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银行业防范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成效和建议
基层银行业防范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的成效和建议
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设立的融资平台公司,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规模增长过快、运作不够规范等问题。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监管政策的收紧,潜在信用风险、合规风险可能将加快暴露。因此,进一步提升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识别及把控能力,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已成为各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当务之急。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分析
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庞大;国家相关部门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控措施陆续出台;各商业银行迫于监管要求,平台贷款续投放越来越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筹资现金流前景不容乐观;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使得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土地出让金在缩水;平台项目贷款正逐步进入还款期,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暗含的风险正逐渐显现。
1、借款主体风险。主要表现在一些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主体的设立、运作不规范,有些地方政府财力不足,拿不出更多的资金作公司的注册资金和项目资本金,或是用一笔资金来回转,当作几个公司的注册资金、几个项目的资本金; 有些地方政府挪用贷款,将通过融资平台的关联公司获取的银行贷款挪来充作资本金;也有些地方政府给融资平台注入没有财务收益的实物资产充当资本金,甚至有的把政府部门的办公楼、城市公共设施等都注入到了这些公司来充当资本金,扩大公司的资产,有些连资产转移和产权过户手续也不办理,只是名义上的划转,尽管缺乏法律依据,但这些资产却实实在在地列入了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公司设立的门槛、条件很低,其运行也缺乏有效的约束,从而使得一些地方的政府融资平台从开始的一两个,随后就越建越多,十几个甚至更多的融资平台相继设立。同时,融资平台的层级也逐步向下移动,起初是省级政府设立融资平台,随后,地(市)级、县(市)级都设立了自己的融资平台,甚至乡镇村也设立了融资平台 受政府财力的限制,政府融资平台的层级越低,其潜在风险越大。
2、政府偿债能力风险。由于融资平台主要的作用是为政府融资,公司缺少突出的主营业务和充足的固定资产,通常以政府划拨的土地股权作为资产,在融资中更多地依靠政府的财政进行担保,这就造成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高负债率,据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介绍,2009 年末,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总余额高达 7.38 万亿元,约相当于2009年GDP的 23% 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建设的项目,大多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无法用项目本身产生的效益来归还银行贷款,而要 用当地政府未来的本级财政收入来归还。巨大的还款压力对一些相对财力较弱的地方政府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有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占本级债务的比重已经高达 70% —90%;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到期不能归还贷款本息的问题,形成了银行贷款的逾期欠息;还有些地方就靠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勉强支付银行贷款利息,再通过延长贷款期限,延长还贷宽限期来缓解还贷压力,从而导致银行贷款期限越来越长,有的甚至超过了 30 年,并且,这种超出地方财力进行城市建设的做法,仍“方兴未艾”此外,因平台客户有很深的政府背景关系,银行处于弱势地位,处臵平台客户不良贷款的阻力和难度均很大,银行起诉收贷大多是 赢了官司赢不了钱 还有,平台贷款基本均为固定资产贷款,未来一、二年将逐步进入还款高峰期,而目前国务院已发出通知,明确要求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其举债行为将受到严格的监控制约,在经营现金流严重不足、投资现金流出潜在需求仍然旺盛的情况下,举债能力、举债可能性急剧下降,筹资现金流量必定为负数,过去“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显然不灵验了,加上我国地方财政预算实施的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政策,且许多支出是刚性的,商业银行平台贷款偿本付息风险凸现。
3、信息不对称风险。由于银行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用评价完全取决于本级政府的财力,而不取决于公司本身的还 款能力,因此银行更需要了解掌握政府财政收支、财政偿还能力的情况,而实际上,银行往往只能凭借一些不完整的资料来做评价。在目前多家银行竞争、一个政府又有多个融资平台的情况下,某一家银行要想对某个项目资本金来源、资本金到位情况进行有效监控也是很难的,由于信息不对称,每一家银行只能了解与其有借贷关系的那家公司的融资情况及在本行内的资金流向,因而银行根本无法监控政府融资平台跨银行的资金流向,更难掌握融资平台的资本金是从何而来,甚至有时要跟踪了解本行贷款的真实用途都比较困难。
