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部赴六盘水调研三变工作水城县汇报材料(送审稿)

时间:2019-05-14 07:0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农业部赴六盘水调研三变工作水城县汇报材料(送审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农业部赴六盘水调研三变工作水城县汇报材料(送审稿)》。

第一篇:国家农业部赴六盘水调研三变工作水城县汇报材料(送审稿)

盘活资源存量

激发内生动力、释放改革红利

中共水城县委 水城县人民政府

(2015年6月5日)

尊敬的延信副司长、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水城县盘活资源存量、激发内生动力、释放改革红利,助推“三农”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水城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辖20个乡、13个镇、171个行政村、30个居委会,总人口89万,总面积3604平方公里。境内居住汉、彝、苗、布依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42%。县内资源丰富,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和电气化建设县之一。便捷的贵昆铁路、株六复线、内昆铁路、水柏铁路与水盘高速、六六高速、杭瑞高速、六威高速等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有四省立交桥要地和“四省通衢”美誉。县内区域性小气候特殊,“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高度概括了水城县的气候特点,但特殊的气候环境、滋生了特殊的植物种群,为水城县积极推进“三变”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现优质富硒茶、凉都圣果“红心猕猴桃”、小黄姜、中药材、特色蔬菜、优质黑山羊等农业特色产业正助水城“三农”工作跃上新的台阶。2014年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6400元,同比增加991元,增长

革试点,对其资产进行确权,共完成两个乡镇23个行政村218个村民组土地登记99520宗,让资产所有权人获得了第一桶金。

二是推进股份制。在市场经济形式下,我们通过对农村资源核查清理、登记,对可经营性资产进行量化,以股份的方式将农村资源转变为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股权,盘活农村闲臵资源,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2013年以来,流转土地近10万亩;引进市场主体兴办股份制实体,到2014年全县共有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00余家。通过股份制合作,农民既能从企业获得股份红利,又能在企业务工增加收入。

通过资源变股权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传统观念、传统习惯、传统身份,赋予农村自我滚动发展的空间和内动力,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实现增收致富。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大幅度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全县集体经济总量从2013年的1200余万元增长到目前的22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4725元增长到目前的6400元。

二、资金变股金、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采取集中投入、产业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方式,吸纳民间资金、银行资金等社会资本与财政资金的有效整合与抱团投资,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的前提下,将财政投入的发展类资金(除补贴类、救济类、应急类外),原则上把村集体和农民持有的资金投入企业,形成村集体和农户持有的股金,村集体和农民按股比分享收益。同时,明确村民委员会以及村集体领办、创办或控

我县猴场乡补那村、格支村分别组织土地流转发展猕猴桃产业3800亩,第一年业主向村集体提供每亩20元的协调服务费,村委即可得到7.6万元的管理费,三至五年进入盛果期,业主向村集体提供每亩30元协调服务费,村集体积累可增至11.4万元。同时,组织当地劳动力在公司务工,按每个工每天80元计算,一年按每个工人投工100个,即可收入8000元。实现了农民变产业工人的华丽转身、穷村到富村的嬗变。

通过资金变股金,进一步增强了园区的发展潜力。为此,我县各部门、基层干部群众均热情高涨,干劲十足。他们纷纷表示,待获取收益后,将千方百计增加资金,扩大股份,争取更大收益。

三、农民变股民、实现农民职业化

我们主要在坚持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和农民的职业化发展,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让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让资金在市场中流动起来,提高农民在入股企业、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实现增收致富上作文章。一是通过村集体创办、入股企业,农民入股,在股份分红中增加农民收入。在发展集体经济工作中,我县兴办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建筑公司48个,村集体参股、控股的各类经济实体105个,村集体及村民以资源、资金入股公司、合作社等经济实体28家,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农民为9893人。其中贫困农民入股人数为3386人。二是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土地资源向园区、产业集中,通过土地流转,使土地资源转化为农民股权和股金,让农民在收取租金和参与企业分红中实现股权收益。在土地流转中,一般按照每亩每年400至1000元不等支付农民租金,在

第二篇:国家调研汇报材料(三稿)

播撒扶贫开发希望种

绽放和谐计生幸福花

——霍山县人口计生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霍山县委 霍山县人民政府

2011年7月 日

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面积2043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37万,拥有叫响国内外的“八张名片”:即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国家卫生县城、浙商投资潜力城市。近年来,我县始终把人口控制与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臵,始终把人口计生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之中,统筹推进,科学发展,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人口计生”与“扶贫开发”双促双赢之路。

——作为全省工业十强县,全县社会经济正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综合县力不断提高,二产占GDP比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人均财政收入等10项指标进入安徽省前10位。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81.33亿元,人均财政收入3320元,霍山经济的迅速崛起被经济学界称为“霍山现象”。

