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规计[2010]110号 《水利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管理办法》 水利部文件
水 利 部 文 件
水规计[2010]110号
关于印发《水利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部直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水利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管理,规范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程序,提高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的有关要求,结合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实际,制定了《水利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管理办法》(详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04年我部印发的《水利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水规计[2004]29号)同时废止。
附件:《水利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管理办法》
水利部(章)二〇一〇年三月三十日 附件
水利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完善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程序,提高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促进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依据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指国家投资计划主管部门下达我部用于部直属单位办公、科研、业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建设的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符合国家现行政策的管理、科研所需的征地、办公和业务用房以及配套设施建设,信息化、执法装备、交通工具和仪器设备购置以及水文、水资源监测、水政监察、防汛抗旱等业务能力建设。
第三条 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按项目进行管理,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必须执行国家建设程序,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履行审查审批手续,落实工程建设条件、工程建设资金和分年度工程建设计划,保证工程按期完成。
第四条 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统一管理和分工、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投资计划管理体制。即由部规划计划主管 部门实行统一管理,部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进行分工协作,部直属单位进行分级管理。
第二章 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
第五条 部规划计划部门负责组织编制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部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负责组织编制业务管理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部直属单位负责组织编制本单位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规划的编制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规划要求,与水利发展和改革要求相适应,与履行的职能和承担的工作任务相匹配。
第六条 规划由部规划计划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后,由部审批或报送国家投资计划主管部门审批。
第七条 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一般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其中国家规定我部批复限额(以下简称限额)以下的项目分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两阶段;限额以上(含限额)的项目,原则上先编制项目建议书;设备购置项目可直接编制实施方案。
第八条 项目前期工作各阶段技术文件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批准的规划和上一阶段设计文件为依据,对项目建设必要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按照国家现行的行业规范及标准编制。第九条 部直属单位负责组织项目的前期工作,项目前期工作各阶段技术文件的编制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设计单位承担。
第十条 总投资在限额以上(含限额)的项目,按照国家投资计划主管部门要求,履行相应报批程序。
总投资在限额以下、流域机构机关申请中央投资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或自筹资金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项目,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由部审批。总投资在限额以下、流域机构所属单位申请中央投资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或自筹资金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项目,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部审批;初步设计由流域机构审批,报部备案。
总投资在限额以下、部其他直属单位所有项目,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由部审批。
自筹项目报批前,须经项目建设单位上级审计部门对自筹投资的渠道和落实情况进行核实审计,出具资金合规同意书。同时,项目资金使用要按照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
第十一条 技术审查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咨询单位承担。技术审查承担单位在技术审查后必须以正式文件向审查委托部门报送技术审查意见。
第十二条 初步设计概算投资超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估算投资10%(含10%)的,须重新编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程序报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审查或审批后,三年内未能 按规定报送下一阶段文件的,原报告要重新编制报批。
第十三条 设备购置项目可以直接编制实施方案,其内容要包括项目建设必要性、设备的规格、性能等指标,设备价格必须附有2-3个供货单位的报价单,或市场询价单等。
第十四条 办公和业务用房建设必须体现庄重、朴素、实用和节约原则,建设标准要严格按照国家办公和业务用房有关规定执行;配套设施、建筑材料和设备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选用、配置。要充分发挥限额设计在控制投资和建设标准方面的作用,严格控制其造价标准。
第三章 投资计划管理
第十五条 投资计划管理主要包括年度投资建议计划的编制、上报和年度投资计划的下达、调整和检查监督等。
第十六条 年度投资计划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部直属单位及其计划管理部门是年度投资计划管理的责任单位。
第十七条 部直属单位根据规划、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重点,于每年3月底前编报下一年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建议计划。
