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的科学构建小课题开题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4 07:3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的科学构建小课题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的科学构建小课题开题报告》。

第一篇: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的科学构建小课题开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的科学构建》子课题

生命教育理念下小学学科教学策略研究

(批准编号:QG38—750)

吉林XXXXXX中心校:XXX

2014年7月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的科学构建》子课题

生命教育理念下小学学科教学策略研究

(批准编号:QG38—750)

吉林省XXXXXX中心校:XXX

尊敬的来宾、同事、课题组的成员们:

我受课题组的委托作开题报告,呈请与会来宾、领导、课题组成员们审议。

一、我先介绍一下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

二十一世纪要求公民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更要有与时代相适应的安全教育意识和健康的体魄。新课程的实施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虽然,多年来,我校也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当中,努力改变以往陈旧落后、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教学方式,努力改变以往重视智力,忽视学校生命的教育思想,采用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善于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珍视生命价值的合格公民。然而,我们却发现“教师越教越苦,学生越学越累”这一现状依然很难改变。学生不喜欢学习、甚至憎恶学习的现象在很多班级、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的厌学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核心就是我们对学生作为正在迅速成长的个体生命的忽视,一味的“以师为本”,师生的本末倒置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主动性,缺乏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那么如何解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珍视生命纳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构之中”把生命教育的学习权利还给学生。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学生自持自悟、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敢于质疑、学会学习的科学意识,实施生命教育,因为生命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最本质的东西,能全面依靠学生的本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生命质量的提升。

当前国内学校对生命的教育研究并不多见,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学校的管理层面,并未纳入教师的学科教程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被管理状态,被动的服从地位。郭思乐教授的 “ 生本教育 ”,历经十年的实验,取得比较成功的经验,这对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极大的帮助,对我们搞生命教育的科研课题很有借鉴意义。时下,全国很多省份的老师都纷纷积极的投入到生命教育的实验中。但是,现有的生命教育体系发展并不完备,及时许多学校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但不可能直接转嫁到我校,因为各个实验区和我们本地在社会、观念、历史基础、社会需求等多方面条件存在诸多差异,生搬硬套显然不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针对此状况,我校课题组提出了《生命教育理念下小学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课题,并进行研究。若此课题得以立项并实施,我们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一理念,通过研究,创造一种条件,达到放开学生的手脚,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自由和自信地表达,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忽视安全,蔑视生命的问题,导致了许多恶性事故的发生,或是没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甚至造成了终生的伤与痛。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

(一)找出生命教育与我们本地实施的人教版新教材教学相融合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使生命教育与新课改有机整合;

(二)通过生命教育的实验研究,总结出有效的学习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提高生命意识,增强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三)构建适合本地的、可借鉴、可操作、可推广的生命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我们通过实施生命教育,转变教师观念和教学行为,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生命教育激扬生命,使生命教育充满阳光与关爱,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安全知识的动机和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自主、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使学校成为绽放生命、励志求知的百花园,使教师成为与时俱进、激扬生命的教育人,把学生培养成为“珍爱生命、积极向上、自信大方、友好合作、知识丰富、思维活跃、成绩优秀”的时代新人。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开发小学阶段实施生命教育的校本课程内容

(二)实施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有效性的研究

(三)构建生命教育课堂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五、创新点: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一生命教育的理念,找出生命教育与我们本地实施的人教版新教材教学相融合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使生命教育与新课改有机整合;通过研究,创造一种条件,达到放开学生的手脚,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自由和自信地表达,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的爱惜生命教育和终身发展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构建可借鉴、可操作、可推广的生命教育教学模式。

六、研究思路:

在生命教育理念指导下,深入挖掘生命教育与我们本地实施的人教版新教材教学相融合的结合点和切入点;通过生命教育实验,总结出有效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找出我们既往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生命教育特征的做法和闪光点,对其进行再生、强化、改造、创新,在实验中逐步形成有本地特色的生命教育方式方法,同时,引入外地生命教育的成功经验,根据本地、本校、本班的具体条件,进行整合、改革和创新,构建比较成熟的生命教育教学模式,并推广。

七、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行动研究法

(三)调查研究法

(四)经验调查法

八、技术路线:

