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慧城市之都市东京研究报告
智慧都市之东京
东京位于本州关东平原南端,面积约占日本国土面积的0.6%,人口却占到日本总人口的10%左右。东京不仅是日本的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还是海陆空交通枢纽。作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东京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轨道交通系统,在智能交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作为世界上著名的旅游城市,东京在节能环保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1.日本智能交通系统框架
日本目前有1.2亿人口,每天大约有7000万各种车辆行驶在全国各地。据日本建设省统计,日本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伤于交通事故,因交通拥堵而损失53亿小时并因之带来12万亿日元的经济损失。日本早在1994年1月就成立了由当时的警察厅、通商产业省、运输省、邮政省、建设省(上述5个部门现调整为警察厅、总务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支持的日本“„道路-交通-车辆‟智能化推进协会(VERTIS)”,目的是促进日本在智能交通系统(ITS)领域中的技术、产品研究开发以及应用推广工作。VERTIS确定今后30年的工作目标是:将现有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减少50%,消除交通拥挤,减少汽车燃料消耗及尾气排放,其中CO 减少25%。
2007年1月,日本政府推出了智能交通系统(ITS)新的实施方案,希望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来节能减排。日本的战略是要缓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等进行更加先进的管理,缓解道路的拥堵状况等。目前,日本已经建立了1700万个ETC的收费点,ETC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70%。通过使用ETC这个系统,在收费站出现的拥堵状况已经得到了全面的解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了40%。
驾驶员支持系统
先进、安全的机动车也是日本ITS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行驶速度进入危险区间的时候,它可以自动的采取安全预防的措施,通过合作驾驶安全项目,可以在驾驶人员无法预见事故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时,向他们发出实时的警告。这个项目的实施,使日本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了80%。2.东京的轨道交通
东京有着世界上最发达的地铁网络。铁路系统每一米宽的道路具有八倍于公共汽车的运输能力。整个东京都市圈范围内,现有280多公里地铁线,铁路近3000公里。轨道交通构成了城市公共交通的骨架体系,特别是在连接市区与郊区及远郊区的放射线方向上,更是占据主导地位。轨道交通系统每天运送旅客3000多万人次,担当了东京全部客运量的86%。在早高峰时的市中心区,有91%的人乘坐轨道交通工具,而小汽车仅为6%。
东京地铁路线图
东京主要轨道交通工具有三种:JR线、地铁、轻轨。实际上就是电气化铁路,也称新干线。东京都内各条JR线路密集,布局合理。行驶于东京市中心的是山手线,全长34.5公里,呈环状,绕东京市中心运行,环城一周大约1小时。山手线车次很多,运行间隔为2~6分钟,十分方便。截止2001年,东京地铁系统包括营团地铁有8条线路,都营地铁有4条线路,加上2000年底全线开通、采用最新磁悬浮技术的都营大江户线,共有13条线路,营业总里程已超过280公里。其中银座线是一条通过东京主要市区的线路,全长14.3公里,设18个站,运行时间32分钟,发车间隔2-3分钟,从凌晨5时01分到凌晨0时38分运行。东京的轻轨(也称私营铁路)有东急线、小田急线、京急线、西武线、京王线、东武线、京成线等,大部分以环城市中心线的山手线(属于JR)各站为起点,向近郊或临近城市辐射。其中京王线全长37.9公里,高峰时间隔4分钟;西武线全长76.8公里。除此之外,东京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连接都内新桥地区与临海副都心的无人驾驶的YURIKAMOME高架电车;连接羽田机场和JR山手线滨松町站的东京单轨铁路等。东京先进的轨道交通工具——子弹头列车,时速达200公里/小时。不仅安全快速,还可以有效消除噪声污染。在2006年,通过对15个点的噪声/振动测试,只有6个测点的噪声超过了环境质量标准,振动指标则全部达标。除了引入新的低噪声交通工具,政府还在铁路沿线积极建立噪声消除带。
从东京1990-2005年能源结构变化图中,可以发现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在总能源消耗的比例在降低,这也说明了东京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社会贡献。
东京能源结构变化图(1990-2005)
3.东京的交通信息系统
交通信息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基础和关键,包括交通控制中心(路面信息发布)和车辆信息沟通系统VICS(Vehicl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中心(车内信息提供)。
交通控制中心的主要职责是收集、处理、发布道路交通信息,进行交通信号控制、交通信息交流等。该中心的交通信息主要来源是:16400个超声波、雷达、红外线检测器、295处交通电视摄像机以及公众报警电话、交通巡逻车、直升飞机。收集的信息由控制中心的133台计算机组成的处理系统自动进行后台处理,根据道路交通流量的状态,对全市14447个交通信号中的7247个进行预定的方案控制,并将交通流量、车辆行驶速度、路段的堵塞程度、道路行驶时间、交通事故、道路施工等信息显示在控制中心中央显示板上。同时,这些交通信息通过不同的方式向社会进行发布,如通过遍布在全市道路范围内的985个交叉口的显示板和311个发光二极管显示板实时发布当前前方道路的情况;通过7个广播电台和160个路侧广播每天进行平均150次的路况广播;通过手机向用户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包括高速公路、一般道路的堵车、交通事故、车辆通行限制、交通管制时间等情况。VICS中心包括四个方面的信息应用功能:
(1)信息收集。VICS系统收集信息的来源是日本都、道、府、县警察部门和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来自警察部门的交通信息主要是交通管制信息、一般城市道路的交通信息等;来自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信息主要是城市高速公路的交通信息。
(2)信息的处理、编辑。信息中心对从上述部门收集到的交通信息进行编辑、处理成为调频广播、电波信标、光信标能够发布并便于车载设备接收和驾驶员使用的信息。
(3)信息提供。将信息中心编辑、处理过的信息通过调频多重广播、电波信标、光信标提供给车载设备,供驾驶员使用。
(4)信息利用。VICS根据不同的车载机,以文字显示型、简易图形显示型、地图显示型三种不同的型式显示,实时提供道路交通信息。1996年10月,日本的VICS系统投入使用,规模逐年扩大。VICS的直接管理者是日本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中心。该中心是财团法人,所需运行经费一部分来自官方,另一部分来自于车载导航设备的销售。车载导航设备生产厂家每销售一台车载导航设备,需向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中心交纳2000日元。目前日本平均每年销售车载导航设备约80万台,中心可以获得约16亿日元的收入,用于支持中心的正常运转。截止2000年10月,日本车载导航设备累积售出635万台,其中228万台用于VICS系统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已安装光信标30000多个(计划发展到6万多个),在日本有28个地区可以提供VICS服务。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东京圈、爱知地区、关西圈、福冈圈。4.节能环保建设
东京通过推广和普及节能技术产品,开展节能建设工作。政府将现有路灯全部换成节能路灯,预计这项措施将使2015年的CO 排放量降低40%。主要节能灯为陶制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蒸汽灯和陶制卤化物灯等。例如,东京著名的“东京塔”塔高332.6米,较埃菲尔铁塔的324米高出8.6米,是世界最高的自立式铁塔,塔重4000吨,较7300吨的埃菲尔铁塔大幅减轻。该塔除发送电视、广播等各种无线电波外,还在大地震发生时发送JR列车停止信号,并兼有航标,风向风速测量,温度测量等功能。2009年7月14日,东京塔的部分黄色景观灯被180个白色节能灯替代了,让东京塔更加节能清凉。
东京还建立了地区性冷热水系统,系统的能源来自于垃圾焚烧、废水热能以及其他形式的能量,极大地减轻了环境的负担,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东京还在不断开发和利用光发电、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将占到能源结构的20%。
东京在环保建设方面,采用环保技术、建立法律法规来开展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大约有120条河流流经东京,由于经济的发展,这些河流的污染严重,常发生赤潮。1970年以来,由于政府对源头的控制及污水处理能力的提高,目前水质已经得到明显好转,根据2006年的调查,环境污染水平指标之一的生化需氧量(BOD)得到稳定。
河流治理效果
政府还通过法律法规等措施来加强环保工作。例如,为了降低CO 排放量,政府严格控制大企业CO 排放总量,对于中小企业则要求安装小型的低NOx锅炉和热汽泵。冰箱、空调和自动贩卖机中的碳氟化物是臭氧的重要破坏者,所以政府的法律严禁氟化物泄漏。针对家庭节能,推出了“白炽灯替换活动”,引入了一种能量利用效率标志系统,该系统可以存储用户电器的使用信息,方便用户了解电能使用状况。
第二篇:欧洲十大智慧城市深度研究报告[模版]
第一:中国产业洞察网研究员对市场调查报告的解读 第二:什么样的市场调查报告才是合格的?
第三:什么样的市场调查报告对智慧城市行业有价值? 第四:智慧城市市场调查报告目录结构 第五:智慧城市市场调查报告常见问题有哪些? 第六:智慧城市市场调查报告特点 第七:市场调查报告撰写的五要素是什么
中国产业洞察网研究员对市场调查报告的解读
市场调查报告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运营能力。
市场调查报告是对一个行业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的市场容量、行业成长空间和盈利空间、行业演变趋势、行业的成功关键因素、进入退出壁垒、上下游关系等。
准确来说是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深入分析,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市场规模、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和市场需求特征,以及行业重点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分析与预测。帮助企业了解各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
什么样的市场调查报告才是合格的?
