打造过程进行策划。
三、策划目的及范围
策划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敏捷制造生产能力与快速研发设计能力的打造与实施过程,明确其业务需求和目标,充分考虑技术的基础性作用,并形成实施框架。
策划与公司两化融合方针保持一致,其范围为与敏捷制造生产能力与快速研发设计能力相关的两化融合活动。
四、策划的组织体系
策划的组织体系为两化融合领导小组与两化融合工作小组,具体职责如下:
1、领导组
领导组由组长、两位常务副组长以及其他组长组成。
组长负责总体规划和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需公司协调的工作。
其中,一个常务副组长为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主要负责快速研发设计能力的总体规划和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需公司协调的工作。
另一个常务副组长为主管信息化的副总经理,主要负责敏捷制造生产能力的的总体规划和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需公司协调的工作。
其他副组长负责协助两位常务副组长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需公司协调的工作。
2、工作组
工作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技术组、信息化组及其他各组成员。
其中,综合协调组由领导组组长直接领导,负责总体的规划和协调工作;负责组织各种专题会议和资料的录入工作;负责定期的汇报工作;负责项目的总体进度实施情况;负责项目的验收工作。
技术组由常务副组长(技术)领导,主要为技术中心人员,负责快速研发设计能力的总体规划和协调工作,并把实施过程中的各种资料以及总体进度实施情况汇总、整理后汇报到综合协调组。
信息化组由常务副组长(信息化)领导,主要为规划发展部信息中心人员,负责敏捷制造生产能力的总体规划和协调工作,并把实施过程中的各种资料以及总体进度实施情况汇总、整理后汇报到综合协调组。
其他各组负责协助技术组与信息化组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相关工作。
五、策划的准备与主要内容
公司聘请了外部专业咨询服务机构,以确保两化融合信息化策划方案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策划方案主要包括对策划的输入进行相关描述,运用SWOT、波特五力模型等分析方法,并参照GB/T 23020-2013的要求,输出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技术实现、运行维护、数据开发利用以及其基础资源保障的需求,进而制定两化融合实施框架文件。
六、策划的具体内容与要求
在领导组的领导下,根据两化融合的要求,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由工作组成员在策划方案制定前首先确定有关两化融合实施过程的输入,具体如下:
1、策划的输入
a)两化融合的目标
公司在信息化策划方案的编写前,由两化融合最高管理者即两化融合领导小组首先对两化融合目标的适宜性进行了会议讨论,经评审后确定公司两化融合总体目标具体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新发展阶段
本阶段工作根据两化融合新型能力建设的要求,将具体的指标细分为考核指标落实到部门、岗位、个人,在工作计划中体现。
本阶段的工作将从持续打造敏捷制造生产能力、快速研发设计能力为切入点,以规范的制度夯实公司两化融合基础建设,力争在一年内全面固化、量化、优化以ERP系统、PDM系统、三维CAD为基础的生产与设计两方面;以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为切入点,完善与两化融合工作相匹配的组织保障体系;以强化技术创新为切入点,充分挖掘公司多年积累的大量内、外部数据,不断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跨部门、跨业务环节的业务融合和业务集成,充分应用数据分析提升创新能力,获得与公司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创新发展。
第二阶段:智能发展阶段
本阶段将在第一阶段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对重点工作和综合集成信息化应用的实现程度进一步深化,利用两年时间结合企业发展情况开展云平台、智能制造、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基础建设。
公司应用以上信息技术整合内外部信息,挖掘各部门各业务环节积累的数据,激发各部门的数据应用潜能,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撑,结合企业现有优势及资源禀赋实现以煤机设备生产制造为基础的业务模式、商业模式与发展模式的创 新,促进公司智能化发展。
第三阶段:绿色发展阶段
本阶段公司将依托智能发展阶段的建设基础,开展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集成应用,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达到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入融合,实现企业低能耗高效率的运营,提高员工收入水平,履行企业社会责任。b)煤机市场环境分析结果
公司两化融合工作小组经过多方调查与分析,认为当前全国煤机企业生产总量、营业收入、利润均有所下降,煤炭市场不景气,行业内的不良竞争,让以研发、创新为主的大型煤机企业的生存更为不易。在如此恶劣的煤机市场环境下,结合原有MRPII的4年应用经验,公司领导经过充分考虑,认为市场越是恶劣,我们就越应该找寻转型的道路,故而做出了继续扩大信息化应用范围至生产与技术两方面的重大决策。c)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国家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根据《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工信部信[2013]317号),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有关单位编写了以下法律法规要求:
(1)《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
(2)GB/T 23020-2013《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3)《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管理办法(试行)》 d)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对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
公司领导经过会议讨论,根据企业战略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了可持续竞争优势为:
管理优势、成本优势、技术优势、体制机制优势
这些竞争优势的获取确定了公司找寻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公司最高管理者依据上述优势的要求继续讨论公司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并评审确定。
e)外部技术发展趋势
经过对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的了解与分析,最适合解决公司现状的系统为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与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
