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用农村优势加强生物实验教堂开题报告(最终版)
利用农村优势加强生物 实验教堂开题报告
沙土中学生物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二十一世纪初期,新课程改革的同时,我们要找到自已的位置,本小组在利用农村优势加强生物课教学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以达到更好的利用农村的生物资源进行教学的目的。所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利用大自然,加强直观教学
(二)联系实际,开展第二课堂教学1、2、便于采集制作标本
培植与教学的关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为教学服务
(三)利用农村优势,提高实验效果。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物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实验,发挥实验的作用、农村中学进行实验教学十分有利,取采方便,接触生物的机会多。
二、课题研究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综合国力的提生,农业占的比重很大,急需大量的农业专门科技人员。就需从基础抓起,农村中学生的人数占全国中学生总数的70%以上,因此实施基础教育的重难点在农村中学,农村中学在生物教学方面既有许多优势条件可以利用,也的为少突出的问题亟亟待解决,农村中学在生物教学方面的优势:
1、学生感性知识丰富;
2、的方便的天然户外实验和实习条件;
3、实验材料和简易直观教具容易得到。预计在今后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突破:1、2、3、4、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做实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得到提高 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并有利于关爱其它生物。
三、课题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为断的发展,利用农村优势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的教育理念随之产生。生活在广大农村中学生们对农、林、牧、渔业生产及动植物等基础知识比较熟悉,在教学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物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和技能是通过实践和实习获得的,学生亲自体验才能形成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他们长大后,把所学用于农业生产,可使生产力得以迅速的提升。
四、课题的基本研究内容
首先认识“利用农村优势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的基本内涵和外显行为,再通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实验,探索中学生物教育中培养学生生物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原则和方法。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如下:不同的课题组采用不同的方式对本课题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一)、植物问题
认识我们周围生活的形形色色的绿色植物,它们的的高大挺拔,有的形体微小;有的四季常青,有的吐绿和落叶,循环轮回。介绍它们的种类、生活环境、结构特点,并到学校花园,池塘边,学校周围的农田里进行实地考察。拍摄照片充分体现沙土镇绿色植物现存状况,并教会学生如何采集、制作、保存标本。
学习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时,在骄阳似火的夏天,感受烈日的炽热。然带领学生进入树林则会信感凉爽宜人。大树为人们撑起了遮阳的绿伞,为大自然提供了清新而湿润的空气。通过观察植物蒸腾现象实验知道水分以气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绿叶是植物的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并理解叶片的结构。植物的蒸腾作用与调节空气温度、湿度的关系。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我们知道飞机飞行,汽车奔驰,需要燃烧燃料。人和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需要依靠食物提供能量。绿色植物是如何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的呢?这就涉及到绿色的光合作用。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证明光是光全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同样用实验的手段可验证,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碳+水能量
随着地球上人中数量的增加,森林面积逐渐减少,气候变得反复无常,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我们发现,绿色植物 对类的生存是多么重要!绿色植物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绿色植
物,地球上就不会有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二)动物问题
当你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一幅幅千姿百态的生动画面,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一对以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群群麻雀在树枝上叽叽喳喳,数不清的蚂蚁在巢穴内外忙忙碌碌„„浩瀚的生物圈中孕育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到目前已经被人类识别的就有150万种。动物是活动范围最广、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动物的生活对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及其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动物的类群主要包括低等的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无脊柱动物;高等的主要有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等脊柱动物。
“环节动物”学,教师可提前让学生饲养和观察常见的蚯蚓,并饲养的蚯蚓带上课堂观察,同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观察方法的指导。可建议学生观察蚯蚓蠕动,区分蚯蚓身体的前端和后端,找出体节和环带的位置所在;利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蚯蚓的体节,认识刚毛及其分布,看一看蚯蚓蠕动时不同部位体节各是如何变化的?听听蚯蚓在纸板上蠕动时发出的“沙沙”声,想想刚毛的作用是什么?体会身体分节对其运动有何意义?学生亲手摸一摸蚯蚓 的体表黏液,讨论蚯蚓的体壁如何保持湿润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提供水蛭、沙蚕等动物的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与蚯蚓的共同点,即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最后,师生共同交流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节肢动物 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一类动物。蝗虫
是典型的节肢动物,因此对“节肢动物”内容的教学以蝗虫为例。“观察蝗虫”时教师应教给学生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如首先分清蝗虫的头部、胸部和腹部,然后再按一定的次序对每一部分进行详细观察。用手轻轻捏一捏蝗虫的身体感觉一下外骨骼的存在,推测外骨骼存在的意义;用放大镜观察触角的分节情况;数一数胸部和腹部各有多少个体节,观察蝗虫翅的数量和特点,足的分节情况,思考其意义;用放大镜观察气门的位置和数量,推测气门的作用,并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等,最后进行讨论交流。
气门的作用实验步骤如下:取两只活蝗虫,分别放入两个盛满水的试管里,一只把头浸没在水里,另一只把胸腹部完全浸没在里而只露出头部;观察实验结果,推测实验结论。在观察实验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对陆地生活的适应。关于“鱼类“的教学,教师可以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使学生通过 观看多种鱼在水中生活的情况,对鱼类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鲫鱼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实验,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首先让学生观察和描述鲫鱼的体色、体鳞片,触摸鲫鱼的体表,体会黏液的存在,认识各种鱼鳍,分析这些特征对鲫鱼适应水中生活意义。观察各种鱼鳍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时,引导学生对各种鳍的作用进行分别探究,并做好实验记录。至于“观察鱼口的开合与鳃盖后缘的开闭规律,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同时张开或闭合。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墨水是如何从鱼的口流经鳃,再由鱼鳃弓,观察鳃丝在水中的舒展情况和离开水后鳃丝粘在一起的现象,充分理解鳃的结构特点有利于扩大鳃与水的接触面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鱼类的主要特征和适于水中生活的特征,理解变温动物的概念。
“鸟类“的教学,指导学生观察家鸽的外部形态结构特点,如体形、翼和羽毛的种类、分布、排列等,并让学生分析共对飞行生活的意义。学生亲手摸摸家鸽胸肌的位置,大小等,推测它的作用和意义。在充分观察思考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出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主要特征。
关于“哺乳类”的教学,利用活家兔 做观察材料,让学生亲手摸一摸家兔体表的毛,体会家兔体表被毛对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讨论家兔体表的毛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家鸽的羽毛有什么不同?进一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微生物问题
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先分别探讨病毒、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再探究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安排两个观察实验“观察细菌的形态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引导学生了解病毒、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征,在此基础 上,使学生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微生物在地球上广泛存在,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引导学生从生物圈的角度理解细菌和真菌在碳循环和氮循环中的作用。
“病毒”介绍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与人类的关系。利作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艾滋病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
“细菌”了解它的形态结构、细菌的生命活动、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如食物的酸败、变馊、变质等)引导学生描述不同细菌的形态特征,归纳出细菌的基本形态;关于“细菌的生命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从细菌细胞内无叶绿体入手,分析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成有机物,所以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都是异养的。关于“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可通过举例,如细菌的形态结构、真菌生活、真菌与人类关系。真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对这部分的许多感性认识。要注意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
通过引导学生描述日常生活中所了解到的各种各样的真菌,也可以通过展示发霉的物品、食用真菌及其制品等方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鼓励和组织学生收集真菌在食品制造、医药卫生、酿造业、农业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真菌使人类或其他生物患病,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对人类的利与弊,展望真菌的应用前景。
五、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植物部分:课题研究重点:绿色植物主要类群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难点: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探究活动。
(二)动物部分
动物的生活环境、代表动物、外部形态内部结构,总结出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
境。
(三)微生物部分
描述各类微生物的主要特征;关注各类微生物与其他生物及人类的关系。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六、在研究过程中,从个别到一般进行多个轮回的分析研究,汇集成具的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报告,主要研究方法为采集法、观察法、徒手操作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行动研究法。
七、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1、2、3、4、5、6、7、科学性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原则 理解性与巩固性相结合原则 系统性与渐进性相结合原则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八、本课题研究进度计划 1、2009年3月-2009年4月:相关生物教学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2、2009年4月-2009年6月开始第一轮实验。3、2009年6月-12月进行生物教学实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4、2010年1月:完成第一轮实验,提交中期成果《利用农村优势加
强生物实验教学》(论文)5、2010年3月-6月:进行第二轮实验 6、2010年6月:完成结题报告和相关生物实验室的建设。
九、课题组员分工研究保障 课题组员分工
研究保障:1、2、3、4、5、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本课题小组的知识体系的保障 处于农村的丰富的生物资源 有勤手动手,善于学习的学生 有校园网络的支持
第二篇:生物开题报告
生物开题报告
生物开题报告1
一、情境教学,即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课堂学习情境
使学生如临其境,学习过程更加直观、形象。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生物的认知程度。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呢?上课前,教师可以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情境;在课堂提问时,创设激发学生探索思维的情境;在反馈训练时,可以创设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情境......情境教学应该贯穿于高中生物教学的始终,只要我们有心,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使用情境教学法时,我们要注意各种情境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情境教学,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二、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所学的每一门课程都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生物课也不例外,它和生活、生产都有着紧密的关系,我们学习生物就是为了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传统的单纯讲授知识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觉得生物课所学的知识是遥远的、不切实际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实际功用,从而产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讲细胞膜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淹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到细胞内部?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得到解答后,学生不但会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而且会对学习生物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
三、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兴趣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种学习方式,其中探究式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探究能力的培养更是不容忽视的。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激起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不但参与了整个学习过程,而且亲身参与了整个阶段的实验、研究过程,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而且亲历性和独自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很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生物兴趣自然就会得以培养。
四、用游戏互动激活学生兴趣
小学生喜欢做游戏,尤其是在课堂上,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游戏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所以,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适时加入一些游戏元素,利用游戏将学生带进欢乐的学习环境中,与学生互动,利用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使学生摆脱严肃、沉闷、枯燥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关系,激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五、总结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兴趣的确应该值得教师思考。以上论述的提高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仅是个人的一些建议,仅供广大生物教学者作参考。要想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方面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生物教师不懈地努力,不断地探索,摆脱定式思维的约束,大胆革新,勇于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生物开题报告2
我校《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已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立项编号是*****)。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由于过分追求升学率,造成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学生通过加班加点,大量的机械练习、背诵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识,至于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怎么运用,都不得而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是这种现象的描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学生及家长在思想上都不够重视,教学受到了一定影响。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是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释放创新潜能。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拓宽了课堂的空间规模、教材的知识广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力图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就是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提出来的。研究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我们认为该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生活化教学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二)国外教育理论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有些儿童在小学里是优秀生,而到了中年级却变成了学习差的学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不会运用概括性的知识去认识周围现实,而学生之所以不会运用,又是因为他们的概括性的概念、结论和判断不是通过研究事实和现象的途径形成的,而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的形成要从现实生活中来,学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地运用。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三)国内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提倡“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这些理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应追求的目标。“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正是想探讨这个问题并付诸于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运用。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谓生物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物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中获得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学校的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进行教育改革。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一方面拓宽课堂的空间规模,另一方面拓展教材的知识广度。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本课题研究的侧重点与其他人的研究不同,我们研究的是如何让生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特别是同体育教学之间密切的渗透,有其推广价值。
六、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探索生物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探索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的操作模式
3.提高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二)内容
1.教学目标要体现生活化
目标是行动的向导,教师要真正落实“生活化”的理念,首先应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从一维转向多维,即从传统的过于偏重认知目标,向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目标转变。
2.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调查、实验、探究等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使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探索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因此,教材不过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案例”,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获得“案例”本身,而应是掌握“案例”之后的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据此,教学内容不应该拘泥于教材,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3.教学方式要体现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向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和探究教学转变。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不再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多向交流的关系。
