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和谐劳动关系成为城市性格 张喜亮
让和谐劳动关系成为城市性格
[ 张喜亮 ]——(2011-7-17)/ 已阅289次
让和谐劳动关系成为城市性格
张喜亮
“深圳的今天就是内地的明天”、“深圳速度”等等,脍炙人口传为一时佳话。曾几何时,也有人在怨叹深圳现象:“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深圳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奇迹。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小平同志南巡拨正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航向,“发展是硬道理”,正是他从深圳发出的最强音。作为一个小村镇一跃成为中国改革的标杆,深圳成为了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新兴城市,外来工、农民工等等“移民”,正是这个绚丽多彩的城市的特征之一。深圳造就了经济的奇迹,毋庸置疑地也产生了相应的社会问题。有传说,深圳每年制造的肢体伤残劳工多达一万人;有报道,某律师收养伤残劳工讨公道名噪一时。近年来,农民工用脚投票制造了深圳等沿海地区“民工荒”,也屡见报端。压低工资、中毒事件、劳资恶斗等等事件引发了全社会的反思。改革的成就不容否定,改革中的问题亦确有其事。欣闻:深圳市宝安区动员政府各方面的力量,建立起了为劳务工服务的系统工程。宝安区政府的举措,可以说又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真心实意为劳务工服务,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宝安区政府服务劳务工的一系列措施,受到了劳务工的欢迎、得到了领导的赞赏、被全社会普遍认同。
回顾我国的改革开放历史,当我们为祖国日益强盛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而无比自豪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忘记和忽视劳务工的伟大贡献。中国劳动力价格优势铸就了中国的加工业、出口业的飞速发展,“中国制造”没有劳务工是不可能成就的。然而,这所谓的“价格优势”主要是来自这些劳务工。由于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城乡二元制社会管理体制等诸多原因,这些外来工一直没有得到其工作地政府应有的关怀和同等的待遇。曾几何时,大量拖欠劳务工工资的现象屡见不鲜,国家总理亦为农民工讨薪。劳务工的劳动关系确认问题、社会保险问题、子女读书问题等等,业已成为一个社会的顽疾。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关心农民工、外来工的劳动保障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指示重视劳务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明确指出必须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深圳市宝安区是全国劳务工最多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区暂住人口490多万,占全区总人口的90%以上。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宝安区积极探索关爱劳务工的途径,构建了和谐社会宝安模式。宝安区动员政府的各方面资源,真心实意服务劳务工的理念和举措,值得借鉴。宝安区颁发的《关于加强和改善劳务工工作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若干意见》,涉及了宝安区区委、区政府22个职能部门8个方面的32项具体工作,被誉称为“1+22”,其总体目标就是: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切实保障劳务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劳务工的劳动、文化、教育和政治权利,为劳务工提供各类社会公共服务,使劳务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明显提高,家园意识和城市归属感明显增强,让劳务工共享宝安区改革发展成果。宝安区政府服务劳务工的具体目标包括:第一,劳务工身体健康状况列入区国民体质监测范围,工伤保险实现全覆盖,督促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护措施,重点防范和遏制重大职业病事故;第二,为劳务工提供紧急救助,患重大疾病或遭遇事故致伤残而无力医治的劳务工,可以向区慈善会申请医疗救助金,临时生活困难或被偷抢的劳务工,区救助站为其提供临时的食住救助,凡在宝安区遭受自然灾害和突发性重大事故,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需要社会救助的劳务工家属及其个人,可以向区慈善会申请生活救助金;第三,提高医疗保险参保率,为劳务工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险服务;稳步推行养老保险政策,提高劳务工养老保险参保率;第四,政府设立劳务工劳动争议“绿色通道”,简化劳务工申请法律援助的程序,降低劳务工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的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条件;第五,增加公办学位,为劳务工子女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2008年至2010年为劳务工子女新增公办学位达到3万个以上,2009年底全面完成原村小改造工作。第六,为劳务工就业创业提供培训服务,目前建有培训机构107家,职校有5家。
深圳宝安区政府服务劳务工的举措之亮点就在于,动员和整合区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把服务于劳务工的工作落到实处。那么,宝安区的经验和做法是否能够成为各地、各级政府的榜样,或许有人提出异议。笔者以为,具体的作法是可以进行探讨的,各地、各级政府应当根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情制宜。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和措施,而在于政府及其官员是否有真正愿意服务于劳务工的意识。笔者曾经参与北京市政协“关于维护进城务工者权益”提案的论证。在调查和征询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的时候,笔者也曾经为政府有关部门的看法所动摇。我们必须正视现实的城乡二元制管理体制,这个计划经济时代建立起来的体制,确实制约着政府的行为。以劳务工子女教育问题而言,校舍从哪里来?经费从哪里来?师资从哪里来?归口哪个部门管理?教育方针如何保障?这些问题确实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北京市也曾经发生过强行驱散农民工自己组织起来的子弟学校的事件。深圳市宝安区政府是这样思考问题的:第一,劳务工为本区的发展确实做出了贡献,他们的劳动应当得到尊重,他们的人权应当得到平等的保护;第二,劳务工也是纳税人,他们依法纳税,为本区的财税收入做出了贡献,政府必须履行为纳税人服务的义务;第三,劳动关系尤其是拥有大量劳务工的宝安区的用人单位与劳务工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构建本区和谐社会的基础,只要这个基础和谐了,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观念确定了,意识增强了,旧的城市管理体制的框框就不难突破了。正是在确立了这些观念的基础上,宝安区实现了动员全区资源真诚服务劳务工的系统工程。思想认识明确了、服务意识增强了,北京市政府经过努力,也开始实施了对劳务工培训和解决劳务工子女享受国民教育的方案。
