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用型机械类本科专业企业综合实习课程实施现状研究
应用型机械类本科专业企业综合实习课程实施现状研究
摘 要 机械行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正逐年增加,机械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求能够满足实际工作岗位操作的需要。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企业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该环节一般在第六学期开设,学生通过该环节可以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
关键词 应用型 企业综合实习机械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2.038
Abstract Machinery industry demand for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mechanical specialty of Applied talents of professional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but also requires the ability to meet the needs of actual work operations.Machinery professional enterprise integrated internship is offered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actice,which is usually part of the sixth semester,students can learn the link to link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classroom.Keywords applied; integrated enterprise practic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应用型机械专业应该秉持“依托本地机械行业、依靠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学生就业形势,通过和当地较大型的机械行业龙头企业进行联合办学的模式来实现校企合作,从而最终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的办学思路,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工程应用型人才。①研究现状分析
近年来,人们逐渐意?R到该问题的紧迫性,该问题的研究成为热点,为此需要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近几年,对建设应用型机械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进行长期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实习中出现的问题,相关研究人士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1.1 转变观念,呼吁生产实习立法
在高等学校对培养模式不断的进行深化和改革的同时,高等学校也都在积极地寻找更加贴近教育教学规律和适应时代发展的高质量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如今的高校工科专业里有一个共同的弊病,就是学生们因为缺乏对实践的认识而难以更深入地学习理论知识。
现阶段国家逐步发觉学生进行企业实践的必要性,但这需要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相应的立法予以支持,通过企业更多地接受学生进行实习来提高其实践能力。
1.2 改革实习方式和实习内容,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将以前的现场工艺实习转变为网上调查、现场实习和自主实习三个阶段。通过网上调查这个阶段使学生初步熟悉现场实习的内容,教师最好提前选好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完成,这样能督促学生先在网上搜集资料后再进行整理。在现场实习阶段要同时编制出生产实习指导书,实习指导书编制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内容,切忌过于繁琐冗长。在暑假期间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实习,实习单位由学生自主选择,但必须是机械行业的企业。通过这样的实习形式,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实践能力。②
1.3 加强专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
新时代的教育者需要不断的转变固有的思想,培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努力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和创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做法和考核评价体系方面多投入一些精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综合实习是应用型人才关键且不可或缺的实践教学环节和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综上所述,加强并提高学生专业实习环节的质量监控能力,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③
1.4 加强政策引导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尽到社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企业在观念上的转变是解决扩宽学生实习路径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就必须建立大学生专业的实习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应该结合当地的现有实际情况出台鼓励政策,促使企业广泛接纳学生进厂实习,进一步提出大学生进行专业实习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常规性,催生出一批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同时管理规范的企业成为地方高校的稳定实习基地。④ 我校在生产实习中取得的成效和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我校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教育基地,在实习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鉴于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对应用型机械专业学生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我校联合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瑞仪、马鞍山粤美等企业,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企业综合实习。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企业综合实习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赢”。同时,通过与企业密切合作,面向企业需求,大胆改革教学计划,注重实际技能训练,构建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下的企业综合实习运行与管理机制。
但与此同时,在深入的开展此环节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
首先,学生在进入实习单位的初期,经历从学校到工厂、自身角色和周围环境的变化,通常会产生对车间工作环境和生活住宿环境的心理落差,普遍表现出难以适应进而导致心理上的浮动。
其次,在实习的整个过程当中,学生在现场进行现场操作是主要的实习形式,教师的现场指导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然而,工厂里的车间一般空间都很大,学生在实习的时候站在车间的各个不同的岗位,有限的教师难以顾及到所有的学生,这和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提出适应这种现场教学的教学方式;同时,企业技术人员和实习指导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反馈不够及时,使得学生的一些问题和需求不能被及时地发现,他们在车间的实习内容和实习进度等情况也往往无法准确了解。
最后,企业综合实习这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非常紧密,对于在实践环节当中的教学而言尤为如此。其实对于教师来说,对实习的过程和实习企业的实际情况的了解也在处于一个不断认识和学习的过程,和一贯的有着统一的教材和明确的教学任务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差别,鉴于当今企业在实际生产中更新换代非常快,实习所用的教材也在随之不断更新。另一方面,由于每次进行带队的指导教师队伍并不固定,新的带队教师并不能很快适应并熟悉工厂的生产内容以致于很难予以学生较好的指导。
综合这些因素,使得实习过程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实践环节的作用。综上所述,一定要探讨出能够解决学生在实习中所面临的这些实际问题的方法,才能完善并更新已有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将我们的应用型本科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改革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针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现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种可行的方法。
