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长调研报告 (6000字)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贾沙乡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为进一步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建设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以“农业发展”为调研课题,经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农村开展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贾沙乡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三三一”发展思路及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贾沙乡共有11个村委会,全乡总人口2135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738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1.4%。十一五期间,乡政府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走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发展路子,农业生产以种养殖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较慢。全乡耕地面积27111亩,农作物播种面积 66465亩。推广种植杂交水稻6395亩,杂交包谷15468亩。粮食总产量11526吨。全乡有经济林果16271.9亩,完成荒山造林18430.3亩;生猪存栏23649头,出栏27686头;羊存栏3926头,出栏2966头;牛存栏 8825头,出栏1224头;家禽存栏25493只,出栏34667只。肉类总产量2864吨。
(一)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按照高效农业的发展目标,以典型示范引领结构调整,以政策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烟叶”为主导产业,其他产业并存的农业发展格局。2010全年,贾沙共有7个村委会,30个村民组种植烤烟,种烟户数402户,栽种烟叶3000亩,计划交售烟叶9260担,实际交售烟叶10267.2担,比计划数超1007.2担,完成任务数的110.8%,烟农总收入715.4万元,实现税收160余万元。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提高 紧紧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农村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农水改造、把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为保证全乡农田用水,每年投入沟渠修复资金对农田水沟进行修复,确保了6946亩农田用水,做到满栽满播,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解决了陆车冲、五台坡、波罗克、白路脚、茂株柏、丫洒底等多个自然村的自来水,改善了饮水条件,解决农村饮水困难5000余人。其次,加强烟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期完成了普洒河5840米的烟区配套改造工程。投资1.5万元,修复民云、丫洒底烟区管网3000余米。大力实施乡村道路通达工程,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通电话的目标。
(三)大力发展以劳务为主的二三产业,农民收入有了新提高。以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为载体,加强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大力开展“技能型、职业型、创业型”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的技能,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600余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500余人次,提高了农民的转移性收入。
二、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贾沙乡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周边乡镇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发展现代农业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农民收入水平很低。
贾沙乡早在1995年被云南省政府列为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较差,各村发展水平也很不平衡。尤其是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缺乏资金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
(二)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贾沙乡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二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小,且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撑,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很低。种植业中以烟叶为主,占农业生产总值的75%以上。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发展相对缓慢,现有的核桃、洋芋等比较有特色的种植业,经营管理粗放,优势不明显,缺乏规模效应,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难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市场优势和产业化链条,特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农业产业化的道路还很漫长。
(三)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农民文化程度很低。
农业科技力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民科技文化程度很低,农村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不足50%,部分农民受小农意识影响,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有限,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不高,外出务工也只能卖苦力,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三、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紧紧围绕“狠抓交通、水利、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种养殖、矿产、旅游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思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切实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扎实推进贾沙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形成明晰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现代农业要求用崭新的现代发展理论、先进的管理理论指导农业。特别是要超越农业和农村工作层面,跳出农业抓农业,充分发挥贾沙乡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强化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作用,建立以工补农的新机制。将先进工业发展理念、资金装备于农业,从而推进农业的发展。
