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门口长城水门数目及“一片石”所指探讨

时间:2019-05-14 08:5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门口长城水门数目及“一片石”所指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门口长城水门数目及“一片石”所指探讨》。

第一篇:九门口长城水门数目及“一片石”所指探讨

九门口长城水门数目及“一片石”所指探讨

常军富 沈旸

摘要:辽宁省绥中县九门口长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世界遗产,过河城桥作为九门口长城的重要一部分,代表了明代长城线上一种特殊类型。围绕九门口城桥的九门六门之争和“一片石'所指虽然在考古发掘之后有所解决,但仍有继续探讨和释疑的必要。本文结合考古发掘资料及历史文献,通过对这两个历史疑问进行重新审视,可以看出,上游六门城桥晚于下游九门真实存在,“一片石”所指尚有很多疑问最后从建筑学视野,对城桥的选址和河床铺石的构造作用进行了解读,以此完整地呈现九门口过河城桥的真实性和自身价值。

关键词:九门口,一片石,河床铺石,真实性,文物价值

一 引言:关于九门口城桥的两个历史疑问

九门口长城位于辽宁省绥中县,历史上为一片石关,是明代山海关长城体系乃至整个蓟镇防御体系上的一个重要关口,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九门口长城所包含的众多文物本体中,过河城桥因为其类型的特殊和少见无疑最引人注目,九门口长城也因此被称为“水上长城”。其实,万里长城线上的“水上长城”并非仅此一例。据相关文献记载,同为绥中县境内的金牛洞段长城,同属明蓟镇防御体系的天津黄崖关等,也有和九门口相似的过河城桥。可见过河城桥只是明代边防对特定地理环境采用的一种特殊防御措施,九门口城桥可称这种类型的典型,但并非唯一。因此,九门口城桥的自身价值应该放到整个历史语境中去考量。

对于九门口城桥来说,关于九门、六门之争,以及一片石地名的由来,是萦绕着它的两个历史疑问,20世纪80年代的考古发掘对这些疑问进行了一些探讨和解答,但并不彻底,留下了一些有待商榷的空间。虽然这些问题只是一些历史地名和语句之争,但其背后却与历史上城桥的变迁及城桥的结构构造有密切的关系,笔者参与了九门口长城保护规划的编制,从保护规划所要求的文物的真实性和自身价值出发,认为有必要对这些疑问进行重新审视。

历史上的九门口城桥几近湮没,现九门口城桥为20世纪80年代在原址上结合地下基址及少量地上遗存重建,在重建之前,绥中县文物部门组织了相关调查并由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九门口城桥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九门口城桥八个桥墩及河床上的大片铺石。参与考古发掘的冯永谦、薛景平等先生认为九门是指这九个水门,志书中所记六门之说有误,以及“一片石”所指就是这一大片铺石。对于这些观点,曹喆先生曾提出质疑,薛、冯二先生予以反驳。

笔者的结论不同于前述学者,这些结论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志书中所记六门之说确实存在,九门与六门的改变涉及城桥位置的迁移。第二,“一片石”即河床铺石的说法尚存很多疑问,河床铺石的自身价值有待客观审视。下文将分别论述这两个方面。

二 九门六门的嬗变与城桥位置的变迁 关于城桥水门的数目,曹喆先生和冯永谦、薛景平两位先生发生过争论。曹先生认为九门口城桥原为六个水门,后来才改为九个水门,依据即是《光绪永平府志》中“复设正关门六以泄水,合之凡九门云”之句。冯、薛则认为方志所记为时人之误。首先,笔者认为,六门之说是客观存在的。《光绪永平府志》中虽有六门之说,但紧随其后即录有明孙承宗诗文“山分一片石,水合九门关”,纂修之人不会不知道九门之说。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六洞桥是在九洞之后的实际存在,此时九洞桥已不存,时人为附会九门之说,以六加三凑足,《光绪临榆县志》所录“九门口图”,可证明此观点。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冯、薛在反驳曹的文章中提及桥的上下游位置变迁问题,并认为上游位置在前,下游在后,但可惜这一论据被用来证明“一片石”所指。而笔者经过对比明清期间的史料,认为城桥九门与六门之说与城桥位置的迁移有密切的关系,且上游建桥在前的观点也存有疑问。据考古发掘报告,在今天城桥位置的上游约50米处,也发现有河床铺石及桥墩基础,说明此处也曾筑有城桥。查明代到民国关于一片石城桥的文献记载及图录表,城桥的位置的确改变过,就图录来看,《乾隆临榆县志》“关隘图”、《光绪临榆县志》“九门口图”和“边城图”、《民国临榆县志》“边城图”图中所绘城桥皆位于上游,唯《光绪永平府志》之“边口图二”图中所绘位于下游,即今天城桥所处之位置。

这就发生了孰前孰后的问题。冯、薛二先生从桥梁工程的观点出发,认为上游建桥要早于下游,因为上游水狭而急,桥易被冲毁,后乃改于下游建桥。此论虽合于情理,但尚有疑问。

根据考古发掘报告,上游水狭,铺石面积较小,桥洞数必小于九。而据明清史料,九门之说最早,明末孙承宗《入一片石五首》中“山分一片石,水合九门关”一句即是明证,这种说法一直延续到清嘉庆年间;次之为六门,《光绪永平府志》中始有此说,所绘之图亦为六门,《光绪临榆县志》图录也作此绘;最后为三门,见于《民国临榆县志》。若按桥洞之数推桥之位置,则桥应先出现于下游,后才改为上游,且时间应在清嘉庆到光绪之间。当然,这个结论仍有两个疑问;一是纂修时间仅隔一年的《光绪永平府志》和《光绪临榆县志》的图录中,所绘城桥的位置不一致,二是《乾隆临榆县志》中城桥绘为九洞,却似在上游。尽管如此,本文依然认为以桥洞数目反推桥的位置得出的结论的可靠性要大一些,原因有四:一是桥洞数目在文字记录中的演变是客观存在的;二是古代方志所绘舆图比例及位置远无今人精确,而只重其大概;三是《光绪永平府志》所录边口图与其所记文字的匹配度不如《光绪临榆县志》,后者所绘较前者为确;四是下游之九门桥气势恢宏,有其威慑作用,明代所筑的可能性较大,而上游桥卑,仅为通水,估为清人务实之作。