劳务工问题,在迈向现代化的中国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也是中国城乡管理体制彻底改革、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的过程。国家劳动行政部门开始建立劳务工的社会保险、保障制度;全国人大颁布的劳动合同法明年实施,为统一城镇职工和农民工、外来工的劳动关系奠定了法律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为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指明了方向。——所有这些都为各级、各地方政府全面实施平等善待劳务工提供了依据,坐而论道莫若起而行动。劳务工的合法权益保障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构建和谐社会,让劳务工亦享受改革开放成果,服务于劳务工,政府责无旁贷。
第二篇:和谐邻里管理征文:让和谐邻里成为城市美景
文章标题:和谐邻里管理征文:让和谐邻里成为城市美景
邻里和谐不仅影响到居家生活环境,也是社会和谐与文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邻里和睦,见面客客气气,有事相互帮忙,就能融洽相处,亲如一家,给人带来方便和快乐。相反,邻里感情冷淡,关系紧张,就没有好心情,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利。尤其是在城市,居民居住集中,同住一幢楼,共走一条楼道,相互之间影响很大,关系处不好,往往就会造成矛盾和纠纷。因而,邻里和谐成了居民最为关心,共同企盼的一件事。社区开展“和谐邻里”评选,就是在居民中营造和谐气氛,教育引导居民之间讲风格、相互谦让、增进感情,使小区变成温馨的大家庭。
城市的居民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单位,彼此之间缺乏了解,有的邻居好几年还相互不认识,通过“和谐邻里”评选活动,大家见见面、常走动,相互帮帮手,邻里之间就会越走越亲,友情越来越深。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和谐就是人生的“开心果”,没事串串门,聊聊天,比什么都快乐。如今,不少城里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不缺吃,不缺穿,就缺邻里好感情。出门一把锁,进家关起门,相互很少往来,邻里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总觉得生活中少了一份情趣。评“和谐邻里”是做好社区工作的有效措施,营造出和谐的小区气氛,增强居民之间友好互助的社会责任感,化解和避免邻里之间的矛盾和纠纷,也推进了社区的管理与文明。“和谐邻里”同样是城市文明的一道美景,展现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和市民素质,邻里团结、互助、和睦,才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社区在邻里和谐上不妨多动一些脑筋,常搞一些活动,用荣誉等多种措施激励更多的居民和睦相处,争当“和谐邻里”,让“和谐邻里”成为城市的一道美景。《和谐邻里管理征文:让和谐邻里成为城市美景》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和谐邻里管理征文:让和谐邻里成为城市美景。
第三篇:浅谈如何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张庆杰
浅谈如何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
邯矿集团陶一煤矿现有职工1534名,其中协议工765人,协议工会员765人,职工入会率达100%。
近年来,我矿以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以诚信经营、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宗旨,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我矿实现原煤生产80.19万吨,实现总产值6.13亿元;回顾陶一矿发展历程:根本是科技创新,壮大实力;关键是围绕发展目标,发挥职工动能;载体是造和谐矿区,营和谐环境。
一、雄厚的经济实力是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根本 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发展是根本。为此,我矿工会坚持把企业发展作为工会工作的第一目标,并要求工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全矿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以“科技创新”为载体,团结动员全矿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全矿经济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作蓬勃开展,为我矿安全的进一步稳定,为我矿生产的进一步提高,为我矿效益的进一步增长,再铸陶一辉煌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实施“创新工程”,坚持以创新为灵魂。在开展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中,工会对“创新工程”的目标、领域、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探索,鼓励职工积极开展经济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创最佳活动,并以文件形式制发了突出行业特点《开展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实施办法,扩大了“创新工程”的有效覆盖面。
(二)突出群众性,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创新工程中,我们自始至终把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出发点,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技能型职工”活动,并把学习创建活动同“再铸陶一辉煌”紧密结合,激发职工热爱企业、建设矿山的热情,其重点是全面加强“四有”职工队伍建设,不断深化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推动了创新工程的深入开展。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作为工会的一项首要工作来抓,并通过这项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建立起了激励职工的长效机制。一是对在“创新工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职工,及时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每年的技术比武,对获得名次的,除给予一次性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外,还对获得比武状元者奖励3000元,获得技术能手者每月增加工资200元。每届一评,连获连得。二是充分利用宣传舆论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创新工程”涌现出来先进
典型和经济技术创新成果,激励广大职工积极投入到“创新工程”中来,推动了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深入持久地开展。
(四)素质工程,立足长远。矿党、政、工非常重视长足发展,在切实履行工会日常的教育、培训职能的同时,考虑到现在需要新闻写作人才,今年与河北工人日报多次商谈达成协议,在我矿准备开办“新闻写作学习班”。全矿报名职工200多人,党、政、工领导带头报名参加学习。
二、真诚的立体维权是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保障
