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精选
“关爱地球 拒绝一次性用品”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青河县小学的董雪荣,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的研讨交流活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关爱地球,拒绝一次性用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一、主题确立的背景及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日益改善,环保理念已经日渐深入人心,可生活中环保行为的落实却往往不尽人意。就一次性用品来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街道边随处可见的塑料袋、一次性餐盒、一次性杯子,垃圾箱里被人们抛弃的废电池、还有那些被人们当作燃料的一次性筷子„„真是比比皆是。它使用方便,价格便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特殊需要,加快了生活的节奏,但在使用便捷的同时它又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次性用品的过度使用,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同时制造了大量的垃圾,增加了环境负担,对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许多人明知这是一种资源浪费,却依旧对他难舍难弃。这些问题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同时也亟待我们通过探究能有效解决。一次性用品普及迅速,使用广泛,而我们自己、学生、家长往往也是这些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者,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使用一次性用品带来的严重后果,特结合学校大队部开展的争做“环保小卫士,低碳生活我先行”的主题活动月而举行的此次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关爱地球 拒绝一次性用品》。
选择这个主题这是基于以下两点: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另一方面,学生在讨论、探究这些问题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环境,懂得人们肆意破坏地球环境将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此次主题活动旨在既能够突出综合课程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课程特质,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和情感教育。学生在参与调查、讨论、表达等活动过程中,了解科学,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懂得人要与环境和谐相处,从而培养学生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责任感。根据主题活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五年级学生参加《关爱地球 拒绝一次性用品》这一主题活动。
二、活动目标
通过《关爱地球 拒绝一次性用品》这项综合活动我希望达到以下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研究,让学生知道,许多一次性用品并不卫生,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也带来了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倡导不用一次性用品。
2、能力目标:通过设计各种课题方案,使学生学会调查、实验、参观访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分析、研究,从而有所发现,体验到与人分享的乐趣及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自然,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活动安排及其依据
本次活动时间为三周,分三阶段实施:确立课题,开展活动,成果展示。
[设计依据]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必须面向学生的完整的生活领域,必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因此在安排上,把学习实践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兼顾五年级学生社会认知不深入、社会活动能力不强的特点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指导,起到调节与帮助的作用。
四、教法与学法
1、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设计小组活动方案。在这些实践的活动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创设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合作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出较完善的小组活动方案。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思维活动,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五、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上课伊始,我通过课件出示一次性用品实物和一次性用品的相关信息材料,让学生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导入主题,这一措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和谐的活动氛围。在板书主题之后,我趁热打铁,问学生看到这个主题后你想了解些什么?(1)学生提出想知道或感兴趣的问题,师生交流,师相机板书。(2)围绕主题进行讨论,生成小课题并指导研究内容。(3)全班汇报并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更有价值的问题。(主题探究活动最首要的环节便是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触摸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激起他们“想问,想做,愿做”的热情,这是能否有效开展活动的关键。教师要对学生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加以有效指导,指导学生进行筛选和归纳,形成他们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子课题。)
[设计意图] 突出综合课程的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提出问题。
(二)、确定研究小组,设计研究方案。
1、引导学生自主确定本小组研究的主题。结合筛选出有价值的小课题,我让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小课题,然后指导学生分组,确定探究主题,并在此基础上,让小组长为各自小组起一个个性化的名字,并定出小组的活动口号,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出示活动方案表格,布置活动要求。为了使研究开展的更加顺利,我在活动前展示小组活动方案表格并让学生观察,明确探究方向。小组活动方案小组名称、小组人员分工、研究的重点、活动地点、活动方式、时间安排、活动准备等
3、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要求制订本小组活动方案(小组初步拟订方案,教师研究方法的指导,如:调查法,访问法,搜集资料,问卷调查,考察„„)
[设计意图]
宣传发动,激发学生兴趣,根据学生的意愿分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把主动权完全教给学生。
(三)、交流活动方案,指导完善。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报本小组的活动方案。
我先让学生汇报一下你们小组设计的活动方案,其他同学针对他们小组的活动方案提出好的建议和补充。
2、组织别的小组同学进行对该小组的活动计划提出建议和质疑。(引导学生可以争论,发言同学留在上面应答同学的提问,重点对研究方法的指导,访问对象的指导。如访问专家也可以是询问老师,强调老师的作用等等。)
3、完善充实本小组活动方案。结合其他小组提出的好建议,让各个小组认真参考,进一步完善充实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
4、小组长交流修改后的小组活动方案,师小结。(在这一环节中,我尽可能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位置。更多地倾听学生们自己的意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同时,让学生在调整、体验、完善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课题。)(课件展示自评表)温馨提示: ●在讨论时我积极动脑了吗? ●我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吗? ●同学在发言的时候我认真地倾听了吗?(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主题,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主动发现和合作交流中不断充实提高。)
2、开展活动。各小组自主开展活动,教师协助
第一环节: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各小组推选组长、确立研究问题、明确各自的分工与合作,并制定活动计划与方案,并上交教师审阅。
[设计意图]
学生的设计有时不能紧扣主题,通过这一环节的小组讨论,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实践内容,在教师的建议下积极调整活动内容。
第二环节:阶段性总结及调整。通过各小组的汇报交流,让学生得到启示:只有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更好。并对各组的活动提出肯定和意见,为成果展示作好准备。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对小组成员作以适当调整,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小组进行重点指导。同时,我指导学生在调查活动中要分工合作,团结一致,并在实践活动中做到:做爱护环境的模范人,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设计意图]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性,加强学生对活动过程的认识和感知,为信息的整合提供条件。
3、成果展示。
第一环节:课堂展示。
课堂版块一:设置情景,导入课堂。由两名主持人主持。
课堂版块二:成果展示,交流点评。各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设计意图]
展示学生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及相关环境保护知识,深刻认识一次性用品所带来的危害,明白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
第二环节:资料整理。由教师及主持人将本次活动的各种图片、资料整理打印成册,在学校传阅。在全校形成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的氛围。
[设计意图]
积累资料,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再次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不断创新进取的心理品质。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评出优秀小组。
4、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课的开放性、延展性、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使得我们可以不断地开发和研究,一次主题活动的结束了但我们的探究还在继续,并且我们在不断关注社会的同时发现新问题,并找到解决新问题办法。就今天的主题活动课完成后,学生还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红领巾广播站、手抄报、主题队会来宣传环保、倡导低碳生活,使环保深入人心。
《寻找生活中的浪费》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为大家展示的主题活动是《寻找生活中的浪费》。我将从主题分析、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五个部分来为大家展示这个活动。
一、主题分析
活动的生成:有一次,在学校食堂吃饭,我看见学生餐桌上的剩饭很多,就和学生们谈论起了有关浪费的话题,从学生们的谈论中我了解到,学生只是懂得要节约,不能浪费。至于浪费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怎样去解决这些浪费现象等等,他们了解得非常少,“浪费”这个话题也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为此我决定开展 “寻找生活中的浪费”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旨在为学生提供一次亲身实践的机会和动手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使学生了解浪费现象对生活的影响和危害性。
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节约的好习惯,增强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准备阶段
1.出示图片激发学习兴趣。2.引领学生确定子课题。3.设计计划表,填写计划表。第二阶段 活动的实施
活动实施时,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分组行动。
第一组学生就“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出示学生做调查时的照片和视频)(出示调查问卷)调查完之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问卷的结果做了汇总。
第二组学生“以校园里水的浪费展开了调查”(出示汇报视频)。在这一环节中我还带领学生们去参观了滴灌种田,请专业的技术员为学生们讲解了滴灌种田的好处(出示采访片段)。
第三小组学生对本班部分学生做了零用钱的使用调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制表格,进行统计。(出示学生制作的消费一览表及小组汇报视频)
第四小组学生主要调查学习用品的浪费现象。汇报时,学生带来所谓的“废纸”、小铅笔头让同学们再利用,学生以对话形式展开他们的汇报(出示视频),这一活动的实施培养了学生主动创造的意识和能力。第三阶段 汇报 展示 总结
汇报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充分体现了学生团结互助合作的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的延伸
(出示学生制作的作品)(出示学生交流时的视频)
《晒晒我的零花钱》——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综合实践》这门课程的教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晒晒我的零花钱》。
我主要说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选题说明】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当一种学习用品或玩具开始盛行时,很多学生都会去买。每天上学或放学时,学校门口的商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口围满了学生。这一切源于何处?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存在着溺爱的现象,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学生手中的零用钱的数额也有所增加。孩子闹着要什么就给什么,再加上孩子天性就好吃、好玩,以致使用零用钱大手大脚,不求意义地盲目乱花。针对这一状况,我校四(6)班提出了“我的零花钱”这一课题。
为了让学生懂得合理地有计划地使用零用钱,并知道这些钱的来之不易,都是父母花血汗挣来的,要重视父母的劳动成果,并在活动中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因此,本学期我校四年级开展了以《我的零花钱》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参与年级:四年级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实践与研究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2、学会合理设计、运用调查表格,发现同学们的零花钱使用的情况。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问、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等活动增强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使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培养学生节约用钱、合理花费的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活动形式】
1、问卷调查
2、观察、访问
3、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活动阶段构想】
第一阶段:确定研究主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课题,确定自己感兴趣并有可能进行实际操作的问题
形成研究主题,并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实际研究阶段——根据各自的研究主题确定研究途径,例如通过调查、观察、查找资料等方式获得所需信息,帮助完成研究。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阶段——通过活动计划表、访谈表、调查问卷、调查统计表、图片、倡议书、畅谈感想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总结参与本次活动的所得所想。【活动时间】三周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研究课题,制定
活动计划(一周)
一、活动课题的生成
1、师:周一上午,几个同学告诉我,他们最近发现一种现象:每当上学、放学的这段时间,学校门口的商店里总是挤满了学生,争着购买各种各样的零食。解老师建议他们联系微机老师把这情景拍下来,请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播放实录:在校园门口,一些学生围着小吃摊拿出一元、两元钱买烤的“串”吃,围在小商店门口,拿着玩具玩。
3、谈感受,确定研究主题。
师:你们看了这段视频有什么想法?请自由说说。
(学生可能从来源、用途、数目、家庭情况、身体健康、吃零食的危害、行为等方面做出反映)
师:看来对于零花钱,大家有着很多见解,也有很多想要知道的地方,那我们就以“我的零花钱”为题,进行一次调查研究活动吧!板书主题:我的零花钱
3、小组讨论,归纳研究内容,生成次主题。(1)调查零花钱的来源和数目
(2)调查零花钱的用途(3)调查家长的收入情况(4)怎样合理使用零花钱
二、组织活动小组,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1、分组分工:1组(阳光组)主要负责对零花钱来源及数目的调查分析;2组(侦探组)主要对学生零花钱用途的调查分析;3组(收入组)主要对家长收入情况调查研究;4组(精灵组)主要对怎样合理使用零花钱进行调查研究。
全班同学可自由组合,自由选择调查研究方法,全面收信其它组信息,对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与倡议。
2、各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填写活动计划表:(略)
(在学生开展活动前,教师指导学生做好活动前的计划,活动中的记录,活动后的反思,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在第一阶段里,我的指导由扶到放,使学生少走许多弯路。活动的主题和计划由学生自己把握,他们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时间、空间上掌握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动权。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第二阶段: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一周)
一、制定调查问卷。
根据调查内容讨论交流,一起制定学生和家长的调查问卷。附1:“我的零花钱”学生调查问卷(略)附2:“我的零花钱”家长调查问卷(略)
敬爱的家长,您好!本次调查是我校实践活动之一,调查结果仅作为一种了解,您
二、制定统计表、采访记录表。
教师指导各组制定采访记录表、调查统计表。
三、分组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根据各组预定时间到相应地点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完成问卷。
四、数据整理统计。
各小组在调查、收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从中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在整个实施阶段里,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每个小组根据各自的计划展开了调查。调查本班同学零花钱使用情况时,鼓励学生说真话,并依据学生回答做好记录,为下一步统计活动做好铺垫。现场统计结果活动,是希望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调查问卷的使用方法。因此在这时,教师要充分的给予学生自主权,和同学们一起共同商量,制定简单的调查表。在统计结果时,教师也放手让学生进行,教师只做相应的指导。教师要力求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谈话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此时将自己的想法一一倾诉,并从中发现问题。教师做出相应的小结,让学生更加明晰此项活动的目的。)第三阶段:你言我语,晒成果(一课时)
(这一阶段教师指导重点可放在指导学生将活动后的成果用何种方式进行展示上。有时候学生的想法是非常独特的,有创意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用最能表现活动效果的方式进行展示。)
《“白色污染”——塑料袋》。
20世纪初的1902年,当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轻便、结实和方便的塑料袋时,一定不会想到,这项发明如今却成为了“史上最糟糕的发明”。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的称塑料袋为“方便袋”,目前多是由商家免费提供盛装商品,消费者使用时也自然很仗义,甚至买一包盐也要套上去两三个,如果不套就不高兴,在这一点上却很少有人意识到环保问题。现在大家都知道,塑料袋给我们提供许多便利,但由于人们的过量使用和回收处理不当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 主要来源。在生活中有些孩子缺乏环保意识,对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之大认识不够。因此我想和孩子们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还可以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
根据这一想法,我制定的活动目标是:
1、通过活动,了解塑料袋相关的知识和危害情况。
2、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参与活动,养成探究意识。
3、学生初步了解调查采访,收集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
4、在亲历活动中,增强小组合作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课前准备:适应目标的需要,为激发孩子们的活动欲望,我做了以下课前准备:
(1)学生自由分组,讨论研究制定活动方案。选定考察地点,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哪些地方存在着“白色污染”的现象;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调查“白色污染”的原因„„。
(2)怎样设计调查表成了摆在同学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同学们首先是反复地研究分析一些从网上和书上搜集到的调查表,接着在教师的帮助下了解调查表的基本格式,最后经过不断讨论、修改,终于设计出了令大家满意的调查表。
(3)教师搜集有关“白色污染”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活动安排:本次活动拟用四课时完成活动过程:
对于整个活动的开展我们一共分四个阶段。即阶段一:以小组为核心,确定小组研究的主题,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再分配任务,实施计划,了解塑料袋的分类及危害。阶段二:小组内交流汇报,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归类、记录。阶段三:集体交流,各小组就自己设计的主题和已制定的计划以及时间的情况进行交流汇报。阶段四:召开成果展示会,展示活动成果,交流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今天我所开展的是第一阶段的活动。
第一阶段——活动导航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播放课件,展示“白色污染”的图片,让孩子感受塑料袋的危害。随着社会的进步,白色污染日益严重,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飘满了白色饭盒;幽静美丽的小树林里,树枝上挂满了白色
塑料袋„..我们的眼前到处是白色的垃圾,他们不仅大煞风景,而且对环境的危害还不小呢!那么,对于白色污染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2、展开讨论,确定研究的子课题。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具有启示性的提问,引导学生围绕塑料袋提出问题。给他们思考的时间,鼓励同桌之间进行讨论。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只要和主题有关,都给予赞许和肯定。然后,把性质相同的问题放在一起,归纳分类,进行筛选,留下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整理语言,最后确定子课题。
3、分组讨论,制定方案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组成研究小组。教师此时注意协调小组人数,并维持课堂秩序。小组人员确定后,自行推举组长,同时确定联络员、安全员等角色。小组共同制定活动方案,各小组长分别向全班同学汇报活动方案。然后组织全体学生对每组的活动计划进行讨论,论证方案的可行性,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
由于本人经验有限,还有很多不尽完善之处,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真正上好综合实践课,期望得到各位领导和同事的点评和指导。谢谢大家!