不得不说,至今对城桥上游基址的关注者甚少。究其原因,研究者的主观选择是一方面,而文物部门以及考古专家对上游基址不够重视才是问题的所在。其实,客观来看,上游和下游只是城桥选址的结果。

从桥梁工程角度看,下游虽然河床宽阔,水流较缓,但城桥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原因大略有二。

一是九江河水随季节泛滥。清刘馨《重修一片石水门记》记载,“山谷虽峻,泽匪江河,每夏秋间或山泉泛滥、或霍雨淋漓,则众山之水汇为一流,其汹涌澎湃弗减万壑之赴荆门也,不宁帷是时,而雨毕水涸,樵采者、负贩者又咸利用往来,以故多历年所易为倾纪。”

二是城桥自身的缺陷。据九门口城桥的考古发掘报告,八个桥墩平均宽6.46米,九个水门平均宽5.74米,城桥的墩孔比达到1.125,虽然北方诸桥墩孔比相对于南方普遍较大,但这一数值远大于清官式石拱桥之0.526,在北方石拱桥中也罕有匹敌者。墩孔比如此之高,对排泄洪水极为不利,致夏秋水涨,水壅桥前,桥墩所受冲击可想而知。除墩孔比过大之外,墩内夯土填筑之法也殊为不利,长期浸泡水中,土质松软则易倾记,如《万年桥记》所述“凡砌墩宜全部用石,不可内部填土,或石内杂以桩木,一旦土松木腐,中空如坛,即虚倾纪,旧桥崩坏,可为殷鉴。”

如此,可以推测,下游城桥屡经毁坏,明、清之际经数次维修或重修,后或因下游重修不易,清人在嘉庆到光绪之间于上游水狭处修筑了新桥。为避免有读者对清人修桥的动机提出质疑,有必要在此做一解释。

众所周知,清朝在辽东虽无军事需要,但仍然在此修筑了柳条边,即官方所谓“盛京边墙”。而修边原因,《奉天通志》所记较详:“清起东北,蒙古内附,修边示限,使畜牧游猎之民,知所止境。设门置守,以资镇慑,并讥察奸宄,以弛隐患而已。”柳条边西与山海关接边,修建时“因明障塞旧址”,而一片石在清代方志中仍被录于“关隘”条下,可见其仍被作为关口使用,正如刘馨文中所谓驻有“守兵”,“拦行人出入”。而关口九江河水势随季节涨落,全用木栅栏难免被冲毁,故桥墩之设是为必须。

三 “一片石”所指之惑与河床铺石的自身价值

关于“一片石”所指,现在媒体及文献都采用了冯永谦和薛景平等先生的观点,认为是指桥底河床上的大片铺石,曹喆先生的文章虽提出了一些质疑及自己的看法,然证据有限,且其关于“一片石”即指“西门外北山的一片石垃子”的看法并不能让人信服。

然而,冯、薛二人“一片石”即河床铺石的观点仍然有一些硬伤。首当其冲的是城桥的最早建造时间尚无定论,其次即是河床铺石作为城桥构造一部分的真实价值有待客观审视。

1、从城桥最早建造时间之疑看“一片石”所指之惑

关于城桥的最早修筑时间,冯、薛认为在明洪武十四年中山王徐达发兵修永平界岭等32关时就已筑城桥,这个观点并无确切证据,且有以其“一片石”乃河床铺石的结论来反推一片石之名的出现等于城桥的建造之嫌。

现在所知最早出现城桥记载的是九门口城桥考古发掘中出土的万历四十三年修建一片石关“头等极冲河桥”的碑记,但并未提及城桥创建年代。此外,据《康熙永平府志》,“(明)景泰元年,提督京东军务右佥都御史邹来学修喜峰迄东至一片石各关城池”,《大喜峰口关城兴造记》中述其事“其他董家罗文诸峪、刘家界岭一片石诸口,广者百余丈,狭者数百尺,皆筑城以障其缺,旧所有者乃增高之,为门以便我军之出入,通水道者则制为水关,城之外为濠,濠之外为墙,山之峻者削之为壁,溪峪蹊径凡人连可通者,尽筑焉。盖东西千余里间,营垒相望,高深坚壮,足以经久,诚所谓金城汤池固也。”可见,九门口城桥的修筑也有可能始于此时。

由此产生对“一片石”及河床铺石观点的疑问:

首先,一片石关为洪武十四年徐达修边时所创这一点应无异议,据《天下郡国利病书》所记,洪武十五年即有“一片石”关名出现,可见该关甫一创建,即有此名。但城桥是否为当时所创尚有疑问,河底铺石作为城桥基础的一部分,必然是随着城桥的修筑而出现的,故“一片石”之名是否源于河床铺石至今存疑,冯、薛之论难免偏颇。

其次,九门口下游河床铺石面积达7000平方米,“一片石”之名出自这一大片铺石是可能的,但冯、薛二人在反驳曹文的观点中所采用的论据是上游建桥在前,一片石之名起初源于上游的河床铺石,而上游河床较狭,铺石面积远较下游为小,试问当冯、薛二人若先发掘出这片小面积的铺石,是否还会认为一片石即源出于此呢。可见两人的观点有先人为主之嫌。

再次,上文已经论述,下游建桥在前的可能性很大,冯、薛所用的上游建桥在前的论据本身是有疑问的。

那么,一片石所指究竟为何物呢?笔者在检索和查找资料过程中,发现有以下几个倾向。一是在一些有关一片石关的历史记载中,“一片石”与其他山川河流的名称并列,并有“一片石河”之称;二是据记载,河北赵县的永济桥和永通桥分别被当地人俗称为“大石”和“小石”,依此联想,“一片石”或许是指城桥本身;三是在四库全书检索时,发现古人常用“一片石”指代碑碣或自然岩石。尽管有这些可能,但要形成定论必须经过严密的考证。

2、从河床铺石的构造作用看其真实价值

九门口城桥既为桥,必与当时的桥梁在结构上有相近之处,考古发掘结果证实了这一点。查中国古代石桥,尤其是多孔石拱桥的建造,其基础及桥墩最为重要,因受洪水直接冲击,故在构造上也最复杂。九江河河床上的大片铺石正是这复杂构造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首先,考古发掘出的铺石下面的柞木正是桥梁基础上常用的地丁或地椿,两者的区别在于地丁径细而短,而地椿径粗且长。它们的作用如同今日建筑地基所打桩柱,是为了减少松软地基的不利影响,防止基础的沉陷。地丁地椿之用非常普遍,如西安浦桥、河北赵县济美桥等。