(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推广烟叶种植技术。
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标志。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越高,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就越高。因此,要按照优质、高效的要求,突出抓好烟叶产业化建设。
1、坚持控制总量。坚持“控制总量、适度从紧”的方针不动摇,科学安排生产量,做到既完成计划任务,又优化结构,烟叶种植不失控。
2、坚持需求导向。根据工业需求,围绕知名品牌发展需要,适当扩大生产量,实现总量供给与需求平衡,确保结构总体平衡,提高烟叶配置效率。
3、坚持服务烟农。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烟农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烟农意愿,算清烟叶种植成本和收益,合理补贴,充分调动烟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坚持合理留叶。围绕“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目标,大力推行烟叶标准化生产,待条件成熟时,可进行招商引资,建立烟叶复烤厂,逐步让烟叶产业规模化和工业化,最终形成烟叶商品化。同时,合理确定留叶数,针对不同品种、不同气候,遵循烟株生长发育规律,细化封顶留叶技术措施,在合理留叶基础上,在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前提下,统一清除不适用两片脚叶和一片顶叶,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可用性。
5、坚持统一组织。以村组或田块为单位,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方法、统一流程、统一标准、适度集中、定点处理,确保不适用烟叶“变废为宝”,确保不造成环境污染,积极探索田间消化鲜烟叶综合利用。
(三)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生产条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力保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强主干排水沟道的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水渠节水改造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加快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组组通公路的目标,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打造农业品牌,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和外向化的重要支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建设一批玉米等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企业。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对现有酒厂进行重组改造,重点扶持、提升产品质量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严格按照商品质量标准生产、分级包装上市,创出自己的品牌,提高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促进农民增收。
(五)依托温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旅游。
充分发挥温泉地热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旅游业发展规划,整合旅游资源,挖掘整理民间文化,开发特色旅游产品,鼓励民间资本踊跃参与旅游开发,形成开放性、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集休闲、娱乐、度假、疗养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进一步提高贾沙在省内外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不断探索,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地方特色,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几家集生产、生态、观光、就餐、娱乐、休闲、旅游、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农庄,有效转移当地富余劳动力,满足城市居民回归大自然的愿望,推动贾沙乡旅游业快速发展。
(六)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形成持续推动的力量源泉。
农民是现代农业的实施者,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只有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思想新”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把农村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形成持续推动现代农业的力量源泉,才能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因此,切实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使新一代回乡青年全部接受各类专业培训教育,提高就业和劳动技能;引导农民崇尚科学,远离封建迷信,弘扬新风正气,杜绝歪风邪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脱离愚昧无知,逐步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个旧市贾沙乡人民政府:耿文大 2011年5月22日 6
第二篇:乡长调研报告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贾沙乡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为进一步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建设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以“农业发展”为调研课题,经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农村开展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贾沙乡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三三一”发展思路及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贾沙乡共有11个村委会,全乡总人口2135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738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1.4%。十一五期间,乡政府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走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发展路子,农业生产以种养殖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较慢。全乡耕地面积27111亩,农作物播种面积 66465亩。推广种植杂交水稻6395亩,杂交包谷15468亩。粮食总产量11526吨。全乡有经济林果16271.9亩,完成荒山造林18430.3亩;生猪存栏23649头,出栏27686头;羊存栏3926头,出栏2966头;牛存栏 8825头,出栏1224头;家禽存栏25493只,出栏34667只。肉类总产量2864吨。