(一)坚持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工作,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工会坚持把进一步建立健全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同职工续签劳动合同、中止劳动合同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热情地解惑释疑,有效地维护了职工的劳动经济利益。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发挥了突出作用,使劳动纠纷得以及时调解,并做到了努力为职工说话办事、排忧解难,极大地维护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在稳定职工队伍,尤其是农民协议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以来工会代表职工与矿行政共签订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督促、协调矿行政与职工续签(签订)劳动合同5500份次,劳动关系调解880人次,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另外,工会还与矿行政签订了《女职工特殊权益专项合同》。省总工会到我矿检查指导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时,充分肯定了
工会所作的工作。
(二)突出行业特点,真情维权。生命权是煤矿企业最高维权。为此,公司工会在实施维权方面重点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为重点的行政权维权,“煤矿企业安全是效益,安全更是维权”。我矿工会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了工会群众安全生产监督网络建设,坚持以“现场监察,现场办公,现场解决好问题”为宗旨,认真开展了每周一次的工会群监网安全生产督查,在具体督查中,我们又将重点放在了中夜班及周末。使群监活动既能调动全体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又能达到强化现场管理,发挥群众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隐患、报告险情、监督整改的作用。今年1-3月,我们已组织群监检查18次,其中夜班督查8次,提出隐患整改168件,督促落实现场整改150件,限期整改18件,达到了件件落实;参与全矿安全大检查8次。组织全体职工参加“安康杯”安全生产竞赛活动,并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了奖励。对稳定全矿安全生产大好形势、维护职工生命安全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二凡是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无论是经济受到损失,还是参政议政权利受到限制,也无论是工作中出现的纠纷,还是生活中出现的矛盾,我矿工会都要进行认真查实,作出相应的答复,让职工满意。所以职工凡是遇到什么难情,如果自己拿不定主意都要“回家”
诉说,而工会总会给他们圆满的答复。
三、务实的矿务公开民主管理是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之基础
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坚持实行矿务公开,是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维护职工民主权益和合法权益,增强企业凝聚力,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和重要措施之一,更是工会围绕全矿发展目标,突出维权主题的重要途径。我们坚持从制度着手,把职工最关心的,最想知道的,最想参与的,及时公之于众,让职工人人当家作主心里清楚。
(一)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实行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和主渠道,是依法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力机构。我矿工会自成立以来,就依法建立了职代会制度,除每年定期召开的职代会外,凡是涉及到矿的投资决策、党风廉政建设、人事任免等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正是由于职代会的职权得到了真正落实,矿务公开这个有效载体才真正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并通过这一主渠道,使全矿上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有力地促进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和全矿安全生产的全面发展。
(二)继续深化矿务公开工作。一是健全机制,确保矿务公开顺利进行。矿领导对矿务公开工作非常重视:“指出
要将矿务公开工作作为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稳定职工队伍的头等大事来抓。”并建立健全了矿务公开制度,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工会主席为副组长,成员由党、政、工、团主要领导组成的矿务公开领导小组,以及由职工监事组成的监督小组,由矿工会牵头,具体组织实施。做到领导重视,机制健全,公开务实,操作具体。二是公开形式多样、公开内容详实,并不断突出重点和特点。近几年以来,矿工会坚持《矿务公开栏》每月一期定期更换制度,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做到了尽量详细及时,力求务实确凿,受到了广大职工的称赞。三是矿工会下属十五基层分会都能按照要求,坚持做到“三公开一透明”的事务公开制度。
四、丰富的企业文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活动是企业生命力的象征,是企业向心力、凝聚力的体现,是企业繁荣的写照,更是陶冶职工情操,培育企业文化的阵地。”我矿工会坚持以活动突出企业精神、活动围绕全矿生产目标、活动促进安全生产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思想健康的文体活动,这不仅让职工找到休闲娱乐的场所,更让职工感到了“家”的温暖。大大提高了职工幸福指数,做到了让职工健康生活体面工作。
(陶一煤矿:张庆杰)
第四篇:关于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的研究张桂玲
关于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的研究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就是一个不断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地加强职工权益保障,努力实现公平正义的过程。为此,既要科学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当前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又要牢固树立以职工为本的理念,依法加强职工权益保障制度和机制建设。
一、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总体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经济社会的“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从劳动关系的角度来看,我国的职工队伍整体是稳定的,劳动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劳动关系领域已经发生了一些深刻而积极的变化。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由于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地强调加快经济发展和保护资本权益,使劳资关系的平衡发生了倾斜,劳动关系领域中的不平衡态势正在逐步加剧。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各类劳动争议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当前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压力明显加剧;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用工行为不规范;工资分配制度不健全,分配不合理现象日趋严重;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覆盖面小,保障性差;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劳动保护工作基础薄弱;劳动保障法制建设滞后,劳动监察严重乏力。
