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蜜柚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柚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园地选择
蜜柚喜欢湿润、疏松、肥沃的土壤,因此宜选择植被茂盛,通透性良好的红壤山地、冲积平原或沿河土地,周围无污染源的地块。
2、病虫害及消灭病虫害的原则
危害蜜柚的病虫害有很多,分为病害和虫害两大类。病虫害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科学用药,使用生物农药或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保护、利用天敌,在果实采收前1-1.5个月不使用农药,应作好病虫害防治纪录并保存购买农药的有关凭证。
3、病害种类、特点、防治
(1)溃疡病
特点:是柚树唯一的细菌性病害,病源是一种黄极毛杆菌的细菌。该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0-30度,在高温多雨天气和台风雨后,发病尤为严重,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未成熟的果实,引起落叶、枯枝与落果。
症状:叶片受害时,起初出现油渍状黄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病斑,在叶的正反面隆起,木栓化,表面粗糙,呈火山口状开裂,灰褐色。病斑边缘呈油渍状,四周有黄色晕环。枝梢受害时,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但火山口开裂更明显,一般无黄色晕环,果实受害时,果皮上的病斑隆起、龟裂、果实品质差。
防治: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重点喷药保护夏梢、秋梢。药剂可选用:铜制剂、农用抗生素等。
(2)炭疽病
特点:是柚树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树势衰弱的蜜柚园内普遍发生,主要危害叶片、枝梢和果实,引起落叶、枯枝与落果。
症状:叶片受害病斑多发生在叶缘和叶尖,呈灰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较严重时病斑迅速扩大,呈水渍状大斑块。枝梢受害发病多从叶柄基部腋芽处开始,病斑初为淡褐色,椭圆形,后扩大为长棱形。有的病斑横向发展成环状,引起落叶、枯枝、果实受害则幼果起初出现暗绿色油渍状不规则病斑,后扩大、呈黑色、凹陷,病果常脱落。成熟果实在贮藏期受害后,病斑近圆形、褐色、革质、凹陷,病部产生黑色的小粒点。
防治: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施肥,及时排灌水,增强树势能有效控制炭疽病的发生,药剂防治可选用:铜制剂、多菌灵类及托布津类抗菌杀菌剂。
(3)疮痂病
特点:是一种真菌引起的重要病害,主要侵染叶、梢、幼果的幼嫩组织。症状:叶片上的病斑初为油渍状小点,随后逐渐扩大,呈蜡黄色至黄褐色,多数在叶背,病斑周围叶片组织呈漏斗状向背面突起,叶正面凹陷,危害严重时,常引起叶片畸形扭曲。嫩梢受害时,症状与叶面相似,但病斑周围组织突起不明显。果实受害时,在果皮上常出现许多产生或群生的瘤状突出或连成斑疤。
防治:冬季做好清园,修剪工作,消灭越冬病菌;喷药防治一般春芽萌发1-2毫米时第一次喷药,花落2/3和谢花后10-15天再各喷一次,夏梢、秋梢各喷药1-2次。药剂可选用:铜制剂、多菌灵类及托布津类杀菌剂。
(4)立枯病
特点:立枯病是蜜柚一种传染性的苗期病害,田间蔓延迅速,危害严重,一般在4-6月发病严重,在高温多湿尤其是较长时间的降雨期发生流行。
症状:幼苗在靠近土面的茎基部分腐烂,病部缢缩变褐,或根部皮层腐烂,顶端新叶枯萎,然后很快枯死。
防治:病害发生时及时拔除病株,并集中烧毁,随后喷铜制剂,多菌灵类及托布津类杀菌剂。
(5)流胶病
特点:主要危害树干,有时有危害主枝,每年6-9月高温多雨季节多发。症状:树干、主枝受害后,起初病部呈水渍状,后变色腐烂,并流出褐色胶 液,树干危害严重时,整株树成秃枝枯梢,甚至死亡。
防治:刮除病部并涂药,用小刀刮除病斑,再纵切裂口数条,深达木质部,然后涂以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
(6)膏药病
特点:主要发生于树冠较密闭的柚树老枝干上,也危害叶片和果实。症状:被害枝干、叶片或果实上长出白灰色或浅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菌子实体,犹如贴着膏药一样,故称膏药病。
防治:结合修剪,消除带病枝条,如发现病害,可用小刀刮除菌膜,再涂抹石硫合剂或高浓度的硫胶悬剂。
(7)黄斑病
特点: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影响树势及产量,也影响受害果的商品价值。
症状:叶片受害后,叶背出现大小不一的黄色斑块,最后发展成黑褐色的脂斑,果实受害后,在果皮上出现红褐色斑点,病菌侵染果皮表层,不侵染果肉。
防治: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培养健壮树势,提高抗病力;冬季扫除地面落叶,深埋或烧毁,喷布波尔多液,消灭越冬病菌;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铜制剂、硫制剂、多菌灵类及托布津类杀菌剂。
(8)煤烟病
特点:是蚧类、蚜虫和白粉虱等害虫的排泄物被煤烟病菌寄生而诱发的一种病害。
症状:表现在叶片、枝条和果实表面结一层薄膜状的黑色物。防治:喷药防治可用松脂合剂、机油乳剂等。(9)青霉病和绿霉病
特点:是蜜柚果实贮藏运输中较重要的病害,常造成大批果实腐烂变质。症状;发病初期果皮软化、水渍状、略凹下,色泽比健全果皮略淡,以手指轻压极易破裂,而后在病斑中央长出白色霉状物,并迅速扩展成白色圆形霉斑,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迅速扩展,深入果内,几天可以扩展到整个果实,导致全果腐烂。
防治:采果、运输防止果实受伤。(10)褐色蒂腐病
特点:是果实贮藏期重要病害之一,也危害枝干,引起流胶。
症状:果实被侵染后,通常是从蒂部开始腐烂,发病初期病部呈水渍状,出现淡褐色病斑,后迅速扩大,变成灰褐色或褐色的圆形大斑,病果散发出一种带有刺激性的芳香气味,果肉苦酸。
防治:采果、运输防止果实受伤。
4、虫害种类、特点、防治(1)红蜘蛛
特点: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害虫,又叫橘全爪螨,红叶螨,主要以口针刺破叶片,绿色枝梢及果实表皮,吸取汁液,造成表面呈现许多灰白色细碎条斑,严重影响树势与果实外观。
防治:作好冬季清园工作;抓住红蜘蛛的两次发生高峰期(5月上旬至6月中旬和9-10月份)和越冬期(12月至1月上旬)进行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石硫合剂、哒螨灭类乳剂、阿维菌素制剂、松胎合剂等。
(2)锈壁虱
特点:是柚树一种重要的螨类虫害,常群集在果面、叶片及绿色枝梢上通过刺破表皮吸取汁液。被害叶片初呈黄褐色,后变黑褐色,引起落叶,果皮受害后变黑褐色、粗糙,布满龟裂网状细纹,俗称“乌番”。
防治: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加强观察,若发现20%叶片有锈壁虱,应立即喷药防治,药剂可用石硫合剂、松脂合剂、阿维菌素制剂、哒螨灭类乳剂等。
(3)介壳虫
特点:危害蜜柚的介壳虫有很多种,其中比较严重的有吹绵蚧、堆蜡粉蚧、矢尖蚧、褐圆蚧、黑点蚧、红圆蚧等。主要是在枝条、叶片和果实上吸食汁液,叶片受害后变黄退绿,果实受害后不能充分成熟和着色。
防治:结合修剪,剪除严重危害枝叶,保持树体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药剂喷施可选用:松脂合剂、机油乳剂、吡虫啉类、扑虱灵类及部分低毒其他杀虫剂等。
(4)橘粉虱
特点:是一种爆发性和杂食性害虫,主要集中在群集新梢嫩叶的背面吸食汁液,使叶片失水、失绿、卷曲,严重时也危害老叶及果实。
防治:橘粉虱虫卵集中产于新梢叶背,成虫若虫群集新梢嫩叶的背面吸食汁液,应及时抹除新梢及隐蔽枝,可铲除90%左右的有效虫源;药剂可选用:吡虫啉类杀虫剂、机油乳剂、松脂合剂等。
(5)柑橘天牛
特点:主要以幼虫危害蜜柚树干及枝条。被害树干上出现孔洞,纵横交错的蛀道光滑或充满粪屑,影响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输送,导致树势衰弱,叶片黄化,严重时造成枝枯树死。
防治:抓捕成虫,在成虫盛发期进行人工捕杀;钩杀幼虫,幼虫如已深蛀到木质部,可用钢丝从洞口插入孔道钩杀幼虫;及早剪除被害枝梢,在幼虫盛发期,发现枯萎枝立即剪除,以防止蛀入大枝。
(6)潜叶蛾
特点:是柚树嫩梢期最主要的害虫,成蛾产卵于夏秋梢嫩叶背面,幼虫潜入叶表皮下潜食叶肉,形成银白色弯曲蛀道,使叶片卷缩硬化,影响柚树新梢生长,延迟幼年果树结果,影响成年树产量。防治:控制柚梢,抹芽控制夏梢和早发秋梢,切断食源;药剂防治,放梢后,在新梢柚出1厘米长的芽时第一次喷药,隔5-7天再喷一次,连喷3-4次,药剂可选用:菊酯类杀虫剂、吡虫啉类杀虫剂等。
(7)蚜虫
特点:幼年树,结果树均有发生,主要是成虫,若虫群集在新梢幼嫩的茎和叶片上吸取汁液,能诱发煤烟病和蚁类的共生,使枝叶变黑,影响树势和果实的产量与品质.
