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金盘亏、盘盈会计处理
现金盘亏、盘盈会计处理
现金盘亏、盘盈会计处理 ① 现金盘盈时: 批准前: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批准后,支付给有关人员和单位的,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 未查明原因的: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 ② 现金盘亏时: 批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批准后,应收责任人赔偿的,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未查明原因的: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第二篇:现金盘盈盘亏的账务处理
库存现金盘点盈亏的账务处理: 企业应当按照规定进行现金清查,一般采用实地盘点法。对于清查的结果应当编制现金盘点报告单。如果有挪用现金、白条顶库的情况,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于超额留存的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如果账款不符,发现有待查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应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分别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
1.如为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或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计入其他应收款。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计入管理费用。
2.如为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计入其他应付款;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计人营业外收入。
(一)现金盘盈时 报经批准前: 借记:库存现金
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 报经批准后:
1)属于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记:其他应付款
2)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记:营业外收入
(二)现金盘亏时 报经批准前:
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记:库存现金 报经批准后:
1)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或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第三篇: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
1.现金
(1)现金溢余
借:库存现金(实际溢余的金额)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批准处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
贷:其他应付款——应付现金溢余(××个人或单位)
营业外收入——现金溢余(无法查明原因的)
(2)现金短缺,按照实际短缺的金额: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批准处理后: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个人)/应收保险赔款(应由责任人赔偿或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
管理费用(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存货
(1)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存货,根据“存货盘存报告单”所列金额,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包装物/库存商品/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盘盈的存货,通常是由企业日常收发计量或计算上的差错所造成的,其盘盈的存货,可冲减管理费用,按规定手续报经批准后,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2)盘亏存货,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材料、产成品、商品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还应同时结转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涉及增值税的,还应进行相应处理。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时,按残料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按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扣除残料价值和应由保险公司、过失人赔偿后的净损失,属于一般经营损失的部分,计入“管理费用”,属于非常损失的部分,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例1计算分析题】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因暴雨毁损库存材料一批,该批原材料实际成本为20000元,收回残料价值800元,保险公司赔偿11600元。该企业购入材料的增值税税率为17%。
批准处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23400
贷:原材料
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400
批准处理后:
借:原材料 8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800
借:其他应收款
116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1600
借:营业外支出
11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1000 3.固定资产:
(1)盘盈固定资产,应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应先通过“以前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若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按此确定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以前损益调整”科目。
【注解】盘盈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的原因: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及其应用指南的有关规定,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记入“以前损益调整”科目。而原来则是作为当期损益。之所以新准则将固定资产盘盈作为前期差错进行会计处理,是因为固定资产出现盘盈是由于企业无法控制的因素,而造成盘盈的可能性是极小甚至是不可能的,企业出现了固定资产的盘盈必定是企业以前会计期间少计、漏计而产生的,应当作为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处理,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为的调解利润的可能性。
【例2计算分析题】某企业于2009年6月8日对企业全部的固定资产进行盘查,盘盈一台7成新的机器设备,该设备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为100 000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盈余公积提取比例为10%。
要求:编制该企业盘盈固定资产的相关会计分录。
【答案】按照新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盘盈属于会计差错,该企业的有关会计处理为:
(1)借:固定资产
000
贷:以前损益调整
000(2)借:以前损益调整1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00(3)借:以前损益调整
900
贷:盈余公积
69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10(2)盘亏固定资产: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价)
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时:
借:其他应收款
(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金额)
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识记要点】
①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经批准后应计入“管理费用”;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经批准后应计入“营业外收入”;
②盘盈的存货,可冲减“管理费用”;盘亏存货扣除残料价值和应由保险公司、过失人赔偿后的净损失,属于一般经营损失的部分,计入“管理费用”,属于非常损失的部分,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③盘盈固定资产,应作为前期差错处理;盘亏的固定资产扣除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后的金额一般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固定资产的清理是指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出售,以及因各种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而遭到损坏和损失的固定资产所进行的清理工作。