但是常用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有SAP,Oracle Applications,MFG/PRO等系统;常用的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也包括 openPLM,高华CAD/PDM,开目CAD/PDM等系统。我们还需要从如此众多的软件中找寻最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进行公司下阶段的实施,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公司现阶段的发展瓶颈。f)业务需求和目标
为了找寻最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ERP系统与PDM系统,从而更好的打造快速研发设计能力与敏捷制造生产能力,公司工作组汇总、整理技术组与信息化组各业务需求和目标后,编写出了以下需求清单:
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
1)必须可以提供企业信息建模方法论和相应工具的支持,确保PDM系统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必须拥有广泛应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技术,以确保能更好地确定系统的范围和目标;
3)必须是基于Internet/Intranet平台的PDM的产品,以确保信息化可以更好的利用;
4)必须从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转向用户服务层、应用处理层、数据存取层三层结构,以确保实现灵活的分布式计算环境;
5)必须具有良好的系统开放性,以确保为更多的应用系统提供标准化的接口;
6)必须支持快速定制和开发客户化系统,以确保PDM系统实施后经过少量培训甚至不用培训就可以直接投入使用;
7)必须有分布式技术,以确保PDM系统同时支持CORBA标准与DCOM标准。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1)必须是SOA即客户端/服务器架构,以达到系统可以跟随企业的动态变化而升级;
2)必须是平台化的系统,以确保ERP系统可以进行个性化调整; 3)必须支持与其他系统集成,以确保实现协同与创新发展;
4)必须实现整合业务流程的监测与评估,以确保企业对业务流程优化后能迅速找到其利弊,从而尽心动态调整;
5)必须能融合新思想,使ERP系统功能可以不断完善; 6)必须支持新技术融入,以推动ERP系统深化应用; 7)必须可以管理应用组合,以提升ERP系统应用效果。g)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现状
快速研发设计能力:
技术方面,只有开目二维CAD软件,只实现了简单的图纸管理。
业务流程方面,原始流程如下:与用户签订技术协议→根据协议及招标配套要求,进行方案讨论、图纸设计→图纸打印及ERP系统导入→工艺人员进行工艺路线设计→就工艺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二次审核反馈→工艺信息录入ERP→工艺图纸打印→图纸资料、标准化及工艺审核→编写图样目录→图纸资料下发
组织结构方面,公司技术部门原名为研究所,未按照生产机型与工艺进行分 类,管理较混乱。
岗位职责方面,物料BOM结构及物料信息是由设计员手工搭建,并自行将本人完成设计内容导入ERP系统;工艺人员需逐一手工填写工艺卡片全部信息,并将信息逐一录入ERP系统;材料员需要人工查找原材料物料编码,手工搭建BOM结构。这些过程人工参与居多,易造成人为失误,导致导入ERP系统的图纸信息出现偏差,一旦车间按照错误的图纸加工出产品,必然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敏捷制造生产能力:
技术方面,拥有MRPII系统4年应用经验,只实现了物流、信息流及工作流“三流”统一,未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及工作流“四流”统一。
业务流程方面,原MRPII系统只有基本的库存流程、主生产计划流程、车间控制流程、采购流程、销售流程、质量控制流程。
组织结构方面,各部门独自运行,自成体系,缺乏统一的调度和管理。岗位职责方面,由于MRPII系统的缺陷,在每个车间还设有统计员,财务部人员职责界定不清。h)数据开发利用现状
快速研发设计能力:
开目CAD是一个简单的绘图软件,只能实现二维的图纸设计,没有数据开发利用的空间。需要寻找一个支持快速定制和持续开发的信息系统。
敏捷制造生产能力:
原有MRPII未实现财务模块的集成,并且数据开发利用难度大,且具有局限性,无法与其他系统集成。需要寻找一个可以持续开发且能与其他系统集成的信息系统。
i)基础条件和资源现状
工作组通过对公司现状进行系统性的评估,确定:
人才保障方面,公司现有员工900余人,其中从事管理性工作人员230人,本科以上人员68人,大专35人,中专40人,其中研究所有近20人具有使用开目CAD软件的经验,另有100人使用过MRPII系统4年时间,涉及到的岗位为供应处、生产处、计划处、库房、财务处及部分公司领导,在这4年期间进行过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的熟练应用。信息化的基础人员具备了一定的保 障。如果ERP系统,还需要对公司业务的全覆盖,这样就涉及到了未使用MRPII的人员需要重新进行培训。另外公司缺乏了解PB软件使用和编程的专业人员。
资金投入方面,开目CAD软件与MRPII系统总投入50万元。实施PDM系统与ERP系统总预算158万元。
设备设施方面,现有的网络系统为同轴电缆,在实施以ORACLE数据库为数据平台,C/S客户端结构的情况下,此网络系统不能满足需要。现有的服务器由于内存和运算速度达不到ERP使用要求,加上已经使用4年,不能满足需要。现有客户端为操作平台,无硬盘,不能满足需要。中心机房面积偏小,安全措施差,也不能满足需要。
信息资源方面,原MRPII系统已经积累有BOM结构信息3000多条,已编码入机的原材料为8000余种,已编码入机的产品编码有近10000条,库存信息近5万条等,从技术实现角度可以无损导入到ERP系统中,基础信息录入量比新实施系统少40%的工作量。原开目CAD软件已经累积图纸信息3万条。
信息安全方面,只有软件版防火墙,网络安全配置较差。
2、策划的输出
a)满足策划的输入所提出的要求
由公司最高管理者即两化融合领导组携相关部门领导经过对两化融合信息化策划方案的输入各项进行评审,最终确定其满足策划的输入所提出的要求。b)确定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优化需求
由公司最高管理者即两化融合领导组携相关部门领导经过对原有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现状进行评审后,讨论确定了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优化需求:
快速研发设计能力:
业务流程方面,主要做出以下优化:
1)合并冗余过程:原流程中,图纸资料与工艺信息录入ERP系统是分开,需批次进行导入ERP系统流程。借助PDM系统工具后,该程序被合并操作,排除 了重复导入及可能出现的错误导入;
2)系统自动完成结构审核:通过PDM与ERP系统对接,操作人员直接从PDM系统中可以读取ERP系统中物料信息,保证的物料信息的填写正确,PDM系统自 动完成结构审核,避免结构错误;
3)批量生成工艺卡片,自动生成图样目录;
4)PDM系统和ERP系统无缝连接,实现了业务流程的梳理和优化,最大程度的减少了设计冗余及流程重复,极大的缩短了设计周期。
组织结构优化方面,根据要打造的快速研发设计能力,将原有部门名称研究所改为技术中心,并根据产品类型下设刮板机分所、电液分所、新产品开发部、皮带机分所及工艺分所。
岗位职责方面,主要调整如下:
设计员只需将图纸入库到PDM系统后,图纸上明细自动生成BOM结构,且自动导入重量、装配数量等信息,保证了导入ERP系统信息完整准确性;工艺人员只需在PDM中出库工艺卡片,填写卡片入库即可。且卡片表头信息已经自动填写;材料员在自制零件下搭原材料,可根据资料库提取原材料编码,待数据导入ERP系统后,自制件下会自动搭建原材料结构等相关信息;由指定设计人员兼职依照生产进度反馈信息有序进行产品录入工作并在录入同时,借助PDM系统进行结构审核,避免了录入工作中存在的资源占用及录入不及时等现象发生。
敏捷制造生产能力:
业务流程优化方面,计划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新增质量管理流程、客户关系和采购流程、销售流程、人事管理流程、设备管理流程、综合查询流程,并在以后的实施与运行维护过程中如发现需新增其他流程时经过评审确定后开展优化。
组织结构优化方面,公司计划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新增信息中心,并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库房整合为仓储中心,以及将铆焊车间与机加工一车间改为铆焊分厂与加工总装分厂。
岗位职责调整方面,公司计划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车间取消统计员并新增汇报员、采购部门新增核算员等。c)确定技术实现的需求
工作组根据策划输入中所提出的各业务需求,经过相关调研,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汇总、整理后确定了以下技术实现的需求:
快速研发设计能力: 对MJ-PDM系统总体技术目标是:
1)导入项目管理,构建企业的协同开发平台:实现项目任务部署快速化,资源分配透明化,进展监控实时化,使产品开发快速、有序运行;
2)实现CAD/PDM/ERP一体化集成:通过与CAD、PRO/E、ERP系统的集成,实现对物料/BOM等数据定义的一致性和处理同步性,避免数据多次录入以及由此导致的系列问题;
3)构建产品数据管理平台:统一定义产品的客户需求、开发、工程、质量等各种数据,通过评审与变更控制保障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各种共享视图和快速检索,充分挖掘产品数据的价值;
4)建立企业的知识管理平台:建立企业的知识管理平台,积累企业的各种技术知识。
通过PDM系统,把传统产品开发模式由串行方式改变成并行方式,缩短企业 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
上述总体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技术需求:
1)电子图板功能:提供专业绘图编辑和辅助设计工具;全面兼容AutoCAD;专业的绘图工具以及符合国标的标注风格;参数化图库设置和辅助设计工具;
2)工艺图表功能:具有专门针对工艺技术人员的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功能;可高效快捷有效的编制工艺卡片;可通过批量修改来实现工艺路线的填写并自动生成工艺卡片;
3)图文档管理功能:具有电子仓库、文档加密、文档管理、数据查询、版本控、产品结构、数据重用、报表统计、数据备份等功能;
4)工作流功能:包括工作流引擎、图形化定义工具、客户端、监控工具; 5)红线批注功能:可以对电子图板、电子图板工艺版和AutoCAD产生的exb、cxp、dwg文件进行批注,批注内容不在打印中体现;
6)电子签名功能:提供针对DWG、EXB、CXP格式文件的电子签名,审核、校对等人员信息自动写入到图纸指定的位置,字体符合Windows风格;
7)Pro/E集成功能:提供Pro/E中的嵌入式菜单;支持Pro/E模型参数与PDM的属性映射;支持读取Pro/E模型的数据,建立产品结构;支持通过分别提取电子图板、开目CAD、Pro/E、AutoCAD文件数据,建立产品结构等; 8)CAD集成功能:支持基于开目CAD文件建立产品结构,将开目CAD文件挂接到产品结构上;支持分别基于开目CAD文件和电子图板文件提取,建立产品结构树;支持开目CAD文件的浏览;
9)项目管理功能:实现项目开发过程的有效控制,实现对项目计划、项目交付物、项目执行、项目过程监控的有效管理;
10)编码管理功能:编码器是一个可以独立运行的编码工具,可以在图文档、电子图板、Office文件、AutoCAD中使用,并可以生成物料编码、图号或文件编号等;
11)ERP集成功能:实现MJ-PDM系统中的物料信息到ERP系统的集成,实现BOM信息到ERP系统的集成;实现工艺路线、工时信息到ERP的集成;实现设计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反查ERP中的物料信息;协同管理中的变函文档可以导出,由ERP负责导入。
敏捷制造生产能力:
对MJ-ERP系统总的技术要求是:
1)系统开放性好,易于功能扩展,易维护,网络运行稳定; 2)系统安全性好,保证数据安全可靠; 3)采用图形界面(GUI),易学易用;
4)与PDM、已有财务管理系统、CAD、CAPP有标准的、开放的数据交换接口; 5)能及时地汇总与合并相关数据; 6)适时地、动态地查询各种数据与信息; 7)业务数据与帐务数据自动实现内部集成; 8)配备的功能与企业的业务需求有较好符合度;
9)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有数据信息资源(包括编码、单据、基础数据信息等); 10)支持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可自定义业务流程;
11)报表定义灵活,可按不同部门需要组合生成不同字段的报表; 12)对超出标准控制的信息要有自动提示或颜色区分;
13)提供与外界的接口,并实现远程登陆本系统进行查询与操作。
除上述总要求外,还需实现以下技术需求:
1)采购管理模块:既可以对物料采购到验收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和控制,保 证生产的物资供应,也可以对供应商进行管理;
2)物料需求计划模块:根据主生产计划、产品结构清单、材料库存和半成品库存信息,生成产品构成的物料需求计划,也支持通过交互方式对生成的计划进行调整、补充;
3)车间控制管理模块:系统提供该工单已领数量、欠领数量记录和查询,控制总量定额,并在不足料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分割工单,分次发料,系统提供该工单在各个工序上的完工或在制数量,不影响生产加工;
4)销售管理模块:对企业的销售业务实施全程动态监控,可为销售业务人员提供方便快捷 技术支持,具有销售统计分析、绩效分析、市场分析等功能;
5)成本管理模块:需有成本核算功能,成本核算项目在原材料、辅助材料、外协件、燃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基础上增加:半成品、废品损失、专用工装、外委加工项目的核算;
6)质量管理模块:用于支持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对设计、采购、设备等易产生质量问题的部门质量信息的跟踪管理;
7)人力资源管理模块:需有维护人事台帐、维护内部编码、查询人事综合信息与报告、管理工资等功能;
8)设备管理模块:需有建立设备台帐、提供与固定资产接口、可协助管理人员编制大修小修等维修计划、提供对单台和部门设备维修、提供设备事故和使用的统计报告、按管理精细的不同程序进行设备运行状态的管理;
9)综合查询模块:应能提供对企业的基本情况、生产、财务、供应、销售及库存等经营情况的综合查询;提供同行业企业的对比分析数据、各项分析经济指标。
d)确定运行维护的需求
工作组通过对PDM系统与ERP系统了解与调研,确定了以下运行维护的需求: 快速研发设计能力:
1)MJ-PDM系统体系架构运维需求:采用开放、多层的体系结构,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提供多种基础平台及二次开发工具:应提供流程、报表、组件、服务的构建与管理的配置平台和二次开发工具;提供丰富的应用组件与服务,能覆盖大部分应用功能;支持多货币、时区、语种、字符集(GBK、GB2312、Unicode等)的处理、存储、显示、打印与转换。
