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07:1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结题报告》。

第一篇:课题结题报告

目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2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3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4

四、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4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5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5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6

1、原材料筛选..................................................................................6

2、保温板结构研究............................................................................6

3、物理性能研究................................................................................6

4、中试生产线设计............................................................................7

八、课题研究的果.........................................................................7

九、研究中的反思成及今后的设想................................................7

《一种矿物棉环保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的研发与应用》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能源危机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节能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收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随着低碳经济的观念的提出,各国政府亦相继出台了相应的发展节能减排政策。在我国,节能减排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民用建筑数量不断增加,民用建筑运行能耗增长迅速,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这种快速增长的态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而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工业行业能效水平提升较快,工业领域节能潜力下降,未来建筑领域将承担越来越大的节能减排任务。然而我国量大面广的既有建筑中,很多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仍有一定数量的新增建筑节能不达标。大多数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为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的3~5倍,这将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能源负担。在一般性建筑中,通过围护结构的散热量最高可达建筑砽能耗的72%,空气渗透热量损失最大时可达建筑使用能耗的28%。2013年,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9%,其中最主要的是采暖和空调,占20%。由此可见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也是建筑节能的关键之一。

对于房屋建筑而言,从能源流失的角度来看,围护结构的热量流失比达57~77%左右。在围护结构中,窗体和外墙流失能量的比重都比较大,大约为30%左右,因此窗体节能和外墙保温节能是重点。当前,住建部提倡重点推广的主要保温形式为外墙外保温,因此外墙外保温体系产品也受到了大范围推广,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目前,建筑外墙以及屋面的保温板材料大多使用有机材料,如挤塑聚苯板(XPS板)、膨胀聚苯板(EPS)、硬泡聚氨酯板(PUSP)等。由于有机材料易燃,着火后不易扑救,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机保温材料的着火危险性存在于外墙保温施工前的材料存放、施工中的交叉作业以及使用后的整个建筑寿命中,安全隐患是长期的。目前,市场上的无机保温板多数是将无机材料(如矿渣棉、岩棉、玻璃棉等)作为板材的填充料,生产出来的板材虽然防火性能较好,但是由于整体较软,且松散。在作为屋面材料时,施工过程中极易被踩压损坏,降低保温效果和屋面安全性;而作为墙体保温材料使用时,安装过程中抗风较差,且吸水量高,遇恶劣(大风大雨)天气,极易脱落,造成安全事故。

故此,研发一种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结构性能好、耐热性及耐火性好、使用寿命长、有利于环保、可直接用于结构上的一种矿物棉胶泥粘结保温成品板,以取代目前建筑市场中常用的有机材料保温板及一些单一无机保温材料板,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题的研究以广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广西科技大学为主要研究力量,通过申请课题,与保温隔热板生产厂家等单位联合,发挥各自的优势,组成产、学、研的研究团队,团结协作,研究出了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结构性能好、耐热性及耐火性好、使用寿命长、有利于环保、可直接用于结构上的一种矿物棉胶泥粘结保温成品板,可通过在基板面层根据使用要求进行粘贴各种饰面材料,做为隔热板、吊顶、轻质墙板、门芯板和墙面保温板使用。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矿物棉是指:由矿物原料制成的蓬松状短细纤维。具有不燃、不霉、不蛀等性能。可做成毡、毯、垫、绳、板等。用作吸声、减震、隔热材料。将天然岩石或冶金矿渣在冲天炉或池窑等设备内熔化后,用喷吹法或离心制取。

矿物棉喷涂系统是指:将纤维专用喷涂棉与配套胶黏剂经过专用纤维喷涂设备喷涂于建筑及机车、船舶等基体表面,无需吊挂件、支撑等,经自然干燥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厚度的无接缝、整体稳定密闭的喷涂层。该喷涂层呈现弹性的自然纹理和纤维质地,具有保温隔热、减振隔音、吸声降噪、A级防火的杰出功能,施工高效快捷,尤其适合异性复杂结构,颜色可根据设计要求。

四、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

以矿物棉为主要材料,加以胶泥粘接,通过科学的结构设计,研制出一种具有重量轻、成本低、抗压强度高、耐水性及耐火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隔热性能佳、有利环保等明显优势,推广前景广阔的矿物棉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采用矿物棉为主要材料,以特制的环保胶泥为粘接剂,把矿物棉纤维粘制成为喷胶棉。喷胶经齿轮摆锤摆动折叠成布绵,棉层厚薄均匀,并形成多层垂直交叠结构,后经差速压辊打褶使纤维折叠交叉乱向交错压在一起,从而使矿物绵不出现棉质分层的现象。打褶压制后的矿物棉板养护脱模后,经切断或裁边,进入自动包装线,包装入库,最后制成以矿物为主要材料研制一种新型保温隔热板材。

通过本课题研究实施所获得的主要创新内容如下:

(1)利用水玻璃与氟硅酸钠、滑石粉等制作出环保胶泥,对矿物棉进行喷洒,提高矿物棉纤维本身的硬度,并根据所需板块空隙率,通过双向压力机压制成板块,使矿物棉形成一种蜂窝状,有一定强度、刚度的结构板。矿物棉作为结构材料使用,区别于现有板材中,矿物棉作为填充材料等使用。

(2)制成的矿物棉板面层可根据使用要求进行粘贴各种失眠材料,作为隔热板、吊顶板、轻质墙板、门芯板和墙面保温板等,用途十分广泛。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通过实验法来进行研。通过对不同的材料进行组合试验并其各种物理性能,最终选出最佳的组合材料。然后,根据最佳组合材料的各种物理性能来研究制作工艺,通过对各种制作工艺进行试验,确定最佳施工工艺。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原材料筛选