防治:1.冬季结合修剪,剪去被害枝及有卵枝条,消灭部分越冬重卵;2药剂防治:掌握嫩梢上有蚜虫率达25%时立即喷药.药剂可选用:吡虫啉类杀虫剂.
(8)角肩蝽
特点:角肩蝽又名臭屁虫,是危害柚树果实的一种重要害虫,一年发生一代,3-4月间成虫开始产卵并危害嫩梢,花和幼果,导致落花落果:5-6月是若虫盛发期,常3-5头群集在果实上吸食,严重危害幼果。有时也辉吸食叶片,嫩梢汁液发。使枝叶枯黄,嫩枝被害处变褐干枯。
防治:药剂可选用敌茴虫,松脂合剂等。(9)花蕾蛆
特点:是柚树花蕾期的害虫。成虫似小蚊子,雌虫体长1.5---2毫米,灰黄色或暗黄褐色,雄虫略小,腹部较细,末端椭圆形.主要危害花蕾,花蕾被幼虫食害后蕾内组织被破坏,受害花蕾变成短扁肥胖的“灯笼”或“算盘子”,蕾被花瓣增厚并带绿色小点,不能开放,形成残花枯落.防治:可选用吡虫啉类,机油乳剂,菊脂类杀虫剂等进行地面施药或树冠喷药.(10)凤蝶类
特点:危害柚树的凤蝶类主要有玉带凤蝶,枯凤蝶和谎话凤蝶,主要危害苗圃和幼年树,幼虫咬食嫩叶,幼芽,严重是叶片常被吃光.6 防治:可选用菊脂类杀虫剂,细菌性杀虫剂,吡虫啉类杀虫剂等进行喷药防治.(11)食花金龟甲
特点:一年发生一代,虫体长10-------15毫米,扁椭圆形,头部黑褐色,胸背板倒碗形,暗黄色,腹面黑色,披着许多褐色的细毛,腹侧有蛋黄色的斑6对.住要危害花朵,日夜咬食,影响受精的结果,常造成严重落花.防治:1.组织人工捕杀.2.在成虫盛发期,可选药物喷撒.药剂可选用:吡虫啉类杀虫剂.菊脂类杀虫剂及一些低毒的其他化学杀虫剂.5、综合防治技术(1)、做好冬、春季清园
12月至次年2 月,气温较低,一般病虫害进入越冬状态。此阶段应以搞好柚园清园工作,首先剪除病虫枝、枯枝、荫蔽枝、病叶;然后喷一次以清除病源和消灭越冬害虫的农药,如石硫合剂、松脂合剂等。早春2 月,春梢荫发前再进行第二次清园,这时施药,既能防治越冬炭疽病和疮痂病菌,又能兼治介壳类等害虫,大大压低病虫源基数。
(2)、种草留草,合理简作,创造优良的柚园生态环境。
在柚园内采取种草留草的方法,对提高柚园的覆盖率,降低柚园夏季的温度,提高湿度,防止水土流失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可为天敌提供丰富的食料和栖息场所,增加天敌种类和数量,稳定生物群落。据本人多年的调查:种植藿香蓟或绿肥的柚园,夏季柚树树冠的温度比没有覆盖的裸露果园低3—5℃,相对湿度则高出5%左右,红蜘蛛成螨降低60%。(3)、抹芽控梢,打断病虫食物链。
潜叶蛾是柚类新梢期严重害虫之一,在春梢期为害甚少,3月下旬仅可见少量的2-3龄的幼虫为害。每年于5—10月夏秋季发生最多,特别是幼龄树一年抽梢4-5次,为害特别严重。因此,要着重抓好人工抹芽,去零留整,集中放梢,待全园80%的果树和毎树80%的新梢抽吐后统一放梢,夏梢在5月—6月上旬放梢,秋梢在8月上旬前放梢。施肥注重梢前肥和壮梢肥,梢前肥在放梢前10—15天施,以化学氮肥为主;壮梢肥在放梢后7—10天施,以磷钾肥为主。然后 根据田间虫情,进行喷药防治。抹芽控梢对防治新梢期的溃疡病、炭疽病、蚜虫、木虱等病虫害均有显著效果。
(4)、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柚树需肥量大,但人们施肥上经常施化学氮肥为主,忽视磷、钾肥及硼、镁、锌等微量元素的施用,致使产量和质量都受影响,因此,应做好柚树的因土配方施肥,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的科学施肥,合理搭配氮、磷、钾及增施微量元素,这样不但能提高产量和质量,而且能提高植株抗病性,有效地减轻多种病害的发生为害。
此外,土壤干旱,肥水不足,致使树势衰弱,新梢抽发不整齐,常造成炭疽病、红蜘蛛、锈蜘蛛、木虱等病虫加剧为害。因此,柚园在干旱季节要及时灌溉和施肥,不仅能预防多种病虫害和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也能增强树势,提高对病虫的抵抗力。
(5)、科学用药,保护利用天敌。
一年四季春暖夏暑秋爽冬寒,柚树吐梢、开花、结果和休眠,这就构成了柚园生物种群的季节性变动,进而引起生物群落在组成和数量上的升降更迭。根据这种变化规律,应按照防治指标,选准防治适期和对口农药,进行施药防治。主要抓好四个防治关键时期:
①、3月至5月中旬,温度适宜,在此期间,利于病害的侵入;柚园新梢抽发,食料丰富,利于害虫的发生。多数病虫害在这一季节出现第一次高峰,而害虫天敌数量比较少,不能控制病虫的为害,此时也是压低全年病虫基数的最好时机,这一时期主要采取化学防治。主要病虫害有溃疡病、炭疽病、疮痂病、黑星病、红蜘蛛、介壳虫,卷叶蛾、花蕾蛆、桔实雷瘿蚊、象甲等。近年来,黑星病和桔实雷瘿蚊为害突出,这段时间应抓好这一病一害的防治。黑星病的防治时期重点在花期至幼果期,即在谢花后1个月至1个半月内进行;桔实雷瘿蚊的化学防治应抓好地面喷药和树冠喷药相结合,抓好第一代防治是关健,时间是3月底至4月中旬。
②、5月下旬至6月份,主要防治红蜘蛛、锈蜘蛛、褐腐疫病、兼治潜叶蛾、蚧壳虫、炭疽病等。
③、7月至9月,气温高,日照强,前期雨水少,后期干旱,一般害虫已结束取食而进入越夏垫伏,害虫种类减少,数量降低,而害虫天敌数量、种类不断增加。在春季阶段防治效果好的柚园,可不再施药防治,注意保护天敌,加强肥水管理,创造一个优良的柚园生态环境,稳定天敌种群。在这阶段,由于是红锈蜘蛛为害果实、潜叶蛾为害夏、秋梢的时期,应加强田间监测,当达到防治指标时,即行施药防治,在春季喷波尔多液的柚园,注意检查红蜘蛛的虫口数量。同时防治好溃疡病、炭疽病。
④、10至11月,气候温和,出现第二次病虫害发生高峰期。虽然此时虫口的数量较大,但各种天敌种群和数量都很大,对害虫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所以这阶段应加强对天敌的保护和利用,尽可能减少农药的施用,注意检查褐腐疫霉病和桔实雷瘿蚊的发生为害,若发现桔实雷瘿蚊虫果,要及时摘除,并捡拾落地虫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处理。发现褐腐疫霉病时要加强采果前的用药防治。
第二篇: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是我县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常年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60万亩次左右,约占全市农作物病虫害总发生面积的50%,搞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对我县农业生产的意义重大。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就是要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通过合理的肥水管理、健身栽培,增强水稻自身的抵抗能力,采用科学的化学防治,达到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保护水稻安全生长。
一、我县水稻上发生的主要病虫害
我市水稻上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很多,但发生面积较大、为害损失较重的主要是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褐飞虱、稻苞虫、稻蓟马等。具体在不同的稻作上发生各有差异。
早稻:稻瘟病、纹枯病、稻螟虫、稻蓟马、白背飞虱等。
中、一晚: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稻螟虫、白背飞虱、褐飞虱、稻苞虫等。
双晚:褐飞虱、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
二、综防策略
1、秧田期以“防”为主,选择抗性良种,合理安排品种布局,严格进行种子消毒和苗床消毒。根据秧田面积小、病虫发生集中且易防治的特点,及时喷药预防,培育无病壮秧。
2、分蘖期“管”、“放”结合,加强大田肥水管理,恶化病虫发生环境,充分发挥稻株自身的补偿功能,放宽防治指标,减少用药次数,保护利用天敌。
3、穗期以“保”为主,穗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多种病虫对水稻威胁大,尤其是稻曲病、稻瘟病、稻飞虱应及时施药保护,同时要减少污染,保证稻谷质量安全。
三、综防技术
1、合理安排茬口。以避开水稻易感穗颈瘟的破口期和稻瘟病发病流行高峰期的相遇。尽量减少三稻混栽现象,以减少稻螟虫的桥梁田,降低稻螟虫的危害。
2、种子处理。首先要选择抗性良种,主要针对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这是预防病虫害的最有效途径。第二,品种要常更新,防止长期种植某一品种使该品种抗性降低而导致病害流行。第三,进行种子消毒,可选用使百克或浸种灵浸种消毒,能有效预防恶苗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种传病害。
3、肥水管理。肥水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多种病虫害的发生。
肥:增加有机肥投入,氮、磷、钾比例协调,不偏施氮肥,使稻叶老健不披垂,既改善稻株营养状况,又增强抗病能力。一般要求底肥要足、追肥要早,以减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为害。配施适量硅元素,增强稻株的抗性。患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的稻草不能用来还田。
水:秧苗期防止淹苗,本田期不串灌、漫灌是预防白叶枯病、细条病传播蔓延的主要措施。要适时适度烤田,干干湿湿,可抑制纹枯病病情垂直扩展。成熟期不宜过早断水,可减轻穗瘟、稻飞虱等病虫为害。春季,一般在3月下旬灌水沤田10天左右,可有效降低稻螟虫的越冬虫源。
4、药剂防治。科学的药剂防治是解决病虫为害的最有效手段。药剂防治应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掌握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坚持达标防治和适时施药。
