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6号(推荐)

时间:2019-05-14 07:5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6号(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6号(推荐)》。

第一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6号(推荐)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中央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财税、信贷等扶持力度,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积极变化,但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扶持政策尚未落实到位,企业负担重,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亏损加大等。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律体系。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清理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营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加快制定融资性担保管理办法,修订《贷款通则》,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明确对小型企业的扶持政策。

(二)完善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的有关制度。制定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办法,提高采购中小企业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比例。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信息发布透明度,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制度,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

(三)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权益保护。组织开展对中小企业相关法律和政策特别是金融、财税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发挥新闻舆论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加强政策效果评价。坚持依法行政,保护中小企业及其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支持,鼓励中小企业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对中小企业吸纳困难人员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基本医疗保险补贴、失业保险补贴。对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困难中小企业,将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费率政策执行期延长至2010年底,并按规定给予一定期限的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在岗培训补贴等。中小企业可与职工就工资、工时、劳动定额进行协商,符合条件的,可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和不定时工作制。

二、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五)全面落实支持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提高小企业贷款呆账核销效率,建立完善信贷人员尽职免责机制。鼓励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金融机构发放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补助,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损失给予适度风险补偿。

(六)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要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完善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制度,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采取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贷款抵质押不足的矛盾。对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快研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股份制金融机构的办法;积极支持民间资本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参与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改制为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支持、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鼓励有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

(七)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创业板市场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扩大中小企业上市规模,增加直接融资。完善创业投资和融资租赁政策,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融资租赁企业。鼓励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设立创业 2 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金设立主要支持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企业,积极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发挥融资租赁、典当、信托等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稳步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积极培育和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产权和股权交易提供服务。

(八)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设立包括中央、地方财政出资和企业联合组建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各级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落实好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准备金提取和代偿损失税前扣除的政策。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金融、工商等部门要为中小企业和担保机构开展抵押物和出质的登记、确权、转让等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引导其规范发展。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开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保险产品。

(九)发挥信用信息服务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和评价体系,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信用等级。完善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方便快速的查询服务。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增强中小企业信用意识。

三、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

(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逐步扩大中央财政预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开拓市场、扩大就业,以及改善对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地方财政也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十一)落实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国家运用税收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具体政策由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自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3 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中小企业投资国家鼓励类项目,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所需的进口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免征进口关税。中小企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可按有关规定向省级财税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提出减免税申请。中小企业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纳税的,可依法申请在三个月内延期缴纳。

(十二)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社会负担。凡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均一律取消。全面清理整顿涉及中小企业的收费,重点是行政许可和强制准入的中介服务收费、具有垄断性的经营服务收费,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公示制度,公开前置性审批项目、程序和收费标准,严禁地方和部门越权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不得擅自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进一步规范执收行为,全面实行中小企业缴费登记卡制度,设立各级政府中小企业负担举报电话。健全各级政府中小企业负担监督制度,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及各种摊派行为。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通过强制中小企业购买产品、接受指定服务等手段牟利。严格执行税收征收管理法律法规,不得违规向中小企业提前征税或者摊派税款。

四、加快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

(十三)支持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支持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研制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产学研联合和资源整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在轻工、纺织、电子等行业推进品牌建设,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支持中华老字号等传统优势中小企业申请商标注册,保护商标专用权,鼓励挖掘、保护、改造民间特色传统工艺,提升特色产业。

(十四)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按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支持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技术改造。中央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投资中,要安排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资金,地方政府也要安排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原因需加速折旧的,可 4 按规定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十五)推进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促进重点节能减排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设备在中小企业的推广应用。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鼓励中小企业间资源循环利用。鼓励专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设备租赁等服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金融、环保、土地、产业政策等手段,依法淘汰中小企业中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防止落后产能异地转移。严格控制过剩产能和“两高一资”行业盲目发展。对纳入环境保护、节能节水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投资项目,按规定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

(十六)提高企业协作配套水平。鼓励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关系。鼓励大型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加强与中小企业的协作配套,积极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人才、设备、资金支持,及时支付货款和服务费用。

(十七)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支持培育一批重点示范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环境建设,改善产业集聚条件,完善服务功能,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鼓励东部地区先进的中小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联营等多种形式,加强与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合作,实现产业有序转移。

(十八)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在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发展。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在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网络动漫、广告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拓展,扩大就业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市场

(十九)支持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参与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业务。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技术改造资金等要重点支持销售渠道稳定、市场占有率高的中小企业。采取财政补助、降低展费标准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各类展览展销活动。支 5 持建立各类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展示中心,办好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展览展销活动。鼓励电信、网络运营企业以及新闻媒体积极发布市场信息,帮助中小企业宣传产品,开拓市场。

(二十)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落实出口退税等支持政策,研究完善稳定外需、促进外贸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稳定和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和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加大优惠出口信贷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境外开展并购等投资业务,收购技术和品牌,带动产品和服务出口。

(二十一)支持中小企业提高自身市场开拓能力。引导中小企业加强市场分析预测,把握市场机遇,增强质量、品牌和营销意识,改善售后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和改造商贸流通业,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业态,帮助和鼓励中小企业采用电子商务,降低市场开拓成本。支持餐饮、旅游、休闲、家政、物业、社区服务等行业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促进扩大消费。