七、研究对象与范围
临沂册山中学七年级和八年级全体在校生
八、课题研究的思路与主要方法
前期工作: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
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实验班级将收集整理的成功经验分别进行实验,探索最佳途径;辅以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个案研究。
成果总结阶段:以实验观察分析法,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广泛收集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各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九、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步骤
(一)研究的措施
1.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起来
(1)“课前5分钟随谈”指在每次课前由老师指定一个学生利用三到五分钟时间,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中,通过即兴演讲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讲述与生物相关的生活小常识、趣闻、名人轶事、科学前沿等,既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演讲后师生互动式的评论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仅仅是在课堂上听还不够,还要求每一个学生将所讲的内容摘抄或剪贴到生物记事本上,供全班同学翻阅浏览。如果坚持下来,学生知道有关生物的知识会越来越多,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会激发学生对生物的一些思考。(2)利用不同课堂“说”.新授课时,让学生说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知识和生物学信息;探究课时,让学生领悟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表达个人与小组的探究原理、思维方法、操作过程、实验现象、探究结论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以引起全班的关注。在交流过程中,还养成了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3)小结课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形式总结单元的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的所得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展示出来。
2、在课余时间
(1)营造校园浓郁的生命科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生动、鲜活的例子、多种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教室的黑板报、著名的生物学家肖像及名言、学校的学科专栏、学科专题报告、学科竞赛、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营造学习生物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良好的心理暗示,感受生命科学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生命科学意识。
(2)把课堂从教室转移到校园
可以从校园里的各种花草树木入手,让学生辨别植物的种类,结合季节更迭,注意培养学生采集标本并进行制作的技能。同时,利用家养动物和常见的动物进行种类的识别。结合生物实物、挂图、模型等较直观地提供生物学的知识,把学生带到一个视觉清楚的世界里。还可以进行课外生物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课本的知识,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科学实验。
(3)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对身边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污染原因及状况调查,对绿色工厂的参观访问,让学生提出环保设想和对策;通过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环境宣传、环保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和认识,让他们成为环境保护资源的有力宣传者和执行者;生物教学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多选择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生物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交给学生一些扦插、压条、嫁接的常识,并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利用周末和假日开展实践活动。
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和适应社会,因此要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和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发现搜集、选择信息、分析归纳、设计和调整方案等,在探究中不断积累经验,挖掘发展潜能,增强创新和应变能力,利用周末开展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
(二)本研究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XXXX年10月-XXXX年12月)为资料准备、理论学习和实验设计阶段
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对象,学习相关理论,讨论课题实施计划,完成课题实验方案的总体设计及课题组各成员的具体分工,申报与立项。
2.第二阶段(XXXX年1月-XXXX年12月)为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主要任务是按课题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实施,运用科学方法、手段进行实施研究,从而为课题研究获得第一手材料。
3.第三阶段(XXXX年1月-XXXX年6月)为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全面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资料,总结经验与研究成果,全面汇编实验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十、课题成果形式:课件、论文、结题报告
十一、研究人员分工
柏玉娟:课题第一负责人,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负责指导、调整、协调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过程,案例收集、组织教学研讨、阶段总结会议召集,结题报告等。
组员:
******个案研究,撰写相关论文
******资料搜集整理、过程记录
******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资料整理、记录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基本经费和课题运转所需硬件投资共计:8000元
学习资料费用约计3000元;调查问卷印刷约计500元;电脑、简单打印资料约计1000元;其他3500元。
参考文献:
1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杭州大学教育系,1977(8)。
2杨心岳。生活中的生物学[J].《生物学通报》,第12期。3吴昊,张赣道。生活垃圾生物处理的研究与展望[J].《中国环保产业》,20xx年第8期。
4徐丽,练成燕。浅谈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清洁发展机制[J].《上海节能》,20xx年第7期。
5李津军。生物工程技术与我们的生活[J].《科技潮》,19第9期。
6吴遵民。《外国教育论著选读》[M].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9)。
7胡适。《胡适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8张诗华。加压与常压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效能对比[J].《中国给水排水》,20xx年第15期。
9陆艳阳。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初探[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178期。
10曾繁荣。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绘图的改进[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170期。
11冯庆婷,全刚。新课改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的新追求[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170期。
12黄建书。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几点建议[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2期。
13苏霍姆利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二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14王荐。生物学教学的生活化[J].教学月刊中学版,20xx年。
15胡姣娥。让初中生物教学更加生活化[J].中小学教育论坛,20xx(3)。
16黄建书。《生物探究教学论著》(第一版)[M].苏州大学出版社,20xx(1)。
17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东方出版社。
18张大钧。《教师心理学》[J].人民教育出版社。
19肖国琴。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探究性学习的组织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一期。
20赵占良。生物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例谈[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二期。
生物开题报告3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
高中生物是高考必考学科之一,占高考总分的12%,因此,学好生物对于学生在高考当中能否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要学好高中生物,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些都需要每一位高中生掌握的内容,在此次研究中,我们不仅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更从自身的实践水平,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高中生物科学的思维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生物的学习有方法、有兴趣、有收获。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
1、在学校图书馆中及市内的各大书店中,可以查阅到丰富的资料。
2、可以在网上找到相关的资料和研究方法。
3、合作探讨法。
4、调查访问法。
三、课题研究的难点
1、我们目前的知识水平有限,对相关方法了解比不太透彻。
2、查阅的资料过于繁杂,不利于从中挑选出最有用的部分。
四、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
第一周开题。
第二周分配任务,查找资料。第三周就课题展开研究。
第四周小组汇总,就无法解决的问题向有关专家提问。第五周结题。
五、课题研究的成员分配资料调查:
资料整理:
电子稿设计打印:
小组调节:
六、课题研究的结果预期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初步掌握了高中生物学习的基本方法,研究成果丰富多样。研究课题的成功会对我们的高中生物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好处。我们相信:在小组每位成员的积极配合下,我们的研究一定会获得成功。
生物开题报告4
一.选择课题原因
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杆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尤其对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老年人以及乳糖不耐受者,更是适宜的营养品。
酸奶的制作是我国传统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选择此课题,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还能使学生从中学到一些生活小知识,让学生们体验制作的乐趣。因此,我们选择此课题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以酸奶的制作为例初步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大致了解酸奶制作的制作原理和过程和影响酸奶品质的因素。其次,通过研究此课题,不仅加强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同学之间的交往能力,还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锻炼了同学们的学习和动手能力,让我们对此次研究充满无限期待。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了解的酸奶的制作原理
(2)知道酸奶的作用
(3)分析影响酸奶品质的因素
(4)清楚酸奶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四.研究方法:
(1)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查阅资料
(2)进行制作酸奶的实验
(3)讨论并交流
(4)总结并归纳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11月—11月底)
1.成立课题小组,并进行组内分工;
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撰写小组及个人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
1.围绕课题在网上查找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料;
2.整理资料并进行小组内交流;
3.小组内进行课题研究实践;
4,展开小组内经验交流与共享活动。
第三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1.与其他组交流实践经验并展示课题成果;
2.撰写小组及个人结题报告。
生物开题报告5
课题题目 :我们身边的水
课题提出背景说明: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而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水是生命之源,所以,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
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我们身边的水,让同学们了解水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明白在我们身边,浪费水资源,水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需要我们从身边做起,采取措施保护水资源。明白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 发展的首要条件,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
预期成果:调查附近河流水质,城区水量是否紧张,是否存在严重的浪费水资源的情况,并研究制作表格,反映给有关部门。
研究方法:实地考察和进行调查问卷。
活动计划:
一、任务分工:分为三个小组
1、余崇文和康培培负责制定调查问卷和活动计划并进行实地考察。
2、张艺、邱梦媛、李琛发放问卷以及整理和收集资料。
3、徐亚维打印文件及整理最终档案。
二、活动步骤
1、全体组员进行讨论、确定课题、出动全体组员收集有关资料。
2、全体组员对主要河流、水库、自来水厂进行实地考察、发放调查问卷给小区居民并收回问卷。
3、对回收问卷和所收资料进行整理。
4、上网将活动细则及成果打印出来,便于写论文报告和总结。
三、可行性分析:
新县县城主要分布在小潢河两岸,取其水质调查相对简单,香山水库是居民饮用水来源,水资源是现在人们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会得到大力支持。
总结: 通过这次研究性课题我了解了新县水资源及水污染的一些状况,水资源相对丰富,不存在缺水状况,但普通民众的节水意识不强,浪费水资源时有发生。一些大型企业排出废水也污染了小河水资源。
教师评价:课题是当今社会的研究热点、实践意义强、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科学思维以及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研究性 学习活动非常有意义!
生物开题报告6
课题名称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生物课题标准》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还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高中生物新教材在原大纲教材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变动,新教材重视以生物学概念构建知识体系。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其知识体系中存在着大量专业性概念,仅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中比较重要的概念约有450个,有具体定义的概念有近200个,平均每节课中都要涉及4~5个重要概念。特别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特别重视回归课本,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战术,而是更加注重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近年来高考试卷的分析发现:大部分考生因为对基本概念记忆不清,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有误而导致严重失分,造成高考成绩不理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生物的概念教学是生物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它能深刻地体现生物教学过程最本质的特征。对于生物概念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同时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也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能力要求,同时搞好生物学概念教学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学生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生物学概念,才能构建良好的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在考试中灵活运用,从而达到在生活实践中学以致用。更进一步完成课标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这个目标。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生物概念生物学概念是人们对生物及其生理现象本质属性的认识。在生命科学中的许多规律、原理和方法都得借助于有关生物学概念,才能得以正确表述。
概念教学生物学概念常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事物的本质和属性、生物学概念不仅仅是属于识记水平,它对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有重大的作用。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生物学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内涵所适应的范围和条件、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掌握概念的先决条件。
研究内容以高中生物课的全册内容复习为例,研究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复习方法。同时对学生出现的混淆概念的原因以及对部分不完善的概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思路
首先要明确生物概念教学的含义,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全方位了解有关生物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及各地各校生物概念教学实行的现状。其次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学习方法及现状,调查了解教师(主要是本校)对生物概念教学复习方法及实行现状。进而进行分析选择学生乐意接受且效果好的生物概念教学方法,在我校实施并推广。从而促进我校生物学的教学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研究对象
以我今年所带的高三年级14班——16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8月)
1、申报课题
2、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知识
3、制定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XX年9月—XX年5月)
1、XX年9月—12月:
研究高中生物学科复习过程中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学习与理解及其教师对生概念教学复习的基本策略。方法是通过与教师沟通以及在学生中进行试卷调查来发现问题,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此基础之上查阅资料针对问题寻求解决的最佳办法。
2、XX年元月:
汇总整理前期研究的相关资料,上传传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3、XX年2月—5月:
将完善的概念教学复习策略实施到教学过程中。对部分班级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对比听课,对比教学,试卷调查与试卷测试,总结实施过程中任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纠正以后再次应用于另外一些班进行教学,然后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逐步完善,形成合理的高三概念教学复习模式。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XX年5月)
1、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2、完成课题研究中的各种资料的整理、统计工作。
3、申请结题,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主件: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复习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二、附件: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的有关资料、学生测试,调查等相关内容
生物开题报告7
一、完整的生物史观的初步建立
春秋战国以后古代生物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山海经》中就有了较为详细的动植物名称和形态的记录,并论及它们的用途。对药用动植物的研究是我国古代传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的《图经本草》就是全国性药用动植物的普查,不但有图谱,同时也著录了形态特征,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也表现了中国生物科学发展的实用性价值。第三,遗传学的萌芽。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用民篇》中就有“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人不怪也”,这说明古代已经有了对生物性状遗传稳定性的认识。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充的著作《论衡》中就提出了对物种遗传变异的明确论述,批判当时的迷信思想,20xx多年前提出的“本种”的概念与18世纪分类学家林奈的“种”的概念相似。因此,现代生物学需要辩证地吸收和借鉴历史上各国的生物科学思想,并将现代科学推向前进。纵观历史的发展,科学史和科学思想的发展都是动态的过程,它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而教材中向学生展示的是静态的、经过提炼的科学成果,其中略去了科学思想和理论的形成与产生的动态过程,学生往往会认为教科书上的结论与生俱来就是正确的,是亘古不变的永恒真理。同时,编写教材基本都参照西方国家的思路,用的例子或者史实大多是西方的,这易导致小学生对我国历史尤其是生物等自然科学、技术史缺乏了解和认识,造成他们更认同西方而不认同我国生物发展乃至科学发展的史实过程,形成不正确或者不完全的历史观。对小学生而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远比给他们远离生活的、纯学术的知识更为重要。要培养孩子健康地生活,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在小学科学中引入一些我国古代科学史的内容,让学生从自己每天吃的粮食和身边可能发生的事情出发,了解我国原始社会就孕育和萌芽的生物学知识、栽培作物的悠久历史、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充分认识中华传统科学思想对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他们能树立自信、树立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责任感教育:伦理与遗产价值观的呈现
