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枫林村汇报材料
抓基层党建
促科学发展
在中央党校研究生院调研组座谈会上的汇报材料
枫林村党支部书记
张贻国
2011年12月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今天中央党校研究生院调研组的领导前来我村进行基层党建工作调研,首先我代表枫林村全体村民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敬意!下面按照调研安排,我就我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做一个简单汇报,不到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枫林村位于溆浦县低庄镇,辖区面积6平方公里,有9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1426人。枫林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5人,其中50岁以下党员 人,初中以上文化党员 人,女党员 人。2009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 元,不但低于溆浦县平均水平,也低于低庄镇大部分村。全村没有主导产业,没有集体收入,全村45岁以下的青壮年基本在外打工,村里剩下的都是老人、妇女、儿童。2009年我村通过公推直选进行支部换届后,支部带领一班人大力发展村级事业,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 元,比2009年人均多出近1000元,村里新修通组通户公路 公里,并全部种上了行道树,全村426户人家均通了水泥路。安装56盏太阳能和节能路灯,建设了高标准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灯光篮球场,村民活动有了场所。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80%农户用上自来水,新修沼气池96口,集中改厕109户,建设垃圾池40个,每户配置垃圾桶,实现户集村收、零存整运。通过土地流转、山地开发、筑巢引凤,开发了200亩葛根种植基地,1400亩山下红优质柑橘基地和500亩西瓜基地,新建了规模3万只的蛋鸡养殖场,2010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元。如今的枫林村人心齐、人气旺,干部敬业奉献、群众安居乐业,应该说枫林村这两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二、主要做法
枫林村的巨大变化,得益于2009年公推直选后新一届支部班子的努力工作,支部作为枫林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这两年主要是作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组织建设上下功夫
首先按照“五个规范”要求,配齐健全组织体系。2009年公推直选后,面对加快村级发展这一课题,我们新上任的支委既深感责任重大又深感力量薄弱,我们认为必须发挥支部核心作用,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共同来把枫林的事情办好。2010年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五个规范”要求,夯实村党支部这个核心,配齐配强两委班子,建立健全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营、村务监督委员会和老协、关协、计生协,达到组织设置到位、领导配备到位、职责分工到位。通过1+5的结构模式,实现了组织体系的网络化,村级工作的全覆盖。其次开展六岗竞赛、设岗定责,全面发挥党员干部作用。组织全了后,关键就是动员党员干部参与。为强化党员服务意识,发挥党员优势,做出自己特色,在村里设立了“政策法律宣传岗”、“矛盾纠纷调处岗”、“科技致富示范岗”、“文明新风倡导岗”、“党务村务监督岗”等6个岗位。全村共有党员35名,根据自身优势党员自愿选择职位报名,村支部结合党员情况与岗位需求进行岗位配置与调整,力求“人人都有岗位,个个争当先进”,让党员亮身份、做表率,施展自己才能,把“服务人民、甘于奉献”精神的落实到群众生活中来。通过在党员中开展六岗竞赛、设岗定责,形成了支部有号召,党员有行动的工作格局,全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最后明确职责,民主管理,用制度理顺工作机制。工作做什么,事情怎么办,我们的办法是用制度规范人、用制度管理事。我们明确了村党支部、村委会、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营、村务监督委员会和“三协”组织七个方面的职责任务;科学划分了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群团组织负责人职权范围。建立村干部“周值班、月例会、季学习”制度,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坚决按照“四议两公开”的方法工作,坚持村支两委“双述双评”制度,年初有计划、有承诺,年终有总结、有交代。