建议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名称、地点、建设性质、建设起止年限;
(二)建设规模、设计工程量、总投资、投资来源、已完成投资和前期工作状况;
(三)实物工程量、形象进度;
(四)建议计划工程量、工程形象进度、建议计划投资量等。编报时必须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图表等,并对上一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
第十八条 根据各单位上报项目情况,部规划计划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投资计划主管部门确定的投资规模,经综合平衡后提出年度投资计划安排总体方案,报经部长办公会审定后报送国家投资计划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投资计划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部规划计划主管部门按程序、按项目下达投资计划。部直属单位对于已下达投资计划需进一步分解到基层单位的项目,须在15个工作日内分解完毕并报部规划计划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列入年度投资计划的建设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中央投资项目范围;
(二)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已经审批;
(三)年度建议计划或年度投资计划申请报告已上报。第二十条 部直属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批复的设计文件和下达的投资计划组织项目建设,不得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或提高建设标准;严禁建设计划外项目和越权调整计划。
第二十一条 确需调整投资概算的工程项目,须上报原审批单位审批。概算调增幅度超过原批复概算10%以上的,原则上先进行审计后,再视具体情况进行概算调整。
第四章 项目实施
第二十二条 项目建设管理必须严格遵照国家建设管理的法令法规,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必须明确项目法人,由其对项目的投资计划、建设进度、质量管理、资金安全和建设资金支付进度负总责。
第二十三条 项目的实施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通过招投标择优选择施工队伍,设备购置要按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实行政府采购;财政资金要按照《水利部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实施细则》进行支付。要建立严格的建设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保障建设质量,控制项目成本,节约投资。
第二十四条 工程项目质量监督按照水利部相关文件及项目所在地的有关规定实施。
第二十五条 竣工验收是工程项目完成建设目标的标志,是全面考核基本建设成果、检验设计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步骤。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水利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验收管理办法》的规定,及时进行项目验收。
第五章 计划的检查、监督和处罚
第二十六条 部直属单位要严格计划管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控制,发现问题,要及 时纠正和处理,并于每年编报年度投资建议计划时,将上一年度项目投资计划管理执行情况同时上报部规划计划主管部门。部规划计划主管部门每二年组织一次检查评估,对直属单位项目投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第二十七条 计划检查和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情况,投资计划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是否存在未批先建、越权审批和调整计划、擅自更改设计内容、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等问题,是否存在滞留、克扣、挪用资金等问题。
第二十八条 上报的项目投资计划管理执行情况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概况、前期工作审批、计划投资安排、工程建设情况、计划执行、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等。
第二十九条 对于在计划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部直属单位要督促项目主管和建设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并责令其限期上报整改情况;对于情节严重的或造成重大损失的,除限期整改外,还要予以通报批评,必要时可建议有关部门追究相应责任。
第三十条 对于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后二年内不开工的项目,部收回或调整计划投资;对于工程完工后,项目法人在一年内未申请竣工验收的项目单位,下一年度不再安排该单位同类工程项目;对于擅自变更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规模的单位,三年内不再安排该单位同类工程项目。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部直属各单位可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或细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实行,原《部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水规计[2004]29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水利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验收管理办法
水利部文件
水建管(2008)38号
部机关各司局,部直属各单位:
为加强和规范水利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验收工作,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根据水利部和相关行业验收管理的有关规定,我部制定了《水利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验收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在执行中有何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反馈我部建设与管理司。
附件:水利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〇〇八年二月三日
水利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验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水利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验收工作,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根据水利部和相关行业有关验收的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水利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
第三条验收工作的依据是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以及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经批准的工程立项文件、工程设计文件或实施方案、调整概算文件及相应工程变更文件,项目建设合同,施工图纸及主要设备技术说明书等。
