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XX林果观光园汇报材料
XXXX镇林果观光园汇报材料
新源XXXX镇XXXX村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在XXXX镇的经济、旅游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喀镇规划,依托XXXX村良好的林果业种植环境和交通优势,特将曾先文果园(约77亩)和XXXX村牧业队桃园(约60亩)强强联合,全力打造我镇林果业示范观光园。
XXXX村林果示范观光园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地理环境优越 承接喀镇优越的交通优势,其南接316省道,周边林果种植面积达3000亩,已挂果1000亩,道路交通便利,适合游客进行林果观光,体验游玩。
(二)在县、镇的旅游发展大环境下,富足的游客资源可以很大程度上推动林果业示范观光园的后期运作。
(三)新源县文化底蕴深厚,XXXX镇哈萨克族风俗气息浓郁,社会和谐,林果示范观光园可以借助哈萨克族民俗民风及生活特色吸引游客,加强民族文化交流,增加经济收入。
(四)林果示范观光园的乡村旅游迎合了国内游客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同时具备农产品收获和务农采摘旅游等条件。
充分利用以上有利条件的基础上,加大林果业投入从而带动和促进旅游发展,依次为目的,镇政府不断加大对示范观光园的政策扶持、技术服务和指导。
首先,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示范园于2007年至今,对老林果区进行定植改造,主栽品种均为红富士,授粉品种为嘎拉和藤木一号,搭配比例为5:1,株行距为3×5米。从而到达4年挂果、6年丰产、亩产商品果1500公斤以上。
其次,对该示范园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种植技术水平,从而达到高产保质:
一是重修剪。通过整形修剪,既解决了通风透光的问题,又使营养枝与结果枝的搭配合理化,同时配合疏花疏果,提高了果实品质,单果重量提高到250克以上,并在今年完成该示范园苹果套袋220万个,实现了果树产量和质量的明显提高。二是施足有机肥。该园每亩施用有机肥量达到3吨,为果树生长提供了足够的养份。
三是加强病虫害防治。充分发挥镇林业站有害生物监测站的作用,结合秋季清园、春季喷施石硫合剂等保护剂的方法,做到病虫害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确保果品质量和效益,丰产示范园每亩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
在加强示范园的林果经济效益建设基础上,根据我镇旅游发展规划,依托我镇现有旅游环境,林果示范观光园旅游将主打“体验游”这张牌,其内容包括:入园摘果、住哈萨克毡房、观原汁原味哈萨克歌舞、吃农家饭等具有民俗特色的活动,在整个旅游过程中还将贯穿科普、娱乐等元素。为实现林果业和旅游业有效结合,我镇将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如:标志性建筑物、游客接待中心、餐饮区、购物区、娱乐区、停车场、卫生间以及观光台等设施,总投资达300万元。
林果示范观光园正式运营后,通过游客餐饮、住宿、采购预计年各项盈利总合可达200万元以上,其经济效益显著。村集体通过承包方式将接待点转包个人,每年收取租金,租金多少根据市场运行情况和业主效益逐年而定,从而实现一次性投入,长效受益,大约每年可为集体增收15万元。
林果园的整体提升和观光旅游的全面建设将为XXXX镇旅游创立品牌,增加市场竞争力,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依托自身优势,通过政府的正确的引导,将我镇旅游业做大、做强、做实。
第二篇:观光园规划
观光农业生态园要怎样进行规划?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解析,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要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当地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进行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园”。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生态园近期规划可以以水果、花卉种植为主,融休闲娱乐、观赏、劳作体验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生态园可以分为三大功能区,即休闲娱乐区、种植区、乡土风情区。入口商业区设有展示中心,集中展示风土人情和乡土特色、农产品初步加工、耕作工具展示、村庄历史沿革与特色农产品介绍等,特色农产品加工流程展示区设有咸菜腌制过程、年糕加工流程展示。种植区分为果卉生态园、植物园和现代化农业区、果卉生态园以种植梨、葡萄、草莓为主,考虑到不同季节游客的需要,增加了柿、橘、桃等水果。植物园种植品种不同的各种观赏植物,树种的色彩、形体、季节搭配协调、并划分出桂花园、梅花园、广玉园等小型种植区。现代农业区为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产品展示区,近期以种植温室蔬菜为主,远期可发展为科普基地。乡土风情区则利用农家小院、池塘等营造乡土景观,放养家禽、养殖小龙虾、鱼等水禽,供游客抓捕、体验劳作,充分展示农家特色,体现乡土风情。