稻瘟病:秧田揭膜后喷药预防,大田病叶率达3%或出现急性型病斑就需施药,防治稻颈瘟掌握在稻株破口前3天施药。
纹枯病:病丛率20%,分孽期、灌浆期两次施药。
白叶枯病、细条病:秧田期喷药预防,大田见发病中心喷药封锁。稻飞虱:1000头/百丛,低龄若虫盛期施药。
稻纵卷叶螟:分孽期80头/百丛,孕穗期50头/百丛,二、三龄幼虫盛期施药。
稻螟虫:亩卵量100块或枯鞘率5%,卵孵盛期施药。
(2)选择对路农药品种
应选用高效、低毒、安全的农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宜选用BT及其复配剂,锐劲特等防治稻螟虫、稻纵卷叶螟;三环唑富士一号及其复配剂防治稻瘟病;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叶枯宁、消病灵防治白叶枯病、细条病;吡虫啉、扑虱灵防治稻飞虱。稻田严禁使用对天敌和水生动物杀伤力较强的菊酯类农药和有机磷类高毒农药。
(3)科学施药。
一是要选用新型的喷雾器,采取低容量喷雾。
二是提倡农药合理的混配、轮用。
三是用水量要足,保证药液均匀周到。
四是要对准靶标位置施药,如防治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等应将药液施于叶面,而防治稻飞虱、纹枯病施药位置是稻株的中下部。
五是施药时稻田应保持一寸深的水层一周左右,以保证防效。
第三篇:蔬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蔬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蔬菜生产已成为我县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蔬菜的产量、产值、经济效益均居其他农作物之首,是我县广大蔬菜种植户的主要经济来源。
近年来,我县蔬菜面积迅速扩大,品种日益增多,栽培方式多样,复种指数提高,特别是大量种植保护地和反季节蔬菜,使得多数蔬菜得以周年生产,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原有蔬菜作物的生态系统的平衡,加之其它经济作物、观赏植物面积的不断增加,为多种害虫发生提供了丰富的食料条件,常规性病虫频频暴发,突发性病虫威胁增大,病虫发生种类逐步增多,几乎任何一种蔬菜都可遭受病虫害的侵染。另外,由于蔬菜种类增加、保护地面积扩大、栽培方式多样、反季节栽培及调运频繁等缘故,造成原来一些次要的病虫害逐渐上升为主要病虫害;还有因长期、过量、单一使用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越来越强,防治难度越来越大。据统计,我县常年蔬菜病虫发生面积80多万亩次,防治面积90多万亩次,通过防治挽回损失1.5万吨以上。
我县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
据调查,我县发生的蔬菜病虫害有200余种,其中常年发生的虫害有5O多种,病害有70多种。在日光温室大棚蔬菜病虫中,病害重于虫害,冬春季节的霜霉病、灰霉病偏重发生,其它病虫较轻。在露地菜病虫中,虫害重于病害,病虫发生季节性明显,冬春病害重,夏季和春夏之交病虫并重,秋季虫害重。全年病害发生高峰为苗期的立枯病、猝倒病和6月份的疫病、枯萎病等,特别是辣椒、豇豆、黄瓜的疫病和瓜类的枯萎病等。全年虫害发生高峰在7~9月份,主要是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蚜虫、美洲斑潜蝇。
当前蔬菜病虫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病虫害缺乏了解:目前,蔬菜病虫害种类较多,尤其是保护地蔬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虫害发生危害严重,而不少菜农不能正确识别病虫害,缺乏植物保护基本知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能,不懂得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依赖、误用和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在病虫害暴发时“病急乱投医”,不能做到对症下药,经常会出现打“保险药”、打“马前炮药”、“马后炮药”、“乱打药”、打“高毒剧毒药”及“打错药”或不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等现象。长期使用单一种农药:有的菜农发现某种农药效果好,就长期使用,即使发现该药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下降,也不换用其它农药产品,而是采取加大药量的方法,结果随着用药量的增加,病虫害的抗药性也不断增强。如某菜农在防治番茄病毒病时,长期使用20%病毒A,而不更换其它的农药,导致防治病毒病效果降低。
二、缺乏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蔬菜病虫害的防治,长期以来依赖于化学农药防治,其弊端越来 越突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无公害蔬菜的需求量日益上升,国际上对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指标要求也越来越严。但是,目前无公害蔬菜生产中许多技术问题尚未解决,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在病虫防治中少用或不用农药,使蔬菜中农药残留不超标,又确保蔬菜不因病虫危害而降低产量和质量。可以预期,将更多地启用非化学防治手段,特别是采用生物农药、植物性农药等生物防治技术,但迄今为此,这些技术和产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无公害蔬菜生产需求。
三、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我县统一经营的规模蔬菜基地少,大多菜农种菜面积少、规模小、布局凌乱、田间管理粗放,加上菜农的素质参差不齐,病虫防治盲目性大,不利于推广和应用先进的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尽管我县在推广防虫网、黄板、杀虫灯、性诱剂、生物农药等物理和生物防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一次性投入较大、见效较慢等原因,菜农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推广的速度不快。
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主要种类: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害有病毒病、软腐病、霜霉病、炭疽病、黑斑病、黑腐病、菌核病、白锈病等。尤其以前三种病害为害最大,分布最广,并造成较大损失。主要害虫有小菜蛾、黄曲条跳甲、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蚜虫、菜青虫、菜螟等。
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1~3月,霜霉病流行,回暖时软腐病经常发生,小菜蛾、跳甲为主要害虫;
4~6月,炭疽病为重点病害,菌核病也普遍发生,小菜蛾、跳甲仍为主要害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发生严重,部分地区容易暴发;
7~9月,高温少雨,各地蔬菜面积减少,炭疽病、菌核病为主要病害,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在部分地区为主要害虫,小菜蛾继续为害;
10~12月,天气较干旱,蚜虫发生较多,病毒病容易流行,小菜蛾、菜青虫继续发生,跳甲逐步加重为害。
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防治策略 :防治病毒病以栽培抗病或耐病品种为基础,以防治蚜虫的发生为重点,防止病毒病的传播;治软腐病和其他病害时应重视农业防治,清洁田园,在搞好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使用高效低毒杀菌剂;防治小菜蛾、黄曲条跳甲等害虫时,应结合当地害虫发生实际情况,在搞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生物生化防治,并结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
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防治要点
1、选择抗病耐病品种。结合本地习惯,选择合适的品种。
2、农业防治:① 选择无病虫种子,播前进行消毒处理。适时播种,培育无病虫壮苗。② 避免连 作、实施轮作。③ 收获后及时翻耕晒畦,清洁田园,清除残株病叶,清理田园周围杂草。④ 合理安排品种布局,避免病虫扩散蔓延。⑤ 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做好排灌管理,保持灌溉水源清洁,避免串灌漫灌。菜地以高畦深沟为主,以利排灌。施肥应以腐熟有机肥和化肥结合使用,多施磷钾肥,以提高作物抗性。
3、化学防治:① 预防病毒病:可用病毒A、病毒灵、病毒必克等,结合防治蚜虫。② 预防软腐病:可用农用链霉素、农抗75-
1、铜制剂(氧氯化铜、可杀得、冠菌铜等)。③预防霜霉病:可用瑞毒霉、杀毒矾、霜脲.锰锌(杜邦克露)、安克、普力克等。④防治炭疽病:可用施保功、甲基托布津、铜制剂等。⑤防治菌核病:可用扑海因、速克灵、菌核净等。⑥ 防治小菜蛾、菜青虫:可用BT、阿维菌素(齐螨素、海正灭虫灵、爱福丁)、除尽等。⑦ 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可用抑太保、卡死克、除尽等药剂。⑧ 防治蚜虫:可用吡虫林(康福多、高效大功臣、一遍净、蚜虱净等)、丁硫克百威(好安威、好年冬)、抗蚜威等。⑨ 防治黄曲条跳甲:可用辛硫磷、杀虫双等低毒农药作淋地处理并结合叶面喷雾。
