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尔滨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七条禁令(哈政发法字〔2004〕2号)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发法字〔2004〕2号 【发布日期】2004-04-08 【生效日期】2004-04-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哈尔滨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七条禁令
(哈政发法字〔2004〕2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发布《哈尔滨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七条禁令》,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00四年四月八日
哈尔滨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七条禁令
一、严禁行政不作为。不准对服务对象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事项不办理,不履行首问负责制,不一次性告知办事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不依法履行管理和检查职责。
二、严禁行政乱作为。不准对服务对象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服务对象捐赠、赞助。
三、严禁刁难勒卡。不准对服务对象申请办理的事项擅自附加条件,接受服务对象宴请,索取、收受或者变相收受财物。
四、严禁暗箱操作。不准在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国有企业产权转让,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暗箱、违规操作,显失公平、公正。
五、严禁弄虚作假。不准虚报政绩,虚报、瞒报统计数字,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骗取荣誉。
六、严禁推诿拖延。不准对服务对象申请办理的事项,敷衍塞责,有意拖延,超过法定或者承诺期限办结。
七、严禁擅离职守。不准旷工,工作时间脱岗、离岗。
对违反本禁令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情节轻微的,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对情节较重的,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对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开除处分。同时追究所在单位直接领导和主要领导责任,并取消所在单位当年评先、评优资格。
本禁令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哈尔滨市行政效能投诉办法(已废止)(哈政发法字[2005]1号)
【发布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发法字[2005]1号 【发布日期】2005-01-04 【生效日期】2005-01-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哈尔滨市行政效能投诉办法(已废止)
(哈政发法字[2005]1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哈尔滨市行政效能投诉办法》,已经2004年12月21日市人民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哈亦滨市人民政府
二○○五年一月四日
哈尔滨市行政效能投诉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效能投诉处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效能,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哈尔滨市行政效能监察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投诉人)认为本市行政机关(包括法律、法规授权或者依法接受行政机关委托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以下简称被 投诉人)有违反《哈尔滨市行政效能监察规定》的行为的,均可以依照本办法进行投诉。
第三条第三条 行政效能投诉处理,实行首问责任、限时办结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等制度,坚持教育与惩处、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第四条 本办法由市监察部门组织实施。
市、区、县(市)监察部门和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含同级法律、法规授权或者依法接受行政机关委托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下同)监察机构(以下统称监察部门或者监察机构),按照管辖范围和职责分工,负责行政效能投诉处理工作。
市监察部门对本市行政效能投诉处理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
第二章 职责分工与权限
第五条第五条 监察部门或者监察机构按照下列分工办理行政效能投诉案件:
(一)市监察部门负责处理对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及其局级领导人员和其他重要、复杂问题的投诉;
(二)区、县(市)监察部门负责处理对本级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及其处级以下(含处级,下同)工作人员的投诉;
(三)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监察机构负责处理对本部门、本单位处级以下工作人员和本系统下属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投诉。
市监察部门根据需要可以对本条(二)、(三)项所规定投诉案件直接调查处理,也可以将有关投诉案件交区县(市)监察部门或者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监察机构处理。
第六条第六条 监察部门或者监察机构在办理行政效能投诉案件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投诉人提供与投诉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以及其他材料,并就所投诉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二)要求与被投诉人相关的单位或者个人协助、配合调查;
(三)责令有关单位和个人纠正违反“首问责任、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失职追究、否定报备、无偿代办”等制度的行为;
(四)责令被投诉人停止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人民政府的指示、决定、命令的行为,并可以直接给予其通报批评;
(五)要求被投诉人对其造成的损害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第三章 投 诉
第七条第七条 投诉人认为被投诉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按照管辖规定向监察部门或者监察机构投诉:
(一)擅自脱岗、离岗的;
(二)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要求和意见置之不理的;
(三)办事超过规定时限或者有意拖延的;
(四)对应当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
(五)其他违反《哈尔滨市行政效能监察规定》的行为。
第八条第八条 投诉人进行投诉,可以采取当面、信函(书面或者电子邮件)、拨打投诉电话等方式。
第九条第九条 投诉人进行投诉,应当有明确的投诉对象,投诉内容应当具体、客观、真实,并告知本人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
第十条第十条 投诉人进行投诉,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规定,不得影响行政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拦、压制投诉,或者打击报复投诉人。