多渠道、多方式学习生命教育理论,深刻认识“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操作方式;采取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经验调查法等进行研究,找出生命教育与我们本地实施的新人教版课改相融合的结合点和切入点;通过生命教育实验,总结出有效的生命教育方式方法;依据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充分实施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生命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课堂变为学堂,使学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自由空间。使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实现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最终构建可借鉴、可操作、可推广的生命教育教学模式。

九、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年3月25日~4月30日:制定课题实验的实施方案,成立实验小组,确定实验班级及实验教师,查找和准备材料,拟完成课题的立项。

(二)实施阶段2013年5月30日~2014年5月30日: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研究阶段。

(三)结题总结阶段2014年6月1日~2014年7月1日:总结经验,形成成果论文,撰写总结报告,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鉴定,申请结题。

十、课题研究载体: 以小学低年级《平安

健康

快乐》为教学载体,实施校本课题研究。

十一、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

自筹经费5000元,用于课题立项、购买资料、外出考察、课件制作以及课题研究等。

2、制度保障

严格按照国家级重点课题的操作规程,严格管理,规范运作。确保课题运作期间周例会制。

3、质量保障

及时积累课题研究资料,及时总结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确保研究质量。发表省级以上论文,向课题组报送有推广价值的模式。

2013年7月10日

第二篇: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的科学构建小课题第一阶段研究总结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的科学构建》子课题:生命教育理念下小学学科教学策略研究(批准编号:QG38—750)

第一阶段研究总结

(2013年7—2014年2月)

吉林XXXXX中心校:XXX 按照课题研究计划,历时八个月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收获颇丰,现总结如下。

一、认识上的提升:

生命既是教育的逻辑起点,又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犹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小蔓教授所言,“所有的学校应该从生命教育起始,将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和生态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三大基本模式。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之本。”我们从教的小学教育是人生的学龄第一阶段,具有最大的生命潜能和教育可塑性,对人的毕生发展意义重大,理应成为生命教育的关键时期。而现代教育在很多方面用制造物的方式在培养人,将人培养成适应市场竞争的工具,而忽视了人的生命性与内在的发展需求。正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所说,“(现代)人具有关于物质的全部知识,但对于人的存在之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人是什么、人应该怎样生活、怎样才能创造性释放和运用人所具有的巨大能量——却茫然无知”(弗洛姆,1988)。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时期的教育也日益呈现“功利化”特征,比如:有研究显示,“随着时代发展,家庭教育中的‘知识性’功能越来越强,而‘道德性’功能越来越弱。‘千年一代’的家庭中,知识性教育显著高于以往家庭”(徐浙宁,2008)。

二、教育形式上的认识

如今的教育,其内容、形式都非常丰富,而且有很多新的拓展,比如:以“多元智能”为理念的多元课程、以“建构主义”为导向的建构学科课程等,却缺少与学生安全教育的整合。小学教育对学生给予过多的知识性灌输,家长也过分的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安全成长的要素,忽略了儿童的生命本体,忽略了生命的主体性、整全性和发展性,这些恰恰是教育的“内核”。事实上,不论是“多元智能”、“建构主义”、“瑞吉欧”,还是“全人教育”等,这些先进理念或模式都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强调教育应以满足儿童的内在发展需要为本,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儿童潜能、促进儿童整全的生命发展。“盲目跟风”的教育,只看到教育表面的变化,却忽略了教育不变的“内核”;“碎片化”的教育,关注了儿童发展的多元需要,也关注了儿童的个体差异性,但却过于注重了各个“部分”,过于关注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内容和外在活动,忘记了儿童生命的整全性,使教育缺乏“整合”;“知识性”教育,过于强调教育的功能化,而忽视了儿童的发展规律。

三、实施安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体现。实施安全教育不仅是儿童全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实际行动;不仅是对各种先进教育理念的实践探索,更是对其进行整合发展的建构过程;同时,也是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改善儿童生命环境、构建生命型校本文化的需要。