第四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按照建设项目的隶属关系实行归口管理和分工、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部建设与管理司负责归口管理,部有关司局(单位)按照业务内容分工管理,水利部和流域机构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分级管理。
第五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验收一般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专业(专项)验收,第二阶段为竣工验收。
第六条建设项目具备验收条件时,应当及时组织验收。未经相关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第二章专业(专项)验收
第七条专业(专项)验收是按照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标准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工程质量等进行的验收,无明确验收管理规定、技术标准的项目由建设单位参照相关规定进行验收。
第八条房屋建筑工程的专业验收按照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部令第78号)和《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暂行规定》(建建[2000]142号)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设备、资产购置的专业验收按照附件1的办法执行。
第十条档案、消防、人防、环保、水保、绿化等专项验收分别按照相关规定和规范执行。第十一条专业(专项)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尽快将有关验收成果报送竣工验收主持单位。
第三章竣工验收
第十二条竣工验收是竣工验收委员会代表投资主体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的最终验收。
因故造成建设周期延长或无法继续实施的工程项目,对已完成的部分工程可以按单项工程或分期进行验收。
第十三条竣工验收应在专业(专项)验收完成后半年内进行。不能按期验收时,经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同意,可以适当延长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逾期仍不能进行验收的,建设单位应当向竣工验收主持单位作出专题报告。
第十四条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按照以下原则确定:
(一)部直属事业单位和流域机构机关的项目,由水利部或由其指定、委托的直属事业单位、流域机构主持。
(二)流域机构所属事业单位的项目,总投资在1000(含)万元以上的,由水利部或委托流域机构主持;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的,由流域机构主持。
第十五条竣工验收委员会由建设管理、计划、财务、审计、档案、设计审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代表和有关专家组成。专家人数应根据被验项目的技术特点合理确定。
建设、设计、监理、承建、设备供应等单位应作为被验收单位参加竣工验收会议,回答验收委员会的提问并答疑。
第十六条资产核查、竣工财务决算报告的审查和竣工审计工作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的同级水利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负责。
第十七条竣工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项目已按批准的设计完成;
(二)项目重大设计变更已经原审批单位批准;
(三)项目投资已全部到位;
(四)专业(专项)验收已通过,并取得有关部门出具的认可或准许使用文件;
(五)资产核查工作已完成;
(六)专业(专项)验收所发现的问题已基本处理完毕;
(七)尾工已做好安排;
(八)竣工财务决算已按规定编制完成;
(九)通过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并已按照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意见完成整改工作,提交了整改报告。
第十八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时,及时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应在接到《竣工验收申请报告》2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进行竣工验收的答复。第十九条竣工验收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检查项目是否已按批准的设计完成;
(二)检查专业(专项)验收中的遗留问题和已投入使用项目在运行中所发现问题的处理情况;
(三)检查尾工安排情况;
(四)审查资金使用和资产认定情况;
(五)研究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
第二十条竣工验收会议主要程序:
(一)现场检查项目建设情况。
(二)查阅有关项目建设资料。
(三)听取有关单位的报告:
1、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报告;
2、项目设计工作报告;
3、项目监理工作报告;
4、项目承建工作报告;
5、项目试运行管理工作报告;
(四)讨论通过《竣工验收鉴定书》。
(五)验收委员会委员和被验收单位代表在《竣工验收鉴定书》上签字。
第二十一条竣工验收的成果是竣工验收鉴定书。竣工验收鉴定书自通过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负责行文发送有关单位。
第二十二条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按有关规定与运行管理或使用单位办理项目资产移交手续。
第二十三条建设单位应逐级上报竣工财务决算。上级部门暂未批复竣工财务决算的,资产移交和接收单位可先按上报的竣工财务决算数据暂估入账,待财务决算批复后再做资产价值调整。
第二十四条《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竣工验收鉴定书》和建设管理等工作报告内容与格式见附件2~5。
第四章验收责任
第二十五条建设单位全面负责竣工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组织设计、监理、承建、设备供应等单位做好配合验收的工作;按照验收委员会意见,认真组织完成整改工作及项目移交工作。
第二十六条资料提供单位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二十七条专业(专项)验收主持单位对专业(专项)验收结论负责。
第二十八条竣工验收委员会对竣工验收结论负责。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所称直属单位包括部直属事业单位、流域机构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
本办法所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指用于部直属单位办公、行业管理、科研教育、水文、水政监察、水资源监测、防汛通信、电子政务、能力建设等投资建设的生产、管理、科研教育所需的征地、办公及业务用房、配套设施、交通工具以及电子设备、仪器设备、软件系统的采购、制造、安装等项目。
第三十条水文设施工程的验收按照《水文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暂行办法》(水文计[2004]197号)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验收的其他有关要求,参照有关验收规程执行。
第三十二条各有关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验收管理实施细则。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自2008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
第三篇:水利部《水利规划管理办法》(试行)水规计2010 143号
水利部《水利规划管理办法(试行)》
编辑日期:2011-08-09 来源:未知 编辑:信息科 阅读次数:2993次 [关