其次,关于椿顶的铺石,又称海漫石,也是中国古代桥梁建造中一项常见的技术。它的作用是防止水流对墩台的冲刷,使水流以较快的速度从桥洞穿过,同时,石板之间以腰铁或其他方式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筏形基础,与板下地丁一起,防止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这种做法常用于基础松软的状况,南北皆有,如建于宋代的泉州万安桥,又称洛阳桥,根据史料记载,它的修建即是随着桥梁线路先往江底投放大量巨石,至相当宽阔时,散置“蛎房”胶固,使全桥基础形成一个整体。再如创建于金代的卢沟桥,据记载,“卢沟桥桥孔之下有七层大石板均密密地用大铁柱穿透打入河床之内,牢牢固住了桥墩和整个基础,石与石之间用了大量的腰铁固护”。至明清,这种筏形基础用于桥梁已十分常见,建于明代的河北赵县济美桥,即是密置桩基,“桩顶铺有较大尺寸的石板”,王璧文《清官式石桥做法》一书亦收录此种构造。此外,这种做法不仅用于桥梁基础,一些沿河的城墙也常以此作固基之用,如建于明代的荆州城墙,其城墙沿河处现在依然保存有较大面积的铺石,石板之间以腰铁联系。根据九江河河床的勘测,河底沙石层平均厚达6米,基础极不稳固,古人在建设时采用这样的筏形基础,是十分合理而且科学的。

可以说,在九门口城桥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这些构造方式正是明清时期中国建桥技术的体现和证明,水底的大片铺石因其面积大且平整固然难得,但它依旧只是结构的需要。江西的文昌桥屡经毁坏,《文昌桥志》总结以往建桥有五弊,首弊即是“居高岸而瞰重渊,底之或沙或石,无从分辫,则桩之短长、石之广狭,皆不能与河底相称”,可见九门口水下的大片铺石正是为了与河底相称,使基础更加稳固而铺设的。而且,在考古报告中提到,在城桥西侧即上游水狭之处发现的另一处建桥基址也铺有片石,这正说明了这种构造的普遍性和延续性。

第三,桥墩及分水尖。中国古代石桥常在桥墩头部砌筑分水尖,以杀水势,发掘出来的九门口城桥桥墩残余部分即砌有分水尖。然而,重建后的九门口城桥却把分水尖砌至桥面并成为桥面一部分,殊为不当。查有关古代石桥的著作,分水尖墩高度一般与高水位相当,罕有高至桥面者,与桥面连为一体的则绝无一例。且九门口城桥有其军事需要,桥面三角尖端空间较狭,处之甚为别扭,对布置士兵和实施射击并无益处。另据考古发掘出的万历年间碑文“高连垛口三丈二尺……分水尖高一丈二尺”,可知当时的分水尖仅高至桥身三分之一处,远非今日所视。

总之,九门口城桥从其基础及桥墩构造看,已是明清时期一种成熟的建桥做法。河床上的大片铺石在今人看来或许叹为观止,但也只是因为许多桥梁基础埋于泥沙之下,不经发掘难以发现而已。今人所谓“一片石”所指把仍属设论的释读看作定论,流弊深远。我们在对历史进行谨慎考证的同时,更应对河床铺石的自身价值有客观认识。

结语

历史问题应回归历史语境去考查,以今人的经验判断往日,则难免有失偏颇,九门六门如此,“一片石”和河床铺石亦如此。前述专家受自身专业所限,偏重于对考古发掘成果及历史地名的解读,而忽视了对城桥的历史沿革及其类型特征的解读,既使上游城桥基址几乎无人问津,又使河床铺石的价值被盲目夸大。基于此,本文从多学科的角度对九门口城桥进行了交叉研究。一方面,把历史记载与考古发掘相互对照,得出上游六门晚于下游九门真实存在的结论,并对“一片石”所指提出质疑,在接近城桥真实历史的同时,也强调了文物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从建筑角度看,九门六门之争所涉及的城桥上下游迁移无疑是一个桥梁选址的问题,而与“一片石”纠结在一起的河床铺石则完全是桥梁基础构造的命题,这个角度的解读既是对前述学者的专业局限性的弥补,也是本文想传递的关键信息。

文物是多学科的结合点,它的真实性和价值正是因为自身具有的多角度的可读性才变得清晰和丰富。本文的探讨即希望于此有所贡献,近者以期对九门口长城的保护规划提供判断的标尺,远者则希冀能完整的呈现九门口城桥的真实历史和自身价值,并唤起大家对万里长城线上这一特殊类型的关注。

第二篇:九门口长城导游词

九门口,古称一片石,号称京东首关,是明代最重要的关隘之一,作为导游,要做好详细的解说词,介绍给游客了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九门口长城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九门口长城导游词(一)

九门口长城是蓟镇长城上的一个关隘,原称“一片石关”,自明末万历年间修了九座水门之后又称为九门口关,山海关以东的第一个重要关隘,因此古称“京东首关”它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景泰和万历年间都复修过。1985年辽宁省人民响应“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集资500多万元修复九门口,根据清理城墙基础时发现的九门口建筑档案石碑的记载,按照石碑上的数据进行了修复,使这段长城基本上恢复了它原有的风貌。

东边第一个敌楼以上都是未加修复的600多年前的古长城原貌,敌楼以西是重新修复过的新墙体,全长1980米,西边还有200米的野长城。2002年10月10日九门口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地。九门口长城除聚集了万里长城的建筑精华之外,还独有四个奇绝景观。

九门口长城导游词(二)

九门口,古称一片石,明代以前就是京奉之间的交通要道。到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四年(1381年),由大将徐达主持修建蓟镇长城。修筑长城后,一片石关被九门口关代替,成为关内外交通的重要门户。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与吴三桂所引清兵曾在这里展开著名的“一片石之战”。

