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内邓高速公路-渠首连接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审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08:1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邓州-内邓高速公路-渠首连接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审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邓州-内邓高速公路-渠首连接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审查报告》。

第一篇:邓州-内邓高速公路-渠首连接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审查报告

《邓州-内邓高速公路-渠首连接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技术审查报告

2011年4月6日至2011年4月8日,受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委托,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院”)组织专家对《邓州-内邓高速公路-渠首连接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工可报告》”)进行了审查。在考察现场、听取有关市县交通运输局和公路管理局等地方政府意见、编制单位汇报后,经讨论,提出了《工可报告》的审查意见。

一、建设必要性

该项目的实施形成南水北调渠首与内邓高速公路及邓州市间快速通道;该项目的实施完善了区域路网布局,提高路网服务水平;该项目的实施也改善了地方投资环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从渠首快速上下高速公路来讲,渠首至内邓高速公路段项目的实施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从增强邓州与渠首的交通联系来讲,邓州至内邓高速公路段项目是必要的,存在的问题是实施时机和条件问题。

三、《工可报告》方案 1.技术标准

《工可报告》建设标准根据拟建项目在区域路网中的功能与定位、交通量预测结果,综合考虑地形条件、投资规模、环境影响、与拟建项目连接的其它工程项目等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推荐采用设计速度为100km/h的四车道一级公路,路基宽24.5米,路面宽21米。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2.起点、终点

《工可报告》提出项目起点为邓州市南环路与S231线连接处;终点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3.路线

《工可报告》对路线分两个路段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三条同等深度的比较方案(K线、BK线及CK线),并进行同等深度的比较工作。

(1)起点至渠首互通段备选方案

该段路段K线为大部分新建方案,BK线方案为部分新建部分利用S335线老路进行双侧拓宽方案。

① K线方案走向及控制点

路线起自邓州市南环路与S231交叉处(K0+000),向西跨刁河后,沿西北方向经张营、屈家后向继续向西过小吴庄、柿树张营、永安村、明耻、至戴岗后,路线偏向西北方向经新民村、夏庄、更生至杨家杨家接S335线,沿S335至内邓高速公路渠首互通(K23+030)。全长23.030公里。

K线方案主要控制点:起点、刁河、张沟水库、内邓高速公路渠首互通立交。

② BK线方案走向及控制点

路线起自邓州市西(BK0+000),与S231交叉处,向西跨刁河后向北经岗头、苏家跨刁河后路线左转沿S335线向西经茶店、蔡营、五里铺、李洼、过王坡小学,路线在小心庄离开老路向西北偏经南王庄后再次跨刁河,继续向西在陈沟处沿老路经董沟、十里庙、王家至渠首互通(BK25+350)。全长25.350公里。

BK线方案主要控制点:起点、刁河、内邓高速公路渠首互通立交。

(2)渠首互通至终点段备选方案

该段道路K线为新建方案,CK线为利用S335线及X037线拓宽 改建方案。

① K线方案走向及控制点

本段路线起自内邓高速渠首互通出口匝道与S335交叉处(K23+030),向西南经淅川县九重镇魏东、三北、柳树冲,继续向南跨引丹总干渠后向西,经南程营、张庄跨排子河,终止于渠首陶岔(K33+170),与X037线相交。全长10.140公里。

K线方案主要控制点:内邓高速公路渠首互通立交、引丹总干渠、终点。

② CK线方案走向及控制点

路线起自内邓高速渠首互通(CK23+030),与S335交叉处,沿X037线向西利用南水北调干渠大桥至淅川县九重街后,路线右转离开老路过黄楝树岗、在任庄处继续沿老路过太平岗、王棚、行至小范岗路线左转沿老路向南,终止于陶岔渠首,X037线与C003线相交处(CK34+034)。全长11.004公里。

CK线方案主要控制点:内邓高速公路渠首互通立交、南水北调干渠、九重镇、终点。

(3)方案比选

路线方案是从满足项目使用功能、沿线经济布局和路网衔接、水文地质、地形特征、造价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比选。

① 起点至渠首互通段方案比较

经比选,两方案都能达到一级公路技术标准,BK线虽完全利用老路基,土石方数量较少,但总体线形稍差。K线方案路线里程较短,工程造价低于BK线,且技术标准较高,较BK线线型顺畅便捷,有利于城镇的远景发展,丰富当地的路网组成,分离大量的长途客货车,改善了老路的通行环境。从整段路线造价而言,采用K线方案较BK线方案造价减少约2521.6593万元,从远期规划来看,K线方案既能有效的发挥干线公路作用,又有利于邓州市长期发展规划,符合国家的各项宏观政策,地方政府非常支持,故予以推荐K线方案。

②渠首互通至终点段方案比较

经比选,两方案都能达到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路线长度也差不多,CK线虽完全利用老路基,土石方数量较少,但总体线形较差,和南水北调干渠和乡镇规划冲突,街道化程度较高。K线方案路线技术标准较高,较BK线线型顺畅便捷,有利于城镇的远景发展,丰富当地的路网组成,改善了老路的通行环境,且与南水北调整体规划相协调。

从整段路线造价而言,采用K线方案较CK线方案造价增加约1716.1896万元,但从远期规划来看,K线方案保证了渠首至渠首站的快速直达,且避免了从九重镇通过,也从使得S335线上的过境交通和渠首的旅游交通分离,干线公路的服务水平得到保障,地方政府非常支持,故予以推荐K线方案。

(4)推荐路线

路线起自邓州市南环路与S231交叉处(K0+000),向西跨刁河后,沿西北方向经张营、屈家后向继续向西过小吴庄、柿树张营、永安村、明耻、至戴岗后,路线偏向西北方向经新民村、夏庄、更生至杨家接S335线,沿S335至内邓高速公路渠首互通后,向西南经淅川县九重镇孔魏冲、三北、柳树冲,继续向南跨引丹总干渠后向西,经南程营、张庄跨排子河,终止于渠首(K33+170),与X037线相交。全长33.170公里,其中利用S335线改扩建1.73公里,新建31.44公里。

4.路基、路面及防排

推荐全线路基宽度采用24.5米。其中:行车道宽4×3.75米,硬路肩宽2×3米,中间带宽2米,土路肩宽2×0.75米。行车道采用2%的路拱横坡,土路肩采用4%横坡。边坡坡率取1:1.5。

全线采用硬砌边沟,过村镇段及挖方路段采用0.6×0.6米矩形边沟加混凝土盖板,一般路段采用底宽为0.6米的梯形硬砌边沟。

推荐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方案为:

K0+000~K33+170新建及加宽路段为: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8cm水泥稳定碎石+16cm水泥稳定砂砾+16cm水泥稳定砂砾+30cm天然砂砾。K21+300~K23+030利用老路补强路段为: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8cm水泥稳定碎石。

5.桥涵

全线项目共新建桥梁7座(大桥364延米/2座,中桥130.16延米/2座,小桥69.12延米/3座),总长563.28米,平均每公里16.98米。新建涵洞94道(新建90道,拆除新建4道),平均每公里2.83道。

桥梁总宽与道路断面一致,桥梁净宽23米,全宽24米,桥宽23+2×0.5米防撞护栏。

6.估算

估算投资为人民币52640.59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1586.99万元;其中工程建筑安装费用33933.77万元,占总投资的64.46%。

四、建议方案 1.技术标准

建议采用设计速度为100km/h的四车道一级公路,路基宽24.5米米。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2.起点、终点 鉴于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渠首快速上下高速公路问题,建议项目起点为内邓高速公路渠首互通出口;终点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

为增强渠首与其最近的县级行政中心邓州市的连接,便于服务于渠首的建设和开发,可增加邓州至渠首互通段方案。

3.路线

内邓高速渠首互通(K23+030)至终点(K33+170)段建设的必要性符合厅公路管理局[2011]40号文件精神,能较好地解决渠首上下内邓高速公路问题,审查同意此段连接线的建设。

渠首互通(K23+030)至终点(K33+170)段对K线与CK线进行了同等深度的技术经济比较,虽然K线方案较CK线方案造价多1716万元,但K线方案保证了渠首至渠首互通式立交的快速直达,避免了从九重镇通过,不需要修建南水北调大桥,也使得S335线上的过境交通和渠首的旅游交通分离,同意该段K线为推荐方案:路线自内邓高速渠首互通出口匝道与S335交叉处(K23+030),向西南经淅川县九重镇魏东、三北、柳树冲,继续向南跨引丹总干渠后向西,经南程营、张庄跨排子河,终止于渠首陶岔(K33+170),与X037线相交。全长10.140公里。

《工可报告》对起点至渠首互通式立交段进行了同等深度的技术经济比较,K线里程短(较BK线短2.32公里),造价省(较BK线估算少2521万元),K线全部为新建,线性顺捷通畅;BK线占地少,能有效利用现有公路资源,并提高了现有道路等级。从节约用地、服务地方出行和解决渠首和邓州市的连接角度出发,推荐采用BK线:路线起自邓州市西(BK0+000),与S231交叉处,向西跨刁河后向北经岗头、苏家跨刁河后路线左转沿S335线向西经茶店、蔡营、五 里铺、李洼、过王坡小学,路线在小心庄离开老路向西北偏经南王庄后再次跨刁河,继续向西在陈沟处沿老路经董沟、十里庙、王家至渠首互通(BK25+350)。全长25.350公里。

