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所出资企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福建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所出资企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目的、依据] 为依法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规范企业的投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 行条例》和省政府《关于省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闽政[2004]16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
福建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政府国资委)依法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所出资企业)及其全资、控股子企业(以下将所出资企业及其全资、控股子企业统称企业)的投资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投资事项] 本办法所称的投资活动是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实物、股权、有价证券或无形资产等实施投资的行为。
(一)对外投资(含设立全资企业、合资合作、收购兼并、对出资企业增加注册资本等)。
(二)固定资产投资(含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等)。
1(三)金融投资(含投资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证券投资、期货投资、委托理财等)。
(四)其它投资。第四条 [省政府国资委职责]
省政府国资委依法对企业的投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一)组织研究国有资本投资导向,提出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二)评审年度投资计划,监督、检查年度投资计划的执行情况。(三)对投资项目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四)组织开展投资分析活动,必要时对重要投资项目和金融投资项目组织实施稽查、审计、后评估等动态监督管理。企业的年度投资计划执行及项目实施情况,纳入所出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五)调动和保护企业投资积极性,指导所出资企业建立健全投资决策程序和管理制度。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的其他法定职责。
本办法所称的重要投资项目是指按规定需要报国家和省政府投资管理部门(以下简称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单项投资额度达到投资企业 2 净资产20%以上或单项投资额度1亿元以上的项目;资产负债率超过70%继续投资的项目。第五条 [企业职责]
企业是投资活动的责任主体,所出资企业必须依据本办法并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和完善投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策、投资风险控制和投资失误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并报省政府国资委备案。
第六条 [监事会职责] 所出资企业监事会负责对企业执行本办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向省政府国资委报告有关情况。
第七条 [管理原则] 企业投资活动和省政府国资委对企业投资活动的监督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福建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国有资产布局结构调整方向。
(二)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三)突出主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非主业投资应当符合企业结构调整、改革改组方向,不影响主业的发展。(五)符合企业投资决策程序和管理制度。
(六)投资规模应当与企业资产规模、资产负债水平和实际筹资能力相适应。
(七)充分进行科学论证,项目预期投资收益应不低于国内同行业同期平均水平。
本办法所称的主业是指由所出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确定的并经省政府国资委确认公布的主要经营业务;非主业是指主业以外的其他经营业务。
第八条 [年度投资计划]
所出资企业应当依据其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年度投资计划,企业的投资活动应当纳入年度投资计划。年度投资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年度投资总规模及资金来源。
(二)投资方向及比重结构。
(三)投资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内容、投资额、资金构成、投资预期收益、实施年限、续建项目上一年度的计划执行情况等)。
(四)投资计划项目汇总表(详见附件三)。
(五)项目出资企业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六)其它需要说明的内容。
第九条 [投资计划管理规程] 企业年度投资计划的编制和管理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所出资企业应于每年1月底前报送年度投资计划方案。
(二)省政府国资委对所出资企业年度投资计划方案进行评审,并自收到齐全合规材料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反馈评审意见;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在15个工作日内反馈评审意见的,最多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应及时通知所出资企业,说明延期理由。
(三)所出资企业根据省政府国资委的评审意见,组织修改完善年度投资计划方案,提交董事会或相应决策机构审议并决定后,将决定的年度投资计划报送省政府国资委备案。第十条 [年度投资计划调整]
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年度投资计划。
企业如遇特殊情况需调整年度投资计划的,应当充分说明原因及调整内容,由所出资企业于每年7月15日前报送省政府国资委备案,并按规定程序申报年度预算调整计划。
第十一条 [项目管理]
省政府国资委对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一)需报省政府国资委核准或审核的项目: 企业投向省外、境外、非主业、非控股、非经营性的投资项目,期货、股票及基金等投资项目,拟从省级国有资本收益资金中申请安排资本性支出的投资项目,所出 资企业增加注册资本和新设子企业等,所出资企业均应报送省政府国资委审核或核准。其中:企业投向省外、境外的投资项目,省政府国资委审核后报省政府核准。(二)需报省政府国资委备案的项目:
未列入经省政府国资委评审的企业发展规划内的主业项目,所出资企业应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前向省政府国资委备案。
企业依据经过批准的改制方案,以经评估后的资产进行投资的,按照经批准的改制方案及有关规定执行,所出资企业应在投资行为完成后的一个月内向省政府国资委备案。
(三)需向省政府国资委报告的项目:
企业主业内的重要投资项目,所出资企业应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前向省政府国资委报告,其中:需要报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投资项目,所出资企业应在上报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时,抄报省政府国资委,并将行政主管部门的核准意见向省政府国资委反馈。(四)所出资企业管理的项目:
企业已列入经省政府国资委评审的企业发展规划内的主业项目,由所出资企业按其规定的决策程序决定,直接纳入年度投资计划。其中:重要投资项目按本条第(三)款规定办理。
企业原有的生产经营性设备的日常更新改造项目,由所出资企业负责管理。但应在报送年度投资计划执行情况时将企业的设备更新改造投资情况一并纳入分析报告报送省政府国资委。
所出资企业应严格控制第三层级及其以下子企业的对外投资,要通过管理制度和相关程序使第三层级及其以下子企业原则上不再具有投资功能。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层级,以所出资企业为第一层级企业,以所出资企业直接投资设立的子公司为第二层级企业,以第二层级企业直接投资设立的子公司为第三层级企业,以此类推。
第十二条 [申报材料]
企业申报投资项目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书面报告。
(二)项目建议书或项目申请报告(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或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董事会或相应决策机构决议。
7(四)按省政府国资委规定需提供的项目法律意见。
(五)企业近期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六)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第十三条 [项目调整] 企业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的,应当重新履行投资决策程序,并由所出资企业将决策意见及时书面报告省政府国资委:
(一)对投资额、资金来源及构成进行重大调整,致使企业负债过高,超出企业承受能力或影响企业正常发展的。
(二)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企业控制权转移的。(三)投资合作方严重违约,损害出资人利益的。
第十四条 [分析报告] 省政府国资委建立企业投资分析报告制度,所出资企业应当按照省政府国资委的要求报送企业投资分析报告。
(一)所出资企业应当在每月10日前向省政府国资委报送上月度投资分析报告,次年1月底前报送上年度投资分析报告。
8(二)所出资企业的投资分析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情况、年度投资计划执行情况、金融投资情况、项目 投资收益情况等。主要内容包括:
1、年度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包括文字说明及年度投资计划完成情况表(详见附件四)。
