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破产、关闭企业老工伤人员及工亡人员供养亲属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申报注意事项》(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7:1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汉市破产、关闭企业老工伤人员及工亡人员供养亲属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申报注意事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汉市破产、关闭企业老工伤人员及工亡人员供养亲属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申报注意事项》》。

第一篇:《武汉市破产、关闭企业老工伤人员及工亡人员供养亲属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申报注意事项》

武汉市破产、关闭企业老工伤人员及工亡人员供养亲属

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申报注意事项

一、信息录入检查

申报单位要认真核实人员数据,确保录入信息的准确性。

1、申报单位使用软件之前应分别统计 老工伤人员和供养亲属总数,然后向“老工伤” 统筹工作专班申请本单位的老工伤人员和供养亲属的统筹起止编号,以保证使用程序的自动续号功能。详情见《统筹软件的使用方法》。

2、致残程度1-10级老工伤人员的统筹确认表信息按照人员致残程度由高到低(从一级到十级)的顺序录入。

3、检查时,如果老工伤人员“伤残级别”的内容发生修改,一定要重新选择人员“在职”或“退休”的状态,以刷新工伤保险待遇项目的内容。

二、各类表格报送

各类表格按如下要求打印,由用人单位盖章后和电子文档一起报送“老工伤”统筹工作专班。

1、《致残程度1-10级老工伤人员统筹确认表》和《工亡人员供养亲属统筹确认表》打印一式五份;

2、未鉴定致残程度人员的《职工工伤与职业病劳动能力鉴定表》打印一式两份;

3、《老工伤人员统筹管理名册》、《工亡人员供养亲属管理名 册》打印一式两份。

三、统筹资料整理

统筹人员资料分四类整理后,报“老工伤”统筹工作专班审核。并在填写老工伤人员及工亡人员供养亲属统筹确认表中的“申报资料”栏目时,请按各类要求对应勾选。

第一类:致残程度一至四级人员的资料: ——省市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 ——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证明材料 第二类:致残程度五至十级人员的资料: ——省市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

第三类:未鉴定致残程度人员的资料:

——工伤认定结论书(职业病初次诊断证明)或单位原始记载的工伤事故报告

——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

无法提供以上工伤认定材料的,可以提供用人单位2010年6月30日前,已经支付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待遇的证明材料。比如:

a)根据国发[1978]104号文件第一条第(四)项和第三条退休的人员退休表;

b)根据鄂劳险[1993]050号文享受伤残补助费的单据; c)用人单位定期报销职工工伤医疗费的凭据 等等。第四类:工亡人员供养亲属的资料: ——工亡职工工伤认定证明 ——供养亲属证明材料

——供养亲属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

“老工伤”统筹工作专班办公地点:江汉区黄孝南路10号一楼。

联系电话:85716667 QQ:1548785367

四、劳动能力鉴定

经审核符合工伤认定条件,但尚未确定致残程度的“老工伤”人员,应到市劳动能力鉴定中心进行伤残鉴定。

“老工伤”人员劳动能力鉴定费用支付规定如下:

1、统筹前未确定致残程度的“老工伤”人员,初次劳动能力鉴定的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

2、统筹后 “老工伤”人员的劳动能力鉴定费用,按照武汉市劳动能力鉴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老工伤”鉴定办公地点:江汉区黄孝南路10号五楼506室 联系电话:85710256 3

第二篇:关于印发郴州市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等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关于印发郴州市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等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

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中省驻郴有关企业、市属参保企业:

现将《郴州市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等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郴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郴 州 市 财 政 局

二O一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郴州市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等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实施细则 根据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将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等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的意见》(郴政发〔2011〕16号)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 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的人员范围:

(一)未改革改制国有集体企业在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前已确认为工伤的人员。

(二)已完成改革改制国有集体企业中已确认为工伤的人员,包括在改革改制时鉴定为1—6级的在职伤残人员,未领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7—10级在职伤残人员,改革改制前工残退休和改革改制时退休退养的工伤人员和供养亲属。

