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心留守儿童的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大路中心学校
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情况自查小结
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温馨家园,让他们感到留守儿童之家的温暖,体验“留守爸爸妈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也进一步规范留守之家加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及管理,大路中心校学校于12年10月16日利用一天时间对辖区内的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学校进行了督查,先将检查情况做一总结。
一、基本情况
1、大路中心学校下辖7个完小,8个教学点,实有在校生2155人,82个教学班;3-5周岁在校(园)1233人,分别分布在14个教学点、4个幼儿看护点和1个幼儿园;全乡在岗教师146人。目前现已成立10个留守儿童之家,覆盖全乡所有小学。
2、留守学生量大面广。全体在校学生约有2155人,其中留守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86%左右。
3、留守学生监护状况不容乐观。留守学生中大多数是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其中的70%-80%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20%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监护。
4、留守学生对父母的期盼强烈。据学校调查了解近70%的留守学生非常想念在外工作的父母,希望父母在家陪伴自己,或至少要有一人在家。40%的孩子希望爸爸妈妈常回家或多打电话。而据学生反映表明,留守学生父母一年回家一次的占60%—65%,两年回家一次的占20%,两年以上回家一次的占15%—20%。
二、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
1、受父母挣了钱回来很风光的影响,学习成绩差。表现在学习中就是“人在教室心在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打架,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因此经常迟到、早退、上课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较好的完成家庭作业,甚至旷课上网。
2、受缺乏父慈母爱和祖辈溺爱的影响,行为习惯不良。长期由爷爷奶奶抚养,受祖辈溺爱,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缺乏约束的小皇帝心理。缺乏集体感;感情脆弱、性情孤僻、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存在说谎现象,在家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在校骗老师。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早退、打架斗殴的现象,在家里好吃懒做,不做一些诸如洗碗、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对监护人不礼貌,时有夜不归家的现象发生。生活习惯较差,有早上不洗脸不濑口,晚上不洗脚,长年不理发的坏习惯。整天疾迷武侠小说和网络游戏中;抽烟喝酒,模仿武侠小说拉帮结派,结拜师兄师弟。
3、受过分依赖学校教育的影响,产生道德缺失。父母常年外出打工,认为教育孩子这是学校的事情,反正子女交给你学校教育,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了,教不好是学校的责任。
三、主要做法
1.实行“留守儿童”信息登记制度,对留守学生的父母外出情况、家庭情况、联系方式等记录在案,准确掌握这些孩子的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2.加强留守儿童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在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孩子可利用亲情电话向远在他乡的父母汇报自己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亲情交流。
3.加强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着重抓好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4.关注并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灵,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三、存在问题
1、我校留守儿童存在的面广,分散在各个行政村的各个自然庄,在与家长联系和沟通、家访上极不方便;
2、学校的硬件设施匮乏,电脑依然是几年前别的撤并学校农远工程的老化电脑,几近无法使用。
3、图书资源匮乏,且是破损旧的图书,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
4、活动的器材少,种类不多;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1.在校内和校外营造关注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2.召开班主任培训会,强化教师对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的观察,帮助学生处理好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教育他们及时解开思想疙瘩,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
3.召开部分学生家长座谈会,了解临近的留守学生家庭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引导学生保持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良好的心态。4.走访留守学生,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教学中、日常生活中号召全体师生及时地帮助他们。
第二篇:关心留守儿童
中国梦.教育梦征文稿
题目: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姓名:蔺菊花 年龄:38
单位: 永昌学区中沟小学 电话:*** 邮箱:690293496@qq.com
教学随笔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永昌学区中沟小学
蔺菊花
关心留守儿童,我们义不容辞。
教学生知识,我知道我会做的很好。可是,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我却心怀忐忑。但是,为了我的梦想,我要去做,一定要去做-----培养一个个优秀的留守儿童。
