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江西教师资格统考小学综合素质考点预测
2015年江西教师资格统考小学综合素质考点预
测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1.文章的构成要素(1)材料
所谓材料,简单地说,凡是用以提炼、表现主题的事实与观念,都可称为材料。(2)主题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全部材料和表现形式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3)结构
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是文章的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间的内在联系及展开序列,是作者组织安排文章内容的具体方式。(4)语言
语言是制作文章的工具,它是表达思想、构成文章的物质手段;语言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二者之间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5)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主要包括叙述、描写、议论、说明和抒情五类。2.记叙文写作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1)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2)记叙文的叙述顺序
一是按时问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3)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4)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①写人技巧。确定文章的中心;选择典型的事件;抓住人物的特征;讲究写人的角度。
②叙事技巧。叙事类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突出事件发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在叙事时可采用虚实法、抑扬法、离合法、悬念法。③写景技巧。写景记叙文是指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的记叙文。景物描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确立写景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征;注意思想感情的表达。④状物技巧。状物的记叙文,是通过描述某物,来表明作者的某种思想、某种感情。这类文章的特点在于把比较抽象的思想感情寄托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当中,文中既有对所寄托事物的具体描述,又有对所寓之理和所抒之情的充分阐发。3.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1)议论文的种类
①立论文。立论文的特点是:针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同时用充足的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所提出的论点。立论文的写作要求有: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要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②驳论文。驳论文的特点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自己的观点。驳论文中的“驳”主要包括: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2)议论文的三要素
①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
②论据。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根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两类。
③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说,论证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全部逻辑推理过程,这个过程表示论据和论点之间是用何种逻辑的方法联系起来或统一起来的。(3)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①拟好题。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形象,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②开好头。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亮”。短,即要简洁,最
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亮,即要有精彩的开头,能够吸引读者,给读者留下好的印象。
③重视首句和末句。议论文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进行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
④论据鲜活。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⑤结好尾。好的议论文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
第二篇:2015山东教师资格统考小学《综合素质》章节考点:外国文学
2015山东教师资格统考小学《综合素质》章节考点:
外国文学(1)
第四节 外国文学
一、古典文学
(一)世界文学的最早源头
亚洲、非洲历史悠久,是古代世界文明的摇篮,是世界文学的最早源头。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间,在尼罗河流域产生了古代埃及文学:在两河流域产生了古代巴比伦文学;在伊朗高原产生了古代伊朗(又称波斯)文学;在印度河、恒河流域产生了古代印度文学:在黄河、长江流域产生了古代中国文学;在巴勒斯坦产生了古代希伯来文学。
古埃及文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之-,它保留至今的各种诗歌文集《亡灵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古代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巴比伦文学的光辉代表。古代印度文学如诗集《吠陀》、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故事集《佛本生故事》、寓言集《五卷书》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古代伊朗的《阿维斯塔》不只是-部宗教经典,也是-部珍贵的文化和文学典籍,保存了不少伊朗古老的传说、诗歌、散文等。
(二)古希腊罗马文学
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发祥地,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是西方文学的两个源头。
古希腊文学持续了1000年左右,主要成就体现在神话、史诗、寓言和抒情诗上。古希腊神话具有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是世界神话中保存最完整、内容量丰富的神话。寓言《伊索寓言》具有很高的哲理性。抒情诗起源于民间歌谣,诗人们在艺术上都有较高的成就,对后世欧洲抒情诗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传说盲诗人荷马创作了《伊利亚特》、《奥德赛》。《伊利亚特》叙述了十年特洛伊战争,《奥德赛》写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希腊英雄奥德赛历险回乡的故事。