周末,开着车和朋友或者家人到附近的乡村游玩已经成为不少人的首选。目前西安共有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园45个,极大地满足了市民们的旅游需求。昨日,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西安的乡村旅游在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出行不够便利,农家饭菜不够有特色,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
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应运而生
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西安乡村休闲旅游初步形成了以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为依托,休闲农业示范园区为引领,休闲农庄为基础,休闲农家为补充,呈现出不同功能类型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市有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园45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6个,市级36个。由于休闲农业市场前景广阔,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吸引了各方投资,尤其是民间资本投入增多。一些民营企业家、工矿企业主、房地产开发商纷纷投资开发休闲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有效地促使了资本等生产要素从城市向农村流动。
同时,西安各区县也根据自身优势,发展了一系列具有地方代表性的特色乡村旅游,如长安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上王村;周至的猕猴桃主题公园、沙河湿地公园;临潼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福柳园;户县的渭河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蓝田的龙岩七彩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等应运而生。
调查显示,乡村休闲旅游交通方式。自驾出游占52.9%,乘坐公交车占25.5%,自驾和乘坐公共交通相结合占20.1%,其他(搭亲友和驴友的车)占1.5%,由此分析,拥有私家车辆对于促进乡村旅游非常重要。
旅游时间。花费时间为一天的占55.6%,2-3天的占39.5%,3-5天的占4.9%。旅游时间一般均在3日以内。
游客喜欢的主题活动分析。喜欢欣赏乡村优美景色,亲近大自然的占47.2%,愿意亲身参与瓜果采摘、垂钓等活动的占26.8%,想增加农业知识教学,了解农业动植物生长知识的占13.3%,爱好休闲亲子娱乐活动的占12.7%。活动形式缺乏创新问题待解
虽然西安的乡村休闲游发展较快,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统计部门在调查中发现,乡村休闲旅游接待的游客主要是有车人群,即便驱车前往,停车问题却是时常困扰游客的难题。调查显示,10%的游客认为交通不方便,14.2%的游客认为旅游地点的停车位不够。
农家特色饭菜不够突出。多数农家乐都是商业化经营,饭菜品种大多千篇一律,食物的原材料多为批发,并非自产,失去了农家特色。商家没有独特的招牌菜和特色菜留住游客,回头客很少。调查显示,17.5%的游客认为饭菜特色不突出,质量需要提高。
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古都西安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风俗文化,但是乡村休闲旅游服务对于介绍农村特色文化,展示乡村风俗民情的项目却较为缺乏。一些旅游景点组织的拓展、采摘等活动内容比较简单,形式雷同。调查显示,14%的游客希望景点能够增加人文、地理、风俗等知识的介绍。
第三篇:设施农业观光园
————————设施农业观光园
项目建议书
第一节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设施农业观光园
2、项目地址:————————达来胡硕街道————社区
3、项目单位:————————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
4、项目负责人:————————
二、主要分析内容
1、项目提出背景
2、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农业设施观光园建设初步规划
4、资金概算
5、资金来源
三、结论
第二节项目提出背景
————————地处北纬43°,全年平局气温在0°以下。城市蔬菜基本基本靠外运。并且霍林河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年平均客流量在30万人次以上。随着全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不再满足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模式,而更加提倡参与性和体验性,因此产生了很多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旅