市场调查报告的核心目标主要有两点:
其一:让项目发起方自己明确项目运作模式与经营计划; 其二:用于引资或者企业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因此,市场调查报告的质量标准也要围绕有效实现这两个目标来衡量。
我们认为,一份合格的市场调查报告至少应注意如下几点:(1)产品与服务介绍清晰准确;(2)商业模式清晰(3)目标市场分析清楚(4)本项目的目标市场定位有效
(5)团队组合具有能实现计划书所称之目标的能力与要素(6)资金运用合理,现金流分析令投资人信服(7)项目估值合乎行业规矩,要为投资人安排合理(8)项目风险分析详细,风险规避措施合理有效(9)文字处理精要准确,错误的地方要少,包装简洁大方,体现认真之精。
智慧城市市场调查报告目录结构
标题:欧洲十大智慧城市深度研究报告
〖描述〗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令城市生活(ICT)更加智能,高效利用资源,导致成本和能源的节约,改进服务交付和生活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支持创新和低碳经济。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以人为本持续创新,完成从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跃升。
欧洲的智慧城市更多关注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交通、医疗、智能建筑等民生领域的作用,希望借助知识共享和低碳战略来实现减排目标,推动城市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投资建设智慧城市,发展低碳住宅、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提升能源效率,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绿色智慧城市。
中国产业洞察网长期致力于国外发达国家智慧城市的跟踪研究业务,本报告将向您全面展现欧洲十大智慧城市的全貌,是中国省市级政府机构、智慧城市规划机构的专业的参考资料。
本报告是中国产业洞察网欧洲智慧事业部独家发布,网络上其它版本均为冒充,敬请慧眼辨识。
〖目录〗
第一章欧洲智慧城市研究对象
第1节维也纳
1.维也纳城市的基本特征(历史、经济、产业、人口、能源消耗、信息化等)
2.维也纳城市发展历程
3.维也纳城市的发展愿景
4.维也纳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
5.维也纳城市规划
6.维也纳城市信息化规划
7.维也纳智慧城市理念
8.维也纳智慧城市规划路线图和行动计划
9.维也纳智慧交通(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智慧医疗建设情况(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0.维也纳智慧能源(电力、水、汽车动力、太阳能)(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1.维也纳智慧医疗((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2.维也纳智慧农业(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3.维也纳智慧建筑(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4.维也纳智慧园区(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5.维也纳城市应急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6.维也纳智慧物流供应链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7.维也纳智慧环境环保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8.维也纳智慧公共空间(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9.维也纳智慧公共服务(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0.维也纳智慧生活(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1.维也纳智慧家庭(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2.维也纳智慧政府(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3.维也纳智慧城市三日游记(智慧城市总体效果展现)
第2节巴黎
1.巴黎城市的基本特征(历史、经济、产业、人口、能源消耗、信息化等)
2.巴黎城市发展历程
3.巴黎城市的发展愿景
4.巴黎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
5.巴黎城市规划
6.巴黎城市信息化规划
7.巴黎智慧城市理念
8.巴黎智慧城市规划路线图和行动计划
9.巴黎智慧交通(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智慧医疗建设情况(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0.巴黎智慧能源(电力、水、汽车动力、太阳能)(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1.巴黎智慧医疗((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2.巴黎智慧农业(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3.巴黎智慧建筑(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4.巴黎智慧园区(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5.巴黎城市应急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6.巴黎智慧物流供应链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7.巴黎智慧环境环保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8.巴黎智慧公共空间(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9.巴黎智慧公共服务(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0.巴黎智慧生活(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1.巴黎智慧家庭(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2.巴黎智慧政府(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3.巴黎智慧城市三日游记(智慧城市总体效果展现)
第3节柏林
1.柏林城市的基本特征(历史、经济、产业、人口、能源消耗、信息化等)
2.柏林城市发展历程
3.柏林城市的发展愿景
4.柏林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
5.柏林城市规划
6.柏林城市信息化规划
7.柏林智慧城市理念
8.柏林智慧城市规划路线图和行动计划
9.柏林智慧交通(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智慧医疗建设情况(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0.柏林智慧能源(电力、水、汽车动力、太阳能)(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1.柏林智慧医疗((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2.柏林智慧农业(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3.柏林智慧建筑(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4.柏林智慧园区(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5.柏林城市应急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6.柏林智慧物流供应链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7.柏林智慧环境环保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8.柏林智慧公共空间(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9.柏林智慧公共服务(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0.柏林智慧生活(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1.柏林智慧家庭(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2.柏林智慧政府(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3.柏林智慧城市三日游记(智慧城市总体效果展现)
第4节伦敦
1.伦敦城市的基本特征(历史、经济、产业、人口、能源消耗、信息化等)
2.伦敦城市发展历程
3.伦敦城市的发展愿景
4.伦敦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
5.伦敦城市规划
6.伦敦城市信息化规划
7.伦敦智慧城市理念
8.伦敦智慧城市规划路线图和行动计划
9.伦敦智慧交通(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智慧医疗建设情况(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0.伦敦智慧能源(电力、水、汽车动力、太阳能)(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1.伦敦智慧医疗((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2.伦敦智慧农业(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3.伦敦智慧建筑(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4.伦敦智慧园区(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5.伦敦城市应急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6.伦敦智慧物流供应链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7.伦敦智慧环境环保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8.伦敦智慧公共空间(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9.伦敦智慧公共服务(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0.伦敦智慧生活(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1.伦敦智慧家庭(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2.伦敦智慧政府(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3.伦敦智慧城市三日游记(智慧城市总体效果展现)
第5节哥本哈根
1.哥本哈根城市的基本特征(历史、经济、产业、人口、能源消耗、信息化等)
2.哥本哈根城市发展历程
3.哥本哈根城市的发展愿景
4.哥本哈根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
5.哥本哈根城市规划
6.哥本哈根城市信息化规划
7.哥本哈根智慧城市理念
8.哥本哈根智慧城市规划路线图和行动计划
9.哥本哈根智慧交通(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智慧医疗建设情况(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0.哥本哈根智慧能源(电力、水、汽车动力、太阳能)(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1.哥本哈根智慧医疗((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2.哥本哈根智慧农业(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3.哥本哈根智慧建筑(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4.哥本哈根智慧园区(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5.哥本哈根城市应急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6.哥本哈根智慧物流供应链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7.哥本哈根智慧环境环保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8.哥本哈根智慧公共空间(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9.哥本哈根智慧公共服务(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0.哥本哈根智慧生活(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1.哥本哈根智慧家庭(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2.哥本哈根智慧政府(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3.哥本哈根智慧城市三日游记(智慧城市总体效果展现)
第6节巴塞罗那
1.巴塞罗那城市的基本特征(历史、经济、产业、人口、能源消耗、信息化等)
2.巴塞罗那城市发展历程
3.巴塞罗那城市的发展愿景
4.巴塞罗那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
5.巴塞罗那城市规划
6.巴塞罗那城市信息化规划
7.巴塞罗那智慧城市理念
8.巴塞罗那智慧城市规划路线图和行动计划
9.巴塞罗那智慧交通(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智慧医疗建设情况(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0.巴塞罗那智慧能源(电力、水、汽车动力、太阳能)(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1.巴塞罗那智慧医疗((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2.巴塞罗那智慧农业(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3.巴塞罗那智慧建筑(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4.巴塞罗那智慧园区(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5.巴塞罗那城市应急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6.巴塞罗那智慧物流供应链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7.巴塞罗那智慧环境环保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8.巴塞罗那智慧公共空间(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9.巴塞罗那智慧公共服务(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0.巴塞罗那智慧生活(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1.巴塞罗那智慧家庭(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2.巴塞罗那智慧政府(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3.巴塞罗那智慧城市三日游记(智慧城市总体效果展现)
第7节阿姆斯特丹
1.阿姆斯特丹城市的基本特征(历史、经济、产业、人口、能源消耗、信息化等)
2.阿姆斯特丹城市发展历程
3.阿姆斯特丹城市的发展愿景
4.阿姆斯特丹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
5.阿姆斯特丹城市规划
6.阿姆斯特丹城市信息化规划
7.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理念
8.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规划路线图和行动计划
9.阿姆斯特丹智慧交通(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智慧医疗建设情况(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0.阿姆斯特丹智慧能源(电力、水、汽车动力、太阳能)(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1.阿姆斯特丹智慧医疗((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2.阿姆斯特丹智慧农业(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3.阿姆斯特丹智慧建筑(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4.阿姆斯特丹智慧园区(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5.阿姆斯特丹城市应急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6.阿姆斯特丹智慧物流供应链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7.阿姆斯特丹智慧环境环保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8.阿姆斯特丹智慧公共空间(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9.阿姆斯特丹智慧公共服务(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0.阿姆斯特丹智慧生活(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1.阿姆斯特丹智慧家庭(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2.阿姆斯特丹智慧政府(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3.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三日游记(智慧城市总体效果展现)
第8节斯德哥尔摩
1.斯德哥尔摩城市的基本特征(历史、经济、产业、人口、能源消耗、信息化等)
2.斯德哥尔摩城市发展历程
3.斯德哥尔摩城市的发展愿景
4.斯德哥尔摩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
5.斯德哥尔摩城市规划
6.斯德哥尔摩城市信息化规划
7.斯德哥尔摩智慧城市理念
8.斯德哥尔摩智慧城市规划路线图和行动计划
9.斯德哥尔摩智慧交通(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智慧医疗建设情况(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0.斯德哥尔摩智慧能源(电力、水、汽车动力、太阳能)(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1.斯德哥尔摩智慧医疗((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2.斯德哥尔摩智慧农业(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3.斯德哥尔摩智慧建筑(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4.斯德哥尔摩智慧园区(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5.斯德哥尔摩城市应急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6.斯德哥尔摩智慧物流供应链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7.斯德哥尔摩智慧环境环保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8.斯德哥尔摩智慧公共空间(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9.斯德哥尔摩智慧公共服务(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0.斯德哥尔摩智慧生活(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1.斯德哥尔摩智慧家庭(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2.斯德哥尔摩智慧政府(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3.斯德哥尔摩智慧城市三日游记(智慧城市总体效果展现)
第9节赫尔辛基
1.赫尔辛基城市的基本特征(历史、经济、产业、人口、能源消耗、信息化等)
2.赫尔辛基城市发展历程
3.赫尔辛基城市的发展愿景
4.赫尔辛基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
5.赫尔辛基城市规划
6.赫尔辛基城市信息化规划
7.赫尔辛基智慧城市理念
8.赫尔辛基智慧城市规划路线图和行动计划
9.赫尔辛基智慧交通(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智慧医疗建设情况(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0.赫尔辛基智慧能源(电力、水、汽车动力、太阳能)(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1.赫尔辛基智慧医疗((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2.赫尔辛基智慧农业(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3.赫尔辛基智慧建筑(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4.赫尔辛基智慧园区(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5.赫尔辛基城市应急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6.赫尔辛基智慧物流供应链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7.赫尔辛基智慧环境环保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8.赫尔辛基智慧公共空间(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9.赫尔辛基智慧公共服务(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0.赫尔辛基智慧生活(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1.赫尔辛基智慧家庭(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2.赫尔辛基智慧政府(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3.赫尔辛基智慧城市三日游记(智慧城市总体效果展现)
第10节曼彻斯特
1.曼彻斯特城市的基本特征(历史、经济、产业、人口、能源消耗、信息化等)
2.曼彻斯特城市发展历程
3.曼彻斯特城市的发展愿景
4.曼彻斯特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
5.曼彻斯特城市规划
6.曼彻斯特城市信息化规划
7.曼彻斯特智慧城市理念
8.曼彻斯特智慧城市规划路线图和行动计划
9.曼彻斯特智慧交通(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智慧医疗建设情况(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0.曼彻斯特智慧能源(电力、水、汽车动力、太阳能)(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1.曼彻斯特智慧医疗((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2.曼彻斯特智慧农业(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3.曼彻斯特智慧建筑(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4.曼彻斯特智慧园区(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5.曼彻斯特城市应急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6.曼彻斯特智慧物流供应链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7.曼彻斯特智慧环境环保系统(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8.曼彻斯特智慧公共空间(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19.曼彻斯特智慧公共服务(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0.曼彻斯特智慧生活(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1.曼彻斯特智慧家庭(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2.曼彻斯特智慧政府(面临问题、建设目的、投入、典型项目案例、技术、效果)
23.曼彻斯特智慧城市三日游记(智慧城市总体效果展现)
第二章欧洲十国智慧城市建设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借鉴
1.一级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借鉴
2.二级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借鉴
3.三级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借鉴
4.四级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借鉴
5.华北区域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借鉴
6.华南区域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借鉴
7.华中区域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借鉴
8.华东区域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借鉴
9.西南区域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借鉴
10.西北区域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借鉴
11.内陆区域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借鉴
12.沿海区域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借鉴
13.工业型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借鉴
14.商业型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借鉴
15.旅游型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借鉴
16.农业型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借鉴
17.人口密集型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借鉴
18.能源型/污染型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借鉴
智慧城市市场调查报告常见问题有哪些?
