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制度约束把国企招聘扳回正道
用制度约束把国企招聘扳回正道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达到727万人,创历史新高。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文,要求促进公平就业,其中,“国企应公开招聘应届生,公示拟聘人员”广受关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桂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社部正制定具体措施,拟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信息发布的范围、公布渠道,以及招聘工作的流程等内容,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5月18日《北京青年报》)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每一个就业岗位都充满竞争。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已经实现公开招考与公开招聘,一些被曝光的“萝卜招聘”案例得到了纠正。但是国企用人犹如雾里看花,很不透明;一些效益较好的国企特别是垄断国企用人几乎形成了体制内循环。
前不久就有报道说,数千名大庆油田职工及其亲属到大庆油田公司门前聚集,抗议公司改变职工大学毕业子女包分配制度。大学毕业生“包分配”也早已成了历史,一些行业依然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接班制度,闭门内招职工,不由得让人产生恍若隔世之感。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好规定关键在执行。公务员公开招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早已白纸黑字写入了法律法规,“萝卜招聘”的事件仍然不断传来。国企公开招聘能否切实得到落实,还有待观察与验证。
一些国企变成权力阶层与内部职工子女的就业自留地,实际上是把公众排斥在公共服务之外,少数人对公共就业岗位的侵吞,这不仅影响到普罗大众的朴素感情,更是突破了社会公平底线。让特权土壤固化、板结。
任何人都无法选择家庭出身,平民子弟本来就因为出身低微,输在家庭环境与教育不公的起跑线上,国企职工子女再凭借父辈身份享受就业特权,岂不是渲染身份世袭,让百姓孩子的竞争起跑线愈来愈远?体制内的子女世袭就业,体制外子女何处安放筚路蓝缕的青春? 国有企业不是家族企业,公众自然有权参与管理,国企工作岗位理应面对社会公开招聘。当然,要解决就业世袭问题,我们不能指望国企干部职工“良心发现”,自动放弃既得利益。有关部门要痛下决心整肃国企特别是垄断性国企的用人问题。
从根本上讲,国企公开招聘只是一种离公平更近的就业形式,要真正实现就业实体正义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我看来,为了把国企公开招聘落到实处,还要出台配套实施细则,明确违规招聘的处罚细则与法律责任,并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的公开监督,提高法律制度的执行力,用制度的力量逐步把国企用人扳回公平公正的轨道。
第二篇:用严格高效的组织纪律制度来约束
用高效严明的组织纪律制度来约束
全体公务人员的公务行为
——蒲城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赵三民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实行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经济模式。但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新生事物的不断出现,科学有效的管理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近几年,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发言权也得到了世界认可,但伴随着这些成绩的取得,出现了一些非常不和谐的问题。【关键字】组织纪律
管理制度
健康有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实行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经济模式。但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新生事物的不断出现,科学有效的管理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近几年,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发言权也得到了世界认可,但伴随着这些成绩的取得,出现了一些非常不和谐的问题。例如:过分的为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环境的污染、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有限能源的浪费开采(小煤窑等);在人的行为上,表现出了信仰危机、权利腐化、豆腐渣工程、铺张浪费等行为,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人的因素,人是制度的执行者、落实者,只有管理好了人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和和谐的社会持续,责任感、使命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会油然而生。那么,用什么来约束人的行为呢?那就是《宪法》,而作为公务人员用什么来规范他的公务行为呢?除了《宪法》,还要有高效严明的组织纪律。