四、构建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体系。

将学校生命教育的实施视为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生命教育目标的确定与细化;生命教育课程的开设与教材的编制;生命教育师资的培育等等。虽然我校生命安全教育的探索才刚刚起步,但有我们可以借鉴的成果。上海在2005年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表明“生命教育”理念开始进入我国中小学校园。就国内已有的研究来说,主要集中在三个视角:其一,现实角度,即主要从一些现实问题(诸如:青少年自杀、他杀、人类生态环境恶化等)出发的研究。这是绝大部分学者(尤其是我国港台地区的学者)的研究出发点。其二,理性的思辨,主要探讨生命教育的内涵、本质、理论依据等理性问题。比如,部分学者从哲学、教育学、传统文化等理论角度对生命教育进行的理性探讨,试图寻求生命教育的理论根源和依据。其三,两者的结合。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理性与现实的结合角度探讨生命教育,既确立生命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和理论依据,也针对当今教育实践中的现状与误区,提出建构生命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我校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儿童(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明确了生命教育应包括三个层面:认知层面、实践层面和情感层面。

明确了我校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途径。大部分学者认为生命教育的实施,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力量的共同参与。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所以对学生生命的发展负有主导作用。生命教育要从渗透在各学科的学科教学活动(包括现有的显性课程和一些隐性课程)、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以实践体验为主的课外活动这三个途径来开展,要重视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人际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如生命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证体系等。

我们提出了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方法来帮助生命教育的实施,如随机教学法、亲身体验法、角色扮演法等。当然,生命教育的课程、教学及生命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成为研究内容之一。

五、几个亟需在以后研究中解决的问题。

1、幼儿生命教育的理论建构。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内涵、组成元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等理论问题。

2、儿童生命教育的内容构成。

3、幼儿生命教育的方法体系。

总之,我们对生命安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尚处在萌芽状态,不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内容与方法体系,都需要重新思考与原创性建构。

XXX 2014年2月

第三篇: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附件1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子课题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相关子课题的管理,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课题相关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并将其纳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的研究,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深入研究。

第三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面向全国,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保证重点。

第四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重点管理与一般管理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

第二章组 织

第五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总课题组负责制定总课题规划、子课题申报表格和管理办法,课题审批和课题总体研究等工作。

第六条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总课题秘书组具体负责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的具体管理工作。总课题秘书组设在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理科研究室。

第三章申报和评审

第七条课题的申报立项,必须遵循下述原则:

1.与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部有关政策相一致;

2.与本地区、本学科领域的实际相结合,坚持正确研究方向,提倡前瞻性独创性;

3.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以体现本项活动的群众性。

第八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面向全国,接受来自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院所、各级科普机构及社会各界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校的校长及广大教师申报的课题。

(一)申报课题的单位或个人需符合下列一项条件:

1.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类学校和事业、企业、社团单位。

2.属于法人单位管理的二级法人机构,如高等院校设立的院、系、所、中心,社团下设的分会、专业委员会等。

(二)申报课题的课题负责人需符合下列各项条件:

1.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权,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有小学高级、中学高级或相应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若不具备该职称,可由两名高级职称专家书面推荐。

3.申请人原则上同时只能申报并承担一个课题任务。

第九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申报建议和申报公告于2011年的10月发布,自申报公告发布之日起开始受理课题申报。课题申报的评审在申报公告发布后三个月内进行。

第十条总课题设立了两类子课题类型: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子课题申报者可以在提交课题申报书中界定自己子课题的类别,而最终类别由总课题专家组确定。

第十一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经费自筹。

第十二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研究时间最短1年,最长2年。

第十三条申报课题的负责人还应能够做到:

1.课题能够得到单位或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批准;

2.能够筹措经费和获得必要的研究条件;

3.能够切实承担起研究、组织和指导课题的责任;

4.能够保证课题能够按时、高质量结题。

第十四条课题申请程序说明

1.根据子课题申报建议,以所在地区或单位教育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和

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确定子课题,按要求填写《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子课题申报审批书》(以下简称《申报表》)一式三份;

2.《申报表》须报申请人所在单位,所在单位按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

对课题申请人的个人条件和课题研究条件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报送总课题组的审批。

第十五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实行同行专家评审制。

第十六条总课题组负责组织申报子课题的评审,评审程序如下:

1.资格审查和分类。总课题组学术委员会按本办法第十三条和《申报

表》的要求进行审查,合格者进入初评。

2.活页匿名初评。评审专家依据统一制定的评审指标,对通过资格审

查的课题活页论证部分进行匿名初评,总课题组按初评分值高低选出立项课题。第十七条经评审同意立项的子课题由总课题组颁发立项通知书,研究工作即可启动,同时通报推荐单位备案。

第十八条凡批准立项的子课题,自动成为本课题的子课题;重点子课题负责人进入总课题组,成为总课题组成员。

第四章管 理

第十九条总课题组负责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全部子课题的管理工作,并指导受委托单位的管理工作。

对子课题的管理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管理工作主要有评审立

项、开题检查、日常管理、检查、中期检查与评比、不定期抽查和结题等。检查和抽查内容包括:队伍建设、档案、经常性活动、简报、成果转化等。

为提高研究成果及实效,本课题本着边研究边出成果原则,积极鼓励课题组成员总结阶段性成果。并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交流、研讨、观摩和评选活动,促进子课题组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二十条经费管理:

1.课题申报时须同时说明经费来源。

2.经费的筹集和使用要符合国家有关财务制度以及本单位有关规定。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课题组须书面报请所在单位同意后,报总课题组秘书处备案:

1.变更课题主要负责人。

2.变更课题名称或研究内容做重大调整。

3.课题完成时间延期。

4.通讯地址、电话、联系人等情况变动。

第二十二条凡违反国家法律及教育部有关规定者、有剽窃行为和弄虚作假者、与设计不符或学术质量低劣者、到期不能完成者,总课题组将撤销其课题。第二十三条子课题申报者不得使用在本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中申报的相同题目和研究方案去申报其它类型和级别的课题,如果发现,将撤销其课题。

第五章成果鉴定和验收

第二十四条子课题研究工作完成时,应接受总课题组或受委托管理单位组织的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成果鉴定必须准备的文件有:开题报告、研究工作(实验或调研)报告、成果主件及必要的附件、课题申请书复印件、成果被决策部门采纳或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推广情况介绍等。

第二十五条鉴定一般采取通讯或会议两种方式。每个课题的鉴定专家一般为5至7人,并设一名组长。专家由总课题组或受委托单位指派,也可以由子课题组聘请,但须经总课题组或受委托单位批准。子课题组成员不能担任本课题的鉴定专家。

第二十六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课题的重点子课题的鉴定由总课题组秘书处组织,一般子课题由课题组自行组织。

第二十七条课题鉴定的程序:

1.课题组向受委托单位或总课题组秘书处提出鉴定申请。

2.准备好鉴定的必要文件(一式5~7份)。

3.聘请鉴定专家或接受指派的鉴定专家,并提前一个月将文件送交到

专家手中。

4.专家鉴定后送(邮寄)交总课题组学术委员会或委托单位。以会议

方式鉴定者,由专家组共同确定并由组长签署意见;以通讯方式鉴定者,各专家将鉴定寄交组长,组长根据多数人的看法签署意见后再上报。

第二十八条结题验收:

在专家鉴定的基础上,经总课题组确认,总课题组发放《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子课题结题证书》。

第二十九条2013年9月,总课题组将对所有结题子课题成果进行评选,择优推荐报刊发表、报送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或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本管理办法的解释权属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CA110195)总课题组。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科规办函[XX]16号文件)的要求,今天召开开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后,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强化课题管理环节,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这为加强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来看,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程序,还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总的状况是: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较低。在研究内容上:实践性问题研究多,理论性问题研究少;操作性问题研究多,宏观性问题研究少;零散性问题研究多,系统性问题研究少。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统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课题主持人黄宜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工业,后来从工业部门扩展到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并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和运用,在日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最经济的方式让顾客、社会和组织所有成员持续满意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它认为,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要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等等;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是整个组织活动的成果,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通过各个环节的作用,使质量螺旋上升。

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成为全体成员的内在需求——以人文为本的自主管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强调以最小成本投入获得最优化的效益和效率。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理论研究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及特点。

(2)国内外科研课题管理的动态与趋势。

(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

2、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研制(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工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3、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依据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的理论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包括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和课题研究工作的质量标准)构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4、省级规划课题质量信息管