刚接到这个班的时候,孩子们学习不是很好,在全学区21所学校中排16名。更让我感到不安的是,孩子们看起来话少而缺少活力。到底是怎么了呢?我整夜整夜的想,是学习不好吗?没有自信心吗?我逐个孩子进行谈心。但孩子们说的还是很少。看着他们很忧郁的样子,我心痛。一次,一个孩子张思静没来上学,我非常着急,一边打电话,一边让孩子们去家里找。后来她妈妈告诉我说孩子病了。我有点不太相信,我又到她妹妹那里了解情况,她妹妹说了实话,她不想上学,没病。我心里震颤了一下,为什么?这孩子为什么骗我?我一遍一遍给她妈妈打电话了解情况。她妈妈告诉我说:“这孩子就这样。我和她爸在外面打工很少回家,回家她也不和我们多交流,甚至说她不是我们亲生的,老师,我也没办法啊!”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看着她郁郁寡欢的样子,我心如刀割。
我开始从资料、从媒体查找原因,才得知这是留守儿童普遍的心理问题,我班里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这情况。我着急了,但我也更兴奋,我终于知道了原因。于是,我先从孩子的家长开始做工作,打电话告诉他们孩子是多么的需要他们,让他们一定常回家看看自己的孩子,多多的陪陪孩子。但更多是和孩子谈心、交流,告诉他们说:“父母不在身边陪你们也有他们的苦衷啊!他们是想给你们创造更优裕的生活条件,他们也想陪你们,可是…….,”让同学们多想一想是为什么?后来我又让孩子们写关于父母的作文,在全班同学面前读,写的太感人了!从他们稚嫩的笔杆下读懂了父爱与母爱。张思静的作文读完后,大家眼眶湿润了,是啊,“世上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呢!”后来张思静的妈妈打电话来告诉我说,老师,张思静现在变了,变的我都不敢相信了。只要我们一回家,就高兴的嘘寒问暖,还学会给我们做菜了,她说:“妈妈,以前我不懂事,惹你生气了,原谅我!”“好,好,变了就好,变了就好……”我也激动的不知道再说什么了。后来好多家长都打来电话说:“老师,你带上我们孩子们后都变了,懂事了,学习也好多了!”是啊,只要你用心付出了会有收获的。正如家长们所言,孩子的学习进步太大了,一学期之后成全学区的第三名,我都有点惊呆了!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就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的、专心的垂着绿荫!
第三篇:关心关爱留守儿童
关心关爱留守儿童
茂县常年有大量外出务工人员,使茂县成为留守儿童大县,全县留守儿童呈现“数量多、分布散、年龄小”的特点,为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使之能够安心学习,茂县积极思考,创新方式,努力作为,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工作。
一是以学校为平台,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主动探索,初步形成一些好的做法,如建立留守儿童名册、掌握留守儿童分布;开展家访和谈话活动、了解留守儿童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在家表现现状;登记外出务工家长电话号码,畅通家校的联系渠道,实施留守儿童工作考核。继续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使大量留守儿童进入寄宿制学校学习生活,让他们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得到教师和同学多方面的辅导帮助,促使他们热爱生活。
二是以乡镇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工作网络。乡镇建立以妇联、团委、民政、派出所等部门组成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妇联负责。各行政村相应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大学生村官、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等为组员,形成自上而下组织网络,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第四篇: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回族镇王西小学校园环境幽雅,布局合理,人文气息浓郁,绿化率达30%,是一所高标准、现代化、有特色的乡镇学校。我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开放式办学、全方位育人。学校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优秀的老师群体、丰富的校园文化、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突出的教育业绩,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尤其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方面实行了大胆探索,创新尝试,我们的做法是:
一、摸清现状,分析实情
回族镇王西小学位于回族镇王西村,人口5000多人,耕地少,外出务工人员多,我校有574名学生,学生来源广,但其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留守儿童较多。我校开展了“留守儿童”专项调查工作,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校“留守儿童”总数为113人,占学校学生总数的19.7%,但这些弱势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却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发展,牵动着广大教职员工的心。
“留守儿童”大致分为四类:一是祖辈监护型,即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形式,属于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约占32%;二是父母单方监护型,就是由父亲或母亲一方监护,属于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约占60%;三是亲朋监护型,即由亲戚(非直系亲属)朋友代为监护,属于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约占5.3%。四是单亲或孤儿约占2,79。“家庭教育的缺位”、“父爱母爱的缺失”、“沟通交流的缺少”、“有效监护的缺乏”,使得“留守儿童”的情感、心理、生活、学习乃至人格方面都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公平。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不仅是对他们个人成长的关爱,而且是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体现;不仅是对不断发展的劳务经济的支持,也是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学校“育人至上、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内在要求。
二、组织保障,构建网络