2、在建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情况(包括本年度计划目标完成情况、工程形象进度、资金来源及落实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的对策措施以及需要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等)及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表(详见附件五)。
3、重要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第十五条 [项目后评估] 在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后,企业应组织投资项目的后评估工作。重要投资项目的后评估报告,由所出资企业报省政府国资委备案。省政府国资委将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开展项目稽查、审计和后评估。
第十六条 [问责及追究] 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省政府国资委应当责令其改正;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七条 [解释部门]
本办法由省政府国资委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闽国资规划〔2004〕74号文中的《省属企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关于规范省属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程序的通知》(闽国资规划 〔2004〕111号)、《关于调整省属企业主业投资项目备案程序的通知》(闽国资规划〔2005〕170号)同时废止。
附件:
1、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报告工作规程
2、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表
3、企业年度投资计划汇总表;
4、企业投资计划完成情况表;
5、企业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表。
第二篇:关于转发龙岩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所出资企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转发龙岩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所出
资企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龙政办〔2011〕33号
龙岩工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龙岩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龙岩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龙岩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所出资企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68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龙岩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所出资企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依法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规范企业的投资活动,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有效防范投资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参照中央、省企业投资监督管理的有关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龙岩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依法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所出资企业)以及全资、控股子企业(以下将所出资企业以及全资、控股子企业统称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投资主要包括企业用货币资金、实物、股权、有价证券或无形资产等实施的投资活动。
(一)对外投资(含设立全资企业、控股参股企业、合资合作、收购兼并、对出资企业增加注册资本等)。
(二)固定资产投资(含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
(三)金融投资(含投资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证券投资、期货投资、委托理财等)。
(四)其它形式的投资活动。
第四条
市国资委依法对企业的投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其职责如下:
(一)组织研究国有资本投资导向,提出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二)评审投资计划,监督、检查投资计划的执行情况。
(三)对投资项目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四)组织开展投资分析活动,必要时对重要投资项目和金融投资项目组织实施稽查、审计、后评估等动态监督管理。企业的投资计划执行及项目实施情况,纳入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五)调动和保护企业投资积极性,指导企业建立健全投资决策程序和管理制度。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的其他法定职责。
本办法所称的重要投资项目是指按规定需要报国家和省政府、市政府投资管理部门(以下简称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单项投资额度6000万元(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000万元,指人民币,下同)以上的项目;资产负债率达到70%(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达到80%)继续投资的项目。
第五条
企业是投资活动的责任主体,企业必须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建立规范科学的投资决策和资本运作程序;必须依据本办法并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和完善投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投资风险控制和投资失误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并报市国资委备案。
第六条
所出资企业监事会负责对企业执行本办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向市国资委报告有关情况。
第七条
企业投资活动和市国资委对企业投资活动的监督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龙岩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国有资产布局结构调整方向。
(二)符合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方向。
(三)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
(四)突出主业,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非主业投资应当符合企业结构调整、改革改组方向,不影响主业的发展。
(六)符合企业投资决策程序和管理制度。
(七)投资规模应当与企业资产经营规模、资产负债水平和实际筹资能力相适应。
(八)充分进行科学论证,预期投资收益应不明显低于国内同行业同期平均水平。
本办法所称的主业是指由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确定的并经市国资委确认公布的主要经营业务;非主业是指主业以外的其他经营业务。
第八条
企业应当依据其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投资计划,投资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与构成。
(二)主业与非主业投资规模。
(三)投资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内容、投资额、资金构成、投资预期收益、实施年限、续建项目上一的计划执行情况等)。
(四)投资计划项目汇总表。
(五)项目出资企业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六)其它需要说明的内容。
企业投资计划中的投资项目是按照企业投资管理制度规定由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的投资项目(包括子企业的投资项目)。
第九条
企业投资计划的编制和管理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企业应于每年1月底前报送投资计划方案。
(二)市国资委对企业投资计划方案进行评审,并自收到齐全合规材料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反馈评审意见;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在10个工作日内反馈评审意见的,最多可以延长5个工作日,并及时通知企业,说明延期理由。
(三)企业根据市国资委的评审意见,组织修改完善投资计划方案,提交董事会或相应决策机构审议并决定后,将决定的投资计划报送市国资委备案。
第十条
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投资计划。
企业如遇特殊情况需调整投资计划的,应当充分说明原因及调整内容,由企业于每年7月10日前报送市国资委备案,并按规定程序申报预算调整计划。
第十一条
市国资委对企业的投资活动实行分类监管
(一)需向市国资委报告的项目:
1.已列入经市国资委评审的企业发展规划内的主业,单项投资额3000万元(含3000万元)(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000万元)以内的投资;
2.企业原有的生产经营性设备的日常更新改造项目,由所出资企业负责管理。但应在报送投资计划执行情况时将企业的设备更新改造投资情况一并纳入分析报告报送市国资委。
3.市政府指定的项目(包括代建项目)。
以上投资项目由所出资企业按其规定的决策程序决定,直接纳入投资计划;所出资企业应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前向市国资委报告,其中,需要报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投资项目,所出资企业应在上报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时,抄报市国资委,并将行政主管部门的核准意见向市国资委反馈。
