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衡阳联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
2010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衡阳联合基金
项目申报指南
为促进驻衡高校、科研机构围绕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衡阳市人民政府共同设立自然科学联合基金(以下简称衡阳联合基金)。
衡阳联合基金是省自然科学基金的组成部分。有关项目申请、评审和管理按照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有关规定和《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衡阳市人民政府自然科学联合基金实施方案》执行。
一、基本原则
1、依据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统筹管理,结合衡阳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及2009年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以衡阳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提出2010年衡阳联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2、衡阳联合基金主要面向驻衡高校和科研机构,促进高校、科技机构与衡阳科技、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科研方向向基础应用研究转移。驻衡高校和科研机构无法承担的项目向省内高校和科研机构招标。
3、重点突破衡阳市当前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中的综合性、基础性和超前性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
4、突出原始性创新、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和产学研结合机制。
二、支持重点
1、工业类主题
目标:解决重点产业技术瓶颈,提升核心技术含量,形成国际竞争力。(1)高品质核电用钢基础研究
(2)金属材料激光熔凝、成型、制备的相关理论与方法(3)降低有色金属熔炼回收过程烧损率的相关应用基础研究(4)钨的强韧化设计及机理研究(5)内消旋酒石酸盐松散剂合成方法
(6)从盐卤中高效分离芒硝机理及先进工艺的研究(7)冶炼含锌废渣生产硫酸锌中的重金属回收利用研究(8)外源铁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机理与技术研究(9)有色重金属清洁生产减排与污染物循环利用基础研究(10)β辐射伏特电池材料基础研究
(11)聚氨酯类弹性体的结构分析及其在电缆中的应用研究(12)机油泵、增压泵等汽车零配件的基础材料及精密加工机理研究
(13)智能化工程机械传感器控制系统可靠性研究(14)冶金装备在线故障诊断、可靠性预测智能化研究(20)冶金烧结环冷机强化传热及废热综合利用研究(15)ZrC/奥氏体相界面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形核机理研究(16)高硬质合金零件及含镍、铬、钼合金零件的切削机理(方法、途径、参数)研究
(17)普钢材料及高硬质合金材料小直径、深孔钻削理论研究(18)核子仪、核电站堆芯K1电缆、核辐射环境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19)纳米高导热变压器油的制备及其强化传热性能研究(20)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建模及运行相关技术研究(21)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理论研究
(22)深部、难开采地下矿山无轨采矿设备可视遥控装置可靠性研究
(23)精确控制各种工况下挖掘机用发电机可控硅励磁移相触发电路的应用研究(24)大型矿山机械拖动系统谐波检测与动态补偿基础研究(25)复杂井况下气密螺纹接头优化设计
(26)耐磨耐腐蚀高强钢管合金化机理及成分设计研究(27)核级钢管材及核级阀门的加工方法与工艺
2、农业类主题
目标:改良品质,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提高综合效益。(1)农作物优异亲本形成的遗传基础和优良基因资源合理组配与利用研究
(2)农田地力培肥和作物多样性栽培生态体系研究(3)农作物重要病虫害防治机理研究(4)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基因系谱研究(5)蔬菜嫁接遗传基础研究
3、医卫类主题
目标:利用医卫优势资源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在疾病防治、配套设备及材料、制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1)重要病症的病因分析、诊治干预及模型研究(2)重组人血液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研究(3)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机理研究
(4)医用碳粉湿巾治疗烧烫伤及皮肤溃疡机理研究
(5)人体植入材料、生物组织工程材料的制造方法及生物相容性基础研究
(6)现代中药成份设计基础理论与中药提取物农药残留毒性分析与脱毒方法
4、向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招标主题
目标:突出核心技术集约,打造技术战略联盟,实现行业整体跨越。
(1)钢管加工工艺(变形、热处理)及机理研究(含油套管、火电用管、高压锅炉用管、空心芯棒用管、管模用管)(2)输变电设备智能组件与运行状态监测基础研究(3)地下无轨采矿设备防爆理论(含机械、电气、液压装置)及技术策略研究
(4)无公害(如抗生素)饲料的配制机理和应用研究(5)以大米为原料制备海藻糖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第二篇:2012湖南省自然科学-常德联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2012湖南省自然科学-常德联合基金项
目申报指南
为促进省内及驻常高校、科研机构围绕常德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常德市人民政府共同设立湖南省自然科学省市(常德)联合基金(以下简称常德联合基金)。
常德联合基金是省自然科学基金的组成部分。有关项目申请、评审和管理按照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有关规定和《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常德市人民政府自然科学联合基金实施细则》执行。
一、资助的基本原则
1、本指南是依据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统筹规划,结合常德市科技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制定的。
2、常德联合基金面向常德及省内与常德市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且已注册的高校、科研机构,设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两类。
3、本联合基金旨在突破常德市当前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中的综合性、基础性和超前性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
4、常德联合基金每年集中受理项目申请一次,项目申请人须与本市合作企业认真沟通、准确选题,并在项目申报时出具与本市合作企业的合作协议。项目依托单位须确保联合基金的专款专用。
5、项目申请书由各依托单位报送至常德市科技局或省基金办(报送至省基金办的,由省基金办转交给常德市科技局),经常德市科技局审核后,推荐到联合基金管理办公室。
二、主要的资助方向
1、工业类主题:工业类主题解决重点产业技术瓶颈,提升核心技术含量,形成国际竞争力。
(1)节能型中低压变压器技术的基础研究;(*)(2)钛合金新材料技术的相关理论与方法;(*)(3)数字式位置伺服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4)光学三维测量技术与工程应用技术研究;
(5)基于MPI的高性能集群流媒体服务器的构建技术研究;(6)强噪声工业现场的语音数据的增强与处理研究;(7)超支化聚烯烃的合成、表征及应用;(8)超微细碳酸钙应用技术研究;(*)(9)LED照明产品的散热机理研究;(*)(10)靶向抗癌药物的化学合成工艺与临床前研究;(*)(11)拉莫三嗪分散片的新用途的基础研究;(*)(12)高纯度氨甲环酸注射液新用途的基础研究;(*)(13)高端印刷与包装新材料新技术研究;(*)(14)糖尿病及血管并发症机理及降糖灵胶囊药理研究;(*)(15)低浸出无菌一次性医疗器械专用关键材料技术研究;(*)(16)采用燃料级石油焦细粉部分替代制备低空气渗透性预焙阳极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17)由猪去氧胆酸合成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机理和工艺研究;(*)(18)基于食品安全和天然品质的油茶籽绿色低温制油新技术研究;(*)(19)液压缸结构、效率及可靠性的优化设计。(*)(20)高性能动力电池用泡沫镍基体海绵改性的研究;(*)(21)新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22)等离子汽相法生产氧化锑工艺技术研究。(*)
2、农业类主题:农业类主题重点围绕改良品质,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提高综合效益。
(1)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成熟期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2)杂交棉品种DNA指纹图谱库构建及其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研究;(3)异源四倍体棉花纤维细度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及应用研究;(4)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线粒体基因筛选;(5)阴离子盐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6)可溶性大米蛋白结构特性研究;(*)(7)抗蚜威绿色合成工艺技术研究;(*)(8)含胺农药废水预处理技术研究;(*)(9)杨树木材改性基础技术研究;(*)(10)观赏桃花品种花期控制机理研究;(*)(11)柑橘大实蝇的防控技术研究;(*)(12)耐高温棉花的分子适应机理及新品种创制技术研究;(*)(13)马铃薯试管苗慢生长法保存种质资源的机理研究。(*)
注:标注(*)号的为向全省高校和科研院所招标领域
第三篇:2011湖南省自然科学-衡阳联合基金
2011湖南省自然科学-衡阳联合基金
项目申报指南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衡阳市人民政府共同设立衡阳联合基金。该基金是省自然科学基金的组成部分,有关项目申请、评审和管理按照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有关规定和《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设立自然科学联合基金的协议》执行。
衡阳联合基金主要资助南华大学、湖南工学院、衡阳师范学院、衡阳市农科所、衡阳市蔬菜所承担的与衡阳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市区其他高校、科研单位可以与上述高校、科研单位实行学科、技术、专家横向联合,共同申报。上述高校、科研单位无力承担的课题向省内高校、科研单位公开招标。
衡阳联合基金资助的项目,要求突出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作用、对相关产业的集约引领作用、对产学研合作形式的示范作用和对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前瞻作用;要求与成果转化单位紧密合作,促进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优先支助与衡阳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项目。
根据衡阳实际需求和各高校、科研所的技术资源优势,提出2011年衡阳联合基金资助项目受理领域及有关研究课题。请各项目申报单位认真研究、准确选题、及时申报。
1、工业类主题
目标:解决重点产业技术瓶颈,提升核心技术含量,形成国际竞争力
(1)高品质核电用钢基础研究;
(2)金属材料激光熔凝、成型、制备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3)降低有色金属熔炼回收过程烧损率的相关应用基础研究;(4)钨的强韧化设计及机理研究;(5)绿色食用盐抗结剂的研究;(6)钙芒硝高效速溶工艺技术研究;
(7)锌系统含铜冶炼渣综合回收技术研究;(8)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机理与技术研究;
(9)有色重金属清洁生产减排与污染物循环利用基础研究;(10)β辐射伏特电池材料基础研究;
(11)聚氨酯类弹性体的结构分析及其在电缆中的应用研究;(12)机油泵、增压泵等汽车零配件的基础材料及精密加工机理研究;
(13)智能化工程机械传感器控制系统可靠性研究;(14)冶金装备在线故障诊断、可靠性预测智能化研究;(20)冶金烧结环冷机强化传热及废热综合利用研究;(15)ZrC/奥氏体相界面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形核机理研究;(16)高硬质合金零件及含镍、铬、钼合金零件的切削机理(方法、途径、参数)研究;
(17)普钢材料及高硬质合金材料小直径、深孔钻削理论研究;(18)核子仪、核电站堆芯K1电缆、核辐射环境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19)纳米高导热变压器油的制备及其强化传热性能研究;(20)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建模及运行相关技术研究;(21)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理论研究;
(22)深部、难开采地下矿山无轨采矿设备可视遥控装置可靠性研究;
(23)精确控制各种工况下挖掘机用发电机可控硅励磁移相触发电路的应用研究;
(24)大型矿山机械拖动系统谐波检测与动态补偿基础研究;(25)复杂井况下气密螺纹接头优化设计;
(26)耐磨耐腐蚀高强钢管合金化机理及成分设计研究;(27)核级钢管材及核级阀门的加工方法与工艺;(28)辐射育种与食品保鲜技术研究;(29)衡阳市核电产业发展研究;
(30)稀有金属及稀土材料、贵金属及代用材料制造技术基础研究;
(31)等强度设计理论基础研究;
