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教材培训汇报材料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培训汇报材料
郭玉荣
2009年7月21到22日我受学校的委派到石家庄参加了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培训,这次培训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教材总主编倪文锦教授解读新大纲,二是石家庄信息管理学院研究所的陈金海就《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报告。
倪教授对大纲的解读有四方面内容:一是明确课程任务、培养目标,落实新大纲 ;二是改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三是语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 ;四是新教材的把握和教学。具体内容如下:
一、明确课程任务、培养目标,落实新大纲
(一)教学大纲修订的思路:(1)以继承和完善为前提,客观剖析2000年<大纲>﹐在承接的基础上完善和提升;(2)以理念为指导,提升高素质劳动者文化素养﹐体现课程功能;(3)以务实为要旨,根据实际需要﹑正视实际现状﹑针对实际问题﹑务求实际效果;(4)以整体推动为目标﹕明确课程定位----确立改革取向----引导观念更新----规范内容与要求—--指导教学实践与改革----提出教材编写要求;(5)以清晰表述为要求﹕说正确﹑说准确﹑说清楚﹑说明白。
1.新大纲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大纲 表 述
2000年《大纲》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新《大纲》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新大纲构建模块化内容结构:
结构 基本內涵 作用与意义
基础模块 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 1.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制度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革的要求。
职业模块 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 2.体现规定性与灵活性结合限定
选修内容﹐提高了可选择性。
拓展模块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3.具有鲜明职教特色 的任意选修内容
3.新大纲强化语文应用能力
着力点 表述(列举)意义
课程任务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 从“定位“上保证﹐具有“纲” 文字 …… 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 的作用
课程教学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 的语文基础知识﹐ 从培养目标高度丰富”应用能
能掌握日常生活 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 力“内涵 代文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口语交 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 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 1.强化职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性内容。1.以规定性要求 落实。
2.减少文言文和写作教学内容,降低 2.明确高素质劳动者必备 教学要求 的”应用能力"
4.有机渗透职业教育元素
渗透点 突出体现
课程任务教学目标 于“任务”中渗透职教元素,以“适应就业和创业需要” 为“目标” 的归宿和检验标准
教学内容教学结构 特指职业模块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1.强化职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性内容。2.通过“实践活动”平台,创设职业情境
提升语文活动地位
落实点 突出体现
教学内容 设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并列﹐强调其具有整合功能
教学实施 1.在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中规定教学时数。
2.提出“加强语文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
(二)课程任务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教学建议
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1.教师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努力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应了解职业教育语文课程的特点,研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规律,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要结合教学实践,加强教学反思,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和效率。
2.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以及专业课程的联系,创设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帮助他们认识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3.重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要尊重学生的感受与情感体验,同时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4.积极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加强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5.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合理应用多种媒体组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有益自学的教学环境。
落实新大纲,改革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现状,首要的任务有三个:
1.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观念的革新,一是明确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二是转换位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帮助者。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实行情境教学和开放教学。
3.改革评价机制,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评价中心移向形成性评价这方面来。
二、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模式 1.情境式教学模式
创设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索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同样是事件的探索者或问题的解决者并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建构主义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只听别人的讲解