葫芦科蔬菜病虫害主要种类:葫芦科蔬菜主要病害有疫病、枯萎病、霜霉病、炭疽病、蔓枯病、白粉病、苗期猝倒病、病毒病等。主要害虫有瓜类蓟马、美洲斑潜蝇、蚜虫、瓜实蝇、斜纹夜蛾、瓜绢螟、黄守瓜、小地老虎及红蜘蛛、蛞蝓、蜗牛等。
葫芦科蔬菜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1~3月,育苗地瓜苗及初种瓜苗猝倒病容易普遍发生,枯萎病在间隔回暖季节也经常流行,3月以后霜霉病开始出现;4~6月,枯萎病严重影响黄瓜、冬瓜、西瓜、苦瓜等,霜霉病主要在黄瓜、丝瓜上发生,疫病在黄瓜、冬瓜发生严重,苦瓜上白粉病时有发生。蓟马普遍在冬瓜、西瓜、黄瓜上发生并严重危害。潜叶蝇严重为害瓜类叶片并造成较大损失,尤其是丝瓜。苦瓜上瓜实蝇、斜纹夜蛾、瓜绢螟普遍发生;7~9月,蓟马、潜叶蝇大发生,红蜘蛛也容易严重发生,炭疽病在黄瓜、丝瓜上发生较严重。病毒病较多;10~12月,蚜虫较多,病毒病伴随流行。
葫芦科蔬菜病虫害防治策略:春植瓜类以防病为主,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前提,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综合防治;秋植瓜类病虫防治并重,选用抗病品种为前提,加强农业防治措施,摸清病虫发生规律,以防为主,及时合理用药控制病虫害。
葫芦科蔬菜病虫害防治要点:
1、选择抗病优质品种。结合当地栽培习惯,选择抗病优质丰产品种。
2、农业防治:①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尽可能采用营养杯育苗,营养土要预先进行消毒处理。加强育苗地的肥水管理,适时炼苗,提高瓜苗自身抗性,培育无病虫壮苗。②选择地势较高、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新地。对老菜地必须采取轮作措施,避免连作,并及时深耕晒田。尽可能起深沟高畦,有条件的可用药剂处理土壤。③加强大田肥水管理,施足腐熟有机肥作基肥,适时追肥。做好防寒防高温措施,提高作物本身抗病能力。避免串灌漫灌,及时排出田间积水。④搞好田间清洁工作,及时清理病残体及田间杂草。采用银膜或银灰色遮光网防蚜虫、蓟马。
3、生物防治。充分利用田间天敌,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次数,推广生物生化制剂防治病虫害。
4、化学防治:① 预防病毒病:可用病毒A、病毒灵、病毒必克等。② 预防枯萎病: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灌根。据有关资料,扑海因、施保功、双效灵也有一定效果,但必须注意用药时间和用药方法。③ 防治霜霉病、疫病、炭疽病:使用药剂可参考叶菜部分。④ 防治白粉病:可用粉锈宁、农抗120、硫磺胶悬剂、腈菌唑、烯唑醇等。⑤ 防治蓟马:可用吡虫林、丁硫克百威等。⑥ 防治美洲斑潜蝇:可用阿维菌素、杀虫双、乐斯本等。若各种害虫密度较大时,可用10%除尽胶悬剂压低虫口密度。
茄科蔬菜病虫害主要种类:茄科蔬菜主要病害有青枯病、病毒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叶霉病、茄子褐纹病、绵疫病、辣椒疫病、炭疽病、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等多种病害。主要害虫有棉铃虫、烟青虫、茶黄螨、棕榈蓟马、红蜘蛛等。
茄科蔬菜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上半年茄果类主要以真菌性病害发生较严重,叶斑病、猝倒病、真菌性烂果均影响正常生产,病毒病时常发生;4月以后,螨类、蓟马开始严重危害,夜蛾类也开始钻蛀为害。青枯病发生严重,螨类、蓟马严重危害,潜叶蝇夜蛾类危害加重,一般真菌性病害普遍发生;后期干旱季节,蚜虫发生较严重并伴随病毒病流行。
茄科蔬菜病虫害防治策略:以选择抗病品种为前提,加强农业措施,提高作物自身抗病能力,及时用药控制病虫害发生。
茄科蔬菜病虫害防治要点:
1、选择抗病优质品种。因地制宜选择抗病优质丰产品种。
2、农业防治:①播前种子消毒。采用营养杯育苗并对营养土消毒处理,培育无病虫壮苗。②适时播种,避开病虫的发生高峰。③采用轮作措施,避免同科作物连作。④及时作好田园清洁工作。清理田间杂草、病残体。并对田园进行消毒处理,改善土壤条件,及时翻耕晒田。⑤加强肥水管理。采用高畦深沟种植,避免田间积水。及时排灌,禁止串灌漫灌。增施腐熟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作物抗病能力。保持田间良好通风条件,及时清理老黄叶及病虫残体。⑥防治传病媒介。如用化学药剂防治蚜虫。
豆科蔬菜病虫害主要种类:豆科蔬菜主要病害包括根腐病、枯萎病、白粉病、锈病、疫病、炭疽病、病毒病、细菌性疫病等。主要虫害包括豆野螟、潜叶蝇、豆秆蝇、豆象、蚜虫、红蜘蛛等。
豆科蔬菜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2~5月,天气有利于锈病流行,冬种豌豆处于后期,白粉病发生也相当严重,豆螟初步危害;6~9月,高温天气,豆螟、蜗类、潜叶蝇大发生,锈病、叶斑病、枯萎病等真菌病害较严重;10~翌年1月,多数冬种豆类,早期以根腐病、豆秆蝇为重点,中后期白粉病容易流行。另外,天气干燥有利于蚜虫发生,并伴随病毒病流行。
豆科蔬菜病虫害防治策略:选用抗性品种,加强栽培管理,突出重点,及时用药控制病虫发生。
豆科蔬菜病虫害防治要点:
1、选择抗病优质品种。因地制宜,选择抗病丰产品种。选择无病虫种子,播前进行种子处理。
2、农业防治:①与非豆科植物实行轮作,避免连作。②及时深翻晒田,减少田间病虫源。及时清理田问病残体及杂草。③施足基肥,及时追肥,促进植株抗病能力。④排灌及时,避免串灌漫灌。⑤幼苗期必要时采取薄膜覆盖,促进豆苗早生快长。
3、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充分利用田间天敌,开展生物防治;及时用药控制病虫害,但必须注意药剂的安全间隔期和对症下药。锈病可用腈菌唑、烯唑醇等药剂。
蔬菜田常用农药及安全使用原则
一、病虫害防治的药剂选用原则:
1、所有使用的农药都必须经过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登记。严禁使用未取得登记和没有生产许可证的农药,以及无厂名、无药名、无说明的伪劣农药。
2、尽可能选用无毒、无残或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具体来说,有以下四条原则。首先,选择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农药。如:Bt、8010、白僵菌、菜丰灵等。其次,选择特异昆虫生长调节剂农药。如:抑太保、卡死克、除虫脲、灭幼脲、农梦特等。第三,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敌百虫、辛硫磷、克螨特、甲基托布津、甲霜灵等。第四,在灾害性病虫害造成毁灭性损失时,才选择药效为中等毒性和低残留的农药。如:敌敌畏、乐果、速灭杀丁、天王星、敌克松等。
二、农药安全使用准则:喷洒过农药的蔬菜,一定要过安全间隔才能上市。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 期不同。一般笼统地说,喷洒过化学农药的菜,夏天要过7天、冬天要过10天,才可以上市。农药使用要按照农药瓶上的说明书的规定,掌握好农药使用的范围、防治对象、用药量、用药次数等事项,不得盲目私自提高使用浓度。
附:蔬菜田常用农药
生物农药:
—苏云金杆菌(BT)-各种剂型有复方菜虫菌、高效BT乳剂(粉剂)、大宝、百特宝;除虫菊酯、烟碱和鱼藤酮等。
—防病的有菜丰宁、青枯散。
生化制剂(生物合成的杀虫素与农用抗生素):
—爱比菌素(害极灭、爱力螨克)、威霸、7501、爱福丁、浏阳霉素。—多抗霉素(多氧霉素、多效霉素)、农抗120、春雷霉素、农用链霉素。特异性杀虫剂:
—抑太保、农梦特、灭幼脲、除虫脲。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杀虫剂:敌百虫、马拉硫磷、辛硫磷、百树菊酯、戊菊酯(中西除虫菊酯、多虫畏)、除虫精等。
—杀菌剂:瑞毒霉、杀毒矾、普力克、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灭病威、百科、粉锈宁、氧氯化铜。
蔬菜上可以使用的中等毒性杀虫剂:
—敌敌畏、乐果、巴丹、杀虫双、克蚜星、抗虫922、鱼藤酮、好年冬、辟蚜雾、螨克、功夫、灭扫利、马扑立克、速灭杀丁、来福灵、天王星、兴棉宝、高效灭百可、敌杀死。
蔬菜上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农药
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杀虫脒、水胺硫磷、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氧化乐果、甲基1605、1059、苏化203、3911、磷化锌、磷化铝、氯化物、氟乙铣胺、砒霜、溃疡净、氯化苦、五氯酚、二溴丙烷、401、氯丹、毒杀酚和一切汞制剂农药以及其它高毒、高残留等农药。
第四篇: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蔬菜病虫种类繁多,发生规律复杂,危害猖獗,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蔬菜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科学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治。
蔬菜种类多,栽培制度复杂,作物营养条件好,病虫种类繁多,发生规律复杂,危害猖獗,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据调查,黄山区10种主栽蔬菜中有40余种主要病虫害,绝大多数病虫害为害造成蔬菜减产5%以上,一般年份损失10%~30%,流行年份减产50%~70%。