(1)在?W生进厂初期对其情绪上的波动和心理上的落差做稳定和疏导的工作;
(2)在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加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并建立专业实习的监督反馈机制和实习效果评估体系;
(3)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素质,加快培养“双师型”人才;
(4)通过对参加实习的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思想变化进行调查与研究,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学校调整教育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依据。我校企业综合实习改革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学生在企业综合实习中进厂初期的心理变化,研究并探讨如何对学生进厂初期情绪上的波动和心理上的落差做稳定和疏导的工作;通过对参加实习的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思想变化进行调查与研究,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学校调整教育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依据。
(2)分别从企业和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分析并总结出如何在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加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并建立专业实习的监督反馈机制和实习效果评估体系;如何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素质,加快培养“双师型”人才,从而使企业综合实习达到预期的效果。结束语
开展企业综合实习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否寻求出改善并提高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的方法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否能继续存在并发展的首要问题。无论在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在现实实践环节都应加强对开展企业综合实习的研究。实施并进一步加强应用型机械专业的实践教学和企业综合实习,对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 谢小柱,魏昕,胡伟.高校机械类本科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7(4):235-236.② 唐蒲华.加强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3):38-40.③ 张娟.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④ 杨洪,郅军锐,金道超.本科实践教学中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与管理[J].黑龙江教育,2001(11).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既不是课外活动,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通过教育交往为中心的活动,其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体现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2001年被纳入新课程方案伊始就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担忧
1.李阳小学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探析[期刊论文]-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02)
2.苏洁梅;罗显克崇左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研报告[期刊论文]-南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04)
3.罗洁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期刊论文]-北京教育 2007(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6
5.该课题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分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与评价研究” .
6.问卷设计的问题较多,因篇幅所限,本文只能呈现一部分数据.
7.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2001.
8.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9.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未正式颁布).
10.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田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反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92
1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3.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4.马忠虎.家校合作.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
15.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上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
16.欧益生张建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践与研究.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6年10月
17.顾建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3月 18.田景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述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
19.吴立峰.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06
20.何超纯,王旭飞.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J].课程改革研究,2006
第三篇:金坛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现状调查
金坛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现状调查
尊敬的学校教导主任:
为了解我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现状,拟定、出台符合本市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特向各位教导主任作本次调查,望您根据2011年贵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真实情况填写此问卷(可多选),谢谢合作!
1、您所在学校有没有开设综合实践活动?()
(此题选择“B”,以下项目不需要继续填写。)
A、有B、没有
2、您所在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谁执教?()
A、语数外教师B、班主任C、综合实践专任教师D、其他科目教师
3、您所在学校每周开设几课时综合实践活动?()
A、每周1课时B、每周2课时C、每周3课时D、每周多于3课时
4、您所在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地点一般在哪里?()
A、各班教室B、专用教室C、校内活动基地D、校外
5、您所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主题、内容主要有哪些类型?()
A、主题探究类(研究性学习)B、劳动技术C、信息技术D、参观与观察E、社会参与、社区服务F、调查、访问G、班队活动H、其他
6、您所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使用什么教材?()
A、没有专门教材B、使用省级教材C、使用校本教材D、7、您所在学校有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总体规划?()
A、有B、否
8、您所在学校有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学期计划?()
A、有学校计划B、有年级/段计划C、有班级计划D、以上都没有
9、您所在学校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依据是什么?()A、上级规定的活动B、地区特色C、学校资源
D、学生的个性特点E、10、请简要列举您所在学校自2011年来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
11、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素质评价和市级检测有什么建议和意见:请具体填写:
12、你对市研训中心综合实践课程研训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请具体填写: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填写问卷,祝您工作快乐!