六、努力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二十二)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统筹规划,完善服务网络和服务设施,积极培育各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通过资格认定、业务委托、奖励等方式,发挥工商联以及行业协会(商会)和综合服务机构的作用,引导和带动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建立和完善财政补助机制,支持服务机构开展信息、培训、技术、创业、质量检验、企业管理等服务。

(二十三)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引导社会投资、财政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在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领域建设一批产品研发、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改善创业和发展环境。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开放科技资源,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提高服务中小企业的水平。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加快发展政策解读、技术推广、人才交流、业务培训和市场营销等重点信息服务。

(二十四)完善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并进一步减少、合并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审批内容、标准和程序的公开化、规范化。投资、工商、税务、质检、环保等部门要简化程序、缩短时限、提高效率,为中小企业设立、生产经营等提供便捷服务。地方各级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时,要统筹考虑中小企业投资项目用地需求,合理安排用地指标。

七、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十五)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加强管理。支持培育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机构,开展管理咨询活动。引导中小企业加强基础管理,强化营销和风险管理,完善治理结构,推进管理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督促中小企业苦练内功、降本增效,严格遵守安全、环保、质量、卫生、劳动保障等法律法规,诚实守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

(二十六)大力开展对中小企业各类人员的培训。实施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中小企业培训机构的作用,广泛采用网络技术等手段,开展政策法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客户服务等各类培训。高度重视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在3年内选择100万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对其经营管理者实施全面培训。

(二十七)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加快推进重点区域中小企业信息化试点,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研发、管理、制造和服务水平,提高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鼓励信息技术企业开发和搭建行业应用平台,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软硬件工具、项目外包、工业设计等社会化服务。

八、加强对中小企业工作的领导

(二十八)加强指导协调。成立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中小企业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各地可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

(二十九)建立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制度。统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和发布制度,加强对规模以下企业的统计分析工作。有关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动态等信息,逐步建立中小企业市场监测、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

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既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也是当前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紧迫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结合实际,尽快制定贯彻本意见的具体办法,并切实抓好落实。

国务院

二○○九年九月十九日

第二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

鄂政发[2011]63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催生产业、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促进全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为抓手,以加快市场主体培育为核心,着力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着力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引导,推动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信息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新的发展优势,促进小企业快速成长和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实现全省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今后5年,要围绕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积极推动全省中小企业在数量扩张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提高,重点培育一批创业型、创新型、外向型、配套型、品牌型中小企业,推动中小企业总量规模不断壮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发展速度高于全省经济发展平均水平,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例逐年提高,新创办中小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持续增长;要着力构建适应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扶持培育一批综合服务机构、创业辅导基地、融资担保机构、人才培训机构、信息服务与管理咨询机构,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形成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省、市、县三级贯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切实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特别是优化中小企业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融资环境,加大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减轻中小企业负担,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发展

(三)加大对小型和微型企业扶持力度。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各地要高度重视小型和微型企业的发展,加强分类指导,通过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切实加大扶持力度。

(四)鼓励全民自主创业。积极落实扶持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降低创业门槛,放宽创业领域,广开创业渠道,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转业退伍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等社会群体,创办各类中小企业。鼓励留学归国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各类技术发明人等高素质人才自主创办科技企业,走新型创业发展之路。

(五)放宽创业经营条件。放宽创业主体资格、出资期限、出资方式、经营场所登记等条件。有合法主体资格证明的人员和组织,均可申办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经济实体和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创业人员的出资期限可适当放宽,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均可以用作对公司的出资;不涉及前置审批事项的企业在办理住所登记时,无法提交房屋产权证明的,可以只提交房屋租赁合同或使用证明;放宽企业名称反映行业的限制,简化企业名称登记程序。

(六)广泛开展创业辅导。对自主创业人员首次创办企业的,免费提供信息咨询,为其证照办理、行政审批和开业等事项提供指导和服务。积极组织和整合行业专家、职业咨询师、优秀企业家等各类人才资源,为中小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辅导,努力构建创业辅导培育机制。

(七)加强创业基地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的,纳入土地利用计划和土地供应计划。积极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向开发区、工业园区集中,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有计划地建造标准厂房,建设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微型企业孵化园。政府投资建设的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微型企业孵化园,实行低价租赁或政府财政补贴等方式,降低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创业成本。

(八)培育创业投资主体。加强对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发展的指导和服务,加快推进创业投资主体培育,以国家组织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为契机,充分发挥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政策性引导作用,综合运用阶段参股、风险补偿、项目跟投、风险补助、投资保障等手段,支持省内外各类创业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他民间资本在鄂创办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类企业,引导各类创投资本投向中小企业。