(二)、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班子配齐了,组织健全了,党员群众热情也上来了,但是没有经济基础,没有集体经济,工作一样难以开展。为此我村努力从输血和造血两方面入手,发展村级经济。一是抢抓惠农项目,抢先落地、抢先发展,给村级发展打下基础。我村耕地仅有980多亩,山地却有4600多亩。俗话说“靠山吃山”但长期以来,山荒林稀,我们守着巨大的山地资源却没有获得效益。为此,我们通过认真摸底调查,提出进行山地开发的整体发展思路,并带着思路走访了有关县领导和农业、国土等部门,进一步进行可行性论证,得到了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认可和大力支持,我们于2010年1月9日召开村民大会,征求村民的意见,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由于村里民心齐、热情高、班子得力、工作环境好,县里的也放心将国土整理项目、退耕还林后抚项目等优先安排我村。2010年3月份开始,我们以50元每亩的价钱将全村山地集中流转到村集体,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当年整理梯土2100亩并完善了灌溉渠、储水池、机耕道等基础设施,使过去的荒山变成了如今抢手的金山。二是筑巢引凤、示范带动、能人开发,真正形成集体产业。2010年12月土地整理完成后,许多能人前来我村进行种植项目开发,村集体以120元每亩的价钱发包,487户农户每年可从土地开发中获得10多万元的稳定收入,村集体在项目验收后利用项目补贴可还清贷款,每年可获得16万元的土地经营管理收入,承包经营户每亩可节约大量的前期开发成本,实现更大的规模经营,项目支持方可取得很好的实施效果,发挥更好的示范效应。有效地解决了土地的流转问题和开发后的经营问题,以村组织为纽带,架起了一座农户和农业产业经营者的利益桥梁,既保障了农户的利益,又有利于农业集约化经营,而且产权明晰,产业开发后的效益也得到了保障,实现多方共赢。
(三)、在民生建设中下功夫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理应由人民共享。为了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我们努力抓好了村里的民生工程,一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项目争取和资金自筹,我们新修通户公路 公里,安装太阳能节能路灯56盏,群众出行得到极大方便;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80%的村民用上自来水、85%以上的村民用上卫生厕所,村里的垃圾有专人收、专人运,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二是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农村没有什么文体活动,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开展不起来,歪风邪气就容易滋长。文体活动开展不起来一是没有文体活动阵地,二是没有人引导带头。为此我们加大了阵地建设,修建了50米的文化长廊,让村民知村情有自豪感,修建了灯光篮球场、农家书屋、村民活动舞台提供了活动阵地。组建了村级文艺宣传队,教村民跳广场舞,举办篮球赛还于2011年春节期间组织 了首届村民运动会,大力引导村民参加文体活动。三是帮扶困难群体。我们村是一个穷村、落后村,资源少、底子薄,发展也不平衡,还有很多困难群众。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们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装在脑里,采取了许多措施进行帮扶。一是开展党员联五户,主动送温暖、送技术、送服务。2010年我们支部党员出资购买20头猪仔送给20户困难户,让他们过年有肉吃,平常妇代会、老协、关协还开展技术培训,给留守儿童、困难妇女送温暖。二是帮扶就业。如今村里50岁左右的人外出打工人家不要,在家又无事可做,我们与项目开发人约定,用工优先使用本村劳动力。现在忙时,村里的基地上每天都有80到100个人工作。村里条件好了,许多在外打工的年青人也开始回来创业、工作,年青人回来有利于老人子女照顾,也有利于村级发展。三是努力促进群众增收。2010年我们村集体购买600斤超级稻种子免费给村民种植,仅此一项亩产增收200斤,全村增收10多万元。
三、工作体会
我们几个村支两委干部平均任职都在10年以上,为什么我们这两年村里有如此大的变化,我总结除了国家政策的关注三农的大环境,更在于我们自身认识的转变、在于我们组织建设的创新。这两年来的工作,我的主要体会有以下三点:
一是支部一定要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这话我认为是一句真理。为什么这么说呢,2009年以前村党支部换届,只有支部党员和上级党委说了算,党员就那么几十人,干好干坏群众说了不算。工作上只要上级满意,位置可以永保无虞。但是实行公推直选就不同了,能不能作为候选人群众说了算,选不上自己没面子,选上了自己有压力,要做出个样子。2009年我们支部一班人被群众推选上来,在党支部满票当选。这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荣誉,也像一座小山逼着我们做事啊。当选后,我们支部几个人是三天都没睡着觉,硬是要想出点办法来,做出点成绩来的,这就有了干事创业的压力和动力。
二是支部要有凝聚力。党的力量来源于集中统一,能不能步调一致,关键要看支部凝聚力。在农村,有一句这样的话,选好一人,造福一方。支部的凝聚力首先要从班长抓起,班长在班子中要发挥核心作用,支部班子要在党员中发挥核心作用,党员要在群众中发挥核心作用。这种凝聚力的形成,得益于我们坚持了党内民主、坚持了党的各项组织制度,坚持了立心在公、处事以公,发展为公的党性原则。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支部才充满活力,群众给予充分信任,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工作开展起来无往而不利。
三是支部要有战斗力。支部能不能干事,干不干的成事,取决于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支部的战斗力怎么来,我们认为决策正确是战斗力基础。只有决策正确、思路对头,干事才有意义。山地开发项目大家都搞,但成败有别,关键在于有没有切合实际。我们的山地开发项目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考虑了我们山地资源多的优势和自有资金、人才不足的劣势决定采取“筑巢引凤、能人开发、多方共赢”模式。党员带头是战斗力源泉。革命战争年代,在一些战斗中留下了许多“共产党员上”的英雄事迹,正是这种有事党员先上,有难“官”先当的精神和作风,保证了我党始终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农村的事情大家都不想带头,都怕失败怕损失。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共产党员带头执行。山地流转中党员先转,项目经营上党员示范,各项活动中党员当头,形成了党群互动的良好局面。群众支持是战斗力关键。我们通过实行“四议两公开”“双述双评”,重大事项通过村民大会、定时进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始终注意充分沟通、充分发扬民主,得到群众支持才工作,获得群众认可才上马,干起工作来如鱼得水、事半功倍。