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科学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把化学农药使用量压低到最低限度,把蔬菜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使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达到生产安全、优质无公害蔬菜的目的。
1农业防治
1.1选用抗病、专用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办法。不同的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差异很大,根据不同的气候重点防治对象,有针对性地引进良种。由于抗性品种的表现因地而异,应用时需对其抗性和丰产性能综合评价,因地制宜选用品种;同时掌握新品种的栽培特性,充分发挥其抗性和丰产的综合性能。并注意品种的抗性变化,一旦抗性丧失,要及时更新品种。
1.2应用“三新”技术培育无病虫壮苗
一是苗棚内应避免混栽,防止原有病虫侵染幼苗。二是更新传统育苗方法。应用育苗盘育苗,降低苗期病害的发生,提高秧苗素质。三是做好种子消毒。应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种子消毒方式。温汤浸种有消毒、增加种皮透性和加速种子吸胀的作用,早春茄果类和瓜类育苗采用此方法较好。化学消毒:用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15 min,捞出洗净,有钝化和杀灭病毒的效果,在反季节辣椒、茄子、番茄和迟熟辣椒上使用,能明显抑制病毒病发生;白菜类育苗常用多菌灵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2%~0.3%。四是苗床消毒。在育苗床土上用敌克松或苗菌敌等消毒以防止立枯病的发生。五是加强苗期管理,注意增光、保温和通风降湿,及时间苗定位,保证幼苗齐、匀、壮。六是发现病虫,及时拔除病苗并进行处理。
1.3针对栽培特点,配套良好的耕作制度
定植前铲除田边杂草,在蔬菜生长季节要结合整枝及时拔除病株,摘掉病叶;蔬菜收获后,清理田间残株、败叶和杂草,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不给病虫生活的寄主,这些都是防止病虫害传播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病原菌和昆虫在土壤中的残留与寄居,使得蔬菜作物在连作条件下的病虫害发生更加严重。因此,可根据不同病原菌和昆虫对寄主作物种类的选择性,通过建立良好的耕作制度有效控制病虫害,如在不同科、属作物之间进行轮作。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不仅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且可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恶化害虫的食料条件,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一项基本措施,或实行水旱轮作效果更佳。同时利用作物之间的化学他感作用原理,进行间作和套作,对于蔬菜的病虫害防治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可改善蔬菜生态条件,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1.4强根固本,增强蔬菜机体抗性
根是作物之本,只有根生长健康,才能吸收更多更全面的营养,使植株生长强壮,整个蔬菜机体抗性增强。要想根生长健康,必须创造适合蔬菜根系生长发育的环境。一是消灭土壤病原菌和虫卵。菜地大田土壤和苗床床土,常常会因病原菌和虫卵的残留而成为病虫害潜伏的场所,特别是对于土壤传播性病害更是如此。对土壤进行处理,杀死部分病原菌和虫卵是积极有效的防治方法。主要方法为深翻与晒土,可促进病残株、虫原物如菌核、卵蛹、落叶在土下腐烂,并能使潜伏在病残体或土中的病虫原物加速死亡,减少田间病源和虫口基数。二是清沟沥水,降低地下水位。蔬菜根系对水分要求较严,特别是大棚蔬菜生产,高的地下水位,不仅土壤湿度大,而且影响大棚湿度的控制,冬天还影响大棚内的温度,极易引发各种病害。三是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土壤耕作层不能少于30cm,否则不利于蔬菜根系的生长;要增施有机肥,如马来大壮有机无机肥、农丰田有机肥,这2种肥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还有多种微生物菌,对调节土壤中的微生物环境非常有利,最终使植株生长快、长势强、病虫害少、产量高、不易早衰。但农家肥和有机肥必须腐熟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病菌带入农田。
1.5加强田间管理
科学的田间管理能创造一种适合于作物生长发育且有效抑制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是控制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改善菜田内小气候,控制病害的发生与蔓延,如控制温度、湿度条件,合理安排播种期、改善田间小气候和设施内的环境调节措施,创造一种既有利于蔬菜作物生长发育又能有效抑制病虫害繁衍的环境。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调整播种期可以使作物的发病盛期与病虫原物侵染的高发期错开,达到避开病虫为害的目的。如为控制病毒病的发生,秋延茄果类蔬菜育苗不能早于7月15日;又如白菜苔软腐病的危害程度与播种期有显着关系,适当迟播可减轻危害程度。茄子、番茄适当的稀植,可以使植株通风透光,减轻病虫害,还能提高品质。田间管理得当不仅可改善作物的生长状况,而且还能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及受害后的补偿能力。推广深沟窄畦、高畦,雨停畦干,避免田间积水,可减轻病害发生。合理密植辣椒,在高温季节到来前封行,避免土壤曝晒,利于根系发育,病毒病明显减轻。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提早定植适龄番茄,可提前番茄生育期,减轻病毒病、青枯病为害。通过以上农业措施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2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物理因子和机械作用对病虫的生长发育等进行干扰,减轻或避免其对作物的危害。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防治:一是高温闷棚。夏季高温,利用7~8月的高温对土壤深翻闷棚,每隔10~15d翻耕1次,可有效地杀灭病原菌和虫卵。每年在越山蔬菜基地大力推广春菜结束后,进行高温闷棚。二是利用银灰膜防治蚜虫和病毒病。三是机械阻隔。大棚覆盖不仅用于高效的蔬菜生产,还可用于5~8月的小白菜生产,可减少雨水的冲刷,减轻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发生,有效解决伏缺问题。
3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之间的相克性进行防治或应用天然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一些化学成分,有效抑制病原菌和害虫的活动,如苦参碱防治菜青虫、豆野螟等,菜丰宁防治大白菜软腐病等。
4化学防治
药剂防治是一种辅助手段,采取农业措施能基本达到防治目的,能不用药时尽可能不用;必须用药时应选用不产生公害且有一定防治效果的生物农药,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合成有残毒的农药;以满足防治效果最佳而残毒最小的原则,制定用药的时间、浓度及方法规范并严格按其执行,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间隔天数不得少于规定的日期。
由于我县蔬菜大棚的多年连续使用和蔬菜重茬种植,使保护地蔬菜的病虫害发生危害连年加重,近几年平均每年由于病虫害的危害减产10—30%左右,个别严重的大棚减产50%左右。针对我县保护地蔬菜的生产现状,要生产绿色蔬菜,在有害生物防控方面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一、农业防治
采用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增强蔬菜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一)推广、选用抗病虫品种
选用高抗多抗优良品种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以下这些品种都非常适宜我地区栽培,抗病性好,抗逆性强,提高了各种蔬菜的品质和产量,1、黄瓜品种:津优35号、36号、38号,津绿3号、4号、8号,宛美8号,中荷系列的有中荷4号、5号、8号,2、越夏番茄品种:主要有荷兰的百利、格雷、597、3745、法国的盖伦、红太子等品种。
3、青辣椒品种:国外品种有荷兰瑞克斯旺公司的富康、3774,瑞士先正达公司的红英达、红罗丹、503、中椒104,国内生产的京研系列、冀研系列品种。
4、茄子品种:荷兰瑞克斯旺的布利塔、尼罗、10-765,10-702为最佳,国内中国农科院的京圆系列品种,快圆系列品种。
(二)种子处理
1、晒种:播种或浸种催芽前,将种子晒2-3天,可利用阳光杀灭附在种子上的病菌。
2、温汤浸种:对于未包衣的黄瓜、西红柿等蔬菜的种子用55℃温水浸种15—25 分钟均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3、用10%的盐水浸种10分钟,可将混入云豆、豆角种子里的菌核病残体及病菌漂出和杀灭,然后用清水冲洗种子,播种,可防菌核病。