在文艺理论上取得较高成就的重要作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约前427-前347),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他和其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生勤奋治学。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作的《诗学》对希腊文学作出了理论性的总结。为西方文艺理论史上的现实主义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发展成为-个强大的国家。它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罗马人接受到先进的希腊文化,在其影响下,约公元前3世纪形成了自己的文学。早期罗马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其代表人物是喜剧作家普劳图斯和泰伦斯。普劳图斯的代表作品有《吹牛的军人》、《-坛黄金》、《孪生兄弟》等,他的创作对后世的欧洲戏剧家如莎士比亚、莫里哀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泰伦斯是-位获释的奴隶,他的作品具有文雅严肃的艺术风格,结构严谨、语言精练,人物形象鲜明。《婆母》是他的代表作。在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时期,许多戏剧家都奉泰伦斯的作品为典范。
古希腊的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悲剧的前身是酒神颂歌,戏剧的前身是民间的祭神歌舞和滑稽性表演。希腊悲剧大多取材于神话,其往往带有迷信色彩,反映的是当代社会生活情景。在艺术上继承了史诗和抒情诗的传统,演员朗诵对白,歌对歌唱抒情诗。
公元前5世纪是希腊悲剧的繁荣时期。这-时期涌现出大批悲剧诗人,上演了许多悲剧作品,流传至今的有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诗人的作品。他们的创作反映了奴隶主民主制发展不同阶段的社会生活,也显示出希腊悲剧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埃斯库罗斯(约公元前525-前456),是希腊悲剧的创始人,在悲剧剧史上最大的贡献是在剧中增加了第二名演员,使对话成为戏剧的主要成分,戏剧结构程式基本形成,被人们誉为“悲剧之父”。希腊喜剧出现于悲剧之后,它的繁荣是在雅典城邦发生危机的时代。希腊早期喜剧多为政治讽刺和社会问题剧。它取材于当代的现实生活。对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政治社会问题发表意见。因而,比之希腊悲剧具有更为强烈的政治性。
阿里斯托芬(约公元前446~前385),被誉为“喜剧之父”。他的喜剧艺术属于现实主义,但表现手法极其夸张,喜剧的语言来自民间,朴实、自然、诙谐、生动,他的创作对后世的喜剧和小说都产生了影响。
(三)早期基督教文学
公元-二世纪,产生了早期基督教文学。基督教文学是希腊和希伯来这两个上古文学融合的结晶。古希伯来文学属于西亚文化圈,古希腊文学属于欧洲文化圈,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长驱直人西亚将希腊的文化开始融入希伯来的文化之中,经过30年的“希腊化”运动,终于使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和文学产生。
早期的基督教文学作品很多,到3世纪,出现了经典之作《新约》。《新约》既有希伯来文学的象征性和斗争性,又有希腊文学的现实性和戏剧性。
(四)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文学是指欧洲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的文学,即公元5世纪至15世纪时期的欧洲文学。它的突出特征是宗教色彩、神秘色彩和民问文学色彩较浓。主要包括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城市文学等。教会文学在中世纪是受到官方和教会扶持的正统文学,占有统治地位,创作者主要是教会的僧侣。教会文学的内容主要取材于《圣经》,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缺乏真实性和艺术价值,因而,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
中世纪文学最为著名的是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但丁创作的《神曲》。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人。《神曲》(1307--1321)是但丁在放逐期间写的-部长诗,是他呕心沥血、历经十四年之久的忧愤之作,是诗人的代表作。
《神曲》分为三部《地狱》、《炼狱》、《天堂》。诗人采用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
《神曲》的结构巧妙而严整。全诗分为三部,三行分节,奇偶连韵,每部33篇,加上序诗共100篇。各部的诗行大致相等,看起来匀称、工整,-直为文学史家所称道。
(五)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是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最早出现于法国,进而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古典主义文学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希腊罗马为典范,故称“古典主义”。莫里哀是这个时期最杰出的喜剧作家。其主要作品有《冒失鬼》、《妇人学堂》、《伪君子》、《恨世者》、《吝啬鬼》等。这些作品鞭挞封建制度和丑恶势力,是世界喜剧中最出色的作品。
第三篇:2015山东教师资格统考小学《综合素质》章节考点:中国文学
第三节 中国文学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一)现代文学 1.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次年9月第二卷起更名为《新青年》)创刊,在中国掀起了-场威武雄壮、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起人是陈独秀和胡适。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重要思想武器,向中国的封建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战斗。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此文以“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成为中国新文学向旧文学宣战的宣言书。
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四号上设立《随感录》栏目,于是诞生了中国文学体裁的-个新形式杂文。随感录的作家群有:陈独秀、李大钊、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鲁迅、胡适等。鲁迅后来成为中国杂文大师。
192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令民国-二年级国文教材改用语体文(白话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1918年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篇白话小说《狂人_日记》。鲁迅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等。陈独秀(1879m1942),安徽安庆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1918年和李大到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学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