理系统开发(包括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含课题申报系统、课题信息储存、管理、发布系统以及课题库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5、试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

(1)制订文件。

(2)组织培训。

(3)分组实施

(4)反馈、分析、整理信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文件。

2、邀请有关专家作全面质量管理专题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的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

3、运用经验总结法,总结教育科研传统管理的经验,吸取精华,为建构新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模式打好基础。

4、通过座谈、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研究专家和管理专家的意见。

5、将研究成果及时在湖南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活动中进行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第五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科规办函[XX]16号文件)的要求,今天召开开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后,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强化课题管理环节,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这为加强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来看,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程序,还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总的状况是: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较低。在研究内容上:实践性问题研究多,理论性问题研究少;操作性问题研究多,宏观性问题研究少;零散性问题研究多,系统性问题研究少。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统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课题主持人黄宜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工业,后来从工业部门扩展到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并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和运用,在日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最经济的方式让顾客、社会和组织所有成员持续满意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它认为,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要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等等;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是整个组织活动的成果,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通过各个环节的作用,使质量螺旋上升。

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成为全体成员的内在需求——以人文为本的自主管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强调以最小成本投入获得最优化的效益和效率。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和思路,符合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要求。教育规划课题质量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课题研究方向的确定,到课题的申报评审、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成果推广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系统,课题质量就是在这个系统中逐步形成的。这个过程是以与课题相关的重要因素——人的素质为中心,随着过程的不断发展,课题质量也在不断适应、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作为一个质量系统,其目标实现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质量。因此,必须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实行全过程的管理。而要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在研究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靠课题组成员去实施,都要课题所在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因此,课题研究过程比其它任何行业的生产服务过程都更加强调人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建立以全面、全过程、全员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体系。

本课题试图以系统科学作理论支撑,以现代质量管理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和ipmp项目管理系统理论)为具体指导,以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具体实践过程为主

要研究对象,探索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管理的规律,建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并在其试行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提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从而推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

探索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对我省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可以为我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改革与发展提供新思路。我们将当代最新的管理科学——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结合教育科学规划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在引入、消化、应用这一管理理论的过程中,无疑也会发展和丰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一是课题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牵头,研究内容与承担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联系紧密的特点,因而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内在动力,研究条件和研究时间均有足够的保证。二是本课题得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有关专家的重视和支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金宝成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熊川武教授,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申纪云、王健、张作功副厅长、张学军院长是本课题组顾问。主持课题的是教科院分管科研课题工作的副院长,能有效地保证课题研究的协调、实施;三是参与研究的人员有中小学、职业学校、大学的教师、校长,有省、市、县教研管理机构的研究人员、领导,有网络计算机专家,研究力量雄厚,大家都曾在不同层面上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多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和管理经验,有的已有不少科研成果。

三、课题概念界定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成果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成果质量有关的研究工作质量及其组织工作的质量管理;(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信息公布、成果推广等环节的质量管理;(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员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者、申报立项评审者、课题组组长、开题论证者、中期检查者、结题鉴定者、省级评奖和信息公布者等人员的管理。使以上人员树立起“质量第一,人人有责”质量管理的观念。(4)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控因素质量管理,即对影响课题研究工作和课题管理工作的可控因素(如课题质量标准、课题经费、研究进程等)实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目标管理。(5)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能够量化的尽可能数量化。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理论研究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及特点。

(2)国内外科研课题管理的动态与趋势。

(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

2、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研制(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工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3、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依据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的理论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包括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和课题研究工作的质量标准)构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4、省级规划课题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包括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含课题申报系统、课题信息储存、管理、发布系统以及课题库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5、试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

(1)制订文件。

(2)组织培训。

(3)分组实施

(4)反馈、分析、整理信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文件。

2、邀请有关专家作全面质量管理专题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的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

3、运用经验总结法,总结教育科研传统管理的经验,吸取精华,为建构新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模式打好基础。

4、通过座谈、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研究专家和管理专家的意见。

5、将研究成果及时在湖南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活动中进行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六、课题组织机构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设立顾问小组。

1、顾问小组

聘请下列领导、专家为课题组顾问:

金宝成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熊川武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申纪云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湖南省教