4、药剂拌种:用适乐时、恶霉灵、多菌灵等杀菌剂拌种。
(三)土壤处理
1、深耕:深耕的目的是破坏病菌的生存环境,每次收获后深耕40cm,借助自然条件,如低温、紫外线等,杀死一部分病菌。
2、土壤消毒:育苗床或育苗温室土壤覆盖塑料膜,用太阳能进行土壤消毒,土温38—40℃消毒24小时,42℃6小时,48—51℃10分钟抑制根腐病等病害的发生。在夏季蔬菜换茬间隙,深耕后浇足水,盖上塑料薄膜进行高温消毒,可使上层10cm处最高温度达70℃,4-7天能够杀死大量病菌,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控防方法。
3、苗床处理:苗床应选用无病虫土壤,育苗底肥应充分腐熟、捣碎。可采用营养钵、营养方、营养盘育苗。对苗床,每亩可用多菌灵、恶霉灵、甲霜灵等可湿性粉剂1.5-2千克,拌细土20-40千克,均匀撒在苗床表面或盖种。也可播后用适乐时、普力克液剂600-800倍液浇洒苗床。
(四)定植前棚室处理
1、土壤改良:对于3年以上老棚,由于多年连作,土壤营养失衡、板结,应采取多施有机肥、使用抗重茬剂或换土等措施改良土壤;新建温室,土质不符合标准的(粘土、大粒土等)采取换土处理。
2、清园:上茬蔬菜收获后,很多病菌附在蔬菜残枝上散落田间,进入土壤中,成为下茬蔬菜的污染源。因此为减少病源菌基数,在上茬蔬菜收获后,彻底清除残枝落叶,对易感根系病害的要清除残根;对清除的病残体及残根要带出田外集中烧毁处理。结合整地收拾病株残体,铲除棚内及四周杂草,清除病虫中间寄主。
(五)轮作换茬
目前我县温室主要是冬季黄瓜和夏季西红柿轮作。而且是3年以上老棚较多,因此病虫害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应采取合理的、有计划的轮作倒茬,特别是与葱蒜类轮作或采取休耕措施,从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六)地膜覆盖栽培、滴灌技术
大棚蔬菜实行起垅定植,地膜覆盖,膜下暗灌、滴灌技术,既便于膜下沟里浇水,减少土壤蒸发量,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抑制蔬菜病害的发生发展,又可防止土传病菌的传播,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
(七)科学施肥
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按不同蔬菜对氮、磷、钾元素养分需求的适宜比例,进行配方施肥;要施足底肥,勤施追肥,结合喷施叶面肥;杜绝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和过多使用氮肥现象。这样不仅能改善土壤营养状况,促进蔬菜生育健壮,还可增强蔬菜抗病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八)采用嫁接防病技术
瓜类(黄瓜)采用南瓜嫁接技术,可有效地防治瓜类枯萎病等多种病害。嫁接后抗性强,黄瓜品质好,效果明显。
二、生物防治
对于设施菜上发生的害虫主要利用生物制剂、植物源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等来防治。
(一)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病虫害
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重要害虫。利用农用抗菌素防治病害,如农抗菌素120、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防治细菌性病害。阿维菌素用于防治红蜘蛛、茶黄螨、斑潜蝇、小菜蛾、菜青虫等瓜茄类重要害虫,均能取得较理想的高效低毒控害作用。
(二)利用植物源制剂防治害虫
利用苦参碱、烟碱、苦楝素、除虫菊等植物源农药防治多种害虫。近几年菜农使用苦参碱、烟碱、除虫菊等植物源农药防治蔬菜害虫,效果很好。
三、生态防治
生态防治法是利用蔬菜与病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从而减少和减轻病虫害发生。
(一)调节温湿度防病
由于霜霉病、灰霉病和白粉病等,在高于32℃和相对湿度低于80%的条件下,病菌不发生或发生缓慢。黄瓜、西红柿适宜光合温度为18-28℃,且上午8-12时完成光合量的70%-80%。因此,在生态上采取上午适当早揭草苫,延长光照时间,并注意适当通风,使棚温度不高于28℃,湿度不高于80%。午后闭棚,使短时间棚温升至33℃,以高温抑制病菌发生发展,然后再放风排湿。在下午高温下排湿后,夜间棚内空气湿度也相对较低,可减轻结露,有利于抑制病菌传播,减少病害的发生。
(二)适时合理浇水
在大棚蔬菜冬春寒冷期间浇水,可采取"三不浇三浇和三控"措施,即阴雨不浇,晴天浇;下午不浇,上午浇;不浇明水,浇膜下水;苗期控制浇水;连阴天控制浇水,低温时控制浇水。这样能有效地抑制疫病等喜高温高湿、耐低温病菌的发生和蔓延。
四、物理防治
(一)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采用频振式杀虫灯,在棚室密闭的前提下对棚内害虫进行诱杀;利用杀菌灯的紫色荧光对病菌进行杀灭。灯光诱杀减少了农药用量,省工、省力、方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明显。
(二)黄板诱杀
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进行诱杀。在大棚内悬挂黄色粘虫胶板,每亩悬挂20cm×30cm规格20片左右,高度与株高平齐,防治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害虫效果极佳。
(三)安装防虫网
在夏秋季害虫发生阶段,棚室的放风口用防虫网封闭,孔径为25-40目,幅宽1-1.2米,覆盖在放风口处。可有效隔离部分害虫的发生,达到防虫保菜的目的。
五、化学防治
坚持以预防为主,做到及时、准确、高效、经济、安全、环保的要求,严格控制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保证农药残留不超标。
(一)安全用药
选用植物性、生物性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农药,有限量地使用部分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执行施药后的安全间隔期,防止农药残留超标和人畜中毒现象发生。
严禁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不用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的农药新品种:
杀虫剂:吡虫啉、阿维菌素等。
杀菌剂:适乐时、施佳乐、阿米西达、扑海因、安泰生、杜邦克露等。
(二)对症适时用药
根据防治指标和病虫发生特点,选择有效药剂和最佳防治时期。病害一般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虫害一般应在2龄前进行防治。
(三)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坚持按计量要求施药和多种药剂交替使用,科学合理复配混用,克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盲目加大施用剂量和将同类药剂混合使用的错误习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合理复配混用,可起到扩大防治范围、兼治不同病虫害、降低毒性、增加药效、延缓抗药性产生等效果。
第五篇: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一都镇科技培训材料
时间:2010年3月16日
地点:镇五楼会议室
出席:镇科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村科技信息员、各村农技员、有关种植大户 内容:
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种类很多,而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稻纹枯病、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虫害主要有稻飞虱、稻瘿蚊、稻纵卷叶螟、三化螟。这些病虫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之一,如防治不好,一般每亩可损失稻谷20—30%,严重的可导致颗粒无收。因此,掌握上述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及其有效、。适用的防治方法,开展综合防治,对确保水稻增产丰收起到很大作用。
第一节水稻主要病虫害
一、稻瘟病
稻瘟病蔓延快,为害重,流行年份,一般每亩减产l0一20%,严重的40——50%以上。
(一)病状由一种半知菌引起。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此病可分别发生于叶、节、穗颈、谷粒等部位。常见的有叶瘟和穗颈瘟两种。
1.叶瘟发生在叶片上,主要有急性和慢性型病斑。急性型病斑:多在高湿时出现,病斑暗绿色,一般为椭圆型或不规则型,斑上着生大量灰霉。急性型病斑发展快,是稻叶瘟流行的预兆。慢性型病斑:是常见的类型,一般为纺缍型,叶上病斑较多时,常几个病斑相连接成为不规则的大斑,引起叶片枯死。
2.穗颈瘟发生于穗颈和枝梗上,病斑暗黑褐色,穗部受害,一般不结实或秕谷增多,严重者成“白穗”。
(二)发生特点
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种上越冬,病菌孢子借气流、雨滴、水流、昆虫传播。叶瘟以分蘖盛期和孕穗末期最易感病,穗瘟则以破口期最易感病。多雨潮湿天气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偏施、迟施氮肥,土壤干旱或长期深灌,冷水灌田或日照不足,种植感病品种,都容易诱发稻瘟病。