游园区。观光农业就是利用农业生产过程的知识性、趣味性、可参与性,开发规划出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满足游客需求,促进旅游农业发展的模式。————农业设施观光园位于————社区东侧,西与河东新区毗邻,城市东外环路贯通南北。观光园占地面积1500亩,规划为A、B、C三个区,现有43型日光温室300座,春秋棚350座。主要种植反季节蔬菜、瓜果、花卉等,非常适合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园,并以此为契机发展现代农业项目,不仅有利于做大做强————————的生态旅游项目,也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
第三节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旅游项目的需要。————————的旅游项目多
以自然风光为主,很少有参与体验性项目,特别是农业体验性项目没有。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游客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增加了————————旅游项目,丰富了旅游的内涵。
2、拓展农业功能,增加农民收入的需求。休闲观光农
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拓展农业功能,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3、建设现代化蔬菜基地的需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设施装备的集成应用、提升集成配套生产技术水平、示范辐射联动,达到一流的生产水平、一流的产品质量、一流的生产效益,使蔬菜基地成为我市高效生态农业的核心区。通过展示农业成果、普及农业知识、弘扬农耕文化、传播农业文明,成为我市教育实践的科普区。
4、霍林郭勒旅游兴市的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
————————党委、政府的战略决策。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开发高质量的体验性、参与性、多样性现代农业旅游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产品和独特性卖点,推动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第四节————设施农业观光园建设初步规划
(一)项目区的现有基础条件
1、————村农业设施观光园地位于————社区东侧,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生态优美。
2、基地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现水、电、路、生产用房基本配套;温室大棚设施齐全。
3、基地现有蔬菜、花卉、苗木、果木等产业,品种较为丰富,一年四季产品不断,可满足游客周年观光、体验生活的需要。
(二)基本布局:
1、以日光温室为核心的特色生产区:主要生产特色
蔬菜;
2、以葡萄园为核心果蔬采摘区:主要体验采摘草莓、番茄、葡萄为主;
3、花卉区:以观赏花卉为主。
4、生产区:以日光温室、春秋棚为主的蔬菜生产区。
(三)建设内容
规划建设一个集生产、示范、旅游观光、采摘、体验
为一体的休闲旅游现代农业基地。项目建设集生态农业开发建设、科学管理示范运作、观光了解农业生产,互动参与农事劳作、农产品采摘、获取农业知识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完善。按照现代农业生产和休闲观光旅游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地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2、引进新的园艺设施装备。改造日光温室,新增加温、通风设备,基地配套全部喷、滴灌设备。
3、科普文化长廊建设:沿主干道建设拱型科普文化长廊,制作相关的农业知识及霍林郭勒的文化历史知识展板。沿途建设一些石椅、石桌。
4、农产品销售店。主要以销售本基地生产的蔬菜花卉水果为主,兼营其他旅游商品。
5、附属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大门、停车场、厕所、管理房、休息亭等建设。
6、季庆瑞教授纪念馆暨农业科普知识展览馆一座。
7、乡村演绎舞台一处,集“二人转”演出民族歌舞演出为一体。
第五节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项目投资估算
1、基础设施建设: 300万元;
2、园艺设施装备:350万元;
3、科普文化长廊建设:50万元;
4、农产品销售店:30万元;
5、附属设施建设:30万元;
6、季庆瑞教授纪念馆暨农业科普知识展览馆建设:400万元;
7、乡村演绎舞台:200万元。
1-7项合计共1360万元;
(二)资金筹措
自筹360万元,申请上级资金扶持1000万元。
第六节 效益分析
1、————————每年平均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保守估计观光园每年将接待游客5万人次,以每人在园区消费50元计算(包括特色产品和休闲娱乐),一年旅游收入将达到250万元。
2、园区通过农业产业化升级,重点发展精品农业,农
产花卉、水果、蔬菜品销售收入有望达到500万。
3、项目实施后,将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企业,树立霍林河特色农产品品牌,开展特色生态观光旅游,带动旅游业,完善旅游产业链,提高当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当地财政税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七节 结论
————设施农业观光园建设符合本市实际,是发展文化旅游,促进经济发展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抓手,因此是可行的。