(32)激光熔凝HVoFWC-Co层制备高性能轧辊筒关键技术研究;(33)高速切削技术在汽车车桥加工中应用的研究;(34)高性能水泥制备粉磨工艺技术的研究;(35)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镀膜技术研究;
(36)基于稀疏光学层析成像技术的钢管尺寸在线实时检测方法研究;
(37)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38)利用全闭环控制系统提高橡胶注射成型机整体性能的研究 ;
(39)特殊钢的高精度轧机控制技术研究;(40)焦斑光强质量控制技术研究;(41)PS膜法提取茶粕中茶皂素方法研究;(42)ADC发泡剂复配工艺技术研究;(43)光伏电缆材料及应用基础研究。
2、农业类主题
目标:改良品质,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提高综合效益(1)农作物优异亲本形成的遗传基础和优良基因资源合理组配与利用研究;
(2)农田地力培肥和作物多样性栽培生态体系研究;(3)农作物重要病虫害防治机理研究;(4)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基因系谱研究;(5)蔬菜嫁接基础研究;
(6)蔬菜优质、高产、高效、安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7)新型超级稻亲本材料的研究;(8)西甜瓜侧蔓化控技术研究。
3、医卫类主题
目标:利用医卫优势资源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在疾病防治、配套设备及材料、制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HIV病毒感染与数学建模研究;(2)重组人血液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研究;(3)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机理研究;
(4)医用碳粉湿巾治疗烧烫伤及皮肤溃疡机理研究;(5)人体植入材料、生物组织工程材料的制造方法及生物相容性基础研究;
(6)现代中药成份设计基础理论与中药提取物农药残留毒性分析与脱毒方法;
(7)新药物靶标G蛋白偶联受体APJ药物筛选及高血压调控功能研究;
(8)心肌梗塞的病因分析及数学模型研究;
(9)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及基诊治与综合干预研究;(10)ADFMChR抗人大肠癌临床前期实验研究;(11)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干预策略及评价研究。
4、向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招标主题
目标:突出核心技术集约,打造技术战略联盟,实现行业整体跨越。
(1)钢管加工工艺(变形、热处理)及机理研究(含油套管、火电用管、高压锅炉用管、空心芯棒用管、管模用管);
(2)输变电设备智能组件与运行状态监测基础研究;(3)地下无轨采矿设备防爆理论(含机械、电气、液压装置)及技术策略研究;
(4)无公害(如抗生素)饲料的配制机理和应用研究;(5)以大米为原料制备海藻糖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第四篇:2009-2010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2009-2010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一、数理科学
数 学
当代数学的发展趋势是其各分支学科的内在统一,且在众多的其他研究领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应用前景。数学科学鼓励针对当前数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对数学中的重大重要问题、公开问题开展原创性研究,探索新的数学思想和新的数学方法,形成新的数学理论;鼓励数学不同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鼓励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研究。鼓励和资助有较强实际背景和应用前景的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项目;关注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以及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密切关系的学科领域的发展,主动了解这些学科领域中一些重要的前沿问题,积极寻找与这些领域交叉和渗透的切入点,以促进应用数学的发展。要求申请者应具备相当的研究基础和研究实力,并对所研究课题的现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有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通过对项目的资助和实施,培养优秀人才,调整、重组研究方向,逐步使我省的数学研究与国际研究的主流接轨,为赶超国际数学研究水平打下良好的研究基础。
力 学
力学主要资助力学中的基本问题和方法、动力学与控制、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生物力学等力学学科分支领域的研究。一方面资助处于国际前沿、具有创新学术思想的基础研究项目,另一方面侧重资助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紧密结合的、能推动工程技术发展的基础研究项目;鼓励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和重点实验室条件开展力学的实验研究;提倡与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一道进行学科交叉问题的研究。
力学中的基本问题和方法领域的申请项目应注重力学中的数学方法、理性力学和物理力学等基本理论的研究;重视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注重刚、柔、液、控制耦合动力学建模和理论分析;关注动力学反问题及微纳系统动力学问题;注重与物理、材料、信息和生物的结合,善于从工程应用领域提炼科学问题;拓展连续介质力学基本理论,推动微纳米力学与多场耦合力学的发展。加强对宏细微观本构理论、损伤演化过程与失效机理,新材料力学行为及其性能控制,结构的优化、耐久性分析与安全评估,岩土类材料的破坏与地质灾害的防治等问题的研究;注重对复杂流动(包括非定常流、湍流与多相流等)的演化规律和机理的研究;支持航空航天、土木水利和化工等领域的流体力学问题研究;加强能源、环境以及高新技术等领域中流体力学问题的研究。关注人类健康及医疗科学领域的力学问题,注重与生命科学及临床医学的结合,加强对生物力学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并加强与数学、物理等学科的交叉和融合,鼓励结合重大工程中的关键动力学与控制问题开展研究。
物 理 学
物理学资助涵盖基础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学、粒子物理、核物理、核技术与应用、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等离子体物理、同步辐射方法与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课题。以及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所形成的新的研究领域。对新的交叉研究领域,更支持侧重于探索性和基础性的物性研究。
资助具有原创性的理论物理及其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研究项目;注重当前物理学研究的前沿,尤其与实验紧密结合、通过科学实践所提出的重要前沿性及学科交叉领域的理论物理问题。重视对关联电子系统中的奇异量子现象,突破传统“物理极限”的各种低维度、小尺度系统(器件)量子现象和量子效应以及与生命科学中相关的物理问题和实验方法的研究;鼓励对软物质中的基本物理问题,表面、界面和薄膜的结构与物理性质,纳米系统的物性研究、器件物理以及纳米结构表征的先进技术和方法,新功能材料的结构形成与制备过程中的物理问题、以及与凝聚态物理相关的交叉科学问题等的研究;特别关注重大需求技术中的急需解决的物理基础问题;在继续择优支持原子、分子和团簇的结构与动力学过程研究的同时,鼓励在冷原子分子物理及应用,原子、分子体系的复杂相互作用,原子分子精密谱、精密测量的原理与关键技术;以及材料、能源、生命、环境与空间等科学领域中有关原子分子物理问题等方面开展研究,鼓励结合内陆核电站建设的重大需求,研究堆功率控制、反应堆泄露监测、辐射监测与评价、三废处置等新方法与新技术;鼓励结合一些重大需求、研究关键的基础声学问题的申请项目;希望在超声学及声学效应、结构声学与振动、声学材料、声信息处理、噪声及其控制、信息科学中的声学问题等方面提出更多的具有创新性的基础研究课题。重点资助粒子物理中的唯象理论及其实验,极端条件下核物理与核天体物理以及与其他学科交叉等问题。探索瞬时、高能量、高功率的各类强场辐射(如离子、中子、电磁场等)与物质相互作用机理和规律,重视加速器与探测器和等离子体领域中的纳米微束、高功率离子束、强流加速器、等离子体源以及各类先进辐射源的研究。
二、化学科学
无机化学
鼓励研究领域:理论无机化学,固体无机化学,放射化学基础,无机生物及药物化学基础,新型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结构与性能,功能无机材料的设计及合成,分子组装、结构与性能,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重视无机功能材料的复合、组装与杂化;加强功能无机物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以及介观和微观结构的理论研究;深化金属生物大分子、无机仿生过程及分子以上层次生物无机化学基础研究。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优先资助研究领域: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金属组学中的分析新技术、新方法;生物单分子、单细胞分析及实时、定量生命信息表达;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草药分析及活性成分筛选;食品分析与食品安全;疾病预警与诊断新技术、新方法;各类探针和传感技术研究;波谱、质谱分析;表面、微区和形态分析;原位成像分析;过程分析化学;环境分析化学;纳米分析化学;芯片分析化学;化学信息学;涉及突发性事件的分析新技术、新方法。注重方法学的研究、方法的集成, 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检测与诊断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有关物质相互作用、信号转换及作用机理的研究;发挥分析化学在各类生物组学及系统生物学研究中重要作用。
有机化学
鼓励研究领域:有机反应及机理;高效率和高选择性有机合成反应,有关绿色化学的研究,有机合成新试剂、新方法和新技术;超分子化学、分子识别和自组装研究;新型有机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其物理与化学性能的基础研究;具有明显生理活性、结构新颖、独特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发现、生源合成途经以及合成研究;高选择性生物(酶)催化与生物转化反应及仿生催化。重点资助以生物医学中重要生命现象和过程为对象、旨在解决基本问题并能产生学科新的增长点的研究方向,包括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和多肽等和有机小分子的相互识别与相互作用;有机化学与相关学科交叉结合中其他基本理论问题。
物理化学和理论化学
鼓励研究领域:光、电、磁等功能材料合成过程的调控策略以及在液相、固相中基本物理化学过程的研究;理论化学新方法及其在生命和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基础研究;新催化材料、新催化反应及其在能源、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基础研究;界面科学基础及其与材料和生命科学的交叉研究;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电化学基础研究;复杂体系的热力学;化学信息学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生命体系和纳米科技中的基本物理化学问题;原位、实时动态表征的方法与技术等。鼓励更广泛地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应注重有可能成为新生长点的基础研究,重视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重要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
高分子科学
鼓励高分子科学与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物理学、材料学和食品科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注重吸收物理新理论与思想,发展软物质理论、电子学聚合物和光子学聚合物;善于从天然高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研究中寻找高分子科学发展的新切入点和生长点,在合成高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空白区寻找发展空间,重视仿生高分子、超分子结构、大分子组装与有序结构调控的研究,发展高分子化学生物学。
环境化学
鼓励研究领域:有重大环境效应或危害的污染物的发现;新的重大环境问题的探索;超痕量有毒污染物的分离、分析;污染形成机理;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界面过程的微观机理;污染物与生物交互作用的分子机理与组学;复合污染过程与机制及对生态和健康的影响;区域环境质量演变过程与机制;大气、水体及土壤污染控制及修复原理与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原理与技术;纳米材料在生态环境修复及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及其生态效应;有毒化学物质低剂量长时期暴露的生物效应;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学、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指示物;新发现有毒化学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毒性效应等。
化学工程
鼓励研究领域:化工基础物性数据测定、计算与模拟,传递过程,分离与纯化工程,化学反应过程,化工系统工程,无机化工,精细有机化工,生物化工及食品化工,能源、材料化工,冶金化工,环境化工,资源化工等。关注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独特的新理念、新概念、新方法及在该领域的创造性应用。重点支持从交叉学科发展中提炼出的化学工程问题,在科学思想和技术手段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和以社会需求和我省发展目标为导向、以增强我省综合实力和创新为目标、涉及国民经济中量大、面广和国计民生相关的关键技术研究。
