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汪清县工业暨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汪清县工业暨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11年,在省、州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汪清县经济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以要钱发展、招商开发为重点,倾力做好项目服务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2011年工业暨民营经济运行完成情况
(一)精心组织,力保工业暨民营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汪清工业经过“十一五”重大项目的谋划、布局、建设,特别是2011年全县工业战线的共同努力,跨入了50亿元的起步门槛,实现了 “十二五”的良好开局。2011年全县44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2.3亿元,增长50.7%;增加值18.7亿元,增长34.7%;税金4亿元,增长87%;利润9.4亿元,增长三倍多;工业项目投资21亿元,增长40%;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61.7亿元,增长51.6%;从业人员53900人,增长13.7%。其中,球卫士环保新材料、德全水泥、龙腾能源、林源木业4户龙头企业对全县贡献突出,实现产值、增加值、利润、税金分别占全县的52.6%、52.7%、91%和82%,这 4户企业在2011年全州工业提速增效暨民营经济腾飞活动中荣获了优秀企业称号;地球卫士环保新材料、龙腾能源还荣获2011年吉林省百强民营企业称号;汪清县政府也首次获得了全州工业提速增效暨民营经济腾飞活动“突出贡献奖”。
(二)积极申报项目争取资金。
按照县委“三个三分之一”精神要求,将包装项目申请资金作为加大企业及项目建设扶持力度的抓手,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积极申报并指导帮助企业申报项目。全年共组织申报贷款贴息、服务体系、创业和专项技术培训、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等各类项目28个,获得批复21项,到位资金1324万元。
二、2012年工业运行形势分析
“十二五”后四年,汪清工业经济将以“一区十园”为载体,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突破战略,统筹推进招商开发和要钱发展两项核心工作,努力打造木业加工、循环经济、建材工业、低碳经济、环保生态五个10亿元以上的产业经济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税金8亿元的目标。2012年我县已制定了规上工业实现产值75亿元,增长43.4%;税金6亿元,增长50%;工业项目投资29亿元,增长38%;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1亿元,增长33.1%;从业人员57800人,增长7%的工作目标。目前全县上下正在凝心聚力谋发展,昼夜兼程跑项目,志在必得抓落实,汪清有望2013年提前两年实现“十二五”工业发展目标,进入工业经济起飞阶段,为县里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实现“两个第一和两大跨跃”做出突出贡献。
近三年来,我县工业连续实现高速增长,规上工业产值增长率分别为43.8%、58.5%、50.7%,2012年要实现38%以上甚至近50%的增长率难度之大可想而知。2012年,国际方面主要经济体增速继续放缓,欧债危机日益严重,国际需求不旺,出口受阻尚未改变;国内方面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没有好转,面临着经济下行和物价通胀的双重压力;我县去年规上工业企业原材料成本平均上涨25%左右、人均年工资提高近6000元、财务费用增加了12.9%,而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却极其有限,个别甚至没有提高,很多企业是微利运行或亏损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组织企业扩能增产难度较大。
三、完成2012年工业经济运行目标的对策建议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同时也是自治州成立60周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业暨民营经济运行工作对于巩固和保持全县跨跃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年初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晋位争先目标,为汪清早日在贫困弱县中实现率先突破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完成今年工业暨民营经济运行的目标任务,借鉴其他市县做法,对2012年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完善工业暨民营经济运行统计监测体系。首先是在科学合理地做好全县工业暨民营经济运行总体任务分解落实的基础上,坚持逐月分解落实指标并做好调度分析,提高运行监
测分析水平,高质量开展季度运行分析,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其次是下沉工作重心,每年深入普通规上企业两次、重点规上企业四次以上,随时了解掌握企业运行发展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帮助协调解决,拉近与企业的感情,增强企业认同感,进而自觉愿意支持配合县里和经济局的工作;第二是扩大规上企业盘子,对符合条件的原有企业和投产的新企业及时纳入规模以上企业,力争年末规上企业达到48户左右,为完成全年任务增添新生力量。
2、努力调动企业网报人员的积极性。一是要协调统计部门做好网报业务技术培训,使企业统计人员掌握网报相关知识特别是数据逻辑关系、审核条件和说明要点等核心问题,使企业人员胜任网报工作要求。二是对亿元以上重点规上工业企业采取县局级领导数据报送包保工作责任制,确保数据能及时准确上报。
3、突出投资拉动,狠抓项目建设。
坚持五大产业发展方向,坚定不移地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建设一批大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以项目带投入,以投入促发展。对重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落实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制,切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项目主体作用,确保项目按期投产,发挥效益。
4、创新投资理念,推动全民创业。
