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政府关于中心城市规划控制区内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和危房处置管理的意见
市政府关于中心城市规划控制区内
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和危房处置管理的意见
淮政发[2006]69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合理利用土地,保障城市建设严格按照城市规划实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现对中心城市规划控制区(指高速公路环和各类工业园区以内区域)内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和危房处置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发展战略规划,加快特大城市建设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科学规划、严格管理、集中开发、有序改造,建设一批设施配套、环境良好的农民集中居住区;通过危房维修加固、提前收购等方式,消除房屋安全隐患,解决中心城市规划控制区内危险住宅翻建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有效遏制违法建设。
二、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规划
本意见所称农民集中居住区是指根据规划建设的农民公寓、农民集中居住点等。
(一)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应遵循“统一规划、集约用地、规模开发、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
(二)城市规划建成区和各类工业园区以内区域,由市规划局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负责农民公寓项目选址、规划编制、方案论证、审核批准等工作。楚州区可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详细规划要求,编制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三)高速公路环以内的其他区域,由市规划局会同各区人民政府,按照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卫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农民公寓、农民集中居住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三、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
(一)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实施主体。储备用地和各类工业园区,由土地收益权属单位按照规划要求统一组织实施;高速公路环以内的其他区域,由各区人民政府按照规划要求组织实施。
(二)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模式,可采取拆迁新建安置式、新建整理改造式、搬迁集聚式等形式。
(三)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要按照整体规划起点高,住宅款式设计新,设施功能配套全,小区居住环境美的要求实施。
(四)各区人民政府、土地收益权属单位可根据民房建设的动态及户型结构需求,提前规划设计,提前开发建设。
四、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安置
(一)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安置对象应为中心城市规划控制区内的农村居民,拆迁户、危房户、已批未建及准备在老宅基地翻建的农村居民户,一律进入农民公寓或集中居住点安置。
(二)进住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农村居民必须拆除其原有房屋及地上其他附属物,并将原有宅基地退还集体经济组织。
五、危房的处置
本意见所指危房是指经有权鉴定机构确认的危险住宅房屋。
(一)对城市规划建成区、储备用地和各类工业园区范围内不能维修加固的危房,不再批准原地翻建,采取提前收购拆迁方式进行处置。属国有土地上的危房,按照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政策进行拆迁补偿安置;属集体土地上的危房,按照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政策进行拆迁补偿安置。
(二)高速公路环内其他区域属国有土地上的危房,按上一款的规定进行处置;高速公路环内其他区域属集体土地上的危房,可安排房屋所有权人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新住宅。
(三)危房提前收购拆迁的实施、在储备用地和各类工业园区范围的危房,由土地收益权属单位负责提前收购拆迁。、高速公路环内其他区域属国有土地上的危房,清河、清浦区范围内由市房管局负责提前收购拆迁,所需资金由市财政专项安排;淮阴区、楚州区范围内分别由两区人民政府负责提前收购拆迁。3、高速公路环内其他区域属集体土地上的危房,由各区人民政府负责处置。、危房实行收购拆迁的,由各拆迁人收回被拆迁人土地使用权证,交国土部门注销。各拆迁人负责建立提前收购拆迁安置档案。
六、相关政策
(一)为加快推进中心城市规划控制区内农民公寓、农民集中居住点的建设,市、区两级财政可从相应的土地收益中给予适当扶持。
(二)农民公寓的建设单位按规定缴纳房屋维修基金,免收市权范围内有关建设规费。
(三)按照城乡规划全覆盖的要求,市规划局、各区政府负责在2006 年底前组织完成中心城市规划控制区内的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编制工作,编制经费由市、区两级财政各按50 %比例支付。
(四)市委农工办负责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置换等相关政策的制定。
(五)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根据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的要求,及时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安排用地指标。
(六)农民集中居住区的住房建设以农村居民个人投入为主体,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区、乡、镇、村投入为主体。农民集中居住区外的各类基础设施根据城市建设的体制分别由市、区、乡镇、村出资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内的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可采取市场化运作,“谁投资,谁受益”。
(七)办理农民集中居住区内房屋所有权证时,属于集体土地性质的颁发村镇房屋所有权证和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并注明不得擅自出售、转让和上市交易;属国有土地的,可按有关规定办理城市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七、组织领导
为加强这项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中心城市规划控制区内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和危房处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市长任组长,各区区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及危房处置工作的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和督查指导等工作。市委农工办,市发改委、规划、建设、国土、房管、城管、民政等部门要在中心城市规划控制区内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危房处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能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指导管理,简化办事手续,主动服务基层。各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辖区内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危房处置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危房处置管理工作应接受监察、审计、财政部门的行政监督,对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及危房处置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相关人员,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