综合实践《纸和我们的生活》说课稿综合实践说课稿, 纸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文化用品,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同时,造纸术还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学生与纸交往的也不少,可对纸的知识又了解多少呢?学生对纸的发明、种类、用途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恰巧在一次与学生的课外座谈中,我请他们谈一谈对身边的哪些事情有个人的想法?学生们情绪高涨,提出了很多。我认真倾听,细心观察,当有一位同学提出,“每天扫地时,总要扫出很多纸,一次两次都撮不干净,能否想个好办法来解决”时,全班同学响应强烈,各抒己见。由此,我做出判断,这个问题在学生中间肯定是他们比较关心的。果然,在其他班也出现了这种情况。由此,在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下,我们确定了以“纸”为主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是“纸和我们的生活”。此次活动,学生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他们不但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而且提出了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
一上课学生就开始介绍各自带来的纸,品种还真多。这时教师也介绍几种特殊的纸:出示纸币,学生肯定认识,但几乎没有学生把纸币作为一种纸收集过来的。讲述:纸币里有人头像,上面有盲点,还有几个民族的文字。纸币是一个国家的货币象征,我们应该保护它。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纸,今天,咱们就来研究生活中的纸吧。很自然的导入新课。
纸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你想了解有关纸的哪些方面的问题,可以讨论一下提出来。学生小组讨论,提出问题,经过近二十多分钟的议论,孩子们想到了许多问题。在这些为题中,有些是有价值的,有些是无研究价值的,这时师生共同讨论“哪些是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通过探讨得出几个研究问题,接下来是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由一个班的同学随机组成6个小组,每组6——7人,推选出组长,并为小组分别选定一个以纸为题的个性化名字(如太阳组、红花组、春芽组等等)。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实践活动采用个人研究与小组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开放式作业”形式,即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研究的内容,由大家一起讨论提出研究的课题,从中确定自己小组的子课题,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两周的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小组成员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子课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5个组的全体成员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
通过这种“小课题”研究,学生们不仅学到了许多有关这一专题的相关知识,对这一问题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节约用纸的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学到了许多生活知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加强。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探寻落叶之谜》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攸县皇图岭镇中心小学
刘建华
一、主题的确立
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小学,坐落在镇郊区的山上。校园内树木葱茏,四季不寂寞。
进入秋天,很多树叶翩翩而落。搞卫生时刚扫干净,不一会儿就又有了落叶。一块公共区,一天内往往要扫好几次。一个学生见到我,就问:“老师,校园里能不能全部种上不落叶的树啊?”因为一个科学老师的敏感,我随即反问:“有完全不落叶的树吗?”问题一展开,其他学生也就纷纷围上来:“老师,为什么每片叶子的形状都不一样呢?”“为什么有的树叶到了秋天就会变黄了呢?”“为什么有的树叶一年四季都是翠绿的?”
我们成人司空见惯的落叶,在孩子们的世界中映出了情趣,也引发了不少困惑。
我校的社团建设已经起步,科技节也正在开展期间。这当然是一个难得的契机。于是,以“落叶探秘”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就开始实施了。
二、活动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里面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活动目标:
1、通过采集树叶、认识树叶,了解不同形状(圆形、针形、伞形、锯齿形等)树叶的形成原因和作用,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点。
2、通过观察,查询,弄清楚树木为什么要落叶,怎样落叶;有没有真正的常青树。
3、借助实验,知道树叶变黄(红、褐)的基本原理。
4、培养收集、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表达、合作、交往等能力。
5、培养实践和创新精神。
三、重点难点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学生是五年级的同学,虽然他们已经接触了综合实践课,但怎样去观察现象,怎样去搜集资料,怎样用实验证明,怎样去综合分析,怎样去得出结论并展示交流,等等,都训练不够。因此,我将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通过采集,认识常见树叶,了解不同形状树叶的成因及其作用,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点。
难点:培养学生收集、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以及合作探讨交流的能力。突破策略:强化实践性;突出自主性;体现合作性。
四、活动准备
教师方面:
1、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各自探究活动的实施方案;印发活动(实验)记录表、小组评价表等。
2、树叶标本、图片资料。
3、对学生进行安全及环保教育。学生方面:
1、采集、整理各种树叶;
2、利用网络、图书或向师长查询相关知识;
3、找一找赞美叶子的句子,有特长的可以制作一些叶贴画。
五、活动时长
一周。
六、活动组织及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必须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必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因此在安排上,我把学习实践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兼顾到五年级的学情实际,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引导、组织,起到协调与帮助的作用。
整个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确定子课题,制定活动方案。阶段目标:
1、了解形形色色的树叶,学会根据颜色或形状给树叶分类。
2、能结合生活实际,从各种各样的树叶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3、能通过小组讨论,通过筛选、整合初步学会提炼课题。
4、能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较规范的方案,并能在小组讨论基础上,学会论证方案的可行性。
预设活动内容:
在校园或者到野外观察、采集树叶,欣赏树叶图片、贴画等,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教师指导要点:
(一)、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1、带领学生在校园或到野外转一转,让学生说一说对秋天的印象,再让学生着重观察各种树叶有什么变化。
以此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与动力,同时营造和谐的活动氛围。
2、采集树叶。
3、出示一些课前搜集到的树叶图片、标本和学生制作的树叶贴画等。
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形成值得探究的主要问题。预设问题:
①树叶有哪些形状及颜色? ②树叶对植物有什么作用? ③树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④为什么枫叶在秋天时会变成红色? ⑤树叶是靠什么吸收营养的?
⑥秋天,为什么有的树叶会掉,而像松树这样的树叶却一年到头都是绿色?