第四章 受 理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监察部门或者监察机构对符合本办法第七条所列行为进行的投诉应当受理,由承办人进行登记,并填写《行政效能投诉记录表》。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投诉人未按照管辖规定投诉的,接到投诉的监察部门或者监察机构应当先受理,并在3个工作日内转交给有管辖权的监察部门或者监察机构办理。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对不属于本办法受理范围的投诉,监察部门或者监察机构可以建议由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第五章 办 理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行政效能投诉处理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做好行政效能投诉的受理登记、办理、转办、督办、反馈、回复和归档立卷等工作。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监察部门或者监察机构对受理、转办的有管辖权的投诉案件或者交办的投诉案件,应当自受理、转办或者交办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情况复杂需要延长时间的,应当经监察部门或者监察机构负责人批准,并向投诉人说明理由。
投诉案件办结后,监察部门或者监察机构应当将办理的结果及时告知投诉人。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监察部门或者监察机构办理投诉案件,应当责成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调查取证,询问投诉人以及被投诉人,了解案情,并制作询问笔录。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承办人对行政效能投诉案件调查终结后,应当撰写调查报告,并填写《行政效能投诉处理表》,报主管领导审批。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监察部门或者监察机构对办理的投诉案件,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有违反行政纪律事实,应当追究行政纪律责任的,由监察部门或者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批后,予以立案调查。
(二)对有行政执法过错行为的人员,按照《哈尔滨市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的 规定和管理权限,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三)对存在问题严重的被投诉单位发出《监察建议书》,督促整改,限时解决。
(四)对存在问题涉及多个部门、多方面原因,被投诉单位无法单独解决的,应当分别向涉及部门发《监察建议书》,并由确定的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解决。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区、县(市)监察部门和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监察机构对所办理的投诉案件处理不当的,市监察部门有权责成其重新调查处理;必要时,可以直接调查处理。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对投诉事项推诿不办,查处不力,致使投诉人重复投诉,造成不良影响的,市监察部门可以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承办单位以及相关责任人通报批评或者追究其行政责任。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本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行为不构成违纪的,由其职务任免机关视其情节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调整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处理;构成违纪的,由其职务任免机关或者同级监察部门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予以处理。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行政效能投诉处理结果,应当作为本市行政机关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工作人员考核及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监察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行政应议行政应诉工作的意见(哈政发法%AD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发法字[2007]10号 【发布日期】2007-05-21 【生效日期】2007-05-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行政应议行政应诉工作的意见
(哈政发法字[2007]10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近年来,我市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在作为被申请人参加行政复议活动(以下简称行政应议)和作为行政被告参加行政诉讼活动(以下简称行政应诉)工作中,依法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和工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一些行政机关仍存在对行政应议、应诉工作重视不够,不依法履行行政应议、应诉职责,行政应议、应诉能力还不适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要求等问题。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应议、应诉工作,强化行政应议、应诉能力建设,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行政进程,现就加强行政应议、应诉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行政应议、应诉工作组织领导?
1、提高对行政应议、应诉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及时化解行政争议、有效解决社会矛盾的法定渠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机制的集中体现,更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法律保障措施。具体行政行为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以及行政机关被责令履行义务(以下统称改变具体行政行为),不仅会增加行政机关的行政成本,还会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为此,行政机关尤其是行政机关领导要提高对行政应议、应诉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履行好行政应议、应诉法定职责和义务。?
2、行政机关领导要切实履行好在本机关行政应议、应诉工作方面的领导职责。
各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各工作部门要定期研究部署行政应议、应诉工作,有关分管领导对分管业务范围内发生的行政应议、应诉案件要及时听取情况汇报,组织研究案情,认真审查把关,做好协调沟通。机关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本机关行政应议、应诉案件的办理情况,把行政应议、应诉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工作认真抓好。各地区、各部门要在依法行政报告中对本机关行政应议、应诉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总结。?
3、各地区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本系统行政应议、应诉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实行垂直领导的工作部门,应当按照本文件的精神,结合本地区、本系统实际情况,研究并提出加强本地区、本系统行政应议、应诉工作的意见,并监督落实。?
二、认真履行职责,切实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4、依法及时处理行政应议、应诉事项。
各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各工作部门要及时签收、处理行政应议、应诉法律文书;要指派熟悉原具体行政行为情况,熟练掌握法律规定并具有一定应议、应诉经验的工作人员作为委托代理人参加行政应议、应诉活动;对情况复杂、影响重大或者受市政府委托进行行政应议和应诉的案件,还应当指派本机关一名中层以上的领导作为委托代理人,以加强对行政应议、应诉案件的沟通协调。?