2)MJ-PDM系统信息架构运维需求: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提供数据管理工具与数据同步机制,确保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具有完整的、稳定的、可定制的、可扩展的、多维度可适应业务变化的基础数据架构;必须提供完善的数据抽取、转换、加载管理功能;提供主数据管理功能;支持直观、灵活、丰富的业务报表与数据分析功能。
3)MJ-PDM系统安全性运维需求:提供多种认证方式,并能够提供严谨的用户密码策略、密码有效期设置与提示功能;支持分级权限管理;提供日志分析及预警功能,支持安全追溯;具备用户登录超时或排他性登录管理;对系统中的敏感数据如:账号、密码、系统中存储的图纸和文档进行加密,有效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4)MJ-PDM系统可管理性运维需求:主要包括系统升级管理;系统安装与卸载管理;系统配置与管理;系统监控管理;数据管理。
5)MJ-PDM系统客户化支持运维需求:支持多语言即用户可设置界面显示、提示与帮助信息的语言环境;支持用户对界面内容与格式的定制;支持工作流的客户化定制;提供客户化与接口开发的工具与资源。
6)MJ-PDM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运维需求:可定期备份数据和文档;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系统能够支持安全的数据迁移;业务部门可自定义对相关信息进行导出。
敏捷制造生产能力:
1)MJ-ERP系统支持运维需求:系统所有模块工作于ORACLE 9i/10g/11g数据库上;支持主流J2EE中间件(例如WebSphere、WebLogic等);服务器端支持主流操作系统(Linux、Windows XP、Windows
7、Windows server 2003/2008);客户端支持Windows 2000/XP/
7、IE 6/7/8浏览器。
2)MJ-ERP系统部署方式运维需求:ERP管理平台需要能够向山西煤机公司外部供应商用户提供基于VPN和Internet的访问与操作方式;系统采用集中部署方式,今后会有分布式部署的需求。
3)MJ-ERP系统并发性能运维需求:系统需要能够稳定支持100个以上的山西煤机公司内部并发用户。4)MJ-ERP系统安全运维需求:设计安全的物理网络和网络架构;使用安全的授权方式;最终用户客户端和Web服务器间能够使用安全的通信协议;Web服务器同数据库间使用安全的通信协议;数据采用安全的保护措施、设计安全的备份和恢复策略;提供数据应急方案;支持按角色、记录、属性设定业务与数据权限。
5)MJ-ERP系统平台统一运维需求:同一业务角色在使用其可能用到的所有模块时,要保证单一登录;用户工作界面具有一致性;用户工作界面具有灵活的配置能力。
6)MJ-ERP系统流程支持运维需求:可以灵活配置工作流,并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可以通过系统提示框、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形式进行业务预警;支持图形化的业务流程建模;支持图形化的流程监控和流程效率统计分析。
7)MJ-ERP系统定制支持运维需求:提供易于使用的报表定制工具;提供易于学习的业务功能定制开发工具。
8)MJ-ERP系统集成运维需求:与其他应用系统提供成熟的集成方式和方法;与MS-Office等流行的办公软件集成;能够以文本格式(TXT)、XML标准格式或CSV格式的文件导入和导出业务数据。
e)确定数据开发利用的需求
工作组通过对PDM系统与ERP系统了解与调研,并结合技术组与信息化组提供的技术实现与运行维护的需求,确定了其数据开发利用的需求如下:
快速研发设计能力:
工作组经过对即将实施的PDM系统与ERP系统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认为PDM系统与ERP系统的接口部分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设计与生产之间的无缝连接。
故工作组断定新型能力快速研发设计能力数据开发利用的主体为PDM系统与ERP系统,其数据开发利用模型为PDM与ERP系统中开发接口,保证两个系统中与产品有关的数据的一致,具体需求如下:
1)PDM系统信息至少包括:CAD系统产生的产品信息,包括如零件属性、产品结构关系等,也管理从CAPP系统产生的工艺加工信息,包括加工的工序、工号、工时、消耗的材料等,这些信息是企业的生产管理的基础数据,是ERP系统 的输入数据;
ERP系统需要PDM系统提供的信息分为三类:
物料信息:即物料(零件、部件、材料)的属性信息,如零部件的名称、代号、物料编码、材料、价格等,一般来说,在ERP系统中每一种物料(零件、部件、材料)都会有一个唯一的编码;
产品结构信息:即记录产品的父子结构关系,如产品有哪几个部件组成,每个部件的数量;部件有哪几个零件组成,每个零件的数量等;
加工工艺信息:即加工某个零件所耗的设备、工时、所耗的材料等。
以上三类信息是ERP系统所需的基础数据,也是其进行生产管理、成本管理等的依据,这三类信息都是PDM系统管理的内容。
2)PDM系统与ERP系统的接口形式必须是以下三种形式之一,最好为第三种:
a)主动式:主动式接口,PDM将ERP所需的信息直接写入ERP系统的数据库中。这种方式要求详细了解ERP系统内部的数据库结构,并且ERP系统允许PDM系统往里写数据(即有写的权限)。一般来说,主动式接口形式一般用在定制开发或自行开发的ERP系统中,这种情况下,ERP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很清楚,在ERP系统中录入数据时要进行哪些数据校验也很清楚,当PDM系统往ERP系统中写数据时,也遵循ERP系统的数据校验规范,将其所需的物料信息、产品信息、加工信息等一一写入ERP系统中,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采用主动式接口形式,在PDM系统与ERP系统中信息的同步性较好;但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如出现写数据冲突,即PDM系统写数据到ERP系统的同时,ERP系统也在往里写数据。
b)被动式:被动式接口中,ERP系统从PDM系统中读取所需的数据,将其写入自已的数据库中。对于被动式又有两种方式:全被动式:即PDM系统完全公开其表达和存储信息的数据库结构,ERP系统读取信息时自行判断哪些信息是增加的,哪些是修改的,哪些已删除了;半被动式:即PDM系统除公开其数据库结构外,还提供一些握手信号单独存入握手信号表中,握手信息说明哪些信息作了更新,这样ERP系统在读取PDM系统中的信息(如某零件工艺更改的版本信息、某产品结构中产品节点的更改信息)时,根据握手信号表来读取PDM系统中已经 发生更改的部分信息,不需要全部读一遍,这样可以提高接口处理的速度。采用被动式接口形式,PDM系统与ERP系统的同步性也做得比较好,安全性方面也比主动式要强。一般由ERP软件提供商来完成接口工作比较合适,适合于自行开发的ERP系统。
c)中间式:中间式接口方式中,PDM系统将ERP系统所需的信息生成中间文件或中间数据表,ERP系统直接读取中间文件或中间表中的信息写入数据库中,这种方式要求PDM和ERP两方都做一些开发工作。中间式接口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PDM系统和ERP系统相对独立,接口不涉及双方内部的结构,而且接口的责任也很明确,数据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存在的问题是两个系统的数据同步性稍差一些,但只要合理地规定读写中间文件或数据表的时间,数据的同步性是不会影响使用的。
敏捷制造生产能力:
工作组经过多方了解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企业外部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预计近年来煤炭市场将趋于好转,随之的设备需求也明显增加,生产任务饱和,商业及其本身的环境也比以往更加复杂,而且这种复杂性日益增加。预计ERP信息系统实施后,虽然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由于ERP信息系统是C/S架构,无法以图表的形式直观的展现公司业务活动中的各项生产、财务、销售等数据,造成公司领导层的决策困难。