4.路基、路面及防排

基本同意《工可报告》推荐的路基横断面布置形式和主要设计参数。路基宽度采用24.5米。其中:行车道宽4×3.75米,硬路肩宽2×2.25米,中间带(采用植物防眩)宽3.5米,土路肩宽2×0.75米。

基本同意推荐的新建路面结构。5.桥涵

原则同意桥涵的型式及规模。

五、报告修订意见 1.技术标准

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应列出所采用的具体数值。2.起点、终点

(1)报告论述拟建项目起点位于邓州市南环路与S231交叉处,形成内邓高速公路与区域行政中心相连接,起点选在此处也和邓州市整体规划相协调,对完善地方路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审查认为此论述不充分,首先应论述起点是否是邓州向渠首车辆的主要集散点;其次应论述该位置与邓州市整体规划的协调情况。

(2)应补充渠首有关的规划图和资料,补充终点与南水北调渠首工程整体规划的协调情况。

3.路线

(1)邓州市分别在S231、G207与内邓高速公路交叉处拟建有陶营、龙堰互通式立交,解决邓州市上下内邓高速公路问题,故本连接 线起点(K0+000)至内邓高速公路渠首互通式立交段(K23+030)解决邓州市上下高速公路的理由不充分,不在省厅公路局【2011】40号文中解决渠首工程上下高速公路的建设范围。

项目功能在于渠首和其最近的县级行政中心邓州的连接,便于服务于渠首的建设和开发,便于减轻省道S335的交通压力,工可编制单位应在此功能上多做文章,促使项目的批复。围绕此问题,对起点至渠首互通式立交段的比较仅从技术、经济上比较略显不足,应对其功能进行论述。

建议本项目按两个段落分别论述其建设的必要性,起点至内邓高速公路渠首互通段应强调其对渠首工程的服务功能及减轻S335公路的交通压力等问题论述其建设的必要性。

(2)《工可报告》对起点至渠首互通式立交段进行了同等深度的技术经济比较,K线里程短(较BK线短2.32公里),造价省(较BK线估算少2521万元),K线全部为改线新建,线性顺捷通畅;BK线占地少,能有效利用现有公路资源,并提高了现有道路等级。审查认为,从有利于项目批复和解决渠首和邓州市的连接角度出发,推荐BK线较为有利。

(3)K线方案的JD13位于渠首互通式立交平交口处,增加了平交口处交通混乱,应调整此交点位置。

(4)路线平纵面指标满足规范要求,个别位置平纵配合不妥,如K9+900处、K16+930处竖曲顶位于平曲线起点处,下阶段设计时注意调整。

(5)报告中应增加必要的附件,如厅公路局【2011】40号文等。

(6)附图附表中应补充公路网规划图,特别是县道、乡道应在 路线方案图中注明。

4.路基、路面及防排

(1)基本同意报告推荐的路基横断面布置形式和主要设计参数,根据本项目的功能和特点,考虑到本项目的服务对象,建议中间带采用绿化带形式作为推荐方案,将新泽西护栏形式作为比选方案。

(2)项目沿线有一定数量的弱性膨胀土,弱~中性膨胀土,报告中对弱膨胀土采取直接利用,弱~中性膨胀土采用外购砂土回填。审查认为,弱性膨胀土用于路基填筑是可行的,但应考虑包边和封顶处理,并计列相应工程量;同意弱性以上等级膨胀土不直接用于路基填筑,建议采用掺灰处理和换料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并计列相应工程量。

(3)《工可报告》5~29页弃土方案中,“填方全部接砂砾混凝土进行填筑”,请改正。

(4)基本同意推荐的新建路面结构,建议报告中完善如“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累计当量轴次”等主要路面设计参数。

(5)建议底基层采用石灰(水泥)稳定土方案与推荐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

(6)K21+300~K23+030利用老路补强段的老路处理方案,应在充分调查老路状况的基础上(老路是否出现结构性破坏),进一步比选论证。

(7)由于本项目填方高度均不大于4m,因此报告中推荐的路基高度3m以上采用拱形骨架防护,建议均采用植物防护。为美化路容,土路肩及边坡的绿化建议采用较高标准。

(8)附图附表中《路基防护工程数量表》工程量一栏无数字。(9)边沟的断面尺寸取决于水力水文计算的结果,报告中推荐 的尺寸比较单一,建议增加型式。

(10)过村镇路段采用矩形加盖板浆砌片石边沟是适当的,但填方段的边沟是否采用浆砌片石防护取决于抗冲刷的需要,对抗冲刷不需要的路段,建议按照交通运输部新理念设计指南的精神,尽可能采用土质边沟。

(11)报告中梯形边沟尺寸为底宽0.6m,而图表中为80×80cm,请核查。

(12)采用术语尽可能专业化,如硬砌边沟应为浆砌片石边沟等。(13)对路面排水的形式应予明确。5.估算

《可研报告》推荐方案路线长33.17公里,编制估算为52640万元,平均每公里1587万元。估算编制基本符合部颁编制办法及河南省有关规定,材料价格、费率、指标套用等基本合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请再核实、调整:

(1)结合当前市场情况,水泥价格偏高。

(2)根据本项目区域其他工程情况,计价土方经济指标35.81元/立方米偏高。复核培土路肩费用是否漏计。

(3)图纸中估算防护排水圬工数量显示错误。

(4)请复核路面工程中的砂砾垫层数量与借土填砂砾数量是否存在重复。

(5)采用估算指标乘系数1.2偏大。

(6)估算中计列房屋费用,请说明本项目是否需要。(7)征迁费用中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不应计列。与我省其他类似项目相比,拆迁费用有可能偏低,建议进一步核实。

(8)建议核实地基处理、桥头处理、路床处理、弃土场防护等 工程方案等并考虑是否计列相关费用。

(9)请结合工程方案评审意见对估算一并调整。6.资金筹措

《可研报告》提出,本项目资金申请上级补助,不足部分由地方自筹。建议对资金来源进一步落实后予以明确。

7.交通量预测

(1)应充分考虑渠首开发对交通量增长的影响。(2)应补充调查S335线邓州市至渠首段的交通量情况。8.经济评价

(1)《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办法》已经有新的规定,不应再采用1988年的办法。

(2)人均区域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不应采用定值4%,应根据经济社会预测指标确定。

9.其他

应补充规划、国土资源、环保、水利、文物等有关项目申报的评审意见。

第二篇:连霍高速公路至睢县县城一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审查报告

《连霍高速公路至睢县县城一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技术审查报告

2011年4月13日,受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委托,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院”)组织专家对《连霍高速公路至睢县县城一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工可报告》”)进行了技术审查。在现场考察、听取有关市县交通运输局和公路管理局等地方政府意见、编制单位汇报后,经讨论,提出了《工可报告》的技术审查意见。

一、《工可报告》主要结论 1.建设必要性

该项目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2012年全省108个县(市)20分钟上高速目标的需要,是促进睢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是带动沿线重要产业聚集区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发挥连霍高速东西通道运输效益、完善河南省干线公路网的需要,是改善老路通行条件、缓解通道交通压力的需要。

2.技术标准

《工可报告》从项目在区域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预测交通量水平和适应程度、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要求以及项目的工程条件等综合考虑,推荐采用设计速度为100km/h的四车道一级公路,路基宽24.5m。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3.起点、终点

《工可报告》提出起点位于连霍高速民权站出站口。对两个终点方案进行了论证:终点方案1(K线方案)为原省道S325线与睢县环湖东路交叉处,终点方案2(BK线方案)为睢县湖中路与原省道325线交叉位置处。结合睢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产业集聚区布局以及睢 县政府的意见,从更好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角度,《工可报告》提出终点方案1(K线方案)作为推荐方案。

4.路线 1.备选方案

《工可报告》提出了同等深度的两个路线方案(K线和BK线),进行方案比较工作。

(1)K线方案

起点位于连霍高速公路民权站出站口(起点桩号K39+750),路线向南,经赵洪坡、北王庄、袁老庄、秦楼、曹庄、穿皇台,经殷庄、赵堂、黄城寨、穿丁营,经魏堤口、唐庄,终点位于睢县S211线与原S325线交叉处(K58+082)。路线全长约18.332km,其中新建10.022公里,利用老路8.31公里。

(2)BK线方案

起点位于连霍高速公路民权站出站口(起点桩号BK39+750),经赵洪坡、北王庄、袁老庄、刘庄、秦楼、南王庄,进入睢县境内,继续前行经曹庄、穿皇台,经豆子营、罗楼、五里庙、牛寨,与S325线相交叉,经老北关,终点位于睢县S211线与原S325线交叉处(BK58+453),路线全长约18.703km。全线利用省道S211改建。

(2)方案比选

《工可报告》认为:BK线方案较K线方案分别有旧路利用多、占地少、造价低的优势;但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看,K线拆迁量小,工程投资增加不多,线形指标、运输效率也更高,长远看能更有效地促进两县域社会经济发展,项目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优于BK线方案,且符合睢县政府意见,与睢县城市发展规划契合较好。综合比较,推荐K线方案。(3)推荐方案

项目起点位于连霍高速公路下路口(起点桩号K39+750),路线向南,经赵洪坡、北王庄、袁老庄、秦楼、曹庄、穿皇台,经殷庄、赵堂、黄城寨、穿丁营,经魏堤口、唐庄,终点位于睢县S211线与原S325线交叉处(K58+082)。路线全长约18.332km,其中新建10.022公里,利用老路8.31公里。