(二)需报市国资委备案的项目:
已列入经市国资委评审的企业发展规划内的主业,单项投资额在3000万元—6000万元(不含6000万元)的项目(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额在6000万元以上,10000万元以下的项目)。
(三)需报市国资委审核或核准的项目:
1.已列入经市国资委评审的企业发展规划内的主业,单项投资额在6000万元(含6000万元)以上,9000万元以下(含9000万元)的项目(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单项投资额在10000万元以上,15000万元以下的项目);
2.未列入国资委评审的企业发展规划内的主业项目;
3.企业投向省外、境外、非主业、非控股、非经营性的投资项目;
4.投资商业银行、典当、期货、股票及基金等金融投资项目;
5.拟从市级国有资本收益中申请安排资本性支出的投资项目;
6.资产负债率达70%继续投资的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放宽至80%);
7.企业增加注册资本和新设子企业;
8.企业认为应报市国资委核准的项目;
9.市国资委另有规定要求核准的项目。
其中,企业投向省外、境外及投资额在9000万元(不含9000万元)(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额150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和资产负债率达70%继续投资的项目(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放宽至80%),市国资委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
所出资企业应严格控制第三层级及其以下子企业的对外投资,要通过管理制度和相关程序使第三层级及其以下子企业原则上不再具有投资功能。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层级,以所出资企业为第一层级,以所出资企业直接投资设立的子公司为第二层级企业,以第二层级企业直接投资设立的子公司为第三层级企业,以此类推。
第十二条
企业申报投资项目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书面报告。
(二)项目建议书或项目申请报告(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或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董事会或相应决策机构决议。
(四)按市国资委规定需提供的项目法律意见。
(五)企业近期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六)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十三条
企业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的,应当重新履行投资决策程序,并由所出资企业将决策意见及时书面报告市国资委:
(一)对投资额、资金来源及构成进行重大调整,致使企业负债过高,超出企业承受能力或影响企业正常发展的。
(二)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企业控制权转移的。
(三)投资合作方严重违约,损害出资人利益的。
第十四条
市国资委建立企业投资分析报告制度,所出资企业应当按照市国资委的要求报送企业投资分析报告。
(一)所出资企业应当在每月5日前向市国资委报送上月度投资分析报告,次年1月底前报送上投资分析报告。
(二)所出资企业的投资分析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情况、投资计划执行情况、金融投资情况、项目投资收益情况等。主要内容包括:
1.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包括文字说明及投资计划完成情况表。
2.在建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情况(包括本计划目标完成情况、工程形象进度、资金来源及落实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的对策措施以及需要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等)及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表。
3.重要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第十五条
在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后,企业应组织投资项目的后评估工作。重要投资项目的后评估报告,由所出资企业报市国资委备案。市国资委将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开展项目稽查、审计和后评估。
(一)企业应当在每个会计企业财务决算完成后,根据企业财务决算报告有关情况将企业投资完成情况和分析材料报送市国资委。
(二)投资项目完成(竣工)一年后,企业应当组织投资决策后评估工作,重要投资评估报告应及时上报市国资委备案。
第十六条
企业投资事项出现以下行为的,要及时查明原因,情节严重、致使企业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企业有关人员的责任,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未按规定上报核准的;
(二)未按规定要求进行可行性论证和集体研究进行决策,擅自决定重大投资事项的;
(三)对明确规定不得投资的项目进行投资的;
(四)对应备案和报告的事项未及时备案和报告的;
(五)上报时谎报、隐瞒重要情况的;
(六)与投资合作方恶意串通或进行不规范的关联交易的;
(七)通过漏报、瞒报、“化整为零”等方式故意逃避核准(审批)的;
(八)干预中介机构独立执业并发表意见的;
(九)因投资事项涉及的合同实施不当造成重大损失的;
(十)经国资委组织的专家委员会评估,企业各项目投资实施整体效果差的。
(十一)因管理不善发生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的;
(十二)损害国有出资人权益其他行为的。
市国资委相关责任人员监管不力的,市国资委应当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处理。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国资委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报告工作规程 附件:
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报告工作规程
根据《龙岩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所出资企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制定本工作规程。
一、申报
企业上报核准、备案项目时,所出资企业应履行其内部决策程序,由董事会(未设董事会的为总经理办公会)审定并做出决议后,向市国资委提出申请,并按照《暂行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提供相关材料。其中:备案项目还需填报《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表》一式五份。
企业函告报告项目时,所出资企业应按照《暂行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向市国资委提供相关材料。
二、受理
市国资委对所出资企业提交的核准、备案、报告材料进行审查,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所出资企业补齐。
三、审核
(一)核准。市国资委在受理后的20个工作日内向所出资企业提出审核意见。
需报市政府批准的项目,市政府批准所需时间不计算在上述规定期限内。
(二)备案。市国资委在受理后的15个工作日内向所出资企业出具备案意见。
因特殊情况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完成核准、备案审核工作的,市国资委应向所出资企业说明原因。
(三)报告。市国资委对报告事项一般不予函复;如对报告事项有异议,应在受理后的10个工作日内向所出资企业反馈意见。
四、其它
所出资企业应将其审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核准项目或主业内的重要投资项目的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等论证工作安排事前告知市国资委,市国资委视情参与相关工作。
所出资企业应对所有申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企业以拆分项目、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核准、备案文件的,市国资委有权撤销对该项目的核准和备案,并对有关人员按照《暂行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关闭本窗口|
第三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所出资企业国有产权变动管理暂行办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所出资企业国有产权变动管
理暂行办法
陕国资产权发[2007]417号
来源:产权处
日期:2007-11-19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所出资企业国有产权管理,规范国有股东出资人行为, 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和公司的合法权益,保障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运营,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国有产权,是指国家对企业以各种形式投入形成的权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控股比例在51%以上)各种投资所形成的应享有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国资委所出资企业(以下简称“监管企业”)及其所属全资、控股和参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划转、抵押、质押、担保、增资扩股、股权回购、公司制改造、分立、合并、解散等引起国有产权权属变动或比例增减的行为,以及监管企业及其所属的全资、控股企业设立新公司和对其他公司投资的行为。
第二章 设立公司和向其他公司投资的管理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设立公司和向其他公司投资是指监管企业及其全资、控股子企业为了特定的目的,以货币资金,实物资产、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设立新公司和对其他公司投资入股的行为。