我公司领导在工作中越来越感到决策的困难性:决策质量的要求更高、决策时要考虑的因素更复杂、决策速度要求更快。为使企业能顺势扩大规模,用规模效应提高企业的自身发展能力,也为紧紧抓住这个发展的有利时机,经公司研究决定,由规划发展部作为主导部门进行数据开发利用,以ERP信息系统底层数据库为基础,开发决策系统。
工作组通过对多个决策系统进行了解和调研,确定了数据开发利用的主体为决策支持系统,数据开发利用模型为ERP实施后的底层数据库,具体需求如下:
1)企业外部环境研究分析决策支持;
为了支持外部环境调查分析,决策系统中应提供以下一些主要因素的检索机制;国家有关经济政策和法规,尤其是金融、财务、税收、外贸进出口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国际国内相关行业的市场行情及产量、价格等;产品市场分析;主 要原、燃、材料供应情况及价格等等。
2)企业内部条件分析决策支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a、市场分析决策模块
市场分析模块将提供:市场面分布分析、市场产品竞争分析、价格变动对需求影响程度分析、开辟新市场分析。
b、销售决策支持
需建立预测模型(可用于销售量预测、价格预测等)、市场潜力模型、价格模型。这些模型作为销售决策的支持工具,可用于正确选择企业产品的目标市场和重点市场,制定开拓、占领和扩大市场的方针;战备和策略,正确地制定产品的价格政策和促销策略等,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
c、产品决策模块
功能:产品的竞争能力分析、产品销售增长率或产品所处寿命周期位置分析、产品市场容量分析、产品获利能力分析、产品市场占有率分析、产品生产能力及适应性分析、产品技术能力分析、产品销售能力分析、企业生产方向决策、产品寿命周期评价、产品获利评价、产品销售增长率与市场占有率评价,以及临界收益评价、产品发展战略决策等。
d、财务决策模块
财务决策模块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生产过程中资金如何使用和管理的决策应建立投资经济效益分析模型;投资决策模型、资金利润分析模型、盈亏分析模型等。
e、客户关系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能通过客户详细资料的深入分析,来提高客户满意度的,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一种手段。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主要功能:
客户概况分析(Profiling)包括客户的层次、风险、爱好、习惯等;客户忠诚度分析(Persistency)指客户对某个产品或商业机构的忠实程度、持久性、变动情况等;客户利润分析(Profitability)指不同客户所消费的产品的边缘利润、总利润额、净利润等;客户性能分析(Performance)指不同客户所消费的产品按种类、渠道、销售地点等指标划分的销售额;客户未来分析(Prospecting)包 括客户数量、类别等情况的未来发展趋势、争取客户的手段等;客户产品分析(Product)包括产品设计、关联性、供应链等;客户促销分析(Promotion)包括广告、宣传等促销活动的管理。
f、领导级决策支持
该模块应该能针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的需求,根据决策问题的性质利用决策模型库和知识库提供相应的经营决策功能,包括:企业外部环境研究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分析、确定经营目标、方针和策略、制定及以上的经营计划、目标、方针的分解与考核等决策 系统并能以图表,复杂、自定义报表等多种方式提供直观、形象的辅助决策信息。
3)除上述功能模块外,还需支持以下技术需求:
a、模型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它包括模型库的组织结构、模型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型库语言等方面的设计和实现。
b、部件接口:各部件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接口完成的,部件接口包括:对数据部件的数据存取;对模型部件的模型调用和运行;对知识部件的知识推理。
c、系统综合集成:根据实际决策问题的要求,通过集成语言完成对各部件的有机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f)确定基础条件和资源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所有需求,工作组结合原有的基础条件和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需求:
人才保障方面,公司将根据两化融合策划中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的输出结果,由人力资源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岗位职能设计,明确岗位技能要求,为两化融合相关工作岗位配置适合的员工。并采取重新培训老员工,招聘新员工,对聘用人员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四方面进行能力判断和选择,并组织相关培训以满足从事两化融合岗位的能力要求,必要时,根据公司业务需求,聘用外部专家顾问、技术专才等专业人员。
资金投入方面,根据公司《资金使用统筹和监管制度》,建立两化融合资金的专项预算科目,加大两化融合资金的投入,合理安排两化融合资金的使用,并对两化融合资金的使用过程实施全程监管。
设备设施方面,公司将根据两化融合的目标及公司设备设施现状进行全面评 价,拟在此基础上维护和升级一部分设备设施,同时,新购、新建一批计算机、服务器、公司局域网络设施及机电一体化等加工设备,在新购、新建设备设施前,将由相关部门对新购、新建设备设施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出评估意见,严格按照《设备或软件采购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采购,同时,相应设备使用部门完善信息化手段和方法,加强设备设施的动态跟踪和评估检查,实现设备设施购置、使用、维护和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信息资源方面,原有的MRPII及CAD等原有信息,经过整理、归类,将其通过合适的方式方法导入到新的信息系统中,加大信息资源的采集力度,确保准确性和时效性,对信息资源进行全公司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建立统一的公司编码制度,统一的数据库平台,统一管理数据,加大对公司网络的升级改造,提高信息资源的传递和共享水平。
信息安全方面,加强信息安全的培训,通过硬件防火墙、网络防病毒软件、计算机客户端的严格控制,相关的计算机管理制度,保证公司整体网络及软件系统的安全。
g)两化融合实施框架
工作组通过对上述所有需求的汇总、分析,整理后制定了两个新型能力快速研发设计能力与敏捷制造生产能力的实施框架,如下:
项目职责分工:(具体分组见本方案“
三、策划的组织体系”)综合协调组在领导组组长的领导下,负责总体规划并解决ERP系统与PDM系统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需公司协调的工作;负责组织各种专题会议和资料的录入工作;负责定期的汇报工作;负责项目的总体进度实施情况;负责项目的验收工作。
技术组在常务副组长(技术)领导下,负责PDM系统的总体规划和协调工作,并把实施过程中的各种资料以及总体进度实施情况汇总、整理后汇报到综合协调组。