1922—1924年,直奉两系军阀在此进行拼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也曾浴血激战九门河谷。古今战场轶事使九门口长城更加著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11月中国唯一的水上长城辽宁九门口长城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验收,作为长城的一部分正式挂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九江河上的过河桥独具特色,在百米宽的河道上,外用巨大条石包砌起8个梭形桥墩,形成9个水门,城桥上部是高峻的城墙,亦如其他长城墙体。九门口长城过河城桥下的宽阔河床全部用方整的大石块铺成,石与石间用铁腰咬合,形成规整的石铺河床,望去犹如一片石,所以九门口长城又被称为“一片石关”。当地人曾有顺口溜来形容此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十门少一门,门门断人魂,要想出一门,十人九断魂”。

境内长城分为两段:一段位于家堡、永安堡、加碑岩三个乡的西南,全长31公里,建于明洪武十四,属明万里长城主干线。另一段是明万里长城的支线,锥子山向东南的金牛洞,全长13公里。长城巍峨壮观,优美的自然环境如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色,吸引着广大游人。此外,还有前所明代古城,妙峰寺双塔等省级风景区,长城一年四季都可拍摄。春天、秋天拍摄长城是最佳的时节,摄影人可根据情况选择最佳时间拍摄。

据文献记载,九门口长城始建于北齐(公元479—502年),现存的九门口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其后又进行多次修复。近年来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铁炮、石炮、青花瓷碗、大缸等大批文物,反映了明代军事防御情况和军士驻守长城的生活。据当地文物部门研究人员介绍,九门口长城拥有一个严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在历史上素有“京东首关”之称,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末李自成就是在这里与吴三桂决战时,遭遇清兵夹击而败北的。

九门口长城,因其城桥下有九个泻水城门而得名,水势自西向东直入渤海,气势磅礴、壮观,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因而享有“水上长城”的美誉,200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东北地区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九门口长城导游词(三)

九门口,古称一片石,号称京东首关。是明代最重要的关隘之一。它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岱宗景泰和神宗万历年间均重修过。

明代以前,一片石是一条京—奉之间的交通要道。到了明代洪武十三年,以徐达将军率民兵营修建永平界岭三十二关始建长城。明景泰元年(公元一四五O年)都御史邹来学修喜峰口至一片石。

修建长城后,一片石关北九门口关代替,成为关内关外的重要关卡和门户。明万历五年(公元一五七七年,有人根据九门口的扼要险奇,在西城门额上题下了可以和“天下第一关”相媲美的雅号——京东首关。

九门口长城依山势起伏盘旋升腾,九道水门横跨两山之间,建筑结构独特,防御设施密集,形成城在水上走,水城在城下流之势,称之为“水上长城”。

九门口长城下九个水门,雄伟壮观,在整个万里长城中独一无二。修筑长城历来是遇山而断,雨水而绝,因为凭山水之势可以阻兵。在九门口长城,可见遇山而断景观,更可见雨水而不绝的奇观,上有长城九门,下走九江河水,可谓别具一格,独具风采。

九门口是明长城重要关隘之一,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末李自成和吴三桂、直奉两军阀以及我解放军在辽沈战役之中,都在这里生死拼杀。修复后的九门口长城,巍然屹立,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再现历史风姿。

第三篇:九门口长城的导游词

九门口长城的导游词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导游,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借助导游词可以更好地宣传景点,引导游客观光游览。那么你有了解过导游词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门口长城的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门口长城的导游词1

九门口长城是蓟镇长城上的一个关隘,原称“一片石关”,自明末万历年间修了九座水门之后又称为九门口关,山海关以东的第一个重要关隘,因此古称“京东首关”它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景泰和万历年间都复修过。1985年辽宁省人民响应“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集资500多万元修复九门口,根据清理城墙基础时发现的九门口建筑档案石碑的记载,按照石碑上的数据进行了修复,使这段长城基本上恢复了它原有的风貌。

东边第一个敌楼以上都是未加修复的'600多年前的古长城原貌,敌楼以西是重新修复过的新墙体,全长1980米,西边还有200米的野长城。2002年10月10日九门口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地。九门口长城除聚集了万里长城的建筑精华之外,还独有四个奇绝景观。

九门口长城的导游词2

九门口,古称一片石,号称京东首关。是明代最重要的关隘之一。它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岱宗景泰和神宗万历年间均重修过。

明代以前,一片石是一条京——奉之间的交通要道。到了明代洪武十三年,以徐达将军率民兵营修建永平界岭三十二关始建长城。明景泰元年(公元一四五O年)都御史邹来学修喜峰口至一片石。

修建长城后,一片石关北九门口关代替,成为关内关外的重要关卡和门户。明万历五年(公元一五七七年,有人根据九门口的扼要险奇,在西城门额上题下了可以和“天下第一关”相媲美的雅号——京东首关。

九门口长城依山势起伏盘旋升腾,九道水门横跨两山之间,建筑结构独特,防御设施密集,形成城在水上走,水城在城下流之势,称之为“水上长城”。

九门口长城下九个水门,雄伟壮观,在整个万里长城中独一无二。修筑长城历来是遇山而断,雨水而绝,因为凭山水之势可以阻兵。在九门口长城,可见遇山而断景观,更可见雨水而不绝的奇观,上有长城九门,下走九江河水,可谓别具一格,独具风采。

九门口是明长城重要关隘之一,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修复后的九门口长城,巍然屹立,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再现历史风姿。

九门口长城的导游词3

九门口,古称一片石,明代以前就是京奉之间的交通要道。到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四年(1381年),由大将徐达主持修建蓟镇长城。修筑长城后,一片石关被九门口关代替,成为关内外交通的重要门户。

1922—1924年,直奉两系军阀在此进行拼杀。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也曾浴血激战九门河谷。古今战场轶事使九门口长城更加著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11月中国唯一的水上长城辽宁九门口长城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验收,作为长城的一部分正式挂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九江河上的过河桥独具特色,在百米宽的河道上,外用巨大条石包砌起8个梭形桥墩,形成9个水门,城桥上部是高峻的城墙,亦如其他长城墙体。九门口长城过河城桥下的宽阔河床全部用方整的大石块铺成,石与石间用铁腰咬合,形成规整的石铺河床,望去犹如一片石,所以九门口长城又被称为“一片石关”。当地人曾有顺口溜来形容此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十门少一门,门门断人魂,要想出一门,十人九断魂”。