1、我公司的市场调查报告主要是用于面向企业、投资者、风险投资机构、资金申请评审机构申请资金或者融资。
2、市场调查报告也可以作为您团队建设与项目执行的指导方案。
3、市场调查报告重点是论证项目的市场价值、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团队的执行力、项目的投入产出预期。
4、优秀的市场调查报告不在于文字多少,而在于抓住项目精华,以合适的文字图表和图形展示项目投资价值。市场调查报告传递的信息、理念、创新思维、独到的盈利模式等是其价值所在。
5、市场调查报告需要重点分析历史财务数据、管理运营情况、整个企业市场现状、未来拟投资项目带来的价值增长和投资需求,投资项目可以是多个或者仅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财务评价要考虑历史数据及财务制度的延续性。
智慧城市市场调查报告特点
智慧城市行业环境分析:行业环境是对企业影响最直接、作用最大的外部环境。
智慧城市行业结构分析:行业结构分析主要涉及到行业的资本结构、市场结构等内容。一般来说,主要是行业进入障碍和行业内竞争程度的分析。
智慧城市行业市场分析:主要内容涉及行业市场需求的性质、要求及其发展变化,行业的市场容量,行业的分销通路模式、销售方式等。
智慧城市行业组织分析:主要研究行业对企业生存状况的要求及现实反映,主要内容有:企业内的关联性,行业内专业化、一体化程度,规模经济水平,组织变化状况等。
智慧城市行业成长性分析:是指分析行业所处的成长阶段和发展方向。当然,这些内容还只是常规分析中的一部分,而在这些分析中,还有不少一般内容和特定内容。例如,在行业分析中,一般应动态地进行行业生命周期的分析,尤其是结合行业周期的变化来看公司市场销售趋势与价值的变动。
智慧城市纵深研究
智慧城市行业研究分为一般性研究和专业性研究、浅表性研究和纵深研究,只有进行纵深研究才能真正发现公司的价值形成和来源构成。进行行业的纵深研究,必须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实证分析。例如,不同行业间的技术传递和转移过程,是直接关系到不同行业的兴衰和转化的过程,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就是纵深研究的范围。
市场调查报告撰写的五要素是什么
一、详细介绍产品
在市场调查报告中,应提供所有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有关的细节,包括企业实施的所有调查。这些问题包括:产品正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它的独特性怎样?企业分销产品的方法是什么?谁会使用企业的产品,为什么?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多少,售价是多少?企业发展新的现代化产品的计划是什么?把出资者拉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中来,这样出资者就会和你一样对产品有兴趣。在商业计划书中,撰写者应尽量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每件事。商品及其属性的定义对撰写者来说是非常明确的,但其他人却不一定清楚它们的含义。
二、竞争企业的说明
在市场调查报告中,要细致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竞争对手都是谁?他们的产品是如何工作的?竞争对手的产品与本企业的产品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竞争对手所采用的营销策略是什么?要明确每个竞争者的销售额,毛利润、收入以及市场份额,然后再讨论你相对于每个竞争者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商业计划书要使投资者相信,你不仅是行业中的有力竞争者,而且将来还会是确定行业标准的领先者。
三、营销计划方案
市场调查报告要给投资者提供企业对目标市场的深入分析和理解。要细致分析经济、地理、职业以及心理等因素对消费者选择购买本企业产品这一行为的影响,以及各个因素所起的作用。市场调查报告中还应包括一个主要的营销计划,计划中应列出你打算开展广告、促销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的地区,明确每一项活动的预算和收益。市场调查报告中还应简述一下你的的销售战略:是使用外面的销售代表还是使用内部职员?是使用转卖商、分销商还是特许商?将提供何种类型的销售培训?此外,市场调查报告还应特别关注一下销售中的细节问题。
四、制定执行方案
你的行动计划应该是无懈可击的。市场调查报告中应该明确下列问题:你如何把产品推向市场?如何设计生产线,如何组装产品?生产需要哪些原料?拥有那些生产资源,还需要什么生产资源?生产和设备的成本是多少?企业是买设备还是租设备?解释清楚与产品组装,储存以及发送有关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情况。
五、精炼的计划摘要
市场调查报告的计划摘要也十分重要。它必须能让投资者有兴趣得到更多的信息,它将给投资者留下长久的印象。市场调查报告中的计划摘要将是撰写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但却是出资者首先要看的内容,它将从计划中摘录出与筹集资金最相干的细节:包括对公司内部的基本情况,公司的能力以及局限性,公司的竞争对手,营销和财务战略,公司的管理队伍等情况的简明而生动的概括。
第三篇:创建“智慧城市”之思考
创建“智慧城市”之思考
内容提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征。浙江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提前实现基本现代化,其重要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就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本文以把握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浙江特点为切入点,在阐明“智慧城市”的含义、基本特征和重要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侧重于实际应用的层面,研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浙江“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四项主要任务、五条基本原则和六条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以及较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指导性,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浙江新型城市化建设和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绿色革命”和“智慧革命”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科技革新的大趋势,是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大变革,也是走浙江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大战略。去年6月底,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作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绘就了“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蓝图。因此,不失时机地把握 “智慧革命”的契机,顺时应势,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依托,在“数字浙江”的基础上,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的深度融合,构建“智慧融合、创意无限”的智慧省份,既是我省实现全面小康、加快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也是亟待各方深入研究并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通过省委党校城市化五个专题讲座和“阿里巴巴”实地教学的学习,并对杭州、宁波市以及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等进行调研,提出如下思考。
一、“智慧城市”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智慧城市”建设应运而生。
(一)“智慧地球”的含义
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目前全球最大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提供商IBM发布了《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主题报告,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奥巴马当选总统后立即给予积极回应,并把它上升为美国的国家战略。2009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IBM论坛2009”上,IBM更以“点亮智慧的地球,建设智慧的中国”为口号宣传“智慧的地球”,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时提出了“感知中国”。“智慧地球”,是指在各行各业中充分应用新一代的IT技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各个角落,将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等各种物体普遍连接,形成 “物联网”,再将“互联网”和“物联网”通过“云计算”融合起来,使人们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实现全球的“智慧”状态。简之,“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地球”。
(二)“智慧城市”的含义
“智慧城市”起源于“智慧的地球”这一愿景。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一般在70%以上,有的已高达90%,我省的城市化率也近60%。“智慧城市”当然地成为了“智慧的地球”的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智慧城市”,是指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的多样化组合为基础,更加广泛深入地推进基础性与应用型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的信息基础高度集成、信息应用深度整合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城市;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和智慧人文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是基础设施高端、管理服务高效、产业生机勃勃、环境智慧友好、未来特质明显的新型城市;就像给城市装上“智慧大脑、心脏和神经系统”,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
(三)“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为基础,通过更深入的智慧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有效的交换共享、更协作的关联应用,提高城市的智能化程度,是一种基础设施高端、管理服务高效、产业生机勃勃、环境智慧友好、未来特质明显的新型城市形态。我们认为,“智慧城市”主要有以下四个显著特征:
1、新。主要体现在:一是新技术。“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广泛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相互交往的方式,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快速、智能的响应,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二是新模式。“智慧城市”,不是城市信息化的简单升级,而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新型战略与模式。它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把城市里分散的、各自为政的信息化系统、物联网系统整合起来,提升为一个具有较好协同能力和调控能力的有机整体,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的升华和飞跃。
2、强。主要体现在:一是趋势性强。“智慧城市”发展带来的巨大产业前景吸引了国内外大部分经济体的充分关注,都希望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应用为突破口,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从国际上看,美国早在2009年就已经将“智慧城市”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欧盟委员会将信息和通信技术列为欧洲2020年的战略发展重点,制定了《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日本也于2009年7月推出“智慧日本战略2015”,旨在将数字信息技术融入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目前将目标聚焦在电子化政府治理、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育等三大公共事业;新加坡早在2006年就已启动“智慧国家2015”计划,力图通过包括物联网在内的信息技术,将新加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流的国际化城市。从国内来看,在全球智慧风潮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北京、上海、广东、南京、宁波等多达10多个省和市陆续提出了“智慧城市”发展愿景,都希望借助物联网布局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有的甚至已经编制“智慧城市”专项规划。如北京提出要建设世界级的智慧城市;深圳提出要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对华南和全国有较强辐射力和影响力的智慧城市;南京提出要成为全国建设智慧城市的新标杆和南京都市圈、长江中下游乃至全国的智慧交通枢纽等。二是系统性强。“智慧城市”有着十分全面的互通互联性。它融合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打造泛在的承载网络,按照不同城市管理领域,实行集中管理和处置,在管理架构上趋向扁平化,在管理模式上达到信息互联、资源共享,在管理效果上体现了低成本、高效率,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的系统化、协同化、智能化。
3、高。主要体现在:一是低碳高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城市交通、环境资源等方面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而“智慧城市”为城市发展中遇到的瓶颈性制约的“成长烦恼”提供了解决路径。比如,建设出租车智能服务管理系统、智能公路系统等智慧交通系统能相当程度上缓解“出行难”、“出行堵”等问题;建设远程医疗救助系统、远程医疗电子结算系统等智慧健康保障系统使市民小病不用去医院,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看医生。通过智慧化的管理,城市生产生活的能源消耗率和污染排放率可以明显下降,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绿色、低碳、高效和美丽。二是资源的高度整合与融合。“智慧城市”建设将以往那些只是被分别考虑、分别建设的领域,如人、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等,借助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充分整合、有效联结,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实现高度融合的一体化。
4、广。主要体现在:一是涉及面广。“智慧城市”涵盖了城市建设、发展、管理、服务、生活、人文等的方方面面,不仅关乎经济社会发展,更关乎民生改善。二是渗透广。“智慧城市”改变了物与物、人与物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渗透到每一个在城市生产生活的人的思维、行为中,必将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娱乐、工作、社交等几乎一切行为方式与习惯。
(三)创建“智慧城市”的现实意义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它顺应了当前全球先进城市发展演进和技术变革的时代潮流,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城市信息化进程中的前沿理念和实践探索,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和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必然途径和重要内容。
1、建设“智慧城市”是顺应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必然趋势与发展特征。“智慧地球”战略的实施,必将使世界科技产业发生一系列革命性变革,必将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智能化、集成化、柔性化发展,随着使用大规模计算机集群以及云计算去加工、建模、预测和分析海量数据变为现实,人类将通过最大化地利用信息资源获得前所未有的洞察力,从而更快、更好地作出决策。未来互联网将以史无前例的方式与各种设备物件链接起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这就意味着,经济可行的智能技术能够被应用到几乎所有的行业、各种产品,并催生过去无法实现的服务。在此基础上,无论自然体系,还是行业系统、政府、企业,甚至人类本身,都将更紧密地相互关联整合,形成各种各样的智慧系统。这是后危机时代世界科技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浙江必须策应这一新趋势,抢占先发优势,开创出一条创新的、“智慧”的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
2、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与战略任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人口不断挑战历史新高,城市规模持续加速增长,城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正面临一系列瓶颈制约的“成长烦恼”,需要跨越式地提高城市发展的创新性、有序性和持续性,需要创新性地引入新的方法来解决。近年来,浙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先后作出了建设创新型省份、建设生态省等重大决策部署。建设“智慧城市”,把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城市运行的各个方面,大力发展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和智慧人文,使城市生产生活以动态的、实时的、更加精准的方式实施管理,经济发展方式可以加快转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可以大大提高,能源消耗率和污染排放率可以明显下降,资源和环境将得到更有效的保护,人与自然的关系将更加和谐,这既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浙江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生态省的有效结合点。
3、建设“智慧城市”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和建设新型城市化的内在要求与战略选择。“十一五”期间,浙江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创新驱动更趋明显,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居全国各省区首位。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大力实施信息技术倍增行动计划、城乡统筹发展信息化行动计划和信息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达到新高度。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2010年全省GDP总值达到27100亿元,人均GDP51800元(约7200美元);全省移动电话普及率93.25部/百人,互联网用户总数达3970万户,普及率53.8%,在省区中排第二(仅低于广东);全省网站总户数占全国总数的10.1%(列全国第三),IPV地址占全国5.1%,域名数量达到106万个,占全国9.4%,光纤入户走在全国前列;信息产业蓬勃发展,2010年全社会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14亿元,约占全省GDP的5.9%,成为了浙江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已奠定了建设“智慧城市”的良好基础。但我们也要看到,面对后金融危机和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浙江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压力,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十分巨大,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成长烦恼”,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安全监管难度加大,城市交通拥堵、食品安全、医疗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公共卫生事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就业压力等问题进一步凸显,不断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这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和新的技术。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以物联网、先进装备、文化创意、应用软件和新材料等为重点的智慧产业将迅猛发展,以智慧交通、电力等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将大幅提升,城市能级将迈上历史性高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加快发展,必将为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市化提供强大的发展引擎。由此可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既是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内在结合点,也是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后提升产业和城市能级,迈向更高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
4、建设“智慧城市”是浙江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的客观需要与重要路径。当前,民生需求的全面性、均等性、多样化特征日趋明显,我省社会已逐步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这一社会发展阶段,人们需求已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信息传播从单向封闭向互动开放转变,思想文化、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从高度统一向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转变,社会管理从党委政府集中统一领导逐步向政府组织、市场组织、社会组织共同治理转变。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可大大提升公共服务部门的行政效率和决策水平,有助于推动城市就业、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社会安全监管等城市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让广人民群众的需求反映更加及时全面,回应服务更加准确有效,从而享有更加便利、更高品质、更具幸福感的生活。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智慧交通、智慧健康保障、智慧安居服务、智慧文化服务等民生项目建设,促进信息资源的大整合,应用水平的大提升,应对需求的服务更精细,在共建共享“智慧城市”中切切实实地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总之,建设“智慧城市”,是大势所趋,是时代要求,是浙江特色和潜力所在。“智慧城市”建设早抓一步就能先人一步,就能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制高点、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制高点。
二、创建“智慧城市”的目标和基本路径
“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智慧革命”将成为推动我省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将极大地影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方方面面。浙江应顺应科技革新和转型发展的大趋势,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以及物联网“四网融合”为基础,打造“智慧整合、创意无限”的“智慧城市”,为智慧省份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创建“智慧城市”的基本路径: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坚持以城市功能融合为导向,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和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融合,努力创出一条环境更优美、生活更美好、发展更科学、文化更繁荣、社会更和谐的“智慧城市”建设之路。
(二)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以“感知、联通、智能、创意”为要求,全省信息化总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信息产业发展主要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智慧城市”模式创新和标准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力争在优势领域形成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作用。其中:杭州、宁波两大中心城市创国内一流水平,温州、金—义领先全省水平,其他7个设区市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县城和中心镇有明显提高,农村行政村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
(三)基本原则
加快建设浙江“智慧城市”,我们认为应坚持以下五项原则:
1、政府主导,合力推进。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市民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推进体系,不断增强建设“智慧城市”的整体合力。