(九)拓宽中小企业发展领域。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鼓励支持中小企业、民间资本进入社会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业等法律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大力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向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十)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积极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形式的洽谈会、展销会、博览会,加大产品和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对组织参加境内外大型展销活动的中小企业和展会服务机构,其展位费、公共布展费等可给予一定的资助,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十一)指导中小企业加强管理。组织开展中小企业管理示范企业推介评选工作,引导中小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把中小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建立在科学规范的管理基础之上。支持管理咨询机构积极帮助中小企业按照科学、规范、精细、严格、效能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财务、质量、技术、工艺、计量、节能、安全、用工及标准化等各项管理制度;指导和帮助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按照《公司法》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三、推动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十二)支持中小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投入力度,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身研发能力。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建立健全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筛选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重点科技型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创新型企业和上市后备企业。

(十三)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坚持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大力支持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及高效节能环保产品和装备,按规定加速折旧,不断推动传统产业的新兴化。

(十四)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以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为载体,引导中小企业走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发展模式。突出抓好一批集中度高、关联性强、特色鲜明、大中小企业协调、环境友好、竞争优势明显的重点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围绕集群壮大、与升级、完善产业链,在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内,配套建设公共检测平台、融资平台、物流中心等,完善服务链,增强服务功能,打造集群品牌,加快推进产业集群成长壮大。

(十五)推动中小企业节能减排。认真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积极促进重点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依法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推动中小企业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鼓励专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设备租赁等服务,引导中小企业发展替代能源、再生能源等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废弃物、副产品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十六)推动中小企业联合兼并重组。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利用产权市场组合民间资本,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大力支持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积极开展联合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发展。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境外开展并购等投资业务,收购技术和品牌。对企业兼并重组发生的土地使用权、不动产所有权等相关产权转让,免收变更过户手续费。(十七)促进专业化协作配套。鼓励中小企业以“专、精、特、新”的产品和技术,与大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研发等协作关系,与大企业实现互利共赢。支持中小企业依托大企业和区域性龙头骨干企业聚集发展,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壮大区域特色产业,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十八)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着力培育一批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开展典型示范和推广,积极探索以“两化”融合为特征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支持各类信息运营服务机构创新信息服务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信息化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风险防范、市场应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的深度应用。(十九)支持中小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引导中小企业注册商标,重点培育一批自主商标,打造驰名、著名商标,加大地理标志保护力度,构建优势商标群体。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各类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推动中小企业无标建标、有标贯标、低标升标工作,督促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积极协助企业申请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开展质量兴企活动,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四、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二十)积极推进中小企业银企合作。加快建设银企合作网络平台,定期组织银企合作洽谈会、银企合作园区行、金融创新产品网上展示等活动,健全和完善银企合作长效机制。推动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和业绩奖励制度,鼓励各级政府对金融机构发放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奖励;鼓励金融机构依托产业链中核心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的稳固交易关系或产业集群内各企业在长期协作中形成的诚信约束关系,突破传统的评级授信、担保抵押等信贷准入条件限制,构建符合中小企业经营特点的新型融资关系。

(二十一)支持设立中小企业金融专营机构。支持商业银行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专营服务机构,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向县域延伸机构和跨地域发展。支持民间资本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参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以及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合作)银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股份制金融机构,加快村镇银行的审批设立和异地中小银行的引进,聚集社会资金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二十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面向中小企业积极探索多边信用、供应链融资、联保授信等多种模式,扩大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和信贷投入。大力实施中小企业信贷客户培植工程,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满足银行条件,获得信贷支持。加大对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推广“微贷款”模式。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围绕地方特色,开发适合商贸、科技、农村等各类小企业的“自助贷”、“订单贷”、“信用贷”、“网商贷”、“桥隧贷”等特色产品,以及对生产季节性产品企业的仓单质押贷款,对科技型小企业的股权、知识产权、版权质押贷款。建立金融机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评价体系,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质量。(二十三)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努力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大力挖掘中小企业上市后备资源,积极做好中小企业上市辅导培育工作。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纳入“湖北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的中小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需办理事项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对成功上市的企业,省政府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奖励。依托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建立健全面向中小企业的专项产权交易和流转平台,培育和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产权和股权交易、流转提供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服务。探索和指导中小企业利用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融资租赁等多种债权和股权融资方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二十四)加强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建设。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以及非公有制企业进入担保业。鼓励有实力的担保机构跨地域设立分支机构,发展担保业务。通过财政增资、多渠道筹资,不断增强省级担保和再担保平台的资本金,提高省级再担保平台对全省担保机构的增信作用。到2012年,各市、州至少设立1个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担保机构,各县(市、区)都要设立1个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的担保机构,初步形成市县共同参与、省市县三级联动、覆盖全省、良性循环的担保和再担保体系。(二十五)推动建立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制度。各级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担保机构的政策引导、行业监管和协调服务,督促各担保机构依照国家规定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风险准备金,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各级财政部门要视财力情况,对担保机构出现的代偿损失核定适当的风险补偿资金。

五、切实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二十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制环境。全面清理和修改阻碍与歧视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营造和维护平等竞争的法制环境。国家允许先行先试的领域、区域、方式,各地、各部门均可以探索试验,努力在全省形成鼓励创业、创新,宽容过错、失误的政策法制环境。