对预先选择的材料、备选材料进行理化成分分析,选定合适的原材料;按选定的原材料的理化成分,先在理论上计算研究粘结胶泥配合比。

2、保温板结构研究

根据板的用途、喷胶方法、压制方式来研究板的结构以及喷胶程度。

3、物理性能研究

矿物棉环保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包括:抗拉强度、压缩强度、导热系数、断裂弯曲负荷等4项,并判定力学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通过对矿物棉环保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的试验研究,要了解其以下特点:

①板材抗压强度及破坏时的脆性;②板材断裂弯曲负荷;③板材的导热系数测定。

4、中试生产线设计

选取矿物棉环保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的最佳制备过程参数、最优配合比,对保温板进行中试试验。需要结合粘接胶泥的喷胶方式、喷胶程度、压制程度、板块结构的参数优化等问题完成矿物棉环保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的稳定生产工艺。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实施完成后,课题组对其综合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照合同约定的相关考核要求已全部满足,具体如下:

(1)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矿物棉环保胶泥保温隔热板,并达到了预定指标的要求;

(2)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专利名称《一种岩棉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专利号:ZL201210405850.0。

(3)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欧阳力業,杨和源。一种轻质高强、保温隔热的矿物棉板研制及应用[J].工程技术,2016,03:261。

(4)制定了企业标准1项:高强保温隔热矿物棉板的制作。(5)与广西增钱门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1条年生产规模500万元的矿物棉环保胶泥保温隔热板生产线,并将40mm厚保温隔热板每平米控制在12元,20mm厚防水保护层板每平米控制在9元。

九、研究中的反思及今后的设想

目前,国内对矿物棉保温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主要是使用岩棉板、岩棉毡、玻璃棉板、玻璃棉毡等作为建筑的保温隔热层或吸音墙。随着越发多的高层外墙保温火灾的发生,对于矿物棉外保温技术的研究也愈来愈多,主要研究矿物棉作为保温墙体、吸音墙体填充材料的使用。矿物棉材料与常规的保温材料相比,具有不燃性,并具有良好的吸声性,但其单独使用时容易分层剥落。目前对将矿物棉板单独制作成结构板使用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如何加强矿物棉材料的整体性,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是建筑材料行业应考虑的重要环节。通过本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表明,可以采用特制的胶泥对矿物棉进行喷胶处理,能够增强矿物棉制品的强度、刚度,起到增强其整体稳定性的作用。但目前的研究尚不够全面,后续可针对此问题开展专题深入研究。

此外在保温隔热板中掺入珍珠岩或陶粒会给环保胶泥粘结保温隔热板生产线带来一些问题,如缺少珍珠岩或陶粒的送料和计量装置;缺少喷胶程度控制和计量装置;生产保温板时底部压制力度与掺入珍珠岩或陶粒时保温板中部压制力度不同;喷胶力度对珍珠岩或陶粒的均匀分布性的影响等。这些问题已经通过另增加陶粒送料装置和计量装置,喷胶控制装置得到解决。由于课题经费有限,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需要在充足经费的前提下,考虑大规模生产工艺的改进。

第二篇:课题结题报告

《一年级识字教学中“生字回生”现象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果说,语文教学像一个“瓶子”的话,识字教学就是瓶颈。识字教学的建设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进而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字,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第一学段(1—2年级)要认识常用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由此可见,第一学段的识字量约占小学识字总量的50%,而且这1600—1800个字在小学课本中的出现频率约占90%,这个比例让人感受到在第一学段认识这1600—1800个字的意义以及任务重大。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不像动画片、听故事那么有趣,枯燥单调的识字会使儿童很快感到疲倦,失去学的兴趣。

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当认识了250—500个生字以后,学生识字就出现了障碍——生字出现“回生”。主要表现在同音字、形近字的混淆、笔画多的字难以识记,错别字因此而产生。每篇课文要认8-9个生字,会写10个,每天算下来要与20个字见面,面对这么大的识字量,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再加上所学的生字没有再现、再认的机会,学生往往学得快,忘得也快,其中以中下水平的学生最为严重,往往学了这一课的生字,就忘了前一课的,复习了前一课的生字,却又会忘了后面的生字。这样反反复复,识字效果总是不尽人意,在学生潜意识里,把识字当做一种差事完成。

另外由于我们西街小学是洛南县重点小学,一年级每个班人数均在80人以上,孩子年龄小,认知水平差,又特别贪玩好动,不能长时间专注于课堂,所以课堂上一半时间用来维持纪律,识字教学就像蜻蜓点水一样,不能面面俱到。一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依旧按照程序化来教生字,先分析字结构、字形、笔顺、组词,使“识字与写字”分离,孤立地、片面地学习生字,脱离了语境,脱离了生活,单调机械重复抄写,导致孩子失去学习生字的兴趣,所以识字效率极低。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关键。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高年级读写能力的发展。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如何减少“生字回生”现象,巩固识字率,使一年级的学生将这些比较枯燥的字,认得清,记得牢,而且能正确运用呢?这就成为当下我们一年级语文老师切实需要帮助孩子解决的大问题。鉴于此,我们特选此

题目进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识字量又特别大,语文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会写会认的字,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掌握得很好。但由于一学期识字量特别大,在校时间有限,不能经常复习,学生回家又不能自觉巩固,这些曾经熟悉的字往往印象不深,造成“生字回生”的现象。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探索出减少这种“生字回生”现象的高效策略,提高识字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1、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据科学家研究表明,一年级上学期,儿童形象思维方法占主要优势,对图象感知接受优于文字和图表,这时安排看图识字是符合这个阶段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但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儿童识记处于优势,并开始逐步向意义识记过渡,对字形分析能力明显提高,这时安排大量的韵文识字和各种归类集中识字,是行之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管齐下,走优化识字教学之路,让学生高效率地识字,杜绝“识字回生”,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2、现实意义