——作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先进县,全县的人口计生工作一直处于全市、全省先进行列。2010,全县人口出生率为7.60‰,自然增长率1.10‰,政策符合率95.61%,出 生人口性别比109.27,已生人员早孕发现率81.78%,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育率92.21 %,独生子女领证率19.61%,群众对计生工作满意度95%,各项指标日趋优化。

——作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科技扶贫工作先进县,我县扶贫资金逐年加大,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2010,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010元,较1985年的人均182元增加了4828元;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贫困人口4.31万人,较1985年贫困人口16.1万人减少11.79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为13.7%,较1985年贫困人口发生率53%下降39.3%。

一、主要做法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做好“五个结合”:

(一)总体谋划与重点推动相结合,注重提高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人口计生,还是发展经济,都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多年来,我县在实施人口计生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工作的过程中,坚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发挥部门优势,完善综合治理措施,逐步形成了党政领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统筹推进的良好格局。

县委、县政府将人口计生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以及重点计划,实行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相关部门“双轨”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并纳入人口计生“一票优先”和“一票否决”范围;县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定期开展工作督查,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统一安排部署专项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责令限期整改,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开展;县人口计生委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加强干部培训、注重宣传教育,结合“整村推进”强化村室建设,并积极做好“奖励、优惠、优先、扶持、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县委组织部积极实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双培双带”工程,通过典型培养和示范带动,把农村计划生育户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计划生育户中的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近两年来全县共有567名计划生育致富带头人加入党组织,占农村新发展党员的70%,他们牵头创办或承包种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项目,带动了3万多农户脱贫;县教育局在落实国家各项助学政策时,优先考虑农村独生子女和两女结扎户女孩,2010年以来,全县享受义务阶段“两免一补”政策的计划生育户子女达34000人,享受普通高中学校国家助学金政策的有384人,享受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的有5200人;县妇联自1997年开始实施“春蕾计划”,共接受各方爱心人士捐助200余万元,共救助1890多名贫困女孩,其中95%以上来自计划生育家庭;县林业局在资金、技术、信息、政策等方面加大了对计划生育贫困户的扶持力度,去年以来共扶持计划生育贫困户32户,其中杨树大户4户、毛竹大户3户、油茶大户7户、产业深精加工业大户18户;县农委安排农技专家下乡进村为计划生育户进行生猪养殖、名优茶生产等方面的知识讲座,有效地提高了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农业经济的能力。

(二)“关爱女孩”与技能培训相结合,注重提高女孩家庭经济发展能力

2011年,我县创造性地将“关爱女孩工程”与相关部门开 展的劳动技能培训工作相结合,积极实施“给力富女”工程。这项针对独女和双女户女孩量身打造的特训特扶计划,旨在通过政府牵头,充分整合计生协、扶贫办、人社、财政、教育、妇联等部门的优势,紧紧围绕“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给力目标,采取“用工企业下订单、培训基地下菜单、计生扶贫来埋单”的“三单”模式,采取送课下乡、现场指导、能人带动的教学方式,每年培训500至1000名计划生育家庭女孩(重点突出独、双女户女孩),让她们获得全国统一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并为她们的就业提供政策、信息和资金支持,帮助女孩户家庭尽快提升发展能力,进而彻底扫除残余、落后的重男轻女观念。

“实用技术学到家,女孩不比男孩差”。目前,这项寓人口计生宣传教育于特训特扶的创新工作,已纳入今年对乡镇及相关部门的目标考评之中,培训项目、培训基地、特扶措施等已经拟定,特训特扶仪式已经启动,首期有138名独、双女户女孩参加了电动缝纫工专业技能培训,已有94人通过考试考核取得了全国统一的初级技工等级证书,她们当中有30多人已经就业,50多人达成了就业意向,取得了“培训一人带富一家,创业一个带动一片”的工作成效。家住大化坪镇金茗居委会的徐良霞,一家八口人的生活全部依靠丈夫在外打工挣点辛苦钱,生活十分艰辛。而她本人因为要照顾老人和孩子,根本无法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在得知镇上举办电动缝纫培训班,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实用技术时,徐良霞真是高兴极了,早早就报了名。因为她婚前在上海的纺织厂打工过,有一定的技术功底,加上能吃苦耐劳,学习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她已熟练地掌 握了电动缝纫技术,并顺利地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不久就有镇上的一家制衣厂主动与她签订了就业合同。捧着合同,她激动地说:“现在党的政策就是好,能免费学技术,还能在家门口找到满意的工作,这样的好事情以前我做梦也没想到,现在竟然真的发生了!”如今,她每月能拿到1500元左右的工资,还能照顾到老人和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目前,我县第二批“给力富女”技能培训计算机专业正在下符桥镇顺利举办,有120多人参加了此次培训,第三、第四批培训正在积极筹备之中。