4、担保虚设风险。目前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的担保措施主要是土地使用权抵押 对银行而言,敢于向融资平台大量投放,除了因为融资平台有政府的信用担保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还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土地作抵押。但应该看到政府信用担保的主要形式是由地方人大或政府财政部门出具将未来需偿还的银行借款本息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的承诺函,这种承诺函相当于担保函;其实早在2005年国家就明文规定地方财政部门不能提供对外担保,因此担保函在法律上是无效的,可以说是一纸空文。另外,以土地抵押担保的平台贷款也存在许多缺陷,一是抵押土地手续不全,有的尚未取得国土资源部门的批文;有的土地实为划拨土地,未交 土地出让金;二是抵押土地流转期限与贷款期限不匹配,国 家近几年三令五申规定土地闲臵期限不能超过2年,而平台贷款80%以上是中长期的基本建设贷款,贷款期限远远长于抵押土地流转使用期限;三是抵押土地的拍卖后的收入是不能直接用于归还银行借款本息的,土地出让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先进入国库,支出按一般纳入预算,因此,以土地抵押担保有效性不足,是虚臵的 现实的问题是目前大部分地方财政都是吃饭财政,融资平台项目贷款基本上只能寄希望于通过今后的土地出让收入归还。因此,一旦房地产形势不好,土地出让不出去,不仅第一还款来源无法实现,第二还款来源也无法落到实处。
5、合规性风险。许多地方政府出于融资目的,包装虚拟项目,商业银行据此评估放贷,甚至部分地方政府以同一包装项目向多个银行申请贷款。有些项目核准备案、用地、规划、环保审批等手续不全。有些地方政府虚缴土地出让金以取得用于抵押土地的土地证。平台公司虚假注资项目资本金实际不到位现象更是比比皆是,平台公司不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随意挪用贷款资金等等。所有这些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监管合规风险,进而引发信用风险。
二、基层银行业防范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措施及成效
针对上述风险情况,我县银监办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加强监管,防范重点风险,防止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认 真组织开展平台“大户”检查和年内到期的平台贷款风险排查,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化解稳步推进;坚决贯彻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严格控制过热地区和高负债房地产企业贷款规模,健全完善房地产贷款风险监测系统,房地产贷款风险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强化案件处臵后续跟踪,严禁银行及从业人员参与民间融资,注重建立民间借贷、非法集资等与银行业之间的防火墙,严防风险向银行体系传染。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深入贯彻年初工作会议部署,认真分析形势,冷静沉着应对,各项重点工作成效明显。
1、召开全市中资银行专题会议,部署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评审工作。根据银监会提出的“把风险搞清楚、把保全措施做到位”要求,督促全县各家银行认真落实“打开、评估、分类、处臵”四个环节要求,丰都县银监办专门召开全县银行专题会议,要求各家银行成立专门工作小组,以农发行为牵头行,其他商业银行为成员行,按照“解包还原,重新立据;风险分类,保全有力;加强协作,整体评估;新增从紧,追责从严”原则,扎实做好政府融资平台风险防控工作。同时下发《关于切实加强政府融资平台企业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银行采取主评审行制度,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开展整体风险评估工作,不同贷款参与行要与主评审行加强沟通配合,认真做好政府融资平台企业贷款的“解包还 原”和“重新立据”工作。
2、加强沟通配合,争取各方理解支持。丰都银监办将银监会加强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的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及时以政务信息形式向政府部门通报,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配合,多次与县政府、县财政局进行协调联系,加强信息交流,初步明确统一各级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认定标准口径,共同推动我县银行业做好政府融资平台的授信准入和风险管理工作。
3、加强日常监管,开展专项检查。去年初以来,结合银监会贷款新规实施要求,丰都县银监办通过开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执行情况的现场检查,要求银行业机构严格落实新规要求,及时做好与贷款各方的解释沟通和政策执行工作。统一安排贷款风险分类偏离度检查,全年现场检查将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信贷风险防控工作落实情况作为重点进行跟踪检查,积极督促银行业机构切实加强和改进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信贷风险管理工作。
4、统一测算标准,审慎反映风险。在严格评审流程的基础上,丰都县银监办进一步统一了各银行业机构的评审原则和评审标准。按照银监会有关要求,指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计算平台企业土地出让返还收入中,严格执行企业持有土地使用权证作为其前提条件。在指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测算平台贷款风险覆盖率时,还原资金来源本质,对政府支 付给平台企业的预算内财政支出、预算外基金支出、偿债基金支出以及BT收购资金等四类资金,均视为平台企业的财政性收入,在计算平台企业经营性现金流中一律予以剔除,审慎测算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真实反映全市融资平台贷款风险覆盖率。