第五条 监管企业应严格规范设立新公司和向其他企业投资入股的决策行为,建立健全相关内部管理制度,并报省国资委备案。监管企业所属全资、控股子企业设立新公司和向其他企业投资的内部管理制度,应报监管企业备案。
第六条 监管企业设立新公司或向其他企业投资,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国资委的有关规定,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第七条 原则禁止监管企业向非主业领域投资设立新公司。确须投资设立新公司的,应报省国资委审批,其中监管企业为控股及参股的,应按照省国资委的审核意见提交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审议。
第八条 监管企业的产权链条原则上不超过三级。产权链条超过三级的,监管企业应在三年内通过股权转让、划转等方式完成产权链条的收缩工作。
第九条 监管企业作为发起人在设立新公司或向其他企业投资时,应当通过参与制定发起人协议或出资人协议、拟订或修改公司章程等工作,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十条 监管企业所出资公司章程规定监管企业享有表决权低于实际出资比例的,或者分配收益的比例低于实际出资比例的,监管企业应当报经省国资委审查同意后再签署公司章程。
第十一条 监管企业审议所出资公司章程草案, 应事先听取法律事务机构的审核意见。
第十二条 监管企业及其所属全资子企业设立新公司,应在工商登记之前,及时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国有产权登记。
第三章 国有产权变动的管理
第十三条 国有产权变动是指监管企业及其所属子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划转、增资扩股、股权回购、公司制改造、分立、合并、解散等引起国有产权权属变动或比例增减的行为。
第十四条 国有产权变动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有利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维护国家和其他各方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 变动的国有产权权属应当清晰。
第十六条 监管企业国有产权变动应当做好可行性研究,重点对产权变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和职工就业的影响等进行研究。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审议,并形成书面决议。
第十七条 国有产权变动应严格履行有关审批程序,具体按下列权限审批:
(一)监管企业国有产权发生变动的,由省国资委决定;涉及控股权发生变动的,应当报请省政府批准。
(二)监管企业所属企业国有产权发生变动的,原则由监管企业审批,报省国资委备案;其中重要子企业、重大产权变动事项报省国资委审批。
(三)国有产权变动事项涉及经营层持股、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和协议转让的,须按产权关系逐级报监管企业审议后,报省国资委审批。
第十八条 重要子企业是指监管企业所属全资和控股,且占有国有资产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重大产权变动事项是指企业整体改制、分立、合并、解散的事项,以及增资扩股、股权回购、产权转让涉及放弃国有控股权的产权变动事项。
第十九条 企业国有产权变动涉及产权转让的,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国资委3号令规定,履行相关内部审议程序和报批程序,在省以上国资监管部门指定的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严格禁止场外交易。
第二十条 企业国有产权变动审批的办文时限为二十个工作日。自申报企业提交符合条件的完备申报材料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一条 国有产权变动事项经批准或者决定后,若产权比例变动或者国有产权变动方案有重大调整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报批。
第二十二条 控股和参股企业国有产权变动,在按产权关系履行完有关审批程序后,国有股东应按批准机构的审批意见提交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审议。
第二十三条 监管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国有产权变动涉及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变动和国家探矿权、采矿权以及企业其他专营权变动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四条 金融类企业国有产权变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变动按照国务院国资委19号令的规定执行。
对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份转让管理,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章 国有产权抵押、质押和对外担保的管理
第二十五条 监管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国有产权抵押、质押和对外担保的管理制度,并报省国资委备案。
第二十六条 监管企业及其所属子企业用于抵押、质押或对外提供担保的金额,原则上不得超过其所持该公司国有产权总额的50%。
第二十七条 监管企业及其所属企业抵押、质押或提供担保的单位,原则上是与本企业有产权关系的企业。
第二十八条 监管企业及其所属企业产权抵押、质押或对外担保要进行可行性论证,重点对抵押、质押、担保的必要性、合理性及风险防范与控制等进行分析和审议,形成书面决议,并在履行完内部审核程序后报省国资委备案。第二十九条 监管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向与本企业无产权关系的其他企业提供抵押、质押或担保时,应按规定进行内部审议,形成决议,报省国资委审批后实施。
第五章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
第三十条 监管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国有产权变动或用实物资产(含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应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具体应在国有产权变动等经济事项被批准或者决定后,由产权主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
第三十一条 评估机构的选择按国有产权变动等经济事项的批准权限确定;资产评估项目涉及审计的,审计机构比照评估机构的选择原则确定。
第三十二条 评估机构出具评估报告后,监管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资产评估项目核准或备案手续,资产评估项目核准文件和备案表是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办理相关变动手续的必备文件。
第三十三条 重大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实行专家评审制度。监管企业及其所属企业资产评估总额超过2亿元(含2亿元)的,省国资委原则上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第三十四条 资产占有单位在资产评估报告核准或备案前应将资产评估费用全额交省国资委专户存储;项目得到核准或备案后拨付评估机构。
第六章
国有股东代表和报告制度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国有股东代表是指由国有股股东委派,代表国有股东在公司具体行使股东权力的自然人(国家股股东代表由省国资委委派,国有法人股股东代表由持股单位委派)。
第三十六条 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可以通过其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即股东代表)出席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国有独资企业不设股东会的为董事会)行使股东权利。
第三十七条 国有股股东代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熟悉和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有资产监管的有关规定和公司章程;(二)具有相关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同时具有较高的决策水平和判断能力;(三)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公司经营管理状况,严格保守在执行受托事务中获悉的商业秘密;
(四)熟悉和理解省国资委或监管企业对公司股东会决议事项的决定,正确行使表决权,依法维护出资人的权益;
(五)省国资委或监管企业认为股东代表应当具备的其他条件。第三十八条 国有股股东代表,对下列事项承担责任:
(一)执行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二)按委托人意志履行职责;
(三)坚持同股同权同利的原则,维护国有股股东的合法权益;
(四)接受委派单位对自己行使国有股股东权利行为所进行的监督和检查;
(五)承担违反《公司法》、公司章程及国有资产管理政策行为的责任。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委托担任国有股东代表:(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二)本人与公司存在重大商业利益关系的;
(三)在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任职,且股东会审议的议题与董事会和董事、监事会和监事相关,可能影响其独立判断的;
(四)持有公司股份的自然人;
(五)省国资委或监管企业认为不适合担任股东代表的其他情形。第四十条 省国资委或监管企业法定代表人参加所出资公司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的,无需省国资委或监管企业另行授权。
第四十一条 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委托股东代表参加所出资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的,须出据“股东代表委托书”,在委托书中注明授权范围和授权期限。该委托书是股东代表在股东会、股东大会上行使表决权的书面证明。
股东代表为二人以上的,委托书中应当载明行使表决权者的姓名。第四十二条 国有股股东代表兼任公司董事或监事职务的,应准确把握两种职务的区别,正确行使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十三条 省国资委和监管企业应当通过重大事项审查、考核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监督股东代表的工作,加强对股东代表行使权利、履行职责的监督。