(一)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
按照高效农业的发展目标,以典型示范引领结构调整,以政策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烟叶”为主导产业,其他产业并存的农业发展格局。2010全年,贾沙共有7个村委会,30个村民组种植烤烟,种烟户数402户,栽种烟叶3000亩,计划交售烟叶9260担,实际交售烟叶10267.2担,比计划数超1007.2担,完成任务数的110.8%,烟农总收入715.4万元,实现税收160余万元。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提高
紧紧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农村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农水改造、把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为保证全乡农田用水,每年投入沟渠修复资金对农田水沟进行修复,确保了6946亩农田用水,做到满栽满播,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解决了陆车冲、五台坡、波罗克、白路脚、茂株柏、丫洒底等多个自然村的自来水,改善了饮水条件,解决农村饮水困难5000余人。其次,加强烟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期完成了普洒河5840米的烟区配套改造工程。投资1.5万元,修复民云、丫洒底烟区管网3000余米。大力实施乡村道路通达工程,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通电话的目标。
(三)大力发展以劳务为主的二三产业,农民收入有了新提高。
以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为载体,加强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大力开展“技能型、职业型、创业型”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的技能,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600余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500余人次,提高了农民的转移性收入。
二、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贾沙乡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周边乡镇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发展现代农业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农民收入水平很低。
贾沙乡早在1995年被云南省政府列为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较差,各村发展水平也很不平衡。尤其是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缺乏资金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
(二)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贾沙乡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二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小,且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撑,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很低。种植业中以烟叶为主,占农业生产总值的75%以上。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发展相对缓慢,现有的核桃、洋芋等比较有特色的种植业,经营管理粗放,优势不明显,缺乏规模效应,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难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市场优势和产业化链条,特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农业产业化的道路还很漫长。
(三)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农民文化程度很低。
农业科技力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民科技文化程度很低,农村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不足50%,部分农民受小农意识影响,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有限,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不高,外出务工也只能卖苦力,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三、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紧紧围绕“狠抓交通、水利、教育基础设 施建设,加快种养殖、矿产、旅游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思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切实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扎实推进贾沙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形成明晰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
现代农业要求用崭新的现代发展理论、先进的管理理论指导农业。特别是要超越农业和农村工作层面,跳出农业抓农业,充分发挥贾沙乡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强化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作用,建立以工补农的新机制。将先进工业发展理念、资金装备于农业,从而推进农业的发展。
(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推广烟叶种植技术。
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标志。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越高,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就越高。因此,要按照优质、高效的要求,突出抓好烟叶产业化建设。
1、坚持控制总量。坚持“控制总量、适度从紧”的方针不动摇,科学安排生产量,做到既完成计划任务,又优化结构,烟叶种植不失控。
2、坚持需求导向。根据工业需求,围绕知名品牌发展需要,适当扩大生产量,实现总量供给与需求平衡,确保结构总体平衡,提高烟叶配置效率。