具体程序是:
第一,创设情境。根据学生的需要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第二,确立问题。在上述情况下,选出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去解决。
第三,自主学习。要求每一个学生自主进行问题的解决,教师只负责提供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协作学习。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五,效果评价。在所有的过程中适时进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评价,并记录学生的表现。
特征:学生中心(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的主体)情境中心(活的情境是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平台)问题中心(学生思想汇集的中心和焦点)
2.支架式教学模式
教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支架。在教学开始阶段,教师介入程度比较大,引导教学的展开,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在学生逐渐掌握、建构起所学知识概念后,教师介入的程度逐渐降低,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到最后教师撤去支架。
基本程序是:
第一,创设情境,引入情境(引入情境,提供工具)
第二,搭建支架,引导探索。(帮助确立目标,提供探索方向;明确问题情境,解释隐含问题; 提供术语、概念及解决问题原形,使学生顺利迁移,要循序渐进加大难度,逐步放手)
第三,教师放手,独立探索(让学生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视角、方法等)
第四,合作交流(组织学生就自己的探索过程、解决方案、思考方式方法,乃至感受与他人交流,大家分享不同的成果)
第五,效果评价(个人自我评价,集体对个人评价,这是反思提升的过程)
3.目标——导控模式
又叫“目标式教学”
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反馈矫正为手段,以教学评价为保证,以多种教法结合使用为桥梁。以群体教学和个别化教学为形式,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现有水平上都有所提高。
基本程序:目标认定——前臵补偿——达标教学——矫正深化。
目标认定:定根据课的教学目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有三方面的目标:认知性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前臵补偿: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三个目标的诊断,作好有关准备,旨在解决学生学习新课时在知识、技能、策略、情感等方面的缺陷。
达标教学:掌握新知,形成能力(技能技巧),渗透情感教育,突出人文关怀。
矫正深化:依据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校正教学,为没有达标的学生提供第二次学习机会,对优秀学生进行延伸训练。
4.情——知互促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既有效地获得知识,又陶冶其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
A 创设情境
根据教学目标,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或场景表演等手段构成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融入情境,求得学生的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理智活动与情感活动的有效统一。B 参与各类活动
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游戏、唱歌、听音乐、表演、谈话和实践操作等活动,在特定的气氛中,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创设情境的活动中去。C 总结转化
通过教师启发与总结,使学生实现科学知识和道德情感的内化。
三、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策略
(一)以小组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
1.小组成员应该是异质互补的。小组长必须是教师的得力助手,一定要把小组长的工作做好。2.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要有每周的评价、课上的评价、作业的评价、考试的评价,所有的评价基本上都在小组进行。
3.在小组培养团队精神,学习过程中要有小组之间的竞争、对抗。4.小组形式必须明显,应该小组学生坐在一起。
(二)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1.强化预习。预习必须是有目的的,教师检查预习一定要及时、认真。2.要有朗读、诵读的考察和评价 3.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展览、比赛。如读书笔记比赛、读书卡片展示、读书批注展览等。
(三)处理好双主体的关系
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稳固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主拨、主帮作用。2.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构建和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思路狭窄需要拓宽,遇到疑难需要打开思路,迷途之中要引上正路,走投无路时要铺路架桥。
(四)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贴近生活
1.改变过去以课堂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将着眼点放到生活中去(社会),放到专业发展上去。2.把教学内容的来源与现实生活(包括专业)联系起来,教学中的许多知识、原理、概念、规则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因此可以把书本中的这些和现实生活(包括专业)相联系,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情况让学生加深体验和理解。
3.通过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实生活(包括专业)相联系。了解生活中的用途、解决什么问题,使之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包括专业)密切联系起来,进而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
4.通过学生直接运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和现实生活(包括专业)联系起来。这样可以优化、内化、重组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大知识间练习的强度。
(五)多元的教学互动技巧
互动性表现为师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体验,针对某一事实进行的交流、研讨、合作、分享过程。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1.根据学生层次、需求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激发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自主性,要根据不同层面需求,设臵互动详目。
2.发挥互动的整体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教材、信息资料、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包括专业环境)的互动。