一、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制度完善了,执行者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环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建立健全相关组织纪律制度,做到有制度可依,并做好纪律管理的组织架构。针对自己的行业发展计划长远打算,全体公务人员才能有一个目标。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制度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始终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之中,提高党的组织建设的制度的水平,党组织的领导工作和党内生活的经验教训以及规律,形成党员必须遵守的党内法规、条例、规则等。就我们工作的林业部门来说,基层组织是林业事业发展的基础。我国80%以上的林业干部面对面的和农户发生业务关系,80%以上林业干部在基层,80%以上的工作任务在基层。这个基础是否牢固,不仅关系林业工作全局,而且关系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人民群众对林业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纪律建设已刻不容缓。
二、建立组织内部岗位纪律责任制度,做到定岗定责。
1、班子制度是否完善是确保该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
各级人员都要有自己的职责和岗位,岗位就是责任,就是工作。大的说就是要符合《宪法》的要求,廉洁自律,建设一支纪律作风过硬的专业队伍。抓好公务人员的纪律作风建设,教育是基础,制度是根本,监督是关键,法纪是保障。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制度,各级人员要有各级人员的职责,实行环节化负责制,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如在工程招标方面,招标的负责招标的环节,认真研究工程招标各项制度和要求;工程实施要专人管理,岗位负责,经的起时间的考验,拓宽视野,确立大局意识。
2、做好对组织内部人员的纪律制度培训以及新入人员的岗前纪律培训。岗前培训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各项工作的实施方案等的培训,让每一位公务人员都要熟悉行业特点的规定和法规,做到每干一项工作都要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执行,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做到有法必依,有章可循,树立责任意识。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必须通过实施人才强化战略,来实现公务人员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质的飞跃。当前在林业部门,要解决队伍素质与现实需要不适应的矛盾,必须立足于对现有干部的教育培训。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机制,加大对基层林业干部的业务培训力度。要坚持学以致用,从基层林业干部的实际和需要出发,合理确定培训的内容和重点,增强培训的实效,从而促进基层林业干部业务水平的提高。加强规范化建设。推动林业工作制度,不断完善“绩能”考评机制、工程管理机制、机关行政管理机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激发和调动全体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绩效,使绿色事业不断健康发展和进步。
三、严格做好对组织纪律执行情况的考核、考评,并与薪资待遇挂钩。组织对执行纪律情况的考核、考评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工作要求,也是对每个公务人员的工作情况的全面验收,查找存在的工作漏洞和问题,让干部少走弯路和不出问题,目的是促进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接受组织考核就是找差距、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组织一批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和相关人员对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和审定,看工作环节是否符合法律程序,看工作贯彻落实是否彻底,看工作实效是否脚踏实地,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注重群众参与,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主动接受群众评判。形式主义只注重表面工作,没有深入实际,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党的事业具有很大危害。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说“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就是要求工作的制度化,一切工作要按章办事,没有了制度的约束,权力就缺乏监管,监督就缺乏常态,工作上就会懈怠、缺乏积极性,干与不干一个样,混日子。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岗位能上能下,形成合理的竞争机制。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制度,就是要求,是保证我党的纯洁性的基本要求。纪律是对客观规律的遵循和服从,遵循和服从客观规律,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只有遵守纪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地利用客观规律,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党的纪律就是党内的各种规矩,组织纪律是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在党员高度自觉基础上的铁的纪律,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它包括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党中央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结合我们党的建设实际制定的党的章程、制度、条例、准则等在党内具有约束力的原则和法规。党的纪律是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是巩固和发展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保证、是各项事业健康蓬勃发展的基石。用高效严明的组织纪律制度来约束全体公务人员的公务行为,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用高效严明的组织纪律制度来约束