我国的汉字不是简单的书写或记录符号,而是一幅幅、一个个故事,是凝聚着先人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中国第五大发明,“是人类最高智慧的杰作”(韩国专家语)。新课程标准中又提出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写字方法、技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写字。这样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地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世界之外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这无论对孩子的情感和思维,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3、创新之处: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如何解决学生识记枯燥的生字,减少“识字回生率”成为教学的难点。很多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研究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有效识字的目的。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1、分析识字教学中 “生字回生”现象的主要原因。

2、寻求和探索小学低年级减少“生字回生”现象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3、通过研究,促使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教师在识字教学的数量和质量上有较大提高,减轻学生识字的机械性。

4、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灵活应用识字的能力。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1、研究目前教学中出现“生字回生”现象的因素。

2、研究减少“生字回生”现象的课堂识字教学策略。

3、研究减少“生字回生”现象的课后强化识字教学策略。

4、研究识字教学模式的转化,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由“被动识字”变为“主动识字”。

5、研究作业的设计与“生字回生“之间的关联。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措施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树立“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方法,进步即收获”的理念,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讲究科学性,注意认真观察、不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具体实施步骤:

(一)、指导学生认识汉字,要给学生强烈刺激感,加强学生对字的第一印象认识。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利用声音、图像、动作、情景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以加深对所认汉字的第一印象。

(二)、采取多种方法复现。巩固汉字最好的方法是复现,最有效的方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要重视在游戏中、活动中巩固认字,鼓励学生从身边商铺牌匾、路边广告、从书报上„„找到刚认识的字,在语言环境中及时巩固认字。

(三)、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如围绕一个专题(蔬菜、水果、花草树木等)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指导学生自创“识字乐园”、“识字百箱”等;随时将课内外认的字剪贴成册;或写成卡片装进识字箱,经常利用字卡巩固识字:开展趣味识字大比拼,看谁的识字方法多

(四)、开展趣味性极强的活动,巩固识字。例如“编故事识字法”、“谜语识字法”、“编儿歌识字法”、“编顺口溜法”等等,这样降低了学生识字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

(五)、搞好学校的“经典诵读”活动之外,利用时间组织学生朗诵美文名诗、优秀童话故事,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多识字,多积累字、并指导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写一句话,做到读写结合,巩固所学生字。

(六)多元化评价学生识字,激励学生学习生字兴趣,巩固识字率。

七、课题的研究阶段

本课题的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3月——4月)本阶段主要研究的项目和内容为:

1、教研组集体提出困惑,研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召集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立项前的论证并确定研究课题。

3、填写立项申请书,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及责任。

4、研究并编制课题实施方案。

5、开展有关理论的学习,查阅、收集有关识字教学的研究成果信息。

6、对一年级学生各个班识字、写字做现状调查。

(二)、实施阶段:(2013、5-——2013年8月)阶段主要研究的项目和内容为:

1、收集并整理相关课题研究必备资料,集中开展课程相关理论的学习,以课程新理念指导课题研究,并贯穿本课题研究的始终。

2、通过学习理论、课堂实践、课后调查,分析课堂教学中识字教学片断的有效性,诊断出现“生字回生”现象的主要原因,各个班制定实施有效识字教学计划。

3、通过名师示范课,探索优化识字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的研究。

4、研究减少“生字回生”现象的课后强化识字教学方法。

5、通过“同课异构”,开展听课、评课,探讨各种方法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反思。

6、教师展示优秀三笔字作品,形成识字氛围,给学生规范书写汉字做好楷模,减少“生字回生”。

7、结合典型课例研究,形成低段“生字回生”课堂教学的初步模式。

8、设计识字与阅读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9、进行各阶段的调查、检测、分析。

10、进行阶段性的评估,收集课题资料,分析实验现状。

(三)、深化、总结阶段(2013年9月——10月)

1、搜集资料。通过对实验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归类、比较,总结识字教学的方法,分析存在的问题等。

2、全面回顾研究的过程,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和个案分析记录。

3、总结减少识字回生教学的新方法。

4、汇编识字教学教学的设计方法、案例、论文。

5、撰写课题报告。

6、整合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的专题总结或论文。

八、研究成果。(一)实践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本组教师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方法,增加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也提高了识字教学课堂效率,减少了识字的回生现象。

1、在教独体字时,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简单的特点,采用形象的教学方法,把事物原来的样子临摹到黑板上,看像什么?学生看懂图意后,再写出这个字。如“鸟”,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哪是鸟头上的翎毛,哪是鸟头和鸟身,“•”是小鸟的眼睛。这样的教法,学生很乐意学,学得又很有趣味。

2、学习合体字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合体字的教学。把生字编成一个故事来学,如:有人听到门外有动静,他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是“闻”。用肢解字形识字法来学,有些字看起来笔画繁多,学生一见认为难记、难写,如果把这些字分开来记,就显得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如“鼓”,可分成十豆十又。偏旁识字法(形声字识字),在学生学过部分合体字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义。自编谜语法,如学习“全”和“碧”时,可以根据字形结构编字谜:“一个人胆真大,敢把王子踩脚下”; “王老头,白老头,两人同坐一块大石头”,这样学生在愉悦气氛中学会了新字“全”“碧”,又巩固了旧字“人”“王”和“白”“石”,做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真可谓两全其美。编儿歌识字法,如:一人门里躲“闪”;两人土上蹲“坐”;颜色丰富就是“艳”;四四方方一个口,一个十字在里头“田”;再如在指导书写“心”字时,可把“卧钩”看成一个小锅,三个点看成是三条小鱼,可以编成这样的儿歌:一口小锅,煎了三条小鱼,两条蹦出了锅外,一条留在了锅里。这样学生对“心”字的三个点印象特别深,再也不会把它们的位置写错了。有些生字可利用学过的熟字加一部分或去一部分变成一个新字。如:每加木是“梅”、蝌去虫是“科”„„在教学中各种方法可结合使用,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识字能力。