5、加强舆情引导,建立重大信息报告制度。政府融资平台清理是风险防范的一项重点工作,丰都县银监办一方面要求银行积极开展舆情监测,建立正面引导机制,另一方面要求银行定期进行信息反馈,及时上报典型案例分析和经验建议。
三、对基层行防范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建议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偿还主要取决于政府还贷愿意及还款能力。现地方政府都比较重视金融环境建设和银政合作关系,一般具备还贷意愿,银行债务安全的关键取决于还贷能力。但是,影响该能力的因素很多,如经济增长率、财政赤字比率、税收政策、土地政策、信贷政策等,难以准确预测,财政还贷能力具备较大不确定性。但是,从目前的形势看,在财政收入有限增长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一方面要继续投入大量资金确保在建项目完工及新项目开发,另一方面要偿付数以亿计的贷款利息,财政压力较大,极可能通过扩大银行融资偿付到期本息,债务规模呈现恶性“滚雪球”状态。随着各方舆论关注,及银行风险警觉意识的提高,部分现金 融通能力较差的融资平台可能失去资金腾挪渠道,存在较大违约风险。现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故提出如下建议:
1、调整优化存量结构,实行总量控制。银行当前既不能放任该类贷款继续增加,集聚信用风险;也不能操之过急,快速压缩贷款规模,使项目烂尾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目前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好存量贷款,保证信贷资金的合规使用,同时调整优化贷款结构。对于问题贷款,首先得保证利息偿付顺畅,同时通过分期还款计划逐步压缩贷款规模。为防止集中度风险、流动性风险,建议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实行总量控制,其贷款余额不应超过全部实质性贷款比重的10%,最高不超过15%。在接近上限临界点时,应优先选择综合风险较低或融资层级较高的客户。
2、对政府进行统一授信,控制好区域授信总量。建议由金融监管部门牵头,比照集团客户授信的方式,先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融资承债能力进行合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以政府为单位实行统一授信,确定各级政府的授信限额,按年实行动态管理 这样既可控制授信规模总量,防止政府过度负债,又可使各银行围绕一个明确的市场目标开展营销。
3、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要尽可能采用银团贷款、联合贷款等方式以分散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的金额一般都比较大,由一家银行单独贷款,不仅要受到资本金比率的制约,还要受到贷款集中度风险的考验和信息不对称的影 响。采用银团贷款、联合贷款等方式,可以降低单家银行的贷款额度,避免贷款集中度风险,同时,参贷银行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可以通过设定贷款的前提条件或要求控制住风险,还可以有效防止贷款被挪用。
4、落实有效担保,保证担保能力。由于地方政府不可能破产,因此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违约风险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及可能出现的拖欠情况。除对极少数的直接收益较高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可以进行信用放款外,其他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必须追加第三方担保或采用出让的、地理位臵优越、增值潜力较大、宜于转让的商业旅游、娱乐等城市经营性用地的土地使用权、项目资产抵押。对采用第三方保证的,一要关注保证人的持续担保能力,二要关注保证人持续担保的可能性,三要科学评估保证人的保证能力,合理确定保证率;对采用土地使用权抵押的,要确保所取得的抵押土地使用权合法有效,且付清了土地出让金,办妥抵押登记等相关手续,抵押率原则上不高于银行认可的资产评估公司出具的估价的 50%;对单纯以项目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的,除作为补充担保措施外,不得接受不直接产生财务效益的项目资产设定抵押。采用特许经营权及收费权质押的,必须事先征得政府或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书面同意,并办妥质押登记等相关手续。
5.强化贷后管理,防范信贷风险。银行必须密切关注地 方政府财力的变动情况,及时掌握财政预算支出用于偿还贷款的金额及变动情况,综合运用其签订的相关各方资金封闭管理协议和在银行开立的偿债资金专户、政府补贴资金专户等,随时了解贷款资金的用途和去向、偿债资金的归集及变化情况。一旦发现资金流向明显不符合约定用途、账户资金异常变动等预警信号,及时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控风险,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国家宏观形势的变化,强化贷后管理,防范信贷风险。此外,对存量项目贷款要进行合规性梳理自查,对项目审批、用地、环保、项目资本金、抵押土地缴纳出让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瑕疵切实整改。
第二篇:加强和改进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的几点建议
加強和改进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的几点建议
今年年初,我们对市某融资平台公司近两年来投融资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融资平台公司通过举债融资,为岳阳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为城市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等公益性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资金支持。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土地等资产不实,质量不高,偿债能力不强;回购城建项目资金未到位,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存在有虚假成份;部分政策性较强的融资资全,改变了资金的用途,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未建立完善投融资债务偿还机制,地方政府注入的资金和资源少,安排的偿债资金严重不足,再加上企业自主开展的经营性项目少,收入微薄,盈利能力差,根本无力偿还融资本金,形成以借还贷的格局等等。为加强和改进融资平台公司的管理,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整合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