3.注重课程文化的建构性。语文课程不再是人类教育的理性概括,而是学生的文化再生产。学生通过与课程的对话和对课程意义的建构,变文化传承的受动者为文化再生产的经营者、参与者。教学的重点不再是课程内容的“精确掌握”,而是教学主体间的对话、文化的解读、三维目标的主动建构。
(六)淡化学科特点,突出服务功能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是工具,工具是用来服务的,服务于人才培养,服务于学生的就业发展,服务于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要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全面提高素质为目标。2.以服务为宗旨。
服务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听读说写)
服务于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口语训练,交际技能,文明水准)
服务于专业学习(语文通用能力的培养,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陈金海老师的报告分三项内容:一是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的任务,二是正确认识语文实践活动,三是开展实践活动应注意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一、明确课程任务,落实新大纲
(一)课程任务
理解、运用和发展——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
实践、能力和基础——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高素质劳动者——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职业教育特点:
培养目标:高素质劳动者。为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职业发展服务
学生特点:发散思维强势,善于交际,动手能力强,渴望得到认可,有上进心。
教学特点:重在培养能力,重在养成、引发。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的能力不应该只从文化课的考试来判断优劣,应该从多种智能的角度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
基础模块要求
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在活动中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成才方向,以利于职业生涯发展。
职业模块的要求
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组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升职业素养。
拓展模块要求
针对社会生活和相关行业中的重要问题,发现和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开展综合程度较高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二)落实新大纲,改革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现状 首要的任务有三个:
1.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观念的革新,一是明确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二是转换位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帮助者。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实行情境教学和开放教学。
3.改革评价机制,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评价中心移向形成性评价这方面来。
二、正确认识语文实践活动
(一)活动特点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组织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搜集资料)直接体验。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收获。(例如展示成果)
综合应用。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综合应用教学目标所确定的知识、技能,形成能力,提高素养。(例如任务、展示、评价、交流)
(二)活动意义
融视、听、说、做于一体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兴趣浓厚,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或演 讲,或表演,轻松活泼,无疑,这样做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养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互助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主持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得到了发展。
(三)评价方式
(1)评价的要素。按态度、过程、效果(即综合应用能力以及语文素养提高程度)三要素评价学生活动的情况。
(2)评价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两个方面,前者针对个人,后者针对小组或集体。
(四)活动分类
1.“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种:
(1)个人活动。可最大限度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2)小组活动。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横向交流机会和团队合作条件,应是最重要和最广泛使用的“活动”组织形式。
(3)班级活动。以班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在“活动”开始时的动员、方案说明、活动完成后的总结、评价,以及展示等。一个“语文实践活动”的完成,可以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
2.活动种类
(1)课上语文实践活动(单项活动)阅读欣赏活动、朗读怡情活动、专业欣赏活动 口语交流活动、写作表达活动、专业能力活动(2)课下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活动)编排小报活动、调查采访活动、专业活动活动 才艺展示活动、排练剧本活动、辩论演讲活动(3)趣味语文活动
描述(人、地、景、物)说明(事、物、理)朗读与背诵 议论(人、事、理)展览解说(批注等)对抗与竞赛(4)专业语文活动(分为工科类、文科类、其他类)介绍和解说活动 专业交接班活动 专业技术讨论活动 即席发言活动 求职和应聘活动 专业技能展示活动 3.活动策略
以小组活动或小组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
1.小组成员应该是异质互补的。小组长必须是教师的得力助手,一定要把小组长的工作做好。2.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要有每周的评价、课上的评价、作业的评价、考试的评价,所有的评价基本上都在小组进行。
3.在小组培养团队精神,学习过程中要有小组之间的竞争、对抗。4.小组形式必须明显,应该小组学生坐在一起。
三、开展实践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一)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领域普遍而严重存在着的非语文、泛语文现象,有必要再次强调“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语文质的规定性,进而明确在教师的引领之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读写听说等实践活动是培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的噱头。