二、加强职工权益保障的制度和机制建设的对策
1、疏导沟通,提升员工工作情绪。工会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这就决定了工会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疏导”和“协调”的作用。要通过构建具有特色的环境文化、管理文化和行为文化,来建立员工与员工、领导与员工互相尊重、彼此信任的氛围,进而不断改善人际关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员工之间的真正和谐。
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工会组织通过培养员工积极乐观的情绪体验,拓展员工的思维,消除消极的思维定势,让员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中困难,以积极的姿态去迎接工作中的各种挑战。使员工具有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的积极情绪,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较好地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提升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通过人际沟通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有效的人际沟通是释放和缓解压力、增强自信心、营造良好人际关系、提高企业团队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工会采用拓展培训、场地娱乐、外出参观学习等集体活动,加强单位的人际交往,体现人性化管理的基本理念。
培养员工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乐观的员工常常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抱有浓厚的热忱,并在其中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即使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能不畏艰险,勇于拼搏,敢于创新,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员工心理素质,增强工作自信心,满足员工职业归属需要,提高工作和学习积极性。
2、抓好信息化建设。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建设成为任何一个组织和机构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对于以宣教工作为中心的工会组织来说,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更是尤为突出。通过新媒体媒介,在单位积极宣传工会的各项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健全关爱帮扶体系构建和谐的职工之家。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是工会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才能使工会成为党政靠得住、职工信得过的群众组织,和谐的劳动关系才能得以构建。以职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根本标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发挥工会与广大职工最广泛联系的优势,贴近职工办实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积极推动解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让职工在工会找到了归属感和家庭的温暖。
3、建立矛盾调处机制,在促进稳定中求和谐。建立化解矛盾的组织架构。要健全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推动工会特邀调解员参与劳动诉讼案件的审理,探索设立工会劳动仲裁庭,积极为职工依法维权提供法律支持。要建立和完善工资发放监控系统、突发性重大劳资纠纷处理、重大劳资纠纷报告制度等多种预警措施,切实加强劳动关系的预警机制建设,防患于未然。搭建平等对话的沟通平台。在矛盾调处中,工会较容易取得劳动关系矛盾双方的认同,这为其有效履行职能、发挥协调作用提供了可能。如工会积极参与的员工沟通制度,在沟通对话中,工会组织要同时做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使他们正确理解和认识在改革过程中的利益调整问题。建立保障和谐的整合机制。围绕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重大问题,工会组织要适应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不断扩大视野,拓展工作思路,改进活动方式,把维权工作纳入到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总体格局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协调内外关系,借助社会力量维权,加强工会社会化维权机制建设。
4、建立职工诉求表达机制,在团结凝聚求和谐。畅通职工意愿的表达渠道。工会组织要及时准确地把握职工的思想动态,畅通信息渠道;要健全职工诉求表达机制,第一时间掌握和了解职工的情绪,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工会的舆论宣传工作,利用媒体向社会充分表达职工的意愿和广泛宣传工会的政策主张。关注职工会员的基本要求。要把竭诚为职工会员服务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完善职工会员服务机制,高度关注并努力满足广大职工会员的基本需求,满腔热忱地为他们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使广大职工切实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温暖。要切实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要在暖人心、凝聚人心上多下工夫。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积极探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途径、研究新方法,充分发展工会组织的优势和职能作用,努力构建经济新常态下的和谐劳动关系。
第五篇:让劳动关系在制度的轨道上和谐发展
让劳动关系在制度的轨道上和谐发展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5日 15:50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张建国 石毅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追求的是一种动态平衡,而不是一劳永逸,这在客观上就要求建立健全一整套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机制,对劳动关系进行动态协调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协调、持续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追求的是一种动态平衡,而不是一劳永逸,这在客观上就要求建立健全一整套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机制,对劳动关系进行动态协调。