最后我也想借这个机会谈一谈自己这么多年支部书记以来的体会,我觉得农村党支部书记一定要装着三个东西:
一是要始终装着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能力不足的危机。发展一日千里,形势日新月异,作为支部书记必须与时俱进,时刻不放松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不被淘汰。二是工作岗位的危机。支部书记肩负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期望,要努力把工作做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在其位谋其政。
二是要始终装着发展。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组织需要发展、全村群众需要发展,没有发展一切都是空谈。村党支部是农村各项工作开展的领导核心,支部书记不思考发展、不谋划发展就是失职。只有脑中装着发展,心中念着发展,才能真正带领发展、引领发展,真正履行岗位职责。
三是要始终装着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真正把老百姓装在心里,我们的干事创业才有落脚点、才有意义。群众很朴实不看花架子,真正为群众办事的人,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念在口中。支部书记一定要始终把群众装在心里,把民生落到实处,惟其如此,群众才信你,百姓才服你。
尊敬的各位领导,我张贻国是一个普通农民,只会干事,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感想体会,说的不好,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最后,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大家,我的汇报完毕!
第二篇:枫林村2011民兵整组工作总结
枫林村2011民兵整组工作总结
我村2011年民兵整组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上级军事机关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以反“台独”应急作战需求为牵引,以民兵应急力量建设为重点,紧紧围绕 “第一时间节点”目标任务,按照“突出重点抓落实、围绕难点抓突破、针对弱点抓补差、结合特点抓质量”的思路,编实民兵预备役组织,规范基层建设,严格军事训练,确保年底前基本形成民兵预备役应急参战和应急动员的能力。现将我村整组的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为认真落实镇武装部“关于2011年民兵整组工作”要求,根据我村民兵营的具体情况整组实施,具体实施阶段3月至4月份,主要进行宣传教育,调整民兵组织,实施政治审查,调整后民兵营:基干民兵14名;普通民兵244名。在新的一年里,为充分发挥民兵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突击队作用,更好地推动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做如下安排:
一、加强民兵政治教育,确保政治合格
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使广大民兵进一步解放思想,我们把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基干排分季度学习,以班为单位分月组织学习两结合。
二、完善民兵各项制度,确保活动正常开展
我村已制度了民兵营工作职责,同时完善民后期例会制度,活动得到了正常开展,充分发挥民兵应急分队作用。
三、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今年2月份我们帮助解决烈军属、五保户、残疾人特困户的实际困难。
四、弘扬先进,搞好民兵各项工作
过去,我村民兵营获得了很多荣誉以及较好地做法,均得到了上级人武部门的肯定,我们今年要继续争先进位。以民兵青年之家作为我们民兵活动阵地,加强民兵的思想学习交流,以些来激发民兵们工作热情,确保我村民兵营的各项任务活动落到实处。
五、存在的不足
1、在宣传教育过程中,只注重对民兵的教育,对广大群众的教育较少。
2、民兵组织整顿工作完成较兄弟单位相对慢,基层民兵连建设标准不高。
3、少数民兵连未按规定时间完成整组工作,造成工作上的被动。通过整组,精干了民兵队伍,保证了组织落实,制度健全,反应快速,召之即来,来之能用的要求。坚持了去虚留实、保留骨干、精干队伍的原则,切实做到人员落实,队伍纯洁。确保了民兵的政治质量。为我镇的民兵队伍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坚实基础。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镇武装部将继续按照上级的要求和民兵整组工作的重点严格组织实施,认真研究解决民兵整组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民兵组织整顿工作取得扎实的效果,使我村民兵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枫林村民兵营 2011年12月10日