3、“经常见面”记得牢。对于小学生来说,生字的巩固是必不可少的。巩固生字的最好办法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根据儿童的遗忘规律,在认字后的两三天内进行复习巩固效果最佳。可以把教完的生字来让学生进行识字大闯关游戏,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

4、在教完某一单元后及时为学生创设练习和运用所学生字的机会,采用多种手段,周期复现,巩固识字效果。这种复现循环都是以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鼓励学生互查识字情况;再用学过的生字进行口头组词、造句,练习说话和写话。将字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再次复现;然后根据学生掌握的不同情况安排写字练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这是复习巩固生字的重要途径。

5、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在课外书、广告牌、电视中等去找一找学到的生字,并引导学生,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字,只要留心观察,多看课外书,就能认识更多的字。

(二)、理论研究成果。

近一年来,本组教师能积极学习理论知识,注重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每位教师都能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后进行反思,通过“同课异构”,开展听课、评课,探讨各种方法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反思,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教学的方法,有效减少了大部分学生的“生字回生”现象,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能运用所研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快乐识字,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识字的愿望更加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再此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全年级的识字竞赛,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认可。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每位教师都积极撰写相关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总计 20余篇,上各种公开课,示范课30余节。进行大型的教师“三笔字”和学生的识字竞赛三次以上,取得了初步的科研成果。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研究。

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学生受学前教育程度的不同,我们想到了合作学习,利用差异促进提高,结果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互帮互助。另外部分学生的书写习惯较差,这些都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本着“想到一点,就做到一点”的课题研究作风,扎扎实实地做好课题研究工作,使课题研究成为日常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第三篇:课题结题报告

“新课改条件下农村中学

英语学科加强学生人文教育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涉县河南店镇中学 李少军

摘 要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在战略主题第四个坚持,坚持全面发展。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课题通过对我校不同年级学生的抽样调查,分析人文素养缺失的主要原因,并对症下药,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究培养学生英语人文素养的方法与途径,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和教学效应。

关键词 :农村中学 英语学科 人文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邓小平生前曾说过“十年改革开放最失败的就是教育了”。何出此言?我的理解是:我们的教育严重忽视了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教育变成了数字竞争、比拼升学率的游戏。曰之失败并不为过!目前,中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视考试成绩,不重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不重视思维能力、意志力、创造力的培养,不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导致绝大多数学生的人文素养相当贫乏。紧接着就有人给这种教育扣上应试教育的帽子并批得体无完肤,把素质教育捧为救世主;其实教育不能没有应试,只是缺乏人文素养的培养,如果我们在应试教育中加入人文教育的成份,教育就回归其本意了。一个民族,如果忽视或轻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必然导致民族整体素质的下降。有知识还要有文化,有学问更要有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已迫在眉睫!

(一)、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总体目标为:立足本校实际,结合本县和他县兄弟学校的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比较分析,试验研究,探索出适合农村中学英语学科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具体目标为:

(1)、掌握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2)、探究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3)、研究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二)、说明研究的意义;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围着应考转,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学措施和教学环节等都受限于这些统考,英语的教与学变成了只重认知教育、轻情绪教育和性格培养;重应试教育、轻素质培养;重知识灌输、轻应用能力训练。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学生学习动力匮乏,这种忽略人文素养教育的结果就是英语高分低能。这些现象被称之为人才培养的方向性迷失。

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镜子,文化的方方面面均在语言中有所反映”。语言不仅包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心里积淀等。如果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脱节,必然使学生缺乏“跨文化意识”,也就是缺乏中西文化素养。英语教学既要让学生具备中国文化的背景知识,也必须了解所学语言国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学会比较和鉴别。但在中国人们对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充分, 特别是一些大学生由于专业的划分和急功近利心态的影响,通常以为只要打好了基础, 完成了知识点的学习, 文化方面凭常识按习惯就可以水到渠成。相反,这样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有知识缺文化,有学问缺修养,有理论缺行动。本课题从我国农村中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出发,着力探究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以便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在现在和将来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二章战略主题中提到“三个坚持”的第三个坚持是“坚持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立足本校结合他校进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2)、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根据调查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并在日常实际教学中付诸实施,以期达到良好效果。

(3)、学生人文素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在调研与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制定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该研究领域发表的关键的相关发现:

1、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立足本校结合他校进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2、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根据调查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并在日常实际教学中付诸实施,以期达到良好效果。

(二)对研究项目产生影响的其他研究领域的发现: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各学科既有独特的目标和独立的系统,又有彼此间存在的共同属性和必要联系。这些性质任务不同,对象范围有别的学科,分头齐进,交互作用,承传人类文明的薪火,以满足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

英语属于人文学科,当然具有人文性。中学课程体系中政治、历史、语文等也明显地包容在这一类中。如果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看,人类的知识构成体系中,没有不包括人文性的知识,甚至可以这样说,人文性的外延包罗了全部学科。即使是自然学科,固然重在表现科学性,但难道没有人文性吗?正如著名科学家顾毓琇教授所说:“科学精神也是一种人文精神,它有宗教的圣洁而没有宗教的神秘,它有艺术的忠实而没有艺术的缥缈,它有哲学的超然而没有哲学的玄想。”