1、学校成立“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由学校校长尚利军任组长、副校长薛果红、魏红军任副组长,政教处主任、各班主任任成员,广大教职员工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为了让“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健康成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以教育科研为切入点,走特色办校之路,开始探索和尝试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模式,学校构建了立体育人网络:一是寻找代理爸爸和妈妈;二是学校政教处具体负责,各班主任具体实施,师生员工多位一体,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
三、健全制度,创新机制
学校先后出台了《留守儿童奖励制度》、《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留守儿童之家工作人员职责》、《留守儿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与此同时,我校一直以来注重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工作保障机制:
1、完善教育责任追究制,实施了“楼道值勤制”、“五分钟报告制”、“全员育人导师制”、“课堂督导制”,充分关注“留守儿童”,确保育人安全一流。
2、学生测评,学情调研,重过程,重竞争,重协作,确保育人服务一流。
3、校园、教室,净化、亮化、美化,确保育人环境一流。
4、每期召开“留守儿童”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德育及安全工作现场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表彰会,评选“先进代理家长”、“先进育人工作者”、“先进班集体”,确保育人奖励机制一流。
四、拓宽思路,活动育人,开展“十个一”活动
1、建好一个“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建立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室内布置做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配置有档案资柜并分班存放本校留守儿童档案袋,有一部电话机、一台电视机和dvd机、一台计算机、有一定数量的艺体器材、有可供阅读的图书,每天安排一名老师轮流值班管理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并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在“家”中开发活动。
2、开通一部亲情电话。
学校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留守儿童在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3、落实一名代理家长
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位老师必须作一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尤其是做无人监护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4、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各班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5、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各班要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留守儿童”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6、谈一次心。代理家长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7、读一本好书。老师或代理家长指导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好书。三年级以上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并分年级段进行书评,陶冶学生的情操。
8、写一封亲情书信。代理家长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9、过一个快乐的生日party。各班要建好“留守儿童”学生生日,记入档案(同生日的人数多时,开特别座谈会),要大力开展“留守儿童”赠一张生日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广播室)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10、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老师、代理家长引导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校作了大量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信心有了,自理本领多了,自立能力强了,理解父母深了,人格更加健全了,学校教学质量也显著上升了。
我校的“留守儿童”人数多,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但是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今后我们将继续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贯彻《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省市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文件精神,努力践行学校“育人至上、和谐发展”办学理念,谨遵“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校训,进一步加大“留守儿童”工作力度,做细、做实、做好“留守儿童”工作,让他们感受到春风沐浴雨露、健康快乐和谐成长,从而拥有自己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白云区牛场乡中心完小“留守儿童”
教育工作介绍
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地处白云区最边远的山区,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辖13个行政村,共11912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0%以上。每年都有2000余人外出务工,占青壮年人口的三分之一,这样就产生了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因此,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成了牛场乡中心完小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
一、基本情况
牛场乡现有10所小学(其中6所为教学点),有学生796名,教师78名;1所初中(名为白云区民族中学),有学生460名,教师39名。目前,全乡共有留守儿童(小学)87名,其中乡中心完小71名,占该校学生的18%。