首先,人类在道义上有义务不去消失其他形式的生命。早在数千年前,生物学的科学知识已在我国孕育和萌芽,《诗经》中很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农业情况,并提到200种以上的动植物。这些在甲骨文和《诗经》中记载的动植物形态、分类和生态习性方面的丰富知识对于后人了解当时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有及其重要的价值。《科学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学生:“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名称。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但今天的人类正明显地受到灭种的威胁,许多与人类一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生物在科学还未能对他们加以描述之前就已经灭绝了。塑料制品铺天盖地,热带雨林正在被毁灭,珊瑚礁正在消失。目前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的物种数量约占世界物种总数的10%左右,居世界第8位,北半球第1位。我国有高等植物约3000种(占世界总数的10.5%),哺乳动物约500种(占世界总数的11.9%),鱼类约2800种(占世界总数的13.1%)。让学生感受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的同时更能激发其责任感和保护资源的意识,并从中领略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生物伦理学核心价值。第二,根据代际公平的原则,我们有义务向孩子们交接我们所接收到的东西。生物是随着地球环境的演化而发生并发展的,一方面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生活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并且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其生存的环境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并对环境的发展演化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是互为依存、协同进化的。自有人类以来就产生环境问题,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存手段的时期无疑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人类文明即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为了使人类文明持续发展下去,必须保护人类文明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这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心声。保护生态环境、珍爱环境是为了人的生存,也是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我国古代人们就认识到,要想利用环境就必须保护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反对过渡利用。《史记殷本纪》中有商汤爱鸟“网开三面”的故事,在捕猎鸟的时候让捕鸟人撤掉三面网,不进行破坏性的捕猎,这也是生态环境保护思想的萌芽。《荀子》明确提出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鸟兽归之……川渊枯,则龙鱼去之,山林险,则鸟兽去之”。让人们合理利用环境,利用生物资源的消长规律。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但能获得利益而且不使资源枯竭。荀子是从治国安邦、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明确了保护资源的目标和要求。《吕氏春秋》中则有文字记载的法律条文规定,在“月令”中有详细的规定禁采的动植物。明确了保护生物资源的再生性,“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由于人口压力的不断增加,对环境资源破坏日趋严重,保护环境资源才逐渐为人们所关注。这些古代早期的环境资源保护思想对后世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三,生物多样性被赋予价值的准则,它是自然地、脆弱的,对人类和人类的延续是有意义的。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既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生物所拥有的基因,也包含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表现为四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孩子们从小学阶段就要了解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植物,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与其数量是相关的。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生态环境和人类文明发展相融合,使中华文明永远持久延续,古代文明因生态环境而孕育发展,现代文明更要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科学标准(实验稿)》就要求在课程中探讨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保持可持续发展: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探讨动物与环境的关系”用一张图片表示“草场上过度放牧会加快草场退化,甚至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沙化。”要让学生们了解:对生物扩张与进行控制的自创生倾向,少买一些袋装的塑料制品,少将一些矿物燃料用于交通运输中,少进行一些其他破坏环境的举动,地球就能逐渐可持续发展起来。
三、结语
小学科学课的课程性质中,科学探究及创新能力关系到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在其学科性质中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与人文的整合,正是传统经典与育人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和理想境界。我国古代的科学思想家们具有丰厚的科技成果和思想,对其科学思想进行现代的转换与传递就是充分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辉煌的科学文化,这些科学思想既体现在价值观,又有方法论和科学观以及渗透在各个层次上的概念、猜想与判断。传统文化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人文,自然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深远。《科学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要了解人类活动对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生活条件以及社会变迁的影响;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力量。如何把古代朴素的科学技术以及独特的科学思想融入到小学科学教育中,融入内容的选择、比例如何、教师该以何种方式向学生呈现,这都是今后研究中应该思考的。
生物开题报告8
课题名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
我校《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已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立项编号是*****)。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由于过分追求升学率,造成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学生通过加班加点,大量的机械练习、背诵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识,至于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怎么运用,都不得而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是这种现象的描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学生及家长在思想上都不够重视,教学受到了一定影响。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是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释放创新潜能。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拓宽了课堂的空间规模、教材的知识广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力图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就是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提出来的。研究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我们认为该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生活化教学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二)国外教育理论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有些儿童在小学里是优秀生,而到了中年级却变成了学习差的学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不会运用概括性的知识去认识周围现实,而学生之所以不会运用,又是因为他们的概括性的概念、结论和判断不是通过研究事实和现象的途径形成的,而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的形成要从现实生活中来,学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地运用。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三)国内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提倡“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这些理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应追求的目标。“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正是想探讨这个问题并付诸于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运用。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谓生物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物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中获得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学校的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进行教育改革。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研究假设和拟创新新点
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一方面拓宽课堂的空间规模,另一方面拓展教材的知识广度。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本课题研究的侧重点与其他人的研究不同,我们研究的是如何让生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特别是同体育教学之间密切的渗透,有其推广价值。
六、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探索生物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探索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的操作模式
3。提高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二)内容
1。教学目标要体现生活化
目标是行动的向导,教师要真正落实“生活化”的理念,首先应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从一维转向多维,即从传统的过于偏重认知目标,向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目标转变。
2。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调查、实验、探究等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使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探索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因此,教材不过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案例”,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获得“案例”本身,而应是掌握“案例”之后的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据此,教学内容不应该拘泥于教材,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3。教学方式要体现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向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和探究教学转变。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不再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多向交流的关系。
七、研究对象与范围
临沂册山中学七年级和八年级全体在校生
八、课题研究的思路与主要方法
前期工作: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
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实验班级将收集整理的成功经验分别进行实验,探索最佳途径;辅以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个案研究。
成果总结阶段:以实验观察分析法,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广泛收集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各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九、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步骤
(一)研究的措施
1。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起来
(1)“课前5分钟随谈”指在每次课前由老师指定一个学生利用三到五分钟时间,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中,通过即兴演讲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讲述与生物相关的生活小常识、趣闻、名人轶事、科学前沿等,既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演讲后师生互动式的评论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仅仅是在课堂上听还不够,还要求每一个学生将所讲的内容摘抄或剪贴到生物记事本上,供全班同学翻阅浏览。如果坚持下来,学生知道有关生物的知识会越来越多,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会激发学生对生物的一些思考。(2)利用不同课堂“说”。新授课时,让学生说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知识和生物学信息; 探究课时,让学生领悟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表达个人与小组的探究原理、思维方法、操作过程、实验现象、探究结论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以引起全班的关注。在交流过程中,还养成了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3)小结课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形式总结单元的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的所得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展示出来。
2、在课余时间
(1)营造校园浓郁的生命科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生动、鲜活的例子、多种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教室的黑板报、著名的生物学家肖像及名言、学校的学科专栏、学科专题报告、学科竞赛、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营造学习生物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良好的心理暗示,感受生命科学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生命科学意识。
(2)把课堂从教室转移到校园
可以从校园里的各种花草树木入手,让学生辨别植物的种类,结合季节更迭,注意培养学生采集标本并进行制作的技能。同时,利用家养动物和常见的动物进行种类的识别。结合生物实物、挂图、模型等较直观地提供生物学的知识,把学生带到一个视觉清楚的世界里。还可以进行课外生物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课本的知识,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科学实验。
(3)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对身边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污染原因及状况调查,对绿色工厂的参观访问,让学生提出环保设想和对策;通过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环境宣传、环保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和认识,让他们成为环境保护资源的有力宣传者和执行者;生物教学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多选择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生物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交给学生一些扦插、压条、嫁接的常识,并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利用周末和假日开展实践活动。
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和适应社会,因此要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和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发现搜集、选择信息、分析归纳、设计和调整方案等,在探究中不断积累经验,挖掘发展潜能,增强创新和应变能力,利用周末开展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
(二)本研究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为资料准备、理论学习和实验设计阶段
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对象,学习相关理论,讨论课题实施计划,完成课题实验方案的总体设计及课题组各成员的具体分工,申报与立项。
2。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12月)为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主要任务是按课题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实施,运用科学方法、手段进行实施研究,从而为课题研究获得第一手材料。
3。第三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为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全面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资料,总结经验与研究成果,全面汇编实验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十、课题成果形式:课件、论文、结题报告
十一、研究人员分工
柏玉娟:课题第一负责人,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负责指导、调整、协调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过程,案例收集、组织教学研讨、阶段总结会议召集,结题报告等。
组员:
******个案研究,撰写相关论文
******资料搜集整理、过程记录
******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资料整理、记录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基本经费和课题运转所需硬件投资共计:8000元
学习资料费用约计3000元;调查问卷印刷约计500元;电脑、简单打印资料约计1000元;其他3500元。
生物开题报告9
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农村高中选修的开发研究——食品技术在农村家庭中的应用”是育仁中学承担的重庆市渝北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xx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 YBJK20xx-10。为了使本课题研究取得较有价值的成果,今天特请各位领导、专家对我们的课题进行开题指导。现在,我作为本课题负责人代表课题组作如下开题报告,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指导,请实验教师审议。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程的开设要因地制宜,具备可行性,要有利于的自主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我们要在深入了解学校的具体环境,了解其运作机制,认识其规范、制度、人力资源、学生特点等条件下,计划开展适合农村高中学校实际和特色的选修课程开发研究。
(二)研究意义
1.实现学生素养提高与能力发展
高中生物选修课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核心基础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其核心基础之一使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一般技能等。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
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食品发酵技术在农村家庭中的应用”这一课题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锻炼学生合作探究、实验设计、操作实施、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达到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角色转变
在课题研究中,力求符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己心理素质、专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水平,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进行不断的构建和重组,对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探究。在此过程中课程意识、课程观念等能发生很大的改变,专业知识能力也可得以提升。同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由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
3.引导学校的课程开发与实施
选修课程开发需要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选修课程开发的健康进行。此外,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学校资源,对时间、场所和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从各方面获得资源支持,是学校特色选修课程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将积极探索完善科学、规范的、适合学校实际的开发体系,确保学校特色选修课程得到可持续的实施和完善发展。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选修课程的开设要因地制宜,具备可行性,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我们要在深入了解学校的具体环境,了解其运作机制,认识其规范、制度、人力资源、学生特点等条件下,计划开展适合农村高中学校实际和特色的选修课程开发研究。
食品发酵技术在我国家庭中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生物学理论还没有形成之前,我国农民就开始应用发酵技术进行醪糟、豆腐乳、泡菜制作等食品发酵实践。但是在重庆还未见“食品发酵技术在农村家庭应用”相关选修课开发的报道,这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可能的空间。农村学生对这些食品制作技术都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背景基础。此外,根据文献报道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出版了《微生物世界探索》校本课程。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开发了“微生物与食品发酵”生物校本课程。这给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素材。
三、核心概念界定
1.食品发酵技术。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通过生物催化剂(微生物细胞或酶)将有机物质转化成产品的过程。发酵技术是利用发酵来获得产品的技术。食品发酵技术是指运用微生物对食品材料进行加工并制作出新型食品的方法。
2.在农村家庭中的应用。我国传统食品发酵技术历史悠久,多采用酵母菌、霉菌和细菌等多种微生物进行自然发酵,产品风味浓郁、丰富、独特。工业产品如白酒、啤酒、葡萄酒、酸奶等,在农村家庭中的应用如醪糟、豆豉、豆腐乳等。
3.本课题所说的“食品发酵技术在农村家庭中的应用”,是指运用酵母菌、霉菌等微生物对糯米、大豆、豆腐进行加工并制作出农村家庭中常有的醪糟、豆豉和豆腐乳。