一般早稻重于晚稻。早稻叶瘟流行期为5月上中旬,穗颈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晚稻叶瘟流行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穗瘟为10月上中旬。
(三)主要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大部分杂优组合抗病高产,宜大面积种植。
2.种子消毒。用10%二硫氢基甲烷(浸种灵)乳油5000倍液、25%咪鲜胺(使百克)乳油2000倍液浸种。早稻48小时,中稻24-36小时。
3.合理施肥管水。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防止偏施、迟施氮肥;用水以湿润灌溉、干干湿湿为好,并适时晒田。
4.药剂防治。防治叶瘟要在发病初期用药;穗颈瘟要以预防为主,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用药一次。每亩用40%富士一号(稻瘟灵)乳油100ML,或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对水50-60公斤喷雾。
二、稻纹枯病
稻纹枯病在我市早晚稻发生普遍且严重,无论发生面积还是为害损失均居水稻病虫害之首。水稻感病后,轻的影响谷粒灌浆,重的引起稻株枯萎倒状,秕粒增加,干粒重降低,产量损失很大。
(一)病状由真菌寄生引起,为害叶片和叶鞘。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水渍状小斑点,以后病斑增多,相互愈合成不规则的大形云纹斑块,其边缘为褐色,中间灰绿色或淡褐色。病斑产生数日后,表面长出灰白色网状菌丝体,以后聚缩成白色菌丝团,再集结成褐色出现菌核。叶片上的症状和叶鞘上的基本相同。病害的发生,由下向上扩展,严重时可蔓延到剑叶,甚至造成穗部发病,出现“穿项”倒伏现象。
(二)发生特点
稻纹枯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随着灌水犁耙,漂浮水面上的菌核萌发抽出菌丝,侵入叶鞘形成病斑,在病斑上再长出菌丝,向附近蔓近,引起新病斑。以后病斑部产生菌核,落在水中,随水流传播蔓延。气温20℃以上开始发病,25—31℃和多雨情况下是病害流行的有利条件。凡高温高湿,偏施氮肥,植株柔嫩、披叶多,透光差,以及长期深水灌溉和多雨天气,发病就重。该病一般从分蘖期开始发病,分蘖后期、孕穗至抽穗期最易感病,孕穗期前后发病达到最高峰。早稻发病始期一般为5月上旬,流行期为6月上中旬;晚稻发病始期为8月中下旬,流行期为9月上中旬。
(三)主要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湿润灌溉,适时晒田。
2.适时喷药保护与防治:在分蘖期用药一次,严重的在孕穗期再用药一次。首选药剂为井岗霉素,每亩用水剂150毫升或10%粉剂50克,加足水量均匀喷雾。
三、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
细条病是目前我国水稻上唯一的植物疫对象。90年代以来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叶面受害后,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导致谷粒不饱满、空秕率增加,产量降低。据我们在北流、博白等县(市)调查,受害轻的减产5—10%,较重的减产20—30%,特别严重的减产50—70%。
(一)病状该病由细菌引起,为害叶片。病斑最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点,后在叶脉间逐渐扩展成长短不一的水渍状细条斑,呈黄褐色或橙黄色,并有许多珠状蜜黄色菌脓,以叶背居多。对光观察,条斑呈半透明状。受害严重的如火烧状。
(二)发生特点
细条病主要是通过带病种子、病稻草、病田水等传播为害的,其中带病种子是初侵染来源。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借风、雨、露水、灌溉水和人畜走动传播。高温高湿、大风、多雨是病害的流行条件,尤其是在8—9月间多暴雨、台风季节蔓延最为迅猛。偏施氮肥或种植密度过密的田块发生较重。
主要发生在晚稻,一般8月上中旬始见,8月下旬至9月上旬流行。
(三)主要防治方法
1.不从病区向无病区调种或引种,并尽量选用抗耐性较强、丰产性能较好的品种种植,带病稻草及时烧掉。
2.合理施肥,浅水勤灌,适时露晒田,严禁串灌漫漫灌实行排灌分家。
3.做好种子消毒(方法同稻瘟病)。
4.抓住关键时期及时施药。发病始期或台风过后及时防治、控制蔓延为害,发病严重的田块隔7天再用药一次。有条件的可增施黑白灰。
药剂使用方法:每亩用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25-150克、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100-125克、2%宁南霉素水剂250ML。
四、稻白叶枯病
(一)病状该病由细菌引起。水稻受害后,先在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斑点,后变成黄色长条形病斑,同健部界线明显,如波纹状;后期在叶面上有小珠状菌浓。
(二)发生特点主要在晚稻发生。前后期偏施重施氮肥,稻田渍水、受淹或禾苗受台风、大风刮伤后,都易发生或流行,在玉林一般在9月中下旬流行。
(三)主要防治方法参考细条病
五、稻飞虱
稻飞虱是远距离迁飞,具有暴发性和突发性的害虫。其种类很多,在玉林主要看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成虫有长、短翅型两种。
(一)为害状这两种飞虱均以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基部刺吸汁液,造成叶片枯黄,严重时全株枯死,出现“落窝”现象,导致减产。
(二)发生特点
稻飞虱一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成虫趋光性强,卵多产于叶鞘里;短翅型成虫产卵量大,如数量多为大发生预兆。早稻一般5月上旬始见,以第三、四代为主害代,发生为害高峰期分别为5月底至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晚稻—般8月中下旬始见,以第六、七代为主害代,发生为害高峰分别为9月上中旬、10月上中旬。白背飞虱以分蘖期、大胎期最为适宜取食,褐飞虱穗期最为适宜取食,因此,第三、六代以白背飞虱为主,第四、七代以褐飞虱为主。温暖高湿的气候有利于稻飞虱繁殖为害。一般初夏多雨、盛夏干旱的年份,易导致白背飞虱大发生;夏秋多雨,盛夏不热、晚秋暖和,有利于褐飞虱发生。水稻后期贪青徒长、田间荫蔽、高湿,对褐飞虱的发生与繁殖非常有利。
稻飞虱的天故种类很多。其中寄生卵、捕食卵的主要有稻缨小蜂和黑肩绿盲蝽;成若虫的天敌主要有螯蜂、线虫、蜘蛛和寄生菌等,它们对稻飞虱的发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
(三)主要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做到科学用水,浅水勤灌,适时露晒田,合理施肥,避免禾苗徒长贪青,抑制稻飞虱的生长繁殖。
2.保护利用天敌。如减少甲胺磷等剧毒并对天敌有杀伤作用的农药,采用选择性药剂,凋整用药时间,减少用药次数,以避免大量杀伤天敌,发挥天敌控制作用。
3.药剂防治。亩用10%吡虫啉(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5-20克;亩用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40-50公斤喷雾。
六、稻瘿蚊
稻瘿蚊,俗称标葱虫,是晚稻大害虫。70年代前,多发生于山区,80年代初开始向平原扩展为害,逐年加重,1988年大发生,部份田块颗粒无收,全市损失惨重。因防治难度较大,损失重,有些人为此谈“蚊”色变。
(一)为害状稻瘿蚊主要为害水稻生长点以及附近的腋芽。幼虫侵害水稻生长点,被害叶鞘愈合,形成淡绿色而中空的葱管状,俗称“标葱”。葱管分为甲、乙、丙型三种标葱。禾苗受害后,只长葱,不长苗,不结实。
(二)发生特点
一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以幼虫主要在蓉草、再生稻上越冬。成虫春末羽化,有趋光性,卵多散产在叶片上,初孵幼虫借露水在叶上爬行,由叶鞘间隙侵入生长点为害,老熟后在葱管内化蛹。羽化时,成虫从管顶穿孔而出。7—9月份多雨高湿年份有利于发生;凡“倒春寒”年份都有大发生的趋势。秧苗起针至现青期,本田分蘖期是最易侵害的危险期,如发生条件吻合,禾苗就会受害严重。
稻瘿蚊以第二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第三、四代为害晚稻秧田,第五、六代为害晚稻田本田,其中以第四、五代分别为晚稻秧田和本田的主害代。
稻瘿蚊寄生蜂种类较多,寄生率较高,有时可高达90%以上。
(三)主要防治方法
1.加强农业防治和健身控制栽培:早稻收割后,及时犁田耙沤并铲除田基、沟边杂草,消灭杂草及稻根腋芽、再生稻上的虫源。晚稻在7月上旬播完种、在8月5日前插完日,可分别避过或减少第三代、第六代的为害时间。施足基施,施分蘖肥,促进禾苗早生快发,及早分蘖够苗,减少为害。
2.科学用药、扑灭为害:重抓秧田防治关,可减少本田受害和防治难度。秧田防治采用毒土畦面撤施方法,效果好。每亩秧田用10%益舒宝1.2公斤,或3%米乐尔1.5公斤,或3%呋喃丹5—7公斤,拌细沙15公斤均匀撤施。施药时秧田要保持水层,并让其自然落干。旱育秧田使用喷雾法。每亩用三唑磷250克,或杀虫双200克加乐果150克加水50公斤,隔5天喷一次,连喷3次。水育秧也可用此法。如秧田漏治或防治不过关,标葱比较多;或历史发生区或大发生年份则插后应重药重肥,每亩施尿素7—10公斤,肥7—10公斤,同时每亩用益舒宝1.2公斤、或米乐尔1.5公斤、或呋喃丹6公斤拌细沙15公斤或拌肥撤施。
七、稻纵卷叶螟.