闭]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水利规划管理工作,规范水利规划体系构成,明确水利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有关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水利规划,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组织编制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各类规划。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所属流域管理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的水利规划管理,包括规划的立项、编制、衔接、审批、公布、实施、评估和修订等工作。
第四条 制定水利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兴利除害、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保护生态与环境的原则,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突出规划的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作用,提高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构建全面、系统的水利规划体系。
第五条 水利规划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履行政府职责的重要手段,是水利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是制定和安排水利建设计划、制定水资源管理制度与政策、规范各项水事活动的重要依捃。要突出水利规划的时效性和约束力,强化水利规划对水利建设和涉水事务社会管理的法规性作用。
第六条 水利规划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职责分工权限,实行分级管理。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利规划的组织、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流域管理机构负责本流域有关水利规划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水利规划管理工作。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中的规划计划部门负责对本级水利规划的归口管理,其他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其职责范围内有关水利规划的具体组织指导工作。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 水利规划体系 第七条 水利规划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的国家、流域和区域三级,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两类为基本框架,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协调衔接的水利规划体系。
以水利规划体系基本框架为基础,结合水利规划工作实际,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需要,水利规划分为国家规划、流域规划和区域规划。国家规划包括战略规划、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流域规划包括综合规划、专业规划和专项规划。综合规划、专业规划和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包括发展规划、综合规划、专业规划和专项规划。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水利规划体系基本框架下,组织制订本级负责管理的水利规划体系名录,按程序确定后作为规划编制工作的依据。第八条 战略规划是指在国家层面,根据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布局,为有效应对一定时期内防洪减灾、水资源利用、生态与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大挑战,保障国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研究制定战略目标、总体部署和对策措施。战略规划通常规划期为20~30年及以上,一般每10~15年进行修订或重新制定。第九条 发展规划是指在国家、区域层面,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制定中长期水利发展与改革管理的总体思路、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水利发展与改革管理任务、重大工程建设布局、实施计划及保障措施等。发展规划通常规划期为5~10年,一般每5年编制一次。
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农村水利、水土保持、水利政策法规、水利建设管理、农村水电、水文及水利信息化、水利科技与国际合作、水利人才开发等内容应当纳入发展规划。
第十条 综合规划是指在流域、区域层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编制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总体部署。综合规划通常规划期为15~20年,一般每10年左右进行修订。
第十一条 专业规划是指在流域、区域层面,编削的防洪、治涝、抗旱、灌溉、供水、水力发电、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节约用水等规划。专业规划通常规划期为15~20年,一般每10年左右进行修订。
第十二条 专项规划是指在国家、流域、区域层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及水利发展与改革管理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方针政策等,编制的水利(含水务)重要建设与改革管理领域、重大工程方面的规划。专项规划的规划期和编制周期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第十三条 流域规划和区域规划应当服从国家战略规划。流域范围内的区域规划应当服从流域规划。
专业规划应当服从综合规划。下级规划应当服从上级规划。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应当以综合规划、专业规划为基础。
流域综合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以及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的专业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兼顾各地区、各行业的需要。
国家和地区与水有关的相关规划应当与水利规划相衔接。
第三章 水利规划编制
第十四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国家及各地区各行业有关防治水旱灾害、开发利用水资源和保护生态与环境的要求,依据水利规划体系,制定一段时间内水利规划编制计划。纳入规划编制计划的项目应当具备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依据,明确规划期限、组织编制单位、会同或协作单位、衔接单位、审批机关等。第十五条 水利规划项目立项实行水利前期工作任务书制度,立项程序包括项目任务书的编制、申报、审查和批复等环节。项目任务书的审批程序和要求按照有关水利前期工作投资计划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六条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流域综合规划、专业规划及国际河流(含跨界、边界河流和湖泊)规划;组织编制由国务院交办的其他重要规划等。
流域管理机构会同本流域管理范围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负责组织编制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其他江河、湖泊的流域综合规划、有关专业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负责组织编制流域层面的有关专业规划和专项规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发展规划、专项规划;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江河、湖泊的流域综合规划、流域专业规划、区域综合规划、区域专业规划、专项规划等。第十七条 水利规划编制承担单位应为政府有关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设计、咨询机构。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水利规划,可按照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采取委托、招标等方式确定承担单位。