第四十四条 省国资委或监管企业应当事先对公司股东 会或股东大会拟审议的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并做出相应的决定。国有股股东代表在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上要严格遵照省国资委或监管企业的决定,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表决权,在行使表决权之后二十四小时内向委派单位报告其行使权利、履行职责的情况。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在企业国有产权变动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产权变动批准机构应当要求产权主体终止产权变动,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确认产权变动行为无效。
(一)产权主体、产权变动企业不履行相应的内部决策程序、批准程序或者超越权限、擅自变动企业国有产权的;
(二)产权主体、产权变动企业故意隐匿应当纳入评估范围的资产,或者向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会计资料,导致审计、评估结果失真,以及未经审计、评估,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三)产权主体与受让方串通,低价转让国有产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四)产权主体、产权变动企业未按规定妥善安置职工,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
(五)产权主体报批资料在真实性方面存在严重瑕疵的;
(六)受让方采取欺诈、隐瞒等手段影响产权主体的选择以及产权转让合同签订的;
(七)受让方在产权转让竞价、拍卖中,恶意串通压低价格,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第四十六条 对本规定第四十五条所列举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产权主体、产权变动企业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省国资委或者相关企业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应当追究赔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因受让方的原因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应当追究受让方的赔偿责任。第四十七条 社会中介机构在企业国有产权变动中违规执业的,省国资委可要求省属国有企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再委托其从事企业国有产权变动的相关业务,并提请其行业主管机关给予相应处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应当追究赔偿责任。
第四十八条 国有股股东代表未按规定履行报告制度、报告虚假情况或未按委托主体的答复意见进行表决的,由委托主体给予警告,对无视警告致使国有股权益受到侵害的,委托主体除按管理权规定免除其国有股东代表资格外,还应依法追究其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及其所属企业的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营私舞弊或玩忽职守,造成国有产权权益损失的,应视错误严重程度和经济损失大小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经济、行政的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各市、区可参照本规定,制定对所出资企业国有产权监管的具体办法。
第五十一条 暂未列入省国资委所出资企业的省属企业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国资委负责解释。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第四篇: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资监管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关于印发《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资监管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实施细则》的通知
时间:2006-12-06 文章来源:江西省国资委
各出资监管单位:
为了规范出资监管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工作,根据《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资监管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赣国资规划字[2006]334号),我委制定了《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资监管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五日
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资监管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规范省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工作,根据《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资监管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省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产权收购、长期股权投资、金融投资活动,应当遵守《办法》和本实施细则。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等;产权收购包括收购和兼并等;长期股权投资包括设立全资企业、合资合作、对出资企业追加投入等;金融投资包括投资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证券投资、期货投资、委托理财等。
第三条 企业应当按照《办法》第五条、第六条规定,制定投资决策程序和管理制度,明确相应的管理机构,并报省国资委备案。
企业投资管理制度应当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负责投资管理机构的名称、职责,管理构架及相应的权限,并明确出资人代表和项目责任人;
(二)投资活动所遵循的原则和相应的定量管理指标;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工作的管理;
(四)项目组织实施中的招投标管理、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系与实施过程的管理;
(五)产权收购、长期股权投资和金融投资项目实施与过程的管理;
(六)项目后评价工作体系建设与实施的管理;
(七)投资风险管理,重点是法律、财务方面的风险防范与重大投资活动可能出现问题的处理预案;
(八)责任追究制度。
第四条 省国资委对企业投资决策程序与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并给予指导完善。
第五条 企业投资活动应遵循《办法》第六条规定,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研究提出相应的定量管理指标,纳入企业投资管理制度。
定量管理指标应当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发展规划期内非主业资产规模占企业总资产合理比重和投资中非主业投资占总投资的合理比重的内控指标。
(二)企业发展规划期内资产负债率的控制指标。
(三)企业内部投资收益率的控制指标。未建立指标体系的企业可参考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已建立指标体系的企业也可参考相关参数进行修正。
(四)发展规划期内各类投资活动中自有资金的合理比重。
(五)产权收购、长期股权投资活动中,企业占被投资企业的股权比例的控制指标。
上述
(一)、(二)两项指标由企业在发展规划中提出,经省国资委审核确认后作为省国资委对企业投资活动监督管理的基础指标。其余三项指标作为省国资委监督管理企业投资活动的参考指标。企业可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增加相应定量管理指标。
第六条 企业应按照《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编制并报送投资计划。报送的投资计划应附有详细的文字说明材料,按照本实施细则附件1的要求填写投资计划表。投资计划表中投资项目填报重大投资项目(包括子企业投资项目),其他投资项目汇总填报投资额。
重大投资项目数额标准按企业规模、项目性质分类见附表。
第七条 省国资委按照《办法》第四条、第六条的规定,对企业投资计划的编制进行以下指导:
(一)指导企业在投资计划编制中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并依据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变化提出具体要求;
(二)指导企业做好投资计划与发展规划的衔接工作;
(三)指导企业做好投资计划与企业财务预算有关指标的衔接工作;
(四)其他事项。
第八条 省国资委按照《办法》第六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的规定,受理企业投资计划的报送、重大投资事项的报告,并依据投资计划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分类管理:
(一)备案告知管理。对实行备案告知管理的企业投资项目,一般不再回复。特殊情况下,省国资委自收到投资项目材料10个工作日内对存在问题进行提示。
(二)事前合规性审核管理。对实行事前合规性审核管理的企业投资项目,国资委在20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回复。回复一般分为下列三种方式:
1.合规性审核通过。
2.提示。对存在问题的项目,要求企业予以纠正或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3.不予合规性审核通过。对存在严重问题的项目不予合规性审核通过。
第九条 实施备案告知管理的投资项目,企业应当准备以下资料报省国资委:
(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专家论证意见;
(三)企业法律顾问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四)董事会或相应决策机构的最终决议和会议记录;
(五)有关合同(协议);
(六)有关合作单位的资信情况;
(七)省国资委需要的其它材料。
第十条 实施事前合规性审核管理的投资项目,企业应当准备以下资料报省国资委:
(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专家论证意见;
(三)企业法律顾问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四)董事会或相应决策机构的初步意见;
(五)有关合同(协议)草案;
(六)有关合资、合作单位的资信情况和股权比例;
(七)省国资委需要的其它材料。
经省国资委合规性审核通过后,企业方可组织实施投资项目,并将董事会或相应决策机构的最终决议和会议记录、有关合同(协议)报省国资委。
第十一条 省国资委对企业投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时,主要依据下列内容对投资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
(一)是否符合《办法》第六条有关规定;
(二)是否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五条定量指标的要求:
1.投资方向。在企业投资中,非主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是否超出合理范围,影响主业的发展(一般控制在10%以下);
2.投资资金构成。企业投资中,自有资金占总投资的比重是否处于合理范围内(一般为30%以上);
3.投资规模。企业总投资规模是否超出企业财务承受能力,主要是企业资产负债率是否处于合理水平;
4、长期投资股权比例。产权收购、长期股权投资活动中,企业占被投资企业的股权比例是否在合理范围内(一般为控股,主业投资可参股)。
对上述第(二)项中各项指标连续两年超出合理范围的企业,省国资委应当进行跟踪并分析原因,提出具体建议措施。
对出现下列情况的,视为存在严重问题,省国资委将对备案告知管理项目提出整改要求,对事前合规性审核项目不予审核通过:
(一)不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的;
(二)违反企业投资决策程序和管理制度的;
(三)非主业投资不符合企业调整、改革方向;
(四)资产负债水平超出企业财务承受能力的。
第十二条 省国资委对企业投资计划外追加项目,按照《办法》第十条和本实施细则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办理。
第十三条 企业在投资活动中发生重大事项,应当按照《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及时向省国资委报告,如发生《办法》第十一条
(二)、(三)项情况,省国资委依据《办法》第九条规定和本实施细则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进行管理,并对需要回复的及时回复企业。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按照《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按时报送季度、重大投资项目完成情况报表和分析材料。投资计划完成情况和分析材料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重大投资项目完成情况,按照本实施细则附件2的要求填报;
(二)季度分析材料主要对本季度重大投资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简要描述,对本季度新开工、建成投产(或完成)项目进行详细描述,对存在的问题、经验与教训的简要分析;
(三)分析材料主要反映投资计划的执行情况、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情况、重大项目投资回报情况等,对存在的问题、经验与教训的综合分析。
季度报告报送时间遇节假日顺延。
第十五条 省国资委对企业投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工作需要将有关分析材料反馈企业。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按照《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开展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并根据后评价结果,对企业投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管理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建议。企业应当在重大投资项目完成(或者竣工)一年后,编制《项目自我总结评价报告》,进行评价,得出评价结论。在此基础上,选择典型项目,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组织编制《项目后评价报告》。《项目后评价报告》应作为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项目自我总结评价报告》和《项目后评价报告》应当报省国资委备案。具体工作可参照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省国资委负责指导、管理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督促检查企业后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后评价工作的开展,并选择典型企业和项目组织开展后评价工作,及时总结交流投资经验和教训
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资监管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规范省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工作,根据《江西省国有资产
监督管理委员会出资监管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实施
细则。
第二条省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产权收购、长期股权投资、金融投资活动,应当遵守《办法》和本实施细则。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等;产权收购包括收购和兼并等;长期股权投资包括
设立全资企业、合资合作、对出资企业追加投入等;金融投资包括投资商业银行、非银行金
融机构和证券投资、期货投资、委托理财等。
第三条企业应当按照《办法》第五条、第六条规定,制定投资决策程序和管
理制度,明确相应的管理机构,并报省国资委备案。 企业投资管理制度应当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负责投资管理机构的名称、职责,管理构架及相应的权限,并明确出资人代表和
项目责任人;
(二)投资活动所遵循的原则和相应的定量管理指标;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工作的管理;
(四)项目组织实施中的招投标管理、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系与实施过程的管理;
(五)产权收购、长期股权投资和金融投资项目实施与过程的管理;
(六)项目后评价工作体系建设与实施的管理;
(七)投资风险管理,重点是法律、财务方面的风险防范与重大投资活动可能出现问题的处
理预案;
(八)责任追究制度。
第四条省国资委对企业投资决策程序与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与
企业进行沟通并给予指导完善。
第五条企业投资活动应遵循《办法》第六条规定,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研究 提出相应的定量管理指标,纳入企业投资管理制度。 定量管理指标应当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发展规划期内非主业资产规模占企业总资产合理比重和投资中非主业投资占
总投资的合理比重的内控指标。
(二)企业发展规划期内资产负债率的控制指标。
(三)企业内部投资收益率的控制指标。未建立指标体系的企业可参考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已建立指标体系的企业也可参
考相关参数进行修正。
(四)发展规划期内各类投资活动中自有资金的合理比重。
(五)产权收购、长期股权投资活动中,企业占被投资企业的股权比例的控制指标。 上述
(一)、(二)两项指标由企业在发展规划中提出,经省国资委审核确认后作为省国资
委对企业投资活动监督管理的基础指标。其余三项指标作为省国资委监督管理企业投资活动 的参考指标。企业可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增加相应定量管理指标。
第六条企业应按照《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编制并报送投资计划。
报送的年
度投资计划应附有详细的文字说明材料,按照本实施细则附件1的要求填写投资计划表
。投资计划表中投资项目填报重大投资项目(包括子企业投资项目),其他投资项目汇
总填报投资额。
重大投资项目数额标准按企业规模、项目性质分类见附表。
第七条省国资委按照《办法》第四条、第六条的规定,对企业投资计划 的编制进行以下指导:
(一)指导企业在投资计划编制中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并依据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
变化提出具体要求;
(二)指导企业做好投资计划与发展规划的衔接工作;
(三)指导企业做好投资计划与企业财务预算有关指标的衔接工作;
(四)其他事项。
第八条省国资委按照《办法》第六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 的规定,受理企业投资计划的报送、重大投资事项的报告,并依据投资计划对重大投资项目
实行分类管理:
(一)备案告知管理。对实行备案告知管理的企业投资项目,一般不再回复。特殊情况下,省国资委自收到投资项目材料10个工作日内对存在问题进行提示。
(二)事前合规性审核管理。对实行事前合规性审核管理的企业投资项目,国资委在20个工
作日内给予书面回复。回复一般分为下列三种方式: 1.合规性审核通过。
2.提示。对存在问题的项目,要求企业予以纠正或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3.不予合规性审核通过。对存在严重问题的项目不予合规性审核通过。
第九条实施备案告知管理的投资项目,企业应当准备以下资料报省国资委:
(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专家论证意见;
(三)企业法律顾问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四)董事会或相应决策机构的最终决议和会议记录;
(五)有关合同(协议);
(六)有关合作单位的资信情况;
(七)省国资委需要的其它材料。
第十条实施事前合规性审核管理的投资项目,企业应当准备以下资料报省国
资委:
(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专家论证意见;
(三)企业法律顾问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四)董事会或相应决策机构的初步意见;
(五)有关合同(协议)草案;
(六)有关合资、合作单位的资信情况和股权比例;
(七)省国资委需要的其它材料。
经省国资委合规性审核通过后,企业方可组织实施投资项目,并将董事会或相应决策机构的