(三)下放我市管理的中央、省属国有改革改制企业的老工伤人员。

第二条 不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的人员范围:

(一)与原企业解除、终止了劳动关系或终止了工伤待遇关系的工伤人员。

(二)已一次性享受了工伤待遇、怃恤待遇的工伤人员、供养亲属。

(三)参加兴修水利和支援三线建设等国家重大基础建设的受伤人员。

(四)精简下放人员或违规违纪被开除除名的人员。

(五)其他不符合湘政发〔2011〕16号、郴政发〔2011〕16号等政策规定的人员。

第三条 资金预留项目及标准:

(一)在职1—6级工伤职工的伤残津贴:预留标准为上统筹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12*20年*在职1—6级工伤人员总数。

(二)在职1—6级工伤职工的旧伤复发医疗费、护理费、辅助器具配置费:预留标准为4万元/人。

(三)未领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在职7—10级工伤职工的旧伤复发医疗费:预留标准为2万元/人,其中患矽肺、血吸虫等职业病和脑外伤、脊柱外伤、慢性关节疾病等旧伤复发率高的工伤人员预留标准为4万元/人。

(四)工残退休和1—4级退休退养工伤人员的辅助器具配置费:预留标准为8400元/人;旧伤复发医疗费预留标准为4万元/人。

(五)在职1—4级工伤职工丧葬补助金:预留标准按上统筹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6/人。已改革改制企业不预留。

(六)在职1—4级工伤职工死亡后供养亲属怃恤金:预留标准为在职职工按上统筹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规定比例*12*20/人;退休职工按本人退休金*规定比例*12*20年/人。已改革改制企业不预留。

第四条 待遇项目及标准

(一)按规定享受伤残津贴的老工伤人员,其伤残津贴以其本人工资为计发基数,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对应相应伤残等级的计发比例享受伤残津贴。

(二)1—4级工伤人员和工残退休的工伤人员死亡后,其近亲属可以享受丧葬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丧葬补助金的标准为上述人员死亡时上6个月统筹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上述人员本人工资或基本养老金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其生前提供主 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高于其本人工资或基本养老金。

(三)享受护理费的老工伤人员,其生活护理费标准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分别为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和30%。生活护理费按照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调整进行调整。

(四)老工伤人员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及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按照《湖南省工伤职工住院治疗工伤伙食补助费和外地就医途中交通食宿费支付标准规定》(湘政办发〔2011〕42号)执行。

(五)本人工资是指工伤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缴费工资。参加了工伤保险的,其平均缴费工资按参加工伤保险的月缴费工资进行计算;未参加工伤保险但参加了养老保险的,其平均缴费工资按其参加养老保险的月缴费工资进行计算;既未参加工伤保险又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其平均缴费工资按照其档案工资进行计算。本人工资高于待遇计发上统筹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按上统筹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待遇计发上统筹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上统筹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60%计算。

第五条 工伤保险统筹管理纳入流程

(一)资料申报。由老工伤人员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企业留守处向所在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提交下列老工伤人员工伤材料:

1、工伤人员身份证;

2、工伤人员的招工审批表等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工残退休人员必须提供退休审批表;

3、工伤认定审批表或工伤证;

4、工伤等级证、劳动能力等级鉴定审批表和护理依赖程度审批表;

5、受伤时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对伤害事故的调查、处理等材料;

6、受 伤时或首次就诊的病历等有效医疗证明材料;

7、患职业病的工伤人员需提交职业病鉴定部门出具的职业病鉴定批文或证件。以上1、2、3、4、7项材料提供原件,5、6项材料无原件的须提供用人单位(破产关闭国有集体企业由主管部门或企业留守部门)加盖公章的复印件。工伤材料经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初审通过后,填报《老工伤人员享受工伤待遇情况公示表》(附表一)、《老工伤人员汇总表》(附表二)(纸质一式三份并附电子表格)、《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申报核定表(个人)》(附表三)(纸质一式三份并附电子表格)。