近年来,我市投融资平台公司发展较快,目前已有十余家。在融资环境日渐严峻的情况下,各平台公司纷纷争抢资源和融资渠道,有的被迫选用成本较高的融资产品,有的为融进资金,在承担正常利息之外还高额支付融资费用。这些融资行为,其规模和结构难以控制,势必造成信贷风险和财政风险不断加大。建议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并借鉴外地经验,整合市级投融资平台公司。围绕“整合资源、整合项目、整合公司”这三大内容展开,同时加大对经营性项目的转化,并建立规范的信用评级制度和贷款评估制度,控制和防范投融资风险。
二、建立完善投融资债务偿还机制
历年来,我市融资平台公司主要承担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等公益性项目的建设任务,融资资金也主要用在城市公益性项目上。所产生的政府性债务,市财政未统一安排偿债资金。建议按照国务院和省有关文件规定,建立和完善投融资债务偿还机制,打破以借还贷的格局。属于政府性债务的融资和市政府安排的城建项目,请求市财政将偿债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偿债资金,实现“借、用、还”相统一。同时,扩大经营性项目,增加企业经营收入,增强还本付息的能力。
三、严格执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有关政策
根据国家发改委有关文件精神,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是我国“十二五”时期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地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进行规范后继续保留的投融资平台公司申请发行的企业债券,募集的资金应优先用于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建议融资公司申请发行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企业债券资金应当按照审批机关批转的用途使用,做到专款专用,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
四、要依法取得土地的使用权和支配权
按照有关规定,单位和个人因建设需要国家的土地资源,必须依法取得,必须按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通过招标、拍卖和挂牌程序,向政府交纳土地出让金以后取得。以划拨方式注入的土地,也必须经过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并严格用于指定的用途。
五、加强对公司资产的清理
2010年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提出了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清理规范,核定企业资产、收入、利润和净资产,并妥善处理融资平台的债务的意见,明确了清理的范围和处理原则。要求城建公益性资产不得作为资本注入融资平台公司。建议按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对公司的各类资产、收入、未分配利润和净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有账面记录而无实物的空资产要清除,没有实现的假收入要作账目调整,按照《会计法》的规定,真实反映公司的实有资产、利润和净资产。
第三篇:宁夏银行业融资平台贷款质量变化情况分析及建议(小编推荐)
宁夏银行业贷款质量变化情况分析及建议
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 陈然
近年来,宁夏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快于全国经济经济增长平均水平,宁夏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也随着经济增长加快了发展步伐,其资产总量、贷款余额、利润等各项业务指标一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然而,银行业的本质是经营风险的机构,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资产质量的变化情况决定了银行业机构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多采用五级分类方法反映贷款的风险情况,不良贷款率能够量化、全面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情况。本文以不良贷款率为主要指标对宁夏地区的信贷资产质量情况进行初步分析。
一、宁夏地区银行资产质量整体情况
根据银监会的分类,商业银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宁夏地区商业银行的统计范围则为除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及村镇银行之外的其他所有银行。银监会发布的全国及各地区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情况数据显示,2010年之前宁夏地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整体呈现显著的下降态势,不良贷款一直保持“双降”。宁夏地区不良贷款额由2005年的57.78亿元下降到2010年的9.10亿元,同期不良贷款率由10.93%下降到0.66%。在全国同期的不良贷款率由8.61%下降到1.10%的过程中,宁夏地区的不良贷款也实现了由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转变。