三、生命科学
微生物学
鼓励围绕微生物物种资源与基因资源、微生物细胞与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生理与遗传、微生物群落与生态功能、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等研究方向和领域,对模式微生物、应用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开展系统的生物学研究,鼓励开展固氮微生物的基础研究,同时继续对“真菌经典分类”和“原核微生物分类”研究予以适当倾斜。鼓励充分利用微生物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成果,促进微生物进化、遗传、发育、生理等传统学科的融合。
植物学
鼓励植物学领域开展系统学和个体发育相结合的研究,鼓励与生理生化等学科的密切结合。重视植物资源、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的研究。优先支持围绕植物学主流科学问题提出的研究项目,鼓励借鉴基因组研究成果开展植物分子生理学和发育生物学等核心领域的研究,不断挖掘新基因、新蛋白以及新功能,培育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成果;鼓励科学家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对新兴学科的研究。
生态学
鼓励野外生态学研究、自然水体生态系统及其安全、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全球变化与生态效应领域创新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多学科交叉以及新兴分支学科项目;优先支持紧密结合我国生态与环境问题的研究项目,尤其是有望取得突破的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鼓励野外观察、控制实验、模型以及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
林学
鼓励科学家围绕林学关键科学问题和我省林业重大工程和可持续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开展基础研究。优先支持针对重要发现和发明而深层次解释其机制和规律的研究;鼓励利用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深入认识林木特有的生物学现象的基础研究;重视林木优异种质资源和基因资源发掘和评价研究,林木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多世代遗传改良理论和育种方法创新,森林植被恢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森林生产力形成与调控机制的研究,森林生物灾害预防与持续控制的基础研究,森林的多重服务功能研究,林产品开发和利用以及生物质能高效转化中的重要问题的基础研究等。注重针对能源林、木本粮油、橡胶、茶、竹、干鲜杂果等经济林特有和重要的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
农学
鼓励源于农业生产实际问题且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或应用潜力的研究;鼓励科学家将学科发展与我国农业生产需求相结合、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方法相结合、实验室工作和田间试验相结合,长期围绕某一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重点支持作物优异基因资源挖掘及其重要性状利用,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提高作物光合效率和生物固氮能力,作物生物灾害(病虫草鼠害)预防与可持续控制,农作物产品营养品质与食物安全。同时,对小作物优异基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旱作雨养条件下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和抗逆的基础研究,区域性农业病、虫、草、鼠害防治的基础研究,农作物产品品质与安全的基础研究;农业信息学、设施园艺学、作物-土壤互作过程及调控研究领域或新的学科生长点将给予适当倾斜。
畜牧兽医学与水产学
重视创新与交叉,大力支持可能获得新发现、新思想和新技术的研究,重视运用先进理论与新技术解决畜牧兽医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如加强我国特有种质资源的基础研究;与畜牧业发展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研究;重要人畜共患病(牛结核杆菌病、猪戊型肝炎和乙型脑炎等)传播机制和致病机制以及新型特异而敏感的诊断技术研究;加强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和安全基础研究;畜禽对重要病原体免疫识别研究;加强农业动物遗传育种的基础研究,重视畜禽营养代谢机理的研究;鼓励养殖品种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学与基因组学研究;重要病原体的致病机理和传播途径以及宿主免疫机制研究;主要养殖生物繁殖与发育分子基础和调控机理;药物和污染物在水生生物中代谢过程与残留的研究;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动物学
鼓励动物比较生理学、适应生理学、动物行为学和动物模型建立等方向的研究;加强生物多样性、濒危动物保护、重要资源动物持续利用、重要外来入侵动物相关的生物学以及生物安全的研究;鼓励根据我国动物资源的特色和区域特点,结合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在理论和方法上进行探索;鼓励跨学科的交叉性研究。对我国特有动物类群动物学研究给予优先扶持。
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鼓励包括生物大分子结构计算与预测、蛋白质晶体学、核磁共振波谱、生物质谱、电镜等研究蛋白质及其复合物的申请。鼓励发展新的结构生物学方法用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测定和功能研究;鼓励重要信号通路和途径中各个重要环节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鉴定和发现信号转导网络的新组分,揭示信号转导通路和网络的结构和功能等的研究;鼓励基因表达调控等研究,特别是RNA选择性剪接、RNA水平的编辑、snRNA、miRNA在涉及诸多生命活动过程的作用和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重视膜与细胞生物物理领域的研究。重视和鼓励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或整合生物学研究课题;适当鼓励计算生物学、单分子技术等交叉学科课题研究。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
鼓励基因的鉴定(人类疾病相关基因、植物的重要生物学性状相关基因等)和功能研究,基因表达调控与功能研究;鼓励非编码RNA基因的调控功能,表观遗传调控的生物学意义以及多基因复杂性状等方面的遗传学研究及新的信号通路组分、非编码RNA和各种表观遗传修饰对重要发育过程的调控作用及其与性状的关系研究;重视利用模式生物开展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疾病的机制研究;重视利用遗传资源开展基因的分离鉴定,采用遗传学研究手段,开展基因的功能和表达调控机理的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研究手段开展基因功能预测、基因组结构信息特征、比较基因组学等交叉领域的研究。鼓励发育生物学与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等学科的交叉、渗透。重视组织、器官发生与再生;干细胞与胚胎发育的相关研究;鼓励通过模式生物(酵母、果蝇、线虫、斑马鱼、小鼠、大鼠、灵长类、拟南芥、水稻等)建立各种研究系统和模型。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研究重视利用各种新技术手段,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在时空上的精细的分子调节机制及复杂的调控网络进行系统研究,重视细胞在机体环境中的正常功能和异常变化的分子机制研究。优先资助领域:细胞内各种结构/细胞器的组装机理;蛋白质合成、修饰、降解、定位、转位的机理;正常和异常条件下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蛋白复合物的聚合、解离、及其组分的定位和活性的时空变化;细胞衰老、死亡、癌变或其他病变的分子机理;细胞分化与迁移;染色质重塑与转录调控;miRNA对细胞功能的调控;细胞对抗逆境或微生物感染等应激反应的信号转导机理;细胞生物学新的研究技术。重视应用解剖和人类学的研究。鼓励各种新的研究手段在该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从结构形态扩展到功能,从细胞延伸到分子水平开展相关的研究。
免疫学
鼓励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发育分化、表型特征、组织分布与迁移和功能调控;新型免疫分子的基因结构和基因调控、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细胞定位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固有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识别机制比较、固有免疫系统及其配体的相互作用与信号传递、抗原结构及其识别机制、免疫细胞活化与调控网络;注重各种调节性免疫细胞及其亚群在免疫耐受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鼓励应用免疫基因组学、免疫蛋白质组学、免疫信息学、系统生物学和定量生物学方法对复杂免疫体系进行系统、定量的研究,鼓励建立免疫相关疾病的模式动物研究体系和创建各种疾病动物模型,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免疫学诊断技术;鼓励基础免疫学与临床免疫学密切结合、开展基于临床核心问题的免疫学基础研究;鼓励开展有湖南(或地区)特色的重大疾病和充分利用我省疾病资源优势和遗传资源优势开展的临床免疫学研究;注重疫苗研制中基本免疫学问题(如致病原的免疫逃逸)的研究,重大传染病(结核、肝炎、艾滋、疟疾、血吸虫等)新型疫苗的研究;注重器官移植、生殖与避孕、自身免疫疾病中免疫耐受与免疫病理机理的研究;鼓励应用各种现代群体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体系发现各种免疫相关性疾病的致病基因。鼓励免疫学与物理、化学、材料等学科相互渗透。
神经科学和心理学
鼓励与特定行为相关的神经通路及其分子细胞机制的深入研究;针对神经和精神系统重大疾病的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支持将神经科学研究中的新方法、新概念用于研究精神疾病和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鼓励利用掌握的有价值的遗传资源、病理标本等开展持续深入的研究。重点关注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重大精神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侧重于生物诊断标记的发现、心理应激等环境因素的致病机理等。在心理学研究领域,鼓励开展人类思维、创造力、心理健康(如网络成瘾、未成年人问题行为与犯罪行为)的认知神经基础和行为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支持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开展神经心理学的研究。
生物医学工程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以多学科交叉为特点。鼓励生物力学、生物流变学与细胞、分子生物学以及其他领域相结合的研究,强调力学-生物学(化学)耦合;鼓励组织工程、新型生物材料、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安全性评价;鼓励生物医学信号与图像中隐含信息的提取与整合,无创、实时、动态信息检测和传感技术的研究;鼓励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计算机辅助诊断与治疗。鼓励超声、核医学、影像诊断学、光学成像以及放射医学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功能影像及分子影像中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研究。
预防医学
鼓励探索疾病预防控制相关的新理论、新途径和新技术的研究;根据我省卫生保健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合理选用现代新技术的基础上开展的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将现场人群与实验室相结合的研究;针对我省卫生保健工作急需的人群流行病学基础数据开展的调查研究工作。重视学科交叉渗透或多学科综合研究。
生理学与病理学
鼓励人体正常组织、细胞和分子,尤其是新的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理功能的创新性、前沿性研究;分子病理学,尤其是针对临床病理学问题开展深入的机理研究;重要病理生理学问题,如炎症、应激、血管新生等在重要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相关疾病等重大疾病和肿瘤病理学,以及发病趋势明显增加的常见病的发病机制及干预研究。重视学科交叉的基础研究项目;鼓励在加强分子水平研究的同时,注意整体、器官、组织、细胞水平上的整合性研究;鼓励开展以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过渡为目标的实验研究;鼓励利用我省丰富的临床资源开展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和基因工程动物模型等逐渐整合性地运用到研究工作中。干细胞的研究是新兴学科领域。鼓励开展离子通道、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生物调控分子作用机理、细胞间相互作用等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关系的研究。对于本学科属内科学领域的申请项目,支持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基础研究阐释病因及发病机制,为提高疾病诊疗水平提供依据的申请。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要突出我省的优势和本学科的特点,鼓励创新,强调开展严重危害我省人民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肝炎等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及诊断与治疗的基础研究。鼓励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理论探索的研究;鼓励将基础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向临床实践过渡的研究。鼓励发挥我省优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现相关疾病的基因和蛋白质结构并阐明其功能的研究。