2、立足产业、发展应用。切实把培养智慧产业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立足点,大力推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各类新兴智慧型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和广泛应用,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基础先行、创新引领。加强与电信、光电运营商等大企业的合作,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安全、可靠、超前的基础保障;推进技术创新、应用商业模式创新、行业应用标准和制度创新,提供“智慧城市”建设的联合攻关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
4、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围绕我省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升级的战略重点、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迫切要求,找准突破口,先行先试,着力推进智慧产业基地和重点领域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以示范和试点带动“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发展。
5、开放合作、注重实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对外开发合作,汇聚全球智慧和资源,更好地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
(四)主要任务
1、围绕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大力推进智慧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或专项行动,深入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扶持物联网、信息产业、文化创意等发展,加快构建智慧产业应用体系,促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服务业、农业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塑经济竞争新优势。一是大力发展智慧制造业。要推动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营销及经营管理等环节,加快开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产品,不断提高装备和产品智能化水平,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大力推进智慧技术产业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低碳化的发展趋势,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要求,要优先发展战略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培育发展物联网产业,加快物联网技术研究开发,推进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培育物联网产业链,提升物联网的智能化利用开发水平;要加快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着力发展数字音视频、通信、现代装备制造等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业,加快开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产品;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网络数据产业,提升网络市场和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积极发展网络数据产业,提高网络增值服务。三是发展智慧服务业。要通过信息化应用,推动传统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重点培育和提升现代物流、高端商务、现代商贸、旅游休闲、文化创意、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发展,形成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升级的全新格局。四是发展智慧农业。要探索建立“精准农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为重点,打造一批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产业格局的调整,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营销的智能化。
2、围绕社会转型的新要求,大力推进智慧民生服务体系建设。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导向,以集中解决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中群众反映突出的“老大难”问题为突破口:一是积极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深化信息技术在医疗、交通、住房、教育、文化、就业、保障、供电、供水、供气和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加快构建面向市民、企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二是大力发展智慧社会事业体系。要以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化服务等社会事业体系为重点,建设一批大容量的网络公共知识库,使城乡居民人人均可通过电视、手机、互联网等途径共享人类文明成果;建立不同层次教育、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网络化协同机制,推广远程教育、远程诊疗等,促进优质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大范围共享,缓解乃至解决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难题;提升供电、供水、供气等社会公共事业信息化水平。三是加快建立智慧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智慧人口管理系统和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让广大市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与实惠。
3、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公共管理应用体系建设。加强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加快推进一批综合性强、可用性强、使用率高的智慧公共管理应用系统建设,为政府公共管理创新和公共管理能力全面提升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推进城市安全信息系统与平台的建设。要按照“全方位、实时化”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治安监控体系、灾难预警体系、应急体系、安全生产重点领域防控体系等城市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统一的城市应急指挥平台,完善公共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分析、处理、决策、信息发布等应急处置机制。二是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三是推进重点领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按照“权力模块化、制度刚性化、信息公开化、监督动态化”的要求,加强工商、税务、质监、国土、环境保护等重点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整合,推进经济管理综合平台建设,提高经济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综合电子监察系统和纪检监察业务网络系统建设,打造高效、廉洁、法治的服务型政府。
4、围绕“智慧地球”浪潮的新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基础设施建设。适应向信息社会迈进的新要求,抓住技术变革和深化应用的新机遇,大力推进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形成一个融合化、泛在化、安全化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一是着力构建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多网融合”。瞄准信息技术新的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新兴网络的培育建设,加快推进普通传输网与自动感知智能应用网络的融合。构建“无处不用、无时不用、无人不用”的功能共享的“多网融合”的信息网络。二是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加快各类数据库建设,为相应业务应用系统和“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提供丰富、准确、及时更新的信息资源,为政府公共管理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居民生存发展提供有力的知识支撑服务。三是加强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抓紧建设重要数据灾备中心,落实重要单位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完善数字认证、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制,逐步推行上网身份实名制,提高依法管理、依法运营、依法监管水平,牢牢掌握信息安全的主动权。
三、创建“智慧城市”的若干建议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涵盖面十分广泛的系统工程,必须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创新工作载体和体制机制,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集思广益、汇聚众智,形成共识、合力推进,努力创出一条环境更优美、生活更美好、发展更科学、文化更繁荣、社会更和谐的“智慧城市”建设之路。
“十一五”以来,我省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建设“智慧城市”的良好基础,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信息网络基础社会,尤其是“三网融合”的基础弱、推进难度大;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有待形成,基础数据库开发级应用效果还不够明显;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快速增长但规模还比较小;信息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紧缺;信息化投融资机制尚待建立完善等等。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建议在“十二五”以及乃至更长的发展时期,重点采取六方面切实措施,予以扎实推进:
(一)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浙江应充分发挥产业基础雄厚、互联网技术发展较成熟等优势,及早研究可行性,谋划发展方案,选择重点方向,力争超越式发展。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全省要统筹编制“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时间的“智慧浙江”建设规划纲要,出台指导性的政策意见,为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依据,避免无序发展、重复建设和低层次竞争。二是 “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在“智慧浙江”建设总体规划未出台前,应采取杭、宁等有条件的中心城市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方法,防止一哄而起、急于求成。三是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与个性。各地要根据城市发展基础与功能定位,突出地方特色与个性,谋划制订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与实施路径。目前杭、宁等城市采取的都是与IBM公司战略合作的纯商业化推进模式,研究探索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寻找适合城市特点的智慧支点业应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四是健全机构,明确责任。“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主导部门和相应的支持系统来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建立完善相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议成立全省“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和决策咨询专家指导组两个专门机构,牵头制定《智慧浙江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建设规划、产业布局以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计划,并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产业政策,负责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协调工作。省、市、县各级政府应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突出工作重点,落实政策措施,加强考核与评估,分步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2、夯实基础,整合资源。建设“智慧城市”是加快城市化和信息化这两个现代化基本任务的重要结合点,将给城市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带来全局性、根本性的变化,应当从区域全局发展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一要加大投入,提升“四网”融合的速度。瞄准信息技术新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建设与融合,加快推进普通传输网与自动感知智能应用网络的融合,构建“无处不用、无时不用、无人不用”的功能共享的“多网融合”的信息网络。二要多方协同配合。一座城市要实现“智慧城市”的战略构想,需要政府及各部门、咨询机构、研究院所、合作供应商等多方资源汇集和融合,循序渐进,优势互补,协同推进。
3、政府引导,建立机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政府引导是关键,企业和市民是主体。一要设立“智慧浙江”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统筹投入,创新政府扶持资金的有效动态支持机制。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千亿投资和采购计划,重点对智慧技术和产品研发、智慧应用系统试点示范工程、智慧产业基地创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发挥好财政政策的杠杆效应。二要制订投资导向目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加强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国有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全面落实相关战略合作协议,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项目授信和审贷方式,形成政府与企业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三要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要在加强建立“智慧浙江”建设的政策法规、制度规范、技术标准的创新与应用的试点示范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保护信息知识产权和保障信息安全的政策法规,探索建立网络活动信用管理、信息交互共享管理等制度,着力营造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法规制度环境,形成强有力的保障体系
4、吸引人才,提升素质。人才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抓住“智慧革命”先机的关键。一要创新机制。落实和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各项优惠政策,面向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引进和高水平使用复合型高层次信息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网络设施与商业应用经营管理人才。二要加快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专业和学科调整。全省各高等院校要开设物联网开发应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开发等“智慧革命”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创办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自主培养一批网络信息创新型人才、专业应用信息运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的高技能日常运营操作人才,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撑。三要加强智慧城市相关知识推广和应用培训。开办各种形式、各个层次的培训,特别是对智慧科技实际应用人员的培训,如城市管理人员等,实施业务培训,推动智慧科技应用普及化和大众化,使更多城乡居民参与和分享“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精彩生活。
5、扩大宣传,增进交流。建设“智慧城市”,既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的工程,也是一件公益性、普惠性的实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需要汇聚各方合力共同推进。一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积极宣传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总体目标和工作部署,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知识的普及工作,提高市民科技素养和智慧技术应用能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建设“智慧城市”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二要加大交流合作力度。积极开展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国内外合作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科研院所和电信广电运营商等单位的合作,充分利用展会、论坛等载体,建立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新范例、新模式为纽带的开发合作机制,宣传推介最新研究成果、产品和成功应用案例,引进一批国内外智慧系统开发商、综合运营商、专业运营商为投资主体的重大项目,更好地汇集全球智慧和资源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6、总结推广,共建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全新课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以互联互通和系统协同为基础,但又必须考虑到实践中不同领域、不同地区基础不同,进展不平衡,需要在统筹规划前提下,坚持重点突破,试点示范。一要确定杭州、宁波先行试点区域。杭州和宁波市已具备建设“智慧城市”的较好条件,有望成为我省建设智慧省的核心和龙头,乃至全国的先行示范基地。近年来,杭州积极推进国家级城市信息化试点建设,初步形成以国家级高新区等为代表的信息产业集群,以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龙头不断涌现,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数字杭州”建设全省领先,并成功列入全国12个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宁波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也有较好条件,并作了大量的前期和基础性工作,率先在全国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决定》,编制了《“十二五”智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两地建设“智慧城市”的条件和时机都已经成熟。要积极鼓励他们先行先试,加大运行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争取早出成果、早出经验,为全省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示范。二要协同各方,共建共享。大力推动在交通、公安、商贸、环保、卫生、教育、公共文化等领域信息化应用合作,促进城市间互动协作。我省要与长三角区域相关城市共同建设公共信息平台,推动信息的互通共享,提供信息交流、政务公开和经贸合作等服务。积极与长三角各城市、全省城市间的合作推广信息化应用,推进智能卡应用、数字证书认证体系、物流信息平台、智能交通系统、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互联互通,提升区域合作互惠和推广运用的能力与效果,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课题组组长:陈 琪
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执笔)课题组成员:陈
桁
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施孝国
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温
暖
新昌县委书记
陈国荣
致公党浙江省委会秘书长
何
剑
省监狱管理局副局长
叶
真
省卫生厅副厅长
林
骏
省政府经济合作交流办公室副主任
赵秉凰
浙江长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会主席 叶高翔 杭州师范大学校长 董卫军 省消防总队衢州支队政委 2011年6月28日
第四篇: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1理论内容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令城市生活更加智能,高效利用资源,导致成本和能源的节约,改进服务交付和生活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支持创新和低碳经济。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以人为本持续创新,完成从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跃升。
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的体现形式,是Cyber-City、Digital-City、U-City的延续,是创新2.0时代的城市形态,也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必然产物。但就更深层次而言,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理念反应了当代世界体系的一个根本矛盾,就是一个新的、更小的、更平坦的世界与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落后管理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有待于用新的科学理念和高新技术去解决。此外,智慧城市建设将改变我们的生存环境,改变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联系方式,也必将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社交等一切行为方式和运行模式。因此,本质上,智慧城市是一种发展城市的新思维,也是城市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新形态。智慧化技术的应用必须与人的行为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社会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乃至制度法律的变革和创新相结合。
在IBM的《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中,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智慧城市基本特征的界定是:全面物联、充分整合、激励创新、协同运作等四方面。即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对接融合,政府、企业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强调智慧城市不仅强调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更强调以人为本、协同、开放、用户参与的创新2.0,将智慧城市定义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以及智能融合的应用,构建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制度环境与生态,实现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塑造城市公共价值并为生活其间的每一位市民创造独特价值,实现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智慧城市的四大特征被总结为: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亦有学者认为智慧城市应该体现在维也纳大学评价欧洲大中城市的六个指标,即智慧的经济、智慧的运输业、智慧的环境、智慧的居民、智慧的生活和智慧的管理等六个方面。[1-4] 智慧城市包含着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应用)项目、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智慧人文、智慧生活等内容。对智慧城市建设而言,智慧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手段和驱动力,智慧产业和智慧(应用)项目是载体,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是目标。具体说来,智慧(应用)项目体现在: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食品系统、智慧药品系统、智慧环保、智慧水资源管理、智慧气象、智慧企业、智慧银行、智慧政府、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学校、智慧建筑、智能楼宇、智慧油田、智慧农业等诸多方面。[5] 2产生背景