认真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延边州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条例》,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和扶持科技型、就业型、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型、农林产品加工型和出口创汇型等中小企业的发展。拓宽融资渠道,简化新农村万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程序,增加信贷额度,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优化创业环境,为创业者提供信息、技术和政策咨询等服务。大力宣传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及服务措施,表彰奖励创业典型,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弘扬和培育创业文化,充分调动和激发人民群众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热情,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创业、服务创业、促进创业的氛围,掀起全民创业热潮。2012年,积极把握省中小企业局、开行吉林省分行、省农村信用社联合开展支持新农村万民创业小额贴息贷款试点工作的契机,预计组织申报小额贴息贷款项目60个,到位小额贴息贷款500万元以上。
5、突出服务功能,着力抓好融资、培训、信息等重点工作。
一是努力搞好融资服务。充分借助省、州担保公司的融资平台,积极协调金融部门与我县中小企业开展银企对接,争取更多的中小企业得到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努力解决我县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二是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对符合条件,有上市意向的企业加大推介服务力度,今年力争将地球卫士环保新材料、龙腾能源列入到全州企业上市规划,重点扶持。三
是继续做好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充分发挥汪清县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功能,对创业者及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政策、法规、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四是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积极主动研究国家、省、州有关针对企业的政策资金扶持信息,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协调、沟通,着力谋划、申报项目,全力争取系统专项资金,支持和帮助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步伐。
第二篇:汪清县工业暨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汪清县工业暨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11年,在省、州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汪清县经济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以要钱发展、招商开发为重点,倾力做好项目服务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2011年工业暨民营经济运行完成情况
(一)精心组织,力保工业暨民营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汪清工业经过“十一五”重大项目的谋划、布局、建设,特别是2011年全县工业战线的共同努力,跨入了50亿元的起步门槛,实现了 “十二五”的良好开局。2011年全县44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2.3亿元,增长50.7%;增加值18.7亿元,增长34.7%;税金4亿元,增长87%;利润9.4亿元,增长三倍多;工业项目投资21亿元,增长40%;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61.7亿元,增长51.6%;从业人员53900人,增长13.7%。其中,球卫士环保新材料、德全水泥、龙腾能源、林源木业4户龙头企业对全县贡献突出,实现产值、增加值、利润、税金分别占全县的52.6%、52.7%、91%和82%,这 4户企业在2011年全州工业提速增效暨民营经济腾飞活动中荣获了优秀企业称号;地球卫士环保新材料、龙腾能源还荣获2011年吉林省百强民营企业称号;汪清县政府也首次获得了全州工业提速增效暨民营经济腾飞活动“突出贡献奖”。
(二)积极申报项目争取资金。
按照县委“三个三分之一”精神要求,将包装项目申请资金作为加大企业及项目建设扶持力度的抓手,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积极申报并指导帮助企业申报项目。全年共组织申报贷款贴息、服务体系、创业和专项技术培训、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等各类项目28个,获得批复21项,到位资金1324万元。
二、2012年工业运行形势分析
“十二五”后四年,汪清工业经济将以“一区十园”为载体,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突破战略,统筹推进招商开发和要钱发展两项核心工作,努力打造木业加工、循环经济、建材工业、低碳经济、环保生态五个10亿元以上的产业经济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税金8亿元的目标。2012年我县已制定了规上工业实现产值75亿元,增长43.4%;税金6亿元,增长50%;工业项目投资29亿元,增长38%;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1亿元,增长33.1%;从业人员57800人,增长7%的工作目标。目前全县上下正在凝心聚力谋发展,昼夜兼程跑项目,志在必得抓落实,汪清有望2013年提前两年实现“十二五”工业发展目标,进入工业经济起飞阶段,为县里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实现“两个第一和两大跨跃”做出突出贡献。
近三年来,我县工业连续实现高速增长,规上工业产值增长率分别为43.8%、58.5%、50.7%,2012年要实现38%以上甚至近50%的增长率难度之大可想而知。2012年,国际方面主要经济体增速继续放缓,欧债危机日益严重,国际需求不旺,出口受阻尚未改变;国内方面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没有好转,面临着经济下行和物价通胀的双重压力;我县去年规上工业企业原材料成本平均上涨25%左右、人均年工资提高近6000元、财务费用增加了12.9%,而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却极其有限,个别甚至没有提高,很多企业是微利运行或亏损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组织企业扩能增产难度较大。