四、同类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一20xx年)》中指出,要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生命科学本质上是一门实验科学,高中生物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而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方法、技能和科学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树立科学精神。因此,引领学生通过知识结合实践来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是生物学选修课程的魅力所在。长期以来,一些教育工作者将生物课程重点放在生物学理论上,强调中学生物课程在学科体系上的完整性、系统性,教学中也局限于对生物学事实和概念的记忆。基于这样的理念编排的课程离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几乎不能将他们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难以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选修课程的开设要指向生活,指向生产,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传统做起,从基础做起,从实践做起,要回归学生生活世界,因地制宜,具备可行性,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我们要在深入了解学校的具体环境,了解其运作机制,认识其规范、制度、人力资源、学生特点等条件下,计划开展适合农村高中学校实际和特色的选修课程开发研究。
资料显示,重庆地区高中近年来很重视特色选修课程的开发研究,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西南大学附中进行了高中“缙云山植物的分类和鉴定”校本课程开发的行
动研究。重庆巴蜀中学开设了“插花艺术”校本课程。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特色化校本课程的内容相对单一,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相对较差,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差异化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农村高中特色选修课程的开发更加滞后。因此,笔者选择食品发酵技术在农村家庭中的应用作为特色选修课程开发的研究内容,以期通过本课题的开展为农村高中校本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基础。
食品发酵技术在我国家庭中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生物学理论还没有形成之前,我国农民就开始应用发酵技术进行醪糟、豆腐乳、泡菜制作等食品发酵实践。但是在重庆还未见“食品发酵技术在农村家庭应用”相关选修课开发的报道,这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可能的空间。农村学生对这些食品制作技术都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背景基础。此外,根据文献报道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出版了《微生物世界探索》校本课程。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开发了“微生物与食品发酵”生物校本课程。这给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素材。
五、本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
拟创新点:以学生熟悉的、农村家庭中常见的醪糟、豆豉、豆腐乳制作为例,探讨不同温度、不同湿度及不同发酵时间对食品制作产生的影响。学生在体验与生物学有关知识的同时提高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掌握微生物学知识。
研究假设:学生对课题内容和开展方式很感兴趣,课题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课题实施为后续校本课程的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六、研究目标及内容
1.本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实践,学习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规划和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保持对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信息收集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本题的研究内容:
(1)让学生通过家庭途径了解醪糟、豆豉或豆腐乳的制作过程;
(2)通过以上三种食品的制作实验,让学生探索温度、湿度、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发酵的影响,提炼其中反映的微生物学知识。
七、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醪糟、豆鼓和豆腐乳制作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
(2)请各兴趣小组根据各自的兴趣通过家庭、社会、网络等途径了解以上3种食品中自己感兴趣的食品的制作方法,根据自己了解到的制作方法制定方案,供班上同学实验参照;
(3)指导学生按各兴趣小组制定的方案开展食品发酵实验,对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启发和改进;
(4)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实验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提炼出其中反映的微生物学知识和原理。
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醪糟、豆鼓和豆腐乳制作的兴趣;
访谈法:引导学生通过访谈法向家长和亲朋好友了解醪糟、豆鼓和豆腐乳的制作方法;
文献法:通过文献法了解课题内容的研究进展;
实验法:通过实验法探索醪糟、豆鼓和豆腐乳制作的影响因素;
案例分析法:对兴趣小组成功和失败的实验结果开展案例分析,从中提炼实验中所反映的微生物学知识和发酵原理。
八、研究计划和安排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xx年10月至11月):对课题作文献研究和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论证,并准备课题申报。
成立课题组。课题组分顾问小组和研究组。并进行课题研究分工。完成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理论研究阶段(20xx年12月至20xx年2月):对课题进行相关理论的教学研究,对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完善课题研究方向,准备开始。
生物开题报告10
课题题目:普通高中生物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
由XX老师申报的课题《普通高中生物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经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XX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批准号为。现根据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县教研室对课题立项开题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1.校情、学情的分析
按照我校高中部在我县中招录取中的批次状况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学校应该当之无愧的算作普通高中中的普通高中了。
在别的学校不起眼甚至说瞧不上的学生,换作在我们学校可能都要被当成宝了。
我们的学生普遍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有待培养,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学习能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习成就感不强,自我效能感意识不强,学习中的求助意识缺失等现象普遍存在。
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也做了深入地思考,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比如,在高一新生军训期间,就把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翻一翻,看一看。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走进教室,跟学生介绍学科学习的情况,给学生鼓舞士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们把九月份看作新生心理调适月,学校组织迎新生的一系列活动,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以使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做好适应高中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学习方法的改进。我们一贯强调,现在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要坚持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学习一定能上新台阶。正所谓:“今日事今日毕”,今天学习的问题今天处理完。不让学习问题无限积累和放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设想的都是很美好的,但结果却是很现实的。
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式的转变岂是一日之功。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增加,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也越来越多,不断打压着学生的士气。再加上他们不能正确的归因,有些学生甚至就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就把学习落下了。可这一落不得了,等什么时候悔悟过来了,再想赶上来,又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喽。
这种消极的情绪会不断蔓延、传播,传染给周边的学生,甚至会传染给教师。时间一长,有的教师,就给学生磨的,没脾气了,也没斗志了。有一些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就断定这个学生不行了没希望,也不管不问他了。我们知道心理学上,有一个叫做“皮革马利翁效应”的现象,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学生自己便更自暴自弃了,如此下去,就会走向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2.作业情况分析
长期以来,学校结合县局开展了几届岗位业务大练兵活动,常抓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各教学环节的检查落实情况,成效显着,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的想法坚定不移。
但有一个问题始终未得到很好的解决,那就是我们给学生使用的作业或者说练习,一直以统一订购的同步作业为主。经过多年的使用,我们一致认为,对我们学校的学生不大适用,难度较大。教师讲解也没有针对性,容易的一点就过,把那些相对难一些的题反复讲,那些我们心目中的“好生”才勉强领会,大多数学生简直就在听天书。这样的课堂教学最终效果可想而知。
我们知道练习作为教学过程五个环节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的重要性,尤其对于理科的学习更甚。练习是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
我们曾经也鼓励学生自己去书店选购一些练习。尽管市面上的辅导资料十分丰富,但真正适合我们学生的真的很少。有的学生买了一本,却也很少看。
总之,普通高中教学课业繁重,学生课外时间被大量的作业占据。而且很多都是机械的、重复的作业。导致学生厌学怕做怕听,作业抄袭成为常态,学业成就低下,严重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甚可以说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些学生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渐渐地,受不了的辍学了。坚持坐下来的,还有一部分要为全县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垫底,每年都有一些学生无法顺利学业达标。
(二)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紧密联系学校、教师、学生实际情况,围绕所遇到的真实教学问题而开展实践研究,遵从以校为本、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务求实效、从小处着手,认真研究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教师在实践中主动反思,从局部入手,从当前入手,研究实际问题,提出课题。在困惑中学习,在迷茫时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1.通过作业分层的设计研究,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加大备作业环节的份量,促进教师有效备课、有效上课。
2.对作业布置从关注量、关注批改次数到关注作业目的、关注作业质量的转变,让学生有效的、及时的巩固知识。通过作业分层的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能吃下的、爱吃的“馅”,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3.通过作业分层的实践研究,促成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学生学习畏难情绪减弱,学习进取心增强,学业成就提高,最终必将反映在学业考试达标情况上。
通过作业分层设计实践与研究,有针对性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作业,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充分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有效的学习参与度,进而促成学困生顺利学业达标的同时,亦不至挫伤优等生的进取心,给予我们的全体学生都能留下一段美好的学习经历。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摸底实验各班学生生物作业情况及学生学力情况,并梳理分类。研究每课时布置作业的数量、质量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时间量。
2.研究作业布置与教学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
3.研究作业的分层设计,丰富作业的形式,重视作业的层次性、差异性、梯度性、可选择性。
4.研究作业的批改,提高作业反馈及评价的有效性。5.研究学生自己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律性。
6.研究建立作业档案,指导帮助学生建立“错题集”,“好题集”.
三、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人员结构(1)专家顾问
XX同志,在教育科研方面经验丰富,将在理论上给以指导,在课题实施上给予极大的支持、帮助和建议。
(2)负责人:
XX老师长期任教高中生物教学,教学经历丰富,学历层次较高,业务能力较强。两位老师,年轻力壮,工作热情高,扎实肯钻,责任心强,从事课题研究的意识和意愿强。本课题研究的实践对象为高二年级5个班级,XX老师任教这5个班级,步调一致,有利于协调配合。
(3)成员:
XX老师,分别是各实验班级的班主任,作为课题组的成员,将积极配合课题组工作安排,作好学生的思想稳定、观察学生学习动向等配合工作,确保课题组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
2.科研手段
(1)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情况和资源进行查询,搜集相关研究的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其先进的手段、理论及设计原理、方法等,在一定的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调查法:在课题研究的开始、进行和结题时,将对学生进行单项或综合的调查,调查学生对做作业的观点、态度以及对完成作业的信心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研究的行为和方式。利用对比研究比较课题实施前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业成就的变化。
(3)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对收集到的个案的材料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断,进一步提出建议。
(4)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学习、实践,不断反思,及时撰写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
3.保障方面
本校一贯重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的培养,有着优良的学习和研究传统,20xx年获得XX县“教学研究先进学校”称号。学校教学研究氛围浓厚,先后主持承担过多项课题研究。
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十分重视,将从经费和激励机制上给予大力支持。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一)准备阶段(20xx年4月-8月)
撰写课题研究立项申请书,做好申报工作。组建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分工协作。
交流研讨,增强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形成对研究的认同感。
学生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学生对作业分层的态度认识和心理倾向,并加以分析和梳理。
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纲要、高考考试说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学习和整理。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研究手段,指导本课题研究的操作和目标落实。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1.做好课题立项及论证工作。2.学生学力分层的研究。
在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教师结合以往考试成绩和平时课堂表现情况,研究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作业分层的分组。同时任课教师与班主任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一要量力而行,二要强调合作互助,三要避免歧视,四要坚持。
3.作业的层次性、多样性的研究。
①口头作业②随堂练习AB
③课后作业(共同+自选)
④学生自愿选择自行汇总的知识网络图、错题集、好题集⑤章节测验AB卷
4.研究作业的批改,提高作业反馈及评价的有效性。5.研究作业布置与教学三维目标、考试纲要之间的联系。6.对学生典型个案进行跟踪观察研究。第二阶段:(20xx年3月-6月)
1.收集学生作业,形成作业档案。对前期实践进行反思,提出整改意见并落实。
2.对学生阶段性考试、期末考试学业成就进行对比研究和省察。3.进行经验总结,撰写相关论文,适时发表交流。4.进一步研究学生自己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律性。5.集中展示学生优秀“错题集”、“好题集”等。
(三)总结阶段(20xx年7月-8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完成时间
预定于20xx年8月结题。
生物开题报告11
果树育种与生物技术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题目
无核葡萄胚胎发育的生理特性和胚挽救育种技术的研究
二、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目前生产上栽培较多的无核葡萄品种多属于欧亚种,存在粒小,无香味或香味不浓,着色不良,抗病性差等缺点,因此,培育大粒、有香味、抗病的优质无核葡萄品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是葡萄属植物的重要原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抗病葡萄野生资源,实践证明这些野生资源与欧洲无核葡萄品种杂交容易亲合,是非常宝贵的抗病基因资源。同时,课题组人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不断完善的胚挽救技术也为获得无核葡萄新种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研究是在前人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技术的基础上,一方面继续深入研究影响母本无核葡萄胚胎发育与败育的生理原因,主要研究了母本无核葡萄果实果肉和离体培养胚珠中矿质元素、活性氧和酶、内源多胺和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为田间杂交亲本的选择选配,座果率的提高以及室内离体培养条件的改良,胚挽救成苗率提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从田间杂交授粉,室内离体培养,胚挽救试管苗生根壮苗,炼苗驯化移栽,最后到大田的各个技术环节入手,进一步完善了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技术,获得了一批无核葡萄杂交后代植株,为无核葡萄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种质材料。
三、课题的基本内容
葡萄是世界主要果树之一。无核葡萄育种是世界葡萄研究的重要方向,无核葡萄在目前鲜食品种种植中的比例逐渐增大。栽培的无核葡萄品种多属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l.)的品种,其优点是品质优良,但突出缺点是不抗病。因此,选育优质、大粒、抗逆的无核品种已成为葡萄育种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是提高无核葡萄育种效率的重要技术和途径。本研究以4个欧亚种无核葡萄品种汤姆逊无核(thompson seedless),以下简称无核白,火焰无核(flame seedless),赫什无核(heshiseedless),红宝石无核(ruby seedless)等为母本,与中国野生葡萄塘尾刺葡萄(v. davidiifoex)、雪峰刺葡萄和山葡萄(v. amurensis rupr.)双优及欧山(v.vinifera l. × v.amurensis rupr.)北醇葡萄,欧亚种无核葡萄品种无核白、火焰无核、赫什无核、红宝石无核及有核葡萄品种玫瑰香(muscat hamburg)、红地球(red globe)等作父本进行杂交,共计36个杂交组合。主要研究内容是:通过测定作为母本的无核葡萄浆果和离体胚珠中的矿质元素,活性氧和酶,内源多胺以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揭示无核葡萄胚胎发育的生理变化对幼胚败育的影响;开展杂交座果率及胚挽救获得杂交后代成苗率提高的技术研究,获得一批新的无核葡萄杂交后代,同时对胚挽救过程中胚萌发畸形葡萄苗产生的影响因素及转变成正常苗的条件开展研究,获得了一些葡萄新种质;对胚挽救苗移栽驯化规范化操作技术开展了研究,目的是提高移栽驯化成苗率。
四、论文提纲
第一章文献综述
1.无核葡萄的形成机制及其发育特点
1.1无核葡萄的形成机制
1.2无核葡萄的发育特点
2.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
2.1无核葡萄的主要育种目标
2.2胚挽救技术在无核葡萄杂交后代选育中的应用
3.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无核葡萄败育胚珠和胚产生过程生理特性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无核葡萄浆果中内在品质指标含量的测定
2.2矿质元素的测定
2.3活性氧和保护酶的测定
2.4内源游离多胺的测定
2.5内源激素的测定
3.讨论
3.1关于无核葡萄胚胎发育过程中内在品质指标含量的变化
3.2关于无核葡萄胚胎发育过程中活性氧代谢的变化
3.3关于无核葡萄胚胎发育过程中多胺含量的变化
3.4关于无核葡萄胚胎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第三章提高无核葡萄杂交及胚挽救成苗率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田间杂交授粉座果率的调查
2.2外施化学物质对无核葡萄胚珠发育状况的影响
2.3无核葡萄胚挽救苗的获得
2.4不同胚发育基本培养基对无核葡萄胚发育的影响
2.5不同外源多胺对无核葡萄胚萌发成苗的影响
2.6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无核葡萄胚萌发成苗的影响
3.讨论
3.1关于无核葡萄田间杂交授粉技术及杂交组合座果率的调查分析
3.2关于提高无核葡萄胚挽救成苗率的研究
第四章胚挽救畸形葡萄苗的发生及转变成正常葡萄苗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胚萌发畸形葡萄苗的产生因素
2.2畸形苗转变成的正常葡萄苗
2.3畸形葡萄苗材料的再生利用
3.讨论
3.1关于无核葡萄杂交胚挽救畸形苗产生原因的研究
3.2关于无核葡萄杂交胚挽救畸形苗发生的防控和转变的研究
第五章无核葡萄胚挽救试管苗规范化移栽驯化技术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胚挽救苗生根壮苗的影响
2.2不同组培苗高度对胚挽救苗移栽驯化成活率的影响
2.3不同移栽基质对胚挽救苗移栽驯化成活率的影响
2.4不同外施营养液对胚挽救苗移栽驯化成活率的影响
2.5葡萄胚挽救苗移栽驯化规范化操作程序及移栽驯化单株的成苗状况
3.讨论
3.1关于胚挽救苗的壮苗生根
3.2关于胚挽救苗的驯化移栽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生物开题报告12
课题: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21世纪,必须非常重视人才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发展个性、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是教育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生物科学将成为21世纪带头科学,进行生物教学改革,提高培养人才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结合当前生物教学的现状,把探究学习与生物教学有机联系起来,是生物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
(一)有效实施中学生物课程改革的需要
