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寺庙为何多建在奇险偏远处?

时间:2019-05-14 08:5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寺庙为何多建在奇险偏远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寺庙为何多建在奇险偏远处?》。

第一篇:古代寺庙为何多建在奇险偏远处?

“峨眉天下秀”,不能不使人向而往之。从市区到山麓,汽车一晃而过。从报国寺开始进山,虽是黎明前,天空依然黑暗,茫茫夜色中,汽车在柏油路面上快速地行驶着。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1个小时过去了,汽车仍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路曼曼其修远兮”。时空使人突发奇想:这柏油路如变成羊肠小道,甚至荆棘丛生根本就没有路呢?如果没有面包,没有矿泉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仅凭两条腿跋涉,后有追兵,前途又莫测,那么,峨眉还会“天下秀”吗?翻翻有关介绍峨眉山的资料,从报国寺到金顶100余华里。秦汉时期,有方士在山上隐居,汉末三国之际,道教开始在此传教,佛教到了两晋时期才在峨眉山修建寺院。“蜀中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李白《登峨眉山》),“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据有人统计,李白“在传世的千篇诗文中,笔触到峨眉的有二十余首”(田家乐《峨眉山文史·李白诗文中的峨眉山》)。所以,真正把峨眉山“炒作”起来的,应是到了唐代的李白。从秦始皇到清朝灭亡,2000多年的历史,有一大半的时间为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百姓苦,“合”百姓苦。为了这“分”和“合”,一夜之间,项羽把20多万投降的秦兵全部活活埋在大坑里。为了这“分”和“合”,董卓从洛阳向长安迁移的时候,放起一把大火,洛阳周围200多里以内,旷无人烟,原来人口集中的黄河流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因而,那所谓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由于短暂才显得宝贵,“开元盛世”又可遇而不可求,并为史家所津津乐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500余年,百姓之苦,可想而知。由此看来,最早进入峨眉山的可能是不愿服役或者是被统治阶级抓捕的什么人。即便是方士吧,这些方士也一定不会有今天佛教所谓“净土”的概念。对他们来讲,这“净土”是安静的土地,是躲避灾难、保全生命的土地。不然,谁又愿意住进这深山老林、过着压抑、孤独、非正常人的畸形生活呢?!许多有名的大山,生存环境恶劣,且不是险,就是远。“惹不起,躲得起”,反映了居住者的辛酸和无可奈何。透过这些名胜古迹,折射出的却是我们的祖先艰难生存的历史轨迹。乐山凌云禅院有副对联,其下联为“神州惊巨变众志成城惟信多难可兴邦”。对时间老人来说,神州巨变,60年只是极其短暂的一瞬;对一代人来讲,60年前的历史,也许是刻骨铭心的,恍若昨天,还历历在目。邦者,国也。现在的邦是从“多难”中兴起来的,今后这个邦还将继续无休止地兴下去,但靠的就不再是“多难”的“轮回”。中国已跳出了噩梦般的怪圈,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当今人民的幸运。

下载古代寺庙为何多建在奇险偏远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寺庙为何多建在奇险偏远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