三、完成2012年工业经济运行目标的对策建议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同时也是自治州成立60周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业暨民营经济运行工作对于巩固和保持全县跨跃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年初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晋位争先目标,为汪清早日在贫困弱县中实现率先突破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完成今年工业暨民营经济运行的目标任务,借鉴其他市县做法,对2012年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完善工业暨民营经济运行统计监测体系。首先是在科学合理地做好全县工业暨民营经济运行总体任务分解落实的基础上,坚持逐月分解落实指标并做好调度分析,提高运行监
测分析水平,高质量开展季度运行分析,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其次是下沉工作重心,每年深入普通规上企业两次、重点规上企业四次以上,随时了解掌握企业运行发展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帮助协调解决,拉近与企业的感情,增强企业认同感,进而自觉愿意支持配合县里和经济局的工作;第二是扩大规上企业盘子,对符合条件的原有企业和投产的新企业及时纳入规模以上企业,力争年末规上企业达到48户左右,为完成全年任务增添新生力量。
2、努力调动企业网报人员的积极性。一是要协调统计部门做好网报业务技术培训,使企业统计人员掌握网报相关知识特别是数据逻辑关系、审核条件和说明要点等核心问题,使企业人员胜任网报工作要求。二是对亿元以上重点规上工业企业采取县局级领导数据报送包保工作责任制,确保数据能及时准确上报。
3、突出投资拉动,狠抓项目建设。
坚持五大产业发展方向,坚定不移地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建设一批大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以项目带投入,以投入促发展。对重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落实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制,切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项目主体作用,确保项目按期投产,发挥效益。
4、创新投资理念,推动全民创业。
认真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延边州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条例》,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和扶持科技型、就业型、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型、农林产品加工型和出口创汇型等中小企业的发展。拓宽融资渠道,简化新农村万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程序,增加信贷额度,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优化创业环境,为创业者提供信息、技术和政策咨询等服务。大力宣传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及服务措施,表彰奖励创业典型,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弘扬和培育创业文化,充分调动和激发人民群众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热情,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创业、服务创业、促进创业的氛围,掀起全民创业热潮。2012年,积极把握省中小企业局、开行吉林省分行、省农村信用社联合开展支持新农村万民创业小额贴息贷款试点工作的契机,预计组织申报小额贴息贷款项目60个,到位小额贴息贷款500万元以上。
5、突出服务功能,着力抓好融资、培训、信息等重点工
作。
一是努力搞好融资服务。充分借助省、州担保公司的融资平台,积极协调金融部门与我县中小企业开展银企对接,争取更多的中小企业得到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努力解决我县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二是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对符合条件,有上市意向的企业加大推介服务力度,今年力争将地球卫士环保新材料、龙腾能源列入到全州企业上市规划,重点扶持。三
是继续做好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充分发挥汪清县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功能,对创业者及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政策、法规、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四是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积极主动研究国家、省、州有关针对企业的政策资金扶持信息,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协调、沟通,着力谋划、申报项目,全力争取系统专项资金,支持和帮助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步伐。
第三篇:民营经济发展汇报材料
镇雄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近年来,镇雄县民营经济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完善政策措施、改善发展环境,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谋发展,凝心聚力抓落实,保持了民营经济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
一、民营经济发展主要做法及取得成绩
(一)强化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为促进我县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立了镇雄县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等工作,并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
(二)加强宣传学习,增强对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为确保中央、省、市文件和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我县通过召开部门会议、形势报告会、企业座谈会和网络、电视、标语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宣传学习党中央及省、市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特别是《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通过学习全县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增强了对发展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 1 重要性认识,增强了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加了民营企业家在我县发展民营经济的信心和干劲。