八、各区、各有关部门可依据本意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配套政策,完善推进措施,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九、本意见自2006年5月1日起实施。((市政府关于市区危险住宅处理办法暂行规定》(淮政发〔2004〕89 号)、《市政府关于市区农民新村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淮政发〔2004〕93号)同时废止。
二○○六年四月十四日
第二篇:关于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意见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课题,自开展以来得到了各级的高度重视,目前整体进展顺利,试点已经全面铺开,但在工作中还存在着规划相对滞后,协调力度不够,建设标准不高、政策有待完善等具体问题,还普遍存在着“土地”与“资金”双重瓶颈,为克服困难加快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认识
(1)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由生产方式变化所决定的的农民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的变化,是一个客观的进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城乡一体化的基本载体,是实现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重要的结合点,是当前的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因此,必须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这项工作纳入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格局之中,统筹谋划,加快推进,为我市的城乡建设创造空间,提供动力。
(2)要加强政策引导,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市、区、乡村及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通过集中居住区的建设扩大内需,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严格落实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规划
(3)坚持城乡统筹的观念,形成科学合理的城乡空间布局。目前,全市1072个村庄中,现状城区村112个,现状镇区村80个,其他村880个。这种分散的村庄布局已不适应我市经济社会
—1— 发展的需要,必须从规划入手,打破城乡界限,根据产业布局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引导广大农村最终形成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生产生活方便,体现现代文明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4)坚持适度集中的原则,市规划区、园区、镇驻地应当根据城市发展和产业领取情况规划建设规模较大的居住区,力争在三至五年内撤并现在村庄,市开发区、泰钢工业园、莱城工业园、钢城区可考虑重点规划建设2至3万人的规模化集中居住区,为城市的拓展提供动力,凤城、张家洼、高庄、鹏泉、艾山等四个办事处,可考虑逐步将大部分村纳入集中居住区。其他乡镇驻地要结合小城镇建设引导镇区村和周边村集中建设居住区。不在城区、镇区、园区范围的村庄,也可综合考虑交通、产业、区镇等因素,因地制宜规划好集中居住区建设。同时对山区、偏远地区等不适宜搞集中居住的地方,也要明确重点抓好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
(5)坚持规划相衔接的要求。集中居住区建设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基础设施规划相衔接,要着重处理好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单体设计等不同层次、不同部门规划之间的关系。
(6)抓好修建设性详细规划的落实。要改变城乡规划管理模式,已经定点确定的集中居住区要加大投入,一次性完成修建性详细规划,这是统一风格,提高档次,完善功能的关键。
—2—(7)严格规划的控制和执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要实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凡属市政府通过的集中居住区规划必须严格执行,市、区、乡三级要加大对城乡规划的监督力度,要做到三个明确:一是对已经确定为集中居住区范围内的村庄,宅基地一律停批;二是所在范围的沿路商住楼一律停建;三是各村新增建设项目一律在集中区内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不得村自为战。
三、大胆创新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用地方式
(8)允许农民集中区建设使用国有划拨土地。根据城乡统筹原则,城市规划区、中心镇范围内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可使用国有划拨土地,并参照经济适用房管理。
(9)允许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通过置换集中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可通过置换调整和流转等形式将集中居住区范围内各村宅基地集中到居住区。对规划搬迁村的土地调整,由镇政府负责协调,报市、区人民政府批准。
(10)允许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复合使用土地,即“一个规划小区多种供地形式”,包括安置用地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开发用地使用国有出让地,安置用地使用划拨用地、开发用地使用国有出让土地,同时提倡农民集中区建设要与农村道路、水利、林业等基础设施建设相补充,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区。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做到能使用出让土地的不用农用地,能用集体土地的不用国有土地,能通过
—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解决的问题不用建设用地。
(11)允许农户放弃原有宅基地,进入集中居住区安家居住的,属本镇范围内由镇政府负责协调解决,属本区范围的由区政府协调解决,属跨区的由市土地管理部门协调解决。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土部门制定。
(12)允许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农民集中区建设,要积极探索国有土地招标出让和土地抵押的多种实现形式。
四、多渠道解决农民集中居住建设面临的资金问题(13)适当提高建设用地复垦耕地,补偿标准。全面落实“双挂钩”政策,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对村居拆迁建造腾出建设用地复垦成耕地的,每亩增加5000-10000元,(规划区范围增10000元,规划区之外增5000元)。
(14)实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集中居住区建设村庄搬迁腾挪出的集体建设用地,除“双挂钩”试点复垦为耕地外,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通过出让、出租、作价(出资)入股、联营等方式进行流转,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用于工业、商业、旅游等经营性项目的,所得收益可用于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