3、坚持服务烟农。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烟农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烟农意愿,算清烟叶种植成本和收益,合理补贴,充分调动烟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坚持合理留叶。围绕“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目标,大力推行烟叶标准化生产,待条件成熟时,可进行招商引资,建立烟叶复烤厂,逐步让烟叶产业规模化和工业化,最终形成烟叶商品化。同时,合理确定留叶数,针对不同品种、不同气候,遵循烟株生长发育规律,细化封顶留叶 技术措施,在合理留叶基础上,在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前提下,统一清除不适用两片脚叶和一片顶叶,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可用性。
5、坚持统一组织。以村组或田块为单位,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方法、统一流程、统一标准、适度集中、定点处理,确保不适用烟叶“变废为宝”,确保不造成环境污染,积极探索田间消化鲜烟叶综合利用。
(三)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生产条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力保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强主干排水沟道的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水渠节水改造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加快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组组通公路的目标,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打造农业品牌,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和外向化的重要支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建设一批玉米等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企业。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对现有酒厂进行重组改造,重点扶持、提升产品质量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严格按照商品质量标准生产、分级包装上市,创出自己的品牌,提高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促进农民增收。
(五)依托温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旅游。
充分发挥温泉地热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旅游业发展规划,整合旅游资源,挖掘整理民间文化,开发特色旅游产品,鼓励民间资本踊跃参与旅游开发,形成开放性、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全 力打造集休闲、娱乐、度假、疗养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进一步提高贾沙在省内外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不断探索,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地方特色,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几家集生产、生态、观光、就餐、娱乐、休闲、旅游、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农庄,有效转移当地富余劳动力,满足城市居民回归大自然的愿望,推动贾沙乡旅游业快速发展。
(六)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形成持续推动的力量源泉。
农民是现代农业的实施者,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只有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思想新”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把农村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形成持续推动现代农业的力量源泉,才能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因此,切实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使新一代回乡青年全部接受各类专业培训教育,提高就业和劳动技能;引导农民崇尚科学,远离封建迷信,弘扬新风正气,杜绝歪风邪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脱离愚昧无知,逐步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个旧市贾沙乡人民政府:耿文大
2011年5月22日
第三篇:乡长调研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乡政府工作
一、####乡基本情况。
####乡地处准葛尔盆地北缘,距离####县城120公里。总面积7000平方公里,辖八个行政村,有耕地面积5万亩,有草场36.13万公顷,人工草场5000亩,人口6091人,由汉、哈、回、维、东乡、傣族组成。近年来,####乡党委依托“培育产业新格局,打造乌河经济带”实践载体,深入调研,大胆探索,创新实践,推动了全乡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乡完成国民生产总值9850万元,同比增长15%;财政收入达到293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达6200元,较上年增长520元。牲畜最高饲养量11.3万头(只),存栏6.05万头(只)。
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乡开展以“干部驻村入户,转变作风、服务群众”为主题的各级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快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职能和工作作风、加强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建设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回答的重要课题。
二、问题及成因
通过近几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市场经济的锻炼,村干部在转变工作职能、服务群众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步,但在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等政策的过程中,乡村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等显现出诸多的不适应,影响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1、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形势缺乏准备,思想观念不适应。
大部分乡村干部面对农村形势因政策调整和突如其来的新变化,缺少足够的应对准备,思想观念一时还很难适应。主要体现,一是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谈到新形势下农村工作,许多干部总是“难”字当头,感叹乡村经费缺口难解决,历史债务难化解,人地矛盾难处理,农民难组织,农村公益事业难开展。二是陷于传统工作方式不能自拔,缺乏转变作风的主动意识。大多数乡村干部从事基层工作时间比较长,摸索出了一套对过去农村工作来说比较适用的工作经验,但一遇到新形势、新情况就不灵验了。有的甚至一个劲抱怨群众素质太低,缺乏转变工作作风的自觉性。三是观念保守,思想不够解放。部分乡村干部仍用老观念、老眼光去分析和应对新形势下农村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对开创工作新局面没有创新意识,又不善于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老方法不管用、新方法不会用的问题尤为突出。四是“等、靠、要”思想严重,感到无事可干或有事难干。有些干部认为当前农村改革任务一项接一项,人地矛盾化解、历史债务处理、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一件比一件难办,只好一味等上边定框框、出政策、给扶持,没有攻坚克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招数。