(三)结合实际,进一步修改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精神,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了《镇雄县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共镇雄县委、镇雄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工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镇雄县外来投资优惠政策》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加快民营经济提供了政策支持。
(四)加大财政、金融和土地支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我县设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人才培训、融资补贴、品牌培育和民营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县级财政从2012年起每年预算2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其中:1000万元用于鼓励发展煤炭产业、500万元用于工业园区发展、500万元用于中小企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把民营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对民营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以担保体系建设为重点,鼓励民营资本组建各类担保、投资公司,健全融资、担保、信用三个体系建设,通过搭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基金“融资平台和”、银企对接服务平台等 方式,为缓解融资难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每年储备一定数量的民营经济用地,保证了民营企业建设用地需求。
(五)优化发展环境,保护业主合法权益。以流程最短、效益最高为原则,以提高办事效率为核心,全面优化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等,突出服务职能,提升服务水平,实行创业投资绿色通道;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行业和领域,各类资本都平等进入,并在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公开投资项目,确保了民营经济享有平等进入权;在坚决杜绝“老三乱”的同时,严厉制止“新三乱”(乱检查、乱培训、乱评比),全面清理了涉及民营企业的收费,无法律法规规定的收费一律取消,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有效保护民营企业和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
(六)扎实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为民营企业聚集发展搭建平台。我县按照“统一规划、布局合理、产业互补、特色鲜明”的建设方式,加快推进园区水、电、路、网、管道、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在园区开设金融网点,为民营企业入驻园区创造条件。
(七)各级联动,全力推进“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培育工程。为切实加快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工作,成立了镇雄县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镇雄县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实施办发》,并通过 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加大对“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的宣传,做到宣传工作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使微型企业创业扶持政策家户喻晓,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在全县上下迅速激起了全民创业热情。
截止2014年末,我县共有民营经济组织17352户,注册资金34.2亿元,其中:私营企业1056户、注册资金29.9亿元;个体工商户16296户、注册资本4.3亿元;从业人员3.2万人。2014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6.6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2.9%;上缴税金26552万元;减免税金797万元。2014年发放各类创贷款2175万元,培育创业435户;培育“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29户,拨付培育扶持资金60.9万元(省级配套43.5万元,市级配套0元,县级配套17.4万元)。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县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我县民营经济发展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全县民营经济发展也存在的不少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全县民营企业户数1056户,规模以上和限额民营企业只有66户,仅占民营企业户数的6.3%,大部分都是规模以下企业,企业规 4 模小,龙头企业较少,产品层次低,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
(二)企业科技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由于我县大部分民营企业大都属于资源型、初加工型企业,管理粗放,创新意识淡薄,在发展过程中,缺乏长远规划,管理结构薄弱,员工积极性低;由于企业的自身实力不强,无法提供丰厚的待遇留住人才,不利于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引进,造成企业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从而影响高质量产品的开发、自主品牌的培育。
(三)企业融资渠道任然狭窄,融资“瓶颈”较难突破。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县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特别是处于初始创业的民营企业资信等级偏低,管理不够规范,财务信息不完整,银行无法对其有效监控,以致企业贷不到款。加之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弱,可抵押担保资产不足和民间借贷成本高等问题的制约,致使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日趋突出。