(二十七)优化中小企业投资环境。大力倡导“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积极倡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企业家的良好风尚。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和限制的,按“非禁即入”的原则,一律向各类市场主体开放,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 切实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优化民间投资的审批登记程序,努力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享受法律保护的投资环境。

(二十八)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加大信用环境建设力度,在进一步完善全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选择信用评价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试点。认定一批诚信示范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增强诚信意识,坚持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加快整合各部门、各行业的信用信息,逐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信用信息征集、信用信息披露、信用评价和失信惩戒机制,推进全省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努力创造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二十九)优化中小企业政务环境。加快推进政务公开,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改进审批方式,公开审批程序和审批时限,推行“一站式”审批。建立行政审批动态管理协调机制,依法及时清理和调整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不利于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严格落实国家有关设立、下放、取消审批权的规定,健全审批权的制约监督机制,彻底改变“重审批轻监管、以罚代管”的现象,以廉洁高效的行政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三十)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企业负担监督条例》,切实保护中小企业权益和作为市场主体的合法地位,进一步完善全省保障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法规和政策体系。严禁行政权力任意干涉中小企业的合法生产经营活动,规范和清理涉企收费项目,严厉查处利用行政权力对中小企业乱摊派、乱检查、乱收费等违法行为。畅通投诉渠道,切实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

(三十一)加快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要求,加快建设适应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在全省建立起以政府公共服务为引导、公益性服务为基础、商业性服务为支撑,体系完备、功能健全、服务规范、运转高效,省市县三级贯通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创业辅导、融资担保、人才培训、技术创新、信用评价、信息咨询、法律维权、协会商会等八大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受中小企业欢迎的服务示范机构,打造一批有特色的品牌服务产品,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服务队伍。

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三十二)切实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各级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要求,探索补助性、资本性、激励性等多种投入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中小企业。完善以财政绩效评价为核心的“跟踪问效”制度,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与合理使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积极指导和帮助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申报国家扶持项目。

(三十三)加大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全面落实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准确理解与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实行服务承诺制、监督投诉制。

1、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自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2、对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年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的150%摊销。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小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3、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凡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可按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在以后纳税结转抵扣。

4、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按规定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5、中小企业投资国家鼓励类项目,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所需进口的自用设备以及按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免征进口关税。

6、中小企业从事国家规定的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1年至第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4年至第6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7、对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在以后5个纳税结转抵免。

8、中小企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确有困难的,可按规定向主管地税机关提出减免申请。

9、中小企业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纳税的,可依法申请在3个月内延期缴纳。

(三十四)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要形成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扶持中小企业的机制。各级采购人要不断提高采购中小企业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比例并授予一定比例的采购合同。积极培育中小企业成为政府采购的长期供应商,鼓励符合资质条件的中小企业依法组成联合体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

(三十五)帮助中小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督促中小企业贯彻落实《劳动法》,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形成以人为本、劳资和谐的氛围,充分激发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建立中小企业劳资纠纷协调处置机制,依法保护劳动者与中小企业双方的合法权利。加快在中小企业中建立健全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发挥其在协调劳资关系方面的积极作用。对吸纳困难人员就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中小企业,给予适当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

七、加强对中小企业工作的组织协调

(三十六)加强组织协调。加强对中小企业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成立湖北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经信委。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进一步完善成长工程推进机制,将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工作目标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考核,并逐步扩大考核内容,由过去只考核中小工业企业逐步扩大到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服务性企业,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目标责任管理体系。经信、财政、统计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及时跟踪成长工程工作动态,定期对成长工程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通报,不断改进和完善考核考评办法,做好跟踪服务、动态管理和考核奖励。(三十七)做好分类指导。围绕“催生”、“育苗”、“助长”、“培优”四个环节着力做好中小企业的分类指导和重点扶持,突出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创办,、加快发展规模企业,、大力培植龙头企业,着力在支柱产业、产业基地、重点产业集群中选择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抓好典型带动,推动中小企业成长,建立起大、中、小企业成长梯队,推动企业结构协调发展。每年选择100户创新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使之尽快成长为能够辐射带动关联企业和周边地区发展的龙头企业。

(三十八)完善统计监测制度。加强统计部门建设,充实统计工作力量,积极开展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研究,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坚持按季度发布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统计数据,逐步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住宿餐饮企业、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数据纳入定期发布范围;加强对规模以下企业的统计分析与核算工作,督促企业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强化依法统计意识。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动态等信息,逐步建立中小企业市场监测、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帮助中小企业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二〇一一年九月三十日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城区管委会,县直有关单位,县有关企业:

为进一步促进县域内中小微企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山西省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

1.充分认识中小微企业在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县中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在经济构成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其量大面广、行业分布广泛,活跃在农副产品加工、铁矿采选、石材开发、仓储物流、商贸旅游等多个领域,在容纳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稳定社会和谐等方面的贡献作用尤为明显。各单位都要把进一步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切实抓出成效。