2、对集中显现的各种矛盾化解不力,应对招数不适应。当前农村工作,在经济领域中,最尖锐、最突出的矛盾主要有三个:一是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分配不均衡。二轮土地承包时,有的乡村在没有充分摸清集体土地资源底数的情况下就划分了土地,而且村与村之间的分配要求和面积都不尽相同。在春种期间,尽管处理了一大批上访问题,但有些问题处理得不到位、不彻底,潜伏着不稳定因素。
3、对新时期的群众工作特点把握不准,组织群众和发动群众的手段不适应。
面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部分乡村干部还在用逼、卡、压、摊的工作方法,农民根本不吃那一套,导致开会难集中,公益事业难办,好项目难落实。乡村干部普遍反映,在村上“一事一议”办法执行起来难度特别大。尤其是一些诸如兴修水利、修路架桥、改造电网等社会公益事业,以及植树造林、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培训等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常常是部分农民顶着不办而无法实施。在新形势下,一些乡村干部对党的农村政策尤其是新出台的政策掌握不到位,宣传不到位,解释不到位;有的在群众中威信不高,感召力不大,群众反感,不能做到一呼百应。特别是随着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政治参与权的不断扩大,用过去那些罚工罚款、收回承包地等经济手段来管理约束农民实施村级事务和兴办集体公益事业不灵了,就无计可施,束手无策。
4、对群众亟需优质高效全方位服务的要求难以满足,服务意识和方法不适应。
一方面,有些干部的服务工作与群众的需求对接不上。一些乡村干部还没有从“管住”农民的思想倾向中扭转过来,不注重去研究掌握新形势下随着农民政治、经济等权益的扩大而日益强烈的服务需求。而很大一部分乡村干部服务农民的工作还仅限于传达一下会议精神,宣传宣传政策,跑一跑贷款,组织发放补贴资金等浅层次水平上,服务深度、广度、力度不够,群众不认可、不买账。
三、对策和建议
1、着眼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精干高效的干部队伍。要坚决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把建设一支####乡市场经济本领强、懂经营、会技术、敢开拓的经济领导型干部人才队伍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依托。通过领导包村、包片,干部包村队伍结构,加大乡干部下派。以提高干部素质为目的,创新干部培训手段。建立起目标考核机制、干部动态管理机制、奖罚激励机制,保障和促进乡村干部在开展农村工作上充分发挥作用。
2、着眼转变工作职能和作用,明确直接联系和服务的群众对象。
面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政府只有转变职能才能更好地发挥职能。要积极鼓励兴办各类协会。首先,全机关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制度时,应明确直接联系和服务的主体,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对服务功能发挥得好、示范引带作用强的干部要给地位,给荣誉、给利益,使广大干部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头人;其次,明确直接联系服务的内容和任务目标。机关干部下基层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要有的放矢,内容具体,任务目标明确。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与县委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相结合;二是与本单位决策和计划安排相结合;三是与本行业本岗位任务相结合;四是与村情、民情相结合;五是与服务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相结合。因此,在制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计划目标时,为保证效果,目的要明确,思路要清晰,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分轻重缓急,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再次,明确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式和方法。根据不同的联系和服务对象以及不同的任务目标,确定采取不同的联系服务方式和方法。如专题调研,座谈会,明访,暗访,遍走,遍访,走访慰问,跟踪回访,结对帮扶,现场办公,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和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等,尽可能零距离接触群众,尽可能近距离直接为群众办事。最后,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要本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原则,尤其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制定办结通报制度,做到事事有回声,件件有着落,切实提高联系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着眼改善乡村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法制和村民自治作用。要尽实现乡村职能向社会服务的根本性转型,改变当前群众不买账、干部交不了账的局面。要加快农村工作法制化进程。充分发挥法制在农村社会关系调整中的引导、规范和保障作用,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调整纳入法制化轨道,让法制统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建设法制乡村。优化农村事务管理途径。在提高农民素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村民自治这种有效途径,还权农民,让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实现基层政权的有效运转。对事关农户之间、农户与集体之间有关权益和事关公共利益和事业的大事大项,基层党组织要注重指导村民自治组织制定和遵守村规民约,用这种村里的“小宪法”来实现协商决策。
作风体现党风,现在决定未来。当下,在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把智慧力量凝聚到科学发展实践上。干部务必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求真务实转变作风,形成全乡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潮。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大力锤炼优良作风,不断鼓舞奋斗精神,奋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四篇:政府乡长调研报告
乡镇领导干部要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发挥表率作用
政府乡长XX
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正如火如荼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身处基层一线的乡镇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创先争优的意识强不强,先锋表率作用发挥好不好,关系一级组织,影响一方发展,责任更为重大。乡镇领导干部要当好“四种角色”,发挥好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表率作用。