信息化组在常务副组长(信息化)领导下,负责ERP系统的总体规划和协调工作,并把实施过程中的各种资料以及总体进度实施情况汇总、整理后汇报到综合协调组。
其他各组负责协助技术组与信息化组解决PDM系统与ERP系统实施过程中遇 到相关工作。
项目的实施方法:
PDM系统与ERP系统的实施均采用合作开发、分步实施的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功能培训和介绍(分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用企业数据在原型软件中进行模拟测试→请软件公司系统分析员对企业业务需求进行调研→同企业共同制定实施的各方案→企业评审方案→设计出相应的软件→提出二次开发方案→企业评审方案→分系统模块进行二次开发→分步骤实施→上线运行→完善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完成有关模块或系统的集成→可靠性运行一定时间→组织验收。
整个过程实际上一个PDCA循环的过程,目的就是要充分结合企业的需求,在软件功能上和实际中取得一个合理的平衡,整个平衡性还得不失去先进性。
项目的实施进度:
PDM系统与ERP系统均采取以下六大阶段进行实施:
第一阶段:分析与规范。确定综合性的需求分析,确定项目范围和系统规范。时间为3个月。
第二阶段:项目计划和管理。项目管理者应是供应商同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这一角色可由专业咨询公司经验丰富的顾问人员担任。另外,还需任命一名来自企业的系统管理员,作为内部系统专家。除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外,本阶段还包括组建和培训项目工作组。时间为1个月。
第三阶段:系统配置与定制。重新配置和定制PDM/ERP系统,以适应企业的具体商业需求。伴随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员工能尽量自己解决技术问题。同时,所有新的软硬件都应在本阶段安装好。时间为3个月。
第四阶段:原型、兼容测试和系统重复运行。企业员工将在此阶段熟悉安装程序和所安装系统的方方面面,同时,对系统进行的所有必要修改也在此阶段完成。数据转换这一关键任务也属于这一阶段。供应商的实施专家和企业的IT人员之间将进行大量的沟通。时间为5个月。
第五阶段:主导系统和质量保证测试。此阶段包括大量的培训,培训者“应负责培训所有的终端用户和管理层如何使用新系统。不过,为了让这一方法有效,”培训者"必须接受由软件供应商或咨询顾问进行的培训,成为新系统专家。主导 系统应该是一个可重复运行的系统完美原型。开始应同小型的用户全体合作,对新系统进行测试。这些质量保险测试应作成文档,提供给项目工作组管理人。时间为1个月。
第六阶段:最后实施和推广。准备好一份实施指南,简单列出实施前或实施过程中必须完成的每一项任务。本阶段还包括对所有用户的正规培训。确定一系列的预期效果后,通常必须通过正规的培训来达到预期目的。必须认识到使用新系统的即时和明显的好处。培训必须以计划阶段确定的需要为基础。一个执行良好的培训计划决定着成败。时间为1个月。
第七阶段:持续支持。应配备全职的内部系统管理员。为积累专业技能,系统管理员应从计划阶段就开始接触PDM/ERP系统。因为软件系统的技术支持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所以务必让供应商提供综合性的支持计划,以进一步支持内部工作组。无时间限制,应时刻保持。
审核:薛文晖 编制:石仲哲
2014年11月6日
第四篇:两化融合的数据分析资料
相关关系概念:相关关系反映出变量之间虽然相互影响,具有依存关系,但彼此之间是不能 一对应的。
相关分析的作用:
(1)确定选择相关关系的表现形式及相关分析方法。(2)把握相关关系的方向与密切程度。
(3)相关分析不但可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状况,而且用来进行预测。(4)相关分析还可以用来评价测量量具的信度、效度以及项目的区分度。Spss提供的分析方法: 简单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
简单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关联程度的统计方法。它主要是通过计算简单相关系数来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强弱。(注:两个元素间呈现线性相关)两种表现形式: 1.相关图
在统计中制作相关图,可以直观地判断事物现象之间大致上呈现何种关系的形式。散点图
Pearson相关系数表
分析:两种指数的Pearson系数值高达0.995,非常接近1;同时相伴概率P值明显小于显著性水平0.01,这也进一步说明两者高度正线性相关。
分析:
Kendall和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等于0.994和0.985;同时它们的概率P值也远小于显著性水平。
2.偏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
偏相关分析是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考虑了两个因素以外的各种作用,或者说在扣除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大小以后,重新来测度这两个因素间的关联程度。这种方法的目的就在于消除其他变量关联性的传递效应。偏相关分析就是在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时控制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变量。
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
因子分析就是在尽可能不损失信息或者少损失信息的情况下,将多个变量减少为少数几个因子的方法。这几个因子可以高度概括大量数据中的信息,这样,既减少了变量个数,又同样能再现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1)确认待分析的原变量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将原有变量的信息重叠部分提取和综合成因子,进而最终实现减少变量个数的目的。故它要求原始变量之间应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进行因子分析前,通常可以采取计算相关系数矩阵、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等方法来检验候选数据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2)构造因子变量
将原有变量综合成少数几个因子是因子分析的核心内容。它的关键是根据样本数据求解因子载荷阵。因子载荷阵的求解方法有基于主成分模型的主成分分析法、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主轴因子法、极大似然法等。
所能出的图表
描述
性
统
计
表
解释:显示了食品、衣着等这八个消费支出指标的描述统计量,例如 均值、标准差等。这为后续的因子分析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到,食品支出消费所占的比重最大,其均值等于39.4750%,其 次是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消费和交通通信支出消费。所有的消费支出 中,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的比重最低。
因子分析共同度