诊断与治疗学基础主要涉及检验医学、物理诊断和治疗学的基础研究,体现血液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等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和在检验医学中的发展;体现物理诊疗新技术、新方法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发展和应用。外科学及其分支学科涉及麻醉与复苏、感染与炎症、移植与免疫、烧伤、创伤与修复、肿瘤、畸形等。以“无创修复”替代传统的“以创伤修复创伤”的治疗模式,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在人口老龄化和老年退行性疾病年轻化的趋势下,老年医学成为热点研究领域,筛查、鉴定和检测衰老相关易感基因以及我国族群特异性易感基因、研究重要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探讨衰老的发生、发展机制、衰老与老年退行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关注其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新对策是老年医学的方向。康复医学研究既涉及传统康复疗法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也体现了组织工程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交叉渗透和推广应用。
肿瘤学、妇科学、生殖医学、产科学、围生医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口腔医学、法医学和护理学
鼓励研究领域:来自临床实践、湖南需求、并凝练成临床医学科学问题而进行的创新性研究,特别是其研究成果有可能向临床转化的探索性研究;重视结合省情,利用临床资源优势,在一定前期工作基础上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者的合作研究;微观与宏观、形态与功能、局部与全身整体相结合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重点支持对本学科领域重大疾病或常见、多发疾病、疑难病及感官系统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断及创新性的治疗手段和功能重建的研究:包括对危害妇女健康的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的研究;对影响母婴健康、生殖健康相关因素及探讨防治不孕不育新策略,从中发现避孕新途径的研究;探讨儿童期发病、预后较差的重要疾病的病因、早期诊治手段的研究;对口颌感官系统重要和常见疾病及功能障碍的研究;肿瘤学是本学科的优势领域,我们将继续鼓励对常见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特别是对肿瘤早诊、预警、疗效和转移复发预测和个体化治疗新策略、新途径的研究;围生医学、生殖医学、感官系统、肿瘤诊断及防治学及法医学是本学科相对薄弱而又具特色的研究领域,学科将鼓励对该领域关键性科学问题开展的交叉性的创新性研究。
药物学与药理学学科
药物学主要鼓励研究范围为: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设计与药物信息学,药剂学,生物药物,药物分析学,海洋药物学,药用材料学,特种药物学;药理学的主要鼓励研究范围为:神经精神、心血管、老年病、抗炎与免疫、抗肿瘤、抗病毒、代谢性疾病药物药理学,其他药物药理学,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临床药理学,药物毒理学。重点鼓励对生物药物、药物分析、海洋药物、药用材料和特种药物学基础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及多种成分整合作用机制的研究。
基础性研究和连续深入研究的申请项目仍将是药物学与药理学学科今后优先资助的方向。鼓励多学科合作与学科间交叉性研究,以创新性学术思想开展针对我省重要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新的药物作用靶点、药物作用机制、新型先导化合物、新的药物设计思路及新方法研究,重视临床药理学的基础研究。适当资助有特色的Me-too药物研究项目。为报批新药开展的常规研究和制药工艺研究不属于本基金的资助范围。药物学药理学研究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十分重要,申请人应注意处理好项目申请和保密的关系。一些重要的关键技术秘密如化合物的结构等,如不便在申请书中介绍,应通过保密信函的方式直接寄给省基金办并在申请书中对此予以说明。
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
本学科以突出中医药优势,发展中医药学理论为宗旨,包括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以及民族医药学。主要鼓励研究范围为:中医基础研究-脏腑气血津液体质,病因病机,证候基础研究,中医诊断,治则治法,方剂学,经络学与腧穴学。中药基础研究-中草药化学,资源学,鉴定学,中药药理学,中药毒理学,炮制学,制剂学,中药药动学,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临床基础研究-中医内、外、妇、儿、骨伤科学,中医眼、口、耳鼻喉科学,针灸学,按摩推拿学,中医老年病学,养生与康复的基础研究。中西医结合医学-基础与临床基础研究。民族医药学的基础与临床基础研究。中医药学的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强调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及有效整合能切实阐释中医药理论,并有利于中医药基础的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克服不合理应用高新技术等倾向。继续重视鼓励以下研究:藏象理论;证候病机;中医药防治重大或难治性疾病、临床疗效评价的基础;经络理论与针灸防治疾病的基础;中西医结合理论与临床基础;中药资源与鉴定;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体内过程、作用机理;方药与病证相关性研究;中药毒性、毒理与毒效相关性研究;中药炮制、制剂等相关基础;中医学、中药学创新性方法学研究等。
四、地理科学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土壤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地理学
地理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有其独特的研究视觉。现代地理科学一方面注重对其所关注的研究对象(自然作用和人为作用)进行动态观测,另一方面又特别强调综合分析。进而在观测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空间表达和优化布局,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鼓励研究的领域,在自然地理方面包括:洞庭湖流域表生作用过程及其环境变化;极端环境事件与重大灾害致灾机制和灾害预警理论;区域资源利用与环境变化和环境污染预防;大型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矿区陆面过程及其环境效应;城市化过程及其环境影响定量分析;矿产开采对区域环境的定量评价与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演化及其对碳循环的影响。在人文地理学方面包括:城市化过程的土地资源利用及其结构优化模式;区域发展中城市群、交通流的结构优化及规划设计;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城乡差别分析;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人文要素及其空间结构特征。在土壤学方面包括:洞庭湖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发展优质农业、特色农业的土壤-肥料技术及其基础研究;土壤物质循环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城市化与土壤环境质量变化。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方面包括:环境变化遥感检测理论与方法研究;城市遥感信息机理研究;极端环境事件与重大灾害微波遥感的机理及方法研究; GIS环境模拟的理论、方法研究;城市化过程、环境影响、及其变化模拟理论与方法研究;模拟InSAR技术在城市灾害、地表形变中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是地球科学的主要学科,它用物理学的方法和原理研究地球的形成和动力,研究范围包括地球的水圈和大气层。湖南省地球物理学研究将进一步鼓励勘探地球物理学的理论创新和应用实践探索,鼓励研究领域:地质灾害的成灾、致灾机理及预测预报;矿致异常机理及矿与非矿异常快速区分;深部矿产资源面积性快速探测方法与理论;隧(坑)道大深度探测;电磁法勘探的高维高分辨反演。
地质学(含环境地质学)
湖南地处特殊大地构造位置,区内地质现象典型多样,并具有很高的研究程度,是我国很多地质理论的发源地。湖南地质科学研究将进一步鼓励地质理论创新和应用地质的实践探索。鼓励研究领域:壳-幔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超大型矿床、大型矿集区的深部成矿动力机制及找矿预测;典型矿床的成矿穿时特征及其构造动力机制;盆-山耦合作用机制与洞庭湖的形成与演化;地质灾害的成灾、致灾机理及预测预报;重大工程建设的环境地质问题。
地球化学
现代地球化学研究既探讨地质过程的地球化学问题,又研究人为作用的地球化学响应。鼓励研究领域包括:湖南花岗岩深部成岩成矿地球化学作用及找矿预测;低温成矿地球化学作用;湖南油页岩成岩地球化学作用及成藏预测分析;地质(自然)污染源及其环境污染效应的地球化学示踪;有色金属资源利用的环境效应及其生态恢复的地球化学机制;微量元素土壤-根际地球化学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工程科学
冶金与矿业学科
鼓励研究领域:绿色资源开采、数字矿山的新理论;重大灾害事故,特别是矿山瓦斯爆炸、煤炭自燃和矿井水灾的防治新理论;矿物材料的制备、改性、加工;资源循环科学,如二氧化碳的固定与资源化利用、资源生态化利用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新过程;冶金与材料物理化学;极端条件下的冶金及加工过程理论;冶金反应工程学与冶金化工过程及设备;批量、超大尺寸冶金产品均匀性控制理论。对部分需要较多经费的研究项目,如火法冶金、电(化学)冶金、电成型、金属塑性加工等,将给予重点关注。
机械学和制造工程科学
鼓励涉及机械工程领域新理论、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研究项目,突出自主创新机电装备的基础研究和学科发展前沿方向。对于面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机电系统(装备)的新原理、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技术基础研究。鼓励与企业联合申报和有工程应用背景的选题项目,鼓励结合具体工程对象开展有针对性和持续性的研究。机械学重点包括机构学、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机械动力学、机械结构强度学、机械摩擦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学、传动机械学、机器人机械学等。制造科学重点包括高能束成形与短流程近净成形制造、高速高精度加工制造、制造系统与自动化、机械测量与核仪器、微/纳机械系统等。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
鼓励范围包括工程热力学,制冷与低温工程学及热力系统动态学,内流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学,多相流,燃烧学,热物性和热物理测试技术基础,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的热物理问题,以及与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领域相关问题的基础性与创新性研究。鼓励跨出本科学处传统边界,研究与相邻科学处形成交叉的课题(如与物理、化学、生命、信息、材料、环境、安全等领域的交叉研究)。新型热力循环机理和非平衡热动力学;制冷与低温工程学;复杂系统的热动力学及其优化与控制;内流湍流特性和非定常流特性与控制;微纳尺度及微细结构内的传热传质,辐射与相变换热;清洁、高效、超声速、微尺度燃烧;公共安全防治中的热物理问题;多相流动相间作用机理和热物理模型;热物理测量中的新概念、新方法;可再生能源转换和利用中的热物理新原理等领域的创新研究。优先鼓励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把握国际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前瞻性、探索性,有可能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能够促进学科交叉、学科发展和国际学术合作交流,以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基础性研究,不支持纯技术性产品开发或一般意义的重复研究。
建筑学、环境工程学和土木工程学研究
建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是从人与环境关系的高度研究区域、城市、建筑的发展与建筑技术的革新,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建筑学基础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环境工程学的研究重点是水和空气污染控制与质量改善、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及其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理论与方法;土木工程学的发展趋势在于面向工程实际、研究工程中具有共性的基础理论、解决带有前瞻性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先进实验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新材料、新结构与新工艺的采用是本领域发展的重要特征。