1.长期以来,我国中学生物教师习惯于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从事各种教学活动,而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究性学习是中学生物新课程的新重点、新难点、新目标、新方式。目前,大多数学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延续以往实验的操作程序,只是在部分环节上安排少量的讨论,大部分的探究实验都存在“表面化”“走过场”的现象。农村教师在开展探究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比城市教师更多一些,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知识性教学量过大,教师的认识和能力不足,实验教学的要求和评价没有细化,实验条件不完善。学生学习中最困难的事情是交流表达、实验设计、实验结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不知如何是好等等。总的来说,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已经有很多的尝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和误区。该课题的研究旨在改变教师陈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研究表明,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自主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的过程。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题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的学习精神,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主动地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对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与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程理念是相通的,开展探究性学习是达成这一目标的载体和途径。采用探究式可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探究性实验的开展是生物新课程的核心和亮点。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需要
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求知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探究性的活动,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遵循“实践,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规律进行。不仅拓宽学生的只是领域,而且促进学生建立更为完善的生物学知识体系,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参与探究活动,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发展个性,培养探究能力,开发创造性思维等方面,都显示出极为重要的作用,激励学生探索,提高综合素质。
生物教学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不仅要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悟一些浅近的科学道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体会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这些直接经验的取得,必须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已有知识的累积才能获得。实践证明:通过探究性学习不仅是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能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养成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独立自主、不怕困难、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以及开拓进取、勤于思考、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2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在中学生物课上,成功的探究性学习在不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前提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智慧。学生在生物课的探究中不仅对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也有深入的了解,生物课上的探究式学习就是强调科学精神的培养。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兴奋点被诱发,好奇心得到鼓励。探究过程有独立操作、思考,也有集体的分析讨论,这既给学生独立思考,自我钻研,自我决策,自我负责的机会,又在讨论中强调对他人观点的容忍态度,强调尊重科学事实的态度,以及根据事实进行批判的思考的态度。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真实自然和生命宝贵价值观的过程。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真实的与动植物接触,让学生以科学的眼光看待生物的同时,也拉近了与生物的距离。这种既重视个性发展,又重视集体合作的民主氛围,既重视知识获得又重视能力培养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日后的科学研究工作都是极其重要的。
3研究内容、目标及方法
3.1内容
(一)生物学科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1.设置情境,提出问题科学探究品质培养的指导策略。
2.引导学生主动挖掘问题的探究价值
3.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完成探究活动
4.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分层次训练学生的能力
5.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二)调查中学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现状。
(三)分析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3.2目标
(一)通过对文献的研读,深入了解探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和探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二)通过调查和文献研究了解目前中学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现状。
(三)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了解在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困难,通过文献研究讨论,得出相应对策。
3.3论文完成的方法
深入中学调查,真正的走近生物课堂,去体验在生物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真切的感受探究性学习给学生的生物学习带来的影响,并通过反馈给教师,找到合适的策略,从而有效恰当地在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1.调查访谈法:主要针对学生,其内容包括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态度及当前探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等进行问卷。对部分老师和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探究学习中的问题。
2.课堂观察:课堂是研究教与学最合适的场所,通过对课堂中的相关要素的研究,从一线课堂实践中收集、整理和分析原始材料,发展、升华为有效的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3.文献研究:针对国内外探究性学习实施,以及相关教育理论做出分析、借鉴,不断调整落实,形成发展。
4进度安排
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开题报告20xx.2.25-20xx.3.22(ii学期:第1-4周)
确定调查方案 20xx.3.25-20xx.4.5 (ii学期:第5-6周)
完成调查过程、撰写毕业论文20xx.4.8-20xx.5.17(ii学期:第7-12周)
问题整改、论文评阅、答辩资格审查20xx.5.20-20xx.5.24(ii学期:第13周)
毕业论文答辩20xx.5.27-20xx.6.1 (ii学期:第14周)
参考文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试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传版社,20xx.
刘恩山.中学生物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97-99
[3]占凤.探究性学习在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8-9
[4]钟振芳.在生物教学中落实探究性学习[j].博览课改论坛,,10(24):23-25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普通高中新课标教师研修手册—生物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行登科.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途径[j].今日湖北理论版,,1 (7):7-9
[7]吴诗光.探究学习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作用[j].天中学刊,20xx,(10):14
[8]李玲玲,袁均林,崔鸿.中学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适应性[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4(1):69-7
[9]朱靖.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1-4,13-15,24-26
[10]李锦.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2(3):33
生物开题报告13
1 课题来源
来课题源于指导老师科研项目,为实验性课题。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加及石油资源的濒临枯竭,能源危机日益突显,许多专家估计,世界上已知的石油储存量大约30年内将被消耗完。
[1]。所以世界各国纷纷开始研究可再生资源作为补充替代能源,其中以燃料酒精的生产最为突出。而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最廉价的可再生资源。利用微生物及酶技术,将其水解转化成燃料乙醇是解决化学燃料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2]。因此研究开发纤维素的转化技术,将秸秆、蔗渣、废纸、垃圾纤维等纤维素类物质高效地转化为糖,进一步发酵成酒精,对开发新能源,保护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
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利用秸杆物质生产酒精的技术水平还是停留在先用纤维素酶产生菌株(或其产生的纤维素酶)分解秸杆物质产生戊糖和己糖,再由乙醇发酵菌把单糖转化为乙醇。人们多年来一直设法把一系列编码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基因重组进能利用单糖发酵生产酒精的工程菌中,使之能直接将秸秆分解成单糖,进而转化成酒精。近年来美国能源部鼓励采用具有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整套酶类、能发酵戊糖产生有机酸的某些极端嗜热细菌,设法引入乙醇发酵途径的基因,同时敲除细菌中的有机酸发酵途径,构建利用秸杆发酵乙醇代谢工程菌,这方面的前景非常诱人。与美国等国家相比我国目前以纤维质废物为原料生产酒精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汤晖,于淼,汤树德等研究表明: ① 用不同的化学方法预处理秸杆,其纤维素酶解效果顺序为:强碱>石灰>氨化>对照;同一方法在高温下>常温下; ②提高酶浓度可加快酶解速率,缩短达到同一糖度时间;在相同底物和酶浓度下,采用较低温度和延长酶解时间,可获得较高糖度和提高糖化率;在一定的酶浓度下提高底物浓度,虽然酶解速度减慢,但糖度较高,延长酶解时间可获得较高糖化率。 ③利用纤维素对纤维素酶的吸附—解吸特性,通过间断抽吸糖液和等量稀释并添加底物,所建立的纤维素酶循环有限连续糖化工艺是一种耗酶量小而高效糖化综纤维的简易可行工艺。
易守连通过比较次氯酸钠法、乙醇法、碱性双氧水法和氨水法预处理对木质素脱除的效果得知,碱性双氧水对玉米芯中木质素的脱除效率最高;正交试验获得碱性双氧水脱除玉米芯木质素的工艺条件,处理时间对玉米芯木质素脱除率影响显著,其主次关系为:时间>双氧水浓度>碱浓度;最佳工艺条件为双氧水浓度
1.5%,碱浓度 0.12mol/L,处理时间6h,木质素脱除率达78.08%[7]。最终去木质素的材料的糖化率得到明显提高。
孙万里等分别采用稀酸和酸碱顺序两种方法处理稻草秸秆结果表明,木质素与半纤维素对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都有较大影响,稀酸处理的秸秆酶解纤维素转化率(43.4 % ,葡萄糖质量浓度24.1 g/ L) 是未处理秸秆(16.8 %,葡萄糖质量浓度
6.2 g/ L) 的2.6 倍,而酸碱顺序处理的秸秆(60.6 %,葡萄糖质量浓度47.7 g/ L) 则是未处理秸秆的3.6 倍。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处理秸秆后,秸秆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被移去,秸秆结构发生改变,从而秸秆纤维更易受纤维素酶的攻击,并且秸秆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质量分数越低,纤维素的酶解得率就越高[8]。
张木明等采用酸处理、碱处理和机械粉碎3 种方法对稻草秸秆进行预处理。探讨3 种预处理方法对稻草秸秆酶解产糖以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3 种预处理都可以较为有效地提高稻草秸秆的酶解产糖率。经酸处理、碱处理和机械粉碎处理后, 稻草秸秆的最高酶解产糖率分别为9.25 %, 33.16 %和10.64 %, 分别约为对照的3.4 倍、12.0 倍和4.0 倍。酸处理和碱处理可以去除部分杂质, 达到纯化稻草秸秆的目的, 提高纤维素酶的作用底物——纤维素的比例, 从而提高酶解产糖率; 而机械粉碎则主要是通过提高酶反应的接触面积来达到提高酶解产糖率的作用[9]。
董玲玲等研究发现木质纤维素中木质素的去除是影响纤维素糖化率的关键因素。当采用湿氧化技术处理麦秆时,木质纤维素的去除率为48.4%,半纤维素的去除率为39.5%时,纤维素的糖化率最大,可达到78.2%[10]。
4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利用木质纤维类原料生产乙醇,传统的方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将纤维素酶解成糖;第二阶段是用酵母菌将糖发酵生成乙醇。根据报道,以糖为底物进行乙醇发酵时的理论转化率为51%。
4.1主要内容
(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2)纤维素酶活的测定:
(3)纤维素水解实验
①不同预处理过程对糖化效果的影响
②不同加料方式对糖化效果的影响
(4)发酵试验
4.2实验方法
(1)用DNS法测葡萄糖浓度;
(2)滤纸酶活(FPA)
(4)生物传感器法测酒精含量
5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
本实验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研究将纤维素酶解成糖;第二阶段是用酿酒酵母菌将糖发酵生成乙醇。
20xx.3.1——20xx.3.11 阅读有关课题的文献,完成外文翻译和开题报告,
拟订实验方案;
20xx.3.12——20xx.3.25 标准曲线的测定及糖化实验;
20xx.3.26——20xx.4.7发酵实验;
20xx.4.7——20xx.4.12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
20xx.5.28——20xx.6.7论文的定稿及答辩。
6最终目标及完成时间
本实验要求以去木质素纤维素为原料进行糖化发酵发酵实验,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价效果;最终目标是得到高的葡萄糖浓度,提高糖化率。
生物开题报告14
1.课题研究的目标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 drugs)又称为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它是以生物信息学、功能抗原学、组合化学等高科技作为依托,融合了医学、生物学、药物学等先进技术,依靠突破分子生物、生物物理、分子遗传学等基础学科而形成的产业。当今,世界生物制药技术产业正处于投资收获期,得到了迅速发展。生物技术药品在医药、曰化产品、保健食品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改造传统制药产业发挥重要作用,它在新药物的开发研究和生产过程中广泛的运用,现代生物制药技术成为当今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很多学者认为,20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科学技术是物理学和化学这两大学科。但21世纪占主导的科学技术是依赖生物学的成就。生物技术是当前高新技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依照当前的速度,生命科学这一学科到201 5年将会得革命性突破。它的发展将帮助人类解决很多当前无法人类疾病,同时还可以改革食品的生产过程,彻底消除人类的营养不良。这些将极大的延长人类寿命,改善人们的生活。
一、国际上生物制药的发展现状
1.1生物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
其一,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和开发药物。自20世纪70年代初蛆来,基因工程药物发展十分迅速,基因制各技术、宿主表达系统及细胞反应器均有较大进步。如中国地鼠卵细胞,c127细胞及弥猴细胞等。
其二,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应用细菌工程技术已培养成功了多种萄类中草药,如冬虫夏草、灵芝等,使一些名贵的中草药可以用发酵的方法牛产出来。一些重要的基斟工程生产的酶,已被用于药物中问体的酶促转化,发酵工程也为医药工业提供了新的生产工艺。第三,生物纳米技术在医药中的应用。如用纳米材料制备药物的载体;制各纳米级药物;纳米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纳米中药”中仪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还能降低毒副作用,增强临床疗效,易被人体吸收。
1.2建立药物筛选新模型
随着分子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的出现,筛选方法和技术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出现了高通量筛选的新技术,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庞大数量化的化合物活性筛选,大大加速了新药的寻找和发现。并且可以利用基因敲除或转基因技术,可以建立基因缺乏或基因转入的动物或细胞系,将其作为药物研究的病理模型,对药物的作用进行试验,将对新药研究产生重大的作用。
1 3创建药理、毒理研究的新模型与新方法
通过基因及基因结构功能研究、蛋白质组织及蛋白质结构功能研究,科学地评价药物疗效和毒性,研究药物的代谢和信号传导途径,可必为药理、毒理研究创建新的模型和新的方法。
1.4完善药物研制和药的治疗
随着20世纪90年代韧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实现,人类遗传密码将被解析,基因结构、功能研究的深入,必然会找H1一些与疾病有关的基崮,这些基因可以成为研究药物的新靶点,或以这些基因为基础建立药物筛选的新模型。这些模型不仅对从事分子水平的新药设计和研制有用,同样也可以用于化学合成药物的筛选和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筛选等。
二、国内现状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较晚,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发展,以基因工程药物为核心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已经颇具规模。目前,全国注册的生物技术公司超过了300家,主要分布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地区。近年来,我国开发出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药物,解决了过去用常规方法不能生产或者生产成本特别昂贵的药品的生产技术问题。这些药品对肿瘤、心脑肺血管、免疫性、内分泌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病症起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明显低于传统药品。肿瘤是多机制的复杂疾病,目前仍用早期诊断、放疗、化疗等综合手段治疗。如应用基因工程抗体抑制肿瘤,应用导向IL-2受体的融合毒素治疗CTCL肿瘤,应用基因治疗法治疗肿瘤(如应用干扰素基因治疗骨髓瘤)。基质金属蛋白酶可抑制肿瘤血管生长,阻止肿瘤生长与转移。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相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该产业的发展扶持力度,从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当前,我国已将生物制药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行业和高新技术的支柱产业来发展。不断建立国家级生物制药产业基地,并初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对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前世界范围内生物制药的发展现状
二、我国发展生物制药的优势
三、我国发展生物制药的策略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5.研究与写作计划:
20xx年3月8日——4月15日 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xx年4月16日——4月30日 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xx年5月1日——6月30日 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20xx年7月1日——9月30日 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xx年10月1日——10月30日 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生物开题报告15
课题题目 :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目标: 探索研究性课题,推进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教育。
内容:
1、高中生内隐的研究;高中生引起注意的习惯;专心思考的习惯;
2、定向思维的习惯;批评的习惯;求异的习惯;思考的习惯;
3、外向的学习习惯--专心听讲,大胆表达,认真阅读,及时摘记。
4、独立钻研的习惯;专心作业的习惯;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5、合作共事的习惯;合理摆放学习用品的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习惯。
6、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习惯;快速反应的习惯。
目的与意义:新课程改革自提出以来,经过十余年的酝酿、推广和实施,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进一步指明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加快了素质教育的进程。
首先,高中生思想和感情的发展需要良好习惯教育。良好习惯表现人性、人道、人权和人生,表现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情。良好习惯给高中生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创设了陶冶情操、完善人性的艺术环境。
其次,高中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需要习惯教育。日常行为习惯展开形象思维,激发创造意识,富有表现力。
活动计划:
(一)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课题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2、开题并按计划实施方案,包括活动过程中的研究报告的提出,研究论文的撰写,资料的汇报,阶段性小结。实验教师平时应做好各阶段性实验总结,案例及相关的案例分析。整理和分析有关教学资料,进行初期、中期、后期等的评比工作
3、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4、问题及原因分析
5、采取对策方案
6、培养高中生良好习惯实施
7、实施效果调查分析。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准备实施阶段。作好课题前期准备工作,立项申报,开题论证,成立课题组,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各科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
1、进行学生习惯研究,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并聘请有关教师对课题进行进一步论证,确立研究的重点方向,初步制定方案。
2、采用申报审核方式,组建课题组,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3、健全校级管理机构,对研究进行指导协调。
4、第一阶段的小结。
第二阶段
1、制订明确详实的阶段研究计划;按计划全面实施研究。
2、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层次的良好习惯的教育,搜集典型课例和活动录像等资料。
3、进一步完善课题目标,开展好各项活动,做好阶段性小结,重视行为教育活动对青少年精神世界的熏陶作用。
4、中期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验证阶段。
总结经验,争取上级验收,取得实验成果。每位课题实验教师写实验报告,课题组写总报告。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论文等,收集典型课例和活动录像,对研究进行综合分析。
第三篇:生物基因工程开题报告
生物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利用基因工程开发生产新一代产品
组长:计朝晖
成员:程遂、赛国杰、王沛君、贾璐、雷宗衡
班级:高二(1)班
指导教师:雷涛