境内长城分为两段:一段位于家堡、永安堡、加碑岩三个乡的西南,全长31公里,建于明洪武十四,属明万里长城主干线。另一段是明万里长城的支线,锥子山向东南的金牛洞,全长13公里。长城巍峨壮观,优美的自然环境如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色,吸引着广大游人。此外,还有前所明代古城,妙峰寺双塔等省级风景区,长城一年四季都可拍摄。春天、秋天拍摄长城是最佳的时节,摄影人可根据情况选择最佳时间拍摄。

据文献记载,九门口长城始建于北齐,现存的九门口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其后又进行多次修复。近年来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铁炮、石炮、青花瓷碗、大缸等大批文物,反映了明代军事防御情况和军士驻守长城的生活。据当地文物部门研咳嗽苯樯埽九门口长城拥有一个严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在历史上素有“京东首关”之称,是兵家必争之地。

九门口长城,因其城桥下有九个泻水城门而得名,水势自西向东直入渤海,气势磅礴、壮观,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因而享有“水上长城”的美誉,200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东北地区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第四篇:九门口长城导游词(共8篇)

篇一:九门口长城导游词 九门口水上长城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我是导游王俪竹。今天我们所要浏览的景点是九门口水上长城。

九门口水上长城位于辽宁省绥中县境内,是明代长城中最重要的关隘之一,因横跨九江河口并建有九座泄水城门而得名。这里山峦叠翠,流水环带,长城随山势蜿蜒起伏,松柏花木夹杂其间,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200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地。

九门口长曾经破败不堪,1985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号召下进行了修复,才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样子。

九门口长城非常独特和壮观,它附近的军事防御体系中建有敌楼、哨所、烽火台、战台、营台、信台等设施二十余处,具有建筑结构种类多,变化大,军事设施密集的明代筑城特点。

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下面请大家沿着城墙向上面游览吧。

篇二:九门口水上长城 天津到葫芦岛四日游:

第二天:灵山寺:简介:灵山中灵山寺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7年)。从葫芦岛火车站站前坐3路到汽配城下车,之后从葫芦岛客运总站坐到龙王山子的车可以直接到达灵山寺(凉水井子),早晨最早一班是7:10,回程最晚是13:20,门票:50元,学生半价。然后原路返回。

方案一(公交车)

1、盘锦站--兴隆台

(在盘锦火车站坐1路公交车到兴隆台步行街下车,票价2元,时间30分钟)

2、兴隆台——大洼

(下车到对面坐到大洼的客车,票价3元,时间30分钟)

3、大洼——赵圈河

方案三(线路车)

回程:盘锦直达天津站的火车16:08—22:44住宿:99连锁店,火车站店

葫芦岛市里吃饭比较不错的地方时:富士山烧烤,从火车站打车大概五块钱(起步价的钱)。

篇三:25 葫芦岛九门口长城 葫芦岛九门口水上长城 [功德碑] 九门口长城曾因遭受几百年的风蚀以及人为的破坏,特别是经战火的摧残,一度破败不堪。1985年,辽宁省12家新闻单位根据邓小平同志1948年9月的题词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号召全省人民集资修复九门口长城。历经约4年,工程于1989年11月底竣工,使得九门口长城重新屹立于九江河口上。[水上长城] 这是九门口长城的第二号城桥墩石。它有一部分是出土时的原貌,是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修复时保留下来的,这为按照历史原貌修复九门口城桥提供了科学依据。城桥下面的河床是用1.2万块巨型条石和4400块燕尾铁铰扣连在一起的,形成了近7700平方米的板石铺成的过水河套。据专家论证,这里就是史书上记载的一片石的准确位置。

九门口长城独具特色,是中国万里长城中唯一的水上长城。一般说来,长城绝大多数是依山而筑,逢山而过,遇水而断。而九门口长城正好与此相反,遇水而过,遇山而断。它横跨两山之间,有九座泄水城门。城门上架起了一条横跨九江河口的巨大水上城桥,城桥两端筑有围城,犹如桥头堡一般。这是长城中少见的结构。枯水季节关门以御敌;洪水期开门以泄水,澎湃的河水像九条狂龙冲泻而下,形成了城在水上修,水在城中流的奇观,在整个万里长城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别具风采。

九门口长城修筑得十分高大坚固,与北京北面的居庸关、八达岭相似。九门口一带长城防御设施完备,敌楼密集,在不到2公里的范围内,有敌楼12座,战台4座,哨所4座,烽火台2座,城堡1座,构成了极为完整、严谨的军事防御工程,可见九门口所处位置十分重要。

[长城隧道] 这是明长城隧道。当年徐达奉旨修筑九门口段长城竣工后,根据九门口所处的险要地理位置,设计开掘出一条从长城内侧校军场不经九门城关,而秘密直通关外的山中暗道。[战争轶事] 九门口两边的山峰陡峭,中间的大峡谷像个细长的葫芦,易守难攻。由于这里是入关必经之路,所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地曾有这样几句话形容九门口之险峻:十门少一门,门门断人魂,要想进九门,十人九断魂。

除了明末李自成与吴三桂在九门口展开一片石大战外,1922年至1924年,直、奉两系军阀在此进行过你死我活的拼杀;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为打通关内 外走廊直取京津,也曾浴血激战九门口。

如今,仰望这段建于水上的巍峨长城和历经风霜的古关,回顾过去那可歌可泣的历史,怎不激起人们的悠悠思古之情!篇四:葫芦岛九门口长城 葫芦岛九门口长城

各位游客:

你们好!今天我们所要浏览的景点是九门口水上长城,aaa级旅游景区,是东北地区最早成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地。九门口水上长城位于葫芦岛市绥中县境内。大家熟知的“航空英雄”杨利伟,就是我们辽宁绥中县的人。

我们现在距离九门口长城大约还有30分钟的车程。我在这里简要地介绍一下景区概况。象征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万里长城,千百年来屹立于崇山峻岭之上,穿行于名山大川之间,其工程之宏大,历史之悠久,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伟大建筑之一,更是全人娄的宝贵财富。如果把长城比作一条彩带的话呢,那么九门口水上长城就是镶嵌在彩带上的一朵鲜艳的夺目的明珠!