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

王 健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

张作功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

张学军 湖南省教科院院长、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

黄中益 湖南师大教授、省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2、课题组

课题组负责实施并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组长:黄宜锋(主持人)男、中学高级 湖南省教科院副院长

副组长:李倡平男、副研究员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副主任

副组长:易志勇 男、中学高级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副主任

成 员:卢国良 男 中教高级 湖南省教科院党委副书记

肖云龙 男 教授 中南大学高教所所长

常思亮 男 副教授 湖南师大教育系主任

杜祥培 男 副教授 湖南农业大学教务处长

谢根生 男 副教授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教科处长

龚德良 男 副教授 郴州师专计算机系室主任

吴振峰 男 副教授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网络系主任

赵雄辉 男 副研究员 湖南省教科院高教所副所长

龙迪辉 男 中教高级 长沙市教科所所长

黄海春 男 中教高级 常德市教科所所长

苏沙平男 中教高级 湘潭市教科所所长

彭天文 男 中教高级 衡阳市教科所所长

王以平男 中教高级 邵阳市教科所所长

葛天普 男 中教高级 岳阳市教科所所长

罗晓明 男 中教高级 郴州市教科所所长

蔡子文 男 中教高级 益阳市教科所所长

佘长保 男 中教高级 怀化市教科所所长

王志海 男 中教高级 娄底市教科所所长

黄沛华 男 中教高级 湘西自治州教科所所长

刘协平男 中教高级 张家界市教科所所长

汪华明 男 中教高级 永洲市教科所所长

丁文平男 中教高级 株洲市教科所副所长

唐亚唯 男 中教高级 岳阳市教育局职成教科长

周国辉 男 中教高级 长沙市职教研究中心主任

刘甫会 男 中教高级 衡阳市职教研究中心主任

曾立民 男 中教高级 株洲市职教研究中心主任

王江清 男 中教高级 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所理论室主任

邵汉清 男 副教授 长沙市同升湖实验学校校长助理

郑定子 男 特级教师 湖南师大附中教研室主任

薛剑刚 男 中教高级 湘潭市教科所

王建军 女 特级教师 醴陵市教研室副主任

罗 慧 女 中教高级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科长

伍春晖 男 中教一级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副科长

易海华 女 中教一级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副科长

于康林 女 图书馆员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教研员

沈小强 男 研究生 湖南师大教科院

张光铎 男 博士 青果园软件开发公司总经理

(注:

1、此次排名属非正式排名,不作课题结题时的依据,正式排名要待课题结题后,按对课题贡献大小。

2、各市州教科所长、职成教中心主任以及高校处室负责人,如因工作需要换人可由单位继任者自然接替。)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

1、理论研究组

主要任务:分析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状,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探索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由全面质量管理、全程质量管理、全员质量管理和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组成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系统。

主要成员:黄宜锋、易志勇、肖云龙、葛天普、丁文平、薛剑刚、王建军、周国辉、伍春辉、龚德良。

2、标准体系制定组

主要任务:研制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

主要成员:李倡平、常思亮、邵汉清、苏沙平、郑定子、易海华、赵雄辉、王江清、刘甫会、沈小强、杜祥培。

3、试行实施组

主要任务:通过试行省级规划课题的全员质量管理、全程质量管理、全因素质量管理模式,带动各市州、各学校教育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

主要成员:卢国良、罗 慧、彭天文、蔡子文、佘长保、龙迪辉、王以平、罗晓明、黄沛华、黄海春、王志海、汪华明、刘协平、曾立民、谢根生、唐亚唯。

4、信息网络组

主要任务:开发、完善、试行质量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含开发课题申报系统,信息收集、储藏、发布系统)

主要成员:李倡平易志勇、吴振峰、龚德良、张光铎、于康林。

八、课题成果及完成人

(一)主要成果

1、《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常思亮、肖云龙、邵汉清负责,质量标准体系制定组全体成员参与。

2、《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研究与应用》研究报告。黄宜锋、易志勇负责,总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参与。

3、《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手册》。李倡平、罗慧、薛剑刚、王建军负责,总课

题组全体研究人员参与。

(二)阶段性成果

1、论文

(1)省级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管理的思考。主要撰稿人:黄宜锋、易志勇、伍春辉。