最终决议和会议记录、有关合同(协议)报省国资委。
第十一条省国资委对企业投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时,主要依据下列内容对投
资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
(一)是否符合《办法》第六条有关规定;
(二)是否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五条定量指标的要求:
1.投资方向。在企业投资中,非主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是否超出合理范围,影响主业的
发展(一般控制在10%以下);
2.投资资金构成。企业投资中,自有资金占总投资的比重是否处于合理范围内(一般为30
%以上);
3.投资规模。企业总投资规模是否超出企业财务承受能力,主要是企业资产负债率是否处
于合理水平;
4、长期投资股权比例。产权收购、长期股权投资活动中,企业占被投资企业的股权比例是 否在合理范围内(一般为控股,主业投资可参股)。
对上述第(二)项中各项指标连续两年超出合理范围的企业,省国资委应当进行跟踪并分析
原因,提出具体建议措施。
对出现下列情况的,视为存在严重问题,省国资委将对备案告知管理项目提出整改要求,对
事前合规性审核项目不予审核通过:
(一)不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的;
(二)违反企业投资决策程序和管理制度的;
(三)非主业投资不符合企业调整、改革方向;
(四)资产负债水平超出企业财务承受能力的。
第十二条省国资委对企业投资计划外追加项目,按照《办法》第十条和
本实施细则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办理。
第十三条企业在投资活动中发生重大事项,应当按照《办法》第十一条规定
及时向省
国资委报告,如发生《办法》第十一条
(二)、(三)项情况,省国资委依据《办法》第九
条规定和本实施细则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进行管理,并对需要回复的及时回
复企业。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按照《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按时报送季度、重大投资项目完成情况报表和分析材料。投资计划完成情况和分析材料主要包括下列内
容:
(一)重大投资项目完成情况,按照本实施细则附件2的要求填报;
(二)季度分析材料主要对本季度重大投资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简要描述,对本季度新开工、建成投产(或完成)项目进行详细描述,对存在的问题、经验与教训的简要分析;
(三)分析材料主要反映投资计划的执行情况、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情况、重大项目
投资回报情况等,对存在的问题、经验与教训的综合分析。 季度报告报送时间遇节假日顺延。
第十五条省国资委对企业投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工作需要将有
关分析材料反馈企业。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按照《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开展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并根据后
评价结果,对企业投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管理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建议。企业应当在重大
投资项目完成(或者竣工)一年后,编制《项目自我总结评价报告》,进行评价,得出评价
结论。在此基础上,选择典型项目,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组织编制《项目后评价报告》。
《项目后评价报告》应作为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项目自我总结评价报告》和《
项目后评价报告》应当报省国资委备案。具体工作可参照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固定资产
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省国资委负责指导、管理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督促检查企业
后评价制
度的建立和后评价工作的开展,并选择典型企业和项目组织开展后评价工作,及时总结交流
投资经验和教训
第五篇:宝应县事业单位出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宝应县县级事业单位出资企业
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我县县级事业单位出资企业(以下简称“出资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出资企业,是指县级事业单位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作为出资所设立的企业。
出资企业类型包括: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指国有法人独资,下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以及国有资本参股公司(以下简称“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出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是指根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对出资企业的国有资产实施基础管理和重大事项管理。
第四条 县财政局负责出资企业国有资产综合监管,县级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出资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县级事业单位负责对其出资企业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
第五条 县级事业单位对其出资企业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履行股东义务,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防止国有资产损失。
第六条 出资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履行回报出资人的责任和义务,承担社会责任。
第七条 出资企业依法享有经营自主权,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八条 出资企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廉洁从业。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应当依法接受经济责任审计。
第九条 出资企业接受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机构依法实施的管理和监督,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十条 出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市、县有关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通过改制、重组、股份制、上市等多种方式,优化国有股权结构,不断增强出资企业活力。
第二章 国有资产基础事项管理
第十一条 出资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事项包括产权登记、资产评估、清产核资、统计评价、产权界定等。出资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由县财政局依据国家及省市规定制定。
第十二条 出资企业应当按规定办理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产权登记包括占有产权登记、变动产权登记、注销产
权登记等。出资企业产权登记工作由县财政局负责办理。
第十三条 出资企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时,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相关国有资产进行评估。县财政局批准的出资企业国有资产评估项目,由财政局负责核准或备案。除此之外的国有资产评估项目,由主管部门负责备案。
出资企业应自评估基准日起8个月内上报核准材料,应自评估基准日起9个月内上报备案材料。县级主管部门应当于终了后次年2月15日前,将本部门资产评估备案项目情况统计汇总后上报县财政局。
第十四条 出资企业发生应当或需要进行清产核资的行为时候,应当报县财政局批准。清产核资资金核实批复文件是资产损失核销以及重新核定出资企业国有资本金的依据。
第十五条 出资企业应当向出资事业单位、县级主管部门和县财政局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信息。
出资企业财务报表应当于终了后次年3月31日前由县级主管部门收集、汇总后,向县财政局报送。
出资企业实收资本中,事业单位出资额达到500万元及以上的,应当于每年7月30日前向县财政局报送半报表。
第十六条 出资企业凡产权不清晰或有争议的,应当进行产权界定。产权争议主体对方为国有的,向县财政局或市财政局申请调解或者裁定,必要时报有管辖权的县人民政府裁定;产权争议主体对方为非国有的,由出资事业单位提出处
理意见,经县级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县财政局同意后,与对方当事人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依司法程序处理。
第三章 国有资产重大事项管理
第十七条 出资企业国有资产重大事项(以下简称“重大事项”)是指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以及本办法的规定,应当由出资企业股东会(股东大会)决定的事关国有资产权益的重大事项,或者应当向出资企业股东会(股东大会)报告的事关国有资产权益的重大事项,包括:
(一)出资企业章程制定、修改;
(二)出资企业合并、分立,解散、申请破产;
(三)出资企业改制,上市,转让出资企业国有股权;
(四)出资企业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
(五)出资企业发行债券;
(六)出资企业进行重大投资,为他人提供大额担保;
(七)出资企业转让重大财产,进行大额捐赠,重大关联交易;
(八)出资企业未能清偿到期重大债务的违约情况,或者发生大额赔偿责任;
(九)出资企业主要资产被查封、扣押、冻结或者被抵押、质押,涉及的重大诉讼、仲裁;
(十)出资企业发生重大亏损或者重大损失;
(十一)出资企业分配利润;