2012-2-9
第四篇:化学师范生在初中科学综合课程中的教学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化学师范生在初中科学综合课程中的教学现状研究
开题报告
历史背景:
20世纪以来,科学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各种科学技术的发现与发明进入了指数式爆炸上升的阶段,同时各学科领域之间呈现出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的发展趋势。面对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深刻影响,人们迫切需要提高科学素养,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和获得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人类还面临着资源、环境等一系列新问题,这些都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综合大环境下,在2011年的初中科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为了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科学课程将成为一门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性整合课程呈现在初中的教学中。
初中科学课程以综合课程的形式开设是我国新课改的一个突破和亮点。在此之前,初中科学的合科教学在全国初中的科学教学中尚未广泛的展开,仅有浙江、武汉等地有一定的合科教学的背景。针对科学教师,在合科之前,中学科学主要由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部分构成,而课程也是由这些专业教师来授教。这些具有经验的教师参与了科学的学科教学,同时科学学科也在大学的师范教育中普遍展开。笔者就化学教师与科学教师进行对比。首先在学科建立的背景上看,为应对科学合科教学的展开,我国教育部于2002年正式批准建立“科学教育”本科专业,但该专业在我国尚属于一个新兴专业。而化学课程于1910年开创,1963年即有我国自编的第一批化学教育教材,培养了一批化学的骨干教师,可以说化学教育的本科专业在历史上,相较科学教育更为悠久。其次从专业培养的背景上看,现今的科学课程内容整合为了“科学探究”“生命科学” “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五个部分,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个部分内容的设计上进行一定的整合,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科学教育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它培养的是综合能力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综合型师资。化学专业相对成熟,但是其作为单一学科,在化学的学科基础上较为扎实,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但是其在物理、生物、地理的教育专业上略显薄弱。因此化学专业背景的初中科学教师在面对初中科学合科教学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化学作为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的部分,其优势与劣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可能存在哪些问题,笔者就这一课题展开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国内,科学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多地的初中进行试点教学。针对将理、化、生、地四门学科进行统筹编排的科学新课程,国内许多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关注,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学教材的编排、科学课程的设置、科学探究性思维的培养、科学实验的设计以及科学教师队伍的建立等。而就科学教师队伍的建立主要涉及了原有教师的转化以及新教师进入科学教育领域这两个大方向。在新教师的培养方面,就科学教育的本科专业以及科学教师应有的科学素养以及课堂教学实施建议等已有研究人员做了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原有教师特别是理化生教向科学教师的转化这一课题亦有人关注,但是更多的是较为概括的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教学过程实施中的建议。就化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具体可能在初中的科学教学中存在哪些优势以及劣势尚未有明确的研究显示。国外的科学综合课程体系建立较中国在时间上更早,因此在理论上更为成熟,其科学的知识框架也更为完善,同时针对科学课程,国外对于大学科学教师的培养更全面,其主要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学科的分科上国外的研究并未涉及这一方面。
第五篇:种羊场学校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学前双语实施现状调研材料(推荐)
种羊场学校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学前双语实施现状调研材料
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总体上看,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对课程认识不统一、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师培训不到位、资源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缺失等原因,课程实施举步维艰,其实施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目前使用的综合学科教材内容与课时不太符合。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一个喜欢艺术的有一定审美追求的学生,一定也能在智育、德育发展方面有比较正确的认识而较为严格地要求自己。同时,学生在艺术课程中获得的艺术能力和经验,能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富有效率和创造性。试想一下,学生如果成天不能愉快地唱一唱、跳一跳,在从早到晚的烦闷学习中有活力、有精神、有效率吗?当学校生活只剩单调和枯燥以后,学校的吸引力何在?学习的兴趣何在?再者,身体是学习和生活的保障,成人都认识到锻炼的重要性,怎么一到了学生身上就变得无足重轻了呢?所以,我校和教师要正确认识艺体教育的作用,坚决杜绝挤占艺体学科课时的做法。教师要增强敬业精神和学习研究意识,要深刻认识到学习研究是能够让自己的工作变得轻松高效的最佳途径是读书学习→增生激情、提升认识→丰富教学、提高效率→快乐工作、快乐学习,这本身就是一个良性循环。没有动力,难道通过学习研究反思提高了你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得自己的工作轻松愉快有效不是最好的动力?因此,教师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学习研究是一件鱼和熊掌皆得的美事,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和学习。