智慧城市经常与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也经常各有侧重,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设,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人的参与,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智慧效果,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城市则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创新。总之,智慧不仅仅是智能。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智能城市的另外一个说法,或者说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内涵。综合这一理念的发展源流以及对世界范围内区域信息化实践的总结,《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一文从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层面的创新对智慧城市进行了解析,强调智慧城市不仅仅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的方法论应用。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网动全媒体融合通信终端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
从技术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建设要求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与融合应用。从社会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还要求通过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可持续创新,强调通过价值创造,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希望为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IBM经过研究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六个核心系统组成: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这些系统不是零散的,而是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
与此同时,国内不少快公司也在“智慧地球”启示下提出架构体系,如“智慧城市4+1体系”,已在城市综
贝尔信的智慧城市4+1体系架构
合体智能化天津智慧和平区等智能化项目中得到应用。
团队总结认为: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关键因素
智慧城市的两大基因[6] 有两种驱动力推动智慧城市的逐步形成,一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知识社会环境下逐步孕育的开放的城市创新生态。前者是技术创新层面的技术因素,后者是社会创新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驱动作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书记、副院长孟庆国教授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是智慧城市的两大基因,缺一不可。智慧城市不仅需要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更要培育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和发展消融了信息和知识分享的壁垒,消融了创新的边界,推动了创新2.0形态的形成,并进一步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及活动边界的“消融”。创新形态由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转变,也带动了产业形态、政府管理形态、城市形态由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的转变。如果说创新1.0 是工业时代沿袭的面向生产、以生产者为中心、以技术为出发点的相对封闭的创新形态,创新2.0 则是与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相适应的面向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开放的创新形态。北京市城管执法局信息装备中心主任宋刚博士在“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与管理创新”的主题演讲中,从三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社会脉络出发,对创新形态转变带来的产业形态、政府形态、城市形态、社会管理模式创新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他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工具的应用,也需要微博、维基等社会工具的应用,更需要Living Lab等用户参与的方法论及实践来推动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同时他结合北京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慧城管建设对创新2.0时代的社会管理创新进行了生动的诠释。
孟庆国教授在主持中强调,创新2.0不仅推动了政府2.0、企业2.0等政府管理、产业运行的新形态,也在更深刻的改变着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必须准确认识和把握这个机遇,而社会管理创新也正是要在社会管理领域实现从创新1.0向创新2.0模式的转变。他对北京城管基于创新2.0的智慧城管探索进行了肯定,认为北京的智慧城管建设是一个很好的社会管理创新案例,并指出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开放创新、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推动城市可持续创新。杨冰之教授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用户在整个生产服务体系中的位置,智慧城市的建设要强化群众满意的目标、强化社会需求的导向,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融合中,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和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并以此为切入准确定位智慧城市建设。童云海教授认为,北京城管基于创新2.0的公共服务模式和感知数据驱动的高峰勤务模式是对智慧城市管理的创新探索,他提出要通过数据驱动的社会需求挖掘使得政府服务更加贴近百姓需求,并强调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通过沟通互动、协同创新、市民参与,让从政府自身出发的管理过程变为从服务对象、市民出发的服务设计和提供过程。
宋刚博士在讨论中指出,智慧中的“智”是技术、“慧”是人,要注重“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人为主”,做到“集大成、成智慧”,注重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市民的参与,做到城市管理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北京城管正依托基于物联网和创新2.0的智慧城管建设积极探索创新2.0时代的社会管理创新。
孟庆国教授在总结圆桌讨论时强调,泛在不仅仅是指网络、技术方面的泛在,更是指创新和服务的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创新2.0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两大基因,缺一不可。国际实践
全球智慧城市
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 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欧盟于2006年发起了欧洲Living Lab组织,它采用新的工具和方法、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技术来调动方方面面的“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机会。该组织还发起了欧洲智慧城市网络。Living Lab完全是以用户为中心,借助开放创新空间的打造帮助居民利用信息技术和移动应用服务提升生活质量,使人的需求在其间得到最大的尊重和满足。
2009年,迪比克市与IBM合作,建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一个有六万居民的社区里将各种城市公用资源(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等)连接起来,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以做出智能化的响应,更好的服务市民。
韩国以网络为基础,打造绿色、数字化、无缝移动连接的生态、智慧型城市。通过整合公共通讯平台,以及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消费者可以方便的开展远程教育、医疗、办理税务,还能实现家庭建筑能耗的智能化监控等。
新加坡2006年启动“智慧国2015”计划,通过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积极应用,将新加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流的国际化城市。在电子政务、服务民生及泛在互联方面,新加坡成绩引人注目。其中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各种传感数据、运营信息及丰富的用户交互体验,为市民出行提供实时、适当的交通信息。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发起的Fab Lab(微观装配实验室)基于从个人通讯到个人计算再到个人制造的社会技术发展脉络,试图构建以用户为中心、面向应用的用户创新制造环境,使人们即使在自己的家中也可随心所欲的设计和制造他们想象中的产品,巴塞罗那等城市从Fab Lab到Fab City的实践则从另外一个视角解读了智慧城市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的内涵。
欧洲的智慧城市更多关注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交通、医疗、智能建筑等民生领域的作用,希望借助知识共享和低碳战略来实现减排目标,推动城市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投资建设智慧城市,发展低碳住宅、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提升能源效率,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绿色智慧城市。
丹麦建造智慧城市哥本哈根(Copenhagen)有志在2025年前成为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城市。要实现该目标,主要依靠市政的气候行动计划——启动50项举措,以实现其2015年减碳20%的中期目标。在力争取得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时,许多城市的挑战在于维持环保与经济之间的平衡。采用可持续发展城市解决方案,哥本哈根正逐渐接近目标。哥本哈根的研究显示,其首都地区绿色产业5年内的营收增长了55%。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2010年被欧盟委员会评定为“欧洲绿色首都”;在普华永道2012年智慧城市报告中,斯德哥尔摩名列第五,分项排名中智能资本与创新、安全健康与安保均为第一,人口宜居程度、可持续能力也是名列前茅。2013年全球7大智慧城市
全球超过400个城市竞逐最有智慧城市头衔,最后选出这7个城市,分别是:
1、美国俄亥俄州的哥伦布市;
2、芬兰的奥卢;
3、加拿大的斯特拉特福;
4、台湾地区的台中市;
5、爱沙尼亚的塔林;
6、台湾地区的桃园县;
7、加拿大的多伦多。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 台湾
会的主要目标,并强调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前不久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最活跃的区域,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点区域。城市的发展方式、管理能力、服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水平。
信息化革命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发展的最重要特征,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经济、社会、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发展进程,创新了发展模式,提高了发展质量。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革命方兴未艾,计算机体积越来越小,处理速度越来越快;互联网越来越宽,覆盖面越来越广;智能终端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越来越多,彻底改变和提升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当前,随着泛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一轮信息化革命已经到来。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智能传感、通信、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结合,将可以实现对一切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与管理,从而使地球达到“智慧”的状态,使建设智慧地球从技术上成为可能。建设智慧城市,也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客观要求。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及时传递、整合、交流、使用城市经济、文化、公共资源、管理服务、市民生活、生态环境等各类信息,提高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全面感知和利用信息能力,从而能够极大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能力,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建设智慧城市,会让城市发展更全面、更协调、更可持续,会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健康、更和谐、更美好。2008年以来,智慧地球理念即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许多发达国家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将城市中的水、电、油、气、交通等公共服务资源信息通过互联网有机连接起来,智能化作出响应,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学习、生活、工作、医疗等方面的需求,以及改善政府对交通的管理、环境的控制等等。在我国,一些地区在数字城市建设基础上,开始探索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说,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成为信息领域的战略制高点。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城市的数字化形态。数字城市是应用计算机、互联网、3S、多媒体等技术将城市地理信息和城市其他信息相结合,数字化并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上所形成的城市虚拟空间。数字城市建设通过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各类城市信息的数字化整合多方资源,从技术和体制两方面为实现数据共享和互操作提供了基础,实现了城市3S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和各行业、各领域信息化的深入应用。数字城市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基础和运行数据,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城市级海量信息的采集、分析、存储、利用等处理问题,多系统融合中的各种复杂问题,以及技术发展带来的城市发展异化问题。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形态在数字化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智能化成为现实。依托物联网可实现智能化感知、识别、定位、跟踪和监管;借助云计算及智能分析技术可实现海量信息的处理和决策支持。同时,伴随知识社会环境下创新2.0形态的逐步展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对工业时代各类产业完成面向效率提升的数字化改造之后,逐步衍生出一些新的产业业态、组织形态,使人们对信息技术引领的创新形态演变、社会变革有了更真切的体会,对科技创新以人为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现代科技发展下的城市形态演化也有了新的认识。
研究机构对智慧城市的定义为:通过智能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公众安全等城市组成的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更互联、高效和智能。从技术发展的视角,李德仁院士认为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胡小明则从城市资源观念演变的视角论述了数字城市相对应的信息资源、智能城市相对应的软件资源、网络城市相对应的组织资源之间的关系。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城市也越来越多的开始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开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如欧盟启动了面向知识社会创新2.0的Living Lab计划,致力于将城市打造成为开放创新空间,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城市生态。
对比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六方面的差异。其一,当数字城市通过城市地理空间信息与城市各方面信息的数字化在虚拟空间再现传统城市,智慧城市则注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传感技术、智能技术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自动、实时、全面透彻的感知。其二,当数字城市通过城市各行业的信息化提高了各行业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智慧城市则更强调从行业分割、相对封闭的信息化架构迈向作为复杂巨系统的开放、整合、协同的城市信息化架构,发挥城市信息化的整体效能。
其三,当数字城市基于互联网形成初步的业务协同,智慧城市则更注重通过泛在网络、移动技术实现无所不在的互联和随时随地随身的智能融合服务。
其四,当数字城市关注数据资源的生产、积累和应用,智慧城市更关注用户视角的服务设计和提供。其五,当数字城市更多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城市各领域的信息化以提升社会生产效率,智慧城市则更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更强调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及其间的市民参与、用户体验,及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创新。其六,当数字城市致力于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运行与发展各方面功能,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服务城市管理和发展,智慧城市则更强调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和协同实现城市公共价值塑造和独特价值创造。智慧城市不但广泛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社交网络等技术工具,也注重用户参与、以人为本的创新2.0理念及其方法的应用,构建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制度环境,以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以人为本持续创新,完成从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跃升。智慧城市将是创新2.0时代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城市。现状
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经过地方城市申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初审、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信息显示,国家发改委正着手起草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研究在区域范围内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三大运营商已经与300 多个城市达成“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 亿元。
发展智慧城市,是我国促进城市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重大举措和综合性措施。从设备厂商角度来说,光通信设备厂商、无线通信设备厂商将充分发挥所属技术领域的优势,将无线和有线充分进行融合,实现网络最优化配臵,以加速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进程。与之相对应的通信设备厂商、芯片厂商等将从中获得巨大收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以下主要城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主要城区「智慧城市」发展水平
领跑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武汉、宁波、南京、佛山、扬州、浦东新区、宁波杭州湾新区
追赶者:重庆、无锡、大连、福州、杭州、青岛、昆明、成都、嘉定、莆田、江门、东莞、东营
准备者:沈阳、株洲、伊犁、江阳
推动智能城市的模式分为全面推进或重点突破,大致区分为五类:中国已有上百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上海、天津、重庆、无锡、深圳、沈阳、武汉、成都等主要都市建立了RFID产业园区,期望能率先发展物联网产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走在国内前列,各主要城市智慧城市发展策略详如下:
主要城市
北京
《智能北京行动纲要》,包含智能交通、电子病历、远程医疗、智能家庭、电子商务等,希望2015年,形成覆盖全市的物联基础网络。
上海
打造城市光网,发展3G、WIFI等多种技术的无线宽带,推动智能技术、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研发应用,加快三网融合。
宁波
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以杭州湾新区做为建设智慧城市的试验区,提出「智慧新城」及「生态家园」的目标定位。
佛山
2015年将佛山建设成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四化融合先行地,提出智慧服务基设施十大重点工程,希望做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城市化及加快国际化的作用。
广州
建设第一个「由政府主导、牵手营运商」的无线城市官方门户网站,推动市民、企业及社会各界高效便捷的无线宽带网络服务。
深圳
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之一,致力完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推动智能交通、培育智能产业基地。希望在2012年实现宽带无线网覆盖率100%,组建华南地区的物联网认证中心。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权利,城市被无可避免地推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发挥着主导作用。与此同时,城市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紧缺、住房不足、失业、疾病等方面的挑战。在新环境下,如何解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命题。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成为解决城市问题的一条可行道路,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提速将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带动卫星导航、物联网、智能交通、智能电网、云计算、软件服务等多行业的快速发展,为相关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进入规模推广阶段,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54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预计总投资规模达1.1万亿元,撬动的更以万亿元计,新一轮产业机会即将到来。
国家鼓励开展应用模式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国深圳市、昆明市、宁波市等多个城市与IBM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迈出了打造智慧城市的第一步。北京市拟在完成“数字北京”目标后发布“智能北京行动纲要”,上海市将智慧城市建设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此外,佛山市、武汉市、重庆市、成都市等都已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相关规划、项目和活动渐次推出。国内优秀的智慧产业企业愈来愈重视对智慧城市的研究,特别是对智慧城市发展环境和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智慧产业企业迅速崛起,逐渐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翘楚!
