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沈阳市苏家屯区佟家坟沟村明代墓葬发掘报告
沈阳市苏家屯区佟家坟沟村明代墓葬发掘报告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5年5月底,沈阳市苏家屯区白清寨乡沈阳水洞管理部门在修建门房时,在地基基槽中挖出罐、碗等物品。第二天,市、区两级文物行政部门到达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初步判断为明代墓葬。6月2日—4日,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明代墓葬3座,发掘其中2座,收回和出土各类文物10余件。参加发掘人员有赵晓刚、王世业、张宏涛、刘德才、刘景海等。现将此次发掘情况报告如下: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情况:
该处墓葬发现于苏家屯区白清寨乡邓家村佟家坟沟自然村内沈阳水洞风景区南侧山坡上,距水洞大门约60米(图一)。山坡在早年平整田地时原始状态已遭破坏,坡度较大,西侧即为通向水洞的小马路,南侧为正在修建的水洞门房,北侧为山体,东侧为当地居民开的小块荒地。墓葬就是在修建水洞门房时发现的,当时出土酱釉陶器和青花瓷器等文物4件。
二、墓葬和随葬品: 根据山坡走向及墓葬的分布情况,我们以水洞门房西北角为基点,布设探方3个,编号2005STT1—T3。在三个探方中发现墓葬迹象3处,其中一处位于T3的一边,压在小马路下面,图一 墓葬地理位置图 未进行发掘(图二)。
2005STM1 位于T1和T2之中,表土下开口,距地表10—20厘米。墓葬方向60度,为一长方形石圹墓。墓葬东西长3.6米,南北宽3米,高1.2米。墓内填土为黄褐色沙石,在填土发现1铁制马掌。石圹中部偏西放置一木椁,椁内置木制双棺。定东面棺为1号棺,西面棺为2号棺。1号棺内发现头骨一具,出土铜簪1枚,头骨下见1枚铜钱,在棺中部出土数块青花瓷片和3枚铜钱。2号棺发现骨殖一具,已不完整,头部出土铜簪1枚,胸部出土4枚铜钱。(图
三、图版壹:1)
图三 M1平剖面图 图六 M2平剖面图
据水洞相关人员介绍,施工中出土的几件文物就发现于M1中,其中带流罐与酱釉碗一起出土,青花碗同锡盘(破碎严重,未收集)亦在附近出土,另一件鼓腹罐则在西南角出土。
图四
出土器物图
该墓葬共发现文物15件。其中,棺椁外出土文物5件。
带流罐 1件,M1:1,粗瓷黄褐色胎,圆唇,短颈,唇上设一尖状流,鼓肩,肩上置一竖桥耳,肩部以下内收,平底。器身上半部施酱釉,有流泪痕。口径8.2,底径7.6,通高19.8厘米(图四:
1、图版贰:1)。酱釉碗 1件,M1:2,粗瓷黄褐色胎,圆唇,敞口,圈足,内底形成两层圈足。器身半施酱釉。口径17,底径6.8,高5.8—6厘米(图四:
2、图版贰:4)。
青花小碗 1件,M1:3,尖唇,敞口,斜腹,圈足,足沿刀削为尖唇,鸡心底。除足根外遍体施釉,外壁绘青花凡字纹,圈足外有两道蓝圈。口径9,底径2.7,通高4.1厘米(图四:
3、图版贰:3)。
鼓腹罐
1件,M1:4,黄褐色粗瓷胎,圆唇,短直颈,溜肩,肩部饰有刻划纹,鼓腹,平底。器身上部施酱釉,釉层剥落严重。口径9,底径2.7,通高4.1厘米(图四:
4、图版贰:2)。
马蹄掌 1件,M1:5,铁制,锈蚀严重,中有两孔,用于钉钉子。残长10厘米(图四:5)。
1号棺内出土文物5件。
头簪 1件,M1-1:1,铜质,圆柱状,素面。长7,直径0.4厘米(图四:6)。铜钱
4枚,M1-1:2,均锈蚀严重,看不清钱文。钱外廓径均为2.1,穿径为0.6厘米。
2号棺内出土文物5件。
头簪 1件,M1-2:1,铜柱状杆,坠饰为银质,但已残,银片上有锻造的花纹。长11.3,直径2—3厘米(图四:7)。
铜钱
4枚,M1-2:2,“至道元宝”、“景德元宝”各1枚,“五铢”两枚。四枚钱外廓径均为2.1,穿径“至道元宝”与“景德元宝”为0.6,“五铢”1厘米(图五)。
图五
M1—2出土铜钱拓片
2005STM2 位于T3之中,表土下开口,墓葬在早年已遭破坏,北壁暴露于空气中。墓葬方向40度,为一略呈方形的石圹墓。墓葬东西最长2.9米,最短2.6米,南北长2.9米,高0.2—1.2米。墓内填土为黄褐色沙石。石圹中中部放置木制双棺双椁,定西面棺椁为1号棺,在椁北出一残酱釉碗,东面棺为2号棺,棺内未发现遗物。(图
六、图版壹:2)
1号棺内出土文物1件。
酱釉碗 1件,M2-1:1,口沿部分残缺。粗瓷黄褐色胎,圆唇,敞口,假圈足,底内凹。器身半施酱釉。口径17,底径6.8,高6.2厘米(图四:
8、图版贰:5)。
三、结语
从两座墓葬的结构来看,石圹墓在沈阳地区发现较少,与之相类似的墓葬曾在石台子高句丽山城城外发现过。M1出土的青花凡字纹小碗与《中国明代瓷器目录》
①一书中正德年间一青花凡字纹碗的施纹方式有类似之处,青料亦相似,应为平等青料,具有典型的明代中期特征。碗扣在罐上进行随葬的习俗在石台子山城明代墓葬和市内八王寺地区明代墓葬中均有发现。从发现的三座墓葬来看,墓葬之间有一定的排列规律,M2的年代相对可能较早。据上所述,我们初步推测该墓地的年代为明代中期。
据《沈阳市文物志》记载,以及当地居民介绍,在白清寨乡辖区内的鸡仙岭、关台沟等地均建有石筑的城墙等遗存,或谓之墩台、烽火台,有11座之多,均为明②代建筑。据此可知该墓地极有可能同附近的烽火台遗址有关。
附记:在发掘期间,沈阳市文物局、苏家屯区文管所和本单位相关人员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沈阳水洞管委会工作人员为发掘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在此表示感谢!
执笔:赵晓刚 王世业