2009年9月乡中心完小建立了白云区首家“留守儿童之家”,由中国“娃哈哈”集团捐赠25万元,白云区人民政府匹配117万元,修建了留守儿童宿舍楼一栋。成立“留守儿童之家”时有留守儿童83人,占学生总数的22%,是一所留守儿童聚集学校。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为了充分体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关爱,该校采取了积极措施和方法,做了大量的工作。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乡中心校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校校长为成员,各校又成立了相 应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做好“留守儿童”的工作职责,教师作为义务工作人员,聘请了专门的生活老师,深入学生家中进行调研,综合分析“留守儿童”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关爱行动。同时,把“留守儿童之家”创建工作纳入学校班子成员履行教育工作职责评估和考核,年终对教师个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2、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学校先后制定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制度》、《“留守儿童”管理制度》、《“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牛场小学还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工作人员职责、代理家长职责、跟踪反馈制度等,切实做到有章可循。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学校对“留守儿童”学生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把留守儿童父母的家庭地址、打工地址、联系方式、临时监护人的住址、联系电话登记在册,建立了成长记录档案,有《“留守儿童”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登记表》、《“一帮一”结对情况登记表》、《留守学生个案记录》等,学校收集了他们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有关评价。
4、突出重点,创新亮点。针对留守儿童中午休息、下午放学、周末及寒暑假教育的管理问题。学校紧紧抓住午休和下午放学两个重点时间段,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后,每天开放图书室、网络浏览室;晚上组织学生进行晚自习,并有专门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学校开展了结对子帮扶,周末行动家教讲座等活动,建 2 立了学校与村庄,村庄与家庭,家庭与学校的跟踪反馈机制,从而形成了村庄、学校、家庭三者相互联系的教育管理链。
三、主要做法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牛场乡中心完小面临这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始终在关爱“留守儿童”中尽力做到更细致、更深入、更全面,让“留守儿童”能快乐健康地成长,让家长能安心地从事自己的工作。
(1)牛场小学免费为学生提供住宿,并且精心布臵寝室。学校没有收取学生的住宿费和管理费。寝室内布臵做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每室有“温馨小家”牌,就是在每室门上显示学生的相片,每个都是这个家的成员。
(2)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学校在宿舍管理室开通亲情电话,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留守儿童在休息时、想亲人时能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从而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3)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他们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晚上安排一定时间上晚自习,让教师义务对学生进行辅导。
(4)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有“留守儿童”一至六年级不等,针对“留守儿童”动手能力差,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现象,学校每年根 据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生活技能培训,举办留守儿童生活技能比赛。例如洗衣、叠被、钉钮扣、削苹果、烧菜做饭包饺子等,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学校力争对留守儿童做到了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5)建立心理咨询室,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想亲人、孤独、还有少数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矫正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在校生活、学习的快乐和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他们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6)每学期开始,班主任老师对每位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摸清家长在外工作或生活的的地址、联系电话。通过电话联系,就“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家长进行交流。利用家长回来探亲这一段时间,通知家长到校上课。让家长获取更多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和教育信息。学校还给家长讲,争取寒暑假孩子带到了他们打工的地方,让他们感受父母在身边的快乐,感受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同时让他们亲历家长养家糊口的艰辛,使孩子真正受到感恩教育。
(7)为“留守儿童”提供娱乐场所。学校设有电视室,他们可以观看电视;开放图书室,让他们能阅读书籍;开放电脑室,他们可以进行适当的游戏和上网学习;再是坚持带动他们进行文体娱乐活动,让他们在团结友爱互助合作中得到快乐,增强体质。
(8)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学校住校生不收费,每天有固定补助8元的生活费。学校适时联系社会各界到学校资助。如: 2010年的“六一”儿童节期间,联系省总工会到学校慰问留守儿童,给学校捐助学习和体育用品等,资助了2.5万元,为每位学生发放了一个书包,并发给20名困难的“留守儿童”每人200元的慰问金。
以上是牛场乡中心完小“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具体做法的介绍,其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敬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学校今后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