(三)未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研究计划中提出要研究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但是在现在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大环境下,还没有能力提出研究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主要原因可以分析如下,课题组部分成员存在如下观点:“难”字当头。认为科研工作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远非中小学教师能够胜任。相关的认识还有:“科研是少数人的事”、“评价中小学教师工作能力不应包括科研能力”等等。“忙”字当头。许多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如此繁忙,哪有时间搞科研工作?如果领导提出这样的要求,只好东拼西凑一篇所谓的论文应付差事。“教”字当头。传统观念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受此影响,许多学校领导有这样一种观点:教育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是互相矛盾的,教师如果在科研工作上投入过大精力,势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于是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搞科研就是想成名成家,不安于中小学教师的本职工作,等等。“文”字当头。许多主管教学的领导认为,科研工作就是写论文,考核教师科研水平的惟一途径就是检查论文,没有发表论文或出版著作就是不具备科研能力。“怕”字当头。学校和教师普遍认为,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比较麻烦,周期性长,见效慢,程序要求比较严格为此,参与课题研究缺乏积极性。“不”字当头。目前多数学校和教师,因为缺乏必要的培训与学习,对为什么要搞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做什么,怎样做课题研究,做的结果会怎样等问题不清楚,因此对课题研究工作不闻不问。新时代的教育呼唤着更多的中小学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科学研究,尽快从“教书匠”型教师转化为“专家型”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转化为“科研型”教师。而使这一目标得以逐步实现的当务之急是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教师自身以及许多有关方面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走出误区。

三、课题的设计;

(一)人文科学的界定: 人文源出拉丁文humanitas,意为人性、教养。十五世纪欧洲始用此词。指有关人类利益的学问,以别于曾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后含义多次演变。现代用作“社会科学”的别称。

人文科学是指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科学。

人文教育的界定: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化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归根结底,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

农村中学英语学科人文教育:

农村英语学科人文教育是利用现有农村中学的英语教育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包括学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等方面,在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下,使学生在近期及远期达到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发展,为自己的将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研究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英语新课程可以说是应运而生,教师用书前言中讲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要使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而教材的特点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养。”在新课程中,英语被归类为“人文科学类”。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新一代高素质的学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新型人才,我们应该将新课程的这种理念贯彻到课堂中去。

(三)研究目标;具体目标为:

1、掌握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2、探究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3、研究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立足本校结合他校进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2、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根据调查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并在日常实际教学中付诸实施,以期达到良好效果。

3、学生人文素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在调研与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制定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五)研究对象;农村中学初中学生

(六)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主要思路:调研研究 → 比较分析 → 试验研究 → 结论与措施

2、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将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思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用统计数据分析、专题研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实地考察、个案分析等方法,选择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教师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探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并在本校及周边学校进行实验研究,确保课题的科学性并努力有所创新。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研究过程

(一)研究进程和研究工作的实施: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从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研制课题小组研究计划,调查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2010.04—2010.09)

负责人:李少军、常秀芬、第二阶段 分析造成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原因,提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2010.10—2011.02)负责人:李少军、刘玉娣、第三阶段探究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重点、难点)(2011.02—2011.10)负责人:李少军、常秀芬、刘玉娣、马翠芳、赵利宁、江银兰、第四阶段研究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2011.11-2012.6)负责人:李少军、常秀芬、刘玉娣、马翠芳、赵利宁、江银兰、(二)中期检查;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分析了造成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

(三)综合研究:我们英语教研组经过问卷调查、教研活动、经验交流、课堂内外改革等一系列的课题研究活动,历时一年的时间,发现我们的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的缺失,并且通过在课堂教学方面、课外活动方面、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努力地尝试,对我们的学生进行英语文化的渗透及人文精神的培养,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在英语方面的学习更有兴趣了,都迫切地想了解有关英美方面更多的文化,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思维方式,通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的发展,情感与态度的改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开创精神。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也不例外。如果说传输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是人文教育的实施过程,那么,塑造人文品行就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英语教师坚持身教重于言教,能善于将教材中提倡和教学中阐释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见诸行动,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使课外做的与课堂讲的相一致,为学生树好榜样,当好示范。若能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地精心疏导,言传身教,那么,在人文精神的潜移默化中,在教师本人师德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的人文品行被逐步培养塑造出来,最终成为国家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四)后期论证: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或成果

(一)、主要结论及分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学英语新课标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更多的加入了对于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这些人文素养的关注。但是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围着应考转,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学措施和教学环节等都受限于这些统考,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学生学习动力匮乏,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河南店中学全体英语组成员于新学期伊始,对我校三个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展开了不记名抽样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我校各年级学生在英语学科人文素养的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最大限度地改善现在的农村英语学科教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次调查我们采取分年级,分层次,由任课教师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不记名抽样调查,七、八、九三个年级各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问卷分为卷一和卷二,卷一较易,卷二较难。

所有参与问卷答题的学生均表现出对问卷试题的高度热情,调查过后仍热烈地讨论试题的答案。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我校学生在英语文化方面存在很大的缺失。那么如何改善这种现状,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主题和本课题研究的关键所在。

从问卷中可看出,我校学生对英语文化素养存在严重缺失,以致学生对英语学科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成绩不理想。

(二)、创新之处;分析调查问卷,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客观条件限制:

a、学生学习环境影响,农村中学没有学习英语的氛围。b、城乡差别因素影响,农村中学学生普遍不重视英语学习。c、家长对学生学习成绩不够重视,尤其在英语方面,家庭教育更是空白,父母出自农村,文化层次低,辅导不了学生英语知识。

