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竹林碳汇造林方法学的研究(飞亿陈波)
4、中国绿色时报11月16日报道(记者:丁洪美 刘娜微 温雅莉)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国际竹藤组织和浙江农林大学利用亚太林业周这一国际平台,于11月11日举行“竹林与应对气候变化”研讨会,发布了《竹林碳汇造林方法学》,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与共鸣。【飞亿陈波】
据国际竹藤组织中国项目部主任楼一平介绍,近年来,碳汇造林的研究、示范和实践在我国和全球虽然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这些与之相比,还是显得杯水车薪,所以这条路任重而道远。竹子作为一种生长快、用途广,并且兼具经济、社会和生态多种效益的造林类型,在我国生产实践中受到广泛重视。目前,我国每年新造竹林面积保持在7万亩-8万亩。但是,由于竹林碳汇造林和计量监测方法学的缺失,竹子造林面积无法纳入碳汇造林的范畴,其碳汇量无法得到计量和交易,使得投资者和经营者失去了增加碳汇受益的机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碳汇造林市场需求和技术要求,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国际竹藤组织和浙江农林大学联合研制了这一方法学。【飞亿陈波】
为保证该碳汇项目造林质量,确保该项目产生的碳汇准确、可靠和可核查,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委托浙江农林大学对该碳汇项目进行碳汇计量与长期监测。同时,研究工作也参考了国际竹藤组织近年来对竹林碳汇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竹林碳汇造林项目开发原则、项目合格性、碳库选择、温室气体排放源、泄漏源、基线情景和项目情景、碳汇林造林技术以及项目监测计划等方面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和规定,用于指导和规范竹林碳汇林的营造、经营及其碳汇量的计量和监测。【飞亿陈波】
代表们认为,竹林碳汇造林方法学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新的领域发挥竹子资源在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潜在作用。
据介绍,在亚太林业周咨询的基础上,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国际竹藤组织和浙江农林大学将根据国内外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该方法学,并拟在今年12月份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期间开展全球咨询,争取在2013年发布,用于生产实践。【飞亿陈波】
会上,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李怒云、国际竹藤组织中国项目部主任楼一平和亚尼克.库尔博士、浙江农林大学校长周国模教授和傅伟军博士,分别就中国林业碳汇交易的研究与实践、竹林生长与碳汇预估模型、竹林应对气候变化、竹林碳汇造林方法学、竹林碳汇造林项目的实施、竹林项目碳汇计量方法等主题作了报告。【飞亿陈波】
第二篇:竹子碳汇项目方法学(飞亿陈波)
4、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中国林业碳汇项目《竹子碳汇造林方法学》专家评审会。来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 院、国家林业局规划设计院等有关单位的专家认真听取了编写单位的汇报,仔细审查了《竹子碳汇造林方法学》的相关条款,经过讨论和审议,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开发竹子碳汇造林方法学,对 完善我国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体系,规范碳汇造林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竹子碳汇造林方法学》充分吸收了国内外在竹林碳汇方面的研究成果,符合我国碳汇造林的要求,反映了竹子的生物学特性和特殊生长规律,科学规范,可操作强,具有创新性。评审委员会一致通过《竹子碳汇造林方法学》评审,并建议在相关项目中使用。【飞亿陈波】
5、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科院院士蒋有绪说:中国是“竹子王国”,率先编制竹子碳汇造林方法学,对促进中国碳汇造林技术标准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将推动中国竹林的可持续经营,为减缓 气候变化做贡献。该方法学由浙江农林大学、国际竹藤组织、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等单位研究编写。【飞亿陈波】 6、11月29日,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主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多哈大会“中国角边会”——“应对气候变化‘林业碳汇’研讨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会上正式发布了中国竹子碳汇造林方法学,是中国首个也是世界领先的竹子碳汇项目方法学。【飞亿陈波】
7、由浙江农林大学、国际竹藤组织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等单位共同开发的中国竹子碳汇造林方法学,近日获得了国家林业局认可,正式颁布实施。该方法学规定了开发竹林碳汇项目的技术要求,不仅适用于中国也可供其他国家开发竹林项目时参考。它的发布,将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竹林碳汇项目进一步开展,为适应气候变化作出新贡献。【飞亿陈波】
第三篇:“低碳经济方法学及低碳经济区发展案例研究”成果报告
2009年11月27日下午“低碳经济方法学及低碳经济区发展案例研究”成果报告会在京举
行