(15)实行建设用地指标有偿流转,根据城市用地需求情况,适当提高建设用地指标有偿使用标准,并将流转资金返还村集体,专项用于土地复垦或集中居住区建设。
(16)整体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区,除满足农民安置用地外,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将剩余土地征为国有,以招拍挂方式
—4— 出让,经批准,可部分或全部返还土地收益,专项用于集中居住区建设或居住区基础设施配套。
(17)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要坚持城乡统筹,加大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在规划、道路、管网、燃气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凡有条件通过政府解决的,必须要及时解决。
(18)调动农民参与集中居住区建设的积极性。广大农民群众既是集中居住区的建设者,也是集中居住区的直接受益者。要引导广大农民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改善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自觉自愿地参与到集中居住区建设中来。
(19)要坚持以市场化运作,合情、合理、合法地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
(20)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尝试建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专业建设开发公司,全面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管理和土地复垦,可将项目本身资产及其收益作为还款担保,以土地抵押为主要形式,开展融资。
五、全面保障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中的农民权益
(21)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要以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目的,逐步改善其生活环境,提高其生活水平,工作中,需以稳定和清晰的政策预期,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共享城市化发展和城乡统筹建设所带来的成果,反对急功近利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所进行的城市化。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要以保证农民财产性收入为前题。要以提高农民的实际生活质量为根本,要以农
—5— 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判断我们工作是非成败的标准。
(22)农民集中居住区拆迁安置要因地制宜,多听取群众意见,研究制定详细的拆迁安置方案,尽量避免因条款不具体不切实际引发群众上访和社会矛盾,要讲究工作方法,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工作力度,要注意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完善拆迁安置方案,使其更具有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
(23)要通过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促进当地城镇化水平,促进产业聚集和园区项目建设,为动迁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对动迁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实际就业技能,逐步实现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广大农民进一步适应城市化的生活方式。
(24)要坚持城乡统筹,逐步完善动适群众的养老保险、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解决动迁农民的后顾之忧。
(25)要考虑农民的生活习惯和经济能力,规划设计适于农民需求的新型住宅,既要考虑经济条件好的住大房,住高档房,也要考虑经济条件差的住小房,住经济房,既要考虑人口较多的分户,也要考虑到五保户安置,既要考虑农民能住的进,更要考虑农民能住的起,要大力推行节地节能型新型住宅,要加强物业管理,按照城市社区管理的要求,规范农民集中区管理。
(26)要保证农民集中居住区产权合法,保证土地证、房产证顺利发放,同时要为农民以房抵押贷款提供方便。国土、房管
—6— 部门要制定具体办法。
六、进一步加大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工作力度:(27)切实加强领导。市里已成立以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为副组长,城建、土地、环保、规划、财政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各区、乡也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调度领导,特别是各功能区、城市规划区各乡镇、办事处,要转变职能,把抓好集中居住区建设作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中之重。
(28)要提高政策平台。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要以区、乡(办事处)为实施主体,要改变村自为战,留地安置的习惯做法,防止出现家家商住楼,处处门头房的局面,要坚持按照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要统筹去考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补偿,统筹规划集中居住区、产业区、商业区、工业区、服务区建设,切实做到高起点、高标准,积极探索农民利益更好的实现方式。
(29)开展“宅基地换房”试点。在区位优势相对明显的城乡结合部,特别是市开发区、泰钢工业园、钢城区、莱城区工业园等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建设2-3处规模化集中居住区建设,实行宅基地换房封闭化管理。其基本要求是建设万人以上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基本条件是新建集中居住区占地面积小于原村庄用地面积,基本优惠政策是在统一制定修建性详细规划基础上,允许建设单位在保证完成拆迁农民全部安置的同时,将剩余房地产建设用地由政府以招拍挂方式出让,所得政府纯收益全部返还用于
—7— 集中居住区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宅基地换房”的具体标准由各区、办事处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确定。项目用地占有农用地的落实“双挂钩”政策,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允许以项目用地抵押货款。
(30)改进审批方式。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部门,环节多,政策要求高,社会影响大,为提高工作效率,实行科学决策。集中区建设实行可行性报告审批制度,凡开展农民集中区建设必须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基内容涉及规划衔接、修建性详细的规划、基础设施配套,拆迁方案,用地方案,建设标准,环保要求,资金来源等各个方面。由市里成立由市区建设,规划、国地、房管、发展、环境、财政、执法等部门组织专家评审组进行“联审联批”。后报市政府常务会并通过后实施,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部门扯皮。