2013年1月2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国家开发银行表示,在“十二五”后三年,与住建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将达800亿元。根据《2013-2017年全球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7]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已有311个地级市开展数字城市建设,其中158个数字城市已经建成并在60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最新启动了100多个数字县域建设和3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2013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每年将选择10个左右城市进行试点,每个试点项目建设周期为2至3年,经费总投入不少于3600万元。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尽享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食品药品管理、数字生活等所带来的便捷服务,“智慧城市”时代即将到来。我国规模
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首席工程师单志广透露,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达到了154个,投资规模预计超过1.1万亿元。在“无线城市智慧生活”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首席工程师单志广讲述了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2月底,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总数量已经达到了154个,计划投资规模超过1.1万亿元。而在“十二五”规划或政府报告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地级以上城市共有41个,其中副省级城市10个,直辖市中北京、上海、天津均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
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从智能安防到智能电网,从二维码普及到“智慧城市”落地,作为被寄予厚望的新兴产业,物联网正四处开花,悄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专家指出,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相关配套的完善,在未来几年,技术与标准国产化、运营与管理体系化、产业草根化将成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三大趋势。2013年4月10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组织的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编织培训会在京举行。来自会上提供的信息显示:继国开行提供不低于800亿元的投融资额度后,又有两家商业银行作出承诺,表示将提供不低于国开行的授信额度,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另有其他投资机构也在4月初签订了2000亿元的投资额度。粗略估计,相关投资或将超过4400亿元。
“智慧城市”建设进入高峰期。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推动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也使得城市面临着可持续发展问题。下一个阶段的“城镇化”建设需要走“精细化管理”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因此“智慧城市”由此应运而生。“智慧城市”是指利用领先的信息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据赛迪信息预测,到2014年,中国智慧城市的IT投入预计可达到1700多亿元的规模。
3发展历程 2013年
国家 “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双试点)
科技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为国家 “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城市。首批试点工作在全国共选择了20个城市,其中副省级城市9个。其中山东省共有两座城市入选,分别是济南和青岛,其余18座城市分别为南京、无锡、扬州、太原、阳泉、大连、哈尔滨、大庆、合肥、武汉、襄阳、深圳、惠州、成都、西安、延安、杨凌示范区和克拉玛依。[8] 智慧城市作为信息技术的深度拓展和集成应用,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孕育突破的重要方向之一,是全球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是科技部和国家标准委为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推动我国自主创新成果在智慧城市中推广应用共同开展的一项示范性工作,旨在形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城市技术与标准体系和解决方案,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科技支撑。[8] 2013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9](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市辖区/县/)[10] 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房山区长阳镇 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区 重庆市:永川区、江北区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唐山市滦南县、保定市博野县
山西省:太原市、阳泉市、大同市城区、晋城市、朔州市怀仁县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石拐区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安达市
吉林省:四平市、榆树市、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山市抚松县、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
辽宁省:营口市、庄河市、大连市普湾新区
山东省:临沂市、淄博市、烟台市、曲阜市、济宁市任城区、青岛市崂山区、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岛中德生态园、潍坊市昌乐县、平度市明村镇 江苏省:无锡市、徐州市、南通市、丹阳市、苏州吴中太湖新城、宿迁市洋河新城、昆山市、徐州市丰县、连云港市东海县
安徽省:阜阳市、黄山市、淮北市、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区、六安市霍山县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市萧山区、宁波市(含海曙区、梅山保税港区、鄞州区咸祥镇)、金华市、宁波市宁海县、临安市昌化镇 福建省:莆田市、泉州台商投资区
江西省:新余市、樟树市、共青城市、上饶市婺源县 河南省:郑州市、许昌市、舞钢市、灵宝市
湖北省:武汉市、黄冈市、咸宁市、宜昌市、襄阳市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长沙市长沙县、郴州市永兴县、郴州市嘉禾县、常德市桃源县漳江镇
广东省:广州市、肇庆市端州区、东莞市东城区、中山翠亨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柳州市(含鱼峰区)、桂林市、贵港市、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
贵州省:贵阳市、遵义市(含仁怀市、湄潭县)、毕节市、凯里市、六盘水市盘县 甘肃省:兰州市、金昌市、白银市、陇南市、敦煌市 四川省:绵阳市、遂宁市、崇州市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
陕西省:宝鸡市、渭南市、延安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石嘴山市(含大武口区)、银川市永宁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伊宁市 2012年试点扩大范围(9个)[11] 常州市试点新增新北区
武汉市试点新增蔡甸区,2012年试点含江岸区
沈阳市:新增沈河区、铁西区、沈北新区,2012年已批复浑南新区
南京市:新增高淳区、麒麟科技创新园(生态科技城),2012年已批复河西新城区(建邺区)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新增洋湖生态新城和滨江商务新城,2012年试点含梅溪湖区 佛山市:新增南海区,2012年已批复顺德区、顺德区乐从镇 2012年
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90个)[12] 北京市:北京东城区、北京市朝阳区、北京未来科技城、北京市丽泽商务区 天津市:天津津南新区、天津市生态城
河北省:石家庄市、秦皇岛市、廊坊市、邯郸市、迁安市、北戴河新区 山西省:太原市、长治市、朔州市平鲁区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大连生态科技新城 吉林省:辽源市、磐石市
黑龙江省:肇东市、肇源县、桦南县 上海市:上海市浦东新区
江苏省: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南京河西新城、苏州工业园区、盐城市城南新区、昆山市花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市张浦镇
浙江省:温州市、金华市、诸暨市、杭州市上城区、宁波市镇海区 安徽省:芜湖市、铜陵市、蚌埠市、淮南市 福建省:南平市、平潭市、福州市苍山区 江西省:萍乡市、南昌市红谷滩新区
山东省:东营市、威海市、德州市、新泰市、寿光市、昌邑市、肥城市、济南西区 河南省:郑州市、鹤壁市、漯河市、济源市、新郑市、洛阳新区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市江岸区
湖南省:株洲市、韶山市、株洲市云龙示范区、浏阳市柏加镇、长沙市梅溪湖国际服务区 广东省:珠海市、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市萝岗区、深圳市坪山新区、佛山市顺德区、佛山市乐从镇
海南省:万宁市
重庆市:重庆市南岸区、重庆市两江新区 四川省:雅安市、成都市温江区、郫县 贵州省:铜仁市、六盘水市、贵阳市乌当区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陕西省:咸阳市、杨凌示范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奎屯
随着世界大部分人口纷纷涌入城市地区,水、电及交通等关键城市系统已不堪重负、几近崩溃。对城市居民而言,智慧城市的基本要件就是能轻松找到最快捷的上下班路线、供水供电有保障,且街道更加安全。如今的消费者正日益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希望在城市负担人口流入、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自己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能 智慧城市 够得到满足。
最近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智慧的城市”发布会在成都召开,会议公布IBM公司“智慧的城市”的概念和智慧的12个城市的软件解决方案。“智慧”是“聪明”的策略,上海、广东、南京、沈阳、昆山等,由当地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携手开始“智慧的城市”战略。成都政府打算将开发合作、相关的宏伟蓝图构建数字化成都市,通过“智慧”软件解决方案,以帮助政府更高效施工,方便信息网络系统的组建等。应用体系
智慧物流体系、智慧制造体系、智慧贸易体系、智慧能源应用体系、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体系、智慧交通体系、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智慧安居服务体系、智慧文化服务体系。应用项目
1、智慧公共服务: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通过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
2、智慧城市综合体:采用视觉采集和识别、各类传感器、无线定位系统、RFID、条码识别、视觉标签等顶尖技术,构建智能视觉物联网,对城市综合体的要素进行智能感知、自动数据采集,涵盖城市综合体当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灯光照明、信息通信和显示等方方面面,将采集的数据可视化和规范化,让管理者能进行可视化城市综合体管理。
3、智慧政务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此类项目已有实际落地案例,天津市和平区的“智慧和平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包括指挥中心、计算机网络机房、智能监控系统、和平区街道图书馆和数字化公共服务网络系统四个部分内容,其中指挥中心系统囊括政府智慧大脑六大中枢系统,分别为公安应急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社会管理系统,城市管理系统,经济分析系统,舆情分析系统,该项目为满足政府应急指挥和决策办公的需要,对区内现有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增加智能视觉分析设备,提升快速反应速度,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处理及时迅速,并统一数据、统一网络,建设数据中心、共享平台,从根本上有效的将政府各个部门的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并对整个和平区的车流、人流、物流实现全面的感知,该平台在和平区经济建设中将为领导的科学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作用。
4、智慧安居服务。开展智慧社区安居的调研试点工作,在部分居民小区为先行试点区域,充分考虑公共区、商务区、居住区的不同需求,融合应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各种信息技术,发展社区政务、智慧家居系统、智慧楼宇管理、智慧社区服务、社区远程监控、安全管理、智慧商务办公等智慧应用系统,使居民生活“智能化发展”。加快智慧社区安居标准方面的探索推进工作,为今后全市新建楼宇和社区实行智能化管理打好基础。
5、智慧教育文化服务:积极推进智慧教育文化体系建设。建设完善我市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工程,推动智慧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建设教育综合信息网、网络学校、数字化课件、教学资源库、虚拟图书馆、教学综合管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等资源共享数据库及共享应用平台系统。继续推进再教育工程,提供多渠道的教育培训就业服务,建设学习型社会。继续深化“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先进网络文化的发展,加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电子娱乐等行业信息化步伐,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更加便捷的旅游服务,提升旅游文化品牌。
6、智慧服务应用。组织实施部分智慧服务业试点项目,通过示范带动,推进传统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向现代智慧服务产业转型。①智慧物流:配合综合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推广射频识别(RFID)、多维条码、卫星定位、货物跟踪、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加快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及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政务服务和物流商务服务的一体化,推动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物流企业和物流产业发展。②智慧贸易:支持企业通过自建网站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营销,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活动。积极推动商贸服务业、旅游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层次。结合实体市场的建立,积极推进网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发展以电子商务平台为聚合点的行业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企业,重点发展集产品展示、信息发布、交易、支付于一体的综合电子商务企业或行业电子商务网站。③建设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积极通过信息化深入应用,改造传统服务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加快向智能化现代服务业转型。结合我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加快推进现代金融、服务外包、高端商务、现代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7、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数字卫生”系统建设。建立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全市区域化卫生信息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平台,促进各医疗卫生单位信息系统之间的沟通和交互。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建立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以实现医院服务网络化为重点,推进远程挂号、电子收费、数字远程医疗服务、图文体检诊断系统等智慧医疗系统建设,提升医疗和健康服务水平。
8、智慧交通。建设“数字交通”工程,通过监控、监测、交通流量分布优化等技术,完善公安、城管、公路等监控体系和信息网络系统,建立以交通诱导、应急指挥、智能出行、出租车和公交车管理等系统为重点的、统一的智能化城市交通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建设,实现交通信息的充分共享、公路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控及动态管理,全面提升监控力度和智能化管理水平,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畅通。体验馆
东部沿海城市或一线城市都在摸索智慧城市的建设,大众还是处在一个纯概念的理解中,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单位去简述和演绎这一个新兴概,智慧城市还没有实地开展,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去开发智慧城市体验馆,让大众去体验去了解这一概念,体验智慧城市和大众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支持政府的高科技建设,让百姓明白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百姓获利的政府投资行为。智慧城市体验馆
智慧城市体验馆建设需要针对智慧城市这个概念的深体会和深研究,去解读智慧城市的科技概念,智慧城市所带来的社会价值,智慧城市与社会各行各业的贯穿;同时也需要将智慧城市的概念、功能、受众群体和行业、特殊性、未来价值等知识以另外的一种展示文字表述出来,将智慧城市的内涵通过一条逻辑思维线贯穿。同时还需要和展示设计的空间要结合。在展示策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展示内容的互动性和知识性、趣味性。让受众在体验中去阅读最前沿的科技知识。比方说在策划内容上,设置智能电网体验区,让电的是怎么产生,怎么传输、怎么升压和降压,能量怎么损耗,怎么转换。还可以让电在功能上去体验。
“智慧深圳”!“低碳工业城市”!在2010年2月4日的全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暨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出炉了上述两个关于深圳未来走向的最新名词。代市长王荣指出,深圳要抓住城市竞争能力要害,“不能工业上比不过内地、服务业又不如香港,那么城市将变得不伦不类,没有特点”。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应春主持会议。北京
自2008年举办奥运会以后,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据了解,北京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经济发展达到世界中等收入水平。首都机场吞吐量达到6000万,亚洲第一,世界第三。165家大使馆,23家国际组织驻华机构,337家外国新闻机构等,北京有丰富的经济、政治、文化影响力,具备向世界城市迈进的基础。国务院参事牛文元认为,北京有条件率先实现由传统城市向智慧城市的战略转型和提升。智慧城市要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依托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城管物联网平台建设,北京正在推进基于创新2.0的公共服务模式、感知数据驱动的高峰勤务模式和“巡查即监察、巡查即录入”的工作模式,强化服务能力建设,强化与市民的互动、与社会的协同,提升快速回应群众诉求的能力和应急管理的能力,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社会化水平,实现从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跨越。北京智慧城管建设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型实践也是北京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案例。4G助力