绘图:张宏涛 韩玉岩 照相:赵晓刚 刘德才
注释:
①谈雪慧、邱东联、王建宇:《中国明代瓷器目录》P94,南方出版社,1998年11月。②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沈阳市文物志》P46,沈阳出版社,1993年3月。照片:
图版壹
1、M1墓室结构
2、M2墓室结构
图版贰
2
6
第二篇:霍家沟村妇代会调研报告
长治市郊区西白兔乡霍家沟村妇代会
调研报告
一、我村基本情况
霍家沟是长治市郊区北部的一个小村,总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700余亩山坡土地已全部退耕还林。全村191户,人口764人,其中有妇女 238人。多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指引下,以霍松勤同志为代表的村两委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广大村民、职工群众,大胆解放思想,勇于更新观念,依靠科技进步促发展,现已发展形成了集发电、化工、PVC等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循环经济 工业园区,发展中的霍家沟村劳动力就业率达到100%,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 2.3 万元,现 99%以上村民已喜迁“五化”建设一步到位、文体实施一应俱全的“文观园”欧式别墅区,率先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工业科技化,生活园林化,居住别墅化”。坚持“一企带两村”,霍家沟与窑上村和谐发展,村民同享发展成果,“城乡一体化、农村社区化”目标建设稳步推进,跨入了“全国文明村镇”行列。
二、近几年来妇代会工作情况
(一)推进科学持续发展,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霍家沟过去也曾是一个集体经济无积累,村民就业无门路,家庭收入无保障的贫困村。近年来,在霍家沟村“两委”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我村妇代会带领全村妇女队伍,按照村两委确立的“以工补农、以工兴农”的发展思路,积极投入到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经济建设中,通过始终参与“由地下向地上、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黑色向白色产业”三次转型发展,已形成了集发电、化工、PVC等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亿元,销售收入12亿元,固定资产达到12.5亿元,上缴国家各种税金5000万元,推进了农村科学发展,实现了共同富裕,原村集体经济进行了成功改制后,户均股份
达百万元以上,全村妇女劳动力就业率达到了100%,妇女领导达到30%以上,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4万元,全村呈现出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二)推进妇代会工作,为农村发展提供保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字”方针,其中“生产发展”是根本,那么推进“生产发展”,关键要靠人,农村广大妇女队伍也是一支中坚力量。为此,我们妇代会没有局限于抓妇代会日常工作,而是确立了“围绕经济抓妇代,抓好妇代促发展”的思路。
同时还解决了以下两大问题:
首先,从思想工作建设入手,努力解决“富了口袋、穷了脑袋”的问题,着力提高全体妇女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几年来,我们建立完善了《妇女学习制度》,坚持每季度开展主题学习、演讲活动,增强了全村妇女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意识,坚持在妇女队伍中深入开展看书、读报学习活动,村党总支主办的《霍家沟》小报,我们妇代会坚持每月发至每个家庭,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
在生活相对宽裕的情况下,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村民的需求。本着妇女精神文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思想,近几年来,村委投资1300万元修建起了多功能娱乐文化广场,为村民建造了一个文化娱乐活动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还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婚丧大事由红白理事会操办,继续强化殡葬制度改革,实行遗体火化、公墓安葬制度。深入开展了“平安和谐家庭”评选活动,用制度规范村民的行为,打造文明健康的新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妇女群众整体素质。
二是努力解决“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问题。全村成功改制后实现了“上班不出村,工资月月领,红利年年分”,这样部分妇女同志对岗位挑肥拣瘦,甚至有些人游手好闲,就指望年底分红来享受。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妇代会积极配合村两委制定出台了《股东分红补充规定》和《村民再就业管理规定》,这