(四)我县财政困难,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不够。
三、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下步措施
结合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我们认为,今后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宣传力度,从思想上进一步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性 障碍,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以及省、市、县出台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根据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整合“小、散、多”的民营企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产业,推动民营经济向集约化方向发展;按照“非禁即入”的要求,进一步引导、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集镇开发、新型农业等项目,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
(二)破解融资瓶颈,切实解决民营经济发展“贷款难”问题。继续发挥政府搭桥牵线的作用,积极筹划金融产品推介会,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增进银行和企业的了解和沟通,促进银企合作,开创银政企合作新局面;创新担保,激活民间投资,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学习借鉴沿海发达地区融资的办法,加快培育一批企业化运作的民间担保公司;组织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筹资组建小额贷款公司,为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助力。
(三)加大培育力度,壮大民营经济发展规模。筛选一批符合产业政策、产业关联性强、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企业纳入重点扶持企业目录,实时监测企业运营状况,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在融资担保、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认证申请、人才培训、项目申报、资金扶持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扶持发 6 展一批经济规模上10亿、100亿的企业,促进全县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我县经济整体水平上台阶。
(四)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不断增强民营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把推进技术改造作为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创新点和着力点,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黄金水道开发、云南桥头堡战略及乌蒙山片区扶贫有利时机,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市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资金政策支持,大力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积极做好煤矿转型升级发展工作,推进民营经济内涵式发展。
(五)加大培育力度,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根据省、市关于“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培育的相关要求,我县将筹措县级配套扶持资金和贷款担保基金,积极与市级财政协调争取市级配套资金,有效开展工作,确保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积极发挥各类创业贷款资金的作用,以创业带动与就业,继续掀起创业的高潮。
(六)加快民营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资源进行整合,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原则,加快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将围绕创业辅导、创业培训、技术支持、信息服务、管理咨询、市场开拓、经营管理、品牌培育、信用担保,投融资等内容,建设优质服务平台,形成集公共性、公益性、商 业性服务为一体,功能健全、服务完善、分工合理、体系完备的高效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四篇:县域工业民营经济发展总结
不断创新机制 谋求跨越发展
——沂水县域工业经济生机勃发
沂水县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线,从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最迫切的需求出发,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推动了县域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今年1-5月,全县361家(新口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24.6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17.9亿元,实现利税19.6亿元,其中利润1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4%、31.6%、34.7%和31.2%。
创新政策推动机制,制定更加灵活的激励政策
根据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新形势,沂水县不断转变政府管理职能,逐步从重管理转向重引导,实现了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自2010年以来,沂水县将产业提升工作作为工业经济的总抓手,先后出台了《沂水县鼓励工业企业加快发展暂行办法》、《沂水县工业转方式、调结构加快产业发展提升专项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设立了沂水县工业转方式、调结构加快产业发展提升专项基金,每年安排3000万元用于八大产业发展提升工作,其中奖励资金、扶持资金和过桥资金各1000万元,构筑起了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体系,实现了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的配套联动。产业集群经济优势显现,1-5月八大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0.87亿元、实现利税1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6%和35.9%,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89.4%和90.76%。