2、教师主观方面制约:

a、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多落于知识教学,与英语文化教学脱节,甚至为零。

b、教师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自习课占据课外活动,学生没有闲暇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特长,更提不上文化素养方面的学习。

针对以上情况,从我校实际出发,我们提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善我校英语学科的教育教学:

1、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立足英语五维目标,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发展学生人文素养。

2、改革课外活动,辅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为学生营造更多的英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们的文化情操,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3、借助校园文化建设的春风,创建优质高效的英语文化氛围,使学生们沉浸在愉悦的文化学习氛围中。

总之教师可以利用好课上课下两种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发掘文化教育的资源,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教育,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成果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使我们课题组成员对我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同时通过教研活动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明了研究及探究的方向。

(四)成果的推广价值:本课题研究的成果认为农村中学普遍存在英语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我们研究得出可以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研究。并且积极探究了以上三方面的适合农村中学的方法和措施。分析总结了现行初中英语教材涉及的有关的英语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以为英语教师提供间接的经验和总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六、讨论与思考;

(一)对研究结果不足之处的必要说明;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我们的研究限于教师水平,以及农村中学硬件的限制,科研的层次还处于原始的表层,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不能够钻得很深,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然笼罩部分教师的心,以至于课堂教学不能够深入。课外活动不能够顺利开展,文化建设形同虚设。

(二)值得与同行商榷的问题;如何在农村中学建立长久的、有效的英语人文教育的机制,不仅是我们农村英语教师的职责,更是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如何长期有效地开展人文教育是我们英语同行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三)应该研究而由于其他原因未进行研究的问题;已经进行研究但由于条件限制未得出结论;由于受农村中学硬件和软件的条件限制,致使预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对学生的英语人文教育未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能够积极进行校园文化的英语文化建设,势必能够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研究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由于农中学条件和师资水平的限制,对该项成果的研究暂时搁浅。

(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课题研究中的探究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时间的限制,对于该项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英语人文教育在学生的教育中仍然是长期的、与时俱进的科研课题。我们会在未来的英语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所学,为他们的长远学习奠定坚实的兴趣基础。

七、附录与参考文献。

(一)、调查图表;河南店中学学生人文素养调查问卷

(二)、测量结果;阶段性成果(调查报告)

(三)、行动研究的有关证明文件:北外李晨讲义

(四)、参考文献应有原版著作或论文。《英语新课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第四篇:课题结题报告

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

课题主持人:

所属单位:研究报告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焦元坦 微山县鲁桥镇教育办公室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微山县鲁桥镇教育办公室于2010年4月向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申报的滚动课题。自课题立项之日起,我们课题组就投入了紧张的研究之中,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一年的克难攻坚,本课题现已完成预期研究目标,并取得了预期研究成果,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口头语言,作为最基本、最便捷的人际交往工具,经常担负着每个人社会交际效率高低甚至成败的重任,因此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成了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我们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从学生的语文能力现状来看,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读写,而忽视口语交际的训练,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当作教学“软任务”,因此,相当部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弱于读写能力。通过调查观察,我们发现好多学生平时说话(包括课堂发言)声音低下、口齿不清、语无伦次、方言音不绝于耳,能说会道的寥寥无几,连学生平时的习作中也夹杂着土方言。所有这些,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甚至阻碍着学生知识修养和人文素质的发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明确提出了总体培养目标,即“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纳入语文课程总目标,这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这充分体现了专家学者、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全面理解以及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

鉴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真反思学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畸型”现象,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学校实际的口语交际训练操作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总结出适用的、可操作的、能够激发小学生口语交际兴趣、拓宽学生口语交际空间,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成功经验。

(二)改变学生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不敢说的现状,使学生形成规范的口语——能说;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敢说;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交流习惯——会说。真正实现“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阅读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二)口语交际课课堂教学研究

(三)创设交际情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四)口语交际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法:对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口语交际存在的困惑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实验策略。采用个别谈话,对学生进行一次口语交际测试,从中了解里面存在的问题。

(二)文献研究法: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方式查阅有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并借鉴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

(三)实验研究法:按照制定目标,认真实验本课题的研究,并在实验过程中努力探讨学法指导,并及时进行每阶段的研究总结。

(四)行动研究法:通过对每一项、每一阶段实验情况的观察、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实验措施,使研究的层次不断提高。

(五)个案研究法:找出研究对象中存在代表性人物进行个案研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六)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形成理论然后去指导实践。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2010.4——2010.5)

设计申报:制定实施方案,填写课题申报表,开展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2010.6——2011.2)

实施研究:制定各项研究计划,具体实施各子课题的研究,发表研究论文、撰写研究报告,收集研究资料,综合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2011.3——2011.5)

结题鉴定: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论文结集、出版,接受课题鉴定组终期评估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通过多次阅读教学的实验和研究,探索出了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并形成了理论应用于全镇教学工作指导。

(二)通过对口语交际课的开展和研究,摸索总结出了提高口语交际课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并在全镇开设公开课进行普及推广。

(三)通过对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和研究,探索出了一些深受师生喜爱的,因地适宜的,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提高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推广已经初见成效。

(四)通过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和推广,有效地改变了部分教师轻视口语交际教学的传统教育观念,开始重视口语交际教学。

(五)根据研究成果完成了三篇具有较高理论价值和推广价值的教学论文。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由于时间的有限性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课题研究有一定局限性,没能很好的扩展和深入。

(二)虽然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但仍有部分领域未能涉及,未能获得更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三)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的广泛开展还有待进一步努力。

八、今后的设想

(一)加强培训学习

加强“请进来,走出去”的广度和高度,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彻底改变轻视口语教学的传统观念,形成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热潮。