两个管理规定实施后,消除了部分妇女挑肥拣瘦、不思进取的不良现象,调动了全体妇女的工作积极性,使妇女群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展现出了亮丽的精神风貌。
(三)推进民主管理机制,永葆了党组织的先进性。
在霍家沟村党总支93名党员中,其中有13名女党员在村里、工业园区各企业的重点岗位上担负着重要职责,发挥着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近几年来,霍家沟村党总支紧密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和推行“民考官”制度,坚持把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分解到每个党员、干部头上,实行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为了强化民主监督,我们的妇女党员坚持参加每月一次例会,主动接受每季度一次的考核测评,年末每个妇女党员、干部积极参与行述职报告,接受民意评议,从此考硬了妇女党员队伍的作风,真正夯实了妇女党员在农村的执政基石。
(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构建和谐发展环境。
近几年来,在村两委班子的带动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妇代会在狠抓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忘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做到了“两手抓、两手硬”,为了巩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成果,首先,我们坚持每周末开展以政治、经济、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妇女队伍的素质得到了不断提升;二是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建设了职教中心和藏书两万余册的村图书室,为全体妇女开展学习文化、技能培训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三是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全体妇女的凝聚力;四是持续开展“平安和谐家庭”评选活动,引领妇女群众的思想认识再上一个新高度,目前一个和谐稳定,祥和文明之风溢满全村。
(五)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打造上党人居最佳环境。
为了解决农村多年来建了折、折了建的住房重复建设问题,我们妇代会紧密配合村两委,坚持集中规划、统一建设的原则,相继投资总额达9000余万元,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共分七期工程为村民建起了141幢欧式别墅和2幢单元楼,目前99%以上村民群众已喜迁“文观园”欧式别墅区。同时带领全体妇女队伍积极投入生态文明建设,全村范围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和白化工程建设全部到位,村主干道、“文观园”别墅区大街小巷全部硬化;全村和工业园区绿化面积达到25400平方米,成活率达到95%以上,各种珍贵树木、草坪已形成多层次、多景观;通村大道两侧墙面白化完成率达到100%,全部白化后的整体布局科学合理,协调美观;净化方面,全村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和乱贴乱画等现象,商铺门前、大街小巷配备有保洁员清扫,责任区干净整洁,村内垃圾定点堆放、定时由专人清理,实现了日产日清,净化率达到100%;安装了高质量路灯159盏,亮化完成率达到100%;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场所功能齐全,美化效果良好;妇女群众分布于不同的平凡岗位各尽所能,使霍家沟村的人居环境更具特色,气候更加宜人。
发展没有止境,奋斗不可松懈。转型跨越责任重大,重振霍家雄风使命光荣。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支持下,我们霍家沟村妇代会将认真落实省、市、区妇代会精神,将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道,以郊区“三四四五”发展战略和我们规划的“3223”工程为目标,以加快转型跨越发展为主旋律,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履行好妇代会光荣而神圣的职责,以对霍家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发挥好我们的优势,团结和带领广大妇女村民群众抢抓机遇,精于实践,奋发图强,在积极参与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上下功夫,在改革创新举措上下功夫,积极投入到转型跨越伟大实践中,让妇女队伍这支强有力的中坚力量为霍家工业园区科学持续蓬勃发展贡献丽力量、锦上添花!