[日期:2009-12-10] 2009年11月27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在社科院学术报告厅举办了“低碳经济方法学及低碳经济区发展案例研究”成果报告会。该项目由英国战略项目基金(Strategic Programmer Fund)资助,以吉林市为试点进行低碳城市研究,成果为吉林市低碳发展路线图。报告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教授主持,来自国家发改委、英国驻重庆领馆、吉林省发改委、吉林市政府的领导先后在报告会上致辞。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蒋兆里处长指出,中美两国政府分别于近日做出了2020年的减排承诺。在此背景下,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为发展中国家走一条切实可行的低碳发展之路提供了参考。英国驻重庆领馆领事Bryn James先生祝贺该项目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并对各参与方积极合作的态度表示赞许。吉林省发改委环资处郜春伟副处长介绍了吉林省在环境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吉林市朱天舒副市长指出,低碳发展即将被纳入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此时完成本项目的研究对吉林市“十二五”计划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李永怡女士、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姜克隽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潘家华教授做了题为“吉林市低碳发展路线图”的项目总结报告。李永怡女士回顾了项目进程,指出本次报告会是一个汇报项目产出、发现其实际应用价值及对其他地区的借鉴意义的机会。姜克隽研究员比较分析了BAU情景、政策情景以及低碳情景下吉林市的排放趋势图,得出吉林市有很大节能减排潜力的结论。潘家华教授介绍了低碳经济的衡量指标体系,涵盖了碳生产力、消费方式、能源结构、低碳政策四个层面。该体系落实了低碳概念,并能切实地衡量低碳进程,是本项目的一大突破。
李永怡女士在总结项目成果时指出,“吉林市低碳发展路线图”将低碳发展与吉林市未来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探索了吉林市支柱产业的低碳增长策略,确定了“十二五”规划中投资的优先领域和各部门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将吉林市的投资、技术和制度需求与国内国际的合作相匹配,制定了一个经济上可行且能尽快被执行的吉林市低碳发展计划。
在报告会的讨论阶段,吉林市的代表对本项目取得的成果做出了评论,对下一步将要开展的实践工作提出了期待和建议。吉林大学校长助理、环境与资源学院董德明教授表示,选取吉林市这一老工业城市作为低碳经济的案例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意义。建议国家发改委在本项目结束后继续跟踪吉林市的发展情况。吉林市未来的发展面临两个必然选择。一是主导的传统产业不会持续增量发展,需要引入新的低碳产业,促使单位碳排放下降。二是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也应当遵循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朱天舒副市长指出,发展低碳经济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居民生活方式。本课题贯穿了这一理念,对吉林市未来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期待本项目能促进国际合作,通过引进低碳技术和资金改造老工业基地的高碳产业。二是希望在吉林市建立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平台,从而带动其他城市的低碳发展。吉林市对知识产权保护非常重视,是东北省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试点城市。第三,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公共政策支持,期待国家和省发改委支持吉林市的低碳建设。朱市长还强调,吉林未来除了关注碳排放问题外,还会关注水资源和土壤问题。与会各方积极发表意见和参与了讨论。法国发展署Damien NAVIZET先生赞赏了报告中具体的技术分析和完备的指标体系,希望能将该指标体系运用于法方在中国开展的城市规划方面的项目中。广元市科技局郭俊局长介绍了广元市在建设低碳城市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广元市政府出台了“实现低碳发展的意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积极推动县区及行业的示范工作。企业界正在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在民众参与方面还准备设立广元低碳假日,达成全民低碳共识。黄石黄金山工业园副主任欧明灿表达了黄石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意愿。黄石市是一个排放压力很大的原材料型工业城市,是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也是武汉城市群综合改革的重点。欧主任希望该市的低碳发展能得到国家发改委、社科院等研究机构以及国际友人的支持。欧盟驻华使团贸易与投资部一秘Laurent Javaudin先生表示,在即将进行的温家宝总理与欧盟主席的会面中,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将是重要议题。本项目在此背景下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和经验。
最后,潘家华教授和Bryn James先生对报告会做了简短的总结。潘教授表示随着报告的发布、低碳城市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以及国际社会的积极参与,未来中国发展低碳城市的前景广阔,合作机会众多。Bryn James先生认为本项目是一个新的起点,1月份报告的正式发布对于下一步工作非常重要,英方会尽力协助报告的发布和推广。(谢倩漪 徐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