第三篇:枫林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枫林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本文所称“空巢老人”是指无儿女或者儿女都不在身边的老年人。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变迁以及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的生活习俗、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农村地区,子女外出就业、打工、经商和求学的人数也愈来愈多,促使“空巢老人”逐年增多。空巢老人因为孤单,面临着很多问题:生活无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时妥善治疗、抑郁烦闷的情绪无法排遣等。因此,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具有时间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我对枫林村“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状况包括经济、医疗、照料、精神等方面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制定服务项目计划书,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枫林村“空巢老人”项目。枫林村是江西省兴国县埠头乡的一个村委,总共17个小组,共有空巢老人56人。我们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对这些空巢老人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的样本统计,男性占52.22%,女性占47.78%。60—69岁的占48%,70-79岁的占33%,80-89岁的占18%,90岁以上的占1%。文盲、半文盲占59.82%,初小文化程度的占31.16%,高中文化程度占9%。现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和我们的初步研究,就全县“空巢老人”现状、存在突出问题、发展趋势、养老模式、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枫林村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的生活状况
1、经济状况
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8.89%,年收入在1000元-2000元的的占12.43%,年收入在2000元-3000元的占14.24%,年收入在3000-5000元以上的占17.77%,年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占46.67%。收入够用有余的占24.44 %,大致够用占36.67%,比较困难的占31.11%,十分困难的占7.78%。
2、家庭状况
(1)婚姻状况:配偶健在的36人;丧偶13人,未婚7人。后两项表明,空巢独居老人的比例较大,占调查对象总数的35.71%,这些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更值得关注。
(2)子女情况:没有子女的9人,只有一个子女的6人,以上两项占调查对象总数的26.78%;2-4个子女40人,5个子女以上的1人,这两项高达调查对象总数的73.22%。表明上一代老年人的子女普遍较多,若子女们经济条件许可,赡养老人是有一定基础条件的。
3、身体状况
(1)健康状况:能自理的49人,占调查对象总数的87.5%;半自理7人,不能自理0人,后两项占调查对象总数的12.5%;说明农村的老人们由于常年劳作,身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锻炼,健康状况还好。但是,老年人护理和生活照料问题也开始凸现;
(2)患病情况:无明显疾病20人,占调查对象总数的35.71%;智力障碍2人,其他慢性疾病33人。接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疾病缠身,医疗保障问题突出,成为许多老人担忧和即将面临的现实难题。
4、文娱活动情况
参与文体活动2人,棋牌娱乐8人,其他13人;而经常参与文体及其他活动的11人,偶尔参与的12人,不参与文体及其其他活动33人,后者占调查对象总数的58.92%;由此可见,一方面,受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因素制约,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普遍较为贫乏,与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相距较远。另一方面,也表明目前的养老服务设施亟待加强。
5、社会关系状况
(1)子女探望状况:子女能经常探望有2人,占调查总数的3.5%,子女偶尔探望的14人,子女每年探望仅一次的40人,子女长年不来探望的0人。说明生活节奏加快,子女忙碌,无暇照顾老年人,老年人易被忽视冷落。
(2)邻居照顾情况:经常得到邻居照顾的22人,占调查对象总数的39.28%;偶尔得到邻居照顾的34人, 占调查对象总数的60.71%;平日难以得到邻居照顾的0人。这一现象反映出,农村乡风淳朴,邻里友爱,是居家养老的基石。
通过调查,反映造成空巢的原因:81%的老人是由于子女在外务工;9%的老人是由于和子女分居;10%的老人是由于无子女。枫林村外出打工的很多,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外出务工,且大部分家庭里的中青年全部外出,剩下的都是老人在家留守。这些“空巢老人”承担着家庭农业生产的重担,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分田到户,地块狭小,约束和限制了机械化耕作。一个家庭繁杂而沉重的劳动,全背在了老年人身上。“空巢老人”要种田地,回家要做饭、教育管理留守儿童。除少数年龄特别大,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外,大多数都从事生产劳动,有的70岁以上仍然从事体力劳动。随着大批年轻男女外出务工成为“打工一族”,本应在晚年得到子女反哺以颐养天年的农村老人,成了“留守一族”。亲人的远离、体力劳动的繁重、隔代教育子女的无奈,让他们倍感艰辛。他们的无奈与孤独,要比城市里的“空巢老人”日子更难过,没有经济来源,没有什么去
处,整天看着大山,唯有几家老人凑到一起聊聊天看看电视„„