全体公务人员的公务行为
赵
三
民
单
位:蒲城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通讯地址:蒲城县南环路66号 邮
编:715500 电
话:***
第三篇:用人格影响人用制度约束人用机制激励人
用人格影响人 用制度约束人 用机制激励人
——关于无极县人民法院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07年,县法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针对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症施治,大胆创新,锐意改革,按照治乱先治散,治散先定规的思路,从队伍、行政、审判三方面入手,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在全院营造风正气顺、斗志昂扬、有先必争、有优必创、司法为民、服务大局的良好氛围。短短三年时间,县法院旧貌换新颜,实现了一年一个台阶,三年跨入了全省先进行列的目标。2008年,县法院被市中院荣记集体三等功,2009年被省高院荣记集体二等功,院领导班子被评为石家庄市政法系统“十大政法领导班子标兵”。为总结他们的做法,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我们深入县法院进行了调查走访,通过调查发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法院有一个公正无私的一把手,一套团结进取的领导班子和一支斗志昂扬的干警队伍。
打铁还需自身硬
正人先正己。2007年4月,为实现为党为人民做一番事业的崇高理想,原市中院民三庭庭长吉玉刚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主动请缨调任无极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面对亲朋好友诧异的目光,吉玉刚同志有着自己的想法:我到无极来,不为贪图富贵,就想成就一番事业,为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要想站住脚,干一番事业,只有自身正,才能真抓敢管,敢于叫真。县法院60多双眼睛都在盯着自己,自己偏一寸,下边就会歪两尺。打铁还需自身硬,为开创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他连烧了“三把火”。一是提振精气神儿。俗话说“一份精神一份财”,只有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积极投入工作。1
为了改变干警松、散、懒的低迷精神面貌,县法院从吃饭、穿衣、卫生这些小事入手,要求干警严格遵守《加强机关办公秩序的若干规定》和《四条禁令》、《八个不准》等一系列纪律规定。“吉院长每天都是早到晚走,一年四季着正装,每次见到他都是精神饱满,英气逼人。”法院办公室主任李学红说。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大家都开始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如今的法院,环境整洁,车辆有序,干警们着装统一,精神抖擞,面貌为之一新。二是狠刹不正之风。上任之初,吉玉刚就告诫干警:“大家不要搞那些歪风邪气,把本职工作做好,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为此,他婉拒了干警们的“接风宴”,个别干警过年过节时到他家“串门子”,都被他“拒之门外”,事情一传开,再没有人去碰这个“软钉子”,大家也松了一口气:“这下省了个大麻烦。”为避免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杜绝关系案、人情案,他始终坚持在单位食堂吃工作餐,从不参加当事人的宴请。干警们看在眼里,服在心里,从此,大家都把心思用在了工作上,不再请客送礼,跑官要官,走歪门邪道。三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吉玉刚坚持“工作中是上下级,生活中是朋友”的理念,不争功,不诿过,对每位班子成员坦诚相见,一碗水端平,不拉帮结派,厚此薄彼,不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大胆启用真干事,能干事的干部,让他们有为有位,树立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凭实绩用干部的正确用人导向。由于他行的端,站的正,逐渐赢得了全体干警的普遍尊重和赞同,也激发了干警干事创业的极大热情。在他的带动下,从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到基层干警,全部自觉做到了拒吃当事人宴请,拒收礼品,热情工作,公正执法。访谈结束时,吉玉刚同志指着墙上的“公生明廉生威”书法横幅,深有感触地说:“心底无私天地宽。”
无规矩不成方圆