与此同时,该县还制定了资金扶持配套政策,培植一大批支撑县域经
1济的骨干企业。主导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企业、骨干企业的支撑;大企业、骨干企业的做大做强离不开政府的鼓励支持。财政支持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不是单纯给钱,而是通过财政鼓励支持,调动发展的积极性,2008年,制定出台了《沂水县百户企业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修订出台了《沂水县鼓励工业企业加快发展暂行办法》、《沂水县鼓励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暂行办法》、《沂水县金融支持经济发展考核办法》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大对税收贡献、投入发展、资本运作、人才引进、自主创新、品牌建设、退城进园、信贷投放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2010年,县财政用于兑现工业经济工作方面的奖励资金达到2100多万元,其中工业和民营经济工作1090多万元,招商引资1060多万元;对全县各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资金达到230多万元。通过政策扶持,培养了鲁洲食品、兴盛矿业、鲁南矿业、青援食品、山东玻纤、昆达生物、众力液压等一大批支撑县域经济的骨干企业,鲁南矿业公司连续三年税收过亿元,兴盛矿业公司2008年和2010年税收过亿元。2010年,沂水县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和利税过1000万元企业分别达到87户和82户。今年1-5月,53户“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0亿元,利税7.06亿元,同比增长26.4%和6.6%,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9%和36%。
创新工作推进机制,着力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项目建设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沂水县按照“抓技改、上项目、保存量、扩增量”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项目建设引领结构调整,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走势,挖掘企业发展潜力,千方百计组织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形成壮大县域工业
经济的持续推动力。
沂水县设立了投入发展奖和扶持工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大了对企业上项目的支持力度,对企业的技投入进行奖励,并对项目投资的贷款贴息给予一定补助,在县内逐步形成了财政资金扶持企业发展,企业发展支持财政收入的良性循环。此外,该县还积极研究上级各项扶持政策,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市优惠政策,2010年,鲁洲氨基酸公司省双百工程无偿补助资金20万元,山东恒泰纺织有限公司市级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30万元,鲁洲生物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沂水分公司4万吨结晶麦芽糖醇项目无偿资金30万元,临沂业隆通用机械公司热处理项目申请国家补助资金84万元。在这种政策支持环境下,沂水县企业上项目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2010年,该县共实施投资过50万元的技改项目269个,总投资规模78.54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4.02亿元,同比增长25.42%,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00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17个,过5000万元项目27个,过3000万元项目28个。
在抓好技改项目的同时,沂水县坚持招商引资不放松,确立全民招商工作思路,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不动摇,坚持专业招商和产业招商不动摇,深入开展“招大引强年”活动,全力实施“招大引强、招强引精、招商选资”三大战略,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壮大乡镇经济、提升县域经济的主要手段。该县不断加强园区建设,加快园区内的基础设施配套的建设,进一步创新开发区项目落地推进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项目的落地建设及入园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努力营造招大引强的新洼地。同时,该县
科学建设创业园区,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在加快大园区发展的基础上,从规划、建设、功能划分等方面统筹考虑,加快创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将创业园区建设成全县重点项目的孵化园。结合创业园区建设,加快安置片区拆迁搬迁企业以及招商项目中有发展潜力、科技含量高的“小而优”项目,确保土地的有效、合理利用。2010年,沂水县引进县外资金项目117个,合同利用县外资金148.5亿元,资金到位58.4亿元,引进过3000万元项目103个,占项目总数的88%,其中引进过10亿元项目3个,过5亿元项目3个,过亿元项目32个,过5000万元项目45个。
创新政府引导机制,培育更高素质企业家队伍
企业家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培强做大骨干企业,关键是要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为此,沂水县大力实施了“企业家培育”工程。他们高度重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起了组织部门定期联系企业家制度,通过开展联谊活动等多种方式,加强党委、政府同企业家之间的交流,优先推荐大型企业的法人代表参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等,连续三年在县内春节晚会上对贡献突出的企业进行隆重表彰,并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召开庆功大会,做到“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政策上有激励、发展上有保障”,不断增强企业家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60万元,建立长期的企业家培训、轮训、考察学习制度,有计划地组织企业厂长(经理)参加北大、清华、浙大等高等院校EMBA学习,邀请知名专家来我县针对企业家的开办专题讲座,政府组团