5.路基、路面及防排

全线采用整体式路基,一般路基宽度为24.5m,过村镇路基宽度为33.5m。具体形式如下:

① K39+750~K40+060路段,路基宽度拟采用37.5m,横断面布置如下:0.75m土路肩+5m慢车道+2m花坛+2.5m硬路肩+2×3.75m行车道+0.7m路缘带+0.6m护栏+0.7m路缘带+2×3.75m行车道+2.5m硬路肩+2m花坛+5m慢车道+0.75m土路肩。

② K40+060~K45+900路段,路基宽度拟采用24.5m,横断面布置如下:0.75m土路肩+3m硬路肩+2×3.75m行车道+0.7m路缘带+0.6m护栏+0.7m路缘带+2×3.75m行车道+3m硬路肩+0.75m土路肩。

③ K45+900~K48+140路段,路基宽度拟采用33.5m,横断面布置如下:0.75m土路肩+4.5m慢车道+3m硬路肩+2×3.75m行车道+0.7m路缘带+0.6m护栏+0.7m路缘带+2×3.75m行车道+3m硬路肩+4.5m慢车道+0.75m土路肩。

④K48+140~K58+082路段,路基宽度拟采用38.5m,横断面布置如下:0.75m土路肩+5m慢车道+2m花坛+3m硬路肩+2×3.75m行车道+0.7m路缘带+0.6m护栏+0.7m路缘带+2×3.75m行车道+3m硬路肩+2m花坛+5m慢车道+0.75m土路肩。行车道双向2%横坡,土路肩处横坡坡度为3%。一般边坡采用1:1.5的坡率,植草防护,砌体护坡坡率为1:0.25。一般路段路基设置土质梯形边沟,城镇路段路基设置浆砌片石矩形排水沟。

本项目全线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新建路段及加宽部分路面结构为: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36cm水泥稳定碎石+18cm水泥石灰稳定土。老路部分路面结构为: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18cm水泥稳定碎石。

6.桥涵

全线设置涵洞7道,其中新建6道,改造利用1道。7.估算

估算总投资为32046.6422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1748.1258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为18740.8093万元,占投资总金额的58.48%。

二、审查意见及建议 1.建设必要性

审查认为项目建设是必要的。2.技术标准

同意项目采用设计速度为100km/h的四车道一级公路,路基宽24.5米。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3.起点、终点

(1)《工可报告》中项目起点位于连霍高速公路民权收费站匝道与S211交叉口处,起点桩号K39+750,符合省公路局[2011]40号文件中“就近上高速公路”的原则,同意该起点位置。

(2)《工可报告》中项目终点位于新建S211段与原省道S325线交叉处,终点桩号K58+088;路线于K55+300处与已改建的绕城公路 S325线相交。审查认为,按照省公路局[2011]40号文件“快速通道不进城”的原则,终点位置宜放在K55+300处。

(3)《工可报告》中的路线K55+300至K58+088(新建S211段与原省道S325线交叉处)段,目前已经为城市路段,从睢县高速公路快速连接线的建设原则上讲,该路段不符合要求。但该路段为一条县城与产业集聚区之间的重要连接路线,且路况较差,建设该路段对支持睢县的城市建设有利。建议《工可报告》中对该路段建设必要性从各方面分析,并将该路段建设列入“问题与建议”章节中另加论述。

4.路线

(1)本项目作为睢县与连霍高速公路的连接线,功能定位十分明确,首先解决睢县20分钟上高速公路问题,其次是带动沿线重要产业聚集区发展的需要,因此应补充与宁陵互通立交上连霍高速公路的连接线方案,通过比较全面论述连接线推荐方案。

(2)《工可报告》中选择了K线和BK线进行同等深度技术经济比较。K线自起点至皇台镇为利用省道S211改建,自皇台镇至终点段为新建;BK线自起点至终点均为利用S211改建。BK线具有利用老路多、占地少、造价低等优势;K线拆迁量小、线形指标、运输效率高,更方便服务于睢县的产业聚集区;《工可报告》选择K线为推荐方案,审查原则上同意K线位推荐方案。

(3)K线与BK线相距不足1.5公里,对服务于睢县的产业聚集区的功能差别论述不足,应补充论述。

(4)拆迁工程数量表中为10752m2,文本中为(概述中)30252m2,请予以核查。

(5)交叉工程论述中平面交叉数为298处有误,应为29处。(6)推荐线近1/2长度为老路改建,新征地1063亩偏高,请核 查。

(7)安全设施造价达100万元/公里较高,应核减。

(9)老路技术状况应有详细论述,如裂缝、坑槽等病害,弯沉等指标,特别是连霍高速向北行至民权县城的S211宽度等指标。

(10)信号灯设置一览表中设施说明栏为信号灯,形式及数量栏为标志牌,前后内容不一致,应修改。

(11)全线平面交叉29处合620m一处,应归并。

(12)路线方案示意图和路线平纵面图中的互通式立交图形有误,应改正。

5.路基、路面及防排

(1)基本同意利用老路改建路段采用24.5m路基宽度,按标准双向四车道布置。对过村镇段落,建议在主车道外侧设置路缘带和隔离带后,再设置4.0m宽慢车道,不再设硬路肩。改线后新建路段应均按标准双向四车道修建,路基宽度采用24.5m,其它如绿化带、慢车道等不计入本项目。

(2)基本同意推荐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形式。沥青面层的下面层建议由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改为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厚度可根据交通组成和交通量情况进一步减薄。

(3)《报告》中应补充老路路面结构状况等资料,补充老路目前病害调查情况资料,以便确定老路面改造方案。

(4)基本同意老路拼宽处理和不良地段处理方案。

(5)路基回弹模量在路床进行处理后采用31Mpa偏低,建议提高。

(6)如路床需要掺灰处理,应计列相应工程量。(7)水泥稳定碎石的参考水泥用量建议由6%减少为5%。(8)老路加铺方案建议妥善处理病害的基础上,以直接加铺沥青面层为主。

(9)硬路肩部分的路面横坡应与行车道一致。

(10)同意路面采用集中排水方式,排水沟和泄水槽下的12%石灰土建议改为3cm水泥砂浆。

6.其他

(1)应补充规划、国土资源、环保、水利、文物等部门有关项目申报的评审意见。

(2)因连接线有5.2公里位于民权县境,本项目路线方案和建设标准等应有民权县的书面意见。

第三篇:沪陕高速公路至淅川县城一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审查报告

《沪陕高速公路至淅川县城一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技术审查报告

2011年4月6日至2011年4月8日,受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委托,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院”)组织专家对《沪陕高速公路至淅川县城一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工可报告》”)进行了审查。在考察现场、听取有关市县交通运输局和公路管理局等地方政府意见、编制单位汇报后,经讨论,提出了《工可报告》的审查意见。

一、建设必要性

该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偏离高速公路较远的淅川县与高速公路间的快速衔接,实现了省政府提出的“力争两年内所有县城通高速公路或者一级公路连接20分钟内上高速”的目标;该项目的实施完善了区域路网布局,提高路网服务水平;该项目的实施也改善了地方投资环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该项目的实施是必要的。

二、《工可报告》方案 1.技术标准

《工可报告》从项目在区域路网中的功能与定位、预测交通量水平、项目的地形条件和环境因素、与项目连接的其他工程项目情况等综合考虑,推荐采用设计速度为80km/h的四车道一级公路,路基宽24.5米。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2.起点、终点

《工可报告》提出项目起点为沪陕高速丹水互通收费站出口;终点设在淅川县城南与S335线相交处。

3.路线

《工可报告》对路线提出两个建设方案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 了两个路线方案(AK线和K线),并进行同等深度的比较工作。

(1)备选方案

AK线方案从西峡县沪陕高速丹水互通出站口(AK0+000),沿匝道连接线经庙沟,下穿沪陕高速匝道桥及主线桥梁后,向西南方向经田关、石陵河、庞营、岈沟、谢家庄、档子沟进入内乡县桃溪镇(AK10+520),经关沟、二马沟、东川、西坡根进入淅川县上集镇(AK14+600),继续向西南方向经魏营、任庄,在靳家沟南与S332线平交后继续向南经燕山沟、东沟、南凹、万沟、连续跨越淅河后止于淅川县城南S335线上(AK24+262)。全长24.262公里。AK线主要控制点有:起点、沪陕高速匝道桥及主线桥梁立交处、S332线道路交叉处、终点。

BK线方案起点处与AK线方案相同,起于西峡县沪陕高速丹水互通出站口(BK0+000),沿连接线经庙沟,下穿沪陕高速匝道桥及主线桥梁后,向西北方向经西沟、黑坡河沟、划门岈进入淅川县上集镇(BK8+600),向西南方向经齐家店、三岔河、全家营、阴崖、下庄、柿园、印沟,在朱家沟与S332线平交后继续向南经燕山、梁凹,在南凹处与AK线方案重合终止于淅川县城南S335线上(K24+140)。全长24.140公里。BK线主要控制点有:起点、沪陕高速匝道桥及主线桥梁立交处、划门岈隧道、S332线道路交叉处、燕山隧道、终点。BK线需在路线穿越划门岈及燕山处设置两座隧道,其中划门岈隧道1500米,燕山隧道360米,总长1860米,均为分离式隧道。隧道净宽2×10.25m,其中行车道2×7.5米,左侧侧向宽度0.5米,右侧侧向宽度0.75米,两侧各设置0.75米的检修道。隧道内路面同主线路面结构。