„„ 这一步,意在突出综合课程的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提出问题。
(二)、讨论、确定子课题。
主题探究活动最首要的环节便是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触摸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激起他们“想问,愿做,乐究”的热情,这是能否有效开展活动的关键。
教师要对学生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加以有效指导,指导学生进行筛选和归纳,形成他们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子课题。
我原则上让各小组自主领取任务,选择研究子课题。
(三)、指导、帮助学生制定活动方案。
1、各小组由组长向全班汇报本小组成员制定的活动方案。其他组进行质疑、发表建议。
2、方案提出组及时记录,再讨论、完善。教师适时介入,提出实施建议:(1)推选组长,明确活动目标。
(2)根据成员的兴趣及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做到人人参与。(3)小组讨论研究途径、活动方式、活动准备等内容,确定成果展示的形式。
(4)预想一下活动中将遇到哪些困难,共同商讨对策。(5)小组交流,全班论证方案的可行性。
将完善好的方案填写在实践活动方案表格中,下发评价表。第二阶段:小组合作探究,开展实践活动
学生进行系列自主、合作探究活动。
在这一环节中,我尽可能使自己成为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参与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同时,让学生在调整、体验、完善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课题。
活动一:制作标本,搜集信息 教师指导要点:
1、将采集到的树叶制作成标本;
2、利用图书和网络(中国环境网、中国自然科学网等)搜集、整理相关信息;
3、询问师长,了解树叶的相关知识;
4、小实验:树叶的变色;
4、对学生进行调查、整理、分析、归纳信息等方法的指导,并指导其撰写探究报告。
我发现,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能有效加强学生对活动过程的认识和感知,为信息的整合提供保障。
活动二:提交报告,交流成果
1、各小组提交探究报告表。
2、展示交流探究成果。
3、反思、评价。教师指导:
展示交流时,注意成员分工明确,语言流利,能适当借助图片、实物、调查报告等,结合研究过程,选择适当的方式有条理地进行。
能结合表现对自我或他人作出合理评价,并能主动对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反思,乐意分享他人或他组的成功经验,对自己或本组的不足能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整改。
这一环节主要意图:归结方法,端正态度,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再次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不断创新进取的心理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在这次活动中,我和学生一起走过了一段快乐的探秘求知路。活动中,尊重了学生的意愿,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也实现了学生语文、美术、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通过组织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以下几点:
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懂得生活处处有知识,知识就在生活中。
活动要重视实践过程,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及获得经验,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活动之后,我有了许多新思考: 如何更有效地确定主题,设计活动?如何让各层次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动起来?等等。我相信,专家和同仁们对我的指点与鼓励将是我改进并继续前行的动力。
谢谢大家!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各位老师,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清华附小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美丽的澳大利亚——袋鼠、考拉与我的朋友。
一、基本情况
(一)活动背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使得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有人称之为地球村。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当教育孩子积极了解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帮助拓宽他们的视野,而不是局限于我们身边的小世界。我们不光是被动地等待外面的人走进我们的世界,我们也要主动地进入他们的世界。
从大的环境来说,大量事实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尚未形成理性、客观和全面的认识。因而,加强国际交流尤其是民间交流,就凸显现实意义。只有通过交流,才会增进了解、消除分歧、增进友谊。其中,青少年交流是民间交流的基础。
青少年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在交流过程中,青少年不必承担过重的历史负荷或政治压力,眼光紧盯前方,自由地勾勒未来世界合作的图景。青少年具有较强的亲和力。青少年的热情、单纯和善良会温暖一些外国民众心中的坚冰,融化质疑。青少年影响国际关系的未来。青少年通过交流建立起的友谊影响长远,并且涉及全局。温家宝总理在论述中日关系时就指出:“如果经贸关系象征着今天的话,那么青少年交流和人民的友谊则是两国关系的未来。”
从学生个人发展的方面讲,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具备优势,跨文化理解和交流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中国应试教育的现实环境压迫下,很多学生和家长只重视考试成绩,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适应不同文化环境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不够重视。一旦走向社会,仅凭名牌大学的敲门砖肯定是要碰壁的。学生参加交流的意义绝不仅仅是精通一门外语, 更重要的是开阔视野、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因为,在越来越显著的国际化竞争中,一个人的眼界、见识、学习能力和与人相处、与人沟通的能力很可能远比他的考试成绩和毕业于哪一所大学更能决定他的未来成功与否。
(二)主题的产生:
有鉴于此,我校多方面尝试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的机会,2007年我校与澳大利亚的Varsity College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结成了友好学校。
澳大利亚的Varsity College 是我校的国际手拉手学校。Varsity College 成立于2001年,拥有学前班、小学部、初中部以及高中部,学生总数超过2200人。学校坐落于澳洲美丽的东海岸—黄金海岸,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充沛的师资力量,不断开展各项有针对性的教学项目,教学理念为:以学生为中心,发掘学生的潜力。学校不仅着眼于学科教学,更提倡培养学生的独立及领导能力,鼓励学生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学校努力为1到9年级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以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Varsity College是唯一一所正在开展Chinese Immersion—中文浸入式教育的澳洲中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中国语言,中国文字,并以中文教授数学等基础课程,让学生获益匪浅。为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与外国文化交流的机会,也为了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影响,Varsity College近年来保持与中国大陆,台湾,韩国以及日本的多间学校间的友好往来,希望通过学校间的交流,可以与各学校建立进一步的长期的友好关系。
我校在2007年与其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有固定的学生交流互访活动。每年1月份我校部分学生将赴澳大利亚访问,9月份,澳大利亚师生访问我校。
今年9月底,澳大利亚师生将会访问我校,与我校师生联谊。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我们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在我校五年级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美丽的澳大利亚——袋鼠、考拉与我的朋友。
(三)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的目标分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目标三方面来确定的:
1、知识技能目标: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对方的语言、文化、历史、地理、艺术、体育情况,开展各种国际交流活动,增进了解和友谊,开阔眼界、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信息技术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交流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参加活动的中小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中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可塑性和模仿性,尤其是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模仿。通过活动,年龄相仿的不同国别的中小学生可以相互之间进行学习,相互影响,各自从对方身上吸取长处和优点,会对中小学生思想上产生冲击,对中小学生今后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3、情感目标:在这个全球合作与发展的时代,通过这样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探索世界、挑战自我的机会。让他们走向世界,深入到另一种生活方式之中,学习不同的语言、了解不同的文化,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并在这个体验的过程中重新认识世界,发现自我价值,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更是通过对发达国家现代科技成果及现代文明的亲身体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学生情况分析: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对象是我校五年级学生,自身素质较高。从英语交流能力来说,他们基本上从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部分孩子有海外经历,英语水平普遍较高,能和外国人做一些简单的英语交流;从信息技术水平来说,他们已经学习了2年的信息技术,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制作Word文档,ppt演示文稿,能熟练查找网上资源,收集信息。
总体上来说,五年级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不细致、不丰富,对新知识、新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与兴趣。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技能正在形成过程,像分析问题的能力、如何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但是也存在不足,例如收集信息的能力,虽然已经有半学期收集整理资料的经验,学会了从自己手中的书和网络查找资料,但在收集资料时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像如何筛选有用的资料,如何记录资料等问题,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再如合作能力,进行小组合作时,还有组内“一人言”的现象,即以组长的意见为主,分工时有偏见等现象。所以,教师还要继续进行的指导、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合作实践。
(五)活动时间安排:
本次活动时间从每年9月份开始,一直到第二年1月份。
二、实施过程及指导策略: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此次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澳大利亚师生访问我校前(9月份)
1,利用班会活动时间,开展活动的相关介绍,动员每个孩子积极参与(1课时)2,组织学生与澳大利亚小伙伴结成小组 3,在信息课堂上,搜索网上相关内容,了解澳大利亚的语言、文化、历史、地理、风俗、礼仪情况,并制作电子小报,互相交流(2课时)
4,在英语课上,练习给澳大利亚小伙伴写一封email,介绍自己,了解彼此情况(1课时)
第二部分:澳大利亚师生访问我校期间(9月底-10月初)
5,与澳大利亚小伙伴面对面交流,介绍自己,认识对方 6,与澳大利亚小伙伴共同上课
7,邀请澳大利亚小伙伴到学生家体验家庭生活,并带领他们游览北京的旅游景点。
8,开展各种联欢活动,邀请澳大利亚师生参与,向对方展示我们有民族特色的才艺,如音乐,手工,书法等(2课时)
第三部分:澳大利亚师生离开中国后(10月-1月)
9,与澳大利亚小伙伴通过各种IM工具或者电子邮件方式交流 10,建立活动交流网站
11,挑选优秀学生,积极准备明年1月份到澳大利亚的交流活动 12,学生总结交流
三、体会与反思: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在一起交流综合实践这门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活动我做主》
主题背景:
我校共有学生836名,每周5天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课间活动就是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生活内容。
学生们课间有的稳坐教室看书;有的在教室里疯跑,有的在狭窄的楼道内打乒乓球,一度造成拥堵事件,有的在院子里追逐打闹浑身灰尘满头大汗,……由于学生年龄小、安全防范意识弱、是非判断能力差,这些活动往往让人十分担忧。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全校学生课间生活状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安排课间活动,有选择的向大家推荐几种既有趣、有意义,又健康安全的课间活动,因此我组织学生进行这次以“我的活动我做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研究活动。
活动目标
1、学生经历观察、调查、采访等活动,了解同学们课间活动的现状。
2、通过深入讨论分析知道各种课间活动的利弊,树立正确的课间活动认识。
3、不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愿望,提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
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探究方法和研究策略。
活动总体安排:
根据本次活动的特点,我设计了“主题提出、制定方案——信息收集——实践探究——成果展示”等四环节。并采取“学生观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参与为辅,以活动为载体,问题为主线的组织活动方法。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课时安排:
1、确定主题
(1)谈话导入。
A、除了学习以外,你最喜欢哪些运动或游戏?
B、这些运动或游戏主要在什么时候进行?
C、校园最近比较流行什么游戏?
D、你对大家开展这些活动有什么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假发学生兴趣?
(2)提炼主题。
根据谈话进程提出若干个主题,经过全班讨论确定本次活动的主题。
2、按照现有学习小组适当合并组成较大的小组,全班分成三组。小组名称根据小组成员的意愿自由命名。
3、指导编写活动方案。
在这一环节教师对活动时间安排、地点选择、活动准备、研究方法等方面加以一定的指导。执笔人员要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着手编拟方案。(课件出示)
第二阶段:课间观察、信息收集
课时安排:
第一部分 课间活动观察研究
1、课前活动:
发放课间活动观察记录表。(见课件)
教师提出要求:每人连续观察记录3天的不同地点的课间活动情况。学生可以独立或结伴进行。
2、小组汇总梳理。
(1)每个人把自己三天来观察记录表提交小组,进行分类统计。
(2)写出初步的观察记录报告。 (见课件)
教师提出问题
1、这些活动安全吗?
2、在什么时间开展什么活动合适?
3、这些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4、是不是所有的活动都适合不同年级的学生?
学生根据最近的观察作答。
第二部分 问卷和采访
(1)学校的同学们对课间活动有什么看法?
(2)可以通过什么方法了解呢?
设计意图: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讨论,集思广益。探寻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A 问卷调查活动
(1)引导学生根据低、中、高年级设计不同的题目。
(2)编制题目。
(3)按照分工到各班进行问卷调查,并收回所有问卷调查表。
(4)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撰写报告。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汇总报告的文本格式:(见课件)
B采访活动
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写出采访计划。
2、引导学生根据低、中、高年级设计不同的采访题目。
3、编制采访话题。
4、按照分工到各班进行采访活动,并把采访结果记录下来。
5、对采访结果进行汇总,撰写报告。
教师指导写出采访报告文本格式(见课件)
第三阶段:实践探究、信息处理
课时安排:
教师组织学生对学生的.观察、调查、采访等活动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1、各组汇报各项活动的情况。
2、小组之间进行补充、质疑、评价等。
3、师生互动交流。
预设话题:
A、你认为课间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B、课间活动的地点有讲究吗?
C、大家在课间都在进行什么活动?这些活动对我们都适合吗?
D、推荐几种有趣的、安全的、健康的活动给大家。
E、你能够给学校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F、你能给其他小组提出在研究课间活动中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4、小组讨论,围绕刚才的话题进行充分探究,为最终成果的形成做准备。
成果提示:
围绕课题每人制作一份手抄报;
每个小组根据小组研究的实际情况写出一份详细的研究报告;
向学校分年级推荐几种大家喜欢的课间活动项目。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成果展示
课时安排:
1、成果展示
(1)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形成成果。
(2)各组展示小组中较好的成果,并进行汇报陈述。
(3)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或对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鼓励评价。
(4)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2、过程评价。
(1)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情况。
(2)也可以对小组中其他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
(3)填写活动过程评价表格。
3、教师总结本次研究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2
一、课型的设计思路:
主题确定课是主题实践活动链上的起始课。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选题指导课,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保持持续的活动兴趣和愿望,对于实践活动成果有效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节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草编制品的图片,倾听草编工艺的由来,通过讨论与交流,逐步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然后由小组或班集体汇总、归纳、整理后确立活动主题。
基本流程:设置情境,激趣导入→畅所欲言,生成主题→小组合作,分类提炼→各择所需,成立小组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辩正地分析问题的能力,阐述提炼和论证观点的能力、合作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留心生活,提炼活动课题,分解子课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草编这一家乡民俗的研究,了解草编这一民俗工艺的相关内容。
三、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草编的实物及图片资料、课件。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两年的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他们具备了实践课中提出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本节课中,本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生成主题——分解主题——选择研究课题。
五、活动重难点:
指导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而后概括生成主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六、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预设5分钟)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请欣赏。(问题:图上所示物品均由什么原材料加工而成?)
2、是啊,象这种用草、玉米叶、麦秸等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工艺品被称为草编制品,这种工艺则被称为草编工艺。
3、老师第一次见到这种草编制品的时候便甚是喜欢,所以就自己研究创作了几件。大家看!教师叙述有关资料。(草编产品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手工艺品,在群众中有广泛的基础,其产品是用我们庄稼地里所产的玉米皮、麦秸等,就地取材,编成各种如刚才图片中所示的生活用品,如提篮、果盒、杯套、玉米皮草鞋、草垫、草编家具、花篮、洗衣筐等,这些产品天然环保无污染,自然时尚又健康,不含甲醇等有害成分,创造真正安全的家居环境,做工精美,款式多样。具有居家装饰和收集归类物品等多种价值。其朴素大方的设计,天然绿色的材料以及厚重的远古风情受到现代人的喜爱。)
4、看完这些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实物及图片资料谈感受,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
评析:草编作为我镇的传统手艺,有着丰富独特的魅力。草艺品天然环保,以精美的工艺、独特的风格、浓厚的乡土特色,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学生在观看实物、图片时兴趣盎然,因此,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切入课题,对活动的开展有着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畅所欲言,生成主题(预设20分钟)
草艺品以精美的工艺、独特的风格、浓厚的乡土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这些用品及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你想不想对他们有更深入的了解?你又想了解关于草编工艺的哪些问题呢?