(三)“诚信计生”与扶贫互助相结合,注重促进计划生育诚信家庭优先致富

2010年,我县本着“尊重群众、相信群众、方便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育龄群众”的原则,以计划生育协会为抓手,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实施公认诚信、承诺诚信、行为诚信和协议管理即“3+1”的诚信管理服务模式,对那些带头实行人口计生工作的公认诚信对象减少孕环检次数,并依据《村规民约》享受一定的奖励优惠待遇。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诚信计生工作与扶贫互助工作有机结合,要求村级计划生育协会与扶贫互助协会紧密联系,把诚信计生户与在册贫困户放在同等位臵,实施扶贫互助协会优先加入、扶贫项目优先贷款、生活上优先救助等一系列奖励优惠政策。例如,我县太阳乡金竹坪村将扶贫互助协会与计生协会充分结合,相互推动、相互发展,绝大多数会员既是扶贫互助协会会员又是计生协会会员,农户所缴纳的200元扶贫互助金,同时又是诚信计生的保证金。扶贫协会对计划生育诚信户实施 扶贫项目优先贷款,截止目前,互助协会已累计向诚信户借款22笔共计12万元,直接助力发展项目15个。截止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566.5万元,建立互助资金组织98个,其中已登记村级扶贫互助协会43个,覆盖全县16个乡镇81个行政村931个村民组,入会农户7426户中有60%以上为诚信计生户。与此同时,我县还通过扶贫贴息贷款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基地,并通过吸纳诚信计生户和贫困户进厂务工,增加收入,以达到辐射千家万户、促进少生快富的目的。目前全县工业企业用工达2万多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5万人,诚信计生户和贫困户近1万人,真正做到了“一人进厂,全家脱贫”。此外,乡镇、村居在规划和落实农村工作中,诚信计生户可优先享受危房改造、大病救助、民政救济以及各项惠农强农等政策,这样全县上下就初步形成了“依托协会、项目助力、阳光操作、双向承诺、互守诚信、合作共赢”的扶贫互助与计生工作有效结合的新局面。

(四)救助扶持与人口基金相结合,注重帮助计划生育家庭排忧解难

针对农村部分女孩家庭经济困难,女孩上不起大学这一现状,从2010年开始,我县依托人口基金平台,深入开展“独、双女户女孩成材助学行动”,实行一次性救助,其中一本3000元/人、二本2000元/人,帮助那些贫困的女孩完成大学学业。2010,我县共资助独、双女户教育成才50人,计划2011再资助独、双女户教育成才40人,以后每年都将拿出40%左右的人口基金用于开展此项行动。对于三等以上的手术并发症对象,县乡每月发放80—150元的医疗和生活补助,一律纳 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性重症诊疗范围并享受农村低保户待遇,其治疗费用除医保报销外由县人口计生委或乡镇人民政府全额解决。每年春节,县、乡还积极开展为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困难家庭送温暖活动,上门为她们排忧解难,并送去1000元左右的慰问金。与此同时,每年元旦、春节、母亲节、5.29会员活动日、7.11人口日等重大节日,我县都积极开展节日慰问和送温暖活动,为那些不幸遭遇意外事故、重大疾病等生活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提供慰问金或一次性救助等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

(五)利益导向与制度建设相结合,注重保障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几年来,我县在认真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特别扶助制度的基础上,另外制定执行了四项针对计划生育户的奖励优惠制度。即,放弃再生育指标一次性奖励制度:对只生育一个女孩,符合再生育条件,自愿放弃生育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农村夫妻,一次性奖励1000元。企业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制度:自2008年开始,县财政拨出专款,全面兑现企业退休职工计划生育法定奖励,对670名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企业退休职工每人发放计划生育一次性奖励资金2000元,三年来,全县累计发放此项资金134万元。节育奖励制度:对2010年1月1日以后落实的两女结扎手术,每例由县财政一次性奖励1000元,计入个人养老金账户,共为257人发放奖励资金25.7万元;对独生子女领证户、两女结扎户夫妻个人交纳养老保险费的,在县原补贴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10元缴费补贴标准,县财政共为30938人发放补贴30.94 万元。从今年7月1日起,将独生子女保健费发放标准从原来的每月男孩8元、女孩10元分别提高到每月男孩20元,女孩25元。据测算,为执行这一新标准,今年全县需在原有基础上追加财政投入51万元。计生保险制度:从1988年开始,我县即采取“三个一点”(个人给一点,乡镇补助一点,县财政扶持一点)的方式,为所有的两女结扎对象统一办理个人养老保险;从2009年开始,为全县所有的二女结扎对象购买家庭意外伤害保险,每人投保60元,赔付金额为26000元;近五年来将两女结扎养老保险列入扶贫项目,共投入扶贫资金50万元;从去年开始,对独生子女死亡或三级以上伤残后未再生育的夫妻(女方年满49周岁)、三等以上节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等特殊群体,由县财政按每人每年100元标准代缴养老保险费,截止目前已为7300人代缴保险金7.3万元。