2.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市场机制和规划导向、产业政策等多种调控手段,有效促进中小微企业结构调整,发展产业集群。大力推动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提升中小微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营造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3.目标任务:以中小微企业发展提高为主线,因势利导精心打造规模企业扩张、成长性企业扶持、小微企业孵化工程,努力提高中小微企业规模实力和经济运行水平。到“十二五”末,全县中小微企业累计注册资本比2010年翻一番;增加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速2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比2010年增加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中小微企业在优势行业得到较快发展,产业和行业结构更趋合理,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形成特色鲜明,成长性好,“小产品、大市场”,“小企业、大集群”的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和产业集群。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4.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按照“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提速度、增总量”的总体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的产业发展重点和规划布局,以促进中小微企业科学发展为核心任务,不断优化完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融资环境和空间环境,大力发展环保低碳型、技术创新型等绿色、高端、高效产业,重点推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中小微企业向农副产品深加工、轻化工、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型产业和仓储物流、特色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鼓励中小微企业创业者高起点、高标准投资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期间,中小微企业结构性调整投资每年要达到2亿元以上。推动中小微企业加大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5.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通过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上市,推进品牌创建,促进企业高端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以左权县工业园区为平台,充分吸纳新型产业、技术和人才,优化落实园区政策和资源,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向“专、特、精、新”方向发展。以县域内国有大集团、大企业为依托,积极发展递延产品和相关配套产业。

6.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根据《山西省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实施意见》的规定,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要求,帮助、扶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微企业超常规发展。到“十二五”末,除县重点监控企业外,经济效益好、带动辐射力强的重点成长性企业要在现有的50户基础上实现翻一番的目标。

7.引导集聚发展。要依托标杆企业,通过企业间的战略重组,细化产业内部分工,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完善的专业化集群体系。“十二五”内,初步建成四大产业集聚区。一是以宏远科技3000吨聚十一酰胺为龙头,开发建设生物加工聚集区,发展蓖麻种植及配套加工产业;二是以新世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0万只肉羊加工项目为龙头,发展养殖、畜产品加工产业聚集区;三是以粟城、桐峪选矿企业为龙头,通过资源要素整合,标准化矿井建设,发展现代化铁矿采选产业聚集区;四是以左权县工业园区为龙头,发展新型产业聚集区。

三、强化落实,努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8.依法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和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简称“两金”)。依法设立“两金”是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实施意见》精神,实现以小博大、引导投资、鼓励创业,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我们要在积极争取、用好用足中央财政每年安排的30亿元中小微企业基金及省市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外,从2012年起,每年至少安排300万元,最多不超过上年财政收入的5‰,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每年不少于30万元,安排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两金”纳入县财政预算,并根据财力增长和发展需求逐步增加。“两金”由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财政局管理使用,采用奖励补贴的办法,重点用于支持劳动者创办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节能减排、市场开拓、扩大就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上市,以及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服务平台建设。9.优化政府公共服务。组织落实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清理不利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地方规章制度。支持中小微企业公平享受各项扶持政策,公平获取各类社会资源,公平参与各类重大项目。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调研,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中小微企业生产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凝聚全社会合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10.落实企业权益保护和减负工作。坚持依法行政,保护中小微企业及职工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公示制度,全面排查清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行为。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的投诉机制和权益保护法律援助机制,严格执行国务院暂时免征中小微企业的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优惠政策。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会同监察局、纠风办每年要对企业减负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11.落实国家、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从2012年起,到2015年12月31日止,凡未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的工业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其他企业,也享受此优惠政策。对年新创办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中小微企业,按其当年新增地方税收当地财政留成部分的20%给予支持。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地税部门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经省级科技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小微企业,税务部门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12.统筹安排用地。将中小微企业的建设用地指标纳入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利用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和矿业用地整合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增加对科技含量高、劳动密集型中小微企业的用地供应,新增土地指标和工业园区内的土地规划,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发展中小微企业和建设小微型企业创业基地。引导中小微企业向集约节约用地模式转变,鼓励企业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利用自有土地进行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通过厂房改建和加层、内部整理等途径,提高空间利用率和产出率。

13.加大政府采购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对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产品(服务)的政府采购机制,加大政府采购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逐步提高采购中小微企业货物、工程和服务比例;落实中小微企业市场准入相关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公平参与社会公用事业等领域的发展。

四、多措并举,不断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14.积极开拓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强化中小微企业上市培育工作,积极推进股权融资工作,对成功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中小微企业,除享受晋中市《关于鼓励扶持企业上市促进晋中经济发展的意见》的奖励政策外,从县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中一次性给予10万元补贴。

15.不断提升间接融资服务水平。加快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建设,完善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担保风险补偿机制,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商贸服务、工业生产等不同类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完善抵押物评估机制,推行股权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商品融资、联保联贷、以商标权为主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融资方式;通过贷款贴息、担保费用补贴等方式,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创新中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还款方式,实行更为灵活的还款政策,缓解中小微企业到期贷款还款压力。

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投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创业投资公司。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有效遏制民间借贷高利贷化倾向,依法打击非法集资、金融传销等非法活动。