1、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2、分小组交流。(教师把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归纳整理生成主题。同学们提了这么多有关草编工艺的问题,群龙无首可是不行,我们得根据这些问题提炼出一个既简明又扣题的课题,小组讨论一下,最后把你们的集体智慧写在纸板上,然后派一名代表贴在黑板上,最后还得有一位同学陈述你们组为什么起这个课题。(学生活动然后交流,教师可以参与其中,把一些好的建议提出共同讨论。预设:家乡草编长流传;家乡草编——编出生活万般彩等)
评析:本环节,在确定了主题知识领域的基础上,又让学生自主产生问题。学生在活动中独立提出问题,提炼主题,体现了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开放性。提炼主课题时,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辩正地分析问题,有理有据地阐述提炼和论证观点,避免课题的虚、空现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分解主题(预设15分钟)
同学们看黑板,醒目的主题下罗列了许多你们想知道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我们不可能每个同学都去研究,所以还需要把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分类,然后给可以归为一类的问题起个小题目,作为我们研究的子课题,这样我们后面的研究工作就会清楚明了。
1、小组合作给问题分类。
2、集体交流分类情况。
3、选择一类或两类在进行合作提炼子课题。
评析:学生围绕主课题提出的问题肯定很多,很杂,这些问题必然会有相似或重复的可能性,所以此时教师就顺势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类,并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给同类问题取个大家都认可的名称,产生子课题,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为以后的有效学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各择所需,成立小组(预设时间3分钟)
集体的力量可真大啊,这节课我们不但确定了主课题,还确定了研究的子课题,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活动任务,对于这些子课题我提议分组进行研究,而且最终要比一比,哪个小组把课题研究得更透彻,更有意义。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研究的子课题。
2、根据选择进行分组,选出组长。
评析: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小组,这样的分头行动、对比研究让每个学生在研究中有章有法,有依有靠,并进一步锻炼他们的小组合作与协调能力,同时也避免了因问题过多而蜻蜓点水式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儿童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为儿童青少年创造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空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他们每天在校的学习都和课桌椅密不可分,究竟每个学生应该坐多高的椅子合适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值得关注的问题。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正不知不觉的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更丰富广泛的信息正通过网络,便捷的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
怎样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实际活动中,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关键在于如何解决好“实践”与“应用”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实践中信息技术对解决问题是有利的、有效的,逐步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增强信息意识。“我坐多高的椅子合适”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结合网络技术在学生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运用高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唤起学生关注自我、关注自身成长。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两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基础,能够有组织的开展小组研究活动,网络技术的使用对于他们也比较熟悉了,上网查找资料是学生经常使用的搜集信息的手段。但是,用米尺测量采集数据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很少接触到的,需要老师的适当指导。综合以上几点我将活动的目标定为:1、培养学生收集、筛选信息及运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米尺测量的方法及用计算机筛选数据的方法。3、引起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生长发育状况及热爱科学的情感。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选择适合的课椅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坐姿,减少防止近视和脊柱弯曲的发生。那么每个人究竟坐多高合适呢?活动开始首先我请两名同学坐讲台上的椅子,高个子坐矮椅子,矮个子坐高椅子,强烈的'对比引起学生对椅子的关注,并展开讨论,长时间坐高矮不合适的椅子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得出容易疲劳和身体正常发育两个方面的影响,认识到椅子和我们的关系之密切和研究“我坐多高的椅子合适”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由此引出今天活动的课题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活动开始前首先请学生明确,课题中的“我”指的就是“自己”。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应该坐多高的椅子。因此,活动引发出查找相应标准的需要。用什么方式查找相应的资料呢?方式方法很多,首先由学生自由思考,提出自己查找的方式。此环节中我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查找的途径,有网络和文字资料,还可以咨询现场的老师。真正开始查找活动前先指导学生使用模拟网络,学生在了解了课堂上具备的资源后分组开展活动,有使用网络的、有翻阅文字资料的,学生需要大致的浏览全部信息,再针对活动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查找,筛选出哪些资料能够帮助解决今天的问题。本环节的设计突出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可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开展活动。每种方式中都包含了大量和椅子相关的信息,信息量之大需要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和筛选,在筛选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对信息进行系统的思维加工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处理的意识。
通过学生的分析,最终筛选出两条不同的信息,这两条信息看上去似乎都能够解决问题,而且,真正能够更精确的解决问题的那条信息中还没有具体的答案,这样设计是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引起学生的辩论,说明自己的观点和支持这一信息的原因。学生需要通过比较与讨论进一步来确定能更精确的解决自己坐多高的椅子合适这个问题的依据,通过学生的辩论,最终得到统一意见,确定研究的依据:合适的椅高应略低于小腿一厘米左右(穿鞋)。确定研究依据后,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测量的标准,也就是从哪量到哪的问题。首先请学生思考,尝试解读标准的含义,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统一正确的测量标准。明确后,引导学生将标准迁移到实际的测量,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米尺进行实际测量。同学之间互相量一量,为了数据更精确,建议学生反复的多测量几次。培养学生细致、精益求精的态度。学生再根据标准里的内容,将测量到的数据减去一,计算出自己适合的椅高。将这个数据报给小组长,小组长操作电脑,打开Excel表格将组内同学的数据按照序号输入表格。虽然最终的答案并不难得出,但由此而提升了学生在实践中思维的参与程度。
为使活动进一步深化,真正将课堂上的知识和自己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我又向学生提出了如何验证你们目前自己所坐的椅子是否合适的问题。学生自然的想到量一量椅子,参照测量示意图学生开始测量自己的椅子,有了前面测量的经验,学生可以非常轻松并且较准确的得到这次的数据,将活动推向深入。两个数据都得到后,学生只需要进行简单得比较就可以知道自己现在坐的椅子是否合适了。教师再利用电脑表格里的筛选功能,对符合条件的数据进行筛选,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利用了Excel软件,学生体验了输入数据、集合数据、分析数据等一系列的计算机操作活动,通过比较、筛选又发现了一个现象,现场大部分学生坐的椅子不合适,针对这一问题,同学们再次展开思考,讨论解决的策略和方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活动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今天整个研究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今天活动收获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途径和步骤。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将活动更深入地开展,将今天收获的知识迁移到学习生活的其他方面,建议学生用今天研究问题的方法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拓展环节的设计旨在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活动中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希望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收获知识方法与技能的同时,真正的关注到自己,懂得恰当的使用计算机资源,尊重科学,学会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青河县小学的董雪荣,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的研讨交流活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关爱地球,拒绝一次性用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一、主题确立的背景及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日益改善,环保理念已经日渐深入人心,可生活中环保行为的落实却往往不尽人意。就一次性用品来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街道边随处可见的塑料袋、一次性餐盒、一次性杯子,垃圾箱里被人们抛弃的废电池、还有那些被人们当作燃料的一次性筷子真是比比皆是。它使用方便,价格便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特殊需要,加快了生活的节奏,但在使用便捷的同时它又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次性用品的过度使用,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同时制造了大量的垃圾,增加了环境负担,对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许多人明知这是一种资源浪费,却依旧对他难舍难弃。这些问题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同时也亟待我们通过探究能有效解决。一次性用品普及迅速,使用广泛,而我们自己、学生、家长往往也是这些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者,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使用一次性用品带来的严重后果,特结合学校大队部开展的争做“环保小卫士,低碳生活我先行”的主题活动月而举行的此次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关爱地球拒绝一次性用品》。
选择这个主题这是基于以下两点: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另一方面,学生在讨论、探究这些问题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环境,懂得人们肆意破坏地球环境将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此次主题活动旨在既能够突出综合课程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课程特质,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和情感教育。学生在参与调查、讨论、表达等活动过程中,了解科学,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懂得人要与环境和谐相处,从而培养学生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责任感。根据主题活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五年级学生参加《关爱地球拒绝一次性用品》这一主题活动。
二、活动目标
通过《关爱地球拒绝一次性用品》这项综合活动我希望达到以下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研究,让学生知道,许多一次性用品并不卫生,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也带来了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倡导不用一次性用品。
2、能力目标:通过设计各种课题方案,使学生学会调查、实验、参观访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分析、研究,从而有所发现,体验到与人分享的乐趣及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自然,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活动安排及其依据
本次活动时间为三周,分三阶段实施:确立课题,开展活动,成果展示。
[设计依据]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必须面向学生的完整的生活领域,必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因此在安排上,把学习实践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兼顾五年级学生社会认知不深入、社会活动能力不强的特点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指导,起到调节与帮助的作用。
四、教法与学法
1、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设计小组活动方案。在这些实践的活动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创设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合作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出较完善的小组活动方案。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思维活动,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五、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上课伊始,我通过课件出示一次性用品实物和一次性用品的相关信息材料,让学生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导入主题,这一措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和谐的活动氛围。在板书主题之后,我趁热打铁,问学生看到这个主题后你想了解些什么?(1)学生提出想知道或感兴趣的问题,师生交流,师相机板书。(2)围绕主题进行讨论,生成小课题并指导研究内容。(3)全班汇报并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更有价值的问题。(主题探究活动最首要的环节便是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触摸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激起他们“想问,想做,愿做”的热情,这是能否有效开展活动的关键。教师要对学生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加以有效指导,指导学生进行筛选和归纳,形成他们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子课题。)
[设计意图]突出综合课程的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提出问题。
(二)确定研究小组,设计研究方案。
1、引导学生自主确定本小组研究的主题。结合筛选出有价值的小课题,我让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小课题,然后指导学生分组,确定探究主题,并在此基础上,让小组长为各自小组起一个个性化的名字,并定出小组的活动口号,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出示活动方案表格,布置活动要求。为了使研究开展的更加顺利,我在活动前展示小组活动方案表格并让学生观察,明确探究方向。小组活动方案小组名称、小组人员分工、研究的重点、活动地点、活动方式、时间安排、活动准备等
3、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要求制订本小组活动方案(小组初步拟订方案,教师研究方法的指导,如:调查法,访问法,搜集资料,问卷调查,考察)
[设计意图]
宣传发动,激发学生兴趣,根据学生的意愿分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把主动权完全教给学生。
(三)交流活动方案,指导完善。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报本小组的活动方案。
我先让学生汇报一下你们小组设计的活动方案,其他同学针对他们小组的活动方案提出好的建议和补充。
2、组织别的小组同学进行对该小组的活动计划提出建议和质疑。(引导学生可以争论,发言同学留在上面应答同学的提问,重点对研究方法的指导,访问对象的指导。如访问专家也可以是询问老师,强调老师的作用等等。)
3、完善充实本小组活动方案。结合其他小组提出的好建议,让各个小组认真参考,进一步完善充实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