二、工作成效

通过人口计生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工作的有效开展,我县广大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转变了婚育观念,走上了“少生快富”之路,促进了全县人口计生事业的不断改革、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显现出“三个加快”和“三个提高”:

一是加快了从单纯管理到管理寓服务之中的转变,提高了优质服务水平。过去的人口计生工作只把群众放在被动管理的位臵,忽视了群众主人翁的地位,漠视了新时期新形势下群众的全方位、多层次需求。现在通过工作观念的转变,服务重心的下移,县、乡、村将人口计生工作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紧密结合,群众的需求得到及时了解,困难得到及时解决。

二是加快了从经济、行政处罚为主到利益导向、政策推动 为主的转变,提高了群众满意度。过去开展人口计生工作主要是靠行政推动、经济处罚,一些地方干群关系较为紧张。现在通过利益引导、救助扶持,真正让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三是加快了从单部门管理到齐抓共管的转变,提高了综合治理水平。过去人口计生部门一家唱“独角戏”的多,一些综合性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制约了工作的开展。现在各有关部门都积极参与,真正形成了全社会都来支持关心人口计生工作的“大合唱”。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在人口计生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工作中做了一些具体工作,作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尝试,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一些同志没有真正认识到人口计生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是解决贫困地区人口与发展问题的必由之路,人口计生与扶贫开发工作互相脱节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有关部门在政策措施和行动上还不够协调,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在基层还未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扶贫资金总量偏小不能完全满足群众脱贫致富的需要等。

四、工作建议

针对人口计生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建议:

一是国家人口计生委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实行特别扶持。可将霍山等国家级贫困县列入全国少生快富试点县,在优惠政策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二是中央及省市财政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可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大幅度提高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发放标准,提前享受年限,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引导作用。

三是加快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和相关政策衔接。比如,对独、双女户女孩给予中、高考加分以及开展家庭发展能力技能培训等方面,基层已经在摸索中试行,但要扩大影响和效果,还需要得到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支持。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敬请在座的各位领导给予批评和指正,我们将虚心学习,努力改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走好人口计生与扶贫开发相结合这条希望之路,与时俱进,扎实奋进,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创造出更好的人口环境!

第三篇:关于机关干部赴基层变作风调研的汇报

关于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开展民生服务周活动

调研的情况汇报

地区民政局党组:

根据《地区民政局机关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开展民生服务周活动方案》和局里的安排,结合医院实际,在走访了解的基础上,认真梳理了院党支部在班子建设、队伍建设、业务发展等方面需局党组帮助解决的问题如下:

一、在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业务发展等方面

1、中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的问题。依据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规定,差额事业单位人员不能调入全额事业单位工作,医院是自治区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现有中级职称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共7人,而地区人事改革领导小组核定医院副高岗位6名,中级岗位30名,确因人事政策限制,地区及其他县级综合医疗机构中愿意从事精神卫生事业的中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无法调入。通过招录,社会福利医疗机构的经济待遇难以满足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无法招录到符合条件的中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来共同发展地区精神卫生事业。

2、急需解决医院工作人员享受特殊岗位津贴的问题。

精神病人在患病期间可免于刑事处罚,医院服务对象患病躁动时,经常出现伤人毁物的现象,工作人员会受到攻击和伤害,况且职工多数为独生子女,工作环境非常压抑,在同一环境工作时间长了,身心上在一定程度会受到服务对 象的影响,职工工作热情和精神面貌难以提升。同时,地区信访、司法和传染病医院等部门工作人员每月都享有特殊补贴,医院服务对象是精神病人,这部分人在患病时出现的伤人毁物都免于刑事处罚,医院工作人员承担的风险与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相比要大得多,应该按照特殊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同样享受特殊补贴。