(31)积极争取政策。要抓住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正在调整的时机,抓紧修编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其与我市的城乡发展规划,特别是与集中居住区建设规划相衔接。要进一步争取国土资源部“双挂钩”试点,抓住政策机遇。组织部分有条件、成规模的集中居住区统一上报,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
(32)落实目标责任制。实行全方位定量考核,按季度上报工作进度,全市通报,确保拆的出、建的成、住的起,管的好。建议规划、国土、房管、财政等部门要制定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管理方面的细则,并报政府审批后实施。
—8—
第三篇:三溪镇开放式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管理
三溪镇开放式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与管理
三溪镇是我县整镇推进社会建设的试点镇。近年来,该镇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和农业产业资源,统筹使用涉及农民集中居住的各项政策,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因地制宜在人口或产业集聚区打造田园式、开放式农民集中居住区,推动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开放管理、产村相融发展。这种开放式集居区无需大拆大建大集中,外无围墙隔断,也无专门物业公司管理,与封闭式小区相比,具有地域互通、环境相融、资源共享和管理自治等优势。目前,该镇已因地制宜建成集中居住区27个,涉及镇内11个村(社区)4600多户16000多人,集中率超过30%。主要做法:
一、建设模式——产资置换,集中居住
(一)政府引导,制定置换方案。为尽可能降低农民集居区居民自筹资金压力,三溪镇采用“明补”和“暗补”方式让农民尽可能用现有宅基地置换集居区住宅。“明补”是公开公布宅基地置换新居方案,根据每户家庭人口、宅基地面积等实际情况,公开补助资金,最多可获得11万余元,最少1.5万元。“暗补”是把集居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光纤、通讯、道路等配套设施纳入市政建设部分,由镇上统筹使用各类政策资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资金、扶贫资金以及水利、交通等专项资金来完善。
(二)多种模式,农民按需选择。考虑到各村的需求情况不
— 1 — 一样,三溪镇制定了灵活多样的建设方式,引导农民按需选择。一是委托代建方式,通过业主大会面向社会民主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小区的投资管理和建设实施工作,小区民主选举的“业主委员会”负责全程参与公告发布、资格审查、投标竞标定标等程序。典型代表是明月村“荷塘明月”集中居住区。二是统规自建方式,在以旅游、休闲、体验为主的农业观光区周边推行统规自建农民集中居住区,形成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业态,典型代表白庙新村。
二、日常管理——住户自治,开放管理
(一)“1+2”组织机构破解管理难题。为使日常管理更趋人性化,三溪镇建立了“1+2”组织管理机构(“1”是小区党小组,“2”即业委会和业主议事会),党小组与业委会、业主议事会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大到居住区建设单位比选,小到小区卫生打扫、园林绿化等管理问题,均自主决策。明月村“荷塘明月”业委会制定了每月0.2元/平方米的物管费收缴标准,鼓励住户利用房前屋后种菜、种花、种树、种果,发展庭院经济;白庙新村“橙香苑”小区业委会对统规自建住宅制定的0.12元/平方米物管费,并要求尽可能种植脐橙、柚子,形成蜿蜒的绿道延伸小区绿化。长林村长鸿小区业委会用“封高限、保底线、低价成交”的招标竞价方式请住户打扫庭院,费用从物管费中列支,目前以每月350元成交。
(二)自我服务为管理添和谐。针对小区居民来源分散、一时难以适应集中居住等实际,三溪镇突出治安秩序巡逻、矛盾纠— 2 — 纷调解等重点,想方设法调动小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使小区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三圣社区农民集居区组织了由小区党小组组长、议事会主任、物管会主任等人员组成的小区治安巡逻队伍,采取分组巡逻、蹲点“潜伏”等方式,在集居区穿街走巷,及时排查治安隐患。长林村长鸿小区居民自愿将自家入户门外的电灯轮流作公共路灯使用,解决夜间村内照明强度不够的问题,保证了行人夜晚活动安全。三圣社区采取包栋包户方法,组织小区业委会成员及时排查和调处矛盾纠纷,回应居民诉求,将可能引发事态扩大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志愿服务队伍培养农村居民文明习惯。一是组织开展以“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为主题的志愿服务,组织党员、团员和热心群众建立各小区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文化宣传、文明劝导等活动,带头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帮助小区居民适应集中生活方式;二是开展“新市民教育培训”活动,开展公共事业、帮扶助困、公益慈善等服务工作,提升小区居民素质。三是开展“文明和谐小区”“星级卫生集中居住区”“美好庭院”“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劝导不文明行为,引导培养文明生活习惯。
三、发展方式——产村相融,和谐发展
(一)以产业优势突出“发展性”。三溪镇注重科学谋局布点,将农民集中居住区置于红提、花卉苗木等种植区和国际脐橙博览观光园等旅游区及成都工业战略前沿区规划的生活服务区地带,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环境优美、彰显特色”的规划
— 3 — 要求和“1+13”的标准配套建设开放式集居区,突出产业带动优势。目前已规划出金竹小区等种植业带动型小区24个、橙香苑等旅游业带动型小区2个、荷塘明月等工业带动型小区2个,基本实现了小区居民就近就业,持续稳定增收。
(二)以环境优势突出“相融性”。三溪镇的开放式农村新型社区在外观颜色、造型设计等方面注重与周围的山丘、平坝、河流、堰塘、树木、花卉等自然环境相融,与所在地建筑、传统文化等人文环境相映,因此其住宅体系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成为该镇乡村旅游景观中的一品。尤其是白庙新村绿水青山橙果、白墙灰瓦飞檐相映,凸显出浓郁川西风貌,先后获得成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飞燕奖之最佳新村建设奖等殊荣,2011年被评为首批“成都市旅游特色村”,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三)以群众需求突出“共享性”。该镇的开放式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不求高端大气,以充分满足住户的实际生产生活需求为要。比如设计市政道路和观光绿道时,通过环绕、穿越万亩脐橙园的方式将相对独立的农民居住区串联成线。同时,每个社区都建有休闲灌溉两用的池塘,标准配套水电气视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广场、球场、商店等服务设施,一方面使居住区居民的活动空间得到延伸,另一方面也让游客近距离体验乡村之乐。
三溪镇因地制宜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开放管理,对于丘区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管理具有借鉴意义。其经验与启示在于:
— 4 — 一是因地制宜、按需推进是丘区农村加快城镇化的关键。丘区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是一个渐进过程,既是城镇化率提升的进程,更是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进程,因此应尊重当地实际和民俗。三溪镇在建设开放式农民集居区时,充分考虑到当地农民的生产习惯,比如考虑设计储藏室堆放农具;尽量把原本一个行政村的农民安排在相邻区域居住,方便他们串门;每个集居区附近都建有小型广场,可摆“坝坝筵”,有的还设有农民书屋、棋牌室、卫生服务站等。这些务实的公共服务设施,使农民新型社区建设既实现了集约用地,也提升了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