鼓励注重研究我省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新的科学问题,注重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与应用,注重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中科学决策方法的研究。环境工程领域应注重新理论及高效低耗新工艺技术基础等的研究,鼓励重点是给水处理、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城镇给排水系统、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空气污染治理、城市受污染水环境的水质修复等,其他与环境有关的研究应到其他相关学科申报,交叉学科新技术方法的采用应注意与环境工程学科的有机结合。土木工程领域应注重复杂结构的分析、设计与可靠性等方面深层次的创新研究,鼓励土木工程的智能结构体系与性能设计理论、土木工程基础设施与结构的灾害作用及失效机理与性态控制、新型结构体系与施工技术、现代结构实验及实测与数字模拟技术、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与损伤修复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结构抗灾研究要注意加强整体结构层次的研究,提高结构抗震、抗风和抗火研究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岩土与基础工程方面应注重在复杂环境下土的工程性质及土工结构物和基础工程的失效机理及控制方法的创新研究,交通工程方面应注重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理论与方法、建设关键技术的研究。
水利科学
鼓励开展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与水文水资源、水生态与水环境工程、水利与海洋工程影响的研究;水利工程和海洋工程中的灾害形成机理及防灾减灾方法研究;岩土工程、高坝工程的基础科学与关键技术研究;干旱与洪涝灾害研究;高效节水及环境影响研究;泥沙运动及其与污染物相互作用研究;水环境污染治理、城乡供水安全、生态需水、生态环境水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重大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水信息学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新型水力机械系统研究等。
电气科学与工程
鼓励在研究方法和手段方面有创新的课题,特别鼓励重视电磁参数及电磁特性的测量原理、方法及其与信息化的结合,重视试验验证以及试验研究的科学性和定量化方面的研究。
在电能科学领域,要结合我省能源发展需求,探索电能转换、传输、应用的高效、灵活、安全、可靠和环境友好的新设备、新理论与新方法。包括:电能高效转换与利用、电磁特性测量、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电力系统与装备安全运行及可靠性、电力电子变换与集成化、超导应用技术等。
在电磁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科学领域,要结合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需求,研究新现象、探索新原理、建立新模型和发现新应用。包括:复杂及特殊条件下的电气绝缘,纳米复合材料微结构与介电性能,电磁能量的时空压缩与传输,电磁脉冲与作用对象的能量耦合,放电理论及高活性等离子体的产生,电磁场与生物物质的相互作用,生命过程电磁信息提取与利用,复杂条件的瞬态电磁场等。
六、材料科学
鼓励范围包括:金属及其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类金属等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合金相、表面与界面、尺度效应、杂质与缺陷等及其对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影响的机理;金属材料的制备科学、相变及合金设计;金属材料的强韧化、形变与断裂、强度理论;能源、环境、生物医用、循环再生金属材料中的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失效与功能退化的机制及相关基础;有关金属材料体系的计算材料学基础;新型金属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及相关科学基础;结合金属材料的基础研究,发展材料研究的理论方法及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原理和技术。继续鼓励有实质性的、有深度的学科交叉研究,特别是与能源、信息、生物领域交叉并以金属材料科学问题为主体的基础研究。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
鼓励研究领域:具有创新思想的、以无机非金属材料本身为研究主体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鼓励与相关学科进行实质性的学科交叉研究,鼓励结合我省资源状况的新型无机非金属信息功能材料的制备科学与应用基础研究;低维材料和纳米材料的制备新技术及其性能表征、新效应及其应用中的物理与化学基础问题的研究;外场诱导相变材料及应用基础研究;复合材料的表面、界面和相容性的研究;“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材料制备科学;智能材料、能源新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其表征;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宏观、介观、微观)设计的理论基础研究和相应的制备科学;用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和改造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有机高分子材料学
鼓励在不同层次上与生命、信息、能源和环境等学科的交叉研究,鼓励提出创新思想,开展实质性的学科交叉和合作研究。鼓励在以下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通用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功能化;功能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固体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制备科学和工艺学(如:制备和加工成型新技术与新工艺;增强增韧、疲劳断裂、摩擦润滑的新理论;多组分材料聚集态结构与性能;复合材料基体树脂与界面特性;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成型);新型胶粘剂、涂料和助剂;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有机纳米材料;智能材料与仿生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与环境(如:天然高分子材料、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与资源化、高分子材料的稳定与老化)。
七、信息科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鼓励研究领域:电路与系统、电波传播理论、电磁场瞬态特性、电磁散射与逆散射、高精度高效率电磁计算方法、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微波毫米波器件与集成电路、新型真空器件、等离子体电子器件、高功率微波技术及应用、新型天线理论和技术、新型电子材料与器件、新型传感器技术及其系统、微波光子学、太赫兹电子技术、纳电子学、分子电子学、生物医学电子学、生物信息检测与识别技术、医学诊断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等。鼓励申请者开展纳米与分子电子器件、新型媒质的电磁特性与应用、太赫兹技术、电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磁信息获取机理、电磁生物效应机理等学科前沿的创新性研究。
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
鼓励研究领域:新型编解码技术、通信理论与系统、新型通信网络、通信软件与协议、探测与成像系统、微弱信号探测与处理、自适应信号处理、多维信号处理、网络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等方面的研究;鼓励申请者探索新的信号分析与处理方法,研究新的图像理解与表示方法,以及先进信息处理理论和方法,如分子、细胞、系统等层面的生物信息处理;为适应信息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一体化趋势,加强对下一代移动通信、移动无线互联网、网络通信理论与系统、认知无线电、传感器网络、新型接入网技术、多媒体通信、空间信息处理、天波雷达与地波雷达信息处理、服务科学、下一代网络与新型信息系统等前沿领域研究和探索。
鼓励开展与网络信息安全、探测与成像技术、生物信息处理、空间信息处理、多媒体通信、网络信息处理、低功耗通信电子学有关的研究和对我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信息学科研究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领域之一。鼓励在计算机科学理论、体系结构、并行与分布式处理、存储原理与系统、系统软件、软件工程与软件方法学、信息安全、自然语言处理、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多媒体信息处理、虚拟现实、人机环境、移动计算、嵌入式计算、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生物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研究。特别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研究解决国际公认难度大、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性问题,以提高我省科学研究的水平和影响力。
信息科学
鼓励研究领域:面向节能减排的生产过程一体化调度与控制;基于模式的控制和基于数据驱动的控制;复杂网络分析与网络化系统控制;复杂系统的涌现与演化进化规律;信息获取新方法与新型传感器技术;多源信息融合新理论与新方法;网络(WEB)信息检测、搜索与处理;自然语言理解与语义计算;非合作目标识别;数据理解与机器学习新方法;生命科学中的信息处理与控制;先进机器人系统及其关键技术;认知过程的计算模型及其应用。
半导体科学与信息器件鼓励研究领域:半导体晶体与薄膜材料、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半导体电子器件、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制造与封装、半导体微纳机电器件与系统、新型信息器件(包括纳米、分子、超导、量子等各种自下而上的新型信息功能器件)。
光学与光电子学鼓励研究领域:光学信息获取与处理、光子与光电子器件、传输与交换光子学、红外物理与技术(包括太赫兹)、非线性光学与量子光学、激光、光谱技术、应用光学、光学和光电子材料、空间光学、生物医学光子学以及交叉学科中的光学问题。
信息科学优先鼓励太阳电池材料与器件、太赫兹器件、纳米器件与技术、量子信息与量子器件、光信息处理与显示技术、先进光子学技术、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半导体集成化芯片系统(SoC)等方面的研究。
着重鼓励以下领域的研究:光电转换与相互作用、功率器件与集成、射频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微纳光机电器件与技术、传感器技术、有机(聚合物)和有机/无机复合光电材料及器件、纳米尺度MOS器件和工艺问题、片上系统和片上网络芯片设计、低维量子结构材料与器件、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自旋电子学和自旋光电子学材料与器件、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高速光通信、光交换、光互连、光传输网络单元技术与器件、高密度信息存贮、显示材料与器件、光发射、光探测和光传感等新技术与器件、高速实时光信息和图像获取与处理、新型激光与光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光物理与新型激光技术、微波光子学、微纳光子器件、先进光学制造和检测技术、超光谱成像方法与技术、超快光学的新现象与新技术研究等等,以及面向健康和生命科学、交叉学科的信息器件、光学和光子学技术。
八、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鼓励研究领域: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包括管理科学与管理思想史、一般管理理论与研究方法论、运筹与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对策理论与方法、评价理论与方法、预测理论与方法、管理心理与行为、管理系统工程、工业工程与管理、系统可靠性与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金融工程、管理复杂性研究、知识管理、工程管理等分支学科领域。重视前沿性与基础性研究的研究,鼓励结合我省管理实践、管理哲理与文化特点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研究。
工商管理学科
鼓励研究领域:以微观组织(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及非营利组织)为研究对象的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包括战略管理、企业理论、创新管理、组织行为与组织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理财与财务管理、会计与审计、市场营销、运作管理、技术管理与技术经济、企业信息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服务管理、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等分支学科与研究领域。继续鼓励创新性和瞄准学科前沿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视通过实证分析、案例研究与现场观察实验研究相结合的科学积累与发现的研究,重视对有中国特色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凝练与总结的研究,重视能够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的研究。提倡科学精神,鼓励探索未知,积极支持原创性基础研究。鼓励结合我省企业/组织的管理实践提炼出的管理科学基础理论或技术、方法的研究。