第四篇:张家界生态农业观光园
一、基本情况
为全区围绕旅游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推介张家界特产作展览,更为美化城市环境,隔断建筑垃圾,维护张家界生态环境作贡献,永定区委政府深入调查,决定兴建张家界生态农业观光园。
项目区内自然资源丰富。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四季风湿润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光温水年季分布与农作物生长同步,年平均气温16.6℃,多年平均降水量1382毫米、年日照时数1449.6小时,无霜期268天。项目区地势起伏,土壤类型多样,其中黄壤和水稻土为主,山坡土壤坡度大、土层较薄,但肥力较高,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张家界生态农业观光园位于张家界市近郊张清公路两旁的沙堤乡及新桥镇境内,距离张家界市区约3.5公里,包括高桥、朱家峪、贯坪、沙田、吴家边、郝坪、两岔、板坪、老木峪、郑家坪、申家坪、丁家庄、新桥13个村、居委会,南北长约12公里,土地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目前本地区主要为丘岗山地类型地貌,区内山体植被良好,有部分散点布局的农民居住用房。区内有3条较大溪流,自北向南注入澧水。
二、规划性质与规模
2.1 规划性质
本规划既为产业规划,以生态经济学原理,将具有不同生物学特征的苗木、花卉、果树等品种结合起来,采用立体经营的模式,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本规划还为涵盖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景观设计阶段的建设规划,其目的是为坚持各子项目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本规划还为旅游规划,规划依托大面积的山岭沟谷,培育作物生态环境,设置浏览道路,为来本市旅游的游客提供生态游览和郊野观光等活动,与张家界市周边其它旅游区形成有机整体,互为补充,走错位发展之路。
2.2规划规模
该规划区一期规划土地位于沙堤乡境内,总面积约17.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13.15%、基地占7.08%、林地占68.92%、牧草地占0.60%、居民点及交通用地占2.94%、水域占2.31%、未利用地占5.54%。规划区一期位于张家界市重点控制建设区域,既具有交通和区位优势,又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二期规划纳入新桥镇部分村后总用地近80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 4 《张家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年)》 5 《武陵源风景区总体规划》 《张家界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可研报告》 7 《张家界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任务书》
四、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
4.1外围张清公路及至景区老公路所围合的绿色生态防护带。
4.2相对集约的片区开发模式,最大限度保留场地原生态的农田肌理。
4.3公交优先的现代交通组织模式。中央主干交通贯穿园区、旅游线路、步行漫游和湿地滨水空间交错。
4.4连续的景观序列沿主要交通动线展开。
4.5私密与公共开放空间开合有致的空间组织。
4.6一个可持续协同发展的协同模式。
4.7规划方案目标
兼顾市、乡、业主和农民的利益,将张家界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为具有前瞻性、可持续性、可操作性的特色鲜明的生态农业观光园。
4.8规划成果目标
为张家界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提供了一个理念超前、思路清晰、概念明确、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深化景观设计的依据和要点。
五、建设规划布局
5.1 规划结构
观光园核心区分为五区一村一廊:优质花卉区、现代农业区、特色作物区、特色养殖区、现代农业示范区。
规划地块结构可以概括为:“瓜藤结构”,利用张清公路和沿河风光带把园区的产业功能和旅游文化功能连接起来。
采用“两藤多瓜”的结构模式。
两藤:“文化风情藤”,“产业经济腾”,多瓜为多个主题文化园。“五区一村一廊”的总体功能布局(高效农业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养殖区,特色种植区,优质花卉果木区,民俗文化村)都包含在其中。
5.2功能布局
核心区规划依据总体功能定位和布局分为三大片区,内容如下:
(一)、核心片南区
该区位于整个场地的南部。力图通过理用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当整合,一方面能给游客提供亲近自
然的舒适的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环境。
整个南核心区以其具有观赏、商业服务功能的中心广场作为轴线的转折,以及围绕整个场地的主环道为主线,其中布置有种植大观园、苗木文化展示园、家庭旅馆式田园住宅、管理中心、独立式田园住宅、百花园、生态博物馆及原有小学。
中心广场处布置相对集中的商业服务设施、市政服务管理办公及民俗文化风情馆等建筑,这个区域中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有利于形成一个便于人流集散中心。