下表是因子分析的共同度,显示了所有变量的共同度数据。第一列是因子分析初始解下的变量共同度。它表明,对原有八个变量如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所有八个特征根,那么原有变量的所有方差都可被解释,变量的共同度均为1(原有变量标准化后的方差为1)。事实上,因子个数小于原有变量的个数才是因子分析的目的,所以不可能提取全部特征根。于是,第二列列出了按指定提取条件(这里为特征根大于1)提取特征根时的共同度。可以看到,所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全部都大于83%)可被因子解释,这些变量信息丢失较少。因此本次因子提取的总体效果理想。
碎石图
解释:横坐标为因子数目,纵坐标为特征根。可以看到,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很高,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最大;第三个以后的因子特征根都较小,取值都小于1,说明它们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很小,称为可被忽略的“高山脚下的碎石”,因此提取前三个因子是合适的。
如何结合以上的两种分析方法来解决我们两化融合的数据分析的问题。我们的想法是利用因子分析法来提取其主要的因子,就是对于综合评分贡献最大的因素。我们们可以简化我们的三级评价指标。再根据下级指标与上级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来确定到底是哪一个指标对于企业或行业的影响最大,我们再根据短板效应来对于企业或行业提出较为切合实际的建议,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决策支持。
第五篇:两化融合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
两化融合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特点与影响
因素分析
摘 要 分析两化融合的信息化时代背景,对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构成分析,探讨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并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视角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两化融合;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4-0018-03
Abstract Based on analysis of integration of IT & Industrialization era background,the informational teaching ability of higher voca-
tional teachers is analyzed by composition,exploring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IT & Industrializ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informational teaching ability;前言
“十二五”以来,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取得较大的进展。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初步形成,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平台建设扎实推进,教师信息化意识与能力显著增强。但从总体来看,与国家实施“互联网+”等重大战略的需求相比,与世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相比,与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还亟待提升,要进一步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适应当今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趋势。目前,高职院校不断注重内涵发展,以质量求变革创新。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一方面提升教学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如何通过在信息化时代谋求自身的?R捣⒄梗?将是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中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1]。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分析
近五年来,国内有部分学者对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理论建模、实践研究和确立评价体系。如学者胡晓玲(2012)在《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分析》中指出:“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由信息化教学能力基础、一般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科信息化教学能力三个层次构成。”[2]学者黄露(2015)总结了祝智庭、王卫军、李天龙等的研究成果,认为高校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由若干子能力构成,主要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3]。学者钱静珠、丁国勇(2017)对“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内涵分析,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顺利完成教学活动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一种新能力[4]。
因此,根据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有信息化教学基础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与管理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的构成基本上是高职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逻辑顺序,也是成为信息化教学能手的必备能力。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
调研过程 为了方便较为客观地调研分析,选取建筑工程专业群与艺术设计专业群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为主要调研对象,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专业群与艺术设计专业群中的专任教师为校本研究,同时涉及江浙皖川地区的其他五所建设类相关的高职院校(不涉及各高职院校间的横向对比)。调研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研(在问卷星发布)、实地访谈交流以及个别邮件(电话)交流。调研内容主要涉及三大方面:1)教师个人的基本信息;2)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分析调查;3)两化融合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在调研过程中,共发出纸质加上电子问卷231份,其中有效问卷212份,有效率达到92%。另外,对于参观学习、单独访谈和个别交流也做了记录,作为补充材料。