到国内大企业考察学习,拓宽企业决策层创业思路,提升管理层管理水平。截至目前,累计有60位企业家取得了EMBA证书,外出考察学习1000多人次,举办培训班10余期,培训3000人次。
在搞好企业家培育的同时,沂水县大力实施 “人才引智”工程。他们规范企业人才档案,建立民营企业人才库,做好各专业人才的信息采集工作,按高、中、初级分类别、分层次登记,搭建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内部培养、公开招聘、外部引进等方式建立企业家后备人才库。对企业高管、财务总监、营销经理等分别不同层次开展短训、外派学习;对技术骨干、营销骨干、新型设备关键岗位等积极开展岗位代训、轮训,培养员工骨干层表率带动能力,增强一线员工综合素质。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拥有大专学历以上的技术人员达到10000多人,其中研究生学历超过200人,本科学历超过3000人。
创新管理服务机制,营造更加和谐的发展环境
为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建设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沂水县各级、各部门本着“只为企业搞服务,不给企业添麻烦”的原则,紧密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职能,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大局观念,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于自己”的服务理念,努力营造更加优化的发展环境。
他们从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入手,先后组织实施了工业和民营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绩效考核制度、重点项目(企业)现场办公会议和领导联系包扶制度,成立了八大产业提升工作线,明确提升责任,牵头领导紧抓包扶产业和重点项目,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同时,对重点技改项目、产业提升、大集团培植、企业
上市等重点工作,制定节点计划,加强调度,严格考核,强力推进。
此外,他们大力创新管理服务机制,严格实行《县直部门服务经济发展考核暂行办法》,全面提升部门的服务水平,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在具体工作中,他们按照“确定基数,限定总量,收费审批,统一管理”的征收模式,对大中型企业实行扎口收费,减轻了企业压力。通过深入开展乡镇比发展,部门比服务,企业比贡献,干部比作为的“四比四看”活动,在全县上下营造了议发展、比贡献、创强县的浓厚氛围。同时,为保障工业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县里建立完善了工业企业预警联席会议制度,由经信部门牵头,县金融、财税、人社、供电、司法等部门参与,对规模以上企业在纳税、信贷、工资发放、养老金缴纳、用电、涉诉等情况进行定期定性分析预警,及时发现工业和民营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制定应对措施,确保工业和民营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第五篇:高安市2010年上半年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高安市2010年上半年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今年上半年以来,高安工业和民营经济运行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总体运行质量良好。截止目前,全市实现工业产值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工业用电量亿度,分别增长%、%和%,完成财政收入亿元,增长%,其中地方收入亿元,增长%。全市工业呈现产销两旺势头,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均有大幅度增长。1—6月份,江西龙工齿轮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实现税收万元,同比增长%和%。
二是重大项目落户和建设迅速。全市新启动或开工重点产业项目90个,完成重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全市共签约市外国内项目个,合同资金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合同资金40.99亿元;5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3个(金品德陶瓷投资5亿元,新瑞景陶瓷投资5亿元,基地铁路专用线投资5.17亿元),开工建设项目17个;外资项目纷纷签约落户,投资2600万美元日本乐华爱和陶成为基地第一家境外陶瓷项目,填补了产区的空白,今年的“香港招商引资活动周”期间,成功签约了投资4亿美元的邦华集团(香港)、投资2140万美元的长城国际纺织服装和投资2000万美元的香港十六铺家居用品;还有汉唐光电、奥康通讯、海特新材料等高科技、新技术项目陆续动工建设;同时储备了一大批像中资源语音手机、康铭电子、富尔美电子项目等低碳项目。
三是特色产业板块初步形成。东南方向的八景、新街、独城一带已建成为建陶产业区,发展势头强劲,1—6月份,全市陶瓷产
业主营业收入达亿元,123条生产线投产,56条生产线在建。东北方向祥符、大城一带正在迅速兴起货运专用车产业。今年以来全市新增货运汽车辆,是去年全年的%,是去年全年的%,专用车辆改装辆,是去年全年的%。
四是工业平台正在日益夯实。建陶基地铁路专用线一期初步建成,将于月运行;基地新建沙湖水厂将于9月投入使用;经过基地的西气、川气管道辅设和分输站即将建成,将于月向基地供气;陶瓷实训中心基本完成装修,将于月投入使用;基地口岸作业区和国检中心筹备工作得到相关上级部门肯定,正在抓紧做好下一步的工作;货运专用车产业基地规划征地工作基本完成,正在抓报批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准备工作。
下半年,我们将按照“大灾之年,将保证劲头不松、目标不减、速度不降”的要求做好工作:
一是进一步提高运行质量。争取实现工业产值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完成工业财政收入亿元,分别比全年计划高出个、个和个百分点。建陶基地要在去年高安工业园过100亿元后,今年要跨越100亿元。
二是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力度。争取引进5个以上货运专用车重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同时加紧建设已落户大批的建陶项目,争取其中的%春节前建成投产。
三是抓紧货运专用车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争取有三个以上项目落户并动工兴建。
四是抓好建陶基地、专用线、天然气管道、沙湖水厂、实用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运工作和口岸作业区、国检中心的报批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