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
2008年起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只要建立劳动关系,就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是,从2008年和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两次执法情况来看,劳动合同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些行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低、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及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不依法补偿、一些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且不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等现象依然严重,特别是滥用劳务派遣的问题尤为突出。正是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的目标任务。这些充分说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还很艰巨。对此,应当切实加大《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力度,进一步完善配套法规和政策,着力解决法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全面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依法健全完善劳务派遣制度,依法加强规范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真正把《劳动合同法》的要求落到实处。
建立健全集体协商机制
健全的法律制度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仅有法律法规的保障还远远不够,因为法律设定的权利义务都是最基本的底线要求。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开展集体协商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建立健全集体协商机制,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集体协商,是协调好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的关键手段和有效途径,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把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确定、政府监督指导,确定为形成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所应遵循的原则,进一步突出强调了集体协商的地位和作用。应当充分认识建立健全集体协商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做出的明确规定,以及协调劳动关系各方就推进集体协商机制建设做出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完善协商主体、明确协商内容、规范协商程序,尽快推动企业普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特别是要注重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大力推动各级工会组织按照“两个普遍”的要求,创新组织体制、完善制度机制、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应当通过大力开展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有效解决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工会干部在开展集体协商时“不敢谈”、“不会谈”的问题,推动集体协商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从而以推动企业普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建立健全三方协商机制
推动加快建立健全三方协商机制,切实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按照合法、公正、及时,相互理解、信任、支持、合作,兼顾国家、企业、职工三方利益,平等协商等原则,由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定期就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政策、制度对劳动关系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就劳动关系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劳动关系方面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协商,就具有重大影响的集体劳动争议或群体性事件进行调查研究,就劳动关系领域的重大问题统一研究应对措施、协调采取一致行动,积极推动涉及劳动关系问题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及时就劳动关系领域制度性、全局性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从宏观层面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机制保障。同时,还应加强研究,不断创新三方机制组织形式,提高规格,着力推动尽快将各级三方会议改革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
建立健全争议调处机制
推动完善劳动关系矛盾预警预防、疏导干预机制和争议调处机制,加大对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力度,依法依规处理劳动争议。进一步推动劳动争议调处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适应劳动争议发展变化趋势,大力推动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建设,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切实把劳动关系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劳动者表达诉求渠道畅通有序、调解劳动关系矛盾措施及时有效。特别应当注重从源头上化解矛盾,深入组织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着力健全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和工会参与、企业配合的应急联动处置机制,妥善应对和处理由劳动关系矛盾引发的职工群体性事件,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简单问题演变成复杂问题、局部问题演变成全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