5、规范行政机关委托代理人的行为。
要规范和督促行政机关委托代理人认真履行职责。行政机关委托代理人要及时、全面地收集、整理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认真起草答复、答辩等法律文书,经本机关法制机构(指政府的法制部门和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以下统称法制机构)和本机关领导审核后,在法定期限内向行政复议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提交。委托代理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积极参加行政应议、应诉活动,并及时向委托机关领导和法制机构报告行政应议、应诉案件办理情况,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按照委托机关意见加强沟通与协调,依法妥善解决问题。对认为应当上诉或者申诉的行政诉讼案件判决结果,应当及时向委托机关提出上诉或者申诉的意见。行政应议、应诉案件结案后,委托代理人应当将行政应议、应诉工作各环节法律文书和相关材料整理齐全,装订成卷送委托机关法制机构存档。?
6、认真执行行政复议机关的行政复议决定、行政意见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
在行政应议、应诉中发现原具体行政行为确实存在违法或者不当情况的,作为被申请人或者被告的行政机关应当主动自行改正并妥善处理相关问题。对于行政复议决定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行政机关应当认真执行。对于行政复议机关要求被申请人自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自行纠正。?
三、完善制度机制,做好行政应议、应诉的基础性工作?
7、建立健全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应议活动和出庭应诉制度。
有行政应议、应诉案件的区、县(市)政府或者市政府工作部门,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在内至少应当参加一次行政应议或出庭应诉活动。政府工作部门以本级政府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引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案件的,该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或者分管领导应当亲自组织或者参加有关案件的行政应议或者行政应诉活动。?
8、建立健全行政应议、应诉案件办理工作责任制度。
各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各工作部门要明确本机关行政应议、应诉工作的负责人,明确行政应议、应诉工作各环节的责任人以及具体职责和工作要求,确保行政应议、应诉工作落到实处。?
9、建立健全行政应诉案件文书备案制度。
作为行政被告的行政机关要在本机关办理的行政应诉案件结案后15日内,将行政应诉案件办理结果的相关法律文书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法制机构备案。?
10、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和行政应议、应诉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对行政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要认真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确属行政执法人员违法或不当执法导致的,要追究行政执法人员责任;属于行政机关委托代理人或者其他相关人员不认真依法履行行政应议、应诉职责导致正确行政行为被改变的,应当追究行政机关委托代理人或者其他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因行政执法或者行政应议、应诉工作过错造成行政赔偿的,应当对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行政追偿。?
11、建立健全行政应议、应诉案件统计分析制度。
各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各工作部门要通过分析行政应议、应诉案件情况,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行政应议、应诉工作,并从普遍意义上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四、强化培训监督,确保行政应议、应诉工作有序开展?
12、加强行政应议、应诉能力建设。
各地区、各部门要为行政应议、应诉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工作条件。要加强法制机构建设,发挥法制机构的审核、沟通与协调作用。要采取多种方式抓好行政应议、应诉业务培训工作,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行政应议、应诉人员的法律素养、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沟通协调能力。?
13、加强对行政应议、应诉工作的监督指导。
要把行政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体系之中。各级政府法制部门要加强对本级政府工作部门和下级政府行政应议、应诉工作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进行定期通报,督促改进工作,对不依法及时履行行政应议、应诉职责,不全面、及时执行行政复议机关的行政复议决定、行政意见和人民法院生效行政判决、裁定的,要进行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对有关行政机关负责人和主要责任人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五、注重沟通协调,加强与行政复议和审判机关的联系?
14、加强与行政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就行政应议、应诉案件的沟通与协调。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中办发[2006]27号文件要求,加强与行政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就行政应议、应诉案件情况的沟通与协调,充分配合行政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在化解行政争议中的调解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政府依法行政的形象。要及时向行政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就某些行政管理领域历史形成的问题以及某些涉及全局性工作的相关情况进行必要的说明,进一步取得行政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的理解和支持。?
15、建立与行政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的联系机制。
发生行政应议和行政应诉案件较多的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工作部门要建立起本机关与上级行政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经常化、制度化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研究探讨共同关心的法律问题,充分听取行政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对加强行政应议、应诉工作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促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七年五月二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