语文实践活动上成德育课 只重形式不重效果 语文实践活动上成专业课 学生不配合不敢安排活动 收不住口影响教学进度 只重表演忽略语文要素 学生活动教师没有事情做 重视活动忽略评价
(二)实践中应该关注的几方面 1.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贴近生活
(1)将着眼点放到生活中去(社会),放到专业发展上去。
(2)把教学内容的来源与现实生活(包括专业)联系起来,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情况让学生加深体验和理解。
(3)通过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实生活(包括专业)相联系。了解生活中的用途、解决什么问题,使之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包括专业)密切联系起来,进而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1)强化预习。预习是活动的基础,教师检查预习一定要及时、认真。
(2)要和学生一起制定活动评价标准,朗读、诵读、朗诵也要有活动和评价
(3)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展览、比赛。如读书笔记比赛、读书卡片展示、读书批注展览等(当然要配合适当的评价)。
3.注意活动评价
所有的改革要有评价机制的支撑,修订大纲特别强调了改革评价机制的问题,主张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评价中心移向形成性评价这方面来。
评价要重过程、重方法、重体验、重规律、重创新。
要以人为本、主体多元、过程引领、科学合理、动态推进、促进发展。
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评定分数,而是要在观察整个学习过程的基础上,诊断和修正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励学生不断调整学习目标和方式,最终促进学生发展。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不仅要考核认知领域的问题,更要关注心理层次和行为层次的问题,做到全面评价。
(1)评价体系
是对教学结果的评价方式和标准的方法体系。中等职业教育新大纲主张语文教学提倡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2)形成性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团队精神等。例如,学生的预习、课上表现、活动表现、与他人合作等。
(3)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某一阶段进行的考试。以试卷形式呈现,学生的考试分数是评价等级的重要因素。
(4)评价的基本程序
小组形式——确定标准——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认定 4.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习调控、感悟理解、口语表达、搜集整理、分析归纳、交流合作、实践应用、辩证思维、联想想象、模仿创新等能力
(1)学习调控能力:能适时调控学习情绪和学习方法,适时修正情感态度并正确调动已有知识获得新知。
(2)感悟理解能力:能正确感受、认知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正确理解这些信息的含义。(3)口语表达能力:正确运用口语技巧与他人交流,善于倾听和正确评价。能正确转述别人的意见,能够在不同的场合得体地发表见解。能够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表述问题。
(4)搜集整理能力:能运用一切有效手段搜集信息并按照需要整理信息,能够分门别类,能够提炼检索。
(5)分析归纳能力: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分析材料,能运用演绎或归纳的方法适当扩展或压缩材料内容。
(6)交流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交往与合作。能够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协调一致。特别是交往过程中的态度、语言、姿态,注重交往效果。
(7)联想想象能力:正确观察事物,正确地运用多种联想和想象的方法(例如,发散联想、引申联想、逆向联想、多角度联想,想象的分解、组合与类比),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8)辩证思维能力:能够运用逻辑思维正确地分析、判断、定义、推理,能够一分为二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9)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并获得成功,能够正确地统筹、安排实践环节,正确的操作和训练。
(10)模仿创新能力:能够仿效他人的言行举止进行与之相类似的活动,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现矛盾、提出假设、论证假设、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发展变化。
另外,可通过下列活动培养语文通用能力
口语交际训练活动:例如,倾听与交谈、收听与转述等。
思维能力训练活动:例如,提炼与概括、联想与想象等。
遣词造句训练活动:例如,摘句与联句、评价与鉴定等。
演讲辩论训练活动:例如,角色演讲、小型辩论会等。
主持人训练活动:例如,欢迎与欢送主持、专题活动主持等。
第二篇:新教材培训材料
《新课标培训工作会》学习心得
2007年3月16日上午,我校初二物理教师到子弟中学进行了半天的新课标培训,主持会议的是教研室吴建平主任,培训的内容围绕新课标的改革与中考的新动向,并与以前的教材要求进行了比较。让老师们明确新课标的任务要求,明确了以后的教学方向,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吴主任还对物理的教学内容分成了三个档次分别为 认识、了解、知道,并对三个档次都作了详细的例题讲解。其次,针对去年的中考题型的变化,增加了一些的新的题型与新的知识点,比如右手螺旋定则在原来删去的基础上又重新归入教学内容的要求,需要引起各位老师的重视。
第三,针对以后期末考试的题型及难易程度等让老师们发表意见。今后应多与中考题型和本学期的学习知识紧密相关,并与生活中物理加强联系,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使所学知识能真正的融入生活。
通过这次新课标培训,使我们有了很大的启发。今后在教学上,始终要与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导,转变教学概念,,针对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的计划,争取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
曲寨中学物理教研组
2011年10月12日
第三篇:初中语文部编新教材培训汇报材料
初中语文部编新教材培训汇报材料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我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参加全市初中语文部编新教材培训研讨会的机会。我十分珍惜这次外出学习机会,所以在会议期间,我认真聆听每一节课、每一场报告,认真地做好会议记录,会后用心整理本次会议内容,力争把这次研讨会的内容和精神原汁原味的呈现给大家。
10月12日下午至10月14日,在北镇中学实验部召开了全市初中语文部编新教材培训研讨会,市语文教研员王云梅主任主持了本次会议。会议内容为:13日上午分别听取了博兴实验中学朱莉老师、沾化县实验中学王钟梅老师、邹平一中初中部李光明三位老师的展示课,第四节课三位老师进行了说课。下午继续听取了邹平县魏桥初中的刘艳红、邹平一中的高峰、博兴县寨郝中学的韩开平三位老师的课,三位老师也都就自己的课做了说课。这六节课,各有千秋。六位老师对文本内容的解读、挖掘,对教材、课标的钻研把握,课堂上对授课内容的取舍选择,对学生的引领点拨,对问题的处理衔接等等,虽然采取的方式不同,但都能够殊途同归!坐在听众席上的我,醍醐灌顶,听得如痴如醉。这六节课犹如一次次视听盛宴,让我受益匪浅!