我校加强对艺体学科课堂的监管力度,对艺体学科教师一视同仁。由于艺体教育在促进人的心智和能力素质上,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再加上音、体、美、综合实践学科对学生的升学无多大影响,而来自于分数的压力、升学的压力等因素使得教师的工作重心不得不向统考学科倾斜。艺体学科的教学课时、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效率难以得到保证,甚至对艺体学科教师参与教研、比赛等活动支持不够,使得他们的认识和教学更加狭隘、落后,缺乏激情。实际上,只要提高了艺体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热情,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就完全能够提高学校艺体学科的教育教学水平。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艺体学科课堂的监管力度,对艺体学科教师一视同仁,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参与教研学习。
1.音乐教师要提高艺术专业水平
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能否激起学生情感共鸣,达到审美熏陶的重要因素,一个专业平平的缺乏艺术表现力的教师,绝对难以感染学生。所以,作为音乐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专业水平,努力自觉地练声乐,练琴技,练指挥、练舞蹈等,能够深情并茂、生动优美地进行示范和演唱,在举手投足间都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美,心扉真正被音乐艺术所打动所陶醉。
2.教师要精心备课 教师要钻研教材,树立为学而备,为学而教的理念。备课时要重点要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⑴熟悉本课的教学内容,能背唱歌曲,听熟乐曲,会唱重点乐段的旋律。
⑵充分考虑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学生学习达成目标。⑶明确每一首歌曲教学的重难点,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如何突破难点进行有梯度的设计。
⑷重视导入语的精心设计,在较短的时间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中要落实歌唱教学
⑴新课教学之前一定要有完整的歌曲范唱,放教学光碟、录音磁带均可,如果教师声乐很好,最好亲自范唱歌曲。
⑵教唱歌曲方法多样,如听唱法、跟唱法(跟随琴声、跟随录音磁带)、教唱法(教师教唱旋律、教唱歌词)、互学法(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教唱)。教师要根据歌曲难易和学生学习情况灵活选择运用各种方法,注意难点部分加强旋律与歌词的对照学习。
⑶加强演唱方法的指导,口腔打开、下额放松、鼻孔扩张、面带笑容、眼睛发亮、表情生动、坐姿端正、声音优美、感情投入(当然,教师首先要做到,并时刻提醒学生)。
给学生充分表演展示的机会,努力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和自信心,不断提高学生表现能力。
新课程下的美术、体育、音乐、综合实践课程加强了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工具、材料和表现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因此,教师尤其要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对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2.教师要精心备课。
教师要钻研教材,树立为学而备,为学而教的理念。备课时要重点要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⑴熟悉本课的教学内容,对教材中的作品进行赏析,了解作者。⑵研究教材,明确每课的美术知识点以及教学重难点,认真思考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究竟要达成的目标,避免教学内容偏离教材要求和脱离学生实际,避免学生无效听课和无效学习。
⑶对重难点进行精心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解决重难点的易于学生接受、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具体学习步骤和方法。
⑷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重视导入激趣环节,用心思考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⑴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每节课的讲解在10分钟左右,不超过15分钟,作业时间在20-25分钟左右,最后留5分钟的作业展评时间。
⑵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并能够在教学中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打开广泛的生活视野,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感受生活世界里五彩缤纷的事物和色彩,在审美愉悦中激情激趣、激活思维。
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绘画方法,充分解决好学生作画的难点。要让学生对教材作品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教师起好引导点拨的作用。
⑷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作画方法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对“如何在有效的时间里完成有一定质量的美术作品”进行思考探究,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构图问题和提高作业速度,让学生能够当堂看到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增强兴趣。