宁夏地区商业银行对新增贷款的风险控制及存量不良贷款的化解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统计口径为宁夏地区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时,虽然其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略高于商业银行的统计口径,但近三年宁夏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总体也保持了较低水平,一直处于2%以下,且不良贷款余额稳定在40亿元以下。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区内各农村信用社占据了全区不良贷款的半壁江山,造成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余额高于商业银行不良余额。但由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策略一直将化解不良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不良贷款近三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
宁夏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三年来略有波动,最近三年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33.95亿元、30.49亿元、36.63亿元,相应不良贷款率为1.76%、1.26%、1.26%。2011年宁夏地区不良贷款余额较上一年有所上升,几年来不良“双降”的趋势终止,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出现转折点。
二、不良贷款机构分布情况
近三年宁夏地区政策性银行不良贷款率一直保持在1%以内,2011年不良贷款也实现了“双降”,不良贷款余额控制在了2亿元以内。
2011年宁夏地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呈现上升势头。近三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宁夏地区分支机构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6.21亿元、4.88亿元、11.72亿元。2011年不良贷款与上年相比增加较多。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宁分支机构不良贷款余额的增长是宁夏地区该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增长的主要原因。2011年宁夏地区的地方性金融机构资产情况较好,其资本充足、抗风险能力趋强。除农信社外其他全部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均保持在1%以下的水平,且不良贷款占全区比重低于其贷款余额占全区比重。年末时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14.7%,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分别达333.6%和202.6%,同比分别提高61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
2010年之前,由于历史原因黄河农村商业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额占据宁夏银行业金融机构所有不良贷款一半以上,成为全区化解不良贷款任务最重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该行公开的相关资料,该行近三年不良贷款实现“双降”,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11年末,该系统不良贷款占全区比重首次降到50%以下。
三、不良贷款行业分布情况
近三年宁夏地区不良贷款行业分布变化较多。2009年,全区不良贷款共分布在22个行业中;2010年,分布在16个行业中;2011年,分布在18个行业中。而近三年不良贷款均续存的行业共有12个,分别为商务服务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批发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住宿业、水利管理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饮料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教育业。其中公共设施管理业、批发业、住宿业不良贷款余额上升趋势明显;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教育业不良贷款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
由于宁夏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独有的特点,各行业不良贷款率的 高低与行业特性、行业所处发展阶段及市场波动具备较强的关联性。判断宁夏地区某个行业的风险高低需参照该行业在全国的发展水平及总体风险状况。通过比较宁夏的高风险行业(连续三年均有不良贷款续存)不良贷款率与全国该类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发现除制造业与批发零售业的不良贷款率(0.79%,1.5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7%, 1.56%)外,其他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当前区内银行业对于制造业等传统行业的风险水平估计偏高,信贷投入水平相对少于其他行业。其中,制造业全国平均的不良贷款率高于宁夏平均水平超过1个百分点。按照当前宁夏地区的贷款规模,如果能将制造业的不良贷款容忍率提高至全国平均水平,制造业的信贷空间将能够增加至少30亿元。
四、大中型企业客户不良贷款情况