2.新文学社团的崛起(1)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文学研究会在北京成立,主要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文学研究会是20世纪20年代成员最多、规模最大的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作家关注社会人生问题,因而这些作家被称为“人生派”。这个作家群的主要代表是:叶绍钧(又名叶圣陶)、朱自清、冰心等。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其散文成就很高,鲁迅的二弟。周作人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出任伪南京国民政府委员、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等职。新中国成立之后,周作人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长期主编《小说月报》,积极倡导写实主义文学和为人生的血泪文学,并致力于翻译介绍苏联及各弱小民族的文学作品。郑振铎在30年代出版的70万字的巨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是新中国成立前国内篇幅最多、影响最大的中国文学史专著。同时出版的《中国俗文学史》也是我国第-本民间文学史。而且迄今尚无可以替代之书。
沈雁冰(1896-1981),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人,早年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在上海先后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沈雁冰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腐蚀》和《虹》等;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大鼻子的故事》《林家铺子》等;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市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版了童话集《稻草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1930年,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
朱自清(1898--1948),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代表作品《背影》、《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冰心(1900--1999),女,福建福州人,原名为谢婉莹,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的散文被誉为“美文”的代表。其主要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2)创造社
1921年6月,由留日爱好文艺的中国留学生组建的创造社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等人。1928年以后,创造社的大部分骨干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创造社实质上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艺组织。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代诗风。他创作了《王昭君》、《卓文君》、《屈原》、《蔡文姬》、《武则天》等历史剧本,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甲申三百年祭》等。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21年7月,第-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序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素材。
(3)新月社
1923年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胡适、徐志摩、闻-多、梁实秋等,此后新月社中的诗人逐渐聚拢,形成了著名的“新月诗派”。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为“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格,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闻-多(1899--1946),湖北浠水县人,诗人、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闻-多的诗开创了格律体的新诗流派,影响了不少后起的诗人。
梁实秋(1903--1987),祖籍杭州,出生于北京。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翻译家。梁实秋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版4辑。
(4)语丝社
1924年在北京成立,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俞平伯等人,同时创办了《语丝》周刊。语丝社以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著称,并形成了“任意而谈。无所顾虑”,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
林语堂(1895--1976),福建漳州人。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生著述颇丰。
俞平伯(1900--1990),浙江德清人,红学家、诗人。俞平伯最初以创作新诗为主。1918年,以白话诗《春水》崭露头角。次年,与朱自清等人创办我国最早的新诗月刊《诗》。1921年,俞平伯开始研究《红楼梦》。
(5)南国社
1927年冬成立于上海,前身为南国电影剧社。其宗旨是“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主要成员有田汉、欧阳予倩、徐志摩、徐悲鸿、周信芳等,代表人物和创始人是田汉。南国社团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戏剧,为中国现代戏剧史打开了-个崭新的局面。
田汉(1898—1968),湖南长沙人。著名戏剧家,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五四以后最有成就的剧作家之-。田汉写过多部著名话剧,主要剧作有《咖啡店之-夜》、《名优之死》、《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以及京剧《白蛇传》、《谢瑶环》等。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
3.左翼作家联盟
1929年,面对国民党对革命文艺的疯狂“围剿”,中国共产党要求创造社、太阳社成员鲁迅等作家联合起来,成立革命作家的统-组织。经过近半年的筹备,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翼”)在上海宣告成立。鲁迅、田汉、沈瑞先、郑伯奇等7人组成常务委员会。大会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工作方针。