五、狠抓基础,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6.支持创办中小微企业。降低创业门槛,凡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全部向创业主体开放。放宽对注册资本的限制,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申请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降至3万元。个体工商户转成中小微企业的,可继续使用原字号,允许将经资产评估后的净资产作为实收资本;转成个人独资企业的,如生产、经营规模小,达不到《个体工商户建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设置账簿标准,可实行税收定期定额征收办法。对取得营业执照的新办企业,没有达到认定一般纳税人的金额条件的,也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对达不到查账征收条件的纳税人,可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对创业者进行奖励补贴,引导民间投资,鼓励全民创业。全县城乡劳动者新注册中小微企业的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计算,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万元(含500万元)、200万元(含200万元)、100万元(含100万元)、50万元(含50万元)的新办项目,经核实投资达效,政府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2万元、1万元的资金补贴。自2012年1月1日起,高等院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进城创业的农村劳动者、复转军人及残疾人员新注册为个体工商户且经营正常的,每户县政府奖励500元,注册或升级为中小微企业且正常生产经营的,每户县政府奖励1000元。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8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并由县财政给予3年贴息支持。高等院校毕业生创业需办理人事、劳动关系代理手续的,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所属有关机构提供代理服务,且免收人事代理费用。

17.支持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和设备,研制适销对路新产品,鼓励和支持公共技术研发服务机构开展对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

对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国家相关税收政策的规定,按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对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填补省内空白的,按照其上缴税金高于上年留成部分的20%给予奖励。对成功申报国家、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和通过自主创新新产品认定的企业,县政府分别给予10万、5万、3万元的奖励,资金从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中列支。

18.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中小微企业在行业内通过合并股权、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进行整合,组建大集团,创建优质品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和省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的企业,要从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中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和5万元。

19.推进节能减排。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鼓励中小微企业内部和企业间循环利用资源,推广重点节能减排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设备在中小微企业的应用。对投资额100万元以上的中小微工业企业节能改造项目,经主管部门核实符合节能减排要求标准的,可从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中按项目固定资产投入的1.5%给予奖励,奖励资金原则上不超过200万元。20.加强市场开拓。从县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20万元,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建立产品技术展示中心,参加“中小微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微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国内、国际大型展览展销活动,对参加境内外重要会展发生的摊位费、公共布展费等给予资助。以奖代补,主要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和产品推介宣传。

21.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企业家、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培养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前瞻性的行业、产业领军人物。对在转型跨越发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要推荐为各级劳动模范的候选人或进行专项表彰。

22.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中小微企业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对中小微企业吸纳符合就业扶持政策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相应期限内,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给予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基本医疗保险补贴、失业保险补贴。

中小微企业凡吸纳失业人员,符合现行税收法律法规及政策条件的,由税务部门给予依次减扣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凡招用高等院校毕业生和复转军人、残疾人员,经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实属实的,每吸纳1人,用人单位可向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县财政局申请,从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中一次性给予500元的奖励性补贴。

六、完善机制,逐步建立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23.加快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服务主体多元化、运营市场化、资源社会化、分布网络化、服务便捷化的要求,建设结构合理、功能健全、服务规范、运转高效,满足中小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服务需求的县、乡(镇、城区)、村(社区)三级联动、上下贯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渐进式推进的原则,逐步推动建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九大体系。即:提供各类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工、传播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提供融资指导、贷款担保、企业信用宣传培训、信用征集与资信评价等多层次的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提供人才培训、人才培训评价、人力资源配送等人才培育服务体系;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和综合服务的创业辅导服务体系;提供规范经营、行业自律、经营战略、组织设计、企业文化等综合服务的行业协会服务体系;提供政策法律咨询、维护权益、规范行为、企业改制、资产评估、财务管理、治乱减负等政策法律服务体系;提供产品设计研发、产品检测、技术咨询等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提供市场营销、展览会展、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等市场开拓服务体系;提供企业诊断、管理咨询、管理培训、组织结构、发展战略策划等管理咨询服务体系。

重点建设工信部、省、市中小企业局为后台支撑的县级“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大厅”,组织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综合服务。“十二五”期内初步建成以国家和省、市服务平台为后台,县级服务大厅为窗口,以行业协会(商会)和专业服务机构为依托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

24.加快专业化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对各有关部门、农民就业产业基地的配套服务机构和相应设施建设,引导社会优质资源入驻,健全中小微企业专业服务体系。支持中小微企业在流通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发展。

七、深化管理,切实提高企业综合经营能力 25.引导企业加强组织管理。鼓励中小微企业按照现代企业模式进行建设或重组,按照科学、规范、精细、效能的要求,健全企业财务、质量、计量、安全、用工等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体系;对生产经营已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个人工作室以及各类非法人企业,积极引导其向法人企业转变;对具备法人条件的中小微企业,积极引导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鼓励争创“诚信示范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和“消费者满意单位”。获得国家、省级荣誉的,经主管部门核实,从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中分别给予1万和5000元的奖励。

26.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支持中小微企业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引导中小微企业健全财务监控制度,加强市场分析预测,增强品牌营销和风险防控意识,提高经营服务能力,推进诚实守信经营;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经营模式,积极采取贴牌生产、服务外包、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拓展服务领域。

27.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支持建设行业性、专业性和综合性的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推进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工程,引导中小微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研发、管理和服务水平,深入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提高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八、加强领导,建立完善各项工作机制