二是群众参与、住户自治是丘区农村加快城镇化的根本。农民祖辈均在乡村生活,其生活习惯、价值观念难免与集中居住形式不相适应。因此,丘区农村的城镇化,首先是丘区群众的城镇化,必须把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体制机制放在首位。三溪镇在管理开放式农村社区时,非常注重用群众管理群众,“住户自治”管理方式用较低的成本实现居民自律与他律的结合,使居住区“开”而不“放”,“放”而不“乱”。尤其是该镇用市政配套解决了居住区的日常生活服务问题,志愿服务、自我服务降低了日常维护成本,因此开放式农村社区的物业管理费实质上只有普通封闭式小区的一半,得到住户认可。
三是产村相融、特色发展是丘区农村持续城镇化的支撑。产业发展是促进丘区城镇化的“催化剂”,有产业的支撑,新村建设才能“稳得起”。三溪镇以产业带新村的建设方式使每一个开放式
— 5 — 农村社区都成为一个“景点”,既提升了居住区环境品质,有利于农民方便管理田间地头,也让农民获得可观的旅游收入,可谓一举数得。而且,该镇通过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分阶段集中打造“特色村”的做法,既推动了开放式农村社区的迅速发展壮大,也更好的吸引了“特色村”周边农民的迅速集中居住。
— 6 —
第四篇: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自贡市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和建设管理办法
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自贡市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和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四川省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自贡市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和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自府办发〔2010〕2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自贡市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和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日
自贡市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和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和规范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民集中居住区是指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在集体建设用地上集中建设的农民社区。一般聚集规模不低于40户。
第三条 我市市辖区内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国土资源、城乡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和权限开展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指导、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控制单家独院,推广多户联建,鼓励建设多层高层住宅。城镇规划区内的农民集中居住区采取统规统建方式,以建设多层和高层住宅为主;其他区域的农民集中居住区采取统规统建和统规自建相结合的方式,以建设多层和低层多户联排住宅为主。
第六条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规划原则。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及时组织编制其乡镇规划、村庄规划,按法定程序批准后用以指导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所在乡(镇)规划、村庄规划和所在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涉及历史文化古镇、街区的,必须与保护规划相衔接。
(二)节约用地原则。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必须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坚持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原宅复垦。
(三)配套建设原则。农民集中居住区要同步规划、配套建设水、电、气、路网及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广电等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
第二章 报批程序
第七条 农民集中居住区采用项目建设形式报批。项目建设主体为项目所在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
第八条 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和用地的报批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申请。农户向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建(购)房申请,并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退出原宅基地协议,经村民会议到会人员过半数通过并形成决定,再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向乡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办公室和国土所提出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申请和用地申请。
(二)乡镇审查上报。乡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办公室和乡镇国土所在8个工作日内对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规划申请和用地申请进行初审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镇人民政府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附农户建(购)房申请、退出原宅基地协议、村民会议决定、集中居住区位置示意图、规划范围内1:1000或1:500现状地形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或登记表)、水土保持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地质勘察报告等资料分别报市、区县政务服务中心按基本建设程序审批办理(规划区内的报市政务服务中心、规划区外的报区县政务服务中心)。
(三)用地预审。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接件后5个工作日内进行用地预审,提出用地预审意见。
(四)规划选址。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申请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进行现场踏勘,并根据相关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用地预审意见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提出选址意见,同意选址的拟定出规划设计条件,交由项目业主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须编制两个以上方案)。