九门口水上长城,古名“一片石”,它是是明代长城中最重要的关隘之一,号称“京东首东”,因横踌九江河口并筑有九座泄水城门而得名。这里的“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下流”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2000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地。

汽车行驶过了前边这道石柱牌楼,就到了景点的大门口,我们在这里下车,请记住我们乘坐的车牌号和停车位置。

大家这边看,长城经过几百年的风蚀,受大自然与人为的破坏,又饱经战火摧残的九门口关曾破败不堪,1985年辽宁省12家新闻单位根据邓小平同志1984年9月的题词:“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发起号召全省人民集资修复九门口长城的活动,整个修复活动历经4年,工程于1989年11月底峻工,使得九门口长城重新屹立于九江河口上。大家这边看,这里矗立着一座功德碑,上面刻着集资募捐的单位和个人的名字,以此来表示对他们的感谢,我们看到这主碑上三个巨型手臂上托着三块城砖,寓意为当时辽宁三千万人民每人奉献一块砖。碑的正面上方刻着“爱我中华,爱我长城”几个金光闪闪的邓小平同志手书的大字。下面是九门口长城修复记,旁边是九门口简介,整座纪念碑群设计巧妙,新颖别致,像一艘战舰扬帆远航。

九门口长城第二号城桥墩石部分是出土原貌,在这次大规模修复时予以保留,体现了文物保护“修旧如旧”的原则,它为如何按历史原貌修复九门口城桥提供了依据。历史上城桥下面的河床是用120000块巨型条石和4400块燕尾铁铰扣连在一起,而形成近7700平方米的板石铺过水河套。据专家论证,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一片石”准确位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城桥的。现在这里大部分条石是修复后的石块,这还保存有一个燕尾铁铰扣,请大家观看一下吧!然后我们登城。

九门口长城有九座泄水城门,城门上架起一条横跨九江河口的巨大水上城桥,城桥两端筑有围城,犹如桥头堡一般,九座水门各宽5米,高7米,垛口高10米,两座围城各有7个券洞,是长城中少见的结构,里砖外石,高大雄伟,使九门口长城更为独特和壮观,它附近的军事防御体系中建有敌楼、哨所、烽火台、战台、营台、信台等设施二十余处,具有建筑结构种类多,变化大,军事设施密集的明代筑城特点,恢宏壮观,可谓一座险关。因些,我们著名的长城专家、国家文物局的罗哲文教授说:“九门口长城的建筑形式和军事防御设施在万里长城中实属罕见”。

我们登上城桥,到这边来看,这是围城,当地老百姓俗称它为“水牢”,它是九门口城桥在明代天启六年后加修的防御设施。它具备两种功能:一是当敌兵攻至城下时,围城下面的射击孔和城上垛口可形成上下左右交叉兵力,消灭来犯之敌;二是用来看守俘虏之用。九门口水上长城由于地处关内外咽喉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这地,明末李自成与吴三桂在这里有过“一片石大战”;1922年至1928年,直、奉两系军阀也在此进行过你死我活的拼杀;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为打通关内外走廊直取京津,也曾浴血激战九门口。战争轶事使得九门口长城更富传奇色彩而闻名于世。

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下面大家可能沿着城墙向上面游览,40分钟后,我们在停车场集合。

篇五:葫芦岛九门口长城 葫芦岛九门口长城

jiumenkou great wall is a 3a scenic spot and is the earliest one to put into the world 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in 2002.it’s located in the suizhong county of huludao city, where the well-known aviation hero yang li wei was born.this section of the great wall used to be in ruins through hundreds of years’ wind erosion, wars, and other natural damages.what we see today is something that has gone through 4 years’ renovation since 1985 to 1989.the monument over there was carved with the names of the donors who donated for the renovation project to show the appreciation to them.we can see the three arms carrying three bricks on the main tablet.it means that every one of the three million people in liaoning province has contributed to the some of the base stones of the second city bridge are original, not replaced by any modern ones during the renovation.this offered references for rebuilding the jiumenkou great wall in the original way.down below the water, the riverbed was covered with 120 thousand huge stone slabs connected by 4400 special fixtures.the main purpose to build this is to protect the bridge.now, let’s take a brief look at these.later, we are going to climb the great wall.the two fortresses we have mentioned, on the two ends, have two practical functions.fist, their embrasures and crenels can enable the soldiers to shoot in all directions.second, the captives can be kept there.as the jiumenkou great wall was built at a crucial pass, many people have ever fought for it, including ‘the battle of a patch a rocks’ led by li zi cheng and wu san gui, the battles of the warlords of zhi and feng, and so forth.wars happened here made it even more famous and legendary.jiumenkou great wall differs from other sections of the great wall most for it’s built by the river, instead of mountains.we tended to built the great wall by the mountain for the convinience to keep more soldiers, while this section is an exception.so, maybe that ’s what makes it unique.篇六:辽宁省导游词概况

辽宁共有14个省辖市,省会设在沈阳。全省总面积14.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374万。

辽宁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多为偏南风,炎热短促,冬季多为偏北风,寒冷稍长。

辽宁历史悠久,古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8000年前的中华龙在阜新诞生,7000年前的太阳鸟在沈阳腾飞,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又把中华5000年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辽远也,远在九州以东。”因此辽宁最早叫辽东。战国时期归属燕国,根据当时的习惯山南水北谓之阳,因在太子河北面所以被称为辽阳。在清代被称为盛京、奉天。民国初期仍沿袭清制,直到1929年东北易帜后由张学良改称辽宁,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

东北三大名山:千山708米、医巫闾山867米、长白山(吉林)

现在沈阳造币厂生产硬币。

协调合作,遵守纪律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备素质,从而培养出辽宁人宽容、质朴、勤勉的性格,因此辽宁人会无遮无拦、不加掩饰的把喜怒哀乐传递给你。辽宁是出总理的地方,周恩来少年时代曾在铁岭、沈阳读书求学,李鹏、温家宝、李克强都曾在辽宁工作过。

沈阳国际冰雪旅游节,大连啤酒节、国际服装节,鞍山千山国际旅游节,抚顺满族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活动异彩纷呈,深受中外游客欢迎。

多年来,辽宁旅游业迅速发展,已成为中国旅游大省。全省14个省辖市全部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大连荣获“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称号。

美丽的辽东半岛,多彩的辽西走廊,辽宁人民热诚邀请您共赏满韵清风,同游多彩辽宁!