28.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成立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县长担任组长,相关委办局、乡(镇、城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处理日常业务,办公室设在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29.加强分类指导。根据我县中小微企业不同发展类型、阶段和规模特点,建立健全分类指导机制。加大政策集成力度,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对小微企业和初创型企业的支持,激发区域创新活力;支持一批具有良好前景的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具有技术远见和集成能力的高技术大公司。

30.完善统计监测机制。进一步理顺全县中小微企业统计渠道,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业的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和发布制度,确定中小微企业的统计范围、统计指标、报表频率,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统计分析工作,定期通报中小微企业发展运行情况,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要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动态等信息,逐步建立中小微企业市场监测、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避免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第四篇:中小企业发展意见

项 目 办 提 供

1、落实国家、省、市政府技术改造扶持政策,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

对工业中小企业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一是帮助重点企业申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计划;二是对符合《辽宁省企业技术改造财政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的中小企业建设的技术改造项目,做好省技改财政贴息资金的申报工作;三是每年在市技改财政贴息专项资金的安排上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给予倾斜。

2、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及协作配套水平,落实国家及省中小企业发展项目补助资金。

对中小企业采用自有技术或引进专利技术,开发产品,开展技术创新,发展专、精、特、新产品,为大企业配套的项目。帮助申请国家及省中小企业发展项目补助资金。

3、鼓励中小企业与境外先进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联营等多种形式加强合作,落实海外并购科技型企业扶持资金。

对能够并购海外科技型企业的中小企业,帮助申请列入全省并购海外科技型企业计划,省财政按实际

并购额20%比例给予补助;中国银行对并购项目提供50%贷款支持;市财政按实际并购额10%给予补助,并对中行贷款给予全额贴息。

4、落实国家有关技改项目减免税政策。对工业中小企业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中,符合执行进口设备减免关税、增值税有关政策的,做好减免税的申报工作。

5、落实企业租凭工业标准厂房补贴。对在工业园区内租凭标准厂房的工业中小企业,由市、县(区)财政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补贴,第一年每平补贴50元,第二年、第三年每年分别补贴40元、30元。

第五篇: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全文)

中新网12月14日电 受国务院委托,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24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报告全文如下: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工商登记企业1030万户(不含3130万个体工商户),按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测算,中小企业达1023.1万户,超过企业总户数的99%。目前,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

中小企业在快速成长中,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已经从采掘、一般加工制造、建筑、运输、传统商贸服务业等行业,发展到包括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在内的各行各业,从分散经营开始向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从早期的以国内市场为主发展为面向国内外市场。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广泛参与市场竞争,促进了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发挥,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小企业受到严重冲击,亏损、停产和半停产企业增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今年1至2月,是中小企业最困难的时期,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完成总产值同比增长5.9%,比上年同期回落22.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同比下降19.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52.3个百分点。随着中央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实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企稳回升态势。今年1-8月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同比分别增长1.6%和10.4%。

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先后就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善发展环境,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一)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和政策措施。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标志着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有关部门相继出台配套文件50多个,各省(区、市)出台配套文件200多个,21个省(区、市)

制定了地方法规。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印发,提出了36条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动中小企业提高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此外,有关方面还就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规范设立与运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等提出指导意见。目前,落实国发[2005]3号文的配套文件已基本制定完毕,非公有制企业开始进入能源、通信、军工、民航、铁路、文化、旅游以及公用事业等领域。为帮助中小企业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保持稳定发展,今年8月19日,国务院第77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会后经修改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29条政策意见。

(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

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中央财政预算设立了中小企业科目,安排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资金规模。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49.9亿元,较上年增长75%。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8.9亿元,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在中央预算内企业技术改造专项投资中,安排30亿元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技术改造,在切块地方的技术改造专项投资中,68%的资金用在了中小企业。为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小企业基金的设立和运作,2007年中央财政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一些地方也设立了扶持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在税收政策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减按20%和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统一下调到3%。出台了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按照正税清费的原则,深入开展减轻企业负担工作。从2008年9月起,在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今年1月起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合计每年减免金额约360亿元。各地区也对本地区出台的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减轻了企业负担。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七次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商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决定自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为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鼓励企业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采取了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率、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鼓励和引导职工与企业依法平等协商等措施,帮助企业稳定劳动关系、稳定就业。上述政策,受益主体大多是中小企业。

(三)采取积极措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一是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强宏观信贷政策指导,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从利率风险定价、独立核算等六项机制入手,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放宽金融机构中小

企业贷款呆帐核销条件,落实中小企业贷款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政策。推动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地区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累计补充完善了190万户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去年下半年以来,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基准利率,明确提出2009年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的目标。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小企业银行贷款比年初增长26.98%,占企业贷款增加额的22.4%,高于全部企业贷款增长1.87个百分点。

二是支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营业税减免、各项准备金税前提取、资本金注入、担保费用补贴等扶持政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取得了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预计到2009年底,全国设立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4800多家,共筹集担保资金2500多亿元;累计为115万户(次)企业提供担保总额2.6万亿元。