第十八条 制定规划,应开展必要的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及专题研究。规划基准年要与规划实施期相接近,采用最新的资料和成果。应充分利用已有的规划和科研成果,创新规划思路和理念,重视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确保规划深度和质量,按时提交高质量的规划成果。
规划编制应依据批准的规划项目任务书和技术规程规范,制定详细的技术大纲和工作大纲,重视规划编制中的技术协调和行政协调,健全规划编制的组织形式,加强规划编制的全过程管理。
合理确定规划编制工作周期,战略规划一般为1~2年,发展规划一般为2年左右,综合规划一般为2~3年,专业及专项规划一般为1~2年。
第十九条 健全科学化、民主化的水利规划编制程序。要采取开放式的规划编制方式,完善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公众参与。国家、流域、区域层面之间要加强规划编制的协调和配合。
第二十条 水利规划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第二十一条 水利规划编制工作经费应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保证规划编制的经费需求。要严格执行《水利规划编制工作经费计算办法》,严格控制经费核定标准。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经费的计划管理与预算管理,严格资金管理,强化监督检查,严禁挤占、挪用,确保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规划完成后,要按有关规定及时进行资金审计及竣工决算。
第四章 水利规划审批
第二十二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根据水利规划。编制进展,组织制订水利规划审批计划。凡未纳入审批计划的规划,原则上不予受理审批申请。第二十三条 水利规划审批要坚持科学化、法制化、民主化,坚持集体研究决策制度,坚持依法、高效、协调、规范的工作程序。
第二十四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组或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技术咨询机构对水利规划成果进行审查,对规划的必要性、规划基础、总体思路、规划目标、规划方案、环境影响评价、实施安排、实施效果等提出审查意见。未通过审查的规划,不得进入后续的审批程序。
依法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水利规划,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第二十五条 水利规划成果通过审查后,涉及其他行业和有关地方的规划,应送同级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地方人民政府征求意见。
第二十六条 下列水利规划需依照法律及有关规定报国务院审批:
(一)全国水资源战略(综合)规划及涉及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层面战略规划;(二)全国水利发展五年规划;
(三)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综合规划:包括七大江河流域综合规划,重要国际河流(含跨界、边界河流和湖泊)规划;(四)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其他重要江河、湖泊流域综合规划和重要区域综合规划;
(五)七大江河流域防洪规划、全国水土保持规划、重要河口整治规划;(六)重大水利专项规划;
(七)其他需报国务院审批的水利规划。
第二十七条 下列水利规划依照法律及有关规定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或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及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审批:
(一)第二十六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全国水利专项规划;
(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其他江河、河段、湖泊流域综合规 划、区域综合规划、专业规划;
(三)国务院授权审批的其他国际河流(含跨界、边界河流和湖 泊)规划;(四)流域重要专项规划;
(五)其他由国务院授权审批的有关水利规划。
第二十八条 下列水利规划依照法律及有关规定由县级以上 地方人民政府审批:(一)除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江河、湖泊的流域综合规划、区域综合规划、专业规划;
(二)本行政区域内发展规划、专项规划;(三)其他应由地方人民政府审批的水利规划。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审批的水利规划,应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于可能改变流域水资源配置和水利工程布局、直接涉及省际河流(河段)或国际河流(含跨界、边界河流和湖泊)的水利规划,审批前须经相关流域管理机构提出审查意见;对于影响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河流、湖泊的水利规划,在审批前须书面征得相关流域管理机构同意;上述规划审批后应送相关流域管理机构备案。
第三十条 水利规划成果在报批时,除规划文本、规划报告、相关图表外,还应附具下列材料:
(一)编制说明,包括编制依据、编制过程、规划主要内容、衔接和协调情况、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见及处理情况说明;(二)审查或咨询论证意见;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报送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一条 经批准的规划需要修改时,必须按照规划编制程序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第三十二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将水利规划成果进行归档管理。对涉及国家秘密的水利规划,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保密规定。
第五章 水利规划实施
第三十三条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以及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外,水利规划应在批准后一个月内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四条 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各项水事活动,必须遵循已批准的水利规划。列入中央和地方水利投资计划及前期工作计划的项目,应具备规划基础。
第三十五条 各级政府是水利规划的组织实施主体,应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及时对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分工,保证规划中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第三十六条 建设水工程,必须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水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规划同意书制度。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按照有关法律及水利都规章执行。第三十七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作用,加强对水利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按照水利规划中有关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河道管理治导线、入河排污总量控制意见、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等控制性指标,严格规范相关涉水行为