(一)为害状幼虫吐丝将叶片卷成管形虫苞,在苞内啃食叶肉留下表皮成白色条斑,严重时全田枯白,影响稻株生长,结实不饱满。
(二)发生特点稻纵卷叶螟属迁飞性害虫,一年发生7—8代。以幼虫或蛹在蓉草等杂草上越冬,但越冬虫源不易查获。因此早稻虫源主要来自外地迁入。成虫有趋光性及趋嫩绿、茂密和群集性,卵多散于叶片上。幼虫分五龄,三龄后食量大增,一头幼虫一生可为害叶片5—9张。老熟幼虫多在稻丛下部或禾叶反折作茧化蛹。一般阴天多雨、湿度大,以及禾叶过于浓绿,都利于成虫产卵和卵的孵化、以及幼虫为害。以早稻第三代(5月底6月上旬)、晚稻第六代(8月底9月上旬)为主害代,早稻常重于晚稻。
(三)主要防治方法。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50克;18%杀虫双水剂300ML;40%毒死蜱乳油60-70ML;5%氟虫腈(锐劲特)悬浮剂30-40ML。
八、三化螟(钻心虫)
(一)为害状为害苗期、分蘖期,造成枯心苗,为害孕穗期,造成枯孕穗,为害破口抽穗期,造成白穗。
(二)发生特点
以幼虫在稻桩中越冬,春季化蛹羽化,成虫具趋光性,喜在多肥、嫩绿的水稻上产卵,一块卵有卵粒几十至一—百多粒。水稻分蘖期、孕穗后期至抽穗期,蚁螟侵入率高。一个卵块孵化的蚊螟在附近稻株侵入为害,造成“枯心窝”或“白穗团”。冬春干旱暖和,有利幼虫越冬和化蛹,当年发生将较重。
一年发生4—5代,第一、三代分别为害早、晚稻秧田期和分蘖期,造成枯心苗;而第二、四代分别为害早、晚稻抽穗期,造成白穗。
(三)主要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虫源。晚稻收割后进行冬耕冬种,不留板田过冬,并在开春化蛹盛期即一般在3月中旬前,适当提早灌水耙田沤田,浸死幼虫和蛹。
2.药剂防治:20%三唑磷乳油120-150ML;5%氟虫腈(锐劲特)悬浮剂30-40ML。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35克;18%杀虫双水剂250-300ML;50%杀螟松乳油100ML。各加水45-50公斤喷雾。
第二节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一、综合防治基本概念
农作物病虫防治方法较多。有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人工防治以及法规防治等。而综合防治(也叫综合治理)就是把多种有效技术措施合理地协调运用,控制病虫害,确保增产增收,减少环境污染,保护人类健康。
水稻主要病虫综合防治,就是从维护稻田生态平衡出发,协调各种防治手段,处理好水稻、害虫天敌和有害生物之间的关系,达到有效控制病虫为害的目的。开展水稻病虫综合防治的好处,可以概括为“三增三减”,即增产、增收、增天敌,减轻病虫为害,减少农药用量,减少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开展综合防治,意义十分重大。
二、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压基数
1.压低害虫基数和减少病害的侵染来源。(1)晚稻收割后进行冬耕冬种,不留板田过冬,并在开春三化螟化蛹盛期即一般在3月中旬前,适当提早灌水耙田沤田,浸死幼虫和蛹。插秧前结合整地铲除田边、沟边杂草和再生稻,减少稻瘿蚊越冬虫源。(2)收获时将病草烧掉或沤制堆肥,不用病草扎秧苗;灌水耙田时,打捞菌核。(3)实行种子消毒,预防稻瘟病、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的发生。可用300—500倍强氯精(先将稻种预浸:早稻预浸24小时、晚稻12小时)药液浸种12小时,冲洗于净后即可摧芽。或用10%浸种灵2毫升加10公斤水搅拌均匀后,随即浸种子6公斤(无须预浸),浸种12小时。
2.种植优质奉产抗病虫耐害品种,合理安排品种布局。如大多数杂优组合对稻瘟病抗性且高产,可大面积种植,特别是历史性病区。避免大面积多年种植单一品种。
3.搞好健身栽培。(1)提倡疏播培育壮秧,同时做好秧田病虫防治工作。早稻秧苗要防治三化螟、稻瘟病,晚稻秧苗重点防治稻瘿蚊,兼治三化螟、苗瘟、细条病等病虫,保证移栽时不带或少带病虫。(2)合理施肥,科学用水。实行配方施肥,施足基肥,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注意氮、磷、钾肥的搭
配使用,切莫偏施或迟施氮肥,以免禾苗过于柔嫩贪青,招虫惹病。用水上做到浅水插秧,寸水回青,薄水分蘖,够苗晒田,抽穗扬花时回浅水灌溉,后期干干湿湿。
(二)科学用药控为害
1.坚持调查、决策,对未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坚决不用药。
2.巧用防治策略。(1)抓住重点,兼顾一般。要从单虫单病防治换变为以水稻生育期为中心的防治,主攻
一、两个重点防治对象,兼治其它病虫,能挑治的不普治,能兼治的不专治。如早稻中期主攻稻飞虱、稻纹枯病,兼治稻叶瘟、卷叶螟、三化螟,后期挑治稻飞虱、穗瘟等;晚稻秧田主攻稻瘿蚊、兼治三化螟、苗瘟等,本田中期主攻稻飞虱、稻纹枯病或细条病,兼治其它病虫,后期挑治稻飞虱、穗瘟等病虫。(2)“治小(秧)田,保大(本)田”,“压前代,控后代”。
3.合理选用农药品种。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减少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的农药。(1)杀虫剂的选用:选用杀虫双、抗虫灵、巴丹等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选用大功臣、扑虱灵、叶蝉散防治稻飞虱、稻叶蝉等;选用益舒宝、米乐尔防治稻瘿蚊。(2)杀菌剂的选用:选用三环唑、施稻灵、富士一号、灭病威等防治稻瘟病;选用井岗霉素防治纹枯病;选用施稻灵、消菌灵、叶青双防治细条病;选用强氯精、浸种灵作种子消毒药剂。
4.掌握防治适期。根据当地《病虫情报》,结合田间调查实况,确定防治期;注意农药使用有效剂量,不要随意增加用药量;改进施药方法,如防治稻瘟病、细条病、卷叶螟等叶面病虫应用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防治稻飞虱、纹枯等茎下部病虫则用粗水喷雾。防治对象基本相同的农药要轮换使用,避免病虫产生抗性。
此外,注意保护利用天敌,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