4、小组长交流修改后的小组活动方案,师小结。(在这一环节中,我尽可能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位置。更多地倾听学生们自己的意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同时,让学生在调整、体验、完善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课题。)(课件展示自评表)温馨提示:●在讨论时我积极动脑了吗?●我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吗?●同学在发言的时候我认真地倾听了吗?(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主题,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主动发现和合作交流中不断充实提高。)
2、开展活动。各小组自主开展活动,教师协助
第一环节: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各小组推选组长、确立研究问题、明确各自的分工与合作,并制定活动计划与方案,并上交教师审阅。
[设计意图]
学生的设计有时不能紧扣主题,通过这一环节的小组讨论,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实践内容,在教师的建议下积极调整活动内容。
第二环节:阶段性总结及调整。通过各小组的汇报交流,让学生得到启示:只有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更好。并对各组的活动提出肯定和意见,为成果展示作好准备。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对小组成员作以适当调整,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小组进行重点指导。同时,我指导学生在调查活动中要分工合作,团结一致,并在实践活动中做到:做爱护环境的模范人,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设计意图]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性,加强学生对活动过程的认识和感知,为信息的整合提供条件。
3、成果展示。
第一环节:课堂展示。
课堂版块一:设置情景,导入课堂。由两名主持人主持。
课堂版块二:成果展示,交流点评。各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设计意图]
展示学生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及相关环境保护知识,深刻认识一次性用品所带来的危害,明白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
第二环节:资料整理。由教师及主持人将本次活动的各种图片、资料整理打印成册,在学校传阅。在全校形成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的氛围。
[设计意图]
积累资料,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再次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不断创新进取的心理品质。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评出优秀小组。
4、拓展延伸:
综合实践课的开放性、延展性、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使得我们可以不断地开发和研究,一次主题活动的结束了但我们的探究还在继续,并且我们在不断关注社会的同时发现新问题,并找到解决新问题办法。就今天的主题活动课完成后,学生还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红领巾广播站、手抄报、主题队会来宣传环保、倡导低碳生活,使环保深入人心。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课程理念
综合活动课的课程理念有四个方面:1、突出学生为主体;2、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3、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4、强调活动综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程,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强调通过活动来综合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动。
(二)活动背景
《玩泥巴做泥塑》是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设计与制作”中的活动内容。“泥塑活动”贴近生活,易于学生主动去尝试,既能锻炼其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创造能力。在泥塑活动中通过老师引导、启发,使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我创造、创新形式的学习方式,同时在活动中体现良好的协作能力和劳动素养,开发其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感受制作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目标
根据对新课标及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制作泥塑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泥塑作品,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在玩泥巴、做泥塑的过程中感受活动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对捏、搓、刻、压、团等做泥塑的基本方法的运用。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掌握事物的具体特征,对泥塑作品细节的塑造。
二、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玩泥巴、做泥塑,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极大的探索兴趣。四年级学生在美术课上对泥塑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也有过做泥塑的体验。基于以上的学情,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以下4个活动:
活动1创设情境生成主题
活动2初次体验提出问题
活动3分组创作反馈评价
活动4欣赏图片拓展延伸
(二)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1、尺子、刻刀、等制作工具
2、课前对泥塑进行初步的了解
教师准备:
1、制作本课的幻灯片
2、准备泥巴
3、为学生购买围裙,棉签,色卡纸等活动用品
(三)活动过程
活动1创设情境,生成主题
1、“猜一猜”
首先,我拿出一个袋子,问大家:孩子们,谁愿意来摸一摸,猜猜我放在里面的是什么东西?通过学生产生的触觉体验:又软又粘,学生很容易猜出是泥巴,揭示主题:玩泥巴做泥塑。
2、欣赏幻灯片激发创作欲望
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造精美的泥塑图片,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造型独特的.泥塑作品,激发学生的玩一玩、做一做的兴趣。
(设计意图):我利用泥巴特有的属性特征,让学生用手触摸,来猜测摸到的是什么。用“猜一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活动2初次体验,提出问题(10分钟)
活动2用时10分钟,分为两步:第一步,请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尝试捏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泥塑作品。第二步请学生提出在动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
第一步:学生制作发现问题
可以动手制作了,学生都非常的兴奋。但是,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想要捏出一个漂亮的作品,并非易事。有的学生把手中的泥巴弄成了一滩泥水,有的是想创作一个小刺猬,可是外形看起来却像一头小猪。通过活动2动手实践,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手中的泥巴不易塑型
2、泥塑作品的细节塑造不生动
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本课的重难点正好吻合。接下来进行活动2的第二步:师生互助,解决问题。
第二步:师生互助解决问题
针对问题1:不易塑形我请学生自学课本36到38页,从书中找答案。学生从书中了解到,制作泥塑的基本方法有捏、搓、刻、压、团等,然后通过观看幻灯片,了解这些基本方法在不同的泥塑作品中的具体运用。
针对问题2:细节塑造不生动。先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好方法,然后教师现场示范,边制作边引导学生该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结合活动1中,1个学生把小刺猬的头部创作的与小猪有些相像,教师现场示范,小刺猬的嘴巴尖尖的,小猪的嘴巴圆圆的,有2个大鼻孔。了解了事物的特征,再去刻画泥塑作品的细节,一定会事半功倍。
【设计意图】活动1中,学生先操作教师后示范,这样设计是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参与,让他们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通过同学帮助,教师指导,来一同解决问题。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即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活动3分组创作反馈评价
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课堂进入活动3.分组创作反馈评价
活动3用时20分钟,分为2步:第一步,在15分钟内分组创作。第二步,反馈评价。
活动开始前,通过观看幻灯片,帮助学生了解活动3的具体要求及展示评价的标准,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教师强调:①小组成员之间要互教互学,团结合作。②使用工具中要注意安全。3、遵守课堂秩序,小组讨论时不要影响他人。
活动3中,各小组自定主题,创作泥塑,我在一旁巡视,指导。有了初次操作的经验,加上刚才对重难点的突破,这一次孩子们制作泥塑时心中更加有数。在辅导中我了解到,有的小组要合力制作一个喷射寿司炮弹的坦克,有的小组要盖一座动物园;有的小组打算来一场烧烤盛宴;还有的小组设计着一顿美味的下午茶。伴随着优美的乐声,孩子们在欢快、和谐的气氛中忙碌着。
【设计意图】分组创作,互教互学,互帮互助,不仅激发了劳动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第二步反馈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操作性实践课程,评价的标准富有多元化。针对活动3,我设计了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合作奖两个奖项。具体标准如下:
1、最佳创意奖
要求:主题富有创意作品生动形象
2、团结合作奖
要求:小组分工明确齐心参与制作
1、15分钟创作时间结束后,每个小组由2名学生端起作品到讲台前,参加展评。反馈评价分为两步。
首先,请各小组展示作品并由组长介绍本组设计思路。然后,通过教师点评,小组举手投票选出最佳创意奖和团结合作奖。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力求使孩子在自己的劳动中体验到,感受到自己的荣誉、自尊,能为自己的成果感到自豪”。因此,要及时提供让学生展示自己劳动成果的机会,抓住每一个闪光点,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4欣赏图片拓展延伸
请学生入座,课堂进入到活动4:欣赏图片拓展延伸
此时,教师导语:一块块普通的泥巴,用你们的双手,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我们该如何把这些美丽的作品保存起来呢?首先,通过
1、观看幻灯片,教师现场打磨示范,帮助学生了解泥塑存放的条件及打磨的具体方法。
2、欣赏上色后的泥塑作品,激发学生课下继续创作的动力。
【设计意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动手制作课要提高生活及教学效率,不仅要立足课堂,更要面向生活、走进生活,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三、说反思
最后,我来说一说上完本节课之后我的反思。
1、课堂结构上,我共设计4个活动环节。每个环节都注重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并由教师进行有效指导。这也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要让师生通过合作学习,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通过活动3中的反馈环节,每组学生的作品都主题鲜明,生动形象。作品获得了师生的肯定,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有效说明了本节课的活动目标已经达到,重难点已经解决。
3、精心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就是我成长的过程。我与学生一同在本节课中,了解了中国的泥塑文化,从而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此次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指导,谢谢大家!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爱护牙齿远离龋齿》,此次活动是在冀教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第三课《我们的牙齿》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我的说课共分选题背景、设计思路、活动目标、实施策略、活动安排、活动过程六个部分。
一、选题背景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进行。《我们的牙齿》属于人与自我的范筹。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渐渐对自己的牙齿开始关注,生活中自己也积累了一些关于牙齿的经验和知识,所以以牙齿为主题的学习活动是他们感兴趣的。但由于三年级的同学刚接触这门课程,对于实践活动的步骤、技能、方法的掌握还很不够,所以课题的选定范畴应该窄一些,让学生入门容易些,树立他们参与课程的信心,保护他们开展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和指导的具体性,我从《我们的牙齿》一课中将“龋齿”的问题单列出来,把活动主题确定为《爱护牙齿远离龋齿》。
二、设计思路
我在设计《爱护牙齿远离龋齿》一课时,
依据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互相合作,多角度、多侧面、多领域展开研究实践,发展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目标:
依据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制定活动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了解龋齿及其危害,认清形成龋齿的原因,掌握龋齿的治疗和预防方法,知道爱护牙齿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通过查书、上网、访问、调查等多种方式搜集资料,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和善交际、会合作、乐分享的学习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主题活动,使学生意识到牙齿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健康、关注自己、关注成长。
四、实施策略
(一)先“扶”后“放”。(二)先“粗”后“细”
(三)先“亮点”后“不足”(四)先“自主”后“请教”。
五、活动安排:
本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划分小组、制定方案(时间一周)
第二阶段:分组活动、点拨指导、阶段总结(时间一周)
第三阶段:成果汇报、分层评价、活动总结(时间一周)
接下来,我将会重点汇报第一和第三阶段的活动。
六、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确定主题、划分小组、制定方案、)
(一)、确定主题
1、引出主题
在确定主题环节,我利用两组图片,引出主题。(课件)
首先出示了08奥运会的笑脸图,学生发出“哇”的赞叹;我马上又出示了一组坏牙的图片,随着图片的出示,学生发出阵阵惊叹声。我问学生:“看到这两组照片,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争相恐后的发言。“牙齿漂亮,健康,笑起来美”“生了病的牙齿太让人恶心了”。这时,我顺势提问“那咱们班有没有牙齿生病的同学?虫牙除了难看,还给你带来了哪些困扰?”学生大吐苦水:“虫牙太疼了”“让人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我这时告诉学生“虫牙、坏牙在医学上成为龋齿,既然它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苦恼,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这可恶的龋齿,一起来爱护牙齿远离龋齿,好不好?”学生异口同声积极响应“好!”。
2.生成子课题
分解主题环节,我先是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关于龋齿的问题,看,这些都是孩子们的问题,五花八门。
A、大人有没有得龋齿的?B、龋齿有什么危害?C、龋齿为社么会疼?
D、小孩为什么爱得龋齿?E、总吃糖是不是得龋齿的原因?
我又指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子课题。
之前的活动课上学生已经学过了归类、整理问题的方法,所以他们比较顺利的把这些问题该合并的合并,该舍弃的舍弃,归纳出了4个子课题。
①什么是龋齿及其危害②形成龋齿的原因
③得了龋齿怎么办④如何预防龋齿
(二)划分小组
问题有了,划分研究小组时,我依据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自由结组,自己选出组长,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三)制定方案。
各个活动小组在制定活动方案时,我依据“先粗后细”的实施策略,采取了三步指导:
1、首先和学生一起回顾了研究的方法,(课件出示):上网、查阅工具书、观察、问卷调查、访问、实验等。
2、充分放手,让各组自主制定研究活动方案。学生制定的方案,可能会粗糙,不细致,甚至不合理,但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这样独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会制定方案。
3、各组汇报方案,教师细致指导。此步骤是本环节的关键所在,针对汇报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或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
例如:
有的小组汇报的研究方法有查工具书、上网。
我当即插问“使用工具书优势在哪?应利用哪一类的工具书?如何快速搜索到需要的资料?网络有哪些优势?如何使用网络?”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这门课程,对许多方法的具体操作并不了解,这时候非常需要老师的指导。我的这些问题,就是在引导学生把方案制定的具体、可行,他们把这些问题解决了,研究活动时的障碍就扫清了。
有的小组提到了“访问”法,我同样提出问题:
问学生:你们提到了访问的方法,那你们准备访问谁?你们能说说采访时要注意什么吗?
学生在讨论后,开始纷纷发表意见,最后,总结出了采访技巧。(课件)
掌握了这样的技巧,相信学生在进行采访时就会顺利多了。
有的小组说到了“问卷调查法”。我同样指导学生把问题想细:“要调查哪些人群?问卷怎么设计?包括哪些内容?问卷发下去以后还要做什么?”