时间:2011/11/26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利用基因工程开发生产新一代产品在食品、工农业、健康、环境、资源等多方面的应用。以及与理、工、农、医等科技发展和伦理、道德、法律等社会问题的密切关系。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利用基因工程开发生产新一代产品既是现实生产力,也是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潜在生产力。
2、利用基因工程开发生产新一代产品是解决人类面临的食品短缺、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及资源问题的关键技术。
3、基因工程的研究与发展,将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将人类社会带入新的历程,因此了解基因工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及时和重要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利用基因工程开发的新产品在农业上的应用
2、利用基因工程开发的新产品在工业上的应用
3、利用基因工程开发的新产品在医学上的应用
4、利用基因工程开发的新产品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
5、利用基因工程开发的新产品在国防上的应用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1、第14、15周确定课题,制作开题报告
2、第16、17周查找、收集资料,进行课题研究
3、第18周阶段性成果展示
4、第19、20周及寒假前期继续深入课题研究
5、寒假后期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撰写论文,进行后续工作,准备答辩材料
6、答辩
五、人员分工
程遂:开题报告
贾璐、赛国杰、王沛君:查找、收集资料 计朝晖、程遂:分析、总结 全体成员:成果展示 雷宗衡:撰写论文
五、课题研究的方式
1、网上收集
2、查阅书籍
3、收看电视专题栏目
六、成果展示形式
1、论文
2、相关资料、图片
3、PPT等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认识到现代生物基因工程开发生产新一代产品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等将开辟广阔的前景。
了解现代生物基因工程开发生产新一代产品在开发生物资源、农业、环境、工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第四篇:生物课题开题报告
生物课题开题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课题开题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物课题开题报告1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即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课堂学习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学习过程更加直观、形象。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生物的认知程度。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呢?上课前,教师可以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情境;在课堂提问时,创设激发学生探索思维的情境;在反馈训练时,可以创设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情境......情境教学应该贯穿于高中生物教学的始终,只要我们有心,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使用情境教学法时,我们要注意各种情境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情境教学,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二、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所学的每一门课程都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生物课也不例外,它和生活、生产都有着紧密的关系,我们学习生物就是为了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传统的单纯讲授知识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觉得生物课所学的知识是遥远的、不切实际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实际功用,从而产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讲细胞膜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淹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到细胞内部?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得到解答后,学生不但会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而且会对学习生物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
三、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兴趣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种学习方式,其中探究式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探究能力的培养更是不容忽视的。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激起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不但参与了整个学习过程,而且亲身参与了整个阶段的实验、研究过程,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而且亲历性和独自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很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生物兴趣自然就会得以培养。
四、用游戏互动激活学生兴趣
小学生喜欢做游戏,尤其是在课堂上,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游戏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所以,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适时加入一些游戏元素,利用游戏将学生带进欢乐的学习环境中,与学生互动,利用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使学生摆脱严肃、沉闷、枯燥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关系,激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五、总结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兴趣的确应该值得教师思考。以上论述的提高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仅是个人的一些建议,仅供广大生物教学者作参考。要想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方面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生物教师不懈地努力,不断地探索,摆脱定式思维的约束,大胆革新,勇于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生物课题开题报告2
我校《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已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立项编号是*****)。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由于过分追求升学率,造成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学生通过加班加点,大量的机械练习、背诵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识,至于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怎么运用,都不得而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是这种现象的描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学生及家长在思想上都不够重视,教学受到了一定影响。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是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释放创新潜能。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拓宽了课堂的空间规模、教材的知识广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力图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就是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提出来的。研究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我们认为该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生活化教学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二)国外教育理论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有些儿童在小学里是优秀生,而到了中年级却变成了学习差的学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不会运用概括性的知识去认识周围现实,而学生之所以不会运用,又是因为他们的概括性的概念、结论和判断不是通过研究事实和现象的途径形成的,而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的形成要从现实生活中来,学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地运用。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三)国内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提倡“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这些理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应追求的目标。“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正是想探讨这个问题并付诸于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运用。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谓生物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物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中获得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学校的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进行教育改革。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一方面拓宽课堂的空间规模,另一方面拓展教材的知识广度。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本课题研究的侧重点与其他人的研究不同,我们研究的是如何让生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特别是同体育教学之间密切的渗透,有其推广价值。
六、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探索生物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探索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的操作模式
3.提高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二)内容
1.教学目标要体现生活化
目标是行动的向导,教师要真正落实“生活化”的理念,首先应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从一维转向多维,即从传统的过于偏重认知目标,向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目标转变。
2.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调查、实验、探究等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使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探索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因此,教材不过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案例”,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获得“案例”本身,而应是掌握“案例”之后的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据此,教学内容不应该拘泥于教材,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3.教学方式要体现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向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和探究教学转变。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不再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多向交流的关系。
七、研究对象与范围
临沂册山中学七年级和八年级全体在校生
八、课题研究的'思路与主要方法
前期工作: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
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实验班级将收集整理的成功经验分别进行实验,探索最佳途径;辅以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个案研究。
成果总结阶段:以实验观察分析法,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广泛收集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各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九、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步骤
(一)研究的措施
1.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起来
(1)“课前5分钟随谈”指在每次课前由老师指定一个学生利用三到五分钟时间,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中,通过即兴演讲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讲述与生物相关的生活小常识、趣闻、名人轶事、科学前沿等,既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演讲后师生互动式的评论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仅仅是在课堂上听还不够,还要求每一个学生将所讲的内容摘抄或剪贴到生物记事本上,供全班同学翻阅浏览。如果坚持下来,学生知道有关生物的知识会越来越多,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会激发学生对生物的一些思考。(2)利用不同课堂“说”.新授课时,让学生说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知识和生物学信息;探究课时,让学生领悟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表达个人与小组的探究原理、思维方法、操作过程、实验现象、探究结论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以引起全班的关注。在交流过程中,还养成了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3)小结课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形式总结单元的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的所得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展示出来。
2、在课余时间
(1)营造校园浓郁的生命科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生动、鲜活的例子、多种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教室的黑板报、著名的生物学家肖像及名言、学校的学科专栏、学科专题报告、学科竞赛、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营造学习生物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良好的心理暗示,感受生命科学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生命科学意识。
(2)把课堂从教室转移到校园
可以从校园里的各种花草树木入手,让学生辨别植物的种类,结合季节更迭,注意培养学生采集标本并进行制作的技能。同时,利用家养动物和常见的动物进行种类的识别。结合生物实物、挂图、模型等较直观地提供生物学的知识,把学生带到一个视觉清楚的世界里。还可以进行课外生物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课本的知识,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科学实验。
(3)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对身边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污染原因及状况调查,对绿色工厂的参观访问,让学生提出环保设想和对策;通过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环境宣传、环保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和认识,让他们成为环境保护资源的有力宣传者和执行者;生物教学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多选择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生物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交给学生一些扦插、压条、嫁接的常识,并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利用周末和假日开展实践活动。
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和适应社会,因此要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和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发现搜集、选择信息、分析归纳、设计和调整方案等,在探究中不断积累经验,挖掘发展潜能,增强创新和应变能力,利用周末开展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
(二)本研究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XXXX年10月-XXXX年12月)为资料准备、理论学习和实验设计阶段
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对象,学习相关理论,讨论课题实施计划,完成课题实验方案的总体设计及课题组各成员的具体分工,申报与立项。
2.第二阶段(XXXX年1月-XXXX年12月)为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主要任务是按课题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实施,运用科学方法、手段进行实施研究,从而为课题研究获得第一手材料。
3.第三阶段(XXXX年1月-XXXX年6月)为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全面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资料,总结经验与研究成果,全面汇编实验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十、课题成果形式:课件、论文、结题报告
十一、研究人员分工
柏玉娟:课题第一负责人,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负责指导、调整、协调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过程,案例收集、组织教学研讨、阶段总结会议召集,结题报告等。
组员:
******个案研究,撰写相关论文
******资料搜集整理、过程记录
******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资料整理、记录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基本经费和课题运转所需硬件投资共计:8000元
学习资料费用约计3000元;调查问卷印刷约计500元;电脑、简单打印资料约计1000元;其他3500元。
参考文献:
1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杭州大学教育系,1977(8)。
2杨心岳。生活中的生物学[J].《生物学通报》,第12期。3吴昊,张赣道。生活垃圾生物处理的研究与展望[J].《中国环保产业》,20xx年第8期。
4徐丽,练成燕。浅谈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清洁发展机制[J].《上海节能》,20xx年第7期。
5李津军。生物工程技术与我们的生活[J].《科技潮》,19第9期。
6吴遵民。《外国教育论著选读》[M].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9)。
7胡适。《胡适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8张诗华。加压与常压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效能对比[J].《中国给水排水》,20xx年第15期。
9陆艳阳。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初探[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178期。
10曾繁荣。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绘图的改进[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170期。
11冯庆婷,全刚。新课改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的新追求[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170期。
12黄建书。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几点建议[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2期。
13苏霍姆利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二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14王荐。生物学教学的生活化[J].教学月刊中学版,20xx年。
15胡姣娥。让初中生物教学更加生活化[J].中小学教育论坛,20xx(3)。
16黄建书。《生物探究教学论著》(第一版)[M].苏州大学出版社,20xx(1)。
17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东方出版社。
18张大钧。《教师心理学》[J].人民教育出版社。
19肖国琴。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探究性学习的组织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一期。
20赵占良。生物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例谈[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二期。
生物课题开题报告3
课题名称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生物课题标准》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还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高中生物新教材在原大纲教材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变动,新教材重视以生物学概念构建知识体系。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其知识体系中存在着大量专业性概念,仅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中比较重要的概念约有450个,有具体定义的概念有近200个,平均每节课中都要涉及4~5个重要概念。特别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特别重视回归课本,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战术,而是更加注重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近年来高考试卷的分析发现:大部分考生因为对基本概念记忆不清,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有误而导致严重失分,造成高考成绩不理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生物的概念教学是生物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它能深刻地体现生物教学过程最本质的特征。对于生物概念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同时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也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能力要求,同时搞好生物学概念教学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学生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生物学概念,才能构建良好的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在考试中灵活运用,从而达到在生活实践中学以致用。更进一步完成课标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这个目标。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生物概念生物学概念是人们对生物及其生理现象本质属性的认识。在生命科学中的许多规律、原理和方法都得借助于有关生物学概念,才能得以正确表述。