“左翼”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统-组织,以发展无产阶级文学成为革命斗争的-翼为宗旨。
4.鸳鸳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是由清末民初言情小说发展而来,20世纪初叶在上海“十里洋场”形成的-个文学流派。
这-流派的作家、写手所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包括“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荫花下。像-对蝴蝶-双鸳鸯-样”的才子佳人恋爱小说。铁马金戈的武侠小说,扑朔迷离的侦探小说,揭秘猎奇的社会小说„„都是他们的拿手题材。鸳鸯蝴蝶派小说曾是新文化运动前文学界最走俏的通俗读物之-。
5.七月派
“七月派”是抗战爆发后涌现的-个重要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它因《七月》杂志而得名。胡风是“七月派”的核心人物。“七月派”小说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作品最多的是路翎,他的作品,善于揭示社会的复杂内涵,描写人物心理的多层性。
胡风(1902--1985),原名张光人,湖北蕲春人。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其著作有诗集《野花与箭》、《为祖国而歌》、《时间开始了》,文艺评论集《文艺笔谈》、《剑•文艺•人民》、《论民族形式问题》、《在混乱里面》、《逆流的日子》、《为了明天》等。
路翎(1923--1994),安徽无为人,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路翎193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财主的儿女们》,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短篇小说集《朱桂花的故事》、《初雪》、《求爱》,话剧剧本《英雄母亲》、《祖国在前进》等。
6.抗日战争时期的讽刺小说
1938年4月,张天翼发表了讽刺小说《华威先生》,以抗战以来在温煦作品中宣传抗战、颂扬英雄和打击侵略者的风气,暴露-个“抗战官僚”的丑恶嘴脸。张恨水的长篇讽刺小说《八十-梦》、《五子登科》等,以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形势和情调来反映社会的腐败黑暗。
张天翼(1906--1985),湖南湘乡人,中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和儿童文学作家。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是“左翼”优秀的讽刺小说家。抗日战争时期,他的短篇集《速写三篇》,深刻地暴露了国统区抗日运动的阴暗面,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其中《华威先生》是他讽刺小说的-部力作。
张恨水(1895--1967),安徽潜山人,现代小说家,1917年开始发表作品。他在5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共完成中长篇小说100多部。主要作品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八十-梦》、《五子登科》、《白蛇传》、《啼笑因缘》、《孔雀东南飞》、《金粉世家》、《太平花》、《燕归来》、《夜深沉》、《北雁南飞》、《欢喜冤家》、《秦淮世家》、《纸醉金迷》等。
7.新型小说
新型小说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解放区作家在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小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映工农群众崭新生活面貌和农村历史性变革的小说。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代表了解放区土改题材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解放区除了土改题材的小说外,还有反映农村新生活事物的小说。如柳青的长篇小说《种谷记》、欧阳山的长篇小说《高干大》。
另外,在解放区还出现了-批令人瞩目的中长篇章回新英雄传奇小说,中篇有柯蓝的《洋铁桶的故事》;长篇有马峰、西戎的《吕梁英雄传》和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丁玲(1904--1986),湖南临澧人,现代女作家。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48年发表了反映解放区土改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曾被译成多种外文,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丁玲-生著作丰富,有些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周立波(1908--1979),湖南益阳人。1934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翻译了肖洛霍夫的长篇捧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第-部)和基希的报告文学《秘密的中国》。1948年,发表了代表作长篇小说滞风骤雨》,展现了东北农村-个名叫元茂屯的村子进行土地改革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画面,刻画了-系列生动的农民形象,成为中国最早出现的以土改为题材的优秀作品之-,艺术上显示了民族特色和个人风格,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风靡全国,曾出版过多种文字译本。
8.新歌剧
1942年延安文艺整风以后,解放区兴起了群众性的新秧歌歌剧。新秧歌歌剧剔除了旧秧歌中常有的低级趣味的内容,加工改造了它的音乐、表演等形式。
新秧歌歌剧的代表作是王大化、李波等人创作的《兄妹开荒》,周而复、苏-平的《牛永贵挂彩》和马建翎的《十二把镰刀》等。
在新秧歌歌剧蓬勃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贺敬之、丁毅执笔的歌剧《白毛女》。歌剧《白毛女》最突出的艺术在于它创作了完美的、富有中国风格的民族歌剧的新形式,标志着中华民族新歌剧走向成熟。贺敬之(1924-),山东峰县人,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部新歌剧《白毛女》,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新中国成立后,他创作了《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十月颂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之歌》等有名的诗篇。他的政治抒情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成就突出。
(二)建国后十七年至“文化大革命”的文学 1.新中国十七年文学(1)小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间。小说基本上确立的是历史与现实两类题材。在历史题材方面,以反映民主革命为主,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各个历史阶段。长篇小说有: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孙犁的《风云初记》、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冯志的《敌后武工队》、冯德英的《苦菜花》、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曲波的《林海雪原》和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等。短篇小说有:王愿坚的《党费》、《七根火柴》,热情刻画了长征时期英勇悲壮的共产党员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用长篇的形式反映农业合作化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赵树理的《三里湾》、周立波的《山乡巨变》和柳青的《创业史》。60年代前期问世的两部长篇是浩然的《艳阳天》、陈登科的《风雷》,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描写了农业、手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两条路线的对立和两个阶级的斗争,反映社会主义变革的尖锐性、复杂性。