【车上讲解】在古时候,文人游山玩水的时候,总是把最具特色且美好的事物形容为天下第一,咱们参观的下一个景点就是天下第一关,它是明代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天下第一关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距今已经有600多个春秋了,这里是朝鲜等国入贡和商旅往来的重要通道,平时城门大开供车马人流通行,战时城门紧闭固若金汤,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在景区我的讲解到牧营楼就结束了,我会给大家留出自由活动的时间,所以大家在景区听讲解时不要乱跑,不然可能会耽误您的行程的。还有在景区人多繁杂,一定要保管好贵重物品,一会按原路返回,记住咱们的车牌号和停车地点。

【箭窗】现在我们看到的呢,叫做箭窗,北东南三面为共开设68孔箭窗,这些箭窗平时关闭,战时开启,是战时射箭之用。箭窗为红底白环黑靶心,鲜艳醒目。现在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设计成红底白环黑靶心的形式呢???好了现在由我来告诉大家:在当时天下第一关城楼刚建成后,它的屋檐上总是会停着许多飞鸟而这些箭窗平时关闭,战士开启的。开启时飞鸟就会扑楞楞的乱飞,就会影响军情。所以当时的科学家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箭窗设计成红底白环黑靶心的样子。它们就像一只只眼睛看着飞鸟,使飞鸟不敢靠前。所以说明朝时的古人还是很聪明的嘛!

在复原图下陈列的这把大刀叫青龙偃月刀,净重83公斤。据说在古代考武状元时的第一项就是看考生能不能舞动这把大刀,过了这一关,才有资格继续下面的考试。在两侧陈列的是明清时代的兵器和满族的八旗服饰,请大家自由参观。

【瓮城】大家请回头往东看,眼前的这个城圈叫瓮城,原来四个城门之外均有瓮城,现在只有眼前的瓮城保存完好。瓮城的规模不大,但是有很重要的作用。既可以登临其上可环视四野,注视城外的动态,又可三面御敌与墙外,对关城起保护作用。

【大炮】大家看到这尊铁铸火炮是明崇祯16年铸造,炮身长2.7米,重5000斤。在当时的冷兵器时代作用非常巨大,备受将士爱戴,取名为神威大将军。

【牧营楼】牧营楼建筑面积119平方米,楼高10.5米,砖木结构,楼上下辟有20个箭窗,为加强瞭望和士兵休息之用,易守难攻。

好了,我的讲解到此结束了,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了,记住时间,原路返回。

秦皇岛的地理位置是它成为了历代的军事要地,曾发生过许多战争,如李志成与吴三桂之战、军阀冯国璋与军阀张作霖之战(直奉战争)、东北抗日联军在此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等等。因此,秦皇岛自古以来便有了“北京的咽喉之地“一称。

天下第一关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也就是1381年距今已经有620年历史了明初建关时,这里是朝鲜等国入贡和商旅往来的重要通道,平时城门大开供车马人流通行,战时紧闭固若金汤,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现在展现我们面前的,就是天下第一关城楼了,天下第一关城楼也叫镇东楼,俗称箭楼。楼高13.7米,分上下两层,地层西面为对开的红漆木质大门,上层为木制的隔扇门窗,其余的北东南三面为共开设68孔箭窗,这些箭窗平时关闭,战时开启,是战时射箭之用。它是坐东面西,其建筑形式采用了我国传统的砖木结构,天下第一关的建筑形式采用了九脊歇山式重檐顶,这种建筑形式的等级较高,是仅次与皇宫和庙宇的建筑格式。现在大家看,在天下第一关城楼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我想大家都会说就是这块天下第一关巨匾了,天下第一关匾长5.8米,宽1.55米,其中的一个一字就长1.09米,繁写的关字右边的一竖就长1.45米。您看着一字虽有一笔却不显单薄,关字右边的一竖笔画虽多却不显臃肿,五个大字安放合理,与这座建筑浑然一体。

后,阿谀奉承;坐地分赃在石兽之末,干什么都没有它的分,急的够呛,这真是各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倒霉的皇帝都走投无路,何况这些大臣呢。大家抬头可以看到这群显赫一时、高高在上的人物只好站在脊头,饱受风吹雨淋,酷暑严寒,让游人注目了。这些异兽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瑞兽,他们不但有消灾解祸的作用还是吉祥的象征。但这种小兽也是有等级之分

现在我们面前的彩画叫做旋子彩画,它是属于中国古典彩画的范畴之内的,它的等级也比较高,是仅次于皇宫和庙宇所使用的彩画的。中国的古典彩画分为三种,第一种,也是等级最高的叫做和玺彩画,主要是用于皇宫和庙宇的主殿建筑格式,第二种就是我们面前的旋子彩画,还有一种呢?叫做苏式彩画,它是采用花鸟鱼虫作为基底的。

好现在随我一起来看原匾,大家小心脚下门槛,大家要注意啊,遇见门槛要迈过,象征走过人生的坎坎坷坷。

有东门即天下第一关城楼保存最完整,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

大家请回头往东看,眼前的这个城圈叫瓮城,原来四个城门之外均有瓮城,现在只有眼前的瓮城保存完好。瓮城的规模不大,但是有很重要的作用。一是对关城起保护作用。登临其上可环视四野,士卒昼夜注视城外的动态,有警立即传报,敌人入侵靠近,又可三面御敌与墙外,即使敌人进入瓮城,也可将关门设为二道防线。以四城为堡垒制敌于翁中。二是从建筑上看,城外瓮城回护,形成重城回守之势,坚固、雄伟,充分表现了长城防御工程的特色。

请看您右边的这一片古建筑就是龙武营,是当年守城士兵的住所。您所看到的是碾房,里面有石碾,石磨,是从前碾米、磨面用的。老辈人一定觉得亲切,至今许多农村里仍有使用。对面就是粥房,看起来像一个大食堂。这口大锅就是当年驻扎在这里的士兵烧饭用的,深1.9米,可一次供1500位士兵食粥。

这里还有马厩,牢房,粮仓等,无比清晰地展现了那个遥远年代的营地格局。您一定发现了营地牢房的木栏间隔很大,几乎可以随便进出,原因在于这里的牢房用来关押违反军纪的士兵,并不是囚禁犯人的。中间的这口水井是当时方圆十几里惟一的一口甜水井,常年派士兵把守,以保护盒保证驻地的日常饮用。最后您看到的叫做云盘,它是云朵的形状,故而得名,通过敲击次数的不同表达不同的命令,以规范士兵的作息生活。