第三十八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评估制度,适时组织开展水利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和后评价工作,及时发现规划实施中的问题,提出规划调整或修订的意见,提高规划的实施效果。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结合工作实际,参照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条 对此前已实施的水利管理办法中有关水利规划的管理规定与本办法规定不符的,依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第四篇:水利部关于印发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水规计[2012]283号)
关于印发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水规计[2012]283号)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推进水利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水利行业特点,我部研究制定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单位,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2年6月19日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各级水土保持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的水土流失治理区域,包括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范围(以下简称“四荒”)。
第三条
国家对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坚持科学引导、积极扶持、依法管理、保护权益的原则,治理工程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管护”政策。
第四条
国家鼓励民间资本按照水土保持规划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在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扶持。
第五条
民间资本投资人(不含无偿捐赠资金)是民间资本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使监督职责。
第二章 参与范围与方式
第六条 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包括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改梯田、水土保持植物种植、淤地坝建设等各类水土流失治理开发,以及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等。
第七条 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可采取以下投入方式:(1)资金投入;(2)实物投入;(3)劳力和机械投入;(4)其他投入。国家鼓励社会和个人无偿捐资支持水土流失治理。
第八条 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可采取以下方式:
(一)以流域(片)为单元开展集中连片水土流失治理开发;
(二)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使用权等方式对“四荒”资源进行治理开发;
(三)民营资源开发企业结合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对周边区域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开发;
(四)结合水土流失治理进行的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五)以其他方式参与治理开发。
第九条
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应依法与有关方面签订治理开发协议,涉及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还应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三章 鼓励政策与扶持措施
第十条
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按相关政策规定,中央和地方各类用于水土流失治理的资金对规划范围内民间资本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给予支持。
第十一条
各类金融机构应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积极支持民间资本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和水土保持植物开发利用。
第十二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主动为民间资本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服务支持,指导民间资本投资人做好治理工程设计和建设管理等工作。
第十三条
民间资本水土保持工程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可依法和按照有关规定程序享有继承、转让、转租、抵押和参股经营等权益。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民间资本投资人,应依法予以表彰。
第十五条
对民间资本投入较大、治理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工程,在工程竣工后,可以民间资本投资人名称标示。
第四章 权益保障
第十六条
民间资本投资人依法享有其出资建设的水土保持工程设施,国家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
第十七条
征收或征用民间资本参与治理开发的水土流失土地,应依法对其治理成果予以补偿。
第十八条
工程建设过程中,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水土保持规划的前提下,民间资本投资人享有治理开发自主权。
第十九条
民间资本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成果享有平等进入政府采购目录的权利。
第五章 服务与监管
第二十条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公告辖区水土保持规划和近期治理范围,为民间资本投资人提供有关水土流失治理信息,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人在公告区域范围内进行相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第二十一条
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应根据水土保持规划和有关规程规范编制治理开发实施方案,向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拟申请水土保持资金扶持的项目,应在申请中注明。
第二十二条
治理开发实施方案经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及相关部门审批后,民间资本投资人应按照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依法承担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落实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第二十三条
民间投资水土保持项目申请财政扶持资金的,应与国家投资建设的水土保持项目一样进行公示。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公示工程概况、治理开发目标、建设内容、国家拟扶持金额和工程负责人等。