(2)方案比选 《工可报告》从满足项目使用功能、沿线经济布局和路网衔接、水文地质、地形特征、造价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必选。经比选,两方案都能达到一级公路技术标准,BK线方案虽然技术标准较高,里程稍短,较AK线线型顺畅便捷,对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效果也较为明显,但施工困难,桥隧工程规模较大,对施工技术及施工工艺要求较高,且后期运营管理技术难度和费用也较高,地方资金配套压力较大,而AK线所处地形条件相对较好,不需要设置隧道,且桥梁、土石方及防护工程规模均相对较少,施工难度较小,工期较短,总体造价较低,地方配套资金压力较小,便于实施。从整段路线造价而言,采用AK线方案较BK线方案造价减少约42485万元,从建设和运营总体效果来看,AK线方案降低了建设和运营管理难度,保证了道路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推荐采用AK线方案。

(3)推荐方案

路线从西峡县沪陕高速丹水互通出站口(AK0+000),沿匝道连接线经庙沟,下穿沪陕高速匝道桥及主线桥梁后,向西南方向经田关、石陵河、庞营、岈沟、谢家庄、档子沟进入内乡县桃溪镇(AK10+520),经关沟、二马沟、东川、西坡根进入淅川县上集镇(AK14+600),继续向西南方向经魏营、任庄,在靳家沟南与S332线平交后继续向南经燕山沟、东沟、南凹、万沟、连续跨越淅河后止于淅川县城南S335线上(AK24+262)。全长24.262公里。

4.路基、路面及防排

丹水互通收费站出站口段770米利用现状,采用15米路基;庙沟至终点段,采用24.5米路基。其中:行车道宽4×3.75米,硬路肩宽2×3米,中间带宽2米,土路肩宽2×0.75米。行车道采用2%的路拱横坡,土路肩采用4%横坡。边坡坡率取1:1.5。填方路基设置硬砌矩形排水沟,底宽80cm,深度为80cm。挖方路段采用矩形边沟,底宽80cm,深80cm,采用M7.5浆砌片石防护+钢筋混凝土盖板。采用M7.5浆砌片石加固排水沟。

丹水互通收费站出站口770米段利用现状,采用14.0米路面;互通至终点段,采用2×10.5米路面。

本项目全线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全线新建填方路基及K0+000~K0+770段加宽路基路面结构为: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18cm水泥稳定碎石+ 16cm水泥稳定砂砾+16cm水泥稳定砂砾。总厚度60cm。

全线石质挖方路基: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18cm水泥稳定碎石+16cm水泥稳定砂砾。总厚度44cm。

AK0+000~K0+770路段路面补强结构为: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总厚度10cm。

5.桥涵

全线共设桥梁10座,总长1652.2米,平均每公里68.1米。涵洞70道,平均每公里2.89道。

桥梁总宽与道路断面一致,桥梁净宽23米,全宽24米,桥宽23+2×0.5米防撞护栏。

6.估算

估算投资为人民币56707.47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2337.30万元;其中工程建筑安装费用37667.52万元,占总投资的66.42%。

三、建议方案 1.技术标准

建议采用设计速度为80km/h的四车道一级公路,路基宽21.5米。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2.起点、终点

建议项目起点为沪陕高速丹水互通收费站出口;终点设在淅川县城南与S335线相交处。

3.路线

基本同意《工可报告》推荐的路线方案:路线从西峡县沪陕高速丹水互通出站口(AK0+000),沿匝道连接线经庙沟,下穿沪陕高速匝道桥及主线桥梁后,向西南方向经田关、石陵河、庞营、岈沟、谢家庄、档子沟进入内乡县桃溪镇(AK10+520),经关沟、二马沟、东川、西坡根进入淅川县上集镇(AK14+600),继续向西南方向经魏营、任庄,在靳家沟南与S332线平交后继续向南经燕山沟、东沟、南凹、万沟、连续跨越淅河后止于淅川县城南S335线上(AK24+262)。全长24.262公里。

4.路基、路面及防排

建议采用21.5米路基。其中:行车道宽4×3.75米,硬路肩宽2×1.5米,中间带宽2米,土路肩宽2×0.75米。

基本同意《工可报告》推荐的新建路面结构。5.桥涵

原则同意桥涵的型式及规模。

四、报告修订意见 1.技术标准

(1)建议从交通适应性以及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路基宽度21.5米方案和路基宽度24.5米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2)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应列出所采用的具体数值。(3)根据路基横断面变化情况,调整服务水平分析。2.起点、终点(1)鉴于丹水收费站出口距G312线约3公里左右,为进一步完善和增强项目的服务功能,建议将起点位置位于G312作为《工可报告》的建议提出。

(2)路线起终点不是唯一性,应结合淅川县的县城规划(论述规划年限、批准部门等问题),现有S332、S335的技术状况和功能,进行路线终点的多方案论述。

(3)补充淅川县城市总体规划图和路网现状图。3.路线

(1)两方案沿溪线路段较多,应补充路线线位与洪水位的关系。(2)AK线自K3+000起至K16+400段走向与X011基本一致,AK线方案应补充论述X011线的技术状况及可否利用情况。

(3)路线全长24.262Km,转角35个,平均每公里1.443个,平曲线最小半径400m,满足规范要求;建议有条件时桥梁处平曲线半径适当增加,方便施工。JD2应设两个缓和曲线;JD10、JD13圆曲线太短,缓和曲线太长,不协调。回旋线长度是随椭圆曲线半径的增大而增大的,故R=400m的回旋曲线长度多数为100m,有的为225m,应统一;反向曲线间不要刻意追求零衔接。

(4)纵断面最大纵坡4.925%,平均坡长458m,满足规范要求,建议K7+600~K8+000段降低路线设计高度,对路堑和隧道方案进行比较。

(5)平纵配合应注意竖曲线的顶点不要靠近平曲线的拐点,如K10+840处、K17+860处、K19+350处K20+930处应错开。

(6)第三章与第四章的预测交通量不一致,应统一。(7)主报告中永久占地为1972.4亩,公路用地表中的永久占地为1927.4亩,应统一。弃土场用地不应定义为临时用地。(8)每亩用地的土地青苗补偿费为5.588万元,请核查单位费用是否偏高。

4.路基、路面及防排

(1)鉴于本项目相对交通量不是很大,且服务对象比较单一,为尽可能节省工程规模和投资,建议路基宽度选用规范的低限值,由24.5m减少为21.5m,将右侧硬路肩宽度由3m减少为1.5m。

(2)《报告》中的计价土石方数量与附图附表不一致,《报告》中仅列出了挖方数量,未列出填方数量。

(3)《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中对挖土方全部考虑利用,但石方大部分考虑废弃。建议尽可能多利用石方,一则对保证工程质量有利,二则考虑废弃土方造田。

(4)如考虑尽可能利用废方,部分高填路段建议在变坡点处设置变坡平台。

(5)《路基标准横断面图》中,标准路基

(二)适用于挖方路段,但图中标出了“原路面宽度”不妥,请核查。

(6)挖方路堑由于边沟加设了盖板,因此碎落台的宽度建议由土路肩外考虑为2m,以尽可能降低工程规模和弃方数量。

(7)建议在《工可报告》中完善防治公路质量通病如桥头跳车等的技术措施,可考虑计列部分高填方桥头地基处理的工程量。

(8)建议报告中完善如“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累计当量轴次”等主要路面设计参数。

(9)建议底基层采用石灰(水泥)稳定土方案与推荐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

(10)石质挖方段的下基层建议更名为调平层,其厚度由16cm调整为12cm。(11)AK0+000~AK0+770段路面补强方案建议由加铺双层沥青混凝土调整为一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12)沥青砼下面层报告中为粗粒式沥青混凝土,附图附表中为中粒式沥青砼,建议统一为中粒式沥青砼。

(13)《工可报告》与附图附表对填方路基采用圬工防护的控制度分别为4.0m和3.0m,应一致。同时采用圬工防护的标准不宜过高于我省高速公路的标准。

(14)挖方路堑边坡的稳定主要靠选取适当的边坡坡率,一般情况下可不再进行工程防护,自然裸露即可,《工可报告》中推荐的液压喷播植草或挂网客土液压喷播植草建议取消。

(15)边沟的断面尺寸取决于水力水文计算的结果,报告中推荐的尺寸比较单一,建议增加型式。如AK14+776~AK14+782左侧段长仅6m,也采用了80×80cm的断面尺寸不恰当。

(16)在挖方段采用矩形加盖板浆砌片石边沟是适当的,但填方段的边沟是否需要采用浆砌片石防护取决于抗冲刷的需要,对抗冲刷不需要的路段,建议按照交通运输部新理念设计指南的精神,尽可能采用土质边沟。

(17)采用术语尽可能专业化,如硬砌边沟应为浆砌片石边沟等。(18)对路面排水的形式应予明确。5.桥涵

(1)鉴于项目终点附近现有空心板预制厂,建议起点处的桥梁跨径也采用空心板型式。

(2)项目全线桥梁基础采用扩大基础,建议下一步落实地质条件进行优化。

6.估算 《可研报告》推荐方案路线长24.262公里,编制估算为56707万元,平均每公里2337万元。估算编制基本符合部颁编制办法及河南省有关规定,材料价格、费率、指标套用等基本合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请再核实、调整:

(1)结合当前市场情况,水泥价格偏高。(2)复核培土路肩费用是否漏计。(3)未见计列路缘石费用。

(4)水中桥面面积占1/4,与现场情况相比偏多。(5)估算中计列房屋费用,请说明本项目是否需要。(6)征迁费用中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不应计列。与我省同类项目相比拆迁费用偏低,结合本项目情况建议对果木等林木赔偿进一步调查核实。应计列弃土场占地费用。

(7)建议核实地基处理、桥头处理、路床处理、弃土场防护等工程方案等并考虑是否计列相关费用。

(8)请结合工程方案评审意见对估算一并调整。7.资金筹措

《可研报告》提出,本项目资金申请上级补助,不足部分由地方自筹。建议对资金来源进一步落实后予以明确。

8.交通量预测

(1)应补充调查淅川县至内乡县的交通量情况资料,否则无法推算出淅川和内乡之间的交通量资料。

(2)应补充调查相关道路2010年的交通量情况资料。(3)应按照特征年路网变化情况,提出预测年的路网状况图和有关道路信息。

9.经济评价(1)《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办法》已经有新的规定,不应再采用1988年的办法。

(2)人均区域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不应采用定值4%,应根据经济社会预测指标确定。

10.其他

应补充规划、国土资源、环保、水利、文物等有关项目申报的评审意见。

第四篇:雷山望丰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审查会议纪要9.10

雷山县望丰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技术审查会议纪要

望丰水库工程枢纽位于雷山县丹江镇境内,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清水江二级支流陶尧河中下游河段,坝址距雷山县城6km。工程主要任务是城乡供水及灌溉。水库正常蓄水位916m,总库容618万m3,年供水量981万m3。推荐坝型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长度187m,最大坝高67m。

受雷山县水利局委托,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了《雷山县望丰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雷山县水利局以《关于审查雷山县望丰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的请示》(雷水呈[2014]28号)上报贵州省水利厅,申请审查。受贵州省水利厅委托,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于2014年9月10日在贵阳组织召开了该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审查会。参加会议的有贵州省水利厅,省水投公司,黔东南州水利局,雷山县政府、县水利局,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会议听取了设计单位关于该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的汇报,与会专家、代表分专业组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审议。本次会议主要技术审查意见如下:

一、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受水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现状水利设施规模小,建设标准低。根据相关规划,雷山县中心城区2030年建设用地8.71km2,人口将达8.5万人,考虑其他供水水源后仍将缺水796万m3/a;郎德镇人口将达1.63万人。县城城区现状供水雷山水厂规模为0.8万m3/d,郎德镇主要依靠地下水及泉水分散解决,周边农村人畜饮水主要依靠小水窖等 简易设施解决,供水保证率低,水质水量没有保证,农业靠天吃饭问题突出。经常发生的干旱使得城乡供水和灌溉困难问题更加突出,工程性缺水问题严重。望丰水库建成后,可为雷山县城、郎德镇、周边农村人畜饮水以及农田灌溉提供981万m3/a的水源保证。《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将本工程列为“十三五”期间拟开工建设项目,《全国抗旱规划实施方案(2014—2016)》也将本工程列入其中。

望丰水库的兴建符合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对保证雷山县城、郎德镇与周边农村人畜饮水以及农田灌溉用水安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审查单位注:以上内容根据送审稿报告内容整理,最终依据报批稿内容做相应修改)

二、水文

1、“流域概况”基本描述清楚。进一步完善设计流域的地质和岩溶发育情况。

2、气象要素特征值统计基本合适。

3、水文基本资料(1)水文参证站选择

基本同意选择南花水文站、雷山气象站作为望丰水库工程设计的主要参证站,西江雨量站、方祥雨量站和永乐雨量站作为设计流域面上降水分析计算的分析站。补充说明响水岩和雷公山两个雨量站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复核所选择的面降水量分析计算站点。

(2)南花水文站流量资料复核和插补延长方法和成果基本合适。(3)参证站引用水文资料系列为1959~2011年(水文年)共计53年资料系列,基本合适。资料系列的“三性”分析基本合适。补充 2 南花站年均流量、雷山气象站年降水量正逆时序Cv值变化曲线分析。

4、径流

(1)“径流特性”分析基本符合要求。(2)设计流域和参证站流域降水量分析

基本同意设计流域和参证站南花水文站流域多年平均面降水量分析方法和成果,即设计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99mm,Cv=0.17,Cs/Cv=2;南花水文站以上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33mm。依据面降水量分析站点的复核,进一步完善面降水量成果的合理性。补充雷山气象站各统计时段降水量统计成果和频率曲线图。

(3)坝址径流计算

基本同意采用降水径流频率相应法和水文比拟法分别推求水库坝址径流,经分析比较后,设计确定采用以南花水文站为参证站的水文比拟法计算的坝址设计径流成果。即多年平均流量为1.02 m3/s,Cv=0.30,Cs/Cv=2;水库历年逐月(汛期5~9月宜统计到旬)径流计算成果及各统计时段设计径流成果基本合适。

降水径流频率相应法计算中应补充各统计时段径流频率曲线图,进一步复核相关成果。

补充水文比拟法的年径流变差系数修正的有关内容,完善水库坝址历年逐月径流计算成果确定依据,进一步复核水文比拟法径流成果。

(4)坝址河段枯水调查和枯水流量分析基本合适。

(5)补充采用同频率缩放推求设计代表年的径流计算有关内容。(6)考虑电站引水影响,复核径流成果。

5、洪水

(1)暴雨、洪水特性分析内容基本合适。建议依据南花水文站的洪水资料,完善洪水特性分析。

3(2)历史洪水

1)南花水文站采用的历史洪水调查、分析成果及洪水重现期考证基本合适。进一步补充用于考证定位的1897年洪水为历史最大洪水的依据。复核1933年洪水可靠程度。

2)水库坝址河段历史洪水调查、分析计算成果及历史洪水重现期取值基本合适。进一步明确1970年洪峰流量计算所采用的糙率和比降参数,复核洪峰流量成果。

(3)设计暴雨

基本同意有关测站暴雨统计分析和设计流域暴雨统计参数取值及设计暴雨计算成果,即H24=115mm,Cv=0.54,Cs/Cv=3.5。复核雷山气象站年最大一日暴雨频率曲线图。

(4)设计洪水计算

1)基本同意采用雨洪法和水文比拟法分别推求水库坝址的设计洪水,经分析比较后,设计确定采用雨洪法的设计洪水成果,但计算成果应复核。

2)采用《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及其修订本的雨洪计算修订公式计算设计洪峰流量时,汇流分区应定为Ⅱ2区,考虑设计流域植被好、森林覆盖率高,汇流系数γ1可取该区的下限即取γ1=0.36,复核计算的坝址设计洪峰流量。

3)水文比拟法计算坝址设计洪峰流量时,复核是否应加入南花站1933年历史洪水,参证站和坝址的洪峰流量Cv值均可适当提高,复核相关计算成果。

4)依据复核的两种方法推求的水库坝址设计洪水成果,结合复核的历史洪水成果,进一步复核采用的水库坝址设计洪水成果。

5)采用《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概化过程线推求水库坝 4 址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方法是合适的,应根据复核修改的设计洪峰流量修正计算的设计洪水过程线成果。

(5)跨河建筑物设计洪水

采用雨洪法进行分析计算的方法是合适的。应复核采用的雨洪公式,结合分区的协调,修改汇流系数,复核修正输水线路跨河建筑物设计洪水计算成果。

(6)分期设计洪水

仍然采用雨洪法分析计算施工分期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基本合适。应结合分区的协调,根据复核修改的汇流系数,复核计算成果。

也可应用水文比拟法计算,与雨洪法成果比较后,合理确定采用施工洪水成果。

应阐述清楚,施工分期暴雨是定期选样,施工分期洪水应前后各向内跨期5~10天使用。

6、泥沙

基本同意水库坝址泥沙分析所采用的悬移质输沙模数和推悬比等参数,在考虑上游响水岩电站水库拦沙作用后,望丰水库输沙量计算成果基本合适。宜补充悬移质含沙量计算成果;结合上游响水岩电站的运行年限,进一步核查该电站水库对悬移质栏沙率的考虑,复核水库坝址处的泥沙分析计算成果。

7、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

两种坝型的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分析计算方法和成果基本合适,面板坝方案应说明其水位流量关系是反映溢洪道出口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

8、蒸发

水面蒸发和水库水面蒸发增量分析成果基本合适。

9、水质

经2013年11月对坝址河段进行水质监测,坝址河段现状水质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能满足农田灌溉用水及人饮对地表水源地水质的要求。应复核标准限值和评价结论。今后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水质监测和评价。

10、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规划设计基本符合本阶段设计的要求。落实响水岩雨量站基本情况,核查设计流域内的站点布设;补充视频监测系统的有关内容,进一步复核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投资估算。

三、工程地质

1、区域构造及地震

工程区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南褶皱带,区内古老基底晚元古宇地层大面积出露,广泛分布前震旦系浅变质碎屑岩,无活动性断裂发育。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区域构造稳定好。复核断层、褶皱分布。