这样的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在讨论后的回答依然不全面,不准确。这也是我提前预想到的。这时,我向学生出示了教学课件。
在这样方法、步骤的指导下,学生后来设计的调查问卷就非常合理。
同样,对其他小组汇报中出现的其他问题,如研究方法太单调,人员分工不合理等等,我也给予了及时的细化和指点。
(运用“粗”后“细”的指导策略,让学生在预设活动困难,细化研究方法,分解操作步骤的过程中,发展了制定方案的能力。)
第二阶段
(分组活动、点拨指导、阶段总结)
我采用先“自主”后“请教”的策略,让各组“自主”分工、合作,开展研究活动。【课件】
由于课题贴近学生实际,易于开展活动,所以在阶段总结时,大多数小组都顺利完成了既定方案,开始整理活动成果;但也有的小组在活动中遇到了困难,无法继续开展研究实践,这时候“请教”的作用开始彰显。
例如第二小组在进行问卷调查时,就遇到了问题。【课件:照片】他们想对全校同学进行抽样调查,可是有的同学不配合,有的老师有事情,不让他们进教室。进社会抽样调查时,那些大人有的说没空,,有的直接就哄“一边去,小孩别捣乱”,孩子们跟我说的时候,委屈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我说,嗨,没事没事,咱们肯定有办法。我让他们自己分析,在学校、社会上为什么发放问卷这么费劲。他们反思后,找出走进社会调查难的原因:“社会上的大人自己的事情多,看到小孩发问卷,先烦了。”“可能他们把我们当成发小广告的了”,这一下,大家都笑了。我启发他们,“那怎么让这些大人接受我们的调查呢?”思考后,有的说“找看着脾气好,善良的”,“先说明是做社会调查的,他们可能就会配合了。”“可以找同学的家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问题就解决了”“我们的态度再诚恳点,有礼貌点”“找那些看起来不太忙的”,说着说着,他们的思路就清楚了。他们也找出了在学校问卷发放困难的原因在于要发放的问卷太多,全校20个班,每个班发5张,是有难度。解决的办法他们半天也没想出来,我就让其他小组帮他们一起想办法。这时,中队长说话了,每周二下午各班中队长都要到大队部开会,她可以帮这个小组把问卷给各班中队长,让他们帮忙发问卷,收问卷。第二小组高兴坏了。
像这样,面对学生的“请教”,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出在哪;再自己讨论解决方法或向其他组请教;实在无法解决我再出马。目的是让学生直面困难,在处理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促进思维发展。
第三阶段(成果汇报、分层评价、活动总结)
1、成果汇报。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先“扶”后“放”的策略。
汇报前,我和学生一起总结了汇报的几种方式,并用课件出示
(课件)
对照这些展示形式,我让各组自己分析、讨论用什么方式展示研究成果最恰当,最吸引人,让各组自主确定汇报形式。把决定权交给学生。
学生汇报准备环节,我密切关注,及时指导。
例如第四小组想利用flash课件展示正确刷牙方法,可他们在做动画效果时力不从心,一个个都有些丧气。我笑着说:“怎么,这就没辙了?想办法呀!要不,找个帮手?”他们受到了启发,说,对了,找微机老师!我又说“老师工作很忙,没时间怎么办?老师工作一天,还得教你们做课件,多辛苦呀!”,孩子们也笑了“老师,这难不倒我们。我们等放学后再去找微机老师。另外,我们天天去帮老师做卫生,他一定会帮忙的!”就这样,他们在微机的指导下完成了课件的制作,他们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就这样,各组积极动脑想办法,团结协作齐努力,顺利完成了汇报准备。
【课件:准备录像】
各组的汇报分为活动过程、活动成果、活动拓展三个方面。
第一小组:
利用幻灯片揭示龋齿的定义和危害,这是他们的作品。活动汇报时正好赶上9月20号全国爱牙日,他们还制作了爱牙日的宣传画,丰富了汇报内容。
第二小组:
把调查问卷的结果用统计表、统计图的形式进行了展示,出示了研究结论,说明了龋齿的形成原因。令人信服。
第三小组:
播放了采访牙医的录像,用医生的话告诉了同学们得了龋齿怎么办。同学们听的都很认真。
第四小组:
他们的汇报形式非常新颖。用课件展示了正确刷牙方法,形象的动画设计深深吸引了同学们。他们还非常贴心的给每个同学制作了爱牙知识卡,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了他们。第四小组的队员们深受鼓舞。
2、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环节,我依照“先亮点后不足”的指导策略,首先让各组组内自评找差距;再让各组互评找亮点,发现、欣赏、学习其他组的优点;接着再指出不足提建议,指出其他组的不足之处,并能提出修改的建议和解决的办法;最后我再评价拓展思路。
我和同学们一起评出了本次活动的奖项:第一小组汇报时仪态大方,语言流畅获得了最佳风采奖;第二小组研究时互相配合,密切合作,获得了最佳团队奖;第三小组活动中不畏困难,实地采访,获得最佳实践奖;第四小组展示时形式新颖、成果丰富,获得最佳创意奖。
3、活动总结
先让各组回顾自己的整个活动过程,说说收获和体会。我再对整个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过程进行梳理,正确看待自己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最终通过活动得到成长。
活动结束了,同学们却意犹未尽,他们主动提出想用橱窗把爱牙知识介绍给全校同学,让全校同学都一起分享活动成果。
是啊,孩子们的收获确实很大:他们学会了搜集、整理、应用信息,制作了丰富的活动成果集,这些都是他们的活动成果。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他们的团队意识、求知欲望深深感染了我。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潜力是巨大的,学习能力是无穷的,作为综合实践课老师,就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真心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搭建成长的平台,让孩子们真正做到“想学,会学,乐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福建的小吃饺子》。活动对象为302班全体学生。我将从教材分析,活动目标,说教法,说学法,活动过程,活动效果及活动反思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福建历史悠久,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享誉中外。福建地方小吃品种繁多,制作工艺考究,大多是以本地的土特产作为原料,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这些小吃融入了福建人民几千年来劳动与智慧的结晶。饺子就是其中的一种特色小吃。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就是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孩子们在浓浓的包饺子的喜庆氛围里,来体验包饺子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饮食文化和本地小吃饺子。
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摆盘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想象和创造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三、说教法:
激趣导入法、教师示范法、多媒体展示法、评价法
四、说学法:
小组合作法、观察法
五、活动过程: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分为:尝试包饺子阶段、老师示范指导阶段、不同造型摆盘阶段、交流品尝劳动成果阶段等四个环节。
(一)尝试包饺子阶段
确定实践小组,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尝试完成任务,学会包普通的饺子。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活动应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动手实践,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即使学生的劳动成果多么蹩脚,也要以爱因斯坦的板凳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二)教师示范指导阶段
1、教师示范包饺子的方法,取一块饺子皮放上肉馅,将饺子皮两边对折用力捏紧,对折叠加。
(视频)(这一环节既是培养学生耐心细致观察的过程,又是对学生尝试阶段的反馈与指导)
2、教师根据各组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授予一些更难的包饺子的方法——鱼形饺、荷包饺、金元饺等。(课件出示从易到难包饺子图片)
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尝试第二次包饺子。
(三)不同造型摆盘阶段
孩子们顺利进入活动扫尾阶段,有的同学包金元饺,有的包金鱼饺,有的包荷包饺,有的包美人扇饺子,并进行不同造型的摆盘。
[指导策略]: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是有必要的。此时我除了及时了解各组的进展情况并加以指导,教给他们摆盘的技巧和组织摆盘活动的方法,同时对个人具有创意的作品及时进行评价,给予鼓励,给予自信,让学生享受苦尽甘来的`劳动的乐趣。(课件展示最佳创意奖)
(四)交流品尝劳动成果阶段
各小组围绕本组的实际情况,设计成果的展示形式,在班级交流汇报。
交流汇报结束后,各小组煮饺子、吃煮饺子,品尝劳动成果——这也是对这次活动的总结。(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这是活动的总结和高潮阶段。通过这个环节,
一是让同学们全面系统地总结活动得失,以期能够在下次的活动中做得更好,更得心应手。
二是通过展示成果,让孩子们享受苦尽甘来的劳动的乐趣与自豪。
三是通过煮饺子、吃饺子活动,把活动推向高潮,让孩子们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和同学情谊,营造融融泄泄的班级氛围
六、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的主题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家乡饺子文化有很强烈的兴趣。因此,学生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个人都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从动手包饺子的热情、饺子摆盘中的兴奋、品尝劳动中的快乐中,都能感受到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饺子是一种文化,让它走进千家万户,家喻户晓,让每个学生喜欢吃饺子也喜欢包饺子,这是活动的根本目的。通过这次活动研究,学生亲身参与到包饺子的活动中,不仅对饺子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了解了饺子的不同包法,更与同学加强了交流合作,推荐了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了饺子不同的造型摆盘,交流品尝了劳动成果。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学生能更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课当中。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综合实践》这门课程的教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晒晒我的零花钱》。
我主要说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选题说明】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当一种学习用品或玩具开始盛行时,很多学生都会去买。每天上学或放学时,学校门口的商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口围满了学生。这一切源于何处?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存在着溺爱的现象,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学生手中的零用钱的数额也有所增加。孩子闹着要什么就给什么,再加上孩子天性就好吃、好玩,以致使用零用钱大手大脚,不求意义地盲目乱花。针对这一状况,我校四(6)班提出了“我的零花钱”这一课题。
为了让学生懂得合理地有计划地使用零用钱,并知道这些钱的来之不易,都是父母花血汗挣来的,要重视父母的劳动成果,并在活动中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因此,本学期我校四年级开展了以《我的零花钱》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参与年级:四年级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实践与研究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2、学会合理设计、运用调查表格,发现同学们的零花钱使用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问、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等活动增强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使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培养学生节约用钱、合理花费的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活动形式】
1、问卷调查
2、观察、访问
3、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活动阶段构想】
第一阶段:确定研究主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课题,确定自己感兴趣并有可能进行实际操作的问题
形成研究主题,并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实际研究阶段——根据各自的`研究主题确定研究途径,例如通过调查、观察、查找资料等方式获得所需信息,帮助完成研究。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阶段——通过活动计划表、访谈表、调查问卷、调查统计表、图片、倡议书、畅谈感想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总结参与本次活动的所得所想。
【活动时间】
三周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研究课题,制定
活动计划(一周)
一、活动课题的生成
1、师:周一上午,几个同学告诉我,他们最近发现一种现象:每当上学、放学的这段时间,学校门口的商店里总是挤满了学生,争着购买各种各样的零食。解老师建议他们联系微机老师把这情景拍下来,请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播放实录:在校园门口,一些学生围着小吃摊拿出一元、两元钱买烤的“串”吃,围在小商店门口,拿着玩具玩。
3、谈感受,确定研究主题。
师:你们看了这段视频有什么想法?请自由说说。
(学生可能从来源、用途、数目、家庭情况、身体健康、吃零食的危害、行为等方面做出反映)
师:看来对于零花钱,大家有着很多见解,也有很多想要知道的地方,那我们就以“我的零花钱”为题,进行一次调查研究活动吧!板书主题:我的零花钱
3、小组讨论,归纳研究内容,生成次主题。(1)调查零花钱的来源和数目
(2)调查零花钱的用途(3)调查家长的收入情况(4)怎样合理使用零花钱
二、组织活动小组,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1、分组分工:1组(阳光组)主要负责对零花钱来源及数目的调查分析;2组(侦探组)主要对学生零花钱用途的调查分析;3组(收入组)主要对家长收入情况调查研究;4组(精灵组)主要对怎样合理使用零花钱进行调查研究。
全班同学可自由组合,自由选择调查研究方法,全面收信其它组信息,对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与倡议。
2、各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填写活动计划表:(略)
(在学生开展活动前,教师指导学生做好活动前的计划,活动中的记录,活动后的反思,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在第一阶段里,我的指导由扶到放,使学生少走许多弯路。活动的主题和计划由学生自己把握,他们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时间、空间上掌握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动权。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第二阶段: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一周)
一、制定调查问卷。
根据调查内容讨论交流,一起制定学生和家长的调查问卷。附1:“我的零花钱”学生调查问卷(略)附2:“我的零花钱”家长调查问卷(略)
敬爱的家长,您好!本次调查是我校实践活动之一,调查结果仅作为一种了解,您
二、制定统计表、采访记录表。
教师指导各组制定采访记录表、调查统计表。
三、分组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根据各组预定时间到相应地点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完成问卷。
四、数据整理统计。
各小组在调查、收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从中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在整个实施阶段里,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每个小组根据各自的计划展开了调查。调查本班同学零花钱使用情况时,鼓励学生说真话,并依据学生回答做好记录,为下一步统计活动做好铺垫。现场统计结果活动,是希望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调查问卷的使用方法。因此在这时,教师要充分的给予学生自主权,和同学们一起共同商量,制定简单的调查表。在统计结果时,教师也放手让学生进行,教师只做相应的指导。教师要力求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谈话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此时将自己的想法一一倾诉,并从中发现问题。教师做出相应的小结,让学生更加明晰此项活动的目的。)第三阶段:你言我语,晒成果(一课时)
(这一阶段教师指导重点可放在指导学生将活动后的成果用何种方式进行展示上。有时候学生的想法是非常独特的,有创意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用最能表现活动效果的方式进行展示。)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内容之一,学习本课时内容,不仅让学生学会收集处理信息,还要学会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问题,体会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综合实践价值,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本课时是安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了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第1-3页内容。本课时是作为一个拓展性的知识点出现的。教材先从学生熟悉的情景“找一找身边的白色污染”和“调查自己家里一天大约用几个塑料袋?”引入, “全校学生家庭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用掉多少个塑料袋?”继而导出“白色污染”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如何减少“白色污染”?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调查、收集、整理等方式获得有关“白色污染”资料信息,再经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形成环保意识。
本课时的重点: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收集整理有关“白色污染”的资料信息。
本课时的难点: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发现“白色污染”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体会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本课时关键:通过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说教学目的:
1、经历对“白色污染”有关资料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
2、通过对“白色污染”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发现“白色污染”对人类及自然社会的危害,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身边生活的“白色污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4、组织开展以“白色污染”为题的课外活动,引导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培养积极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课时教材内容安排特点,本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要运用谈话法和讨论交流法,兼并信息收集,观察思考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收集到的资料信息,通过分析、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自主参与,积极探索,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1、信息收集法:通过询问,查找,查阅书刊等方式获得有关“白色污染”资料信息。2、谈话法:教师以交谈的方式参与课堂中,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建立平等互助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情景。3、观察思考法: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本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环境,发现“白色污染”,分析“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造成的危害,讨论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教师:“白色污染”图片和所收集的资料。学生:分成5个小组,调查计算“平均每一个家庭一天用几个塑料袋?”查找“什么是白色污染?”,并收集相关资料。
(二)教学流程
1、展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一组“白色污染”图片。(路边树上挂满各种塑料袋,河水被塑料袋垃圾污染,田地里随处乱扔的塑料制品等。
(2) 问:“观察这组图片,你们发现什么?”(指名小组回答,引出“白色污染”一词)
2、汇报成果,展示能力。
(1)反馈:“什么是‘白色污染’”?(指名小组回答)
(2)反馈: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白色污染”的知识?(各小组反馈所收集到“白色污染”资料信息)
(3)教师反馈所收集到有关“白色污染”事例。
3、合作探讨,深刻体验
(1)思考交流a、观察思考: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白色污染”?b、交流:(各小组反馈思考结果)(主要有家庭使用塑料袋,学生在校的零食塑料袋,田地里的农用废弃塑料制品等)
(2)小组合作计算:a、平均每个家庭一天用掉几个塑料袋?b、全校学生家庭每天共用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个月呢?一年呢?