一是当好“电视机”,把握正确导向。尽管当前网络、电视、广播、手机、报刊、杂志等媒体信息铺天盖地,但群众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耐于与干部面对面宣传讲解和交流。作为乡镇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知识宽、信息广、政策透的优势,通过进村入户、走访群众,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惠农政策、致富信息、科学技术、计划生育、就业保险、权益维护、民族宗教等知识;同时,积极向群众宣传经得起推敲、群众信服、叫得响亮、影响力大的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典型,激发群众紧跟党走、勤奋创业、比学赶超的积极性,夯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群众基础。
二是当好“录音机”,收集社情民意。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之事大于天,身处一线的基层干部处处与群众打交道,更应该事事以民为本,带头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始终把向下收集群众呼声,将呼声向上传达到决策层面作为乡镇领导干部的责任,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怨什么。还要及时掌握群众对创先争优活动的看法、评价并反馈上级,一旦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解决群众的各种诉求,主动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积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
三是当好“耕作机”,推动科学发展。基层工作重在“落实”二字。一方面,对于身为一线的乡镇领导,要应该以身作责,咀嚼创先争优活动的细节,消化创先争优活动的内涵,同时把“先”和“优”目标化、具体化、形象化,把这一系列思路、目的以及意义传达到各村、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使其创有所求,争有所指。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多抽出时间到村、企事业单位,指导基层党建阵地建设,在巩固基层组织建设上创先争优;到企业,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在推动工矿企业扩大生产上创先争优;到农村,帮助村、群众理清产业发展思路,在帮助群众实现富民增收上创先争优,形成全社会创先争优的生动和谐局面,促进创先争优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四是当好“洗衣机”,树立清廉形象。乡镇作为国家政权的基石,乡镇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尤其重要。因此,领导干部就更应该带头严格要求自己,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受教育、受洗礼、受磨炼。要通过领导干部公开承诺、主动践行、民主监督、成效公示、整改提高等措施,进一步增强慎独意识和自律意识,自觉抵御各种诱惑,抵制各种歪风邪气的孳生,嘴不乱说,手不乱伸,心不乱想,腿不乱走,时刻把群众利益牢记心头,把个人的进退得失埋在心底,真正做到自
重、自省、自警、自励,彻底改变在群众中“乡镇干部不象乡镇干部”的不良印象,大力塑造基层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创先争优,创的是先进,争的是优秀。只有真正从内心转变思想,一心为民,才能真正做到高效、清廉,真正为人民服务,达到学习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真正目标。
第五篇:乡长调研文章
提升妇联干部执行力的对策思考
妇联干部如何贯彻执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这也是对妇联干部执行力的新的更高要求。妇联干部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面对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广大妇女群众的新要求,妇联干部在提升执行力方面正面临着一系列新课题,有效提升妇联干部执行力,必须将执行理念、执行目的贯穿于各个执行过程之中,通过提高各个环节的执行力,达到全面提高整体执行力的目标,以实际行动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的新要求落到实处。
一、培育执行理念,改善执行环境
提高妇联干部执行力的关键就是培育执行理念、强化执行意识。努力建立起正确的执行理念,将会从外部环境上为妇联干部提升执行力提供一个稳定和良好的软环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为妇联干部执行力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证。
1、树立为妇女服务的执行观念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妇联组织和干部“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牢固树立竭诚为妇女服务的观念”,广大妇联干部要在工作中树立为妇女服务的执行观念,要用为妇女服务的信念和实际行动,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最大限度地执行上级妇联决策,“积极帮助解决妇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推动提高妇女社会地位”(《讲话》),这样其执行之路才会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前进,其结果才不会背离党的根本宗旨。
2、增强相互配合的大局意识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国妇女运动发展必须坚持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从这些要求中,我们可以更清醒地认识到妇联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妇联工作不仅是妇联一个部门的工作,它涉及方方面面和很多部门,是一个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工作,同时也是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的工作,因此妇联干部要从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处理问题,自觉树立为大局服务的意识。
3、坚持依法维权的执行理念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广大妇女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工作,“根据党的中心任务和我国妇女实际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方针政策……综合运用
法律、政策、行政、教育、舆论等手段促进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特别是在立法方面进行了积极努力,国家先后制定了《宪法》、《婚姻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妇女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妇联干部要树立依法维权的理念,严格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坚持以广大妇女合法利益为本,及时起草或制定适合本地区的规章条例,解决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二、深入调查研究,夯实执行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妇联组织要:“坚持重心下移,立足基层”,这是总书记对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的新要求,也是夯实妇联干部执行力的基础。