重点鼓励带有管理基础数据调研与收集和基础数据库建设的项目。鼓励围绕服务科学前沿问题开展的探索研究,以及服务型制造基础理论、新兴服务(如移动商务/娱乐服务、大型会展或国际赛事服务等)管理理论或方法的探索研究。鼓励探索网络化、国际化和人才流动等新形势下企业/组织技术管理的新问题与新规律、企业知识与知识产权管理的新理论与新方法、技术管理与创新能力关系等。
鼓励在企业理论、企业战略、公司金融与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与运作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前沿基础研究,对组织行为、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质量管理与工程、电子商务理论与方法以及移动和智能商务、大型项目的风险与安全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等领域研究。
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
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是研究政府及相关公共部门为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目标,制定宏观政策和实施综合管理行为规律的学科群的总和,主要鼓励宏观经济管理与战略、金融管理与政策、财税管理与政策、产业政策与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科技管理与政策、卫生管理与政策、教育管理与政策、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区域发展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分支学科和领域的基础研究,旨在推动学科发展、促进学术创新、培养研究人才与队伍,在发展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同时,鼓励为湖南宏观决策实践提供咨询、支持和参考。
第五篇:2003--2004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2003--2004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前 言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设立于1993年,用于资助全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侧重于应用基础研究)。其任务是根据我省科技发展的方针、政策和规划,发现和培养人才,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我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储备。
创新是基础性研究工作发展的动力,民主、公开是基础性研究工作良性发展的保证。科学基金面向全省,依据“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采用同行评议的方法分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两级进行评审,择优支持有重要科学意义或重要应用前景的研究,尤其是结合我省的人才、资源特点和“十五”科技发展规划,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和开拓新兴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十年来的实践证明,我省的自然科学基金不仅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果,为我省的高新技术和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而且培养和稳定了一支具有一定水平的、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队伍,为实施科教兴湘的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科学基金设有面上项目、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这些类型的资助工作构成以“研究项目”和“人才培养”为资助目标的两大互补的板块。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均实行自由申请,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采用限额申报,对项目申请者有严格要求。重点项目从面上项目中产生,在评审中当年不直接定重点项目,在来年的评审中根据面上项目一年的进展情况,确定重点项目。
项目指南一般为每两年发布一次,申报为一年一次。凡在我省工作的科学技术人员均可按照有关规定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申请资助。
为加强对申请工作的指导,我委组织编制了《2003-2004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了解自然科学基金委不断发展变化的资助战略思想,正确地选择项目研究领域和资助类别,申请科学基金的资助,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现将《指南》作如下说明:
一、2003-2004年选择资助项目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全国、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实行保证重点、择优支持的原则, 以鼓励科技人员自由探索与创新,培养科技人才,稳定科技队伍为目标,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重点支持围绕加快我省“三化”进程这一主线,对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的攻关)开展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二、关于本《指南》的优先资助领域,主要是针对我省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经济建设中重大问题和要求以及当前学科发展趋势;结合国家基金目标,提出优先资助方向,以解决我省科研、生产中的基础和应用基础问题,并为争取更多的国家科学基金作前期研究。为鼓励自由探索,对数理科学、化学科学、地球科学、管理科学没有提出优先资助领域。
三、按照“突出重点,有限目标”的原则,结合我省“十五”科技发展规划及人才、经济和资源的实际,省科学基金资助的重点领域为: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农业现代化;资助的重点学科为:生命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
四、为提高我省科研队伍整体水平和科学基金申请项目的总体质量,鼓励具备下列条件和特点的研究项目提出申请:
1.学术思想新颖,创新性强(具有实质性的源头创新思想或思路)。立论根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能为我省确定的重点领域实现技术跨越提供动力和源泉的应用基础研究。
2、选题研究内容立意新,有利于增强科学技术创新,能不断形成新思想、新理论、新工艺,为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源泉,增强持续创新能力的应用基础研究。
3、符合当今国际科技发展趋势,有重要应用前景,能够提升我省技术创新能力或增强我省科技实力的应用基础研究;或有希望取得重要突破而形成高技术“制高点”,对我省高科技产业发展具有带动性作用,研究成功能进入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的应用基础研究。
4.有利于促进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科间实质性的交叉渗透、推进横向联合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研究;有利于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扶植新的学术思想的研究。
5.有利于加速省内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加速我省重点学科建设,推进重点技术领域发展的研究。
6.有利于加快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和人才梯队的形成,推进我省优势学科与优势技术领域的发展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产生的研究项目。
7.有重要科学意义,学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以上水平,尤其是我省具有优势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五、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参照此《指南》,主要资助领域为我省急需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的学科,重点是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农业现代化等五大领域。对杰出青年科技基金项目的资助,不仅重视其项目水平,更注重人才素质;不仅要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科研实践能力,更注重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精神。
六、为了方便申请者,本《指南》收录了修订后的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
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在资助工作中,始终如一地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鼓励创新的资助宗旨,倡导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提出高水准的研究项目,申请科学基金的资助,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更多成果(特别是原创性成果),为我省的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二OO三年二月
数 理 科 学
数理科学是当今各门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又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交叉,其研究成果在推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发展中具有核心作用。因此,无论对现有学科领域创新性研究、还是跨学科交叉的研究工作都将给予关注;支持以推进学科发展、促进原始创新和培养高水平研究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基础研究;鼓励对技术创新和推进湖南“三化”进程有直接影响的学科领域;重视基础雄厚、水平领先、有可能在近期内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项目。
数 学 学 科
数学学科鼓励针对当前数学中的重要问题、公开问题的原创性研究,以及新的数学方法、数学模型的建立等;鼓励数学不同分支之间的相互渗透,重视数学与其他领域的交叉;鼓励与国民经济发展和高新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数学研究;重视数学的新发展向应用中渗透。
力 学 学 科
力学学科支持处于国际前沿,具有创新学术思想的基础研究项目;侧重资助与工程紧密结合,能推动工程技术发展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鼓励利用国内现有实验设备和重点实验室条件开展力学的实验研究;鼓励与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一道进行交叉问题的研究;提倡利用国外先进的实验和计算条件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合作研究。
物 理 学 科
物理学科关注从基本物理原理和科学实验中提炼具有创新性成果的课题申请,鼓励原始创新,把研究重点放在光信息传输,量子光学与量子通讯,极端非线性光学,原子团簇物理,高温超导电性研究,表面物理学,介观、纳米和薄膜物理,高分子与生物物理,格点规范理论和计算物理及非线性物理学等领域。特别要在光学和凝聚态领域中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直接推动我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化 学 科 学
化学科学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化学及化学工程等学科。化学科学鼓励以创新的意识扩大化学和化工学科的研究范围,以化学理论研究和发展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相结合开展多层次的基础研究,鼓励和支持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在与生命、材料、信息等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基础上提出的研究课题。以及对湖南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处于学科前沿的高水准的创新研究。
无机化学学科
无机化学学科支持与材料科学结合、具有新的合成方法及路线的课题,运用分子设计和分子工程思想,推进新型化合物的合成及特殊物质聚集状态的研究;侧重无机功能材料的复合,组装及杂化的研究;加强功能性无机物质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无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突出无机元素生物效应的化学基础的研究;大力开展新型金属元素结合生物大分子、无机仿生过程及分子以上层次生物无机化学基础研究。
有机化学学科
有机化学研究中重视复杂的有机分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复杂结构的新化合物的研究;鼓励有机化学中绿色化学的基础科学问题,包括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原子经济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鼓励对新试剂、新方法、高选择性反应以及新功能物质的研究。
物理化学学科