3、班子不健全和内部中层机构不完善的问题。医院经地区核定院领导职数4名,中层职能科室正副科级各6名,但医院现已配备院领导到位3人,尚缺正科级副院长1名;其余中层正副科各6名全部空缺。同时,因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不配套,不能实行同工同酬,制约了医院的管理和发展。目前,医院仍由原来的7名工作能力较强、管理经验较丰富,能胜任在职工作的但其身份却是工人的同志行驶管理职能,但由于受现行人事政策的约束,他们享受的是工人待遇,确从事的是干部管理工作,不能依据政策规定兑现待遇,只是让这部分人员尽义务,确不享受权利,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单位的管理和发展。2008年底以来,事业单位推行人事制度改革的宗旨是打破干部身份界限,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做到能上能下,实行全员聘用制。实际上,三年多来,地区可以结合基层事业单位现行具体情况出台一些地区范围内适用的相关配套文件落实这部分人员的待遇,来充分调动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使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 用。

4、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严重不足的问题。

医院核编制床位299张,住院病人617人,公费病人占89%,自费病人占1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节奏加快,承受能力降低,精神疾病患者会日益增多,仅凭地区核定的109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多患者的治疗需求。按照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床位设臵标准,每床应有0.74名医护专业技术人员,以299张床位计算,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221名,尚缺112名。因人员严重不足,四、五病区只有一名护士轮流连续值一个星期的夜班,医护工作人员超负荷的工作量,导致严重疲劳上岗,差错与事故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

5、专业技术人员精神专科知识欠缺,需外派培训的问题。

医院现有五个病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专业对口率为0,没有接受过精神卫生专科知识的培训,处理临床症状时,无法按照专科医院的诊疗要求去对症处理,易产生医疗纠纷会给医院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同时,由于医院许多科室人员紧张,只能借调病区护士到科室帮工,由于专业不对口,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急需外派培训学习,以提高临床、业务处理能力。

6、医院临时工转为公益性岗位的问题。医院2011年初,在地区民政局的大力关心下,解决了33名公益性岗位职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作人员工作压力,但由于病人日渐增多,现有的工作人员仍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医院又自行聘 用了20名临时工,因医院属于公益性事业医疗机构,收费偏低,也无其他收入来源,难以承担这20名临时工的费用,恳请协助将其转为公益性岗位。

7、地区公费审批把关问题。

目前地、县(市)精神病患者公费审批关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将很多老年、痴呆、精神发育迟滞以及严重心、脑等器质性疾病患者、传染性疾病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审批到我院,而该部分患者应由福利院收养,造成医院工作量严重超负荷运行。

二、干部职工急需组织上帮助解决的实际问题。

1、医院病故遗属玛依拉因生活困难无法交纳房屋取暖费的问题。2008年医院职工家属楼交付使用以来,因该同志仅靠爱人艾山〃卡力一人的工资维持一家四口的生活,目前仍居住在未装修的楼房内,五年来,从未向医院交纳取暖费。

2、医院病故职工遗属无房居住的问题。目前,医院尚有2名遗属尚未房屋居住,自己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子女在上学,恳请帮助解决廉租房。

3、急需资金建设三院排水、供暖和天然气管网设施的问题。医院离城区近三公里路程,福利三院的排水和天然气管网建设等公用设施一直未解决,困扰着医院的发展,三院的排水系统为化粪池,只能用排污车向外抽运,每周至少抽运2次,费用非常高,同时,此笔费用也未列入财政预算,全由医院预算外收入支出,医院预算外收入也十分有限,急需地区出资解决福利三院的排水、供暖和天然气管网建设,使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也多多惠及于这类弱势群体的弱势群体。

4、服务场所紧缺,急需扩建病人食堂。

医院没有专门的行政办公楼,现有临时在病人食堂上续建的824平米办公用房无法满足医院内设职能科室工作的需要,都是多个部门合用1间办公室办公。医院受土地划拨总面积的限制,无法设臵固定停车位和建造病人洗涤房,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后期发展。同时,目前的病人食堂仅能供180名病人同时用餐,其余病人均在病区活动室用餐,造成治疗室、活动室、用餐区混用,易造成交叉感染,现在院病人平均都在400人左右,急需改扩建病人食堂。

三、其他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主要是三院家属区物业管理的问题。在2009年,局里出面协调了三院家属区物业管理的事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很不理想,在每年移交物业管理时,他们只是负责污水的抽排,况且只是直接抽排在家属区绿化带内,烧死了草木,污染了环境,家属区的卫生不负责,一直是由医院承担卫生工作。

上述问题,希望局领导予以考虑解决为盼。特此汇报

地区康宁医院党支部

二○一二年四月一日

第四篇:国家农业部调研湘潭县农村土地承包工作情况汇报

湘潭县农村土地承包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

中共湘潭县委 县人民政府(2009年6月19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谨代表湘潭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发展的各级领导致以诚挚的感谢。下面,我就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个简要汇报。