民俗文化馆:以乡村题材为主,展示、再现我国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区的乡村生产,饮食,穿衣,婚嫁,民居等方面的习俗。
生态博物馆:展示生态系统知识。
农业剧场:放映各类特色农业专题的电影。
配套绿色生态餐饮,休息,为方便游人分散布置,造型各异。
建设展销管理中心,由3部分内容组成:展销大厅、管理办公楼、小接待中心。
家庭旅馆式田园住宅,其外围布置有菜园、果园、作坊、家禽圈栏等具有生态休闲功能的公共绿地。提供农家乐服务,主要为农业观光园的游客提供住宿,提供一个亲密接触自然的机会。
独立式生态田园住宅,安静舒适,接近自然,其外围的绿色林带保证了其私密性和安全。
在景观轴线上布置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景观节点。如入口花圃、百花广场、露天看台、锦绣水园、生态博物馆等,以亲水广场作为这一序列的高潮部分,对面山岔上的景观标志塔作为轴线的结束句号。
(二)核心区中片
1、“现代的孩子们是生活在钢筋水泥和游戏机前的一代。”因此,提供一处接近自然,了解自然、培养身心健康成长、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极为重要。因此,我们把靠近园区中部的核心位置布置了四季水果园、农业体验园、神龙大观园、科普园等园区,使之成为天成的科普教学基地,也可成为城市居民周末、旅游者休憩游览采撷的天然场所。
创造张家界所特有的农田肌理、林木庄稼、花卉果树高低错落层叠展现,带给旅游者非同一般的空间感受和美好景观,由此深深体会农耕之美。
2、本片位于场地的中部,结合现有的果树和葡萄园形成边界,在水边建设人工栈桥和人工生态驳岸种植水生植物形成良好的湿地景观。
沿湿地的步行系统线性流畅,于茂密的果林间时而近水跨越湿地,时而复归落叶遍铺的密林,行进过程中能取得丰富的空间感受。景致美不胜收。
(三)核心区北片
我们把靠近园区北部的位置布置了农耕作坊文化园、绿色庄园、土家妹特产商贸有限公司。现代的城市居民及游客可以在此学习传统农耕作坊的工具并实践,可以悠闲的在池边林下休闲垂钓,还可以在观光游览快接近尾声的时候,能够方便的采购张家界本地的土特产品,使园内居民和游客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充分融入大自然的怀抱。
5.3道路交通规划
5.3.1道路格局
5.3.1.1全区交通组织:一条主交通干道+原张常老公路组织的环状整体交通模式
根据可持续发展交通设计策略和目标,采用内外有别的交通组织方式,在场地中央利用贯穿整个园区的张清公路,作为园区南北向主交通干道,这种处理可
最低限度的减少初期建设投资,在市政管线铺设等方面也是最为集约的方式。原张常老公路称为园区联系各个组团的交通道路,解决当地村民生活和生产的问题。三条东西向规划路将张清公路与老公路相连,担负场地与外部的交通联系。原场地沿溪的现状机耕道修整作为沿河步行及自行车道,作为游览路线。三个大的组团内部以自由的道路组织形式满足交通要求。主干路两侧的生态绿化景观带内保持完整通达的步行体系,人车分流,形成便捷高效的道路交通网络系统。
5.3.1.2核心区交通组织:一条内部主环路+不同区段的自由式道路组织的交通模式
由中央贯穿场地的主环路,将生态田园住宅区、百花园、苗木展示区和家庭旅馆及管理中心区等几大功能区有机的串联起来。其中,生态田园住宅区用地内又自成体系,形成等次分明的换上套环状交通总体构架,加强社区内的可及性。
5.3.2道路等级
道路选型充分考虑到满足使用功能、尊重地形、线形优美、经济可行、防止灾害等多种因素。场地内道路总共分为5个等级。
即:对外交通道路(张清公路,宽16米),按双向四车道考虑。联系园内的常张老公路(宽10米),按双向两车道考虑。原区主干道(宽8米)考虑电动游览车或绿色环保车慢行。沿溪风光游览路(宽4米)考虑游客步行及园区内出租的双人、多人自行车行驶。园区小路(宽2.5米或3米不等)。
人行与自行车行系统和绿色生态系统叠加,联系各功能区,以安全、便捷、舒适为设计原则,红线宽3米,线性流畅,两侧为缓坡草地,自然伸入到农林种植带、河滨绿地、学校、示范基地、商业娱乐休闲等场所。
规划区的步行体系连接各功能区和主要开放公共空间,是贯穿整个场地系统的步行生态廊道。于环境景观结合,步移景异,得到身心地放松和美的享受,形成许多非正式的交流空间,在林下、在水际、在田间······等多种体验空间分享情感的喜怒哀乐,放松身心。达到“人行其中,人乐其中”的目的。使园内居民和游客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充分融入大自然的怀抱。
5.3.3静态交通
考虑到目前需要,有兼顾长远发展,采用社会车辆全部停放在园区入口停车场的形式,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尽量在场地每一分区用地内部预留足够的停车泊位,以保证不断发展中的游客、管理人员和外部游览观光车辆的需要,同时采用多种措施妥善处理停车与其它功能组织之间的关系。
在规划区中结合园区商业设施、生态农业科研开发及展示等不同分区设各自内部停车场。同时在每个园区入口处设置社会停车场,共计6个大型停车场。
5.4、绿地生态系统规划
园区在组织内部绿地生态系统的考虑中采用了多种不同绿化类型的总和有机
结合。沿现状河流有绿化防护带,由高到低兼有不同树种,种植有木麻、乔木、低矮灌木。沿张清公路也植有相同的防护带,保护场地不受公路过境交通的干扰。园区内部的绿化休闲公园的设立,即为游客提供开敞的公共绿地,又为绿地引入实际项目功能,避免大型的公共绿地因丧失参与性而失去应有的意义。居住区的组团绿地种植果林,环绕独立式生态田园住宅,形成绿化景观廊道,某些部位因地制宜的引入河流,保证每户的景观需求。
这些不同类型的绿化景观有机地组成了场地丰富的绿化环境,使其在不同地段具有不同的景观风貌。
5.5水系统规划