(五)用地审批。在规划区外的,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报区人民政府审批。区人民政府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复意见后,由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颁发《农村建设用地批准书》。在规划区内的,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后,由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7个工作日内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市人民政府作出批复意见后,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颁发《农村建设用地批准书》。乡镇人民政府需将批准结果进行公示,属统规自建的,应逐宗落实到建房申请户。跨组或跨村建设集中区的,参照《自贡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细则》(自统领〔2010〕3号文印发)的有关规定执行。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用地涉及占用农用地的,须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
(六)规划审批。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对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
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并依法取得用地手续的,在5个工作日内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并送同级城乡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备案。
(七)建筑设计审查和备案。农民集中居住区项目业主应依据审查合格的规划设计方案,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建设工程勘察和施工图设计,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技术审查和向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行政性审查和备案。
(八)施工许可。农民集中居住区项目属统规统建且投资和建设规模达到法定限额的,建设业主还须依法招标确定符合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对经审查合格的,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项目业主的申请和相关报件资料,在5个工作日内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并报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城乡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备案。
(九)竣工验收。农民集中居住区项目建设竣工后,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时申请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进行综合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的,在10个工作日内由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通知书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核发建设用地竣工验收通知书。
(十)档案报送。项目业主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向城建档案管理单位报送符合《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要求的建设工程档案。档案经审查合格后,再进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十一)登记发证。农民集中居住区项目竣工验收后,凭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通知书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竣工验收通知书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出具的退还宅基地证明书以及相关报件资料办理房屋、土地登记。
第三章 规划建设管理
第九条 规划区、风景名胜区、自然资源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或名镇、名村)、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规划管理工作由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其他区域的规划管理由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驻区规划办负责。
第十条 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管理由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其项目应当委托符合资质的监理单位实施监理,并由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第四章 建设用地管理
第十一条 农民集中居住区内农户宅基地面积不得突破法定标准。农民集中居住区内应安排相应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用地。农民集中居住区用地总规模不得突破参与建(购)房农户原宅基地复垦的总面积。
第十二条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购)房户必须放弃原有宅基地使用权。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督促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原宅基地拆迁和退出,原宅基地未退出前,不得办理新址土地使用证。建(购)房户退还原宅基地后,应书面申请原宅基地使用权注销,由原登记机关负责注销登记,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收回原宅基地使用权;建(购)房户在入住农民集中居住区3个月后不退出原宅基地的,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可以由原登记机关直接办理宅基地使用权的注销登记。新址建设经规
划建设、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验收合格,且原宅基地复垦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新址土地使用证。原有住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可参照自统领〔2010〕3号文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乡镇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城乡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加强日常巡查,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过程中违反规划建设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及时责令其停止建设,并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查处。
第十四条 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过程中,出现违法用地、破坏耕地以及进行房地产开发等情况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及时制止,并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查处。
第十五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以权谋私等行为的,由有关机关追究其违法、违纪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荣县、富顺县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关于鼓励农民进城入镇和规范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鼓励农民进城入镇和规范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阜发„2009‟41号