一、湘潭县县情及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湘潭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中下游,县域总面积2512平方公里,辖6个乡16个建制镇,756个行政村、38个居委会。县域全境均属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范围,其中1057平方公里区域为“两型社会”建设核心区。位于县城易俗河的天易示范区被国务院批准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先试的五大示范区之一。湘潭县历史悠久、人文鼎盛、山川秀美,是最能代表湖南省基本地理特征、风土人情、经济结构的县(市)之一。我县的基本县情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概括:一是农业大县。全县有农业人口103万,多年来湘莲生产加工量位居全国首位,有“中国湘莲之乡”的美称;粮食和生猪产量均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二是人口大县。全县总人口115万,人口总量居全省第五位,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百万人口大县之一。三是人文大县。我县是湖湘文化发祥地,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开国元勋彭德怀、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的故乡,也是台湾地区政要马英

九、宋楚瑜的祖籍所在地。四是资源大县。县内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33种,煤、锰、海泡石等矿产储量位列全国县(市区)前列,其中海泡石储量占全世界已探明储量的五分之二。

2008年,我县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一化三基”等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主攻工业,提升农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推进了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全年完成GDP135亿元,增长15%;完成工业总产值126亿元,增长42.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亿元,增长18.7%;实现财政总收入7.08亿元,增长25.5%;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3026元和5930元。根据今年湖南省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的考核结果通报,在2008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考核中,我县排名全省第10位,提前三年实现“进军全省十强”的奋斗目标。

二、我县农村土地承包工作开展情况

1、不断完善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

我县于1981年实施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后,1983年进一步进行了稳定完善,并签订了“一包15年”的承包合同。第一轮承包于1996年陆续到期。从1995年底开始,我县开始部署第二轮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不变”的工作,并相继下发了一系列文件,专门就如何进一步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进行认真强调和部署。近几年来,各地又根据中央和省市的要求,对二轮承包经营制度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不足进行认真的纠正和补火。

2008年下半年我县认真领会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开展了第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并借换发证之机对过去土地承包工作中不尽完善的地方予以完善。县里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农办、农经、财政、农业、国土、司法、法制、信访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第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认真组织调研,摸清底子;制定实施意见,明确措施和责任;认真搞好业务培训,确保发证工作质量;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明确经费,加强保障;积极开展试点,促进工作的全面铺开等措施。按照“三不变”(起止年限不变、发包主体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的丘块面积不变)、“四相符”(承包面积、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簿相符)、“五到户”(承包面积、承包地块位臵、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权证、基本农田标注到户)的要求,确保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全面签订完毕、权证全部发放到位,较完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全县共有22个乡镇,756 个村,28.54万户签订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并补换发放好了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签订率100%。去年年底全面完成了换发证工作任务,信息录入工作预计6月底全部完成。

2、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近年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动土地流转,鼓励适度规模经营,为全县农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湘潭县共有耕地面积86万亩。据统计,截止目前,我县水田流转面积已达126298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4.68%,涉及全县90%以上村组,山地流转18.38万亩,占全县山地总面积的10.74%,全县水田和山地流转面积占总面积的12.06%。特别是河口、谭家山、云湖桥、姜畲等乡镇,由于产业规模较大,土地集中连片流转规模达1000亩以上,土地流转的年限短的二、三年,最长的为第二轮土地承包的期限。从流转土地受让对象来看,农户之间流转83378亩,流向专业大户25342亩,流向工商企业17578亩,分别占流转总面积的66.02%、20.07%、13.91%。从流转方式来看,转包45280亩,占35.85%;互换35891亩,占28.42%;出租16887亩,占13.37%;入股14645亩,占11.60%;转让13595亩,占10.76%。从流转的对象来看,由原来的本组内进行为主,扩展到本村、外村、外乡甚至外县。

3、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县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并由县电视台、县报、县网等平台,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向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宣传讲座。为公正、及时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特别是今年,我县克服财力、人力上的困难,在湘潭市率先成立了湘潭县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乡村两级的服务网络也正在建立和完善之中。县农经局还开办了《湘潭县农经信息网》,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了土地承包经营及土地流转信息,为广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了产供销等信息服务。此外,我县还率先成立了湘潭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设立了湘潭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庭。各乡镇正在陆续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委员会,设立调解庭,为当地老百姓调解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三、当前农村土地承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理解认识有偏差。由于对《土地承包法》理解得不深不透,把握政策不准,尤其是对30年土地承包关系保持不变规定的理解不透,特别是村民承包土地不均引发群众上访、干群对立,导致了一些乡村干部对土地承包政策怀疑或迷茫,进而产生异议或抵触。

