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原平四中是一所市直八规制初中
原平四中是一所新型市直八轨制初中,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关注和支持——2011年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于原体育场内,去年又投入570万元配备了学校教学设施设备,今年春准备再投资360万元新建宿舍楼一幢及标准餐厅一个,预计今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现有六层教学楼、四层实验楼各一幢。教学楼内除容纳24个教学班以外,同时拥有电子备课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监控室、写作、绘画、书法、等专用教室。班班通进入到每一个教室。实验楼上设置有物理、化学、生物、探究实验室,所有实施设备崭新齐备、堪称全市一流!操场位于教学楼背后,300米标准跑道,平整宽阔,体育健身器材齐全。
学校拥有精诚团结、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搬迁以来,学校实现了班级优化整合、班级物事承包、住校生管理体制改革、教师创新考核教研、名师工程的启动和培养等一系列跨越转型。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校风、校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了市委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
学校拥有爱岗敬业、业务精专的教师队伍。学校教职工98人。其中高级教师13人,中级教师59人。骨干教师、模范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师标兵、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共计50多人,他们以教育为己任,曾经创造了和仍在创造着四中教育的辉煌。
今年计划设置八个班,每个班不超过50人,实施小班教学,计划招收住校生150人(从优秀的小学毕业生中产生)。市教育局着眼于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每年给我校定向指标,考取原中、范中可降20分投档。
我们将真诚欢迎各位家长、学生来我校考察、咨询。选择四中,您将选择了成功的摇篮!
第二篇:重庆市第122中学是一所教学质量优秀的城郊普通初中[模版]
重庆市第122中学是一所教学质量优秀的城郊普通初中,是国家级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从2001年至今,已走过7年的课改历程。我校有一大批青年教师在课改中不断摔打磨练,并迅速成长起来。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一切学生,而改革的主要落脚点是在课堂。课堂是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主阵地,更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甚至有的专家们提出了“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的观点。回顾7年走过的路程,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只有带着反思上路,不断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落实课改理念。
冷静反思,发现问题
2001年,我校成为全国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新的课改理念让教师们激情澎湃,兴奋不已,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改工作之中,将课改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在课改初期,教师对课改理念吃得不透,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存在不足,这使我们很快意识到:我们的课堂还没有真正体现课改理念,对课改理念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为此,我们很快从浮躁与狂热中沉静下来,开始深刻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真正体现了课改理念?课堂教学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如何立足课堂,彰显课堂魅力?从而让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变得深厚,让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让学校的办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为了找出问题,我们一头扎进课堂,深入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尚存在诸多问题,有的甚至是严重的问题。问题1.舍本逐末,过分追求课堂形式(1)满堂问取代满堂灌。
追问: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提得合适吗?有没有梯度和系统?是否有思维含量?(2)课件+表演 +讨论=自主合作学习
个别教师片面理解“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一节课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进行漫无边际的讨论或安排学生表演。讨论中,课堂上常常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混于其中,乐得清闲”,他们多半是在谈论与课堂无关的话题;表演时,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是表演者的“忠实“观众,思维未参与其中;课件展示,画面美轮美奂,学生一晃而过,心中未留下多少痕迹。这些教学,导致课堂上该凸显的教学重点未凸显出来,改突破的教学难点并未得到突破,学生该过手的知识并未过手。这样的课堂缺乏实质性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缺乏有价值的知识的生成。并未充分发挥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作用。这类课程不但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助长了学生对问题不作深入探究、不愿仔细倾听的恶习。长此下去,势必形成学生在学习上浅尝辄止的浮躁个性。这样的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有勇于表现,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优点,却缺乏扎实钻研,专注于问题独立思考的良好品质。
追问:单纯的课堂热闹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吗?内容与形式,孰轻孰重?该如何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3)课堂评价缺乏原则,巴掌赞歌满堂飞。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原则,一味叫好。答得好的,究竟好在哪里并未指出;答得不好的,怕挫伤学生积极性,不予置评,误导学生。追问: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改如何正确引导学生? 问题2.照“案”宣科,课堂缺乏动态调整 有的课堂教学只是在执行既定教案,缺乏对教案自觉的动态调整。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准备了解不充分;教学目标的设定成为教案完整的一种形式。教师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存在一定的脱节。
追问:教师想教什么? 教师实际又在教什么? 学生实际学到了什么? 问题3.缺乏专业引领的机制。
专家与教研员很少,一线教师很多,深入课堂,观察指导,与教师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判断,大多是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需要先进理论与先进经验的引领。教师未经课堂观察技术的专业训练,对课堂教学缺乏反省意识,因此对一些问题会视而不见。教师们很少被人系统的观察过,因此,他们很少收到有关如何提高他们教学效能的有价值的反馈信息或建议。
追问:建立一种什么机制,使一线教师真正在专业引领中受惠? 问题4.教师往往把课堂教学的问题归咎于学生,自身原因被忽略
人都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本性,但如果不敢于正视自身问题,受害的不仅仅是教师本人,更是误人子弟呀。
追问:如何引导教师正确反思、正视自身问题并解决自身问题?