人格影响是软件,制度建设是硬件。法院党组认识到:只有通过完善制度,狠抓落实,才能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才能树立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才能确保“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的实现。为此,县法院按照内容全面、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原则,经过反复总结、完善、创新,逐步形成了一套横到边、纵到底、全方位、立体化管理制度体系,真正实现了“履行职责有依据,案件流程有规定,执法行为有规范,行使权力有制约。”县法院的管理体系制度共分队伍管理、行政管理和审判管理三大块60条,囊括了工作的方方面面,大到廉政建设、业绩考核,小到卫生着装、文书起草打印,都进行了细致而明确的规定。例如,《法官执法档案》和《庭室执法档案》内容最为具体,涵盖了每名干警的德、能、勤、绩,从每个细节对干警进行了约束和规范。一是执法档案,包括每个人的收案数、结案数、调解情况、案件上诉发还改判情况、审理期限。二是业绩档案,包括庭审观摩、案件质量评查、裁判文书评比、业务学习等职业技能考核,考勤、值班、卫生等各项制度遵守情况的敬业精神考核,受各种表彰奖励的职业形象考核,信息、调研、司法宣传、各种竞赛立功受奖等职业成就考核。三是改判、发还案件责任追究情况档案。四是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办理情况档案。五是违法违纪情况档案。六是督查督办案件情况档案,主要是督办件办理情况。
再好的制度不执行也只能是摆设,只有真抓敢管,敢于较真,才能落到实处。为确保每一项制度落到实处,县法院主要采取了四条措施:一是领导带头,责任首担。在全院叫响了“从我做起、向我看齐、请你监督”的口号,院领导班子成员集体承诺:要求干警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干警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从立案、审判到执行各个执法环节,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定案谁负责”的原则,一旦 3
出现问题,首先追究分管领导的责任,分管领导带头做检讨,主动请求处罚。吉玉刚先后按规定自罚两次,在干警中引起不小的震动。二是细化责任,强化检查。除要求各庭、室、科加强自查以外,还充实了办公室、政治部的人员力量,加强对干警出勤、着装、环境卫生、执法等情况的抽查力度,并如实做好每位干警的《执法档案》记录工作。三是培育典型,弘扬正气。不断发现典型、树立典型、推广典型,用典型来带动和影响干警。每月开展星级岗位模范选树活动,将评选出的办案、结案、调解、执行、服务等岗位之星,在办公楼大厅“明星模范”公开栏进行公示,并记入个人执法档案,极大的激发了干警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在全院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四是科学考核,严明奖惩。法院制定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及考核办法》,既有各部门的共性考核目标,又有各庭室的具体考核目标,包括纪律作风、公正指标、效率指标、效果指标、信访稳定等各个方面。每一项都进行了百分制量化,并聘请公司研发了目标考核软件,年终综合庭室及个人的执法档案,结合其它情况计算出每个庭室和个人得分,再根据得分情况确定考核档次。将考核结果作为干警评先晋级的第一要件,作为抵挡跑官要官、说情送礼、论资排辈等各种歪箭、邪箭的“挡箭牌”,排除了“亲缘、地缘、人缘”关系干扰,增强了客观性和公正性。2008年,省市先进典型王会然同志由副庭长提拔为庭长,年结案数最多的牛红杰同志被提拔为副庭长,这些人事调整,得到了所有人的信服和认可,“要进步凭实绩”的观念深入人心,形成了心系工作,人心思进的良好局面。同时,为鞭策落后,县法院还建立了待岗机制和通报机制,先后对高头法庭原副庭长贾某和审判员王某实行了待岗培训,期间停发工资以外的所有福利。2007年,执行局在值班时间发生脱岗事件,所有值班人员被通报批评一次,并按规定扣发办案补贴,计入个人执法档案。
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人帮,一块铁再好,能碾出几颗钉儿?只有把所有人的工作热情激发起来,潜力挖掘出来,形成积极向上、争先创优、众人划桨撑大船的良好态势,才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工作快速前进。法院在逐步规范干警管理的同时,还采取大量的优警措施,在干警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处处体现人文关怀。一是关注干警的工作。县法院先后投资20余万元对办公楼进行了装修,投资6万元建立了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投资3万元为基层法庭安装了空调、电脑,开通互联网络,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购置办案用车10辆,实现了各庭室专车专用,筹款25万元为干警订做工作装,通过协调,解决了执行局科级编制待遇问题。二是关心干警的生活。院领导始终坚持做到五必谈五必访,即干警有思想情绪时、思想有波动时、工作遇到困难时、取得成绩时、出现苗头性问题时必谈,干警婚丧嫁娶、生病住院、出差时间较长、家中生活有困难、家庭发生矛盾时必访,千方百计化解干警消极情绪,为干警解除后顾之忧。例如,法院一位家庭困难的老干警患了严重的肺病,在吉院长带动下,全院干警共捐款2000余元,此外,院里又协调5000余元补助金,对他进行了救助。三是关照干警的学习。一方面通过专家授课、岗位练兵、外出考察等方式,不断更新干警思想观念和业务知识,另一方面鼓励干警向高学历发展,对抽挤时间自修高学历的干警,法院都是尽力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还投资2万元建立了图书阅览室,订阅各类法律资料,方便干警收集信息。在法院的强力支持下,三年来,共有9名干警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四是关爱干警的身体。投资1.5万元改善了干警食堂,投资4.2万元建立了健身房、乒 5
乓球室,每年还投资2万余元为干警进行体检,努力增强干警身体素质,定期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为干警创造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条件。
投入虽不多,效果却明显。一系列看似细微的优警举措,不仅改善了干警的福利待遇,还从思想上缓解了他们的工作压力,使他们体会到了家庭般的温暖,兄弟般的关怀,增进了“官”“民”的鱼水关系,增强了干警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极大地调动了干警投身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如今的干警,人人都视法院为家,以在法院工作为荣。