2、土地调整有难度。农民要求调整承包地现象依然存 在。随着农业税的取消、粮食价格的上涨以及粮食直补的发放到位,承包土地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因此许多以前撂荒弃耕的土地现在又有人要求耕种。一些自行将土地放弃耕种的农户也纷纷要求将土地收回,而一些在二轮土地承包时自愿放弃增加土地的农民,也都要求增地。在一些人地矛盾突出的村组,出现了“增人要增地,减人要减地”的呼声,一些人甚至不断上访。但在现行的法律体制下,以下几个原因造成调整土地的难度大。

一是缺乏法律支持。《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30年。排除该法第27条规定,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这样就在法律上堵住了调整承包地的通道。

二是没有机动地。按照法律规定,新增人口的土地可以从机动地中解决。但现实情况是,村里的机动地多已发包,承包合同的期限也往往超过习惯上的土地“小调整”的期限(一般5年),造成了无地可调。一些村由于多种原因已经没有机动地,同样无地可调。

三是不及时调地。既然法律规定了耕地的承包期30年不变,于是一些村队干脆不调整土地或是不给新增人口及时分配土地,这样就导致了“死人有地、活人没地”,或是新婚妇女在新居住地不能及时获得土地,而在原居住地承包权利丧失的现象,导致婆家和娘家两头没地。

四是“农转非”人员有要求。《土地承包法》规定,全 家转为非农业的,可以依法收回其承包地,但对大中专学生“农转非”后的土地问题未作规定。按常规做法,“农转非”人员的土地由村里收回,然而这些学生“农转非”后仍要靠家庭供读,一些人毕业后也没有固定工作,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这部分家庭仍有承包土地的要求。此外,我县还有一部分就地“农转非”的人员,没有安排工作,一直生活在农村,也有承包本村土地的愿望。由于难以准确把握法律和政策规定,一些村为避免麻烦,索性不调整土地。

3、土地流转不规范。农户之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多采取口头协议的形式,随意性大。即使签订书面合同,很多也没有对流转期限、流转价格和违约责任等做出约定,留下纠纷隐患。无明文规定必须公正或鉴证。将土地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时,往往是村组织或个别村组干部“一锤定音”。还有的地方侵占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更有甚者,借承包经营权流转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

4、承包纠纷调处难。目前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绝大多数都是《土地承包法》颁布前产生的,由于当时还没有农村土地承包方面的法律、法规,《土地承包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和国务院的一些指导性文件大多为近年颁布施行,当时的一些作法,很多与现行的法律法规不符,甚至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而大多数农户却是根据现行的法律规定来要承包 地。由于土地承包纠纷的诉讼、调解和仲裁制度不完善或不健全,导致矛盾发生时没有相应的机构及时受理和解决,大量纠纷直接到法院起诉,而法院审理案件受相应法律程序的限制,有的法院不能受理,有的不能及时审结,往往造成延误农时,使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和农民权益得不到及时处理和保护。

四、有关建议

一是不能僵化理解和执行法律。“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在短时期内可以作为工作原则,但片面地将30年不变理解为30年内一成不变,只能人为地设臵工作障碍。可以理解为:大格局不变,人口没有变化的不变,有变化的可适当调整。要在不违背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适时调整土地。这是在遵守30年不变总原则的基础上解决法律缺陷的最好办法。

二是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在稳定农村土地30年承包总的格局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机动地不能解决新增人口的土地问题,可以进行适当小调整。①.以5年为一个期限进行小调整。到了期限,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乡镇政府批准后,村委会实施;未到调整期限的村,不得擅自调整。②.只对人口发生变化的村组、农户进行小范围的调整。人口未发生变化的,或村组没有调整愿望的,土地承包关系不变。调整的村队,做到有补(地)有收(地),妥善解决人地矛 盾。对因人口变化大、土地变化大或已没有机动地等原因造成人地矛盾突出的村,可适时择机进行大调整。哪些村进行调整,怎祥调整,应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条件不成熟的不强行违规调整。

三是合理解决“死人有地、活人没地”的问题。根据实际,在土地小调整期间,“死人”土地可以收回,而不应局限于30年的承包期,这样可为小调整提供土地。大稳定、小调整即是解决“死人”占便宜、“活人”吃亏的有效办法。妇女出嫁后,原居住地村委会不应急于收回土地。对新结婚妇女是否分得土地,原居住方和现居住方应建立沟通机制,“收回”或“分得”土地情况应通报对方,或开具证明由当事妇女带到对方村队,防止出现“两头没地”或“两头有地”的问题。

四是妥善处理“农转非”人员的要地请求。非农业户口人员,如多年来无固定工作,且在村里生活,在征得村委会同意,户籍管理部门批准后,可以“非转农”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享受与本村人同等的土地承包权利。对“农转非”学生,在其就学期间不宜急于收回土地,可缓收或在其参加工作后在小调整期内收回;对无固定工作、回村与从事农业生产的,也可以“非转农”的形式重新获得土地。