(二)人员公示。申报单位要按规定对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初审通过的《老工伤人员享受工伤待遇情况公示表》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并拍摄公示现场照片一张。公示无异议后将公示表及公示现场照片交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存档。

(三)资格核定。县市区对老工伤人员初审和待遇项目资金进行预留测算后,由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将资料集中统一报送至市人社局医疗生育与工伤保险科和市工伤保险管理服务中心进行资格复审及待遇项目预留资金复核。复审复核通过后,市工伤保险管理服务中心保留纸质《老工伤人员汇总表》和《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申报核定表(个人)》各一份,剩余资料由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将申报资料复印件和表格(分单位建电子信息档案)进行汇总整理,按在职1—6级工伤人员、在职7—10级工伤人员、工残退休和1—4级退休工伤人员、其他已退休退养工伤人员、供养亲属分册装订存档。

(四)纳入统筹。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集中汇总填写《老工伤人员工伤预留资金审核表》(附表四)(纸质一式五份并附电子表格),加盖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和财政局社保股公章,报市财政局和市工伤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审批备案。预留资金核定后,老工伤待遇预留资金由企业趸缴、县市区政府补助等渠道,一次性统一缴至县市区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资金专户,并将银行划账回单复印件加盖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公章,报市工伤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备案存档。

(五)申报单位向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老工伤人员的一寸照片一张,并领取《郴州市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诊疗手册》,经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加盖公章后发放给老工伤人员。

第六条 待遇项目支付流程

(一)就医与结算:老工伤人员旧伤复发就医时,需填写《老工伤人员旧伤复发确认诊治申请表》(附表五),由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专家会诊签字后,报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批备案,携带《郴州市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诊疗手册》在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就诊。门诊治疗费用先由本人先垫付,再由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核报,住院治疗在协议医疗机构挂账就医。老工伤人员旧伤复发医疗费达10000元以上,必须经市工伤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复审后,方能核报支付。

(二)转诊转治就医:转诊转院必须在指定的协议医疗机构就医,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之一:

1、经当地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专家会诊仍未确认的疑难旧伤复发的;

2、当地目前暂无设备或技术诊治抢救的危、急、重病人。符合条件者填写《老工伤人员转诊转治就医申请表》(附表六),协议医疗机构严格掌握转诊转院指征,由医院专家会诊后提出转诊、转治具体意见,报医院医保科登记,由医院主管院长签字同意,并由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初审和市工伤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审批备案后,携带《郴州市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诊疗手册》方可转诊。老工伤人员转诊就医时间为30天,超过30天应凭接诊医院的证明,经市工伤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审批同意后办理延期手续。老工伤人员转诊转治住院医疗费先由个人垫付,在就医终结后30天内携带《郴州市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诊疗手册》和已审批通过的《老工伤人员转诊转治就医申请表》到所在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核报,逾期不予受理。转诊转治的门诊医疗费及外购药品费用不予报销。到 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费和食宿费按湘政发〔2011〕42号的规定执行,其中等候就医的食宿费报销不超过3天。

(三)异地安置的老工伤人员就医:填写《老工伤人员就医异地安置申请表》(附表七),报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及市工伤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审批备案。异地安置的老工伤人员旧伤复发需在居住地医疗机构就诊的,须报所在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同意,病情危急可先行携带《郴州市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诊疗手册》入院就治,并在3个工作日内补办确认手续。医疗费先由个人垫付,在就医终结后30天内到所在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核报。未经县市区两级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批备案或确认同意,所有费用不予报销。

(四)老工伤人员辅助器具配置费:老工伤人员需提供协议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携带《郴州市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诊疗手册》,填写《老工伤人员配置、更换辅助器具申请表》(附件八),经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批备案后,到工伤保险协议辅助器具配置机构配置辅助器具,如需配置进口辅助器具的,须经市工伤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审批。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要严格按《湖南省工伤职工配置辅助器具项目与支付费用限额》核报配置费,超出限额部分不予支付。辅助器具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正常使用,造成损坏的,由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负责维修、更换。辅助器具超过使用年限需更换的,由老工伤人员提出申请,经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批备案后,更换辅助器具。