家长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病人能通过手机在家“看”医生……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日 智慧城市
前披露了建设“无线城市”、助力上海打造“智慧城市”的十二五规划。中国移动上海公司透露,十二五初期,TD-LTE将在上海实现密集城区、普通城区、城镇中心连续覆盖及其他区域热点覆盖,为上海带来全新“无线宽带速度”,上海的移动通信服务将站上新高点。
由我国主导的TD-LTE技术,其理论传输速率可以达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是3G网络速度的数十倍。世博期间,TD-LTE技术及其应用已在中国国家馆日、国际电信联盟荣誉日等重大庆典活动直播中大放异彩。
在2010年12月27日召开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上海公司世博指挥中心、上海公司网络优化中心、世博TD-LTE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作为本地电信业的领军企业,上海电信为此在构筑适应“智慧城市”的新型信息网络、推进社会信息化、服务上海经济发展方面精心准备着。上海电信积极响应国家“两化融合”的要求,在企业自身全面转型的同时,通过提供专业的信息通信服务来大力支撑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来构筑上海的“智慧城市”。部署有线和无线无缝链接、全面覆盖的通信网络 投入巨资,精心为构筑“智慧城市”部署有线和无线无缝链接、全面覆盖的通信网络。4社会影响
“智慧城市”是IBM“智慧的地球”策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智慧的地球”提出以更智慧的方法,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人们交互的方式,提高实时信息处理能力及感应与响应速度,增强业务弹性和连续性,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和谐发展。而“智慧城市”的行动正成为“智慧的地球”从理念到实际、落地中国的现实举措。在中国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加速进程中,“智慧城市”旨在打造符合中国特色的息化样本,探索未来中国城市发展方向。此次昆山-昆山中创软件-IBM的合作项目,也体现了IBM与包括软件开发商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合作。IBM“智慧城市”的创新理念、先进技术手段和系统的解决方案,与昆山市政府城市信息化的总体规划的高度契合,让本次的三方合作成为可能。
牛文元说,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人口以上的智慧城市的建成,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实施全方位的信息管理将能增加城市的发展红利2.5到3倍,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可促进实现4倍左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且引领未来世界城市发展的方向。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意见阐述了发展物联网的重要性,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明确了九项“基本任务”和六大“保障措施”。该指导意见的发布,为中国物联网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从2011年“十二五”规划的公布之后,相关的一些涉及到民生领域的物联网的产业确实出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像一些智能安防以及智能交通企业的成长速度非常快。对于整个物联网来讲,未来围绕着整个智慧城市的建设,这些细分子板块依旧面临比较好的推动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认为,当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四大挑战:首先是信息技术挑战。其次是能力亟待提升的挑战。第三,认识、习惯、制度需要适应智慧城市的应用。第四,法律环境需要调整。城市与农业
有人把智慧城市简单解释为智能化的城市或者数字城市,其实是不准确的,智慧城市要实现智慧技术的高度集成、智慧产业的高端发展、以人为本的高度创新、市民智慧高效的生活状态。然而,不管城市怎么“智能化”,最后智慧城市的工作难点还会落在农业上,城市居民的吃喝用,绝大多数产品或者说原材料是来自农业,而中国的农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较低,实现智慧城市关键在智慧农业的普及应用。据有关资料显示,“智慧农业”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平台,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远程诊断交流、远程咨询、远程会诊,逐步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的可视化传播与应用模式;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远程精准监测和控制,提高设施农业建设管理水平,依靠存储在知识库中的农业专家的知识,运用推理、分析等机制,指导农牧业进行生产和流通作业。可见,智慧农业的核心技术与目标与智慧城市是不谋而合的,智慧城市的实现需要智慧农业的普及,智慧农业的成功应用是智慧城市的有力支撑。据悉,京鹏低碳物联网温室采用了低碳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同时配备了自动转移喷灌机、循环式苗床装置、花卉栽培传送装置等。他们把这些先进的科研技术及装备装聚集起来,建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集约化、工厂化的低碳环保数字型温室。实际上,京鹏科技研发的低碳物联网温室就是智慧农业的一个应用案例。发展预测
作为重大的创新和投资的驱动力,“智慧城市”运动在各级政府不断涌现和发展,IDC Government Insights的全球智慧城市分析团队提出了 2013 年该市场的10大预测,认为其将对技术投资、管理和评估的方向及幅度产生最为重大的影响。10大预测如下:
在 2013 年,智慧城市项目的全球支出中有 70% 将集中在能源、交通和公共安全领域,其中90%的项目将至少由国家或国际政府提供一部分资助。至少 50% 的智慧城市计划将在业务线或城市职能层面发起。智能水资源解决方案的全球支出在 2013 年将达到 18 亿美元。智慧城市面临的信息挑战将开始被视为一个大数据问题。
地方政府在机器对机器(M2M)的通信技术方面将仍然停留在研究和评估阶段,而针对非常具体的城市功能的增长将主要出现在大中型城市。使用开放数据措施的城市所推动的专属型、大众型和众包型移动应用程序将比其它城市多出50%。
在2013年,地方政府将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和社交媒体实现与市民的交流,从而加快一种新型市民/政府关系的诞生。
智慧城市计划将尝试一种新的、风险回报共享的公私合作伙伴模式,使资金保持可持续状态。至少又将有三家一线全球ICT(信息和通信技术)供应商带着自主品牌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进入这个市场,导致现有供应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将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获得成功的智慧城市计划中至少有70%将由市领导作为关键管理代表的合资企业完成。
随着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推进和指标体系的逐步完善,也将规范和推动国内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一些城市将智慧城市建设当做数字城市的新包装,一些城市被企业营销牵着鼻子走,国内智慧城市虚火过旺和盲目贴标签的行为也广为诟病。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将在试点探索和指标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对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诸多误区和认识进行矫正和澄清。必须认识到,智慧城市引领的新型城市化是对传统城市发展的扬弃,它是低碳、智慧、幸福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是以人为本、质量提升和智慧发展的城市化。智慧城市建设不可偏废或仅仅是强调技术应用而忽视社会经济层面的创新,智慧城市的试点也必将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智慧城市是一个在不断发展中的概念,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持续完善。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强大驱动力,发展智慧应用,建立一套新型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从而勾勒出一幅未来“智能城市”的蓝图。
2013年,中国已有上百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覆盖了东中西部地区。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级大城市外,杭州、厦门、珠海等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也开始智慧城市建设。湖北、湖南、山东、辽宁、四川、河南、安徽等省则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群”。其中,湖北省和广东省的“智慧城市群”分别涉及17个和21个省内城市。
截止2012年年底,全国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技术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到2015年将超过2万亿元。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智慧城市建设掀起一轮新的热潮,正逐渐改变着中国新一轮城市竞争格局。[13] 智慧城市培训项目
智慧城市培训项目(SCTP:SMART CITY TRAINING PROGRAMS)是同济大学经管学院EDP中心创新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旨在帮助智慧城市试点地区、从业机构及人员了解智慧城市的最新建设动态和发展趋势,提升智慧城市建设人才的软实力,打造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该项目由同济大学EDP主办,邀请国内外多位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专家与学者共同打造,全套课程包含七大主题模块。课题内容深入浅出,理论建构、技术讲坛、应用体验、案例讲授、移动课堂等教学环节使学员近距离感受智慧城市的内涵与未来,提升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能力与视野。[14] 5评价 刘韵洁
针对当下城市交通拥堵、看病难、安全系数低、突发灾难多等“病症”,以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为支撑的智慧城市技术或许是解决问题的出路。“按照发展规律,城市必定要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城市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从当前城市建设当中最紧迫的、关切到老百姓安全的一些问题着手。智能城市建设要有远景、总体规划和实施步骤,而且要结合当地的环境和条件来实施。智慧城市技术在世界各地已有较多的应用,在国内也已有100多个城市宣布了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李伯虎
在具体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要注意如下5个原则:
第一,要注重系统工程,科学构建智慧城市,使智慧城市能够统筹规划、综合集成资源,总体效果能够最好,并且使智慧城市的产业经济、市政管理、社会民生、资源环境和技术能够得到高度智慧管理。
第二,要在开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上,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实现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过渡,实现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第三,要强调优化配置,构建两型性社会,就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统一实现人、物、环境的协同共享、优化配置,以此来发展我们城市的产业经济、市政管理、社会民生。
第四,以人为本,科学化管理,从而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来提升政府的行政服务效能和管理模式,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实现创新社会管理。第五,整合和共享提升城市基础支撑的建设,以最大限度的开发整合和利用城市各类信息资源为核心,推进实体技术设施和信息设施的整合共享,从而提升城市各个领域智慧环境的充分应用。
国务院参事、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牛文元介绍,截至2011年底,中国有154个城市规划投入1.5万亿资金建设智慧城市,但真正体现其内涵的,目前一个也没有看到。[15] 词条图册
第五篇:智慧城市
1.智慧城市开展的背景
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路,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经过地方城市申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初审、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2013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再度公布2013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又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加上住房城乡建设部此前公布的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目前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总数已达193个。2013年1月29日,由住建部组织召开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智慧城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城镇化战略部署的具体任务,也是扩大内需、启动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新要求,各省和试点城市要按照住建部发布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文件要求,切实、高效推进试点工作,在创建过程中,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1]
国家开发银行表示,在“十二五”后三年,与住建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达800亿,并根据已签订的合作协议扎扎实实稳步推进项目遴选、调查、放款等工作;试点城市所在省代表和试点城市代表表示,将按照国家智慧城市的总体要求和规划,精心组织、认真落实,有计划、按步骤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国内外的经济形势要求尽可能的扩大投资和启动内需,但经历前几轮的大规模投资刺激后,传统项目的边际效益正在迅速下降,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新经济模式形成、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将集约、低碳、生态、智慧等先进理念融合到城镇化的具体过程中是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紧迫的课题之一。住建部是承担着城镇化推进任务的重要部门之一,在响应中央战略部署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创新手段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服务民生,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智慧城市(区、镇)应运而生,为此,住建部在充分理论研究、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解决城市实际问题入手,提出并推动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其重要内容是从方法论高度重新认识城镇化发展和规划,智慧的规划和管理城镇,智慧的配置城市资源,优化城市宜居环境,提升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最终实现市民幸福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也将规范和推动国内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一些城市将智慧城市建设当做数字城市的新包装,一些城市被企业营销牵着鼻子走,国内智慧城市虚火过旺和盲目贴标签的行为也广为诟病。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将在探索和指标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对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诸多误区和认识进行矫正和澄清。必须认识到,智慧城市引领的新型城市化是对传统城市发展的扬弃,它是低碳、智慧、幸福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是以人为本、质量提升和智慧发展的城市化。推动智慧城市有两个重要的驱动力,一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知识社会环境下逐步孕育的开放的城市创新生态。前者是技术创新层面的技术因素,后者是社会创新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驱动作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书记、副院长孟庆国教授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是智慧城市的两大基因,缺一不可。[4] 智慧城市建设不可偏废或仅仅是强调技术应用而忽视社会经济层面的创新,智慧城市的试点也必将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路。
“智慧城市”的理念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显现出来,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的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2.智慧基础主要组成部分
(1)智慧的基础设施包括信息、交通和电网等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就是要不断夯实信息化或智能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让市民充分享受到有线宽带网、无线宽带网、3G移动网、无线宽带网以及智能电网等带来的便利。此外,还要整合城市周边交通环境资源,实现出行成本更低廉、更便捷,形成智慧交通框架。
(2)智慧政府:政府要逐步建立以公民和企业为对象、以互联网为基础、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重视推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和乡村。加强社会管理,整合资源,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强化综合监管,满足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和规范监管行为的需求,深化相应业务系统建设。要加快推进综合政务平台和政务数据中心等电子政务重点建设项目,完善城市管理、城市安全和应急指挥等若干与维护城市稳定和确保城市安全运行密切相关的信息化重点工程,使城市政府运行、服务和管理更加高效。
(3)智慧服务:完善、高效的城市公共服务是智慧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智慧城市公共服务涉及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服务、智慧教育、智慧社保、智慧平安和智慧生态等方面。
3.智慧例子 案例1:智慧“首尔”
2012年4月,首尔启动“开放广场”项目,向市民和相关机构发布政务信息。目前已发布800余个数据集,涉及儿童照管服务、公共交通路线、公交车到站时间、停车位情况、各地区天气状况、受到推荐的餐馆等信息,而且均附带地图和互联网链接、图片或统计数字。城市管理部门鼓励利用这些公开的免费信息开发智慧城市应用,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品质。首尔还建立了政策建议在线提交系统(OASIS),市民可通过该系统与城市管理人员直接进行政策和建议讨论。案例2:智慧城市--银川模式
银川模式创新出一种智慧城市产业投资运营的商业模式,利用PPP和资本市场既解决了建设期巨额投资一步到位难的问题,也解决了运营期政府在升级换代上难以跟进的问题,将会成为未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主流模式。市政府与中兴通讯整合优势资源,成立中兴(银川)智慧产业有限公司,引入全新的商业合作模式和城市信息化运营管理思路,联合打造高标准、智能化的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体系。以一云一网一图为骨架,建设智慧交通、平安城市、智慧社区、智慧环保、市民一卡通、智慧旅游、企业云及智慧政务等八大应用,为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三类用户提供服务,最终实现惠民惠企,带动银川市信息产业转型升级。