概念教学生物学概念常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事物的本质和属性、生物学概念不仅仅是属于识记水平,它对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有重大的作用。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生物学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内涵所适应的范围和条件、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掌握概念的先决条件。
研究内容以高中生物课的全册内容复习为例,研究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复习方法。同时对学生出现的混淆概念的原因以及对部分不完善的概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思路
首先要明确生物概念教学的含义,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全方位了解有关生物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及各地各校生物概念教学实行的现状。其次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学习方法及现状,调查了解教师(主要是本校)对生物概念教学复习方法及实行现状。进而进行分析选择学生乐意接受且效果好的生物概念教学方法,在我校实施并推广。从而促进我校生物学的教学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研究对象
以我今年所带的高三年级14班——16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8月)
1、申报课题
2、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知识
3、制定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XX年9月—XX年5月)
1、 XX年9月—12月:
研究高中生物学科复习过程中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学习与理解及其教师对生概念教学复习的基本策略。方法是通过与教师沟通以及在学生中进行试卷调查来发现问题,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此基础之上查阅资料针对问题寻求解决的最佳办法。
2、 XX年元月:
汇总整理前期研究的相关资料,上传传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3、 XX年2月—5月:
将完善的概念教学复习策略实施到教学过程中。对部分班级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对比听课,对比教学,试卷调查与试卷测试,总结实施过程中任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纠正以后再次应用于另外一些班进行教学,然后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逐步完善,形成合理的高三概念教学复习模式。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XX年5月)
1、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2、完成课题研究中的各种资料的整理、统计工作。
3、申请结题,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主件: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复习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二、附件: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的有关资料、学生测试,调查等相关内容
生物课题开题报告4
课题名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
我校《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已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立项编号是*****)。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由于过分追求升学率,造成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学生通过加班加点,大量的机械练习、背诵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识,至于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怎么运用,都不得而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是这种现象的描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学生及家长在思想上都不够重视,教学受到了一定影响。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是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释放创新潜能。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拓宽了课堂的空间规模、教材的知识广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力图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就是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提出来的。研究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我们认为该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生活化教学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二)国外教育理论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有些儿童在小学里是优秀生,而到了中年级却变成了学习差的学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不会运用概括性的知识去认识周围现实,而学生之所以不会运用,又是因为他们的概括性的概念、结论和判断不是通过研究事实和现象的途径形成的,而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的形成要从现实生活中来,学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地运用。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三)国内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提倡“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这些理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应追求的目标。“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正是想探讨这个问题并付诸于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运用。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谓生物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物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中获得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学校的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进行教育改革。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研究假设和拟创新新点
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一方面拓宽课堂的空间规模,另一方面拓展教材的知识广度。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本课题研究的侧重点与其他人的研究不同,我们研究的是如何让生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特别是同体育教学之间密切的渗透,有其推广价值。
六、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探索生物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探索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的操作模式
3。提高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二)内容
1。教学目标要体现生活化
目标是行动的向导,教师要真正落实“生活化”的理念,首先应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从一维转向多维,即从传统的过于偏重认知目标,向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目标转变。
2。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调查、实验、探究等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使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探索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因此,教材不过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案例”,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获得“案例”本身,而应是掌握“案例”之后的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据此,教学内容不应该拘泥于教材,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3。教学方式要体现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向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和探究教学转变。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不再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多向交流的关系。
七、研究对象与范围
临沂册山中学七年级和八年级全体在校生
八、课题研究的思路与主要方法
前期工作: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
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实验班级将收集整理的成功经验分别进行实验,探索最佳途径;辅以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个案研究。
成果总结阶段:以实验观察分析法,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广泛收集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各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九、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步骤
(一)研究的措施
1。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起来
(1)“课前5分钟随谈”指在每次课前由老师指定一个学生利用三到五分钟时间,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中,通过即兴演讲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讲述与生物相关的生活小常识、趣闻、名人轶事、科学前沿等,既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演讲后师生互动式的评论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仅仅是在课堂上听还不够,还要求每一个学生将所讲的内容摘抄或剪贴到生物记事本上,供全班同学翻阅浏览。如果坚持下来,学生知道有关生物的知识会越来越多,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会激发学生对生物的一些思考。(2)利用不同课堂“说”。新授课时,让学生说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知识和生物学信息; 探究课时,让学生领悟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表达个人与小组的探究原理、思维方法、操作过程、实验现象、探究结论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以引起全班的关注。在交流过程中,还养成了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3)小结课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形式总结单元的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的所得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展示出来。
2、在课余时间
(1)营造校园浓郁的生命科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生动、鲜活的例子、多种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教室的黑板报、著名的生物学家肖像及名言、学校的学科专栏、学科专题报告、学科竞赛、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营造学习生物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良好的心理暗示,感受生命科学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生命科学意识。
(2)把课堂从教室转移到校园
可以从校园里的各种花草树木入手,让学生辨别植物的种类,结合季节更迭,注意培养学生采集标本并进行制作的技能。同时,利用家养动物和常见的动物进行种类的识别。结合生物实物、挂图、模型等较直观地提供生物学的知识,把学生带到一个视觉清楚的世界里。还可以进行课外生物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课本的知识,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科学实验。
(3)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对身边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污染原因及状况调查,对绿色工厂的参观访问,让学生提出环保设想和对策;通过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环境宣传、环保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和认识,让他们成为环境保护资源的有力宣传者和执行者;生物教学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多选择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生物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交给学生一些扦插、压条、嫁接的常识,并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利用周末和假日开展实践活动。
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和适应社会,因此要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和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发现搜集、选择信息、分析归纳、设计和调整方案等,在探究中不断积累经验,挖掘发展潜能,增强创新和应变能力,利用周末开展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
(二)本研究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为资料准备、理论学习和实验设计阶段
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对象,学习相关理论,讨论课题实施计划,完成课题实验方案的总体设计及课题组各成员的具体分工,申报与立项。
2。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12月)为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主要任务是按课题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实施,运用科学方法、手段进行实施研究,从而为课题研究获得第一手材料。
3。第三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为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全面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资料,总结经验与研究成果,全面汇编实验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十、课题成果形式:课件、论文、结题报告
十一、研究人员分工
柏玉娟:课题第一负责人,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负责指导、调整、协调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过程,案例收集、组织教学研讨、阶段总结会议召集,结题报告等。
组员:
******个案研究,撰写相关论文
******资料搜集整理、过程记录
******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资料整理、记录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基本经费和课题运转所需硬件投资共计:8000元
学习资料费用约计3000元;调查问卷印刷约计500元;电脑、简单打印资料约计1000元;其他3500元。
生物课题开题报告5
课题题目:普通高中生物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
由XX老师申报的课题《普通高中生物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经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XX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批准号为。现根据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县教研室对课题立项开题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1.校情、学情的分析
按照我校高中部在我县中招录取中的批次状况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学校应该当之无愧的算作普通高中中的普通高中了。
在别的学校不起眼甚至说瞧不上的学生,换作在我们学校可能都要被当成宝了。
我们的学生普遍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有待培养,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学习能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习成就感不强,自我效能感意识不强,学习中的求助意识缺失等现象普遍存在。
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也做了深入地思考,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比如,在高一新生军训期间,就把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翻一翻,看一看。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走进教室,跟学生介绍学科学习的情况,给学生鼓舞士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们把九月份看作新生心理调适月,学校组织迎新生的一系列活动,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以使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做好适应高中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学习方法的改进。我们一贯强调,现在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要坚持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学习一定能上新台阶。正所谓:“今日事今日毕”,今天学习的问题今天处理完。不让学习问题无限积累和放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设想的都是很美好的,但结果却是很现实的。
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式的转变岂是一日之功。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增加,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也越来越多,不断打压着学生的士气。再加上他们不能正确的归因,有些学生甚至就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就把学习落下了。可这一落不得了,等什么时候悔悟过来了,再想赶上来,又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喽。
这种消极的情绪会不断蔓延、传播,传染给周边的学生,甚至会传染给教师。时间一长,有的教师,就给学生磨的,没脾气了,也没斗志了。有一些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就断定这个学生不行了没希望,也不管不问他了。我们知道心理学上,有一个叫做“皮革马利翁效应”的现象,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学生自己便更自暴自弃了,如此下去,就会走向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2.作业情况分析
长期以来,学校结合县局开展了几届岗位业务大练兵活动,常抓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各教学环节的检查落实情况,成效显着,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的想法坚定不移。
但有一个问题始终未得到很好的解决,那就是我们给学生使用的作业或者说练习,一直以统一订购的同步作业为主。经过多年的使用,我们一致认为,对我们学校的学生不大适用,难度较大。教师讲解也没有针对性,容易的一点就过,把那些相对难一些的题反复讲,那些我们心目中的“好生”才勉强领会,大多数学生简直就在听天书。这样的课堂教学最终效果可想而知。
我们知道练习作为教学过程五个环节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的重要性,尤其对于理科的学习更甚。练习是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
我们曾经也鼓励学生自己去书店选购一些练习。尽管市面上的辅导资料十分丰富,但真正适合我们学生的真的很少。有的学生买了一本,却也很少看。
总之,普通高中教学课业繁重,学生课外时间被大量的作业占据。而且很多都是机械的、重复的作业。导致学生厌学怕做怕听,作业抄袭成为常态,学业成就低下,严重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甚可以说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些学生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渐渐地,受不了的辍学了。坚持坐下来的,还有一部分要为全县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垫底,每年都有一些学生无法顺利学业达标。
(二)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紧密联系学校、教师、学生实际情况,围绕所遇到的真实教学问题而开展实践研究,遵从以校为本、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务求实效、从小处着手,认真研究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教师在实践中主动反思,从局部入手,从当前入手,研究实际问题,提出课题。在困惑中学习,在迷茫时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1.通过作业分层的设计研究,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加大备作业环节的份量,促进教师有效备课、有效上课。
2.对作业布置从关注量、关注批改次数到关注作业目的、关注作业质量的转变,让学生有效的、及时的巩固知识。通过作业分层的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能吃下的、爱吃的“馅”,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3.通过作业分层的实践研究,促成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学生学习畏难情绪减弱,学习进取心增强,学业成就提高,最终必将反映在学业考试达标情况上。
通过作业分层设计实践与研究,有针对性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作业,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充分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有效的学习参与度,进而促成学困生顺利学业达标的同时,亦不至挫伤优等生的进取心,给予我们的全体学生都能留下一段美好的学习经历。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摸底实验各班学生生物作业情况及学生学力情况,并梳理分类。研究每课时布置作业的数量、质量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时间量。
2.研究作业布置与教学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
3.研究作业的分层设计,丰富作业的形式,重视作业的层次性、差异性、梯度性、可选择性。
4.研究作业的批改,提高作业反馈及评价的有效性。5.研究学生自己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律性。
6.研究建立作业档案,指导帮助学生建立“错题集”,“好题集”.