在龙武营的大院里,还有明朝重要的军事家戚继光将军的兵阵馆,内有微缩的兵阵雕塑,形象生动逼真。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些曾经打出了江山,改写了历史的兵器,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

现在,您看到的是辕门。据考证,辕门就是用车辕子搭起的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君巡视、狩猎,在外面搭营住宿,出入口仰起两车,使车辕子相对,像门的样子,所以又叫辕门。以后历代均应的门都叫辕门。这里的辕门样式是明代的。大家请看上面刻着“龙武营”三个大字。

请大家看,左首的就是将台,明代的时候,这里的将台帐篷是纯牛皮的,但因为多年的 战火毁坏,现在看到的已经是仿制品了。

在我们面前的是登城坡道,这条宽广的坡道,名叫“马道”,是守城的兵马上下的通道。清朝的5位皇帝先后11次来老龙头巡视,那时候这条坡道叫做“御道”,道中间铺上红毡,皇帝从红毡上缓步走上城头,沿途接受两旁群臣的膜拜。现在请大家亲自体会一下兵马跃关,皇帝登城的感觉吧!

这块碑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全被侵略者给毁坏了。在古代皇帝是九五至尊,神圣不可侵犯,他的东西也是被人供奉,可八国联军不屑一顾轻易就给毁坏了。可见当时我国国力弱小,“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落后就要挨打”,这段屈辱的历史让中国人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

大家看到的是“一勺之多”碑,我们刚才看到乾隆的那首诗就是由此意而来,细心的游 客可以看得出这块碑是由两块拼接而成,上半是重修老龙头时打捞上来的,下半部分是仿制的,两个半块拼接而成。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这些用玻璃罩起来的土墙是真正的明代土城墙,又叫“夯土墙”。别看它貌不惊人,可是它十分坚固,再锋利的兵器,那它也没有办法,凡是它就怕拿水反复地蹭,水一蹭土就纷纷掉落。所以人们说它“怕软不怕硬”。

咱们可以看到每块巨石的角上都有几个凹槽。这些凹槽叫做“燕尾槽”。槽内浇铸铁水,利用独特的榫卯结构将两块巨石连接起来。这最好地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精湛高超的建筑工艺。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巨大的牌坊是由汉白玉砌成,琉璃瓦顶,装饰得很精巧,前书“安澜”,后书“优波”这表达了人们祈求风平浪静,行船安全的愿望。

第五篇:Jiumenkou great wall 九门口长城 英文导游词

Jiumenkou great wall Hello, every one, welcome to here for your sightseeing.This great wall was situated in the combination of liaoning and hebei provinces.It is located in the lijiabao village in huludao city.It is 12.5km from shanhaiguan in the south, 62.5km from the suizhong city in the east.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ss in ming dynasty.It is famous for it is founded on month of jiujiang river.In 2002, the UNESCO titled it as the world cultural relics.In the ancient time, it is called the yipianshi.It is first founded in 1381, and has been rebuild during jintai, longqing, and wanly ages.As it is situated in the low valley, the water runs from west to east, and then to bohai sea.In 1577, some people write “tianxiadiyiguan” here according to the important position it occupied, which means the first pass in the world.Then, the great wall became more and more famous, now, please follow me to visit this special great wall.With a long history, this great wall has suffered a lot, the damage is not from the natural but also from the people, especially for the war.In 1985, 12medias in liaoning called on people to donate to rebuild this great wall according to the inscription put by dengxiaoping in sep, 1984.after 4 years, the rebuilding project was finished in November, 1989.what we see now, is a tablet of merits, the companies and the persons name who have contribute to the rebuilding of the great wall have be carved in it.There are 3 hands holding 3 bricks on the tablet, which means that 30,000,000 liaoning people each donate a brick for its rebuilding.Above the tablet, there carved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write by dengxiaoping, in English it means that build my great wall and love my country.Below the tablet it is the briefs of jiumenkou and the something about its rebuilding.The whole tablet is designed exquisite and novel, just like a war ship take its voyage against the wind.This is the number 2 stone on the great wall, a part of the stone is still preserved as it was used to be.This is preserved in the big rebuilding project in the 1980s, it now has offered scientific proof for the rebuilding project.The river bed is made up of 12,000 big stones and 4400 iron reams.It made up of a 7700 square meters stone floor.Under this floor there has been put some stones already, and there has been put some wood piles.Now, there still exist some piles, the longest one is 3m and the biggest one’s diameter is 25centimeters.According to the expert, this is the accurate place where the yipianshi used to be.Jiumenkou great wall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other great wall in China.normally speaking, the great wall would be built along the mountain while this one just cross the river.Each of the city gate is 5m wide, 7m high, the crenel is 10m high, on both of the fort there are 7holes, this structure is quite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others.When in the dry season, the gates were closed to defend the enemies, when in the rainy season, the gates were opened to let out the water, at this time, the view here is quite breathtaking.Jiumenkou great wall is not only large in seize but also quite solid, it can also be compared with the juyong pass and the badalin.The wall is made of bricks, the width in the top is 5m and 6m in the down part, it is 6m high, outside of the wall there are crenels.Inside the wall there are parapets.The defensive equipment here is quite intensive.There are 12 warth towers, 4 bench tables, 4 sentry posts, 2 beacon towers and 1 castle.This is the besieged city, the local people call it water dungeon.It is found in Ming dynasty, it has two function, first, it provide a better place for shoot when the enemies surrounded here, second, it can used to keep the prisoners.This is the great wall tunnel of ming dynasty.When the great wall has been built, they opened a tunnel secretly here.This tunnel is 1027m long, with on entry and two exits, in the tunnel there are 29 caves for different use, such as for store food, weapons, for practice, for eat, and even for offer sacrifices to god.It can hold about 2000people, inside the tunnel, there are drainage system and ventilation, so it can guarantee the soldiers in it can move around freely.The Qing win the war in the ancient time by this tunnel.In 1644, after the peasant insurrectionary army occupied Beijing, they occupied here immediately.However the Qing army can’t defeat them, they catched a soilder of Ming and know the position of this tunnel, so they send soildiers through the tunnel and win the campaign.Apart from that war, in 1922 and 1924, the zhi and feng army fight here too, in the liberation war, the PLA also fight here.

下载九门口长城水门数目及“一片石”所指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门口长城水门数目及“一片石”所指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