第五篇:青海民族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进”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青海民族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进”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省教工委:

按照教工委的要求,校宣传部于6月7-8日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进”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课程改革的准备情况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我校从2005年9月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改革试点。(1)、2005年9月前的在校学生,继续开设原来的七门课,即:马克思主义哲学(54课时)、政治经济学(54课时)、毛泽东思想概论(54课时)、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36课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6课时)、《民族理论与政策》(28课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36课时)

(2)、2005年9 月新生进校后,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新四门课程进行教学安排,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6课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72课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54课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54课时)、《民族理论与政策》(28课时)。

2、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专业建设

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几年来,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申请思想政治理论课硕士点和省级重点课程《民族理论与政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已获批准)。

3、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必须体现和符合与时俱进的品格,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并应用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学校从2005年开始整合课程内容,将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合并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原《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合并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整合后的课程内容更加集中、精练、重点更加突出,教学效果良好。几年来,学校始终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6课时、3学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72课时、4学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72课时、4学分)、《中国近代史纲要》(54课时、3学分)、《民族理论与政策》(28课时、1.5学分)、五门课作为必修课,并规定学时和学分,使“三进”工作进展顺利、收效显著。针对民族高校多民族学生的特点,在所有本、专科各专业中专门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必修课。帮助了青年大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指导了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引导了青年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诚信意识,进一步巩固了职业道德观念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增进了各民族同学之间的团结,维护了校园稳定。

4、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理论课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

大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理论课的兴趣。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采用启发式、参与式、调研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相结合,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引领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到社会、到农村,寻找体验“学和用”的结合点,培育大学生观察、分析、鉴别书本与实际、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差别的能力。

(1)、推行学生“选教师”制度。在确定任课教师时,采取教师竟讲、学生试听,选择任课教师。

(2)、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利用启发、参与、讨论的方法;改变单一课堂教学向互动和双向交流教学转变,对一些热点、难点、疑点,通过专题讲座、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加以解决,提高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

(3)、强化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求教师使用多媒体 课件,结合讲授内容,利用图文并茂、形声并用的方法,选择典型(代表性)图片、动漫等加以配合,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填加有效数据、增强说服力。

(4)、改变考试方法。采用口试、笔试、撰写论文和调研报告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培育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5)、多媒体课件使用情况。

凡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全部使用课件进行教学(个别教室无多媒体设备除外)。在教学中,都能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图文并茂、声形并用的课件。在讲授中,能够把课件教学与黑板教学并用,增强了讲课的感染力、吸引力,提高讲课质量和效果。

5、教材选定工作

为保证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实用性,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由教务处牵头,统一征订教育部统编、新编教材。同时也鼓励教师参与编写统编教材,并制作“精品课”、“精彩一课”、“教学热点难点评析”“精品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材料。

6、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关键在教师。学校采取脱产与在职学习相结合,外出学习与校内集中学习相结合,校内师 资为主、兄弟单位师资为辅相结合的办法,满足教学需要并提高学历层次,同时设立各种奖励基金。

7、制度建设和组织保障。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行政密切配合的运行体制。多年来,学校党委行政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了“青海民族学院大学生思想理论课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人员编制、经费投入和教学科研条件等方面给与积极支持。

二、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和出版滞后。今年上半年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新教材至今没有出版,目前仍然使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而政经部分只能采用教师讲、学生记笔记的办法加以解决。教材本身的内容更新速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相匹配,使教师与学生感到内容陈旧并缺乏实用性和说服力。

2、教师自身也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个别教师确实存在照本宣科、实践体验少、没有完全吃透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单

一、古板的现象,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自身学习动力弱化。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我国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根源、内涵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由于当代大学生追求现实的意识比较强,对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产生厌烦心理,直接影响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4、教师队伍培训不足。由于受教师编制和培训经费的限制,教师进修、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少,对教学内容的凝炼、运用,离要求还存在差距。希望省内举办各类培训,应该紧紧围绕课改的内容进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受训教师真正得到提高、受到启发。

5、“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比较突出。在课程改革中,将相关课程进行合并,使课时压缩幅度较大,而基本内容并没有减少。如:原来六门课308个课时,课改后,只有236个课时。针对课时少、内容多的现状,只能采取专题讲座的办法加以解决。

6、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少的现象比较突出。由于受经费不足的制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少,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因此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强化社会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用能力和教学效果。

7、投入明显不足。由于学校受经费不足的制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进”工作中,对设施和社会实践的投入明显不足。真诚希望省财政给予大力支持和关注。

2006年6月12日

下载国家农业部赴六盘水调研三变工作水城县汇报材料(送审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农业部赴六盘水调研三变工作水城县汇报材料(送审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