(五)伤残津贴和护理费发放:老工伤人员统一在指定银行开立账户。将账号报送所在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由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按月划拨至老工伤人员账户。发放清单由银行盖章并交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备案。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每年5月和11月对老工伤人员进行两次生存认证。老工伤人员已办理退休手续或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下月起,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停发待遇。

(六)在职1—4级工伤职工丧葬补助金发放:老工伤人员死亡后,其近亲属要及时向所在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提交书面申请,并加盖申报单位或所在社区的公章、工亡人员的户口注销证明及《郴州市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诊疗手册》。

(七)在职1—4级工伤职工和工残退休、1—4级退休退养工伤人员供养亲属抚恤金。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严格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审核供养亲属的供养资格,并按规定收集相关申报资料,供养亲属需填写《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纳入统筹管理申报表(个人)》(附表九),申报资料和表格经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初审后,按季汇总填写《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纳入统筹管理汇总表》(附表十)(纸质一式两份并附电子表格),报送市工伤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复审,复审通过后,市工伤保险管理服务中心保留《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纳入统筹管理申报表(个人)》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纳入统筹管理汇总表》各一份,剩余资料和表格由县市区工伤经办机构进行汇总管理。供养人员统一在指定银行开立账户。待遇由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按月划拨至供养亲属个人账户。发放清单经银行盖章后,交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备案。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每年5月和11月进行两次生存认证。

第七条 老工伤基金结算

每季度末20日前,各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将本季度实际发生的老工伤人员费用进行汇总,并填报《老工伤人员待遇资金结算汇总表》(附表十一)和相应的各项待遇支付明细表,经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和财政部门盖章后,分别报市工伤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和市财政部门审核确认,由市工伤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将市本级调剂部分划拨至各县市区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资金专户。

第八条 本细则规定的相关表格由市工伤保险管理服务中心统一制定,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使用。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按单位建立老工伤人员电子信息档案,电子档案包括纳入统筹管 理的老工伤人员基础信息、各项待遇的明细。每月10日前向市工伤保险管理服务中心报送上月纳入人员和资金收支情况统计报表。

第九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具体实施中的问题由郴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三篇:方正林业局老工伤人员等纳入总局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方正林业局办公室文件

方林办劳[2011]14号

方正林业局办公室

关于印发《方正林业局老工伤人员等纳入总局 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单位:

现将《方正林业局老工伤人员等纳入总局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

1、已参保森工企业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待遇纳入总局工伤保障基金管理审批表。(此表一式四份由基层单位填写)

2、老工伤人员纳入总局工伤保险基金管理人员及基金测算统计表(由劳动局填写)

3、参保森工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总局工伤保险基金管理人员名单(此表一式一份由基层单位填写)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劳动老工伤统筹保险方案 抄送:林业局有关领导,有关科室,办公室,存档。黑龙江省方正林业局办公室二○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印 发1

方正林业局老工伤人员等纳入总局

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监察厅关于《黑龙江省将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等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黑人社发[2011]36号)和《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等纳入总局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黑森函劳[2011]61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林业局老工伤人员待遇问题,结合林业局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纳入范围、基本原则和目标

1、纳入范围:林业局的老工伤人员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全部纳入森工行业工伤保险统筹管理。

2、基本原则: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基层单位填报、企业申报、总局审核、省有关部门审批、全面解决的原则。

3、目标任务:到2011年4月底前将林业局的老工伤人员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

二、具体纳入人员和待遇支付项目

1、将林业局在工伤保险统筹(2004年1月1日前)前的一级到四级伤残等级的工伤人员各项待遇、五级至十级伤残等级的工伤人员旧伤复发医疗费、配置辅助器具费及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等工伤保险待遇仍由用人单位支付的,纳入森工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2、一次性安置人员(未安置之前,发生工伤,有伤残等级的)老