(十二)法律、行政法规或企业章程规定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八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重大事项应当由出资事业单位决定。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重大事项由股东会(股东大会)决定。
但本办法规定应当由出资事业单位报经县级主管部门或县财政局批准同意的重大事项在出资事业单位或股东会(股东大会)作出决定前应当先行报请批准。
第十九条 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的重大事项,由出资事业单位委派的股东代表根据出资事业单位、县级主管部门或县财政局的批准文件在股东会(股东大会)会议上行使职权,其履行职责情况和结果应当及时报告出资事业单位,再由出资事业单位报告县级主管部门或县财政局。
第二十条 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章程由出资事业单位制定、修改;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参股公司章程由全体股东制定、修改。制定、修改企业章程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损害企业、出资人和债权人的权益。
出资企业章程制定、修改报县级主管部门备案。第二十一条 出资事业单位作为出资企业股东,在制定或修改企业章程过程中,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将重大事项 的管理程序和权限落实到企业章程中,以此明确出资企业经营管理层、董事会、股东会(股东大会)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维护国有资产权益。
第二十二条 出资企业下列重大事项由出资事业单位提出处理意见,经县级主管部门审议后,报财政局批准:
(一)事业单位出资额达到500万元及以上的出资企业: 1.出资企业合并、分立、解散、申请破产;
2.出资企业改制,上市,转让出资企业股权(单笔金额达到150万元及以上的);
3.出资企业增减注册资本(指事业单位增加或减少出资企业出资单笔金额达到150万元及以上的);
4.出资企业发行债券; 5.出资企业分配利润;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二)事业单位出资额在500万元以下的出资企业,且重大事项致使国有权益变动单笔金额在150万元及以上的:
1.出资企业增减注册资本;
2.出资企业合并、分立,解散、申请破产; 3.出资企业改制,上市,转让出资企业股权;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三条 除本办法第二十二条所列重大事项外,出资企业其他重大事项的批准权限和程序由县级主管部门依照法
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并报县财政局备案。
第二十四条 由县级主管部门批准的重大事项,抄送县财政局备案;由出资事业单位决定的重大事项,抄送县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 重大事项上报县财政局或县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其报送的材料主要包括:
(一)关于重大事项的请示;
(二)出资企业内部决策文件、出资事业单位内部决策文件;
(三)重大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重大事项总体方案;
(四)重大事项法律意见书、律师尽职调查报告;
(五)有关重大事项的审计、资产评估报告(包括相应的核准或备案文件)、信用评级报告、财务顾问报告;
(六)有关重大事项的协议、合同、法律文本;
(七)出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八)县财政局、县级主管部门认为必须提供的其他材料。
(一)、(二)、(七)项为必报材料,其他材料应当根据重大事项的具体内容选择报送。
第二十六条 出资企业合并、分立、改制、解散、申请破产等重大事项,应当听取企业工会的意见,并通过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七条 法律、行政法规和县人民政府规定须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的重大事项,应当报请县人民政府批准同意。
第四章 国有资产管理其他事项
第二十八条 出资事业单位依照现行人事管理权限行使任免或建议任免出资企业董事、监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利。
第二十九条 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参股公司应当依法设立监事会(或监事)。监事会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出资企业财务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出资事业单位应当承担并落实出资企业保值增值责任。对投资未达预期盈利目标以及连续亏损、资不抵债的出资企业,出资事业单位及其县级主管部门须于终了后次年的4月30日前向县财政局作出书面解释和说明。县财政局将每年定期通报出资企业亏损及资不抵债名单。县级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本部门出资企业管理者经营业绩及保值增值考核办法,报县财政局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一条 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合并、分立、改制,转让重大财产,以非货币财产对外投资,清算或者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规定应当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的,应当按照规定对有关资产进行评估。
第三十二条 转让出资企业国有股权,除按照国家规定可以直接协议转让的以外,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场所公开进行。
转让出资企业国有股权应依法评估,按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以核准或备案的评估结果为依据,确定最低转让价格。首次挂牌转让价不得低于资产评估结果。在产权交易过程中,当意向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县财政局或县级主管部门的同意后方可继续进行。
第三十三条 出资企业为上市公司的,出资事业单位所持其股份的减持、转让、质押、冻结、拍卖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第三十四条 出资企业与关联方(指出资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近亲属,以及这些人员所有或者实际控制的企业)交易应当遵循等价有偿、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在设定和履行义务时,应当取得合理对价。与关联方交易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履行决策程序。
第三十五条 出资事业单位作为出资企业股东,要正确行使股东权利,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应当按股权比例分配,同股同权,当年不予分配的,应当说明暂不分配的理由和依据。
第三十六条 出资企业纳入县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范围。出资企业按规定申报、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并根
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批复使用资金。县级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汇总、报告、监督所属出资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第三十七条 出资企业对其所出资企业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
所出资企业涉及的国有资产基础事项管理、重大事项管理,法律、行政法规和县人民政府规定应当报经县人民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十八条 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应当严格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等规定,依据有关规定进行职务消费。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出资事业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照法定的任职条件,任命出资企业管理者的;
(二)侵占、截留、挪用出资企业的资金或者应当上缴的国有资本收益的;
(三)违反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决定出资企业重大事项,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
(四)有其他不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行为,造成国有
资产损失的。
第四十条 出资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取得其他非法收入和不当利益的;
(二)侵占、挪用出资企业资产的;
(三)在出资企业改制、财产转让等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平交易规则,将出资企业财产低价转让、低价折股的;
(四)违反规定与本出资企业进行交易的;
(五)不如实向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或者与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串通出具虚假资产评估报告、审计报告的;
(六)违反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决策程序,决定出资企业重大事项的;
(七)其他侵害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行为。第四十一条 县级主管部门、县财政局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追究法律责
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行政单位尚未脱钩的企业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三条 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事业单位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以及国有参股公司的,国有资产监管职责由县财政局履行,执行本规定。国家、省、市、县政府另有规定除外。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