强调溪水的周边景观保护和水库风光带的利用,以保护生态,美化环境。在场地结合溪水,以疏林草坡、生态湿地等一系列自然驳岸形态为主要特色。在场地中部这片大面积的生态园地中,水体穿行其间,使其两侧的果木种植基地都得以倚于更优美的环境中。这片生态园地更能借此有利条件,引候鸟,如白鹭、野雁等前来栖息,形成充分体现生物多样性的园地水路。
这个中央水体绿色生态廊道将观光游览、居住、农业种植与场地自身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使其使用者充分获得高质量的自然环境。
5.6、空间景观设计
张家界生态农业观光园三面环山,是一片很好的山地生态基底。山与山之间绵延相连,形成一道绿色天然屏障。不仅符合国人千百年来传承不息的背山面水、凝神聚气之风水理念,更为场地提供了绝佳的景观对景,通过在场地空间营造中建立良好的视觉通道,使园区居民及游客既可遥望远山美景,又可坐享其由于保护和调节生态环境而带来的环境效益。主要规划沿溪风光带,沿公路绿化带,绿色长廊,及各个区的重要景点。种植特色作物,有欣赏价值的农业景观区。
在园区内,核心区在中央局部放大市政商业服务功能设施附近都有绿化广场或硬质广场一类主要的标志性景观节点,为使其具有更好的人性化尺度并具自然特征,我们力求使该场地达到与周边场地、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在具体设计中,我们体现人工设计与自然原始景观的高度统一。在步行通道上设置大大小小的滨水林下散步休憩广场,穿插于场地中的各处。
5.7、基础设施规划
5.7.1、田园化工程
以渠道整治和农田整理工程为主,改造低产田地,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使园地田园化和规范化。基地农业用地的排灌系统流畅,渠系配套,成为旱涝保收的园地。
5.7.2、给、排水
园区用水分三部分,一是种植区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采用提水进渠道进水池,进行灌溉,配置抽水机电设备4台(套),二是养殖区用水,采用提水进渠道,进水池,水池接管道,管理通各需水点,修建水池4个,铺设水管5000米。三是生活用水需要。园地废水以生活废水为主,采用沼气利用模式,通过生特发酵等手段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有条件地区则纳入城区排污处理系统。
5.7.3、电力
将电网纳入张家界市城区供电系统中,改造10千伏供电网为35千伏供电网络。园区新建两台100千伏安变压器,安装380伏低压线2条25公里,确保园区用电需要。
5.8、控制指标体系
控制指标分为强制性指标与引导性指标两类,前者是必须遵照执行的,后者是按具体规划管理参照选择之星。
强制性指标是对建筑、用地、环境最基本的控制要求,包括: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容积率、建筑后退红线等。
引导性指标是土地相容行规定,建筑形式,机动车出入口建议方位,以及配套设施等,它按照具体条件而选定。
土地使用性质分类以种类为主,小类为辅并以《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规定为依据。
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各地块的原有用地性质一般不得随意改动,保持原有的农业用地性质。
建筑高度本园区里一律以低层为主,局部标志性的建筑物可以与环境景观规划及城市设计综合考虑。
鼓励各项目建设单位向公众提供开放空间和进行平台绿化及竖向立体绿化工作。
本文本中的停车面积系指各类建设项目必须具备的最小停放面积,它包括室外停车场和室内停车场。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各类建筑物,必须保证相应的停车面积、停车场(库)与停车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本规划区内确定的社会停车场用地,不准改变其性质。
该规划区内除前文中需特别控制的要求外,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规定按《张家界市城市规划技术规定(试行)》执行,并由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5.8.1、规划用地平衡表
5.8.2、术经济指标
5.8.3、1、规划总用地面积:1886公顷
2、总建筑面积:47.1万平方米
3、建筑密度:0.84%
4、容积率:0.025
六、农业产业规划
遵循现状、科技、市场结合的综合战略发展眼光,发展农业产业,通过研发增加科技含量市场的领先性和占有率,通过试验和产业加速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
重点发展以下产业:新型果树、花卉、生态养殖等。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注重生态链、食物链的结合形成产业链,强调整体发展的协调、高效益以及能源的可
循环利用。由最初的小规模的生态果园形式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生态、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区、生态农业带,走向多元化、多层次规模经营,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它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思路拓展到“人地共生”的旅游业与农业结合的理想模式。
七、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规划