(二)总结提升推广

对所取得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和总结,在全县乃至更大的范围推广,为口语交际教学贡献力量。

总之,通过一年多的实验与探索,充分证明了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从操作过程和实验成果来看,是科学的、有效的。

第五篇:课题结题报告

黄山市“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黟县美溪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

美溪中心小学严格按照黄山市“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课题实验方案,在县教研室和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按照预定的研究方向顺利推进,达到预定目标,现申请结题。

一.课题的意义

案例研究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效研究方法。教学案例研究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不仅是案例撰写者自己改革的记录、总结和反思,而且为同行间的交流提供了思路和载体,还可为教材的推广和初次使用教材的教师提供指导和参考。通过案例的撰写和研究教师将由单纯教书型的教师向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转变。

案例研究与开发,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开展小学数学案例研究,能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案例研究是非常适合中小学教师的一种研究方法。教师撰写自己的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也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领悟相互转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将以创新教育和课程标准为理论指导,以新课改为依托,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媒介,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立足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多角度透视、观察教学行为,改善师生交往的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研究的目标

1.倡导“以行为反思行为”的教学研究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领会、理解、实践、充实、升华新的教育理念,开创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途径,改进教师的教学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收集并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影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因素,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以指导学校的数学教学工作。

3.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以专业教研人员和教研骨干为主干的新型教研组织结构形式。

4.促使广大数学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通过广泛参与的案例研究方式推动新课程理念进一步贯彻落实,促进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一批数学教学、教研骨干。

5.形成有关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与思考的案例专集。

三.研究的内容

结合我校实际,本课题采用“说、讲、评、思、写”的五步式研究模式。在研究中通过“说设计、讲课、评议、反思、写案例”等环节的研讨,达到既可以培训师资又提高了研究效果的目的。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都至少上一堂足以反映自身水平的教学展示课,并认真撰写出一篇成功的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相关内容包括:

①如何撰写有价值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②小学数学情境图应用与情境创设的案例

③小学数学教材新增内容的教学案例研究

④传统应用题与解决问题对比的案例研究

⑤小学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应用案例研究

⑥小学数学文化的案例研究

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案例研究

⑧小学数学课堂案例的个性化分析等。

四、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以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或某一教学片断的教学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教学案例。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五.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2007.3——2007.6):准备阶段。

1、建立健全研究工作的领导机构,成立课题实验小组;筛选出5名骨干教师组成的实验研究队伍。并以点带面,辐射全校的数学教学。

2、制定课题实验方案。申报制定课题实验计划,确定实验目标。

3.以各种形式开展了课题理论学习。1.2007年上半年,我校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课题讲座。面对现实,学校课题组认为案例研究必须经历模式化过程。一是案例撰写模式化。案例的撰写必须包括主题、背景、案例事件、案例分析与启示、案例问题这样几个基本要素,以保证反思的深度和广度及案例研究的实效。二是案例研究系列化。为了便于把教学案例研究与教材纵向梳理相结合,按教学领域把教学案例研究划分成若干系列,从每个系列中选择若干典型课例。参与案例研究的教师至少参与其中一个系列的系统研究。三是案例研究专题化。2.大力学习了课程标准。我校对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习讨论。每个学期我们都要组织学习数学课程标准。3.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我们就数学本体知识开展校本培训。以数学课本新增部分、思考题、“你知道吗”等内容为专题进行研讨与学习,就数学文化、数学思想与方法等专题进行讲座。对教材新增内容(如鸡兔同笼问题、找次品、合理搭配、数字编码等)进行了专题研究活动。

第二阶段(2007.7——2009.6):实验阶段。

1.案例生成。在课题组成员的指导下,以学校教研为平台,教师共同选定一个或几个内容进行集体备课、集体设计,并组织观摩、研讨,对照新课程理念集体设计改进方案,然后再一次实施教学过程,并写成教学反思和体会。程序是:1.选择教学内容与研究主题。2.课题组集体讨论:(1)教学内容包含哪些师生活动,(2)案例主题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3)对教学设计的建议。3.执教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的教学设计,并付诸实施。4.进行课后研讨与反思。5.教学文本案例的写作。我们已经就主题图的应用、传统应用题与解决问题的对比研究、数字与编码、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比较等专题进行研讨,并取得成果。

2.案例研讨。将生成的教学案例结集汇编,并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广泛的研讨活动。我校组织实验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并汇编成册。选择优秀的案例参与市、县的案例评比。

3.案例积累。组织参与实验的教师认真学习、研究优秀的教学案例,每人至少要对5篇以上的教学案例进行个性化地评价、分析、批判、完善,并能主动地将其中的精华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形式包括自选主题的专题研究活动,以及观摩、研讨由教师独立设计执教的课堂教学活动,另外我们还组织了学名师活动,以期实验教师能够将案例研究的方法、理念等自觉地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工作。

我们就数学本体知识开展案例研究。以数学课本新增部分、思考题、“你知道吗”等内容为专题进行研讨与学习,就数学文化、数学思想与方法等专题进行讲座。对教材新增内容(如鸡兔同笼问题、找次品、合理搭配、数字编码等)进行了专题研究活动。如鸡兔同笼问题由六年级教研组组织专题学习,由胡国胜老师授课。

我们还组织了学名师活动。一是收集整理名师的经历、案例、课例,观看名师的录像课,聆听名师的讲座等,作学名师的演讲。每年组织课题组观看全国和省优质课竞赛的教学视频,并要求每个实验教师写案例分析报告。二是请名师到我校授课、讲座、指导实验工作。如我们请县教研室孙虎彪老师到我校授课讲座。我们就名师的教学实录作案例研究,写学习随笔,作对比分析。以反思提升我们的实践能力。