“固定资产清理”是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借方登记固定资产转入清理的净值和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及清理完毕后净收益转入“营业外收入”帐户的数额;贷方登记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及清理完毕后净损失转入“营业外支出”帐户的数额,其借方余额表示清理后的净收益;贷方余额表示清理后的净损失,清理完毕后应将其贷方或借方余额转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账户。
“固定资产清理”账户应按被清理的固定资产设置明细账。
[编辑本段] 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程序
(1)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借:固定资产清理(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帐面价值)
累计折旧(已计提的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帐面原价)
(2)发生清理费用时,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3)计算交纳营业税时,企业销售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应按其销售额计算交纳营业税,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4)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时,借:银行存款
原材料等
贷:固定资产清理
(5)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时,借:其他应收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6)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收益,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长期待摊费用(属于筹建期间)
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属于生产经营期间)
(7)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失,借:长期待摊费用(属于筹建期间)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由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
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编辑本段] 固定资产清理的示例
[例一]
某村通过清理资产,出售一台旧495机器,原值1200元,售价900元收到现金,495机器已提折旧800元。会计分录:
(1)先注销固定资产和折旧:
借:固定资产清理——495机器 400
累计折旧 800
贷:固定资产 1200
(2)收回价款:
借:现金 900
贷:固定资产清理——495机器 900
(3)结转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495机器 500
贷:其它收入 500
[例二]
某村因火灾烧毁仓库一座,原值52000元,已提折旧22000元,保险公司赔偿15000元通过银行已支付。清理残料变卖收入现金1100元,以现金开支清理费1300元。经批准,转入递延资产处理,分4年摊销。资产会计分录:
(1)先注销固定资产和折旧:
借:固定资产清理——仓库 30000
累计折旧 22000
贷:固定资产—— 仓库 52000
(2)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仓库 1300
贷:现金 1300
(3)保险公司赔偿:
借:银行存款 15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仓库 15000
(4)残料变卖收入:
借:现金 1100
贷:固定资产清理——仓库 1100
(5)结转净损失(30000+1300-15000-1100)
借:其他资产—— 递延资产 15200
贷:固定资产清理——仓库 15200
(6)结转当年摊销数(15200/4)
借:其他支出 3800
贷:其他资产—— 递延资产 3800
[例三]
某村因多日的阴雨天气,导致办公室房顶塌陷,经过抢修支付砖瓦、水泥、木料等建筑材料费共计12000元,劳务费2000元,款从银行支付。经过村民理财小组讨论通过,决定分4年摊销。会计分录:
(1)支出时:
借:其他资产—— 递延资产 14000
贷:银行存款 14000
(2)分年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 3500
贷:其他资产—— 递延资产 3500 [编辑本段] 固定资产清理的会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价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等。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被清理的固定资产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固定资产清理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因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对外投资、融资租赁、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处置固定资产,按该项固定资产账面净额,借记本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二)清理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以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等科目。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借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本科目的借方余额,属于筹建期间的,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由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本科目的贷方余额,属于筹建期间的,借记本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的,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清理完毕固定资产的价值以及清理净损益(清理收入减去清理费用)。
第四篇:注会《会计》知识点: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处理
注会《会计》知识点: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处理
一、对于现金:
①盘盈现金,借记“库存现金”,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批准处理后属于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②盘亏现金,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库存现金”科目,批准处理后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或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计入“其他应收款”科目;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二、对于存货:
①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存货,根据“存货盘存报告单”所列金额,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包装物/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盘盈的存货,通常是由企业日常收发计量或计算上的差错所造成的,其盘盈的存货,可冲减管理费用,按规定手续报经批准后,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②盘亏存货,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材料、产成品、商品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还应同时结转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涉及增值税的,还应进行相应处理。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时,按残料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按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扣除残料价值和应由保险公司、过失人赔偿后的净损失,属于一般经营损失的部分,计入“管理费用”,属于非常损失的部分,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例题】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因暴雨毁损库存材料一批,该批原材料实际成本为20000元,收回残料价值800元,保险公司赔偿11600元。该企业购入材料的增值税税率为17%。
批准处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23400