坚持“便于生产,有利生活,节约用地,改善环境”的指导思想,对张家界生态农业观光园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实行“改、迁、并、控”的原则。充分考虑土地性质未发生改变这一前提。同时又要满足人口自然增长对居住用地的需求。规划中一是对分散的居民点进行适当合并成规模的小区;二是对现已具有相当规模的居民点进行改造拓建,以提高环境品位;三是对影响环境,浪费用地,不合乎风景区及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地段内的居民点实行迁移;四是在观光园规划中,便于用地操作与控制。把农村居民点及旅游服务性设施用地作为保护性的建设控制规划内容来对待。这样,既满足农村居民点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又有利于观光园的土地控制与引导。从而,从整体上合乎张家界城市总体规划及张家界风景区的规划要求。
八、旅游规划
8.1现状概况
张家界生态农业观光园现有的旅游服务设施较少,多数服务设施规模很小,档次偏低。随着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增加,现有的服务设施将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8.2基本原则
1、关注服务对象的人文主义原则
旅游规划应首先关注旅游者的各种需求,无论是住宿、餐饮、娱乐等设施及服务,都应当根据当前的和将来的服务对象制定相应发展建设策略。只有让旅游者处
处体验到观光园的人文关怀,才能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及重游率。
2、因地制宜、尊重环境的原则
在旅游服务设施的选址和设计时应尊重观光园的自然环境,努力做到与环境及景观特征相协调,坚决避免对风景资源造成视觉上的污染,同时还应通过建筑形式,让游客感知当地的人文风貌。
3、以须定量,渐进调整的原则
生态农业观光园旅游服务设施规模的确定按照“必须”的原则,“可有可无”的设施不设,“可多可少”的设施少设,并在运行过程中逐步调整。
8.3规模与布局
8.3.1规模等级
观光园的非住宿类旅游服务设施分为三级,依次为旅游服务中心、服务点和服务站。
旅游服务中心:包括主要服务中心和次要服务中心两处,提供各类服务项目,种类齐全,分部集中。
旅游服务点:分布在主要大型子项目内,提供简易的游、购物、卫生保健、宣传咨询等服务项目。
旅游服务站:分布在主要子项目附近,提供简易的购物、咨询等服务项目。
8.3.2空间布局
规划旅游服务中心2处,其中,主要服务中心即核心区南片中心地带,观光园入口后中央大道与旅游环路的交叉处。主要服务中心的公共设施以现有的农民家庭旅馆及附近规划的管理中心为依托继续完善。次要服务中心位于花卉园林园附近老公路外侧,位置居中服务半径合理,可以为周边项目提供种类齐全的服务项目。
规划旅游服务点6处,分别设在品位园、神龙大观园、传统农耕文化作坊内、沙堤中学、老木峪和新桥镇附近。
规划旅游服务站13处,布置在各服务点之间主要步行观光路、机动车观光路沿线的适当位置或主要景点附近,具体见旅游规划图。
九、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是一种集农业产业规划、农业观光旅游规划与保护性的建设用地控制规划于一体的综合性规划。它的特点之一是对规划范围内的用地使用性质不发生改变。即:不把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开发用地。从规划用地控制来讲,本规划除了满足农村人口自然增长及家庭结构发生自身改变所需的农民建房需求外,只适当考虑修建极少的管理用房、观光休闲景点设施外,不允许其它任何非农产业发展的开发用地在观光园中产生。这样,开发总量不超过5%。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观光园的规划建设不对环境产
生破坏,相反有利于环境保护。
本规划从环境保护及环境卫生规划来讲,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及农业观光园的产业调整优势,加强荒山育林工作,建设“一廊”。
(2)对农民居民点实行“改、迁、并、控”的原则,用地上适当集中,并在各农村居民点(尤其是居民点与农家乐旅游方式相结合的居民点)规划了污水生物氧化塘,对生活污水进行有机处理。同时,生活污水埋设沟渠,实行分区处理。
(3)为确保观光园的安全及产品的“绿化性”,在管理上禁止使用“农药”,以改善大气、水体的环境品质。
(4)利用核心区的小河流水,规划设置了三个滚水坝。这样,既提高了水体的观赏性、增加旅游项目,同时,又改善了水体环境质量。
(5)在张清公路沿线,按城市及景区要求,两侧各控制80米款的土地。严禁修建任何建筑物或构筑物。以保证旅游线路的视觉环境。
(6)严格控制张清公路的机动车出入口,确保主要干道的交通环境安全。
十、防灾规划
(一)防洪
1、防洪治涝标准
根据建设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地位相称的旅游服务后勤基地的设想和要求,本规划区具有旅游服务功能的城镇的防洪设施标准,在国家《防洪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一个或多个档次,原则是以旅游城镇的重要程度来确定其防洪标准,为此确定防洪标准为:本规划区100年一遇。治涝标准:本规划区二十年一遇暴雨24小时内排干。
2、防洪排涝设施建设
本规划区有黄茅溪水库及两岔溪溪流,同时还有一系列的池塘和枝状溪流伴随,规划区内治涝主要用自然排水方式,防洪建设应与河流整治同步进行。在观光园区四周的保留山体脚下,沿山体等高线规划增设了防洪截洪沟,将山洪尽快引至两岔溪内排走。管泵设计原则上采用直接就近排放水体,坡度尽量与地面坡度保持一致,管材采用麻石砌筑水渠或钢筋矼管材。
3、防洪排涝设施建设与园区建设关系