深入思考,提出对策
发现了课堂上存在的这么多的问题,可以对症下药,我们对此感到非常高兴。加拿大著名的教育家迈克·富兰在论及教育变革时提出:“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因为我们只有深入到问题之中,才能够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法。问题是通向更加深入的变革和达到更为满意的途径。”[1]课改最终发生在课堂上,学生学有所获,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必然立足于课堂。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我们深入思考,经过反复论证,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一)改革课堂教学
1、教师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问题
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在设计问题时,注意考虑以下几点:(1)紧扣教材内容设计问题;(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问题,难易度适当;(3)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设问要遵循以下原则:(1)在疑难之处提问,化难为易,领悟文旨;(2)在点睛之处提问,把握关键,明晰题旨;(3)在含蓄之处提问,变隐为显,品味深意;(3)在潜在联系处提问,由表及里,弄懂本质。
2、学生课前预习,熟悉教材内容
在课前,教师要布置预习作业,并根据学科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且充分利用课前3—5分钟,让学生通读所要学习的教材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所学内容,及时把握教材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时重点突出。
3、引进激励机制,树立学生自信
在回答问题时,学生可以不举手直接站起来,老师请最先站起来的学生回答;同时也兼顾学生差异,较容易的问题让基础稍差点同学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基础好的学生回答。当学生答对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即使没有回答正确,学生也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而有所收获。在每次测验之后,对于考试成绩好的同学或进步较大的同学在全班通报表扬。对于在竞争中获胜的小组或学生,以及考试中成绩优秀或进步较大的学生可以不做作业或减少作业。
4、引进竞争机制,激活学生思维
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展开竞争。竞争的内容包括:(1)回答课堂问题;(2)学习小组提出问题;(3)纠正同学错误;(4)学习教师规定的学习内容。由于竞争与激励配套,学生为了获得奖励,思维处于亢奋状态,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中,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所有问题。
新课程改革后,英语教材单词量大,学生平均每天要记10多个单词,在教学上存在着很大难度。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校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进行了很好的尝试。其教学流程为:展示问题,明确目标——学生速看(读)课文——关上课本,抢答问题——学习小组分任务,拼读单词——听录音后读课文,寻找并纠正语音错误——合作、竞争完成学习任务。由于引进了激励与竞争机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作业量减少,有的学生一学期才做几次书面作业;而学习效果却非常好,每个班有半数以上的同学达到优秀。
(三)实施配套措施
1、引进名师工作室,科学进行有效指导
专家、教研员是有限的资源,杯水车薪,远水解不了近渴。为了打磨课堂,学校引进了区内的朱福荣、周本坚、张仕维三个名师工作室,着重对教师家常课,展示课,校本课进行全方位的专业指导。定期举办讲座,随时推门听课,与教师及时交流沟通。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名师不在于名,在于“明”,“明”即智慧,更是一种美德。我们让每位老师明确,我们学习名师什么?学习他们的教育实践智慧。张仕维老师在与语文组老师交流中,就明确指出我们前面提到的课堂提问的困惑。他在深入听课后,做了《如何提问》的专题讲座。
名师及他们的学员还指导老师们听课、评课的方法和技巧。朱福荣名师指导教师(1)如何进行课堂观察;⑵如何进行有意义的追问;⑶如何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不断的鼓励和实践,老师们在与名师以及名师工作室学员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有了明显进步。在研讨时能做到:有备而来(归纳收集问题,形成初步方法);有话可说(梳理问题,聚焦问题);有获而归(提出解决对策);有效实施(分配任务);再次总结修正(发现新问题);再实践。老师们从名师身上,不但学到了他们的教学实践智慧,更切实的体会到了名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更深深地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所打动。
2、联片教研,共享群体智慧
我校所在的片区一共有4所学校,并且都是普通初中,我校是片长学校。我们认识到要取得自身的发展,还要与其他学校交流合作。我们联合周边学校进行联片教研。除了加强内部的自我反思与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外,更重要的是要融汇群体的智慧,和同行们建立一种共研共进的教研机制。片区学校定期举行课堂教学的观摩活动,通过教师的相互切磋与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制定考核制度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制定了《随堂课考核方案》、《教研组团体奖励制度》、《教师学习、反思制度》。