梁斌(1914--1996),河北蠡县人,现代著名小说家。他创作的多卷本长篇小说《红旗谱》被誉为反映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式作品,引起强烈反响,并被改编为话剧、电影。
欧阳山(1908--2000),湖北荆州人,现代著名小说家。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46年创作完成反映边区经济发展和农村新貌的长篇小说《高干大》。
1957年,欧阳山开始长篇巨著《-代风流》、《三家巷》、《苦斗》、《柳暗花明》、《圣地》、《万年春》的创作,作品展示了-幅中国现代革命的历史画卷,生动地刻画了周炳、区桃等-批从“三家巷”里走出来的典型人物,通过-个工人出身的知识分子复杂而漫长的革命经历,反映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杨沫(1914--1995),祖籍湖南泪罗,生于北京,当代女作家。1958年出版的代表作《青春之歌》是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的优秀长篇,成功地塑造了知识青年林道静这-艺术典型。小说在读者中,特别是青年学生中影响深广,曾由作者改编为电影剧本,拍成同名电影上映。
柳青(1916--1978),陕西吴堡县人,当代著名小说家。1938年后开始创作活动。他几十年如-日生活在农民中间,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他的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生活气息浓厚,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地雷》,中篇小说《咬透铁锹》,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其代表作品是《创业史》。
浩然(1932--2008),天津人,当代著名作家。1962年底开始创作多卷本长篇小说《艳阳天》,1970年底开始创作另-部多卷长篇小说《金光大道》。这些作品在当时有较大影响。1987年发表了长篇小说《苍生》,以新的视角观察和反映变革中的农村现实和新时期农村的巨大变化。作品生活气息浓郁,乡土特色鲜明,语言朴素自然。“写农民,给农民写”是他的创作宗旨。周而复(1914--2004),生于南京,当代著名作家,其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特写、剧本等。周而复的创作成就在小说方面,他的长篇小说《白求恩大夫》以充沛的激情刻画了白求恩大夫崇高的形象,生动感人。代表作《上海的早晨》以改造民族工商业者为题材,塑造了各具个性的资本家形象,规模宏大,构思严谨,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
(2)诗歌
在50年代最初的几年中,诗人们尚在调整适应期,创造不多,比较重要的作品是抒写开国大典的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郭沫若的《新华颂》、胡风的《时间开始了》等诗。1957年上半年,在“双百”方针鼓舞下,诗坛涌现-批敢于触及时弊、勇于编写生活矛盾的诗,如艾青的《养花人的梦》、郭小川的《望星空》等,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思考和大胆的创新精神。
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当代诗人。1936年《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举成名。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出版了《北方》、《向太阳》、《火把》、《黎明的通知》等9部诗集。从1936年起,艾青出版诗集达20部以上,他的作品被译成10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多等人之后又-位推动-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
郭小川(1919--1976),河北丰宁县人,当代诗人。郭小川创作丰厚,主要著作有:《平原老人》、《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鹏程万里》、《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昆仑行》及-些政论、杂文等作品。
(3)戏剧
戏曲、话剧和歌剧是中国当代戏剧的三大主要剧种。
新中国成立后话剧发展较快,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品。如刘沧浪等人的《红旗歌》、胡可的《战斗里成长》,老舍的《龙须沟》、《茶馆》,傅铎的《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天津码头工人集体创作《六号门》,陈其通的《万水千山》,曹禺的《明朗的天》,夏衍的《考验》、《马兰花》等。
1958年到1962年间,话剧出现了-个历史剧的热潮。其数量之多,影响之大,质量之优都是前所未有的。郭沫若的《蔡文姬》、《武则天》,田汉的《关汉卿》、《文成公主》,老舍的《神拳》,曹禺的《胆剑篇》,朱祖贻等的《甲午海战》等历史剧的优秀之作都产生在这个时期。
1953年起,国家对全国360多个文工团进行整编后,成立了11个歌剧团,从此开始了歌剧专业化、正规化和建立剧场艺术的历史。这-时期涌现出了中国现代歌剧史上-大批精品,如《洪湖赤卫队》、《刘三姐》、《红珊瑚》、《江姐》等。
老舍(1899--1966),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辈子》;剧本《龙须沟》、《茶馆》以及《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话剧剧本《茶馆》以独特而又精巧的戏剧结构,“小说式”的人物刻画,鲜明而突出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表现出巨大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国话剧艺术的-颗璀璨明珠。
老舍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同时,老舍也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曹禺(1910---1996),湖北潜江人,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1934年曹禺的处女作四幕话剧《雷雨》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夏衍(1900--1995),河南开封人,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他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他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了巨大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夏衍改编创作了《烈火中永生》、《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1994年10月,被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4)散文