霍家沟村妇联
二O一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作者:成文娟联系电话:***
第三篇:关于宋家沟村发展蔬菜大棚的调研报告
关于宋家沟村发展蔬菜大棚的调研报告
西寨乡宋家沟村村主任助理李文茜
近年来,宋家沟村两委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县乡两级会议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坚持 “菜畜富民”的村域特色经济发展思路,积极引导村民发展蔬菜大棚种植,走出了一条调整产业结构的成功之路。通过近3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大棚蔬菜已经成为我村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的,近期我对宋家沟村蔬菜大棚的现状、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大棚发展现况
宋家沟村位于昔阳县西南部,隶属西寨乡,距县城约32公里,本村没有国道和省道通过,村里各小组之间由水泥路连接。2008年宋家沟村人口106户,324人,22名共产党员,村民耕地亩产值约1000元,而蔬菜亩产值约4800元,约为耕地亩产值的5倍。现阶段我村大棚特点是菜棚建筑质量低,防寒能力弱,种植环境差,冬季不易生产。
二、存在的问题
大棚蔬菜种植经历了近3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我村产业开发的重头戏,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取得的成绩让人鼓舞,可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集中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于传统农耕思想观念较重,村民认识不到位,限制
了大棚蔬菜发展
由于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不少农户对发展大棚的认识不够,种棚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不能将种植大棚当作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严重束缚了思想解放。绝大部分农民思
想观念陈旧,接受新事物意识淡薄,种植停留在传统的农作物上;
还有部分村民缺乏种植技术,别人种啥他种啥,别人干啥他干啥,边种植边摸索,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也有一部分农民形成了“以
土为本”过分依附土地的思想;还有部分村民存在“小富即安”的现象,易满足于现状,不能把结余投入扩大再生产,无法获得
更多更大的结余,缺乏改变现状的冲动和欲望;另外,绝大多数
农民缺乏开放意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在生产过
程中害怕失败,怕担风险,缺乏战略性和前瞻性眼光。
二是大棚种植缺乏专业技术支撑,经济效益低下,抵御市场
风险的能力弱,集中反映在:
1、农民缺少蔬菜生产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知识,蔬菜技术人
员数量不能满足需要,且缺乏在田间地头的实地指导。
2、农户对引进特优品种力度不够,主要还是以往的西红柿、茄子、黄瓜、辣椒等大众化品种,没有依据本村资源特色形成“一
村一品”的规模化种植。
3、一些种植户一遇到蔬菜产品及农药化肥种子市场价格波
动,就会迅速减少种植面积,有的甚至放弃,这种情况直接影响
到村里大棚蔬菜发展的良好氛围,不利于大棚蔬菜的稳定协调发
展。
三是销售渠道不畅,受外地蔬菜市场冲击,抑制菜农种植大棚的积极性。
我村的蔬菜种植总体上讲,由于数量少,技术含量低,种植成本大,在市场上竞争能力太弱,大部分菜农是自种自销。再加上外地蔬菜的调入,影响了大棚种植菜农的销售和种菜的积极性。
三、对策和建议
为切实有效解决大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动我村大棚产业开发不断向前发展,经过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形成的解决思路如下:
1、加强宣传力度,帮助村民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小组会等形式,让他们认识到:种植大棚蔬菜是投资低、收益高、见效快、适合农村发展的好项目。同时,也可以采取带出去到我县大棚种植成功的示范点实地学习参观,增长见识,让广大农民朋友切身感觉到在身边的真实例子。包村干部与村干部要各尽职责,逐门逐户做大棚种植宣传思想工作,通过深入细致地讲解和引导,让群众在思想观念上有所转变。
2、实施跑动战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种植规模引导农户自身尽力筹集建设资金,完善大棚菜地基础设施,改善种棚环境条件。如在大棚间建设各种管网和道路,同时,协