⑸教师要重视作业展评环节,引导学生从作业中找出优点,将这些优点归纳起来,就是好的作画方法。评价时注意肯定学生的个性取向,能够引起学生思考和改进,而不要简单轻易否定。
⑹教师自身要热爱美术,喜欢钻研动手,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很多时候,教师的喜好与勤奋直接就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
⑺教师要加强“我的课堂我做主”的自信以及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美术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将课堂常规的好坏一股脑儿地归因于学生,甚至是学校或班主任。
(三)中小学体育
1.体育教师尤其要加强学习研究意识和备课意识
⑴当前体育课的特点是什么?新课程中你的体育课堂有什么改变?
⑵你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清楚吗?有合理的教学环节吗? ⑶你采用过“主题式”教学吗?你设计过一些形象生动的导入语吗?
⑷你根据基本教材的内容,自编过一些与之相适应的准备操,如:击掌操、模仿操、器械操、行进间操、韵律操、健美操吗?
⑸你的体育课学生学习训练是否能够认真有序地进行?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否在你的影响下得到了激发和提高?
作为体育教师,当你认真地根据以上问题进行对照反思之后,你应该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体会到加强学习研究意识和备课意识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设计应该简洁清楚
有些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运动兴趣、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目标都一一罗列出来,不仅麻烦,而且对真正要在这一节课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交待不清,既让人看不明白,连自己的教学目标也不明确。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简洁、明确、具体,便于操作。
3.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面对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可供选择的诸多内容,教师要认真思考应如何选?选什么?选多少?
⑴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以投掷类教学内容为例,为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投掷垒球中的挥臂动作,可以采用掷纸飞机比远、扔纸团等学习内容;为了提高投掷中的出手速度,则可以选择甩绳、小皮球、沙包等投掷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可以采用单、双手抛、投实心球的练习内容。
⑵注重游戏设计的目的,所选择的游戏内容要具有实效性。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千万不要为了游戏而游戏,尤其是新课开始前的游戏内容,应该是下面主教材内容的前奏,能为主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铺垫作用。在完成主体部分后的放松游戏中,同样要根据学生之前的训练特点起到真正的放松作用。
4.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⑴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
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探索“主题式”教学方法,并根据不同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不同的方法。如教学“耐久跑”这一内容时,为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每次课都注重在练习场地、距离和练习时间上的改变,跑时的队形可以多样新颖。如不同形式的全程追逐跑,重复接力跑,分组对抗跑等。即使准备活动的跑步,不一定都千篇一律地让学生绕操场跑,应该设计的多样有趣一些。
⑵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
一个慵懒的不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准确示范的体育教师,所带出的绝对是一群慵懒的学生。因此,体育教师在上课示教中应做到:教态端庄大方亲切、示范准确无误、舒展大方、轻松优美,以青春、朝气的运动魅力感染学生,达到吸引学生产生运动兴趣并跃跃欲试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我们充分相信,体育教师矫健飒爽的身姿是能够赢得学生的掌声,是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的。⑶加强体育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往往导致课堂纪律的散漫,体育课突发事件的产生,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低下。尤其是体育课“室外课“的特点更是加大了课堂常规的组织好和管理难度。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改变集合散漫,练习拖沓,动作随意等不符合课堂常规的现象,努力营造活泼、有趣、有序、严谨的课堂氛围,以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⑷努力让自己的体育课形成特色
按理,体育课的教学环境决定了教师工作的辛苦程度,体育的技巧性也决定了体育教师并非人人能当。但是,由于“室外课”的特点以及“班额大”等因素,加上有的教师对课堂的管理不够严格,组织教学不到位,或者只动口、不动手、不显技等现象,造成一些体育课给人以好玩、随意、散漫的印象,甚至让人觉得教体育就是好耍,无形中降低了体育教师自身威性。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围绕以上问题,用心研究教学,精心设计内容,认认真真上课,精美准确示范,努力形成活跃、热烈,有序、严谨的体育课堂特色,重塑体育教师能吃苦、好学习、有精神、有技艺、有方法、有威性的个人形象和群体形象。
六、影响学生学习热情和厌学情绪的因素及建议:
老师评价不客观,处理问题不工整,不尊重学生人格等。由于教师方法不当,侮辱学生人格,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厌学情绪。有些教师认为后进生是不能转化的,进而歧视后进生,轻则责怪厌弃,重则赶出教室,造成后进生的自卑心,师生关系紧张,后进生与教师对立情绪隔阂与日俱增,轻者紧张,重者厌学。还有一部分教师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只要后进生不影响班级大局,持听之任之的态度,后进生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帮助,致使后进生产生畏难消极的情绪,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毅力和动力。
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教育价值观对厌学。家长受教育程度越高,在农村的一些家庭,家长受教育的程度相对低,家长囿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存状况,认识不到教育对生产、生活和劳动致富的重要意义,认为读书只是让孩子会识几个字,会算个数就够了。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塑造美好心灵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表率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大量事实证明,凡是和睦相处、家教有方的家庭将给学生创造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他们在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大多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优良,而不良的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学生,多厌学、辍学,甚至犯罪。
从学生自身来看,巨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使他们难以承受,久而久之便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多数学生家长 “望子成龙”企望过高、要求过严,孩子在学校要完成过重的学习任务,在家里也的不到轻松,成绩稍差还会受到家长指责。这种氛围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厌学情绪便会油然而生,进而形成一种与家长、老师 “对着干”的逆反心理。
前面分析了几点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由于厌学情绪的产生在个体上各异,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必须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实践中,我校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了尝试,收到了一定效果。
1.做任何事,没有勇气,没有胆识,没有自信是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自信可称为获得成功的基石。在教学中,我这样做:第一步,认真分析厌学情绪产生的根源,这是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的第一手材料,也是关节点。第二步,对症下药。针对某件具体事情积极疏导,并不断给学生打气、鼓劲、加油,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消除畏难情绪,为他们创造机会,使其摆脱痛苦,获得成功,从而在成功中找回自我,树立自信。
2.学生的厌学行为是所有学生都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行为,厌学不是单纯的懒惰、贪玩或学业不良,而是有多种类型,其原因复杂多样。教师必须对此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具体的分析。同时,必须确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成学业,都应该愉快地度过其学校的学习生活。
3.一般来说,学生厌学是有预兆的,且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经常性缺席、迟到、早退、旷课,上课时无精打采,不与同学交往就可以看着是厌学行为的最初表现。当发现有上述变化时,教师要及时采取恰当方法进行教育。
4.一种对策和方法不可能对各种类型的厌学学生都适用。所以在进行指导时,必须对学生的年龄、性格、厌学特征做出综合判断,研究适合每个学生状况的具体对策。每个厌学学生都有不同的选取结构,要具体对待。一般说来,厌学学生对学科无兴趣,但对课外活动兴趣颇浓,教育者应积极培养他们参加多方面的兴趣活动,并把良好的兴趣转移到各学科的学习中来。
教师的教学方法、教育手段、仪表、语言、举止等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如果,教师方法单一,手段粗暴,举止轻浮,素质低下,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反而使学生反感,厌学。为此,作为教师,应努力学习法律法规,钻研业务,探索灵活多样的教法,做到因材施教,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优美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厌学行为是所有学生都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行为,厌学不是单纯的懒惰、贪玩或学业不良,而是有多种类型,其原因复杂多样。教师必须对此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具体的分析。同时,必须确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成学业,都应该愉快地度过其学校的学习生活。
在学校加强专业培训,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定期到外地参加培训学习,和其他学校教学交流。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在我校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教师、学生的理念正在转变,但真正把新课程改革理念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还有许多困难。主要集中在教师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新课程实施对教师及学生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学改革与考试改革等的认识不同,由此导致教学的不适应,影响了课程改革和教学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知识素养、组织能力、思想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结构体系全面建构,知识视野开阔,整合性强,对教师专业化要求很高,合格教育师资的缺乏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有待提高。