(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基本规律及发展趋势。主要撰稿人:李倡平、罗慧。

(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构建。主要撰稿人:常思亮、易志勇、沈小强。

(4)实施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考。主要撰稿人:、肖云龙、易海华。

(5)其他论文待定。

2、试行情况报告

(1)基础教育试行情况报告。各市州实施情况报告由各市教科所所长负责,全省的实施情况报告由易海华负责。

(2)职成教育试行情况报告。相关市州实施情况报告由市州职成教中心主任负责,全省的实施情况报告由伍春辉负责。

(3)高等教育试行情况报告。相关高校实施情况报告由相关高校参与成员或教务(科研)处长负责,全省的实施情况报告由赵雄辉、罗慧负责。

3、网站、网络管理软件及相关文件

(1)《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系统软件(含课题信息储存、发布、申报系统)开发、完善。李倡平、易志勇、吴振峰负责。

(2)《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络管理系统》开发,完善。李倡平、易志勇、张光铎负责。

(3)国内外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文献和省级规划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发放、归档,由于康林、沈小强负责。

九、课题研究步骤及内容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10月)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制订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管理政策性文件。

3、收集国内外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文献和课题管理研究文件。

4、策划、筹建《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和《湖南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XX年11月----XX年6月)

1、分两批完成“十五”规划课题主持人业务培训。

2、收集整理国内外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规划课题研究文件资料,完成《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资料汇编》。

3、调查了解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状(含赴外省考察学习),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及特点;探索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发展趋势。

4、查询有关数据,研究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制定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原则和标准。

5、邀请全面质量管理专家做专题学术报告或座谈,提高课题组成员的全面质量管理专业理论知识。

6、采取座谈会、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研究专家和管理专家的意见。

7通过“边研究、边试点、边推广”的办法,在各市州、相关单位试点,实施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全员质量管理、全程质量管理、全因素质量管理。

8、逐步完成相关论文并公开发表。

9、进一步完善《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湖南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含网上课题申报系统和信息管理发布系统开发、运行)。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XX年7月----XX年12月)

1、完成《湖南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标准系统》

2、完成子课题研究报告。

3、完成总课题研究报告。

4、编著出版《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研究与应用》和《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手册》(业务性工具书)。

5、成果提交鉴定、验收。

十、经费管理

(1)资料费(购买与搜集相关的文件、资料)2.5万。(2)调研差旅费(赴上海、江苏等地考察)4万元。(3)小型会议费(进行方案论证、专家座谈等)2.5万元。(4)《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络管理系统》软件设计、开发费5万元。(5)域名申请、设备维护、网站内容更新费5万元。(6)印刷补助费(工具书印刷补助)4万元。(7)开题、结题鉴定论证费2万元。

以上7个科目经费预算合计为25万元。由于该项目属国家非资助项目,故经费来源:(1)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经费补助4万元。(2)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结合工作弥补11万元。(3)有关单位赞助10万元。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课题组

XX年10月31日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民生、陈泽庚:《上海普通教育科学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管理》,载《教育科研体制、规划与管理的研究文献》。

2、杜青禄:《教育科研课题全过程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载《教育科研体制、规划与管理的研究文献》。

3、《美国大学科研的领导与管理》,载《教育科研体制、规划与管理的研究文献》。

4、阎立钦:《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必

须加强教育科研》,载《教育研究》XX年第4期。

5、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和课题指南》。

6、柳斌主编:《学校教育科研全书》,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5月版。

7、马和民、高旭平著:《教育社会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8、杨文士、张雁主编:《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版。

9、李卓奇编著:《教育科研定量分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

10、孙岗主编:《科技管理学》,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7年2月版。

11、冉宗植、洪家兰等编著:《科研组织行为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年1月版。

12、常思亮著:《学校管理学概论》,中南工大出版社XX年7月。

13、吴志宏著:《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XX年7月出版。

14、look e.h.vredevoogd:《论科研管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XX年第3期。

15、刘晓欢:《引人企业管理模式 改革高职教育质量管理》 《职教论坛》XX年第20期

下载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的科学构建小课题开题报告(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的科学构建小课题开题报告(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