中共阜宁县委员会 阜宁县人民政府
关于鼓励农民进城入镇和规范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镇区党(工)委、人民政府(管委会),县各部委办局,县各直属单位:
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现就鼓励农民进城入镇和规范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改善和提高镇村居民生产生活水平为根本,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以鼓励引导农民进城入镇居住为突破口,集中、集约土地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现代化农村,努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并进,全力开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的全面小康建设工作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推动作用,明确相应工作机构,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加强指导监督,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建立政府、农民和投资者的利益平衡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为农民进城入镇和农民集中居住营造最优的环境。
2、城乡统筹,集聚发展。按照城乡一体化和“能城不镇、能镇不村”的总体发展要求,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由村庄向城镇转移、自然村向集中居住区集聚,逐步达到镇区城市化、农村社区化。合理确定农村集中居住区布局和规模,全面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切实改进农村建房模式,全面推行联建式建房,严格控制独立式住宅建设,禁止零散建设。
3、依法管理,体现特色。严格按照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法定程序审批建房,规范审批管理。加大违法建设督查和整治力度,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充分挖掘、融合有历史底蕴的特色村庄,利用好现有的自然资源、文化古迹。规划建设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既要尊重地方风俗习惯,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又要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反映时代特征。
二、农民进城入镇优惠政策
(一)积极鼓励农民进行“双置换”
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以宅基地和住房置换城镇住房工作要坚持“试点先行、面上号召、县城推广”的原则。选择条件相对成熟、有推广优势的镇先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完善措施的基础上,再在面上进行推广和推进。
1、对农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的,新流转出来的土地由村(居)用于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土地流转价格根据当地土地综合收益水平确定,原则上每亩每年不低于500元,土地流转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土地流入主体按和土地流出的农户结算。
土地流转资金、各类政策性奖补资金等收益统筹结算到户作为参保金,为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民按城保政策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同时进城购房居住的由县财政对参保人员每人一次性补助3000元,保费不足部分由农户本人负责补足。农户也可以自愿选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对县城规划区外农户自愿以宅基地和住宅置换县城住房的(仅限于在城南新区置换住房或在老城区置换二手住房,下同),已置换的宅基地由集体收回复垦,房屋由户主自行拆除,该农户不得再申请宅基地建房。经县国土部门验收确认后,对农户合法的宅基地面积(200m2以下),每平方米补助30元;对农户在县城购买住房的,按其合法的原主房面积进行拆除补偿,每平方米补偿不超过200元(具体细则另行下发),上述补偿资金凭复垦验收合格证明、县城购买住房房产证由县财政予以补助。实行宅基地和住房置换县城住房的,其房产证、土地使用证免费办理。购买新住房的契税征收后,原主房合法面积同等面积部分的契税给予已纳税额50%的补贴;购买二手房的契税,与原主房合法面积同等面积部分即征即补。
3、对县城规划区外符合分户建房条件的农户,自愿到县城购买住房落户,不再申请宅基地的,按规定的宅基地面积由县财政给予每平方米50元补助。
对县城规划区外农户自愿以宅基地和住宅置换镇区住房的以及符合分户建房条件自愿到镇区购买住房的相关政策由各镇自行制定,报县政府过堂后实施。
4、对县城规划区外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户跨村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房的,参照集中居住区所在村、组建房户同等待遇,由所在镇依法调剂符合建房用地标准的宅基地。
以上政策性补贴和相关费用,按照“谁用地、谁给钱”,“到哪里买房由哪里承担”的原则,在进城农民宅基地复垦调剂资金中安排,不足部分在土地出让金中列支。
5、因城镇建设、国家重点工程和工业园区建设列入拆迁改造范围的,按照相关拆迁政策执行,不享受上述优惠政策。
(二)鼓励县城规划区内居户拆迁让地购买新房
1、对县城规划区内(东至吴滩立新河、南至329省道、西至阜益路、北至四通河)符合分户条件需要建房的居户,不向村(居)组申请宅基地(城南新区36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内不再安排宅基地),到县城购买住房的,凭房产证按规定的宅基地面积以征地补偿标准对所在村(居)进行补助,村(居)按相关规定进行分配,补助资金由用地单位承担。
2、对老城区(东至老204国道、南至纬四路、西至城西路、北至城北大沟)和城南新区核心区(东至奋进路、南至阜泰路、北至纬四路、西至射阳
河)内居户拆房让地,经申请同意后,分期安排拆迁安置,原宅基地交县城投公司和县土地储备中心,原住房拆迁按城市拆迁补偿标准给予补偿,以拆迁安置房价格优先安排商品房或安置房。
3、对老城区和城南新区核心区以外的县城规划区范围内,自愿拆除房屋并放弃宅基地,将宅基地交回县、镇(区)、村集体,自主进城购买商品房(含二手房)的居户,对其合法的宅基地面积(200m2以下),每平方米补助50元;并按其合法的原主房面积进行拆除补偿,每平方米不超过350元(具体细则另行下发)。宅基地补助资金凭拆房验收合格证明由用地区域财政支付,拆房补偿凭房产证和原主房面积核实材料由购房所在区域财政支付。
购房契税,房产证、土地使用证办理优惠与县城规划区外农民“双置换”政策相同。
4、县城规划区180km2以内因城市建设、交通工程、工业项目等列入拆迁范围的,分别按城市、开发区、阜城镇和相关工程的拆迁安置政策执行,不享受上述优惠。
(三)积极落实农户进城入镇的有关政策
1、帮助进城农民就业。县劳动保障等部门要组织开展进城入镇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其就业创业能力。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培训对象按不同工种给予每人300-1500元的一次性培训补助。县城和镇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吸纳进城入镇的女40周岁以上、男50周岁以上的劳动力并与其签订两年以上劳动合同、且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每年每人补助用工单位500元,连续补两年。县属单位用工补助由县财政支付,其他镇、区单位用工补助由所在镇区财政支付。
2、实行公平教育。进城入镇农民子女按照相关规定在就近施教区各类学校、幼儿园入学、入托,各学校不得拒收(转),不得收取政策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减免相关费用。
3、鼓励自主创业。对进城入镇农民创办经济实体或从事二、三产业的,凭身份证和场所证明,工商部门优先核发营业执照,办证费用予以减免。