新中国成立后17年的散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优秀散文作品有:巴金的《生活在英雄们中间》、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刘白羽的《朝鲜在战火中前进》,杨朔的《鸭绿江南北》等。
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散文作品有不少是知名的篇章。柳青的《王家斌》,沙汀的《卢家秀》,描绘了经过社会主义变革后的农村新气象。华山的《童话的时代》,臧克家的《毛主席向着黄河笑》、雷加的《三门峡截流记》,以浪漫的诗意笔触描绘我国人民根治黄河的气魄和理想。杨朔的《石油城》。李若冰的《在柴达木盆地》,萧乾的《万里赶羊》等作品,勾画出戈壁沙滩、内蒙古草原等祖国各地建设者勇敢跋涉的足迹,表现了各条战线上的情景。
魏钢焰反映纺织女工赵梦桃事迹的《红桃是怎样开的》,田流描写农民植棉能手吴吉昌事迹的《忠心耿耿》,陈广生等的《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穆青等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郭小川等赞美南京路上好八连永葆革命传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高尚风格》以及巴金的《-场挽救生命的战斗》,“中国青年报”记者的《为了六十-个阶级弟兄》,郁茹的《向秀丽》等作品反映着各条战线上的新事物、新人物、新思想、新风尚,着重表现我国人民战胜天灾人祸的无畏勇气、坚韧毅力、高尚情操和共产主义理想。
巴金(1904--2005),祖籍浙江嘉兴,中国现代文学家、翻译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他的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散文集《随想录》。
魏巍(1920--2008),河南郑州人,当代作家。他著有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等。1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他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
刘白羽(1916-),北京市人,当代作家。其作品以散文为主,代表作有散文集《万炮震金门》、《红玛瑙集》、《长江三峡》等。
杨朔(1913--1968),山东蓬莱人,著名散文家。杨朔的散文以“诗化”为主旋律,其散文充满诗情画意,其中散文《雪浪华》、《香山红叶》、《荔枝蜜》等影响较大。
李若冰(1926--2005),陕西泾阳县人,当代散文家。他著有散文集《在勘探的道路上》、《柴达木手记》、《红色的道路》、《山-湖•草原》、《神泉日出》、《李若冰散文选》等。
(5)“山药蛋派”与“荷花淀派”
山药蛋派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个当代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此流派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们笔下的生活、人物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拔高及理想化。而是朴素、厚实、真实可信。
山药蛋派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人物情景的描写融化在故事叙述之中,结构顺当,层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展示,语言朴素、凝练,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赵树理(1906--1970),山西沁水县人,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赵树理的作品多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如《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有-种新鲜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
荷花淀派是以孙犁为代表的-个当代文学流派。此流派-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流派得名,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景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孙犁(1913--2002),河北安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荷花淀》、《芦花荡》,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三集),散文集《津门小集》、《晚华集》等。《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的-部小说和散文合集。
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体小说”,即诗歌型文体小说。2.“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文学(1)文学作品的“三突出”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都要突现阶级斗争这个“纲”。文学作品都要实行“三突出”,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造成了文学创作的公式化,导致了文学作品的机械化、单-化、僵硬化,严重扼杀了文学的创作和发展。
(2)八个“样板戏”
这一时期,文艺舞台上只能上演八个“样板戏”:京剧现代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乐《沙家浜》,之后又推出了现代京剧《龙江颂》、《平原作战》和《杜鹃山》。
(3)小说
这一时期,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小说是浩然的《金光大道》和黎汝清的《海岛女民兵》,这两部作品虽然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生活积累,但由于作者受时代的影响,其作品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极“左”的时代印记。
在极“左”政策的统治下,张扬描写爱国知识分子爱情小说的《第二次握手》以及张宝瑞描写国共两党隐蔽战线斗争的《一只绣花鞋》等却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
(4)天安门诗抄 1976年清明节期间,首都人民以革命大无畏的精神,冲破“四人帮”的重重禁令,写了成千上万的诗词。沉痛悼念周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童怀周(集体)将这些张贴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或在天安门广场上朗诵过的诗歌选编成《天安门诗抄》,收入了600余篇诗文。
更多信息请访问山东教师考试网
第四篇:教师资格统考综合素质写作题
写作题一(本大题共50分)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在一起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马克思说:“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
请以“师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写作题二(本大题共50分)
19世纪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对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
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得少于800字。