第三阶段(2009.7——2009.11):评估阶段。

以实验目标为标准,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归类和分析,写出实验报告,请有关专家评估。

六.研究的成效

1.收集整理和撰写了一批优秀的教学案例。

课题组注意做好科研档案的整理与管理工作,要求课题实验老师学期初做好课题研究计划、实验中做好实验过程记录、每学期围绕自己的研究上好一节研究课,实验每个阶段完成实验小结;还鼓励实验教师撰写优质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并将各种实验资料分类装订、入档。

自课题实验以来,我校数学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在市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1篇,县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7篇

2.建立和完善了各项教学科研管理常规。

我校进行了系列学科常规管理制度建设:

①校本教研制度。每双周星期四是数学学科校本教研活动时间。校本教研活动注重“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相结合,注重教师专业发展,以专题讲座、“百家讲坛”、课堂赏析、评议反思等为活动形式。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孤独的实践者和探究者,教师在“同伴互动”和“专业引领”中,寻找到了专业发展的帮助和支持,彼此分享了理论和经验。

②集体备课制度。每单周星期四是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集体备课制定了规范和实施程序。以教研组为单位,课例研究为载体,集体探讨单元关键目标能力,设计能力训练与测评模块,把能力评价的思想贯穿于教学、观察、反思的过程中。集体备课重视评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备课时考虑“教学评估”和“教学反思”。

③以点带面,共同提高。让学科专家上引路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研讨课,通过“同课异构”,在同一个课题下,各显才能,并在备课研究中纵览名家案例,博采众长,并与课堂教学实践对比反思,通过反思提升教学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把新的课程理念变成可操作的教学行为,加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及其实施的研究,以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④教师学习制度。a.自我研读,做好笔记,每位教师每学期中均要求自学至少1本课改理论书籍,并需做笔记。b.经常开展学术沙龙研讨,利用教科研组或每周固定学习时间围绕专题进行交流与研讨。c带着问题广泛收集相关资料,不断解决新问题。交流中许多问题得以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们继续深入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解决。d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倡教师网上学习和积极交流。e认真做好“师徒结对”工作,明确师徒职责,通过师傅的导育人、导教学、导科研,促使徒弟教学水平不断提高。f开展了“学名师”活动。通过对名师的成长历程、教学风格、教学案例、发表文章等进行研究,写出学习体会。通过观看名师教学视频,开展教学反思,进行全校性的研讨活动。

3.案例研究训练了教师科研的思维习惯与方法。

① 案例研究让我们学会发现。案例就在我们的身边,并不神秘,也不深奥。但没有发现的眼睛,一切也就像并不存在似的。在教学和思考中,总会有一些美丽和难忘的瞬间在你眼前闪过。如果我们只是沉醉,这些难忘的瞬间就会像流星一样从眼前飞逝;如果我们及时记录教学中的点滴感悟,那么这些教学中的精彩与遗憾、困惑与顿悟就能化成文字,凝固在记忆中,成为我们永恒的财富。案例研究让我们学会了表达的方法,增添了表现的欲望,擦亮了发现的眼睛。

② 案例研究促使我们思考。有了写案例的习惯,会促使我们时刻关注身边的每一个教育细节,无论是预设中的还是经验外的,我们都能敏锐地发现问题,积极地用心思考,细致地加以提炼和升华。这时,问题意识、思考习惯已不自觉地成为我们的精神之花。

当写成为习惯,我们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与独到,分析会更加深入与理性,阐述会更加自信与自如,视野会更加开阔与广博。当写成为习惯,我们会自觉地把读书作为一种需求,为我们的思考积淀深厚的养分,使我们对教材更有思考,对学生的回答更能应变,使我们的教学更加从容。

5.案例研究培养数学教学科研骨干。

七.问题与反思

1、课题研究与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2.案例的写作还要注重理论积淀。部分教师在案例写作时,可能会觉得有话说不出、写不好,没有深度,好像人云亦云,这是因为缺乏理论积累,还不能从理论高度对手中的素材进行加工、整合,形成并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视角。

3、案例研究如何创新也是目前比较突出问题。教学案例要从别人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挖掘出新意来,要跳出僵化、死板的格局看教育,要避免平庸无奇、拾人牙慧。所以案例研究的成果与教师个人的素质密切相关,不同的教师在案例研究和写作时会有不同的收获,但怎样快速有效提高教师个体的专业素养,还存在实践操作的难度。

有了困惑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我们觉得,即使在课题结题后,也还要继续深入开展小学数学案例研究。记得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所以我们若能经常性整理我们的课堂,书写一些教学案例,那么我们即使不能成为名师,也一定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

下载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结题报告

    高效课堂------小组学习的合作与评价探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我局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一阶段,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积极参与有密切关系。而要想......

    课题结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子课题 ——“学校环境德育研究”结题报告邮编;562306Email: 305603376@qq.com 一、子课......

    课题结题报告

    《村小中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课 题 结 题 报 告 太平小学低年级组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实施,以及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衔接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 课题提出背景: 1、初中和高中都属于基础教育。把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日益显现出它的必要性,因此,应通盘考......

    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徐颖;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课题的提出;(一)背景;1、对当前教育形式和“变式教育”的认识;新课程标准提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孩;有效......

    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思品课“尊重、关爱、责任”品质培养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组负责人 何 锋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议决定了我们......

    课题结题报告

    “基于生命化教育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一二年级教学内容合理设置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自从2000年10月份,教育部召开了中小学......

    课题结题报告

    英语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平遥县第 二 中 学 校雷 光金 英语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平遥二中雷光金 课题: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