2、教学策略问题。按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主要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这势必花费的时间较多,如果按以往的讲念结合法,强化训练,占用的时间少,可能在考试中成绩并不一定差。如何处理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效果相矛盾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3、教学设备问题。新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倡导体验学习。学校教学设备在数量上不足,更新不快,在质量上不能满足新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需要。
4、课程开设问题。近几年由于师资没有充实,大部分学校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地方课程开设不全,加之对这些课程的评价不到位,使这些课程名存实亡,开设效果不佳,学生综合素质难以真正提高。
5、教学评价问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评价与教学管理、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式的客观性、可操作性,感觉把握困难。目前绝大部分学校还是沿用传统评价模式,只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回归传统教学,课改精神得不到落实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保证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我校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一方面督促教师通过继续教育途径参加课程培训;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教研会议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观摩的机会,促进对新课程理念与操作要求的理解。除此之外,更直接、更有效、更经常的培训形式是校本培训,要加强校本教研活动,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探讨,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新课程计划实施的重大意义,增强改革意识,自觉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来,刻苦钻研,认真学习,时刻关注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提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开发新课程、进行课程创新的能力。
2、大力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研究
目前,新课程教材的内容多,而课时量又少,要舒缓目前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之间比较尖锐的矛盾,主要的出路在优化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途径共同解决,同时要组织新课程备课组,积极进行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打破以往授课的基本程序,即: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新课改提倡在课内外开展以探究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因此可用新的教学程序: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全员互动,交流合作———教师精讲点拨,知识整合——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认真做好教师学生评价工作(1)、对教师评价要体现全面性,取消单纯以教学成绩来考核评价教师的做法。可从德能勤绩几方面进行,并且合理分配每个方面的权重。(2)、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学科评价,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命题,反映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项目标的达成,要根据实际,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试题难度要适中。认定综合活动学分时,必须有学生参与活动的原始记录档案备查。其中,研究性学习必须有学生的课题方案、研究过程记录和成果结题报告;社区服务必须有活动项目、时间、学生的体会和被服务者意见等;社会实践必须有学生参与的时间、态度评定等。
4、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推进新课程的实验,需要改进和完善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新课程实验中,学校内部的年级集体备课和学科组教学研究,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要加强校本教研,积极倡导教师立足校本开展教研,以改善课堂教学为中心,在课程体系中思考问提,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进行“设计—实施—反思—再设计—再实施—再反思”的研究,以此提升新课程的实施质量。
5、以活动课程为载体,全面推进课改
为落实新课程实施方案,各学校要开全课程,开齐课时,特别是制定体育、艺术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地方课程实施的评价方案。通过这些课程的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课程研究及课程开发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80%承担综合学科任务教师专业结构符合,双语学前班教师不够用。
我校有两个专业的美术老师(一周共18个课时),有四个专业的音乐老师(一周共36个课时),有一个专业的和两个非体育专业的体育老师(一周共60个课时),一个专业的和一个非专业的综合实践教师(一周共36个课时),学前双语教师专业的9个教师(有七个学前双语班)。
乌恰县波乡种羊场学校
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