三、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人员结构(1)专家顾问
XX同志,在教育科研方面经验丰富,将在理论上给以指导,在课题实施上给予极大的支持、帮助和建议。
(2)负责人:
XX老师长期任教高中生物教学,教学经历丰富,学历层次较高,业务能力较强。两位老师,年轻力壮,工作热情高,扎实肯钻,责任心强,从事课题研究的意识和意愿强。本课题研究的实践对象为高二年级5个班级,XX老师任教这5个班级,步调一致,有利于协调配合。
(3)成员:
XX老师,分别是各实验班级的班主任,作为课题组的成员,将积极配合课题组工作安排,作好学生的思想稳定、观察学生学习动向等配合工作,确保课题组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
2.科研手段
(1)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情况和资源进行查询,搜集相关研究的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其先进的手段、理论及设计原理、方法等,在一定的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调查法:在课题研究的开始、进行和结题时,将对学生进行单项或综合的调查,调查学生对做作业的观点、态度以及对完成作业的信心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研究的行为和方式。利用对比研究比较课题实施前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业成就的变化。
(3)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对收集到的个案的材料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断,进一步提出建议。
(4)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学习、实践,不断反思,及时撰写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
3.保障方面
本校一贯重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的培养,有着优良的学习和研究传统,20xx年获得XX县“教学研究先进学校”称号。学校教学研究氛围浓厚,先后主持承担过多项课题研究。
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十分重视,将从经费和激励机制上给予大力支持。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一)准备阶段(20xx年4月-8月)
撰写课题研究立项申请书,做好申报工作。组建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分工协作。
交流研讨,增强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形成对研究的认同感。
学生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学生对作业分层的态度认识和心理倾向,并加以分析和梳理。
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纲要、高考考试说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学习和整理。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研究手段,指导本课题研究的操作和目标落实。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1.做好课题立项及论证工作。2.学生学力分层的研究。
在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教师结合以往考试成绩和平时课堂表现情况,研究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作业分层的分组。同时任课教师与班主任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一要量力而行,二要强调合作互助,三要避免歧视,四要坚持。
3.作业的层次性、多样性的研究。
①口头作业②随堂练习AB
③课后作业(共同+自选)
④学生自愿选择自行汇总的知识网络图、错题集、好题集⑤章节测验AB卷
4.研究作业的批改,提高作业反馈及评价的有效性。5.研究作业布置与教学三维目标、考试纲要之间的联系。6.对学生典型个案进行跟踪观察研究。第二阶段:(20xx年3月-6月)
1.收集学生作业,形成作业档案。对前期实践进行反思,提出整改意见并落实。
2.对学生阶段性考试、期末考试学业成就进行对比研究和省察。3.进行经验总结,撰写相关论文,适时发表交流。4.进一步研究学生自己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律性。5.集中展示学生优秀“错题集”、“好题集”等。
(三)总结阶段(20xx年7月-8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完成时间
预定于20xx年8月结题。
第五篇:生物课题开题报告
生物课题开题报告
生物课题开题报告1
我校《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已通过xxx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立项编号是xxxxx)。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由于过分追求升学率,造成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学生通过加班加点,大量的机械练习、背诵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识,至于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怎么运用,都不得而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是这种现象的描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学生及家长在思想上都不够重视,教学受到了一定影响。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是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释放创新潜能。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拓宽了课堂的空间规模、教材的知识广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力图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就是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提出来的。研究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我们认为该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生活化教学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二)国外教育理论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有些儿童在小学里是优秀生,而到了中年级却变成了学习差的学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不会运用概括性的知识去认识周围现实,而学生之所以不会运用,又是因为他们的概括性的概念、结论和判断不是通过研究事实和现象的途径形成的,而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的形成要从现实生活中来,学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地运用。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三)国内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提倡“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这些理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应追求的目标。“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正是想探讨这个问题并付诸于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运用。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谓生物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物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中获得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学校的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进行教育改革。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一方面拓宽课堂的空间规模,另一方面拓展教材的知识广度。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本课题研究的侧重点与其他人的研究不同,我们研究的是如何让生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特别是同体育教学之间密切的渗透,有其推广价值。
六、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探索生物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探索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的操作模式
3.提高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二)内容
1.教学目标要体现生活化
目标是行动的向导,教师要真正落实“生活化”的理念,首先应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从一维转向多维,即从传统的过于偏重认知目标,向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目标转变。
2.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调查、实验、探究等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使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探索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因此,教材不过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案例”,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获得“案例”本身,而应是掌握“案例”之后的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据此,教学内容不应该拘泥于教材,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3.教学方式要体现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向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和探究教学转变。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不再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多向交流的关系。
七、研究对象与范围
临沂册山中学七年级和八年级全体在校生
八、课题研究的思路与主要方法
前期工作: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
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实验班级将收集整理的成功经验分别进行实验,探索最佳途径;辅以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个案研究。
生物课题开题报告2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即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课堂学习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学习过程更加直观、形象。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生物的认知程度。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呢?上课前,教师可以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情境;在课堂提问时,创设激发学生探索思维的情境;在反馈训练时,可以创设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情境......情境教学应该贯穿于高中生物教学的始终,只要我们有心,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使用情境教学法时,我们要注意各种情境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情境教学,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二、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所学的每一门课程都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生物课也不例外,它和生活、生产都有着紧密的关系,我们学习生物就是为了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传统的单纯讲授知识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觉得生物课所学的知识是遥远的、不切实际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实际功用,从而产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讲细胞膜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淹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到细胞内部?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得到解答后,学生不但会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而且会对学习生物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
三、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兴趣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种学习方式,其中探究式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探究能力的培养更是不容忽视的。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激起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不但参与了整个学习过程,而且亲身参与了整个阶段的实验、研究过程,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而且亲历性和独自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很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生物兴趣自然就会得以培养。
四、用游戏互动激活学生兴趣
小学生喜欢做游戏,尤其是在课堂上,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游戏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所以,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适时加入一些游戏元素,利用游戏将学生带进欢乐的学习环境中,与学生互动,利用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使学生摆脱严肃、沉闷、枯燥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关系,激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五、总结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兴趣的确应该值得教师思考。以上论述的提高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仅是个人的一些建议,仅供广大生物教学者作参考。要想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方面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生物教师不懈地努力,不断地探索,摆脱定式思维的约束,大胆革新,勇于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生物课题开题报告3
课题题目:普通高中生物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
由XX老师申报的课题《普通高中生物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经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XX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批准号为。现根据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县教研室对课题立项开题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1.校情、学情的分析
按照我校高中部在我县中招录取中的批次状况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学校应该当之无愧的算作普通高中中的普通高中了。
在别的学校不起眼甚至说瞧不上的学生,换作在我们学校可能都要被当成宝了。
我们的学生普遍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有待培养,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学习能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习成就感不强,自我效能感意识不强,学习中的求助意识缺失等现象普遍存在。
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也做了深入地思考,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比如,在高一新生军训期间,就把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翻一翻,看一看。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走进教室,跟学生介绍学科学习的情况,给学生鼓舞士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们把九月份看作新生心理调适月,学校组织迎新生的一系列活动,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以使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做好适应高中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学习方法的改进。我们一贯强调,现在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要坚持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学习一定能上新台阶。正所谓:“今日事今日毕”,今天学习的问题今天处理完。不让学习问题无限积累和放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设想的都是很美好的,但结果却是很现实的。
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式的转变岂是一日之功。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增加,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也越来越多,不断打压着学生的士气。再加上他们不能正确的归因,有些学生甚至就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就把学习落下了。可这一落不得了,等什么时候悔悟过来了,再想赶上来,又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喽。
这种消极的情绪会不断蔓延、传播,传染给周边的学生,甚至会传染给教师。时间一长,有的教师,就给学生磨的,没脾气了,也没斗志了。有一些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就断定这个学生不行了没希望,也不管不问他了。我们知道心理学上,有一个叫做“皮革马利翁效应”的现象,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学生自己便更自暴自弃了,如此下去,就会走向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2.作业情况分析
长期以来,学校结合县局开展了几届岗位业务大练兵活动,常抓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各教学环节的检查落实情况,成效显着,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的想法坚定不移。
但有一个问题始终未得到很好的解决,那就是我们给学生使用的作业或者说练习,一直以统一订购的同步作业为主。经过多年的使用,我们一致认为,对我们学校的学生不大适用,难度较大。教师讲解也没有针对性,容易的一点就过,把那些相对难一些的题反复讲,那些我们心目中的“好生”才勉强领会,大多数学生简直就在听天书。这样的'课堂教学最终效果可想而知。
我们知道练习作为教学过程五个环节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的重要性,尤其对于理科的学习更甚。练习是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
我们曾经也鼓励学生自己去书店选购一些练习。尽管市面上的辅导资料十分丰富,但真正适合我们学生的真的很少。有的学生买了一本,却也很少看。
总之,普通高中教学课业繁重,学生课外时间被大量的作业占据。而且很多都是机械的、重复的作业。导致学生厌学怕做怕听,作业抄袭成为常态,学业成就低下,严重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甚可以说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些学生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渐渐地,受不了的辍学了。坚持坐下来的,还有一部分要为全县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垫底,每年都有一些学生无法顺利学业达标。
(二)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紧密联系学校、教师、学生实际情况,围绕所遇到的真实教学问题而开展实践研究,遵从以校为本、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务求实效、从小处着手,认真研究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教师在实践中主动反思,从局部入手,从当前入手,研究实际问题,提出课题。在困惑中学习,在迷茫时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1.通过作业分层的设计研究,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加大备作业环节的份量,促进教师有效备课、有效上课。
2.对作业布置从关注量、关注批改次数到关注作业目的、关注作业质量的转变,让学生有效的、及时的巩固知识。通过作业分层的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能吃下的、爱吃的“馅”,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3.通过作业分层的实践研究,促成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学生学习畏难情绪减弱,学习进取心增强,学业成就提高,最终必将反映在学业考试达标情况上。
通过作业分层设计实践与研究,有针对性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作业,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充分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有效的学习参与度,进而促成学困生顺利学业达标的同时,亦不至挫伤优等生的进取心,给予我们的全体学生都能留下一段美好的学习经历。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摸底实验各班学生生物作业情况及学生学力情况,并梳理分类。研究每课时布置作业的数量、质量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时间量。
2.研究作业布置与教学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
3.研究作业的分层设计,丰富作业的形式,重视作业的层次性、差异性、梯度性、可选择性。
4.研究作业的批改,提高作业反馈及评价的有效性。5.研究学生自己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律性。
6.研究建立作业档案,指导帮助学生建立“错题集”,“好题集”.
三、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人员结构(1)专家顾问
XX同志,在教育科研方面经验丰富,将在理论上给以指导,在课题实施上给予极大的支持、帮助和建议。
(2)负责人:
XX老师长期任教高中生物教学,教学经历丰富,学历层次较高,业务能力较强。两位老师,年轻力壮,工作热情高,扎实肯钻,责任心强,从事课题研究的意识和意愿强。本课题研究的实践对象为高二年级5个班级,XX老师任教这5个班级,步调一致,有利于协调配合。
(3)成员:
XX老师,分别是各实验班级的班主任,作为课题组的成员,将积极配合课题组工作安排,作好学生的思想稳定、观察学生学习动向等配合工作,确保课题组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
2.科研手段
(1)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情况和资源进行查询,搜集相关研究的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其先进的手段、理论及设计原理、方法等,在一定的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调查法:在课题研究的开始、进行和结题时,将对学生进行单项或综合的调查,调查学生对做作业的观点、态度以及对完成作业的信心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研究的行为和方式。利用对比研究比较课题实施前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业成就的变化。
(3)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对收集到的个案的材料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断,进一步提出建议。
(4)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学习、实践,不断反思,及时撰写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
3.保障方面
本校一贯重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的培养,有着优良的学习和研究传统,20xx年获得XX县“教学研究先进学校”称号。学校教学研究氛围浓厚,先后主持承担过多项课题研究。
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十分重视,将从经费和激励机制上给予大力支持。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一)准备阶段(20xx年4月-8月)
撰写课题研究立项申请书,做好申报工作。组建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分工协作。
交流研讨,增强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形成对研究的认同感。
学生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学生对作业分层的态度认识和心理倾向,并加以分析和梳理。
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纲要、高考考试说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学习和整理。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研究手段,指导本课题研究的操作和目标落实。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1.做好课题立项及论证工作。2.学生学力分层的研究。
在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教师结合以往考试成绩和平时课堂表现情况,研究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作业分层的分组。同时任课教师与班主任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一要量力而行,二要强调合作互助,三要避免歧视,四要坚持。
3.作业的层次性、多样性的研究。
①口头作业②随堂练习AB
③课后作业(共同+自选)
④学生自愿选择自行汇总的知识网络图、错题集、好题集⑤章节测验AB卷
4.研究作业的批改,提高作业反馈及评价的有效性。5.研究作业布置与教学三维目标、考试纲要之间的联系。6.对学生典型个案进行跟踪观察研究。第二阶段:(20xx年3月-6月)
1.收集学生作业,形成作业档案。对前期实践进行反思,提出整改意见并落实。
2.对学生阶段性考试、期末考试学业成就进行对比研究和省察。3.进行经验总结,撰写相关论文,适时发表交流。4.进一步研究学生自己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律性。5.集中展示学生优秀“错题集”、“好题集”等。
(三)总结阶段(20xx年7月-8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完成时间
预定于20xx年8月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