第二十四条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审查。申请财政扶持资金的,对核查结果符合实施方案和规范要求的,县级有关部门应及时支付对民间投资水土保持项目的扶持资金。省级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人积极吸纳当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引导群众共同致富。
第二十六条
民间资本投资人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证其安全运行和正常发挥效益。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2年6月20日
第五篇:水利部关于印发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水规计[2012]282号)
水利部关于印发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水规计[2012]282号)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推进水利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水利行业特点,我部研究制定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单位,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2年6月19日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依据《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民间资本参与县城内农田水利建设有关活动,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应坚持遵循规划、政策支持、保障权益、公平对待原则。.第二章 参与范围与方式
第四条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范围包括:(一)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下的蓄水工程建设;
(二)灌区内的沟渠及其配套设施建设;
(三)机电排灌站建设;
(四)机电井建设
(五)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六)牧区饲草料地灌溉工程建设;
(七)农田排水工程建设;
(八)以上工程的运行、管理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和咨询服务。
第五条 民间资本可以独资、合资、合作、捐赠及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多种出资形式参与农田水利建设。
第三章 鼓励政策与扶持措施
第六条 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民间资本按规划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可享受政府财政支持政策。承担公益性任务的农田水利工程可以享受当地政府规定的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或管护经费财政补助。具体奖励或补助标准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确定。
第七条 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科学技术研究与咨询服务,可纳入政府采购服务或资助范围。
第八条 民间资本投资人作为承贷主体,贷款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可以根据工程性质与类型,按照有关规定享受财政贴息。
第九条 民间资本建设或管理的农田水利工程,可以享受当地政府规定的农田水利工程用地、用电优惠政策。
第十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有关规定给予表彰。
第四章 权益保障
第十一条 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确定工程产权。民间资本投资形成的资产,产权归民间资本投资主体所有;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产权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可归民间资本投资主体所有。
第十二条 民间资本通过建设、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方式依法获得的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和运行管理权受国家法律保护。
第十三条 民间资本管理的农田水利工程供水可以依法收取水费,供水价格在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基准价及其浮动幅度范围内自行确定。
第十四条 征收、征用或占用民间资本建设或管理的农田水利工程,需经工程产权所有人同意,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或者赔偿。
第十五条 民间资本建设或管理的农田水利工程,可依法和按有关规定程序享有继承、转让、转租、抵押等权益。
第十六条 民间资本建设或管理的农田水利工程,应当维持规定的功能与用途。确需变更工程的功能与用途的,按有关规定报批。
第五章 服务与监管
第十七条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公布政府已批准的农田水利规划及项目计划、补助标准等,为民间资本投资主体提供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信息。
第十八条 民间资本投资主体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向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申请报告。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审核批复申请报告,超过其管理权限的,要按程序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转报,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申请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拟建项目资金来源,工程主要技术指标,工程建后运行管护措施,以及申请政府农田水利资金奖励或补助金额等。
第十九条 申请报告审核同意后,民间资本投资主体应按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有关规程规范编制工程实体方案,按规定程序和要求报有关部门审批,并按照审批后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项目完工后,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审批的实施方案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及时支付补助金额。
第二十一条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主动及时为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提供技术服务支持,指导民间资本做好工程设计、建设管理、工程管理等工作。同时,应将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相关人员纳入水利行业人员培训范围。
第二十二条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符合农田水利相关规划,符合相关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符合运行管理有关规定。对于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农田水利工程,限期整改。
第二十三条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人积极吸纳当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引导群众共同致富。
第二十四条 民间资本投资人应当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证其安全运行和正常发挥效益。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