14日上午会议就新教材的使用情况安排了两个典型发言。分别是滨城区第六中学的刘树行老师做的《用好新教材,教会学生学语文》,北中实验初中部的吴静,她的发言题目是《透视新教材》。两位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新教材的特点和变化以及自己使用新教材的心得与体会做了精彩描述。如刘老师关注到的细节变化,每篇课文前面的预习突出了学法指导,我们教师在上课时不仅要布置预习,还要重视预习的检查。用好课后的思考探究,以学定教。新教材依旧分为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但自读课文更重视学生的自读意识和自学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不能像以前一样,让学生蜻蜓点水的读读课文,积累字词就OK了。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能够运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来进行自读,我们还要有形式灵活多样的自读检测。重视学生的书写,既要重积累,也要写美观。语文课就要我们的学生工工整整书写,堂堂正正做人。吴老师在发言中则强调了写作训练要有计划性,不能再随性而为。新教材每单元后面的写作也呈阶梯形性训练。新教材中的名著和古诗词也从旧教材后面的附录中移到第三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后面,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为名著留一席之地,也就是说名著要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旧教材附录中的语文基础知识也提前到了课文后的空白处,并且在新教材中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补白,知识补给站。对于这一板块的学习,我们教师应按照“课标”要求做到“随文学习”,也就是教师要随文而教,学生要随文而学。切忌集中时间让学生勾勾画画。
会议还安排了三场专家报告,分别是邹平县教研室主任赵方新做的报告《我眼中的新教材》,阳信县教研室于娟主任的《胸有全局,心有学生》,无棣县教研室主任卢兰英的《不忘初心,循序渐进》。下面我就三位专家的报告整理以下几点,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一、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我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立德树人;守正创新;语文素养。(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语文学科的独特优势。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也有明确要求。我们的部编新教材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
最后市教研室王主任做了感人肺腑的精彩总结。)(2、遵循课标要求,坚持课改方向,守正创新。守正则要尊重语文教育基本规律,遵循课程标准要求,合理二、三、有序地安排学习内容,方法和习惯、积累和感悟,注重学生基本能力培养。创新则要做到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多思考,勤练笔。文章是写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所以经常练笔是很有必要的。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化阅读,构建由教读、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多层次构建自主学习的助学体系,便于学生使用,重视学生的单元主题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语文素养。
教材的主要特点及创新设计。
1、双线组织单元,创建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新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组织单元,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人文主题,即课文选择大致按照内容类型进行组合,如“挚爱亲情”“科学探索”“人生之舟”等,力求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线索。语文素养,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要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分解成若干知识点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预习、阅读提示或习题设计之中。)
2、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细化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单元,努力做到“一课一得”,建构适合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系。
3、“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设计,强调向课外阅读的延伸。力求实现课标倡导的:独立阅读,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如何使用新教材?
1、首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承认孩子们之间的差距,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语文的潜力。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2、教师要对自己定好位。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究竟起什么作用?应该是引领、点拨、提升。(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头脑,让学生能想;解放眼睛,让学生能看;解放双手,让学生能干;解放嘴,让学生能谈;解放空间,让学生能接触自然;解放时间,让学生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3、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和科学的教学设计。正确处理五大关系:整体感知与理清文章思路的关系;文章内容与文章写法的关系;指导朗读与品味语言的关系;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注重材料与拓展提升的关系。
4、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各单元的人文主题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板块。所选主题均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可以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味,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欲望,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能力培养包含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方面,力求从两个层次培养学生一般的阅读能力。阅读方法,七年级上册是朗读和默读,七年级下册是精读、略读和浏览。阅读策略则着眼于一般阅读能力的养成,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文体,如整体感知、品味语句、概括中心、理清思路等。编排遵循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学习语言,学习文章的写作,并注意与阅读方法的配合,在读写结合中潜移默化的提高能力。
5、强化六个意识。即整体意识,把握两条线索,落实整体目标;单元意识,抓住三位一体,做到有机结合;文本意识,扣住语言文字,回归文本阅读;学生意识,提供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课型意识,强化课型意识,分清教读、自读;整合意识,学以致用,内化为语文素养,外化为文明行为。
四、七年级教材的编写,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力求富于开放性和弹性,给地方、学校和师生留有广阔的活动空间。以上是我这次学习的内容及会议精神,由于本人的悟性和能力有限,我不再就以上内容作延伸和开发。最后我用三个词来结束我的发言:顺势,应时,识变。谢谢大家!