当前物理化学的研究前沿和最活跃的领域有:分子动态物理化学(分子动力学与分子激发态光谱等),分子聚集体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化学与谱学,表面、界面物理化学和催化科学,理论与计算化学(包括量子化学、化学统计力学、分子力学、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物理化学、计算机化学和化学信息学等),生物物理化学等。物理化学的研究项目,需要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和省级目标,加强创新性、系统性和有深度的研究,鼓励更密切地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并注意发挥本学科的特点,发展物理化学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
高分子科学学科
高分子科学学科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成型等领域,鼓励高分子科学与信息、生命、物理和材料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应特别注重吸收物理新理论与思想,发展软物质理论、聚合物电子学和聚合物光子学;应特别注重从天然高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研究中寻找高分子科学发展的切入点和生长点,在合成高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空白区寻找发展空间,重视仿生高分子、超分子结构、大分子组装与有序结构调控的研究,发展高分子化学生物学。
分析化学学科
分析化学注重过程研究、作用机理研究及化学生物学的研究;鼓励有原始性创新的分析检测原理、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关注与其相关的分析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鼓励生命、材料、环境、能源和信息科学中的分析化学问题研究。
环境化学学科 环境化学学科鼓励科研工作者结合解决我省环境问题的需求进行环境化学交叉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
化学工程学科
化工学科涉及化学工程和工业化学两个方面。本学科将重点支持以增强我省综合实力和创新为目标的化工及精细化工、能源化工、环境化工等工业化学的应用基础研究,并着重考虑以下两方面的研究:(1)结合我省省情,努力开拓化工高新科学技术和新兴学科领域中前沿课题的研究,在科学思想和技术手段上有所发展和创新;(2)对于涉及国民经济中量大面广或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
生 命 科 学
生命科学资助生物科学、农业科学和医学科学三个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生命科学重视与数理科学、化学科学、信息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的研究;鼓励具有创新性学术思想和创新性方法的研究,尤其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及其功能、新结构及其作用原理,或是在长期研究上提出的新理论、新假说给予特别的重视。优先支持那些具有创新思想或交叉性的研究项目。
基础生物学学科
基础生物学学科是生命科学中涉及范围最广的学科之一,包括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人体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本学科支持创新特别是源头创新的项目,对于那些学科交叉的项目,尤其是学术思想上交叉融合的项目,将给予优先。优先资助领域
●湖南省重要植物资源发掘和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植物抗逆性及适应环境的机理;
●人、动物、植物、微生物新基因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动植物转基因关键技术;
●典型生态系统结构、功能; ●气候变化的生态学基础; ●种间关系及协同进化; ●可持续发展生态学基础研究;
●细胞分化、增殖、激活与凋亡等过程的蛋白质组学与结构基因组学; ●细胞信号传导及干细胞的应用基础研究;
●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膜的生物化学及膜蛋白与膜脂的相互作用;
●与基因信息编码、蛋白质折叠、结构预测及生物系统(如生物大分子、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密切结合的生物信息论 ;
●生物物理学研究中显微、时间分辨及无损伤、超灵敏测量等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特别是近场光学、单分子操纵、生物芯片、纳米技术等;
●组织工程学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和应用技术。
●生物医学信号中信息的高质量提取,特别注重一次传感技术(传感器)的研究;无创、实时、动态测量或检测技术。
●创新的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特别是功能成像的新方法 ●神经系统的发育、老化及再生、损伤与修复;
●神经干细胞研究
●低氧、寒冷等特殊环境适应的生物学机制 ●精、卵细胞的发生、成熟和受精的分子机制;
●与老年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器官移植等相关的人体结构; ●与节育、优生、人工辅助生殖、先天畸形等相关的生殖生物学研究。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新技术 ●胚胎植入的细胞学基础
●胚胎干细胞和组织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分子机制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新技术;
●与组织工程、细胞替代疗法相关的组织学研究; ●遗传资源的重要生物学性状基因的鉴定; ●比较基因组与进化基因组学; ●基因组信息学; ●发育遗传学; ●遗传流行病学与
DNA多态性;
●遗传学研究的新技术
农业科学学科
农业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应用基础学科,包括农业基础学科、农艺学学科、园艺学学科、土壤学学科、林业学科、畜牧兽医基础学科、水产学学科等。
农业科学将结合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加入WTO的新形势,在继续鼓励学术创新的同时,加强对来自于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加强农作物品质生态区划研究、新型特用作物资源研究、适合湖南省省情 农业技术机理研究、果蔬贮运和保鲜生物学研究、农产品安全生产相关理论技术研究。开展多学科协作,鼓励各分支学科在各个层次上与相关学科进行交叉研究。
农业科学优先资助领域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省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外来有害生物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主要农作物重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组学;
●基因工程抗病虫品种和生防微生物的生态后效和风险评估; ●信息农学应用基础研究;
●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与育种利用研究。
林业学优先资助领域
●森林病虫害控制的新理论、新方法; ●树木抗逆生理或遗传学基础研究; ●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应用基础研究;
●提高森林质量、木材品质及利用率的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林木及花卉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研究。
畜牧兽医学优先研究领域
●畜、禽、蚕、蜂和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及优良性状的遗传分析;●畜禽繁殖力的生理、生化基础以及人工调控;
●活性物质对动物营养物质的吸收、转化、代谢的调节机理; ●动物食品安全及其畜禽场废弃物生物降解与利用的基础研究;●我省畜禽主要疾病的病原与致病机理。
水产学优先资助领域
●水产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和管理的基础研究; ●药物和污染物在水生生物中代谢过程与残留的研究; ●水产动物优良养殖品种选育的理论与方法; ●重要病害发生、发展、控制及预防。
动物学优先资助领域
●动物胚胎学, 动物的发育分化及其分子机理;
●濒危动物的保护生物学和重要资源动物的持续利用, 有害动物的防治研究。
医学科学学科
医学科学是生命科学的组成部分,包括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临床医学基础、药物学与药理学、中医学与中药学等学科。医学科学突出创新,强调湖南特色,鼓励多学科不同层次的综合研究,支持根据我省的已有基础选择某些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发展前景好的领域的研究课题。鼓励结合学科理论运用多学科手段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
临床医学基础学优先资助领域
●恶性肿瘤诊疗新方法的基础研究;
●重大疾病家系的收集,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 ●人类生殖、生殖健康的基础研究; ●疾病诊断、治疗的新方法及其原理的研究; ●人体衰老机理研究;
●导致视觉或听觉缺失的常见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基础研究。
预防医学优先资助领域
●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及防治;
●重要传染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与寄生虫病、地方病防治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主要化学物质和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群体易感性和预防; ●原发性肝癌、鼻咽癌、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重要的非传染病预防的基础研究。免疫学鼓励研究领域
●造血干细胞向免疫细胞分化、发育的基础研究免疫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功能调节;
●免疫相关疾病的遗传基础发病机理及免疫干预;
●免疫学新技术的研究。病理学鼓励研究领域
●受体、离子通道与疾病;
●重要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病理学机制;
●干细胞分化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常见重要疾病的功能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
药物学与药理学优先资助领域
●药物分子设计及对现有药物的结构改造;
●天然来源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发现及其结构与功能; ●化学途径及生物途径制备及优化先导化合物; ●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及新筛选模型;
●药物安全性评价及所涉及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中医学与中药学优先资助领域
●针灸防治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疗效评价;
●有毒中药配伍减毒的机理; ●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
●中医学、中药学研究中高新技术与方法学研究; ●针灸防治疾病的基础研究;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难治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病毒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老年性疾病等)的应用基础研究。
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认识地球和揭示其他天体对地球影响的基本规律,揭示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相互作用的效应,从而为人类持续满足自然资源,防治和减轻自然灾害,保护和优化人类生存环境提供理论基础;为国土整治,大型工程建设及制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基础知识和科学依据。
本领域从湖南的特点、优势,鼓励地理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大气学等学科的基础、应用基础研究,侧重支持与湖南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各种资源、环境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基础、应用基础性研究,从而推动我省在地球科学基础研究方面的发展。
地理学学科
地理学是以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涵盖内容广泛、研究方向众多的一个综合性学科。为加快我省城镇化进程,人文地理要以经济地理和城市地理学研究为重点;遥感研究围绕遥感应用基础、应用模型与新技术、新方法、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等方面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随着 全球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宏观环境的时空变化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地理学科要利用历史地理学、考古学、生物学、地球物理学及地球化学的手段,探讨人地关系相互作用及环境变化的过程与机制,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与模式。
地质学学科
地质学的任务是研究地球的组成、结构和演化,从而了解地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本学科重视运用地质学知识探明可供利用的物质以及理解地质过程与人类的关系,特别重视地球环境与人类生存及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谋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研究。