要把临水空间作为创建观光园区优良环境的重要部位来考虑,防洪规划及防洪设施设计必须与园区规划同步进行,相互协调,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必须融入景观设计范畴,确保园区整体风貌不受影响,而应结合水文条件、地形地貌、道路交通、游憩休闲、园林绿化、园区功能组织等进行统筹规划,创建良好的园区临水风貌特色空间,为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增添灵性。
(二)城市消防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按《消防法》进行园区消防站、消防通道、消防通讯、消防给水规划及建设,以满足园区消防需要。
根据《城镇消防布局与技术装备配备标准》(GBJ-82)要求,一个消防站责任面积可达到7km2,接警报后;应在5分钟内到达责任区最远点。据此要求,观光园核心区内应设立1个消防站,要求在近期内建成。消防预警、报警、调度
指挥系统须按标准进行配备。预警系统: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包括旅游服务单位)一律安装自动报警装置,在园区制高点安装红外线火灾预警系统;报警系统:要求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设置定点专线报警电话;调度指挥系统:该消防站应设置一台火警调度极,要与政府机关、自来水、电力、通讯、交通、急救等单位进行专线联系,内部应与首长和部门负责人办公室和住所进行直接联系;火警专线:每个乡至消防站至少敷设1对“119”火警专线。
十一、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的一些设想
在21世纪中,休闲度假逐渐取代单一的观光成为旅游的主体。而让游客能亲自参与和亲身体验是农业观光风靡世界的直接原因。农业观光的意义发生了改变,集观光、农业生产、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一体,成为农业与旅游的一种契合。
在本项目的操作过程中,时刻注意观光者的消费心理和倾向,不断的充实一些新的内容,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以及提高知识含量等办法。比如和农民一起种树养花、和农民一起纺线织布、制作手工艺品、绿色食品、酿酒,一起参加地方节庆活动,唱歌、跳舞、骑马、射箭、垂钓等项目,都是留住顾客,延长其逗留时间的最好手段。
在本次规划中要充分突出农业特色,着眼于农业,结合农业发展生态观光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一)观光、购物、实践于农田,体验农民的生活乐趣
可以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圃、水产养殖基地,让游客采摘、种植、赏花、垂钓等活动,享受田园风光,从中购买绿色无公害农业产品。度假者还可以在科研及实验基地亲自参与一些绿色食品的制作过程,享受自己劳动得来的产品,体会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方式,体验一下农民生活的乐趣。
(二)租赁农园
可以将一部分土地租赁给市民种植花草、树木、蔬菜和养殖,让市民体验农业作物的整个循环过程,享受耕作乐趣,体验真正的农民生活方式,也可以平时由发展商代为管理。租赁农园所生产的农产品除自己享用以外,可出售获得经济上的补贴。
(三)教育基地
场地中种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配备的农具设备及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耕作技术等都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科研及实验基地内可设置“博物馆”供游客参观和考察,还可设置演示区,播放其历史、演变等过程。
(四)开放的养殖方式
以往的养殖方式都是闭合式的,管理人员通过采集树叶、野菜,购买饲料,进行再加工,等等操作才得以完成,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经济上和社会效益上都已不符合时代潮流。在此次规划中把饲养的兔子、牛、羊流放在树林下,让其自由觅食,奔跑,六流露出它的野性,使其亦回归自然,享受大自然赋予它的魅力与财富。
另外动物的粪便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通过土壤的一些微生物的分解与合成,产生为一些有机物,增加了土壤养分,维持了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平衡。
第五篇:林果产业观摩汇报
王寮镇位于县城东北8公里处,西禹线、富龙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环境优越。
全镇9个村,2.3万人,耕地面积4.3万亩,其中小麦面积3.2万亩,果业面积2447亩,红薯种植面积3500亩,蔬菜种植面积2200亩。全镇以“奶山羊繁育、大棚菜种植、粉条加工、林果业”等为四大支柱产业。全镇共发展奶山羊示范专业村7个,新建奶山羊小区1个,蛋鸡养殖小区3个,奶山羊存栏4.2万只,其中30只以上的350户;鸡11万只,万只养鸡厂6个;生猪8600头,发展百头以上养殖户6户。大棚种植以兴户村为轴心,辐射带动全镇50亩大棚25个。粉条加工以入驻30户、占地150亩的太平粉条加工产业园为依托,现已注册商标,办理QS认证,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林果业以仵新村“中华玉梨”为引领逐渐扩大至卤川南塬杂果林建设,同时带动孙村、南董、军寨等村果业的发展。在县上下达我镇秋冬季建园任务后,我镇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落实面积,以调整我镇农业产业结构为目的,截止目前,苹果建园850亩、核桃建园1200亩、完成任务的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