人民法院为人民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近几年来,县法院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思想不放松,以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为根本,以实现审判公正化、执行人性化,司法调解化为目标,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全力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的新无极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一是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在全院开展了学习陈燕萍同志先进事迹活动,号召全院干警学习陈燕萍真心贴近群众、真情化解矛盾的为民情怀,情法互动、调判结合的办案理念,明辨是非曲直、注重释法析理、以群众信服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的办案艺术。为维护司法公正,该院不护短,不遮丑,不怕得罪人,勇于纠错,伸张正义,为民做主。2002年,东北人潘某驾驶货车与两名无极人驾驶的摩托车发生事故,由于种种原因,潘某被鉴定为负主要责任,人被刑拘,其价值30万元的货车被以3万元的价格拍卖,其后几年里,潘某年近八旬的老母亲常年奔波于东北和无极之间,上访告状,申诉冤情。吉院长站在公平正义的角度,决定对该案进行再审,经过认真调查走访,认定主要责任在摩托车一方,6
当他们将判决书送到潘母手中时,老人激动万分,眼含热泪说:“其实我上访这么多年,并不求赔多少钱,只想还儿子一个清白,感谢政府为我做主。”鉴于事件已过去多年,吉院长多方协调了2万元,作为对老人的额外补偿。2002年刘家庄重伤害案,藁城人路某被砍断四个手指,由于没能及时提取到凶器,又缺乏有效的证人证言,只能按打架斗殴结案,使凶手逍遥法外,吉院长调度案宗时,发现此案蹊跷可疑,漏洞百出,经过认真研究笔录和证言,最终利用排除法锁定真凶,经审判,凶手刘某被判7年有期徒刑。二是积极介入,服务大局。几年来,县法院始终围绕全县中心工作,自觉服从服务于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积极主动的为无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以服务经济促发展为主线开展商事审判工作,深入开展"联系企业维民权、服务经济促发展"专项服务活动。2010年以来,县法院深入我县重点企业35家,召开座谈会12次,与16家企业建立了联系,组织法律知识讲座、专题研讨会和警示报告会8场次。在了解到中冀正元化工有限公司和河北千山钢业工程有限公司都被外地客户拖欠货款后,县法院及时指导他们通过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并先后积极奔赴天津和江苏,对被告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最终为两个企业挽回经济损失71万元。加大行政诉讼案件的和解力度,努力促进人民群众与政府的和谐互信。“世纪城”项目是我县“三年大变样”工作的重点工程和样板工程,涉及多家单位和几十户的拆迁工作,个别业主不满拆迁赔偿款而拒绝拆迁。无极县建设局于2009年11月对业主之一王某作出了限期拆迁的行政裁决书,但是王某一直拒绝执行,致使工程迟迟不能开工。2010年3月建设局向法院提出了强制执行的申请。为确保执行工作积极稳妥的进行,法院成立了执行专案组,专案专办,全力攻坚,主管副院长李平均不顾年老体弱,带病坚守岗位,和其他干警一道,不分昼夜连续奋战了16天。面对王某提出的每亩300万 7
元赔偿的要求,执行人一方面通过市场对比和价格核算,驳斥了其无理要求,并送达了强制执行通知书,另一方面又细致耐心的做析理工作,经过反复谈判和艰难的说服,最终促使王某签定了赔偿协议,保证了该项目的顺利开工。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着力化解信访隐患。1996年,县物资购销公司法人李同伟向100多人非法集资近500万元,后因经营不善公司倒闭,李同伟外逃,众人的集资款血本无归,为讨回集资款,集资人员开始上访,并逐渐发展为进市、省、京越级访,严重干扰了我县稳定局面。2007年11月,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法院迅速组织精干力量主办此案,在做了大量工作,排除种种阻力后,成功将物资购销公司一块地皮拍卖出去,得款423万元,并及时将执行款全额返还给了122名申请执行人,受偿比例达86.51%,大大高出绝大多数申请执行人的预期,众人满意而归,从而成功化解了这起12年的集体信访案件。
风正气顺,扬帆远航正当时。虽然法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院领导班子并没有沾沾自喜,更没有小进即满,止步不前,而是更加坚定了再进一步,再攀一层的信心和决心,愈加冷静、客观的分析自身不足,探索更加科学、更加严谨的工作机制和方法。对此,吉玉刚说,我们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体干警团结协作的见证,是县委、县政府英明领导的结果。今后,我们将继续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向国家级先进法院的奋斗目标全力冲刺。
第四篇:用制度严格规范国企高管的薪酬
用制度严格规范国企高管的薪酬
陈方 《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22日 11 版)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了一个“方案”、两个“意见”,其中颇引人注目的是审议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简称《薪酬方案》)和《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简称《待遇意见》)。