地球化学学科
本学科将重视在更高层次上创造性地应用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固体地球科学的前沿问题,鼓励开辟以表生地质作用为主的重要环境地球化学研究领域。
工程与材料科学
工程与材料科学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分子材料、冶金与矿业、机械、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电工、环境与结构工程、水利等学科。
工程与材料科学鼓励、资助以下诸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1)对工程及材料科学具有重大意义的独创性的基础研究。(2)各学科间相互交叉领域的基础研究。
16(3)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将科学理论成果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应用基础研究。
(4)对现有材料、工艺、工程技术带来变革并能对科技、经济带来明显影响的研究。
(5)对科技、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数据积累。
材 料 学 科
本学科支持金属(金属基)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中的基础和应用基础问题的研究;支持对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质和服役性能有重要影响的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基础问题的研究;高分子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材料工程和有机固体功能材料等方面有创新性,特别是源头创新的项目申请。鼓励和支持与化工、能源、环境、医药、信息产业等交叉的新材料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诸如精细化学品材料、新型电池材料、医用生物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和电子化工材料等的应用基础研究。优先资助领域
●提高传统金属材料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关键科学问题; ●结合湖南资源(特别是稀土金属), 探索新型金属功能材
料的性能、结构、制备工艺的基础性研究 ;
●金属材料多功能化、多功能复合以及结构与功能复合的探索研究;
●金属和金属基电子材料的关键科学问题; ●超常条件下材料凝固理论的研究;
●结合我省资源状况的新型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的制备科学研究 ; ●复合材料的表面、界面、连接度和相容性的研究, 梯度功能材料和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 “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 ●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材料制备科学; ●功能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固体功能材料;
●高分子材料制备科学和工艺学(包括增强增韧、疲劳断裂、摩擦润滑的新理论制备、加工成型新技术、新工艺多组分材料聚集态结构与性能、计算机技术应用复合材料基体树脂、界面特性、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成型);
●新型胶粘剂、涂料和助剂;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包括药物控释、靶向药物载体材料、组织工程材料;
●有机纳米材料;
●智能材料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
●生态环境材料(包括防辐射、降噪音、污染防治材料, 环境友好材料, 可再生材料)。
工 程 科 学
本领域包括冶金与矿业、机械、工程热物埋与能源利用、电工学、建筑环境与结构、水利等学科。本领域所开展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与提高我国工业水平和国防实力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冶金与矿业学科
本学科侧重于过程和工程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应用基础为主),支持无废(或少废)洁净冶金工艺和多成份综合利用方法的探索,支持精细冶金、高纯净、高性能、高附加值冶金及材料制备工程研究,重视学科交叉特别是高技术在冶金工程研究中的应用。优先资助领域
●矿冶工业节能与环保、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矿山及地下工程新技术应用基础; ●物质分离与纯化新技术基础;
●矿物材料、化合物材料制备方法;矿物的转化与利用;
●冶金反应工程学、冶金物理化学与材料物理化学新规律、新方法、新理论;
●矿冶工程装备与传感、检测、控制新原理、新方法; ●外场及特殊条件下的冶金及材料加工过程理论; ●冶金信息学、矿冶生态与产品、技术的综合集成研究。
机 械 学 科
本学科侧重支持通过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交叉解决机械工程实际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优先资助领域
●面向信息产品的微纳米制造理论和方法; ●微型机械设计、制造理论和方法;
●网络驱动的数字设计与制造技术(e-Manufacturing)基础; ●机械系统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物理模拟及数字仿真研究; ●高速运行机械系统的动态设计理论及其故障预示及监控方法; ●现代设计与制造中的测试计量新原理和方法。
工程热物理学科
本学科支持非平衡热力学、总能系统,多孔介质及微尺度传热传质、超高温辐射特性、辐射与相变,多相流动热物理模型和相间相互作用机理等学科的基础问题研究。鼓励和支持本学科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 19 科学、环境科学和安全科学等的交叉研究,重点应在相关工程热物理规律及其影响的研究分析上。优先资助领域
●能源-资源-环境一体化系统的新构思、新分析与新理论 ●燃烧、传热传质与多相流动基本问题研究; ●复杂、极端和特殊条件下的热物理过程研究 ●燃烧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防治基础研究
●复杂热物理量场、燃烧、多相流的测试新方法和技术的相关基础研究 ●环境能源工程、生命过程、材料制备、信息工程、新能源转化及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
电 工 学 科
本学科鼓励和支持学科交叉研究,发展新的学科生长点,重视机理和方法学研究。优先资助领域
● 新型及高性能电工材料及其应用基础;
●复杂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控制、规划及其市场化与信息化的理论; ●放电理论中机理和放电模型的研究及其应用; ●生物电工学基础;
●高性能脉冲功率技术的创新研究;
●电力和电力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机理与干扰防护。
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学科
本学科主要包括建筑学、环境工程学和土木工程学三个研究领域。本学科支持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城市规划、城市与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和 方法;用水和空气质量保障以及对各类污染废弃物进行综合控制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工程实际、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具有共性的基础理论与带有前瞻性的关键技术问题,注重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先进实验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及新材料、新结构与新工艺的探索和应用。
优先资助领域
●地区发展与具有前瞻性的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 ●数字技术在建筑学领域的应用;
●城镇垃圾和养殖场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应用基础研究;
●水质保障与污水处理的新理论、高效低耗新技术及其工艺优化组合原理;
●水、空气、土壤复合污染的控制和修复原理与技术基础; ●新型结构体系与施工技术及建造全过程与使用全寿命分析; ●土木工程的智能结构体系与性能设计理论 ;
●土木工程基础设施与结构的灾害作用(风和地震)、失效机理与控制 ; ●现代结构实验、实测与数字模拟技;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与维修、加固、改造理论和技术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
水 利 学 科
本学科重视重大工程灾害特性与防治技术方面的基础研究,鼓励和支持采用多学科交叉方法研究系统性和复杂性强的重大科学问题。
优先资助领域
●水工结构系统的灾害机理及防灾减灾方法研究;
●岩土工程锚固机理和效应及耐久性研究; ●水域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保护及水土保持研究; ●节水灌溉技术及其他提高节水效率的应用基础研究;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研究。
信息科学
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科学。信息科学把高速网络及信息安全、高性能计算(网络计算与并行计算)、软件技术与高性能算法、虚拟现实与网络多媒体技术、控制技术、电子与光学器件技术中的科学技术问题作为支持的研究领域。
由于信息科学领域中科学技术问题具有越来越明显的跨学科特点,本领域鼓励支持学科交叉研究项目,鼓励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科技工作者进行合作研究。
电子学与信息系统学科
本学科鼓励在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器件与材料等各分支学科,以及与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相关的基础方面,进行创新性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并鼓励与生物医学等科学领域交叉的有本学科特色的创新性研究。支持重要前沿技术和研究方向。优先资助领域
●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智能天线理论与技术的创新研究; ●生物电子学与纳米电子学的应用基础研究;
●超高速、超宽带通信网络,移动无线互联网,多媒体通信,下一代网络与新型信息系统; ●生物信息检测与生物信息处理、弱信号检测与处理、量子信息处理等研究
●新型检测成像理论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学科
本学科鼓励和支持学科交叉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支持计算机体系结构、软硬件协同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网络新技术等领域以及在计算机科学中起关键作用的基础研究。优先资助领域
●系统芯片设计与测试; ●程序设计理论与方法学; ●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处理 ; ●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 ●新一代互联网络与信息安全; ●移动计算与网络通讯软件。
自动化学科
自动化技术是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认知科学和生命科学等密切相关。本学科不仅需要在传统的研究领域中继续发展,而且鼓励在新兴交叉学科中探索新的研究方向、解决新的问题、发展新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特别重视自动化在我省农业、交通、经济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
优先资助领域
●复杂系统分析与控制的理论和方法; ●基于互联网的控制理论与方法;
●先进制造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生态、环境检测与控制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新型传感器与多源数据融合; ●基因识别、调控机理、方法及应用;
●模式识别基础理论及在机器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应用; ●认知过程及其信息处理; ●特种机器人及其控制技术等。
半导体学科
半导体科学是信息科学的基础,电子学科的先导。半导体科学的发展将会引起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新飞跃。优先资助领域
●亚0.1微米级MOS器件中的物理问题;
●基于量子效应的人工微结构材料、物理与器件; ●半导体自旋电子材料、物理与器件;
●有机(聚合物)和有机/无机复合半导体材料、器件及机理;
光学与光电子学学科
本学科重视具创新性尤其是源头创新性与开拓性的申请项目,鼓励源头性创新与深层次的研究,鼓励开展跨学科的交叉研究。
优先资助领域
●高速光通信、光交换与全光网络单元技术与器件; ●高密度光存贮、光显示新技术与器件; ●高速实时光信息和图像获取与处理; ●光量子信息理论与实验研究;
●激光物理与新型激光技术; ●超高精度光学工艺技术;
●超快激光与超快过程的新现象与新技术研究; ●生物、医学光子学。
管 理 科 学
管理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学科体系的综合性交叉科学。本学科鼓励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重视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鼓励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用管理科学、数学与行为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研究,解决我省重大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管理问题。重点支持有关加入WTO后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