如将宁夏地区贷款余额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作为中型以上企业的分类标准,宁夏地区大中型企业的全部贷款余额约占全区贷款余额的2/3,该类企业客户的信贷资产质量变化对整体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的变化影响较大。近五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宁夏地区贷款余额过千万元的客户数量也成倍增长,由2007年的130家上升到2011年末的1407家,其相应贷款余额之和由577亿元增长到1926亿元。2007年以来,发生逾期贷款的大中型企业客户数量也由6家增长到2011年的27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9年,由于经济刺激政策和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宁夏的千万元余额客户数量与2008年相比增长约5倍,导致 当年大中型客户的不良贷款占宁夏地区全部不良贷款的比重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而当年发放的中长期贷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2011年信贷资产质量。
2009年,宁夏地区信贷余额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往年,当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新增贷款规模达到293亿元,创造历年之最。在信贷规模宽松的大环境下,各大商业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和客户资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授信和发放的相关标准。统计数据表明,宁夏地区的不同商业银行之间,2009年新增信贷规模的高低与2011年的不良贷款率呈现了显著的正相关。2009年发放的短期贷款产生的不良贷款情况在当年即暴露,导致2009年大中型企业客户的不良贷款余额占比高于2008年和2010年的水平;而中长期贷款的不良资产暴露在2011年显现,导致2011年宁夏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双降”终止。
2011年,在宁夏地区不良贷款攀升的过程中,即使整体资产规模较大、信用风险较小的大中型企业类客户的贷款质量也在下滑。与2010年相比,宁夏地区虽然产生不良贷款的客户数量及占比变化不大(仅增加一家),但其不良贷款率较上年上升了0.2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增加6.31亿元。在现今的环境下,大中型企业客户的不良贷款率上升表明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变化并非偶然因素。经多方面分析发现不良贷款的产生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市县级融资平台开始出现不良贷款,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激增苗头初现,市县粮食储备项目不良贷款化解停滞不前,医药行业企业不良贷款额增长明显。
五、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原因初探及对策分析 当前,宁夏地区不良贷款主要由以下五方面构成,一是极少部分企业日常经营出现意外情况,造成无力偿还,单纯的制度等手段无法避免该类不良贷款的产生,这是银行开展信贷业务所必须承受的风险;二是农村社会信用环境较低,一部分乡镇企业及农户缺乏相关信用意识,且缺少偿还银行贷款的动机,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很好的得到实施。区内农村信用社产生的大量历史不良贷款为此种情况,为当前宁夏不良贷款的主要组成部分;三是近些年商业银行集中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放大量公益项目建设中短期贷款,但由于市政建设项目收益期或获得补贴期限短于贷款期限,导致期限错配,如无后续资金跟进,贷款偿还出现困难;四是当前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房地产行业资金的流动性,导致部分借款人资金紧张,进而影响了房地产行业的贷款质量;五是去年以来我国及区内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出口增速下降,导致一些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贷款偿还。
以上五种宁夏地区不良贷款产生原因中,融资平台不良贷款的产生、发展及解决方法应给予重点关注。2011年,宁夏地区市县级政府融资平台新增的不良贷款占据当年全部新增不良贷款的45%。国务院于2010年6月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要求不得再发放任何平台贷款,不得借新还旧。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商业银行在不需要或需要较少抵押物的情况下,为政府类融资平台发放大量贷款,导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急剧增加的趋势。但是,该类风险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贷款期限过短和政府公益类项目周期偏长之间的差异造成政 府财政资金在短时间内难以偿还项目全部借款,宁夏地区2011年新增的政府融资平台类不良贷款均为3年期以下的贷款。如果贷款期限能够与项目周期保持一致,与政府财力相匹配,我们认为该类项目风险可控,通过制度建设和加强风险控制等措施能够预防并降低不良贷款的产生,此种模式能够继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针对以上情况,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和改进对复杂形势下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重视潜在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建议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关注经济走向及宏观政策的变化,加强风险管理,重视贷款期限与项目建设周期的匹配。同时,按照最新相关监管规定对平台贷款进行“深化整改、审慎推出、重在增信”的要求,会同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稳步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量贷款的风险,并进一步持续防控房地产贷款风险。
陈然 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
宁夏银川金凤区尹家渠北街1号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 750004
0951-5695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