国企高管的薪酬是个永不过时的话题,每次提及国企高管薪酬,民众呈现出的都是“另一副表情”。异样表情的背后,是对国企高管薪酬机制的不满。这种不满不仅是因为国企高管的薪酬高得令人咋舌,而且还因为薪酬机制的不规范,比如他们隐性收入的体内循环等等。
此次会议对国企高管薪酬改革所确立的两项基本原则是:实现薪酬水平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总书记强调,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是改进作风的深化,也是反“四风”的深化,国有企业要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表率。尤其值得强调的是,除了国家规定的履职待遇和符合财务制度规定标准的业务支出外,国有企业负责人没有其他的职务消费,原先按照职务设置消费定额并量化到个人的做法必须坚决根除。
虽然说国企高管薪酬的调整从来没有间断过,但是与此前各种“规范调整”所不同的是,此次会议建议《薪酬方案》和《待遇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实施。由此给公众传递出的信号是,关于国企高管薪酬调整规范,最高决策层已经有了顶层设计。在顶层设计的强力推动下,国企高管薪酬将走上规范化之路。
应当看到,在目前的国企管理体制下,国企高管薪酬对应的是国企高管绩效考核,在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薪酬分配机制也难以规范。改革之前,国企高管拿工资,因为工资制下权责难以对等匹配,国企高管往往会因为心理不平衡导致腐败。改革之后,国企高管开始拿年薪,但是仍要面对国企高管身份多重化的现实。比如有的国企高管是行政任命,有的却是企业选聘,在薪酬分配方面“一企两制”甚至“一企多制”的情况并不鲜见。不规范的薪酬体系容易滋生腐败自不待言。在监督不畅的现实中,国企高管的职务消费往往是“无底洞”,一系列红头文件也没能改变国企高管“花再多都很难受到处罚”的怪事。
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已是大势所趋,科学合理地为国企高管“定价”,从改革层面上看这是对民意吁求的回应;而从塑造节俭社会风气的现实层面来看,合理确定国企高管的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等内容,也是现实之需;从价值层面来考量,规范国企高管薪酬也是打造公平社会的迫切需要。
第五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用制度堵住国企公款私用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用制度堵住国企公款私用
规范国企负责人职务消费,既要在制度上对消费行为设限,也需要激发制度监管的功能 日前,财政部等部委印发《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行为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于豪华装饰办公场所、用公款为亲属和子女埋单等12种行为严格禁止。这是继有关部门出台“限薪令”之后,加强国企管理的又一重要改革举措。
近年来,社会上对国有企业部分负责人职务消费不规范和奢侈消费问题反映较多。从严监管国企负责人的职务消费行为,顺应了民意呼声,也是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也只有在这样的制度和经营环境下,国有资产私用的可能性才会杜绝。然而现实中,一些人混淆了行政领导者与企业管理者两种角色,把职务行为和个人消费搅和在一起,超标配车是“工作需要”,出国旅游是“因公考察”,职务消费成了一个什么都能往里装的“筐”,存在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灰色地带。
对于违规的职务消费,一直不乏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督,之所以不尽如人意,政企不分、权责不明、激励约束机制失衡等是重要原因。由于政企不分,一些企业的法人治理机构不健全,厂务公开滞后,导致监管机制若有若无、无力乏力。此外,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地位,尊重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的理念,在具体实践中有所跑偏,在一些国企表现为重激励而轻约束,重业务而轻监督,助长了灰色职务消费的势头。
此次出台的国企负责人职务消费“12条禁令”,在制度上划出了行为禁区,但要真正落到实处,恐怕不是一禁了之那么简单。一方面,需要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在推进《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落实的同时,设定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的法治边界,大力压缩灰色职务消费行为的空间。另一方面需要充分运用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办法,激发制度监管的功能。
国有企业并不缺乏监管平台,关键是让这些平台真正发挥监管效力。国企出资人应该加大对国企负责人职务消费行为的监管力度,国企内部的监事会、职代会和内部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对于国企负责人职务消费透明化、规范化也应各司其职、把好关口。上市国企,在必要时还应该发挥股东大会的作用。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既有市场经济中企业所具有的一般属性,又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殊属性。这就决定了对国企负责人的职务消费行为,应该有高于一般企业的监管标准,需要在薪酬结构、薪酬制度、职务消费以及监管体制等各个方面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制度,不断优化公司治理,在改革发展中增强国企的活力和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为全民谋求更大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