(3)分析交流a、思考讨论:根据以上数据和我们所收集到的资料,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发现“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b、交流:(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
(4)师生小结“白色污染”给自然及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一、视觉污染 二、潜在危害)
4、深刻认识,激发行动
(1)讨论交流a、讨论:我们已认识到“白色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b、交流反馈:(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 (2)你将怎么做呢?(指名学生回答)
5、课外作业请把你的决心写出来,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五、板书设计:
可怕的“白色污染”
1、什么是“白色污染:?
2、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白色污染”?
3、据以上数据和收集资料,你发现了什么?
4、我们应该怎么做?
5、请把你的决心写出来,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10
《农家过春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农家过春节》。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为了将四大领域有机融合、彼此渗透,整合形成学生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活动课,使他们走进社会、走进民间、走近电脑,了解民风民俗,体验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课《农家过春节》。
一、说主题活动的提出及意义: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充满了快乐和祥和的气氛,是每个人儿童时代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光。春节对每一个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孩子们往往把注意力更多地停留在对于春节吃喝玩乐的表层体验上。为了让我们传统的优秀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使学生不仅爱过年更了解“年”,因此,我开展了“农家过春节”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个活动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目标就是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根据课程标准,我确立了本次活动的具体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春节的来历和起源、家乡的春节习俗,知道春节习俗的丰富多彩,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春节知识的探究,培养他们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科学研究精神。
2、了解春节中还存在的不良风气,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过平安祥和的春节,增强社会责任感。
3、让学生学会用多种途径对春节进行研究,并学习用交流的方法丰富自己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学会在实践中探究,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通过图书和上网等渠道收集有关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的能力。
5、通过小组自主参与活动,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说活动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综合实践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进行综合性实践活动。如何让学生自主实践,积极参与,学得愉悦,学有所成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准备把学习的主动权完整地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认真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和教师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
在课题的展开阶段,我准备引导学生采取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法,当然还包括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
四、说活动准备。
1、教师活动前了解情况,制定活动方案。
2、教师先期收集有关的资料,初步确定活动展开的方面。
3、确定研究的形式、范围以及工具。
4、提供一些必要的资料给学生做借鉴。
(设计意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教师通过先期的准备工作,为学生开展活动做好引路的工作。)
五、说活动过程
活动的过程主要包括五个阶段:
1、确立主题阶段
2、制定方案阶段
3、实施研究阶段
4、整理成果阶段
5、总结交流阶段
第一阶段:确立主题,成立小组
第一步:游戏引入活动主题
第二步:成立小组,确定子课题
第二阶段:制定方案阶段
第一步:设计活动方案
第二部:方案展示、修改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方案,教师依据学生方案进行指点改进。教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
第三阶段:实施研究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以收集信息,整理资料为主,也是小组进行《农家过春节》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阶段。(在此环节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研究情况,教师要对一些问题给与指导)
第四阶段整理成果阶段
第五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在整个的活动设计过程中,我首先通过调查表了解了学生活动主题的兴趣和研究需要。这为我后面的活动定位做好了充足准备,同时在课题的确立上也充分以学生为本,满足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由于有了学生情况的调查,为我后面的导入主题做了准备,我可以提前做好课前预设,通过适当方式导入我的实际教学目标,这样就满足了以学生兴趣为主,还不会偏离实践活动的目标。
在整理活动环节,我利用整理讨论会和优秀成果展示会的形式,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拓宽了学生整理的空间。在整个的活动我每个环节都亲身参与,并适当进行评价,让学生充分感到教师的重视,也亲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学生活动毫无顾忌,完全放开了手脚。但在活动的实施环节,由于各组学生活动时间的冲突,我不能保证全程参加每个小组的活动,这是还需要协调解决的不足之处。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11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缝沙包》。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缝沙包”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是以操作为基础的学习,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合学科。在制作沙包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基本的针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技法和教师的要求相结合,设计并缝制形状各异的沙包。
二、学情分析:
《缝沙包》——这一内容虽安排在高年级,但对于部分学生只会穿针、引线、打结,如果缝制一个完整的沙包,让学生自己进行缝制时可能还会遇到许多实际的困难。
三、目标确定
为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并初步掌握缝沙包的基本针法。
2、能力目标:培养兴趣,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缝制不同的沙包。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缝沙包,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精神。
并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沙包的缝制过程及让学生从自己眼、手、脑协作劳动中体会手缝的乐趣。
难点:设计不同形状的沙包以及缝制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劳动与技术项目的有效实施需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
(1)、实物投影仪;
(2)、方块布、棉线、缝衣针、剪刀、米;
(4)、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沙包);学生准备:方块布、棉线、缝衣针、剪刀、米。
五、教学环节设计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激趣导入,揭示课题——示范,了解缝制过程——突破难点,学生制作——总结评价——开展游戏,课后延伸的思路展开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本节课通过沙包创设情境导入,激情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沙包吗?我又提出你们平时玩的沙包是从哪得到的?从而引出我的沙包是我亲手缝制的。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缝沙包的热情,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1分多钟。
(二)、了解缝制过程
缝制沙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我先教学生三种缝法,让学生基本掌握,在把缝沙包的过程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一一讲解,从穿针引线、将布块正面朝里,把正面完全充分的翻过来,在把怎么装沙包内部材料,给学生一一讲清楚,以免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弄的地面桌面都是米粒,最后封口让学生注意要把毛边缝合,这样会使沙包更加美观。了解缝制过程后,要和学生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沙包是方形的,播放一些课件,让学生了解好多样式的沙包。并且让学生树立自信,问学生你们有没有信心比这些沙包做的更好,激发起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就让同学们交流讨论后,在强调缝前的安全注意事项,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10分钟。
(三)突破难点,学生制作
由于学生初次缝制沙包,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规范操作的全部技能,有效的途径是教师进行指导操作。教师加强巡视,及时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此环节20分钟。
(四)、展示作品、评价总结
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学生制作告一段落后,请部分同学说说在制作沙包时的经验或想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体味学习的真谛、成功的喜悦。本节课中在内容上既注重学生的操作结果的评价,更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验的获得、良好态度和习惯的养成和创造性思维的显现。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8分钟 。
(五)、开展游戏,课后延伸
为了让学生享受到自己劳动成果带来的欢乐,我安排同组学生利用亲手缝制的沙包在一起玩换沙包游戏。在完成以上任务后,要求学生用课余时间,能够利用本节课所学方法,多加练习,回家后缝出漂亮的沙包,用自己缝的沙包去调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玩沙包的。为下节课我们继续上玩沙包有学问起到了铺垫,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1分钟。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浅见,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12
活动设计意图:
我园是一所农村园所,农村有多处可见小河,幼儿喜欢在水中嬉戏、游玩,每天有多次接触到水。比如:洗手、刷牙等。但是,我发现幼儿对水的认识是肤浅的,并不知道它的变化与性质,没有节约用水及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此活动,并制定了以下目标。
活动目标:
1.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2.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
重点:懂得节约用水的道理
难点: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设计理念: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了解水的重要性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教师的“设疑”抓住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巧妙地设计了矛盾冲突的情景,使教师提出的节约用水要求变成孩子们的自身需要,而非被动的说教。活动更注重幼儿自身情感体验,通过设置矛盾,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没水时的焦虑心情及有水后的喜悦心情,从而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设计思路:
环保作为一个全球性话题,意义重大而深远。今天的幼儿,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了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目的是让他们从小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让幼儿从他们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环保意识扎根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
活动准备:
1、请家长配合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并有意识引导幼儿节约用水。
2、实验用的小瓶、杯子、颜料、可乐、醋、透明的塑料细软管。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1.教师设题,幼儿讨论
①娃娃家的娃娃脏了怎么办?
幼儿:用水把娃娃洗干净。
②做完纸工后,小朋友的手上沾满了浆糊怎么办?
幼儿:用水把小朋友的手上沾满的浆糊洗干净。
③小医院的白帽子脏了怎么办?
幼儿:用水把它洗干净。
④花儿快干枯了,怎样才能救活它?
幼儿:给快干枯的花儿浇水。
2.幼儿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用水请幼儿到盥洗室找水,结果发现水没了(活动前教师关掉盥洗室的水闸)。
(二)、帮助幼儿探究原因
1.为什么没有水了?
幼儿:不知道。
幼儿:被小偷偷走了。
幼儿:停电了。……
2.教师讲出原因:早晨来园时,看到水龙头滴答滴答地在漏,足足滴满了一盆,小水滴说了许多的话,请小朋友听一听。
(出示一盆水)放录音:“我真生气,昨天下午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我还在滴答滴答地流着,我真伤心!许多人把我当宝贝,说我用途很大,能帮助人做许多事情,大家都离不开我。可是,有的小朋友就是不珍惜我,总是不拧紧水龙头,瞧!我正哭了一夜呢,我的眼泪整整流了一盆,这次我太伤心,太生气了,我真不想让小朋友再用水了。”
3.提问
①小水滴生气了,小朋友应该怎么办?
幼儿:应该对她说别哭了。
幼儿:别生气了。
幼儿:我下次一定拧上水龙头。
②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幼儿:不能洗手。
幼儿:不能洗脸。
幼儿:不能洗娃娃。
③水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幼儿:洗东西
幼儿:喝水
(三)、引导幼儿尝试和讨论
1.请幼儿用这盆水去做刚才没水时无法做的事情,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幼儿:用水能把娃娃洗干净。
幼儿:用水能把小朋友的手上沾满的浆糊洗干净。
幼儿:用水能把小医院的白帽子洗干净。
幼儿:能给快干枯的花儿浇水。
2.教师打开水闸后,再请幼儿到盥洗室找水,体会有水的喜悦心情。
3.讨论:如何做个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四)、欣赏儿歌《水是宝》,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且让幼儿想像假如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怎样,让幼儿更深刻地体会水的重要性。
(五)、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我们该如何节约用水。
幼儿自由讨论
幼儿:随手关紧水龙头,减少漏水量;
幼儿:刷牙时,尽量用漱口杯装水,不要开着水龙头让水哗哗地流;
幼儿:洗碗时,先把水放水槽里,再放碗盘清洗;
幼儿:洗澡多用淋浴,且最好采用喷水量小的喷头;一水多用等)。
延伸活动:
幼儿制作宣传牌,向全园的小朋友宣传要节约用水,珍惜水。
活动延伸
游戏:玩水《流水走迷宫》幼儿了解水的流动与水的形状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
1、注重活动内容的生活性,与水打交道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如果不刻意引导,幼儿对“水”的这一活动认识是很肤浅的,通过老师的挖掘,生活中小事就成了幼儿园的课题,让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更全面的认识了解,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2、注重活动形式的操作性,包括讲述动手、观察、总结,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充分的“动”起来,老师只作引导者,提出一些问题,做一些简单的评价,使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效果分析
此活动通过我层层深入地提问,使幼儿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继而萌发节约用水的意识。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并始终保持高涨的活动情绪。难能可贵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能及时关紧水龙头,并能提醒家长用洗脸水冲洗便盆等,可见孩子的节约用水的行为正在逐步形成。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1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探讨这门课程。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进行《我为母校留本书》的说课。
一、主题生成背景
课标指出:在主题选择中要注重学生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不能选择与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的内容。
六年级是小学学习生活的最后一年,面临毕业,孩子们对母校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那么如何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恩,向母校汇报自己的成长足迹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想法,经过慎重选择,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最后决定收集六年来的文字稿件、成绩收获、精彩瞬间,经过整理,编制成成长书册,留给母校作为纪念。用自己在学校的成长经历,为学弟、学妹提供借鉴和帮助,于是《我为母校留本书》的活动主题初步形成。
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一本书的基本编辑制作过程,设计制作一本书;在活动中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和收集、运用、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通过活动的开展,加强小组分工合作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感受每本书的来之不易,更加爱书、惜书!