2、水库工程地质

(1)报告对蓄水成库条件的评价意见合适。水库不具备向库外产生渗漏的地形地质条件,蓄水成库条件好。

水库位于清水江二级支流陶尧河上,设计水库正常蓄水高程916m,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8.5km2,设计最大坝高67m,总库容618万m3,回水长约2.21km。水库为峡谷型,两岸山体雄厚,无低邻谷分布。库盆分布地层基岩均为下江群番召组浅变质岩,岩性以砂质、粘土质板岩为主,微新基岩隔水性良好,没有大断裂分布,两岸冲沟地下水分布高程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向库内补给,水库不存在邻谷渗漏问题,6 蓄水成库条件好。复核地层关系,完善水库所处构造部位,完善库区地质图。

(2)基本同意库岸稳定性的评价意见。

水库为横~斜向谷,岩层总体倾上游偏左岸,倾角11~48°,边坡为斜向~横向坡,岩质边坡总体稳定性较好;水库蓄水后存在覆盖层、风化层浅层小规模滑动塌岸问题,对水库影响小。建议附典型代表剖面。

(3)基本同意水库不存在压矿、农田及村庄浸没问题。(4)基本同意水库植被发育,大规模固体径流入库可能性小,水库淤积问题不突出的评价意见。

(5)同意水库水库诱发地震可能性小的评价意见。

3、坝址工程地质

(1)基本同意选坝河段工程地质评价。选坝河段位于排卡村上游约240m处。坝址上游两岸冲沟发育,地形条件较差,不宜建坝;下游河段有排卡村、羊苟村村寨,不适宜建坝。坝址选择具有唯一性。

(2)坝址工程地质

坝址位于华夏背斜东南翼,河谷类型总体为横向谷,河道顺直,地形较完整。横断面呈较对称V型,地形坡度一般40~60°,岩层倾向上游偏左岸,倾角33°,岩体为中厚至厚层状硬质岩,弱风化岩体类型属AⅢ1类,无软弱夹层分布,具备刚性重力坝及面板堆石坝条件。

完善地层单层厚及夹层分布情况、面板堆石坝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基坑下游侧边坡稳定评价及开挖坡比。下阶段进一步查明坝基地层结构、岩性、强风化分布规律、缓倾结构面性状及抗剪参数。

(3)基本同意重力坝下游冲刷工程地质评价意见,复核抗冲系数(4)基本同意导流洞工程地质评价意见,复核围岩类别及进、出 7 口开挖坡比。

(5)基本同意坝址水文地质及防渗评价意见。坝址浅变质碎屑岩,微新基岩为隔水层,河床隔水层埋藏较浅,两岸较深。防渗标准为≤5Lu,两岸接地下水位,河床为建基面以下20m微风化岩体。复核防渗标准及边界。

(6)基本同意弃渣场工程地质评价意见。

4、基本同意输水线路工程地质评价意见。

5、基本同意天然建筑材料评价意见。

① 推荐石料场位于坝址左岸上游,开采高程870~1050m,岩性为灰色砂质板岩,岩石坚硬,试验无碱活性反应,剥离层3~14m,剥采比1:6.2,运距短,需修公路,质量储量满足设计需要。

② 推荐砂料场位于凯里市三棵树已建料场,属远距离(37km)外购形式,岩性为寒武系庐山组块状中粒白云岩,质量储量足设计需要。

建议补充近距离采用砂质板岩作砂石骨料的可行性。

四、工程任务和规模

1、工程建设的依据

工程建设符合《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要求,应补充《全国抗旱规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贵州省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实施方案》等要求。

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的规划依据及有关规划的批复文件。本次可研报告的工程规模与有关规划比较变动较大,宜进一步分析论证清楚。

鉴于本工程项目可研报告拟定的坝址所在河流水系、坝址位置、工程任务、灌溉、供水范围及规模均与经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发改委评估通过的《西南五省 8(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等差异较大,应进行相关规划修编,编制《望丰水库工程规划专题论证报告》,并经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规划同意书”,完善望丰水库工程建设的规划依据。

2、工程任务

基本同意工程主要任务是城乡供水及灌溉。

3、设计水平年和设计保证率

(1)基本同意设计基准年为2012年,设计水平年采用2030年。(2)基本同意城乡供水设计保证率取95%,农田灌溉设计保证率取80%。

4、供水范围(1)县城供水范围

根据《雷山县县城总体规划(2011—2030)》,县城中心城区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为8.71km2,人口规模达8.5万人。复核县城人口规模。

(2)郎德镇集镇和农村人畜饮水供水范围

望丰水库将为郎德镇区及辖区内的13个行政村的人畜饮水供水。经预测,2030年郎德镇全镇人口将达16300人(其中集镇人口达5800人、农村人口达10500人),城镇化率为35.6%。大、小牲畜分别为3150、6300头。

(3)灌区人畜饮水供水范围

望丰水库除解决灌区的灌溉用水问题以外,还将灌区人畜饮水纳入水库供水范围。据预测,2030年共有农村人口921人,大牲畜276头、小牲畜553头的人畜用水需由望丰水库供水。

进一步协调朗德镇和灌区范围的农村人畜的供水范围,复核需水库解决的农村人口和大小牲畜规模。

9(4)灌溉供水范围

经调查和量算,水库灌区分布在坝址下游河道左岸陶尧、乌秀一带,设计灌面为2175亩(其中水田1325亩、旱地850亩)。建议补充灌区范围的高程分布状况。

(5)应结合《望丰水库工程规划专题论证报告》,研究该水库向原规划望丰水库受水区纳入灌溉供水范围的可能性。

5、需水量预测

(1)雷山县城需水量预测

设计报告采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预测法、《城市综合用水量标准》预测法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预测法等三种方法,并分别采用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和土地综合用水指标进行预测,预测雷山县城设计水平年需水量为1092万m3,考虑水厂自用水和水库至水厂间输水损失水量,则雷山县城2030年需由水源工程提供水量为1234万m3,预测需水量基本合适。

补充按照《贵州省行业用水定额》的预测成果,进一步复核采用成果的合理性。建议研究向陶尧河等河流补充景观用水的可能性。

(2)郎德镇集镇和农村人饮需水量预测采用的方法和有关指标、参数取值及所预测的设计水平年需水量为99.8万m3,基本合适。

(3)灌区人畜需水量预测方法和成果基本合适,即2030年需水量为4.85万m3。

依据复核的农村人口和大小牲畜规模,复核农村人畜饮水需水量。说明朗德镇集镇和农村用水是否为一个自来水厂处理后供给,据此复核本部分的需水预测。

(4)灌溉需水量预测

水库灌区灌溉需水量预测采用的灌溉定额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及按 10 各种作物播种面积核算的农田灌溉需水量基本合适,即多年平均灌溉毛需水量为62.7万m3,P=80%年灌溉毛需水量为71.9万m3。

(5)经供需平衡分析,望丰水库2030年向供水区总供水量为981万m3,基本合适。

进一步核查污水处理后的中水回用量,所利用的水量远不能满足道路浇洒和绿化用水,据此复核雷山县中心城区的新水需水量。依据中水回用量的考虑,进一步复核需本水库提供的雷山县中心城区设计供水量的供需平衡结论。结合以上复核,进一步复核总需水量成果。

(6)应根据复核的供水、灌溉范围,复核供需分析成果。

6、兴利调节计算(1)基础资料

1)入库径流采用坝址天然径流系列基本可行。应复核径流成果,汛期径流资料宜统计到旬。

2)水库库容曲线量算成果基本合适。补充说明该地形图为何单位实测的成果。

3)水库蒸发渗漏损失水量取值基本合适。4)水库下放生态环境水量取值基本合适。5)水库供水的需水量及其过程资料应复核。(2)兴利调节计算

基本同意采用时历法进行长系列径流调节计算成果,并用典型年法调节计算成果进行分析比较后,设计确定采用时历法调节计算的调节库容。

应根据径流复核成果,对汛期统计到旬的径流过程资料进行径流调节计算,复核本阶段推荐采用时历法计算的兴利调节库容531万m3(正常蓄水位取整为916.00m后,其兴利调节库容为537万m3)的合 11 理性。结合复核的供水、灌溉范围、需水预测及供需平衡成果,复核水库兴利调节计算成果。依据前述补充的设计代表年径流成果,复核代表年法兴利调算成果。

7、水库特征水位选择(1)死水位

按主要满足水库泥沙淤积和取水口布置要求而选择水库死水位为871.00m,相应死库容为15.7万 m3。

结合泥沙淤积计算的复核,相应复核水库的死水位。(2)正常蓄水位

经对不同正常蓄水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推荐选择水库正常蓄水位为916.00m,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为553万m3。

应明确与雷公山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关系,结合供水及灌溉范围、需水预测、供需平衡、各水位兴利调节及各方案、淹没指标、工程投资复核情况,复核本阶段推荐的水库正常蓄水位。建议补充不同正常蓄水位方案的内部收益率和方案之间的单位增加兴利库容所增加的供水量、差额内部收益率等技术经济指标,完善正常蓄水位的指标比较。