赵春霞
小桑学校
10/28/2016
第四篇:全县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汇报材料
全县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汇报材料
感悟数学教学的本质
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数学新教材的培训,之后,有很多感想与体会,现就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谈一下几点:
1.“不管教材怎么变,数学知识本质不变,教师要抓住本质教学”。——学会钻研和思考教材,只有老师真的懂了,学生才能明白。
2.“让学生慢慢爬火焰山,老师要的是耐心”。——有经历才有感悟。就像猎人挖坑捕猎一样。
3.“考的是学生的思想,是数学的内涵。——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正面评价。(5只兔子,有多少只脚?)
4.“让生活经验支撑学生学习数学。——让学习数学变的有趣、有用。(联系生活实际教学)
5.加强了与初中知识的接轨,有助于学生为以后学习初中的数学知识作铺垫。
6.更注重老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与探究学习过程。
总之,这次的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与策略;再次地明确了小学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学以致用。
第五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13年物理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大井二中 王茂明
8月15日,我参加了曲靖市2013年人教版物理学科新教材培训会,地点是曲靖市民族中学报告厅,主讲是湖北宜昌的王卫老师。
一,培训内容系统全面,主要内容:
1、《课程标准》的修订进程;
2、《课标标准》解决了哪些教学实践问题.;
3、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4、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修订简介。主要内容是:教学设计为什么;教学设计怎么做;教学设计实例。接着分组互动交流:修订后的课标和教材主要变化及在教学中的基本对策;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新课标新教材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知道我国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经过了11年头,经过十余年的课改实践,针对课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基础教育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了认真修订。对相应教材进行了修订调整。新课程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版》已于2011年11月底正式发布,今年秋季起全面付诸实施。这次对基础教育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对相应教材也进行了修订调整,这是不是回课改前的状态,也不是走回头路,而是对课改进行调整,巩固课改成果。
三,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不仅对教材进行了修订调整,对教师的角色也提出的了新的问题,即是如何按课改的要求搞好物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过程涉及理念、内容、学生、教师、环境、资源等诸多因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有既定目标的、讲求效率的、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目标、效率、发展是搞好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是上课或评课的基本依据.在新课改的要求,搞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教师如何 落实“三维”目标,我们要变化回顾教学目标,认识到知识的地位,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过程提高教学的开放度。
(二)学生主体地位与学习方式多元化
1现代教育是主体性教育、多元化教育,学习方式多元化十分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把握探究学习方式十分重要。学习方式不是万能,也不是唯必须用好:七阶段;六要素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首先要提高教学素养,做到话怎么讲?字怎么写?课怎么上? 教师的引导作用:有效启发(1)明确启发目标(针对什么?)(2)注重启发策略(3)遵循思维规律(4)营造和谐氛围 组织作用:依托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1)科学而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性
(2)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应考虑:教学目标;师生关系;课堂结构;学习方式;心理需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训练活动;资源整合。我必须要在新课改的要求,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
四,我了解到: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进程:早从2007年4月就正式启动,2011年底颁布,2012年秋季从起始年级实施。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目的:一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二是使教学心中有底,三是优化三维目标,四是能正确实施科学探究,五是能正确认识评价能促进学生发展。
(3)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的修订是以《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根据,综合考虑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学生的认知规律、初中教学实际,调整教材的编章结构,加大文字量,增加可读性,注意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对练习题作全面布局和优化。
(4)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结构的设计仍然以“声、光、热”现象为教材第一部分,激发学习热情,增加“机械运动”作为开头;把力、电顺序对换:力学提前、电学推后;把共17章拓展、细化为22章;增加了四章:“机械运动”、“力”、“内能的利用”、“生活
用电”,同时还把 “压强和浮力” 拆成两章。其中删去了
1、与物理学关联不强、要求比较宽泛的条目,以减少课程内容。
2、初中学生普遍感到有一定难度的知识,他们进入高中后将会进一步学习这些知识。3.小学科学课程中已学习的物理知识,初中又没有进一步提升的内容。
五,我认识到:
(1)、认知领域中只设立了解、认识、理解三个层次,不再使用“初步认识”、“大致了解”等介于两者之间的说法。
(2)、通过一定的行为动词结合概念、规律、现象的具体表述,使教学要求进一步得到明确。
(3)、知识与技能当今已不是目标的唯一要素。“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具有关键意义,提高教学有效性需要从“过程”、“情感”目标来思考。
经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材的整体结构与每个章节内容的关系,也深深体会到科研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我一定在课改的实践中找准自己的出发点和位置。并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