调水利部门实施打井和防渗滴灌工程。当然这些工程单靠农户自身的力量是不行的,还要靠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两委班子一定要抓住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契机,积极与县、乡两级相关部门联系,争取资金上的扶持。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小额贷款的优惠条件,加大投资;或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外资。农业发展必须形成规模优势。有规模才能有效益,产业化必须规模化。因为只有当生产有一定规模,来自周边县市的商贩才会源源不断,产品才不愁销路。所以我村蔬菜生产还应再接再厉,逐步形成区域化、规模化,最终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
3、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蔬菜产量,促进农民增收菜农种植户一定要继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通过书本、网络等方式不断了解种植技术方面的知识。村两委班子要定期组织农户召开村民小组会,通过交流学习的方式,不断提高种植技术。同时,要与县、乡农业部门及时联系,聘请农业技术员到我村进行实地指导,使大棚生产各环节都有可靠的技术保证。
4、积极发展宣传作用,打通销售渠道,形成公司与农户订单销售模式
要通过电视、报纸、广告牌、打电话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成立配菜公司,打造我村蔬菜品牌,拓宽销售渠道,争取将蔬菜打入城市超市和批发市场进行销售,提高村民的收益。
通过这次调研,将使我村村民对发展大棚蔬菜有一个新的认识,将为我村今后大棚蔬菜发展规模化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思路。
第四篇:关于筹建沈家沟村种鹿繁育及深加工场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关于筹建沈家沟村 种鹿繁深加工场的 可行性分析报告
二 0一二年七月
关于筹建沈家沟村种鹿繁育及深加工场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情况简介
沈家沟村地处样田乡南部。总户数58户,120人。总面积13518亩,其中耕地657亩,林地面积11927亩,村庄占地180亩
二、市场预测
鹿茸市场前景广阔,梅花鹿、马鹿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不但对鹿茸的需求逐年增加,而且对鹿血、鹿鞭、鹿胎、鹿肾等附产品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人工养殖的梅花鹿及马鹿在我国存栏基数较小,鹿的繁殖速度相对较慢,每年只产一胎生一仔,偶尔双生。较小的存栏基数和缓慢的繁殖速度相对于国内外日益增长的鹿茸及副产品的需要市场,鹿茸有供不应求的趋势,价格稳定且逐年增长,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前景看好。据相关机构调查,目前中国人均鹿茸消费量不到1克,远远比不上人参10克的人均消费水平。综合分析,我国的鹿业养殖和鹿产品深加工项目有待进一步扩大,鹿业市场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鹿作为药食兼用的珍稀动物,养殖优势明显,鹿产品需求量日益增大,产品供不应求。鹿茸及附产品的特殊疗效及其较强的滋补强身作用,不但广泛应用于临床,还用其开发了大量的新药、特药和中成药,同时以鹿茸及附产品生产出来的补脑液酒、饮片、粉剂、膏剂等医
疗保健和化妆品等需求逐年上升,用量较大。鹿肉、鹿尾、鹿筋、鹿皮、鹿毛绒等附产品,已进入了食品市场和轻纺市场。
三、鹿的饲养与管理
沈家沟村位于样田南部,气候较温和。选址在样田乡沈家沟村附近的山区边缘(丘陵地带),不仅具有环境好、污染少、噪音低的优点,更是饲养梅花鹿、马鹿的天赐场所,也是一项富有旅游资源的特色经济。
1、饲养成本低。梅花鹿不仅在东北可以饲养,在我国广大的地区均可繁育。鹿为反刍动物,食性杂,以粗饲料为主(与牛相似)且食量很低,所有农作物的秸杆及副产品、青枝落叶,杂草都是鹿的好饲料。由于鹿的生理特点有其野生习性,饲料转化率非常高。而我们选择的建场地址,有丰富青饲料资源,不仅可以减少精饲料喂养,降低饲养成本,比寒带地区节省 60-80%成本投入,还能达到最佳饲养效果。由于我们地处山区,气候温和,饲草充足,一般可节省 300-400 元饲料款,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经济效益更加显著。
2、管理简单。鹿属于野生动物,驯化时间短,对环境适应能力极强,不易感 染疾病,习惯于自然状态下的野生生存方式,对环境及管理要求不严,可规模圈养,不需防寒设施,饲料不需深加工处理,所以很容易饲养。本场计划采取半散养模式进行人工养殖,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增强鹿的体质和抗病力,提高鹿产品质量。
3、受益时间长。鹿寿命 20-35 岁,收获鹿茸或生产仔鹿年限在 15 年以上,鹿产品的深加工,更使鹿的附加值倍增,所以养鹿业可谓一次投入多年受益。
四、项目建设内容布局及规模
我们借鉴其他地区建设养殖场或鹿产品加工场的经验,走“由 小到大、滚动发展、逐见规模、形成产业” 的渐进道路,计划在沈家沟村南的山区边缘筹建沈家沟村种鹿繁育及深加工场,该处环境幽静,饲草丰富,地势高燥,坡度较小,砂石土壤,避风向阳,排水良好,交通便利,是养鹿的最佳选址。
经综合研究分析,该项目切实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