构成特点解读 通过调研问卷和访谈,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分析,以建筑工程专业群和艺术设计专业群为例,将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如表1所示。
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参观学习、单独访谈和个别交流,对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进行深入了解,主要表现为:高职院校绝大多数中青年教师能够在两化融合背景下,紧跟时代步伐,有很强的信息化教学意识和紧迫感,但是仍有少数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有些畏惧和抗拒;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参加信息化培训较少,另外,信息化培训过于集中在教学竞赛、资源库建设和微课制作方面,没有和企业的生产过程对接起来;教师在搜集、制作与完善各类工艺动画和使用虚拟仿真软件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需要跨专业协助;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缺乏特色的教学设计过程,并且容易重复采用传统的教学设计套路;教师很少设计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依赖于行政部门的被动考核要求,并很少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较少。
综合国内外研究,结合本次调查分析,考虑到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得出如下影响因素。
1)教师个人因素。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高职教师都非常关注自身的职称晋升和日常工作考核,在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都有很强的主动意识。教师如果自身有强烈的学习培训愿望,并主动实施、不断改进,信息化教学能力就能得到不断发展。因此,教师的个人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
2)校园信息化环境因素。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不仅仅是微课、说课以及技能大赛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学校强大的信息化教学软硬件作为支撑。因此,良好的校园信息化环境、整体的信息化顶层架构与开放协作的师生客户端,是信息化教学得以具体实施的强大保障。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是在优良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逐步成长的,除了正常的信息化教学之外,师生之间需要和谐有效的信息化平台进行资源交流、分享与研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管理,可以将学生的课前预习、预置任务完成情况、出勤情况、课堂活动参与情况、测试情况、课堂的视频资源、学生评教信息等数据全面客观地记录下来,形成学生成长轨迹,沉淀和积累多维度的学生成长数据,推进教育质量观的落实。
3)各级制度与激励因素。信息化教学是当前职教教学改革与课堂创新的重要形式,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培训、研讨交流,乃至专门研习。因此,在二级学院、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多级重视下,信息化教学已经提上高职教学改革的重大议程。各类激励政策和奖励制度出台,特别是与教师的工作量、职称评审以及个人发展相关的直接文件,将有力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对于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意义非常重大。
4)实践因素。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本身就是以教学能力作为根本基础。在两化融合背景下,高职教师在双师型队伍建设中,不仅要掌握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还要结合行业企业的实践,学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与案例。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因此,高职教师的实践因素将极大影响信息化教学能力,并对自身的专业发展起着催化加速的作用。对策与建议
在新形势下职教改革背景下,如何提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多方主体的密切关注。2017年9月15日,中国质量大会在上海召开[5],标志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迈向一个新的时代――质量时代。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让更多的学生成长成才。努力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1)打造信息化教学质量标准,构建校本特色信息化教学名师,引导广大师生践行两化融合背景下教学改革与课堂创新。通过制定信息化教学质量标准,使得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有明确的目标与评价标准,并以校本信息化教学名师为示范效应,积极引导;同时,改善软硬件环境,以教学改革为驱动,以信息化课堂为抓手,形成两化融合背景下师生教与学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2)构建校企合作产学研信息化工作室,让企业信息化项目真正与教学项目无缝对接,促进有特色的师生将教学工程与生产过程无缝对接,在工程实践中掌握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实操技能。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目的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因此,针对高职院校的实践性特点,有必要让信息化教?W过程无缝对接企业真实的信息化生产过程。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教学创新改革与发展,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任国亮,俞鑫,姚文驰.生本视角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J].亚太教育,2015(28):157.[2]胡晓玲.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6):67-72.[3]黄露.兰州大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5:27-39.[4]钱静珠,丁国勇.“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0):78-81.[5]新华社.中国质量(上海)大会在沪开幕[EB/OL].[2017-09-16].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