三是不断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2004年5月推出中小企业板以来,为306家成长性较好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1203亿元。今年10月,创业板挂牌,首批挂牌上市的28家企业共募集资金155亿元。同时,推进中小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和集合债券等,启动了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试点以及区域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试点等工作。

(四)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实施了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开展了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加快调整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实现集聚发展和开展节能减排,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不少中小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能力提高,质量、专利、名牌意识增强,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些地区利用区域优势,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全国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2000多个。一批中小企业在“专、精、特、新”发展方面迈出了步伐。2004年以来,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与大企业协作配套等技术进步项目2468个,技术改造项目3978个。截至2009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20297项。支持利用闲置厂房和场地,建设小企业创业基地143个,带动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

(五)大力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职业培训、管理咨询、信用评价、创业辅导等服务的各类机构,积极发挥协会、商会及工商联等组织的作用。自2003年以来,组织实施了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累计对30万小企业经营者进行了政策法规以及工商管理知识等培训,对12万户新创办的小企业提供了创业辅导服务。在产业集群或中小企业集聚区,支持建设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52个,带动了地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全国建成留学人员创业园13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674家,生产力促进中心1497家。强化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的服务功能,组织开展了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活动。连续7年举办全国中小企业网上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约有4万户中小企业和24万高校毕业生免费发布了招聘和求职信息。成立全国以及区域性中小企业协会95家,各类中小企业服务中心425家。

(六)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国际交流合作。

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中小企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先后签署合作协议12个。批准成立了中国─东盟中小企业投资基金、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和中意曼达林基金。举办了A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和首届亚欧会议中小企业部长级会议。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出口退税以及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的支持下,中小企业出口产品规模和质量稳步提高。截至2008年底,近2万家中小企业出口从无到有,4,700多家企业出口业绩快速增长。先后举办六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境内外参展企业累计2.15万家,举办五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今年9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国西班牙中小企业博览会,促成合作项目961个,合作金额1240亿元。

总体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企业素质不断提高,竞争力明显增强。以工业为例,200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户数、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长118%、55%、262%和261%。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小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中小企业发展条件和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发展质量和水平有较大提高,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复苏过程缓慢曲折,国内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

(一)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配套政策尚不完善,部分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没有根本消除。不重视中小企业的观念和做法在个别地方和领域仍然存在,中小企业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实现公平准入还存在一些障碍,参与政府采购还比较困难,侵犯中小企业及其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仍有发生。

(二)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不足,小企业贷款规模和比重仍然过低。贷款抵押品单一,金融产品和服务尚需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发展滞后。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不高,直接融资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

(三)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困难较大。中小企业中劳动密集型、资源型、加工贸易型和“贴牌”企业数量较多,在当前资源和环境约束明显,经济全球化加速,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的形势下,其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环境和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更加突出。受资金、人才以及市场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自主调整能力不足,产品和产业调整优化升级难度大。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中小企业创业辅导、管理咨询、法律援助、技术推广以及企业融资、信息、培训等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公益性服务不足。一些服务机构服务功能不完善,服务水平和效率不高,特别是部分提供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需服务的中介组织,服务意识较差,行为不规范,收费较高。

(五)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尚需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总体偏小,资金使用较为分散,支持领域有限,对小企业支持不足。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仍需改善和加强,特别是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工作还比较薄弱,相关制度还不健全。中小企业社会负担较重,“三乱”现象仍然存在。

四、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更加积极有效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继续加大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有关政策规定的实施力度。

以全面贯彻国发[2009]36号文件为重点,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抓紧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加快修订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制订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清理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营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抓紧出台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意见。

(二)加大财税等政策扶持力度。

逐步扩大中央财政预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开拓市场、扩大就业,以及改善对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出台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管理办法,提高采购中小企业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比例。落实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要把明年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全面清理整顿涉及中小企业的收费,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公示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收行为,凡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均一律取消,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严肃查处对中小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各种摊派及侵权行为,切实保护中小企业及其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全面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重点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体制机制,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和贷款抵质押方式,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扩大对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和比重。加快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融资租赁企业,稳步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积极推进区域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试点,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改进对担保机构抵质押登记服务,推进银保平等互利合作。推动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和评价体系。

(四)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支持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联合和资源整合,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扩大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规模,支持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技术改造。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金融、环保、土地、产业政策等手段,推进中小企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实现节约生产和清洁生产。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与大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协作配套关系。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资源共享的原则,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加强东中西部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实现产业有序转移。大力引导支持发展软件、物流、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扩大生产服务业领域和规模,支持中华老字号等民间特色工艺、传统商贸服务业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五)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规划指导,健全投入机制,形成层次合理、分工明确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建立和完善财政分级补助机制,引导和支持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开展信息、培训、技术、创业、投融资、质量检验、企业管理等服务。通过引导社会投资、财政资金支持等多种形式,重点支持带动能力强、具有共性服务功能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制度,加强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监测和分析。

(六)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加强管理。

广泛开展管理咨询等活动,引导中小企业加强基础管理,健全经营机制,完善治理结构,推进管理创新。积极引导各类中小企业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提高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保障员工安全健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继续实施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

下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6号(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6号(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