工伤人员,其生活护理费、旧伤复发医疗费、配置辅助器具费等待遇,纳入总局工伤保险基金统筹管理。

对已按规定一次性领取各项工伤保险待遇,终结工伤待遇关系的森工企业工伤人员,不再作为老工伤人员纳入总局工伤保险基金统筹管理。

工伤事故对职工本人伤害程度轻微,不存在医疗依赖,今后也不再可能发生工伤复发的工伤人员,可不纳入总局工伤保险基金统筹管理。

三、工伤确认

已经总局劳动保障部门认定为工伤的,不再重新认定;由林业局按照有关规定自行认定为工伤的,应提供林业局作出工伤认定的原始记录、事故证明,按工伤处理决定、《职业病诊断书》及明确工亡职工亲属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原始证明材料,由总局劳动保障部门依据不同时期政策规定,予以审核确认,并建立个人信息档案。

1、森工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确认。

将老工伤人员档案进行整理,建立工伤档案,档案中要求有如下材料:工伤人员国有企业职工身份证明(档案);企业(或安技部门)工伤认定结论(工伤证)及相关档案资料(事故报告书、诊断书及卡片);总局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及因工伤治疗的病历资料及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如是15位身份证号,则另复印户口上18位身份证号附上);一寸近期免冠照片四张。

2、一次性安置老工伤人员确认。

将一次性安置人员档案进行整理,建立工伤档案,档案中要求有

如下材料:一次性安置人员相关证明;企业或安技部门的工伤认定结论(工伤证)及相关档案资料(事故报告书、诊断书及卡片);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及因工伤治疗的病历资料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如是15位身份证号,则另复印户口上18位身份证号附上);一寸近期免冠照片四张。

3、享受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人员确认。

档案中要求有如下材料:工亡人员的企业(或安技部门)工伤死亡认定结论(工伤证)及相关档案资料(事故报告书、诊断书及卡片);由社区和辖区派出所共同出具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人员与工亡人员关系证明材料,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如是15位身份证号,则另复印户口上18位身份证号附上);一寸近期免冠照片四张。

四、劳动能力鉴定

总局劳动保障部门对老工伤人员的伤残级别进行确认,已经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不再重新鉴定;未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待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时,由森工企业向总局劳动鉴定机构提出申请,总局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对纳入的老工伤人员作出一次性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对此次上报老工伤人员的伤残级别时,由企业按有关规定,初步确认其伤残级别(退休人员不再鉴定级别),做为申请老工伤人员所需资金的依据。

五、实施方法和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3月29日,林业局召开专门会议,布署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

第二阶段:2011年4月1日至4月9日基层单位填写《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管理人员名单》等表。

第三阶段:2011年4月10日劳动局进行汇总。

第四阶段:2011年4月11日在全局公示3天,同时企业将纳入情况(档案、各类表)上报总局劳动保障局。

六、相关要求

1、为做好此项工作,林业局成立老工伤人员待遇全部纳入总局工伤保险基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百玉

成员:黄程姜英胡兆林张健民

李成明李东星赵桐欣

办公室设在林业局劳动局。

2、各基层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此项工作,确保符合老工伤申报条件人员不漏报,不符合条件的不多报。

3、确保老工伤人员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关系到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一定要借此机会将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总局工伤保险基金统筹管理,今后不能再出现新的老工伤。因漏报而新产生的老工伤人员,造成其不能纳入工伤保险统筹享受相应待遇的由基层单位按规定标准负责解决。

4、各基层单位要认真填报老工伤人员及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人员申报表,以劳动局工伤数据库为基准,如各种原因没纳入数据库的老工伤人员要及时报到劳动局审核后方可申报。整理填报老工伤人员工作一律由基层单位负责,不能让老工伤人员自行填写及申报。

下载《武汉市破产、关闭企业老工伤人员及工亡人员供养亲属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申报注意事项》(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汉市破产、关闭企业老工伤人员及工亡人员供养亲属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申报注意事项》(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