1、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和收集广大妇女的需求和意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女性发展必然会面临许多新课题和新要求,而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妇女群众之中,只有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总结新鲜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制定出符合女性发展的科学决策。
2、深入政府各部门调研,向各部门提出合理建议意见
妇联干部不仅要把为妇女维权看成是坐等着妇女上门投诉,而且要主动地到政府各部门调研,掌握各部门的政策和人员需求动态,为妇女发展提供咨询和信息。
3、做到三个结合,完善执行力的手段
调查研究是完善执行力的最好手段,把调查研究的方法实实在在地运用到各项工作的执行中,在工作中注重做到三个结合,把调研与决策相结合、把调研与说服教育相结合以及把调查研究与目标督查相结合。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掌握各种信息,为妇联干部决策提供一定的基础。
三、科学民主决策,优化执行目标
优化执行目标,实现民主决策是提升妇联干部执行力的前提。执行是对决策的执行,决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执行的好坏。
1、提高决策主体的素质,优化执行目标
妇联干部是做好妇联工作的决策主体,提升决策者素质,重点应放在学习和实践两个方面。要建设学习型妇联组织,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妇联干部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实践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妇联干部队伍。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把加强学习与研究解决妇女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妇联组织自身建设中的重点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要鼓励妇
联干部少在机关呆,多往基层跑,尤其要多到改革发展的第一线,倾听妇女群众呼声,在实践中增进与妇女群众的感情,增长才干。
2、规范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的民主性
妇联部门的任何一项政策措施出台,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规范决策的程序,在决策出台之前,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广大妇女代表的建议,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改实施决策目标,从而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性,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3、邀请专家或有关部门参与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要实现决策的科学性就必须邀请专家或有关部门参与决策,通过智囊团和实践家的充分论证,然后再付诸实施,以保证政策实施对妇女群众具有积极意义。
四、加强教育管理,改进执行方法
妇联干部执行力强弱与她们的素质有着极大的关系,妇联干部大多数精神状态是好的,但是有些干部锐气不够,闯劲不足,争先意识不强,看到先进不愿学,自己落后不着急,还有的遇到困难就退缩,面临矛盾绕道走,碰到难题就扯皮,落实任务不得力,工作不深入、不投入、不敬业。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教育管理,不断改进妇联干部的执行方法。
1、加强教育管理,进一步提高妇联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执行力
一是要教育妇联干部在思想上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执行的坚定性、创造性、群众性、高效性;二是要教育妇联干部在行动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坚持一切为了妇女群众,一切依靠妇女群众,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和手段,使执行效益最大化;三是要通过培训,提高妇联干部执行政策、解决问题的能力。
2、率先垂范,干部带头执行
妇联干部应在三方面带头执行:第一要带头解放思想抓落实。妇联干部要自觉克服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用老概念套用新情况,努力把为妇女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放在首位。第二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对涉及广大妇女群众的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民主的基础上制定决策;第三要带头向企业学习,注重机关的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
3、学会灵活多样的执行方法
执行是方法的表现,方法是执行的手段。当前由于社会转型期固有的利益冲突,我国妇女在参政议政、就业、教育以及医疗保障等各方面面临着很多问题,面对基层这种复杂
局面,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指出:“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妇女和妇女工作的发展变化,努力把握妇女工作特点和规律,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妇联组织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联系和服务妇女的方式方法,”因此,妇联干部要学会灵活多样的执行方法,要学会坚持原则和标准的方法、遵循客观规律的方法以及抓住主要矛盾和重点的方法等等,运用恰当的方法处理好各种矛盾冲突,为广大妇女群众撑起一片蓝天。
五、规范执行行为,完善执行机制
不断规范执行行为,完善执行机制是提升妇联干部执行力的重要保证。
1、完善运行机制
妇联干部要想提升执行力,就必须要求妇联各部门、各环节、各流程,要有工作规范和流程,不能因“卡壳”而影响整体运行,完善执行运行机制,才能保证妇联干部执行力高效发挥。
2、完善奖罚机制
妇联要探索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考核奖惩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工作量化考核办法。综合运用绩效目标、绩效激励、绩效奖惩等管理手段,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引导妇联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导向。
3、完善联动合作机制
妇联要营造有利于形成合力的氛围和机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多部门合力攻坚,这种联动合作机制的完善,有力提高妇联干部执行合力。
4、完善阳光评价机制
妇联要建立社会评价机制,接受公开监督,把监督权和评判权交给广大妇女群众,“执行力行不行,交给社会评价”,这种公开透明的阳光评价机制是提高妇联干部执行力的有力推动。
总之,只有妇联干部具有较强的执行力,才能坚持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融入到具体的执行之中,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维护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