8、管道设计流量

水库供水和灌溉管道设计流量计算方法基本合适。

依据决定灌溉设计流量的主要作物设计旬定额和对应作物的定额,复核灌溉设计流量成果。应采用与需水预测一致的日变化系数,结合复核的需水量,复核供水管道的设计流量成果。

9、洪水调节计算

洪水调节计算方法合适。应根据复核修改的设计洪水过程线成果,复核水库洪水调节计算成果。

10、水库泥沙淤积计算

基本同意水库泥沙淤积计算方法。应结合泥沙分析的复核,复核水库的泥沙淤积计算成果。

11、回水计算

(1)回水计算方法基本合适,应修改回水计算公式。(2)应实测河道纵横断面。

(3)应根据复核修改的设计洪峰流量(洪峰流量也用错)、正常蓄水位和调洪计算成果,复核水库回水计算成果(回水距离也偏短,库尾水面线突然上翘是否合适?)。

12、应依据(SL618—2013)“5.8.11”的要求,补充水库运行方式及多年平均水库运行特性分析。

13、补充对陶尧水电站影响分析。

五、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一)设计依据

基本同意提出的设计依据。

(二)工程等级和标准

1、同意工程等别为Ⅳ等,工程规模为小(1)型。水库枢纽挡水、泄水、取水等主要建筑物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供水工程输水干管及提水泵站、高位水池为4级,灌溉支管为5级。

2、同意水库枢纽混凝土坝、泄水、取水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消能防冲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输水干管、提水泵站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灌溉支管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

3、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应为小于Ⅵ度,同意建筑物设计抗震烈度为6度,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报告作如下修改:

13(1)表5—8中次要建筑物级别与文字描述不一致,洪水标准中对输水建筑物标准的文字论述有误。

(2)复核表5—11中对重力坝应力控制指标,复核坝基河床及岸坡坝段的扬压力折减系数。

(三)工程选址、选线

1、坝址选择

(1)基本同意经分析比较,在陶尧河上选择白岩冲沟至排卡村长约1.2km河段为建坝河段。

结合规划河段进一步完善河段选择的论证,结合电站尾水位、村寨淹没高程、水文分析等补充说明上游河段存在哪些制约因素。

(2)在1.2km建坝河段上经进一步分析比较,可选坝址应不仅限于排卡村上游200m峡谷地形河段,坝址具唯一性的论证不充分。下阶段坝线选址应充分考虑对下游村寨的影响,同时结合左坝肩上游料场的布置,合理选定坝轴线。

本阶段场址选定是重点,坝址选择唯一性的论述不充分,加强坝址的方案比较。根据初选两个坝址断面,应从多方面尽量定量化综合比较论证。

2、供水工程输水线路

应补充论证输水到雷山水厂的合理性,补充泵站选址方案论证的合理性,将以河代渠(管)至朗德方案纳入比选。

3、灌溉输水线路比选

基本同意灌溉工程输水线路布置。

补充灌面分布合理性:乌秀为山坡,灌区面积是否有图示2000多亩,管线沿途河边可自流灌溉田土为何不为灌面。

(四)建筑物型式

1、坝型比选

基本同意采用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枢纽布置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推荐刚性坝为工程基本坝型。

完善面板堆石坝比较方案设计,岸边溢洪道开挖太大,建议可考虑窄深式布置减小溢洪道宽度。

坝址处河谷狭窄,采用混凝土拱坝也是适宜的,应进一步采用混凝土拱坝与混凝土重力坝进行基本选定坝型比选。

2、泄水建筑物泄水布置方式比较

报告采用自由溢流与设闸控制溢流布置比较,推荐设闸控制方式依据欠充分。两方案库区淹没差别较小,设闸方案控制工况为正常蓄水位工况,复核不设闸方案碾压混凝土比设置方案增加1.2万m3是否合理?报告中应进一步复核两方案的工程量及投资对比。进一步论证设闸的合理性。

3、消能防冲建筑物比较

复核挑流消能与底流消能工程量及投资比较。坝址下游河道较窄,下游两岸分布村寨,坝址下游200m为排卡村及羊苟村,应采用底流消能方式。

4、输水方式

基本同意采用管道输水方式、单条管道输水。补充说明输水干管采用一条供水管道的理由。

基本同意管径选择:输水主干管及南干管采用球墨铸铁管,泵站上水管采用钢管。北干管管径较小,建议采用钢丝网骨架复合塑料管。:

(1)输水布置中陶尧组团(人口规模1.5万人)靠近水库下游,其供水如何解决应需补充说明。

(2)进一步完善南、北干管线布置方案比较论述,建议通过技术 15 经济比较确定。

(3)补充管线方案比较设计图。

(五)工程总布置

1、基本同意水库枢纽工程总布置:由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溢洪表孔、放空兼冲沙底孔及坝身取水管等建筑物组成。

应进一步比较泄水建筑物泄水方式

2、基本同意供水、提水泵站及灌溉工程布置:供水主管道接坝后取水管,经陶尧乡政府时分一支管至泵站提水到乌秀村,主干管至小郎当分南干管及北干管;南干管输水至雷山水厂,北干管输水至郎德水厂的管线总布置方案。输水线路总长25.416km,其中:主干管长7.156km,南干管长2.75km,北干管长15.29km,支管长0.22km。

补充跨河建筑物型式比较。补充输水管线分水型式比选(应在合适位置设置分水池)。

(六)主要建筑物

1、混凝土重力坝

(1)基本同意大坝的设计布置。进一步明确坝体诱导缝或横缝的设置;建议增加二级配碾压混凝土防渗层厚度,可按1/15水头控制;补充完善大坝温控防裂措施设计。

(2)基本同意应力、稳定计算成果。坝基抗滑稳定采用的计算参数比地质建议值要高,应按地质建议参数进行稳定复核计算。坝基考虑了设置上游齿槽增加抗滑稳定性,建议增加齿槽嵌深。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建议按抗剪断强度公式进行复核计算。

(3)基本同意坝基开挖处理及防渗帷幕设计。

2、溢流表孔

基本同意岸边正槽开敞式溢洪道的设计布置。泄槽段出口应适当 16 缩窄,补充混凝土抗冲蚀设计、溢洪道闸墩及泄槽边墙结构设计、堰顶交通桥设计。进一步完善泄水建筑物水力计算,应明确各计算参数的取值。

3、放空兼冲沙底孔

基本同意底孔布置。孔身段四周应设置变态混凝土,通气孔应设置检修进人通道。底孔出口可能冲击左岸坡,应有保护措施。

4、取水建筑物设计

进口拦污栅应开放式布置,便于清淤,其后设置平板检修闸门,检修闸门下游应设置通气孔兼检修进人通道。补充生态水下放流量计算及管道结构计算。坝后出口可设一道闸阀。

5、提水泵站设计

(1)基本同意泵站布置,上水管应设置伸缩节、放空检修等设施。补充泵房的基底抗滑稳定分析。

(2)基本同意上水管及高位水池结构设计。补充高位水池的结构应力稳定分析计算。

6、供水管线布置

(1)基本同意输水管道管材、管径选择和管道附属设施的布置。经各种管材的综合比较,本工程采用球墨铸铁管,管径为0.3~0.8m。

(2)基本同意输水管道的设计布置和结构型式。管道采用沟埋式,转弯处设置镇墩。补充管道镇、支墩、闸阀井典型设计及数量等特征统计表。

(3)基本同意管道水力计算成果。进一步复核管道设计流量,考虑管道输水损失、泵房自用水及灌溉加大流量。

(4)补充典型分水设计。

(七)基本同意大坝边坡支护设计,根据地质建议完善边坡处理 17 设计。补充边坡等级及规定的安全系数。

(八)基本同意交通建筑物设计,补充坝顶交通桥设计。

(九)基本同意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设计项目和布置方案。应增加混凝土坝裂缝变形、绕坝渗流、下游水位、气温等项目的监测,补充安全监测自动化设计要求。

六、机电及金属结构

(一)水机

1、结合工程布置比较说明水泵进水池设计水位848.40m的依据,(水库正常水位916m,死水位871m)。

2、补充说明工程设计分别满足灌溉供水与人饮供水功能的要求。

3、基本同意设计采用2台卧式离心泵方案。

4、补充调节保证计算的过程说明,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是否采用水击防护阀。

5、基本同意辅助系统设计。

6、同意初步选定的机组安装高程

7、复核主要设备表,增加水力监测仪表。

(二)电气

1、基本同意坝区及管理房用电电源T接附近10kV线路及采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保安电源的接入电力系统方案,泵站负荷等级定为三级。落实提水泵站采用T接附近10kV线路的接入系统方案的可行性。

2、基本同意泵站及坝区主要电气设备选择,泵站电机采用软起动装置起动。坝区取消无功补偿装置,复核柴油发电机组容量。

3、基本同意泵站防雷接地方案,完善坝区和管理房防雷接地方案。

4、基本同意泵站电气设备控制、保护、测量系统设计方案。补充坝区电气设备控制、保护、测量、通信系统设计方案,补充泵站通信 系统设计方案。

5、基本同意泵站、坝区及管理房电气主接线方案,基本同意泵站厂房布置。

6、概算中泵站与坝区设备型号有误。

(三)金属结构

1、基本同意金属结构型式、参数、尺寸、布置方案和运行方式,基本同意闸门、启闭机、拦污栅以及各种闸阀的选型和布置。

2、补充完善溢洪道工作闸门支承方式、启闭机液压泵站布置方案,启闭机备用动力容量偏大。复核冲沙放空底孔进、出口底板高程,补充导流洞封堵闸门运行方式,建议取水口出口供水阀采用偏心半球阀。