贷:原材料 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400
批准处理后:
借:原材料 8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800
借:其他应收款 116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1600
借:营业外支出 11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1000
三、对于固定资产:
盘盈固定资产,应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应先通过“以前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若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按此确定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以前损益调整”科目。
★盘盈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的原因: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及其应用指南的有关规定,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记入“以前损益调整”科目。而原来则是作为当期损益。之所以新准则将固定资产盘盈作为前期差错进行会计处理,是因为固定资产出现盘盈是由于企业无法控制的因素,而造成盘盈的可能性是极小甚至是不可能的,企业出现了固定资产的盘盈必定是企业以前会计期间少计、漏计而产生的,应当作为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处理,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为的调解利润的可能性。
【例题】某企业于2007年6月8日对企业全部的固定资产进行盘查,盘盈一台7成新的机器设备,该设备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为100 000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盈余公积提取比例为10%。
要求:编制该企业盘盈固定资产的相关会计分录。
【答案】按照新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盘盈属于会计差错,该企业的有关会计处理为:
(1)借:固定资产 70 000
贷:以前损益调整 70 000
(2)借:以前损益调整 17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7500
(3)借:以前损益调整 52500
贷:盈余公积 525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7250
第五篇: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的盘盈和盘亏处理
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的盘盈和盘亏处理
1.现金
(1)现金溢余
借:库存现金(实际溢余的金额)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批准处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
贷:其他应付款——应付现金溢余(××个人或单位)
营业外收入——现金溢余(无法查明原因的)
(2)现金短缺,按照实际短缺的金额: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批准处理后: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个人)/应收保险赔款(应由责任人赔偿或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
管理费用(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存货
(1)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存货,根据“存货盘存报告单”所列金额,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包装物/库存商品/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盘盈的存货,通常是由企业日常收发计量或计算上的差错所造成的,其盘盈的存货,可冲减管理费用,按规定手续报经批准后,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2)盘亏存货,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材料、产成品、商品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还应同时结转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涉及增值税的,还应进行相应处理。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时,按残料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按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扣除残料价值和应由保险公司、过失人赔偿后的净损失,属于一般经营损失的部分,计入“管理费用”,属于非常损失的部分,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例题1•计算分析题】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因暴雨毁损库存材料一批,该批原材料实际成本为20000元,收回残料价值800元,保险公司赔偿11600元。该企业购入材料的增值税税率为17%。
批准处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23400
贷:原材料 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400
批准处理后:
借:原材料 8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800
借:其他应收款
116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1600
借:营业外支出
11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1000
3.固定资产:
(1)盘盈固定资产,应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应先通过“以前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若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按此确定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以前损益调整”科目。
【注解】盘盈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的原因: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及其应用指南的有关规定,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记入“以前损益调整”科目。而原来则是作为当期损益。之所以新准则将固定资产盘盈作为前期差错进行会计处理,是因为固定资产出现盘盈是由于企业无法控制的因素,而造成盘盈的可能性是极小甚至是不可能的,企业出现了固定资产的盘盈必定是企业以前会计期间少计、漏计而产生的,应当作为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处理,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为的调解利润的可能性。
【例题2•计算分析题】某企业于2009年6月8日对企业全部的固定资产进行盘查,盘盈一台7成新的机器设备,该设备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为100 000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盈余公积提取比例为10%。
要求:编制该企业盘盈固定资产的相关会计分录。
【答案】按照新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盘盈属于会计差错,该企业的有关会计处理为:
(1)借:固定资产
000
贷:以前损益调整
000
(2)借:以前损益调整1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00
(3)借:以前损益调整
900
贷:盈余公积
69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10
(2)盘亏固定资产: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价)
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时:
借:其他应收款
(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金额)
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识记要点】
①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经批准后应计入“管理费用”;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经批准后应计入“营业外收入”;
②盘盈的存货,可冲减“管理费用”;盘亏存货扣除残料价值和应由保险公司、过失人赔偿后的净损失,属于一般经营损失的部分,计入“管理费用”,属于非常损失的部分,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③盘盈固定资产,应作为前期差错处理;盘亏的固定资产扣除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后的金额一般应计入“营业外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