写作题
【参考范文一】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谈起教师的形象,人们可以说出许多赞美之词,如园丁、蜡烛、人梯等。但我认为,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有爱心,也就是爱学生。
优秀教师在教育方法上是千差万别、各有千秋的,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对学生的爱。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教师要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度的责任感去热爱他们、关心他们,及时地培养和教育他们,细心地呵护他们,做他们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特级教师斯霞说:“人民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爱祖国、爱人民、爱教育事业的集中表现。”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这是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共识。陶行知曾提出“爱满天下”,因此他才能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正是因为教师有了无私的爱,教师在人们心中才变得崇高起来。我自任班主任以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课余时间加入学生行列,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谈心,给他们讲英雄人物的故事。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我及时开导、教育他们,他们也乐意对我说心里话。在一次作文课上,我让学生写“你最敬佩的一个人”,结果全班学生竟都是写我这个班主任老师的,写我如何关心他们,如何教育他们等。由此可见,爱学生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
教师的爱不是一般的爱,它是严与爱结合的理智的爱、科学的爱,它体现的是党和人民对下一代的关怀。师爱尤其体现在对后进生的爱上。好教师对后进生
不是“头痛”而是“心疼”,他们不歧视后进生,对后进生给予厚爱。记得刚接手这个班时,班上有两名学生,曾被许多老师认为是“朽木”,在全校是出了名的调皮蛋。但我并不因此而对这两个学生斥责、挖苦。我通过观察、家访、个别谈心等方式了解他们,发现他们并非“朽木”,而是由于家庭条件太差而影响了学习。为此,我首先给他俩买了一些学习用品,还发动全班学生向他俩伸出援助之手。两个星期后,他俩的思想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再没有学生反映他俩搞破坏、违反纪律了。更可喜的是,一个月过后,他俩在一次语文测验中竟考了六十多分,以后他俩的成绩是稳步上升。由此可见,教师的爱有巨大的感染力,它是教育的桥梁。有了爱,师生之间才能思想相通,情感交融。一般来说,教师的爱能吸引学生喜欢上课。师爱还有助于激活孩子的思维,在爱的氛围中,人的想象就丰富了,思维就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教师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形象的重要标志。假如一个教师讨厌学生,对学生讽刺、谩骂,那他不但教育不好学生,而且还有损自己的形象。
爱学生吧,用我们的爱心、诚心、细心、耐心去换取家长的放心。学生需要教师的爱心,家长需要教师的爱心,人民需要教师的爱心,教师自身形象也需要爱心。毋庸置疑,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写作题
(写作思路二)
首先,乌申斯基的这句话体现的是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教师特别是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教育活动进行时存在,在学生未来的成长道路中也具有延时的价值,而且举足轻重,不可替代。其次,考生应从乌申斯基这句话中提炼出论点,如“德高为范”。然后,可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或所见所闻组织论据,从而使论点更加生动真实。最后,考生应着眼于论点,进一步从理论上加以深化与升华,从而使文章更加充实、完整、有力。
第五篇:2015年河南教师资格统考中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一)
2015年河南教师资格统考中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
(一)【高频考点提要】
1.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2.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高频考点速记】
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
(一)教育观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二)素质教育观 1.定义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3.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三)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 1.素质教育观的产生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末提出的一个概念。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等。应试教育把教育活动的评价环节作为教育目的所在,把人的素质的某个方面作为全部,教育活动本身和教育培养对象被严重扭曲。因此,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2.素质教育观的发展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
1996年3月由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和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的产生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这标志着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四)中学素质教育 1.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
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是指国民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其他层次、形式相同的性质。中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即中学素质教育培养受教育者作为国家公民的基础素质。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2.中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中学教育包含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中学素质教育是顺应初中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
更多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及备考资料:河南招教网:http://he.zgjsks.com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