通过对教师个体的考察,并发动教研组群体的智慧,互学互助,促使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认真反思,并不断加强自身学习。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本期以来,我镇教育教学工作响应县局指示精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化年”活动,在第二阶段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根据县教体局的安排,我镇在三——四月份先后派中小学骨干教师九十六人分四批赴永威学校学习培训。永威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成功的管理模式和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在我镇教师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震憾。在短短几天的学习培训期间,大家如饥似渴地听课、听报告,参观学生的作业和老师的批改,就连学生的早操锻炼情况也不放过。学习时间虽短,却受益颇多。特别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对老师们的启发很大,使大家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老师们意识到“先学后教”和“先教后学”虽然只是一个次序上的变更,但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老师长期习惯的教学方式来说,“先学后教”无疑是一场革命。“先学后教”作为一种现代的教育概念,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升华,是符合现代教学观的一种课堂模式,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论,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科学地处理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辨证关系。蔡校长在报告中还提出“当堂训练”不把教学时间前移和后推,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紧张有序地学习、思考、做作业,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老师们亲眼目睹了永威的课堂教学确实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回来后,大家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跃跃欲试,也开始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中心校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定的方法和措施。
1、组织大家认真学习蔡校长的教育教学理论,领会其精神实质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2、因大部分学校缺乏电化教学设备,都采购足量的小黑板,供老师在课堂上出示“教学目标”和“自学指导”。
3、学习“永威模式”先从模仿开始,不断探索,不断改进,逐步从形似向神似转变。
4、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在初中、中心小学、实验小学等几个大校,同年级同学科老师集体备课,集大家的智慧,制定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切实可行的自学指导,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过程,力求向高效课堂靠近。
5、实行“一对一”帮教活动。去永威学习过的教师帮教未去学习过的教师,年轻教师帮教中老年教师。大校教师帮教学点教师。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6、各校加大听课评课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7、发挥中心教研组的带动作用。利用中心教研组活动时间,选拔骨干教师讲公开课示范课,组织全镇教师听评,使村校老师增加学习机会。
8、根据学生实际,逐步落实“四清”。
9、学习“永威模式”不是照搬照抄,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运用。
经过近两个月的实践,已收到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大部分老师的理念发生了转变,改变了先教后学的教学方法的习惯,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特别是一些青年骨干教师能够较好的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如魏平、白强、贾丽辉、张利、魏小丽、王可、王芳芳、王启等老师讲的公开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好,受到了全镇教师的好评。
2、改变了学生以前全靠老师教,不主动学习的习惯,大部分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动脑、动手、动口,发现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初步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费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习成绩也有较大的提高。
3、“四清”工作也得到初步落实 但是在教改活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如:我镇大学校班额普遍过大,教师辅导难以全部到位;教学点教师普遍大龄,对新的教学方法学习和适应较慢。学生基础不齐,差生较多,“四清”落实不能全部到位。这些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改进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