“问政银川”创新政务互动机制。目前,银川全市各级部门在新浪网已开通党务政务微博515个,形成了规模化、系统化运行机制,构建了市、县区、镇三级政务微博平台组织体系和水、电、暖、燃气、公交等关系民生的公共服务体系。遇到问题,只需@问政银川,即可限时办结诉求,办结率高达97.1%。同时,政务微博还私信网友对问政满意度进行打分评价,对懈怠办理进行监督问责。2015年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快建设投资项目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横向联通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纵向贯通各级政府,推进网上受理、办理、监管“一条龙”服务,做到全透明、可核查,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用“制度+技术”更好巩固简政放权成果,更大释放改革红利。
案例3:淘宝政务“青岛模式”
图 青岛政务商店
2015年3月,淘宝上线了“淘宝政务”服务(淘宝首页右上角网站导航-我帮你-网上办事-即可进入)。目前青岛政务已经入驻,成为淘宝网上首家“政务商店”。“互联网+政务”战略驱动政务创新,通过主流互联网入口优化办事前、中、后的用户体验,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政务服务,让市民办事和淘宝购物一样方便;未来将根据移动端的特点来优化和定制政务服务的体验流程,将部分适合在移动互联网上开展的业务进行试点,让市民拿出手机即可找政府办事。截至2015年5月,汇集54个部门2400多项办事服务的网上便民服务大厅综合网办率已达53%。同时,老百姓可以通过在购买“政务商品”后作出“好评”“差评”或“中评”来进一步促进督促政府完善提高服务能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互联网+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在什么位置。“+” 在传统行业的后面,互联网是工具;“+”在前面,互联网是渠道;“+”在下面,才能跟传统行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未来商业和经济活动的基础设施。面对互联网+,政府需要遵循数字世界的逻辑与原理,在监管思维、服务切入点和服务手段等方面做出相应创新,加快构建一个有利于互联网+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让智慧城市触手可及、服务“普惠”百姓。
4.国外案例
美国:智能化响应,对可持续发展有更多责任感
2009年1月28日,刚就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会见了作为工商业领袖代表的IBM时任总裁彭明盛。彭明盛正式向奥巴马政府提出“智慧星球”概念,建议投资建设新一代的智慧型信息基础设施。同年9月,爱荷华州迪比克市和IBM共同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
迪比克市风景秀丽,密西西比河贯穿城区,它是美国最为宜居的城市之一。以建设智慧城市为目标,迪比克计划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城市的所有资源(包括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数字化并连接起来,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进而智能化地响应市民的需求并降低城市的能耗和成本,使迪比克市更适合居住和商业发展。
迪比克市的第一步是向所有住户和商铺安装数控水电计量器,其中包含低流量传感器技术,防止水电泄漏造成的浪费。同时搭建综合监测平台,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和展示,使整个城市对资源的使用情况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迪比克市向个人和企业公布这些信息,使他们对自己的耗能有更清晰认识,对可持续发展有更多的责任感。
西班牙:传感器项目让智慧城市建设充分立足实践
据巴塞罗那通信研究所传感器项目的负责人马里亚诺·拉马尔卡介绍,智慧城市是巴塞罗那目前最重要的项目之一,而原来的巴塞罗那纺织产业老工业区,现在则是这一项目最重要的试验地。“那边红绿灯上的小黑盒子,可以给附近盲人手中的接收器发送信号,并引发接收器震动以便提醒其已临近路口。”拉马尔卡指着马路介绍说。
“你看见地上的小凸起了吗?那是停车传感器。司机只要下载一种专门应用程序,就能够根据传感器发来的信息获知哪里有空车位。巴塞罗那的标志性景点圣家族大教堂是游客云集的地方,那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停车传感器系统,指引大客车停放。”
“这是一个智能的垃圾箱,它上面的传感器能够检测垃圾箱是否已满。根据传感器传来的信息,垃圾收集中心可以制定一个数据库,并以此安排垃圾车的路线。此外,垃圾箱还安装着一个气味传感器,如果垃圾箱气味超出正常标准,传感器会发出警报进行提醒。”
“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规模都不是很大,但种类很多,其中一些是试验性质的,有一些则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实施。”作为巴塞罗那智慧城市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负责人之一,拉马尔卡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技术和产品是死的,而现实情况却是灵活多变的,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充分立足实践。”
北欧:智能交通减拥堵,少排放
早在2007年,欧盟就提出并开始实施一系列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欧盟对于智慧城市的评价标准包括智慧经济、智慧环境、智慧治理、智慧机动性、智慧居住以及智慧人等6个方面。而北欧国家在通过改善交通,促进节能减排方面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为例,该市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具体而言,该市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设置18个路边监视器,利用射频识别、激光扫描和自动拍照等技术,实现了对一切车辆的自动识别。借助这些设备,该市在周一至周五6时30分至18时30分之间对进出市中心的车辆收取拥堵税,从而使交通拥堵水平降低了25%,同时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40%。
另外一个例子是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这个素有“自行车之城”的城市在绿色交通方面成绩斐然。为促使市民使用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轨道交通,该市通过统筹规划,力保市民在家门口1公里之内就能使用到轨道交通。1公里路的交通显然还要依赖群众基础深厚的自行车。除修建3条“自行车高速公路”以及沿途配备修理等服务设施外,他们还为自行车提供射频识别或全球定位服务,通过信号系统保障出行畅通。
韩国:力推政府行政服务智能化
韩国正以网络为基础,打造绿色、数字化、无缝移动连接的生态、智慧型城市。
2003年,韩国政府推出“U-Korea”发展战略,希望把韩国建设成智能社会。“U”是英文单词“Ubiquitous”(无所不在)的简写。这个发展战略以无线传感器为基础,把韩国所有的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从而促进韩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这个国家级宏观战略具体通过建设“U-City”来实现。
在建设“U-City”的基础上,2011年6月,首尔发布“智慧首尔2015”计划,向世界展示了该市建设智慧城市的雄心。例如,首尔提出,发放证明书、缴纳税金等现在由政府机关和网站负责的行政服务,从2012年按阶段向使用手机的方式扩展。到2014年,市民可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实现81项首尔市行政服务。
韩国松岛也被很多人看成是全球智慧城市的模板。这座崭新的智慧城市位于首尔以西约65公里远的一处人工岛屿上,占地6平方公里。该项目从2000年开始兴建,共投资3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42亿元)。由于松岛的信息系统紧密相连,因此评论人士也把它称为“盒子里的城市”。举个例子,在松岛,电梯只在有人乘坐时才会启动。在各家各户,远程呈现设备像洗碗机一样普遍。松岛预计在2015年全部竣工,届时全市住户将达6.5万人,在该市就业的人数将达30万。
新加坡:“电子政务”服务市民
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石是完善的资讯通信基础设施。自2006年6月推出资讯通信发展蓝图“智慧国2015”规划以来,新加坡一直努力建设以资讯通信驱动的智能化国度和全球化都市,并得以成为全球资讯通信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提升了各个公共与经济领域的生产力和效率。
截至2012年,新一代宽带网络已经实现95%的覆盖率,最高网速达1G,用户超过25万,家庭用户和企业用户可以订阅由17家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多种光纤宽带网络接入服务方案。全岛部署了7500多个无线网络公共热点,相当于每平方公里有10个公共热点,访问速度高达1Mbps,目前用户数超过210万。
新加坡建立起一个“以市民为中心”,市民、企业、政府合作的“电子政府”体系,让市民和企业能随时随地参与到各项政府机构事务中。目前,新加坡的市民和企业可以全天候访问1600多项政府在线服务及300多项移动服务,这为新加坡人的衣食住行和企业的商业运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最新的电子政府调查显示,93%的民众在办理政府业务的过程中采用过电子方式,相比2010年的84%,上升了9%。
日本:抢占智能电网的技术先机
日本2009年推出“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旨在将数字信息技术融入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目前将目标聚焦在电子政务治理、医疗健康服务、教育与人才培养三大公共事业领域。
随着智能电网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在智能电网理念逐步成为业界共识的进程中,政府正成为建设新能源基础设施的主动力量,许多国家都确立了智能电网建设目标、行动路线及投资计划。
据了解,日本也已经开始抢占用电市场中的技术先机,正在试图将其扩为世界标准。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富士集团以及三菱公司联合制定了电动汽车接入电网标准,为电动汽车接入电网打下了良好基础。日本在大型锂离子蓄电池的研发方面技术领先,正在联合美国,将其技术推广为国际标准。
在日本,智能电网战略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是在政府统一主导和支持下,集国家以及相关力量来制定和推动的。智能电网战略已经成为他们抢占未来低碳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措施。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智能电网发展上的“角力”,不仅是一次综合实力和抢占未来低碳经济制高点的较量,也是推动自身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未来能源安全的需要
智慧城市开启未来的十大发展趋势
据预测,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1、更多互联网企业将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
据预计,2015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快速转变,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将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以阿里和百度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将会以行业应用和云计算为切入点,通过开放的合作模式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同时,国家层面将通过财政改革、购买服务和政府引导等多种模式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合作大于竞争的特点。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其中涉及多个层面,需要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厂商共同合作,才能做好智慧城市,需要通过建设模式的创新促进生态系统的衍变。因此,随着政府和市场的合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必将在今后几年快速转变,从而有利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
2、大数据发掘将提升智慧城市体验
2014年,诸多具有行业特点的新技术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中。2014年是4G元年,4G的移动高速体验为智慧城市应用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而IDC建设原本就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底层基石,随着云技术的逐步成熟,各地的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建设均加入了云计算的概念,通过数据中心的云化建设,更大化地提升数据中心海量数据的支撑能力。除此之外,一些智慧城市产业链的成员,如IBM、阿里巴巴、银江股份等均开始在大数据方面加大投资,同时也将智慧城市平台作为大数据获取的来源。预计2015年,在整合智慧城市平台建设中,通过大数据发掘等方式实现智慧城市体验提升和商业变现的成功案例将明显增多。
3、民生类的服务平台涌现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2014年1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通知》。通知指出,信息惠民工程实施的重点是解决社保、医疗、教育等九大领域的突出问题;各地方在实施信息惠民工程中,要注重资源整合,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事项和社会信息服务的全人群覆盖、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办理。2014年6月1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名单,全国共计80个城市。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门,旨在通过试点城市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普惠程度、探索信息化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机制新模式。据预计,2015年,民生类的服务平台将在中国各地快速涌现,并且会结合政府的政务云建设,因地制宜,结合4G网络推广,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在不同层级、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的覆盖,以此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4、智慧城市物流转实为虚
商品与服务数字化是实现电商的前提。城市空港、内陆港、保税区等实体商品集散地将利用云平台实现数字化仓储、物流、分销等一系列环节,在物流配送之外添加信息和支付,补足电商体系的铁三角。
中搜云商城正是实现商品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在该方案已与上海、宁波、烟台等多个城市的保税区、自贸区合作,将商品汇集在虚拟货物中心,呈现在全国各地手机用户的移动应用上。商品被检索、下单、支付,配送信息跟进等在线购物环节都将以信息流转;仓储、渠道突破地域局限,实现全国范围内货物调配和全用户分销。云商城极大丰富了城市商品品类,加速了商品流动性
5、高速网络的推广将加速智慧旅游建设
高速网络在中国大范围的推广将会为各地的智慧旅游建设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在高速网络的支持下,游客可以通过手机和平板等智能终端获取位置定位、路线导航、天气走向、寻找美食、酒店预订、景点推荐、购物导航、互动分享、网上购票等多种服务,实现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位一体的旅游服务。据预计,2015年,智慧旅游建设将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高速网络的推广,突破了数据传输的瓶颈,使得基于大数据的高效数据分析和信息获取等旅游服务成为可能。随着游客的体验逐步提升,将逐渐形成网络效应,在未来的几年,智慧旅游将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6、政企协同为主逐步替代政府投资为主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包含全新要素和内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政府若既抓管理又管运营,将极易导致城市发展财政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低、管理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而借助民间资本的力量,将市场机制和经营理念引入城市管理,则可既拓展城市管理的综合资源,又提升城市管理的能力和质量。为此,2014年各地政府陆续签订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江苏省徐州市人民政府与神州数码、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与阿里巴巴集团、江苏省南通市政府与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华胜天成等,均在智慧城市领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智慧城市有效推进奠定资金和专业运营基础。事实已经证明,政企协同比政府投资为主的方式更有利于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因此2015年这种趋势将更明显。
7、智慧医疗将加快产业链整合,向大健康体系发展
2014年,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推动了智慧医疗行业快速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在医疗行业的不断应用,智慧医疗作为新兴的服务载体,为用户提供了医疗健康服务保障,将会成为政府的重要抓手,以“政府引导 市场主导”的方式,优化产业链,以缓解当前突出的医疗问题。据预计,2015年,智慧医疗的建设将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产业链将加速整合。政府方面将逐步扩大区域卫生平台的范围,将更多的医院、妇幼保健、疾控中心和药房纳入到区域卫生服务体系中来;市场方面将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进行模式创新,以满足用户健康方面的需求。
8、智慧社区将成为智慧城市入口的争夺点
近些年,各类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智慧社区的建设当中。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智慧落地的触点,是城市管理、政务服务和市场服务的载体,其中数字社区、智能家居、社区养老和智能生态社区等各类智慧社区项目层出不穷。随着智慧城市的推广以及新一代技术的普及,智慧社区的项目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因此,2015年智慧社区将成为企业业务落地的承载点,智慧社区行业将实现快速拓展。据预计,智慧社区建设将在2015年取得快速发展,各企业将会加快在智慧社区行业的布局。智慧社区入口的争夺,将会随着模式创新、技术推广和数据沉淀而日趋激烈。
9、中国将稳步推进政务云的采购工作
2014年8月,政务云服务采购试点启动。自 2010年财政部和工信部等多个部委开展云计算示范工程以来,政府积极展开了云计算新型服务采购的模式探索,并不断拓展服务采购种类,2012年,财政部印发了《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试用)》,将云计算服务纳入其中。国家采购中心将完善采购标准和流程,从中央政府机关开始试点,向地方政府推广。据预计,2015年,各地方政府将会积极推进政务云的采购工作。各地政府应该重点研究和关注服务标准、服务安全及服务量化等方面的问题,在积极响应国家云战略服务推广的同时,结合自身发展,因地制宜地建立适合自身的采购标准。
10、信息安全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重点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建设的成效将会直接影响智慧城市的体现。而信息安全作为辅助支撑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何建设信息安全综合监控平台,如何强化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重点。据预计,2015年,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更加关注信息安全。政府方面应该着力将基础设施分级分类,继续深化在网络基础设施及信息资源方面的安全防护;企业方面应该加强产业合作,形成合力,推动中国安全信息产业的发展。
自2013年1月第一批试点公布伊始,智慧城市经过了近两年的快速增长,其中不乏有亮点,但总体来看,智慧城市的势头有些过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城市服务提升不明显,形象工程华而不实等。因此,中国各层级政府都应不断反思,建设智慧城市是为了什么?智慧城市是为谁服务?什么才是真正的智慧?如何实现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引导市场力量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百城竞建,洗尽铅华,市场主导,服务为民,或许智慧城市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