二、课程资源
1、联系学习活动,利用校内的各种资源。
首先学生和老师就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的校园、图书室、微机房等都为开展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努力开发校外课程资源。
校外资源存在的形式较为广泛,如家庭调查、采访身边的作家等等,都是学生开展活动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
三、活动过程
“我为母校留本书”主题活动分为四个阶段,整个活动大约需要40天的时间。
下面我介绍一下本次主题活动的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这一阶段,马老师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确定活动主题:我为母校留本书。并将信息技术课程有效融入到本次主题活动中,即创作时尚、动感、充满个性的电子书。
第二步:讨论一本书由哪些主要部分组成以及确定书的主题。交流得出可以围绕校园四季、校园趣事、回忆母校、感恩、励志等方面表达自己对母校的眷恋之情。然后根据兴趣爱好进行分组、组内分工。
第三课时,马老师主要指导学生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在这一阶段,教师侧重于策略上的指导。如:认识一本书由哪些元素组成,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每小组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组内成员如何分工等。强调每个小组之间、每个成员之间既要有分工、更要有合作,要体现团队精神。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包括“活动的策划、方法指导和阶段交流研讨”。
这一阶段,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次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这个阶段,马老师主要分以下四步进行:
1、向学生推荐一款常用的、简便易操作的电子书制作软件-------iebook,并让学生熟悉此软件的操作界面。
2、小组成员根据组内书的主题进行收集、整理文字和图片资料。
3、分工合作,完成各自负责的工作,编辑电子书,教师在编辑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4、进行中期交流。
今天,各位领导和老师观摩到的《作品展示模板的使用》就是此阶段的一节方法指导课,课上马老师主要分了以下五大环节。
(一)活动回顾,引入新课。
一开课,马老师就对前期的活动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并通过师生谈话:“为了让我们的电子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我们的编辑之旅”,紧紧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我为母校留本书”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设计既是对学生前期活动成果的肯定,又直奔主题,以精炼的语言揭示了本节课的活动目标。
(二)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让学生欣赏利用iebook软件中的《作品展示模板》编辑的作品。紧紧抓住了学生好奇好动和天性中对美好事物向往的个性特点,创设出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此模板的优点----图文并茂后,更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了至高点。
(三)、方法指导、实践操作。
此环节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马老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认识展示模板中的所有元素,分清哪些元素与主题紧扣,必须修改。找出图片与文本的一一对应关系。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与判断能力,马老师这样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接下来,马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演示了一张图片与对应文本的图文合并操作,在教师细致明了的方法指导下,学生一目了然,并独立进行此项操作。教师又从美学视角引导学生欣赏、交流,从小组成员的作品对比中总结可以从图片、文本、背景三方面进行具体修改、美化。作为本节课的重点,马老师根据课标要求,大胆放手,层层推进,让学生个体、小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体验、享受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功,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展示分享、互动评价。
本环节小作者们紧紧围绕“我为母校留本书”的活动主题,就电子书的主题、内容设计以及利用作品展示模板制作的成果作了介绍。此期间,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积极补充、评价,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内涵。小作者们把浓浓的同学情、难忘的师生情化为了深深的眷恋;把校园的'一草一木,生活的点点滴滴化为了浓浓的情谊,融入到了作品之中。真挚感人的画面、情真意切的表达,把同学们带入了回忆,仿佛回到了那年、那月……
(五)总结收获,活动延伸。为学生今后的活动指明了方向。
在这一阶段,教师侧重于对电子书编辑的方法指导。因此,教师要全面的上好方法指导课,还要对学生在前期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疑难进行解惑,挖掘新的问题或生成新的目标为下一步的活动指明方向。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与交流,总结与评价。
《我为母校留本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教师主要侧重于档案袋评价,除了方案、调查表、采访记录、活动照片、反思日记外,还注重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以及教师评价。
第四阶段:活动延伸
1、六年级学生交流阅读其他班级部分小组的书籍,对书籍的制作进行评价,甄选有代表性的书籍。
2、在学校周一升旗活动上进行赠书仪式,倡议全校学生多看书、爱惜书籍。
四、总结与反思
《我为母校留本书》活动的实施,为学生的儿时记忆提供了最珍贵的存储平台,提升了学生对美的欣赏与鉴别。
经过3周多的活动,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查找、搜集、动手的能力,养成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更加热爱学校、珍惜友谊的情感。同时,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学生对所获得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了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学会了欣赏别人。
五、活动的改进建议
1、小组之间应该随时交流制作经验,教师应鼓励将更多的个性元素加入到作品中。
2、邀请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寄语孩子们:大胆创作,奋发向上。
六、课程管理
1、课程的规划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我们深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研究和开发,确定了各年级的活动主题。
三年级:好习惯伴我成长
四年级:大棚蔬菜的栽培技术
五年级:校园里的植物朋友
六年级:我为母校留本书
2、课程的管理
(1)严格按照国家的课程设置,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2)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学校成立综合实践领导机构,副校长张海军和政教主任胡晋峰带头分别担任六2、三2、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位教师,都要充分挖掘本土资源,紧扣年级主题,对学生的活动主题、项目确定、活动过程进行指导。
3、课程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成立小组活动评价档案袋。一份完整的学生档案袋应该有过程档案袋、展示档案、评价档案三个部分组成。过程档案包括学生的活动构思、调查采访记录、活动成果;展示档案收集学生用来对外展示的优秀作品及资料;评价档案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以及教师评价。
在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还会不断的学习改进,力求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恳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篇14
下面我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园广播站》这一主题活动的活动成果展示阶段的说课。
一、说活动背景
首先,我介绍一下这个主题的活动背景:校园广播站是广大师生选择学习、娱乐,以及文化交流的平台,通过电波在校园生活学习中做出积极的影响,同时让学生的能力特长有所展示。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个节目,广播站的内容丰富多彩,每天的十分钟广播节目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享受。如何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利用学校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比较出色地完成广播任务呢?以更好地为学校的广播站出谋献策呢?于是《校园广播站》的活动主题就产生了。
二、说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采访了解校园里各种与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有关的事件和趣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组织、合作能力和语言组织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校园,关心集体的感情。
三、说B教法学法
1、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在学习本课时,学生通过观察、采访、体验,学会策划一次广播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也感受到了广播给大家带来的乐趣,自己从中也得到了乐趣。从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自主性
综合实践的实施要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课的学习,教师以校园广播这个学生每日所熟悉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学生体验广播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和优美的音乐,来拨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3、合作性
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说课前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和其他课程不同,如果学生不对本课内容作好充分准备的话,就没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备会使你的课堂事半功倍。
1、学生准备:
采访校园广播站负责人,了解广播站的基本操作方法,收集校园各种的信息并进行整理、运用,写出初步的设计思路。
2、教师准备:
(1)搜集精彩广播片段;
(2)拍摄学生收集信息的不同途径的照片;
(3)制作课件。
五、说活动流程
1、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共同参与《校园广播站》。(师板书)
2、回顾上阶段的活动,通过多媒体出示图片并加以说明,然后让学生说说对于广播有什么初步的了解。(这一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同时也对前阶段的活动再一次进行梳理,真正进入到广播员这个角色中。)
3、小组讨论,确定广播内容。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各小组确定的主题及搜集的材料,进一步修改广播内容。(小组合作)
(2)、在模拟广播之前,请同学把好的建议和意见提出来和大家共享。
(3)、通过听录音,提醒学生在播音时的注意事项。
(本环节是个关键环节,只有学生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在对广播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出色地完成接下去的广播任务,也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和体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小组合作,完成广播任务。
教师首先创设情境,然后由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回报,其他成员配合。
并集体讨论,畅谈收获。
(此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尝试、体验活动,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又很好地落实了本课的重点。学生真正体验到作为一名广播员的辛苦和重要性,也感受到广播带给我们的乐趣。)
5、畅谈活动感受,填写收获卡,交流收获卡。
(每一次体验活动学生都会有所收获,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取长补短,既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种提高,也为今后的活动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6、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发现不少,收获也不小。校园广播使我们的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使我们的道德品质有很好的转机,让我们的学习渠道多了起来。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门校园广播将会给我们的校园增添更多光彩!
7、活动的拓展和延伸:
请同学们结合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以《我爱校园广播站》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得与失。并积极向学校广播站投稿。
总体来说,本方案的设计,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通过媒体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第五篇: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安全乘坐校车》
教育教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校车不断发展促使我们必须加强乘坐校车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一些交通事故,知道乘坐校车时应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校车的相关规定和乘坐校车的注意事项。(2)调查学校周边交通安全标志,切实做好安全乘坐校车。(3)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
2、重点、难点
为了达成制定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乘坐校车常识及校车管理的相关规定。(2)教学难点:除了遵守交通规则,还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3、教学准备 课件
二、说教法
(一)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本活动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电教演示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生活中遇到的交通事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直观;
(2)提示法:在教学中教师适当的提出问题,有助于学生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发展智力;(3)归纳总结法: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对乘车安全有一个更系统的掌握和认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课件出示交通标志的图片,通过谈话导入后课件出示课题《安全乘坐校车》。
2、了解校车的概念。
3、通过图片了解过去不是校车的“校车”。
4、通过观看生活中发生的交通事故。感受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5、了解现在的校车。
6、学生交流乘坐校车应遵守哪些交通规则,除了遵守交通规则,还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二)学习《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及乘坐校车的安全注意事项
1、学习《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经过过去那些校车发生的惨痛交通事故的教训,国家出台了对校车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1)禁止使用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提供校车服务。(2)校车应当配备逃生锤、干粉灭火剂、急救箱等安全设备,以及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
(3)机动车驾驶人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不得驾驶校车。(4)校车要配备照管人员随车全程照管乘车学生。(5)校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不得以任何理由超员。(6)校车运载学生时应按照规定的位置放置校车标牌,开启校车标志灯;应按照经审核确定的路线行驶。
(7)载有学生的校车在高速路上行驶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80千米,在其他道路上行驶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60千米;在急弯、陡坡、窄路、窄桥以及冰雪、泥泞的道路上行驶,或者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气象条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0千米。
2、乘坐校车的安全注意事项 ——候车:
(1)准时到指定的地方排队候车;不站在车道上等车,候车时不要拥挤、推搡。
(2)在校车完全停稳后,有序地上车,前后同学不得争先恐后、互相推拉。——行车中:
(1)上车后按指定座位就坐,并系好安全带。
(2)不随意开启车门,也不要乱动车内的应急设施,如灭火器、救生锤。
(3)在校车行驶或停靠的过程中,不要在过道处随意走动、打闹,不要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不向窗外乱扔杂物。
——下车:
(1)下车时,等车停稳后再解开安全带,带好随身物品,离开座位,依次下车。
(2)如果有东西遗留在车上,不要马上返回,先报告老师,自己在原地等待,防止因为校车起步而造成意外伤害。
(3)下车时应先看前后有无来车,包括自行车。须横过车行道时,不要急于从车前或车后横穿道路,应走离车前或车后20米以上,能看清来往车辆后再选择适当时机通过。
(三)教师总结
通过在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及我们乘坐校车时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在今后乘车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到以上应该注意的事项,确保自己以及他人的人身安全。
(四)课后延伸:
1、生活中不合格车辆及黑校车有哪些?(1)、黑面包(2)、黑校车(3)、家长拼车(3人以上)
2、当你发现有不合格的车辆在拉载学生你会怎么办?(1)坚决拒绝乘坐不合格车辆和黑校车。(2)劝说其他同学避免乘坐该类车辆。
(3)积极的向相关部门举报违规车辆,并且宣传其危害性。
(五)作业安排
完成课本第5页的“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