3、完善附表内容,补充完善主要布置总图等图件。

(四)暖通、消防

基本同意暖通、消防设计方案。

七、施工组织设计

1、基本同意施工条件的分析说明,需具体说明粉煤灰的来源地。

2、料场的选择与开采

(1)基本同意工程所需石料(粗骨料)从位于大坝左坝肩直线距离约100的石料场开采获取,工程所需砂料从凯里三棵树外购获取。工程所需土料坝址上游右岸库区就近开采。

(2)基本同意石料及土料的开采规划。(3)补充石料场的综合运距分析。

(4)由于石料场距左坝肩太近,且上坝的交通运输条件较差,建议在大坝下游补充增选料场以满足工程石料需要。

3、施工导截流

(1)同意导流标准为5年一遇,导流时段为10~4月,导流流 量为33.8m3/s。基本同意一次拦断河床,利用左岸导流洞泄流的导流方式。基本同意导流建筑物设计。

(2)同意度汛标准为10年一遇,度汛流量为230m3/s。基本同意汛期利用坝体临时断面挡水,导流洞结合放空底孔和坝体预留缺口联合泄流的度汛方式。

(3)基本同意下闸蓄水与封堵说明。

(4)为了保证碾压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建议研究加大导流洞断面及延长导流时段以取消坝体缺口。若不可行,则应延长施工总工期。

4、基本同意枢纽工程的施工方法以及施工机械设备配套选型。

5、施工交通及施工总布置

(1)基本同意以公路为主的对外交通运输方案及场内交通布置。(2)基本同意施工工程的规模及主要设备选型。

(3)基本同意施工总布置原则及分区布置规划,基本同意土石方平衡及弃碴场规划。

(4)补充施工场地范围图。

6、施工总进度

基本同意施工总进度的编制原则及依据,施工总工期为34个月。建议结合度汛方案复核成果相应调整施工总工期。

八、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

1、征地范围

(1)基本同意水库淹没处理设计洪水标准,根据复核的回水计算成果进一步复核淹没处理范围。

(2)根据工程布置及施工组织设计,进一步复核、完善工程建设区征地范围。

2、征地实物

根据复核的建设征地范围复核实物调查成果。

3、农村移民安置

(1)基本同意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基准年、规划水平年和采用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2)基本同意安置人口计算方法,复核计算成果。

(3)基本同意生产安置人口采取调剂耕地安置的安置方案。下阶段应在进一步复核征地实物等基础上,重新复核移民安置任务并完善安置方案。

4、进一步完善专业项目处理规划。

5、结合工程特点完善库底清理内容。

6、投资估算

(1)基本同意投资估算编制的依据、原则和方法。物价水平采用与主体工程一致。

(2)复核林木补偿费标准、复核征用土地补偿补助标准。(3)基本同意其他费用和预备费计费采用费率。(4)进一步复核有关税费。(5)进一步复核估算投资。

九、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

(一)环境影响评价

建议参照(SL618—2013)的要求修改本章节。

1、补充说明环境影响报告文件编制及报审情况。

2、原则同意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复核水质监测成果及评价结论,按照标准指数法及坝址断面水质监测结果,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和粪大肠菌群等指标达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补充坝址上游污染源现状调查。

3、原则同意环境影响预测。应结合水质现状评价及上游污染源分布情况,补充对供水水质预测评价;应结合敏感保护目标,补充完善施工期声环境、大气环境的影响评价;复核坝前垂向水温预测结果,补充完善水温变化对灌溉及下游水生生态的预测评价;补充减水河段水环境预测评价。

4、原则同意环境保护措施。结合环境影响预测对环境保护敏感目标的影响程度,细化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结合复核后坝前垂向水温预测结果,补充完善生态流量及农业灌溉取水环境保护措施。

5、基本同意环境管理、监测及监理,应分别提出施工期、运行期环境管理方案。

6、结合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复核环保投资,最终环保投资以环境主管部门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文件为准。

(二)水土保持

建议参照(SL618—2013)的要求修改本章节。

1、基本同意项目区水土保持基本情况介绍,补充林草植被覆盖率。

2、基本同意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内容与结论。

3、基本同意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的界定原则、依据及防治责任范围的面积。应将专项设施迁改建区域纳入永久征地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4、基本同意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应补充专项设施迁改建区。

5、基本同意水土流失预测内容、方法,复核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6、同意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建设类项目一级标准。

7、基本同意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水土保持防护措施的典型设计、各防治分区水土保持措施及工程量。

8、基本同意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

8、基本同意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

9、基本同意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估算的编制原则、依据与方法。最终水土保持投资,以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为准。

十、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1、原则同意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依据。增列(SL 618-2013)为规范依据之一,取消(水电规造价(2007)0030号)。

2、按(SL 618-2013)要求,增加“危险与有害因素分析”相关内容。根据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社会条件和周边情况,有针对性的基本确定在工程建设和运行中影响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以及危害程度。

3、依据(GB50706—2011)和(SL 618-2013),可研阶段要求基本确定工程各类水工建筑物、机电设备的选型和布置中可能危害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的因素和程度。基本确定施工临时设施中可能危害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的因素和程度,需对本工程有针对性。

4、劳动安全措施、工业卫生措施也需根据项目需要,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护要求和设计原则,并基本确定保障措施,而不是泛泛提要求。

十一、节能评价

1、基本同意节能评价。

2、按规定编写节能登记表并登记备案。

十二、工程管理

1、同意成立水库管理所,但水库管理所管理部门应为县水利局。

2、同意管理人员编制,管理房屋面积可适当增大至400m2。

3、基本同意工程保护范围,工程管理范围应为征地范围。

4、补充交通管理设施设计。

5、管理所需制定各种必要的规章制度,包括收费制度等以保证水库良性运行。

十三、投资估算

1、同意投资估算依据“黔水建[2012]6号”文发布的《贵州省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试行)》及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系列定额(2011版)进行编制。

2、基本同意物价水平按2014年第2季度价格水平计算。修改稿按最新物价水平复核主要材料原价。

3、基础单价及工程单价

(1)人工预算单价计算符合规定。

(2)主要材料预算价格计算表补充炸药、油料价格,2季度油料按发改电(2014)158号文件调整。

(3)复核覆盖层摊销比例(缺计算依据),复核覆盖层运输距离。(4)沟槽石方开挖单价偏高,补充悬臂组合钢模板单价;复核电缆安装单价,注意未计价装置性材料费(电缆管、铁构件);补充接地安装单价。

4、分部工程估算(1)建筑工程

大坝混凝土应选用悬臂组合钢模板。复核永久供电工程数量。(2)设备及安装

坝区馈电工程列项在公用工程下,复核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施设备费投资,液压启闭机按台估算设备费和安装费,泵站取水钢管按1.2万元/t计算安装(含材料)费,水位仪设备费偏高,复核多功能阀的安装费。

(3)临时工程

复核施工场外供电线路工程工程量。(4)独立费用

专题报告编制费中,取消环保、水保、节能评估等专题。

5、其他

复核资金筹措方案。

十四、经济评价

1、国民经济评价

基本同意国民经济评价采用的方法和原则。经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分析,项目整体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8%,建设本项目合理可行。

复核供水量,相应复核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国民经济评价年运行费应扣除水资源费。

2、资金筹措方案

基本同意水价分析方法,但结论错误。

按分析推荐水价,项目年财务收入874.45万元,年运行成本338.42万元,项目具备融资能力。

项目城镇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91%,即主要为城镇供水,必须具备融资能力。

应适当提高城镇供水水价,重新测算项目的贷款能力。年运行成本计算成果前后不同,补充灌溉、人畜饮水现状水价分析,城镇供水设计水平年可承受水价偏低。建议灌溉水价按0.20元/ m3、人畜水价按不低于1.0元/ m3推荐、城镇供水水价按1.5~2.0元/ m3分析测算。

成本计算要考虑泵站提水电费。

3、财务评价

在重新分析推荐项目资金筹措方案后,复核财务评价结论及指标。25 并补充推荐方案相关财务附表。

十五、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本工程为小型水库,参照(SL618—2013)要求,项目已编写了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对工程建设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工程建设可能出现的社会稳定风险防范措施,章节结构基本完备。编制依据补充(SL618—2013),根据主体、移民、环保、水保等设计复核并完善相关成果。

十六、招标方案设计

1、基本同意工程招标范围、组织形式及招标方式。

2、基本同意标段划分,建议机电及金属结构安装部分归到相应的土建标里面。

十七、其他

1、业主方应提供有关输水终点位置与水位高程,供水、灌区范围以及不与其他水利项目重复的确认文件(与规划批复文件等附在报告中)。

2、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补充造价编制人员的资格证明,完善扉页专业及编制、校审人员签署,按新颁布规范要求修改完善报告编制。

3、复审资料份数要求同审查会议。设计单位同时提供针对本审查意见的设计修改情况详细对照说明。

4、若有疑问或其他事宜等可联系会务

小潘0851—5584838,***,邮箱450433285@qq.com。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4年9月10日

第五篇:关于要求审查并批复《XXX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报告

项目单位文号

关于要求审查并批复《XXX工程可行性研究报

告》的报告

XXX发展和改革局:

介绍项目实施的背景、必要性和重要性;

现XXX工程可研报告已经XX单位(有资质的工程咨询单位)编制完成,请求给予审查并批复: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地址:

三、项目建设单位:

四、建设内容及规模:

五、工程投资及资金来源:

六、建设年限:

七、其他审批附件:行业主管部门审查意见、国土局(用地预审或土地证)、住建局(规划选址意见书)、环保局(环保审查意见)、节能方案(发改局节能审查)、社会风险稳定评估方案(县政府出具的意见)

建设单位 XXX年X月X日

下载邓州-内邓高速公路-渠首连接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审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邓州-内邓高速公路-渠首连接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审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