4、进行常住人口户籍管理。进城入镇居住农户,由县有关部门直接办理城镇常住人口落户手续,纳入城镇常住人口一体化管理。
5、建立健全进城入镇农民社保机制。鼓励劳动年龄(男18—60周岁,女18—55周岁)内的进城入镇农民参加城镇各项社会保险。凡被用人单位录用的,用人单位都必须按规定为其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参保手续,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履行代扣代缴职工个人缴费的义务。在城镇从事自由职业的进城入镇人员,按照城镇户籍人员同等待遇办理,对进城入镇后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农民达到退休年龄(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时,其缴费年限不足15年,不能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允许其适当补缴或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补缴年限可参照灵活就业人员相关规定执行,时间不超过2000年2月,补缴的缴费基数和比例按办理补缴手续时的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对补缴
后仍不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人员,经本人申请,经社会保险机构核准,可继续按规定的标准延长缴费,直至满足领取养老金条件为止,或按相关规定将其参保缴费关系转换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关系,按照县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为缴费基数,个人缴费比例为缴费基数的10—30%,县财政按个人缴费额的20%补贴,其退休时按新农保的计发办法享受农村养老保险待遇。
6、自主选择医疗保险方式。进城入镇农民可根据本人的意愿,允许其自主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三、规范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
(一)加强规划管理
1、组建村镇规划中心所。结合国土局设定的国土所对应设置五个村镇规划中心所,负责各辖区镇村的规划管理工作,严格把好村镇规划审批的第一关。
2、完善镇村规划编制。各镇要及时修编镇区总体规划,抓紧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重点地段、重要项目还要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3、科学安排农民集中居住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必须符合用地规划和建设规划,实行严格的规划管理,严禁农民分散建房。结合各镇、各村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农民集中居住区的位置、规模和数量。农民集中居住区选址布点要在坚持“三保留、三不建”(已撤并乡镇的原镇政府所在地村庄保留,有一定历史底蕴的特色村庄保留,经批准已建设形成一定规模的集中居住区保留;县城和东益经济区规划区内不建,镇规划区外1.5公里内不建,县镇各边角村不建)的基础上,本着因地制宜、节约资源、便于生产生活的原则进行规划。各镇拿出布点方案,报县政府过堂审批后执行。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一经确定,就必须严格按规划建设,坚决刹住违规建设,否则严肃查处责任人。
4、严格村镇规划审批。严格规划审批程序,所有镇村建设项目必须履行报批手续,经县建设局审批、核发“一书三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开工建设。
5、强化村镇规划执行。规划一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村镇建设项目施工前,必须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现场定点放线。坚决杜绝先建后批,边建边批,不批就建的违法现象,确保各项建设严格按照审批的规划方案顺利实施。
(二)加强建设管理
1、基础设施要先行。集中居住区建设要合理安排好工序,先行做好道路、给水、排水、供电、路灯、绿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环境。
2、项目建设要规范。凡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上或单体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所有建设项目,都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抓好勘察、设计、招投标、图审、监理等工作。
3、施工质量、安全要保证。要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规范各方责任主体的行为,落实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建设单位责任。全面推进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理制度,按强制性条文实施全过程监控,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三)加强长效管理
1、切实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违法建设行为。对乱占乱建、超占土地建房、未批建设、违规设计和施工的,按照《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依法予以处罚。
2、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社区化物业管理工作,逐步将村容村貌、道路交通、环卫保洁等各项工作纳入长效管理,真正把农民集中居住区建成文明社区。
3、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管理评比办法,开展评比活动,表扬先进,推广经验,做到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以点带面。
(四)加强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县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建设局、国土局、农工办、监察局等相关部门和各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研究、协调、考核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工作。
2、强化督查考核。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镇要将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纳入镇政府的工作考核范畴,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确保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管理的顺利实施。对组织农民进城入镇或进入集中居住区实绩处于前列的镇区,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3、严肃工作纪律。镇长、村(居)书记为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辖区内出现的非法占地、违法建筑现象,要发现一起,制止一起,打击一起。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强日常巡查,对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擅自改变经批准的图纸进行改建、加建的行为,及时予以查处纠正。对辖区内违法建设农房放任不管、制止不力、玩忽职守而造成违法建筑多发、信访不断的,要追究镇、村(居)一把手的责任,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处分。
凡以前有关农民进城入镇购房政策与本实施意见有冲突的,一律以本实施意见规定为准。本实施意见试行一年。
二OO九年十月十六日
主题词:进城入镇 集中居住区 意见
中共阜宁县委办公室2009年10月1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