二、空巢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既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的普遍养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在这方面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随着农村“空巢老人”队伍的不断加大,带来的养老等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目前枫林村老人除了五保户老人补贴及部分老人享受低保金外,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田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据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的人均纯收入大多数在1000元以下。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子女在外务工压力增大,子女补贴缺乏稳定性且标准低,也无有效的约束机制。儿子与儿媳常年在外打工,还要照顾孙子,儿子很少给他们钱,仅靠自己种田的微薄收入,既要生活又要看病,生活很艰苦。
(二)饮食起居无人照料,安全隐患多
空巢老人不仅要忍受子女不在身边时的心灵孤独和寂寞,生活上的照料也是他们面临的一大问题。我们了解到有的老人一季度就穿一套原衣服,冬天很少洗澡,也不换衣服。如果是已经丧偶了,一个人在家居住的,吃饭就马马虎虎对付了,一个人也不炒菜,吃点剩饭,炒一次菜吃几天。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状况的下降,生活起居的困难明显增大,显然对空巢老人的日常照顾就显得尤为必要,尤其是那些有病或高龄的老人。因此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还有自然灾害的威胁等等。
(三)隔代教育造成老年人生理和心理负担重
如果仅仅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但对小孩的教育却增大老年人的心理负担,一是因为老年人没有足够的精力教育小孩,二是老年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学习。如果小孩比较调皮,老年人根本无法管教。同时,当前农村交通、通讯得到迅速改善,电视、网吧到处有,各种负面的信息都对孩子造成一定影响。不少老年人都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
(四)“空巢老人”缺乏精神慰藉,感觉孤单寂寞
老年人面对“空巢”,会觉得在感情和心理上失去了支撑和依靠,觉得自己的存在不再具有价值。因而陷入无趣、无欲、无助的状态。这些不良情绪还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中国农村素来有养儿防老的观念,由此老年人年龄逐渐增大,对子女的情感依赖性也不断加强。然而,正当老人需要儿女做依靠的时候,儿女却不在身边,心头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怜等消极情绪也是在所难免。枫林村外出打工的人数较多,十室八空,留下老人,忍受孤独,同时也因为农村发展的落后,农村的硬件配套娱乐设施比较欠缺,专为老年服务的娱乐场所和设施较少。在调查中发现不少空巢老人平时进庙烧香,用宗教的方式进行心灵寄托。
(五)“空巢老人”面临严重的健康医疗问题
由于子女务工带来的收入提高,加之新农合的实施、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的完善,农村空巢老人就医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空巢老人”也只是对于一般的小病可以治疗,普遍存在“生不起病,拿不起药”的情况。而且老年人发病往往具有突发性,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可能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对农村“空巢老人”来说,“小病扛,大病拖”已经形成了一种潜意识。
第四篇:大枫林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汇报
大枫林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汇报
2013至2014学年第一学期我镇的教学改革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用张校长的一句话就是“课改进入深水区”。从本学期第二周我镇教委就在全镇各小学全面铺开进行课改深化活动:首先是各学校以本校为单位在学校内部开展新课改模式听、评课活动;然后从本校选拔出优秀教师再在全镇进行优质课评比,又从中选出了广川镇的课改十佳教师。两轮听、评课活动过后,我镇教委又于11月24日上午召开了一次由全镇所有小学教师参加的课改经验交流大会。我校也趁热打铁,借助此次机会于11月27日上午召开了以“大枫林小学课改深化经验交流会”为题的专项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参加人员为本校全体22名教师,活动当天无一人缺席,活动进行将近两个小时。我做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对此次活动过程进行了详细记录。活动完成后,我对本校老师们的各种见解以及我对本校课改活动的理解整理成了这份汇报。本汇报共分为学校课改现状、实际存在问题、进一步深化措施三个部分。
一本校课改现状 虽然课改已进行了很长时间,我校也涌现出了像冯春芳、郝晶晶、郝冬梅、冯军岭等课改先进教师,其中郝冬梅、郝晶晶两人更是从全镇所有教师中脱颖而出,参与了县教研室的教研活动。但我实在不敢把这一部分叫做课改成果。只能算是课改以来我校的一些变化及现状。从学科方面分析:英语学科共有两名教师郝冬梅、郝晶晶已适应新课改模式,能够经常性的应用新课改模式进行教学活动;语文学科方面冯蕾、张真、冯军岭三名教师也能应用新课改模式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数学学科方面冯春芳、刘运舫两名教师对新课改有一定理解,在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有较突出的体现。而其他教师倘不能跟上课改的步伐,甚至有个别教师还停留在排斥课改的状态。从学段方面分析:
五、六年级整体课改活动进行的还可以(六年级1班效果最好):二、三、四年级只有部分科目能用新课改模式进行教学活动;一年级倘不能进行新模式教学。从学案设计方面分析:冯春芳、刘运舫、郝冬梅、冯蕾、冯军岭、张真、郝焕敏、王玉荣、郝晶晶、刘治中这几名教师能应用学案进行教学。从学生成长方面分析:已有很多学生在课改中受益,直接的体现是各班中各小组小组长综合素质的提高,几乎从三年级开始每个班中都会有5名甚至更多的学生成为老师课堂上的得力助手。
二实际存在问题
(一)我校共有教师22名,其中45周岁以下的有9人,这9人当中只有6人是全日制师范毕业。而面对的却是12个教学班、517名学生、3人教两班课时量太大等实际问题。
(二)所谓我校的课改先进教师实际上也只是停留在“入门”阶段,并没有一个人能走到课改的前列,目前本校并没有一人具备冲击“全县课改先进教师”的能力。
(三)多数老师还不能把新课改模式当成常态课来进行,只是偶尔用上一两次,其它时间还是满堂灌。甚至还有个别教师就算一节课改课也上的是一塌糊涂。教师导学案设计粗糙,甚至没有实用性。
(四)课堂追求表面上的热闹,学生的探索过程只是“走过场”。大多教师对课堂教学“探索”的实际操作不能正确把握,认为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学生动动手就体现了“探索”。一节课结束,老师喊累,学生叫苦,可学生仍没有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一个结论是怎样得出以及被应用的,这就不是充满探索的学习过程。
(五)教师课改热情普遍不高,干劲不足。本校教师对课改有如下种种态度:这是拿学生当试验品;课改给学生带来些什么的,谁也下不了定论;现在的中、高考还不是以“分数”录取学生;中老教师感叹自己年老了,接受新生事物不行了,搞课改,找年青人干去;学校年终考核、奖励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标准,我不用搞课改,只要我抓到“老鼠”(考出好成绩)就是“好猫”,搞课改,操心多,折腾多,也没有实际的好处。
(六)绝大多数教师满足现状,缺乏上进心,缺乏主动求变的精神。对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毫不知晓,绝大多数教师包括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
观点还存留于90年代。先进教育理论知识的匮乏、教学基本功的不扎实导致跟不上课改的步伐。
第五篇:2011年枫林村“清洁家园行动”总结
2011年枫林村“清洁家园行动”总结
自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以来,枫林村紧密结合本村实际,本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推进”的指导思想,精心组织实施,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内在活力,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使“清洁家园行动”真正成为全村上下的实际行动。
激活基层,让广大干部群众行动起来。我村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等,大力宣讲开展“清洁家园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思想认识,克服畏难情绪,增强工作信心。在整治活动中,工作重点和突破口放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上,动员群众积极参与,让人民群众及时看到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带来的新变化。活动开展以来,枫林村清运垃圾30多堆,整治污水坑塘2个,栽植绿化树木2000株,村容村貌实现了净化、绿化、美化,我村环境有了明显改观。在完善我村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多种投资模式,动员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
搞好结合,让各方力量联动起来。我村制定了《枫林村清洁家园行动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出各小组要充分发挥在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帮助结对整治村庄环境。具体实施中,做到“三个明确”:即任务明确,责任明确,奖惩明确。制订村规民约,文明卫生村、文明卫生户评选标准,卫生管理制度等;引导积极投身文明卫生村、文明卫生户和“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中,群众促进村风民风的转变。
健全机制,让好的做法巩固起来。枫林村建立健全了组织领导机制,做到责任、人员、工作、投入“四到位”;建立健全了督察机制,对示范村工作开展情况一月一督导、一月一讲评、一月一通报;成立卫生保洁员队伍,明确职责范围和管护标准,确保我村道路、街巷、集市等公共场所,清运垃圾及时,日常保洁到位;建立健全了考核激励机制,并组织我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对村庄卫生进行定期检查。办事处拿出专项资金对在我村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
“清洁家园行动”的开展,使枫林村新我村的干净形象基本显现,新我村的独特魅力开始体现;使农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群众打心眼里高兴;清醒了群众的新思想、新认识,清晰了村干部的新理念、新思维,村民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中来。
枫林村委会 2012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